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卫生局文件 -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首都之窗
2017年北京市卫生计生新闻宣传工作要点
2017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是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一年,是推进北京地区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之年。北京市卫生计生新闻宣传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讲好首都卫生计生故事,传递首都卫生计生正能量,让百姓健康有更多获得感,为首都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北京工作的新要求,自觉强化“四个意识”,以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认真落实全国卫生计生工作和北京市宣传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展现成果、回应关切,做好政策解读,创新宣传思路,强化舆论引导,加强阵地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突出中心工作,加强重大政策解读
(一)深入贯彻宣传全国和北京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导,以建设健康北京为主线,做好《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宣传解读,市卫生计生委主要领导以市级新闻发布会形式,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系统宣传解读《纲要》。各单位结合《纲要》内容,做好宣传解读方案,借助主流媒体做好宣传解读;做好健康促进(爱
2进个人和集体,讲好身边故事,传递身边感动,唱响时代主旋律,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广泛宣传第六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的先进事迹;认真组织第五届“全国和首都文明单位”评选推荐;积极做好“中国好人”、“北京榜样”和“首都道德模范”推介工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继续前进护健康”主题宣讲活动,用身边的典型和真实的故事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
(三)开展传统品牌推介创新。紧紧围绕北京市卫生计生在多年宣传工作中规范并固化的宣传品牌,继续深入推进第十六届好新闻评比、第二十六届杏林杯电视片汇映、第十二届摄影比赛、第五届北京市《幸福家庭》DV大赛等主题宣传活动;持续推进首都中医药文化传播品牌创建,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做好《中医药法》及其配套政策的宣传普及;优化“幸福家庭大讲堂”活动和公园科普展览内容;继续制作、传播《家庭历书》、《E点健康》等科普载体,深化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口直通车》、《今夜私语时》等栏目的合作,加强与人民网、中国网、光明网等中央网络媒体以及北京《首都之窗》的合作,发挥好“幸福家庭健康生活”微信服务号、计划生育网上宣教馆等新媒体作用,促进宣传品牌持续推进,丰富宣传品牌内容,提升宣传品牌内涵。
(四)开展重大活动、节日及纪念日宣传创新。积极筹备北京市每年“两会”期间“市民对话一把手”电视、电台和网络直播宣传工作,做好北京市“两会”北京市政府重点工作情况汇编之提高首都人民健康水平篇的起草、报送工作,利用“两会”做好卫生计生行业成果宣传;各区、各医院和直属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利用重大活动、节日、纪念日,加强市、区、医院和直属单位的协调联动,做到重大活动、节日、纪念日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把重大活动、节日、纪念日宣传活动作为树立行业形象、推进行业发展重要节点,积极营造正面宣传声势。
三、突出舆情处置,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一)加强舆情监测和处置制度建设。各区卫生计生委、各医院和直属单位结合《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的实施意见》(京卫权益〔2016〕10号),制定本单位舆情监测与处置相关制度,形成一整套责任明确、程序规范、沟通顺畅、有效管用的舆情监测与处置工作机制。同时做好12320热线、市卫生计生宣传中心的舆情对接,对每日舆情快报数据实施重点预判分析,研判舆情形势,做好应对与处置工作。
(二)加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培养。组建大气污染应对科普专家团队,各医院、各相关直属单位按照市政府要求,推荐业务强、政治过硬的科普专家名单;各单位舆情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职责,发生涉及本单位负面舆情事件,党政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明确舆情应对与处置负责人,会商媒体采访事宜。上半年,将围绕“舆情研判、舆情处置、舆情管控”主题,加强对各区卫生计生委、各直属单位、各三级医院新闻发言人培训,提高各级新闻发言人应对与处置舆情的能力。同时,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加
第二篇:882-北京市卫生局文件
北京市卫生局文件
京卫药械字[2007]40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核心制度(试行)》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区县卫生局,各有关医疗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和要求,为做好医院药学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疗服务,进一步加强制度化管理,认真履行药师职责,提高药学服务水平,规范药事管理工作,建立规范高效的医院药事管理体系,特制定我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核心制度(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根据本制度,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1 制定本院的相关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要结合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辖区相关管理制度,统一执行。各区县卫生局将此通知转发至辖区内各有关医疗机构,并督促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二〇〇七年六月六日
北京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核心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制度建设,规范药事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我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核心制度。
第二条 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章 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度
第三条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组建本区县社区卫生服务药事管理委员会;其它医疗机构应设立药事管理小组。其工作职责为:贯彻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药政法规等内容;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促进合理用药;监督、指导医疗机构科学管理及合理使用药品。
第四条 药事管理委员会(小组)由具有高级职称的药学、临床医学、医疗行政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护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主管局长/院长任主任委员,药学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委员。药事管理委员会(小组)休会期间,由药学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并定期向药事管理委员会(小组)汇报。
第五条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机构相关制度并监督实施。
第六条 审订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处方集,依据临床用药需求定期调整基本用药。
第七条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审批购药渠道,制定本院药物遴选办法,审核、批准新药采购申请,替代及淘汰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多发和滞销的药物品种。
第八条 制定本院基本用药之外的特殊用药程序和审批方法。
第九条 审核、报批本院医院制剂品种的申报工作。
第十条 加强临床用药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各项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实行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管理,重点加强对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血液制品、激素类药物和高价位药品的监测管理。对不合理用药进行用药干预,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第十一条 推动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促进药物利用研究、不良反应监测、临床药物评价工作。
第十二条 定期分析药品管理情况,研究决定药品使用、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责成有关部门执行。
第十三条 组织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开展对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教育,监督、检查临床科室的合理用药情况并持续改进。
第十四条 倡导医务人员因病施治、合理用药、规范调配,纠正不合理用药等违规行为。
第三章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医师和药师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
第十六条 在药事管理委员会(小组)领导下,药学部门、医疗部门及医院感染办公室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对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药进行监督、管理、培训。
第十七条 临床用药须根据医疗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疾病治疗指南合理施治,原则上在本院基本用药目录 范围内用药。
第十八条 建立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血液制品、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高价位药品使用管理规定。
第十九条 建立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管理机制,医务部门应定期评估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并与医疗质量评估、绩效考核挂钩。
第二十条 药学部门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第二十一条 医院感染办公室负责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督。
第四章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条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应用于治疗和控制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
(二)尽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应该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的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对于未明确致病菌的危急病例,可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临床特点,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获 5 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选择用药。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四)正确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仅在如下情况可使用抗菌药物: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臵、人工关节臵换等;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清洁-污染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污染手术:由于手术野严重污染,此类手术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遵守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药物选择、给药时间、给药方法、疗程等规定。
(六)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只适用于单用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及难治性感染,联合应用后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以两联为宜。
(七)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6 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第二十三条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
(一)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一般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及以下专业职称可使用);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一般为二线药物,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可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一般为三线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可使用)。各医疗机构应根据本院具体情况制订,一、二、三线药物名录。
(二)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一天用量。
(三)在经验使用三线抗菌药物前,应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后,参照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第二十四条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监督管理措施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分析总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二)检验科需定期汇总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向全院反馈,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根据。
(三)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超常预警制度。每季度由药剂科 7 向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无特殊原因使用量突然增加的品种应调查原因,并进行合理性评价,以保证用药安全,(四)医院需对临床医师定期进行合理用药教育,提高用药水平。
(五)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科汇报,提出处理意见。
第五章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第二十五条 建立由主管院领导负责,医、药、护和保卫等部门参加的麻醉、精神药品管理组织,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和人员职责;定期组织专项检查,保证药品安全及合理用药。
第二十六条 “印鉴卡”管理
药学部门应指派专人依据“印鉴卡”的申办规定,负责向辖区卫生局申办、换发“印鉴卡”,申报用药计划及变更手续。按要求报送药品购用情况统计报表。批准核发的“印鉴卡”由专人保管。
第二十七条 专用保险柜和基数卡管理
药库、各调剂部门及需要储存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临床科室贮存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必须使用专用保 8 险库(柜)、专人负责,各调剂部门与临床用药科室实行基数管理,基数卡需注明所用药品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由双方麻醉药品管理人员及负责人签字,人员变更时,须办理相应变更手续。
第二十八条 采购与验收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入库验收应当采用专簿记录。在验收中发现缺少、缺损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当双人清点登记,报医疗机构负责人批准并加盖公章后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
第二十九条 储存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全部贮存于专用库(柜)内,实行双人双锁负责到,钥匙由指定人员保管。
第三十条 调剂部门药品使用管理
调剂部门应指定符合资质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做到“日清日结”,药品调剂应指定发药窗口,调配人员应严格按照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审核、发药。调剂部门贮存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必须有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每天下班(或交班)前,管理人员应核对药品和相关记录。
第三十一条 过期、损坏与销毁管理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药品有效 期和质量情况,保证质量合格。过期、破损的药品须单独存放并有明显标识,统计汇总后经主管院长审批后报所在区县卫生局批准,进行监督销毁、并做好记录备查。
第三十二条 空安瓿、废贴处理
收回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废贴由专人负责计数、监督销毁,并作记录。
第三十三条 药品丢失、被盗案件报告
药品使用中一旦发现骗取、冒领,或发生药品丢失、被盗、被抢案件,须立即报告药学部门、医务部门、保卫部门及所在区县卫生、公安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六章 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第三十四条 采购与验收
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制定采购计划。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具有第二类精神药品经营资质企业购买。购入后,双人验收、清点药品数量、检查药品质量。
第三十五条 遵循专用处方和用量要求。处方至少保存2年。第三十六条 单张处方超过规定用量的特殊情况,必须由处方医师注明理由并双签字后,方可调配。对于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应拒绝调配。
第三十七条 对过期、损坏的药品要登记造册、单独保存、明显标示,定期向所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申报销毁。医疗机构应根据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开具情况,按照品种、规格对其消耗量进行专册登记。
第七章 处方管理制度
第三十八条 医疗机构处方管理应符合《处方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
第三十九条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开具和调剂人员应具有相应资质。处方格式、使用和管理要求应符合相关规定。
第四十条 医务部门负责本单位执业医师处方权、的审批、授予,被授权的执业医师方可开具处方。药师在执业的医疗机构取得处方调剂资格。
第四十一条 凡被授权的执业医师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医务部门须统一制作签字式样,签章应由医疗机构统一制作,签字及签章式样留存医务部门、药学部门备案。医师和药师在执业过程中的处方签字/签章必须与留存式样一致。
第四十二条 药学部门应按照处方评价表的内容定期进行处方分析,将结果报医务部门或相关部门,并有持续改进措施。
第四十三条 处方必须经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药学审查后方可调配,对不合理用药,应进行干预和记录,对严重不合 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拒绝调剂。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原则上发出的药品不得退换。
第四十四条 药学部门应建立和实施差错防范制度。
第八章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
第四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设立由临床医师、药师、护理人员组成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委员会(小组),作为常设机构负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报告及评估。
第四十六条 医务人员应主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减少漏报。药学部门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上报、资料保管和信息反馈工作。
第四十七条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原则应为可疑即报,应特别关注新药的不良反应/事件。药品不良反应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要求上报,药品不良事件根据《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响应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医务部门负责对医务人员培训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相关知识,对监测工作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因果关系专家评价。
第四十九条 各医疗机构应制定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奖惩原则,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并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有意隐瞒不报者应追究 相应责任。
第九章 突发事件药事应急管理制度
第五十条 医疗机构应以“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为原则,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培训和教育,全员树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思想。
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须制定突发性应急事件的药事管理应急预案。
第五十二条 医疗机构要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各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熟悉应急程序和方法。
第五十三条 认真落实医院的相关应急事件管理的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工作方案,根据工作职责落实应急事件的药品保障。
第五十四条 药学部门应做好应急药品的储备工作,健全急救、抢救药品的供给系统,保障药物应急供应。
第五十五条 药学部门设专人负责应急药品的管理。做好应急药品的储备、保管、定期养护和更换工作。
第五十六条 药学人员应注意应急药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能够对常见的传染病、急性中毒的治疗提供药学信息咨询。
第五十七条 值班人员遇突发事件应对事件的内容、性质、影响面、严重程度、医院采取的紧急控制措施、控制效果、发 13 展趋势等进行全面了解,及时报告相关部门相关领导。
第十章 临床药师制度
第五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合理用药为目标,制定本院临床药师培养的实施计划,建立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与医生、护士共同组成治疗团队的临床药师制度。
第五十九条 临床药师应协助医生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其职责包括:参加查房、会诊、疑难病例讨论、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品信息咨询、医护人员培训和患者教育等。努力满足临床医患需求,以达到改善疾病症状指标、减少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预防药物不良反应、节约治疗费用和帮助公众提高健康意识的目的。
第六十条 临床药师应由具有药学或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经过毕业后五年药师规范化培养或取得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一定临床医学、药物治疗学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人员担任。临床药师应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具备药学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六十一条 临床药师应与临床医生、护士共同组成治疗团队,发现、解决并预防药物治疗中存在或潜在的用药问题。
第六十二条 医疗机构必须重视临床药师的配备和培养工 14 作。三级医院应配备3-5名专职、专科临床药师,二级医院应配备2-3名临床药师。
第六十三条 临床药师应接受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培训和教育,以满足促进合理用药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第十一章 医疗机构制剂管理制度
第六十四条 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常规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应取得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第六十五条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取得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机构制剂批准文号。
第六十六条 医疗机构开展制剂配制工作,须在药学部门下设制剂室及药检等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与岗位人员的职责应明确,并配备具有资格及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十七条 制剂室和药检室的负责人应具有大专以上药学或相关专业学历,具有相应的管理实践经验,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制剂室和药检室的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第六十八条 制剂室和药检室应制定以下几方面的管理文件:
(一)人员管理(岗位职责、人员培训、健康档案等)
(二)物料管理(原料、辅料、包材、标签等)
(三)设备与器具使用规程
(四)卫生清洁规程(工作间、操作台、设备、器具、工作服、清洁工具等)
(五)凭证文件(配制记录、检验记录、质量管理组织工作记录、自检与接受主管部门检查记录、制剂室总平面布局图、检验仪器、仪表、衡器校验证明、关键工序、主要设备、制水系统及空气净化系统的验证等)
(六)配制管理(制药用水质量控制、各剂型配制标准操作规程等)
(七)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责、药检室职责、有效期制定、返工制剂与不合格制剂的处理、不良反应报告等)
第十二章 药学服务制度
第六十九条 药学部门要建立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
第七十条 开展下列形式的药学服务:
(一)发药时在药品包装上粘贴用法标签和特殊提示标签,向患者交待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增加用药依从性。
(二)在门诊药房设臵用药咨询窗口或咨询室,由资深药师为患者解答药物治疗的相关问题。
(三)在适当场所张贴、发放合理用药宣传资料。
(四)为出院带药患者提供书面或面对面的用药指导。
(五)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评价和监测,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
(六)为医务人员提供及时、公正的药物信息。
(七)开展讲座、随访等各种形式的患者用药教育。第七十一条 为保证药学服务的质量,药学部门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医疗机构应分别设立门诊、急诊、病房等药房,具有保证药品安全的工作空间和环境舒适的患者等候区。
(二)根据工作量设臵相应的发药窗口,每个发药窗口日均处方不超过400张,并配备相应数量的药师和调配人员。
(三)发药窗口应尽量接近患者,便于与患者交流。
(四)咨询窗口应相对独立,有利于保护患者隐私。
(五)设臵专用电话并向社会公布电话号码,方便患者电话咨询。
第七十二条 定期调查患者及医务人员对药学服务的满意程度,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第三篇: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北京市公安局
京人口发〔 2006 〕 28 号
关于印发《关于现役女军人在京办理〈生育服务证〉和有关事项的规定》的通知各区县人口计生委、公安分局:
现将《关于现役女军人在京办理〈生育服务证〉和有关事项的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 ○ ○ 六 年 六 月 十 五 日
主题词: 计划生育 审批 通知
抄送:全军计生办,武警部队计生办,北京卫戍区、武警北京总队计生办,各局、总公司计生办,中直管理局计生办,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计生办。
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办公室 2006 年6 月15 日 印发
共印 130 份
关于现役女军人在京办理《生育服务证》
和有关事项的规定
现对现役女军人(含武装警察部队,以下相同)在京办理《生育服务证》的有关事项,规定如下:
一、办理范围
女方为现役军人且所属部队驻地在北京行政辖区内,在服役期间生育子女,符合《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可以在京办理北京市《生育服务证》。
二、办理程序
(一)申请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女军人,配偶亦为现役军人的,应当凭所在部队师级以上政治机关出具的证明到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领取《生育服务证》。在《生育服务证》上填写“基本情况登记”后,女军人所属部队计生办在《生育服务证》第三页“单位意见”的“女方单位”栏签署意见并盖章;再由男方所属部队计生办在《生育服务证》第三页“单位意见”的“男方单位”栏签署意见并盖章。女军人所属部队驻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予以批准的,对《生育服务证》进行统一登记、编号,加盖公章,并应在《生育服务证》第三页“计划生育主管部门意见”栏和《生育服务证》副页(第一个子女)的“主管机关审批盖章”栏内注明“女军人《生育服务证》”,交由当事人保存。
申请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女军人,配偶户口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男方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男方生育情况证明,由女军人所属部队驻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生育服务证》。
(二)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女军人,配偶亦为现役军人的,应当符合《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女军人应在怀孕前凭所在部队师级以上政治机关出具的证明到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填报
《再生育一个子女申请审批表》。女军人所属部队计生办在《再生育一个子女申请审批表》的“女方单位情况证明”栏签署意见并盖章后;再由男方所属部队计生办在《再生育一个子女申请审批表》的“男方单位情况证明”栏签署意见并盖章。
女军人所属部队驻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后,报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予以批准的,应在《生育服务证》第三页“计划生育主管部门意见”的“区(县)计生委”栏与《生育服务证》副页(再生育一个子女)的“主管机关审批盖章”栏内注明“女军人《生育服务证》”。在发给生育第二个子女《生育服务证》的同时收回生育第一个子女《生育服务证》。
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女军人,配偶户口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男方户口所在地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男方生育情况证明,由女军人所属部队驻地的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理《生育服务证》。
三、现役女军人配偶为北京市常住户口的(大学生集体户口、驻京办事处工作户口除外),应在男方户口所在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办理《生育服务证》。
四、女军人为其子女办理《生育服务证》和户籍登记的其他事项,按照《北京市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和北京市户籍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本规定自 2006 年 6 月 15 日起 执行。
第四篇: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
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人口计生系统“阳光
计生行动”实施办法》的通知
京人口发〔2010〕6号
各区县人口计生委: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阳光计生行动方案》,深入推动阳光计生行动,促进全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特制定《北京市人口计生系统“阳光计生行动”实施办法》,望认真贯彻执行,开创性地开展“阳光计生行动”。
联系人:于小龙;联系电话:83970957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日 北京市人口计生系统
“阳光计生行动”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开展人口计生系统“阳光计生行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增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首都良好人口环境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人口计生工作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部门及公共服务行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为了规范工作,提高质量,促进行动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开展“阳光计生行动”,要以国家人口计生委《阳光计生行动方案》和《市人口计生委关于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阳光计生行动方案>的意见》为依据,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民主评议、社会监督为重点,以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实行“阳光管理”、“阳光服务”、“阳光维权”为目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有效防止不正之风。
第三条
为了确保“阳光计生行动”顺利进行,市人口计生委纠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阳光计生行动”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驻委监察处。各区(县)也可设相应机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第二章
内容和标准
第一节
以政务公开带动“阳光管理”
第四条
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深入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群众知晓率达到80%以上。
第五条
强化领导机关宏观管理职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监察现代化建设工程,增强决策透明度,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第六条
以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为重点,全面推进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实现“阳光管理”。到2012年群众对依法管理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第七条
加强“阳光管理”制度建设,主要建立健全以下八项制度。
(一)政务公开制度。明确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公开的内容和时间等。长期公开的内容要按上级要求及时公开,动态公开内容和需要变更的内容要在规定时间内公开。
(二)决策公开制度。建立政(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明确专门负责人员;政(村)务公开领导小组要坚持议事会议制度,讨论决定公开的内容,研究解决公开中遇到的问题。
(三)意见公开制度。定期制发政务公开征求意见卡,及时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适时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按期办理答复。
(四)监督公开制度。市区两级人口计生部门要聘请人大代表、政协 委员、群众代表担任政务公开行风监督员,监督公开的内容和质量;领导小组每年要召集1~2次监督员座谈会,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征求意见和建议,对监督员提出的建议,领导小组要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和落实。
(五)管理公开制度。要将有关文件、统计报表、记录和简报信息等资料进行分类归档,保证资料真实、齐全、完整,做到存放有专柜,管理有专人。
(六)评估公开制度。各级人口计生政(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每年对政(村)务公开工作进行一次评估,写出评估报告。评估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七)举报投诉制度。市、区(县)、乡镇(街道)必须向社会公布一部以上举报电话和设立一个以上举报箱,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受理群众的举报投诉,对投诉举报的信件在规定时间调查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
(八)责任追究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政(村)务公开单位给予通报批评:政(村)务公开栏设置不符合规定要求;公开内容不齐全、不完整;动态公开内容没有按规定时间公开。
第八条
政务公开内容齐全、重点突出。主要公开“十项内容”:主要政策法规、部门职责、办事程序、收(免)费依据及标准、办事结果、廉政自律规定、服务承诺、承办人、联系电话、监督人员。要区分层次,突出政务公开重点:
(一)区县人口计生委要重点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重大事项的安排、社会关注或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及处理情况,重点项目落实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重要政策、文件执行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和处置情况,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审批事项等。
(二)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重点对本市现行人口计生政策公开;对生育服务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办理程序公开;对奖励扶助、特别家庭扶助、优惠对象确认等程序公开;对免费技术服务项目公开;对行政处罚项目、社会抚养费征收依据、标准、程序公开;对人口计生工作纪律规定、流动人口农民工维权、监督投诉、服务承诺等内容公开。
(三)各级人口计生技术服务机构、避孕药具管理机构以及其它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企事业单位,要重点对其机构职责和办事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公开;收费项目、依据、标准公开;财务收支及经营情况公开;承担重点项目落实情况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国家免费避孕药具发放及管理情况公开;其它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等公开。第九条
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做到“九不”:
(一)不违反规定擅自提高或降低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或巧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乱收押金;
(二)不收受与其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和个人的现金、信用卡、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
(三)不以各种名义向上级部门及工作人员赠送礼品、现金、信用卡、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
(四)不到下属单位、部门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五)不铺张浪费,用公款支付娱乐、健身等费用,以开会、考察、培训名义变相公费旅游;
(六)不向基层摊派各种报刊订阅和商品购买;
(七)不以经济处罚代替落实节育措施,以罚代管;
(八)不刁难群众,利用生育证审批发放权谋取私利,乱发生育证,出具假证明;
(九)不弄虚作假,瞒报、漏报、虚报、篡改统计数据,骗取荣誉。第十条
着力解决以权谋私、乱收费罚款问题,推进依法行政和党员干部带头实行计划生育,防治不正之风。
第二节
以民主评议推动“阳光服务”
第十一条
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长效机制,坚持评议为动力,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上下联动,争先创优,推动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提质提速。
(一)突出重点,继续在农村基层深入开展“请农民兄弟姐妹评计生”活动。推动基层转变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兑现服务承诺。
(二)继续在城市社区开展“请流动人口评计生”活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便民服务窗口,尊重和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
(三)上下联动,继续在系统内开展“下评上”活动。推动领导机关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真正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让群众得实惠,使服务更温馨更“阳光”。
(四)争先创优,积极参与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活动。重视评议结果的运用,及时把下级人口计生委部门的参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推动行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第十二条
区(县)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大厅)要健全网上审批、全程代办、信息交流、动态监控、绿色通道等功能和机制,规范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工作,提高办事效率,着力解决服务意识不强、质量不高、作风不实等问题,全面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
(一)在服务大厅内实行科学管理,做到服务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服务结果等方面让群众满意。
(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大厅)要建立健全首问首接责任、办事预约、AB岗、过错追究、综合考评、文明服务等项制度。
(三)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大厅)要统一机构标识、服务窗口、便民用具、便民指南、服务承诺、工作职责。
第十三条
育龄群众办理一孩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有关证明时,人口计生部门及工作人员应主动告知群众办理有关证件的程序,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应及时办理,不能及时办理的,要说明情况和理由。
第十四条
实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技 术人员要指导、帮助已婚育龄夫妻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
第十五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避孕药具、孕情检查、放取宫内节育器、人工终止妊娠术、输卵(精)管结扎术、复通术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治等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育龄夫妻持计生部门开具的免费服务证明在有关医疗服务机构享受免费技术服务,费用结算事宜由有关单位内部进行结算。第十六条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指定的技术服务机构参加孕检,孕检证明寄回户籍地有效,不得强迫流动人口回乡参加孕检。第十七条
人口计生部门要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再生育申请进行审批,审批手续要简化,审批期限要缩短,方便群众及时领取再生育证件。第十八条
免费办理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计划生育手术证明等证件,不得搭车收费。
第十九条
在发放有关证件时,人口计生部门不得人为设置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任何附加条件,如强制育龄群众在领证时签合同、协议或参加学习班等。
第三节
以社会监督保障“阳光维权”
第二十条
完善五项监督维权制度,推动“阳光维权”:
(一)完善行风热线制度。重点办好12356“阳光热线”,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方便群众咨询、投诉和反映意见、建议。建立领导干部定 期上线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二)完善行风监督员制度。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育龄群众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行风监督员,明确监督员的职权和责任,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充分发挥监督员在行风建设中的作用。
(三)完善实名举报奖励制度。把实名举报奖励资金纳入预算,及时兑现奖励。要认真受理实名举报,严格保密,据实反馈,通过实名举报奖励,调动人民群众监督人口计生工作的积极性。
(四)完善舆论监督制度。要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交流,重视发挥主流媒体的监督维权作用,对媒体报道和反映的重大问题,要主动查处并及时报告上级人口计生部门,对反映不实的问题,要及时澄清事实真相,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
(五)完善层级监督制度。市人口计生委探索建立督查巡视制度,重点督办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纠正违法或不正当的行政行为,逐步形成依法行政督查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四权分离”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和贴息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实处。要探索建立再生育审批(许可)电子监控系统,积极利用现代技术防止不正之风。
第二十一条
推行信访限时办结制和行政问责制,提高信访举报件查实率和信访工作质量,增强监督维权实效。
第二十二条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第二十三条
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工作纪律和检查考评工作纪律。
第二十四条
做好维权热线维护工作,保证维权热线的运行,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举报的问题限期调查答复。
第三章
检查和评估
第二十五条
人口计生系统“阳光计生行动”在市、区(县)、街道(乡镇)、村(居)四级开展,由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人口计生部门组织实施,从2010年开始,每年检查、评估一次。市人口计生委负责对区(县)人口计生委的检查、评估,区(县)人口计生委负责对街道(乡镇)人口计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检查、评估,街道(乡镇)计生办负责对村(居)“阳光计生”的检查、评估。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采用听取汇报、座谈、查阅档案、现场检查、走访群众等方式对下级人口计生部门开展检查评估,检查评估结果要进行总结讲评,并把“阳光计生行动”纳入人口计生工作的考核之中。
第二十七条
各区(县)人口计生委可以从实际出发,制定检查评估实施方案或细则。
第四章
指导管理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指导管理,深入调查,培植典型,及时组织交流学习,不断推动工作深入开展。第二十九条
“阳光计生行动”实行分级管理、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工作检查、评估制度。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建立“阳光计生行动” 工作档案,及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
第五章
工作要求
第三十条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把组织和开展好人口计生系统“阳光计生行动”作为提高整体工作水平、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推动行风建设、建设北京良好人口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予以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十一条
各区(县)人口计生部门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细则,使工作开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要通过开展检查、评估,促进全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推动全系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第三十二条
各区(县)在实施活动中,要有计划地选派主管人员和业务骨干参加相关培训,组织学习,积极参加本级和上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引导和规范活动的健康发展。
第三十三条
坚持典型引路,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经验,推动人口计生系统“阳光计生行动”深入开展。第三十四条
坚持实事求是,力戒形式主义。把开展“阳光计生行 动”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与行风政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和完善工作的管理,建章立制,注重实效,建立工作长效机制。
第三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自2010年1月起施行。
第五篇: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加强卫生监督稽查 打造一流执法队伍
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随着卫生监督体系改革的深化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推进,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已全面开展,为了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内部制约机制,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卫生部根据《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制定了《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以下简称《稽查规范》),并于2005年6月9日颁布实施,将卫生监督稽查首次正式列入卫生监督工作的内容,确立了卫生监督稽查工作的范围,明确了卫生监督稽查在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全国卫生监督稽查工作会议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作为全国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试点单位之一,在卫生部、卫生部监督中心、北京市卫生监督所以及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卫生监督内部稽查工作。我所在执行《稽查规范》努力完成试点工作的同时,总结分析出卫生监督稽查的种类、方法以及主要稽查形式,积极探索和尝试了卫生监督稽查与落实执法责任、实施绩效考核的有效结合之路。
一、明确所长负责制,实行双稽查长、稽查令制度
确定卫生监督稽查工作为“一把手”工程,并且在《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内部稽查工作制度》第四条明确规定“所长主管卫生监督稽查工作,所长、书记分别任稽查长,实行双稽查长制度。稽查长在职权范围内可以签发《稽查令》开展专项或针对性稽查活动。”
卫生监督稽查内容包括监督机构内部行政执法的业务、政务和队伍(人员)管理三大方面,要真正做到业务、政务、队伍三管齐下,就要将稽查融入到以前固有成型的管理模式中去。2006年我所的行政、党政一把手可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签发《稽查令》,内部稽查部门统一备案并组织实施稽查。
二、设置稽查部门,确立“法制办常在,稽查组常新”工作理念 由于卫生行政执法的专业性很强,涉及了食品、传染病、母婴、献血、执业人员、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医疗事故、医疗废物等不同专业,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共计 120余部。所以要实施有效的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对稽查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政治强、法律知识健全,还要具备很强的执法专业背景。
我所在设臵稽查部门时,考虑到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种种客观原因,设定法制办公室为我所常设稽查部门,将内部卫生监督稽查职能赋予了法制办公室。法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稽查部门,可以根据当次稽查内容和种类确定稽查组成员,这样就能实现稽查人员的政治、法律、专业的强强组合,同时也缓解了机构内部管理人员及一线执法人员均严重短缺的双重压力。2006年我所组建首个“稽查人员专家库”,涉及卫生行政执法各专业,真正建立适应基层卫生监督稽查工作的稽查人员遴选模式。
三、稽查种类、方法多样,以现场稽查、书面稽查形式为主 根据卫生监督稽查工作整体性特点和稽查的内容、环节、层次等不同情况,将稽查分为经常性内部稽查、专项内部稽查和针对性内部稽查。经常性内部稽查是指结合日常监督执法工作,定期或不定期以执法行为、执法程序、执法文书等为重点开展的稽查活动;专项内部稽查是指根据工作计划、考核方案,在经常性内部稽查同时分阶段有重点开展的稽查活动;针对性内部稽查是指根据举报投诉等发现有关线索及时开展的稽查活动。在开展不同种类的稽查活动时,可以使用交叉、抽样、联合、随机、个案、暗访稽查等多种方法,但稽查形式以现场稽查和书面稽查为主要形式。
我所在卫生监督稽查试点工作期间重点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稽查和六次专项内部稽查活动,其中53次现场稽查,1279次书面稽查,稽查对象涉及16个执法科、站、队,被检查人员99人。现场稽查发现问题44个,书面稽查发现问题1751个。
(一)专项内部稽查
1.食品卫生量化分级专项内部稽查工作中,法制办组织我所食品卫生专业主管所长和责任科室的稽查专家成立了稽查组。历时九天对9个科室、卫生监督站上报的115份A级餐饮单位档案进行书面稽查并现场稽查14个A级餐饮单位的评分情况。此次稽查发现46份档案存在问题,5个A级餐饮单位的评分低于A级标准。由于稽查组成员有食品卫生专业人士,所以在整个稽查过程中能更好的发现问题、总结分析问题、客观评价问题,以至于在《稽查通报》中提出可行的稽查建议。
2.公共场所百日专项整治活动内部稽查工作中,法制办组织公共场所卫生专业主管所长和责任科室的稽查专家成立了稽查组。利用5天的时间对10个科室、卫生监督站进行了29次现场稽查。由于专家的参与,此次稽查发现我所执法科室对住宿业、美容美发业、洗浴业、歌舞厅业等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存在不同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卫生监督工作中应该加强监督,找准主要卫生问题作为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的规范和整治。
3.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专项稽查工作中,法制办组织市所两位专家和我所业务办生活饮用水卫生专家成立了稽查组。在三天时间内对生活饮用水卫生责任科室的4位监督员进行了10次现场稽查。发现2个监督检查程序问题,11个监督检查业务问题,2个许可项目不规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他们下发了《稽查意见书》并提出新的要求。
4.卫生行政许可专项稽查工作中,稽查部门利用北京市卫生监督工作平台在线上报的卫生行政许可信息,抽取餐饮业、食堂、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等许可单位39个,对全所16个涉及行政许可工作的执法科室进行稽查。稽查组成员依据《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许可档案扣分标准》分别对39份许可文书及材料进行评分并针对16个许可进行现场稽查。此次稽查有效使用了网络平台的资源,采用抽样稽查方法将现场稽查和书面稽查两种形式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并取得一定成效。卫生监督稽查要真正实现从内部的静态监督管理向动态监督管理转变,它强调对执法过程的相互制约和同步稽查,真正做到关口前移,防微杜渐,增强稽查的预警性。
(二)经常性内部稽查 1.法制办每季度组织全所16名法制员对行政处罚案卷进行书面稽查,共评查案卷1147个,发现大小问题1704个,查出0分卷57个。法制办针对案卷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汇总,用数码相机将文书中的错误和问题拍下来制作成幻灯片,整理成培训教材进行全体监督员的培训,杜绝此类问题在今后的执法活动中再次出现。
对行政处罚案卷的稽查本身就是“事后”的检查,行政执法行为已经结束,发现了问题也不可挽回。要想使这种稽查不流于形式,不简单关注稽查结果,就要使行政处罚案卷稽查变成积极的“事后”检查。首先,办案要有统一的标准;其次,稽查也要有一致的扣分标准并定期更新;再次,稽查结束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第四,使每个监督员都要明确认识到问题所在并能独立解决。
2.采取随时和抽样稽查的方法对卫生监督员风纪风貌进行稽查。严格、文明、公正的执法是法律赋予卫生行政执法者的责任,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是立法、执法原意的根本体现。我们将执法形象纳入考核中,稽查人员可以随时对行政执法活动中的卫生监督员进行抽查,稽查结果转换成考核成绩予以落实。
3.开展调查问卷形式的稽查。通过聘请8名来自不同行业的社会人士作为本所的社会监督员和不定期现场征集纳税人意见等形式进行稽查,2005年现场发放问卷619份,回收615份,满意度100%;通过社会监督员发放问卷94份,满意项和基本满意项经汇总统计为100%,针对纳税人提出的期望和建议,卫生监督所提出整改措施47条。这些举措,从根本上维护了执法形象、提升了卫生行政执法质量。
4.对投诉举报处理情况的稽查。每季度随机抽取各科不少于5件的受理案件登记表和处理案件报告表,对接报人员受理情况和受理案件登记表的填写、转交等环节进行考核;对处理人员处理案件的合法、合理性、回复情况和受理案件登记表的填写、转交等环节进行考核。同时要求各科室接到一般投诉举报案件,应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调查处理、回复投诉人,如需立案处罚或取缔的,应在3个月内结案。2005年共接到各类投诉、咨询电话2552个,处理率100%,处理及时率100%。通过对投诉举报的接报、处理、回复等环节的考核抽查,我所目前处理各种投诉举报案件的时限均比市局要求的时限提前,处理水平也逐步提高。投诉人对我所处理举报的时限和质量等方面非常满意,还有投诉人送来了锦旗。
四、卫生监督稽查与绩效考核制、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有机结合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决定》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充分发挥这两项相互联系的制度在行政执法监督中的作用”。但从目前不成熟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而言,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制度是一个机制的两个方面,从制度构建和发展来看,行政执法责任制应包括一系列制度的总和,即评议考核制度应是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制度体系中的子系统或组成部分。
行政执法责任制把责任分解到执法人员个体,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的绩效考核是以科室为单位实现最基本的目标管理。我所利用稽查进行部分绩效指标的考核,尝试将稽查结果科学转变为考核结果。在《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内部稽查工作制度》第十四条规定“稽查结果作为被稽查科室及卫生监督员考评的重要依据。《卫生监督稽查意见书》责令限期纠正、《卫生监督稽查工作通知书》责成依法处理,未按期全面整改或将处理、改进情况书面报告的被稽查部门取消其当考核评比前三名资格。卫生监督员则取消其当年评比先进资格。”第十五条规定“卫生监督员执法行为符合《北京市实施〈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所列情形的报告所办公会,根据情节暂停其监督执法,其所在科室的工作任务及指标不减。”当稽查内容和稽查结果超越了本所的绩效考核标准,而且上升到了执法责任范畴,则由执法责任制落实。
五、开展卫生监督稽查工作的体会和设想
(一)良好开展卫生监督稽查工作的前提必须做好三个重点 1.重点强化各级领导对卫生监督稽查重要性的认识,使稽查工作真正融入到卫生监督机构的自身管理之中,对本机构的政务、业务、队伍三管齐下。2.重点提升卫生监督机构的稽查能力,推进卫生监督体系的建设,以此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3.重点加强卫生监督稽查方面的人、财、物的投入,配备卫生监督稽查专用交通工具及办案设备,保证一定比例的稽查工作经费。
(二)明确卫生监督稽查是一种内部管理机制
1.通过学习《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和《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若干规定》,我们深刻领会了卫生部领导关于开展卫生监督稽查工作的精神实质和卫生监督稽查对内不对外的管理性质。
2.通过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卫生监督内部稽查活动,认为内部稽查和外部的监督检查相区别的是它更强调稽查的司法属性和内部管理,因为它是监督员身边的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和提出纠正的意见,具有及时性和准确性,更有利于规范卫生监督机构和监督员的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2005年我们共有3个复议和2个诉讼案件,均被维持和胜诉。目前,我所监督员不仅具备依法行政理念而且都能够依法独立办案,每个科室的法制员都能胜任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
(三)稽查形式应以现场稽查为主
现场稽查是卫生监督稽查工作的基本方式。所谓现场稽查,是指稽查人员深入现场,对被稽查单位及其卫生监督员正在进行的或已生效的行政执法活动实施同步、动态性监督检查。现场稽查具有面广、深入、及时、积极的特点,适应动态执法的需要,它填补了内部管理的空隙。
现场稽查突出的是现场性,体现的是动态管理,特点是深入监督员、现场监督、及时查纠、积极主动、作用力大。现场稽查,体现在对监督机构及监督员执法和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它区别于其它内部监督管理形式的显著标志,就是对监督机构及监督员服务管理和执法活动进行同步监督和检查,可查纠、可规范、可督促、可保障。进行现场稽查,可使稽查部门对执法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纠正、早解决,在稽查的同时,还可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这样,有利于强化卫生系统内部管理的力度和深度,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监督员违法违纪和失职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卫生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我们开展现场稽查的宗旨是:我们的执法活动进行到什么部位,稽查就跟踪到什么部位,稽查同样延伸到什么地方。
(四)将稽查结果落实到底
随着《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的出台,全国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纷纷响应并建立了相应的卫生监督稽查内部机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稽查工作。但对于稽查工作来说,重要的不仅是过程,稽查结果的落实及发现问题的解决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将要用很大的精力把卫生监督稽查作为一种内部管理机制,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二者有机结合,稽查结果能够按照各自的制度落实到底,有效地将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行使的行政权力与个人的职责和利益紧密挂钩,充分强调责任及承担责任后果的作用,规范执法行为,约束违法执法行为,保持卫生监督队伍的战斗力。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我所将继续探索卫生监督稽查工作,通过实践总结出有效的、适用的、促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卫生监督稽查管理模式,打造出一流的卫生行政执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