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代背景下的医院政治思想工作

时间:2019-05-13 12:0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新时代背景下的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新时代背景下的医院政治思想工作》。

第一篇:试论新时代背景下的医院政治思想工作

试论新时代背景下的医院政治思想工作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及创新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时代;医院;政治思想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3月2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明确指出: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要贯彻党的卫生和健康工作方针,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加强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相融合,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本文将这一背景下对医院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展开进行论述,并提出创新策略。

1新时代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1.1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新时代的到来必然为医院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只有医院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发展,才能保证民众健康水平的提升,为社会带来安定,为强国提供保障。医院政治思想工作人员应能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有效的发挥自身的职能,发挥政治思想优势,把思想统一到医院建设上来,把精力集中到为病人服务中来,确保医院满足社会需求,不被市场淘汰。新时代背景下展开医院思政工作是迫切需要的,而且非常有必要。

1.2 符合医院发展需求

随着大众对医疗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医院的效益。作为医院党委必须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思想的作用,以此来要求、约束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提升思想境界,提升能力和水平,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自觉地为医院的建设发展做贡献,提升医院的竞争力。新时代背景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策略

2.1 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医院应从以下几方面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程度。医院文化对于医院建设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通过医院愿景、目标、院训、医院精神等内容渗透医院文化,通过各类主题教育、政治思想研讨会、党课教育等让员工感受医院文化的感召力,用先进典型事迹、医德之星、读书之星、优秀党员、身边好人等典型事迹激励员工勤奋工作,让员工感受医院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

了解医护人员思想状况、帮助医护人员缓解压力。医院工作目前面临医护人员少,工作强度高,病人期望高,工作压力大的局面。频频出现的医患纠纷导致医护人员出现较多的心理、生理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医护人员难免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出现偏差,甚至会出现厌倦、懈怠等现象,辞职人员增多,申请调岗现象严重。针对这样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了解这部分人员的思想状况、问题的症结、员工的诉求,对这些人员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安慰、化解,适时注入正能量,调适心态,灌注阳光正能量,使他们感受工作的快乐,摒弃负能量,愉快工作,积极面对各类问题。

2.2 提升思政人员的职业素养,跟上新时代节奏

思政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是影响医院思政工作展开成效的关键,因此,医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升思政人员的职业素养:

培训、选拔思政人员。从医院?F状看,医院思政工作人员大多是从其它岗位调任、改行成了专业的政治思想工作者,他们大都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缺少理论基础,对一些理论问题和理念只能进行宣读,不能深入理解,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因而不能很好地通过具体活动的展开来提升工作效果。因此,医院应多提供机会对思政人员系统地进行理论、素质、水平、能力学习培训,培养和提升现有思政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尽量选拔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员补充到这一岗位,确保医院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

完善思政工作机制。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在医院工作中处于被动工作状态,没有在医院中得到较高的重视,导致大部分思政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敷衍了事、走形式的状况,类似的问题必然会导致思政工作的开展难以达到预期。为了更好的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思政工作开展的需求,医院应进一步从管理、组织、实施、考核等多方面来完善原有的工作机制,以此来提高思政人员职业素养,规范政治思想工作的工作机制,把政治思想工作成为专业人员的思想自觉。

2.3 以人为本,创新医院政治思想工作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人员应结合以下内容来确保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与医护工作者进行深入交流。思政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对相关理念进行学习,而是通过与不同层面医护人员的交流和沟通来了解员工新的想法和动态,在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思政教育办法。同时,为了更好的提升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政人员应结合医护人员的家庭背景、受教育情况、工作能力等来展开工作。

将思政管理工作的展开与人文环境、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等结合起来。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医院工作人员的思想状态将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而思政人员则应结合社会因素、政治因素、人文因素等多方面对具体的思政管理办法进行改良,确保能更有针对性的完成这一工作。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医院思政工作开展的作用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通过在医院内部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思政工作人员自身职业素养、以人为本展开思政管理工作三方面内容对新时代背景下医院思政工作开展的策略进行了论述。总的来说,思政工作是确保医院运转能满足社会需求、不会被市场所淘汰的关键,而思政工作则应结合医院工作人员特点、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内容来确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参考文献

[1]袁祥荣.新时代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7).[2]吴焰.浅谈新时代加强医院青年政治思想工作[J].湘潮(下半月),2014(8).[3]伍志新,郑杉,王征.论新形势下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9(3).

第二篇: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课怎么上

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课怎么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它在改变我们观念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它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为学生的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它可以扩大学生获取信息量,改善语文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随着更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不断的涌入课堂,作为语文老师的我,越来越困惑了。例如,时下流利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思维导图”的运用、“10+35”模式等等以及智慧课堂的运用。让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感叹到:“语文课,我越来越不会上了!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上了?”

近日,有幸听了一节《七律长征》的智慧课堂的教学,感触颇多。整堂课,洋溢着新时代的气息:白板课件的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思维导图的运用、电子抢答器纷纷进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课堂上,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贴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更不在话下。先是介绍长征的资料,然后是思维导图的运用,利用思维导图对字词的理解。此刻,我在思考:学生连文本都没有走进,单纯把诗中的字词单个罗列出来解释,这种脱离文本的解释,学生能理解吗?能感悟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吗?什么是思维导图?它的运用在语文课堂中实质作用在哪里?我疑惑重重?带着自己的疑惑,我在网上查阅了关于思维导图相关资料。

(注:引用《百度百科》)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科教学方面,历经52年的发展,也没在学校广泛应用,后经华东师大刘濯源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把知识记住”的效率,但却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另外“自由发散联想”具有天马行空,对思维不加控制的特点,更适合用于“头脑风暴”式的创意活动,而不适合用于学科知识教学,因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由不得胡思乱想。基于学科知识的特性,学科教学必须强调“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随着学段的升高,知识越来越抽象和复杂,就更加要强调“理解的深度”而非“记住的速度”。

看完资料后,我在思考这种方法真的适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吗?我们的语文课堂能上成这样吗?电子抢答器的运用更是让课堂变成了像是综艺节目,学生虽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可是我在想有几个学生真的用心思考过了?整整30分钟过去了,孩子们并没有走进文本,只是在交流资料、阐述自己画的思维导图。这样的课堂,还有语文味吗?曾几何时,我们教研员教导我们,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仔细认真研读教师教学用书,把握住语文的学段特点。语文课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学会运用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才是我们语文课堂真正需要关注的东西,而不应该是这种流利表面的东西充斥着我们的课堂。任何一种新技术的运用都应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但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我们的语文课堂。试想,那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分支图,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为什么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里,如果把画这些图片的时间,用在让学生在本子上认认真真、规范地书写上,我觉得更有实效性。课堂上,学生不读课文,怎么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这些新方法的运用,还能让老师静下心来去讲课吗? 信息技术的运用确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视频的播放、名人的朗读、生字的教学等都是我们传统课堂上没有办法达到的,它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视觉、听觉等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震憾。但我认为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我们的语文教学,做为语文老师只有取其精华,将它的精髓发挥到极致,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性,因为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第三篇: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体育本质诠释

身体·感性·自由 ———体育本质新诠释

【摘要】综合分析近年来体育本质研究成果,在新时代背景、新文化环境下,以反本质主义为理论支柱,遵循解释学原理的基本方法,构建体育本质的全新解释系统,引发体育本质学术争鸣。

【关键词】体育;本质;探讨

Body, Sensibility and Freedom —New Annotation of Sport Essence 【Abstract】Based on found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bout the essence of sport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et up the new annotation on essence of spor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and new culture environment, the author takes the anti-essence doctrine as the oriessupport, follow the methodology of interpretation, enrich the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and improve the scholarly discussion on essence of sport.【Key words】essence of sport;body;sensibility;freedom 探讨先人的观点

在体育理论的研究中,体育的本质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然也是一个很长时间都没有被解决的问题。先人都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思索这个问题,或是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那么这篇文章也没有对所有与体育有关的问题面面俱到,只是从某一个角度对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理解,最后都将是汇入到体育文化这条主线中。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体育事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体育学术界的繁荣发展。

[1] 在探究了许多体育学者的学术报告后,我发现了几个有关于体育本质的观点: 1.1 保护身体

一些专家学者会认为体育的本质就是为了保护身体,其实保护身体不会是体育事业的方向所在,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与体育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么对体育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否定。就如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一种本质,那么什么东西都不会成为本质了。1.2 科教兴国

一些学者致力于体育兴国的传统教学研究,在他们看来,体育就是一种身体的教育,可以通过体育的教育来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但是在我们看来,体育仅仅是教育的一方面,我们要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体育的内涵。1.3 文化发展

这种说法会认为体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的发展。可能是为了继承某一种文化,所以要开展体育运动。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体育的本质:体育是一种可以通过娱乐或是教育、表现、竞技等方式方式而进行的一种适合文化发展的一种活动。1.4 强身健体

持有这种观点的专家表示:体育就是为了让人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他们强调的就是身体才是体育运动的本质所在。所谓的身体活动才是追随的人的发展的属性,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寻求更多的属性,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1.5 综合体

上面所阐述的一些体育的本质都是从某一个方面而谈的,但是还有一些学者坚持这样的一个观点:体育的本质就是上面所有的综合,它有着成千上百的本质。当然可以通过培养体育人才或是改善体育教育来表现体育的本质,还要促进人的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然人自有发展,实现终极目标。所有说,体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一个特征,它在每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形态都各不相同。研究方法

上面问题的提出都是在某一个角度对体育进行探究,而没有真正的从某一个角度来思考体育的真正的内涵,当然这样就没有体现体育广泛的适应能力。像强身健体的这个说法仅仅思考了竞技体育所要面临的问题,而没有思考它的将来发展方向以发展前景。因为体育发展到某一层面上时,就会知道强身健体不是终极目标,不断的追求与超越自己,发现真的自己才是需要不断探寻的。而所谓的科教兴国就把体育狭隘的归纳到教育这个小范畴内,从而不断的压缩自己的层面;文化发展仅仅是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了体育的本质,没有深入到体育的每一个层面,这样无法得知体育的特性以及体育的本质;强身健体只是把问题放在生物这个层面了,它认为我们需要把身体调理好,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生活,生活的目的是不断的探寻身体的各个属性。虽然说这个说法把体育的核心要素身体有所强调,但并没有深层次的挖掘,而只是一种表面的工作,同时也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核心以及本质;由于所有的说法都没有一个定论,所以就有综合体,把所有的方法都取它好的一方面,除去不好的一面,之后把所有的因素有效的结合。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但往往我们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从理论出发得出的结论都比较单一,不能全方位考量各个方向。由于本质只能有一个,所以说多元化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并不能被大家所认同。

体育就是根据自身的发展,适应我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把一些重要的体育项目作为发展重点,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要把体育的就业、投资以及贷款等方面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体育产业伴随着社会经济共同进步。另一个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学会采用法律的手段保护体育人的合法权益,制定和完善我们的体育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就能使政府和企业朝着更加规范和合理的方向出发。体育事业就能按着所预期的方向不断发展和进步,这就能形成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展新方向。

本为要在传统上寻求新的方向,不能受到传统的约束,研究体育本质的真正内涵,所以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这就是:建立一个相对正确的解释平台,之后为这个平台搭建一个背景,之后再做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发现现代体育的文化发展背景,建立一个新的体育机制。

2、寻找支持这个机制的理论依据,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了解当代体育的发展前景以及相关的时代背景。

4、综合以上所有问题,提出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说,相关的理论支持、文化的发展前景、当今时代对体育的态度以及最后的方法的寻找就是本文想要寻找的体育的本质的答案。2.1 体育发展的时代背景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体育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中国近代体育史尤以现代化的发展特点而突出。其现代化的发展特点主要可归纳为国际化、社会化和科学化三个方面。所谓的体育科学化是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体育必须在一切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其中包括体育的决策、管理、教学、训练和科研。

体育管理的科学化主要体现在领导决策方法的科学化和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制定决策,进行体育各项工作的管理。对体育系统的各种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及时掌握所管辖范围的各种体育信息。管理科学化还体现在办公自动化水平。体育教学的科学化首先在于教学思想的科学化。

在群众性体育锻炼方面,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运动处方”来指导群众体育锻炼,并设有这种类型的保健和康复中心,为广大体力和脑力劳动者消除身心疲惫。现代科学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可以认为,在当今竞技技术水平已经很高的情况下,运动场上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运动训练过程也是科学实验过程。现代运动训练也是控制与被控制的过程,运用点子计算机技术,不仅可以进行模拟训练,而且可以制定训练计划,不断进行反馈,得出最佳化方案。2.2 文化背景

所谓的体育的文化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厚重的知识积累。体育作为一门学科有它自己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如果作为一个体育文化人,他必须有这个领域里丰厚的实践和知识积累,同时又能上升到理论的角度去认识和提高它们,并在对这一学科的探索和梳理中把握体育科学的规律,用以指导实践,培养人才。

第二,自觉的文化意识。在于把体育纳入整个社会文化系统来考察的文化自觉的整合能力。体育与文化的关系并非1+1的简单拼接,而是血融于水的关系,正如奥林匹克运动,它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体育竞技运动,而是富含了人文精神、历史文化、科技信息的人类物质和精神的创造活动,奥林匹克之所以发展成为世界范围的体育运动,让万人为之迷恋,是人类文化选择文化重构的历史必然。

第三,开放的学术视野。现代科学的发展,呈出学科之间交叉和渗透的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各分支学科与其它分支学科在交叉和渗透中形成新兴学科,随着这种渗透的深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拓展,学科的发展亦呈现出新的活力,[2]作为体育文化人必然有建立在开放视野上的学术整合和理论建构能力。

第四,在动与静、刚与柔的结合中体现力量美、人格美。所谓动如脱兔、静似处子、刚柔相济都是我国传统美学的最高境界。体育唤醒了人的美学自知,把握了将人的生物状态的自然美转化为社会美的契机,体育文化人经过长期的文化熏习和体育训练具备了美的示范能力。

2.3 体育本质的理论支持

要对已经成型的体育产业寻找合适的理论支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探寻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的体育的本质。

一些思想家持有这样的一个观点:我们知道的只是事物的表明,往往表象背后的才是事物的本质,才是事实的真相。区分本质与现象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不能由于一些内在或是

[3]外在的因素而让我们在本质上区分本质与现实。

本质主义是体育本质问题的核心理论,要消除之前所固有的体育模式,不能停留在之前的体育思维中,要能做到结合传统,不断创新。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体育方向和一个优异的体育发展思路,这样之后的体育发展就会有一个更加明朗的前景。2.4 研究体育本质的基本方法

对于不同的事物,都会有本质以及现实这样一个区分,但是在体育的研究方法上,主要就是探究体育的本质特征。而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大事,不能由于一些因素而导致我们无法研究整个大论题。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在前人不断的探究中发现的,这是一种学问,也是一个哲学方式,在不同的方向上,可以采用很多的方向对一门学科进行探究,当然也要为不同的学科研究一个新的途径和方法。

[4]体育的本质的研究可以建立在探索的体育发展的基础上的,当然我们需要寻求一个契机,把体育的本质和当今的时代有效的统一在一起,放弃本质的狭隘说,这样就能创造出一个更广泛的空间,那么体育的本质也将是一个很好的课题研究。关于体育本质的新形式

我们探究体育本质的前提就是了解体育的文化前景、理论支持、发展的方向以及相关的背景等等。不能仅仅明确体育的本质而忽视体育的新概念,要能从本质出发,不断的探寻体育的根源。当然可以使用以下的一个思考方法:根据固有的知识体系以及参考的文献,先假设体育的本质,之后在对这个假设提出一些疑问,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些疑问,当所有的疑问都解决的时候,那么这个假设也就成立了。这样探索出的本质是一种虚拟的,而[5]不是一种真实的状态。要在多元化的发展前景下,研究问题,并得到一个问题的答案,这才是应有的对待学术的态度。一些所谓的理论依据也是建立在系统模式上的,那么接下来主要讨论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3.1 身体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研究问题的核心转化为身体这一很重要的因素,因为这是体育发展中很重要的一条线索。在很早之前的理论中,就将身体和身心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为这样才能够达到真正的健康。身体是灵魂的主题,换句话说,身体就是一个工具,但是谁没有它都不能存活。有一些科学家就持有这样的观点:身体是意识的理论基础,只有把身体保护好,才能有一个意识去分析所有的理论。当然在不断探寻理论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惑,那么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达到真正的价值。才能在寻找灵魂的路途中,取得一些成就。而且这些成就本身就是具有很广阔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有人认为,身体是比灵魂更重要的一个本质的来源,而感性比理性更能让人信服。人的核心问题就是不断的探寻感性的真谛,当然这些都从某些角度上颠覆了西方的传统理念。之后梅洛-庞蒂、福柯等专家就极力反对,他们认为理性才是最重要的,身体的本质其实就是理性的思考而得出来的。身体就是人存在的基础,就是要经过不断的反抗以及斗争才能得到体育的核心价值。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后,就会获得一个很广远的文化价值,无论是从传统还是从现代的角度而言,都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身体也是经过了一个复杂的变化时期,它掺杂了许多领域的研究,像是生活、政治、经济以及文艺等等。这些理论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不断的发展,成为了各自领域上的一个高度与广度。而每个成功的背后也是有不同的影响因素的,那么要想找寻体育的本质,就要从这个方面出发,才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就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所谓的体育的狭义概念(亦称体育教育)。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然竞技运动也被称为“竞技体育”。指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而从事体育运动的人,都是通过不断的努力,从而达到一种认同,无论是对自己力量上的,还是对自己身体上的任何一个方面。如果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很大的快乐,当然就会爆发出很多的能量,这样会让体育运动者感到一种快感,这是一种宣泄的感觉也是心情的满足感。所以说身体是体育的核心价值所在,然而物质又是身体的本质来源,所以说身体是根本条件,是探寻体育本质的最重要的问题。3.2 用感性的角度去思考体育

在《体育的哲学宣言》中,李力研先生就提出一种思路,它主要是准对体育的本质做出一些解释。他很了解体育发展的过程,并且很坚持这样的一个理念“体育必须是理性和哲学的有效结合”。他主张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主张哲学的价值往往会超过人们的预期,可以从很多方面消除人们对体育的误解与相关的偏见,而且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人们就会从本质上了解体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他认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理论是及其荒谬的,并因此而发表了一篇文章《体育的哲学宣言》。这篇文章就是提出体育本身虽然是感性的,但是它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在各个领域上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

正因如此,无论我们怎样用理性的角度来思考体育的价值,用什么样的哲学来阐明体育这种现象,都不能解决本质问题,所以就像上文中提到的是,体育的本身与感性的联系更大,因为这样能彰显出许多体育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体育的历史意义就是我们人类的不断变

[7]化而引起的,这样自然化的一种状态,那么本质上来讲,生命的复苏都是由于人的感性而引起的。所以说在看待体育本质的问题上时,就不能忽视体育存在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地方这个理念。感性是看待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往往会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地方,所以说每个过程都是很重要的。

在思考每个问题的时候,都要注意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文明在不断的进步,理性在当今的社会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人们都不是很在乎自己的感受,都在控制自己的情感,不断的从各个方面麻木自己,这都是由于感性的情感在作怪,而感性又与体育有着很大的关联,所以说会遭到大家的鄙视,而往往他们都不是很愿意承认这种体力的魔力。而且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他们还在认为这种感性的东西就是一种理性,而且把他们强加在一起,就会失去感性的存在价值,当然这又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所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承认体育就是一种感性的,并强调体育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它不需要很多人去思考许多的问题,但是需要的是大家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体育的快乐。这就表明体育的特征是感性多于理性,并且感性是一种很宝贵的品质,我们不能过分的去依赖感性,但是反过来说,感性又是不可缺少的。

[6]所以说,我们并没有不喜欢感性,只是把感性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当然体育就是这样的一种学问,它需要很多学科的综合体。就像我们知道的,所有的活动都是需要一种理性的思维和一种认知,只有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好一件事情。但是在体育活动中,这种方式却行不通,因为体育是一种不需要语言的艺术,而且它也不需要观望,唯一需要我们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整个过程,去不断的培养自己的灵敏的程度。而在这

[8]个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到感性,并且不断的发扬感性。

而且可以把体育放在一种感性的基础上探究或是一种非理性的角度,这样就可以不断的挖掘体育的感性特质,并把它发挥到更大的潜质。这就是体育对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所在,也是体育在某种程度上的一个升华。我们要强调理性的哲学意义,因为体育不会像经济或是政治一样占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它却会像哲学一样,会伴随着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前进,但是哲学更多的是理性和一种精神价值,但是体育就是一种感性和身体的碰撞,在不断的进程中,取得进步。

因为我们认知的体育本质就是一种感性角度看待问题,从不同的思考方式来发掘问题的不同。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我们就可以追求感性与理性的有效统一。无论我们怎么说,感性与理性是分不开的,如果感性消失了,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理性也消失了。我们不能把两者

[9]有效的去比较,而是追求这两者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那么反过来说,体育的本质就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解决这两者的和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能达到一种理性与感性的结合,那样人类就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3.3 确定体育本质的最终目标是自由

人类追求的就是自由和一种和谐,在文明以及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到处都是我们追寻自由的足迹。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被一种理性所限制。尤其是在文艺复兴的时候,人们都在不断的追寻自由的旗帜,这很大原因是由于人们在追寻一种解放的感觉。就像上面所说的,在人类的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寻找理性。但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自由而不是理性的传承,但是又会由于理性而限制人们的思想,从而失去了自由。这样人们就会不断的把思想投放在被忽视的感性情感上。我们不能脱离这种感性,但是感性又是自由的基础,只有达到一定的阶段,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这样就不会一直的否认理性。

本文就是验证体育的本质是自由,从这一角度出发,对这其中的一些事实进行阐明。但是事实上,追究体育的本质就是在追求自由,这种自由不是广义上的自由,而是可以帮助人类弥补身体以及感性的自由。体育的最高层次的体现就是自由,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当然,这其中的表现是:体育是一个从坚强的意志到自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会感受到自由的乐趣。

在训练每一个运动的过程中,最开始可能都是意志的操作,可能不喜欢,但是要克服这种情感,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断的去重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体育就是一种体验的活动,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得到一些身体的实质性以及一些功利性。因为它需要很强的意志,需要运动者克服所有的疲惫和痛苦,这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一个目标,完成一个动作或是达到一定的标准。老师的动作本身就是一个操作,在这个过程中,会体现出很强的功力色彩,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必须不断的战胜顽强的意志,不能仅仅做出自己身体的活动,要体现出一种美感。

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自由。或是简单的说,从事的体育运动就是从不断的运动中体会到自由的这一个状态,一个从难到易的过程。这也就是说,运动者经过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后,会达到一定的熟练度,这样他的身体的各个关节配合的都比较默契,会达到一种美的境界,并且配合的十分和谐,不需要旁人在身边指点。像在联系舞蹈的过程中,从最初的一个个动作,再到掌握音乐的节奏,可以根据音乐随意的起舞,这就是一个过程。虽然在最初的时候,可能会记不住动作,不知道节拍,跟不上节奏,但是如果我们能克服自己的意志,坚持下来,当一切都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跳舞的过程就是享受自由的过程,因为这已经是以一种机械的运动,不会因忘记动作而尴尬。想到当初的种种困难,但是最终能和舞伴完美的配合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身体的自由,感性的自由,往深了说就是一种理性乃至心灵的自由。所以说在进行体育的运动中,会体验到一种巅峰的感觉,因为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比自由更快乐。

从马克思的角度阐述这个问题就是:从一个必然的状态转化成为自由的状态。像是从铜币中倒油,一旦达到一种熟练的境界,它就可以像一条线一样穿过币孔,而不黏到一滴油粒。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技术都经历了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最初时,油把铜币都给覆盖住,但是经过一系列的练习过后,可以像一条线一样。这个过程是痛苦的,需要做许多的事情,但是一旦学会这个技术,那么在展示的过程中,都是享受的过程,这就说明达到了一个自由的境界。一个体育运动者必须能够忍受一个漫长的锻炼,因为这个过程对意志的要求是极高的,如果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放弃掉,那么就没有办法去体验这种自由的快感,就达不到这种最高的境界了。

“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也暗示了体育的最终价值取向。人、它认为体育是自由的,一旦达到某个目的之后,我们就是自由的。但是一旦停止了追求,满足所获得的一切,马上自由就会离我们而去,这是一种必然。只有不断的追求,不断的进取,去超越自己,才能不断的磨练自己的意志,获得无限的自由,就是就是体育的价值所在。4 总结

本文指出,问题的核心基础就是身心的发展,要把一种科学的理论、严密的解释方法、全面发展的氛围以及时代的进步作为一个大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在做更深一步的研究。虽然说理性很重要,但是在这里,我更赞赏以感性的角度出发,从不同的方面来探讨这样一个

[10]问题。当然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一个人的自由。通过构造一个框架,把所有的思想放入其中,通过不断的对比,可以将所需要的思想取出,这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体育的价值或是表现就是一种自由、感性以及身体的奥秘。那么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体育发展的过程就是自身不断进步的过程,往往这个过程都不是自身能够控制的,而是靠外界的力量一步步推进而来的。当然所有的一切都将走向人类的解放。如果能够把灵魂和肉体结合在一起,那么体育将在这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说,一个人的魅力都是体现在他的感性上,他的形态上,而不是一种外在的东西。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一个有界的统一,那么就如之前介绍的,这就是一种体育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郑旗.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体系和课程建设[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报,2010,39(3):11-12.[2]张宗豪,王国志.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之嬗变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11,(5):34-37.[3]秦豫璠.论体育与科学发展观[M].深圳大学出版社,2011.[4]李明著.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5]郑兆云,龚德性,等.体育竞赛与体育产业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28(10):1315-1317.[6]郑国华.社会转型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7]李力研.体育的发展前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9(3):27-35.[8]于文谦.体育方法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9]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谭华.体育本质论[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第四篇: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探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但发展中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在这美好生活的建设中养老问题就是民生领域的重要短板之一。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全面建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攀升。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城镇化发展的背后是农村的日渐虚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占用了大量农村土地甚至耕地,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一步加速了农村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的进程,全面弱化了农村土地养老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出现了农村老人独居和空巢化问题,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稳定留下了隐患。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年人口自身的问题,二是老年人口与外部环境问题。

(一)老年人口生理健康状况差异明显

假设我国人口平均寿命达到80岁(实际不到),那么一个人的老年生命长度就达到20年,占据整个人生生命历程的1/4。在这生命历程之中,每个老年人都向往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但迫于健康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人的幸福获得感也就大为不同了。马克思说过,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不同的生活质量就决定了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生命质量,也就造成了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不同。健康指数高的老人就幸福生活获得感明显,而健康指数低的老人幸福生活获得感自然较少,二者关系呈负相关关系。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约有83.15%的老年人身体状况为健康和基本健康,日常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依赖他人照顾,并且能够分享到社会发展成果;另有约16.85%的老年人健康状况欠佳,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照料,在这之中大约有524万老年人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现状,占老年人口的2.95%。这部分老年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随之降低,甚至存在想要结束生命的念想,在痛苦中煎熬着度日。

(二)老年人口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不仅仅生理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康也是相当重要的。长期以来,社会人士及其家庭成员只观注到老年人口的物质生活养老,认为当代的老年人只要吃得饱、穿得暖、住的好便解决了养老问题,而忽略了当今的现实社会状况,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老年人养老问题不再只是停留在物质养老的层面,他们更加需要的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新时代背景下,当代老年人的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显现出来。2013年9月5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了《北京市老年人口心理健康及需求狀况调查研究报告》,调查的样本量为3000人,存在心理问题的老年人占比13.5%,有中度或重度心理问题的占0.87%,渴望精神关怀的老年人口达到90%,对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带有普遍性。由此可见,物质养老的时代已经变了,新时代是物质与精神养老并存的时代。

(三)老年人口社会分层明显

老年人口的社会分层是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以及个人经历的延续,也是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表现。由于体制和分配政策上的问题,导致退休人员在收入上的差距大,从退休金上看,国企退休职工不到3000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般在5000元左右,处级干部和高级技术人员可达到8000元以上,高者甚至超过万元。除了退休金差距较大以外,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条件,也表明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同为老年人但所分享到的社会发展成果却大不一样。

二、罗山县农村目前养老方式

(一)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

从古至今尊老敬老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今社会普遍遵从的基本道德规范。早在奴隶时期,夏商周甚至更早的时候,我国就已经有了尊老敬老的相关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习惯,并在此之后的儒家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甚至将“孝”列入同时期中央政府选拔官吏的重要指标之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家庭养老模式一直在传统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直到今天,人们的传统养老观念也不曾有所改变。追根溯源,这主要是乡土社会的非流动性所致,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人们的思想观念是“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观念。在传统的农耕社会,赡养老人是子女必须承担的义务,对于子女较多的家庭而言,家庭养老成本通过相互分担而有所降低。一方面,子女通过赡养老人能够实现对家庭财产及农业生产经验的继承,另一方面,很好的赡养老人还能获得地方社会的认可。因此,传统的家庭养老具有一定的互惠性质。然而,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进一步加剧,受此影响许多农村家庭依靠半工半耕的代际分工来实现家庭收益最大化,家庭空巢老人数量增多,子女的持续外出在一定程度上对家庭养老支持力造成负面影响,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趋向弱化。

(二)土地养老方式

时间追溯到传统农村社会时期,养老方式除了传统的家庭养老,还有一种养老方式就是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土地养老模式,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土地作为家族世世代代为之谋生的物质资产,是上一代传承给下一代的财产,下一代自然有责任和义务去为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因此,土地养老长期与家庭养老紧密结合在一起。但是在农村现代化变迁中,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有劳动力的人口都前往城市务工,迫使农村出现空心化,空巢老人的现象凸显严峻,对与留在农村的老人家而言,土地收入来源成了他们养老的主要经济来源。土地对于农村老人来言,不仅解决了他们基本的生存问题,而且还可以降低了家庭生活成本,解决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问题,是老年人能够有所事做,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老年人的尊严,确保其在家庭中的地位。

(三)自给自足式的自我养老方式

费孝通曾在1980年初期对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中曾指出,西方国家是“接力模式”养老,即甲代抚育乙代、乙代抚育丙代的方式,法律并没有规定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而在中国则等价式的养老模式,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的方式,我们赡养自己的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今赡养老人对于今天的的年轻人而言却面临着许多的现实困难,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家庭规模及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子女家庭规模形式逐渐消失,小型化和核心化逐渐成了当今家庭的主要结构模式,这种现状的出现不仅增加了父母空巢的可能性,而且使得代际赡养的家庭养老功能渐趋弱化,从而导致农村养老逐渐进入到家庭保障与自给自足养老时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生育率的下降,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而造成的后果就是大部分老人不得不靠自己养活自己度过晚年生活,对此,农村老人对子女多表现出体谅的态度,怜惜自己子女现在生活不容易,主张在有能力的范围内进行自我养老。

三、我国农村养老的未来发展

(一)重视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是最理想的一种养老模式,也是今天社会的一种主要养老模式。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安度晚年,并且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帮助子女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庭劳务,为子女们减轻了家庭困扰所带来的生活压力,也是老人家自身价值得以实现,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慰藉。无论对于老人身心健康还是家庭和谐都有莫大好处,父母有子女在家庭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农村变迁加速,人口的流动率变大,但是家庭养老与其他养老模式相比较仍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完善政府的帮扶养老政策

在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提升中,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家庭规模缩小、老年人口的增多,農民的养老保障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占主导地位的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与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农村政府帮扶养老保障体系,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逐步代替传统的家庭保障制度,重构养老保障机制,实现中国农民从养儿防老走向社会养老的跨越。政府除了在财政上有所作为,在制度上也应该有所体现。例如,可以在农村医疗保险上有所表示,加大农村医疗保险的投入,在农村,医疗保险成了老年人养老的重要保障。

(三)发展社区养老新模式

新时代背景下,养老形式不再拘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基础的政府帮扶,而要去推施新的养老模式,即社区养老。一方面,社区养老老年人在自己熟悉了解的社区安度晚年,充分利用自己原有的住房及生活必需品等物质资源,按照自己的特殊需要安排饮食起居,既有利于降低养老成本,提高生活质量,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生活支出。同时社区养老可以通过整合社区中已具备的资源,修建和完善老年人需要的公共养老设施和活动场所,提高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从而增强社区养老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社区养老有较强的针对性,他既能体现公共性集体性又可以体现个性和灵活性。最后,社区养老让老年人有归宿感。老人们不仅需要物质的养老,精神上的安慰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篇: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

二、劳动及劳动教育的概念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使其在德、智、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是少年儿童养成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劳动教育,能使学生树立劳动创造一切的观点,懂得劳动光荣、懂得自己的幸福靠劳动创造,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我校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通过开展各类劳动活动,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如打扫街道,种植花树,绿化校园,帮助烈军属、五保户老人干活;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如整理床铺、洗衣、扫地、生炉子、做饭、洗碗筷等。他们在这些劳动中,树立了劳动观念和为别人服务的思想,同时在劳动中不断克服困难,也有利于形成坚强的意志,也使他们养成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勇敢诚实的良好美德。许多家长高兴地说,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孩子显得懂事多了,学会了不少本领。有些班主任也反映,在班里主动为集体做好事的多了,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的多了。从这些实事看来,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不但使小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娇气、不懒惰,还可以增强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对家庭对社会的义务感和主人翁精神。

(二)劳动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劳动在智力发展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形象说明了劳动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双手灵巧的孩子,热爱劳动的孩子,思维一般都清晰敏捷、喜欢钻研。由此看来,劳动不仅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且能促进劳动者肌体发育、品质和意志的形成和知识的增长。在劳动时,由于中枢神经处于积极的状态,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劳动还可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在劳动过程中,儿童学习正确的思考问题,这有利于逐步提高他们处理问题的灵活性。通过劳动,最容易形成正确的事物表象,在正确表象的基础上,就能形成正确的概论,进而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例如,儿童在劳动中,必然要通过眼看手摸,实际地感受到形状、重量、硬度、光泽、光度、温度和其他的物体特性,这就为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劳动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组织他们去参加一定的劳动,在不同的劳动中,使身体的各部分都能得到锻炼,增强肌体各器官的功能,使肌肉、筋骨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对疾病的抵抗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在开展劳动教育中,我校有意识地安排那些体质较弱、平常不爱活动的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体育锻炼,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们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有的成了优秀运动员,同时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事实说明,劳动教育能促进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四、劳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做好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必须注意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整体作用,学校要注意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参加各种劳动的情况,保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和经常性。

(二)作为学校,片面地强调劳动教育,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不对的,因此,学校要做到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五、总结

在新时代,我们要推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言,真正的问题

“在于改变世界”,而“劳动教育”就是新时代我们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生活最有力的实践。

下载试论新时代背景下的医院政治思想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新时代背景下的医院政治思想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心理学发展论文

    一、教育心理学的本质特征教育心理学是从人本主义出发的,通过对人的了解和分析,解读教学现象并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水平,以符合人对教学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专题调研报告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专题调研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1-2022年)》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背景下,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村才能真正实现......

    新时代背景下的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范文模版)

    新时代背景下的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在收入分配领域,居民收入差距......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通过为期大半年的“以德立身、以德育人,争做‘四有’好老师”专题网络培训,聆听了各个高校的师德模范老师结合自身的工作阐述了如何以......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弘扬奋斗精神的重要性5则范文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弘扬奋斗精神的重要性 摘 要:本文作者是北京市国有企业的一名党务工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总结了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体会。围绕“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这句......

    新时代背景下的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5篇

    新时代背景下的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 【摘要】 在中央厉行节俭的规定下,工会组织也应当对自身的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的改进,以在保障自身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更好的节约资源,从而为落......

    新时代教学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做好实物教学(5篇)

    如何在课堂上做好实物教学 实物教学已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失和代替的教学手段,那么如何更好的做好实物教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结合实物教......

    新课改背景下(范文)

    新课改背景下 摘要:本文从教学资源、师资水平、教学观念和方式等几个方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作了再次思考,并提出了初步的建议。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农村教育 《国家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