第一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二十六课
《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单位:铁峪铺镇中心小学
作者:周苡娴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二十六课
水
【教材分析】
《水》是现代著名作家马朝虎写的一篇文章,原文题目为《饿水》。课文记叙“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盼水、爱水。作者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教学难点】
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法:读——思——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关于淡水资源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现在请欣赏一组图片。
2、看到这么多图片后,你想到了什么?
3、过渡:所以像我们这样生活在雨水丰富的祖国中部地区的人们而言,是很难想象缺水的痛苦的。有一个名叫马朝虎的作家,写下了《水》这篇文章。那么他想借这个字说什么呢?板书课题:水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仔细认真读书,将课文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读正确。
2、检查读书效果。
chǔ
sháo
xī
(1)、出示生字词:储水 一勺水 膝盖 抚摸
指名读——说一说这些生字在读音和字形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再齐读。
(2)、交流词语的理解:抚摸
无遮无挡
骄阳
储存
三、理清文章脉络,列写小标题。
1、导读:孩子们,通过读书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句话来写的。那么作者围绕这句话,写了哪几个场景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2、学生自主读书。
3、交流文中出现的四个场景。
4、小组合作,列写小标题。
五、精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充分体会到水的珍贵?
3、交流、出示:“记得那时候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
4、指名读,想象说话:读着这段话,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5、根据学生的描述,感情朗读这段话。
六、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设计几条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
2、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板书设计】
水
最珍贵
挑水、天浴、锁水、勺浴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白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沙洋县高桥小学 陈继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新疆建设者的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
2、欣赏、学唱歌曲《小白杨》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2、音乐《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3、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我国的西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一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今天我们就和现代作家袁鹰一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板书:白杨 作者袁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配乐朗读《白杨》(学生带着情感听,将生字新词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记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
新词: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
区别“分辩”与“分辨”。齐读课文中的注释②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3、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了课文配乐朗读,并学会了生字新词,能谈谈你的印象吗?
生
1、白杨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顽强的生长,它的生命力太顽强了!
生
2、无论遇到自动样的艰难险阻,白杨树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
3、老师,我还发现作家袁鹰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他是在写人,就像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课文《落花生》一样?? 生4??
4、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从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到同学的学习是多么的专心啊!
三、再读课文,深化认知
1、出示课件:大戈壁
2、师: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来? 生“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
3、齐读这段话。师:在读这段话时,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生
1、这段话形象的写出了大戈壁环境十分恶劣。
生
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结合课件重点理解:浑黄一体
4、出示课件
5、师,看着窗外不时闪过一棵高大清秀的白杨,兄妹俩发生了一场小 小的争辩。他们是在争论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重点理解“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四、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1、师:孩子们小小的争论引起了爸爸沉思,“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那么,爸爸是怎样评价白杨树的呢?
2、重点朗读第12节爸爸对白杨的评价。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
①指名朗读;②教师范读;③全班齐读。
3、师:从爸爸的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生
1、我看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它从来就这么直”。
生
2、白杨树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生
3、白杨树生长的范围很广,“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
4、老师,我想爸爸的这段话表面上似乎是在写白杨,实际上他是在告诫孩子们要做像白杨那样的人。
4、师:同学说的都不错,特别是刚才的这位同学体会真是太深刻了。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3节: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①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那段话。??
五、激情阅读,升华情感
1、指导朗读:
【男女生轮读】
片断一:“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片断二:“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2、教师激情简介“新疆建设兵团”。??
3、指导学生感悟
“许许多多的白杨树”,那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4、师:爸爸“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你们明白了爸爸要表白的是什么心迹?
生1:看到白杨树,爸爸更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决心。
生2:爸爸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老一辈的建设者一样,将来为建设祖国的边疆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3:孩子的爸爸可以是在呼吁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5、师:课文中写道,“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你能说说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你又从中懂得了什么?
生1:做人,就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2:做人,就应该不怕困难,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做人,就应该不计名利,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6、欣赏品味
1、出示重点句:
“突然,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品味:“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爸爸的嘴上为什么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现在呢,孩子们又多了些知识。”“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②理解:“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分别比喻什么?
③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师: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错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像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这句话反映了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2、指导情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情感朗读、背诵爸爸赞扬白杨的那段话。
3、音乐《小白杨》。
附:板书设计
借物————————————————→喻人
↓↓
高大挺秀(大戈壁 卫士)扎根边疆
5、白杨 生命力强(哪儿??哪儿)爸爸建设边疆
(袁鹰)坚强不屈(不软弱,也不动摇)无私奉献
↑ ↑
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孩子
篇二: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优秀教案(1)(精品)3 白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教学素材】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关于建设者开发西部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3.搜集借物喻人写法的文章段落。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读题质疑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2.看课题质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检查预习,积累词语 1.交流学习词语(课件出示)
清晰 大伞 抚摸 介绍 新疆 陷入 茫茫的大戈壁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的身影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理解词语:(课件出示)
戈壁:戈壁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之一,绵亘在中亚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国广袤的空间。戈壁多数地区不是沙漠而是裸岩。
(课件出示)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开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三、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朗读后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把文章分成三部分
(课件出示)争论白杨——介绍白杨——笑看白杨 篇三: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下册《白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正确读写“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教学难点】
1、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新疆建设者的有关资料、文艺作品,观看有关影视资料、图片等。
2、欣赏、学唱歌曲《小白杨》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出示课件,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2、音乐《小白杨》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罗喂,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
3、师:亲爱的同学们,在我国的西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一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今天我们就和现代作家袁鹰一起来欣赏戈壁滩上的白杨。(板书:白杨 作者袁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配乐朗读《白杨》(学生带着情感听,将生字新词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记号)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生字:晰 伞 抚 绍 疆 陷
新词:清晰、插嘴、分辩、抚摸、介绍、陷入、浑黄一体
区别“分辩”与“分辨”。齐读课文中的注释② 戈壁: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3、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带着深厚的感情听了课文配乐朗读,并学会了生字新词,能谈谈你的印象吗?
生
1、白杨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上顽强的生长,它的生命力太顽强了!
生
2、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白杨树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
3、老师,我还发现作家袁鹰表面上是在写白杨,其实他是在写人,就像我们以前所学过的课文《落花生》一样?? 生4??
4、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从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到同学的学习是多么的专心啊!
三、再读课文,深化认知
1、出示课件:大戈壁
2、师: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谁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来? 生“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线并不那么清晰,都浑黄一体。”
3、齐读这段话。师:在读这段话时,你读出了什么味儿?
生
1、这段话形象的写出了大戈壁环境十分恶劣。
生
2、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结合课件重点理解:浑黄一体
4、出示课件
5、师,看着窗外不时闪过一棵高大清秀的白杨,兄妹俩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辩。他们是在争论的?
6、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重点理解“高大挺秀”和比喻句“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四、重点品读,体会情感
1、师:孩子们小小的争论引起了爸爸沉思,“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那么,爸爸是怎样评价白杨树的呢?
2、重点朗读第12节爸爸对白杨的评价。
出示:“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也不动摇。”
①指名朗读;②教师范读;③全班齐读。
3、师:从爸爸的这段话中,你们又体会到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生
1、我看出白杨树的高大挺秀,“它从来就这么直”。
生
2、白杨树它很坚强,不怕任何自然灾害。
生
3、白杨树生长的范围很广,“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
4、老师,我想爸爸的这段话表面上似乎是在写白杨,实际上他是在告诫孩子们要做像白杨那样的人。
4、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特别是刚才的这位同学体会真是太深刻了。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13节: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①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设问句。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那段话。??
五、激情阅读,升华情感
1、指导朗读:
【男女生轮读】
片断一:“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片断二:“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2、教师激情简介“新疆建设兵团”。??
3、指导学生感悟
“许许多多的白杨树”,那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
4、师:爸爸“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你们明白了爸爸要表白的是什么心迹?
生1:看到白杨树,爸爸更坚定了他扎根边疆的决心。
生2:爸爸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老一辈的建设者一样,将来为建设祖国的边疆做出自己的贡献。
生3:孩子的爸爸可以是在呼吁更多的人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成为栋梁之才!
5、师:课文中写道,“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你能说说孩子 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你又从中懂得了什么?
生1:做人,就应该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2:做人,就应该不怕困难,无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3:做人,就应该不计名利,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6、欣赏品味
1、出示重点句:
“突然,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品味:“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他的嘴上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爸爸的嘴上为什么又浮出了一丝微笑?(“现在呢,孩子们又多了些知识。”“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②理解:“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分别比喻什么?
③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师: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像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这句话反映了老一辈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2、指导情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情感朗读、背诵爸爸赞扬白杨的那段话。
3、音乐《小白杨》。
第三篇:苏教五下《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炼中心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马朝虎的《水》,作家马朝虎,他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口,图片)当时,村子里的人想要吃水,那路途实在是太(远了),那泉眼实在是太(小了),那排队等待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所以当时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请我),于是,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口,板书)。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马朝虎的故乡,走进那个缺水的地方。
二、自读交流,感悟水的珍贵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水的珍贵,把它划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然后把你的阅读收获带到小组内讨论。
生准备(师:要用心去找,可能就是一个词,也可能是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场景)
2、交流
师:好了,现在咱们来一起分享一下大家的收获,哪个小组先来,小组内同学在发言的时候,组内其他成员可以自由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因为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预设1:生:我找到了奔跑跳跃、大呼小叫这两个词。(口)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突出)然后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1)说说你的感受。
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体会到人们洗澡时的痛快;
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生活:如果此时你就是这个村里的孩子,面对这场期盼已久的大雨,你会大呼小叫些什么?
交流。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准确地表达了孩子们此刻的感受,找一找,哪个词?(生:痛痛快快)就请你痛痛快快地来读一读。
哪里还表现孩子们的这份痛快。张大嘴巴,去吃来自空中的水,让我们体会到孩子们多渴望水;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比较:生活中,我们洗过无数次澡,可是我们洗澡会如此痛快吗?(生:不会),我们会去吃来自空中的雨水吗?(生:不会),可作者却会,为什么?(感受水的珍贵)。
(2)指导读:师:久旱无雨,天降甘露,怎么不让人痛快呢?瞧,男人们(短裤),女人们(长衣长裤),让我们再次和他们一起感受这上天赐予的快乐(男女声分组读)
(3)说话:下雨天,真是 的日子啊!(口)
(4)导学案当堂检测1:透过这场令村民欣喜若狂的雨,我还看到了(老人、牛羊、花草),他(她、它)。
(4)板书、回读:一场普普通通的雨却能让大家这么痛快,为什么?(生:),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之乐,更衬托出了缺水之苦(板书),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
预设2: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权威、幸福和痛快。
(1)说说感受
体会到水很珍贵,因为水窖还用锁锁着,(口水窖图)这就是水窖。
联系实际:你家有水窖吗?(没有)你打开水龙头洗手、洗脸需要经过妈妈同意吗?(不需要)这把锁锁住的仅仅是水窖吗,还锁住了什么?(对水的渴望、快乐、清凉、幸福)
(2)指导读:你们说的都很好,细水才能长流呢。有了钥匙,才可以打开水窖,它是权威的象征;有了钥匙,才可以享受水的甘甜与清凉,它又是幸福和痛快的象征,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回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预设3:(口)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啊啊的大叫了起来。
(1)说说感受,他们会叫些什么?
(2)师生对话提炼:
师:啊啊的舒服的感觉是什么带来的? 生:水
师:多少水? 生:一勺水
师:一勺水几个人? 生:四个人
(3)回读:炎炎夏日,身体里的水仿佛是被风干一样。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快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生气全无,(口,图)这时候最需要什么?(水)水在哪里?(水窖)所以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
(4)指导读:母亲为我们四兄弟消暑,却没有留一滴给自己,而是笑着锁上了水窖。从母亲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她对水的珍爱,让我们把这种爱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生读,推荐读。
【过渡】虽然只有一勺水,但却让我们都舒服的啊啊大叫起来,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跃入你的眼帘,让你怦然心动,谁来补充?
预设4:(口)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1)说说感受。
(2)句式辨析:
原句:
改句: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身体。
师:这就是细节,这里的细节描写能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种前所未有的舒服,一份酣畅淋漓的快感,让我们通过读把这份美丽传达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指生读,评价。
(3)引读:作者这样真切的体验,这样细腻的感受,都来自于母亲手中这一勺水,正是在这一勺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这小小的一勺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
(4)诗改文,读:其实这段话也深深打动了老师,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口,文字+音乐)
师读,生评(读得怎么样,透过老师的朗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5)把你的这份感受融入到你的朗读中去,自由练读,指生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默默地享受这一勺水带来的美妙体验。
生读,生评
(6)(口,导学案当堂检测2小练笔),作者就是用诗一般的语言,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出了这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美妙体验,让我们深切地体验到藏在水窖里的水是多么珍贵,你也来写一处场景,也用上细节描写,请大家打开导学案,完成当堂检测第2题。
生动笔,交流。
(7)回读:孩子们,这就是细节描写的美丽,作者马朝虎通过细节描写,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
(口)母亲锁上水窖,笑着将渴 说成饿的话。
师:母亲为什么要把渴说成饿?
(这里把渴说成饿,一个饿字道出了水对生命的不可或缺,水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生命延续的食粮了。)
三、读文质疑,小结写法
1、快读全文,看看你还有什么疑问,待会儿我们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读,交流
预设: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答,师揭示写法:苦事乐写,反衬。(板书)
2、回读:难怪人们都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读)
四、总结延伸
1、师:咱们高邮藉作家汪曾祺老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口,齐读)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及,无非是水。水乡的人们,性格也多平静如水,流动如水,明澈如水。
他还说过,水影响了我的作品,也影响了我的性格。孩子们,我们很幸运,因为家乡高邮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让我们把这份幸运保持下去,所以我们得保护我们的水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口)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此时,水,绝不仅仅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它还成了()最珍贵的东西。口)谁来补充?
回读,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水,成了(说自己心里的答案)()最珍贵的东西。
五、作业
1、推荐阅读:课后读读马朝虎先生写的《微笑如花》这篇文章,再次感受作者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
2、日记:读《水》有感。
附板书: 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缺水 得水
苦 事 乐 写
反衬
设计理念: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回忆儿时洗澡的不易,下雨时,用雨水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说明当时水的珍贵。为了引导学生逐步感受水的珍贵,我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学文悟情。
1、紧扣中心,凸显主线。
纵观全文,处处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句来写。可以说,抓住这句话,就抓住了课文的根本。为此,我在设计学习过程时,从中心句入手,围绕中心句,表现中心句,深化中心句。课始,复习引出中心句,课中引读中心句,课末升华中心句。紧扣中心,使整堂课学习主线明晰,重点突出,结构紧凑。
2、紧扣文本,阅读感悟。
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的珍贵,在这节课上,我紧扣文本,突出两个场景洗澡、勺浴,抓住关键句子,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感悟。洗澡场景抓住痛痛快快,勺浴场景抓住三个滑过,通过自读感悟、引读体会,逐步感受水的珍贵。在品读过程中,我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把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
3、立足文本,读写结合。
描写细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为此,我立足文本,努力寻找读写结合的最佳训练点。在品读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引导学生体会动作、感受描写的细腻传神。然后,及时让学生进行仿写,描写一个场景、一段经历,内化课文的写法。
4、揣摩表达,体会写法。
本文通篇采用反衬的写法,苦事乐写。长期以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很多,朗读训练扎实,但揣摩写法有所淡化,学生读写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为此,我从本文的特点出发,努力引导学生揣摩表达,体会写法。在品读两个场景的过程中,我通过图片对比,引导学生从狗尾巴草的变化,体会缺水的苦涩;从洗澡的 痛痛快快,舒服得啊啊大叫,想象缺水的苦涩。学生在揣摩写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提高理解分析能力。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com,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第四篇:27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7.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诱发情感。
1、老师这里有一组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风吹皱面皮,火烧就生气,利刀切不断,斧砍无痕迹。)
2、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对,还是水。(一物生得奇,脏了不能洗,越洗越浑浊,越洗越有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文章——《
27、水》
二、检查预习,初读词语
1、课前同学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老师这里有一组词语,我们一起来看。谁能读好它?有那么多人想读啊,那就请第二小组开火车。
2、你觉得哪个生字在书写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膝)膝查月字旁再查几画?有些字笔画比较多,我们在第一次遇到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
这两个词语,我们颠倒一下也可以成为一个词。(学生读:吮吸 润舒)这两个词语非常特别,我们将它颠倒顺序,但意思比较相近。
3、老师这里还有一组句子,谁来挑战?
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单独使用,不组词,都读“xiě”。——你看,他手上流血了!
4、同学们读得真好,看来课前的预习做得很到位。
5、大作家茅盾先生告诉我们,文章至少读三遍:(出示ppt),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我们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再把课文读一读并思考文章围绕水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用几句简单的话概括一下,会吗?
好,下面开始自渎课文。
三、定格画面,理清脉络。
1、课文围绕水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还写了什么?谁能概括?
2、好,谁来说?
村子里的人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一担水,所以这个水很珍贵。(板书:一担水 珍贵)
3、接下来课文又围绕水写了什么?
村子里的人们在雨中痛痛快快地洗澡。(板书:一场雨 痛快)概括得非常好!
4、课文最后还写了什么?
用水窖的一勺水洗澡冲凉舒服极了。(板书:一勺水 舒服)
5、现在你们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来完整的说一句话?现在学会概括了吗? 课文最后母亲还说了一句话——你们真的饿坏了。不说渴说饿,很有意思。(板书——饿)
四、内容把握,体悟情感
(一)挑水之艰辛
1、课文围绕水大体写了三部分的内容,我们仅仅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是不够的,我们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
比如说——每一担水对我们村子里的人来说都是那么珍。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写出一担水的珍贵的?哪些词哪些句体现出了珍贵,请自己读第一自然段。
谁能通过朗读来体现村子里水的珍贵?谁来试一试?
2、读得真好,就该这么读。让我们来学着她的语气来读好这一节。(生齐读)
3、有一句话,你们读得特别好——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我们来比较这两个句子,有逗号、没逗号,基本意思一样,那么不一样在哪里?(突出了“水”的珍贵。)
4、我们再来一起读好这句话。(生读,“水”重音,停顿。)
5、同学们,10公里,村子里的人要走2个多小时。去了还要回,一共要多久? 挑一担水回家,光走,大约要四个多小时。并且,还要排队一小时,那就是5个多小时。
去的时候,挑空的水桶,忽略不计。回来,肩上一担水,好几十斤啊。5个多小时,能到吗?(不到,至少要6个小时。)
6、同学们,抓住数字看背后,你会发现数字也会说话,数字也会传情。当地还有这样一首民谣呢!(出示:半夜起来去爬山,爬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
从这首民谣里你感受到了什么?(从这担水里感受到了村子里的人生活的艰辛。)
7、缺水到如此程度,于是,作者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所以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8、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村子里水的珍贵。(齐读第一节)
(二)雨中洗澡之痛快 1.理解
1、村子里十分“缺水”。一般文章都会写缺水的种种“苦”,作者不写“苦”,反写“乐”,两件“乐”事。第一件便是(指黑板——下雨天洗澡)
这段话里,有一句写了孩子们“下雨天洗澡”,请大家再读第2自然段,画出来。
2、缺水的地方,下雨了,那真是过节一样的快乐、兴奋。下雨天洗澡的同时,孩子们还在干些什么?(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张开嘴巴吃雨水)
3、那么,从这场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看出这场雨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4、孩子们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奔跑跳跃,大呼小叫,还用嘴巴去接水,可见孩子们对水的渴望,同时也看出那个地方缺水的严重。
2.移情
1、如果此时此刻,你就在现场,你会怎样呢?(指两女生——丢手绢、跳皮筋、跳舞)
雨中丢手绢、跳皮筋真是一件浪漫的事。
2、男孩子呢,你们会在雨中干些什么呢?(打水仗 摔跤„„)3.再读
1、下雨天,像过节一样,一边洗澡一边雨中游戏。
你奔、他跑、你跳、他跃、时而大呼、时而小叫„„他们在雨中真是开心、尽兴,好不痛快!咱们一起把这种痛快酣畅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好吗?(生齐读)
2、孩子的痛快和大人们的痛快一样吗? 你看得出大人们的痛快吗? 孩子们的痛痛快快可以描写他们的表现,大人们的痛痛快快也写了他们的表现,但是他们的表现让人看不出来,只是表现在心里。
(三)一勺水之舒服
1、课文中最精彩的部分是一勺水给孩子们带来的舒服的感觉。兄弟四人洗澡一共用了多少水?
一勺水,四个人,对于我们来说,冲凉都算不上,对文中的四兄弟来说,算得上是洗澡了。水实在是太珍贵了。
2、一勺水洗澡,写到了四兄弟的两次反应——舒服,你从哪两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抽了一口气。
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清风,让我们舒服得“啊啊”大叫起来。
四、当堂迁移,以乐写苦
1、作者生活在一个缺水的地方,很苦。作者却写了两件乐事——下雨天洗澡痛快、一勺水洗澡舒服,这叫作以“乐”写“苦”,这种方法就叫作反衬。
2、这样写,你不只体会到村里人的缺水,还能感受到,村里人缺水但不缺乐观,甚至不缺乐趣。
3、我们高年级的同学,读书时,两只眼睛,一只眼读课文写了什么,另一只眼读课文是怎么写的,有什么秘诀和奥秘,这才是完整的读书。
4、在我们的写作中,你提尝试过运用反衬的手法吗?什么时候我们可以用反衬的手法?
五、课后作业
1、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后思考题——“题目的文化”:课文题目《水》与作者原题目《饿水》这两个题目,你更喜欢哪个?依据课文内容,也可以了解作者创作经历,表达你的观点。
在今天的这节课中,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三幅画面中,从“一担水”中看到了珍贵,从“一场雨”中品出了痛快,这珍贵的“一勺水”能让我们如何苦中作乐呢?且听下回分解——下课!
板书:
饿? 水
一担水 珍贵
一场雨 痛快
一勺水 舒服
以“乐”写“苦” 反衬
第五篇:《水就是生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水就是生命》是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注意向学生渗透一些简单的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习阅读说明文。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知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此外,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能通过充分的读书,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发表个人感受,这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在结尾部分,还设计了课外延伸内容,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谓“一箭双雕”,设计巧妙。
二、教学目标
1、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8个生字,正确理解读写“粗制滥造、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水就是生命”,让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按一定顺序准确生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4、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水就是生命”
2、初步了解写提纲笔记的方法和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齐读课题)你想到什么?(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随机评价)刚才同学们就这个课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让我们看看从课文中能否有新的发现(调动学生读书兴趣)
2、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指读,解释词语“不言自明、粗制滥造”等(注意分层次识字)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精读课文,感悟文章特点
(1)出示:液、汗、泪、尿、泄,齐读,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评价)
这些都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们又都和水有关系。
(2)水在我们的身体中究竟扮演着什么角色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读书,划出有关语句。
(随学生回答,板书:化学师、运输兵、调节器、润滑剂、卫士)
(3)哪些段落进行了详细介绍?(学习2—6自然段)
(4)由此可见,水的重要性不言自明,齐读第七自然段。
(5)的确,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但是不喝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水在我们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我们的生命(板书:维持生命)所以我们要讲究饮水卫生。(板书)
(6)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呢?读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指读,板书)
(7)现在同学们已经成为研究水与人类关系的专家啦,有一位科技日报的记者,想采访一下专家们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
(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8)总结板书:今天我们从“维持生命”和“讲究饮水卫生”两方面了解了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所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喝水的道理,但是养成好的习惯还要*大家。
通过黑板上的提纲,同学们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我们这堂课所学的内容,今后同学们在阅读学习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写比较详细的提纲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具体的掌握内容要点)
(9)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与人类有这么密切的关系,那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学生畅所欲言)
(10)水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水就是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让学生懂得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