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政策文件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政策文件
关于开展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北京市卫生
局
发布日期:2002.11.12-实施日期:2002.11.05
(京计政策字[2002]226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北京市招标投标条例),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根据国家计委等10个国务院部委办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印发开展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和市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近期对我市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开展一次全面清理。现就清理工作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清理范围
凡是目前正在执行的有关招标投标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形式的规定,均应纳入清理范围。未经过此次清理的,今后不得继续执行。
二、清理原则和重点
清理范围内的内容与《招标投标法》和《北京市招标投标条例》规定不一致或者相冲突的,应予修改或者明令废止。
清理重点是含有地区封锁和行业保护、增设行政审批环节、超越法定权限以及违法设立招标投标程序性规定的条款。具体参照国家计委等10个国务院部委办局通知所附的《有关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表》列明的14个方面内容。
清理工作向社会公开,社会公众可以就清理内容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在清理过程中,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听取、记录和研究、参考社会公众的意见。
三、清理工作的组织
(一)按照市政府领导的批示,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清理工作,向市政府、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报告清理工作情况。为保证清理工作的质量,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市建设委员会、市规划委员会、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市经济委员会、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市卫生局等部门共同组成全市清理工作小组,负责协调有关工作,审核清理意见。
(二)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市政府法制办公室邀请有关专家,成立清理工作办公室。清理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审查各有关部门的清理目录和清理意见,向清理工作小组提出审查意见和有关地方性法规的清理建议;负责按照法定程序配合有关方面完成有关市政府文件、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清理任务。
(三)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制发的有关招标投标的规范性文件及其他有关规定,提出清理目录和清理意见,并按照法定程序做好修改或者废止文件的工作;负责对本部门起草的有关市政府文件和规章提出清理目录和清理建议。
四、清理工作时间安排
清理工作分为五个阶段。
动员部署阶段(11月5日至11月15日):全市统一动员部署有关工作,各区县、各部门具体落实清理工
作职责,并将清理工作的机构、联系人名单及联系方式,报清理工作办公室。
自查阶段(11月16日至11月30日):各部门严格按照清理工作原则开展自查,向清理工作办公室提交清理目录、清理意见表(见附件2表1)及有关市政府文件和规章的清理建议(见附件2表2)。
审查阶段(12月1日至12月15日):清理工作办公室审查、协调各部门的清理目录、意见和建议,提出审查意见和有关地方性法规的清理建议,经清理工作小组审核后,上报市政府并抄送有关部门。
清理阶段(12月16日至12月26日):各部门按照审查意见,完成修改或废止工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清理工作办公室配合有关部门完成修改或废止有关市政府文件、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报批或建议程序。
总结报告阶段(12月26日至31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向市政府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提交清理工作总结报告。
五、区县清理工作
区县清理工作由各区县发展计划部门和政府法制部门负责牵头组织,严格按照上述清理范围、清理原则和重点,于12月27日前完成本区县清理任务,并向清理工作办公室提交清理工作报告。
清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政策法规处(电话:66410884,地址:西城区复兴门南大街丁2号)
附件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10个国务院部委办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印发开展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附件2:清理工作附表
附件3:清理工作小组成员名单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经济委员会
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北京市卫生局
二OO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附件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10个国务院部委办局联合发出的《关于印发开展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计政策[2002]8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认真做好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招投标法律制度,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批示,我们起草了《关于开展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经报请国务院原则同意,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鉴于对各地区、各部门出台的有关招标投标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不仅关系到全国招标投标市场的有序运行,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深入领会和严格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标投标法》)的精神实质和各项制度,认真按照《意见》确定的标准和要求,对现行有关招标投标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违反《招标投标法》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或者废止。
各地区、各部门要密切配合,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高度,扎扎实实地做好这次清理工作。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建设部
铁道部
交通部
信息产业部
水利部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国家民航总局
二OO二年十月九日
关于开展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意见
自《招标投标法》实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制定了有关招标投标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贯彻执行《招标投标法》,推动招标投标活动的规范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应当看到,一些地方、部门制定的有关招标投标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内容与《招标投标法》不符或相悖,影响了《招标投标法》的贯彻实施,造成了招标投标秩序的混乱。去年底,国家计委结合招标投标专项稽察,对有关地方、部门制定的322件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初步清查,发现不符合《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的条款共有1100多条,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实行地区封锁和行业保护;二是增设行政审批环节;三是超越法定权限;四是违法设立招标投标程序性规定。对此,国务院领导同志做出重要批示:“完善招标办法已是紧迫任务。”“不符合招投标法的应当废止或修改。”为了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纠正现行有关招标投标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存在的问题,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性和严肃性,经商有关部门,现就开展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清理范围
凡是目前正在执行的有关招标投标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均应纳入清理范围。本意见所附目录仅作参考。
二、清理原则
(一)《招标投标法》实施前和实施后制定、目前正在执行的有关招标投标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内容与法律规定不一致或者相冲突的,应予修改或者明令废止。修改的重点是:含有地区封锁和行业保护、增设行政审批环节、超越法定权限以及违法设立招标投标程序性规定的条款。具体修改可参照所附《有关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表》列明的十四个方面内容。
(二)有关招标投标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废止或者修改,由制定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做出决定;在清理工作中发现地方性法规存在违反《招标投标法》规定的问题,由该地方的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向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修改或者废止的建议。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以外的其他地方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招标投标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展计划部门和法制部门负责组织落实。
三、清理的组织和清理时间
这次清理工作由国家计委、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共同负责,具体组织工作由国家计委牵头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上述原则对本地区、本部门纳入清理范围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整个清理工作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各地区、各部门在清理工作中遇到有关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国家计委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反映。今年10月31日之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应将清理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及《清理情况表》(见附件),送国家计委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附件:
一、有关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表(表
1、表2)(略)
二、有关招标投标地方性法规清理意见表(略)
三、部分有关招标投标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部分有关招标投标的地方性法规目录有关招标投标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部分有关招标投标的地方性法规目录
主办单位: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网站维护: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单位地址:复兴门南大街丁2号
E-mail:gmbgs@bjpc.gov.cn
第二篇:北京市有关落户政策文件(定稿)
外省市人员夫妻投靠、老人投子女、子女投靠父
母入非农户
办理机构:北京市公安局、各公安分县局、派出所
办理地址、电话:申请入户地派出所或分县局户政大厅;咨询电话:8768010
1办理时间:城镇地区派出所户籍接待室或分县局户政大厅每周七天对外办公,农村地区派出所或分县局户政大厅双休日实行预约办事制度(法定节假日除外)。
办理时限:老人投靠子女入非农户50个工作日,初婚的夫妻投靠入非农户35个工作日,再婚的夫妻投靠入非农户50个工作日,符合本市计划生育政策的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入非农户35个工作日(超生和非婚生的50个工作日)。
办理程序:
一、受理
条件:
(一)夫妻投靠条件:
1、申请人为外省市无业人员或农业户口,年满45周岁;
2、结婚需满10 年;
3、被投靠人是本市非农业户口;
4、在京有合法固定住所。
(二)老人投靠子女在京入非农户条件:
1、无业老人投靠子女入户条件:申请人男性超过60周岁,女性超过55周岁(夫妻需同时申请);申请人外省市无子女;被投靠人为本市非农业户口;在京有合法固定住所。
2、离退休老人投靠子女条件:夫妻均达离退休年龄,并已办理离退休手续,干部男满60
周岁,女满55周岁,工人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申请人外省市无子女;在京有合法固定住所。
(三)子女投靠父母在京入非农户条件:投靠人为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符合本市计划生育政策,父或母户口在京且有住房。(如果父母无住房,为单位集体户口,需出具单位同意入户证明。)
二、审核
对于老人投靠子女所提供的证件、证明材料齐全、真实、有效,立即受理,派出所审批后,上报分局、市局审批。
对于初婚的夫妻投靠所提供的证件、证明材料齐全、真实、有效,立即受理,派出所审批后,分局审批。
再婚的夫妻投靠所提供的证件、证明材料齐全、真实、有效,立即受理,派出所审批后,上报分局、市局审批。
对于子女投靠父母所提供的证件、证明材料齐全、真实、有效,立即受理,派出所审批后,分局审批(超生和非婚生所提供的证件、证明材料齐全、真实、有效,立即受理,派出所审批后,上报分局,市局审批。)
三、审定
同审核。
四、告知
工作标准:
市局批准后,及时准确告知申办人办理结果。
(一)提供的证件、证明材料齐全、真实、有效
(二)存档材料齐全规范
收费标准及依据:不收费
第三篇: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
【发布单位】80103
【发布文号】京计规划字[2001]866号 【发布日期】2001-05-18 【生效日期】2001-05-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京计规划字〔2001〕866号)
各有关单位:
《北京市“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规划》已经市领导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规划》是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精神和首都新世纪发展的需要,由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制完成。该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推进城市化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全市“十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望全市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促进本市城市化工作在“十五”时期取得更大的进展。
附件:北京市“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规划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二00一年五月十八日
附件: 北京市“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规划
(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2001年4月)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十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根据这一战略要求,《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提高市区现代化水平”。本规划是落实这一战略要求的专项规划,主要明确了“十五”时期北京城市化的目标和重点,并围绕卫星城和小城镇发展提出推进北京城市化的重大举措。
一、一、城市化现状及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一)城市化现状 北京是一个既拥有中心城市(市区),又包括广大郊区农村的大都市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北京的城市化稳步推进。1978年底到2000年底,全市常住户籍人口由850万人增加到110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由467万人增加到760.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54.9%提高到68.7%。1990年到2000年,郊区各类城镇数由77个增加到142个,平均每年增加近6个。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市区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由1990年的395.4平方公里增加到2000年的491平方公里。城市中心区也由旧城区扩展到四环路以内。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城市功能得到拓展和完善。北京作为首都,以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国内交往中心功能为核心,又具备了辐射全国的经济、交通、金融、信息、科技、教育等多方面功能。城市功能趋向多元化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力与带动力。目前,北京已成为全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正在向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迈进。
但是,北京的城市化发展还很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郊区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化水平虽然明显加快,但仍低于全市城市化水平,而且滞后于郊区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雷同、单一,功能不全,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尚不完善;卫星城和小城镇发展比较缓慢,缺乏吸引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指导思想和观念认识上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形势;在规划上虽有安排,但规划深度不够;在建设和发展方式上重点不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分散建设比较多,发展粗放;在城镇管理上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存在一些体制和政策障碍,同时这些障碍也构筑了城乡分割的鸿沟,限制了人口的有序流动,阻碍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上述问题直接影响着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并着力解决。
(二)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十五”时期,北京推进城市化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主要表现在:
1、我国实施城镇化战略,城市化步伐加快。“十五”时期,国家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一项历史性任务和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全国城镇化总体部署中,北京被作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性大都市重点加以培育。这不仅为我市推进城市化指明了方向,而且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契机,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推动我市的城市化发展。
2、加快推进城市化,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需要。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将北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以及生态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到21世纪中叶使北京成为当代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十五”时期要加快推进城市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3、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根据北京实施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2010年北京要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城镇体系的不断完善是推进城市化的关键。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完善北京城镇体系,加快城市化步伐,显著提高城市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4、加快推进城市化,是提高郊区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从郊区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出发,必须加快郊区城市化进程。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推进郊区城市化,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使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第二、三产业,从而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进而扩大消费,提高郊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二、推进城市化的原则和目标
“十五”时期,推进北京城市化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国家城镇化的总体部署,按照《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要求,以推进郊区城市化为核心,把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作为带动郊区城市化的重点环节,完善卫星城功能,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步伐,形成对市区人口和农村人口有双重吸引力的城镇体系,促进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显著提高郊区城市化水平,促进城市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构建起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的基本框架。
(一)推进城市化的原则
“十五”时期,推进城市化要遵循以下原则:
1、继续坚持“两个战略转移”。城市建设的重点从市区向远郊区转移,市区建设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促进市区提高现代化水平,远郊区提高城市化水平,使市区和远郊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坚持规划先行。改进规划思想和方法,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城镇发展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用规划统揽城市化全局。
3、完善和发挥首都功能。在发挥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完善和增强经济、交通、金融、信息、科技和教育等多方面功能。
4、坚持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促进城市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工业化进程,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化,为城市化奠定经济基础。
5、坚持体制创新。要依据“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进行体制创新和政策调整,逐步排除阻碍城市化进程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为城市化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6、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化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二)城市化发展目标
“十五”时期,城市化发展的目标是:
到2005年,按现行非农业人口统计,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75%,郊区城市化水平达到45%。郊区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25%左右。郊区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二三产业占郊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重点卫星城初步建设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相对独立、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新城,人口规模要达到10万~30万人左右。力争基本建成一批经济发达、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具有较强辐射力的中心镇,常住人口达到2万~5万人左右。
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郊区基本实现现代化;卫星城和小城镇进一步发展,在城市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四级城市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基本形成分工有序、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市新格局。
三、三、推进城市化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卫星城建设
“十五”时期,要紧紧抓住推进城市化的历史机遇,切实加快卫星城建设步伐。不断拓展和完善卫星城功能,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发展各具特色的卫星城经济,使卫星城发展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增强卫星城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明确卫星城功能 卫星城的发展要为分担市区功能和带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根据各自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促进功能完善,使卫星城既分担市区的相应功能,又承担本地区的综合功能。“十五”期间,要集中力量,选择区位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通州、昌平、亦庄、黄村、良乡、顺义6个卫星城进行重点开发建设。
通州、昌平、黄村、良乡、顺义卫星城,要进一步增强作为本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功能,注重开发独具特色的功能,并承担市区延伸的部分功能,同时成为市区人口和产业转移的主要接纳地。“十五”期间,力争在功能开发上取得新的突破。通州卫星城,着重开发物流集散功能,发展成为京东地区商品交易及物资交流集散地。昌平卫星城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开发科技创新功能,发展成为北京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黄村卫星城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教育科研基地。良乡卫星城发展成为仓储物流基地和高教及科研基地。顺义卫星城发展成为现代加工业基地。亦庄卫星城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延庆、怀柔、密云、平谷、门城镇等卫星城要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不断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发展成为本地区的综合经济中心和旅游服务基地,促进本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发展各具特色的卫星城经济
卫星城的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增强与市区的经济联系和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力。
“十五”期间,卫星城要立足于自身的功能定位,从自身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出发,注重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力的经济中心。要以开发区和工业区为依托,发展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为市区配套的工业,积极吸收市区转移出来的加工业,有条件的还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附加值高的现代加工业。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显著提高服务业比重。依托中心市区巨大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旅游、休闲、住宅和文化娱乐等服务业;根据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行业,拓展卫星城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面向居民消费的生活服务业,改善消费环境。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并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对卫星城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按照市区的标准严格保护卫星城环境,确保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同时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提高卫星城的承载能力。
坚持规划先行,大力提高城乡结合部的环境质量,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落实具体措施和方案,以逐步达到并符合现代化城市标准的要求。
加强联系卫星城与市区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及早完成公路一环、公路二环和京密高速公路建设,规划连接卫星城和市区的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地铁八通线等。加强区域内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区域内交通运输网络,建成功能结构合理、设施较为完善、具有较高服务水准的交通运输体系。
加强卫星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提高卫星城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建设、改造一批自来水厂、变电站、电网;有条件的卫星城推进天然气入户,推广使用天然气;加强集中供热系统建设,发展集中供热。
加快卫星城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铺设一批电信光缆和有线电视光缆,建设卫星城与市区的高速信息网,推进卫星城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强邮电局所建设,提高卫星城通邮能力。
加强卫星城环保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及其配套设施,提高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能力。加强卫星城生态环境建设,搞好环境绿化美化,完善卫星城绿化体系,加大卫星城城区街道、公园、小区绿化力度,增加公共绿地,建设园林式卫星城。
4、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高质量的生活服务体系,真正使卫星城具备相对独立的较完备的功能,拥有相对优越的人居环境。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市区名牌学校到卫星城办分校,建设一批在全市有重要影响的高标准示范学校,开展远程教育,为卫星城居民特别是其子女提供就地接受良好教育的环境和条件。
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改善卫星城医疗条件。特别要加快急救中心、老年病防治、社区医疗服务设施建设,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医疗,满足卫星城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要。
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兴建一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满足居民高质量的生活需要。
(二)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
发展小城镇是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全市城市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十五”时期,要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带动农村工业化的基地和集聚农村人口的重要场所,促进远郊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十五”时期,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增强特色的原则,重点抓好昌平小汤山镇、顺义后沙峪镇、通州宋庄镇、大兴西红门镇、怀柔杨宋镇等33个中心镇建设,建成一批经济发达、规模适度、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心镇,带动全市小城镇的发展,形成与首都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城镇体系。
1、繁荣小城镇经济
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的经济。要根据小城镇的特点,依据当地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小城镇经济实力。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着力培育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形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围绕发挥小城镇功能,兴办各种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商品批发市场。要充分利用风景名胜及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和休闲创业。积极开展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加强乡镇工业小区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服务,吸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鼓励农村新办企业向镇区集中。要抓住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机遇,吸引技术、人才和相关企业向小城镇转移。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在小城镇投资建厂。
2、充实和完善小城镇功能
进一步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力度,逐步完善道路、能源、给排水、供热、垃圾处理、电信等设施,切实改善小城镇的生产条件和居住条件。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小城镇的信息化进程。高标准进行小城镇的环保设计与绿化美化设计,大力发展以植树种草为中心的绿色产业,创造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村镇环境。切实搞好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治理,彻底改变村镇环境脏、乱、差现象。
3、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
从小城镇自然、历史文化特色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整体设计,精心塑造富有特色的小城镇形象,提高小城镇建设品味和档次,形成风格各异的现代化中心镇。
城镇建设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设计、后施工,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严格进行规划管理,规范建设程序,强化运用法律手段对规划、设计、施工进行监管。
要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应用新型建筑材料,提高建筑施工的科技含量,确保城镇建设的工程质量。
四、四、推进城市化的主要措施
城市化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共同推进。从全市的角度着眼,需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加强规划管理
用规划统揽城市化全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重点卫星城和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调整和详细规划编制。增强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做好不同级别城镇规划之间的衔接,以及城镇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境等规划的衔接。提高规划的权威性,用法律手段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加快市区产业布局调整和功能完善步伐
充分发挥市区对郊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通过加快市区产业调整和功能改造步伐,带动郊区产业发展与功能完善,推动郊区城市化快速发展。
1、加快市区产业结构调整
“十五”时期,中心城区要建设成为第三产业密集区,主要发展各类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金融保险、商品流通、邮政电信、文化体育等第三产业。要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一区五园”为主体,沿公路一环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增长的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以及为居民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郊区作为市区产业发展的广阔腹地,要抓住市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从各自的资源条件出发,以区县工业园区为依托,将承接市区工业转移,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并围绕产业基地的建设促进卫星城和小城镇的发展,促进郊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加快市区功能调整
“十五”时期,市区要立足于不断增强首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基本功能,进一步开拓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服务等功能,加快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促进市区功能调整。将市区部分科技、教育、卫生、物流集散等方面功能向郊区疏散。郊区城镇可以分担起这部分功能,通过发挥城市功能,加快自身城市化进程。
要加快建设北京商务中心区,基本完成金融街沿二环路一侧的开发,建设以王府井和西单为重点的现代化商业中心区,建设以前门-大栅栏地区为重点的传统商业文化区等。通过重点功能区建设,使市区特别是城市核心区的功能得到优化和升级,同时将其它城市功能延伸或转移到郊区城镇发展,促进郊区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要在户籍管理制度、城镇用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制。
1、改革户籍管理制度
以形成有利于人口有序流动的管理体制为目标,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实行按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用不同城镇有区别的准入条件取代“农转非”的计划指标,用积极引导替代控制总量,用核准登记制替代行政审批制。“十五”期间,要适当放宽卫星城和小城镇准入条件,放开农民进入卫星城和小城镇的户籍限制。凡在卫星城和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本市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不得实行歧视性政策。对具有投资移民性质的人员,在户籍管理上实行相应优惠政策。在承包期内不要求进城农民退还承包地和自留地,以使用权的转包或入股方式从原承包地获取收益,以解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2、完善城镇用地制度
加强土地管理,尤其是在城市外延发展过程中,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基本农田。按既有利于保护耕地,又有利于促进城镇合理发展的方针,调整城镇用地结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重点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用地。中心镇建设必须与旧镇(村)改造、村庄土地整理同步进行,利用土地置换政策和存量用地调整机制,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大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职能,逐步实施土地收购和储备制度;推行多种形式的有偿使用,大力推行招标拍卖等供地方式,凡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公开招标、拍卖。
3、建全社会保障体系
逐步将城市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延伸到卫星城和小城镇,建立起适应卫星城和小城镇发展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城农民可参照个体、私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交费管理办法,建立个人帐户的养老保险。积极探索解决自愿放弃农村土地承包权的农民转入城镇后,符合保障条件的居民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
4、实行有区别的消费政策
根据市区和卫星城的不同特点,采取有区别的消费政策。在考虑到居民承受能力的情况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适当提高市区的消费水平和公共收费标准。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努力降低卫星城的消费支出水平,使低消费能力和低收入者选择适合于自己消费能力的区域生活,促进市区人口向卫星城流动。
(四)拓宽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城镇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形成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改革和完善城镇财税体制,建立起以物业税为主体的城镇建设资金保障体系。规范城镇土地批租,推行公开招标出让,建立和完善城镇土地出让金用途分解机制,适当扩大重点城镇土地出让金留成比例。合理收缩政府投资领域,加大对公益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入。推行特许经营权,吸引外资、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股权转让、拍卖经营权等方式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存量,利用回笼资金建设新项目。对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实行有偿使用,通过调整价格和收费,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引导公用事业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营型方向转变。鼓励相邻的城镇之间共建、共享基础设施,提高投资效益。鼓励农民个人、本市居民、企事业单位到小城镇购买住房或合作建房。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
(五)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要在加快推进城市化的同时,更加重视城市的管理,突出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基本形成适应首都要求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在政府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加大城市管理的力度,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在建设的同时,执行和完善各项管理法规和标准,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于市政、环卫等公益性较强的行业,要强化政府的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建立更为科学、规范的价格、服务质量、监督控制机制,以确保以公众利益为主的政府目标的实现;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功能,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水平。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
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
京政发[2011]27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北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意见
为规范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简称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以下简称《征收补偿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市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为本区县房屋征收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二、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并对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在委托范围内实施的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负责监督。
房屋征收部门或者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完成房屋征收与补偿过程中涉及的测绘、评估、房屋拆除、法律服务等专业性工作。
三、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建设单位向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提出征收申请,并提交项目批准文件、规划意见、土地预审意见等文件。收到申请后,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征收补偿条例》规定审核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房屋征收条件。
四、对符合房屋征收条件的建设项目,区县房屋征收部门自收到区县人民政府的确认意见后5个工作日内,在征收范围内发布暂停公告,告知被征收人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变更房屋权属登记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违反规定实施的,不当增加部分不予补偿。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将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规划、工商、公安、房管等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办理相关手续的书面通知应当载明暂停期限,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
五、房屋征收部门发布暂停公告后,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或属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被征收人在规定期限内协商选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协商不成的,根据多数被征收人意见确定;若无法形成多数意见,则由房屋征收部门通过公开摇号的方式随机选定,结果应当在征收范围内公布。
六、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对房屋征收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进行调查登记,被征收人应当予以配合。调查结果应当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
七、房屋征收部门应当按照公平的原则,会同财政、发展改革、监察、审计等部门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拟定房屋征收补偿方案,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在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为30日。被征收人有意见的,持本人身份证明和房屋权属证明,在征求意见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提交房屋征收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征求意见情况和根据公众意见修改的情况及时公布。
八、区县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定并认真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处置措施。
房屋征收决定涉及被征收人数量较多的,应当经区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九、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的,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规定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由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十、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明确征收项目补偿资金的总额和产权调换房源。房屋征收部门应当设立房屋征收补偿资金专用账户,确保资金足额到位、专款专用。
十一、区县人民政府依据《征收补偿条例》规定,履行上述程序后方可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并及时在征收范围内公告。公告应当载明征收范围、实施单位、征收补偿方案、签约期限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事项。
区县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宣传、解释工作。
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
十二、区县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应当按照《征收补偿条例》规定对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补偿方式包括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被征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应当优先给予住房保障。
十三、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
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十四、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区县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十五、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区县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十六、在《征收补偿条例》实施前已经依法取得拆迁许可证的项目,继续沿用原有规定办理,但政府不得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对被拆迁人与拆迁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协议,经行政裁决后不搬迁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十七、本实施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
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
京政发[2011]27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北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意见
为规范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简称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以下简称《征收补偿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市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区县房屋行政管理部门为本区县房屋征收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二、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并对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在委托范围内实施的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负责监督。房屋征收部门或者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根据需要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完成房屋征收与补偿过程中涉及的测绘、评估、房屋拆除、法律服务等专业性工作。
三、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建设单位向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县人民政府提出征收申请,并提交项目批准文件、规划意见、土地预审意见等文件。收到申请后,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征收补偿条例》规定审核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房屋征收条件。
四、对符合房屋征收条件的建设项目,区县房屋征收部门自收到区县人民政府的确认意见后5个工作日内,在征收范围内发布暂停公告,告知被征收人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变更房屋权属登记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违反规定实施的,不当增加部分不予补偿。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将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规划、工商、公安、房管等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办理相关手续的书面通知应当载明暂停期限,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
五、房屋征收部门发布暂停公告后,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或属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被征收人在规定期限内协商选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协商不成的,根据多数被征收人意见确定;若无法形成多数意见,则由房屋征收部门通过公开摇号的方式随机选定,结果应当在征收范围内公布。
六、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对房屋征收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进行调查登记,被征收人应当予以配合。调查结果应当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
七、房屋征收部门应当按照公平的原则,会同财政、发展改革、监察、审计等部门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拟定房屋征收补偿方案,报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在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为30日。被征收人有意见的,持本人身份证明和房屋权属证明,在征求意见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提交房屋征收部门。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征求意见情况和根据公众意见修改的情况及时公布。
八、区县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定并认真落实各项防范、化解、处置措施。
房屋征收决定涉及被征收人数量较多的,应当经区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九、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的,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规定的,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由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十、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明确征收项目补偿资金的总额和产权调换房源。房屋征收部门应当设立房屋征收补偿资金专用账户,确保资金足额到位、专款专用。
十一、区县人民政府依据《征收补偿条例》规定,履行上述程序后方可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并及时在征收范围内公告。公告应当载明征收范围、实施单位、征收补偿方案、签约期限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事项。
区县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宣传、解释工作。
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
十二、区县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应当按照《征收补偿条例》规定对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补偿方式包括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被征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应当优先给予住房保障。
十三、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
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十四、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区县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十五、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区县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十六、在《征收补偿条例》实施前已经依法取得拆迁许可证的项目,继续沿用原有规定办理,但政府不得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对被拆迁人与拆迁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协议,经行政裁决后不搬迁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十七、本实施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90号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已经2011年1月19日国务院第14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
第三条 房屋征收与补偿应当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的原则。第四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以下称房屋征收部门)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市、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五条 房屋征收部门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承担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具体工作。房屋征收实施单位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房屋征收部门对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在委托范围内实施的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负责监督,并对其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六条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监督。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财政、国土资源、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加强对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工作的指导。
第七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都有权向有关人民政府、房屋征收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房屋征收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政府和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
第二章 征收决定
第八条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九条 依照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确需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经过科学论证。
第十条 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报市、县级人民政府。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
第十一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征求意见情况和根据公众意见修改的情况及时公布。
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数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由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第十二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房屋征收决定涉及被征收人数量较多的,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征收补偿费用应当足额到位、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第十三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当及时公告。公告应当载明征收补偿方案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利等事项。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做好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宣传、解释工作。房屋被依法征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
第十四条 被征收人对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五条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对房屋征收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组织调查登记,被征收人应当予以配合。调查结果应当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
第十六条 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违反规定实施的,不予补偿。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将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办理相关手续的书面通知应当载明暂停期限。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
第三章 补 偿
第十七条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第十八条 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给予住房保障。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十九条 对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不得低于房屋征收决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被征收房屋的价值,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评估确定。
对评估确定的被征收房屋价值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申请复核评估。对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房地产价格评估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
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制定,制定过程中,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二十条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由被征收人协商选定;协商不成的,通过多数决定、随机选定等方式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应当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房屋征收评估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
第二十一条 被征收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房屋产权调换。
被征收人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用于产权调换的房屋,并与被征收人计算、结清被征收房屋价值与用于产权调换房屋价值的差价。
因旧城区改建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选择在改建地段进行房屋产权调换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二十二条 因征收房屋造成搬迁的,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向被征收人支付搬迁费;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产权调换房屋交付前,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向被征收人支付临时安置费或者提供周转用房。第二十三条 对因征收房屋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第二十四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对违反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依法予以处理。
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和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应当给予补偿;对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不予补偿。
第二十五条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
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第二十六条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
补偿决定应当公平,包括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有关补偿协议的事项。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第二十七条 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第二十八条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料。
第二十九条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依法建立房屋征收补偿档案,并将分户补偿情况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征收补偿费用管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并公布审计结果。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中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第三十二条 采取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依法进行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十三条 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用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有关责任单位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四条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或者房地产估价师出具虚假或者有重大差错的评估报告的,由发证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对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房地产估价师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并记入信用档案;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注册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公布的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本条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项目,继续沿用原有的规定办理,但政府不得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