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凸显的问题及对策[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1:4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凸显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凸显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凸显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凸显的问题及对策

2011年09月01日 16:27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依法参与检察活动。也是检察机关直接管辖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在服务保障办案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获得了各级领导和检察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但是,随着检察机关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司法警察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地基层检察院根据《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以下称《暂行条例》)的规定和检察工作的需要,设立了独立的司法警察大队,有计划地从警察院校毕业生和军转干部中择优招录了适合司法警察岗位的人才充实到司法警察队伍,合理配备了女性司法警察,优化了组织机构,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警察编队管理工作。就目前来看,司法警察工作虽然走向了正轨,但司法警察在参与检察活动中与检察官的权利和责任模糊,难以适应检察工作快速发展的要求。本文就基层检察院全面落实司法警察编队管理凸显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如下浅析。

一、《暂行条例》对司法警察职权的定位缺失

《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履行职责。笔者认为,该规定对司法警察参与检察活动中与检察官的权利和责任模糊,影响司法公平正义的实现。尽管《暂行条例》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司法警察的八项职责和可以行使的五项权力,保障检察官依法履行职责的作用逐渐显现。但是,司法警察的职能依然受到很大的制约,除物质因素外,主要问题是对司法警察的性质和职能定位缺乏成熟理论的支撑和指引,立法和司法解释模糊滞后,职权配置不科学,不利于司法警察开展工作。具体表现在:

(一)司法警察职权狭窄、模糊。首先,职能狭窄,难以适应检察工作快速发展的要求。现行司法警察的九项职责仍偏重于安全保卫,对检察业务参与程度不够,相对于司法警察队伍的壮大、素质的提高及管理的完善,现行司法警察的职能与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其次,职权模糊,保障无力。《暂行条例》虽然规定司法警察可以采取强制手段、可以使用武器、可以强行带离现场、可以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强制措施等,看似赋予司法警察很多职权,其实不然,比如可采取什么强制手段,又如何执行?强行带现场后怎么处理?均语焉不详,难以操作。对于严重妨碍履行职责的行为,公安机关、法院均可采取拘留强制措施予以制止和惩治,而检察机关对此没有拘留权,司法警察缺乏相应的权力保障依法履行职责。

(二)司法警察看管的对象范围不一。《暂行条例》、《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试行)》(以下称《规则(试行)》)和《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看管工作细则》(以下称《看管细则》)都对看管对象进行了表述,却范围不一。《暂行条例》和《看管细则》规定看管的对象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而《规则(试行)》将看管对象明确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这三个规范性文件是司法警察履行职责的主要依据,没有严格法理意义上的母、子法和前后法区分,这势必引起对看管工作的执行弹性。在司法实践中,有不少基层检察院因案子多、人手少等原因,仅将职务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作为看管工作的对象范围。然而,有的地方亦将罪犯列为看管工作的对象范围,其理由:一是提押罪犯的过程可能存在需要看管的情况,应避免出现提押环节的“真空地带”;二是在逃的罪犯被检察机关抓获或其向检察机关自首时必然存在一个暂时的看管问题;三是检察机关监所部门在办理直接立案侦查发生在监狱、看守所的贪污、渎职侵权案件时。从上述三个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本意和目的看,看管工作的对象只能限定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上述所谓的三种情况(理由)应当是司法警察“押解”工作的内容。还有的甚至将案件证人、来访人员当成看管工作的对象。这显然是司法警察维护检察工作秩序要做的,或“检察长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出现此类看管外延扩大化的原因,应该是以职权“膨胀”追求业绩、“创新”性地开展警务工作所造成的。

(三)司法警察的职能界定不科学。《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司法警察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履行职责,这表明司法警察工作具有从属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这不但弱化了司法警察的职能,也使得检察官与司法警察之间的权责不清,容易产生“以检代警”或“以警代检”的情形,难免产生推诿、扯皮现象,甚至彼此之间难以形成互相监督的关系,致使司法警察在执行职务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司法警察与检察官在检察活动中的责任划分不明。如检察官在办案中出现超期羁押、刑讯逼供等违法现象,负责看管的司法警察往往不敢制止,对检察官违法的命令不敢违抗等,司法警察该如何对待,在相互责任上如何划分缺乏明确的规定。二是司法警察在采用强制措施上缺乏具体指引。《暂行条例》虽然规定司法警察可以采取强制手段、可以使用武器、可以强行带离现场、可以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强制措施等,但在实践中,有时由于检察官不在场,司法警察在没有接到检察官指令的情况下,具体采取什么强制手段,如何执行,强行带离现场后怎么处理等缺乏具体的指引。三是司法警察送达法律文书的范围不明确。司法警察职责中有一项规定是送达法律文书, 而检察业务涉及的法律文书有百余种,如果都由司法警察送达须投入大量警力,那么司法警察送达什么内容的法律文书最为适宜,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界定,结果所有文书都由司法警察来送,司法警察就变成了“邮递员”,不利于提高司法效率。

二、司法警察职权完善的初略构想

近年来,结合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的工作实践,特别是各地基层检察院深化改革探索的经验,针对司法警察在参与检察活动中凸显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司法警察的职权,与检察官划清责任,切实保障检察官依法履行职责。

(一)对司法警察行使的职权要准确定位。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实行上级司法警察机关领导下级司法警察工作的领导体制。在管理上,司法警察具有鲜明的行政性,在机构设置上属行政直属机构。司法警察编队管理的行政性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等警种相似,而与检察官相对独立履行职责相区别。

《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司法警察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履行职责。从理论上来讲,检察官是行使检察权的主体,司法警察只能辅助检察官行使检察权,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参与检察活动。司法警察是检察机关的法定成员,在法律地位上与检察官是平等的,其辅助检察官行使检察权是依法履行职责的体现。

(二)对司法警察职能的定位要明细化。司法警察的职能定位,必须从其性质出发,理清司法警察与检察官的权责关系。检察官负责确定法律事实和适用法律,处于决策地位,司法警察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及为检察官提供安全保障,处于辅助地位。因此,应将检察活动中具有强制性和司法辅助性的工作交由司法警察履行。对此,我国对司法警察的理论认识和法律规定的主要问题是检察官的决策和执行不分离。我国一些地方推行的“检警一体化”模式,实际就是根据这一思路,检察官将一些事务性职能转给司法警察履行。笔者认为,司法警察的职能可分为三块:安全事务、执行事务、侦查事务。

安全事务主要是指对检察人员、检察工作的安全保障工作,包括维护办公场所安全,维护办公秩序,防范办案安全事故,保障检察人员的人身安全等。如提解、押送、看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送达法律文书、负责接访场所的秩序和安全、参与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和保护公诉人出庭等均属于司法警察的安全事务。

执行事务是指按照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或检察官的指示执行检察事务,如执行传唤、执行拘传和协助执行其他强制措施、参与执行死刑临场监督等工作。

侦查事务是指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参与自侦案件的侦查工作,包括保护犯罪案件现场,参与搜查,追捕逃犯,寻找证人等。侦查事务是司法警察协助检察官开展侦查活动,主要体现其司法辅助性,在履行侦查事务中司法警察不具有独立性。

从性质上讲,对司法警察工作加以明细化,有助于准确定位司法警察的职能和界定司法警察与检察官的权责。在侦查过程中,检察官认为不必亲自实施的事务性侦查活动,可交由司法警察单独完成。安全事务职能和执行事务职能是司法警察相对确定的职能,司法警察相对独立地依法履行职责,并由司法警察对履行事务的结果负责,不能以检代警。侦查事务职能是司法警察相对不确定的职能,司法警察主要依照检察官的指示履行职责,除非司法警察怠于履行职责或履职错误,相应的结果应由检察官负责;司法警察如果认为检察官的指示错误,可向检察官提出意见并向主管领导报告,检察官坚持执行的,司法警察应按指示执行,相应的结果亦应检察官负责。这样,就形成检察官、司法警察分工合理,权责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监督的检警关系。

(三)对司法警察要赋予相应的其他职权。对妨碍人民警察履行职责、阻碍审判工作的行为,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均可行使拘留权予以制止和惩治,但对妨碍检察活动的行为法律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可采取拘留措施。从长远看,对严重妨害检察工作的行为应该赋予检察机关司法拘留权,由检察长决定,司法警察执行。另外,应尽快赋予司法警察对自侦案件的逮捕、拘留执行权。

综上所述,基层检察院按照“集中管理、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使用”的要求,把思想统一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范性文件上来,对司法警察全面实行编队管理,是建设职业化司法警察队伍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在没有出台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于司法警察与检察官之间在职责上的具体分工可以通过召开协调会的方式,就具体需要司法警察协助配合的工作范围进行沟通协调,对哪些属于司法警察的工作,哪些不属于司法警察的工作以及违法责任追究等问题可以以制度的形式作出细致规定,从而形成职责明确、分工配合、程序严格、执法规范的办案工作机制,司法警察全面实行编队管理凸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作者系临沂市兰山区检察院检察长王正海)

第二篇:“五措并举”规范司法警察编队管理

“五措并举”规范司法警察编队管理

司法警察工作是检察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保证人民检察院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生力量。对维护检察工作秩序和保障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状况与其担负的职责仍有一定差距,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改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检察事业发展的要求。本文将从基层检察院在司法警察工作中遇到的困境入手、结合未编队管理给司法警察工作带来的弊端,并总结我院在对司法警察队伍进行编队管理的经验提出五项举措,促进司法警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当前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态势

(一)政治思想建设方面,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的服务意识有待加强。由于基层检察院警力不足、职责任务重,司法警察履职过程中往往被检察官取代,检警不分的工作模式突出,司法警察人员对检察业务参与程度不高,服从、服务于检察工作相对滞后,使司法警察职能的发挥打折扣。这种现象在基层检察院更加普遍,有一部分司法警察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这项工作低人一等,受人指派,没有出息,提拔较慢,因而工作不安心,思想不稳定,总是想方设法想调离司法警察队伍,造成司法警察缺乏专业人才。

(二)警务训练方面,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队伍面临诸多掣肘。因为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面临经费不足、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缺乏专业警务训练课程等诸多困难,在组织岗位练兵、体能训练、技能比武方面,多数达不到上级院的培训标准,以我院为例,虽然每年都会组织开展为期两周的岗位大练兵技能训练,无论是培训课程设置、训练质量还是训练效果,都无法与市院统一组织的集中培训相提并论。

(三)警务管理方面,基层检察院队伍管理体制不健。根据《最高检司法警察察队伍建设条例》规定,对司法警察队伍应实行编队管理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但目前,多数检察院尤其是基层院的司法警察还未实行编队,或形式上实现了编队管理,但实际上大部分司法警察还是分散于各个业务科室,没有进行集中培训和管理;有些基层院虽已编队,但固定司法警察少,兼职司法警察多。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没有真正落实,无法实现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司法警察的垂直有效管理。

(四)在履职协助办案方面,司法警察没有被足够重视。基层检察院有一种潜在的习惯,有无司法警察都一样办案,所以在个别领导心目中觉得司法警察并不是十分重要,领导也对这项工作不是十分重视。在司法警察服务自侦案件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检察官对自侦案件“高度保密”,认为司法警察可有可无,甚至让司法警察回避,忽略了参与案件办 理的司法警察的作用,使司法警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履行职责。

(五)在警务装备方面,司法警察履职所必备的装备尚不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和《人民检察院司司法警察察装备配备暂行规定》,对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大队的器械、交通工具、通讯器材都有相应的配置标准,但目前基层司法警察大队警务装备符合这一标准的并不多,司法警察队应对和处置突发情况时带来困难,影响、制约训练和任务的完成。

二、基层司法警察未编队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不利于法警队伍规范管理。司法警察工作的核心要求和根本目的是切实承担和履行法警职责。但许多基层院法警机构设置流于形式,人员大部分分散在各业务科室,不能集中管理,无法实现统一管理,甚至许多法警还兼任司机、门卫等职,从而使法警难以管理,战斗力大打折扣,履职能力的发挥受到限制。

(二)不利于法警队伍职能发挥。影响警队职能发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法警人员大龄化、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不合理、警用装备落后等问题,与检察工作的快速发展有很不相称。二是有的基层检察机关对法警职能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多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法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建设。(三)不利于法警队伍依法履行职责。一是司法警察履职时应该依法办事,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用警部门在司法警察职责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不按规定程序申请使用司法警察,申请的一些用警事项为非警务工作。二是越俎代庖。有的基层院分类管理意识淡薄,“检警混用”的现象时有发生。根据相关规定,一些本应由法警执行的工作,业务部门常按***惯由检察人员自己侦查、自己执行。

三、“五措并举”实现编队管理力促法警工作健康发展近年来,馆陶县人民检察院以争创司法警察编队管理示范单位活动为主线,致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检察劲旅,司法警察编队管理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采取以下“五项举措”:

(一)坚持政治建警,打造过硬素质。院党组对法警工作高度重视,为着力打造一支让党组放心、办案人员信任、群众满意的司法警察队伍,我院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成建制组织法警参加“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教育实践活动,“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以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和保持党的纯洁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使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的本色。

(二)坚持专业立警,增强履职效能。在推进队伍专业化进程中,院党组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配齐配强法警大队,目前我院法警队员平均年龄35岁;均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性别、年龄、文化、专业结构趋向合理。通过自行组织岗位技能大练兵等形式,加强教育培训,使队员达到“一熟、两懂、三会”的要求,提高其全面履行法定的九项职责的能力。还开通视频监控、120医疗绿色通道,一直保持无错案、无事故、无违纪的优良记录。

(三)坚持科学管警,完善制度建设。在推进管理科学化进程中,一是严格实行集中编队管理。法警大队员全部在职在岗,实现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派警、统一培训、统一考评。有效地保障了诉讼程序的依法进行和办案安全,不但受到法警队员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用警部门的欢迎和好评。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法警规章制度,根据《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细化警务工作内容,完善警务工作流程,共建立6项规章制度,加强警务工作管理。三是严格派警程序,依法用警。凡需出警的业务部门,须填写《司法警察用警审批表》,经分管检察长审批,由法警大队出具《警务令》统一安排法警出警。做到程序明晰、职责分明。

(四)坚持科技强警,提高装备水准。在推进保障现代化进程中,我院不惜投入,为法警大队配备了手铐、头盔和警棍等警用械具,配置了办公电脑、密码柜、打印机和警务 专车。2016年,我院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投入20多万元对办案工作区的安监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办案工作区装有安检门、7台固定式红外夜视摄像机,实现了24小时昼夜监控全覆盖,实现了能够随时监控。

(五)坚持规范用警,改善配套设施。在推进执法规范化进程中,我院一方面不断改善办案工作区硬件设施,不仅询问室、讯问时、监控室等办案用房布局合理,还安排了法警休息室、值班室等办公用房,功能完备,设施配套。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办案工作区使用。明确办案工作区由法警大队统一管理,使用办案工作区必须经分管副检察长批准,非案件直接承办人员未经分管副检察长许可不得进入讯问室和询问室。明确司法警察负责安全警戒和维护办案工作区的秩序,办案时被讯问(询问)人的安全责任由承办检察官负责,司法警察实时监控,非办案时间由司法警察负责。严格交接的时间、方法和手续,防止和杜绝因交接疏忽而发生意外。

馆陶县人民检察院法警大队

第三篇:浅议基层检察院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基层检察院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基层检察院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三大建设”总任务,牢牢把握“三个强化”总要求,以服务和推进检察事业科学发展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提高检察队伍素质和执法公信力为目标,积极完善检察干部管理体系,强化政工部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干部人事工作水平,为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但基层检察院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一是没有根据检察业务工作的特点,结合部门工作和干警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导致理论学习流于形式,照本宣科,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学习方法,干警只会抄抄学习笔记、写写学习心得,对所学内容“不入脑”。二是部署思想政治工作时照抄、照搬上级文件,不重视深入实际,不喜欢调查研究,缺乏说服力、感召力和亲和力。

(二)缺乏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干警工作热情。一是只注重确立单位争先创优的集体目标,而忽略引导干警树立个人目标,将干警的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割裂开来,无法很好的激发出干警为全院集体目标奋斗的工作动力。二是对于干警的好人好事等先进事迹,没有及时运用表彰嘉奖等荣誉对干警个人进行鼓励,在培养干警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上受限,难以在全院形成“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做好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科学理论武装,提高队伍政治思想素质

把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干部人事工作的始终,切实提高队伍的党性观念、执法理念、职业道德素养,规范干警执法行为。一是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的方式,组织全体干警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等,把握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坚持检察工作的正确方向。二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正在开展的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以“六观”、“六个有机统一”、“四个必须”、“六个并重”等作为检察干警日常学习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全体检察干警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牢固树立人权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实效意识、监督意识,始终用正确的执法理念指引和规范执法办案活动,有效祛除“四风”问题。三是创新教育形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组织干警参加各类培训,邀请各级党校老师为干警授课。通过扎实有效、灵活多样的学习不断夯实干警思想基础,增强“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和“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

(二)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班子决策能力和水平

严格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继续抓好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一是不断加强和深化院党组中心组学习,注重学习和调研相结合,努力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上下功夫。二是坚持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党组议事决策机制。三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检察廉政教育经常化、规范化。

(三)重视教育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围绕检察业务工作重点,以增强法律监督能力为核心,以促进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方向,以领导骨干和业务一线检察官为重点,强化教育培训措施,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是强化教育经费保障,为大力提升干警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履行检察职能提供物质保障。积极鼓励干警继续学历教育,同时大力支持干警参加司法考试,采取开展经验交流、报销培训费用、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积极鼓励干警参加。二是制定信息、调研奖惩制度和激励措施,鼓励干警就工作疑难、法律适用等开展探索和思考,为干警提供调研交流平台。三是推行绩效考核量化奖惩机制,彻底打破“大锅饭”思想,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的重要依据,激发了中层干部和全院干警的工作热情。四是注重人文关怀,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检察人员、日常交流谈心等制度,多关心、体恤检察人员,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不断增强基层检察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严格选拔程序,增强选人用人公信度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干部工作的有关精神及《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断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首先,严格选拔标准。我院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结合岗位特点和工作需要,从严把握人选的基本条件、德才素质和任职资格,从机制上保障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扎实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严格选拔程序。在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中,我院坚持把民主推荐、面试、组织考察、任职公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做细做实,切实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遵守纪律不放松。最后,加强民主监督,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积极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广大干警的民主监督作用,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透明度。在选拔任用过程中,统计民主推荐票数、面试、考察谈话、情况汇总、任前谈话等环节均有纪检监察干部在场监督。

第四篇:农民失地后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大 学 生 村 官

调研论文

农民失地后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作者:丁恋恋

任职村:东营市胜园街道西现河村 村 支书兼 主任:王鸿德

指导领导及职务:薛海洋开发区党委组织委员张 蕾开发区妇联主席

山东·东营

提交日期:2012年5月

农民失地后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土地被征用,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称之为“失地农民”。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的调查,分析现状,存在的困难,了解到他们的心态及期望,提出对策及建议。建立“以人为本、和谐的社会”,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将失地农民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不仅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理论课题,也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失地农民现状问题 对策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农民不可避免地要失去部分承包土地。有史以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唇齿相依,谁也离不开谁。但是,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必须把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剥离出来,让他们在农业之外去寻找新的生活。本文选取笔者所在的东营区胜园街道西现河村作为个案进行研究,西现河村是胜利经济开发区(前身为胜利工业园)核心所在地。该开发区于21世纪初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成立, 是目前东营区最大的开发区,同时也是山东省最重要的石油装备产业基地。为了开发区建设,为了打造全国最大石油装备产业基地,从本世纪初开始,一部分农用土地被开发区所征用。为了解失去土地后农民生活的情况,笔者在对本村100户被征用土地的农户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一、失地农民的现状

被调查的100户农户家庭人口为309人,其中劳动力224人。调查户家庭原有耕地共337.3亩,被征用304.8亩,人均征用0.97亩;征用后剩下耕地32.5亩,人均剩余0.11亩。100户农户中,征地后收入增加的有62户,占62%;收入减少的有38户,占38%。224个劳动力中,征地安置就业6人,在开发区及外

地务工92人,经营农业10人,经营二、三产业95人,赋闲在家21人,分别占

2.7%、41.1 %、4.5%、42.4%和9.3%。

1、调查户总体上征地后收入和支出均高于征地前。从调查情况看,征地后收入的绝对数有所增长,但受物价等因素的影响,支出也相应地上涨。土地被大量征用以后,打破了农民多年以来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多数农村劳动力必须离开土地,在农业之外重新寻找生活出路。由于地处开发区,制造加工类企业相对较多,农民找到工作的机会比较大,务工的人数比较多。另一方面,村庄区位优势较好,外来人口多,接收信息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成功率比较高。部分失地农民利用征地补偿费,开小商店经商、建房屋出租或买车辆搞运输,增加收入的门路比较多。另外,村集体利用部分征地款搞了一些集体企业,每年都有一定的分红给村民。由于农业比较效益差,经商务工的收入均比务农高,失去土地后农民总体上收入还是有所增加。

2、约有四成调查户征地后收入减少。在失地减收的38户农户中,一部分是由于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不能找到工作就业;一部分是由于家庭人口多,子女尚小,劳动力少,吃饭人多挣钱人少;一部分是由于种种原因,经营二、三产业失败;还有一部分是家庭中长期有人患病,吃药看病花去大量的钱。这些农民家庭,失去土地后收入普遍降低。

3、调查户中农民在开发区及外地务工人数比较多,从事农业人员比较少。失地农户由于耕地被大量征用,剩下的耕地很少,容纳不了多少劳动力,从事农业的人员自然很少。

二、失地农民存在的困难

目前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失地农民找工作很不容易。很多五六十岁的失地农民在厂里根本找不到活干,一些中年人甚至年轻人也找不到土作,只能赋闲在家,无所事事也没有什

么收入。

2、教育医疗支出大,农民不堪重负。调查农户有的家庭有两个或以上的小孩同时在上学,有读中专、大专的开支更大,农民靠木身的收入很难维持下去,只有向亲戚朋友借债。同时有部分家庭,家中长期有人患病,吃药看病花去大量的钱,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突出。

3、缺乏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就业前景堪忧。失地农民的工作主要靠自己寻找与亲戚朋友介绍,其中尤以自己寻找的比例较大。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这些农民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些苦活、累活,并且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待遇较低、劳动保障不完善,如装卸运输、建筑安装等工种。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省土地征用仍然不可避免,失地农民队伍将越来越庞大,问题会越来越多。必须关注失地农民问题,避免上访告状加剧,防止出现新的贫困源,保证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定。

1、多渠道对失地农民进行妥善安置。

一是农业生产安置。征收城市规划区外的农民集体土地,应当通过利用农村集体机动地、承包农户自愿交回的承包地、承包地流转和土地开发整理新增加的耕地等,首先使被征地农民有必要的耕作土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

二是重新择业安置。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被征地农民提供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在同等条件下,用地单位应优先吸收被征地农民就业。

三是入股分红安置。对有长期稳定收益的项目用地,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与用地单位协商,可以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入股,或以经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通过合同约定以优先股的方式获取收益。

2、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养老保险。农民目前的养老方式主要是依靠子女,这种方式主要靠家庭责任和道德约束来实现,具有一定的风险和缺陷。养老问题一直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农民失地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高额的医疗费用支出,对失地农民来说更是巨大的压力,因病致贫的现象在农村比较突出。因此,今后的养老保险具体办法可为:用征地中土地补偿安置费及土地转用后的增殖收益作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金的主要来源,建立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的资金筹措机制,逐步将失地农民中符合政策条件的人群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二是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 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的基金可采用政府出资一部分,征地补偿款中筹集一部分,失地农民所在村组织出资一部分的形式。

3、建立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扶助和再就业培训制度。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重点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凡劳动年龄段内的失地农民,均可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享受就业培训、择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多种就业服务;申领《就业援助证》的,在接受职业培训、就业援助、自主创业等方面享受与市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同等政策待遇等。

总之,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为民服务理念,按照依法依规、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地解决失地农民问题,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石丽娟,《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的途径》[J]《经济论坛》,2005.14.[2]张乾,《关于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思考》《理论观察》2007年第2期.[3]高书生,《社会保障改革何去何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司法警察职能履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法警全面参与、保障民事审判是法定的职责,不能以法官审理个案的需要为前提。

1、从工作目的性上讲,法警参与民事审判活动,履行自己的职责,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保障民事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更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审判的权威和国家的形象。严格地讲,法警的职责是既不能放弃也不能被免除。所以,法警是否参与民事审判活动不能仅以审判法官是否需要为标准,更应当从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法院审判的权威出发。为了保障民事审判的顺利进行,更为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法院审判的权威,法警应当成为民事审判的法定成员,必须参与民事审判活动。

2、从法律性规定来看,法警不仅是民事审判中的重要成员,而且是一支不或缺、不可替代的司法保障力量。《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法警的任务是通过行使职权,预防、制止和惩治妨碍审判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审判秩序,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法警是依法参与审判活动的重要成员”。另外《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值庭规则》、《法庭规则》还具体规定了法警的职责。其中法警在民事 判中的职责是:(1)、送达法律文书、诉讼文书;(2)、参与对裁定(诉讼保全)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3)对必须到庭而拒不到庭的 的被告执行拘传,强制其到庭;(4)、警卫法庭,维护法庭秩序,对进入法庭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旁听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保障参与审判活动人员的安全;(5)、传递证据材料、传带证人、鉴定人;(6)、对妨碍诉讼、违反法庭规则,扰乱法庭秩序,危及审判人员人身、财产安全的人员采取训诫、责令退出法庭、强制带离、实行拘留、强制缴纳罚款等强制措施。法定的职责,就当全面履行。不仅法警自身不能放弃,而且任何组织或个人也无权免除。

3、从司法实践来看,法官、书记员在外出执行送达、财产保全、调查取证中经常遭到辱骂、威胁、甚至殴打,庭审中时常发生当事人、旁听人员相互辱骂、争吵、扭打,故意损坏法庭设施、辱骂法官,当事人持刀当庭自伤、自杀,无关人员突然擅自闯入法庭等情况。一方面,这些情况的发生,不仅影响法院民事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更严重的是破坏了法庭的严肃、损害了国家法律的尊严、法院审判的权威。另一方面,这些情况的发生往往是审判法官难以预料的。审判法官根本无法确定审判中是否需要法警提供保障。但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再临时要求法警处置,可能就晚了、被动了。所以,为了保障民事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法院审判的权威,法警必须全面参与民事审判活动。并以国家权力即国家法律规定的职务权力制止、打击一切妨碍民事诉讼活动的行为。

二、法警参与,保障民事审判活动应以法律的规定为依据,体现在民事审判活动的全过程。

1、庭审前:法警必须依据法律性规定,认真履行下列职责:独立完成有关诉讼文书、法律文书的送达工作。要积极参与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活动,全力协助法官、书记员的诉讼保全工作;要全力为法官、书记员进行调查取证工作做好安全警卫;要依法拘传必须到庭的被告人到庭参加诉讼。减轻法官、书记员的工作量,制止在庭审前的一切妨碍诉讼乃至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法官、书记员的人身安全,保证民事审判活动能够按时、有效进行。

2、庭审中:民事合议审判庭或独任审判庭必须在开庭前一天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及简要案情,特别是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等通报法警部门。法警部门必须根据通报情况和一般规律,认真分析,作出人员、装备的组织准备。并拟定处置突发情况的预案,做好值庭中的防范工作。及时指派值庭法警参与民事审判活动。参加庭审的法警必须按时到达岗位,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依据《法庭规则》、《值庭规则》、《法警条例》、《民诉法》的有关规定,法警在庭审中必须认真履行“安全检查,禁止醉酒人、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不该进入的人进入法庭,禁止任何人携带管制刀具、枪支及易燃易暴、危险品等进行入法庭。按照审判法官的指令,对哄闹、冲击法庭、辱骂、威胁审判人员、当事人及旁听人员间的争

吵、扭打、故意损坏法庭设施、擅闯审判区、擅自录音、录像、记录等一系列违反法庭规则的行为进行警告、训诫、强制拉出法庭。按照审判法官的指令及时传递证据、引导证人、鉴定人”。以全面服务审判,预防、制止庭审中可能发生的一切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保障法庭的严肃、庄重和民事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维护国家法律和法院审判的权威与尊严。

三、要真正发挥法警在民事审判中的作用,确保民事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必须加强法警队伍的建设。特别是要增加法警人数,壮大法警队伍。目前基层法院法警人数一般只有5-8人,不到法院人数的8%(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是12%)。而在正常情况下,法院各岗位所需法警的情况是:法院门厅警卫1名,刑事押解、值庭日均2—3名,执行送达日均1—2名,协助、参与执行2—3名,民事、行政庭前保障日均3-5名,民事、行政开庭值庭3-5名(按法院平均每天同时开庭案件3-5个,每个庭审派1名法警值庭计算)。总计需要法警11—19名。所以现有法警人数不到所需法警的一半。而且现有法警年龄老化(平均年龄已超过40岁),专业知识、技能整体不够理想。很难胜任全面保障法院审判的现实需要。针对这些情况,必须大力加强法警队伍的自身建设。

1、利用政法行政编制,从军转干部、地方院校、警官学校引进新法警。利用地方政府批准的财政拨款编制,招聘合同制法警。以充实警力,调整法警年龄、提高知识结构,逐步实现法警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增强法警队伍的整体力量。

2、加强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提高队伍政治思想素质,确保队伍的纯洁性。培养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甘愿献身法警事业的法警人才。提高法警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加强业务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提高警务保障能力。为全面履行法警职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值庭规则

(法发[2003]13号)

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值庭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值庭是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法庭审判活动中,为维护法庭秩序,保证参与审判活动人员的安全,保证审判活动顺利进行所实施的职务行为。

第三条 值庭的司法警察在法庭审判活动中,根据审判长、独任审判员的指令,依法履行职责。

第四条 值庭前的准备工作由司法警察部门组织落实:

(一)根据庭审活动的时间、规模、类型、诉讼参与人的数量、场地条件等情况,选派司法警察值庭;

(二)制定实施方案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三)与相关部门联系,交换意见,明确任务。

第五条 司法警察值庭的职责:

(一)警卫法庭,维护法庭秩序;

(二)保障参与审判活动人员的安全;

(三)传唤证人、鉴定人;

(四)传递、展示证据;

(五)制止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

第六条 司法警察值庭时,应当按照规定着警服、佩戴警衔专用标志,警容严整。女司法警察不得浓妆、披发、戴饰物。

第七条 值庭的司法警察,应当依照《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配备、使用警械和武器。

第八条 对旁听人员,值庭的司法警察应当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未成年人、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和其他不宜旁听的人员,应当阻止或者劝其退出审判法庭。

第九条 司法警察值庭时,应当站立于审判台侧面,背向审判台,面向旁听席。根据需要采取立正、跨立姿势或坐姿。法庭宣判时采取立正姿势;法庭调查开始后采取坐姿。值庭时间超过一小时可替换。出入法庭时应以齐步动作行进。

第十条 值庭的司法警察接取、传递、展示证据时,应注意安全。

第十一条 值庭的司法警察传唤证人时,应当打开通道门,引导证人到达指定位置。

第十二条 对旁听人员违反下列法庭纪律的,值庭的司法警察应当予以劝阻、制止:

(一)未经允许录音、摄影和录像;

(二)随意走动或擅自进入审判区;

(三)鼓掌、喧哗、哄闹;

(四)擅自发言、提问;

(五)吸烟或随地吐痰;

(六)使用通讯工具;

(七)其他违反法庭纪律的行为。

第十三条 对下列行为,值庭的司法警察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一)未经许可进入审判区,经劝阻、制止无效或者有违法犯罪嫌疑的;

(二)严重违反法庭纪律,经劝阻、制止无效的;

(三)哄闹、冲击法庭,侮辱、威胁、殴打参与审判活动人员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

第十四条 司法警察值庭时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包括:责令退出、强制带离、强行扣押、收缴、检查等。

第十五条 司法警察值庭时应提高警惕,防止当事人自伤、自杀、行凶、脱逃等行为的发生。遇有突发事件,应全力以赴,沉着应对,果断处置。

第十六条 司法警察值庭时,应当遵守法庭纪律,精神集中,举止端庄,行为文明,态度严肃。不得擅离岗位,不得让无关人员接触当事人,不得侮辱或变相体罚当事人以及实施其它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

第十七条 司法警察值庭时违反本规则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处理。

第十八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实行。最高人民法院

2003年7月16日

司法警察职能履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的一个独立警种,作为人民法院直接管辖的一支武装性质的司法力量,它的职能主要体现在护法和执法两个方面。护法是指司法警察在人民法院审判过程中有效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审判环境,保证人民法院能够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顺利地完成各项审判任务;而执法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各类判决、裁定,其职能的实现是国家强制力在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中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自成立以来,一直在维护法律尊严和保证审判活动顺利进行等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自《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级人民法院为开创司法警察工作新局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长期以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司法警察工作在职责履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花大气力、深层次去研究解决,为各项审判提供更有力保障。

一、司法警察工作要求高标准严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入,各项审判工作对其基本保障作用的司法警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司法警察要更好地服务于审判活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司法警察职权明确化。这是司法警察依法履行公务的要求,我们要清楚地看到,这是一支占法院干部总数12%的大队伍,我们不能无视他的存在和发展。因此必须对司法警察职责、职权进一步明细化。

2、队伍建设规范化。确立规范的垂直领导体制,确立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司法警察的领导,形成最高法院?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基层法院法警队伍的警力网状布局。做到互相协调互为补充,提高法警在一个地区的整体作战能力。

3、司法警察警务活动效能化。这是法院审判工作对法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进一步加强法警工作的前提。只有实现效能化,才能真正做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才能确保不贻误战机。实现警务活动的效能化,要求对整个法警队伍实行科学、严格地管理,切实严明纪律,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二、制约司法警察职能履行的因素

认识上的偏差。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之一,是人民警察职能的分工与细化。但是,《人民警察法》没有明确赋予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享有人民警察的警察权,其它“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更没赋予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具体警察权,“暂行条例”只是人民法院内部管理上规定了法警必须执行的八项任务,而不具有对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行使警察公权力的授权性质,司法警察有职无权。由于体制和管理上的原因,一部分法警本身,对法警的工作性质及工作任务存有模糊认识,认为法警就是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法官和法警之间存有严格的等级之分,一些法警工作消极,不愿从事法警工作,想法离开法警部门,这样不仅无法充分发挥法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利于法警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而且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审判工作全面、高效、健康地运行。

履行职责上的偏差。由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权的法律定位不明确,使其一直处于人民法院的附设从属地位。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心工作是依法审理各类案件,依法保障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根据法警工作的特点,其重点是服从、服务于审判工作、保障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审判进行优质、高效的服务,在满足审判需要的同时,为审判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具体的工作中,法警主要是做好刑事审判的人犯押解工作,在庭审活动中是维护法庭秩序,做好法庭的警卫和值庭,根据需要,传唤证人,出示证据,在执行活动中,协助执行人员,维护执行秩序,完成任务,在诉讼活动中,及时、准确、合法地送达法律文书等,这些工作都是按照领导和审判人员的旨意进行的,法警始终处于被动受支配的地位。

管理上的偏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受所在人民法院院长的领导,接受所在人民法院和上级法院司法警察部门的管理”,受法院定编限制,法警“单位配制”严重不足,难以形成整齐警力。其次人民法院的编制和经费都是由本级财政和人事部门决定,上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部门管理下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只是形势上的管理,难以付之行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双重领导、编队管理的机制往往不能落实到位。司法警察偏离职责、警力浪费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法

院各个部门都有法警的身影,书记员、驾驶员、执行员等,“人”与“事”配置协调不合理,呈现出一支“勤杂工”的队伍。

素质上的偏差。1956 年5 月,公安部、财政部、司法部、国家人事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从1956 年7 月1 日起,将各级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列为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我市司法警察部门在三级法院党组和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机构基本定位,编制基本落实,但在人员配置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受进人渠道的约束,法警队伍老龄化、文化结构偏低化、专业技能普通化、综合素质一般化,难以胜任司法警察机动性、警务性、专业性的保障职能。司法警察人员只进不出,这些人长期艰苦地工作在审判工作前沿,年龄偏大的现象普遍存在,队伍整体结构差,完成任务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三、走司法警察专业化发展道路

司法警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司法警察的现行管理体制和规范化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应该从强化队伍职业化建设着手,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提高司法警察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规范警务工作内容,推进装备现代化建设,以适应新时期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需要。

(一)司法警察人员选用专业化

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司法警察整体司法水平的高低。司法警察专业化,首先是警员的专业化,要不断提高司法警察人员的整体素质。

一是改革用警制度,严把“进人关”。欲进入法警队伍的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有献身司法警察事业的敬业精神,在文化水平上一般要达到法律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层次,同时应当有健康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能胜任司法警察的警务工作任务。应当从警官学院或法律专业的毕业生中遴选出符合条件人员,由上级法院会同同级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录用公务员的程序、方式择优选用,确保进人的质量关。

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目前从事司法警察工作的警员,绝大多数是从部队转业的干部和社会录用人员,缺少必要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法警的专业化改革,必须从加强对现有警员的教育培训入手,对他们有计划地进行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法律知识、专业技能等培训。通过培训增强警员的政治意识、公正执法意识,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公正司法大局;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做到爱岗敬业、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提高自身修养;通过系统的法律基础知识培训,使警员掌握最基本的刑事、民事,行政、执行法律知识,坚决依法办事,提高司法效率。通过专业化建设,转变司法警

察工作作风,培养自身刚正不阿、不畏艰难、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职业气质,树立司法警察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社会受尊重度、信任度。

三是使法警工作稳定化、职业化。法警实行专业化改革,就是要使法警工作职业化,实行单独序列管理,无特殊情形,警员不得被调离、免职、辞退或处分,并且与法官一样,在法院内部有平等晋升的机会。

(二)司法警察职权行使的专业化

司法警察权的行使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独立性。法警作为人民警察的特殊序列,其司法警察权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国家公权力,同时,法律也赋予了法警独立执法的主体资格。因此,司法警察在行使司法警察权时,也应当是独立、主动的、不受干涉的。从目前现状看,1997年《条例》颁布之后,法警司法警察权的行使相对集中,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往往更多地是听命于法官安排。司法警察要更多地提高自身工作的独立性,保障、配合法官的审判工作,必须主动地、自觉地承担审判分工任务,将司法警察工作与审判工作有机衔接,从立案程序开始到案件处理结束,法警的保障、送达等工作就应程序化、固定化。根据审判流程而不是根据法官的临时指令安排警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司法警察工作的独立性,推动专业化改革,为法官审判工作提供更加

有力的司法保障。同时,法警在行使司法警察权时,应当享有自己独立的决定权、自由裁量权,比如对妨碍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警行使权力时就应当根据司法警察的专业要求来制止、惩罚违法当事人,有权决定制止违法行为的方式、标准等。目前,这些权力仍在由法官行使,实际上是法官的审判权使用扩大化,法官的审判权应当是对案件进行裁判的权利,而对民事诉讼程序的维持,应当由法警的司法警察权来承担。

(三)司法警察管理体制的专业化

目前,司法警察实行的是“双重领导、编队管理”的体制。但从实际情况看,司法警察的人事管理和经费使用归属于同级法院。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管理相当薄弱。而司法警察执行死刑、重大执行等任务时,常常要求上下一致、统一行动、整体作战,这些有时会与同级法院的要求或工作安排发生冲突。因此,法警专业化发展更要求建立法警单独序列。上级法院法警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法院法警的垂直管理,建立统一调警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和集中训练制度,下级法院法警部门负责人的选拔、任用要充分征求上级法院的意见。另外,随着司法警察更多地参与案件的执行、值庭、押解等和法警力量的不断充实,司法警察内部人员分工的专业

化也应引起重视,要不断向前推进,在各领域均要培养一批专业化人才。

(四)建立专业化的评价机制

法警专业化评价机制首先包括对法警工作如何考核。目前全国法院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数法院一般参照办公室等司法行政人员的评价机制,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法警工作的特点及工作实绩,不利于激发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司法警察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于司法警察工作做出准确的概括,明确法警工作的各项标准和奋斗目标。法警专业化发展后,应当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要突出干警素质的迅速提高和各项警务任务高质完成。

其次,应当建立对法警的职业监督和惩戒制度。法警的司法警察权的独立行使应以受到严格的监督为基础,要建立权威性的对行使司法警察权行为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只对法警个人进行监督,还要对司法警察权行使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把预防和惩治滥用、乱用司法警察权寓于对法警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如建立法警的廉洁自律档案,鉴定岗位目标责任制,完善、兑现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现有违法乱纪、滥用司法警察权的行为,坚决子以惩戒处理。

司法警察作为人民法院内部一支特有的准军事化力量,在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和内务保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司法警察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又为司法警察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只要克服阻力,排除困难,找准目标,不懈努力,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工作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首先,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的警种之一,是人民法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的重要保障力量。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形势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各种矛盾日益突出。高智能犯罪、团伙犯罪的比例不断增加。群众涉法上访人数不断上升,执法环境越来越差。因此,司法警察的作用就越来越显的非常重要。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这项工作是任何人和任何部门都不可替代的,司法警察部门也是人民法院仅有的一支武装力量,必须大力加强司法警察队伍建设,这是新时期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对司法警察队伍的客观要求。司法警察部门是人民法院的窗

口。既然是口,司法警察的形象就显的非常重要。几年前,电视剧《法官潘火中》播出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纷纷歌颂、赞扬法官潘火中,广大人民群众认为并非是电视剧剧情感人,而是法官潘火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而感人。近一段时间全国上下都在学习方永刚的先进事迹,学习方永刚就是要刻苦钻研、与时俱进、矢志不渝的执着探索精神;学习方永刚就是要从党政干部做起,多干群众急需的事、多干群众受益事、多干打牢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学习方永刚要带头讲正气、树形象,做到职务服从职责,对工作恪进职守;学习方永刚要带头孝敬父母,对贫困群众献爱心、立足本职有责任心、改变家乡面貌树信心。人们普遍认为,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能有这样的好典型,实在是太好不过了。相反,有的法院干警搞行业不正之风,在办案过程中吃、拿、卡、要、拖,这种行为严重败坏了人民法院的形象,贬低了广大法院干警的形象,用这种形象在人民群众中行使权利,老百姓怎么能接受呢? 其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形象的好坏,在一定意义上讲,体现着人民法院的整体形象,体现着执政党的形象。人民法院是中国共产党的专政机关,是打击犯罪、保卫政权、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审判机关。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司法警察形象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着执政党的形象。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要求,朝阳

市纪检委林钧栋同志的事迹就是执政党形象代表的最好体现。林钧栋同志是党的忠诚卫士,我们要学习他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政治本色;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百姓的公仆情怀;学习他脚踏实地,勤奋创新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不畏艰险秉公执纪的优秀品格;学习他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高尚情操。不断加强党性教育,提高思想境界,永保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树立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良好形象。

再次,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审判工作,同时,也是人民法院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审判活动的一个保障条件。因为,只有一个好的司法警察形象,老百姓才乐于接近,人民群众才会相信你。在具体履行法律职务时,人们才能心情舒畅的配合你,对人民法院才能有一个好的评价和印象。这对于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对于某些案件的顺畅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为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要严格执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内务条令》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执法行为规范(试行)》规定的要求。反之,如果在具体执法活动中,知法犯法,办关系案、人情案,吃、拿、卡、要、拖,偏袒一方,贪赃枉法,不但要受到党纪、政纪的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还要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谴责,这样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是树不起来的。那么,怎样才能树立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形象呢?

方永刚、林钧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树司法警察形象应该怎样去做?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认真去思考。笔者认为,树司法警察形象,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司法警察要树立良好的行为形象。在我们履行职责过程中,行为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干什么就要象什么,对于司法警察警容风纪(包括着装、仪容、举止、礼节)的要求是行为形象的突出要点。①着警服要保持警容严整,在工作期间必须着警服;②司法警察应当保持头发整洁,不准染发,不留长发,不得纹身等;③司法警察应当举止端庄,谈吐文明,精神振作,姿态良好;④司法警察在不同场合,分别要行举手礼、注目礼、持枪礼,在不同场合都有相应的礼节。在执行公务时要履行告知程序,先敬礼,对当事人说明情况并讲清权利和义务。对于形象而言,在具体执法行为过程中,直接影响着自身的形象,所以,要用自身的行为来维护自身的形象。

2、司法警察要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社会主义法律制定之后,能否正确顺利地实施,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是法律本身能否取信于民的根本问题。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就是要围绕保障人民法院审判工作这一中心任务,建立其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按照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要求,培养司法警察爱岗敬业、令行禁止、公正廉明、英勇善战、无私无

畏、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保证司法警察队伍圆满完成任务,树立司法警察队伍的良好形象。

3、司法警察要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时刻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依法履行职责。要坚定政治信念;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效率;保持司法廉洁;加强职业修养;注重警察仪表;约束举止言行。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押解规则、值庭规则、看管规则、安全检查规则履行职责。要制定预防突发事件预案措施,应当重视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建全多项安全制度,实行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在执行职务时,应当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制度。

4、司法警察要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这就要求司法警察要坚定政治信念、加强职业修养、崇尚法治、维护正义;公正廉洁、文明执勤;秉公执法、办事公道;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毅勇敢、不怕牺牲;勤勉敬业、忠于职守。履行职责要旗帜鲜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摒弃勾心斗角,争名夺利的丑恶行为,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总之,良好的司法警察形象树立起来了,司法警察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才会蒸蒸日上,人民法院的建设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下载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凸显的问题及对策[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实行编队管理凸显的问题及对策[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伍剑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点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各极检察机关高度重视纪检监......

    浅谈基层检察院调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基层检察事业的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不断向前发展,逐步走进业务、走进领导决策,在推动各项检察事业开展中起到了独特、不可代替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基层检察院领导认识到调......

    试论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建设的薄弱问题研究

    试论基层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建设的薄弱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是维护检察秩序,保证司法公正、有效,使检察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重要力量。但是基层检察院......

    浅谈安全培训凸显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安全培训凸显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省安全培训发展较快,但对我省5220万从业人员来讲,培训总量仍显不足,地方培训差距大,行业培训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我省目前安全培训存在的主要......

    浅析“两委”换届选举中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凸显问题及解决对策 村级党组织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加快城乡一体化......

    加强基层检察院50岁以上干警的教育管理的对策

    加强基层检察院50岁以上干警的教育管理的对策 摘要:加强基层检察院50岁以上干警的管理教育,是事关检察机关形象和发展的大问题。应从思想教育入手,使他们牢固树立奉献意识,工作......

    基层检察院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合集5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基层检察院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层检察院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 要 信息化条件使基层检察院实现......

    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纪检监察工作是整个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