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关系对塑造审计形象的意义与现实运用
需求引发动机,动机产生动力。国家审计机关在履行其监督的基本职能,获得维护其正常履行监督职能所必需的物质的、精神的条件,必须和方方面面的社会组织(法人)和公众产生横向的纵向的内部的外部的关系。根据在审计机关综合部门工作的实践,笔者感到,单纯的割裂的对待这些关系,和将这些关系统筹运用相比,显然后者更为有利于实现审计职能效应的最大化。置身于时代发展、政府职能革新的洪流之中,呼应实行公共管理、塑造高效能政府的政治需求,审计机关需要对外“跳出审计看经济”、对内“理顺机制齐发力”,必须实现双向的乃至多向的信息交流畅通和关系协调,由此,一种注重沟通传播的新型管理模式呼之欲出,这就是公共关系。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发展脉络
1、公共关系基本涵义及性质
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PR(公关)。公共关系学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早在1882年,美国律师多尔曼伊顿(D.Eaton)就在耶鲁法学院发表了题为《公共关系与法律职业的责任》的演讲。1903年美国一位叫艾维李(Ivy Lee)的记者创立了最早的公共关系顾问公司,专门为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机构提供传播和宣传服务,协助客户建立、维持公众联系和与新闻界的联系。二次大战之后,公共关系的研究与实践已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在全球风行。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对公共关系的定义是: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属于一种经常性和计划性的工作,不论私人机构或组织,均通过它来保持与相关公众的了解、同情和支持,也即审度公众的意见,使本机构的政策与措施尽量一致配合,再有计划地运用大量的资料,争取建设性的合作,而获得共同的利益。从这一定义中我们知道,公共关系首先是一种管理职能,任务就是理顺与各种类型公众之间的关系,积极维护本组织的形象。
2、公共关系在中国的新亮点——政府公关
由现代公共关系所提供的经营、企业管理、品牌建设等现代管理意识和科学管理理念,为政府提供了新思维和参考经验。从抗击非典等对危机事件的专业管理,到北京市申奥和筹备奥运、上海世博会等塑造城市形象,以及全球财富论坛、中法传播年的传播策略等等,公共关系在政府领域应用的实例比比皆是,公共关系在政府事物中的作用不断显现。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公共关系步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以来,最大的亮点,各级政府逐步认识到了其作为管理职能的重要性。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政治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其中之一是“坚持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政府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渐引起政府公共部门的重视,表征为公关意识不断加强和对公关活动有意识的推展。
二、审计部门公共关系的概念辨析与现实意义
公共关系的引入,是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也是建立“民主、高效、责任、透明”政府的客观要求,当前,审计部门开展公共关系,主要是通过完善传播机制,健全沟通渠道,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形成与各方面的良性互动,树立良好形象和信誉,以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吸引社会公众参政议政,以提高政府决策和执行能力。
(一)审计公共关系的对象——加强公共关系管理的必要性。
不同的对象决定要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审计公共关系是一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塑造审计部门形象的经营管理科学与艺术。它通过有计划而持久的努力,合理协调和改善审计部门内外的各种关系,以获得公众的支持、理解、认可与长久的合作。
审计公共关系的主要对象,是指对审计部门的目标和发展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益关系或影响力的组织或个人。就地市级审计部门来说,直接相关者有三:一是上级领导,由于审计受到双重领导,包括省审计厅和地方政府,同时它还受人大监督、向人大报告工作;二是被审计对象;三是审计机关干部。非直接相关者包括社会公众、社会团体,等等。除了审计机关干部属于内部公众之外,绝大部分为审计的外部公众。
审计部门置身于如此多的“关系”之中,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确实值得好好研究与思考。
(二)审计部门与公共关系有多近——推行审计部门公共关系管理的现实意义。
1、一场风暴背后的成功规划。早在1996年,中央财政预算报告的审计就开始通过纸质媒体公开,特别是2003年,一份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经审计署网站全文公开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掀起了一场“审计风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审计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是顺应新时代政府建设大环境,在国务院的支持下,为加快审计公开透明的步伐,积极策划、借助传媒手段产生的结果。
2、应对“沧州事件”的危机公关。2006年,河北省沧州市某审计组成员接受电力部门连日宴请,酒后猝死,事件经媒体的快速和放大效应,在全国迅速传播开来,影响了公众对审计干部形象的判断。对此,审计署第一时间通过网站等媒体正视事件的发生,同时迅速配合有关部门展开调查,公开调查进度和处理结果。审计署还进一步就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作出系列部署,通过内强素质外设监督来确保审计的清廉公正。这是一次典型的危机公关,一方面,媒体放大了审计干部的个案,另一方面,审计署也成功运用了媒体的传播效应来消除这次事件的影响,维护审计的形象。
3、一份审计信息提升了审计监督力度。笔者所在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全市十五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已成为当地利用外资的密集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地、适宜人居的新城区。地方审计机关结合财政决
算延伸审计,对这些开发区予以关注,发现省级以上开发区普遍存在财税管理薄弱等突出问题,而且大部分开发区在管理监督上存在盲区。审计机关及时以信息形式反映,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文件明确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纳入审计监督范围。
4、一项荣誉带来的长远影响。对外和对内,通过公共关系,其效果可以产生审计干部内部的一些概念性的认知以及方法性的认知,产生对审计事业的认同感、荣誉感和自豪感,形成良性的互动。比如地方审计机关获得全国审计机关先进集体、获得省级(条线上)、市级(地方政府上)各种不同的表彰和荣誉,就会有这样的声音,认为是“争荣誉”就是“争面子”“图虚名”,净是些没意义的虚活儿,精力耗费在“空”的地方上去了,多干点项目才是真的。。等等。实际上,这些荣誉正是审计工作是否取得成效、审计干部劳动成果的最终体现。一方面增加了审计干部的集体荣誉感,增加了审计机关内部的凝聚力,同时也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地体现了上级和地方对审计工作的认同,从长远来说,有利于对地方审计工作开展的支持和推动。
(三)撇清公共关系与几种概念的认识误区
公共关系的提出不是为了披上“皇帝的新衣”,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而是需要审计部门通过认识和运用来实现推广的目的。因此,有必要撇清审计部门公共关系的几个认识误区:
1、公共关系≠“公关”
专业的公共关系管理和世俗的关系不同。世俗的拉关系、请吃饭认为是公共关系,这是社会上的认识误区。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汉语中的牛津辞典中解释的公共关系就等同于我们现在的公共关系。开展政府部门公关,是为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而运用各种传播手段,与公众进行相互交流、相互适应的社会沟通活动。
2、公共关系≠“金点子”
公共关系是为了提升整个组织的影响力而实施的系统工程,而不是针对某个项目、某个活动拿出的一套执行方案。对审计机关而言,这个过程包括了从调研、实施、执行、以及评估整个反馈的体系,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从而提升整个审计机关的影响力。
3、公共关系≠宣传
公共关系与宣传。两者颇有渊源,但又并非同一概念。世界是靠人去改变的,人是靠思想和感情来支配的,而思想和感情又是宣传工作者可以改变的,在这个意义上,宣传可以改变世界。因此,宣传是审计拓展公共关系的重要手段。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首先。传统的宣传,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工具。而公共关系工作,则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它直接参与管理过程,可构成审计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性质不同。
其次,宣传的主要方向是“单向灌输”,而公共关系强调建立双向的信息交流网络,既要对外及时、准确、有效的传递信息,供政府决策、供经验互通、供成果分享,又要及时搜集和整理公众的意见进行整理、消化、吸收,以不断完善自身。比如:某市审计局于2005年对政府重点实事项目市体育健身馆进行效益审计时,就运用了网络调查的方式,搜集公众对于健身馆运作情况的看法、体会和意见,为查找审计切入点,确定审计重点发挥了重要参考价值,该项目成为当年效益审计的“典型”,并获南京审计学院邀请,在当年有港、台、澳专家参与的两岸三地政府绩效评估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
第三,传统的宣传主要是为了政治服务,以达到让社会知晓审计法律法规、接受和欢迎审计的目标,如宣传新《审计法》、宣传审计工作成效等等。而公共关系则是为了适应加强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现代审计机关在塑造自身形象,推出和展示自身的同时,需要畅通渠道来获知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各种信息。
四、当前条件下如何开展审计公共关系
对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视,表明了政府正越来越关注与市民之间的沟通互动,更加尊重公众意见,这也正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由于公共关系学要求以积极的建设性方法与公众保持良好关系,因此人们就必须按政治、经济、法律和事物的内在规律办事,通过沟通交流达成一种平衡与和谐。
当前审计公共关系面临的形势是,就目前我国整体现状而言,虽然政府从管理到服务的转换需要树立政府形象,当然需要公共关系,但是政府公关观念还在初兴阶段,谈不到将其上升为一种价值观和管理哲学,渗透到政府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之中。
近年来,审计机关在公共关系建设上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从李审计长获得全国经济人物大奖,到高层审计领导在中央台“对话”等访谈节目的亮相,从审计公众网站到基层审计机关门口的政务公开栏,到被审计单位张贴的审前公告,这些都应是审计公共关系的实践活动。可以看出努力塑造良好外在形象、营造良好审计环境的决心。但是,审计部门虽说在实践中已或多或少、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公共关系,但仍然是零散的、非系统化的,在既定的环境和条件限制下,现阶段审计公共关系可整合运用现有的载体:
(一)开展审计公共关系的七类载体
公共关系活动总要借助一定技术才能开展,如运用新闻媒介,运用社会调查方式了解大众意愿,进行庆典活动等。其实,审计部门开展公共关系的手段并不在少数,只要精心规划、统筹安排,就可以发挥出更有效作用,实现推动审计发
展的终极目标。
1、推进公开透明的——审计结果公告。审计机关从2003年起逐步积极稳妥地启动了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并相继出台了符合地方实际、切实可行的审计结果公告办法,而且地方各级审计机关硬件和软件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审计质量不断提高,已为推行审计结果公告作出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公告比例逐步扩大。随着审计结果公告的逐步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力度的加大、“阳光政府”建设的推进,其外部环境也日益得到了优化,除同级政府更加重视支持审计、主动对外承诺并实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外,社会公众也开始更加关注起审计,每一个审计项目所揭示的问题点滴都引发了各行各界的讨论,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民众,都对审计寄予了莫大的期望。
2、服务政府决策的——审计报告、审计信息、专题汇报等。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中心,如目前的新农村建设、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关注城市建设发展带来的拆迁土地出让金、失地农民利益等,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揭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发挥预警作用;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加强与纪检监察等兄弟部门的合作,发挥经济卫士作用等。审计结果通过报告、信息和专题汇报等载体予以发挥作用,在经济大环境下添上了审计的和谐一笔。同时也提高了审计部门获重视的程度,有利于顺畅和支持工作的开展。
3、增进上下级审计机关整体协调的——调研、指导性文件、座谈会、培训活动,以及反映经验和工作特点的信息、新闻稿等。充分的上下间的指导和交流,有利于发挥地方审计机关双重领导体制的优越性,实现与上下级审计机关的统一领导,整体协调。
4、争取广泛支持的——人大审议、政协专题汇报、聘请特约审计员等制度。新《审计法》进一步规定了审计向人大报告、接受人大监督的制度,不少地方审计机关还向政协、人大不定期的汇报工作情况,并聘请行风监督员、民主党派人士担任特约审计员,加强对审计工作的民主监督等。通过与这些层面建立交流,树立审计形象,获得理解和支持。
5、拉近与百姓距离的——访谈、直播、公益活动、地方媒体结合百姓利益刊登审计成效等。通过这些活动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拓宽社会沟通渠道,尽可能争取公众的理解,提高机关的透明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沟通提供了广泛的参与方式,围绕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动员公众献计献策,集思广益,这也是审计开展公共关系的一种形式。
6、塑造地方审计品牌的——条线及地方各类荣誉、与高校共建提高前沿理论水准、以及在专业杂志报纸网站等媒体刊登体现审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文章等。还有展现地方审计风采的如以乒乓球赛、集邮展为载体的主题活动。如笔者所在单位,先后结合审计机关建立20周年、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长三角九市区理论研讨会、和高校共建等重要活动举办了多次主题邮展和书画展,不仅彰显了活动主题,而且向地方、兄弟部门和公众立体展示了当地审计人的风采,形成了“品牌”效应。
7、产生良性导向的——深入报道。公共关系学从新闻传播学演变而来,新闻单位一般在公关工作中起到媒介作用。成功运用媒体,对话、网站等栏目,产生良性导向作用,不是做广告,而是一种深入的报道,借助大众传媒,把政府的大政方针、计划方案等告知公众,并取得人们的支持,进而使公众的言行朝着有利于政府管理目标实现的方向转变。体现审计成果、总结审计经验、展现审计风采,在决策层面上提出审计建议。
(二)现阶段运用审计公共关系的八个着力点
1、发挥出现代审计领导者的作用。目前,一些审计部门的领导对公共关系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多,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存在各种偏见和误解。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公共关系意识是当前加强政府公共关系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领导的视野有多宽、目光放多长远,领导的魄力和魅力带动全体的能量有多少,这些都对一个审计机关未来发展起重要作用。埋头于本局的审计业务细节,被动接受审计任务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的审计机关管理者在关注和领导本部门工作的同时,还要置身于所处地区的经济环境和审计行业的全国乃至全球的态势上,站高、望远,思考审计职能的需要与被需要,对审计事业通盘考虑、运筹帷幄。在处理审计公共关系上的决策将与现代政府机关管理需求不谋而合,系统化而有效能,对政府、系统以及公众的影响力也将不同。
2、把握好“扬”与“抑”的关系。审计机关既需要运用公共关系这种现代管理模式来统筹规划、优化发展环境、实现目标,同时,也不能为公共关系而公共关系,过分执著于宣扬审计功效、夸大审计的职能,超越了审计本职工作应有的尺度。要做到张弛有度,涉及到公共关系的评估,目前可以借鉴的是企业公关评估的一些经验,虽尚无定式,但是基本可以把握的是,量入为出、适度、平衡,把握住成本与效应的平衡点来搞政府部门的公共关系,避免大张旗鼓,本末倒置或完全忽略、埋头于审计项目这两个极端。
3、树立和强化公共关系意识,树立和调动全体审计干部的接受度。审计干部要转变观念,不断强化公共关系意识,要充分认识自身形象是政府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应以自己的行动来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本质,架起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这本身也是审计公共关系的一部分,也就是对内,让审计干部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公共关系是实现审计发展战略(如审计机关“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现阶段审计目标过程中的一种管理职能,它并非另辟蹊径,而是已经体现和包含在我们正在做的事务之中,只要化“零散”为“系统”,有意识地关注它们、加强前期的统筹规划、一步步付诸实施,那么,审计机关公共关系的作用发挥将是一种水到渠成。
4、融合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中。实践表明,能够进入领导决策视野、登上地方媒体版面、引起百姓关注的,永远是那些审计在经济发展大潮流中运用监督职能关注、观察和掌握的信息。公共关系的开展应以此为轴心。
5、提高审计质量。审计公告是把“双刃剑”,它不但将被审计对象的财政财
务管理情况公布于社会,同时也将审计机关自身工作的好坏公布于社会,自然其审计风险也就骤然增加。正因如此,审计工作需要“严谨细致”,审计质量必须百分之百经得起检验。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牢固树立风险责任意识,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贯彻到审计工作全过程,特别要在加强审计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造就一支“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客观公正、严以律己、甘于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审计队伍,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6、探索采用公共关系的系统性发展战略和媒体策略。公共关系并非外部事物。其实,一个审计机关的未来越来越会发现它逐渐的会由所谓的自我整合发展到多赢或者共赢。借助企业界的一个概念来理解,就是“价值链”,它涵盖了审计机关在公共关系网络中所接触到的方方面面,包括审计人员、社会、环境、政府、媒体等等,实际上就是审计工作所有的参与者的价值关系。我们应该认识和有效运用媒体策略和价值链的战略,来打造地方审计的品牌,来实现审计的价值,最终落脚在审计职能发挥的最大化和争取审计事业发展的最有效前景。
7、找准对方的关注点与提高执行力相结合。在配备专门职能机构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要做好审计公共关系,就必须在既有条件的约束下,找准公共关系其他方面的需求点,通过现有手段集中力量加以实现。策划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执行力,贯彻思路要从审计项目立项起、主题活动开始起即注入系统理念,予以实现。如服务新农村建设,不是通过单个的涉农审计项目可以做到,而是在充分开展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增强与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的关联度,综合运用审计调查方式,融入效益审计理念等,来综合性的排定规划、开展工作。
8、探索公共关系效果评估。公共关系属于行政管理范畴,实施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四个步骤:搜集和分析信息、制定或调整政策、传播和沟通信息、评价工作结果。在审计公共关系刚起步阶段,对于开展结果的评价可在现有的评估和考评体系中加以体现,有意识予以引导和激励,例如对于信息、宣传采用的考核;对报告批示、采用率、促进政府出台制度、做出经济决策等折算权重来评估优秀审计项目、先进审计人员等。
第二篇:公共关系与大学生的形象塑造
内蒙古科技大学公共关系与形象塑造论文
公共关系与大学生的形象塑造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往往被公众赋予了许多的理想和厚望。因此一个大学生的形象往往能反映出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形象的塑造往往与公共关系有关。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集体中融洽的关系,并积极向外拓展自己的交际面,不断赢利他人和社会赞誉,是辅助人生走向成功的最佳手段。
关键词:大学生 形象 公共关系
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是新时代新中国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也要培养良好的精神素质。那么,作为“天之娇子”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塑造自己的内外形象呢?
人的精神和内在素质是通过外部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流露和表现。大学生要塑造良好的内在形象,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掌握一定的技能。公众认为大学是一块净土,不应该被世俗的恶习所沾染,因此,大学和大学生都承担着相当高标准的道德责任。在《公共关系学》一书中,作者将“心灵美”放在“个人形象美的塑造”中的第一位。书中说: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当代中国人最推崇的美德依次为:(1)、守信用;(2)、忠诚;(3)、正直;(4)勤劳;
(5)、家庭责任感;(6)、工作责任感;(7)、礼貌;(8)、恒心;(9)、求知欲;
(10)、洁身自好。这10项都是对人们心灵美的肯定。其中“守信用”、“礼貌”等对大学生道德层面的要求,不但要家长、老师、学校对学生从小灌输这样的意识,也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尊师重教、诚实守信。而“求知欲”的满足则需要大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多看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以及可以提高自己工作技能的书籍,使得自己更加充实饱满,更适合社会的需求。如果只重外表,不重内涵构造出来的形象,则只能是肤浅和苍白无力的。
具体来说当代大学生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也是主要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去综合考虑:
第一,外在美1.衣着:穿着要大方合体、干净整洁,要穿的看起来像一个 1
大学生,要让别人从我们身上看到朝气蓬勃的影子,看到文化修养的氛围。2.头发要干净,发型要合适,指甲要经常剪,男生要剔胡须,保持面部的干净整洁。
3.走路要挺胸,说话要有力,做事要勤快,学习要努力,工作要加油,作风要纯洁。适当注意外在形象。首先,应注意风度和魅力的培养。风度和魅力不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只要大学生善于注意从平常生活做起,举止自然潇洒、稳重大方,谈吐自然得体、文雅风 趣,待人真诚、热情、宽容、大度,遇事沉着冷静、自信果敢,再辅之以适度的修饰,那么风度和魅力将自然在大学生朋友们身上流露。其次,大学生还应注意适度的修饰。大学生受其经济实力所限,着装打扮不可能也没必要去追求时尚、高级,大学生的着装有一个总原则应当把握,即整洁、大方、得体、尽显学生本色。
第二,内在美1.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荣誉感,从本质上改造我们的作风问题。2.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不管对待什么都要勇往直前,毫不畏惧。3.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微笑面对人生,轻松面对生活。4.有要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努力奋斗,艰苦创业。5.要经常的锻炼身体,以一个健康的体魄去迎接各种挑战。6.要有一个自信的心,永远记着“我们是最强的”。加强内在形象的培养和锻炼。首先,要进行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的培养,这是大学生塑造良 好形象的基础。其次,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在校大学生在学好专业课之外,还应当大量涉猎 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做到既博又专,并掌握外语和计算机这两样工具,使自己成为通才式的人物。再次,应当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自信、豁达、热情、开放的心理。
从我和我身边的同学的比较就可以知道,形象塑造有多么的重要。经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很多的同学走路都是低着头,有的甚至显得有气无力,根本没有意识到昂首挺胸对于一个人外在形象有多么的重要,而一个走路昂首挺胸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有气质,给别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让人不自主的多看他几眼。还有一点就是说话的时候,很多的人都是用嘴说话,而不是用气说话,用嘴说话的人声音一般比较小,而用气的说话的人,声音一般都比较洪亮,让别人一听就感到这个人有气质,说话多有力啊!还有一点就是关于礼仪方面的,很多的学生都不注意和同学之间关系,特别是说话,我是一名南方的学生,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要注意礼貌,敬老爱幼,尊师敬长,妥善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做任何事,说任何话都要注意后果和形象,要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孩子,可是来到大学以后,发现很多的人说话特别的苛刻,有的话我甚至觉得这在我们那里是根本不可能从嘴里说出来的,可有的人就是那样直接的说出来,很伤人,很伤人,而他本人却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岂不知道已经深深的伤了别人的心,我觉得这一点对我的影响最大。虽然遇到如此的困难,我还是觉得礼仪和修养很重要,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去感动身边的同学,让同学们也注意礼仪和修养。
作为内在精神素质的载体,大学生的外在形象也是不能忽视的。在《公共关系学》中,“个人形象美的塑造”不仅包括“心灵美”,也包括了“行为美”、“语言美”、“神情美”、“仪容美”、“服饰美”等等外在形象。首先,应注意风度和魅力的培养。风度和魅力不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只要大学生善于注意从平常生活做起,举止自然潇洒、稳重大方,谈吐自然得体、文雅风趣,待人真诚、热情、宽容、大度,遇事沉着冷静、自信果敢,再辅之以适度的修饰,那么风度和魅力自然能在大学生朋友身上流露。大学生受其经济实力所限,着装打扮不可能也没必要去追求时尚、高级,大学生的着装有一个总原则应当把握,即整洁、大方、得体、尽显学生本色。作为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大学生,我们生活在繁华的城市,因此我们的衣着要符合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既不能盲目的跟从潮流或是过于妖艳暴露,也不能一味追求朴实而遮盖了大学生应有的气质。大学生应该成为社会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外在的形象应该包含了青春的行动、不俗的言谈、文雅的举止、适当的衣着。大学生如果注重培养自己的内在美,就不难做到言谈不俗和举止文雅。
然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青春的行动要求我们积极参与学院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无论是学术上的知识竞赛、时事辩论,还是文体活动中的晚会演出、院校运动会,都需要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这样不仅能锻炼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语言和动作的表现力,增强身体素质,还能增加一个团体的凝聚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应该明确的是,参加所有这些活动,要出于兴趣,出于热爱,为了锻炼自己,而不是功利性的为了提高综合测评的成绩。有很多同学虽然身为学生干部,但他们办事并不是以为同学服务为出发点,而是看哪个活动加分多就参加哪个,把其他加分少的活动推给其他同学做,这是同学们中常出现的一个很严重的误区。青春的行动还要求我们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关心社会,这些都是一个大学生应尽的义务。我们作为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更应该作为公民的榜样带头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大学生要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就必须内外在的素质。内涵美和外在美兼得,与时俱进,这才是现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只有不断向这个目标前进,我们才能无愧于“天之骄子”的称号,无愧于时代对我们的希冀和寄望。
学生形象是最活跃最积极的组织要素。所以抓好一所学校里大学生的形象建设,也就促进了学校的形象建设。公共关系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组织形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组织工作目标的实现与否,甚至影响到组织的生存问题。因此,要塑造好组织形象,就必须客观地认识和估价自己,明确自我形象。记得书本上有写过:“塑造组织形象有5个要点。(1)、领导重视;(2)、懂得塑造原则;(3)做好本职工作;(4)、积极开展各种有效的公关活动;(5)、掌握赢的战略。”作为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学生,我们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发展,关系到我们日后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工作,也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将来。因此,我们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塑造良好的形象,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使大学生成为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谢焕权.《塑造大学形象校方需有所作为》
[2]曹玲妹.《浅谈大学生形象的塑造》
[3]傅坚,袁信,王翠英.《公共关系学》.2001学苑出版社.北京.P72.P73.P74.P323
第三篇:高校形象与公共关系
高校形象与公共关系的实施
卡毛措10级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号:101204032599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面临越来越大的招生竞争和毕业生就业挑战,公共关系的作用在高校中表现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高校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关键词:高校形象公共关系塑造
高校形象,是指高等学校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在公众心目中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使学校在长期建设与发展中形成的多方面的综合体现与反映,包括教学、科研、管理、设施、环境、学校文化等。高校形象建设状况直接决定着教师队伍素质、学生生源质量、教育质量、学生就业层次等,决定着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支持度,是学校的一项无形资产。高校形象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公共关系工作。
公共关系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良好的高校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扩大办学规模,产生规模效应,提升生源质量,同时能够取得政府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增加企业投资,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学校的建设,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优势。而公共关系是高校形象塑造的主要途径。”① 1
积极开展高校形象传播。高校的形象能否在公众心目中形成正确反映,涉及高校有没有一个有效的形象传播途径的问题。如何进行公关活动,疏通传播渠道,把自身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展到全社会是高校务须明确的事情。传播渠道不畅也容易导致留言的传播。因此,在现代新闻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适时引入公共关系的传播理念,积极运用广告传播等行之有效的软文介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为高校形象推广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努力推动高校形象建设。高校形象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即通过在校师生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来实现既定目标。"在商界存在着“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而高校进入市场竞争以后,也应该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建立高校形象识别系统,可以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共同着手。"② 从硬件来说,主要是通过建造造型鲜明突出的校园建筑或别具风格的校园景观等具有一定审美性的公共标志区别于其他高校。校园公共标志要具有形象性的特征,应以校园整体规划为基础,结合校园自然、人文环境,其设计应体现出校园文化的根本内容,可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使校园文化能够直观、明快地展示给公众,具有一定的美感,给人以轻松愉悦的心理享受,对校园文化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软件方面可① 徐建芬,公共关系在高校形象塑造中的运用,新闻爱好者,2010(1)下半年。
② 景庆虹,公共关系――塑造高校良好形象,国际关系,2007(1);
以运用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价值观念,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思想,反映校园公共道德和核心价值取向,具有良好的教书育人功能,以期在社会公众的视野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标志。例如,复旦大学的“日月楼”、清华大学的“水木华园”、北京大学的图书馆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都是良好的校园形象和校园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要在塑造良好形象方面下大力气,积极利用公共关系这一宣传组织形象的重要手段,开辟高校的广阔前景。
有效开展校园危机公关。由于大众传播以及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之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高校危机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近几年各类高校频频发生学生自杀事件、英语四六级考试集体网络作弊事件等校园丑闻,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网络上更是兴起了对各种各样危机事件的激烈讨论。在这些严峻现实面前,高校管理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在高校形象建设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出现了形象缺失、受损,甚至是危机的情况下,公共关系更应当成为高校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高校管理者必须树立危机意识,通过调研分析等方式明确组织中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加强危机防御,建立预警机制,并成立一定的危机管理机构,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处理危机事件,为受损公众提供真诚的帮助与安抚,取得他们的谅解。大学公共关系的实施
大学形象不是自然形成的, 大学形象既依赖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也依赖于大学公共关系建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大学形象既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产物, 也是大学公共关系的产物。与社会其他组织公共关系实施不同的是, 大学公共关系既是向社会推介自己, 更是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 实现大学使命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大学实现自己的神圣使命的主要途径是培养改造社会的人才, 大学对社会的监督和批判没有强制性, 也没有直接的手段, 正因为如此, 大学使命的实现便显得格外艰难。但是, 现代信息社会为大学使命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这就是公共关系。所谓大学公共关系, 就是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实现社会对大学理念的知晓和最终的认同。下面主要从大学公共关系对象这个角度来讨论大学公共关系实施的问题。
(一)维护与媒体的公共关系。
“现代传媒已经逐渐演变为两大功能一是新闻, 一是娱乐。不管是传统的报纸杂志还是正在蓬勃发展的国际互联网络, 都既是新闻介质, 也是娱乐载体。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大学与 媒介的关系, 是指前者。一方面, 大学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传媒这一阵地, 最大限度地宣传大
学的理念和大学的活动, 使社会获得大学的有关资讯.另一方面, 大学应该有自己的传播媒介, 最完整最真实地向社会和自身成员介绍大学的发展, 同时利用这一工具对自身成员和社会输人大学的理念。”①大学不应成为传媒的热门话题, 但大学的活动尤其是大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必须通过传媒让公众知晓。这是一种在社会树立大学形象的最好方式。除了使大学的活动成为传媒的内容之外, 更主要的是大学对传媒进行科学研究, 为现代传媒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除了在大学设立专门的传媒研究机构和教学机构之外, 大学各学科研究人员都可以从各自的学科和立场出发, 对传媒本身及传媒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指导和批判。在现代, 大学成为社会的中心, 应该让大学的声音成为现代传媒的一个重要的声音。大学应该与当地传媒高层机构建立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的关系, 以期使大学对传媒的研究、分析和批判获得传媒本身的支持, 传媒也能在与大学的合作中获取巨大收益。
(二)建设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国内外都是如此。在中国, 由于历史原因, 大学与政府的关系较之西方更为密切, 也更为直接, 更为刚性。应该说, 大学不应该成为政府的一个部门, 大学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 成为直接为社会服务的独立机构。“政府通过大学获取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思想资源, 大学通过政府获取办学的财力支持和其他各方面的支持。大学与政府这样一种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关系, 使大学对政府的公共关系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 大学应该对社会的发展有自己独立的研究, 及早为这种发展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当政府为这一种发展具体制定规划时, 大学已经为这一规划准备了充分的研究力量和人才储备。另一方面, 大学应该花大力气研究政府的中长期目标, 主动为政府的中长期目标提供理论支持。”①
(三)建立良好的社区公共关系。
任何高校都是在具体的社区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学校的生源、毕业生就业等都离不开社区,学校用地、用水、用电、治安等也离不开社区,因此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促进高校的发展。高校可通过提供社区咨询与服务,办理回流教育,开展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制定与社区互动的方案,取得学校在社区的发展。
(四)保持与校友、家长的关系。
① 段怡,论大学形象与大学公共关系的实施,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1999(12)第一卷
第四期;
校友是由历届毕业生演变而成的特殊群体,他们都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发展。因此,建立良好的校友关系,对高校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一般来讲,高校与家长的联系较少,但家长对特定学校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源数量及质量。另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收费项目及标准都需要家长的认可和理解。所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对高校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用人单位是检验高校教育质量的主要渠道,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学校的社会声誉,进而影响高校公众的满意感。所以,与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素质信息沟通和反馈系统,对同类专业在不同院校的情况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差距,及时改进高校管理。并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适当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结构,以培养更适合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第四篇:企业形象的塑造与公共关系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企业形象塑造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专 业:公共关系 作 者:马源
准考证号:060113100405 指导教师:钟伟 是否拟申请学位:是 联系电话:*** 完成日期:2014.02.20
企业形象的塑造与公共关系
摘 要
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形形色色的企业日益崛起,商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形象作为企业的外在实力与内部凝聚力,在企业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公共关系的日益发展,企业形象塑造也遇到许多的问题与误区,这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公共关系的手段与方法,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关键词:公共关系 企业形象 解决措施
目 录
一、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性··························4 1.1企业形象塑造的含义······························4 1.2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性··································5
二、企业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6 2.1企业形象塑造过于注重局部宣传························6 2.2企业形象塑造忽视企业危机管理··························7 2.3企业形象塑造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7 2.4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发展相矛盾··························7
三、企业形象塑造的解决方法································8 3.1以传播载体进行系统规划································8 3.2利用危机巩固企业形象·································8 3.3以长期效应的角度定量分析企业形象······················9 3.4实现企业形象与企业自身协调发展························9 参考文献················································10
引 言
企业形象的塑造靠的不是舞蹈家的舞姿、演员的对话和表现、画家的色彩、线条,音乐家的音调和节奏、作家,诗人的语言技巧以及电视摄影的蒙太奇,它主要靠的是公共关系人员运用公共关系的技巧和艺术。公共关系作为一门艺术运以信息传播的方法和原理,以及时、准确、并且有效地搜集信息并沟通内部和外部信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科学准确地分析并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巧妙地使公众对于企业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信任和支持。
一、企业形象塑造含义
1.1含义
所谓企业形象,主要是外界公众和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全面整体的评价。企业形象不仅是对外交流合作的标杆,更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以及拥护感。
所谓企业形象塑造,指的是企业经营的理念、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形成及发展,由此形成和改造企业内部的制度和结构,并通过对企业的视觉设计,将企业形象有目的地、有计划地传播给企业内外的广大公众,从而达到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理解、支持和认同的目的。具体分为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制度行为形象塑造以及企业物质形象塑造。
(1)企业形象的精神形象指作为观念形态的经营理念、道德规范、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等在外界消费者和企业内部员工心目中的一种客观性的反映以及所形成的精神层面的社会评价。企业的精神形象的影响辐射到企业对外的经营和服 务姿态,精神形象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经营和服务姿态,便会给人留下不同的企业形象的印象。企业精神形象是企业经营活动导向,是企业形象的核心,没有这个核心,企业就会涣散,人心不齐,行为偏异,进而对企业形象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企业精神形象的塑造应本着时代性、科学性、独特性和民族性的原则加以实施,同时,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精神形象更应包涵以人为本、服务先导、讲究信誉、不断创新、明确使命、服务社会等与时俱进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形象的制度行为形象是指企业的管理行为、组织制度、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等在外界消费者以及内部员工心目中的一种客观性反映以及所形成的社会综合性评价。
(2)企业的制度行为形象是企业的精神形象在制度行为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展示,是整体企业形象塑造成功的关键环节,通过企业制度行为形象的塑造,既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还可以推动企业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人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进而使企业员工自觉的成为企业形象的塑造者、代表者和传播者。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制度行为形象的塑造,一方面要体现出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文化管理的特色,另一方面要将“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价值观念贯彻于企业员工的具体行为中去,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来。
(3)企业形象的物质形象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设备配置、企业标志、产品包装及各种代表企业形象的物质形态等在外界和员工内部心目中的一种客观性反映以及所形成的社会性的综合性评价。企业形象的物质形象是企业实力、经营风格、企业商誉、技术能力和文化魅力的最佳表现,它不仅阐释了企业价值观,而且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历史、追求、向往和风格,是企业形象综合性和概括性的表现,企业形象的物质形象是外界消费者判断和评价企业形象好坏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讲,企业物质形象标志着一个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高低。具有表达性、寓意性、时代性、民族性、直观性、独特性、新颖性和传播性等特点。
1.2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一)企业形象的塑造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
信息时代使得许多企业产生了众多趋同现象,即相同类型商品之间的价格、技术、服务等的竞争。为此,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的决胜手段———企业形象塑造便成为众多企业出奇制胜的法宝。
(二)企业形象的塑造是加强企业凝聚力的最佳途径
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唤起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自觉地关心企业、爱护企业,把个人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为企业注入无限活力,这是一个现代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三)企业的形象塑造是创造超价值无形资产的有力保障
在企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把关和对服务水平的改善,为企业增加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创造超价值的无形资产,彰显企业的名牌效应并且提升企业的商业信誉,促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这一观点已为世界大多数优秀企业的实践所证明,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是超价值的,无形的,它能够赋予企业的无限的有形资产以及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四)企业的形象塑造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坚强后盾
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耗费巨资而精心创造建立起来的,这种消费者与企业间和谐的关系是商业竞争中对手不宜诋毁和照仿的,企业只有向社会展示出正面的,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取得外界消费者和内部员工的信赖、支持和欢迎,才能奠定合作的基础,为企业争取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企业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形象塑造过于注重局部宣传
现代经济高速发展,行行色色的企业不断崛起,但许多企业对于企业形象的塑造与对企业理念的提升不甚看重,因其经营理念过于平淡,个性不鲜明,而且雷同的现象很普遍,由此导致了许多企业在企业形象塑造方面缺少灵魂和精髓,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企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有的企业虽然注重了对企业形象的塑造,也重视了企业形象的宣传,但是却忽视了对企业形象要素的认识,忽视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对外宣传三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也就忽视了企业形象应该是企业 的产品形象,企业员工形象以及企业环境形象的结合,认为企业形象的塑造只是公关部门或者策划部门的工作,没有从全局角度出发,忽视了其实企业形象塑造应该是企业全体员工都应该关心的事,现实却是企业各部门各司其职,互不相关,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由此导致企业形象塑造失误,失败。2.2企业形象塑造忽视企业危机管理
市场条件瞬息万变,无论大型跨国企业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在运营期间都会遇到危机,在危机面前,许多企业不是积极应对,及时作出反应,而是听之任之,对于企业员工,大众媒体以及社会都采取回避态度,最终结果只能导致企业危机愈演愈烈,最终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威胁到企业日后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管理人员常常认为危机管理问题就是在危机发生之后企业如何管理的问题,而员工常常以为企业危机管理是领导者的事情,不是自己这种小员工需要操心的问题。正是这些错误的观念,往往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三鹿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根据国外相关研究显示,如果企业没有预先制定完善的预防计划以及应对策略,并在危机出现初期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的话,那么危机所造成的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将会是一个加速发展的过程,最终会导致由开始的经济损失演变为企业的品牌,信誉甚至经营毁于一旦。2.3企业形象塑造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
企业形象的塑造是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行为,虽然对于企业形象塑造的投入是现实的,但是回报却是长期并且可观的,因此对于企业形象塑造来说,应该从长远意义来看待,不能只看重眼前,现阶段的投资是为了在以后收获更大的回报。企业形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企业的形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塑造成功的,这是一个如积月累的过程。一个好的企业形象需要岁月的沉淀,需要企业经营者正确并且充分利用企业的各方面资源投入其中。
有的企业不仅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还存在以下两种极端行为:一是粗犷型投入,即不计较成本,不计较效益的投入;二是功利性投入,即在企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只注重利益,在企业形象塑造短期的收益较好时投入较大,而收益相对差一些时,就立刻停止投入,导致企业形象塑造缺乏长期性与连续性。2.4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发展相矛盾 在企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因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环节需要大量资金从而不得不减少对企业形象塑造的投入,影响企业形象的塑造,导致企业的形象受损,知名度下降,信誉受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下降,使得企业陷入困境,导致经营危机。
另外,有些企业在企业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存在厚此薄彼的现象,不惜重金大搞“面子工程”,却不重视员工素质,企业精神与价值观的塑造等一系列内部形象的优化。有的企业在广告宣传上大刀阔斧,对于内部整顿却捉襟见肘;有的企业热衷于赞助各类商业活动,却少有资金来提高企业内部质量与安全问题。对于这种现象其结果只有两个:一是资金在广告宣传中互相抵消,无法循环投入到研发与生产中;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的宣传费用到最后还是会落在消费者的身上,无形之中造成了双方的浪费。
三、企业形象塑造的解决方法
3.1以传播载体进行系统规划
企业形象塑造是一个系统的活动,需要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并不单单是某一个人的职责。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之间,下属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与同事之间达成共识,形成整体,进行整体,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方案。而大众传媒作为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企业形象塑造的主力军,而选择正确的大众传播方式正式企业管理者最需要慎重考虑的,需要选择正确的传播媒体、传播方式、传播对象,传播内容。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最普遍的是传播载体只要是大众传媒和广告。报纸是强视觉平面媒体,给读者较强的阅读自由,可保存性强,利于深度传达信息。电视传播是运用电子技术手段,表现力强,最具现场感,纪实性强,交流性强。网络传媒作为后起之秀以其环形分布式的传播拓扑结构,同时兼备多种媒介的优势,以其容量大,速度快,超地域,超链接,可检索成为最受欢迎的传播媒介之一。这就要求经营者与公关部门采取整合营销的策略,做到品牌知晓和建立品牌可信度,充分正确运用传媒手段,系统进行企业形象塑造,避免出现只注重局部建设,忽视全面宣传的问题。3.2利用危机巩固企业形象 企业经营危机是每个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经营者善于抓住危机,利用危机,将危及转化为机遇,提升公司企业形象。因此,必须增强企业危机意识,加强对企业危机的管理,并且充分认识到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从企业整体全面角度出发,建立完善机制加以预防,监督和控制。
危机管理一般分为危机事前预警,危机爆发后的应对以及危机结束后的恢复管理三个阶段。因此需要企业保持积极主动迅速反应、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统一口径有效沟通、内外结合以变制变的原则,在危机发生前建立危机预警体系,危机发生之后迅速成立危机公关小组,廓清危机根源确认危机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制定危机公关的主体和策略,编制危机处理手册,处理危机并着手进行恢复管理,做到转危为安,化危为机。3.3以长期效应的角度定量分析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塑造是一个有始无终的活动,要在前期打好基础,后期总结经验,反思失误,进而优化运作,长期有效提升企业形象,不能因为企业形象的功利性决定企业形象塑造的长短,在活动中保持企业形象不断发展,螺旋上升,才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在企业形象塑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企业调研,设计研发,传播宣传等费用,这是一种长期的,开发性的,未来收益前景颇好的投资,通常需要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显现效益,这种效益可能是经济效益亦或者社会效益,无论哪一种,都将在未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必须充分重视企业形象塑造的各方面投入,但不能盲目投入,要有侧重点,有规划,充分预计投入数量以及使用的合理性,综合考虑企业形象的塑造和企业发展的运行需要。无论是企业形象的设计研发还是企业形象传播运作以及等待公众的认同,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需要企业以长期效应定量分析,避免急功近利,盲目短期塑造。3.4实现企业形象与企业自身协调发展
企业形象作为企业对外交流的首要标准,是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企业形象的本质是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传达给公众,使公众产生认同感和一致感。科学的企业形象塑造,有利于克服企业形象塑造中产生的企业形象塑造万能论,无用论以及企业形象塑造的理论化,形式化。
企业形象如同企业品牌一样是为了宣传企业的经营理念,所以首先企业需要 充分理解品牌,理解品牌的内涵、个性、表现,为企业形象塑造提供正确的方向。其次企业需要确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可操作的价值观,使之成为企业形象的核心定位,再者了解市场格局,研究优势与劣势,确定自己的品牌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形象塑造的核心诉求,之后建立完善的企业识别系统,使之成为企业形象塑造的传播载体,最后确立企业的责任归属,建立企业形象运作机构,时刻把握企业发展动向。
结 论
企业形象的塑造,涵盖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然而企业要抗拒市场风雨的冲击,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仅要有质量过硬的产品、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还需要运用通过公共关系活动来塑造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企业形象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强有力保障,它使得企业的有形资产得到充分发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长期效益。要想让企业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就必须正确建立企业形象,充分发挥企业形象的优势与力量。
参考文献
[1] 【英】弗兰克・杰费金斯著 《公共关系学》西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 [2] 周萍:《我国企业形象的构成与塑造》,消费导刊·理论版,2007年
[3] 刘兆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形象塑造》,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4] 何伟祥:《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5] 涂光晋:《公共关系案例》,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年
[6] 穆虹,李文龙:《实战广告案例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叶成刚:《企业文化》,瓦U与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
第五篇:餐饮公共关系与形象宣传
餐饮公共关系与形象宣传:不要广告费的推广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餐饮市场竟争日趋激烈,同时企业要立足市场,投资者越来越多地开始重视企业与内外部环境的协调一致,认识到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性。
公共关系的目的就是为社会群体组织营造一种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是指餐饮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企业与顾客的最终目标是有序性、协调性、优控性和正常性。良好的宾客关系是企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因此,帮助企业拥有一个持久的、稳定的、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
塑造公共关系连贯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形象的塑造
公共关系的最基本目标之一是为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通过不断的信息、有效的对外推广,从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因此,公共关系有时又被企业称为“形象宣传的工具”。
公共关系通过向全体员工灌输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追求目标和利益的宗旨,把员工的言行引到企业既定的目标上,同时与顾客群建立密切、和谐、融洽的核心关系。
2、企业公共关系的传播渠道。
餐饮企业相对其它行业在形象推广及公共关系上稍欠主动,因而要使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必须在传播上进行沟通。传播特指人与人,人与社会客人群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接受、交流、分享过程,从而达到“广而告之”的效果,餐饮营销的手法中通常采用新闻平面媒体,公共关系广告,企业自我宣传和客人口碑传播等。
诚然,公共关系不具有直接推销的功能,而是具有一种间接地促销功能,从效果上看公共关系更着重于长期的效果和影响。因此,公共关系的操作方式,经常会“借势”、“借力”、搭“新闻便车”的方法。
上述的手法基本都是免费的,而且是不需要支付广告费的推广方法。
譬如:“禽流感”事件时,有些以鸡为卖点的餐饮企业,就利用媒体对某领导带头食鸡,而大造食鸡安全性,从而借用了名人效应及媒体效应,间接地对本企业起到正面推广作用,这就是把握好公共关系的信息及利用的良好效应,但企业不需支付任何费用,客人也乐于接受,这不愧为一个好的营销方式,对企业的形象起很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