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中的地位[小编推荐]
浅谈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中的地位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学院
教育技术 072 陈满琴
摘要: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学里两个重要术语,从它们的定义中可知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学设计的影响可以看到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中的核心地位,教学设计使用的设计思维和系统方法贯穿于整个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字: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
地位
一、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
“技术”一词,英文为technology,其词根techne来源于希腊语,指的是“艺术和手工技巧”。技术一词用于教育,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教育的艺术,教育的手工技巧。在现代教育研究中,经常有人提到“教育艺术”,“教学艺术”。从作为教育主体要素之一的教师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的艺术”应该是高效率的教育方法,“教育的手工技巧”应该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使用教学工具的技能,主要是教学的技术手段,如教学媒体技术、教学系统技术,是教育中所采用的工具和设备,是有形的实体;也可以是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学实践的科学方法,如一种教学模式,系统方法等,是根据相关的科学原理和经验开发的具体的教学程序和方法。
教育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视听教学。从20年代视听教学运动开始到60年代未教育技术形成,其中贡献最大的是三种教学方法即视听教学、程序教学、系统化设计教学的实践与发展。1994年美国AECT出版《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一书中将教学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该定义有很明确的结构:教育技术研究对象是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研究任务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研究形态是理论和实践。定义将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作为教育技术领域五个范畴,也从宏观范围上提供了教育技术的五个分支领域: (1)设计领域:教学系统设计、讯息(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2)开发领域:印刷技术、视听技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和综合(整合)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3)应用领域:媒体技术的应用、革新技术的推广、实施和制度化、相关的规章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4)管理领域: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递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5)评价领域: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设计领域的第一项是教学系统设计,也叫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对教学设计特征的描述为:“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的系统;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应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论证、能实现与其功能的教与学的系统。”教学设计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设计“自60年代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
当今学术界对教学设计的界定,不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存在差别。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一些说法:
一是“计划”说。把教学设计界定为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计划过程或系统规划。这种论点的代表当推美国学者肯普,他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
二是“方法”说。把教学设计看作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而这种方法与过去的教学计划不同,其区别就在于“现在说的教学设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促进、辅助学生的学习,并以帮助每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 三是“技术”说。鲍嵘在《教学设计理性及其限制》一文中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旨在促进教学活动程序化,精确化和合理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四是“方案”说。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这种观点在我国有较大的影响面,代表人物是乌美娜。五是“操作程序”说。认为“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立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涉及教育技术领域每一个范畴,但它只能提供给教学实践的只是一种无形的技术方法,是教育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教育技术发展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在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四次革命”(最早由英国教育家阿什比(Ashby,E)提出)。这四次革命对应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即:从口耳相传到文字教材;从直观教具到音像媒体;从程序教学到计算机教育系统;从计算机教育应用到信息化教育。利用口头语言技术、形体技术、语言文字技术、印刷技术、直观技术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这一时期的主要教学媒体是口语、文字、书籍、模型、标本、实物、图片、粉笔、黑板等称,这一时期的教育技术被称为传统教育技术。19世纪末期开始,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被应用于教学活动,具有光、声、电等特性的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时期的教学媒体有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影机、电视机、计算机等,19世纪末是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时期,也是传统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在时间上的分界限线。现在提到的教育学设计,是指与现代教育相关的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是现代教育技术起步时期,在这一时期,幻灯机、电影机等媒体被引入教育领域,视觉教学运动开始兴起。教学设计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萌芽。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许多教育家和科学家坚信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把教育实践推向新纪元并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美国哲学家与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预想建立一门连接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学科,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统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以实现教学的优化设计。并于1900年提出应发展一门“桥梁科学”,它的任务是建立一套与设计教学活动有关的理论知识体系。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根据多次动物实验研究,总结了动物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并由此推导出关于人类学习的理论,这些关于学习的原理为科学规划教学提供了依据,为教学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教学设计学还仅仅是处于萌芽状态,并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二)、20世纪30到40年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幻灯机、电影机、录音机等教学媒体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此同时,视听教育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1946年,美国视听教育家伊嘉·戴尔(Edgar Dale)撰写了《视听教学法》一书,提出了系统的视听学习理论。在这个阶段,由于二次世界大战战时的需要,美国军队必须对士兵进行一定的培训以掌握先进武器中的技术。大量的从事心理学和教学研究的专家被应征入伍以便完成培训和提高教学质量,他们把心理学与视听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战时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正是教学设计的初步尝试。
(三)、20世纪50、60年代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视听教学向视听传播教学发展,程序教学迅速兴起,教学机器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程序教学达到高潮。电视教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地纷纷建立教育电视台,创办教育节目,一些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建立了闭路电视系统,并用该系统组织教学。电视的教育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地发展。二战后,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促使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也随之产生,60年代后期系统论等科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促进了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的形成。由于程序教学首次实现了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结合,所以程序教学被认为是最早的教学设计理论。
(四)、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代教育技术进入系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电视录像、卫星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在这一阶段,教育技术的实践领域逐渐扩大,与此同时教育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也从原来的媒体特性的研究转向对媒体的系统开发和教育过程的系统化研究。
在这一时期,系统的教学设计活动在美国全面展开,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系统科学已被引入到教育领域,教育技术也已发展到系统方法应用阶段。用系统方法来研究教学设计的思想逐步得到人们的注意。人们开始借助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全面地探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对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各种媒体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怎样对教学进行系统分析,怎样才能优化教学全过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实践。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斯金纳提出应用操作强化学习理论来设计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他认为学习在本质上是在强化基础上的操作条件反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反应,在这些反应中,不属于教学期望的行为不进行强化,而当教学所期望的反应一旦出现,便及时地给予强化,通过这一过程,教学所期望的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和加强。
(五)、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现代教育技术进入网络化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蓬勃发展。
到了20世纪80年代,教学设计研究者开始倾向将不同的教学设计理论综合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总体模式。整合化的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条件的确定必须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需求为依据。只有在明了学生学习该知识的过程之后,才能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步骤和教学媒体。赖格卢特的精加工理论就是这样一个整合的教学设计理论,这个理论要求教学设计者通过分析,将概念按照其重要性、复杂性和特殊性进行排列。教学先从大的、一般的内容开始,逐步集中于任务成分的细节和难点,然后又整合成一个较大的观念。通过这样的反复过程,学习者可以获得对这一知识的细致化的理解。这一理论综合了多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包括加涅和奥苏伯尔等人的思想。
在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起了较大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观上。关于学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关于学习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即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动灌输的对象。而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学会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者具有积极的自我控制、目标导向和反思性特点,通过在学习情境中的发现过程和精加工行为,学习者能建构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这种强调教学整体性、变化性的思想导致教学设计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变化: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体,而不是各种子能力或任务的分解;教学设计的内容应该是与特定教学情境相联系的学生整体知识的获得与运用。
在教育技术发展历程中,教育技术实践的每一次深入,就会有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出现,新的设计思想诞生。多样化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丰富了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内容。
三、教学设计在教育技术中的地位。
1、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技术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技术是以视听教学为开端,系统思想和程序教学的融入促使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完善,也促进了教学设计思想和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是把系统思想和现实教学联系重要桥梁,是教学有效的重要保证。教学设计思想出现以后,其特殊的理论地位和实践作用,促使人们对其特殊关注。如果抛除了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必将回到早期的视听教学领域或片面的媒体应用上。在教育技术的5个研究范畴中,教学设计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对整个教育科学领域有最大理论贡献的一个范畴,突出表现在它构建了上百种适用于不同层次和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便于操作的、程序化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开发了诸多精细严密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技术,如学习内容和任务分析方法,教学方法和媒体选择的决策技术,并逐步形成一整套突出循序渐进、合理有序、精细严密地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分析、决策和评价的理论体系。从教学设计的实践过程上看,教学设计是每项教学活动开始的第一步,它涉及到教育技术每个领域,教学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绩效,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在教育技术中处于核心地位。
2、教学设计使用的设计思维和系统方法贯穿于整个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纵观教育技术发展过程,随着教育技术实践的深入,设计思维和系统方法逐渐成为了教育技术的核心思维和方法,与教学设计有关的思想逐渐成为了教育技术的灵魂。目前,单独抛开设计领域,教育技术中的其他领域也必须使用设计思维和系统方法,例如在教育技术的评价领域,广泛使用的形成性评价就是一个使用系统方法评价问题的过程;教育技术产品开发过程也是系统方法具体应用的过程。教学设计的核心思维和核心方法——设计思维和系统方法,在教育技术的实践中必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学设计使用的设计思维和系统方法贯穿于整个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参考书目:
《教学设计》 鬲淑芳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学院 《教学系统设计》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技术》乌美娜
辽宁大学出版社
《教育技术学导论》尹俊华 庒榕霞 戴正南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运用
各位领导老师晚上好!
很荣幸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的运用,在探讨前我先引用这次培训中张光清主任的一句话这也算是对我们老师的一个要求:“现代教育技术已经不再是一门学科、一个专业或一门技术,它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那么什么事现代教育技术(见课件)。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并不就是指在多媒体教室用课件上课,它还包括多个方面,如上网浏览、查询、下载、储存打印资料、聊天探讨教学等都是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在教育教学中,首先我就将新时代教师工作方式和以前教学方式做一个比较。
1、、网络时代教师工作方式新特点(见PPT)
2、课件的作用
而课件是我们直接向学生呈现的工具,首先我们了解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是个什么作用呢?(见PPT)对课件的要求就是简单(举例前面的美女)不能课件的能力超过了老师的魅力。不然学生只顾看课件都没注意听老师讲的内容了,就会出现有的老师感觉到的多媒体教室上课没在教室上课效果的好。
3、如何制作课件
1、做课件的软件
2、制作课件
一、做幻灯片
二、改变底板颜色
三、做幻灯片
三、做简单的动作(出现顺序、填空等)
总结:其实课件不是越复杂越好看就好,主要是实用
下节课
1、课件上课比教室上课的好处
2、如何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
3、制作课件的忌讳
第三篇:校本教研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
校本教研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深入推进,校本教研被提到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校 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 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为研究活动。校 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渗透、互为促进的关系。开展校本教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的重要途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核心。通过近几年以来的学校所开展的 校本教研实践,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校本教研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 展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校本教研必将对教师专业发展向纵深方向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目前,国内外对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及个案研究都是比较多的,但作为 我们地处偏僻山区的梅州市来说,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所以这也是一个新的尝试,对我 们县教育局的教研室,特别是我们学校蕉岭县蕉岭中学来说是一个全面的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相对比较完美的结合。但居于学校真正开展校本教研的时间不长,经验匮乏,故也决 定了研究者对研究内容相对较窄,方法还比较单一,思路不够开阔,很难得出其他更为正 确合理的结论。同时也希望此研究可以给后来的研究者以一些启迪和借鉴。
尽管本人付出了相当的努力,但是本人身处偏僻山区,新课程改革地推进步伐相对较 为滞后,校本教研对于我们这种学校而言,依然是一个崭新的事物,教师在理论上还缺乏 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在实践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系统而成熟的经验。此外,本人在 质的研究方法的操作和实施上仍需改进,对如何分析调查材料的数据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 提高,下一步研究将注重行动研究,针对学校日常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存在问题,将 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 题。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利弊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利弊
雷有莲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已渗透在社会的各项活动中,无疑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也同样发挥着巨大的潜力。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与普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起着主导地位,作为教师应合理应用,正确认识其利弊。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多媒体技术能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多媒体教学技术融合了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介,将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能事半功倍的解决教学重难点,直观形象的把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而且,教师如能合理利用网络上广阔的教学资源,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简直一举多得。
其次,应用多媒体可创设情境,培养能力,作用于课堂互动。如:
课堂导入环节在整节课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用语言导入,做法较为单一。但在引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后,课堂导入创设情境环节则变得异常丰富,教师可以用图片组合,可以用视频导入,可以用音乐切题。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抓住了,接下来课堂展开也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在课堂教学进行中,将知识点进行再创造,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广泛参与,理解记忆都变得简单了。探索知识的重难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言语交流,让学生得到最直观的体验,再步步为营、主导环节,甚至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数学教学“圆的面积”时,用课件演示:把一个圆依次二等份、四等份、八等份、十六等份组合图形,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的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学生清晰的观察出从圆到长方形的变换过程,从而发现圆的周长和半径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得出圆的面积公式,在此,老师不需要大量的讲解,学生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原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诱发了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将结束时,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最佳的反馈方式。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人机交互功能,获得教学反馈。设置习题进行测试,软件便能直接在教师机上显示出答案,时间短,结果准确,省去了教师大量评测时间的同时,同样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的同时,也有一些弊端存在,教师要用好多媒体教学,就必须了解多媒体的优缺点,不能盲目滥用,也不可因噎废食。
(一)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但是很多教师在运用时,并不能把握好其中的尺度,有时一味求大求全,有时又不能做到以点带面,浪费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的同时,也有可能误导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需要教师懂得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目的所在,什么课程能够使用,而且使用效果好,什么课程不需要,如果硬性使用,甚至还会带来负面效果;二是教师用多媒体而忽略了传统教学的作用,传统教学存在几千年,自然有其优势所在,不能完全否定,多媒体的作用更多的是与传统教学之间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如果能够将二者完美结合甚至同一在一起,对整个教学来说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教师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感官作用,教学中所有的环节都是为了美而存在,而忽略了知识传播的重要性。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提倡的。(二)重视多媒体而不能忽略了教师的作用。
教师必须是教育教学中重要参与者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技术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这样一种思潮存在,强调技术的重要性而忽略甚至否定人的必要性。在教育教学方面,这种情况同样存在。其实,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已,本质上与传统教学中教师制作的道具没有任何区别,差异只是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更加丰富罢了。教师是沟通学生和技术的桥梁,是驾驭知识传播进程的主导者,如果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失去了以教师丰富经验为平衡的教学,那么,课堂教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三)多媒体教学不能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
有一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喜欢全知全能,将知识点、重难点、解题过程全用课件体现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整个教学过程直观明了,教学进程好掌握。然而其缺点也非常大,整节课,学生都不需要动脑,只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就可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被教师全权取代,只要学生能理解,能应用,就万事大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只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课堂教学,而不是取代整个教学过程,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于不顾,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已经成为辅助现代课堂教学进行开展的趋势了,其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简洁明了的内在感染力,实用直观的教学感受,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的效率,只要我们教师能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完美。
第五篇:试论体育教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内容摘要: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体育教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地位及作用。认为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促进作用,且因其强烈的实践性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探讨了体育教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地位及作用。认为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起着独特的促进作用,且因其强烈的实践性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校
ot p.e to the childrens' nental health at school
(shandan senior high , gansu , 734100 , china)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的内涵之一。它旨在根据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对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笔者认为,立足学科教学,发挥学科优势,在学科教学中努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未来学校心理健康发展的主渠道。本文仅从体育教学这个角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谨与广大同仁商榷。
1.体育教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
祖国传统体育和养生学历来重视人的情知活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如气功、太极拳等都是在意念的主导下“以心会意、以意调气、以气促形、以形会神”,通过一定的内向性运用意识的锻炼,使“心灵交通以契合体道”,进而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们用自我精神驾驶形体的能力,增进人的固有机能,以达到精神与形体的高度统一。《内经》强调在进行养生锻炼时,不仅要练形,而且要练神,素有“善养生者养内”的养生思想。传统武术更注重“艺无德不立”,把体育道德涵养如理想、情操、精神生活等视为养生之道的核心内容,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重视心理调节作用,追求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
现代体育运动主要起源于生产劳动,但同医疗保健、休闲娱乐、教育的发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竞技运动(sport)在古代法语中为“dosportor”,意为“使兴奋”、“使愉快”、“忍耐”、“情绪转移”等,就包涵着明显的心理调节的内容和方法。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首次把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提到理论的高度加以阐述。1917年,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无体是无德智也”。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运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加科学、辩证地阐述了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系,进一步确立了体育锻炼在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体育教学涉及到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运动的方方面面,自然就秉承了其重视心理调节、追求身心健康发展的思想,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因其强烈的实践性而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具有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
2.体育教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1 磨炼意志,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
体育教学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了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是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而且要经过一个不断反复的练习过程。这样,某些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就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了相应的磨炼与升华。如球类能够培养学生机智、灵活、沉着、冷静、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及集体协作精神;武术对学生的目的性、坚定性、自制性、勇敢等意志性格特征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中长跑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及战胜困难的决心,等等。特别是体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练习,都存在着成功与失败的交替进行,在这种不断反复的交替中,学生不断忍受失败的痛苦,尝试成功的喜悦,胜不骄;败不馁,用成功酿造自信,在逆境中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不断磨炼,逐渐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对挫折的耐受力,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2 渲泄情绪,缓解压力,调节心理平衡
学生负担过重、社会及家庭的期望值过高、升学及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等给大多数学生带来了极大的生理负担和心理紧张。其情绪状态呈以下特点:焦虑、抑郁、孤独、敌对、恐惧等,很明显,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心情不好时,就去打一场篮球或踢一场足球或进行远足就会感觉好受些,这实际上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转移情绪的方法缓解了紧张的心情。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但伴随这一心理现象的却是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当人在从事运动时,主管运动的神经中枢兴奋性加强,主管学习的那部分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则处于相对抑制的状态而得到了积极的休息。同时,运动时引起血浆中某些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的水平下降或不变或不再升高,使精神刺激大大减小,从而使高度紧张的大脑神经得到了松驰,缓解了精神压力。
2.3 发展个性,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体育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强烈的实践性,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里,每个学生都懂得只有通过自身主动自觉的活动,才能将运动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动,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个性得以优化,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4 自我调控,增强对行为的责任能力
体育教学因其活动性、实践性等特点,有着较为特殊的课堂常规来要求全体学生遵照执行;游戏、教学比赛等形式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则规定以保证学生在公平、合理、合法、有序的环境中进行竞争;形式多样的分组练习、比赛等明确了个人在活动中充当的角色及应承担的责任,并要求自己为之努力奋斗等等,使学生在游戏娱乐的同时养成了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了自我调控能力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能力。
2.5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美在运动中,体育教学中蕴藏着大量的美学因素,一次漂亮的投篮、一记强劲的射门、一次成功的过杆飞越、一段优美流畅的舞蹈、一趟纯熟的武术套路等,无一不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成功的快乐。这是因为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遵循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节律等特有的要求,而且还能运用和谐、对称、统一、节奏和造型等形式美的法则,做到造型优美、技巧娴熟、柔中有刚、动作舒展而有节奏,使学生沉浸在力与美、乐与舞的熏陶之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其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毛泽东,体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4。
2、谷世权等,中国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1.3。
3、郑和钥,邓文华,高中生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4、中国学校体育[j].2001.2.6。
5、人民教育[j].2000.1.5。
6、体育院系教材编审委员会《运动心理学》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5。
作者简介:梁剑,1968年生,甘肃山丹人,中教一级。199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研究方向为中学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在《中国学校体育》、《田径》等刊物上有数篇文章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