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惠民之策。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深刻影响着就业工作,企业“招工难”和劳动者“就业难”,两难相互交织的现象日益突出。因此,创新服务模式,破解“两难”困局,以更加充分就业、更高质量就业,保障改善民生成为各级人社部门的首要任务。
2016年以来,市人社局在全国首创跨区域就业合作模式,初步打造出许昌的“就业四环路”,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7.26万个,促进城乡就业15.12万人。不仅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就业岗位的需求,真正让群众“就业有路”,实现充分就业,而且有效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撑,实现了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实力许昌、活力许昌、魅力许昌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服务中心,打造“就业一环路”
“就业一环路”,是指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在许昌市内就近就地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这是我市城乡就业的“主路”。2016年,开发“一环路”市内岗位9.5万个,促进就业8.02万人。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主要从服务各类人才和服务企业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增强对各类人才服务的准确性,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在全省率先探索运用“就业服务五步工作法”,即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推荐培训、推介就业、跟踪服务等一站式集约服务,帮助求职人员规划自己的就业之路。另一方面,深化企业服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保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我们广泛应用全国首创的“对比法、算账法、保障法”企业用人指导技术,为企业开展精准的用人指导服务。通过运用“对比法”,帮助企业查找人事管理的漏洞和不足,指导企业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招到人才。运用“算账法”,使企业了解各类人才的刚性生活支出,合理确定所需人才的待遇,帮助企业留住人才。运用“保障法”,为用人企业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有效解决企业招人难、用人难、留人难等问题。
2016年,累计服务企业9千家次,市、县、乡三级人力资源市场联动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09场,兑现了“不挑不拣五天上岗”的服务承诺,动态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为零,全年实现城镇就业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8%,远低于全省4.5%控制目标,确保了全市城乡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二、互联互通,构筑“就业二环路”
“就业二环路”,是指省内环绕许昌城市群,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同步的就业服务机制,促进城乡就业。我们通过走访调查10000名劳动者,了解到有30%的农村富余劳动力、15%的城镇劳动者,13%大学生有意向市外就业,但不想离家太远。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服务方向。围绕劳动者需求,我们开展省内城市之间就业合作,建立环许昌城市就业圈,构筑“就业二环路”。
目前,我们与郑州、洛阳、开封、漯河、平顶山等环许昌的6个省辖市,签订《跨区域就业合作协议》,分别指定专人、专门窗口接待合作城市企业和人才,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实现招聘信息异地同步发布,降低企业招聘和人才求职成本,为各类劳动者和各类人才转移就业提供联动服务。同时,我市豆制品加工、高效农业、档发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与平顶山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洽谈,引进一批普通工人,满足企业春节后开工所需,丰富跨区域就业合作方法和内容。通过构筑就业“二环路”,开发省内就业岗位3.5万个,促进就业3.1万人。
三、优势互补,铺设“就业三环路”
“就业三环路”,是指打通与省会城市、发达城市公共就业服务通道,为各类人才走出许昌就业提供安全便捷服务,为我市重点企业精准引进人才搭建平台。通过铺设就业“三环路”,开发国内就业岗位3.9万个,促进就业3.5万人。
我市与南京、西安、苏州市、无锡市、银川、咸阳等7个城市,建立跨区域就业合作工作机制。许昌市各类人才持我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介绍信或本人身份证,即可到合作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享受免费服务、优先服务,确保找到工作上岗为止。同时,邀请省外合作城市来许昌招贤纳才,与有外出就业意向的人才零距离沟通洽谈。2016年春节期间,江苏省苏州市和太仓市人社局,带领江苏申久化纤有限公司、苏州天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上市公司和企业集团,专程来许参加跨区域就业专场招聘会,现场提供就业岗位972个,当场达成就业意向116人。
我们还与合作城市和长安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院校开展引进人才服务,为许昌市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实现城市之间、企业、院校、人才五方共赢。
四、齐头并进,开拓“就业四环路”
“就业四环路”,是指开发安全稳定有保障的境外就业岗位,满足不同层次劳动者的多样化需求。境外就业不仅有利于缓解市内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劳动者到国外学习先进劳动技能,提高自身素质。我们顺应城乡劳动者境外就业需要,与具备境外就业资质的河南省人社厅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河南省对外劳务合作公司,以及郑州市人社局职业介绍中心开展合作,拓展了境外就业通道,发布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就业岗位3600个,实现境外就业961人。
在就业服务工作实践中,我们注意到有一部分大学生和年轻劳动者择业时,往往忽视自身条件和用人单位需求,单方面“重白领、轻蓝领”,多次求职、多次参加招聘活动,均不能如愿。因此,我们发挥主流媒体、互联网新媒体的作用,引导劳动者转变更新择业观念,推送“就业四环路”服务,引导各类人才先就业再择业,在就业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丰富人生经历,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打下素质基础。
2017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丰富跨区域就业合作内容,不断提升拓展许昌“就业四环路”,举办跨区域就业活动30次,开发跨区域就业岗位6万个,促进转移就业5万人次以上,逐步形成市内就业、省内就业、国内就业和境外就业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打造许昌市“就业四环路”特色品牌,更好的改善保障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