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懿丰油脂:企业文化促进经济有效发展
懿丰油脂:企业文化促进经济有效发展
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围绕中心工作,注重与发展目标相统一,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经过2年的努力,逐步建立了自己特色,符合现代公司要求的企业文化体系,有力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发展。
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做为一个重要抓手,摆上议事日程,形成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实施文化导入,构建文化框架,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认同,践行文化理念,促进科学发展。紧紧围绕中心,丰富文化内涵。
一是努力打造公司企业文化。认真总结、梳理、提炼公司未来发展中,始终秉持、贯彻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原则、理念,形成和提出了统一明确的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目标、经营理念、企业理念、企业宗旨、品牌理念、企业核心价值等,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同时在厂区醒目区域,刷写和制作了经营、管理、产品、安全等标语口号,形成了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是构建激励奋进的宣传文化。创办了懿丰油脂报,建立了公司宣传栏,本着“立足本厂,面向集团,传播企业文化,宣传公司产品,服务公司经营,树立企业形象”的原则,下发了“关于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和稿件奖惩的通知”、“关于修定完善油脂报稿件奖惩和版面设计的通知”,鞭策和激励各部门积极撰写稿件,提供新闻线索,自觉践行企业文化,收到良好效果。三是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定期组织员工参与登山预选赛、歌诵比赛、体育比赛等文化体育活动,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员工的情操,愉悦了身心。
四是营造健康向上的服务文化。倡导“追求客户满意,是你我的责任”和“客户至上、消费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决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健康的粮油。极力服务市场,服务消费者,五是塑造“凝心聚力”的管理文化。制定了完善的各种规章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工作程序、各部门作业指导书。同时实行以人为本,以岗选人、用人所长,选拔配备了31名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
六是努力营造促销文化。以“悦生合”食用油驰名商标,制作各类宣传广告片、宣传语、广告参加了多次全国性农产品加工及农洽会和博览会,在央视和河南卫视广为宣传,使“悦生合”产品知名度大为提升。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调动了员工干事创业的内在激情,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公司整体想象逐步提升,企业的生机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凸显。
(李国平)
第二篇:河南懿丰油脂简介
河南懿丰油脂有限公司企业简介
一、公司简介
河南懿丰油脂有限公司为深圳市恒盈懿丰投资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投资成立,注册号:***,实收资本4000万元,位于驻马店市泌阳县工业园区,占地面积220亩;总投资1.83亿元,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1.1亿元。周边南阳、唐河、社旗、桐柏、确山、正阳等市、县均是油料生产大县,花生、油菜籽资源丰富。公司法定代表人姚华民。
深圳市恒盈懿丰投资有限公司为河南懿丰油脂有限公司的独立法人股东,持股比例为100%。深圳市恒盈懿丰投资有限公司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海德三道海岸大厦西座1108号,于2009年10月13日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该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姚华民,其中姚华民持股比例为90%,邵国军持股比例为10%,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农业资源项目、建材资源项目的投资,进出口业务。
河南懿丰油脂有限公司为泌阳县人民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是泌阳县2010年十强纳税企业。公司享受的主要优惠政策有:
1、自投产之日起,5年内上缴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由县政府全 额奖励给公司,第6年至第10年50%奖励给公司。
2、土地使用税采取先征后奖的形式返还给公司。
3、公司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超过项目用地实际基本地价的部分,由 县财政全额还返给公司。
河南懿丰油脂有限公司现有员工235人,其中销售人员128人,拥有
1中高级技术人员76人,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总人数的65%,是一支高素质、高规格的油脂加工、销售队伍,具有丰富的油脂加工生产、销售经验,公司管理人员在油脂工艺、加工设备和食用油领域具有超过20年的经验和优秀的业绩。公司下设行管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监察部、质检部、采购部、生产部、仓储部、销售部、策划部、市场部、国际贸易部、产品研发中心等部门。基本生产车间有:压榨车间、浸出车间、精炼车间、包装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有:供电车间、锅炉车间、机修车间。
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姚华民,1968年8月出生,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国际总裁班学员,有18年的油脂行业管理经验;
总经理姚俊华,1974年2月出生,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有10年的油脂行业从业经验;
副总经理张一飞,1959年6月出生,大学毕业,有20年的农副产品、粮油制品的国际贸易从业经验;
财务总监徐凡,1970年6月出生,研究生学历,英国注册会计师、新加坡注册会计师,有15年的财务管理经验。
二、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公司采用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其中,压榨设备可达到600T/D压榨能力;浸出设备可达到300T/D浸出能力;精炼设备可达到100T/D精炼能力;包装设备采用全自动灌装生产线,灌装能力为150T/D;锅炉采用10T和4T锅炉各一套;储油罐储存能力为12000T,整体仓储能力为33000T;整体工艺流程由国内先进工程技术公司设计。高端的设备和成熟的工艺流程服务于加工生产。生产效率高、加工能力强,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年加工花生仁、油菜籽等原料能力为15万吨。
公司注册商标为“悦生合”,主要产品为“悦生合”系列小包装浓香型花生油、双低菜籽油、橄榄油、茶籽油、红花油、山核桃油、山芝麻油。
公司2010年8月份开始生产,至2010年底共加工菜籽2.5万吨、花生仁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上交税金574万元,净利润2512万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收益的宏伟目标。至2011年底公司资产累计达到4.98亿元,2011年全年销售收入4.65亿元,实现净利润9948万元,整体发展趋势良好。
三、企业发展前景
食用油是人们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是提供人体热能和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重要食物。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据统计食用油消费正在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国家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科普惠农政策”,希望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其中,对油料加工生产的支持力度呈现加强之势,这使中国油脂油料加工行业飞速发展,成为中国的朝阳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河南懿丰油脂有限公司立足于河南省,具有油料品种多、产量大、油脂消费需求旺盛的市场优势,依托区域盛产的小白沙花生、黄白芝麻资源和企业10万亩山核桃、2万亩红花种植基地,结合企业“油料加工多元化,产品加工精深化”的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推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步形成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竞争力强的食用植物油加工体系,实现企业规模化、基地化发展,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强的把握市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河南懿丰油脂有限公司
第三篇:搭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载体
搭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载体
---记镇安县开展“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2006-7-19
去年以来,我县围绕增强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激发职工的建设热情,实现县域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为目标,抓住“带动创建,互促共建,双利双赢”三大重点,在全县非公制经济组织中深入开展“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形成了“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党工共建”的工作局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全县非公制经济快速发展。
一、广泛宣传,扎实安排,确保“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县按照上级组织的统一要求,将“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作为全县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召开企业职工会,印制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的意义、目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提高各级组织和党员群众对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推进活动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建镇安县“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领导小组,在县总工会设办公室,抽调相关部门的精干力量负责办公。及时组织县总工会、乡企局、工商局、经贸局等单位召开非公经济党建工作联席会,研究制定了活动总结思路。组织力量对全县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建设和工会建设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准确掌握了全县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与工会建设的基本现状。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县共有非公经济组织3413个,其中具备建立党组织的企业22个,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22个;具备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214个,已建立工会的企业44个,工会会员达到2673人。已建工会的企业占具备建立工会企业总数的21%。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制订了《镇安县“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党建成员单位负责人包抓活动实施的具体责任。组织全县50个重点非公经济组织负责人到鸿源化工、月西铅锌矿等企业参观学习,形成了组织部与县总工会牵头,相关部门包抓指导、企业积极实施的互动工作格局。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覆盖面。
按照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针对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分类指导,通过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带动工会建设;同时,又通过组建工会组织,凝聚人心,团结群众,为党组织的创建准备条件。一是依据《党章》和《工会法》,在新组建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同步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镇安县月西矿业有限公司在改制初期,由于党员人数少、流动性大等原因,未成立党支部,工会组织也未组建,企业员工的团队作用难以发挥。在当地党委的指导下,企业与所在地----青铜关镇月星村联合成立了党支部。党支部在党员中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了把优秀青年发展为党员和把党员培养为企业骨干的“双培”工程,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民主法制和市场经济知识,注重对党员的技术业务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党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党支部的“三力”明显增强。党支部及时引导员工组建了工会。在党支部和工会的带领下,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劳动管理、后勤保障等八项制度,公司与各厂、矿、车间层层签订责任合同,层层分解任务,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工作有动力,激发出了企业员工的生产热情,促进了企业不断发展。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260万元,流动资产326万元,职工163人,工业总产值年均突破千万元,利税突破百万元,企业连续多年被授予“三强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对建立党组织但尚未建立工会组织的,发挥党组织的引导和协调作用,支持职工依法建立工会组织,去年以来,全县新组建工会6个;对尚未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选派28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企业建立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通过选派党员担任工会协管员,依托工会组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依法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在工会会员和企业骨干人才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壮大党员队伍和建立党组织创建条件。去年以来,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新建党支部3个。通过开展“双建”工程,扩大了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覆盖面,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占具备条件建立党组织企业总数的100%,工会组织的覆盖面达到21%。
三、丰富内容,创新载体,确保“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取得实效。为推动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县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桥梁作用。实施“双向教育、双向引导”,即对企业员工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员工积极投身企业的生产经营,引导员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企业管理,树立与企业同命运共荣辱的理念;教育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企业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2005年4月,镇安县晨龙机械有限公司因市场销路不畅,面临破产,在推进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员工的安置无法保障,企业职工多次上访。企业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及时召开职工
大会宣讲政策,征求职工的意见,协调各方关系,制定改制方案,使职工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维护了全县社会的稳定。结合“商山深处党旗红”党建主题活动与工会开展的技术创新、劳动竞赛等活动,努力探索党建、工建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结合点,开展 “树标杆基层支部、树红星党员形象”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优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镇安县鸿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长期坚持对全体员工进行“树立‘三观’、坚定理想信念、促进企业发展”主题教育,深受广大员工的欢迎。为保证学习效果,公司党支部将学习劳模与学习身边典型结合。集中进行爱国家、爱企业、爱岗位教育,引导员工树立艰苦奋斗的人生观、价值观,聘请优秀退休教师王庚亮、全省企业界劳模惠大军来公司作先进事迹报告,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激发了员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为发挥企业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在企业中开展了“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颗星”活动,全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效益型非公企业。将党员责任区与生产经营区紧密结合,在3个生产车间设立3个党员责任区,各车间党小组制定了党员责任区“三个一”职责履行制度和目标考核制度,即党员在责任区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政治学习,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安全生产技能比武活动,每周至少与公司职工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在各党小组之间开展岗位生产竞赛,努力把党员责任区建成各项工作的示范区。在党支部和工会的指导下,企业提出了“定岗定酬、双向选择、自由竞聘、竞争上岗”的管理办法,推行岗位工资及吨产品含量工资的分配制度,使公司的管理机制更加规范、健全、合理和高效,更加符合企业运行的实际需要,盘活了人力资源,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销售收入达1800万元,实现产值1100多万元,创利税270万元.为调动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指导企业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和送温暖活动。镇安县鸿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多渠道筹集资金,发放了拖欠职工的工资,并为职工交纳了累欠多年的各项统筹金,妥善安置了十几名退休职工,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职工的切身利益,使职工生活有依靠、衣食无忧虑。县永久建司、开发公司等企业在资金紧缺、运转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为每个职工交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在职工家庭出现就医、上学等各种困难时,公司都拿出一定的资金予以资助,解决职工的燃眉之急。正是由于对职工的多方关心和呵护,实行人性化关怀,提高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职工的爱岗敬业意识,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005年,全县非公经济产值达到5.58亿元。
第四篇:关于丰林林场发展特色经济促进文明建设情况的调查
今年,对于座落在小兴安岭南麓密林深处的丰林林场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该场自营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户均收入超过了万元大关。林场被林业局授予先进单位,被森工总局授予“兴林奔富”先进集体和森工总局先进集体,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这一系列的荣誉使丰林人激动,使丰林场沸腾。对于有些单位来说获得这些荣誉是轻而
易举的,但对丰林人来说确实来之不易。当我听到这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消息后,先是感到惊讶,后是感到欣慰。我们知道,这荣誉背后的酸甜苦辣只有丰林人才能体会得到。看到这些荣誉,我们的思绪随同该场党政领导回到了丰林林场开发建设的历史,而更引我们关注的则是该场近几年的脱贫致富过程和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辉煌的过去与难堪的处境丰林林场建场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956年。该场林地面积11295公顷,海拔400米。距局址71公里。年气温最高摄氏37℃、最低摄氏零下42℃。平均无霜期为90天。现有住户191户,人口650人。其中在册职工188人,退休职工76人,社会救济人员22人,并有一所小学,在校生50名。丰林林场建场40多年来,一直以木材生产为主业,曾经创造过年产5万立方米的辉煌记录,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那时真是吃穿不愁,高枕无忧。可是由于多年来,重采轻育,致使森林资源逐渐枯竭,木材产量逐年减少,从1989年开始出现职工工资和其它费用欠帐。由于丰林林场交通闭塞,海拔较高、土质贫瘠、缺少平地、无霜期短、虽是山清水秀但不适合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加上山产品匮乏,使林场经济渐渐陷入了困境。一时成为出了名的贫困林场之一。那时大批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甚至有的举家迁出常年不归,高峰时全场240多户只剩下140户,可谓背井离乡寻出路,群众无奈叹萧条。那时,职工自营经济年总收入户均不足300元,林场贫困到了极点。40平方米的砖瓦房结构住房只能卖400多元。更为严重的是小学升初中因为贫困升学率仅达20。林场的未婚女青年纷纷远嫁外地,外地的女青年因为这里贫穷没有嫁到丰林的,致使林场40多位大龄男青年娶不上媳妇。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严酷的现实,林场党政班子不等不靠,带领职工群众艰难探索着生存、发展、致富的道路。
二、寻找致富之路山重水复
1、思想解放,前途明亮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是不可能自然改变的。如果这种惯性带到市场经济环境中,就会逐渐被淘汰。现在看来,对这种常识的认识是普遍的。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对于一个偏僻的林场来说,简直不可想象。丰林林场的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他们开展了积极的宣传教育工作,讲形势、摆事实,教育广大职工群众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要彻底摆脱单纯依赖“大木头”的思想和小农意识,让职工群众看到有困难,也有机遇,事在人为,路在脚下。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封闭状态走出来,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只有走自立自强,自我发展之路,丰林的职工群众才有出路,丰林林场的发展才大有希望。
2、立足局情场情,靠发展特色经济突破为了寻找脱贫致富之路,丰林林场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他们曾经尝试过平菇、木耳等食用菌的栽培;尝试过人造板、木旋等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开发利用;还尝试过牛、羊、鸡、鸭、蜂和林蛙的养殖。但都没有形成规模或半途夭折。在丰林林场,种植中药平贝早已有之。尽管只是零星散户在房前屋后的少量种植,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但精明的丰林人在探索中发现种植平贝,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是发展职工自营经济新的增长点。把它确定为立场项目是符合丰林实际的。
3、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职工群众干劲十足刚开始,职工群众对种植平贝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信心。场领导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只有带头发展经济才是最大的讲政治;只有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才是丰林林场最实事求是的步骤;只有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才最有说服力。为此,他们采取大户带小户、群众看干部的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推广平贝种植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不仅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从中也得到了锻炼;职工群众从党员干部的实践中看到了希望也增加了信心,从而密切了干群关系。使林场迅速掀起一股种植平贝、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的热潮。从最初的零散户种植,发展为现在的近20万平方米的绿色面积,成为我局最具规模的平贝种植基地。
三、依靠科技发展柳暗花明
1、强化科技意识,从治愚昧入手刚开始种植平贝时,由于种植户少,大多数人缺少经验,且信天由命。致使平贝产量低质量差,售价也无法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林场党政班子认为,发展平贝种植业,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只有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才能增加产量,形成规模,提高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他们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到平贝种植较好的场所参观学习;请科技人员讲授种植常识;请有经验的人员传授种植技术。二是购买科技书籍,播放录像,教育职工群众提高文化水平,增强
第五篇:关于丰林林场发展特色经济促进文明建设情况的调查
今年,对于座落在小兴安岭南麓密林深处的丰林林场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该场自营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户均收入超过了万元大关。林场被林业局授予先进单位,被森工总局授予“兴林奔富”先进集体和森工总局先进集体,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这一系列的荣誉使丰林人激动,使丰林场沸腾。对于有些单位来说获得这些荣誉是轻而易举的,但对丰林人来说确实来之不易。当我听到这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消息后,先是感到惊讶,后是感到欣慰。我们知道,这荣誉背后的酸甜苦辣只有丰林人才能体会得到。看到这些荣誉,我们的思绪随同该场党政领导回到了丰林林场开发建设的历史,而更引我们关注的则是该场近几年的脱贫致富过程和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辉煌的过去与难堪的处境丰林林场建场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956年。该场林地面积11295公顷,海拔400米。距局址71公里。年气温最高摄氏37℃、最低摄氏零下42℃。平均无霜期为90天。现有住户191户,人口650人。其中在册职工188人,退休职工76人,社会救济人员22人,并有一所小学,在校生50名。丰林林场建场40多年来,一直以木材生产为主业,曾经创造过年产5万立方米的辉煌记录,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那时真是吃穿不愁,高枕无忧。可是由于多年来,重采轻育,致使森林资源逐渐枯竭,木材产量逐年减少,从1989年开始出现职工工资和其它费用欠帐。由于丰林林场交通闭塞,海拔较高、土质贫瘠、缺少平地、无霜期短、虽是山清水秀但不适合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加上山产品匮乏,使林场经济渐渐陷入了困境。一时成为出了名的贫困林场之一。那时大批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甚至有的举家迁出常年不归,高峰时全场240多户只剩下140户,可谓背井离乡寻出路,群众无奈叹萧条。那时,职工自营经济年总收入户均不足300元,林场贫困到了极点。40平方米的砖瓦房结构住房只能卖400多元。更为严重的是小学升初中因为贫困升学率仅达20%。林场的未婚女青年纷纷远嫁外地,外地的女青年因为这里贫穷没有嫁到丰林的,致使林场40多位大龄男青年娶不上媳妇。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严酷的现实,林场党政班子不等不靠,带领职工群众艰难探索着生存、发展、致富的道路。
二、寻找致富之路山重水复
1、思想解放,前途明亮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是不可能自然改变的。如果这种惯性带到市场经济环境中,就会逐渐被淘汰。现在看来,对这种常识的认识是普遍的。而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对于一个偏僻的林场来说,简直不可想象。丰林林场的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他们开展了积极的宣传教育工作,讲形势、摆事实,教育广大职工群众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要彻底摆脱单纯依赖“大木头”的思想和小农意识,让职工群众看到有困难,也有机遇,事在人为,路在脚下。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封闭状态走出来,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只有走自立自强,自我发展之路,丰林的职工群众才有出路,丰林林场的发展才大有希望。
2、立足局情场情,靠发展特色经济突破为了寻找脱贫致富之路,丰林林场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他们曾经尝试过平菇、木耳等食用菌的栽培;尝试过人造板、木旋等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开发利用;还尝试过牛、羊、鸡、鸭、蜂和林蛙的养殖。但都没有形成规模或半途夭折。在丰林林场,种植中药平贝早已有之。尽管只是零星散户在房前屋后的少量种植,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但精明的丰林人在探索中发现种植平贝,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是发展职工自营经济新的增长点。把它确定为立场项目是符合丰林实际的。
3、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职工群众干劲十足刚开始,职工群众对种植平贝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信心。场领导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只有带头发展经济才是最大的讲政治;只有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才是丰林林场最实事求是的步骤;只有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才最有说服力。为此,他们采取大户带小户、群众看干部的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推广平贝种植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不仅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从中也得到了锻炼;职工群众从党员干部的实践中看到了希望也增加了信心,从而密切了干群关系。使林场迅速掀起一股种植平贝、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的热潮。从最初的零散户种植,发展为现在的近20万平方米的绿色面积,成为我局最具规模的平贝种植基地。
三、依靠科技发展柳暗花明
1、强化科技意识,从治愚昧入手刚开始种植平贝时,由于种植户少,大多数人缺少经验,且信天由命。致使平贝产量低质量差,售价也无法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林场党政班子认为,发展平贝种植业,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只有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才能增加产量,形成规模,提高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他们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到平贝种植较好的场所参观学习;请科技人员讲授种植常识;请有经验的人员传授种植技术。二是购买科技书籍,播放录像,教育职工群众提高文化水平,增强科技意识,不断提高科技素养.从而形成一个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三是开展经验交流,动员本场有经验的种植户帮助、带动没有起步或刚起步的种植户。从而大大提高了职工群众的科技意识和互助意识。弘扬了团结、友爱、协作的优良品质。
2、建立奖励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丰林林场注重典型示范效应。当他们看到还有人徘徊观望的时候,班子决定以典型示范来带动全面。他们抓住这一契机,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以“自立自强光荣、劳动致富光荣、互帮互助光荣”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表彰了以张兆义等10名同志为代表的典型示范户。这些示范户过去家里非常贫困,都是通过发展平贝等自营经济项目,脱贫致富的。现在看来,这种典型示范作用是非常大的。张兆义原来是丰林最大的平贝种植户,过去由于贫困,仅有的一个儿子取不上媳妇。去年,靠7万多元的平贝收入致富后,竟在一天有3个媒人带着3个姑娘来相亲的。几年来,丰林林场种植平贝大户的名单在不断变化着。今年你是大户,明年就有超过你的。现在就有许多平贝种植户超过张兆义的。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在场区和家属区看不见几个人。而在平贝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丰林林场在发展平贝等自营经济中,出现了只有在过去的劳动竞赛中才能看到的“比、学、赶、帮、超”的可喜局面。从而大大促进了职工自营经济的全面发展,创出了自己的特色。
四、扶弱助强献爱心,水乳交融情谊真丰林林场在发展特色经济过程中,本着凡是有利于职工自营经济发展的,都努力去做。他们一是结合林业企业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努力发展具有本场特色的职工自营经济,以平贝种植为龙头,带动其他项目发展.二是主动向上争取政策,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先后争取10万平方米平贝专用地和2万平方米土质改良专用地。解决400立方米木材,用于改善平贝加工条件。三是结合“扶贫解困献爱心”工作,加大扶贫力度。党员干部建立了联系户,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对于贫、特困户,领导干部不仅在资金项目上帮助他们、引导他们、鼓励他们,还言传身教手把手教他们。用职工们的话说,场领导干部不仅有爱心还有耐心。特困户黄桂林,20多岁,父母双亡、本人患类风湿,严重时卧床不起。原场长牟万金主动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并为他解决资金、种子、化肥等问题。领导班子调整后,支部书记宋宪林、场长王明杰主动接过前任的担子继续帮扶。他们说虽然领导换了,但党的宗旨没有变,政府的关怀政策没有变,我们的决心没有变。他们帮助黄桂林维修住房,组织干部群众为他捐衣捐物,让他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增加收入,还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为他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场领导班子对全场职工始终坚持了“五必访”(即职工患重病、死亡、子女上学、家庭遇灾、子女结婚)。另外对老人再婚、7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全体班子的成员都要到场祝贺。
五、脚踏实地谋发展,风物长宜放眼量 成绩面前,丰林林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们深深意识到带领职工群众与时俱进, 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他们正按照党委和局的总体工作思路结合林场实际积极谋划新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林场各项工作的开展。他们继续坚持以平贝为主业,多业并举的方针,进一步实施创特色、打名牌的战略。一是他们根据全局平贝种植面积已达103万平方米,年产值高达1030万元,已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产业这种情况,建议局成立平贝协会, 实行平贝种植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分散种植,统一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销售价格。加强信息交流,力促产销见面,减少中间环节。以减少由于信息闭塞,坐在家里等收购,受中间商制约而大部分销售利润流失的问题。二是在丰林人靠种植平贝致富的情况下,他们始终保持一种忧患意识,他们感到在平贝已成为林场的支柱项目的同时,也隐藏着很大的风险。他们把眼光放在我国已加入WTO,今后面临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这个高度上;放在假如以后平贝经济走向衰弱,我们怎么办这个角度上;放在了绿色种植,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上。因此,他们通过不断拓宽经济发展的渠道,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探讨参加保险的可能,主动争取市场,掌握市场等多种途径,把风险转移、降低到最低限度。他们从培育产业基地入手,继续壮大声势,不断提高知名度,力争形成以丰林为中心的平贝种植、科研、管理、销售一体化的新格局。这样特色才能名副其实,优势才能发挥作用。三是在特色经济得到较快发展,职工逐步脱贫致富的情况下,林场党政班子注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明确没有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没有丰林的今天.致富以后不要忘记困难职工,不要忘记企业发展,积极为全局经济振兴做贡献.他们认真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教育活动和“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引导职工群众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他们动员职工群众进一步加大环境建设力度,植树种花,修整街道,设立标语.以良好的环境陶冶和塑造丰林人文明健康,开拓创新纯朴无私的精神风貌.六、两个文明结硕果,生机勃勃气象新
1、从数字看发展。从近几年丰林林场种植平贝的实践看,他们的思路正确、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从近3年该场仅平贝收入的统计数字就可看出惊人的变化。1999年末统计商品贝纯收入46万元,户均纯收入3000元;家庭收入超万元的22户,占总户数的13%;2000年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商品贝纯收入50余万元,户均收入超过4000元,家庭收入超万元的37户,占总户数的20%;2001年商品贝纯收入已达170多万元,加上其它收入,全年自营经济总收入200余万元,人均收入超4000元,户均收入已超过万元。另外,在地下还有价值650万元的母贝。他们力争今年平贝收入达到300万元。
2、从场情看变化。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丰林林场的发展更能说明了这个问题。一是林场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已连续6年没发生各类刑事案件。去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小区。二是外出打工人员纷纷返乡,其它场所和山下单位的职工也有到丰林落户的,由过去不足140户增加到现在的191户。使过去400多元的住房现在能卖到3000多元。三是大龄青年婚姻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仅去年就有13对大龄青年成家立业。到目前为止,只有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