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法院第五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摘登
全国法院第五次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经验交流发言摘登
创新理念教育 推动法院工作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提升法院队伍政治素质、推进法院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北京法院始终坚持将法治理念教育与增强司法能力有机结合,取得较好成效。
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主题,集中开展全员轮训。北京高院制定《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实施意见》,分级分类对全市三级法院干警开展全员培训。举办基层法院院长培训班和人民法庭庭长轮训班,提升他们抓班子、带队伍、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和水平;采取专题讲座、优秀法官以案析理报告会、主要领导讲党课、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对6274名干警深入进行了理念教育。“十一五”期间,北京高院举办的209期专业培训班中,每期都专门开设法治理念课程,培训3.3万余人次。
以青年干警为重点,建立教育新机制。高院党组高度重视青年干警培养,提出了“坚持人才兴院,持续加强人才培养”的工作要求。政治部积极探索,针对青年干部自身特点和成长途径,抓住录用、预备、初任三个关键点,紧紧围绕理念作风养成和审判经验传承开展阶梯式培养、体系化培训,确立了青年干警培养的四项工作机制。第一阶段,“体验制”锻炼,在开展集中培训的同时,拓展教育方式,把“十一五”期间录用的2000余名大学生放到立案、信访等部门和艰苦地区进行体验锻炼,了解群众司法诉求,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第二阶段,“带教制”学习。为见习期内的新录用大学生选聘600余名德才兼备的带教法官,通过辅导讲评、考核评价等方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职业作风和职业技能。第三阶段,“指导制”实践。选聘300余名优秀审判员担任技能实习阶段预备法官的指导教师,通过一年传、帮、带,帮助青年干警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树立正确办案理念,提高审判能力。第四阶段,“督导制”培养。对履职不满两年的初任法官实行优秀法官督导制培养。采取观摩庭审、案例讨论等方式,指导初任法官增强实际办案能力。四项机制的推行,使大批新录用人员顺利完成了从学生向法官的转变,将学历转化为能力,将文凭转化为水平。
以推动审判执行工作为目标,激励广大干警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几年来,逐步建立起法治理念教育长效机制。坚持与弘扬主旋律结合,积极宣传宋鱼水、周瑞生等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先进典型;坚持与司法能力培训结合,深入开展以案析理活动;坚持与规范司法行为结合,制定《首都法院审判业务规范》,拍摄《法官行为规范》示范片;创新培训形式,开设法治理念网络学习园地、组织观看大型主题展览;延伸教育覆盖面,与北大、清华等法学院校建立双向交流机制。
通过坚持不懈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力地推动了法院工作。2006至2010年,北京法院共结案200余万件,有效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为首都稳定、奥运会成功举办、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加强素质教育 提升司法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方针,紧跟自治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把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干警素质的核心手段,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二三五”工程,着力提升法官学历层次和司法能力。全区法院坚持学历教育和能力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了“二三五”工程,即用两年时间使全部法官达到本科学历,用三年时间将基层法官轮训一遍,用五年时间使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法官达到法官总数的6%。目前,基层法官轮训率达到100%,研究生以上学历法官占法官总数的8%。在法官学历整体达标后,适时将教育培训的重点放在能力建设上,重点强化领导干部、新进人员和法官的培训,增强理想信念、法治理念教育,提升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全区法院举办各类培训班541期,培训干警4.3万多人次。
强化双语诉讼业务培训,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双语诉讼需求。针对使用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案件增加、双语法官短缺、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全区法院着重加强了双语诉讼业务培训。“十一五”期间,全区法院培训双语法官681人次。从2008年起,邀请新疆等地的蒙古族法官30人参加免费培训,通过研讨交流,实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建立专兼结合的双语培训师资队伍,将高院、部分中院优秀双语法官列入双语师资人才库,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多名双语法学教授,满足了双语培训工作的需要。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支持下,积极组织编写双语培训教材,2007年编撰完成了《汉蒙法律名词术语辞典》,填补了国内法律名词术语辞典没有蒙文版的空白;2009年,开始组织编写《蒙汉双语法官培训教材》,分四卷,约80万字;用蒙文翻译了司法解释24件,有力促进了双语培训工作。
大规模开展岗位练兵,加强实践锻炼和人才培养。自治区高院在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集中开展了法律知识、裁判文书评比、书记员速录、庭审观摩竞赛活动。2010年,制定下发全区法院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的实施意见和组织全区法院优秀人才交流挂职的通知,对全区法院开展岗位练兵和挂职锻炼进行规范指导,促进了优秀司法人才的培养和锻炼。“十一五”期间,全区法院重点培养了400多名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审判实践经验的审判业务骨干。
强化教育培训管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效果。全区法院从改进薄弱环节入手,加强教育培训管理。组织举办全区法院教育培训工作管理者培训班,宣传贯彻“一、二、三”法院教育培训工作方针。建立以需求调研为前提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科学制定培训计划。针对内蒙古自治区点多面广、基层法官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积极开展网络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十一五”期间全区举办网络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1.2万多人次。
统筹规划管理 打造人才队伍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近年来,辽宁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人才建设工作要求,结合实际统筹规划高层次审判人才培养工作,着重在培养、使用和管理上不断加大力度。
统筹教育培养,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的成长机制。辽宁高院党组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和发展理念,坚持注重培养,以用为本,统筹研究部署人才队伍建设。省高院相继出台了《辽宁省审判专家评选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成长激励机制: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寓教于司法实践;二是做好服务保障,为高层次人才创造成长条件;三是搭建展示平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学术研究,引导审理精品案件,支持参加全国审判专业会议,鼓励撰写学术文章,安排在全省法院系统开办的论坛上授课,宣传表彰先进事迹,激励高层次人才的荣誉感、使命感和比学赶帮的工作热情。
统筹选拔使用,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实践机制。2008年以来,辽宁法院先后两次组织评选出省级审判专家32名。一是科学选拔,提高审判专家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同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组织,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辽宁省审判专家”评选表彰办法》,按照程序严格审查,聘请相关部门专家进行集中面试评选,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评选中,坚持把组织推荐与群众认可、业务水平与思想作风、学术成果与工作实绩、学历专业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突出思想作风、群众认可和实践能力。二是重在使用,在实践中检验人才建设成果。将审判专家全部聘为省法官学院的兼职教师,并从多方面发挥审判专家效能作用。首先是组织巡回授课,根据专业和个人特长,将审判专家组成巡回授课小组,深入基层授课答疑。其次,定期开办“法官论坛”,由审判专家主讲,通过三级法院局域网在全省法院直播。此外,组织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从下级法院遴选法官等均采取随机抽取确定的方式,邀请部分审判专家参与笔试、面试等工作。对全省法院审判工作中遇到的棘手案件,也集中审判专家进行“会诊”评判。
统筹规划管理,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辽宁法院注重对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的统一规划,努力规范高层次人才的管理。一是将省级审判专家纳入辽宁省人才库统一管理,不断提高审判专家选拔、使用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建立高层次人才档案,对审判专家、审判业务骨干的思想作风表现、审判授课业绩及学术研究成果等情况实施跟踪管理;三是定期组织审判专家进行工作总结交流研讨,对他们参与的巡回授课等工作及时了解情况、进行点评;四是定期征求中、基层法院对人才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管理工作机制。
把握实践需求 突出能力建设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近年来,上海法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积极开展以实践需求为导向、以素养提升为核心、以能力提高为重点的全方位、分层次、多元化、有重点培训,取得一定成效。着眼队伍建设要求,高起点谋划培训方略。上海高院连续两年把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党组重点调研课题,深入研判教育培训工作的突出问题与工作导向,明确创新发展的路径。经深入调研发现,大批新进人员学历层次高,但审判与社会经验不足;前五年培训成效显著,但司法素养能力提升依然紧迫,培训模式有待创新。为此,上海高院党组明确法官教育培训要把有效破解队伍素质和审判实践突出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立足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警需求,转变培训工作重心,完善培训工作机制,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学以致用,用以检学,学用一致。
注重理论实践贯通,多维度创新培训模式。预备法官培训是法官的入门培训,为确保学员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上海高院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尝试创新,修订完善了预备法官培训实施意见,对职业素养、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内容和结业考试方式加以改进,对办案实习过程的管理考评加以强化,从而使预备法官培训更加契合司法实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
为创新培训载体,上海三级法院开展了富有特色的自主培训。高院把基层法院作为干部培训的基地,安排新进公务员和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高、中院干部逐批轮岗锻炼。中院强化技能竞赛考核,组织知名法官精品案例示范活动。基层法院开辟“调研之家”,成立“品法社”和“说案栏目”,开展征文、论坛活动,与高校共建审判研究基地和现场教学基地。去年,三级法院自行组织培训共计786期(次),参训人数达3万余人次。
强化知识能力提升,全方位充实培训内容。为实现培训工作的“两个转变”,上海法院不断探索强化培训内容的实务性、实践性和实效性。今年,五个专业教研组共研制32个专题菜单,组成各类培训班63期,并针对不同参训对象,分别设计了基础班、研修班和案例研讨班,还在相关培训班中穿插了审判技巧课件,增设了人文素养等课程,体现了菜单内容的新颖独特性与科学合理性。
为更好地服务审判执行第一要务,除将新法解读与适法统一等实务内容蕴含于条线培训之中,还针对法院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不断推出重点培训项目。如配合金融专业审判庭成立,与上海金融研究院联合组织金融法律高级人才培训;针对上海法院涉外商事案件全覆盖的管辖新机制,开展涉外商事审判技能轮训;编写出版《法官智库丛书》,并以《诉讼调解》读本为蓝本,对全市一线法官开展诉讼调解能力全员轮训;对全市基层法院诉调对接中心200余名人民调解员进行集中培训。
法官培训的作用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2010年,上海法院在服务保障“世博”压力大、任务重的形势下,实现了案件收结存良性循环。
完善教育培训 优化队伍素质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近年来,江苏法院探索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院 队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推动力。江苏高院党组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每年年初召集党组会议,研究部署年度教育培训工作,年底专门听取情况汇报;参加江苏法官培训学院院务会议,协调解决问题;为预备法官培训班学员授课;沟通协调,推动成立江苏法官培训学院苏北分院,满足苏北法院日益增长的教育培训需求。
健全师资队伍,稳固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撑点。在制度上,出台实施了《江苏法官培训学院专职教师管理规定》、《法官教育培训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对专、兼职教师的选聘条件、培养、考核等作出明确规定。在队伍管理方面,对专职教师实施政策倾斜,尝试“轮岗制”等;注重从审判一线发现、选拔和培养,进一步增强“法官教法官”的培训效果。
完善培训形式,扩大教育培训工作的覆盖面。坚持定期集中培训与巡回培训相结合,建立巡回培训制度,从省市两级法院审判业务骨干中选调56人,到全省13个中院授课点进行巡回授课,2009、2010年共培训基层法官19188人次。完善省市两级培训体系,各中院政工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本辖区教育培训工作,把全员培训的要求落到实处。完善在线学习机制,江苏高院在全省机关中率先完成处级以上干部在线学习任务,达标率位居第一,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在线学习先进单位”。
突出培训重点,紧扣教育培训工作的主旋律。将司法核心价值观纳入全省法院干警教育培训的内容,着力解决法院队伍司法理念不够统一的问题。组织学员精细研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意见》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资料,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讲解,强化理性认识;通过组织召开研讨会、举办论坛、开展征文活动等形式,加强理论研究,从而坚定为民司法的理想信念。将“陈燕萍工作法”纳入全省法院干警教育培训的内容,不断提高广大干警能动司法和做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改进培训方法,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强化案例教学,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组织各审判条线梳理出亟待解决的实务问题,拟定培训专题;搜集全国法院相关经典案例成立案例库,由权威教师授课,并通过讲解、讨论、提问、总结,对典型案例的裁判进行深入分析;编印《参阅案例研究》,为法官审理类似案件提供参考,现已编写2辑8卷;开展现场教学,通过现场观摩优秀法官庭审、调解和观看庭审直播等方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鲜活度,提高学员对驾驭庭审、化解纠纷和适用法律的能力。
扎实有效的教育培训提高了法院队伍整体素质。2010年,全省法院共受理案件950593件,涉诉信访数量同比减少14.50%,审判质量和效率得到整体提升,优秀法院和优秀法官成批涌现,法院工作和队伍建设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线学习考试 实现全员培训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四川高院始终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队伍素质的重要抓手,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在线学习考试为载体,实现全员培训可持续发展。
更新培训理念,构建信息化培训新模式。一是强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搭建在线学习考试系统平台。全省法院克服经费紧张、灾后重建任务繁重等重重困难,下大力气推进网络建设。截至2010年底,全省211个法院全部建成局域网,512个人民法庭实现专网联通。同时开发网上办案、网上学习等应用软件系统20多种,为在线学习培训搭建了基础平台。二是精心创建在线题库,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根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依据干警岗位职责,创建了包括刑事、民商事等8大科目1.2万多道试题的题库,同时根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变化情况适时更新。三是全面推行网上自学、网上自考,激发干警学习培训的主动性。我们坚持“寓学于练”,将题库制成光盘发往各级法院。干警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定向练习和自我测验。正式考试时,由系统根据干警选择的业务门类,自动生成相应试题,以人机对话方式统一考试,提高了干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强力督导,精心组织“万人在线”大考试。一是落实机构,细化方案。各级法院按照省高院要求,全部成立在线考试领导小组,出台实施细则,落实每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并组织辖区法院反复预考,全力做好设备、技术保障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二是碰硬较真,惩戒到位。强化干警参考意识,把考试成绩记入培训档案,并与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挂钩。省高院作出硬性规定,一次考试不合格的一律待岗培训,三次考试不合格的一律转岗,形成干警培训参考的外在动力。三是结对帮扶,共同提高。各级法院积极为干警学习备考创造有利条件,除组织复习、集中讲解答疑,还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相互促进,整体提高。四是加强督查,严肃考风考纪。组织专门力量升级考试软件,强化反作弊技术手段。同时组成22个巡考组,分赴全省中院和部分基层法院考点巡视检查。各中院共抽调450余名政工、纪检干部,对辖区法院进行拉网式巡考监督,并主动邀请政法委派员巡考,确保考试质量。
以创新培训为契机,推动法院工作新发展。四川法院坚持把创新培训模式与推进工作相结合,以培训成果服务工作需要,用工作实绩检验培训成效。在实践中,与网上办案办公相结合,提升法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在线学习考试的深入开展,使广大干警特别是老同志,深切体会到信息化的优越性,改变了传统办案办公方式;与创建学习型法院相结合,推进法院文化建设,网上学习考试拓展了学习型法院建设平台;与队伍建设、司法能力建设相结合,带动法院整体工作,在线学习考试与深化“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司法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有机结合,队伍综合素质和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仅2010年,省高院就有41项工作受到上级机关的表彰。
第二篇: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凝心聚力促进发展
辽河油田公司党委
近年来,辽河油田公司党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部署和蒋洁敏总经理对辽河油田提出的建设“四个基地”、实现“三大目标”要求,根据油田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职工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以党委“五个一”系统工程为主线,把握“四有六要”原则方法(有理、有情、有形、有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引导人、培养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油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集中开展主题教育,把握统一思想认识的“总开关”
按照集团公司党组每年开展“形势、任务、目标、责任”主题教育要求,紧密结合辽河油田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我们把主题教育作为推动全年各项工作落实的“总开关”和“第一道工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教育活动,年年有主题,年年有特色,实现了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
我们把贯彻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确定鲜明主题,领导带头宣讲,创新活动载体,确保主题教育扎实深入开展。党政班子超前谋划、集思广益,集体研究确定针对性强的活动主题,党委和公司联合下发安排意见,组织开展集中宣讲活动。每年公司领导分片、分专业深入基层,进行10余场大型专题报告,二级单位组织宣讲团(组)400多个,深入基层宣讲1000多场次,受教育职工达10万余人次。广泛开展群众性大讨论和“勤俭节约、挖潜增效”实践活动,举办“回顾与展望”成果展、知识竞赛等,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设立专题、专栏、专版,形成了宣传教育强势。2008年,结合辽河油田重组整合后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开展了“站在新起点、创造新业绩、实现新发展、建设幸福家”主题教育,明确公司“5553”和党委“五个一”系统工程的总体思路,为推进重组整合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油田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关井限产实际,开展了“坚定信心迎挑战、共克时艰促发展”教育活动,为战胜困难挑战、实现持续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今年初,开展了“增储稳产降成本、创优创效创和谐”主题教育,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抓住1000万吨稳产这条主线,落实兴隆台潜山“亿吨储量、百万吨规模”和未上市业务扭亏解困目标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主题鲜明、扎实有效的形势任务教育,坚定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信心和决心。2009年职
工思想调查问卷显示,95.5%的职工了解公司发展目标、思路及措施,96.3%的职工认为一体化体制运行顺畅、优势明显,97.2%的职工对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充满信心。
二、有效运用“知答解聚”方法,搭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看似平常、实不寻常,一人一事的大量工作主要反映在基层、体现在平时。我们紧紧抓住“知、答、解、聚”四个环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知职工情”把握思想信号。建立了让职工知情的民主管理机制、定点联系的干群沟通机制、民意直通的信访联动机制,通过职代会提案征集、设置领导信箱、召开恳谈会等形式,了解职工所思所想,使思想政治工作既“积极应对”又“有的放矢”。“答职工疑”消除思想困惑。针对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近年来机构重组、产量调整、“三控制一规范”等重大问题,开展“走千个站队、进千户家庭、访万名群众”活动,采取调查问卷、面对面座谈和网络互动答疑等方式,回答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既“解疑释惑”又“凝心聚力”。“解职工难”满足合理需求。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实施矿区环境改善、一线班组硬件建设等重点工程,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既“理论灌输”又“事实感召”。“聚职工力”融汇发展合力。通过知情、答疑、解难,为职工搭建成长平台、创业舞台,把干部职工关心企业成长的热切期盼汇集在一起,把干部职工推动企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使思想政治工作既“观念引领”又“行为助推”。当前,关注职工生命质量、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内容。我们利用自身资源,实施了EAP项目(员工帮助计划),建立了一支拥有62名国际注册管理师和255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队伍,去年以来组织培训1.3万余人次,进行心理疏导330余人次。一些职工深有感触地说:“EAP项目解除了我们心中的烦恼,是我们的一项精神福利。”
三、持续推进“家”文化建设,构建人企价值合一的“共同体”
企业以人为本、人以企业为家。我们遵循集团公司“四统一”要求,以“家”文化建设为基本定位,把软实力硬运用,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让中国石油企业精神在辽河油田代代相传。
确立“三个共同体”愿景,构建“家”文化体系。围绕职工与企业价值紧密融合与共同提升,确立了“构建人企价值共融的情感共同体、人企价值共创的责任共同体、人企价值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文化愿景,突出“我是石油人,辽河是我家,我与企业同创业共发展”文化主题。培育形成了特色“家”文化,HSE文化、廉洁文化等子文化,“高凝油”文化、“五色”文化等基层文化,束滨霞采油站等班组文化的企业文化框架体系。
培育广泛认同理念,打造特色品牌。文化建设理念先行。通过领导倡导、带头执行和
职工参与、积极践行,总结提炼了“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工作上的支持是最大的支持、业绩上的表现是最好的表现”、“油稠人不愁、困难也低头”等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贯穿到打造技术、管理、质量品牌和基层建设之中,形成了SAGD、蒸汽驱、水平井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勘探开发技术,涌现了以束滨霞、杨立强、曙采作业六区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和团队。“就业辽河有幸、创业辽河有为、兴业辽河有期”,成为了广大职工共识。
建设“三级”阵地网络,发挥教育功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让职工群众“参与有载体、创造有舞台、教育有阵地”。我们培育了4个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60个油田公司示范基地和示范点、182个厂(处)级教育基地的三级阵地网络,形成了纵贯油区的中部、东部、西部三条主干线。辽河油田企业文化教育中心建成后,先后接待参观160余批次,接待参观人次1.6万余人。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油田开发建设40周年为契机,创作编排了《我为祖国献石油》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打造了《辽河油田之歌》、《辽河油田赋》等文化名片,开展了“我的祖国〃我的辽河”歌咏比赛,并代表中国石油走进北京“水立方”参加“百团万人颂中华”大型歌咏展演,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职工“身在中国石油光荣自豪、干在辽河油田勇挑重担”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四、认真践行“四不让”承诺,当好困难职工的“贴心人”
辽河油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2005年成立以来,针对特困户、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实际,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完善了就学、就医、就业和生活帮扶四个长效机制,做出了“四不让”承诺,累计实施各类帮扶4.5万余人次。扶贫帮困成为队伍稳定的“安全网”和企业发展的“润滑剂”。
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子女上不起学。坚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采取经济助学、知识助学、心灵助学、结对助学等方式,与困难学生签订助学协议,先后资助3428名困难家庭子女和孤儿圆了大学梦。杨靖波曾是受益于就学帮扶的学生,参加工作后,不忘感恩企业、回报企业,从第1个月工资中取出1000元资助了两名失学儿童。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看不起病。建立国家统筹社会医疗保险、大病医疗补充商业保险、承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比例自负部分和突患重特大疾病应急办理程序等“四道”保护屏障,累计实施医疗帮扶2178人次。女职工赵红因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虽配型成功,但无力支付巨额骨髓移植费。得知情况后,我们立刻启动重病应急机制,多方筹措爱心款,使她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子女就不了业。在油田内部争取就业倾斜政策,协调社会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设立专项再就业扶持资金,提供小额贷款,鼓励自主创业,先后帮助1728人次在油田内外实现各种形式的就业。决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形成了“新春去慰问、盛夏送清凉、金秋来助学、寒冬给温暖、平时有帮扶”的工作模式,持之以恒地做好特困家庭、残疾子女的日常救助工作。去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两级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捐款,为800多户特困家庭送去132万元慰问金和价值40万元的慰问品,进一步促进了平安和谐示范矿区建设。
第三篇: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抢抓机遇,打造新兴“教育园区”
——**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转折点,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区工委、管委高度重视,并紧密结合区内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加强了工作力度。现将我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十二五”期间将开展的工作重点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认真抓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
7月16日上午,区管委会副主任**同志组织召开了由区教育局领导班子参加的专题会议,会上研究决定:立即筹备召开全区2010年教育工作会,及时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传达到各校。会议由区教育局**局长主持并负责传达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7月19日上午,**区2010年教育工作会议在区管委会三楼会议室召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全区各校校长、法制副校长、教务主任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区教育局**局长传达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各学校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结合《纲要》及时制定本学校未来五年内的发展思路。同时要求参会学校领导及时将相关精神传达到教职工中去。
二、采取措施,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一是抓紧研究出台《**“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在深入研究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础上,基于将**建设为全州“新兴教育园区”的定位,依据中央对教育发展的政策及顶效教育的飞速发展,我区制定了《**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涵盖了全区学校数量,校舍建设,师资力量,学生数量,教育行政部门现状以及区内学前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教育现状,并提出了未来五年内“教育园区”的基本框架及基本构想,明确了我区今后一段时期内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二是以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学习贯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进一步推进学习贯彻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区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工作计划,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及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积极组织学习讨论,深入研究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三是学习宣传持续深入,营造了贯彻落实的良好氛围。由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全区各学校,从学校行政领导到普通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学习和宣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积极宣传和解读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改革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全区上下形成了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
三、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核心,重点推进全州“新兴教育园区”建设。
根据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重新明确了**区的四个定位:即**州的工业重镇、三省区结合部的物流中心、新兴的教育园区和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建设全州新兴的教育园区,是我区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届区工、管委领导都高度重视发展教育,在领导力量摆布上,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优先研究部署;在各项事业发展上,把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优先发展;在规划建设上,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在财政投入上,把教育经费作为刚性预算优先保证;在工资待遇上,把教师工资和基本社会保障优先保证落实,全力巩固“两基”成果,积极争创“教育工作先进区”,使我区教育质量和教育发展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经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幼儿园、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职教一条龙,公立、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办学模式兼而有之的多元化办学框架已基本形成,“教育园区”已初具雏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为我区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明了道路。“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围绕将**区建设成为黔西南州“新兴的教育园区”这个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理顺创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内设机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业务性和专业性较强,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如政工、计财、基教、师训、招生、职教、教研、远程教育、保障、核算中心等法定机构,否则难以推进工作。在“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积极理顺区教育局内设机构,将教育局行政及事业人员数增加至*人,明确各内设机构的人员和职责,为打造全州教育园区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大幼儿教育建设力度。改造**小学附属幼儿园,兴建**幼儿园、**幼儿园和**幼儿园,扩建**幼儿园和**幼儿园,以满足学前教育的需要。将**幼儿园申报为州级和省级示范性幼儿园。除**小学附属幼儿园和**幼儿园以外的其余幼儿园间距需在1.5公里以上,严禁临时租房办园。引进优秀幼儿教师到公立幼儿园执教。
(三)重新规划小学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规划建设**第一至第六小学;二是完善各小学内部设施,逐步将**小学、**小学、**小学改成低年级段教学点,拆并**小学,将**校改成农村寄宿制完小,义务教育阶段原则上不再审批民办学校。
(四)调整初等教育布局,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一是撤销**学校初中部和**初级中学;将**初级中学改建为职业技术学校,规模为1000人左右;把现**中学高中部剥离出来,将**学校初中部、**初级中学、**中学初中部整合为一个城区寄宿制初级中学,规模为1800人。二是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区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实现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五)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一是争取突破性高中建设项目,完善**一中运动场、图书楼、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将“**一中”创办为省级示范性中学;二是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划拨90亩土地办一所民办高中,整合现在的**中学高中部和**中学高中部。
(六)积极支持兴义学院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五年内完成**学院的二、三期工程,并将学院建成开放式学院。使之成为开发区的学习、休闲娱乐会务中心。
(七)完善特殊教育体系。采用地方政府划拨土地,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建设的方式,力争**特殊教育学校建在顶效,满足顶效及全州的特殊教育。
(八)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十二五”期间由本级财政投入建设**区教师进修学校,选址在**院与**一中之间,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建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选址在**内,解决区内各类学生的社会实践、安全、德育、军事训练等教育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春天已然来临,在“十二五”期间,**区将紧抓这个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奋力实现我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让顶效开发区这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新兴教育园区”更加呈现出勃勃生机!
第四篇: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抢抓机遇,打造新兴“教育园区” ——**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转折点,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区工委、管委高度重视,并紧密结合区内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切实加强了工作力度。现将我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及“十二五”期间将开展的工作重点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积极部署,认真抓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
7月16日上午,区管委会副主任**同志组织召开了由区教育局领导班子参加的专题会议,会上研究决定:立即筹备召开全区2010年教育工作会,及时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传达到各校。会议由区教育局**局长主持并负责传达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7月19日上午,**区2010年教育工作会议在区管委会三楼会议室召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全区各校校长、法制副校长、教务主任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区教育局**局长传达了全国教育工作
会议精神,要求各学校认真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结合《纲要》及时制定本学校未来五年内的发展思路。同时要求参会学校领导及时将相关精神传达到教职工中去。
二、采取措施,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一是抓紧研究出台《**“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在深入研究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础上,基于将**建设为全州“新兴教育园区”的定位,依据中央对教育发展的政策及顶效教育的飞速发展,我区制定了《**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涵盖了全区学校数量,校舍建设,师资力量,学生数量,教育行政部门现状以及区内学前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级教育现状,并提出了未来五年内“教育园区”的基本框架及基本构想,明确了我区今后一段时期内教育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二是以多种形式积极推动学习贯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进一步推进学习贯彻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区研究制定了贯彻落实工作计划,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及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积极组织学习讨论,深入研究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三是学习宣传持续深入,营造了贯彻落实的良好氛围。由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全区各学校,从学校行政领导到普通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学习和宣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积极宣传和解读教育规划纲要,对教育改革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全区上下形成了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
三、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核心,重点推进全州“新兴教育园区”建设。
根据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重新明确了**区的四个定位:即**州的工业重镇、三省区结合部的物流中心、新兴的教育园区和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建设全州新兴的教育园区,是我区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内容,历届区工、管委领导都高度重视发展教育,在领导力量摆布上,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优先研究部署;在各项事业发展上,把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优先发展;在规划建设上,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项目优先安排;在财政投入上,把教育经费作为刚性预算优先保证;在工资待遇上,把教师工资和基本社会保障优先保证落实,全力巩固“两基”成果,积极争创“教育工作先进区”,使我区教育质量和教育发展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经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幼儿园、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职教一条龙,公立、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办学模式兼而有之的多元化办学框架已基本形成,“教育园区”已初具雏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为我区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指明了道路。“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围绕将**区建设成为黔西南州“新兴的教育园区”这个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理顺创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内设机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业务性和专业性较强,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如政工、计财、基教、师训、招生、职教、教研、远程教育、保障、核算中心等法定机构,否则难以推进工作。在“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积极理顺区教育局内设机构,将教育局行政及事业人员数增加至*人,明确各内设机构的人员和职责,为打造全州教育园区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大幼儿教育建设力度。改造**小学附属幼儿园,兴建**幼儿园、**幼儿园和**幼儿园,扩建**幼儿园和**幼儿园,以满足学前教育的需要。将**幼儿园申报为州级和省级示范性幼儿园。除**小学附属幼儿园和**幼儿园以外的其余幼儿园间距需在1.5公里以上,严禁临时租房办园。引进优秀幼儿教师到公立幼儿园执教。
(三)重新规划小学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规划建设**第一至第六小学;二是完善各小学内部设
施,逐步将**小学、**小学、**小学改成低年级段教学点,拆并**小学,将**校改成农村寄宿制完小,义务教育阶段原则上不再审批民办学校。
(四)调整初等教育布局,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一是撤销**学校初中部和**初级中学;将**初级中学改建为职业技术学校,规模为1000人左右;把现**中学高中部剥离出来,将**学校初中部、**初级中学、**中学初中部整合为一个城区寄宿制初级中学,规模为1800人。二是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区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实现城乡学校均衡发展。
(五)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一是争取突破性高中建设项目,完善**一中运动场、图书楼、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将“**一中”创办为省级示范性中学;二是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划拨90亩土地办一所民办高中,整合现在的**中学高中部和**中学高中部。
(六)积极支持兴义学院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在五年内完成**学院的二、三期工程,并将学院建成开放式学院。使之成为开发区的学习、休闲娱乐会务中心。
(七)完善特殊教育体系。采用地方政府划拨土地,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建设的方式,力争**特殊教育学校建在顶效,满足顶效及全州的特殊教育。
(八)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十二五”期间由本级财政投入建设**区教师进修学校,选址在**院与**一中之间,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建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选址在**内,解决区内各类学生的社会实践、安全、德育、军事训练等教育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春天已然来临,在“十二五”期间,**区将紧抓这个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奋力实现我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让顶效开发区这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新兴教育园区”更加呈现出勃勃生机!
第五篇:教育工作会议教学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新年好!
今天在这与大家汇报说实在的是“吃辣椒 范痔疮 两头难受”一难初三核心印象中考还未呈现,说大了吹牛、说小了抹杀不图回报的兄弟姐妹们的奉献。二难的是已过的半学期是连滚带爬的落幕。喘息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运筹帷幄。好在从接受这一届初三开始我们兄弟姐妹们已经做好了这一年吃大苦的思想准备。
不
管怎样还得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们这样一个汇报机会。
已过的半学期,本着抓好细节,督查到位的工作思路。在校长室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16位班主任高度的责任心和吃苦精神,8位备课组长的务实工作,53位全体同仁的踏实、细致、和谐、敬业的工作态度,进一步做好了不同学科之间、同一学科之间、各班主任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使全年级教、学双方在紧张、和谐中稳步推进、扎实提高。
进一步抓实了初三教学常规。从集体备课到课课练的高质地进行,从年级的学风建设到抓实有效生工作等等,全面规划、环环相扣、有条不紊、逐一落实。
学校为我们制定了2012的中考目标,目标喜人的,但形势逼人的。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我代表三分校全体教师决心如下:
1、全体教师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靠大家的智慧、集体的力量去去打好中考一战。
2、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管理,发扬拼搏进取、勇争第一的精神,在分校形成务实肯干、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风气。
3、明确目标,周密计划,措施得力,提高效率。分校、各班、教研组、以至每位教师都要制定好周密的计划,每天、每一节课都要讲究高效率。
4、每位教师都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从备课到学生的管理、从课堂教学到课下的辅导,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做细做好,确保不出现任何纰漏。
5、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仔细研究学生,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素质,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辅导和心理引导,围绕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分析学生每次考试的得分率,查找学生各科的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加强对双边缘生的辅导,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考上高中。
6、各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进一步强化班主任的承包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杜绝学生重大违纪现象。
7、加强教学研究,尤其研究复习课的上法;研究各科教学的重点、难点、考点;研究讲义、练习题的编制;研究中考的动向。发挥大家的智慧,及时收集中考的有关信息,群策群力。
8、分校领导班子继续保持团结,既带头做好各项工作,又要加强对分校各项工作的检查,帮助老师们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工作上既高标准、严要求,又做到人性化管理,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
9、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习其他分校、其他学校的好的做法,与其他部门加强合作,征得其他部门、分校的大力支持。
10、分校领导带头严格执行出勤制度和办公纪律,尽量少请假或不请假,办公室内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11、有计划的召开分校会议,组织有意义的活动,积极营造毕业班的氛围,鼓足学生干劲,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积极主动的给校长汇报工作,提出分校的工作思路以及工作中的困难,请示校长帮助解决。
总之,自2011年9月份以来,我们三分校的老师都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同时也暗下决心:拼上去。在工作中,我们会坚决和学校保持一致,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制度,抓管理,抓落实,抓细节,抓效率。最后我代表三分校全体老师恳请各级领导理解我们这一届的工作压力,精神上给予大力支持的同时物质要跟上。
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