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关于认真做好军民共建“5篇

时间:2019-05-13 11:5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关于认真做好军民共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关于认真做好军民共建“》。

第一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关于认真做好军民共建“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6]113号 【发布日期】2006-05-22 【生效日期】2006-05-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关于认真做好军民共建“三挂钩”先进集体评选工

作的通知

(闽政办[2006]113号)

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各军分区(警备区):

为认真总结交流三年来我省军民共建“三挂钩”工作的情况,交流经验,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我省军民共建“三挂钩”活动深入开展,省政府、省军区定于今年7月召开全省军民共建“三挂钩”工作经验交流表彰会,以省政府、省军区名义表彰军民共建“三挂钩”先进集体。为做好先进集体的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名额

评选军民共建“三挂钩”先进集体52对(104个单位)。名额分配:福州、泉州各7对,厦门、漳州各6对,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各4对,省直单位6对。

二、评选条件

(一)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国防观念,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二)军地双方共建挂钩至今已三年以上,签订了共建挂钩活动协议,活动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措施完善,做到经常化、规范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保障部队演练、科技支前走在前列,成绩突出。

(三)通过军民共建“三挂钩”活动,地方单位支援部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部队战斗力和凝聚得到增强;军地双方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遵纪守法,没有发生重大案件和重大事故。

三、评选办法

(一)被推荐的先进集体对子,由军地双方共同填写《福建省军民共建“三挂钩”先进集体呈报审批表》,并附先进事迹书面材料(军地双方合写一式三份)。

(二)被推荐的“三挂钩”先进集体一方是市、县(区)地方单位的,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由所在地同级支前办负责审查推荐,报设区的市支前办;是省直单位的,由省直厅级单位负责审查推荐,送省支前办;部队一方单位由该部队上级团以上主管机关审查推荐。

(三)各设区的市支前办负责对被推荐的先进集体进行平衡审核,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军分区(警备区)审定后报省支前办。省支前办会同有关部门综合评审后,报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审批,以省人民政府和省军区名义作出表彰决定,发给奖牌和证书。

四、评选要求

(一)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省直单位和驻闽各有关部队要按本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做好评选和申报工作。

(二)各设区的市、省直单位推荐上报的先进集体审批表及先进事迹材料(一式三份),于6月17日前报送省支前办。

会议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另行通知。

附件:福建省军民共建“三挂钩”先进集体呈报审批表(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五月二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湖南省军区政治部关于印发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湖南省军区政治部关于印发《湖南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湘办发〔2008〕13号

各市州、县市区委,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省直机关各单位:

《湖南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暂行规定》已经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湖南省军区政治部

2008年7月22日

湖南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依法妥善处理涉及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纠纷和案件,促进部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加强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是新形势下解决涉军纠纷和案件的有效途径,是创建“平安湖南”、“和谐湖南”和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依法治军、依法治省的范畴,纳入党管武装的范畴,纳入创建双拥模范城(县)的内容。

第三条 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坚持军地协作、依法公正、及时高效、维护稳定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省、市州、县市区要调整充实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

(一)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省委政法委分管副书记担任,成员由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人防办和省军区政治部各一名领导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军区政治部。办公室主任由省军区政治部一名副主任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省委政

法委执法监督室主任、省高级人民法院监察室主任和湖南军事法院院长担任,工作人员由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选派。

(二)各市州、县市区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人员组成,比照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进行调整充实。

第五条 省、市州、县市区人民法院涉军案件合议庭由本级人民法院一名业务庭庭长和相关审判人员组成,有条件的法院可分设刑事和民事审判组。根据需要,可邀请驻地现役军人为人民法院涉军案件合议庭的人民陪审员。

第六条 各市州、县市区涉军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长由本级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担任,副站长及成员由本级法律援助中心专职人员、执业律师和驻军法律服务人员担任。

第七条 省军区法律顾问处主任和各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法律咨询站站长分别由本级军事机关政治部(政工科)主任(科长)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选派。

第八条 省、市州、县市区人民检察院和各级公安、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人防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确定一个内设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

第三章 工作职责

第九条 各级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一)领导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对涉及国防利益和军入军属合法权益的重点、难点问题作出决策;

(二)协调处理重大涉军纠纷和案件;

(三)总结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经验,表彰先进,督促检查工作落实。

第十条 各级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一)负责落实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的决定,研究提出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承办日常事务;

(二)组织各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机构开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活动,依法调处影响较大的涉军纠纷和案件;

(三)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战时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法院涉军案件合议庭职责:

(一)负责审理涉军案件,做到依法、公正、及时、高效;

(二)负责涉军案件调解工作,化解矛盾纠纷;

(三)对军人军属追索劳动报酬、抚恤费、社会保险费和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其他人身伤害事故赔偿等案件一律依法减、免或者缓交诉讼费;

(四)协助部队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工作;

(五)加强与部队、军人军属联系,听取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各级涉军法律援助工作站职责:

(一)对刑事案件中受害的军人军属,以及军人军属在追索劳动报酬、抚恤金、社会保险金,追索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或其他人身伤害事故赔偿等法律事项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对其他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问题,视情况减收或免收法律服务费;

(二)为部队和军人军属解答法律咨询;

(三)协助当地驻军搞好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

第十三条 省军区法律顾问处和各军分区(警备区)、人武部法律咨询站职责:

(一)处理部队、军人军属的来信来访和维权对象资格审查工作;

(二)协调地方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机构处理涉军纠纷和案件,及时向有关部队和军人军属反馈处理情况;

(三)开展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

第十四条 其他相关部门职责:

(一)各级党委政法委负责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统一协调;对严重危害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涉军纠纷和案件进行督办。

(二)各级人民检察院负责依法监督有关部门对危害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立案查处、提起公诉;依法受理部队和军人军属提出的申诉和控告。

(三)各级公安机关负责依法查处侵犯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做到及时侦破和依法处理。

(四)各级民政部门负责现役和编入预备役部队士兵的优抚、抚恤和退役士兵的接收安置工作。

(五)各级财政部门负责保障本级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经费。

(六)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侵犯军人军属合法劳动权益的违法行为。

(七)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侵犯部队和军人军属有关土地合法权益方面的纠纷、案件进行执法监督和查处。

(八)各级部队政治机关负责做好涉案部队和军人军属的稳定工作,及时准确反映案情,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理涉军纠纷和案件。

(九)各级人防部门负责对侵犯人防合法权益或危害战时人防的行为进行处理。

(十)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司法调解员在县市区司法局的领导下和人民法院涉军案件合议庭的指导下开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

第四章 工作制度

第十五条 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坚持以下制度:

(一)受理登记制度。各级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机构应认真受理军事单位和军人军属的咨询投诉,对案由、案情、受理时间和受理人、处理结果等情况做好登记。

(二)会议制度。各级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应召开1—2次会议,通报情况、研究问题、部署工作、总结经验。

(三)督查制度。各级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组织一次维权工作检查,各级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职能部门每半年对本系统的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久拖不决的涉军纠纷和案件进行督查。

(四)报告制度。各级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有关职能部门每年需向本级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工作。各级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要将各相关部门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情况综合,报告上级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处理重大涉军纠纷和案件,应及时报告。

(五)奖惩制度。对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

表彰;对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涉军纠纷和案件解决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市、县,不能评为双拥模范城(县),并追究相应单位和领导的责任。

第五章 经费保障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应将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确保本级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的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经费,由各部门在部门预算中统筹解决。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暂行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军人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现役士兵、具有军籍的学员、由军队管理的离退休干部、战时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移交地方安置的残疾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视为军人。

(二)军属是指军人的父母、岳父母、配偶、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嫡亲兄弟姐妹;革命烈士以及牺牲、病故军人的家属;由军人赡养的其他亲属视为军属。

第十八条 本暂行规定由湖南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以往的相关规定与本暂行规定不一致的,均以本暂行规定为准。

第十九条 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测绘局等部门关于认真做好互联网地图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8〕214 号 【发布日期】2008-12-18 【生效日期】2008-12-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测绘局等部门关于认真做好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

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08〕214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将省测绘局等部门制定的《关于认真做好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关于认真做好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

网站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

省测绘局 省政府外事办 省公安厅

省信息产业厅 省通信管理局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政府新闻办 省保密局

(二○○八年十一月)

为贯彻落实国家测绘局等九部门《关于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的意见》(国测图字〔2008〕1号),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督管理,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和谐网络和地理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互联网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体现着一个国家在主权方面的意志和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严肃的政治性和严格的法定性。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服务发展迅速,地图信息不断增加,在推进国家、我省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单位未经批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擅自提供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发布错误的国家版图;一些单位在互联网地图上擅自标注、加载、上传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给国家安全造成隐患;一些单位不具地图编制资质、侵权盗版、非法编制、粗制滥造国家版图。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损害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甚至可能造成极为恶劣的政治影响。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从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规范互联网地图编制、出版、登载和上传地理信息的行为,深入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和安全保密意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杜绝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的“问题地图”在互联网上传播。

二、严格市场准入,确保监管到位

互联网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图产品,从事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互联网地图编制活动,必须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取得相应的测绘资质证书。从事互联网地图出版活动,应经国务院新闻出版部门审批,并取得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我国境内从事互联网地图编制和出版活动。

互联网地图在登载、出版前,应当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省测绘主管部门审核;从事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的,应当依法向信息产业(通信)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履行备案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擅自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在互联网上需要使用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应当使用依法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开发生产互联网地图和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必须先经国家测绘局或者省测绘局进行保密技术处理。

三、落实职责分工,提高监管力度

(一)测绘主管部门要加强互联网地图编制资质的管理,严格互联网地图登载、出版前的审核,加强对网上地图的跟踪监督,发现有违规的网上地图,要保存网页,记录网址,通知有关网站及时更正,并与有关部门配合,依法查处,坚决制止涉密地图、高精度坐标成果及重要地形地物属性等通过网络扩散。要加快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研制公众版数字化地图产品,促进测绘成果的社会化应用。

(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互联网地图出版管理,严格执行互联网地图出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违反国家出版法规的互联网地图出版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受理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企业)登记注册时,要查验是否取得了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测绘资质证书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颁发的具有互联网地图出版业务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四)保密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指导,会同有关部门严肃查处泄露国家秘密的违法违规行为。公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协助负责相关工作。

(五)通信管理部门要协助配合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的监管。对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的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通信管理部门要根据相关主管部门通报的有关关闭网站的行政处罚决定,依法通知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停止为其网站提供接入服务。

(六)外事、新闻主管部门,在对外交往、新闻发布、传播过程中,要强化新闻媒体和其他宣传媒介的示范、导向作用,积极在全社会开展网络地图与地理信息安全普及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网络地图与地理信息安全防护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四、开展专项整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各有关部门要着力开展对互联网地图的专项整治,规范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活动,并强化日常监管。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

(一)依法查处存在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的“问题地图”。重点是违反“一个中国”原则把我国台湾省按国家表示,错绘我国国界线、漏绘南海诸岛、钓鱼岛、赤尾屿等重要岛屿的地图和标注有涉及国家秘密地理坐标数据和属性内容的地图。

(二)依法查处互联网地图未经测绘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擅自登载的行为。重点是利用涉及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开发生产的地图,未经国务院或省测绘主管部门进行保密技术处理和审核批准在互联网上登载的行为。

(三)依法查处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是未依法向信息产业(通信)部门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经营许可或履行备案手续,从事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的行为。

(四)依法查处违法编制互联网地图的行为。重点是未取得国务院或省测绘主管部门颁发的地图编制测绘资质证书,从事编制互联网地图的行为;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我国境内从事互联网地图编制的行为。

(五)依法查处互联网地图违法出版行为。重点是未取得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颁发的具有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范围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从事互联网地图出版服务的行为。

(六)对登载有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等“问题地图”的有关责任单位、个人要依法进行查处,限期纠正;对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地图网站要依法予以关闭。对未经国务院或省级测绘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互联网地图,应在指定期限内依法履行审批手续,否则一律不得登载和转发。对未经许可或备案的网站,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应终止或暂停对其提供接入服务。对未经测绘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擅自从事互联网地图编制活动和出版服务的经营主体,要一律停止互联网地图编制活动和出版服务。

五、广泛宣传教育,加快网络文化建设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继续深入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的同时,按照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测绘局《关于加强网上地理信息安全教育增强网民保密意识的意见》(国新办发文〔2007〕3号)的要求,组织开展有关地理信息网上安全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网民的保密意识和保密观念。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国家版图和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地图管理、保密等法律法规。教育网站经营者依法文明办网,教育公民不向互联网上传不宜公开的地理信息。引导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行业加强自律,强化网站经营者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举报违法违规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泄密案件,发挥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

依法从事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的企业要严格自律,禁止传输、标注、发布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地图”和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地理信息。

六、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工作指导

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网站监管政治性强,涉及部门多,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地图市场的联动机制。要加强工作指导,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地要着力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强化安全保密措施,规范互联网地图登载、出版和地理信息网站提供服务行为,促进和谐网络建设和地理信息产业的繁荣发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福建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7]103号 【发布日期】2007-05-28 【生效日期】2007-05-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福建省2007年纠风工作实施

意见的通知

(闽政办[2007]103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福建省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福建省2007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福建省2007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

省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纠风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做好我省2007年纠风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主要任务

2007年纠风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纠风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问题为己任,突出纠风重点;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要求,强化工作举措;以密切联系群众为目的,创新纠风载体;以有效进行源头防治为目标,完善长效机制;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务求纠风防风实效。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创新的办法推进纠风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为进一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力保证。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防治不正之风。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督促各部门、各行业强化对本系统的监管责任,突出重点,切实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问题。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要全面开展政风行风建设,纠风部门要根据群众反映和平时掌握的情况,有选择地对重点部门进行督导。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要围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和人民满意的政府活动,督促指导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经济管理部门切实做到便民服务、简化手续,在解决群众办事难上见成效;公共服务行业努力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以民主评议为载体,按照省政府纠风办印发的《福建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意见》,全面开展、重点督查,规范和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确保评议工作取得实效。要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制止和纠正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其它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凡群众急需又有条件解决的合理诉求,都要限期予以解决;凡发现不正之风苗头,都要坚决予以纠正并防止蔓延成风;凡出现违规违纪问题,都必须严格实行责任追究。要创新载体,积极拓展“政风行风热线”的作用和功能,在省级开通“政风行风热线”,完善举报投诉机制,逐步建立举报、投诉、查处、整改、评价体系和通报制度。要加大政风行风建设的宣传力度,在全省营造纠风工作、政风行风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扎实推进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借读生”、“择校生”的各项管理规定和规范学校收费的有关规定;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的比例和择校收费标准要逐步降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按“一费制”标准收取课本费(不含按规定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作业本费、寄宿生住宿费,以及向自愿在学校就餐的学生收取伙食费以外,严禁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相应合理支出纳入公用经费开支范围;认真解决教辅材料过多过滥、向学生强行推销保险、有偿补课,以及其它加重学生家长负担的问题。二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加大对原有改制学校的清理规范力度,禁止公办学校假借办分校、实验校之名按民办学校运行机制收费的行为,继续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依法规范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的行为;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举办重点校、重点班,严禁以实验班等名义额外向学生收费;坚决纠正脱离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群众承受能力搞高标准、追求奢华的办学行为,严禁通过高收费将还贷压力转嫁给学生家长。三是促进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推进优质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在政策扶持与经费投入上给予倾斜,进一步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逐步缩小校际差距,解决城市义务教育择校收费问题;要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流入地政府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并采取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的政策。四是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起对县城城关学校学生实行免收学杂费、对全省城市低保家庭实行免收课本费政策;加强监督检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情况,重点对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给予通报批评,性质严重的按规定严肃处理。五是全面推进创建教育收费规范县(市、区)活动。在推出第一批教育收费规范县(市、区)的基础上,以点带面,组织创建更多的规范县(市、区),促进学校收费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六是完善制度。建立并实施对政府教育经费拨付、各级各类学校经费收入及使用情况、学校收费行为的专项审计和审计公告制度,进一步清理政府及部门自行制定的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政策措施。七是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力度。继续开展全省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截留、挪用、挤占、平调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开办“校中校”、“校中班”或搞“一校两制”,违规出台收费规定,向学校乱罚款、摊派,以及各种乱收费等行为,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并对典型案件予以曝光。

(三)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一是强化医德医风建设。逐步建立对医疗机构的科学管理和考核制度,严格规范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积极探索实行单病种最高限价、医疗费用总额控制等办法,努力解决过度诊疗、“开大处方”等问题。二是进一步规范药品招标采购。组织协调做好第五批、第六批全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专家议标,分片确标和履约配送等工作;学习借鉴外省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着手筹备全省第三批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的招投标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药品网上招标的新模式;加强对中标药品履约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中标药品使用到位。三是加强医药广告管理。制定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医疗、药品和保健食品广告管理细则,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和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医疗广告实行样件审核,把审核关口位置前移,规范刊播医疗、药品和保健食品广告行为,净化广告市场,打击违法虚假的医疗、药品和保健食品广告。四是强化医药价格管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分批降低政府管理的药品价格,进一步完善政府定价药品专家评审制度,提高药品政府定价的透明度和科学性;深入开展价格服务进医院活动,对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和理顺,适时核定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新增的医疗服务项目;加强对市场调节价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价格的监测管理;继续严肃查处医药价格违法行为,规范医药市场价格秩序。五是强化药品市场秩序监管。认真落实省政府《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强化日常监管;加强跟踪检查,严格监管药品、医疗器械研究、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质量管理行为;加强特殊药品的监管,不断提高食品药品监管的工作水平。六是推进城乡卫生保健体制建立。督促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体制建立,主要是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努力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以保障大病风险为重点,兼顾多层次需求的医疗保障体系,从源头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一是加强监督,确保中央和地方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落实到位,坚决查处截留、挪用及克扣涉农补贴款。二是集中整治损害农民土地权益问题,切实解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落实、随意调整和收回农民承包地、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地、违法违规征收征用农民土地及征地补偿款不到位等问题。三是深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涉及农民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加强审核涉及农民负担文件的出台、项目公示。四是继续开展农资价格和涉农收费专项检查,加强对农业生产生活收费和村集体收费,特别是农业灌溉水费电费、排涝排渍收费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的监管;从严查处在农民建房、计划生育、身份证换代等方面的乱收费、乱罚款行为,着力减轻涉农隐性负担。五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规范管理,集中治理财务混乱村。要按照全面清理核实乡村债务的要求,锁定旧债,制止发生新债,研究建立制止发生新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进一步纠正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对违反规定发生新债的乡村,要严格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六是深化治理假冒伪劣农资、哄抬农资价格等坑农害农问题,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七是继续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并加强监管,注意发现和纠正新农村建设中不顾农民实际承受能力,盲目建设、强拆强建等加重农民负担、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坚决纠正违背农民意愿、超范围超标准向农民筹资筹劳和强行以资代劳等问题。八是继续落实和加强减轻农民负担重点监控制度,通过实行“重点监控”,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注重调查研究,逐步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监管的长效机制,深入贯彻执行涉农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

(五)深入治理公路和水上“三乱”。在继续巩固和提高的基础上,加强对普通公路收费站“一站多点”双向不重复收费、单向收费站点的规范化管理,坚决撤并违规设置、已经到期和不符合布局要求的公路收费站点,提出明确的撤并时限和数量,在年底前撤并一批。监督公路和水上检查(检测)站点、稽查站岗(船艇)的规范化管理与建设。严格执行涉及机动车的相关收费政策,坚决制止机动车辆重复检测重复收费。继续推行交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和林业木材运输检查制度改革,规范道路交通标识和电子执法设备的设置和使用,切实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改善鲜活农产品的流通环境。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力度,重点查处公路和水上执法中以罚代纠、只罚不纠、以及以执法为名谋取私利的行为。建立完善日常监督查处和快速反应机制,使检查监督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继续推进治理水上“三乱”工作,通过调查摸底对水上设置的监督、检查、收费项目进行登记造册,清理撤除违法设置的水上站点,取消乱收费项目;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三乱”,维护水上交通秩序,确保我省海域和内陆水域畅通。另外,深化治本和源头治理,一方面要分析研究当前公路和水上“三乱”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标本兼治的改革措施,一方面要从深化体制改革、保障执法部门经费、强化执法监督机制等深层次方面,制定预防和治理公路和水上“三乱”的有效办法和措施,从根本上遏制“三乱”。

(六)确保清理和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工作取得实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等部门关于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2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监察厅等部门关于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7〕35号)的要求,全面清理省直各单位、设区市级以下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举办的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设区市级以下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原则上不再保留自行设置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要强调清理纪律,严格审查标准,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努力实现“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大幅减少、保留项目发挥积极作用、基层和群众负担明显减轻”的阶段性目标。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对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地区和部门要责令限期整改,对弄虚作假、顶风违纪的要严肃追究责任。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章立制,在2007年7月底前制定和完善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长效机制。

(七)坚决刹住五股不良风气。一是坚决刹住公务用车中的不良风气。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加强监管、依法规范征收、杜绝违规减免”的总体要求,对减免车辆通行费的机动车辆进行认真调查,逐一登记,摸清底数。凡不符合减免规定的机动车一律停止减免。要依法规范、严格审核享受减免通行费车辆的范围,并报经省政府同意后以文件形式予以明确;全面清理、集中收缴违规发放的各种车辆通行费减免卡,严肃查处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或以减免车辆通行费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违法违纪行为。

二是坚决刹住节庆活动过多过滥的不良风气。全面清理和严格控制各级政府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种名目的节庆活动。凡是存在拉赞助、搞摊派,增加基层和企业负担,或用公款大操大办,邀请演艺明星捧场,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等现象的坚决予以纠正。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节庆活动的监管,减少和控制节庆活动的数量和规模,节庆活动必须做到节俭、安全、正气。对利用节庆活动从中牟利或因把关不严、组织不力导致节庆活动发生严重问题、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三是坚决刹住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的不良风气。要严格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规模、占地面积、装修及设备标准。绝不允许超标准、超豪华建设楼堂馆所,应把财力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要通过全年清理,严格控制,完善制度,把违规建设楼堂馆所的势头遏制住。

四是坚决刹住公务开支中的不良风气。规范接待行为和公务开支,严格控制会议、差旅等支出,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出国考察管理不严、组团过多、时间过长,耗费大量行政经费的行为,必须坚决予以纠正。要广泛开展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活动,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五是坚决刹住文山会海的不良风气。要把解决文山会海问题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举措,下大力气精简会议和文件。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查研究、为群众办实事上。

(八)继续推进其他专项治理工作。继续规范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加强对地方政府和出租汽车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统一行业主管部门,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加强监管,巩固出租汽车专项治理成果,逐步建立责任明确、规范有序、反应灵敏、监管到位的行业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出租汽车群体性事件的督查力度,严肃查处公务人员私养“黑车”、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切实维护出租汽车行业稳定。结合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继续做好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坚决查处偶发的企业“三乱”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报刊征订发行行为,严格执行乡镇、村级组织和农村中小学订阅报刊限额制,及时制止和纠正利用职权搞摊派、乱发行及从中牟利等问题,从严查处变相出版已停办刊物和摊派发行报刊问题,继续做好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等工作。

二、落实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防治不正之风必须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一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清理行政许可事项的法定依据和实施主体,核定行政许可的操作规程,明确并向社会公开许可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等内容,同时建立严格的内外部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行政许可权的监督和制约。二要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要继续加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在更大范围内实行更加严格规范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接受监管。三要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要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权力运行过程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明确政务公开的范围、原则和程序,提高工作透明度,让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学校、医院、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单位,要全面实行办事公开。四要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制度。各部门、各行业特别是垂直管理的部门和行业,要积极参加当地组织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在省政府纠风办的组织下,结合实际抓好政风行风建设工作。五要高度重视群众信访工作。要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各级纠风办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要重点督办,并举一反三,推动问题解决。

(二)建立健全纠风工作责任制。要把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问题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目标责任范围,确保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落到实处。各纠风专项治理的牵头部门和参与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内容、量化责任目标,使各部门各行业切实负起责任,从靠外部压力向自觉性行动转变。要明确政风行风建设责任追究的主体、幅度,规范责任追究的操作程序,健全责任追究的机制体制,防止无人追究、无依据追究、追究不到位等问题的发生。要明确承担责任的范围及追究形式,对于那些领导不力甚至不抓不管,导致严重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治理、屡屡出现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的地区和单位,要坚决追究领导责任。年内,出台我省的纠风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各级各部门也要相应制定有关办法,健全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三)强化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强化监督检查是防止和遏制不正之风滋生蔓延的关键。各级纠风部门和专项协调小组要把监督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监督力量上,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网络,保证监督渠道畅通。在监督方法上,要在全面检查的同时突出重点,在坚持明察的同时,加大暗访力度。在监督时机上,既要加强事前、事中监督,更要注重工作结果的监督。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领导批办件和媒体反映的不正之风问题,抓住重点,选准目标,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据实反馈,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要把监督检查贯穿于各项治理工作的全过程,把重点放在发现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上,坚持把定期的检查和经常性的明察暗访相结合。与此同时,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充分发挥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的预防功能。对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提出处理意见,逐一落实责任单位,逐一限期整改,不能不了了之。对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既要及时查处,又要坚决予以清退,同时还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不能使违规单位和责任人捞到任何好处。

(四)进一步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要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作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同时根据各自特点积极发挥作用,推动纠风工作开展。在纠风专项治理上,各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协调,相关责任部门要积极履职,密切配合,深入推进综合治理,形成治理工作合力。其他部门和行业也要针对自己的问题,制定具体措施加以解决。各级纠风部门要切实负起组织协调的职责,加强对各专项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和协调,认真落实上级纠风部门的各项工作部署。同时深入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要通过大力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开通“行风热线”等形式,更加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个专项治理工作,充分履行监督权。要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监督,特别要对典型案件和屡纠屡犯的问题予以曝光。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发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纠风工作的强大合力。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

闽政办〔2009〕75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2月28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为做好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工作,进一步推动我省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的深入开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25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贯彻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连续多年实施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食品安全法的公布施行,对于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对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当前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把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作为全面推进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增强做好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有效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具体行动,坚决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努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二、依法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责任追究制

食品安全法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食品安全责任,以及县级以上各级卫生、农业、海洋与渔业、质量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的具体职责,明确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负总责,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各市、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要依照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的有关规定,确定本级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海洋与渔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完善部门间的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要统筹规划,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检验检测资源等的整合、共享。

我省继续发挥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的作用。各级有关部门在同级政府领导下、在同级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协调指导下开展工作。食安办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农业、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海洋与渔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行政法规、国务院有关规定和省政府有关工作安排,做好农产品生产、食品生产加工、进出口、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等工作;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本行业管理工作。各级有关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分工,严格执行各项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加强主动沟通和相互协作,实现各监管环节的无缝衔接,确保监管工作统一、协调、有效,共同保障食品安全。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建立和执行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职权法定、权责明确、责任自负”的原则,实行食品安全工作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对于责任不明确、经费不落实、人员不到位、工作不得力,导致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各级有关部门要督促生产经营者切实承担起食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生产经营者有违法违规行为的,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予以处理;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标准

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对现行与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的规范性文件或地方政府规章进行清理,及时废止与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行政法规不一致的规范性文件或者修订、废止其中与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行政法规不一致的内容,相应制定或完善相关地方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及时提出废止或者修订与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行政法规不一致的地方性法规或者设立、完善地方性法规的建议,确保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一致性。

省级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开展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鼓励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对国家尚未出台的部分食品安全标准,省有关部门要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制(修)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要加强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和风险评估,确保标准科学合理,符合我省实际。

四、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进一步改善执法机构装备和执法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本地区执行食品安全法确立的各项制度,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强监管人员思想作风建设,强化法律法规培训,着重树立确保广大消费者健康安全的责任意识,建设一支能够熟练了解、掌握、运用法律法

规和食品监管专业知识,能够有效履行监管职责的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依照有关规定申请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执法试点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日常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依法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的征信、评价、披露、服务、奖惩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管理系统,推进食品安全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和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建立举报投诉受理和奖励机制,对受理的举报投诉要快速反应,及时查处。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决杜绝监管部门通过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向管理相对人违法收取费用的现象。对违法收取费用的,要依法严肃处理,追究直接责任人和负责人的责任。

五、认真抓好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地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全面、准确地把握立法宗旨和确立的各项制度,把实施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对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创新宣传教育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形成全社会注重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农业、海洋与渔业、卫生、质量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培训,特别要加强执法队伍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的督促和指导工作,定期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学习,增强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经营的自觉性。

二○○九年四月三十日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关于认真做好军民共建“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福建省军区政治部关于认真做好军民共建“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