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 谐 社 保品牌材料
和
谐
社
保
——金坛市社保处支部
一、品牌名称:和谐社保
二、服务理念:人人享有社保,安享幸福人生
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三、产生由来: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举足轻重。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使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就业者全部参加和享受社会保障,才能促进国家的和谐发展。
四、实施过程:
1、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促发展。从2002年起,我市全面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目前,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有2468家,累计参保总数为114217人,基金累计结余74458万元,养老保险基金备付能力达32个月,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现小康指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维稳定。我市从1999年起率先在常州地区对全市所有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供养人员费用委托银行进行社会化发放。目前,为全市16800多名企业退休人员及1149名供养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及供养待遇,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3、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保和谐。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截至2010年6月份,全市已有15000多名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社会化管理率达96.5%,一个组织网络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服务流程规范,运行顺畅的管理体系已全面形成。
4、创新社保服务形式提高社保服务质量。在常州市范围内率先邮寄“参保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对账单”;给断保人员发放“养老保险关系接续通知单”;为退休人员提供“温馨提示卡”;开展了退休职工免费体检、书画比赛、乒乓球比赛、一日游、文体表演等丰富多彩的退管活动,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为企业提供“社保服务卡”、联系企业进行挂钩服务。各项活动创新有特色,为民服务真正落实到位。
五、工作成效:社会保险逐渐深入人心,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断攀升,参保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过不断宣传和优质的服务,树立了社保部门良好的行业形象,和谐社保的品牌逐步确立。金坛市社保处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扩面征缴先进单位”,开展的退管活动得到上级部门和我市退休人员的好评,获得省厅“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示范点”的光荣称号。
金坛市社保处党支部
二0一0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品牌铸就平安和谐
创新警务促发展
铸就平安创和谐 ——记全国‚二级公安派出所‛德安派出所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安乡位于宁洱县城西北部,距县城60公里,辖区面积341.55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73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1313人,辖区内15种民族聚居,省道——恩水公路南北贯通,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山高路陡,地理环境复杂,是我县典型的山区民族乡镇。德安派出所现有民警4名,交通、户籍协警人员2名。2005年被省公安厅命名为‚二级公安派出所‛。三年来,在派出所等级创建和巩固工作中,德安派出所全体民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使命,以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全国‚二十公‛、全省‚二十一公‛精神为主线,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从严治警,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和完善社区警务模式,加强打、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派出所规范化建设的内涵,连续三年保持‚二级公安派出所‛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求。
一、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队伍建设是公安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的保障‛。三年来,德安派出所以党支部建设为载体,狠抓民警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工作,认真落实公安部‚五条禁令‛,1 严厉禁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坚决杜绝‚冷、横、硬、推‛的现象的发生,做到纪律严明,警容严整,警令畅通。在队伍建设中结合公安机关开展的‚大练兵‛及各项教育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以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和贯彻落实‚五条禁令‛为主体的各种教育活动,做到学习有心得、讨论有记录、发言有材料。同时立足岗位建立健全制度,坚持日常管理和经常性管理相结合,狠抓队伍的养成性教育,逐步养成民警行为规范,端正执法观念,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和身体素质、协助能力,促进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三年来民警的纪律作风和执法观念又有了明显转变和提高,队伍中未发生执法不公和民警违法违纪的事件。
二、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治安管理
德安乡辖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22家、集贸市场2个、特种行业12家,辖区社会治安形势比较平稳,三年来共发刑事案件27起、破20起。查处各类治安案件70起、处罚74人。德安派出所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管理与服务,打击与教育并重,不断创新警务模式,以‚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创新警务模式,维护辖区社会稳定,服务地方群众的目标,不断推进派出所各项工作的正规化建设。
(一)以户口管理为中心,切实加强各项治安管理 德安派出所自被省公安厅命名为‚二级公安派出所‛后,2 全体民警不骄不躁,认真落实各项治安管理工作,转变职能,建立‚打、防、管、控‛一体化的多功能警务模式,推进派出所正规化建设步伐。在工作中,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管理、服务建立在户口和辖区实有人口的管理上,紧紧围绕人口管理的中心,分类管理、合理到位。一是结合‚第二代身份证的换发证工作,认真核对、清理辖区人口。在人口管理中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核查、并从中发现重点人口,及时录入,做到了辖区人口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在流动人口、出租房管理工作中,本着‚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派出所与业主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加强管理。2008年派出所与业主签订责任书22家份签订率100%,登记房屋出租户22户,流动人口28人,对出租房和暂住人口及时登记发证。
(二)警务前移,努力构建服务与防控为一体的警务模式 德安派出所不断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在工作中结合辖区实际以村委会、厂矿企业为据点,不断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打牢防控体系基础,实现警务工作平台的前移,强化安全防范,方便群众办事,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在整个工作中合理划分警务区,规范警务室硬件建设,建立健全警务室工作制度,公开警务信息。做到安全检查、宣传教育、纠纷排查调处经常化,有效 3 扼制了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三年来辖区未发生一起重特大恶性案件。
(三)窗口服务规范化,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德安派出所积极倡导‚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和气、办事公道‛的新警风,坚决摒弃‚冷、硬、横、推和‘四难’现象‛,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派出所聘请警风警纪监督员,设立警民联系牌,推出窗口服务规范,推行预约上门服务。做到窗口服务有问必答、有疑必释、方便群众,高效优质,群众满意。三年来,德安派出所为群众上门办理‚二代证‛达6626份。同时还组织民警进村入社脱网办理二代身份证16次,至2008年12月31日共受理上传合格制证信息9626条,完成辖区16周岁以上常住人口应换证人数的100%,圆满实现了公安部集中换发‚二代证‛的工作目标要求。
三、创新机制保平安,稳定秩序促发展
德安派出所认真贯彻公安部‚苏州会议‛、‚杭州会议‛精神,不断探索治安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主力军作用,紧密结合辖区治安实际,据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自2006年以来,德安派出所在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下,先后开展了‚治爆缉枪‛、‚两抢一盗‛、‚校园安全管理专项整治‛等各种声势浩大的严打整治行动,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层层落实,4 责任到人‛的原则,严把‚进‛、‚出‛、‚管‛、‚用‛四关;三年来共开展安全检查38次;收缴的民用火药枪14支,辖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社会政治、治安秩序稳定,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为辖区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第三篇:打造“和谐军休”品牌
打造“和谐军休”品牌
——白城市军休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纪实
●王春东
白城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为白城市民政局所属事业单位,建于1986年,担负着军休干部的接收安臵和服务管理工作任务。所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党员80人。截至去年底,已接收安臵军休干部110名。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按照局党委的部署要求,坚持‚围绕军休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军休‛指导思想,把握‚服务军休,创建和谐,推进发展‛主题,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为服务白城社会发展、推动军休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所先后荣获全国军休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和谐军休家园、全国民政基层单位行风建设先进集体、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白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等荣誉称号。
用先进理念武装头脑,让军休干部工作离岗但思想始终不离党。把学习宣传教育作为开展活动的首要任务。采取班子例会、支部书记会、党小组会等形式,传达学习了市委和市民政局党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关文件精神,组织军休干部进行座谈。下发了‚创先争优活动基本知识‛学习资料。组织开展了‚怎样创先进争优秀,怎样走在创先争优活动前列,怎样推进五个具体化,怎样当好党组织带头人‛大讨论活动。利用编办《军休简报》、出黑板报、悬挂标语等媒介,开展宣传攻势,营造浓厚氛围。编发《军休简报》8期,出黑板报2期,悬挂宣传横幅5条,在办公楼一楼大厅、会议室、福利基地各安装LED显示屏1块,滚动公布所党总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方案和党员干部公开承诺内容。积极向上级部门和新闻媒体编报创争活动信息稿件,被省民政厅网站采用4篇。通过开展教育、讨论和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干部职工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突出实践特色,在服务军休、军休服务社会中彰显活动主题。结合工作特点,重点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求实效。一是倾情服务军休干部。认真落实‚政治待遇、生活待遇‛,为46名军休干部落实房改政策,计算准确率100%,走在全省军休系统前列。坚持开展送报纸、送信件、送学习资料、送福利实物、送温暖的‚五登门送温暖‛活动,丰富了军休干部的物质生活。特别是坚持为所有军休干部过生日送蛋糕,定期走访探望离休干部、重病人员,受到军休干部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工作人员登门服务一万余次。组织军休干部体检,参加‚田园游‛,学唱红歌。发展军休文化,新建了军休文化室,购进理论学习书籍500余册,购臵了文化娱乐器材,满足了军休干部的学习和文娱活动需要。二是组织军休党员奉献社会。军休党员占军休干部总数的85%。针对军休党员各自特点特长,组织开展了‚创建‘五团一队’,展现军人风采‛活动,即报告团、通讯团、讲座团、书法团、文工团、工作人员服务队。自去年四月组建以来,‚五团一队‛围绕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群众开展活动,受到各界普遍赞誉和好评。报告团作思想道德、法律教育等报告10余场,听众达一万多人次。通讯团撰写纪念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主题征文多篇,获全国二等奖1篇、省级三等奖3篇。文工团创作《军休所之歌》,在全所学唱。讲座团、书法团、工作人员服务队也都开展了各具特色、效果明显的活动。在抗洪救灾、支援灾区工作中,军休党员踊跃献爱心。所全体党员干部共向青海玉树、我省灾区捐款21280元。军队离休干部、总支委员陈洪义拄着双拐来所捐款2000元。一级伤残军休党员翁志坚坐轮椅来所里捐款400元。
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让大家学习有标杆、赶超有方向、前进有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活动伊始,所就把发现、培育、运用典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树立了于德江、李平、苗雨先进个人典型,起到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良好效果。如军休一支部支部书记于德江,今年81岁高龄,自1988年从部队退休移交到地方后,全身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因事迹突出多次被评为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去年被省民政厅授予先进军休干部称号。20多年来,他风里来、雨里去,跑遍了洮北区15个乡镇和市区中小学校,深入到机关、事业单位、驻军部队,累计作各类报告170场,听众达10万余人次。又如人事财务科科长刘丽华既当出纳员,又兼劳资员、统计员、报账员、服务员,还负责一些行政事务工作,2009年省民政厅授予‚吉林省军休安臵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再如福利基地副主任、青年党员苗雨,多年奋战在基地一线,为优化军休干部福利生活默默奉献,得到全所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注重抓好制度建设,努力提升创先进争优秀的规范化水平。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贯穿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一是健全制度。为确保活动目标和活动程序的落实,制定并健全了包括学习、会议、交流、通报、点评、考评、表彰、总结在内的一整套制度和工作机制。如学习方面,规定领导班子、行政支部每周必学一次,军休支部每季必学一次,有条件的军休支部每月必学一次;活动方面,建立周碰头调度、月分析汇报、季抽检自查、半年交流小结、年终总评总结制度。二是量化细化。依据职责任务、活动目标,制定所创争活动考核工作细则、示范单位考核标准和党组织、党员参加创争活动评分办法,从而较好落实了活动有内容、考评有标准的活动要求。三是扎实运作。以创先争优为主线,实施全面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制定了创先争优活动目标分解落实进度表,实施推进‚六项工程‛,包括学习、服务、房改、情暖、创建等,将创争活动融入业务工作,实现创先争优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为创争活动深入开展提供各方面保障。所党总支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高度重视,摆上工作日程,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班子成员总支委员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措施,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二是完善相关材料。制发创先争优活动相关文件、细则、办法,并进行分类、规范化管理。达到总支(支部)有方案有承诺、党员有承诺的要求。有活动能力的军休党员全部上交了公开承诺书。三是实行联系点制度。总支将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纳入党建联系点工作中,要求每名班子成员、总支委员定期到点上工作一次,传达上级精神,总结安排工作。四是统筹推进。班子每月召开例会,形成领导亲自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所召开的各种会议,必讲创先争优,工作交流必谈创先争优,检查工作必检创先争优,实现创先争优活动的融入和延伸。五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抓好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集种植养殖为一体的军休福利基地建设,将基地餐厅从50平方米扩建到18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多人开会、活动和就餐,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了良好的集中学习和活动环境。
第四篇:共奏“品牌。和谐”主旋律
共奏“品牌.和谐”主旋律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湛江市邮政局
四月的湛江,天蓝海碧,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五一”前夕,湛江市邮政局喜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喜讯传来,全局上下欢欣鼓舞,喜气洋洋。这一殊荣的取得,得益于省公司的正确决策,归功于湛江邮政的开拓创新,更是离不开全市邮政职工的无悔付出……
谋策:品牌为王 帮客户赢
邮政作为公共性的服务平台,湛江市局一直秉承“帮客户赢”的经营理念,以创造品质卓越的服务为追求目标,致诚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打造邮政核心品牌。
代理金融业务历来是湛江局的保吃饭业务,业务收入规模占比达到70%。为做优做大这一品牌业务,该局提出了将代理金融打造成为“区域服务最优的零售银行”的战略定位,着力提升“全国城乡联网服务”、“星级品牌店”、“24小时自助银行”、“客户关系创新管理”和“专业理财师队伍”五大基础能力,开发农产品交易、工商贸易结算和居民储蓄存款三大目标市场,构建一般乡镇、中心镇、县城和市区“四大梯度”营销模式,探索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赢利模式。2010年代理金融余额规模突破100亿,成为继广州、深圳之后,全省邮政系统第三个余额突破百亿的地市局。邮银合计储蓄余额突破150亿大关,市场占比达16.67%,在全市金融系统排名第三,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了逆势崛起。2010年底,根据广东省邮政公司的统一部署,启动网点“销售化”转型后,该局的转型工作得到省公司代理金融转型专家组的肯定,成为全省“多层次网点销售模式”的试点单位,代理金融业务
年,该局被推荐为“全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候选单位;市局和下辖五个县(市)局均被评为“湛江市A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保增长不忘谋福利。“企业发展和员工福利是湛江局的两出重头戏,不能顾此失彼”该局领导如是说。为了在有限的财力资金下尽大可能做好福利工作,该局做到“三个注重”。注重员工生活有保障,着力解决员工住宿难、就餐难、读书难等问题。全市共建成职工之家6个,职工小家近百个。其中,全国级职工书屋2个、省级职工书屋1个,全国模范职工之家2个、小家2个,省级模范职工之家2个、小家2个。成立瑜伽、太极拳、摄影等兴趣小组11个,三年来组织开展全市性文体活动26次。成立了职工困难帮扶中心、职工困难互助会和职工重病互助会,建立了职工补充医疗保险,购买了女职工安康保险和平安重大疾病保险,积极为困难群体做好事、解难事。三年来,通过各种途径为职工解决困难补助300多万元,医疗补助400多万元,局领导及工会干部登门拜访职工1100多人次。注重员工权益有维护,做到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工伤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生育保险金“五金俱全”、连续三年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劳动合同签订率的“全覆盖”以及做到集体合同和工资协议、女职工权益保护、劳动安全卫生等专项集体合同“无遗漏”。注重员工素质有提升,三年来,共投入培训设施建设资金400多万元,组织开展各类培训近500期,培训人数达9600多人次,开展技能鉴定6次,练功比赛5次,读书征文活动3次;安排干部职工多岗位锻炼达600多人次。
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时,该局领导班子却毅然提出:“不减薪,不裁员,就算节衣缩食也要确保员工福利不下滑”的承诺,并推出了带薪休假、发放生日贺礼、实施健康休养计划等和谐家园“十项行动”,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部分业务
册》,制定了《湛江邮政和谐战略2010-2012年指导意见》;成立了和谐战略和企业文化创建领导小组、理论研究小组、培训师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设计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在办公室和生产场所张挂企业文化宣传牌匾和团队建设墙报等,为和谐共赢企业氛围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宣贯载体,通过开展“我奉献,我快乐”巡回宣讲暨大讨论、评选“感动邮政十大人物”、征集“企业文化小故事”、开展“和谐之夜”游园晚会等文化理念宣贯活动,将全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和谐企业建设中来。
立道:服务民生 责任在肩
以履行普遍服务为使命。目前,湛江邮政共有163个网点承担着湛江地区信件、党报党刊、机要、汇兑、义务兵通信等寄递工作。为履行好党和政府交给邮政企业这一神圣使命,湛江全市设立了邮筒(邮箱)1448个,投递段道共335条,总里程14446公里。完成了3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的申请补建工作,为建立覆盖城乡邮政普遍服务体系,解决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通邮难的问题提供了重要支撑。过去三年市区共计发行党报党刊1444.4万份;投递报刊7646多万份,公民信件451.29多万封,义务兵通信34.16多万份,机要通信实现30年质量全红。并涌现出一个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优秀投递员付保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23年来,他以苦为乐,走过的邮路行程近40多万公里,将近绕地球走了10圈,共投出190多万件邮件,报刊270多万份,从未出现邮件丢失和差错,复活“死信”1300多件,他用辛勤的工作忠实地履行了“绿衣使者”的使命和担当了社会普遍服务的职责。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广东邮政先进生产者”,湛江市“十大杰出青年”,“湛江市劳动模范”、“湛江市岗位排头兵”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成为全省邮政服务的一面旗帜。
困居民得以安居,由于扶贫工作注重时效性和创新性,被评为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红旗村”;每年组织参与植树活动、募捐活动、节日慰问、希望工程等各项公益活动,为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如今,“品牌与和谐”已成为湛江邮政的主旋律。转型发展后的湛江邮政已成为当地社会评价较高、人民群众满意、员工归属感较强的行业,企业的各项工作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第五篇:浅谈如何构筑和谐公路文化品牌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用先进文化建设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两会期间强调:要把发展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这是党对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把这些要求落实到公路事业的发展中去,打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行业实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路文化,并用先进的文化引领、服务和保证
公路事业的发展,构筑现代公路交通体系及和谐公路行业,为社会和城乡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树立公路行业的良好形象,是我们公路干部职工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下面,就如何推进公路行业文化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公路文化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要构筑具有现代意识、行业特色、和谐的公路文化,首先要把握好公路行业文化的内涵。公路文化是在公路事业历史发展进程中,职工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创造形成的,反映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由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三个主要层面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公路行业表层文化,是公路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在工作环境和形象标识方面所展示的外在形象,以及树立这种外在形象所遵循的价值理念。对外来讲,我们提供的公路设施和服务设施,对内来讲,我们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促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及文化设施建设等都属于公路物质文化的内容。制度文化是公路行业的浅层文化,是公路行业规范公路建、管、养、征等行为活动的规章制度,以及制定这些规章制度所秉承的价值理念。精神文化是公路行业的核心文化,是公路行业的核心理念系统,是公路行业具有纲领性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系统。公路文化系统主要包括公路行业核心价值观、行业使命、行业精神、道德观念、管理理念、行为准则、行业形象等。公路文化属于行业文化的范畴。公路行业历史久远、担负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重大,窗口形象影响面广及公路本身公益性强、区域属性大等特点决定了有别于其它行业文化的公路文化的底色与内涵:首先,公路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公益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公路行业是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必须把政治性、社会性作为公路文化建设的内核,必须把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做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其次,从外部环境讲,公路设施的建设、运行、养护、管理等不仅要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设施和服务,同时还要时时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对内来讲,公路人是公路文化的基点,要求以人为中心进行教育管理,这就决定了公路文化具有人文性的特点。第三、由于公路网四通八达,区域属性大,公路行业各单位的行政归属以垂直管理为主,以区域分布为主,单位之间互不隶属,管养区域各不重迭,公路文化的形成受区域性小环境影响大,这就决定了公路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包融性。
二、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充分认识加强公路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发挥公路文化的作用,是我们公路人应有的一种文化自觉。
一是加强公路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文化自身和谐的需要,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需要。公路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职工的头脑,占领思想阵地,树立共同理想,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全面提升职工素质,建立职工行业规范,培育职工的文明道德风尚;同时,通过制定行业发展远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动力,使职工在观念和行动上形成统一的意志,发挥行业的整体优势,使精神动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推动公路事业的发展,以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路设施和又快又好的服务的实际行动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加强公路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是加强公路文化建设是推动公路事业科学发展,提高公路文化品位,增强综合实力,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战略之举。
首先,加强公路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公路文化品味。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公路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公路总里程达到了世界第二,数量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民经济发展给公路建设带来的压力,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出行要求的提高,公众对公路服务环境质量、公路服务条件质量、公路服务活动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路事业发展所处的环境、指导思想、发展模式和生产组织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迫切需要用先进的公路文化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