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十年抗美援朝研究综述
近十年抗美援朝研究综述
史秀勇
(鲁东大学 政法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摘要: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在在党史研究领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近十年来,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许多有影响的学术成果相继问世。本文拟就从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抗美援朝运动与民众社会心态研究、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政治动员、各地区抗美援朝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等方面加以归纳综述。关键词:近十年;抗美援朝;研究综述
The Research about The War to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Abstract:The research about the war to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is an unfailing issue in Party’s history research field.In the recent ten years, the research on the war to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has come into a new period;many influential academic achievements come out in succession.This thesis sum up and summariz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decision making of the war to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resist movement and the research of Social Mentality of the Chinese Populac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During War to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the research of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of each region, the influence of War to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Key woreds: Nearly a decade;the war to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research summary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也是中国人民面对世界头号强国的一次生死较量,最终逼迫美帝国主义以停战谈判而告结束。近二十年来,许多有影响的学术成果相继涌现,本文拟就从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国内政治动员、各地区抗美援朝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等方面将现有学术成果加以归纳综述。
一、关于抗美援朝战略决策研究
关于抗美援朝战略决策研究一直是党史界非常重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关于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原因的研究
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抗美援朝是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保障国内建设顺利进行。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对新生人民政权的敌视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有所升级。对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来讲,抗美援朝与保家卫国是统一的。建国之初,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南部,都在敌人炮火威胁的范围内,如果让美国军队和极端反共反华的李承晚政权打到鸭绿江边,中国东北就无法安定。抗美援朝是为新中国的国内建设争取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第二种观点认为,除了中美间对抗的不可避免之外,
[1]作者简介:
史秀勇(1986-),男,山东泰安人,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08级研究生。中国出兵主要是从国际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反对美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考虑。认为美帝国主义扩大侵略战争,不仅是对着朝鲜,也是对着中国的。[2]第三种观点认为,新中国与美国不仅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分歧,更因为不同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观念,所以在对于国际关系一般规范的理解上存在着根本分歧,而两国之间又缺乏相互沟通的渠道和相
[3]互理解的语言,中美两国最终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而最终走向全面对抗。第四种观点认为,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避免被苏联指责走上铁托式道路,而使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处于被孤立地位;二是避免在中国境内与美国进行战争,从而引起中国局势的动荡;三是避免苏联借美国把战火引向中国之机,利用中苏同盟条约派兵进入中国东北。第五种观点认为,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是基于朝鲜人民共和国的请求,同时考虑到中朝是一衣带水、唇亡齿寒的关系,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作出参加抗美援朝的决策是基于对突发事件的控制和预防。有效的防范与预警,是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中的首要环节。抗美援朝是新中国对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这一突发事件而作出的应对决策。[6]
[5][4]
(二)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持主动参战观点的学者认为,中国决策出兵朝鲜是事先就与斯大林和金日成达成了协议,是由毛泽东本人不惧任何挑战的性格和他“战略上藐视敌人,战略上重视视敌人”的思维模式造成的。姚旭在《抗美援朝的英明决策》一文中也谈到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是新中国与美帝国主义之间一场不可避免的较量,是早就在我军作战计划之内的。关键就在于选择什么地方,当时有三种设想,一是在越南,二是在台湾海峡,三是在朝鲜。而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我军选择了朝鲜作为与美军较量的场所,作者认为抗美援朝战争打的是一场有准备之战。[7]
而持被动观点的学者认为,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不得已的举动,受形势所迫。[8]这种观点是基于新中国的国内经济亟待恢复,政权还未完全巩固,根本没有与美国直接对抗的意愿。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出兵朝鲜是受迫于苏联的压力,避免脱离社会主义阵营。[9]
二、抗美援朝运动与民众社会心态研究
抗美援朝运动作为一个政治运动的个案必然会与民众社会心理存在一种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已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
侯松涛在《抗美援朝运动与民众社会心态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2期)一文中对中国民众在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心态做了细致的分析。当时民众社会心态主要有:
一是畏战求安心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阶层民众欢欣鼓舞,对新的生活充满憧憬。广大民众害怕朝鲜战争会蔓延到国内,破坏和平安定的新生活,重新回到连年征战的硝烟战场,从而表现出畏战求安心态。
二是漠然无谓心态。在传统政治心理中,广大民众认为政治仅是当权者、当官者的事,抗不抗美,援不援朝与自己无关。再由于朝鲜战争不是直接针对中国和主要发生在中国领土 上的战争,没有对多数中国民众的社会心理造成直接的或强烈的刺激。因此,当时不少民众一开始对“抗美援朝”抱着漠然无谓、漠不关心的心态。
三是恐美、崇美和亲美心态。恐美心态是由于慑于中美力量悬殊,认为直接与美帝国主义对抗是自寻死路。崇美和亲美心态主要存在于民族资本家,留美归国的知识分子,基督教信徒和教会学校师生中的一部分人。
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政治动员研究
抗美援朝期间的政治动员工作有力地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国内政治动员研究也应为党史界所重视,现阶段的研究主要体现于一下几个方面:
(一)抗美援朝期间政治动员内容研究
林伟京在《试析抗美援朝战争中政治动员的内容与方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一文中对抗美援朝期间的政治动员的内容作了比较细致的总结。一是宣传党的抗美援朝的方针、政策,加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教育。朝鲜战争爆发后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党中央和解放军各级政治机关发扬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向广大军民宣传党的抗美援朝的方针、政策,让广大军民明白抗美援朝的重要性。二是开展仇视、鄙视、蔑视美国的“三视”教育,树立胜利的信心。针对军民中存在的恐美心理和亲美思想,党中央在志愿军和人民群众中开展“三视”教育。三是动员志愿军战士努力克服困难、英勇杀敌,动员全国人民积极支持抗美援朝战争。
有的学者提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政治动员内容以参战立场的正义与坚定为根基;坚持
[10]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注重出国作战的政策和纪律教育。也有的学者提出政治动员的内容主要有揭露美国侵略罪行,提高人民对侵略者本质的认识,增强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动员人民积极支持抗美援朝战争;宣传党的抗美援朝政策、方针和各地抗美援朝运动,激发人民支援抗美援朝的积极性;宣传志愿军英雄模范、先进人物,树立学习榜样,激励人民积极支持抗美援朝战争。[11]
(二)抗美援朝期间政治动员途径研究
有的学者认为,进行政治动员的方法一是通过各种组织机构进行政治动员。例如,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还有各地大大小小的抗美援朝总分会、分会的群众性组织;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组织和集会功能。二是通过报刊、广播电台、文学艺术作品等进行政治动员。三是通过集会、会议进行政治动员,用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引导人民,鼓舞志愿军的斗志。[12]
魏代强在《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探要》(《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一文将政治动员的途径总结为:一是依托从中央到基层党的各级组织,统领全党全军迅速转入战备状态并始终保持高昂斗志;二是紧紧抓住民族统一战线这条渠道;三是紧紧抓住外交战线的渠道,进一步拓展统一战线外延,为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积极开展国际舆论宣传。
(三)抗美援朝期间政治动员经验研究
有的学者认为,抗美援朝期间的政治动员经验主要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爱国主 义教育作为主题;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政治动员;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政治动员。[13]
有的学者认为,抗美援朝期间的政治动员经验一是知其义,就是要正确认识战争政治动员的行为目的和运用法则,并能在实践中加以正确运用;二是合其时,就是要正确把握政治动员发起时机;三是得其法,就是要运用正确的形式与方法,使政治动员的效果达到最大化。[14]
(四)抗美援朝期间政治动员的成效研究
有的学者将政治动员的成效总结为四大方面。其一,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鼓舞了志愿军指战员的斗志,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其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对人民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其四,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15]
有的学者将政治动员的成效总结为三大方面。一是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战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望;三是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国家意识。[16]
四、各地区抗美援朝研究
抗美援朝的个案研究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总结全国和各地抗美援朝的论文不断增多。如孙启泰的《抗美援朝运动简介》(《中共党史资料》1990年36期)一文,对全国运动开展过程作了简要叙述,指出运动不仅支援了战争,还支持了国内其他各项工作。其他如白俊山的《辽西抗美援朝运动》(《方志天地》1990年5期)、张国强的《广西抗美援朝运动》(《广西党史研究通讯》1990年6期)、杜西德的《略述河南人民开展的抗美援朝运动》(《河南党史研究》1990年6期)、车迎坤的《黑龙江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方针政策与实施》(《龙江党史》1990年5期)、李文芳的《天津的抗美援朝运动》(《天津党史》2000年第3期)、吕红的《浙江抗美援朝运动回顾》(《浙江档案》2000年10月)、韩瑜的《河东地区抗美援朝运动》(《天津党史》2000第4期)、杨清源的《陕西人民抗美援朝史话》(《陕西史志》2000年第3期)、张励的《抗美援朝运动中上海的群众动员》(《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年3月)、赵宝红的《抗美援朝时期安东人民在工农商业中的贡献》(《兰台世界》2008年第4期)、付小东及谢燕春的《抗美援朝在甘肃》(《陇原春秋》2009年第9期)等文章,都从不同方面对各地区的抗美援朝运动具体情况进行了梳理,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美援朝运动整体面貌的研究。
五、抗美援朝的影响研究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其影响是深远的。对抗美援朝战争影响的研究也被史学界所重视。
有的学者侧重于抗美援朝对于新中国影响的研究,并总结出抗美援朝对于新中国的三点影响。首先,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国称霸全球的嚣张气焰,充分显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了较长时期相对稳定的国际 4 环境;其次,抗美援朝战争使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觉悟有了空前的提高,这不仅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直接胜利,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政权的巩固,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再次,抗美援朝战争极大地增强了我军作战能力和进行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使军队素质和武器装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从而推动了新中国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17]
有的学者是从抗美援朝的国际影响加以总结。一是抗美援朝战争,向世人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二是美援朝战争,打击美国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遏制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三是美援朝战争,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四是美援朝战争,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推进和平与发展世界主题的确立;五是美援朝战争,为世界各民族的反霸斗争树立一个自主命运、敢打必胜的典范。
[18]
还有的学者从抗美援朝与中国建设大后方国防战略思想的形成之间的关系方面总结抗美援朝的影响。一是抗美援朝战争为建设大后方国防战略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二是根据抗美援朝战争经验,及抗美援朝战争后形成的军事战略态势,国家在开展大规模建设中,逐步确立了建设大后方的国防战略理论原则。[19]
侯松涛在《抗美援朝运动与一种运动动员模式的形成》(《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4期)一文中,从抗美援朝与运动动员模式的形成这一方面分析了抗美援朝的影响;董志凯在《抗美援朝与新中国经济》(《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着重探讨了抗美援朝对新中国经济的影响。指出这场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负担与激励,对经济体制迅速走向集中的作用。
上述研究成果主要是探讨抗美援朝的正面影响。周才方在《试析朝鲜战争对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影响》(《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12月)一文中分析了抗美援朝运动的负面影响。一是失去了解放台湾,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良机;二是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巨大的经济代价,延缓了战后重建工作,加重了人民负担;三是失去了与美国关系正常化的机会,导致中美两国长期敌对,关系紧张,消极影响十分明显。参考文献:
[1]王国学,陈锡久.《中国抗美援朝战略决策探析》[J].《学术交流》.2001(6)[2]陈宇.《抗美援朝战争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2001(2)
[3]卞慕东.《论建国前后中美全面对抗的必然性》[J].《广西大学学报》.1996(6)[4]沈志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J].《党史研究资料》.1996(1)
[5]尹家民.《毛泽东决策抗美援朝出兵的台前幕后》[J].《党建》.2009年6月
[6]侯松涛.《朝鲜战争的爆发与新中国抗美援朝的决策—在突发事件的视角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6月
[7]、[8]、[9]徐文晶.曾艳《近二十年抗美援朝战争若干问题研究述略》[J].《北京党史》.2000(6)[10]魏代强.《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探要》[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1)
[11][12][13]林伟京.《<人民日报>与抗美援朝中的政治动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3)[14]魏代强.《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探要》[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1)[15]林伟京.《论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政治动员》[J].《齐鲁学刊》.2007(1)[16]王树华,文育富.《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动员评析及启示》[J].战争史研究.2009(3)[17]王英.《抗美援朝战争对新中国的影响》[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9(4)[18]邹玉杰,宋文官.《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影响》[J].《学术交流》.2001(6)
[19]杨贵华.《抗美援朝战争与中国建设大后方国防战略思想的形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6)
手机:*** 邮箱:shxyong888@163.com 通信地址: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08级研究生(史秀勇)邮编:264025
第二篇: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钛合金材料的研究
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钛合金材料的研究
赵宙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三班 兰州 730070 摘要:钛及钛合金因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在航空、航天、船舶、石油、化工、兵器、电子等行业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15年前国外高度重视新型钛合金的研制近几年国外更重视钛合金性能改性和挖潜。国内从钛合金研发开始一直重视新型钛合金研制,10年前重点是仿制,之后是既创新又仿制,目前以创新研制为主。本文介绍近10年国外、国内钛合金研究的发展现状、趋势与差距,及对我国钛合金研制的建议。
关键词:钛合金材料、性能、发展、研究、应用
Research on titanium alloy material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Zhao Zhou Chemic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class 3 Lanzhou 730070 Abstract: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 with excellent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the aviation, aerospace, shipbuilding,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the weapons industry, electronic industr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widely used 15 years ago abroa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ype of titanium alloy in recent year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erformance of titanium alloy modification and tapping.Domestic starting from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itanium alloy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ew titanium alloys developed, focus on generic 10 years ago, after is both innovative and generic, mainly developed at present.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10 years on the titanium alloy research home and abroad,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rend and gap, and some Suggestions of titanium alloys developed in China.Keywords: titanium alloy materials, performance,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1 钛及其钛合金的简介 1.1 钛的简介
钛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结构金属,在地壳中的丰度为0.56%,在所有按元素中居第9位,而在可作为结构材料的金属中居第4位,仅次于Al、Fe、Mg,其储量比常见金属Cu,Pb,Zn储量的总和还多。我国钛资源丰富,储量为世界第一。
钛是一种金属元素,灰色,原子序数22,相对原子质量47.87。能在氮气中燃烧,熔点高。钛是一种新型金属,钛的性能与所含碳、氮、氢、氧等杂质含量有关,最纯的碘化钛杂质含量不超过0.1%,但其强度低、塑性高。99.5%工业纯钛的性能为:密度ρ=4.5g/cm3,熔点为1725℃,导热系数λ=15.24W/(m.K),抗拉强度σb=539MPa,伸长率δ=25%,断面收缩率ψ=25%,弹性模量E=1.078×105MPa,硬度HB195。1.2 钛合金的简介
钛合金是以钛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钛有两种同质异晶体:882℃以下为密排六方结构α钛,882℃以上为体心立方的β钛。
合金元素根据它们对相变温度的影响可分为三类:
1).稳定α相、提高相转变温度的元素为α稳定元素,有铝、碳、氧和氮等。其中铝是钛合金主要合金元素,它对提高合金的常温和高温强度、降低比重、增加弹性模量有明显效果。
2).稳定β相、降低相变温度的元素为β稳定元素,又可分同晶型和共析型二种前者有钼、铌、钒等;后者有铬、锰、铜、铁、硅等。
3).对相变温度影响不大的元素为中性元素,有锆、锡等。2.钛合金的性质及优越性
钛合金因具有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2.1 热强度高
使用温度比铝合金高几百度,在中等温度下仍能保持所要求的强度,可在450~500℃的温度下长期工作这两类钛合金在150℃~500℃范围内仍有很高的比强度,而铝合金在150℃时比强度明显下降。钛合金的工作温度可达500℃,铝合金则在200℃以下。2.2 抗蚀性好
钛合金在潮湿的大气和海水介质中工作,其抗蚀性远优于不锈钢;对点蚀、酸蚀、应力腐蚀的抵抗力特别强;对碱、氯化物、氯的有机物品、硝酸、硫酸等有优良的抗腐蚀能力。但钛对具有还原性氧及铬盐介质的抗蚀性差。2.3 低温性能好
钛合金在低温和超低温下,仍能保持其力学性能。低温性能好,间隙元素极低的钛合金,如TA7,在-253℃下还能保持一定的塑性。因此,钛合金也是一种重要的低温结构材料。2.4 化学活性大
钛的化学活性大,与大气中O、N、H、CO、CO2、水蒸气、氨气等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含碳量大于0.2%时,会在钛合金中形成硬质TiC;温度较高时,与N作用也会形成TiN硬质表层;在600℃以上时,钛吸收氧形成硬度很高的硬化层;氢含量上升,也会形成脆化层。吸收气体而产生的硬脆表层深度可达0.1~0.15 mm,硬化程度为20%~30%。钛的化学亲和性也大,易与摩擦表面产生粘附现象。2.5 导热系数小、弹性模量小.3 钛合金的发展史
第一个实用的钛合金是1954年美国研制成功的Ti-6Al-4V合金,由于它的耐热性、强度、塑性、韧性、成形性、可焊性、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均较好,而成为钛合金工业中的王牌合金,该合金使用量已占全部钛合金的75%~85%。其他许多钛合金都可以看做是Ti-6Al-4V合金的改型。
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发展航空发动机用的高温钛合金和机体用的结构钛合金,70年代开发出一批耐蚀钛合金,80年代以来,耐蚀钛合金和高强钛合金得到进一步发展。耐热钛合金的使用温度已从50年代400℃提高到90年代的600~650℃。A2(Ti3Al)和r(TiAl)基合金的出现,使钛在发动机的使用部位正由发动机的冷端(风扇和压气机)向发动机的热端(涡轮)方向推进。结构钛合金向高强、高塑、高强高韧、高模量和高损伤容限方向发展。
另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还出现了Ti-Ni、Ti-Ni-Fe、Ti-Ni-Nb等形状记忆合金,并在工程上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目前,世界上已研制出的钛合金有数百种,最著名的合金有20~30种,如Ti-6Al-4V、Ti-5Al-2.5Sn、Ti-2Al-2.5Zr、Ti-32Mo、Ti-Mo-Ni、Ti-Pd、SP-700、Ti-6242、Ti-10-5-
3、Ti-1023、BT9、BT20、IMI829、IMI834等[2,4]。钛是一种新型金属,钛的性能与所含碳、氮、氢、氧等杂质含量有关,最纯的碘化钛杂质含量不超过0.1%,但其强度低、塑性高。99.5%工业纯钛的性能为:密度ρ=4.5g/cm3,熔点为172 5℃,导热系数λ=15.24W/(m.K),抗拉强度σb=539MPa,伸长率δ=25%,断面收缩率ψ=25%,弹性模量E=1.078×105MPa,硬度HB195。4 目前国内外钛合金的研究 4.1 国内
4.1.1高温钛合金
近10年及将来5~10年高温钛合金研发主要集中 在600e高温钛合金。600e高温钛合金研究对象主要是Ti60和Ti600。Ti60合金是以中科院金属所为主研。Ti600是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独家研制的,Ti600 合金的研制达到中试试验规模,国外一公司已正式订购。Ti60钛合金名义成分为Ti2515Al24Sn22ZrMo2013Si21Nd20105C,是在Ti55基础上改进研制的, 是一种用稀土金属Nd强化的综合性能良好的近A型热强钛合金。该合金长时间工作温度可达600e,用于航空发动机高压段的压气机盘、鼓筒和叶片等零件。金属所在Ti60金基础上又研制出Ti60A合金(Ti2518Al2410Sn2315Zr2014Mo2014Si2014Nb2014Ta20105C)。4.1.2 高强钛合金
高强钛合金研究主要集中在TB8(B21s),TC18(BT22)高强钛合金,TC21高强高韧损伤容限型钛合金]等。4.2 国外 4.2.1船用
美国Tmiet公司与美国海军联合开发了一种具有强度适中、韧性高、焊接性能好的近A钛合金,命名为Tmietal5111,其名义化学成分为Ti25Al21Zr21Sn21V2018Mo2011Si[3]。该合金的突出特点是具有良好的断裂韧性及抗应力腐蚀性能,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室温蠕变性能。其冲击韧性约为Ti26Al24V的3倍,并且易焊接,可以进行大规格型材的焊接,主要用于舰船制造和海洋工程。在Tmietal5111合金基础上添加0105%P,它3创制出了Tmietal5111Pt合金,主要为了提高耐缝隙腐蚀性能,以达到一种合金多种用途的目的。除船用外,该合金还可以向石油化工及氯碱工业推广应用。4.2.2生物医用
最新开发的生物钛合金主要有:Ti25Al23Mo24Zr,Ti26Al27Nb,Ti213Nb213Zr,Ti235Zr210Nb等。
4.2.3 飞机
钛合金是当代飞机和发射机的主要结构材料之 一,美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设计的各种先进军 用战斗机和轰炸机中,钛的用量已在 20%以上。如 第 3 代 F-15 战斗机的钛合金用量占 27%,而第 4 代 F-22 战斗机的钛合金用量占 41%。F-22 战斗机 是美国洛克西德公司、波音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设 计的战术战斗机,是目前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第 4 代战斗机。它首次将隐身、高机动性和敏捷性、不 加力超音速巡航等特性融于一体,将作为美国空军 2000 年以后的主力制空机种。
F-22的发动机上还采用了美国新发展的阻燃钛 合金 Alloy C,E,用于高压压气机机匣、加力燃烧 室筒体及尾喷管上。
在舰载飞机 F/A-18 中,钛合金主要用于飞机的 承力框纵梁、翼根和尾部结构等关键部位。所用钛 合金主要有 Ti-6Al-4V 和 Ti-15-3(Ti-15Mo-3Al-3Sn-3Cr)。机身和机翼接头均采用 β 退火的 Ti-6Al-4V,而制动器扭力管用 Ti-6Al-4V 铸 件。另外,为降低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在着陆 拦阻钩支架接头及发动机安装架还采用了热等静压 的 Ti-6Al-4V 粉冶金制造。
其他如联合攻击战斗机(JSF)是一种低成本、多用途战术攻击战斗机,将取代美国空军现役的 F-16C 和 A-
10、海军的 F/A-18E/F、海军陆战队的 F/A-18 和 AV-8B 等机型。V-22 是美国贝尔直升机 公司为海军陆战队研制的运输型倾转旋翼机,具有 直升机能垂直起降、悬停等优点,又增强了固定翼 飞机高速飞行与远航的优点。V-22 倾转悬翼机是能 与喷气发动机或直升机相媲美的技术。其中风档密 封框架、发动机短舱主结构、主防火墙等使用了钛 合金,而作为转子系统、发动机主要支承件的传动 接头,则由 Howmet 公司用一个整体钛铸件取代了 原有的 43 个元件和 536 个紧固件。5 结束语
目前,钛及钛合金在各个领域里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钛合金必将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它将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利,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
[1] 吴引江, 罗建军, 段庆文.钛工业进展[J], 2003, 20(1): 1 [2] Zhou Lian et al.Titanium’95 Proceedings of the 8th World Conference[C].UK: Bimingham, 1995: 60 [3] Heng Qing Ye.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 1999, A263: 289 [4] 彭艳萍, 曾凡昌, 王俊杰等.材料工程[J], 1997,(10): 3 [5] 赵树萍, 吕双坤.钛工业进展[J], 2002, 19(6): 18 [6] 杨冠军.钛工业进展[J], 2001, 18(3): 1 [7] 钱九红.稀有金属[J], 2000, 24(3): 218 [8] 高 静, 姚 丽.世界有色金属[J], 2001,(2): 5 [9] 李 东.世界有色金属[J], 1999,(9): 16 [10] 陈 军, 赵永庆, 常 辉.材料导报[J], 2005,(6): 75 [11] 陈丽萍,娄贯涛.舰船科学技术[J], 2005,(5): 14 [12] Goryin I V.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 1999, A263: 112 [13] 冯颖芳.钛工业进展[J], 2002, 19(3): 9
第三篇:近十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综述
近十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综述
问题
农承华
(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
《摘要》考察中学生心理健康壮况极其主要影响因素,目的为了能更好的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为了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提供有力依据,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对减少校园暴力,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因素分析 对策
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因素
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实生活中由于心理障碍影响生理发育、体健康,身影响学习、就业、升学、恋爱、婚姻、生活的事例是不少的。胡春梅(1)认为中学生心理不健康,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的,而且其表现程度不同,原因也各异,但总的原因,不外乎是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而的影响。学校是中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的环境、人际关系、校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意义,要影口威在中学教育中,学生产生心理不健康,主要是因“升学压力”造成吮学业负担过重,脑力得不到应有的休息,使中学生过早的出现神经衰弱,“题海战术”使中学生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之下,产生了情绪上的烦燥不安,而临升学的考验,使中学生长时间的处于紧张和恐慌状,这些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不健康现象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要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心理健康,以积极、乐观、稳定的情绪影响学生,从而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中学生也是如此人能改造社会,但社会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虽然,积极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但其负而影响也确实存在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都会对中学生稚嫩的心理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如不及时纠正,就会使中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健康现象,所以要防止中生的心理不健康产生,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而要互相结合起来,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青春期恋爱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其中周东明(2)认为中学生恋爱主要变现为单相思、恋爱、失恋而这三个状况中的影响,单相思学生往往出现情绪不稳定、烦躁、抑郁寡欢、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消瘦等身心状况严重时引起心理和躯体疾病。恋爱中的学生由于得到心理的某种平衡与满足,其心理状况较好。然而中学生的恋情幼稚,相恋终成眷属的十分罕见,失恋是中学生恋爱的必然结果,失恋的打击有时会伴随终生,影响人的一生。单亲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马迎教(3)认为父母离异家庭儿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弱势群体”,引起了 众多学者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单亲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突出,个性认知、行为、学习方而出现严重偏差!父母离异之所以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其根
本原因在于家庭结构破裂导致家庭关系失调,亲子关系以及家庭内部环境发生了消极变化从而成为影响儿童自尊和行为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因而,父母离异会对青少年心理、人格、社会交往、学习带来显著的负而影响。父母的离异已经使子女缺少关爱,而父母离异后再由其他人充当监护者可能会使得子女更加缺少关爱,常感到压抑和苦闷,敌对情绪增强,不良的心理环境易导致心理缺陷和人格障碍。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子女身心健康发育的必需条件。留守对中学生的影响“留守中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生活、学习的中学在校生。目前,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1亿2千多万,留守儿童达zooo多万,主要集中在农村。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在监护、教育、生活、心理、品行等方面都容易出现问题,影响健康成长。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轻度及其以上心理问题的占si.io% ,且有显著的学年段差异,初中学生的问题比较突出。刘宗发(4)指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年龄越小表现越是突出,女生比男生更突出。还有研究者认为,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是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他们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父母与孩子分离时间的长短,监护人的 教养方式,留守儿童的性别、年级以及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冉为真(5)更加认为,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整体上显著低于非留守中学生,主要表现在偏执、敌对、心理不平衡、强迫、学习压力、抑郁等方面;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留守高中生;父母双方在外的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父母一方在外的留守中学生;隔代亲属监护的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父辈亲属监护的留守中学生;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性别差异(6),但女生低于男生。人际关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人际关系,从广义上看,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之间关系的一切方而;从狭义上讲,则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在相互交流中获得各种信息,使生活丰富多彩;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知道自己的特点和形象,完善自我意识;从别人那里学到人际交往技能;在别人而前使自我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
中学时代是青少年生理、心理都发生迅速变化的关键期。中学生与其他群体相比,其心理发展具有独特性。他们处于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期,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渐增强,但是幼稚性和依赖性也同时存在,仍然离不开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显露内心,所以往往形成两代人之间的代沟,但是他们又容易对同龄人叶露心扉,付出真挚的感情,所以他们的心理既闭锁又开放。与童年时相比,中学生的社会性增强,其心理活动更多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更重视人际关系,渴望友谊,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7)。同时,中学生的思想非常敏感,容易出现心理波动,冲动偏激。青春期是精神疾病和违法犯罪发生的高峰期。由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健康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人际关系对人们的生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他们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有伴关系和师生关系(8)。
第四篇:近十年来学生英语听力研究综述
课程考核试卷(论文)(2014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考核年级、专业: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一、论文题目:近十年来学生英语听力研究综述
二、写作要求
1.确定一专题,撰写文献综述;
2.文献综述条理要清晰,文字要通顺简练; 3.字数不少于1000字; 4.文献不少于20篇;
5.参考文献要符合外国语学院规定格式); 6.字号用小四号,字体用宋体,行距1.5倍。
近十年来学生英语听力研究综述
随着时代和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和普遍,成为了国内学生的必修科目。但在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和实际应用脱节,很多学生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毕业工作后却发现听不懂,也讲不出。根据二语习得理论,语言的输入是语言习得最基本的条件,没有语言输入就不会有语言习得,相比语言产出而言,语言接受对语言习得更具有根本作用,学习者正是从语言接受中归纳出语言规则,建构起语言系统,并形成语言能力的,所以英语听力十分重要,听得懂才能说得出。听力理解是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里的原有信息对所听到的新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的过程。听力是人们日常交流活动的核心(Morley, 1984;Rost,1990),是学习者获得可理解性输入的一个主要渠道(Krashen, 1981),但语言习得过程中却又容易被人忽略(Feyten, 1991)。该文通过中国知网收集了七十三篇文献,重点分析了近三十篇2006到2015年就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类与分析,比较完整地展示了英语听力研究的现状、影响听力的内外因素、提高的方法,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一、国外对听力理解的研究(1)听力理解交际学说
罗丝(R.S.Rose,1998)认为听与说是一个完整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他提出一种交际模式,认为交际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即听与说是不可分离的。(2)听力理解三层面说
查理兹(J.C.Richards,1983)认为听力理解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找出句子中的命题;
确定谈话人的谈话意图;激活有关的知识。(3)听力理解二层次说
里弗斯(Rivers,1968)认为外语的听力理解包括两个层次的言语活动:辨认和选择。
二、国内对听力理解的研究 2.1听力理解的三层次说
舒云祥(1998)认为听力理解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阶段,一个人的外语听力水平的提高基本上都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语音识别、句子理解、语段理解。语音识别指处于这一层次人主要通过知觉加工对以听觉形式呈现的语言刺激进行初步的编码加工,这是听力理解的初级阶段;句子理解是指句子的理解过程是多种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的复杂结合;语段理解是指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听到的不是单个孤立的句子,而是由一系列的句子组成的语段。语段理解的基础是单句理解,但又高于句子理解。2.2听力理解的四层次说
章兼中、俞红珍(1998)则认为听是一种有目的的、主动的、积极的交际行为,听话者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或意图去获取信息,并对信息积极主动地加工处理,最后作出反馈。这四层次分别是认知语音、认知语句、判断分析理解意义、重构意义。
三、学生英语听力的理论基础 3.1听力的三种模式
英国语言学家理查兹(J.C.Richards, 1990)《语言教学大全》中认为,听力理解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下而上模式的听;一种是自上而下模式的听。自下而上模式是指把听力材料当作语料意思的信息来源,理解过程的始发点是接收到有关语料,对听到的有关语料进行分析,直至把意思弄懂,自下而上模式的基础是听者的词汇和语法能力;自上而下模式指听者调动背景知识来理解所听语言材料的意思。交互作用模式是1977年由鲁梅哈特(Rumelhart)提出的,他认为听力是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相互作用的过程。3.2图式理论
图式思想从康德的认知理论,即把认知分为感性和理性知识作为重要来源,以后经皮亚杰(Piajet)和巴特利特(Bartlet)等人发展成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图式论认为,听者的听力能力由三种图式来决定: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语言图式指的是学生掌握的有关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和语篇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内容图式指学生对听力材料主题和内容范畴,既与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修辞图式指的是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语 2
言图式是内容图式和修辞图式的基础。图式有助于听者考虑语境、排除歧义、准确判断。有助于听者对上下文的预测。3.3二语习得理论
整个二语习得过程是在情景交际中发生的,没有互动,二语习得就不会发生。交际活动有两种方式,Dulay Burt和Krashen(1982)认为目标语作为母语的使用者说,学习者听而不说作为一种交际方式。这是注重对语言学习者的信息输入的观点。但是,交际活动往往是双向的,因此目的语作为母语者的信息输入与学习者的信息产出是互相影响的。语言的学习首先具备周围的目标语言环境,然后感知到目标语言,可理解性输入,吸收,内化,最终才能输出。
四、影响学生听力的因素及提高听力方法 4.1学生情感方面的因素
总结发现,情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四点,分别是学习动机、焦虑心理、课堂气氛和其他因素。学习动机来源于作者内心,如果学生想学、爱学对听力的兴趣点高,往往听力学习的成效就会很高。反之某个学生对听力不感兴趣,完全只是为了学英语而不得不听,那么听力学习的成效就会很低。因此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提升学生听力学习的动机正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点的关键。焦虑心理,一般来说,听力好的学生往往在听力练习过程中身心比较轻松,而听力不好的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焦虑的特征。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也十分重要,根据调查显示,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堂氛围往往更能促进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升,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则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听力能力难以提升。其他因素包括学生性格、不良的听力习惯等因素,这些因素均会对大学生听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4.2知识方面的障碍
经过总结发现,影响学生听力的知识方面的因素主要有语音知识不足、词汇知识不足、语法知识不足、文化背景知识匿乏。语音是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重要因素。学会正确的发音、读音,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听力。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做不成饭,同样的,词汇量不够,听力听起来就会觉得十分吃力,仿佛在听天书,要想提高英语听力,掌握足够的词汇量是十分必要的。提高英语的理解力才能提高英语的听力能力,而语法知识 3
是提高英语理解力的最根本的环节。只有提高语法的水平,才能听懂说话人所想要表达的意思。最后,基于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所以,想要提高英语听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尤为重要,因为在某些看起来一般的听力句子里面往往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背景信息,如果不了解,就会误解而使听力出错。4.3学习方法方法的因素
根据总结,在这里将学习方法分为学习策略还有学习技巧。O’Malley和Chamot(1990)认为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会使用几种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和情感策略。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也就是说它是再认知的过程,是认知主体利用自己的认知知识积极的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听力元认知意识也就是听力主体在听力过程中对听力过程的有效意识。简单来说,是学习者自身对于学习的计划、自我约束、管理等。认知策略是使外语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简单来说,就是学习者利用所有可以帮助理解的策略,比如使用以前所学的知识等,去学习新的知识。社交情感策略包括合作学习、询问澄清、交流、自我鼓励、培养情绪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别人的长处,分享发现自己的不足,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学习技巧即提高英语听力的策略有自身准确的发音;加强英语词汇、语法及英语文化背景的学习;培养“ 读”“ 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泛听”与“ 精听”结合, 专心听懂一盒磁带比你囫囵吞枣的听了十盒磁带的效果要好得多,VOA Special English是很好的听力材料,但还需要听一些外国人说话正常语速的东西从口语训练入手加强听力训练;带着问题听、听清关键词、有效运用预测等等。
国内学者在英语听力研究领域里无疑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依然存在着重复研究现象严重、听力实证研究的学习者范围不够广、实证研究中的对比研究在不同学习主体之间的对比研究不多,此外,关于英语听力的语际对比研究则更少。但是对未来的展望,在研究内容上,将听和说或视“听”说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是今后听力研究的重点,英语听力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相结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显著,其研究的视角和思路将得到进一步地拓展;在研究成果应用上,关于英语听力教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对听力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将更加明确化和具体化;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将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英语听力研究。
参考文献
Anderson, N.J.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Andrew D, Cohen.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second language[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Bernard Spolsky.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3 Chamot, A.U., S, Barnhardt J.Robbins.The Learning Strategies Handbook[M].Person Education, 1999 Douglas Brown H.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4 Pasty M.Lightbown and Nina Spada.How are Languages are Learned[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Richards, J.C.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pproach, Design, Procedure[J].TESOL
Quarteriy, 1983 Rivers, W.M.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8 Rose, R.Speech Communication [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89 常乐,李家坤.元认知策略、听力理解和附带词汇习得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
界,2009(6)高翠玉.多样化听写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山东外语教学,2007(4)贺梦依,包克纪.重点大学与普通院校学生英语听力策略比较: 个案研究[J].外语研究,2006(2)吕明才.英语专业新生听力元认知知识调查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7(2)李慧,由立发.基于 SPSS的英语听力策略教学效果分析[J].外语电化教
学,2007(1)刘双勇.浅谈如何提高英语听力能力[J].职业教育,2014 马卫华.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
报,2013(2)孙莉,李景泉.大学英语学习者中介语中的听力理解策略使用模型[J].解放军
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王美玲.中学英语听力障碍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2015(2)谢竞贤.董剑桥.论多媒体与多模态条件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外语电化教
学,2010(6)杨慧中.怎样提高英语听说能力[J].外语界,2008(1)杨满珍.听写方法对听写测试结果的影响[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2)杨学云.英语听力训练实效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章黉,宣安.基于网络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对比研究[J].外语
电化教学,2008(1)朱湘华.大学英语听力策略训练模式与效果分析[J].外语研究,2010(2)庄英如.近十年国内英语听力理解测试研究综述[J].韩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2012(2)
第五篇:近十年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研究综述
近十年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研究综述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史记》的文学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司马迁精心塑造了一大批人物形象,其中不乏有刺客这一群体,《刺客列传》就是他们的合传。当今对《刺客列传》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角度也走向多元,整个研究工作走向纵深。现就《刺客列传》研究现状做简单梳理。
一、刺客成因以及行刺原因探析
从各个层面探析刺客成因及行刺原因,这是研究《刺客列传》较常见的一种角度。其中曹继华的《刺客成因初探》,从环境及气质、变态贵族精神、原始复仇意识、英雄崇拜心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侠义刺客的形成原因。另外,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探析刺杀原因,如黄莹等的《试析刺客行为的心理动机》对《刺客列传》进行分析。刺客的心理动机主要是对亲和爱的看重,对尊严的渴望,对道义、名声呢及功业的执着追求。又如《从豫让故事看其行刺的心理动机》,文章通过对豫让不懈的行刺行为的,可以看出其对忠诚的信仰、对自尊的渴望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这也是支持其行刺行为的原因。
二、解读刺客的精神特点与思想观念
从深层次研究刺客的独特之处,是一种进步。作为刺客,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来展现自己,有精神的,更有思想观念上的的。其中徐裕敏的《从《史记·刺客列传》看战国时刺客的精神特征》通过对刺客行为的分析,认为刺客有重义和好名两个重要的精神特征。他们的精神内涵,不仅包括完成对他人的义务,而且包括对个人价值的积极肯定。也有人从其它方面进行突破,如王涛《论先秦刺客的思想道德观与儒家传统》写到先秦刺客的行为,不仅是“士为知己者死”的简单报恩,还蕴含着最初的“忠信”和“仁义”的思想道德观,其某些积极的方面对儒家传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解析刺客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研究文学文本常用的手法。对此,唐红的《在文本解析中复活《史记》中的刺客形象》以文本为基础,从“基本人性”、“深层文化结构”和“特定历史环境”三个层次,将刺客形象层层剥离进行解析。从刺客的悲剧命运来解读刺客形象,展示其价值,这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如《高尚的品格悲剧的命运》从审美的角度解读《史记·刺客列传》武士形象。又如《论《史记·刺客列传》中聂政的悲剧命运所呈现的美学价值》从美学方面再现了刺客形象。
总之,近十年《史记·刺客列传》研究的文章不在少数,研究视角也翻样出新,然而研究大多集中于刺客形成原因、行刺原因,单个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对于刺客人生信仰、精神气质、人物的横向比较以及某些积极方面对后世的影响的研究等稍显薄弱。所以, 《史记·刺客列传》研究方面怎样找到一个更为新颖的视角,将研究在新的层面上全面铺开、向纵深发展是当代研究它的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