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村官李晓刚材料
扎根基层 奉献农村 服务群众
永正乡上官庄村党支部副书记 李晓刚
(2011年5月)
我叫李晓刚,2008年6月毕业于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2005年12月加入党组织。2008年8月,作为甘肃省委组织部选派的首批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被组织部门选派到永正乡上官庄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
到村后,我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扎根基层、奉献农村、服务群众,通过自己三年来的实际行动和与群众的真心相处,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农村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党和国家实施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重要意义,更使我明白农村真正才是青年人才的“试金石”,农村需要青年一代持续完成接力,全面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
一是发挥专长,科学规划,在科学发展中创先争优。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到村后,针对全村干部整体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致富能力偏弱的“三偏”现象,我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后备干部的挖掘培养。二是加强对现有干部的教育培训。在挖掘培养后备干部方面,坚持把致富带头能力作为考察培养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培养出能够带领全村群众致富的好干部,经过选拔培养,确定了村后备干部10名,组后备干部20名。在教育培训干部方面,全力抓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同时组织党员群众进农田、果园开展致富带头人实地培
训,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的教育培训,三年来,累计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90余次3600人。借助农民科技培训下乡村活动,组织群众性科技培训30余次1900人。
在乡党委的指导下,我配合村“两委”对全村进行了科学的发展规划,在基础建设方面,将全村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即居住区、生产区和服务区,在1条主村道油路,13条砂石路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三年时间,新上横向油路2条,整改砂石路6条的目标,并提出在“建一还一”原则基础上,旧村改造与新宅建设同步进行,5年内村庄整体规划初见成效的设想,使全村形成“两纵两横”的整体布局。在农业生产方面,提出了全村一个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依烟脱贫”,远期目标是逐步形成“塬面苹果、山区核桃、发展草畜”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上官庄村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上官庄村农业信息站。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建农民培训中心一处,配备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充分利用冬季农闲时期对广大村民开展轮流培训,切实提高村民综合素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增长才干。我刚到村时,因为缺乏农村工作经验,所以就承担起了矛盾纠纷调解员的角色。起初,我心里很不服气,在村道改道时,需要伐掉几户村民门前的大树,许多群众都不愿意,作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面对此类事情心里难免怀有不屑之意,我先后不下十余次地走访这几户村民家,做他们的群众工作,但这几户群众根本不理会,无奈之下,只好三番五次地上门苛求,依然如旧,这让我顿时觉得自己很没用,无奈之下,只好请村支书出面,支书二话没说先带人砍掉了自己亲戚家门前的三棵大树,然后逐户喊了两声,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天黑前树全被伐倒在地。
这是我到村后学习的第一课,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它让我明白,书本不是万能的,实践才是最好的教材。
受了那次教育后,我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开展工作的方法都得到了极大的转变,工作能力也提高了不少。自来水入户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又涉及到每家每户,管渠开挖困难重重,针对这些难题,村上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商议最佳实施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遇到不少问题:个别偏远户的管渠开挖费用和管渠开挖劳力问题;少数户阻挠管渠通过其麦田、房基的问题;公共管渠的开挖费用问题;这些问题都对村干部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同村上干部一起,通过就地召开党员、干部和群众会议,就地解决纠纷的办法,将村组干部分解到户,只要有空就前去做思想工作,我和村上干部的做法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群众的思想做通了,工作就有了保障。上官庄村被确定为全省2009-2010年度新农村建设试点,所有项目顺利得以实施,完成村道油罩5.2公里,通组砂石路4条13公里,栽植行道树3500棵;结合灾民建房工作,实施了无头沟10户整体移民搬迁项目;在七组建成小康住宅集中点一处,改造危窑危房20户。争取人蓄饮水工程2处,建成高位水塔2座,自来水入户率100%。铺设网管管道3200米,组织实施了“一池三改”工程,建成沼气池380
座,卫生厕所230座,暖棚220间;,建起了集办公、服务、学习、娱乐为一体的农民文化活动广场1处,其中村部8间、标准化卫生所4间、农家书屋1处,配备图书16类1000余册,建成露天舞台1处,安装健身器材8余套。
三是融入农村,深入群众,在真抓实干中树立威信。起初,村民们并不买我这位大学生村干部的帐,跟我总保持着一定距离。我闲着的时候就走访入户,并将自己走访了解的情况详细记录在自己的工作笔记当中。2009年后期,我记录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农户的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特别是往年一路走好的高粱破天荒的卖不上好价钱,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决心用自己的能力为村民尽份力。我通过上网、电话咨询等方式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从网上得知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的杜康酒厂正大量从东北远调高粱,于是我凭借自己在渭南上学时建立的人际关系,终于与杜康酒厂达成了口头协议,杜康酒厂愿意将用于远调东北高粱的路费节省下来高价收购上官庄村的高粱,前提是必须免费送货并且保证质量。通过与村上其他干部的认真组织,采取自愿的原则,前后累计帮助村民销售高粱达70多吨,增加农民收入2万余元。
2009年,借助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开展农村党建创新活动的有利时机,我多方协调努力,建办起了上官庄村新一代种猪繁育场,现有种猪180头,年可向村民提供种猪1000头,每头比传统猪可增收780元。通过与农户共同学习技术、分散饲养、统一收购的“企业+农户”模式帮助群众致富。去年,我又争取建办
成立了上官庄村苹果专业合作社,现已建成上官庄村矮化密植苹果科技示范园一处380亩,发展会员57户,使上官庄村的产业发展逐步走上了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依靠自己的实干,拉近了我与群众的距离,更让我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这份威信来自于群众的认可,因为他们觉得,这位充满书生气的大学生村干部已经变得成熟,能够引领他们致富。
四、坚定信念,扎根基层,在服务农村发展中彰显价值 到村工作的三年,作为一名村干部,自己经历了思想和行动上的种种考验,面对大城市和机关优越环境的诱惑,面对众人的冷嘲热讽和不理解,面对媒体将无为村官作为反面宣传典型的压力,我动摇过,徘徊过,但更多的,是来自组织的关心和群众的支持,让我坚定了自己一定要在农村实践中实现价值的决心和信念。累一人,重要的是带给几百户人方便;苦一时,重要的是带给几千口人幸福。
任职以来,上官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3280元增长到2010年的4020元,村上先后被评为全省人口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市级文明村,党支部被县委、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团支部被共青团省委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
2009年8月,我作为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代表在全市大学生村官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发言,2010年5月被派参加由农业部在四川成都举办的2010年大学生村官培训班,2010年5月、9月,我相继在全市大学生村官暨示范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和第三批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班上进行了授课;2010年3月,我被确定
为全省基层党建特约信息员,2010年10月,我又被确定为《大学生村官期刊》通讯员。2011年3月,甘肃经济日报记者专程采访了我的创业事迹。创业事迹被大学生村官网、创业网等多家网站报道。
这些成绩,来自于自己的辛勤付出和不懈的努力,更离不开组织的关怀和群众的信任,我坚信,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大有可为,农村需要一批批大学生村官们携手完成接力,创造美好的新农村。
第二篇:李晓刚发言材料
农村是新时代知识青年增长才干的广阔天地
——在全县大学生到村工作学习报告会上的发言
李 晓 刚(2012年8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村官同事: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个人到农村工作以来的基本情况和参加今天学习报告会的感想做发言,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个人工作情况
我叫李晓刚,2008年8月,考录为甘肃省首批大学生村官,被选派到正宁县永正乡上官庄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团支部书记。现任县政协委员、湫头乡党委委员、副乡长。
在基层工作四年的实践,使我充分认识到党和国家实施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重要意义,更使我明白农村真正才是青年人锻炼成才的“试金石”,农村需要青年一代接续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去。
担任上官庄村党支部副书记期间,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勤学善思,敢于创新。始终把学习作为农村工作的一种自觉行动和精神追求,在坚持学习理论和经验的同时,注重在学中思、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提炼总结了上官庄村“基础建设`两纵两横´整体布局,产业发展形成`塬面苹果、川区核桃、规模养畜´模式”的发展思路;在实践中证明这些思路和举措,符合村上的实际,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深入群众,帮民致富;干部教育培训:累计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60余次1800人。利用农民科技培训下乡村活动,组织群众性科技培训30余次1900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完成了上官庄村省列新农村建设试点任务,完成村道油路5.2公里,实施移民搬迁一处10户,小康农宅集中点一处20户。组织实施了“一池三改”工程,建成沼气池380座,卫生厕所230座、暖棚220间;建成村部、农民文化活动广场各1处。创业富民工程:2008年底,在当地市场高粱价格低靡的背景下,通过自身努力,组织村民远销陕西杜康酒业高粱达70多吨,增加农民收入3万余元。2009年,合资创办了占地20亩的上官庄村新一代种猪繁育场,通过与农户共同学习技术、分散饲养、统一收购的“企业+农户”模式帮助群众致富。2010年,建办了上官庄村苹果专业合作社,建成上官庄村矮化密植苹果科技示范园一处380亩,发展会员57户,使全村的产业发展逐步走上了规模化、科技化、现代化的发展轨道。精神文明创建:组织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农户”、“和谐家庭”、“文明村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评选活动,全村形成了争当先进、赶当带头的浓厚氛围。任职期间,村上先后被评为全省人口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市级文明村,党支部被县委、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团支部被共青团省委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
基于我在村上做出的点滴成绩,组织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和支持。我先后被确定为全省基层党建特约信息员、《大学生村官期刊》 2
通讯员,2010年5月参加了由农业部在四川成都举办的首届大学生村官培训班,2011年5月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考录为省委组织部选调生,2011年6月被提拔担任乡镇党委委员、副乡长职务,2011年7月考录为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创业事迹先后被《乡镇论坛》、甘肃经济日报、人民网、大学生村官网、创业网等报道。
担任湫头乡副乡长以来,我继续发扬自身专长和担任村官期间的作风,除努力做好分管的工作外,全力抓好所联村工作,一是帮助村上编制长远发展规划,确定了双佛堂中心村商住区、产业区、公墓区、开发区,使村上发展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二是帮助村上发展经济,通过土地流转,成立苹果经销合作社;结合村庄整治,整合土地10多亩,建办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养殖小区;结合村级党组织创业工程,建设了村级农产品交易市场,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带动了群众致富。利用省委党校研究生上课机会,帮助村上争取养殖项目1个,苹果套袋加工厂和果蔬气调库项目已基本达成建设协议。三是以扎实的作风干好群众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县乡转交的信访案件,坚持做到亲力亲为,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这些工作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自身掌控全局、综合协调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个人感想及工作打算
非常感谢县委组织部组织的这次学习报告会,刚才听了村官同事肖玉川同志的报告,我的感触很深。肖玉川同志是与我同批参加工作的村官,之前也同她有过许多接触,今天的报告更让我 3
对这位同行的佼佼者感到钦佩;作为一名远离家乡的湖北人,服务我们贫困地区农村的精神可嘉;作为一名女同志,在工作中不怕吃苦、不怕吃闭门羹、更不怕群众不理解,这种在农村工作中摸爬滚打的超凡气质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基层年轻干部,在荣誉面前谦虚谨慎,在工作和学习中不骄不躁,踏实工作,这种扎实的作风难能可贵。正如沈浩书记在日记中所写:在农村工作,虽然吃苦受累有委屈,但作为丰富人生的一个平台,使自己得到锻炼,这是花钱也难以实现的。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动力,努力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以水滴石穿的毅力,积淀深厚底蕴。继续加强自身学习,向理论学、向实践学、向身边优秀的同事学,练就自身在基层环境中学习提升自我、摸爬滚打的能力,甘于寂寞、甘于吃苦、甘于奉献,在农村工作中寻找乐趣、磨练意志、练就品质。二要以敢想敢干的魄力,作为一番事业。珍惜“村官”财富,敢于想事、敢于干事、敢于成事,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一些能够让群众受惠的实事,当好带头人,带好一班人,干好一番事。三要以对群众负责的态度,练就扎实的工作作风。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作风,从小事做起,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在有限的时间为老百姓办更多实事,为青春时光再添彩笔。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王刚
前言:
随着全国各地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普遍推行,大学生村官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兴群体。永川区现有96名大学生村官,从“象牙塔”到“田间地头”,他们怀着一颗建设农村、服务农村的心,为永川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谱写出一曲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以梦想做翅 为村民撑起一片天
——记永川区三教镇新观音村村官王刚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宅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为她富裕为她兴旺。”彭丽媛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同样唱出了大学生村官王刚的心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农村建设最缺的就是人才,农村是我施展身手的大舞台。” 2008年9月,21岁的江津小伙王刚告别了大学生活,怀揣着在农村实现自我价值的梦想,来到永川区三教镇新观音村开始了村官生涯。梦想着用自己稚嫩的肩膀为这里的父老乡亲撑起一片天,让农村富裕起来,让农民生活富足起来。
繁琐小事显身手
“突然之间要和一群年龄比我大,阅历比我丰富且有声望的农村干部一起工作,加上陌生的环境,角色的改变„„”王刚说,他心中也曾有过迷茫和胆怯。理想和现实的反差,让这个刚走出校园,急着想干一番事业的男孩感到了压力与不安。
到村里报到的第一天,他就问老支书:农村工作复杂吗?多吗?
书记当时回答:“你要是不想做事,就没事;你要是想做事,就有做不完的事。”在以后的日子里,王刚慢慢品出了这句话的分量。
一开始,王刚主要负责文书工作,半年后,渐渐过了适应阶段并熟悉了村情,就开始协助村干部处理日常事务。他说,“我们村就像一个3000多人的大家庭,村务工作者就像一个管家公,事情很杂,什么都要做。”
“村里的事情多,要学会主动找工作。”抱着这样的想法,王刚慢慢进入“村官”角色。看到6000余册图书杂乱地放在村会议室的角落里,他主动当起了“图书管理员”,把会议室的一角开辟为图书室,并将图书合理分类,整理上架,编写图书目录,建立起借阅制度,方便了村民;看到村里的档案缺失严重,他主动当起了“档案整理员”,将现有档案科学分类,编写目录,装订成册,还将一些信息制作成电子档案,实现了村务电子化;看到村里在搞农村养老保险和森林工程土地整治工作,他又主动当起了“政策宣传员”,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同时,为村民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在工作中的任劳任怨,让王刚很快取得了村干部的信任,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同。
2009年,村里便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任务交给了他。从最初的申报登记,到参加设备安装培训会,再一个人到永川城里运设备,挨家挨户发器材,最后带安装队到各村民小组安装„„王刚一个人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使全村175户农户全都安装上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接收设备,极大改善了当地村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状况。村民石培根高兴地说:“现在看的节目比以前多了,40多个频道都很精彩,看都看不过来。真是太感谢小王助理了。”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为了避免出现遗漏,王刚随身携带一个记录本,遇到什么情况都记下来,每件事情都认真地办理。并利用晚上时间进行梳理,看哪些做完了,有什么收获;哪些没有做完,明确努力方向。“干好今天的每件小事,才有可能干好明天的大事。”王刚说,通过完成一件件小事来锻炼自己、来体现作为,同时,也会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聆听群众疾苦声
最初,和当地村民打交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大多数村民不太信任大学生村官,认为这些所谓的“村官”是一些爱摆架子,只会卖弄书本上的学问却不会干农活、吃不了苦的年轻人,而且任期一过就走人。王刚为了加强与当地村民的沟通与了解,常常去地里帮忙做农活。一次,一位老村民正在土里挖土豆,王刚见状立即上前去帮老人为土豆擦泥,不料老人转过身略带戏谑的口气对他说:“年轻人,别把你的手弄脏了”。“这句话对我的震撼很大。”王刚说,就这样,如何与村民打成一片就成了他首先面对的一道“坎”。
他先脱掉了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常穿的正装,换上了T恤、旧牛仔裤穿梭于田间地头,村民们见到他这身行头感觉顿时亲切了许多,而且看上去体型有些偏瘦的王刚也很能吃苦,他一有时间就帮村民们干农活,由于自己生长在农村,干起农活来驾轻就熟,他初步取得了村民的信任。
王刚说,要当好村官,就得融入农村、融入群众。他白天到田间地头熟悉村情村貌,闲暇时就到村民家中拉拉家常,没过多久,村民们都愿意和他说掏心窝子的话,把他当作了“自家人”。
采访中,60多岁的老大爷文思涛说,“我家的沼气池气管出现过问题,是小王助理来帮我们弄好的。”
“我们家农忙时节收谷子,小王助理挽起袖子帮我们干了好几天,人晒黑了,手也弄肿了。”村里的困难户说。
“我最喜欢和小王助理摆龙门阵,他就像我们的亲人。”村民罗大姐说。„„
如今,王刚已慢慢摸索出一套与村民交流的方法。他认为,只要态度谦和、耐心讲解,让村民感到你是真心诚意地为他办事,就能够得到理解。现在,走在新观音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小王助理”。
发展经济上做文章
大学生,城里少一个不少,农村多一个是宝。
“发展才是硬道理啊,你们大学生,有文化、思路广、眼界宽、脑子活,要多想点办法,多找点路子,帮助村民们富起来。”老支书语重心长地说。
新观音村适合发展什么呢?“如何让村民富起来,如何让村子靓起来,如何让村民乐起来”,是王刚在当村官的一年多时间里一直琢磨的问题。
在下村走访过程中,王刚了解到燕窝社村民龙远举和吴启富常年种植蔬菜,便建议他们发展大棚种植。2009年8月,王刚通过一个朋友认识了重庆永好食品公司原料收购中心的张燕,交谈中,提到该公司需要大量蔬菜制作咸菜。得知此信息后,王刚主动帮龙远举、吴启富等村里的种植大户与该公司牵线,最终双方达成蔬菜收购协议,为村民增加年收益2万余元。在收购协议的带动下,村里新增3户种植大户,新增50余亩蔬菜。“下一步,我们打算建蔬菜园,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大棚蔬菜模式,有组织地规划种植,统一出货。”王刚说。
现在,王刚已经成了村里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村民总爱问王刚,“小王助理,这个农产品有什么渠道销售?”“小王助理,现在做什么项目能挣钱?”„„村民们说,王刚就是这片田野的希望。“村官,芝麻大的官,巴掌大的权力,无限大的责任。”这句话是王刚当村官悟出的道理。一年多来,王刚努力着、摸索着、学习着,在“村官”这个岗位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学习李林森心得
学习李林森先进事迹心得
2011年7月31日,年仅42岁的达州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林森因病去世。42岁正是一个生命绽放的年龄,然而他却永远的走了,走的那么匆忙。他走了,留给我们的是“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片丹心、一身坦荡,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无限牵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形象。
李林森同志身前曾任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他曾创造性的提出“四评村官”扩大村干部民主选举的思路,选拔出一大批党员、群众满意的村级组织负责人;他曾大力实施“千名大学生进万源”引才工程,极大地缓解了万源市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紧缺等突出问题;他曾在抗洪救灾中积劳成疾,昏倒在工作的第一线,醒来后又不顾医生劝阻投入到抗洪救灾的工作中;他曾在自己的微薄工资中几十块、三五百不等地捐赠或借给特别困难的群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批示:“李林森同志是一位公正廉明、无私奉献,愿为党的事业燃尽生命之火的基层组织部长”。他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要深刻地学习他的品质和精神,扎根基层、尽职尽责、用心工作,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
李林森同志始终从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福祉出发想问题、做工作,他那句“我不是怕死,不怕取消我的职务,我是怕该做的事没有做完!”,铿锵有力地道出了他饱受癌症折磨、历经多次大手术却仍把病房当办公室、夜以继日工作的动力源泉。不为名、不为利,不惧病痛折磨和生离死别,活得精彩、干得漂亮,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所有的这些不平凡皆源于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加入大学生村官队伍以来,我深切地体会到农村工作的辛苦与不易。农村工作无小事,我需要更多的付出与坚守。只有真正明白农村工作为了什么,才能在辛苦与不易面前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激情,才会有把困难看成历练、把工作做成事业的不竭动力。
李林森同志给人的印象一向是干劲十足、激情四溢。与李林森共事过的人,几乎都会用“把工作当命”、“铁打的汉子”来形容。就连查出癌症晚期,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最后两年,他也是瞒着身边的同事,一边治疗一边照常工作,在癌症化疗住院期间还一心扑在工作上,直至生命垂危。他的这种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可以说李林森同志无愧新时期基层组织部长的优秀代表,是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楷模,是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他对党的事业忘我工作精神来激励自己,增强大局意识、主动意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讲正气,讲团结,工作上求真务实,按章办事,作风上严格要求自己,心系群众,始终把基层装在心中,把群众放在心上,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真正需求,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此外,作为一名新的大学生村官,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还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丰富知识,提升能力,争当优秀。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从事基层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农村建设理论功底,因此我要多读书、多看报,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真正把科学理论和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二是要注重向领导和身边的同志学习。周围的同志在工作阅历和工作经验等方面都是我的老师,我不仅要向他们学习工作方法,更要向他们学习那种扎实工作、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自己尽快形成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我一定要以李林森同志为楷模,自觉践行“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时刻提醒自己、警惕自己,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切实,做到扎根基层、尽职尽责、用心工作,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学习李林森心得
范文:大学生村官学习李林森心得
范文:大学生村官学习李林森心得 李林森,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关心着群众,联系着群众,为人民服务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我们有理由学习,有理由反思自己,有理由也这样去做!“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无论是人人爱戴的李林森,还是人人唾弃的李森林,他们都是我们村官路上学习的两面镜子,我们既要多向正面典型人物的光辉形象看齐,也要以反面教材的腐化堕落形象警示自己。
我们要想李森林学习,警惕他的深入“裙”众、利用权势贪赃枉法、买官卖官。要时刻警钟长鸣,睁大眼睛辨明是非,不在思想上滑坡,不在行为上出轨。要摒弃丑恶、追求高尚正确对待权势,拒绝糖衣炮弹,真正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为他们办事。
我们更多的应该学习李林森,学习他扎根基层、勇于创新、生命不息、奋斗不、,公道正派、无私奉献,正廉洁、淡泊名利的精神。
要学习爱群众、敬群众、服务群众的精神。面对被洪水威胁的群众,李林森喊道“老百姓的命就是我们的命”,不顾个人安危组织救援。群众是党员干部的衣食父母,也是大学生村官服务的主要对象。一心为民应是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唯一追求。大学生村官身处农村,只有把群众当父母,一心扑在农村的发展上,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认可。大学生村官选择了到农村锻炼就是选择了为农民服务,应该要向李林森那样真心地对待农民群众,学习他“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群众始终装在心里最重的位置”,才能换来群
众的亲情。
要学习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从严律己,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正直精神。“他在五宝镇任职,去的时候一个布包装衣被,一个纸箱装书,走的时候还是一个布包装衣被、一个纸箱装书”;面对跑官要官的人,他用“组织用人不是看钱多钱少”将人劝退;面对自己身边的人,他不搞裙带之风坚决、不搞亲亲疏疏。大学生村官要学习李林森淡泊名利,摒弃功利主义,深入农村,把握机遇,为农村脱贫致富想办法、谋思路,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锻炼成才。我们必须一言一行都能从严检点、从高要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良好形象。大学生村官驻在农村,扎在基层,一言一行都代表党和政府,关系着老百姓的直接现实利益,必须立足大局,正直无私,事事讲公平,处处讲奉献,做到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要学习他敢创新的精神。组织工作的程序性很强,长期从事组织工作很容易形
成一种思维定势,使人习惯于按部就班。而李林森要求组工干部要创造优秀、追求先进,每项工作都努力做得完美。在他带领下,创造出了“四评村官”、“五议社区党组织”等在全国有影响的工作经验,开创了万源组织工作的新局面。学生村官要学系李林森同志的改革创新精神,首先必须具备开拓进取的动力,那就是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千方百计为人民找出路、谋福利、做贡献的坚强决心。然后要将自己的创新付之于行动,让理想变成现实。
要学习他积极乐观的精神。“人善向上,豁达乐观。”这是李林森送给儿子的八字箴言,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面对疾病的折磨,他坚强乐观,将工作当成治病最好的“药”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十分坦然,反而安慰起家人、同事和朋友。大学生村官只有乐观积极的去看到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个挫折和困难,才能帮助自己更好的工作、学习和成长。学习李林森同志踏实苦干,扎根基层的
精神。李林森甘愿放弃检察院舒适优良的工作环境,主动申请下派到艰苦贫穷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职务,主动扎根基层,带领村民修桥铺路、为百姓排忧解难、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更要自觉扎根基层,融入到农民群体中来,做农民的贴心人。我们要牢固树立“村民事务无小事”的思想,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尽自己所能从一点一滴做起。
像李林森同志一样的先进人物很多,类似于李森林的也大有人在。是千古流芳还是遗臭万年,往往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应该正确面对这两面镜子,学习这些基层干部,踏踏实实做好基层工作。让自己的村官路绽放光彩,无怨无悔,让自己的人生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