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津浦船歌 教案
音乐教案:《清津浦船歌》
许宁
教学内容:清津浦船歌 听:樱花谣 唱:清津浦船歌 教学目的:
1、在欣赏、唱歌、律动、吹奏、创造等教学活动中,接触朝鲜、日本、孟加拉 等亚洲国家具有的民族特点和代表性的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同风格,扩大音乐文化视野,从音乐中领略亚洲各地的人文风情。
2.在鉴赏亚洲音乐的地域与风格特征时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3.能流畅地演唱歌曲《清津浦船歌》,熟悉本节课所介绍的歌,乐曲的主题,能唱、奏其中的部分旋律。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亚洲各地音乐的不同风格。
2.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曲、乐曲的主题。课前准备
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课堂乐器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音乐游戏:听赏竞答
多媒体展示游戏内容,听赏音乐,参考风景图片竞答国家名称、音乐名称、风景名称。竞答方法:
1.说出国家名称得一颗星,风景名称得一颗星,音乐名称得两颗星,说出一种与这个国家相关的人文风情得一颗星。2.在音乐播放结束之后即可抢答。3.教师将清楚活动的规则和要求。活动中仔细观察学生活动情况,及时捕获具有亮点的教学资源信息,及时点评、总结。
三、欣赏与表现
1.欣赏女生独唱——《樱花谣》(日本)
⑴欣赏日本筝演奏的《樱花谣》,说出演奏乐器和所属国家的名称。
⑵欣赏女生独唱——《樱花谣》,教师启发学生尽情想象音乐所描述的情景。⑶学生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景,教师点评并小结。
⑷听老师演唱《樱花谣》的歌谱,学生将歌中所用的唱名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写出来
⑸用课堂乐器将所写音列吹奏出来,揭示其调式音节为日本特有的“都节调式”。⑹跟琴视唱另外一首用都节调式写成的民谣《樱花》。2.学唱朝鲜民歌——《清津浦船歌》(朝鲜)
⑴学生听赏歌曲并思考、回答问题:听辨这首歌曲的节拍,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用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强弱关系。
⑵简介歌曲。找出歌曲中模仿锣鼓声音的衬词,并在凳子上按节奏敲击,使歌曲更添生活的情趣,表现渔民劳动的快乐和乐观的精神。⑶出示《清津浦船歌》乐谱,学唱歌曲。
⑷歌曲常常用朝鲜最富有代表性的乐器——伽耶琴与长鼓作伴奏(出示伽耶琴与长鼓的图片),学生自己选择音源,用长短不同的节奏,模仿伽耶琴与长鼓为歌曲伴奏。
⑸分组运用歌唱、吹奏、律动、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表现《清津浦船歌》。⑹各小组交流创作表演成果,并总结关于“朝鲜音乐的风格特征”。
四、教师总结
亚 洲,有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亚洲,是世界上居住人口最多的“村庄”。在这里,升起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在这里,蕴藏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宝藏。我们是亚洲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我们的邻居日本、朝鲜、泰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每个国家都有其风格独特的音乐。通过欣赏这 些音乐,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这些国家音乐文化的丰厚底蕴,而且还能领略到这些国家风土人情及人文习俗的缤纷多彩。音乐是一种没有国界的美丽语言,今天我们在 “亚洲音乐之旅”中领略到了日本、朝鲜、孟加拉国的音乐魅力。
第二篇:划船歌教案
划船歌教案
教学内容:唱《划船歌》 听《沃尔塔瓦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划船歌》,能运用音乐力度变化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过程中能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魅力。
2、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爱国主义情怀与作品产生共鸣,音乐视野得到开拓,加深学生对祖国及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运用力度变化,唱出歌曲的摇曳感,把握歌曲的意境。
2、在欣赏中,体会将无限深情融入到江河大海,形象地体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课前三分钟放歌曲录音)师:今天的音乐课,让我们坐上小船,荡起双桨,唱着优美动听的歌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二、教唱《划船歌》
1、初听——感受歌曲情绪(简介印尼的风土人情)
2、复听——理解歌曲内涵
师:听着这欢快的旋律,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唱一唱,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小船要驶向哪里?船公们心里在惦念谁?
3、歌曲学唱 解决附点节奏
教师范唱无附点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哪里不一样? 学生唱一唱歌谱,然后再唱词。‚处理重点乐句
师:在这段旋律中,你能找出表现小船在湖面上起伏比较大的乐句吗? ƒ解决换气,了解弱起特点
教师与学生讨论后,标出换气记号,简介歌曲的弱起特点。学生再唱一唱
④歌曲细腻处理,情感升华 师:小船由远处慢慢地向我们划来,越来越近。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歌声表现?——提示:唱两遍,第一遍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
学生按要求明显地做出声音力度的对比。师:你听,发生什么事情了?
呼呼的北风向小船吹来,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呢?
面对北风的来袭,船公们不畏艰险,奋力向前划行,这句我们以怎样的力度来唱?f 学生把这两句唱一唱
师:请你找出歌曲中重复的乐句。这句为什么要重复出现? 教师小结,学生唱一唱 学生完整地演唱《划船歌》
二、欣赏《沃尔塔瓦河》 师:每一条河流都有一支动听的歌,让我们随着印尼划船的歌声,再划向沃尔塔瓦河——去感受捷克的“母亲河”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1、分段欣赏 片段一:
师:你听,这段音乐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沃尔塔瓦河? 片段二:
师:接下来,沃尔塔瓦河又呈现出怎样的景观? 哼唱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
师:其实,作曲家在写这首乐曲时,是这样来描述沃尔塔瓦河的,让我们来朗读一遍
作曲家是怀着一颗怎样的心来谱写乐曲的?(学生朗读,发言)简介作曲家——斯美塔那
2、完整聆听
(当听到主题旋律的地方,大家可以跟着哼唱或举手示意)
2、聆听合唱《沃尔塔瓦河》 师:斯美塔那用丰富的音乐语汇讴歌了祖国的光荣历史,抒写了祖国美丽的河山。让我们跟随这优美的主题旋律,再次感受沃尔塔瓦河深情的荡漾,进一步去体验作曲家对这“母亲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小结
音乐是无国界的,今天,我们感受了斯美塔那对祖国的那份挚爱,同学们,你们是否也像作曲家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呢?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我们祖国的栋梁!
第三篇:乌苏里船歌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乌苏里船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感受我国民族曲调特点,了解东北赫哲民族生活风俗习惯,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二.过程与方法
聆听不同版本演唱(演奏)的《乌苏里船歌》,进行对比感受。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合唱相关知识,并能演唱歌曲主旋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音乐的反复欣赏和分析,感受音乐中浓重的民族色彩。并能够自由的哼唱引子和主旋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唱《黄河船夫曲》
2、出示地图,寻找陕西地区所在位置。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的这首黄河船夫曲是哪个地区的歌曲? 生:陕西
二、新课教学
1、在地图中找出东北的位置并介绍东北
师:好,下面请同学看个地图,找一下陕西所在的位置。(PPT展示地图)
学生指出陕西地区 师:(手指向辽宁、吉林、沈阳)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吗?
(东北:现中国东北地区,狭义上指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构成的区域,广义上则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部地区。)
2、介绍赫哲民族
A.B.C.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首根据赫哲民族民间曲调改编而来的一首作品《乌苏里船歌》
3、初听音乐
播放郭颂版《乌苏里船歌》
a)初听音乐并讨论对音乐的第一印象 b)
演唱特点
师:首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下这首《乌苏里船歌》(4分钟)师:好的,在第一次听完歌曲后,同学们对这首歌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
师:那么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在演唱上有什么特点呢?
它是一直完整的从头唱歌词到最后呢还是? 生:
师:那我们根据这首歌演唱上的特点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呢? 生:
4、复听音乐
师:好,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在欣赏的过程中,告诉老师怎么分,在哪里分。
第四篇:4 《水乡船歌》教案
《水乡船歌》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音乐让同学们感受水乡的柔美,激发同学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2、分辨出乐曲中出现的不同的乐器。
教学重难点:
分辨出不同的乐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歌曲《采菱》吗? 生回答。
师:《采菱》歌唱的是哪个地方呢? 生回答。
师:同学们一起再来唱一遍吧。生合唱。
师:同学们唱的很好。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另一首好听的歌曲吧。
2、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大家猜一猜这是哪里。生看图片讨论回答。
师:这些都是美丽的水乡的图片,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歌曲就是《水乡船歌》。
3、师:我们先来听一遍。师:同学们,好听吗? 生回答。
师: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遍,这次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认真的想一想这首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这首乐曲里面都有哪些乐器的演奏? 生听完讨论回答。师补充同学们的答案。
师:我们最后再边看图片边欣赏这首乐曲,大家去感受水乡的美丽。
小结: 师:水乡美吗? 生回答。
师:我们的家乡也很美,同学们回家之后去搜集一下我们家乡的美丽的地方吧。下课
第五篇:《乌苏里船歌》教案02
《乌苏里船歌》
教学目标:
1、欣赏合唱歌曲《乌苏里船歌》,了解赫哲族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眼,并由衷的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发出赞叹之情。
2、让学生了解合唱歌曲的形式与效果,感受合唱歌曲的和谐美和丰满性。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合唱的形式和效果有进一步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师:请大家想想歌曲描绘了孩子们怎样生活? 生:孩子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愉快歌唱。
2、这歌是谁写的?
生:是乔羽作曲,刘炽作词而成的。
3、师:在我们学唱的歌曲中有的并不是由词曲家创作的,而是人们在长期劳动与生活中创作,并在世代的口头流传中得到加工演变而成的。这样的歌曲叫民歌。
三、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
1、初听录音
师:这不,有一群人唱着歌来了,请听一听歌曲情绪怎么样? 2.复听录音
(1)他们在唱什么,生活是怎样的?我们一起看着谱子来听一听。生:他们在唱乌苏里江。他们在唱在江里捕鱼。在他们在歌唱美好的生活。(2)他们的劳动场所在哪儿? 生:江里。(3)这是什么江? 生:是乌苏里江。(4)点题
师: 对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歌曲就叫做《乌苏里船歌》。
3、介绍歌曲背景。
(1)介绍赫哲族(出示赫哲族的图片)。
师:在美丽的乌苏里江边生活着勇敢聪明的赫哲人民,赫哲族是我国最小的民族,据统计现在有4600多人口,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有句话是这样来形容他们的:鱼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
(2)介绍歌曲背景。
师:这是一首根据赫哲族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从60年代以来一直传唱不衰。
4、介绍合唱的形式。
(1)你能听出这首歌曲是用什么样的声音在唱吗? 生:有男的声音也有女的声音。
师:恩,有男声有女声。所以这是一首合唱歌曲。(2)谁知道合唱歌曲怎么来分类?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3)教师总结。
合唱是以人声的分类为依据。按照不同的人声可分两大类:
1、同声合唱。
2、混声合唱。
同声合唱是同类的人声组成的,有三类:
1、童声合唱(比如说你们XX班的同学一起唱首合唱歌曲就是童声合唱)。
2、女声合唱。
3、男声合唱。
由女生(或童声)与男声混合组织的合唱叫混声合唱。(4)那这首《乌苏里船歌》是什么样的合唱形式呢? 生:混声合唱。
师:是哪两种声音的混合? 生:女声和男声。
5、感受合唱的效果。
(1)听一听这首混声合唱的《乌苏里船歌》有几个声部?(2)主旋律是在哪个声部上?
(对于这两个问题,学生的回答不一定会很正确,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总结,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首男高音领唱的混声合唱歌曲。)
6、分段欣赏
师:歌曲可以分三段,下面我们来分段欣赏一下歌曲,感受一下歌曲声部之间的配合和变化。(1)前奏
A、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钢琴。
B、前奏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自由回答。
师:带有颤音的和迂回起伏的瑟音的前奏引子,先声夺人的勾勒出一幅乌苏里江清晨烟波浩淼,安逸宁静的恬美画面。(2)第一段
A、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生:赫哲族的人们来到了江上。
(“阿朗赫赫尼哪”的呼唤,更使人感到晨曦未散,迷蒙的水雾扑面而来。)B、一起来唱一唱“阿朗赫赫尼哪”
C、听录音,歌曲里的“阿朗赫赫尼哪”有什么特点。生:一次高一次低。
师:为什么声音要一高一低呢? 生:是回声。
D、再唱一唱“阿朗赫赫尼哪”。
师:恩,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和回声有关的歌曲,也了解了回声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在来唱一唱,体验一下“阿朗赫赫尼哪”的呼唤和回声实虚相间的感觉。(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加以引导)(3)第二段
A、看谱子听歌曲,感受声部之间的变化。
师:声部之间有什么变化?请你仔细看着歌谱听一听,认真思考。生:声部在不停的变化。师:是啊,看看我们的声部本来是女低和男高音的领唱,接着就变成了四声部,在接着又变成了女高和女低,最后又回到了四声部,声部间在不停的缩小、扩张、缩小、再扩张。B、听听主旋律的走向。
师:声部在不停的变化,那看看我们歌曲的主旋律呢?有没有变化。生:主旋律在不同的声部之间变化,从男高音领唱移到了女低音声部。C、唱一唱主旋律。
师:你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段的主旋律唱一唱。(4)最后结尾
A、结尾和什么地方相似? 生:结尾和开头相似。B、展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生:自由回答。
师:结尾是开头的再现,展现了赫哲族的人们满载鱼虾摇船远去。C、这首歌曲是ABA的曲式结构。
师:这首歌曲前后相似,所以是ABA的曲式结构。
7、欣赏独唱,与合唱进行对比,感受合唱的丰满性。(1)欣赏独唱
师:一首同样的歌曲,不同的演唱方式,音色效果相同吗? 生:不同,前面是合唱,这次是独唱。(2)比较与合唱与独唱的不同。师:独唱与合唱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回答。
师:总结:独唱是单声部、单旋律的,合唱是演唱的最高形式,需要全体演唱者的共同合作,各声部既要完成自己横向的旋律线,又要注意到纵向的立体感,要克服个性、相互模仿、寻求共性。(3)再次完整欣赏合唱,感受合唱的丰满性。
(4)合唱在我们的音乐中经常会出现,我们今天了解了合唱,下节课我们自己也来试一试合唱,感受一下合唱的和谐美。
四、总结下课
今天的《乌苏里船歌》表现了赫哲人民对新生活、对祖国山河由衷的热爱和赞美。勤劳勇敢的赫哲人民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希望我们同学也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