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10:5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市纪委的部署和要求,9月份,我们对近年来我区开展反腐倡廉网络舆论舆情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系统总结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开展反腐倡廉网路舆情工作的基本情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1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是15年前的867倍。IPv6地址数大幅增长,进入全球排名三甲。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网上反映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欺压百姓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反映因网络的作用成倍的放大,引发围观,政府如应对不及时,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网络舆论工作,对于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营造反腐倡廉建设的良好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区十分重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积极开展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处置和网上舆论引导。一是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我区不断健全“大宣教”格局,建立了由区纪委、区委宣传部、区委组织部组成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反腐倡廉网络宣传工作“信息互通、引导互动、处置互助”的协调机制。二是加强联系,健全舆情对接机制。为积极回应网络民意,我区建立网络信息收集研判机制,区委宣传部设专职人员时刻关注网络动态,最大限度地占有动态信息,并将收集来的信息编成《咸安区网络舆情专送》,及时送区委、区政府领导阅示。同时,对于反腐倡廉信息,全区纪检监察组织积极与宣传部门、信息中心对接联系,将涉及到反腐倡廉建设的信息提交信访接待中心,对信息的可信度、反腐价值进行甄别考证,对反映属实的,积极开展信访初查,发掘线索,还干部一个清白、群众一个明白。建立网络信息处理沟通机制。及时处理网络举报信息,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查处,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与网友沟通,发布权威信息,最大限度地取得网民理解和支持。近三年来,我区收集各类反腐倡廉舆情信息134条,纪检监察部门初核58条,立案调查12条,党纪处分7人,政纪处分10人。

二是积极回应,健全舆情引导机制。网络是网民参与反腐倡廉的重要工具,其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工具的正确运用。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网络,学会在网上发声,站在公平正义的角度,积极与网民互动,引导舆论,绝不能把网络舆情视为“洪水猛兽”、一味进行堵截。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及时宣传报道我区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方针、中心工作、重大典型、热点话题、创新成果等,让网络成为传播廉政文化的前沿阵地。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处置、妥善应对涉腐网络舆情,第一时间主动发布权威信息,避免不实消息被恶意炒作。及时纠正错误言论。网上言论纷繁复杂、目的各异,极可能成为少数别有用心者激化矛盾、蛊惑人心的工具。我们积极联合宣传、公安、检察等部门及时揭穿不实信息、纠正错误言论、打击违法犯罪,促进网络健康发展。同时,对中央、省、市、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撰写评论文章,阐明重要意义,进行跟进引导;对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反腐倡廉网络热点问题,组织骨干力量撰写专题文章,释疑解惑,进行主动引导。如:今年中纪委召开后,区纪委宣教室撰写《顶层设计与“灭鼠”》一文,国务院第五次廉政会议召开,又撰写了《“权力”当与“阳光”同在》等网评文章,在咸宁新闻网、天涯博客和《咸宁日报》上发表,正面引导社会舆论。

四是源头止谣,健全信息公开机制。“谣言止于公开”,“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在信息日益公开化、行政日益透明化的今天,对于网络舆情采取简单的封、堵、围、盖等做法会越来越失灵,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我区积极加强信息公开工作,争取工作主动,赢得信任支持。突出公开重点。对疑难信访听证、政风行风评议、纠风治乱、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等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工作,加大网络公开力度,健全群众知晓、融入、监督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机制。创新公开方式。尝试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对社会关注的重要信息及时发布、公开。探索建立博客、微博等新载体,加大引导和宣传造势,扩大反腐倡廉工作的影响力。落实公开责任。把纪检监察机关主动“触”网、公开信息、接受监督作为硬任务硬指标,加大考核力度,做到凡是应当公开的权力事项一律向社会公开,促进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倡廉实务中与网民互动。

二、开展反腐倡廉网路舆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网络舆论大多通过在线聊天、新闻评论、论坛发帖或跟帖,个人博客(微博)或个人签名等途径产生。硬件技术的发展使包括电脑、IPAD、手机等在内的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理论上,网络空间的每一个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发布舆情信息,产生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生成途径的多元性,为舆情监测带来困难。同时,网络特有的匿名性、虚拟性特点,使网民敢于表达不同观点,但部分网民也因此暴露出责任意识和法理意识的缺失,网络上出现的人身攻击、谩骂、恶意调侃、谣言等就是具体体现。在一些事件的刺激下,一些网民容易受非理性言论的煽动,缺乏独立的思考、认真的判断和对事实的考究,并导致集体的理性缺失,出现“舆论暴力”和“舆论霸权”。涉及到政治性较强的反腐倡廉领域,就更需要我们谨慎对待,正确引导,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和良好的舆论环境,因此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责任重大,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区在反腐倡廉网路舆情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大困难和问题:

1、个别单位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个别单位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对网民群众参与支持反腐倡廉的诉求估计不足。在信息化条件下,网民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信息公开要求、参与监督要求越来越强,但一些单位对此认识不够,将舆情信息工作与纪检监察其他业务工作相分离,就办信而办信,就查案而查案,对可能引发的网络热点缺乏足够认识,对网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缺乏预判能力。

2、反腐倡廉舆情信息工作投入保障机制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反腐倡廉舆情信息工作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软、硬件方面受到较多制约,表现为“三个缺少”。一是缺少专门机构。从实际来看,目前我区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由主要由宣传部门在做,区纪委监察局宣教室、信访室分别协助做了与反腐倡廉有关的部分工作,尽管部门间互相沟通,但是缺少统一部署、统一调配。二是缺少专职人员。我区纪检监察系统没有专门成立信息中心,没有专职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员,工作都是兼职,没有专职人员。三是缺少专项经费。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均是根据舆情工作实际需要,从当年宣教经费中列支。

3、反腐倡廉舆情信息监控的技术和手段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当前,各种论坛、博客、微博客等互动栏目发展迅速,网民获取信息、表达诉求、发表意见更多的是通过互动栏目。据统计,近三年来我区收集的134条反腐倡廉舆情信息,主要集中在咸宁吧、咸宁新闻网论坛、新浪微博、东湖社区、天涯杂谈、凤凰论坛等互动栏目。但是目前,政府部门对互动栏目的监控手段还比较落后,对互动栏目的管理和监控仍较为薄弱。此外,目前我区纪检监察系统的舆情监控多依托网络监管部门,尚无自主研发的专门反腐倡廉舆情监控信息系统,舆情信息搜集工作仍然以人工方式在外部搜索引擎搜索,难以实现舆情信息的自动发现、归类、汇总、统计和热点话题的精确定位、自动预警以及有关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

三、开展反腐倡廉网路舆情工作的对策和思考

1、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主动作为、积极应对,各司其职、守土有责的思想观念。一要增强主动意识。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把握工作主动权,提高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做到善待网民、善用网络、善管网站。要直面而不是回避网络舆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把关注舆情作为一种常态工作来对待,把正确引导、妥善处置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坦然接受网络监督,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公开透明。二要增强责任意识。要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尽快建立和全面推行责任落实制度,将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和网络宣传工作列入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制度反腐建设范畴、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认识不足、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和网络宣传工作体制。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积极争取支持,把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作为党委、政府舆情工作的重要内容,理顺关系,切实加强与宣传、公安等部门以及相关网络媒体的沟通联系,健全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联席会议,依托相关单位和新闻网站的资源,更加迅速地了解掌握反腐倡廉重大舆情信息和重要网络举报。要抓紧建立反腐倡廉舆情工作部门,组建一支舆情信息员队伍,专门负责全区各单位舆情信息的收集、采写和报送工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本着宜疏不宜堵、宜快不宜迟、宜统不宜分的工作方法,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合作,拓宽掌握网络舆情的渠道,及时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3、依托科技,打造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平台。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适应当前世情、党情和国情的发展,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最新科技,打造一个符合党的反腐倡廉工作需要、符合广大群众新的更高要求、符合网络传播发展规律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平台。有必要进一步创新手段,提高效率,开发专用舆情监控系统。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先行试点开发、使用,以应用为导向的网络舆情预警监测系统。系统以“全面遴选、集成创新、有限目标、重在实用”为指导思想,自动实现与主流网站搜索系统的对接,加强对网评、跟帖、博客等网上反腐舆情的跟踪监控,为纪检监察机关实现科学管理、智能管理、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4、健全机制,建立一套反应快速、运转有效的工作机制。抓紧建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和网络宣传工作预警处置机制,抓好4个环节:一是及时甄别。对网上反腐倡廉舆情要进行跟进、分类整理,并报送相关领导参阅,对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要按照其性质、涉及范围、影响程度划定等级,提早制定完善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二是线索排查。及时锁定舆情反映的腐败问题,充分挖掘事实明显、情节清晰、细节详尽、可查性强的案件线索,及时流转案件管理部门,提高成案率。三是快速核查。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及时、快速核查其真实性。对于可信度高、可查性强的案件线索类网络舆情,要立即组织人手展开调查,在不泄露案情的前提下,适时向网民通报调查进展,并争取知情网民的配合。调查结束后,对反映属实的舆情,按规定予以通报;对于舆情反映不属实的,用证据消除网民的顾虑,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四是信息公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搭建权威的信息发布网络平台,保证正确信息流通的即时性和常态化,让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事件和工作进展。同时,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管理,对网络新闻、消息从线索提供、初稿采写,到审稿签发、网上发送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确保信息发布、公开工作既顺利进行、健康发展,又无失密、泄密事故发生。

5、夯实基础,建设一支网络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高素质队伍。首先,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逐步建立和加强网络发言人队伍,及时了解掌握本单位的政策落实、重大部署、重要工作推进和重要案件信息,通过网络择机适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其次,要充实舆情信息工作队伍,坚持值班监看网络舆情,及时报送信息,发生重大涉腐舆情时要24小时值班“盯网”,确保能及时发现、报送、处置网上的重要信息。

第二篇:关于网络条件下社会舆情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网络条件下社会舆情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前言:

实践时间:2012年1月—2月

实践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实践主题: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论的特点、现状、利与弊以及市民对社会舆情观点和政府部门、检查机关应如何应对。

实践参与者:谈亚建

现将此次社会实践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上网搜索资料查阅书籍

让路人做调查报告

二、调查资料

据第25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84亿,稳居世界第一位。网民规模的持续不断扩大、所占绝对的比重都意味着网络舆情与传统媒体下的社会舆论诸多不同。从“开房局长”到郭美美事件,从小悦悦到天价名片,微博俨然成为新时代的另大网络媒体。微博传播的各种“真相”以每秒数百数千的传递,一层层的接力,从而形成一个社会热点。在传播信息的快速化、便捷化,以及能瞬间点燃网络群体效应的多重作用之下,许多社会事件通过微博快速演变成舆情热点。微博日益成为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之一,已渗透到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

在中国所有的民生问题中,没有比物价的稳定更让老百姓关心和敏感的了。近两年来,众多农副食品和日用品接力涨价,民众生活成本日益增加,持续强烈地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从而成为舆情焦点。从“蒜你狠”、“姜你军”到“豆你玩”,再到后来的“糖高宗”、“苹什么”、“油你涨”,一个接一个的网络热词都以黑色幽默的形式传递出同一种民生焦虑。让民众极为“纠结”的还有房价居高不下,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发力,中央所下决心之大、动用的政策工具之多前所未有,然而一些地方的房价依旧不降反升,考验着民众的信心。目前,楼市泡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危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房地产市场已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合理现象错综交织的节点,下大力气解决好民众住房保障问题成为社会的高度共识。此外,收入分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大学生就业、看病难看病贵、食品安全问题、教育改革、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众多问题也屡屡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的舆情热点。

三、调查结果:

(一)社会主流舆情更加成熟,更加理性

这种成熟和理性,不仅表现在广大民众对党和政府倡导的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广泛支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充分肯定,而且表现在民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能够有理性的思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更加关注,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监督,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显著增强。从战胜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到上海世界博览会和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体现着民众的广泛参与、积极支持和努力推动。与此同时,在民众中也不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理性思考,对存在的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的深刻认识。比如,面对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被西方媒体谓之“里程碑式的超越”,在我国国内却没有引发民众太多的欣喜,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然很低、经济增长付出的环境、资源代价过于沉重等普遍认识,显示出民众的务实与理性。

(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更加广泛、更加强烈

在中国所有的民生问题中,没有比物价的稳定更让老百姓关心和敏感的了。近两年来,众多农副食品和日用品接力涨价,民众生活成本日益增加,持续强烈地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从而成为舆情焦点。从“蒜你狠”、“姜你军”到“豆你玩”,再到后来的“糖高宗”、“苹什么”、“油你涨”,一个接一个的网络热词都以黑色幽默的形式传递出同一种民生焦虑。让民众极为“纠结”的还有房价居高不下,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发力,中央所下决心之大、动用的政策工具之多前所未有,然而一些地方的房价依旧不降反升,考验着民众的信心。目前,楼市泡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危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房地产市场已成为各

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合理现象错综交织的节点,下大力气解决好民众住房保障问题成为社会的高度共识。此外,收入分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大学生就业、看病难看病贵、食品安全问题、教育改革、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众多问题也屡屡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的舆情热点。

(三)、微博传播和网民围观越来越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

互联网对于舆情热点的形成发展过程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博的迅猛崛起更加强化了这种作用。在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使用便捷等方面的优势加上其巨大的用户数量,使得微博快速发展,成为网络舆情生成平台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网络舆情格局的力量对比。在传播信息的快速化、便捷化,以及能瞬间点燃网络群体效应的多重作用之下,许多社会事件通过微博快速演变成舆情热点。微博日益成为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之一,已渗透到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

(四)、舆情热点的频发易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关系调处难度加大

较之以往,最近一段时间,尽管群体性冲突事件有所减少,但舆情热点仍呈现高发频发的态势,不仅分布的地区、分布的领域更加广泛,而且由一般性社会事件转变为舆情热点事件更加容易。当前的热点事件一般涉及官民关系、警民关系、贫富关系、医患关系、城乡关系、劳资关系等。舆情热点的频发易发,一方面与民众维权意识增强、舆情表达更加便捷、媒体社会监督意识提高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表明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日趋复杂化、尖锐化,社会成员之间的非理性情绪和心理加重,社会关系的紧张程度和调处难度加大。

四、经验体会

网络舆情的快捷性与丰富性对传统的舆论监督与管理体制冲击很大。如果网络舆情事件处置不当,缺乏有效应对技术手段及网络舆情专业素养,极易造成网络舆情工作的滞后与被动,影响政府机关社会形象,影响政府权威和公信力,进而破坏政治生活秩序,并对社会和谐稳定形成严重威胁。网络宣传是把双刃剑,加以正确引导会迅速扩大正面影响,反之,不加以引导,任其自由发展往往会夸大或歪曲事实,从而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形成危急的网络舆情。

五、理性思考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无论在第一消息源的比重方面,还是在有影响的独立言论数量方面,都大幅度上升。而传统媒体以组织和个体的双重力量,深入热点话题,通过议程设置和媒体互动,充分发挥其权威性、专业性优势,积极成为社会舆论引领者。在信息科技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与呼应进一步强化,社会舆情热点几乎都是在这种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在最近的舆情热点事件中,有些是直接由传统媒体最先报道,继而引起网络热议的事件,但更多的是源于网络的言论或爆料,在传统媒体介入以后逐渐上升为社会焦点。新老媒体正是通过广泛的沟通和融合,通过相互呼应所产生的巨大传播效果,对社会舆情热点的生成和舆论格局的走向产生直接而有力的推动作用。

微博对网络舆情热点形成的巨大推动作用,不仅表现在它拓展了热点事件的信息源头,更主要的是它大大加速了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进程。微博实时、持续的移动传播方式,以人际关系网络为基础的传播机制,使得事件的广而告之与舆情的酝酿、传递过程几乎是同时启动,信息传递的也不仅仅是事实性的信息,人们的意见、情绪甚至谣言等通过转发或评论等方式也随之得以传播,在信息传播达到一定规模后,舆情热点也随之形成。可以预见,快速发展的微博平台对未来的网络舆情也必将产生更加广泛、更加深远的影响。在目前各种社会矛盾、利益冲突加剧的情况下,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官员的道德修养和工作作风,更加受到民众的关注,一些违背民众利益、伤害民众感情的态度和行为,常常会引起民众强烈的反感,进而形成舆情热点。少数基层政府官员执政理念的严重缺失,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拥有权力的傲慢和对民众利益的漠视,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形成巨大反差,必然会引起舆情的强力反应。

六、问题和建议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

(一)思想宣传类门户网站的建立

根据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需要,成立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网络舆情调查组、网络舆情反馈组,开展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及时捕捉舆情苗头,及早处理。要转变思想,不能狭隘地认为了解舆情、应对舆

情是个别部门的事,要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加强学习,学深学透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增强政治鉴别力。要勤观察,善思考,把握发展趋势。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反映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移送后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突出抓好各级门户网站绿色通道的建设。把宣传门户网站建设成为征求意见、网上受理、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等多功能有序整合的统一平台,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理性合法表达诉求。

(二)舆情工作部门的建立

针对错假信息,虚假谣言与报道等情况,应当给予正面引导,首先设立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可选择综合素质高、组织工作业务全面的领导干部担任,主要职责是在一些重要工作中代表组织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和疑问解答。其次,要有高素质的媒体评论员。其主要职责是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在舆情发生时的引导、应对等。此外,有条件的可建立一支顾问队伍。顾问可邀请一些公共危机处理专家担任,主要是在舆情发生后能够为做好危机处理提供指导和咨询。

(三)设立舆情应急预警系统。

按照网络舆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网络舆情分为特大(I级)、重大(Π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具体区分为红、黄、橙、蓝“四色预警”,第一时间上报有针对性网络舆情,快速建立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掌握权威信息发布的主导权持。

参考文献:

1《红旗文稿》网络版作者:叶国平2010年

2《新形势下应对舆论媒体的思考与研究》 作者:沈月芬,2008年

学院:电信学院

班级:09东电子

姓名:谈亚建

学号09812117

第三篇:关于网络条件下社会舆情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网络条件下社会舆情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实践时间:2012年1月—2月 实践地点:

实践主题: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论的特点、现状以及政府部门、检查机关应以何

种方式面对社会舆情

实践参与者:

现将此次社会实践的有关调查结果与个人认识陈列如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已成为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论放大器。如何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推进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毕节地区政府舆情监控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一、网络舆情的特点与现状

(一)特点

据第25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84亿,稳居世界第一位。网民规模的持续不断扩大、所占绝对的比重都意味着网络舆情与传统媒体下的社会舆论诸多不同。

1.微博传播和网民围观越来越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1] 从“开房局长”到郭美美事件,从小悦悦到天价名片,微博俨然成为新时代的另大网络媒体。微博传播的各种“真相”以每秒数百数千的传递,一层层的接力,从而形成一个社会热点。在传播信息的快速化、便捷化,以及能瞬间点燃网络群体效应的多重作用之下,许多社会事件通过微博快速演变成舆情热点。微博日益成为网民收发信息的首选载体之一,已渗透到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

2.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更加广泛、更加强烈

在中国所有的民生问题中,没有比物价的稳定更让老百姓关心和敏感的了。近两年来,众多农副食品和日用品接力涨价,民众生活成本日益增加,持续强烈地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从而成为舆情焦点。从“蒜你狠”、“姜你军”到“豆你玩”,再到后来的“糖高宗”、“苹什么”、“油你涨”,一个接一个的网络热词都以黑色幽默的形式传递出同一种民生焦虑。让民众极为“纠结”的还有房价居高不下,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发力,中央所下决心之大、动用的政策工具之多前所未有,然而一些地方的房价依旧不降反升,考验着民众的信心。目前,楼市泡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危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房地产市场已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合理现象错综交织的节点,下大力气解决好民众住房保障问题成为社会的高度共识。此外,收入分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大学生就业、看病难看病贵、食品安全问题、教育改革、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众多问题也屡屡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的舆情热点。

(二)现状

2011年,《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进行关于“网络监督”的网上问卷调查也显示,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全国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

当前,无论是交通、能源、工业、生态、旅游、农业等重大项目的建设问题,还是民生问题,无论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是网民对重要部署、重大决策、突发事件的思想反映,经由网络传播,就会立即引起网民关注。主要表现为:一是国家、地区发展问题;二是涉及政府系统、各级行政管理方面;三是衣食住行、安全等民生问题

二、加强对社会舆论引导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网络舆情的快捷性与丰富性对传统的舆论监督与管理体制冲击很大。如果网络舆情事件处置不当,缺乏有效应对技术手段及网络舆情专业素养,极易造成网络舆情工作的滞后与被动,影响政府机关社会形象,影响政府权威和公信力,进而破坏政治生活秩序,并对社会和谐稳定形成严重威胁。网络宣传是把双刃剑,加以正确引导会迅速扩大正面影响,反之,不加以引导,任其自由发展往往会夸大或歪曲事实,从而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形成危急的网络舆情。[2]

三、如何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

(一)思想宣传类门户网站的建立

根据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需要,成立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网络舆情调查组、网络舆情反馈组,开展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及时捕捉舆情苗头,及早处理。要转变思想,不能狭隘地认为了解舆情、应对舆情是个别部门的事,要从维护党和国家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加强学习,学深学透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增强政治鉴别力。要勤观察,善思考,把握发展趋势。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反映有关部门协调沟通,确保移送后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突出抓好各级门户网站绿色通道的建设。把宣传门户网站建设成为征求意见、网上受理、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等多功能有序整合的统一平台,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理性合法表达诉求。

(二)舆情工作部门的建立

针对错假信息,虚假谣言与报道等情况,应当给予正面引导,首先设立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可选择综合素质高、组织工作业务全面的领导干部担任,主要职责是在一些重要工作中代表组织部门做好信息发布和疑问解答。其次,要有高素质的媒体评论员。其主要职责是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在舆情发生时的引导、应对等。此外,有条件的可建立一支顾问队伍。顾问可邀请一些公共危机处理专家担任,主要是在舆情发生后能够为做好危机处理提供指导和咨询。

(三)设立舆情应急预警系统。

按照网络舆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网络舆情分为特大(I级)、重大(Π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具体区分为红、黄、橙、蓝“四色预警”,第一时间上报有针对性网络舆情,快速建立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掌握权威信息发布的主导权持。

参考文献:

[1]《红旗文稿》网络版 2011年8月

[2]《新形势下应对舆论媒体的思考与研究》,沈月芬,2008年

学院:商学院

班级:10人资1W

姓名:

第四篇:基层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基层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银行家

关键字:基层网络,舆情,监测,实践

分享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一些负面舆情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具有传播迅速、影响深入、后果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如不采取得力措施及时应对和引导,可能会给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带来风险,对社会公共安全亦会形成较大威胁。近日,运城银监分局(以下简称“分局”)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活动,并对网络舆情监测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以期进一步研究改善基层舆情监测工作的对策。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实践

由于认识到网络舆情对银行业稳健经营的重要性,因此,分局调配力量和人手,对网络上可能出现的负面报道进行跟踪和引导,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做好群众的正面引导工作,有效维护了银行业良好声誉。运城监管分局的主要做法是:

配备较强的监测力量。针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要求和特点,分局调配了3名责任心强,业务熟练,具有一定网络操作水平的人员作为舆情监测人员,并组织他们学习银监会舆情监测的相关文件精神、《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关于当前中国银行业监管有关热点问题及回答口径参考》等资料,增加监测人员的知识储备。监测人员同时需要克服日常工作繁琐、监测工作时间长等困难,保证高度负责地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研判和引导,高质量完成监测值班工作。

确定监测重点。分局结合监测值班任务要求,根据网络舆情的广泛性、隐蔽性、突发性等特点,确定了天涯论坛、和讯论坛、百度贴吧、人民网“强国论坛”等有较大影响力的论坛和贴吧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并把银监会、银行、房地产、地方融资、银行卡、理财等作为主要监测关键词,每日坚持浏览大量新闻和热点、敏感话题,尽可能多地捕捉当前热点和负面舆情。针对每天晚上8点至次日凌晨1点之间网络舆情较多的特点,舆情监测人员集中时间进行监测搜索,确保负面舆情得到及时发现和妥善引导。

实行监测工作主值班制。为避免因办公室日常工作影响舆情监测,分局实行了舆情监测主值班制,即每周确定1人为主监测人员,负责网络监测和上报,其余2人辅助开展网络监测。同时,认真做好每周交接班,提示当期重点关注的热点和敏感舆情,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强了舆情监测的持续性和连续性。

分类编写回帖模板。分局将负面舆情进行了分类,如服务投诉类、经济金融形势评论类、信访举报类等,针对分类舆情,监测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把握舆论热点方向,研究编写了回帖模板,针对同类型的舆情,结合样本与舆情具体内容予以回帖,这样大大提高了回帖的效率和质量。

采取灵活的引导方式。分局舆情监测人员针对网络舆情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及随意性的特点,开阔思路,灵活多样地开展舆情引导工作。例如,在回复网络关于银行收取“数钱费”的讨论时,监测人员提醒网友换位思考,站在银行作为企业的角度思考大量清点零钞工作的难度和必要成本,尽量降低零钞清点收费事件的负面影响。在发现有网友发帖组织人员赴京上访时,监测人员以普通民众的身份劝导网友冷静对待,通过合法途径反映和解决问题。在回复网友对我国银行业改革的负面评论时,监测人员列举了反映改革成效的银行业数据,用事实来引导舆论。在回复评论银行案件的帖子时,监测人员简述了银监会在案件治理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驳斥了发帖人全盘否定银行业监管成效的论点。

由于利益相关者多元化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的舆论环境十分复杂,加上媒体和公众普遍缺乏对现代金融体系和复杂金融产品的深入了解,更加容易产生误解。因此,监管分局和银行业机构必须将声誉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在已经建立起来的防控体系内,进一步加强舆情监测的前瞻性和预测性。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中的难点与问题

网络舆情纷繁复杂,全面捕捉负面信息难度大。一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活跃情况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每天从海量网络信息中及时发现负面舆情的难度很大。二是涉及银行业改革的许多舆论信息,通常含有大量的数据,若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进行逐一核对,费时耗力。三是很多负面舆情都有较强的隐蔽性,仅从标题看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一般信息而漏过,只有仔细阅读内容,才能发现问题,若单纯以主题词或关键词搜索又很难发现。因此,舆情监测人员普遍感到搜索负面舆情任务重、压力大。

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基层舆情监测工作处于摸索阶段。网络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不易监测的特点,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敏感性,还要有过硬的网络操作技能。但目前基层银监部门人力相对不足、经验不多,监测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化训练,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应对口径不统一,舆情监测意识和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舆情监测各自为战,没有形成联动机制。目前,舆情监测轮流值班的工作机制,导致基层银监部门将有限的人力集中在舆情监测值班期,而完成任务后便较少进行后续跟踪监测。实际上,一条舆情信息往往会持续影响一段时间,有的可能半年以上,其间,可能会出现很多跟进的相关舆情。由于各分局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接续值班分局对已监测信息的持续跟踪监测明显不足,有的需重新进行搜集、筛选、分析、整理,不但重复劳动且降低监测效率,还使监测成效大打折扣。

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措施建议

科学分类处置,提高应对效率。根据舆情反映的对象、内容不同,可将舆情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舆情信息,采取不同应对措施。例如,对反映银行业服务不佳的信息,监测人员应正视目前银行服务存在的不足,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积极报道改进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关于银行业改革相关信息,要统一口径,站在时代发展的历史高度,全面分析改革的成效,论据要充分有说服力,同时,利弊皆要谈,好坏都要说,避免有“托儿”之嫌,增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效果。

加强培训学习,提升监测水平。针对当前基层舆情监测工作人员亟需专业培训的现实,建议银监会在总结舆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一套简单易学、便于操作的舆情监测流程或教材,在系统内推广。通过业务培训、专家讲座、经验交流、在线测试等形式,不断提高基层舆情监测人员把握政策的能力以及对大局、大势的研判能力。同时,基层舆情监测人员应加强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把握国家及银监会的有关政策精髓,了解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正确化解矛盾和引导舆论方向,不断加强舆情处置能力。

畅通交流渠道,加强互通共享。网络舆情尤其是一些负面舆情经常出现在国家重大政策出台或者变革前后。舆情监测人员应在其未形成“气候”之前,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消除负面影响。为畅通舆情信息交流渠道,达到及早发现、共同应对、节约资源的目标,分局之间以及分局与省局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加强情况沟通、经验交流。同时做好值班交接工作,增强舆情监测的持续性和连续性,共同应对突发、重点、难点和焦点舆情,注重舆情监测与银行监管的有机结合,增强基层银监部门舆情监测力量和成效。

第五篇:网络舆情调查问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正成为舆论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情的放大器。重大新闻事件很容易通过网民互动,形成网络舆情。我们试图通过此次调查,了解网络舆情的真实力量,以及他对社会政治生活能够产生的影响力。并且进一步了解人民如何看待这段时间政府对于舆情的管控措施。以此检验政府现行的政策,督促政府在采取合理措施保持舆论自由的同时,利用舆论为社会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B20到40之间C 40到60岁之间D60岁以上

3、您的学历

A研究生及以上B大学本科C大专D高中E初中F小学及以下

4、您的职业

A机关干部B公司企业管理人员C专业技术人员D 办公室文员

E普通职工(服务员)F家庭主妇G教育工作者H学生I媒体工作人员 J其他K无正式工作

第二部分,上网情况

1、您是否经常上网

A平均每日使用互联网6小时及以上

B平均每日使用互联网3小时及以上

C平均每日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

D近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

2、以下网络舆论参与形式,您使用过那些?(可多选,若没有,跳过第3题)

A新闻跟帖B论坛发言C网络投票D人肉搜索E转发和分享帖子 F网络救助行为G都没有使用过

3、您往往出于什么原因参与到网络讨论中?

A享用言论自由权B发泄个人的不满情绪C纯粹凑热闹D贪新鲜好玩E出于维护社会正义道德感

4、以下网络公共事件中,您较关注哪一类?(可多选)

A政府管理类B突发安全事故C社会道德D教育E官员言行F文化娱乐体育G经济民生

5、您认为网络舆论对事件的解决有什么作用?

A没有影响B影响不大,相反使政府加强预防C加强对政府的监督,使其做出明智决策,利于事件顺利解决D 将促使重要政策出台

第三部分,对现状的了解

1、您听说过网络造谣者秦志晖(网名“秦火火”)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吗?

A十分了解B了解一点C完全不了解

2、您知道今年四月海口市公安局网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魏某宁利用职务之便帮助他人删除帖子,并收取他人“好处费”,被海口龙华区法院以受贿罪判处魏某宁有期徒刑10年的事件吗?

A十分了解B了解一点C完全不了解

3、您知道两高出台了哪些网络监管的措施吗?

A十分了解B了解一点C完全不了解

4.您对政府目前采取的保持舆论自由的措施了解多少?

A.非常了解B.比较了解C.完全不理解

第四部分,群众对现存监控手段的满意度1、09年网民“人肉搜索”出的周久耕案,使贪官落马,然而13年18岁少女琪琪被指偷窃遭人肉搜索,不堪受辱而自尽。你是否赞成“人肉搜索”这种形?

A非常赞成。这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巨大胜利,进一步发挥了网络举报对权力监督的作用。B比较赞成。至少说明“人肉搜索”可以成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举报形式

C不太赞成。因为“人肉搜索”存在一定的盲从性,主体不完全代表公众,违背了社会的道德底线

D不赞成。“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应加以制约。

2、上海青年王帅发帖举报家乡河南违法征地被定为“诽谤罪”遭跨省追捕,后警方承认是错案、给予国家补偿,您是否支持网络举报这种形式?

A非常支持。王帅案就是网络舆论监督发挥效用的巨大进步。

B比较支持。至少说明网络举报可以成为舆论监督的常态

C不太支持。王帅案只是侥幸的列外,为避免“网络诽谤罪”,应慎用网络举报。D不支持。网络诽谤侵犯名誉权难以界定,多半是一种欲加之罪

3、“躲猫猫”事件处理过程中,因为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网友调查团”而备受关注。您对此类网友调查团如何看待?

A非常支持。网友调查团可以介入事件,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巨大进步

B比较支持。网友调查可以成为民主政治参与的常态

C不太支持。网友调查团可能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代表民意

D不支持。网友调查团不符合司法程序,不应介入司法,促成“媒介审判”

4、你认为两高出台的明确“网络诽谤” 诽谤信息被转发达500次可判刑这一犯罪量化标准

是否科学?

A非常科学。这在政策出台前通过了一系列调研证明了的,对社会造成最低限度的标准。B比较科学。他能很好引导网络舆论的谨言慎行,但也容易被人利用。

C不太科学。明确的量化标准很容易沦为人们进行打击报复的工具,造成社会网络的恐慌 D十分不科学。

5、您认为新两高出台的关于网络舆情的监控的措施(网络诽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可公诉;网上散布谣言起哄闹事可追究寻衅滋事罪;发布真实信息勒索他人也可认定敲诈勒索罪;违反规定有偿“删帖”“发帖”可认定非法经营罪)对民意的自由表达有什么样的影响?

A不妨碍民意的自由表达,有效地引导民意表达,有效打击各种网络造谣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评论环境

B妨碍了民意的自由表达,大大削减了网络舆论的社会监督作用

6、您支持网络实名制吗?

A支持B不支持

7、您对网络舆论监督的评价更倾向于以下哪一种?

A网络舆论监督可以推动信息公开,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有力形式

B网络加强了官员对社会监督,但容易产生网络暴力

C网络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会出现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

D网络舆情具有非理性和民粹注意倾向,不能代表民意。

下载关于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网络舆情调查问卷

    大学生网络舆情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 请原谅占用了您一定的宝贵时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了解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特设置这份调......

    关于网络舆情与问政

    网络舆情与问政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引用: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 随着......

    网络舆情与反腐

    近年来,互联网正以超乎想像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日渐成为当前思想文化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同时,网络舆情也已随着微时代的迅速兴起,在群众中的影响日益增强。因此,当前形势下,如何......

    网络舆情工作概述

    第二章 网络舆情工作概述 第一节 网络舆情工作的概念及内涵 一、网络舆情工作的概念 网络舆情工作是收集、整理、分析和报送网络舆情信息,为社会组织和机构掌握社情民意和科......

    网络舆情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情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反馈和引导工作,提高网络舆情监测和危机化解能力,形成突发事件*舆情处理合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消除负面影响,为石家冲街道建设营造良......

    健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5篇)

    健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网络的高速发展正在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我国社会舆论和信息的传播方式。目前,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社会中的话......

    网络舆情

    [摘 要] 在突发危机事件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将成为各级劳教机关和场所执政能力的一个体现。掌握话语权、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将成为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措施。......

    网络舆情

    在层出不穷的突发事件和某些看似“躺着也中枪”的偶然遭遇中,触及了现阶段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廉政、城乡融合、民众政治参与等社会深层问题。能不能较好地协调和处理各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