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造优秀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发展潜力
创造优秀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发展潜力 ——浅谈联通企业文化建设
湖北网通与湖北联通的融合,标志着湖北新联通的诞生。经过重组大潮洗礼后的湖北联通如何确立新的企业文化,这是每一个联通人普遍关心的问题。企业要发展,文化统一是必不可少的,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在文化、人员、业务整合顺利与否,将决定新联通能否最大程度利用重组带来的优势,并在3G及全业务运营时代获得优势竞争地位。
一 当前企业文化重组的重要性
当前,文化重组是新联通现阶段面临最紧迫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文化重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重组企业能否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能否实现快速融合形成竞争优势。目前,网通和联通的合并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期,能否在重组之后实现新联通的稳定快速发展,企业文化的融合与重构是目前最为关键的问题。新联通要创建国际一流电信企业,其前提是用先进文化锻造强企之魂。如果说企业管理就是生产力,那么比管理更重要的则是企业文化。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伟大的企业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打造出来的。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
二 以新的企业经营理念与核心价值观促进企业融合
中国联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竞争实现超越、创新开拓未来、激情战胜艰险、诚信立足天下
中国联通企业文化理念:责任、激情、效益、精细、执行、创新、协同、诚信、人本、节俭
中国网通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以诚彰德 中国网通企业文化理念:竞合赢得市场、融合创造力量、诚信铸就品牌、服务编织未来
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都是中国电信体制改革的产物。中国联通的成立、发展以及壮大,对于促进中国电信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意味着社会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意味着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因此,中国联通具有先天性的竞争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竞争意识,中国联通也培养出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培养出一种敢于超越的意识。中国网通与其他运营商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企业文化建设更强调融合的效应,这也是其独特的企业背景决定的。“竞合赢得市场,融合创造力量,诚信铸就品牌,服务编织未来”是中国网通集团组建伊始提出的阶段性企业理念。
如何将两种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对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新联通要按照新公司的价值观、新的运营模式结合两个公司的优秀文化制定新公司的新文化,组建“文化融合团队”并指定具有企业文化管理经验和影响力的专门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以及时处理企业重组过程中,企业文化融合的各种问题,保证新联通的平稳发展。企业经营理念与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应在文化、人员、制度大融合的基础上,强调以人为本、以合为贵、沟通共融、共促发展。当务之急新联通只有在明确新的企业经营理念与核心价值观下,才能促使公司朝正确的方向,更快、更好、更强的发展。
三 建立以地域文化特点构筑的新的企业文化体系
地域文化是企业所在地的主文化,相对而言,其企业文化是次文化。次文化的形成,一定离不开主文化的影响,并有着主文化的特征。
湖北省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楚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增添了耀眼的光彩。湖北历来为中国水陆交通运输枢纽,人杰地灵,是中国的鱼米之乡,有“九省通衢”、“千湖之省”、“九头鸟”等的美称。受楚文化的影响,湖北地域文化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崇尚自由,富有激情,善于想象等。重组后的湖北联通要根据湖北地域文化特点,构筑具有湖北文化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要将崇尚学习、富于创新、敢于竞争的联通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四 以新的企业文化融合团队
企业文化是一种能够凝聚和激励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构建和谐内部环境的粘合剂和思想感情基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重组过程中,它的这种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而不能或缺。
新联通要以文、体及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两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中国网通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关系,很多员工来自被整合的运营商,如今又被重组到联通以后,其大量员工要重新融合到联通员工中,这个过程将非常漫长,因此增强网通员工的归属感至关重要。要避免“集而不团”的现象,使企业的重组真正产生“1+1〉2”的效应。
有数据显示,在不成功的企业合并案例中,85%是由于管理模式不同、管理风格迥异、领导层不能融合而造成的。
五 加强派遣员工的职业归属感,优化激励机制,提升用户满意度
派遣员工已成为联通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种部队”。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公司发展规模的日益壮大,派遣员工出现了人员流动频繁、考核不到位、缺乏工作激情、职业发展空间受限和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人员流失率过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员工缺少归属感造成的,而缺少归属感的员工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一)派遣员工归属感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
1、由派遣员工与第三方签订劳务合同而且薪酬较低,在企业用工灵活性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派遣员工选择工作单位的灵活性,即增加了员工队伍的不稳定性。
2、派遣员工队伍稳定性差,使得企业要花更多的多精力去招聘和培训更多的新人,使得人力成本不断增加,信息传递的缺失,大批新员工对业务知识不熟悉,业务技能不高,需要进行大量培训,很多人
一、两个月才能独立上岗,这无形中加大了老员工的工作量,而整体劳动生产率又提不上去。
3、派遣员工因为享受“二等员工”待遇,所以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优秀的,处理业务能力强的员工所占比例小,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安全隐患有增无减。
4、派遣员工工作缺少激情,总是注重物质利益,经常抱怨工资低,可想而知在这种状态下员工怎么能在企业中安心工作呢,正所谓安居才能乐业。
(二)如何加强派遣员工的职业归属感
加强派遣员工的职业归属感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要从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认真研究分析该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利弊关系,精心处理矛盾的各个细节,从体制、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上建立健全一整套确实可行又有效的办法,真正解决社会用工“招得来、干得好、留得住、辞得去”的问题,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从而真正增强派遣员工的组织归属感,使他们爱岗敬业。
新联通的企业文化体系可以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增强其归属感以文化留人;二是帮助员工制定科学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三是加强激励、保有优秀员工、实施员工挽留,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四是实现“员工快乐管理”,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阳光心态,从而提高员工的生活品质和工作绩效;五是完善培训机制,加强素质培训。只有从企业文化、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员工激励挽留、员工快乐管理和高水平的培训增强派遣员工对联通公司的归属感,减少人员流失率,提高工作效率。
(三)优化激励机制,提升用户满意度
派遣员工普遍存在对企业忠诚度低、流失率高;对薪酬的期望与实际的报酬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普遍感到压力大,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普遍没有归属感与目标感等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导致派遣制员工对运营企业的满意度不高,并将直接影响到客户满意度。因此,需要对派遣员工进行激励使其对企业满意,从而发挥出其最大的活力和潜能,全面构建客户的服务满意。一是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实现公平竞争;二是创造良好的组织制度保障,实行分类、分档、分层次用工,实现同工同酬;三是强化期望管理,实施目标激励;四是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实行强化激励。上述四个方面的全方位激励,将有助于极大地提高派遣员工的积极性、提升派遣员工的归属感、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使派遣员工对公司具有较高的满意度,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客户服务中去,为创造满意的客户不懈努力,长此以往,客户满意度将得到有效提高,各级公司的竞争力也将得到提升。
中国联通夷陵分公司 付晶晶
二〇〇九年九月三十日
第二篇: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和落实十二·五规划中高度重视企业文化软实力作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承德经济跨越发展。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上世纪80年代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并很快传入中国,被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迅速扩张,迫切需要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撑。
一、加强承德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同时文化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体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承德市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承德市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文明之城,和谐之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承德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1)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的小康社会和有利于建设学习型、节约型、创新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
(3)有利于企业建立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企业全面创新,持续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5)有利于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在满足广大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6)有利于承德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塑造形象和品牌,从而使承德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国内国际两种市场,推动企业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管理的内涵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的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哺育。企业与文化,如同鱼和水、水和舟的关系。一个成功企业在激烈的商战中屡战屡胜的原因,往往不是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隐含在商品和销售后面的文化才是其发展强大的主要调节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实力。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将会成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立足之本和力量源泉。
2011年是承德市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也是承德市转变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必须加快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质量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但政府实施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广大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思想观念转变如何。而企业家思想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提升就会极大的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增长,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转变承德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是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提升企业家们的经营理念,转变思想价值观念,建设先进企业文化。思路决定行动,行动决定财路。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
目前,承德市有近三十万个体私营工商业者和民营企业。如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广、普及,在十二五规划期间,使其中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人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发展观念,那将为承德市创造出多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又会直接影响和带动社会上多少人提升思想道德观念,改良行为,讲求诚信,促进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共同来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推动承德国际旅游名城建设。
1、构建学习型组织,有意识地培育员工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陶冶员工的情操,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
2、制定员工行为规范、服务规范,编制《员工行为规范手册》,内容涵盖仪表仪容、岗位纪律、工作程序、待人接物、环卫与安全、素质修养等方面,并组织职工进行讨论和学习,使之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并进而逐渐成为广大职工的共同习惯。在下一年还要开展员工自检和自查活动,建立员工行为规范的考核制度,促进员工行为规范的推进和落实。
3、以人为本,突出管理,用优秀文化推进企业发展。企业要形成“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文化纽带,必须要把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围绕企业中心任务,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不动摇,创新管理,稳健经营,提升素质,增强实力,确保企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4、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着力建设和谐企业有机统一。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统领企业发展,变革职工思想和行为,决定和谐管理的深度,影响和谐建设的力度.大力贯彻实施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决策部署,贡献和谐社会;关注职工诉求,拓宽参政渠道,建设和谐企业,以上下和谐、内外和谐构建企业的全面和谐,实现企业、员工和社会的高度和谐统一。
5、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有的放矢做好新时期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握企业文化的“道德灵魂”,实施社会形势进班组、企业决策进现场和讲解身边感动人事的经典党课形式,坚持职工思想动态排查,积极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优化企业人文素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关键是重视人的发展。为此,我建议承德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积极支持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支持企业文化建设行业协会的发展工作。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文化促进会为推动,企业家共同参与的市场格局,来促进和加快企业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2010年11月25日
第三篇:增强企业文化活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增强企业文化活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几年来,公司在抓“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抓了“软件”设施的建设。紧紧围绕“水润万家 情系你我”的宗旨,弘扬“职业、敬业、革新、发展”的企业精神,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转变经营理念,转换经营方式,加强基础管理,改善经营环境,构建和谐企业,精心打造一流的水务企业,从而确保了徐州市民安全优质供水,企业形象不断提升,市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力保障了徐州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需要。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2009年实现了扭亏为盈。从而使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2009年,公司被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授予“城镇供排水行业突出贡献单位”,被中国供排水协会企业文化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国供排水行业企业文化先进单位”,荣获“市消费者协会诚信单位”、“放心签约单位”,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放心消费活动先进行业”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硬件”建设,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公司十分重视水质监测硬件建设,先后投资160万对水质监测中心进行系统的改造,引进了5名专业技术人员。今年又投资150余万元增添了一台离子色谱仪、一台液相色谱仪和一台四通道放射仪,以及一些便携式浊度仪、溶解氧仪、电导率仪、二氧化氯仪等先进设备。检测能力由原来的120项增至166项。2010年11月,公司水质检测中心通过了省资质认证,达到了江苏省一级实验室标准。2011年和
上海市政设计院及主管局共同制定了《徐州市供水水质保障和实施改造规划》,规划既有科学性又有合理性,受到省住宅建设厅高度赞扬,认为在全省同行业中最好的规划,为实现水质达标,做好了基础工作。
推进供水设施建设。投资3355.66万元完成安全供水保障工程平山路DN400管道4811米施工。配合市政府亿吨大港建设中顺堤河过河管及取水口改造项目,完成箱涵114.7米,改造DN1200钢管255米及取水口重建。投资691.96万元建设新城区10条道路管网。为了解决西南地区水压低,投资兴建了西南、西北2座加压站。
深化优质服务,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设施和服务环境,为了方便用户缴费及办理用水业务,对供水营业大厅、黄河收费网点进行了重新整修,增置候坐席,新开设3个收费窗口,更新了收费网络及部分硬件及收费桌椅,增加监控设备等,同时,正式启用便民服务网点,并增设现金收费业务,以提高应急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印制服务指南等宣传品,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做好代征垃圾费工作,并向用户做好解释。与公安110开展服务进社区活动,每月26日定为总经理接待日,为用户解决焦点、难点问题。实行客服班组全面的检查评比制度,评比结果进行公示,增强服务人员责任心和进取心。
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推动供水科学发展。
企业发展战略的先行制定,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企业战略决定着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制定的基础,企业文化要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这样的企业文化才会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动力和支撑。
2009年公司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研究修定为《徐州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五年发展规划》,规划中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做了系统、科学的规划。明确了徐州首创未来五年
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不懈努力,构建起“成为国内领先、世界有影响力的水务企业”、“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员工满意、股东满意”等具有浓厚供水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从文化建设中教育、启发、感召、激励员工,使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员工精神奋发向上,员工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企业管理规范有序,企业发展战略清晰,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实现人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公司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使其成为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强大推动力。
目前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正在与相关专业机构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和员工行为准则、企业视觉形象进行了策划,为推动公司企业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开展行动学习,不断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行动学习是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载体,学习者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任务、项目等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开发人力资源和发展组织的目的。2011年7月根据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行动学习推进工作计划安排,公司申报的“供水经营成本控制”列为首创股份重点课题之一。将行动学习课题与成本管理体系建设紧密结合。从活动开始到现在,已取得了初步阶段性成果,目标定为主要供水经营成本下降5%,并制订了行动计划。10月根据阶段性成果,评选出集体成果奖、优秀组织奖、实践奖、点子奖并给与相应的奖励。
行动学习启动至今,参加培训的高管、中层管理人员普遍接受并初步掌握运用行动学习这一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传统观念得到转变,思维方式有所创新;通过学习,公司找出影响经营成本的原因,列出成本的具体控制点,为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持续的项目推进,帮助企业实现整体战略目标。通过将基层班组长及业务骨干纳入到行动学习中来,开展意见征求活动,调动普通员工参与企
业管理的积极性,更促进民主决策和团队协作,从而增加企业凝聚力。
四、活跃党、工、团活动,促进企业文化蓬勃发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在管理体系上狠抓落实,党政工团组织协同发挥作用。党委组织党员在企业经营建设管理中发挥骨干核心作用的同时,今年适时组织优秀党员到革命圣地延安接受艰苦奋斗的教育,组织党员到河南兰考、山东枣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江苏新沂马陵山新四军根据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公司党委开展了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女职工拔河比赛、青年职工红歌赛、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参加水利局文艺汇演、参加股份文艺汇演、参加省水利厅朗诵比赛,并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2011年端午节,公司冠名徐州第二届龙舟赛,精心组织队员训练、参加,比赛现场组织百人方队观看、助威,最终获得男队第五、女队第二的好成绩。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广大的徐州市民了解徐州首创,而且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公司每年都开展员工乒乓球、篮球比赛,公司领导既是组织者又是参赛选手,从而带动了广大员工积极踊跃的参加。为了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公司投资4万余元兴建了公司健身房,投资1万余元为三个水厂配备了室外建身器材,乒乓球案、台球桌,同时还投资5万余元为5个基层单位建立了图书室,满足了广大员工的求知欲。公司还经常开展各种知识竞赛、技术比武,促进了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深受员工好评。
五、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让员工分享公司发展成果。
近年来,公司在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坚持“以人
为本”充分发挥员工主人翁的地位作用,建立起协调劳动关系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工会代表与企业行政平等协商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建立了劳动争议协调机制,建立了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民主管理制、厂务公开制。从而为维护员工的民主权利、经济利益和精神文化生活权益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被评为“江苏省建设系统和谐劳动关系模范企业”。
为了让员工分享公司发展成果,公司为每个员工订做了制服,为水厂每个员工购买学习资料,为科技人员发放书报费,每年都组织女工妇科病检查,查出疾病及时治疗,为考上大学的员工子女补助。公司内退患病职工孙运祥的女儿考上大学后正为学费发愁,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和工会主席一道冒雨为老孙家送去5000元学费,并承担了她4年学费,圆了小孙的大学梦。高峰供水期间,公司领导到各水厂、工地慰问高温下作业的员工。每逢节日,公司领导带着米面油和过节费去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党员和离休干部。大年初一,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为坚守岗位的员工送水饺。员工过生日都会收到祝福卡和礼物。以情感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公司发展是为员工造福,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转化为员工为发展的动力,同时密切了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
六、全力承担社会责任,以优质高效服务赢得社会赞誉。
公司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十分重视履行社会职责,每年要从水费中提取数百万元,用于居民水表出户补贴。今年冬季寒潮突袭,公司投入资金购置保温袋、黄沙、保暖管等延伸服务,免费为居民水表保温,这优质服务做法受到居民称赞。由于市区老小区整治,施工单位野蛮施工挖断的供水管道数不胜数。公司本着社会效益总是先抢修通水,急用户所急。为了方便用户交费,公司与联通、移动、邮政等联网收费,大大方便了用户。铜山新区水源遭受污染,向公司
紧急求援,公司一不讲条件,二不提水价,连夜施工,将张集水源地优质矿泉水输送到新区,受到市政府和兄弟水司称赞,满足了他们用水需求。九里区三河尖煤矿基地因供水管网老化,800户居民断水,接到求援信息后,公司科学论证,利用公司管网和对方加压泵房,解决了对方6000人口吃水难题,为对方节省资金200万元,受到了九里区政府和居民一致称赞。
公司“蓝帽子”服务队十几年如一日深入社区为居民义务维修用水设施,塑造了公司优质服务品牌,被评为“全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江苏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长期行为,公司将进一步制定、推广实施企业文化“两个系统”方案,让企业文化真正成为统一职工思想,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提高企业凝聚力的有效管理方法。为公司增添新的发展动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和智力支持,从而实现向一流水务公司发展的目标。
第四篇:如何增强企业文化执行力
如何增强企业文化执行力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的各种价值文化的冲击,着力增强企业文化执行力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增强企业文化执行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丰富发展执行内容。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组织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较之企业发展战略而言,似乎有虚泛的感觉,容易产生人为的割裂现象。在有的企业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部门、人员很容易被当作一般的职能部门,当作“美丽的花瓶”,究其根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企业文化执行内容上没有涵盖经济发展目标,没有紧扣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为此,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本着虚功实做的原则,着眼于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着眼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着眼于企业发展的客观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发展企业文化的执行内容,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变革,进而让企业文化建设从务虚到务实。
二、要建立健全执行机制。一个运转有序、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是确保企业文化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从激发工作潜能,唤起工作热情的角度来看,关键是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在明确责任上,必须把公司阶段性的总体工作任务,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安全生产等等,量化细化后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经营项目部,落实到具体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确保
公司定下的决策,能够有效地在基层单位落实、见效。在有效激励上,必须在层层下达工作责任制的同时,辅以必要的奖惩激励机制,通过严格的量化考评,给予每个干部职工适度物质奖励、培训机会、可发展的预期。力求给员工们足够的企业荣誉感、归属感,以此有效激发每个干部职工的活力和创意。当然,激励机制还应把握一个需要权衡的度,过犹不及和远远不及都是不可取的。
三、要加强改进执行方式。执行方式的好坏,对于企业文化的最终效果影响颇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上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基层单位之间以及具体的人与人之间,都存在加强沟通与交流的问题,并且这种问题日趋重要。毛泽东同志曾阐述过“沟通”的价值,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如果工作方法上疏忽了,还是要产生问题。鉴于此,在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命令式、指令式的“硬性”执行方式中,必须更多地注入平等式互动式的“柔性”执行方式,更多地进行开诚布公、实话实说的沟通、联系与协调,努力畅通、拓展公司内部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晓的沟通。在开展互动式的沟通过程中,还必须注意“牢骚”效应,即“凡是单位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这家单位一定比没有这种或有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单位要强得多。”因此,员工发牢骚并不可怕,是要正确对待牢骚并将其作为改进工作的动力与依据,进而推动单位持续、良性发展。
第五篇:如何构建企业科技进步发展潜力指标体系?
如何构建企业科技进步发展潜力指标体系?
答:
1、转变观念,树立全面的创新意识。
创新观念和意识是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只有把观念和意识转变过来了,才有可能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因此,必须树立一种系统创新观念,将技术创新视为全局的重要任务,使煤炭开采、技术研发、生产销售、营销与销售等过程都纳入企业的全面创新体系;树立开放的创新观念,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相关技术资源,按照。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进行创新,树立系统创新观念,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及消化、创新的结合,系统地推进煤炭企业技术进步;此外,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和环保技术的创新,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
2、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的技术管理体制,彻底摆脱传统体制下技术创新的各种弊病。因此要求企业必须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从宏观上,煤炭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有利于煤炭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与优化;在微观上,煤炭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有利于煤炭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按照煤炭企业技术创新的特殊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实力与资源条件,使技术创新成果更能适应本企业的实际,提高技术创新的有效性,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推动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3、加强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提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率。
借鉴国内外企业技术研发的成功经验,由企业提出研究课题并提供经费,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完成研究课题,实现科研教学生产相结合,并将研究重点转向企业急需的课题,使研究成果成为企业所需,从而解决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难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4、重视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加强企业科技人员的队伍建设。科技人才是技术创新的灵魂,企业要积极地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风气。为了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煤炭企业可以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人才培训,以举办讲座、培训等手段,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创新型人才。同时还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厚政策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比如高薪、高福利政策,增加核心岗位的关键人才分享创新成果的股份,提供必要的国外培训机会等,实行多层次的奖励制度,形成人才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