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一种动物的作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习作四教学设计
(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
一、教材解读
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次习作训练,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紧紧围绕描写动物来展开,让学生在学习了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后,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在生活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来写一篇习作,从而在习作中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确定题目。
2.学会从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方面具体有条理的介绍小动物,反映出小动物的显著特征,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有条理的写出来,突出小动物的显著特征。难点: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查找有关小动物的谜语和图片。2.学生课前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五、课时安排:习作指导课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猜谜语、看图片
1.教师出示谜语。让学生来猜猜谜语中各是什么小动物,猜完之后,播放小动物的图片,以谜语和图片的形式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写作素材。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猜谜语的小游戏,小朋友们来猜猜老师给出的四个谜语,看看哪位小朋友猜得又快又准。谜语一是:头戴大红花,身穿什锦衣。打鸣喔喔叫,一早催人起。(猜一种动物)谜语二:身穿绿皮袄,走起路来蹦蹦跳,说起话来叫呱呱,是个游泳小健将。(猜一种动物)谜语三:耳朵长,尾巴短。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猜一种动物)谜语四:一身茸毛尾巴粗,爱在森林爱玩耍,爱吃松子爱上树。(猜一种动物)先让学生猜,猜完之后,教师再播放对应的小动物图片。
2.先看后说。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教师播放对应的动物图片,让学生再仔细认真的观察课件出示的图片,并说说图片上小动物的外形、颜色,大小以及自己对这种小动物生活习性方面的了解。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自由的说,让学生初步感知说小动物的时候要抓住小动物的显著特点来说。
(二)范例引路,学习写法
1.复习已经学过的描写小动物的文章《翠鸟》、《白 鹅》、《猫》,让学生通过感受鲜活美丽的翠鸟、高傲的白鹅、淘气可爱的小猫,进行仿写。学习例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
课件出示相关片段: 《翠鸟》──外形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白鹅》──生活习性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猫》──趣事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2.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学过的课文分别写了什么?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小动物的?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翠鸟的外形、白鹅的生活习性和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的?复习已经学过的课文,让学生在例文中,学习描写动物的写作手法。
(三)先自由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以学生自由表达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扫除不会说、不敢说的心理障碍,充分让学生自由的说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介绍出这种小动物的外形,比如外形可以从说小动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再者可以根据自己对小动物的观察说说它的生活习性、动作神态;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小动物。其次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听听学生是怎样介绍这种小动物的,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介绍进行点拨,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小动物。
(四)归纳写小动物的方法 1.抓住动物最显著的特征来写; 2.抓住动物的生活习性来写;
3.动物的用途看情况而定,可有可无; 4.通过举例子,写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在这个环节中启发学生从范文中领悟写法,组织学生总结归纳出写小动物的方法。
(五)提出写作要求 结合习作四,提出作文要求: 1.写自己熟悉且喜欢的小动物,写小动物的外形时,可以从小动物的颜色、外形(头部、身子、爪子、眼睛、嘴巴、大小等方面来写)但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也可以从局部有到整体。
2.写出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习性可以从小动物喜欢吃什么、脾气特点、生活环境、怎样嬉戏、怎样休息、怎样活动等方面来写,在描写生活习性的时候,应该把它写清楚,并适当的运用一些好词佳句。
3.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事例,表达出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4.合理谋篇布局,篇末点题。
(六)再用完整的话介绍小动物
再结合习作要求,让学生用完整的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让学生再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说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时,按一定的顺序,如说外形时可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说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时可以从怎样进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方面来说。教师要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介绍小动物。举出事例,说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之后师生共同点评完善。
(七)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由说落实到写。让学生围绕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结合习作要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写作。写完之后自己多读几遍,检查有无错别字,表达是否清晰,如有,认真改一改。
(八)修改誊抄,交流评价
1.评价重点:表达是否清晰,是否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动物的外形特征,是否写出了动物的生活习性,是否举例说明了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小组修改。挑选出写的最精彩的片段和写得不好的片段,讨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应该怎样修改。
3.学生根据师生双方的评改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并誊写。
(九)板书设计
我喜欢的小动物
写外形(颜色、形状、大小等)── 按顺序
写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嬉戏、活动等)──抓特点
写感情(表达喜爱之情)──举例子
(十)教学反思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习作要求是:能够写好一篇短文,本次的习作要求是以“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为题来进行写作。在写作之前,先提出观察的要求,再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利用相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其次让学生先观察再说,先说后写,多说多交流,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介绍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反映出小动物的显著特征,通过举例子写出自己对小动物之间的喜爱之情。
第二篇:写一种动物四年级作文
写一种动物四年级作文1
我表姐家有只狗,叫奥利奥,很憨很可爱,平时出去遛狗都拉不住。
它有时候很乖,主人让它坐下就坐下,很听话。科室有时又不听话,又一次我们去黄河边玩,奥利奥那只100斤的阿拉斯加在河边的水塘里玩,弄得到处是水,还弄到我们身上,让它停下来它不听,接着玩水。
它有时很温顺,会让你摸它的肚皮,给它瘙痒和摸毛毛的大耳朵。有时它却很凶猛,有一次一个外卖小哥来送外卖,奥利奥看见就嗷嗷乱叫,吓死人了。
它有时很讨人喜欢,它可以让你骑在它的背上,睡在它身上。可是有时它又很讨厌,它在我们睡觉时大叫,让人睡不着。
有这样一条狗,我是该爱它,还是恨它呢?
写一种动物四年级作文2
众所周知,狗是大家最喜欢养的宠物之一。它顽皮,可爱,还非常的活泼。在你很无聊的时候,它还会摇着它的小尾巴,逗你开心!这就是可爱的'小狗!
狗是一种容易亲近的小动物,有时它确实有些调皮,它会把小爪子踩得脏脏的,然后放到地上,虽然我会生气,但是我不会说它,因为它是那么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还有,它开心的时候会用头蹭你的脚。
写一种动物四年级作文3
老人们都认为乌鸦黑色的羽毛是不吉利的象征,会给人们带来厄运。黑色代表着死亡,而且乌鸦的叫声特别难听,再加上乌鸦经常出现在尸体旁边,所以乌鸦被人称为“不祥之鸟”。
其实乌鸦之所以常常出现在尸体旁边,是因为乌鸦是肉食动物,所以很爱吃腐肉。说来乌鸦还是一种益鸟呢!它会吃害虫,鸟粪肥沃了森林。而且乌鸦的智商也很高,它能记住每一张看过的脸。寓言故事《乌鸦喝水》也证明了乌鸦的聪明才智。
写一种动物四年级作文4
我家的鱼缸空了好久了,被我磨了半天后,妈妈才答应我养金鱼。
我和妈妈来到花鸟市场,选了六条金鱼,这些金鱼,有的眼睛跟水泡一样;有的肚子挺的很大;有的长着一条长尾巴。我和妈妈把它们都给买回了家,养在了鱼缸里。
浴缸里的金鱼十分有趣。它们有的在追逐打闹,有的在玩捉迷藏,有的在睡觉。要是你去敲一下鱼缸,睡觉的金鱼就会游到安静的地方去。金鱼吃饭的时候,都会一下子游到食物那里把它吞下肚子。
过了几天,我觉得应该让金鱼生活的更快乐些,于是,我和妈妈去买了点金鱼草和彩色鹅卵石放在鱼缸里面。
有一天,我发现金鱼下了一些鱼卵。不久,鱼缸里的金鱼变多了。有时,只要我给它们食物,就会争先恐后的去吃。
写一种动物四年级作文5
兔子实在是令人费解。
说它贪吃吧,的确是呀!看吧,不论是窝里还是笼外,小兔子的嘴上总有“一丝绿意”——它“忠爱”的草!
可恶的是,它并不躲避咬掉它一撮儿毛的狗,却常咬主人(我)!我的收在兔笼里时,一不留神,就会被这位“小大姐”咬一口。
到出去玩的时候,它几乎要发狂!这儿啃啃,那儿逛逛,家里的被子都被咬出一个洞!
而现在,我改变了心思。
我今天看着它睡觉,可爱极了!它眯着眼,小鼻子一抽一抽的,怀里还不忘抱个玩具。
不管走到哪儿,我的心中总能浮现出那只灰眼睛,粉鼻子的小兔。
我不再讨厌小兔子了。
第三篇:《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第3课,是在观察了校园里的动物后,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蜗牛)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本课也为下一课的教学做准备,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观察蜗牛的身体,通过观察,学生知道蜗牛的.身体结构;第二部分为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和运动,通过使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帮助学生知道蜗牛的应激反应、运动特点。
本节课对教材的处理是完成第一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活动二放下一个课时。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他们需要较多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记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突破重难点,故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放在观察蜗牛的身体。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一年级学生基本能运用多感官观察。但由于他们好奇心强,在观察中往往会先注意到蜗牛的运动。此外,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认识了较多的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蜗牛一类的动物并没有细致的观察。
虽然一年级学生已经历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他们仍在科学记录方面未能做到真实性,有部分学生会物体拟人化,未能做到如实记录。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说出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两对触角、眼睛、口等器官。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
能用简单的图示,如实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关于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蜗牛也是动物家族的一员,是有生命的,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说出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口、两对触角、眼睛等器官。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图示,如实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五、教学准备
每人1只蜗牛、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
(略)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开始的不成熟,经历3次试教和研讨课后,逐渐成为一节成形的课。在平时的课堂中,我就一直很想让学生自己能够多说一些,不只是在分享猜测、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过程中进行分享,还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一些方法,更多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经过这次磨课,想在课堂上不留太多老师的痕迹又想让学生说出老师心中的方法,老师在课前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如了解学生对蜗牛身体结构的了解、巧妙设计每一句话去引导学生说出方法,从“那蜗牛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把认真、细致地观察蜗牛,然后修正画像”这种老师引导过多的语言,过渡到“真实的蜗牛是长这样的吗?看来大家头脑中的蜗牛都不同,那我们怎样才知道谁是对的呢?”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教学效果却相差甚远,后者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在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中,我就有将探究过程慢慢的渗透在整节课中,但有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了调整。由于一年级孩子对万物都充满好奇心,对于动物他们更是有许多许多的问题去探索,假若课堂上让孩子提出探究的问题,那么我就会很难把握教学重点。所以就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经历“猜想——说出实验方法——观察(实验)——分享交流——知道蜗牛身体特点(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但我经历了几次教学,仍然存在没有突破“蜗牛头部有两对触角”的教学难点,在授课后仍有约18位学生的图画中仅画了一对触角。学生探究了、观察了,理论上说应该是大部分同学都画对才是,但这个数据出乎我的意料。原因在于蜗牛在观察过程中,由于学生移动、蜗牛对外界刺激的灵敏反应等种种原因导致部分蜗牛只伸出一对触角或不伸出触角,此时学生就会有概念上的偏差,我在课堂上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面细想下来,不管有多少位学生没有观察到蜗牛的两对触角,我也应该采取除观察外的方法(如微课、图片、看书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蜗牛头部有两对触角”的概念,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方法。
一年级学生可以说是小学生中对科学学科兴趣最大、好奇心最强的孩子了,而且他们很喜欢听故事。如果老师可以把故事融入到教学中,用故事串起教学环节,教学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本课就是以小蚂蚁给小蚯蚓介绍好朋友的故事串起的,但我在课堂上没有像讲故事一样给孩子们授课,而且很理性,这样趣味性大打折扣了。趣味性除了需要有趣、有料的故事外,也需要我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演绎,这方面确实是短板,还要从以后每节课做起,多使用些语气词、生动的形容词等,也要多听听别人是如何给孩子讲故事的或者和孩子一起听故事,多学习。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在之前的课上,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里面的植物,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同时经过本节课的的学习,便于本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和爱心,但是部分同学依旧对蜗牛有抵触情绪。
学生在之前的一册科学书里面的教学已经掌握观察物体,但是对于特定动物的观察,还需要进行训练。学生对于蜗牛的还不能准确的观察,对于蜗牛触角的大小长短不能观察的仔细。
部分学生还对于其他生命没有太大的概念,对于小动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可爱、有趣毛茸茸的感官上,还不能尊重生命。
学生还不能分清楚写实科画和带有人物表情的漫画有什么区别。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蜗牛有壳、腹足、触角、眼睛、口等器官。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产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蜗牛身上有壳、腹足、触角、眼睛、口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蜗牛的身体构造。
五、教学准备
每两名学生一只观察的蜗牛,放大镜。
六、教学过程
(略)
教学反思
《观察一种动物》属于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课。在本节课授课之前,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里的动物。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方便激发学生对于动物的生长环境进一步观察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蜗牛有壳、腹足、触角、口等器官。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外部特征,了解到蜗牛的应急反应和运动方式。
我一开始进行备课的时候,准备采取故事绘本的`形式进行授课,用一个故事将整节课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找朋友,认识新朋友,这样的学习方式认识蜗牛。同时,因为交朋友让学生了解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需要尊重朋友,和朋友友好相处的科学态度渗入到课程当中。
但是通过试教和教学研讨发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不易于也不利于放在同一节课内进行,如果将本节课内容在一节课当中进行会造成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不深,同时一节课的课堂容量太大很有可能造成本节课学生的注意力涣散,达不到课程要求和效果。因此将本节课内容进行拆分:第一课先来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第二节课观察蜗牛的应急反应和运动方式。
因为本身为一节课的内容,现在分为两节课。因此,除了课堂上的内容外,还需要对课堂内容的深度进行拓宽。需要思考怎样将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宽,怎样把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反复强调,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得出教学重点当中对蜗牛外部形态特征观察中的教学难点即蜗牛的两对触角的形态和蜗牛眼睛位置,是否有嘴巴这几个难点进行反复琢磨,尝试针对此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
在形容蜗牛的触角的时候,因为有不同的形容词:两对、四条、四只,均可以较为精准的描述蜗牛的触角数量。但是因为在一节课上使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会对学生的理解和认知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学生可能还没有建立起“一对”的概念,不能够理解两对的名称。因此课堂上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是超出学生的理解和知识范围。
对于绘本课程的故事构建要切合实际。开始针对于课堂内容设计的是:小蚂蚁丢了自己的好朋友“蜗牛”,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蚂蚁和蜗牛是天敌,蚂蚁会对蜗牛产生攻击性行为,因此在科学课当中需要对现实生活当中情境和实际相结合,这样对于除了对于情境构建之外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生活当中的认知进行够潜移默化的影响。
针对课堂上学生第一次见到蜗牛会产生兴奋的情绪,出于天性会对盒子拍打等动作。这个应该在下达观察的时候先对学生提出任务和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同时要明确观察的注意事项,对学生的一些错误做法提前做出约束,这样以保证课堂有秩序的进行。
同时反思的时候,思考了一个问题,对于科学画来讲,是否采用绘本的形式会影响漫画和科学写实画的相互理解?是否需要对小蚂蚁的漫画形象进行更改,仍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学情分析
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学生通过对蜗牛结构、反应、运动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三)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学难点
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情景教学、启发教学、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对话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导入新课
播放学生上一节课寻访校园里动物的视频,
复习回顾。
学生观看《校园里的动物——广外滨实》视频。
通过以学生熟悉的视频导入新课。利于
2min
讲授新课
创设情境:蜗牛的求助。播放录音:小朋友们,我非常想参加动物运动会,但是我需要通过3关才能参加,你们能和我一起闯关吗?
第1关:报名
(1)请同学们帮忙画蜗牛的自画像,画在活动手册第10页,要求边观察边画。
动物运动会报名表
姓名
自画像
蜗牛
(2)观察之前先观看介绍蜗牛外部特征视频。
(3)教师投影部分学生的蜗牛绘画作品。
(4)提问学生蜗牛的主要结构。
第2关:帮蜗牛体检
(1)出示棉签和竹签,问学生选择哪种工具帮蜗牛体检?并说说为什么?
(2)播放蜗牛录音:小朋友们,请你们用棉签轻轻触碰我的.身体,看看我有什么反应吧!
(3)请学生上台表演蜗牛的应激反应。
(4)播放蜗牛应激反应的实验视频,问学生的实验结果与视频是否一样,不一样的话分析原因。
第3关:热身运动
(1)讲解要求:老师这里有一块透明的塑料片,我们要请小蜗牛在塑料片上爬一爬,你们仔细看看它是怎样爬行的。
(2)当观察蜗牛爬了一段时间后,当它已经站稳了,我们可以尝试将塑料片翻过来,可以观察到依然抓得稳稳的,这是为什么呢?
(3)讲解蜗牛产生的黏液。
4.课外延伸:和蜗牛相似的动物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和蜗牛相似的小动物呢?请同学们认一认图片上的小动物:蛞蝓、螺、蛤。
(2)小游戏:谁是蜗牛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帮助蜗牛一起闯关。
学生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学生用肢体模仿观察到的蜗牛的应激反应。
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并将塑料片翻过来,惊讶发现蜗牛不掉落。
学生认真观看蛞蝓、螺、蛤图片。
学生热烈参与游戏。
为后面的探究环节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出示实物更加能更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立体的感受蜗牛的外部特征。
通过动笔画蜗牛,尝试用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通过表演既能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蜗牛应激反应的认识。
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对蜗牛运动方式进行观察。认识到蜗牛利用腹足爬行,腹足分泌的黏液能帮助蜗牛爬行得更稳固。
拓展学生对更多动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小游戏既能寓教于乐,又能帮助学生辨别蜗牛,活跃课堂气氛。
第四篇: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习作指导: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教材分析:
这是一次读写结合的练笔,是在学习了本组课文之后的一次练笔,因为第三组课文内容都与动物有关,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等特点,用不同的方式写出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学生对描写动物的表达方法应该有了一定的体验,也早被课文中描写的动物所深深吸引,在此基础上安排此习作,练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动物,可以说顺理成章,教材的安排是恰当的。
学习目标: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能抓住动物特点进行习作。
2、学生积累词句,学习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和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抓住动物的一个特点进行描写,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增强习作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4、学生能主动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养成自觉修改的习惯。学习重点:
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写作。学习难点:
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表达方法进行习作。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 自主写作 品悟感受 学习准备:
1、学生课前观察小动物,做好观察记录表。
2、教师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的准备。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引入:老师听说你们这些孩子猜谜语特别厉害,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好吗?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作家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在口语交际的交流中,我又了解了你们眼中可爱有趣的动物形象,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我最喜欢的动物朋友的照片,想知道它是谁吗?那就先请认真地听谜面:它是一种动物,身上有毛,有耳朵鼻子,还有四条腿。大家能猜出它是谁吗?
指名说。
找出问题所在,老师没说清楚这种动物的特点。
师作恍然大悟状,继续引:现在老师明白了,让我来想想这个神秘朋友的外形特征,请大家再来猜猜,出示:(它的毛柔软得像一团白缎子,又细又密;一双滴溜溜转的红宝石般的眼睛总是忽闪忽闪的;那张似乎能说会道的三瓣嘴总是一动一动的,好像要说些什么;虽然长着长长的耳朵,可尾巴却短短的,毛茸茸的,好像一个小雪球,还往上翘着;它的前腿短小,后腿粗大有力,四肢灵活,行动敏捷,跑起来像一阵风似的。)
继续指名说。
评价引导:是抓住小兔子的哪个特点猜出来的? 指名说。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引:习作不但提醒我们要抓住特点,还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请再仔细阅读
习作要求,看看你读明白了什么?出示:(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具体地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完成初稿后,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提出修改意见,然后修改自己的习作。)
你读明白了什么?同时完成板书: 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抓住特点(外形、生活习性、趣事等)表达喜欢 重视修改
重点引导抓特点:抓外形,抓生活习性,抓趣事等。
三、范文引领,示范指导。出示片段 自由读。
评价:你喜欢老师的这段描写吗?喜欢哪里? 指名说。
引:其实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学习到许多的表达方法,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指名说。
总结:在写作时,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反语、对比的方法,让文章生动起来。
四、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引: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呢?请你抓住它其中的一个特点,详细的描写出来。可以是生活习性中的吃食、睡觉、玩耍,也可以是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
自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五、学生试写,完成初稿。
巡视时,找出学生中用的准确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展示和修改。
结束语:其实写作文并不难,你们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们的作文一定会完成得很精彩!
板书设计:
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抓住特点(外形、生活习性、趣事等)
表达喜欢 重视修改
课后反思:
结合课标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我对本次学案进行了几次的修改。在课堂的实施中,我认为我体现了这几个方面:
(一)谜语导入,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
课一开始,我用一个谜语引入,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让他们明确抓住特点的重要性。其实在选择谜语时,我征求了许多人的意见,最后才确定描写兔子的的外形,这样特征更明显,孩子们在交流时的针对性会强。果不其然,在课堂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异常高涨。
(二)写法渗透,潜移默化达成共识。
我让学生在范文中感受写作方法的奇妙。后来发现,这样的设计,对孩子们学习方法的促进是非常有效的。举一反三的知识重现,学生在各个环节明确重点,同时在欣赏习作的过程中,懂得老师和大家的共同成长,懂得用词的准确性。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从学生的习作中,我可以深深的体会到。
(三)学生练笔,在动手中学会写文章。
“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呢?请你抓住它其中的一个特点,详细的描写出来。可以是生活习性中的吃食、睡觉、玩耍,脾气等,也可以是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先让孩子们独立思考,之后进行动手写。从孩子们的文章交流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以致用。当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时,他们的思维出乎我们的意料,超出与我们的想象。课堂,应真正的放手,我们的孩子才会有所创新和发展的。
第五篇: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习作指导: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教案背景:
经过调查,学生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有好多同学家里都饲养了小狗、小猫等动物,对动物有亲近感,在上《猫》这课时,看的出,同学们对动物流露出的是喜爱,但要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写动物的外形、脾气、习性等特点,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处,这就需要教师开放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教材分析:
这是一次读写结合的练笔,是在学习了本组课文之后的一次练笔,因为第三组课文内容都与动物有关,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等特点,用不同的方式写出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学生对描写动物的表达方法应该有了一定的体验,也早被课文中描写的动物所深深吸引,在此基础上安排此习作,练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动物,可以说顺理成章,教材的安排是恰当的。
学习目标: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能抓住动物特点进行习作。
2、学生积累词句,学习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和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抓住动物的一个特点进行描写,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3、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增强习作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4、学生能主动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养成自觉修改的习惯。
学习重点:
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写作。
学习难点:
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表达方法进行习作。
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 自主写作 品悟感受
学习评价:
四个目标都可以在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中完成。
学习准备:
1、学生课前观察小动物,搜集小动物图片、照片或写小动物的外形片段。
2、教师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的准备。
学习内容: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引入:老师听说你们这些孩子猜谜语特别厉害,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好吗?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作家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在口语交际的交流中,我又了解了你们眼中可爱有趣的动物形象,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我最喜欢的动物朋友的照片,想知道它是谁吗?那就先请认真地听谜面:它是一种动物,身上有毛,有耳朵鼻子,还有四条腿。大家能猜出它是谁吗?
指名说。
找出问题所在,老师没说清楚这种动物的特点。
师作恍然大悟状,继续引:现在老师明白了,让我来想想这个神秘朋友的外形特征,请大家再来猜猜,出示:(它的毛柔软得像一团白缎子,又细又密;一双滴溜溜转的红宝石般的眼睛总是忽闪忽闪的;那张似乎能说会道的三瓣嘴总是一动一动的,好像要说些什么;虽然长着长长的耳朵,可尾巴却短短的,毛茸茸的,好像一个小雪球,还往上翘着;它的前腿短小,后腿粗大有力,四肢灵活,行动敏捷,跑起来像一阵风似的。)
继续指名说。
评价引导。是抓住小兔子的哪个特点猜出来的? 指名说。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课堂,容易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课堂气氛在开始就呈现出融洽。不仅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更使学生明确要抓住动物的特点来写。完成目标1。)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引:习作不但提醒我们要抓住特点,还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请再仔细阅读习作要求,看看你读明白了什么?出示:(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具体地写出
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完成初稿后,写同一种动物的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提出修改意见,然后修改自己的习作。)
你读明白了什么?同时完成板书:
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抓住特点(外形、生活习性、趣事等)表达喜欢 重视修改
重点引导抓特点:抓外形,抓生活习性,抓趣事等。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简练的语言对习作要求进行概括,教师的总结会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明晰。教师的引导体现有扶到放的转化。充分实现课堂中教师主导的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习作的认识。完成目标2和3。)
(三)范文引领,示范指导。分段出示:
出示:(片段一)
见课件《我家的小白狗》第一段(外貌描写 运用多处修辞手法)自由读。
评价:你喜欢老师的这段描写吗?喜欢哪里? 指名说。
引:其实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学习到许多的表达方法,你还记得有哪些吗?
指名说。
总结:在写作时,我们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反语、对比的方法,让文章生动起来。
引:你能运用这些方法也来描写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吗?谁愿意来试试? 指名说,点评。
引:我们再来看看老师的文章中还写了哪些内容? 出示:(片段二)
见课件《我家的小白狗》第二、三、四段 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谈感受。指名说。
(设计意图:举一反三的知识重现,学生在各个环节明确重点,同时在欣赏习作的过程中,懂得用词的准确性。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完成目标3。)
(四)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引: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呢?请你抓住它其中的一个特点,详细的描写出来。可以是生活习性中的吃食、睡觉、玩耍,也可以是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
自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懂得快乐与大家分享,同时在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取长补短。)
(五)学生试写,完成初稿。
巡视时,找出学生中用的准确的词语和句子进行展示和修改。
结束语:其实写作文并不难,你们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们的作文一定会完成得很精彩!
板书设计:
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抓住特点(外形、生活习性、趣事等)表达喜欢 重视修改
课后反思:
结合课标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我对本次学案进行了几次的修改。在课堂的实施中,我认为我体现了这几个方面:
(一)谜语导入,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
课一开始,我用一个谜语引入,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让他们明确抓住特点的重要性。其实在选择谜语时,我征求了许多人的意见,最后才确定描写兔子的的外形,这样特征更明显,孩子们在交流时的针对性会强。果不其然,在课堂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异常高涨。
(二)写法渗透,潜移默化达成共识。
我让学生在范文中感受写作方法的奇妙。后来发现,这样的设计,对孩子们学习方法的促进是非常有效的。举一反三的知识重现,学生在各个环节明确重点,同时在欣赏习作的过程中,懂得老师和大家的共同成长,懂得用词的准确性。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从学生的习作中,我可以深深的体会到。
(三)学生练笔,在动手中学会写文章。
“你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呢?请你抓住它其中的一个特点,详细的描写出来。可以是生活习性中的吃食、睡觉、玩耍,脾气等,也可以是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先让孩子们独立思考,之后进行动手写。从孩子们的文章交流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以致用。当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时,他们的思维出乎我们的意料,超出与我们的想象。课堂,应真正的放手,我们的孩子才会有所创新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