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经验材料
**市是湖北省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城市,市区人口密集,下岗失业人员约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3。面对下岗失业人员管理难、就业难的问题,我市以“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为契机,以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为标准,按照健全制度、规范流程、创新模式、完善功能的基本思路,大力开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带动了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初步实现了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的动态管理、全程服务和充分就业。近两年来,全市累计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26家,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9107个,帮助1987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的下岗失业人员达2万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政策扶持,创新工作平台
社区就业服务平台是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向社区延伸的主要载体,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社区就业服务事业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作为推动社区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是政府主导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就业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先后制发了《黄石市社区建设整体规划》、《关于开展领导挂点和部门“一对一”帮扶社区居委会加强社区建设的活动方案》、《关于推进社区就业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2003年初,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六个一”到位的基础上,市政府决定广泛开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每年打造一批开发岗位最多、网络运行最好、就业服务最优、失业人员最少的的社区,以此推动全市社区就业工作整体上进入新阶段、达到新水平。
二是部门配合联动。劳动保障、财政、民政、卫生、银行等部门联合行动,共同推动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财政部门多渠道安排工作、人员经费和奖励资金;民政部门跟踪管理享受城市低保人员,形成城市低保与就业的联动机制;卫生部门增设社区医疗服务站,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看病免费挂号,诊疗费、药品在普通一级医院基础上降低10-15%;劳动保障部门将信用社区作为评选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核心内容,会同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首次认定了7家信用社区,为35名下岗失业人员解除了小额贷款反担保的困扰。
三是资金扶持带动。近三年来,我市先后筹集1200万元改造新建社区工作场地,拨付260 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社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为每家街道、社区配备了奔4电脑、29英寸彩电、触摸屏,安装了宽带。市政府还按每个服务所(站)每年1万元的标准,由市、区两级财政同比例安排工作经费。对评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另安排就业活动经费5000元。
二、坚持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模式
我们把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优化社区就业服务的有效手段,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努力实现就业服务最佳社区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的目标。
一是规定“三大”制度。在全市街道、社区建立了就业服务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信息反馈制,规范了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服务行为。对前来办事的服务对象,坚持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建立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台帐等五大登记台帐,纳入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动态管理,有求职愿望、培训需求的,劳动保障协管员5日内跟踪反馈空岗和培训等信息。对有求职要求的下岗失业人员,在不挑不拣的情况下,承诺1周内推荐就业,一年内至少提供1次就业指导、3次就业信息和1次免费培训机会。
二是提供“三式”服务。各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按照“一门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次性”的办结要求,对服务对象提供“一站式”服务、“登门式”服务和“全程式”服务。主动登门入户了解情况,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和岗位信息等服务,做到送政策不过周、送岗位不过夜、送培训不过月,能在社区办理的各项事项和业务,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办结。对“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实行“一对一”帮扶责任制,不找到岗位不松手,不落实政策不罢休。
三是实现“三零”目标。要求社区尤其是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实现零距离、零差错(提供政策服务无差错、答复问题无差错、办理各项事项无差错、基本数据无差错、信息发布无差错、就业安置无差错)、零投诉的服务目标。如钟楼社区协管员深入到3000余户居民家中,采集了2万多个基础数据,无一差错。
三、坚持拓宽领域,创新工作内容
一是开发就业岗位。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发就业岗位。各创建社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结合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开发托幼托老、修理维护、家政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结合辖区单位剥离部分社会化服务职能的需要,开发物业管理、卫生保洁、商品递送等社会化服务岗位;结合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需要,开发健身娱乐及老年生活照料等岗位;结合社区组织建设、公共管理的需要,开发社区保洁、保绿、保安、车辆看管、市场管理等社区公益性岗位,形成了我市社区就业“三保”(保安、保洁、保绿)、“三托”(托老、托幼、托病)、“三大服务”(家政服务、配送服务、保健服务)、“三大管理”(物业管理、车辆管理、公共管理)的社区就业新模式,有效地推动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工作。仅2005年,全市社区就创办就业实体1548个、服务网点1956个,开发就业岗位10919 个,安置就业12048人。
二是开展特色服务。我们将开展特色就业服务作为争创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重要指标,要求通过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力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每年全市统一时间,统一要求,各社区举办一次就业援助月和社区就业活动周活动,工作基础扎实、地理位置优越的一些社区还开展了大龄专场会、趣味赶集会、网上招聘会等特色职介活动,提高了职介成功率。如铜花社区举办了“周边企业纳贤会”,一次性解决77人就业。去年以来,全市共举办社区就业招聘会121 次,提供就业岗位8120个,安置就业4095人,其中帮助困难群体就业732人。
三是落实扶持政策。我市各社区利用信息网络、宣传栏等共向居民发布劳动保障政策法规,逐家逐户上门发放《再就业实用手册》21万册,审核8.3万人申办《再就业优惠证》资格。社区还对将持证人的详细信息录入社区网络,传递给工商、税务等部门,并从协调场地、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到招收员工,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全程跟踪服务。目前全市社区推荐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下岗失业人员690人,其中经信用社区审核、申报的达 129 人,通过社区协调减免税费300余万元,组织推荐免费培训3147 人,申报公益性岗位补贴3200余人。
四是延伸服务领域。在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中,我们将社区服务工作领域逐步延伸到劳动保障工作的其他方面。如将享受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待遇初审、发放和管理纳入社区,实行网络管理。对有就业能力而连续两次不接受再就业培训、三次不接受推荐就业的,取消其享受待遇资格。去年以来,因就业收入提高后停发低保金的1350 人,其中实现再就业后主动申报取消的有 110 人。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定和档案及组织关系由原来单位逐步移交到社区,使6.5万名退休人员进入社区数据库享受到社会化管理服务带来的便利。池湖社区等14家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医疗服务站降低门诊诊疗费和购药费,建立家庭健康档案13万余份,开展健康普查5万余人次,初步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
四、坚持督促检查,创新激励机制
为确保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稳步推进,收到实效,我们重点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细化考核标准。制定了《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考核标准》、《社区就业服务工作考核细则》、《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程序》等一系列制度,成立了就业服务最佳社区创建活动评审小组,按照队伍建设、基础管理、就业安置等5个大项和21个小项具体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二是定期督促检查。劳动保障部门组织专班,定期对开展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实行每月一指导,每季一检查,每年一考评。在目标检查工作做到了“四个结合”:平时检查与年度检查相结合,工作进度与统计报表相结合,完成目标与创造性开展工作相结合,总结汇报与检查基础台帐相结合。
三是落实奖惩制度。考评实行百分制,分为四个等级,总分95分以上的为优秀,85-94分的为良好,75-84分的为合格,74分以下的为不合格。对评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的,由市政府或市劳动就业领导小组予以表彰,发给荣誉证书和奖牌,奖励5000元,并在就业经费安排上给予倾斜。对不合格社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在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三年的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只要领导认识到位、配套政策到位、操作措施到位、主动服务到位,社区就业服务工作就大有文章可做。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职工群众的需要,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把创建就业服务最佳社区活动贯穿社区就业工作的始终,开发亮点,保证重点,突出特点,不断开创社区就业服务工作新局面,努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使一道劲、添一把力。
第二篇:社区就业服务工作总结
在社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市劳动就业局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全市就业服务工作总体思路的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这个中心,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为重点;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 “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及劳务输出等就业服务工作,使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就业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和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
一是组织工作人员实行集中宣传和分散宣传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在市劳动力市场设立专门宣传窗口和深入企业、街道、车站和就业困难人员家中走访,向广大求职者和援助对象介绍《就业促进法》和国家就业再就业的相关政策,对求职者和援助对象的疑难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免费发放政策宣传资料近3000份。二是通过新闻、报刊等广泛宣传,做到宣传工作横到边,纵到底。利用各种会议、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及街头进行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使下岗失业人员较全面地了解各项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二、扎实开展 “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
年初,社区扎实开展了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对尚未就业的困难人员,提供及时的公益型岗位援助,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走访、慰问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众,为他们送温暖,解决他们实际困难;同时,对已经就业的,特别是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跟踪了解其就业状况,探索解决就业不稳定问题。援助活动中,确定援助对象51人,走访下岗失业人员特困家庭26户,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0余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4人,组织60人就业困难人员参加了免费技能培训。
三、搭建就业平台,帮扶青壮年快速就业。
长安社区充分利用工业园区这一区位优势,与园区企业加强合作,为社区居民搭建就业平台,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了共赢的良好态势。如鸿基水泥和中建集团等这一批企业的到来为长安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社区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在解决居民就业问题的同时,社区也是企业的好帮手,社区联防队积极配合企业做好安全工作,为企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四、免费创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成功创业。
为进一步做好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工作,使创业者在充满机遇与风险的市场中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开创人生的新天地。6月15日,在市职业高级中学为来自社区的118名有创业愿望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失业人员举办了免费创业培训,聘请专家和讲师为创业者传授经营管理、工商管理、税务知识和再就业政策,提高创业者的商业理念和自身的素质,鼓励引导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并邀请创业成功人士面对面与学员进行交流,让他们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中获益,少走弯路,从而降低创业风险。同时,对学员实行跟踪服务,帮助创业者了解市场、筛选项目,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协调解决税收减免、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问题,帮助失业人员成功创业。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已初步形成社区创业就业服务的制度化、经常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创业就业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确保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 “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及劳务输出等就业服务工作。
第三篇:社区就业服务工作总结
在社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市劳动就业局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全市就业服务工作总体思路的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这个中心,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为重点;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 “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及劳务输出等就业服务工作,使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就业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和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
一是组织工作人员实行集中宣传和分散宣传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在市劳动力市场设立专门宣传窗口和深入企业、街道、车站和就业困难人员家中走访,向广大求职者和援助对象介绍《就业促进法》和国家就业再就业的相关政策,对求职者和援助对象的疑难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免费发放政策宣传资料近3000份。二是通过新闻、报刊等广泛宣传,做到宣传工作横到边,纵到底。利用各种会议、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及街头进行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使下岗失业人员较全面地了解各项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二、扎实开展 “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
年初,社区扎实开展了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对尚未就业的困难人员,提供及时的公益型岗位援助,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走访、慰问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众,为他们送温暖,解决他们实际困难;同时,对已经就业的,特别是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跟踪了解其就业状况,探索解决就业不稳定问题。援助活动中,确定援助对象51人,走访下岗失业人员特困家庭26户,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0余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4人,组织60人就业困难人员参加了免费技能培训。
三、搭建就业平台,帮扶青壮年快速就业。
长安社区充分利用工业园区这一区位优势,与园区企业加强合作,为社区居民搭建就业平台,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了共赢的良好态势。如鸿基水泥和中建集团等这一批企业的到来为长安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社区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在解决居民就业问题的同时,社区也是企业的好帮手,社区联防队积极配合企业做好安全工作,为企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四、免费创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成功创业。
为进一步做好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工作,使创业者在充满机遇与风险的市场中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开创人生的新天地。6月15日,在市职业高级中学为来自社区的118名有创业愿望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失业人员举办了免费创业培训,聘请专家和讲师为创业者传授经营管理、工商管理、税务知识和再就业政策,提高创业者的商业理念和自身的素质,鼓励引导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并邀请创业成功人士面对面与学员进行交流,让他们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中获益,少走弯路,从而降低创业风险。同时,对学员实行跟踪服务,帮助创业者了解市场、筛选项目,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协调解决税收减免、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问题,帮助失业人员成功创业。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已初步形成社区创业就业服务的制度化、经常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创业就业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确保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 “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及劳务输出等就业服务工作。
第四篇:社区就业服务工作总结
在社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市劳动就业局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全市就业服务工作总体思路的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这个中心,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为重点;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 “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及劳务输出等就业服务工作,使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就业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和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
一是组织工作人员实行集中宣传和分散宣传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在市劳动力市场设立专门宣传窗口和深入企业、街道、车站和就业困难人员家中走访,向广大求职者和援助对象介绍《就业促进法》和国家就业再就业的相关政策,对求职者和援助对象的疑难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免费发放政策宣传资料近3000份。二是通过新闻、报刊等广泛宣传,做到宣传工作横到边,纵到底。利用各种会议、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及街头进行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使下岗失业人员较全面地了解各项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二、扎实开展 “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
年初,社区扎实开展了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对尚未就业的困难人员,提供及时的公益型岗位援助,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走访、慰问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众,为他们送温暖,解决他们实际困难;同时,对已经就业的,特别是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跟踪了解其就业状况,探索解决就业不稳定问题。援助活动中,确定援助对象51人,走访下岗失业人员特困家庭26户,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0余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4人,组织60人就业困难人员参加了免费技能培训。
三、搭建就业平台,帮扶青壮年快速就业。
长安社区充分利用工业园区这一区位优势,与园区企业加强合作,为社区居民搭建就业平台,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了共赢的良好态势。如鸿基水泥和中建集团等这一批企业的到来为长安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社区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在解决居民就业问题的同时,社区也是企业的好帮手,社区联防队积极配合企业做好安全工作,为企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四、免费创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成功创业。
为进一步做好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工作,使创业者在充满机遇与风险的市场中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开创人生的新天地。6月15日,在市职业高级中学为来自社区的118名有创业愿望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失业人员举办了免费创业培训,聘请专家和讲师为创业者传授经营管理、工商管理、税务知识和再就业政策,提高创业者的商业理念和自身的素质,鼓励引导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并邀请创业成功人士面对面与学员进行交流,让他们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中获益,少走弯路,从而降低创业风险。同时,对学员实行跟踪服务,帮助创业者了解市场、筛选项目,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协调解决税收减免、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问题,帮助失业人员成功创业。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已初步形成社区创业就业服务的制度化、经常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努力,积极探索创业就业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确保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 “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及劳务输出等就业服务工作。
第五篇:社区就业服务工作制度
锣圩社区就业服务工作制度
第一条 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应按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求,开展本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
第二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应按照加强效能建设要求,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第三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应当对服务对象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流程、规章制度、投诉电话。
第四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应当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橱窗、板报等媒介,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就业政策。
第五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应整合服务项目,加强相互衔接和配套,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
第六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应当建立健全各类就业工作台帐,严格执行就业服务工作报表制度,不漏报、错报、谎报。
第七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对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一对一”就业援助服务。
第八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不能向服务对象乱收费和“搭车”收费,工作人员应当廉洁自律。
第九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应做到挂牌上岗、仪表整洁、语言文明、服务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