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长李鸿忠企业和企业家是湖北发展的砥柱和中坚
省长李鸿忠企业和企业家是湖北发展的砥柱和中坚
日前,记者从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业经济协会(以下简称“湖北省企联”)了解到,由湖北省企联组织的历时五个月的第十六届“湖北省优秀企业(金鹤奖)”和“湖北省优秀企业家(金牛奖)”(以下简称“双优”)评选结果揭晓,经由湖北省企联与十个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及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组成的省“双优”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63家“优秀企业”和80名“优秀企业家”从参评的200多家(位)企业和企业领导人中脱颖而出。对此,湖北省人民政府省长李鸿忠欣然的在湖北省企联《关于第十六届湖北省“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情况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高度赞扬“湖北企业和企业家是湖北发展的砥柱和中坚,其优秀者,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做出了突出、优异贡献,建议请省委宣传部指示我省媒体大力宣传这些优秀企业和企业家”。
据悉。湖北省企联在全省范围内的“双优”评选活动是从1987年开始的,先是每年一次,后改为每两年一次,至今已开展了20多年,成功地举办了十五届,先后有一大批企业和企业领导人获湖北省“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光荣称号。其中,经湖北省企联推荐,一些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评为中国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同时,还开展了许多有利于企业建设的活动,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了很大地激励和促进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湖北省企联在会长邱思胜的带领下,紧紧围绕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坚持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宗旨,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改进工作作风、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维护企业、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协调企业、政府、社会和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组织国内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企业家队伍建设,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湖北省企联组织的“双优”评选活动已成为湖北省企业界的知名品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受到广大企业与企业家的欢迎和支持,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专门作出批示,指出:“要多宣传企业和企业家”;现任省委书记、原省长罗清泉也曾在湖北省企联呈报的“双优”表彰请示报告上作出过“同意”的重要批示;在此之前的历届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也都亲自出席“双优”表彰大会并发表过重要讲话,使全省“双优”企业和企业家倍受鼓舞,不断促进“双优”活动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其效果也越来越显著。
今年是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特殊之年,湖北省委、省政府率领全省人民克难奋进,开拓进取,转危为机,实现“弯道超车”,取得可喜成绩。今年还是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六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湖北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2008年全年生产总值一举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1330.68亿元,增长13.4%;全社会固定资产超过五千亿元,达到5798.56亿元,增长27.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660家,新增了1632家;已形成206个制造业产业集群,其中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就发展到90个。基于上述背景,湖北省企联于今年元月份开始开展的第十六届“双优”评选工作,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指导方针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号召,宣传企业的成功经验,弘扬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推动企业家队伍建设,进一步提振信心,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湖北省在中部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等方面,有着非常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本届“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是在全省各市、州、直管市国资委、经委、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以及中央在鄂企业提名推荐,并征得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意见及省“双优”评选办公室审核的基础上,省企联组织考核小组,分别对各申报企业和个人进行了认真地现场考察工作,然后将审核合格的企业和个人,由“双优”评选办公室提交由省经委、省国资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环保局、省质监局、省安监局、省企联的有关领导和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的专家、教授组成的省“双优”评审委员会,按评选的原则、标准和程序及科学、务实、公平、公正的要求严格评选出来,不搞迁就照顾,实行一票否决,并在网络和媒体公示后确定下来的。
据湖北省企联会长邱思胜介绍,与往届相比,本届“双优”评选的结果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参评的企业和企业领导数量多,共计有200多家(位)企业和个人参加评选;二是参评的企业类别多,从企业性质看,涉及国有、集体、民营企业。从行业划分看,涉及工业、交通、建筑、房地产、旅游、外贸、商贸等领域。从分布情况看,基本涵盖了全省各市、州,特别是经济较薄弱的恩施州和神农架林区均有企业和企业家被评为“双优”;三是大企业多,参评的大企业占参评企业总数的80%以上,既有中央在鄂企业,也有知名的省直企业,这些企业块头大、实力强,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四是高科技企业多,高科技企业占参评企业总数的35%以上;五是参评的知名企业领导多,许多参评的企业领导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相当商的知名度。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邓崎琳、武汉铁路局局长余卓明、中铁大桥局集团总经理刘自明、中国一冶董事长苑玉成、中铁十一局董事长王桂林、福星集团总裁谭功炎、华新水泥公司总裁李叶青、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中建三局总经理陈华元、中交二航局集团党委书记汤永生等等。被评为本届“优秀企业”的企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实力强,发展潜力大,有较高的资质和较好业绩,在国内或省内同行业中处于或接近领先水平;二是模范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政策法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良好的社会信誉。自觉做好安全、环保、节能、税收以及员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不裁员、不降薪,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行业及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对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三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改革、发展、管理方面成绩比较突出;四是坚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信用制度建设,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创建自主品牌方面成绩显著。被评为本届“优秀企业家”的企业领导具有四大特点:一是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廉洁自律,勇于奉献,在企业和社会上具有良好的个人形象;二是带领企业立足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企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有较大发展,经济效益增长显著;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处事公平公正,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企业改革和企业管理上勇于开拓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四是在任职期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诚实守信,企业在金融、工商、税务、财政、质检、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信誉。可以说,本届评选出来的“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是湖北省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功臣,是把湖北建成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的中坚力量,是众多企业和企业家的杰出代表,是荆楚大地的光荣和骄傲。
另悉,湖北省企联将在2009年6月中旬召开“双优表彰大会”,对本届“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届时。湖北省省长李鸿忠及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领导和“双优”评审委员会的负责人将出席大会并向本届“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颁发“金鹤奖”和“金牛奖”,李鸿忠省长还将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本届“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先进事业及大会盛况将在《企业与企业家》杂志、《企业与企业家网》、《湖北企业联合网》、《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作深度报道,还将编辑出版《第16届湖北省优秀企业、湖北省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材料汇编》专辑,总结推广获奖企业和企业家的先进事迹与先进经验。
第二篇: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经验交流材料
文章标题: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界朋友:
今天,蒙各位领导的厚爱,各界朋友的盛情,坐在这里,我诚惶诚恐,实在不敢说交流经验,只不过谈谈我十几年来发展企业的经历和几点体会,请在座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批评指正。
我们集团始建于1998年,是一集民营纺织、蔬菜加工与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大型
民营企业集团。集团下辖华灵纺纱一厂、二厂、工业园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四处企业,占地面积600余亩,拥有固定资产2亿多元,流动资金6000多万元,纺纱规模达到10万纱锭,员工1800多人。纺纱产品以纯棉21s、32s、40s、60s单纱、股纱、绞纱为主,产品均达到国优等标准,畅销全国,并出口日本、南韩、新加坡等国家。公司是省农行“AAA”级信用企业,省工商局“文明诚信民营企业”,市国地税“A级”纳税信用等级单位。今年上半年,集团公司创产值3.8亿元,实现利税2600多万元。
多年来的经营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博击商海,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矢志不移,积极进取,永不满足,不能心存小富即满、一劳永逸的思想,要有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要有吐纳商海风云的广阔胸怀。
一、企业发展历程
公司是在经历了一波三折后才发展到今天。我是一个农民出身,从白手起家干起,没有任何社会背景,再加上当时社会环境不利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使工厂的经营举步维艰: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市场。从1992年经济开始了复苏,由于当时棉纺企业少,竞争少,再加上我们企业小,经营灵活,取得了不错的效益。经过几年的滚动式发展,工厂步入了正轨,发展势头也良好,但谁也没想到,在1994年5月18号的夜里,一场无情的大火一夜间把工厂化为乌有,烧了个精光。当时自己收购棉花,由于白天收购量大,夜间也必须对散皮棉打包加工,就在机器运行时,电器产生了电火花。因皮棉极易燃,瞬时厂区火光冲天。大火烧光了所有原料和棉纱,烧停了工厂,烧跑了工人,烧来了所有要账人,工厂面临倒闭破产。有人劝我说放弃吧,大不了回家种田;有人说不如利用剩余的场房改养鸡场。面对残酷的现实这一把大火烧清醒了我,使我明白如果工厂搞好了你全身都是嘴,如果搞砸了你全身都是罪,使我有了更大的心劲。我必须干,还要干好,才有脸面对家乡父老。又经过了几年的滚动式发展,到1998年公司发展到了3万纱锭,同时又开拓了新领域:蔬菜加工及运输业。2004年新建华灵纺织工业园,一期项目6万纱锭。2005年涉足房地产业,目前正在建造一个10万平方米的高档小区。2006取得进出口经营权,开展了国际贸易。十几年来,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
二、几点体会
(一)解放思想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前几年,公司经过滚爬摸打,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在全县棉纺织行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企业没有外债,没有贷款,几千万的资产几辈子也吃不完。凭心而论,不再担风险,谋求更大发展,稳稳当当地当个老板也就衣食无忧了。但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非常关心华灵的未来,多次到厂里来讨论企业的发展问题,带我们到浙江、江苏等地参观考察。南方之行,给我的震憾很大,看了发达地区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发展历程,才感到了自己思想观念是多么陈旧,现在想起来,简直是有点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味道。我们已远远的被人家甩在后头,再不加快发展,再不奋起直追,很快就要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特别是郓城浓厚的发展氛围,优惠的政策扶持,奔腾的民营赶超浪潮,深深地打动了我,面对棉纺织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千载难逢的创业机遇,我再也按捺不住迸发的创业激情。从那时起,华灵集团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套句时髦的话讲,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借债经营,超常发展。2003年初,我们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华灵纺纱二厂,同时更新淘汰了纺纱一厂的陈旧设备,4万纱锭全部是当时最新最先进的设备。2003年下半年,我们又在县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占地400亩的工业园,一期工程总投资1.5亿元,上马精梳纱锭6万枚,全都是国内一流生产设备和现代化厂房。2004年10月份全面投产运营,集团纺纱总规模达到10万纱锭。无论是从发展来看,还是从华灵的今天来看,我的体会之一就是,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朋友的支持。
(二)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能从一个小厂发展到今天,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科技是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强大支撑。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先后购进了492新型粗纱机和FA507细纱机等先进设备,上马国内先进的汽流纺400头。经过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由原来生产16支、21支纱发展到可以生产32支、40支、60支高支纱,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由内销直接转为外销。同样的品种,由于质量提高,每吨售价增加1500元。特别是目前棉纺织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内部挖潜,提高效益。去年公司一次性投资200多万元进行电气自动化改造,增添了两台节能型电力设备仪器,效果比较明显,原来吨纱用电量1200度,而改造后吨纱用电低于900度,年可节约用电400多万度,当年技改投资便可收回。今年又投资3000万元,对老厂的3万
纱锭全面进行技术改造,企业的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有了新的提高。
人才是企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公司一是广聘能人来企业帮助管理并培养自己的人才;二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培养企业骨干,以点带面;三是与国内名牌学校联合办学培养企业人才;四是严格制定企业学习制度,对于各个环节和各个工种员工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学习成效与经济挂钩来激发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科学化管理水平。近年来,公司高薪聘请多位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其中还有英国留学硕士,公司现有中高级职称技术管理人员50余人。
(三)强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经营虽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但也不像人们所想象得那么复杂。希望我的一些经验能够让诸位有所借鉴。
一是企业模式。在我们这个相对落后的地区,企业从事的行业大部分都是传统行业,企业在刚开始发展之处都属于小企业或家族企业。这种企业的优点是它的管理模式可使企业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决策者与管理者均为亲朋好友,信息传递快,遇到问题可及时解决;企业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可同舟共济,渡过难关。企业在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后,最终还要走向社会化和现代化,要逐步过渡,但不可操之过急、一步到位。
二是小企业老板的主要任务。只要我们的企业还属于小企业阶段,老板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客户资源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对我们这些传统行业里的企业来说,先进的技术可以被学习,好的模式可以被克隆,如果没有销售再好的管理机制也没有用。只有客户资源才是独有的,只有把大部分客户资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建全管理制度。企业愈大,管理愈困难,管理工作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切从根本做起,点点滴滴追求合理化,要做到工作量可以计算,工作品质可以衡量。如果管理不善,纵使具备高科技,对企业也无济于事。
(四)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信誉是成功的保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信誉是靠企业家来体现的,大的成功者都是守住信誉的人,他们为人处世不为虚假,以诚为本。像香港的李嘉诚、台湾的王永庆,这些名字已成为信用的象征,也成了企业的金字招牌,是企业的无价之宝。我们都知道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要经营发展就要对外融资,筹集资金不外乎向银行贷款、向别人借款,这时信誉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银行贷款不只考察企业实力,更先考察企业老板的为人,如果这一关过不去,其它的都没用。作为企业的老板我们要会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向个人借钱,如果借期是一个月,我们要提前两、三天主动归还;向银行借款,要提前十天到半个月归还。还有一点我认为比较重要,那就是做人要谦虚。俗话说“牲口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作为企业的老板无论你的企业做的再大再好,我们也应该比政府任何官员的级别都低一级,比任何银行的钱都要少。我经常给公司的领导层讲,我们现在还没搞大搞好,越是搞大搞好,我们越要比别人矮一头,这样人家才会尊重我们,支持我们。
五、发展壮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己与过去比,发展速度也很快。但走出去看看,这点规模根本不值一提;这个速度,实在令人汗颜。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规模小了,技术装备水平低了,发展速度慢了,就会被无情的市场逐步淘汰。作为企业决策者,就要站高一步,看远一眼,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几年前,我就谋划发展打算,一是迅速膨胀企业规模,做大做强主业。二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强化企业管理,在公业管理水平上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借助青岛国际港口优势,走工、商、贸一体化经营的路子,在经营方式上实现新的突破,拓宽经营范围,搞好房地产开发,在经营领域上实现新的突破。这几点,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正在逐步实现。
六、回报社会是企业家价值的真正体现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国家、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爱。回报社会是企业的责任,是一个企业家自我价值的真正体现。在这方面我个人谈不上有很好的建树,但我正在继续努力为地方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富而思进,把企业做大做强,纳更多的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华灵集团多年来累计为当地乡亲、医院、学校及全国各地灾区捐款达600多万元,2004年捐资建立了全县特困职工帮扶中心,并每年向帮扶中心捐助5万元。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我们要帮助家乡父老乡亲们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最后,用几句话简短概括我今天的发言,那就是:建立良好的个人信誉至为重要。发展创新中要不忘稳健,在稳健中不忘进取。自己有能力,便回馈社会。律己严,待人宽,个人要不断学习,充实。
《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经验交流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经验交流材料。
第三篇: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范玲
石嘴山银行
09522025139szsfanling@163.com
论文摘要:造就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企业的发展壮大与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是一种无形胜有形的东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久持续发展的源泉。本文从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文化的分析入手,阐明了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内在关系,通过分析我国企业现状,提出企业家是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之间不可割裂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家是带领企业创造新产品,提出新理念,推行新方法的实践者。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家含义
(一)企业家概念。
企业家是在经济学中由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梯龙提出的,他在1775年出版的《商业概览》一书中将企业家定义为承担经营风险的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提炼,“企业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代名词,成为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和心理行为学等研究的重要领域。因此,企业家也成为“创新者”、“开拓者”、“套利者”等名词的重要体现着。企业家是领导,是对一个有组织的团体施加影响,以推动其实现目标;企业家是创新者,是在原有基础上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造出新产品、提出新理念的人;企业家是提高企业效率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企业家或是资产所有者,或是企业资产经营者;企业家是克服不确定因素的冒险家;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专家,配置资源使得企业形成生产能力;企业家是套利者、是创造价值的人;企业家是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做出决策的人;企业家是高级的异质性人力资本,他不是一个固定职业,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群体。由此可见,企业家并不是一个单一内涵或概念,而是有着多维的、多层次丰富内涵的概念。
(二)企业家具备的特征。
(1)企业家个性特点。首先,存在一种梦想和意志;其次,存在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证明自己比别人优秀的冲动,求得成功不是为了成功的果实,而是为了成功本身;最后,存在创造的快乐,把事情办成的快乐,或是施展个人能力和智谋的快乐。
(2)企业家的才能。企业家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包括经营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识别获利机会和通过创新获得利润的能力以及识别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拥有权力是企业家才能得以发挥作用的前提。因此实现了企业家才能、职位、权力的高度统一,才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二、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或独特潜质,是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逻辑结构的一种超越、升华。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是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可以说企业家精神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
经济学家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1)大幅度提高资源的产出;(2)创造出新颖而与众不同的东西,改变价值;(3)开创了新市场和新顾客群:(4)视变化为常态,他们总是寻找变
化,对他做出反应,并将它视为机遇而加以利用。
(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要有韧性,能屈能伸。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创新必须成为企业家的本能,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体现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能够发现一般人所无法发现的机会,能够运用一般人所不能运用的资源、能够的找到一般人所无法想像的办法。
中国著名企业家——“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从1984年进入海尔,历时26年,不断提出新的理念、新的核心价值观,他提出的“海尔创新三原则”(1)企业创新的目标是创造有价值的订单;(2)企业创新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的破坏;(3)企业创新的途径是创造性的借鉴和模仿。在创新三原则的前提下,海尔建立了一个创新体系:
◎战略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方向;
◎观念创新-企业一切创新活动的起点;
◎技术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组织创新-令企业内部充满活力;
◎市场创新-落脚点是创世界名牌;
◎文化创新-使每个员工都成为创新的SBU(战略事业单位)。
“海尔”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实行一种新的管理模式;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所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像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
(二)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要有眼光,从危机中寻找机遇。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一次验证了我国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与此同时,对一些优秀的、资金雄厚的中国企业自身而言,金融危机也意味着一次扩大市场版图的良机:利用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距来扩大企业的战略版图。企业家有足够敏锐的战略眼光,准确判断出投资的方向和价值。
(三)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竞争与合作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都是利益关系的调节方式。竞争是动力,合作才是方向。企业家正如艾伯特·赫希曼所言:企业家在重大决策中实行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尽管伟大的企业家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的表演,但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个员工。西门子是一个例证,这家公司秉承员工为 “企业内部的企业家”的理念,开发员工的潜质。在这个过程中,经理人充当教练角色,让员工进行合作,并为其合理的目标定位实施引导,同时给予足够的施展空间,并及时予以鼓励。西门子公司因此获得令人羡慕的产品创新记录和成长记录。
(四)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要有责任心,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到:“这种需要人们不停地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生活中,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才是企业家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
(五)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学习与智商相辅相成,以系统思考的角度来看,从企业家到整个企业必须是持续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和终生学习。
(六)执着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在海尔的经营过程中,张瑞敏提出“把100万台与1台做成一个样”,海尔公司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执着的追寻着一个道理,质量是品牌,只有品牌才是真正的资产。
(七)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企业家在修炼领导艺术的所有原则中,诚信是绝对不能妥协的原则。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没有诚信的商业社会,将充满极大的道德风险,显著抬高交易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海尔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冰箱质量问题,张瑞敏做出了一个有悖常理的决定,对出现生产质量的76台冰箱全部砸掉,被称为“砸冰箱事件”,因此张瑞敏也被誉为“挥大锤的企业家”,因此,海尔品牌才得以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八)激情。企业家必须有激情,没有激情的企业家搞不好企业。另外,企业家精神还应包括个人价值的兑现和个人成就感。企业家是什么?企业家是一个人,要追求利益。一方面有良心、有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必须有个人价值的兑现,当然包括金钱的兑现。
(九)进取精神。企业家精神不是鼠目寸光,唯利是图,而是一种志存高远、勇于攀登的精神;企业家精神不是朝三暮四,得过且过,而是一种坚定敏锐、孜孜以求的精神。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如果不迎头赶上,只是一味求稳,原地踏步,不需要多长时间就会掉队,一个家庭如此,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也是如此。著名的“马可效应”指出,你有的,要给你更多,你没有的,连手中的也要夺去。这是财富转移的天则。市场竞争就是这样残酷,决不会对谁有意眷顾,就象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几乎没有调和的余地。
三、企业文化
1998年,海尔集团成为被正式写入哈佛案例的第一个中国企业,张瑞敏也成为登上哈佛讲台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海尔的“无形文化”震动了世界一流的工商管理学府。
(一)无形胜有形。
张瑞敏在谈论海尔企业文化中谈到: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等于内有灵魂。老子《道德经》中无形就是灵魂,就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的根源是道,而道恰恰是非常重要但看不见的东西。我国的企业现存的最大的弊病是,从各级领导一直到下面,看中有形的太多、无形的太少,哪一位企业家都看到的是利润有多大,生产有多少?没有注意企业的文化,因此,企业缺乏内在的核心竞争力,缺乏与国际企业竞争的筹码。
(二)企业信念。
著名管理学家约翰·科特,他10年前对美国22个行业中的207家公司进行了长期调研,试图发现影响美国企业发展业绩的重要因素。最后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具有重大的作用;第二,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内很有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性因素。佩恩教授从一开始就把海尔的文化提高到很高的地位:“海尔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他的企业文化。当然,技术能力和资本支持也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文化,海尔就无法把那些僵化而固定的资产转变为顾客、员工、投资者以及整个社会不断增加价值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一个成功的企业信念应该包含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员工个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只有那些拥有企业高度关心,并以一种积极姿态发挥作用的员工公司,才有可能培养出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二是持续进步和不断创新的可能性。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只能让企业在死气沉沉的文化中消灭。三是对客户需求的满足。包括用心倾听客户的声音,捕捉他们内心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在他们感到不满以前就消除潜在的障碍。四是对社会的贡献。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一定要让身处其境的人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是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企业是对社会有用的企业。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家文化
一个企业家的文化某种程度上就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文化。企业家文化如何转变成为企业文化,取决于企业家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执行能力。
张瑞敏在海尔可以称之为“首席文化官”。他对自己在企业中担当的角色,认为表现为两点: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于企业的发展;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企业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IBM前任首席执行官郭士纳也这样说:“如果首席执行官不身体力行和竭力宣讲企业文化,并且贯彻始终,那么就会一事无成。这不是充分条件,但是个不要条件。”一个企业家,在形成统一内部步调,适应外部客观环境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发挥异常重要的作用。
所有成功的企业必须有非常强烈的企业文化,用这个企业文化把所有的人凝聚在一起,上百年的企业,不知道有多少东西都变化了,唯独他的企业精神百年不变,所以,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灵魂,而这灵魂如果是永远不衰、永远常青的,企业就永远存在。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文化价值观。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新,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具有与众不同的市场竞争力。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形成机制。企业形成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过程是漫长的,对于核心竞争能力的积累过程,可以这样来描述: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精神层,指明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和根本目的,决定了企业努力的大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要根据环境条件和自身的努力确定自己的经营范围和短期目标。企业必须探索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短期目标。由于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及自身势力的动态变化性和不确定性,企业要不断的调整经营范围、经验策略和短期目标,不断的用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短期目标,周而复始,在这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中,企业的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是对应于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是企业实现理想的手段。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价值观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本质上都是受价值观的指导。企业努力的方向也就是核心能力积累的方向,企业行为方式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积累核心能力的具体实施,影响到核心能力的强弱和具体内容。先进的价值观或企业理念能使企业乘胜前进,借助于已有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战果,并为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准备,注入新的资源。
(二)企业家精神决定企业价值观体系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家,尤其是私营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社会财富的所有者和 支配者,他的行为决定着一个企业及其员工的命运,而无数企业家的群体行为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经济命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企业家占有突出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家的素质决定着经济运行的质量。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直接影响着企业价值观体系,特别是创业领袖的精神是世界上所有优秀公司文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家精神,决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以及由核心价值观决定的行为、制度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源于核心价值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家精神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彼得•F•德鲁克认为:“所谓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能干别人根本不能做的事,能在逆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能将市场、客户的价值与制造商、供应商融为一体的特殊能力。”可见,企业核心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反映或扩展,它体现的正是企业的创造与冒险,体现的正是企业的合作与进取。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在一些具有远见卓识和非凡的魄力与能力的企业家那里得到集中体现。海尔公司的开发能力和辉煌业绩令世人瞩目,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总裁张瑞敏的组织领导,张瑞敏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领军人物。
(四)企业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企业家在企业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然受其重要影响,决定了企业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价值创新等冒险活动只能由企业家自身承担。它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的兴衰成败,从而也就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否形成。因此可以说,企业家在其精神的鼓励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性保障作用,企业家精神通过企业家自身保障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总之,靠精神凝聚起来的企业人,才可能不折不扣、坚定不移的执行企业的每一个决策。依靠企业理念与企业家精神,不但构成企业的内在发展动力,更成为企业的外部发展机遇。企业家的执着事业心、不停息的创新精神和模范合作精神通过其传递机制,发扬光大,最终缔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钠德•索尔.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
2.皮得•德鲁克[美国].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林善浪,吴肇光.核心竞争力与未来中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史东明.核心能力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胡泳.张瑞敏谈管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6.理查德•哈格斯.罗伯特•吉纳特.戈登•柯菲.领导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第四篇:湖北省省长在百强和“双优”企业代表座谈会与企业家共商发展(范文模版)
湖北省省长在百强和“双优”企业代表座谈会与企业家共商
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十届三次会议精神,2013年10月21日上午,湖北省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业经济协会举办了2013湖北百强企业和第18届省优秀企业、省优秀企业家代表座谈会。
省长王国生、副省长许克振、省政府秘书长王祥喜、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新当选的湖北省企联会长周坚卫、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邱思胜、执行副会长涂焱生、邱凡、监事会主席谷玉川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副省长许克振主持,62名代表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麟、钟祥金汉江精制棉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家贵、宝业湖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林、福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谭少群、中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爱群、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再秋、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学海、三环集团公司总经理梅汉生等代表先后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目标,企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深化资源整合,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唯有转型升级,才能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了加快发展,把企业做强做大,提了不少建议和意见。
王国生省长在听取发言后说,刚才企业家代表既总结了发展的经验做法,又提出了好的意见建议,对进一步做好政府工作有很大启发,省政府将认真研究吸纳。2013湖北百强企业和第十八届优秀企业及优秀企业家名单即将发布,他代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书记李鸿忠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在优秀企业家们的带领下,全省一批优秀企业抢抓机遇,主动转型,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长为省内骨干龙头和行业领军企业,不仅自身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且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省长指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科学发展的主力,实体经济是“建成支点”的硬支撑,企业的创新创造是我省经济转型升级“走在前列”的原动力。贯彻落实总书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新要求和省委十届三次会议精神,广大企业和企业家责无旁贷。一是要牢牢把握发展大势,着力提升战略管理掌控能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中赢得竞争主动权和新优势。二是要强化创新驱动理念,切实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靠创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三是要强力推进结构升级,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着力推动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四是要推进开放经营,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提升企业软实力。
王省长强调,各级政府及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为企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五篇:质量是企业的发展核心
质量是企业的发展核心
不狠抓质量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从长远来看也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以牺牲产品质量来谋求企业利益的方式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这种谋求利益的方式是不会长久的。
质量之于企业,犹如健康对于人的生命一样重要,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竞争的核心,关系到企业的盈利与发展,乃至生死存亡。
在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生命” “质量是企业长远生存的根基,是企业竞争的支柱”等理念都已深深的扎根于每个企业。我们的每一个作品,每一小区都要经受市场无情的考验。我们的每一栋楼,每一层楼甚至每一根柱子都要经过监理和业主的严格检查,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能换来良好的口碑,才能给我们企业以后的竞标中积攒筹码,是我们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只有用合格的产品质量满足业主的需求,才有可能不断的扩大市场的份额,创造出更好的效益,提高企业持续竞争力的优势。
质量在我心中,强调的是人的责任。如果发生了质量问题我们都推开,那么,企业怎么生存?这是一个态度问题。拒绝承担个人责任是人的通病。一个有责任的管理者和职工,应该为事情的结果负责。无数的事实雄辩的证明,勇于认识错误不但能推动事情的发展,更有助于解决问题。然而事实上,我们似乎更不愿意认错。因为在潜意识里,认错就意味着失败,认错就意味着接受处罚。但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质量就代表着诚信,质量就是一个品牌!一个没有诚信的企业,根本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最后,我相信质量是维护顾客忠诚的最好保证,一个真正有生命的企业是因为有着厚重的质量基础作保证的,一个企业的质量形象是靠每一位员工精心打造出来的,只有打造一流的质量,才会涌现出一个个精品工程,才会获得更多的鲁班奖,顾客才会源源不断,企业才能够经久不衰,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