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纳税体系详解
美国纳税体系详解
从税收税种上来讲,美国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social security),医疗保险税(Medicare tax),消费税,赠与税/遗产税等等。那么这里我强调一点,就是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在美国税收来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例。而我们国家的税收主要来源是流转税,个人所得税所占比例很小。
从征收体制上讲,美国分为联邦税(Federal Tax),州税(State Tax)以及城市税(City Tax)。所以一般您如果生活工作在美国,那么您就需要每年进行美国联邦税以及州税的申报,部分城市还需要申报城市税。当然美国并不是所有的州都需要缴纳州税。我列举一下不需要缴纳美国州税的地区:阿拉斯加州(Alaska), 内华达州(Nevada),德克萨斯州(Texas),佛罗里达州(Florida 仅就无形资产所得征税),华盛顿州(Washington,此为Washington State,not Washington D.C.),怀俄明州(Wyoming),南达科他州(South Dakota),田纳西州(Tennessee 仅利息红利征税),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仅利息红利征税)。那么为什么,这些州没有州税呢?
其实税收的本质是为了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以及调节人民贫富差距。这些州在美国相对来说,属于经济落后地区,所以免征州税也是政府刺激当地经济的一种手段。举个例子,加州和纽约州的州税都高。因为这些地区人太富有。
再来介绍一下美国和税务相关的两个重要部门。一就是美国财政部(United States Treasury),您要是给美国寄支票缴税,上面的收款人肯定是美国财政部,而不是税务局。另外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税务局(IRS-Internal Revenue Service),隶属于财政部。1862年,林肯总统及当时的国会为支付战争费用,创立了美国税务局。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美国没有税务局,这只是一个税务服务机构,套用国人常用的思维模式,我就姑且称之为美国税务局。其实只要大家稍微查阅一下外国税务部门的官方网站就不难发现,国外的税务机构都是以office, service结尾,其实从字面上我们就不难发现人家的定位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纳税人。而“局”字就会带来很多歧义,搞得一个部门里面就跟设立了什么圈套,里面有多少诡计似的。生活上,如果您一提“饭局”,往往客人就不敢去了,以为是鸿门宴呢,一个意思。
美国人有句谚语:“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与交税是永恒的。”IRS更是无孔不入,被誉为“美国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政府部门”,威力超过国防部、中情局。此话不假,就跟我们经常看到的美国大片一样,美国的温柔和强势总是交织在一起。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与美国联邦税务局以及州税局通话解决客户的各种复杂的税务稽查或者税务通知(Notice)的处理,让我感受颇深。
顺便说一下,我以前也经常去求见中国(北京,河北,山东,广东等地)的地方税务局的专管员去处理中国税务问题,但是每次求见都需要文质彬彬,礼数周到甚至低三下四,但最后得到的答复往往很不专业。每次给12366(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咨询电话)打电话,电话接通也多半是无休止的音乐循环播放,没人接待。搞得我现在一听这个旋律就如同肥肉吃多了一样的腻味。但是每次深夜人静或是清晨给IRS的热线服务通话,总能让我感受到宾至如归,家人般的热忱和专业。记得有一次,我让美国税务局同事给我发客户信息(Return Transcript)的传真件,由于我这边传真机设备的原因,人家连续给我发送了3遍,并表示如未收到,第二天再尝试帮我发送。所以如果您想真切感受纳税人崇高地位的话,您可以尝试拨打267-941-1000去感受一下美国税务服务的热情。
此处我不是在崇洋媚外,去诋毁我们国家的税务系统。我想说,我是一个中国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我热爱这个国家。我仅仅分享一下境外先进税务体系和理念,希望能够让大家真实的了解这个我所从事的狭小的领域,也祝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强盛,中国的税务局能够更好的为纳税人提供服务(Service)而不是设局(trap)。
谈到美国征税的时间和方式,这点与我们中国税务申报大相径庭。
咱们先关起门来,谈谈我们自家的中国税。涉及到个人层面最为关心的就是中国个人所得税。其中,与老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工资薪金所得税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薪金税。目前,我国是按月份,每个月自己的雇主(employer)去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于是各位拿到的到手收入就是税后收入。我们可以理解为,中国的个税是按照月度进行申报的。此处,不解释我国自2007年开始执行的年度12万以上所得申报(PRC annual tax filing)。恕我直言,这个工具多少有些形同虚设。可能就是税务局为了省事,帮助统计局进行一下调查。其实,稍微懂点财务的朋友就知道,我国地税局要求每个月让雇主做综合申报,明细申报,折腾来折腾去,还效仿海外整个年度申报,实在让人觉得鸡肋。
4月15日
美国,则完全不同。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西班牙、葡萄牙、香港、新加坡、韩国、印尼,这些国家或者地区都是按照纳税年度去进行申报个人所得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纳税年度,美国则采用自然年度纳税(calendar year),也就是从1月1日到12月31日这个期间的收入、费用进行申报。那么一般来说它的征税截止日期是在次年的4月15日(遇到法定节假日则会顺延到下一个工作日)。换句话说您需要在2014年的4月15日之前把您的2013年的美国联邦税进行申报。所谓申报,是指您需要在4月15日将您的联邦税表(Form 1040 or Form 1040NR)电子申报,或者纸质邮寄申报给美国税务局。如果是邮寄申报,只要您的寄送当天邮戳日期显示4月15日即可。
6月15日
针对那些生活在海外的朋友,美国税务局默认给这些朋友2个月的自动延期,也就是您的申报截止日期是6月15日。我服务的大多客户都能享受这样的自动延期,因为他们大多在美国境外工作生活。
10月15日
那又有人问了,难道必须4月15日之前进行申报么?可不可以延期呢?因为如果投资稍微丰富一些的朋友都会涉及投资信托(trust),合伙制企业(Partnership)等等情况。这些信托,合伙制企业也同样每年需要申报自己的税表,于是很多美国纳税人不能在4月15日之前收集到所有这些信托,合伙制企业的收入、费用信息,就很难在征期前去完成美国税务申报的工作。于是美国税务居民可以在4月15日之前去给美国税务局申报一个表格4868(Application for automatic extension of time to file U.S.IndividualIncome Tax Return),这样就可以将自己当年的申报截止时间延期到10月15日。当然这些工作都是我每年帮助我的客户主动去做的。在申报这个表格的时候,有些纳税人预感到自己当年会欠美国税,也会一并附上一张支票,把税金缴纳上去。如果未在4月15日前缴纳全部税款,相应的罚金利息(interest)就会从4月15日开始计算了。而关于支票上要写多少金额,是需要您请专业的税务师帮助计算预缴纳的税款。
12月15日
当然有些高端客户,他们的税务实在是特别复杂,譬如说您的投资或是任职所得来自很多个国家,那么就会涉及到多个国家的税务申报,于是他们可能需要等这些国家税务结算完成后,再做美国税。于是我就可以给IRS写信,将他们的税务申报延期到12月15日。这个一般来说也就是您能延期的最后时间段了。
下一个年度的1月30日
针对一些特定客户,想要满足境外收入豁免的条件,可以申报表格2350(Application for Extension of Time To File U.S.Income Tax Return)将您的美国税延期到下一个年度的1月30日。因为这个是少部分客户适用,主要针对那些美国高管派往海外入职当年(transfer year)的朋友才会涉及。因为不具有共性,在这里不多赘述。如果想探讨或者了解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私下和我交流。
以上所述都是针对美国联邦税(federal tax)的层面去解读,涉及到美国每个州的时间规定又会有所差异。像生活在纽约或者加州的的朋友们,以我多年的经验,还是建议大家能够在4月15日前就申报完州税,将税款结清。曾经一个客户报加州税晚了,加州税局(Franchise tax board)征收late filing penalty动辄几千美刀,实在是不划算。
在满足什么情况下,您就要缴纳美国税呢?
其实针对纳税人的定义,这是研究各个国家税法的根基,无论你研究哪个国家的税务体系,或是做税务筹划,如果您连纳税人的定义都没有搞明白,那一切筹划都付之东流。
言归正传,谁是美国的纳税人:
1.美国的公民(US Citizen)
2.美国的绿卡持有者(US Permanent Resident)
3.即使是未持有美国绿卡,但是如果满足实质居留测试(Substantial Presence Test),仍然需要申报美国年度所得税。
1和2大家好理解,3我解释一下。虽然有些朋友连美国绿卡都没有,但是如果他在2014年在美停留天数达到183天或以上;或者在2014年居留超过31天,且2012年,2013年,2014年三个年度分别依1/6;1/3;1加权计算的天数总计达到183天。即满足了实质居留测试(Substantial Presence Test).举例来说,如果您在美国2012年停留130天,2013年停留130天,2014年停留130天。那么130*1/6+ 130*1/3+ 130*1=21+43+130=194>183, 您就需要在2015年去申报2014年的美国税了。因为您在美国停留的天数达到标准了。
当然关于实质居留测试也有例外:如果您满足了天数上的要求,但是您能够证明自己与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有更加密不可分的联系(Closer Connection),那么仍然能够主张自己是非美国税务居民。
以上的介绍只要您把美国 Publication 519(U.S.Tax Guide for Aliens)一共68页的说明,轻松阅读之后就能归纳出来,太基础,也是市面上金融从业人员都耳熟能详的。
那么我抛砖引玉,您如果做税务筹划或者税务申报,还需要掌握以下要点: 1.纳税人开始成为税务居民时间的定义(Residency Start Dates)2.纳税人停止成为税务居民的时间定义(Residency Termination Date)3.10天豁免规定(10-Days de Minimis Rule)
4.税收协定豁免如果使用(Treaty Tie-Breaker Relief)
了解这些要点,您才能知道,符合居住条件,从那天起的收入才用报税。这就是为什么,刚刚拿到美国绿卡当年,或者放弃美国绿卡当年,美国税务申报更加复杂,因为他们需要报双重身份的税表(Dual-status)。而真正做好Dual-status return申报的人,国内不多。
哪些收入算是美国税的应税收入呢?
给大家一个整体上的感觉吧,就是您能想到的任何收入所得都是美国税的应税所得,都需要申报在您当年的美国税表上。当然,这些收入可是全球所得(World Wide Income)哦。
1.工资薪金所得(Wages)
2.利息所得(Interest)
3.股息红利所得(Dividends)
4.州税或者城市的退税所得(Tax Refund)5.离婚补偿款所得(Alimony)
6.商业经营所得(Business Income or Loss)7.资本利得(Capital Gain or loss)8.养老金所得(IRA Distributions)
9.年金所得(Pensions and Annuities)10.房屋出租,特许权使用费,合伙制企业所得,小型企业所得,信托收益(Rental Real Estate, Royalties, Partnerships, S Corporations, Trusts, etc.)11.农业所得(Farm Income)
12.失业补偿(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13.其他所得(Other Income)
像离婚补偿,中国就没有。举个例子就是甲先生和乙女士友好地离婚了。离婚协议上写着甲先生每年支付乙女士每年2万美金。那么好了,甲先生由于他的慷慨,每年可以从收入所得里面去减除自己支付的2万美金。乙女士则需要每年申报2万美金收入,作为她的应税所得。我觉得这条可以应用于中国嘛,从税收上鼓励离异后的夫妻赡养关系。自然付出的一方得到税务上的鼓励,也是情理之中。
P.s.附图是美国工资单W2表格,上面反映了美国人一年的收入,代扣代缴的联邦和州税,自己一年缴纳的社保(Social Security)和医疗保险(Medicare)。这个对于美国人来说可是非常非常隐私的信息,所以您要是从事我们这个行业,客户的W2可要保护好,不能外流,要不您就丧失了这个行业信任,保护客户的隐私性是每个CPA的理念和工作基础。
那么美国税上有哪些调整项目(Adjustment)呢?所谓的调整就是指以总收入(Total Income)为基础,进行的调减项目。
那咱们就按照1040表第一页下面的内容逐个列举一下:
1.教育者费用开支(Educator Expenses)
2.后备役军人,艺术家,政府工作者费用开支(Certain Business Expenses of Reservists, Performing Artists, and Fee-Basis Government Officials)3.健康储备金的开支(Health Savings Account(HSA)Deduction)4.搬家费用的开支(Moving Expense)
5.大约50%的自营所得税负的抵扣(Deductible Part of Self-Employment Tax)6.自营的养老金计划开支(Self-Employed SEP, SIMPLE, and Qualified Plans)比如美国律所合伙人每年取得的合伙制企业分红,在表格K-1中就清晰地列举了这些开支的明细,拿过来直接报税就行。
7.自营的健康保险费用抵扣(Self-Employed Health Insurance Deduction)8.因为提早取出存款的罚金(Penalty on Early Withdrawal of Savings)9.离婚补偿的支付款(Alimony Paid)10.养老金的抵扣额(IRA Deduction)
11.学生贷款利息(Student Loan Interest Deduction),这个里面可不光就您的孩子可以享受,如果自己或者太太也在接收教育,也是可以享受抵扣贷款利息的。12.给自己,老婆,孩子花的教育费用(Tuition and Fees)13.国内生产工作行为所得的抵扣(Domestic Production Activities Deduction),上限是从事这个领域所得的9%;
最后将收入(Total Income)-以上的调整项目(Adjustment)= 调整后的所得AGI(Adjusted Gross Income)。
AGI可是搞美国税的重要指标,几乎所有的抵扣项目都要瞅着AGI的多少而决定,AGI太高可以抵扣的金额就会锐减,甚至一分钱您也不能抵扣。所以,有次和同事开玩笑,我说你要找个真正成功的人士,就看他的AGI有多高。
以上列举的每个调整项目都有他背后复杂的说明去解释,记得有次我帮一个客户整理他的搬家费用,整整一大盒子满满的费用凭证(Receipt),终身难忘啊。所以每次申报表格3903(Moving Expenses),都想起他。当然申请搬家费也有很多要求哦,比如:您需要符合哪些要求才能抵扣?您的哪些开支能够抵扣?子女配偶的搬家费用能否一起抵扣?有没有时间限制?这些都是美国税专家的基本常识。
美国养老金的账户种类很多,大类上有Traditional IRA, Roth IRA,当然还有我们常听说的401K。这些纷繁的养老金账户,选择时,到底在税务上有哪些优势呢?这是服务好美国人,绿卡持有者的基本知识。当然,对美国的养老制度,我也有深度的研究。
美国税上的扣除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做标准扣除额方式(Standard Deduction)另外一种则为列举抵扣项目方式(Itemized Deductions)。这两种抵扣方式每年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进行使用,当然选择的目的是看哪种方式更有助于您省税。
故名思议,标准抵扣项目就是每年根据您的申报状态,给您提供一个固定金额直接抵扣收入。2013年,夫妇一起申报的条件下,标准抵扣额度是美金12,200。
当然如果您认为您能够提供的列举抵扣金额肯定超过这个固定数字,那么您就可以选择使用列举抵扣的方式(ItemizedDeductions)。在这种条件下您可以抵扣的项目就多了。我简单列举一下:
1.医疗和看牙的费用(Medical and Dental Expenses),当然并不是多少金额都能够抵扣,抵扣上限受到10%的AGI限制(AGI在上一篇提到过)。
2.州和城市税的税款(State and Local Income Taxes),这里强调一下联邦税的税款是不能再列举抵扣的。
3.房产税(Real Estate Taxes),这里只是您自主用房的房产税,出租的房产所缴纳的房产税,要报在Schedule E(Supplemental Income and Loss)上。当然,如果您问我一年中一半用于出租,一半用于自住怎么办?那就按照时间比例去破算出来,分别报到两张表格。
4.房贷利息(Home Mortgage Interest),当然如果这个贷款金额超过100万美金,则需要一个复杂计算上限。
5.捐款(Gift to Charity),目前笔者服务的客户中,一个自然年度捐款最大金额是200万美金,给了普林斯顿大学。很多加入美国国籍或者取得绿卡的人,经常问我他们的一些捐款是否可以抵扣,这个可以私下问我,我有全部能够在美国税上税前抵扣的全球慈善机构名单列表。
6.损失和被盗损失(Casualty and Theft losses)
7.工作上的开支费用(Job Expenses and Certain Miscellaneous Deductions),比如说您请我们给您报美国税的花销费用,就可以放在这里抵扣。
8.其他未列举的抵扣(Other Miscellaneous Deductions)
当然这还不算完,如果您的AGI在15万美金以上,以上所述加总的数字还要再经过一个复杂计算,看看最终能抵扣多少。提醒各位朋友一下,能够敢报到Itemized Deduction上的数字,必须要有原始凭证进行证明,因为这个是会被IRS Tax Audit的内容。
P.s.附图是美国房贷利息的税务凭证(Form 1098 Mortgage Interest Statement)。我希望中国贷款买房的朋友们,为银行支付的贷款利息,也能作为中国税前抵扣项目!意思您懂得!
第二篇:美国法院体系
The American Court System 美国法院系统 2.The Federal Court System 联邦法院体系
The federal court system is basically a three-tiered model consisting of(1)U.S.district courts(trial courts of general jurisdiction)and various courts of limited jurisdiction,(2)U.S.courts of appeals(intermediate courts of appeals), and(3)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联邦法院体系模式基本上由三个序列组成(1)美国联邦大区法院(拥有普遍管辖权的初审法院)和各种各样的有限管辖权的法院,(2)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上诉仲裁法院)和(3)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Unlike state court judges, who are usually elected, federal court judges—including the justices of the Supreme Court—are appointed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U.S.and confirmed by Senate.All federal judges receive lifetime appointments(because under Article 3 they ―hold their offices during Good Behavior‖).与州法院法官通常由选举产生不同,联邦法院的法官——包括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是由美国总统提名,由参议院批准。所有的联邦法官都是终身制(这是由美国联邦宪法第三条―他们品行端正因而受任终身‖所规定的)。
a.U.S.District Court 美国联邦区法院
At federal level, the equivalent of a state trial court of general jurisdiction is the district court.There is at least one federal district court in every state.The number of judicial districts can vary over time, primarily owing to population changes and corresponding caseloads.Currently, there are ninety-four federal judicial districts.在联邦法院的体系中,与享有普遍管辖权的州初审法院相当的是地区法院。每个州至少有一个联邦的地区法院。地区法院的数目在不同的时期不尽相同,首要因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还有待处理案件的数量。迄今为止和,联邦地区法院共有94个。
U.S.District Courts conduct trials concerning federal matters, such as federal crimes and enforcement of federal statutes.Most federal crimes involve crimes against the government or crimes occurring on federal property.For example, one crime, kidnapping, is a federal crime even though it does not occur on federal land.Federal jurisdiction for the crime of kidnapping is based on taking of the victim across state or country lines and the statute provides that the failure to release the victim within twenty-four hours after seizure creates ―a rebuttable presumption that such person has been transported to interstate or foreign commerce.‖ 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审理涉及联邦事务的案件,例如联邦刑事犯罪和执行联邦法律的事项。大部分的联邦刑事犯罪是反政府刑事犯罪和侵犯联邦财产的刑事犯罪。例如,绑架儿童的刑事犯罪,就是联邦刑事犯罪,即便这宗犯罪不一定是涉及若干个州的。联邦对于绑架罪的管辖是根据受害者跨州或跨国界以及制定法规定的在受害人成为人质24小时之后仍没有被释放的这个反驳性假设来推定的,这个人已经被转运到他州或者外国领地。
Moreover, it is possible to sue a federal court even though the claim is based on state law when the plaintiff and defendant are from different states and countries.Diversity of citizenship jurisdiction exists when a plaintiff is a citizen of one state and the defendant is a citizen of another state, or when one party is a foreign country or a citizen of a foreign country and the other is a citizen of the United States.The amount of claimed damages in a diversity of citizenship case must be at least $75,000.另外,如果原告和被告是来自于不同的州或国家,那么即使这个案件可以根据州的法律来主张权利,它仍有可以诉诸联邦法院来予以解决。当原告来自于一个州,而被告是另一州的公民;或者当事人一方是外国国家;再或者一方是外国公民而另一方是美国公民,就存在多元管辖的问题。多元管辖的案件中,当事人所主张的损害赔偿不得低于75000美元。Also, there are other courts with original, but special(or limited)jurisdiction, such as the federal bankruptcy courts and others show in Exhibit3-1.另外,还有一些法院拥有特别或有限的司法管辖权,例如破产法院和图表3-1种所列的其他法院。
b.U.S.Courts of Appeals 联邦上诉法院
In federal court system, there are thirteen U.S.courts of appeals—also referred to as U.S.circuit courts of appeals.The federal courts of appeals for twelve of the circuits, including the U.S.Courts of Appeals for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Circuit, hear appeals from the federal district courts located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judicial circuits.The Court of Appeal for the Thirteen Circuit, called the Federal Circuit, has national appellate jurisdiction over certain types of cases, such as cases involving patent law and cases in which the U.S.government is a defendant.Also heard before this court are appeals from specialized courts(e.g., the U.S.Claims Court and the U.S.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and claims arising from decisions of federal administrative agencies.在美国联邦法院体系中,一共有13个联邦上诉法院——也叫做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它包括12个巡回去和1个美国联邦巡回法院的哥伦比亚特区。这些法院负责审理其所在的巡回司法管辖区内的联邦地球法院的上诉案件。第十三个巡回审判区的上诉法院叫做联邦巡回法院,对于某些类型的案件,例如涉及专利权法的案件或者是以美国联邦政府为被告的案件,拥有国家上诉管辖权。这类法院也审理特别法院的上诉案(如美国联邦索赔法院和美国联邦国家贸易法院)和联邦行政机构的判决引发的索赔案。c.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three-tiered model of the federal court system is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According to the language of the Article 3 of the U.S.Constitution, there is only one national Supreme Court.All other courts in federal system are considered ―inferior‖.Congress is empowered to create other inferior courts as it deems necessary.The inferior courts that Congress has created include the second tier in our model—-the U.S.court of appeals—–as well as the district courts and any other courts of limited or specialized jurisdiction.美国联邦法院的三级体系模式中最高的一级就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根据美国宪法第三条的规定,联邦只有一个最高法院。联邦系统中其他所有的法院都被认为是低于最高法院的法院组织。国会认为必要时有权创设较低级的法院。国会创设的较低级的法院包括体系模式中的第二级别——美国联邦上诉法院——还有地区法院和具有有限管辖权和特别管辖权的其他法院。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consists of nine justices.Although the Supreme Court has original, or trial, jurisdiction in rare instances(e.g., in legal disputes in which a state is a party, cases between two states, and cases involving ambassadors), most of its work is as an appeals court.The Supreme Court can review any case decided by any of the federal courts of appeals, and it also has appellate authority over some cases decided in the state courts.美国联邦法院由九位大法官组成。虽然最高法院只对几位有限的案件具有初审管辖权(例如,在州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律争议中,或者案件涉及两个州,或者涉及大使的案件),它的大部分案件是受理上诉。联邦最高法院可以审查任何已经由联邦上诉法院做出判决的案件,它也同样有权受理经由州法院判决生效的上诉案件。
Appeals to the Supreme Court To bring a case before the Supreme Court, a party requests the Court to issue a writ of certiorari.A writ of certiorari is an order issued by the Supreme Court to a lower court requiring the latter to send it the record of the case for review.The court will not issue a writ of certiorari unless at least four of the nine justices approve of it.This is called the rule of four.Whether the Court will issue a writ of certiorari is entirely within its discretion.The court is not required to issue one, and most petitions for writs are denied.(Thousands of cases are filled with the Supreme Court each year, yet it hears, on average, fewer than one hundred of these cases.)A denial is not a decision on the merit of a case, nor does it indicate agreement with the lower court’s opinion.When the Supreme Court declines review of a case, the practical effect is an agreement with the lower court decision, which continues binding the parties.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在案件被送至最高法院以前,当事一方要求法院出具一份由上级法院发出的诉讼文件移送命令书(调案复审令)。调案复审令是最高法院要求下级法院移送案件的记录用以审查的命令状。除非是九位大法官中的至少四位同一,否则一般不会发布调案复审令。这个被称作四人规则。最高法院是否发布调案复审令,全凭它的自由裁量。最高法院不比一定发布调案令,大部分的调案复审诉请都被拒绝了。(每年最高法院都会接到几千个案子,然而,经受理的却不到一百件。)这个拒绝并不是表示这个案件有价值与否,也不表示最高法院对下级法院意见的认同。当最高法院拒绝对一个案件进行复审的时候,产生的实际结果是同意了下级法院的判决,这个判决对双方当事人是具有约束力的。
第三篇:浅析如何构建诚信纳税体系
浅析如何构建诚信纳税体系
浅析如何构建诚信纳税体系2007-02-02 21:54:00
诚信纳税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在税收工作中的集中反映,是税收合作信赖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必然要求,它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支持和规范着良好税收秩序的形成。就诚信纳税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产生问题的根源及如何构建诚信纳税体系等,我们作如下粗浅探讨。
一、诚信纳税体系建设面临的难题
诚信纳税是建立在税收法律关系中,表现和反映征纳双方相互之间信任程度,由规矩、诚实、合作等税收道德规范组成的一种征纳关系。诚信纳税有
广、狭义之分。狭义上,就是指纳税人纳税要诚信;广义上,按照守信主体来划分,诚信纳税可分为纳税诚信、征税诚信、用税诚信和税收中介诚信四种基本形式。当前,在“纳税、征税、用税和税收中介”等税收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难点难题,严重阻碍了诚信纳税体系的构建。
(一)纳税诚信不容乐观
一是偷逃税款问题严重。2002年,各级税务部门仅对个人所得税及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检查,全年共查补税款279亿元;过去5年全国税务部门共查补税款超过2000多亿元。二是漏征漏管现象一定程度存在。2002年,在对全国6万9千个集贸市场进行的专项检查中,清理漏征漏管户万户。三是纳税不均现象较为突出。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群中,工薪阶层排在第一位,在中国的外国人排在第二位,私营企业主、个体户仅仅排在第三位。2000年,同时在“中国(内地)私营企业纳税
50强”和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前50名”两个榜上有名的竟然只有4个人。也就是说大量财富的拥有者,却未必是纳税的“基本守法户”。
(二)征税诚信有待提高
从征税诚信方面看,有些税务人员在税收执法过程中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很多偷逃税案,都有税务人员参与其中。不少税务机关,对内疏于管理,对外不依法征税,不诚信征税。为了小团体利益,与企业、政府搞权钱交易;为了完成任务,该优惠的不优惠,甚至寅吃卯粮;为了保住基数,该征的税款也不开票入库。一些地方政府及执法机关随意制定税收优惠等越权涉税文件。征税主体本是依法治税的主体,对法律的最大威胁,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正如商鞅所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金华税案”的查处,就充分暴露出上述三个征税主体在依法治说、诚信征税上存在很多问题。24名受到党纪、政纪、法纪追究 的人员中,既有一般的税务人员,又有局长、副局长,既有副县长,又有县委书记、市委宣传部长。
(三)用税诚信令人担忧
政府部门用税诚信缺失。一是财政预算体制不完善,缺少预算监督层次。二是税款使用透明度不高,纳税人的知情权得不到切实保障和尊重。三是财权与事权不相匹配,甚至存在贪污腐败行为。四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决策失误,浪费惊人。如塔里木石化,投资50亿搁浅;河南中洲铝厂是闻名全国的“败家子”工程,越生产越亏损,投产3年,企业亏损亿元,负债35亿元。这种例子,各级政府都曾出现过,这是一种渎职行为,浪费行为,更是一种对纳税人的犯罪行为。
(四)中介诚信急需规范
某些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代理机构,经受不起市场竞争激烈的压力,变得唯利是图,帮企业隐瞒报税,偷逃税款;一些税务
代理机构,是从税务机关内部脱钩改制而成,与税务机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谋求生存发展,请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协调,变相以税款冲抵税务代理费用,既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是涉税违法行为,更是在纳税人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更有甚者,有些中介公司甚至与税务机关内部人员相勾结,损害国家税款。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
(一)社会信用严重缺失,诚信纳税缺乏外部氛围
诚信,《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诚实,守信用”。两千多年前,子贡向孔子问治国之道,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并说可以“去兵”、“去食”,但不能失去“民信”。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严重缺失。据报道,每年由于信用问题造成的损失近6000亿元人民币,而我国一年gdp新增的产值也不过7000亿元。造成信用缺失既有外因,更有内因。一是社会体制发育不完善。我国正
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新的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尚未发育成熟,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产权不分、职责不明的弊端未能彻底消除,行政行为与市场经济准则还有一定的差距,使失信行为有可乘之机。二是政府诚信缺失。金华税案后,又曝出“金华敌敌畏火腿”案。其实,在案发前的2002年,政府有关部门在调查中就发现有25家之多的企业在使用违禁药物。企业固然缺德,政府也在失信。三是商业道德严重缺乏。商业道德水准低下,为了谋求自己或小团体的一己私利,不惜损害他人利益,不惜破坏市场规则,扰乱生产秩序。四是社会监管措施不力。对失信行为缺乏打击力度和监管机制,客观上助长了整个社会失信之风的蔓延滋长,使诚信纳税丧失外部动力。这也符合经济学中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定律。即如果把不讲诚信的人比喻成劣币,讲诚信的人比喻为良币,当一个社会中,不讲诚信的人能够得到巨大好处而不受
到什么处罚时,讲诚信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劣币就这样驱逐良币。
(二)轻税赋与“厌苛税”并存,诚信纳税缺乏历史传统
长期以来,人们依法诚信纳税意识比较淡薄。一是中国历史上“轻税赋”思想根深蒂固。在我国思想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学派历来主张“轻税赋”、“泽被惠民,敛从其薄”。使得“轻税赋”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起来。主流上的轻税,造成中国税收制度的随意性,不重视法律,做不到依法治税。冯谖为孟尝君“焚券买义”的事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即是轻税负、薄法制的一个很好佐证。二是“苛捐杂税”造成了百姓对税收的偏见和厌恶。由于税收法律的淡薄和无束,该征的税收不上来,尤其到王朝末期,君主们不得不横征暴敛,再加一些征税人随意加高税负,大肆侵吞钱财,对百姓造成极大的伤害,形成了“苛政猛于虎”的忿恨情绪。当今的税费不分,费大于税,也使不少人对
税收产生了偏见和厌恶。三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非税论”影响尚未消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形式的单一性使税收的功能受到限制。政府曾经大力宣传“非税论”,甚至到了1975年修改宪法时,还将“公民有纳税义务”的条款取消。“无捐无税”一度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这方面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
(三)税收法制建设滞后,诚信纳税缺乏法律根据
建立完善的税法体系、严密的税制及科学的税收政策是依法诚信纳税的前提。但我国目前在这些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税收法律不够完整、科学和严密,导致税收征管制度漏洞较多。税收基本法和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税收实体法、程序法、组织法等还未系统形成,许多税法规定仍然与有关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等混合交叉实施。二是某些税收法规立法技术不高,稳定性不够,缺乏法律应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是现行
税收制度还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如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还未统一,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明确等。四是现行税收法律级次较低,缺乏应有的刚性。对某些避税行为,在税收法律责任上无法追究等。五是部分税收政策在制定时存在随意性,减免税优惠政策不太规范。如奥运会冠军奖金、科学院院士津贴不用纳税等,让人对“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产生疑虑。
(四)税收法律意识淡薄,诚信纳税缺乏法律意识理念
一是宪法中没有确立税收法定主义。我国宪法第56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规定,并没有体现税收法定主义的要求。因为税收法定主义的本质和最主要的作用在于对征税主体的权力的限制,仅规定纳税主体的依法纳税义务,其直接后果是导致税收征纳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力(利)义务的不对等。二是征税主体征税法律意识淡薄。当前,不论是在传统
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税收法律意识使用的都是“纳税法律意识”的表述,片面强调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法律意识,而忽略对征税主体树立征税法律意识的教育培训。近三年全国税法宣传月都有“诚信纳税”的主题,但主要对象是纳税人,对征税、用税、中介机构的诚信,则有意无意地没有提及。三是纳税主体的纳税法律意识薄弱。纳税人通常都认为纳税仅是被强加的义务,而非如孟德斯鸠所说:“因为国民相信赋税是缴纳给自己的,因此愿意纳税。”公民对深涵于税法中的公平价值观念尚未清醒地认识和理解,也未能理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意义。有的人甚至把偷漏骗逃欠税当作一种本事,根本不认为是违法、可耻。
(五)执法监督制约不力,诚信纳税缺乏内部动力
税收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备。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基层税务部门实行“一人进户,各税统管”的专管人员
征收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专管人员在税收执法上的随意性,不规范性,甚至产生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推行“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新征管模式,在监督制约机制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六)税收司法功能不全,诚信纳税缺乏执法刚性
一是我国税收司法不能满足依法治税功能的充分发挥。税务机关既要代表国家行使税收法律所赋予的各种税收执法权,又要代表各级政府行使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职能,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二是诚信征税缺乏执法刚性。税务干部在执法中被围攻、殴打或致伤、致死的案件时有发生,给正常的税务执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建立健全诚信纳税体系的建议
(一)以完善立法诚信为基础,大
力构建诚信纳税体系
要建立以税收基本法为核心的税收法律体系,完善税收立法信用,确保诚信纳税体系建立的法律基础。一要尽快制定《税收基本法》。强化税法的系统性、稳定性和规范性,并为单项税收立法提供依据和范例,最终建立一个以税收基本法为统率、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并驾齐驱的税法体系。二要逐步提升税收立法级次。树立税法的法律权威,提高税收立法诚信。三要完善税收立法工作。为适应世贸组织需要,对不完善的及时修订,对确实需要的及时出台,要进一步增强税法透明度,规范税法解释程序。四是以法律形式对税收法定主义予以明确。就现状而言,或者选择适当时机,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将规定税收法定主义的条文补进现行宪法中,或者采取由全国人大对宪法第56条进行立法解释的方式予以明确,或者在即将制定的《税收基本法》中加以规定。
(二)以加强用税诚信为理念,大
力构建诚信纳税体系
诚信用税,要求税款的用项符合民意,税款拨付的过程必须可信,税款使用应真实有效。一要向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物品。如果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品不能令人不满意,会使纳税人感觉到“交易不公平”、纳税效益得不到体现,容易产生偷、漏税款情绪。二要增加经费支出的透明度,尊重纳税人的知情权。诚信用税要求政府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要公开透明,要求对预算项目进行绩效考核,对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问效。三是政府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健全过错责任追究制和引咎辞职等制度,对造成重大损失的,应追究责任人的行政甚至刑事责任。四是积极推动“税费改革”,切实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从而减轻纳税人不诚信倾向。四要大力惩处贪污腐败行为,保证税款安全。
(三)以强化征税诚信为重点,大力构建诚信纳税体系
一是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必须依法诚信征税。该收的收,该优的优,切实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二是强化征税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执法行为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搞好外部监督制约环境,通过政府、政党、社会和纳税人等各方面对税务工作实行监督,确保税法的权威。三要尽快实现税收征管网络化。通过网络,实现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信息互通体系。进一步完善金税工程建设,加快推广全国统一征管主体软件应用的步伐,推动诚信税收的健康发展。四要构建新型征纳机制,提高税收征管服务质量。五要加大对税务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税收司法公正,提高税收司法诚信。
(四)以培养纳税诚信为根本,大力构建诚信纳税体系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一是要建立一整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用道德体系。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个人信用机制,建立社会主义道德评价标准。一次不守信,信用档案中将记载一辈子。让不守信者,付出数倍的成本,让不守信者,无处安身立命。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税法宣传活动。在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宣传对象、宣传手段上,推陈出新,要突出对各级领导干部、各种“明星”、各界知名人士以及“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的重点宣传。三是建立统一完备的税法公告制度。增强税法的覆盖面、渗透力和透明度。使纳税人掌握各种必要的税收知识。四是加大对诚信纳税的教育引导力度。引导纳税人树立正确的税收观,让纳税人明白依法诚信纳税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从娃娃抓起,培养公民的纳税习惯。
(五)以建立失信惩罚为关键,大力构建诚信纳税体系
一是建立失信惩戒机制。西方有所谓“破窗理论”,说的是:一栋楼房,如果一扇窗子坏了,一个星期没有人修理,第二星期肯定有两扇以上窗子玻璃破碎,到第三星期,就有人进楼偷盗。所以,要及时打击各种涉税违法犯罪行为,让不诚信纳税者得不偿失,让以身试法者受到应有的惩罚,刺激他们为追求长远利益,自觉诚信纳税。二是实施纳税信誉等级制度。建立诚信纳税的激励机制,将诚信纳税制度化、规范化,对不同等级的纳税人给予不同待遇,并实行纳税信誉等级升降级动态管理。三是建立税收信息不实企业公告制度。对偷、逃、骗、抗税者,坚决在有关媒体上公布,接受全社会监督。四是建立部门信息互通机制。与工商、公安、银行、海关、外汇、国库管理部门互通信息,实现税收信用信息共享,发挥社会信用功能。
(六)以强化中介诚信为保障,大力构建诚信纳税体系
一要健全税务代理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加快纳税服务的社会化进程,加快税务代理机构脱钩改制步伐,让税务代理真正成为社会中介,独立公正地从事涉税代理业务,充分发挥税务代理联系税务局与社会、纳税人的桥梁纽带作用,并以此促进税务部门提高执法水平和征管水平。二要成立税务代理行业管理协会。应抓紧组建全国性的税务代理行业管理协会,规范税务代理市场。三要逐步放开信用服务市场。四要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制约,确保税务代理有序开展。要以安达信会计师行为鉴,将中介机构对企业的内外审计与咨询服务分开。要坚持分行业经营和分行业管理的做法,使社会中介服务业更好地坚持服务宗旨和诚信服务的原则,防止“安然”事件的发生,为推进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体系
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体系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美国最重要的经济法规之一。实际上,它是由一系列法案组成的法律体系。从最早诞生于1890年的《谢尔曼法》至今,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已走过120年的历程,已有包括标准石油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柯达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在内的上百家公司因涉嫌垄断而遭到调查和指控,一些公司甚至因此被肢解,有效地促进和维护了美国的经济自由、经济民主和公平竞争。
一、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孕育和诞生
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核心——反垄断法诞生于19世纪末。最早是19世纪60、70年代各州颁布的铁路反垄断法令。80年代,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带来的经济支配力量无限扩大,1879年美国第一个托拉斯组织——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成立,此后不久,烟草、煤矿、钢铁等部门也先后成立了一批托拉斯组织。各种托拉斯组织为攫取超额垄断利润,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控制原料来源,划分销售市场,限定产品价格,为保护中小企业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美国各州相继颁布一些局部性反垄断法令,如1887年反谷物贸易中垄断组织的法令等。
由于各州独立的立法不能有效地制止州际或对外贸易上的垄断行为,也无法阻止不公平竞争行为,约翰•谢尔曼指出:“既然我们不能赞同作为政治权力的国王存在,我们就不能赞同一个控制生产、运输和经销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国王的存在,既然我们不能屈从一个皇帝,我们也就不能屈从于一个阻碍竞争和固定了商品价格的皇帝。”于是,1890年,联邦政府通过了第一个全国性的反垄断法——《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之害法》,即《谢尔曼法》。现代竞争法就此诞生。《谢尔曼法》主要由两节组成。第一节规定任何限制交易的合同、合作和共谋行为均为非法。第二节是对垄断行为的定义。规定维持垄断或企图垄断或与其他人共谋垄断都视为非法。该法规制的是限制竞争行为,而没有对狭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规定。
二、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成长与壮大
《谢尔曼法》仅有短短8个条款,条文过于抽象,这就给反垄断执法带来诸多不便,从而无法有效回应反垄断实践的需要。因而,在总结该法实践的基础上,联邦政府于1914年制定了《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克莱顿法》对《谢尔曼法》作了重要补充,明确规定了17种非法垄断行为,其中包括价格歧视、搭售、连锁董事会,反竞争性的企业兼并等。它重点在于管制企业的反竞争性兼并,制止某些独家交易安排。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补充了两法中未包括的条款,进一步完善了禁止垄断及不正当竞争的措施,该法最重要的条款是第5条。它规定,商业中或者影响商业的不正当竞争方式是违法的;商业中或者影响商业的不正当或者欺骗性行为或做法是违法的。因此,《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的主要内容才是禁止真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重在制止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同时,该法授权建立联邦贸易委员会,作为负责执行各项反不正当竞争法律的行政机构。
《谢尔曼法》、《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各有侧重又互有交叉,共同构成美国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基础,标志着美国反不正当竞争立法体系的初步形成。这些法律在施行中不断得到补充、修改和完善,至今,美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已形成一个由诸多反垄断法律、法规组成的系统。除核心法律《谢尔曼法》、《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还有1936年的《罗伯逊--帕特曼法案》、1938年的《惠勒——利法》、1950年的《塞勒——凯弗维尔法》、1980年的《反托拉斯诉讼程序改进法》等等。次一级的立法还有美国司法部和贸易委员会颁布的行政法规性质的《合并准则》、《国际反托拉斯指南》等,它们的效力只是名义上低于联邦立法,其实左右反托拉斯审判的主要就是这些指导性文件。[②]因此,当我们提到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至少是指这样的三类法律文件:联邦法、州法、司法部的各准则和指南。上述各法共同构成美国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统一体系。
另外,需要补充的一点是,由于美国各州有自己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导致法律不统一,加之不正当竞争行为复杂多样,各州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就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同乃至相悖的情况,这对州际间贸易十分不利。于是,美国法律协会这个非官方机构于1994年公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重述》,目的是对普通法进行整理和阐述,使其更有条理,加强其清晰性和确定性。《反不正当竞争法重述》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力,但是由于其规则的成熟与先进,以及美国法律协会在编纂重述方面享有的声誉,它一经公布就被包括美国最高法院在内的许多法院在判决书中引用,从而使得《重述》通过影响司法判决而在事实上具有准法律作用。
三、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对象
在美国,不正当竞争是指一种强加于他人的非法行为,即法律上的侵权行为。美国不正当竞争活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特定竞争者或潜在竞争者的各种垄断市场和限制贸易的行为;另一类是针对一般竞争者和消费者的各种不正当和欺骗性的行为。美国反不正当竞争立法通过原则规定和分别列举的方式所规范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性质的行为主要有: 第一,限制竞争协议或行为。
谢尔曼法第一条对此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主要包括固定价格、限制产量、划分市场和限定转售价格等。此外,工商业各行业的行业协会、律师、会计师等自由职业者的职业协会所从事的限制竞争行为也为垄断法所禁止。第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在美国,市场支配地位通常被表述为“垄断化”。美国《谢尔曼法》提供了一个简洁和一般性的法律权威表述,只作原则性的禁止规定,没有指明予以禁止的具体滥用行为,而是由法院根据原则性的禁止性规定和个案去决定应予禁止的滥用行为。这种立法方法的优势是其有关反不正当竞争政策可以不断地与商业现实步调一致,但其缺陷是在美国司法结构下可能出现不同的解释和政策。
在美国被指控的滥用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独家交易、搭售、掠夺性定价、价格歧视等。这些也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规制的对象。第三,具有反竞争性的企业兼并。
企业兼并是企业扩大规模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企业兼并并不必然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禁止,只有达到了垄断状态和实施了垄断行为的企业兼并才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不允。而如何认定垄断状态的形成、垄断行为的实施,则依赖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执法机关和法院的实践。根据《克莱顿法》的规定,当某项合并的结果可能实质地减少取得公司与被取得公司之间的竞争,或在任何区域或社区内限制商业,或有形成垄断的倾向时,此项合并应予禁止。
第四,对消费者的各种不正当或欺骗性的行为。
美国通过联邦贸易委员会来阻止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不仅禁止不正当的竞争方法,而且也制止对消费者的不公正和欺骗性的做法。联邦贸易委员会一般通过颁布贸易规则和发布“停止违法行为令”出面干预,也可在法院通过民事诉讼制裁违法者。第五,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美国对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主要是《侵权行为法重述》、《统一商业秘密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重述》。《反不正当竞争法重述》在“对无形商业成就的侵占”部分中规定,竞争者如果利用了他人的无形商业成就,侵犯了他人的商业秘密、商标权或者版权,并因此给对方造成损害,需要承担责任。并将“使相对于他人产生现实或潜在经济优势”、“有足够的价值和秘密性”的工商经营信息都定义为商业秘密。第六,商业贿赂。
商业贿赂行为严重违背公平竞争原则,极易滋生腐败。美国对商业贿赂行为严令禁止、严厉惩处,除了制订了专门的反商业贿赂以外,在诸如《克莱顿法》、《罗宾逊一帕特曼法反价格歧视法案》中对商业贿赂行为予以了规制。
四、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机关
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主体有三种:联邦一级的执法机构是联邦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由于联邦法律规定比较抽象,因此在处理具体案件时主要依据这两个部门对法律的解释。各州执法部门一般是州司法部门,民间个人也可以对所受到的不正当竞争损害向法院提出诉讼。
美国司法部的反托拉斯局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是两个最主要的联邦执法机构。美国这种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属于“分权”加“强化”的多元执法模式,即有两个执法机构分别执法,又通过两个机构的协调进而强化反垄断执法的一致性。
在美国,每个州政府也有反垄断法的执行机构。美国大部分州也颁布反不正当竞争的法规。各州的执法主要是司法部门,通常是针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对该州的影响或对居住在该州居民造成的损失进行调查和提出诉讼。
每个企业或个人认为受到了垄断行为的侵害,都可以向联邦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发布作为或者不作为的命令,并可能获得三倍赔偿。三倍损害赔偿之诉是美国反托拉斯法诉讼的一个重要制度。三倍损害赔偿之诉在美国还适用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对消费者的欺诈行为。
五、美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原则
(一)本身违法原则
某些损害竞争的行为已被司法判例确定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司法部或联邦贸易委员会毋须证明其垄断意图,就可判定垄断。如固定价格、限制产量或达成划分市场的协议以及联合抵制等行为,都是被司法判例确定的本身违法行为。该项原则体现了反托拉斯法适用的严格性,它的确立也方便了对此类案件的审理。
(二)合理原则
《谢尔曼法》一概禁止限制竞争协议,没有任何例外。但法院的司法实践对这一态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如果对《谢尔曼法》作极端的解释,会使大部分商业活动陷入困境,在1911年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案中,美国最高法院通过确立合理原则,解决了这一难题。只有“不合理地限制了竞争”的协议或行为才是《谢尔曼法》禁止的对象。
(三)效果原则
早期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认为,“一个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只能依据行为地国家的法律来判断。” 这就是说,国际法中的地域管辖原则同样也适用于谢尔曼法,美国反托拉斯法从而只能适用于美国市场上从事的限制竞争行为。“效果原则”是美国反托拉斯法域外适用的理论根据。
(四)豁免原则(除外适用)
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出发,同时考虑到某些经济领域的特殊性,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对某些行业给予了豁免,这些行业主要包括:农业、银行业、保险业和各种公用事业,这些行业的特定垄断经营和联合行为等可以不受反托拉斯法的追究。
美国反托拉斯法还对具有特定内容的行为予以豁免,这些特定行为有:工会在法定范围内为促进会员利益而从事的行为;小企业法允许的小企业为研究、开发和利用资源而进行的协调行为;知识产权的行使行为(行使版权、专利权、特许权);请愿行为;政府批准的为加强与外国企业的竞争而进行的企业协调行为等。
第五篇:第二课 美国法院体系
第二课 美国法院体制
1.州法院体制
美国的50个州都有其自己的法院系统。州与州之间法院结构和法院的名称也各不相同,但是所有州的法院体制都表现出所谓的层级结构,也就是一种组织方式的不同——低一级法院做出的判决可以在更高一级审判组织重新审查。学生阅读的案例书中90%或者更多的州法院案例是上诉案件的判决,但是所有这些上诉案件在到达州最高法院之前都经过了初审阶段,也许还经过中级上诉法院阶段。1)具有有限管辖权的初审法院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初级或低级法院,它的管辖权限定在涉及小数额金钱争议的民事诉讼案件,和轻微的刑事案件。在许多乡村地区,这些法院依旧沿用古老的名字:治安官法院;在城市里,他们更多地被称为市政法院或城市法院。初级或低级法院的管辖权一般都限定于一定数额的金钱争议。因此,治安官法院的管辖权可能会只限在不超过标定额为一百美元的诉讼,而市政法院则可能被限定于只能判处最长六个月的有期徒刑,或对某些特定的罪名判处最高金额的罚金。2)具有普遍管辖权的初审法院
如果一个民事请求或刑事起诉所涉及的金额,或一个可能的刑事判决超越低级法院的管辖权,那么必须在普通法院起诉并予以判决。也就是说,这种法院被授权审理各种案件,不受金额或标定物的限制。
每个州都有一套普通法院,但在名称上却各不相同。在有些州,具有普遍管辖权的初审法院称为高级审判法院(“高级的”也许是与上面提到的低级法院相对应),在其他州称为地区法院或巡回法院,还有些州保留了过去普通法法院的名称,例如,普通诉讼法院。纽约把具有普遍管辖权的初审法院称为最高法院,同时把这种法院的法官称为“大法官”,然而却把最高法院的成员称为“法官”,这使得其他州的律师混淆不清,也经常弄糊涂本州的选民。3)上诉法院
每个州都有终审法院,它是位于司法审判系统的最顶端的上诉法院,对州立法律是什么及如何理解具有最终的决定权。(偶然碰到对联邦性问题时,则要接受联邦最高法院的审查)。在大多数的州位于司法系统最顶端的被称为州最高法院,但其他一些名称也常常被使用,如最高审判法院,最高上诉法院,比如在纽约被称为“上诉法院”。“不管采取何种名称,它的职能是相同的,即审查下级州法院的案件审理情况,这就是对上诉管辖权的行使。州最高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审查范围是相对狭窄的,它并不审查那些案件的事实,也不能把自己对正义的理念来代替初审法院的理念,它所做的是对审查初级法院的判案记录,进而来确定下级法院在审判程序上是否有错以及在将实体法适用到具体案件中是否有误。”(格林“初审法院的工作”《法院公共和法的爆炸》第七期 16页1995年版 琼斯著)
“人们诉讼权利”应当包括对所有法庭做出的不利裁判进行上诉复查的权利,这一现代理念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在英国普通法和美国司法历史的头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上诉只是一个“面子问题”,而不是一种权利。依据每个州的现行成文法,在诉讼争议中败诉一方当事人都有权要求其他法院对于原法院做出的判决再进行至少一次的复查。当然,这种承认上诉作为一项实体权利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是导致了上诉案件的大量增加,并很快造成州终审法院的诉讼时间表拥塞到无从处理的地步,尤其是那些人口众多的州。
作为回应,大多数州都设立了中级上诉法院,拥有审查并最终裁决大量案件的管辖权,比如说那些并不引起新的或复杂的法律问题的案件,基于此,终审法的政策是给终审法院非常大的自由裁量权,可以接受或否决对上诉审查的请求。如果案件很轻易地就可以从中等上诉法院上诉到终审法院的话,那么中等上诉法院也就未实现“过滤”案件这一设立它的初衷。由于几乎所有州的诉讼都在不断增大,逐步地中级上诉法院而非终审法院将成为绝大多数案件的终审机关。2.联邦法院 最高法院是唯一的一个依联邦宪法直接设置的法院。而联邦司法系统的其他法院都是依据联邦宪法第三条,由国会组织法予以规定的。在联邦司法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其中有标志性的一部法律是在第一届国会中通过的,这部法律是国会早期通过的法令之一,于1789年9月24日成为法律。这部名为“美国司法系统组织法”的法律,体现了第一届国会所作出的关于确定联邦司法系统的决议。这一决议是为了解决联邦宪法本身没有解决的问题:即联邦国家是否要像设立联邦最高法院一样去设立一些联邦初级法院和上诉法院;或者联邦法律的解释权与实施权是否应该全部给与那些州立的初级法院和上诉法院,还是应该由联邦最高附行使。自1789年以来,联邦司法系统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第一届国会关于确立联邦司法系统的决议,即关于设立联邦初审和上诉法院的决议,仍然为将来美国的司法道路指名了方向。
现存的联邦法院体系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层级:一是有普通管辖权的审判法院它被称作为地区法院;二是中级上诉法院被称作为上诉法院;三是最高法院。它是根据宪法第三章特别产生的,它不仅作为联邦司法体系中的终审法院,也是作为州司法体系的终审法院。也有一些特殊的联邦法院(如索赔法院或税务法院)。就他们的特定的管辖权来说,这些法院的功能或多或少有些象地区法院,但是在联邦法院体系中,没有具有限管辖权的联邦审判法院。1)联邦地区法院
据现行国会立法,美国被划分为91个联邦司法行政区,每个区都拥有自己的地区法院。每个州至少拥有1个地区法院,人口众多的州通常被划分为2、3或4个司法行政区。以纽约为例,它拥有4个联邦地区法院,分别是南区、北区、东区和西区法院。地区法院的审判通常由1个法官主持。然而,在少数情况下,主要是对于涉及州法律的实施与联邦宪法规定相抵触或联邦成文法与联邦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案件,需要召集3名法官组成合议庭来作出决定。
虽然它们在实质功能上相当于州法院的司法管辖权,但可以感到联邦地区法院的管辖权还是有限的:象其他联邦法院一样,它们不能受理超出宪法规定的“联邦司法权”的案件。宪法第二章第二条是主要设定外延限制的条款,这些以外的案件都是联邦法院无权管辖的也不能由国会授予管辖权。
相应的结果是,美国地区法院的司法管辖权必须建立在两种基础上,要么以争议事件的性质为基础(如由宪法或美联邦法律所引起的案件);要么以争诉事件当事人的性质为基础(如美联邦可能充当当事人的案件或发生在不同州的公民之间的案件)。地区法院受理的大部分案件可以归入一下三种案件:(1)美国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案件,这既包括美国是原告或被告的民事案件,又包括美国提起的违法控告。(2)有关“联邦问题”的案件,即有关宪法条款或者联邦法规和规范的解释和效力问题;(3)“具有不同州公民身份差异”案件,它适用于美国不同州的公民之间。为了适应不同管辖权的需要,一个公司必须成为公司成立所在地的州的“公民”,也必须成为它的主要业务经营地的州的“公民”。现行的联邦立法对地区法院在一些“联邦问题”和全部“具有不同州公民身份差异”案件的管辖权上施加了进一步的限制:“诉讼的事项必须超过5万美元。”联邦法院管辖的案子——举例来说,不同州公民之间的且涉及超5万美元的诉讼——根据“审判地”,可以在原告或被告的居住地所在地区提起诉讼。如果原告在这些案件中选择,正如他所能的那样,不在联邦法院而是在州法院提起诉讼,被告可以在一定情况下将案件移交到与州法院同一地区的联邦法院,在那里案件将得到审理很裁决。如果案件是在被告的居住地所在的州法院被起诉,则案件不能由被告移交。“国籍差异”管辖的历史根源得自以前人们的忧虑,即一州的公民可能会在他对手的居住地所在的州法院得到不公平的对待,即使这种旧式的关切在当被告在自己的地盘上被起诉时可谓是不适用的。
整个联邦地区法院的审理程序是一致的,无须考虑各州法院之间在程序上的差异。1934年,国会授权最高法院制定全国适用的统一的普通法律诉讼和衡平法案件的民事诉讼规则。这个统一的规则,却被一直视为“联邦规则”,由最高法院公布并于1938年生效,虽然偶尔修改。2)联邦上诉法院
现行联邦立法将美国进一步分成数个巡回审判地区,每个地区有各自的上诉法院。每一上诉法院都有权受理巡回审判区内的联邦地区法院初审的上诉案件。美国现有13个巡回审判地区。联邦巡回审判区与其他巡回审判区有所不同,其审判管辖权有标的物界定而非由地理位置决定。成立于1982年,继承了原索赔法院和海关与上诉法院的上诉管辖制度。
尽管在极少数情况下,巡回法院全体法官可以召开全体法官,审理和裁定一些特别难断或特别重要的案件,但是,联邦民事和刑事上诉案件均有三名法官组成的审判小组审理。这三位参与联邦上诉案件审理的法官通常都是巡回法院法官,但是,出于受理上诉案件的需要,国会立法授权地区法院法官临时参与上诉法院的案件审理。近几年来,由于联邦上诉案件的数量持续增长,由两名巡回法官和一名地方法院法官组成的上诉法庭进行审理和裁定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3)联邦最高法院
理解并记住最高法院作为联邦法院体系中最后的救济途径这一功能,关键在于明白上诉至最高法院要求复审的纠纷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被其受理并依据案情做出判决。败诉方当事人仅主张对其判决有误的,即使该主张具有说服力也不能获得最高法院的复审;她必须首先说法最高法院相信其案件中存在的争端作为普遍适用的联邦法律中的争端,足够重要的值得最高法院考虑。绝大多数案件只有通过“诉请调取案卷令状”才能有联邦最高法院复审并获得判决。调取案件令状由联邦最高法院在国会法案授予的自由裁量权范围内决定发出或拒绝发出。在最高法院的司法实践中,如果九名法官中有四名以上投票同意受理案件,即同意审理并依据案情做出判决,则法院将会发出调取案卷令状。像绝大多数案件一样,如果调取案件令状的诉请被驳回,就意味着上诉法院或州上诉法院的判决即成为某一具体争议中具有最终法律效力的判决。
最高法院驳回调取案卷令状的请求并不一定意味着它支持上诉法院或其他复审法院的意见和判决。意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调审请求的驳回仅仅表明法官们认为这些涉案事实对于联邦法的完善发展并不是很重要,不值得法官们给予极大的关注。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管辖权的自由性有其合理的政策基础:如果所有的案件都上诉到最高法院,那么普通上诉案件会多得应接不暇,法院将不能全面细致的考虑那些重大案件。最高法院作为联邦体系的公断人,宪法自由权利的最终捍卫者,美国法院执行的所有法律的一致性和实体正义的最高监督者,它必须对重大案件做出终审判决。最近一年的案卷表明了为了合理控制判决工作量最高法院在调审程序中行使了自由裁量的程度:在1994年10月的开庭期内,最高法院审查了2185个调审请求,只批准了83例。(不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