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典型发言材料
XX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典型
发言材料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转型也在加速推进,社会结构和社会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既有必要,也很及时。下面我就xx县社会管理工作做个简要汇报,并谈几点粗浅建议,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一、我县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xx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县立足建设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系社会稳定大局,我们紧紧抓住易发问题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多次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加强了技防建设。一是加强电子监控建设。目前覆盖全县的电子防控系统开始全天候执勤,全县增加了近千双电子眼,技防效果明显。二是加强治安岗亭建设。通过对全县重点地段和治安混乱地区的摸排,将重心下移,将警力尽可能下放到社区(街道),切实加强街面控制,严厉打击当前高发的盗窃、抢劫犯罪活动。三是建立领导定期接防、下访制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引导人民群众合理表达利益诉求。
(二)强化流动人口管理。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入学等困难,建立完善全县联网运行的综合信息平台。二是着力解决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问题,积极探索建立特殊人群常态化管控机制,形成政法综治部门、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教机制,切实把特殊人群的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帮教对象。6月份,我县18个乡镇分别举行了社区矫正工作交接仪式,将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由公安派出所移交司法所管理。标志着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工作主体由公安机关转移为司法行政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全面进入了日常管理阶段。
(三)切实改善民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县将改善民生和促进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缓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近几年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保障的比例达70%,率先全市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取得明显效果。新农合补偿比例进一步提高,免费门诊试点开展顺利,农民看病难逐步解决。社会救济制度逐步完善:一是提质扩容敬老院建设。今年财政预算安排460万元用于加强敬老院建设及其后续管理,入住五保老人人平每月不低于220元的标准配套。二是
构建城乡低保网络。财政预算安排1673万元用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安排2102万元用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每年累计为近57万人次城乡低保人员解决了生活困难,增强他们自主创业,摆脱困难的勇气。三是拓展大病医疗救助范围。预算安排农村医疗救助370万元,人平达到5元。大病医疗救助每年让近3000位处在生死线上无钱医治的病人恢复了健康,让不幸的家庭走出困境。四是大力建设安居工程。新建住房每户补助2万元,连续6年来共帮扶1035户,让他们彻底摆脱无房危房的困境,安居乐业。五是及时实施临时救助。县财政预算安排烈军属、复退军人临时救济费用60万元;预算安排城乡临时救助100万元。六是实行社会全面救助。今年春节期间,县委、政府积极开展“过年红包”活动,县财政安排1000万慰问金(其中600万现金、400万购物券),重点慰问优抚对象、五保户、下岗工人、基层老党员、基层老干部、低保户等各类特困
对象,让特困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路狭窄、方法单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追究GDP增长的热潮中,社会管理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管理的思路仍然比较落后,很多是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政府仍是站在强势管理者的角度,强化了其管理功能,弱化了服务功能。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民众不闹政府不管,大闹大管,小闹小管,采取的还是‘堵’的办法在管理方式上习惯于“管”、“压”,习惯于围追堵截,对于被管理习惯于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对于群众的需求、难处和疾苦,缺少主动服务意识。
(二)民众利益诉求渠道狭窄,社会危机潜伏。当前老百姓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狭窄,正常途径解决问题的程序复杂,时常碰壁,合理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被迫走上极端道路对抗社会,给
社会稳定带来极大隐忧。
(三)社区建设进展缓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由于多年来社区建设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基层组织功能弱化,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整天忙于政府安排的事务,社区自治和矛盾化解能力薄弱;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队伍不稳,从事社会服务的组织和群体数量少且专业水平不高。
三、几点看法
(一)社会管理重心应放在基层。这是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心要放在基层。打牢基础,必须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以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为切入点,在建立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工明晰、责任明确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格局。
(二)社会管理核心应是以人为本。社会由许多单元共同组成,人是社会组成的最基本单位,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根
本上说就是做好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标,在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关注民生、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上做文章,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提高服务能力,在服务中提高管理水平,真正让老百姓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感受到服务便捷、管理有序、社会和谐。有了社会中每个人的稳定也就达到了全社会的稳定。
(三)社会管理关键应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掌握着公共治理资源,政府的公共政策、政策安排、制度安排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转变政府职能关键是要正确定位,解决好“越位”与“缺位”的问题。凡是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行政干预。同时,要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
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人民内部矛盾调节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做好公益事业。
第二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座谈会发言材料
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区域“三大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管理领域的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对现有社会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不断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近日,县综治办组织人员,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等方式,对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了一次调查与思考,提出了一些肤浅的意见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
1、从社会管理对象来看,社会管理任务较以往更加繁重。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外来人口1万人左右,其中90%流动人口集聚在城区和郊区,由于人员混杂,且文化素质不高,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和冲突,打架、斗殴、盗窃等现象呈增长态势。同时,随着经济社会领域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凸现,对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人口结构的多元化、异质化趋向表现越来越突出。
2、从社会管理主体来看,交叉错位和断层缺位现象并存。在高度行政化的单位制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后,社会管理主体已由相对单一趋向多元化,既包括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基层自治组织,也包括社会组织自律管理和公民个体的自我管理。但由于目前政府自身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相关管理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社会管理各类主体的职责界定不清,各自分工不明,相互对接困难,甚至严重脱节,导致社会管理中交叉错位与断层缺位的现象同时并存。
3、从社会管理效果来看,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影响社会管理效率的提高。近年来,社会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已经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无可讳言,在社会结构整体转型时期,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模式仍然具有很强的惯性,现有社会管理还没有彻底脱离传统农村社会管理模式的窠臼,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根深蒂固,与现代城市社会管理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完善社会管理的新思路
1、在理念上要实现由管理农村、农民向管理城市、市民转变。目前,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人口流动不断增多,必须顺应城市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更新传统管理理念,切实加强对城市社会管理的研究,努力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羁绊,实现由管理农村向管理城市的转变、由管理农民向管理市民的转变。
2、在内容上要实现由偏重管理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当前,社会管理中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大多与长期以来我们偏重管理、相对忽视公共服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搞好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来落实,同步推进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管理。
3、在体制上要实现由分散化管理向网格化管理转变。要把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健全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立足于管理职责的落实、管理资源的整合、管理职能的优化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对分散的各类管理资源进行重组,适时启动实施以属地化、网格化管理为主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整合各类社会管理资源,加快建立层次分明、职权清晰、责任落实的社会管理网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整体效益。
4、在机制上要实现由“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变。社会管理任务的日趋繁重与社会管理的重叠、缺失、无序,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大矛盾。完善社会管理,应从化解这一矛盾入手,通过建立健全职责明晰、分工明确、高效有序的社会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以及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做到各社会管理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而又相互衔接、相互协同,加快形成协同作战的社会管理合力。
5、在方法上要实现由“运动式”推进向长效化管理转变。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短期内“运动式”推进虽然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克服社会管理中的形式主义,主动加强对社会管理中新情况、新矛盾的研究,努力掌握新时期社会管理的规律,真正把功夫放在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上,着力建设统一互联的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节省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三、创新社会管理的新举措
1、抓好流动人口的“融入工程”。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机构,组建专管员和协管员队伍,制定完善出租屋管理办法,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按照“亲情化服务、市民化待遇、社区化管理”要求,切实维护和保障外来人员权益,推动流动人口全面融入社会,进一步增强流动人口认同感和归属感。
2、抓好特殊人群的“回归工程”。依托“扬帆培训中心”,加强技能培训,积极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就业安置,大力推进社工服务,发展“五老”关爱等义工队伍,健全和完善政法综治部门、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教机制,采取一帮
一、多帮一的方式,切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社会闲散青少
年等特殊人群的帮教转化管控工作,促使特殊人群顺利回归社会。
3、抓好重点地区的“整治工程”。坚持整治、改造、管理并举,建立健全“综治牵头、部门配合、条块联动”的综合整治机制,加强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重点部位,出租房屋、旅馆饭店、休闲娱乐等重点场所,农贸市场、学校周边等重点阵地的综合性整治,做到治安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治安面貌
不改变不放过,按照综治工作“四进”的要求,建立基层综治、警务室,完善人防、技防、物防等基础设施,落实长效管理措施。
4、抓好村(社区)的“自治工程”。围绕“保洁、保绿、保安”工作目标,依托村(社区)扁平化管理工作平台,充分发挥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防范的作用,加快老小社区基础设施改造,推进综治进社区,推行业主自治管理,规范白天看楼护院和夜晚义务巡逻队伍建设,加强村村联防、户户联保,进一步压降可防性案件。
5、抓好虚拟社会的“净网工程”。加强网吧监管,建立健全县级网吧电子视频监控系统,成立专门缉查队伍,每周开展1-2次突击夜查行动;建立网情研判处置工作机构和网评队伍,健全网情研判处置、舆情信息沟通和应急协调机制,积极构建网上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网上发现处置、侦查打击、防范控制能力。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发言
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发言
长沙县人民政府
(2010年9月30日)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转型也在加速推进,社会结构和社会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既有必要,也很及时。下面我就长沙县社会管理工作做个简要汇报,并谈几点粗浅建议,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一、我县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县立足建设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关系社会稳定大局,我们紧紧抓住易发问题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多次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加强了技防建设。一是加强电子监控建设。目前覆盖全县的电子防控系统开始全天候执勤,全县增加了近千双电子眼,技防效果明显。二是加强治安岗亭建设。通过对全县重点地段和治安混乱地区的摸排,将重心下移,将警力尽可能下放到社区(街道),切实加强街面控制,严厉打击当前高发的盗窃、抢劫犯罪活动。三是建立领导定期接防、下访制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引导人民群众合理表达利益诉求。
(二)强化流动人口管理。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入学等困难,建立完善全县联网运行的综合信息平台。二是着力解决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问题,积极探索建立特殊人群常态化管控机制,形成政法综治部门、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教机制,切实把特殊人群的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帮教对象。6月份,我县18个乡镇分别举行了社区矫正工作交接仪式,将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由公安派出所移交司法所管理。标志着社区矫正工作的管理工作主体由公安机关转移为司法行政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全面进入了日常管理阶段。
(三)切实改善民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我县将改善民生和促进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缓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近几年财政用于民生和社会保障的比例达70%,率先全市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取得明显效果。新农合补偿比例进一步提高,免费门诊试点开展顺利,农民看病难逐步解决。社会救济制度逐步完善:一是提质扩容敬老院建设。今年财政预算安排460万元用于加强敬老院建设及其后续管理,入住五保老人人平每月不低于220元的标准配套。二是构建城乡低保网络。财政预算安排1673万元用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安排2102万元用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每年累计为近57万人次城乡低保人员解决了生活困难,增强他们自主创业,摆脱困难的勇气。三是拓展大病医疗救助范围。预算安排农村
医疗救助370万元,人平达到5元。大病医疗救助每年让近3000位处在生死线上无钱医治的病人恢复了健康,让不幸的家庭走出困境。四是大力建设安居工程。新建住房每户补助2万元,连续6年来共帮扶1035户,让他们彻底摆脱无房危房的困境,安居乐业。五是及时实施临时救助。县财政预算安排烈军属、复退军人临时救济费用60万元;预算安排城乡临时救助100万元。六是实行社会全面救助。今年春节期间,县委、政府积极开展“过年红包”活动,县财政安排1000万慰问金(其中600万现金、400万购物券),重点慰问优抚对象、五保户、下岗工人、基层老党员、基层老干部、低保户等各类特困对象,让特困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二、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路狭窄、方法单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追究GDP增长的热潮中,社会管理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管理的思路仍然比较落后,很多是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政府仍是站在强势管理者的角度,强化了其管理功能,弱化了服务功能。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民众不闹政府不管,大闹大管,小闹小管,采取的还是‘堵’的办法在管理方式上习惯于“管”、“压”,习惯于围追堵截,对于被管理习惯于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对于群众的需求、难处和疾苦,缺少主动服务意识。
(二)民众利益诉求渠道狭窄,社会危机潜伏。当前老百姓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狭窄,正常途径解决问题的程序复杂,时常碰壁,合理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被迫走上极端道路对抗社会,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隐忧。
(三)社区建设进展缓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由于多年来社区建设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基层组织功能弱化,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整天忙于政府安排的事务,社区自治和矛盾化解能力薄弱;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队伍不稳,从事社会服务的组织和群体数量少且专业水平不高。
三、几点看法
(一)社会管理重心应放在基层。这是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心要放在基层。打牢基础,必须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以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为切入点,在建立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工明晰、责任明确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格局。
(二)社会管理核心应是以人为本。社会由许多单元共同组成,人是社会组成的最基本单位,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根本上说就是做好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标,在于保障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关注民生、惠及民利、维护民权、保障民安上做文章,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提高服务能力,在服务中提
高管理水平,真正让老百姓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感受到服务便捷、管理有序、社会和谐。有了社会中每个人的稳定也就达到了全社会的稳定。
(三)社会管理关键应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掌握着公共治理资源,政府的公共政策、政策安排、制度安排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转变政府职能关键是要正确定位,解决好“越位”与“缺位”的问题。凡是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行政干预。同时,要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人民内部矛盾调节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做好公益事业。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
中央综治办在涿州市召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 13日,中央综治办在涿州市召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听取河北、北京、天津三省(市)及部分县(市、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情况汇报,研究探讨加强和创新县(市、区)社会管理工作的思路、方法。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训秋指出,县(市、区)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作用举足轻重。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确保本县域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要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管理格局。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完善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县域公共安全。要树立源头治理理念,大力预防和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要结合县情区情,加强本县(市、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整体设计,加强经验总结提升,探索出与本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模式。
会前,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越会见了陈训秋一行,并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交换了意见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材料
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
江安镇位于如皋市西南部,南与靖江市隔河相望,西与泰兴市毗邻,宁通公路穿境而过并设有葛市进出道口,江曲公路、省336线、蒲黄线穿境而过,形成两横一纵的立体网络,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镇总面积88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总人口约10万人。今年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市委政法委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突出重点,创新举措,责任分解,细化到人,努力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做细做实。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强势推进。
南通市、如皋社会管理创新动员大会以后,我镇迅速贯彻落实,先后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镇村干部大会,层层动员,并认真组织学习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了实施意见,细化了项目书。今后一段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任务是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创新发展好“十大体系”,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二、围绕目标,狠抓当前,夯实基础。
(一)、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建设一个示范级政法综治中心。江安镇现政法综治工作中心仅有办公用房8间,不足150平米。为了以更好的 1
形象和更便捷的服务向社会公众展示,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我镇决定投资200万元,新建600平米高标准的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大楼。目前,已经完成选址规划,四月上旬完成招标,力争在今年九月底建成示范级政法综治中心。
二是全面建成村级标准化综治服务中心。我镇全面深化市委政法委加强村级综治警务室标准化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创新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新思路,全面建立“八位一体”的村级标准化综治服务中心。即综治办、警务室、信访接待室、依法治理办公室、调解工作站、帮教工作站、防邪反邪工作站和司法维权工作站等一体化。在场所设置、人员配备、规范职责、制度明确、台帐建立等方面均要求达到标准化,目前村综治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在我镇实现全覆盖,对通过验收的村居政府补贴4000元,由镇政法综治中心考核,确保办公室不移作他用,年底根据考核统一发放。
三是建好一支综治服务人员队伍。加强社会管理,服务人民群众,关键是人的因素,我镇投入资金120万元进行运作,面向全镇公开招聘有公信力说服力、有组织性纪律性、讲党性讲纪律、自愿从事政法综治工作的人员,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报名、村委会推荐、村民代表选举、公示、由镇党政领导亲自把关确定人选,全年人员考核由镇政法综治中心负责,同时积极联系保险公司及民政部门为专职调解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或高龄保险,切实保障专职调解员的人身安全;同时组建“综治长安服务队”,做到“群众诉求有人接,矛盾纠纷有人调,出现问题有人帮,法律需求有人答,特殊人群有人管”。使综治服务中心真正成为服务群众最前沿的工作平台,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构成了我镇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一方平安的有力屏障。
(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党委、政府一直把化解矛盾的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维护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每月听取一次专题汇报,每季度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和检查督促重大纠纷工作。
矛盾纠纷重在预防,只有确保各类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协调、早解决,才能从根源上抑制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和真正使矛盾纠纷的化解标本兼治。同时落实十户一名调解信息员,一方面及时提供有关情况信息,另一方面及时化解一些小的矛盾纠纷。镇村每月组织矛盾纠纷排查6次,截止4月底,共排查出矛盾纠纷57起,受理55起,调解成功55起,其中镇调处中心受理13起,调解成功13起。
我镇将5月份定为“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月”,此项工作从4月16日正式启动,重点排查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群众比较关注、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从5月1日起,突出发挥村综治服务中心的作用,对矛盾纠纷实行统一受理、归口调处、限期办结。同时,在全镇25个村(社区)安装了调解服务一键通。
我镇于4月25日在徐葛社区举行了综治服务中心人员(专职调解员)选举现场会,由以往的直接聘任改为民主推
荐选举,大大提升调解在基层群众心中的知晓度和公信力。目前全镇25个村居专职调解员全部选举到位,并且基本都是高票当选。同时我镇设立了村级“十佳调解员”奖项,每年对全镇的优秀调解员进行表彰,并发放奖金,用以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调解工作新局面。
(三)、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我镇没有其他特殊人群,目前特殊人群管理的重点是社区服刑人员,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常规管理,江安镇摸索出一套针对性管理制度。
1、双体检制度。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生理、心理及思想方面体检。新入矫对象在司法所初次报到后,凭司法所提供的体检单到江安医院进行体检,原在册对象每年一次体检。同时每季安排心理医生到司法所值班,也同时进行预约,对有心理问题的对象进行疏导等工作;平时的走访及监督人反馈掌握思想动态,进行思想体检。对这些结果详细运用,比如说有传染疾病或重大疾病的,免除其公益劳动,每月的矫正工作由社工上门进行,对因病致贫的进行慰问。
2、一对一、一对红。在社区服刑人员中开展互帮活动,以先进带动后进,共同进步。选择平时表现好的社区服刑人员对后进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谈话沟通,解开心结,使得他们自觉地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监管规定。
3、社区服刑人员互助基金。发起社区服刑人员捐款,成立互助基金,对因病、因伤生活贫困的对象进行补助,提升社区服刑人员的团队意识。去年社区服刑人员徐某因交通事故重伤,家庭失去收入来源,通过互助基金给予了他一定
资助,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徐某接到资助后感动地说,大家没有忘记我,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将来有机会我也要去帮助别人。
在发动互助的同时,司法所也积极争取政府财力帮助,对困难社区服刑人员给予补助,为符合条件的对象积极联系办理五保、低保。
4、短信平台及时沟通信息。司法所开通企信通平台,作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平台。除了通知各种矫正相关事项,表扬好人好事、通报违法违纪行为,并同时将信息传递给监督人,形成社会齐抓共管社区矫正的局面。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个性化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制宣传,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到“脑中有法,手不犯法”。
5、发放监督卡、廉政卡。让社区服刑人员来对我们社工的矫正工作进行监督,对执法廉政进行监督;也可提出相关建议,通过这些手段,使得社工和社区服刑人员之间形成互动关系,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根据市委社会管理创新“三步走”的工作思路,我镇结合自身实际,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突破,务求实效。
1、加快建成镇政法综治工作中心。推进基层法治工作,实施“政法综治工作中心”等级创建,各村(社区)在完成标准化综治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着力提升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水平,不断深化社会管理创新理念。
2、全面建设法治一条街。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将贯穿
我镇镇区的一条主要街道打造成具有我镇地理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确保在今年四月底建成具有浓烈法治文化舆论氛围、融镇区环境和设施为一体的法治一条街,使之成为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制的阵地。同时创建村(社区)法治文化园3-5个。
3、加快防控体系建设。为提升全镇治安防控体系层次,加密社会面监控探头,我镇将打造新型治安防控体系工程列入2011年镇政府为民办实事十项工程之一。在全镇25个村(社区)通达工程、主要路口全面安装视频监控探头,不断提升防控质量,对技防监控中心制度建设、人员值守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通过人防、技防、设施防,筑牢如皋西部的第一道平安防线。
以上是我镇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由于工作刚起步,制度还不够成熟,具体的方案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研究。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明确政法综治工作中心的主要职能,以方便群众办事为综治服务中心建设的理念,着眼于积极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花力气、动脑子解决社会治安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全面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在上级领导机关和本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九万多群众的不懈努力,我们必将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建设“民富村美班子强、文明幸福新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