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人文化道德文化培育的几个着力点
好人文化道德文化培育的几个着力点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发现和树立各类先进典型,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是党报集团肩负的重要职责使命。近年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坚持正面引导,倡树先进典型,弘扬时代精神,取得了积极显著的社会效果,为推动我省公民道德建设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以履行职责为引领,传递河南声音
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牢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丰润道德滋养。
一是发扬优良传统,再铸时代强音。我们积极倡导做有温度的新闻,把传递社会正能量报道常态化。除了积极配合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文明河南、暖暖新年”等主题系列活动,我们还常年开设“我为正能量代言”“大写河南人”“做文明人、办文明事”“践行核心价值观”等专栏,推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普通河南好人。近三年来,河南日报及集团所属媒体先后报道的“河南好人”就有210多人,刊发相关报道700余篇。二是加强正面引导,净化社会风气。我们不但注重正能量的传递,还针对“拼爹”、“炫富”、跑关系、潜规则等不良社会现象,针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主动亮剑,澄清谬误。对一些涉及公序良俗、社会公平等较为敏感的事件,我们积极组织相关新闻报道和评论,进行去标签化阐释和引导,有效淡化了不良社会情绪。
以挖掘典型为使命,叫响河南好人
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党报集团积极宣传各类典型,树立社会的精神标杆,营造人心向好、人心向善的道德氛围。
一是树立典型,精神引领。突出宣传那些作出重大贡献、群众认可度高的先进典型,使他们成为引领社会价值的精神标杆。比如对一心带领乡亲脱贫致富、不幸因公殉职的乡镇干部马海明的报道,很多读者称赞马海明是“基层干部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今年,河南日报推出的燕振昌、王振立等优秀干部,同样在全国引起反响。
二是搭建平台,广泛带动。积极组织刊登宣传“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不论“感动中原十大人物”“感动中原十大三农人物”评选,还是策划“最美村官”“最美护士”“最美村医”“最美教师”等多项活动,报业集团都是积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以柔性传播为手段,讲述河南故事 如何让先进模范的典型事迹可亲可信、优秀精神可学可用,我们也进行了持续探索和提升。
一是创新理念,自觉遵循传播规律。对新闻舆论工作,赵素萍部长曾经指出,“要改进创新宣传方式,既有漫灌,又有滴灌;既善于组织宣传战役,又善于运用和风细雨;既有宏大叙事,又有百姓家常,不断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宣传报道中,我们遵循规律,把握节奏,找好节点,切实做到先进性与普遍性相结合,宣传强势与日常浸润相结合,使典型宣传富有实效,成风化人。
二是善于表达,用好故事打动人心。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报道中,我们始终强调要突出柔性传播理念,把故事讲好听讲精彩,让传播更立体更广泛,用核心价值观涵养滋润人们的心灵。今年5月,一张刷爆朋友圈的照片刊登在了大河报上,一个小女孩站在教室门口,露出怯怯的神情。大河报深入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真相让无数网友动容:孩子发烧了,没有人照看,身为教师的妈妈只好把她放在教室外,坚持给学生上课,引发了强烈反响。
以凝心聚力为目的,树好河南形象
在宣传报道中,我们努力做到把典型宣传和服务大局结合起来,把崇德向善和凝神聚力结合起来,以更好地构筑河南形象、汇聚河南力量。一是注重深入挖掘典型的时代价值。我们以焦裕禄精神为红线,努力开掘优秀共产党员群像的时代价值。今年7月,新乡、安阳等地暴雨成灾。集团媒体除了第一时间做好灾情发布,特别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时有力指挥调度、争分夺秒科学救灾上,投向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抢险救灾上,为救灾工作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是注重全力构筑崭新的河南形象。清华院士施一公、航天英雄刘洋、中国女排重炮手朱婷……对每一位优秀河南人的代表,我们努力挖掘他们身上奋发进取、不懈创新的精神内涵。今年里约奥运会上,河南姑娘朱婷大放异彩,大河报一天推出9个版、河南手机报推送专题、金水河客户端发布“史上第一张”电子号外等等,将这张河南形象的新“名片”一键送达亿万国人手中。⑥5 “好人文化”培育的几个着力点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朱金瑞
近年来,“河南好人”层出不穷,不仅表现在焦裕禄、史来贺、吴金印、李连成、燕振昌等老一辈英雄模范身上,更发扬光大于裴春亮、李学生、许帅、王锋等年轻一代身上;数以万计的“河南好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者和引跑者,他们传递着人间的温暖和温情,让大家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光辉。“河南好人”不再仅是一个个好人、一群群好人或一种好人现象,她正在孕育一种文化,即“好人文化”。“好人文化”是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河南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文明河南”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和支撑。培育“好人文化”需要着力以下几个方面:
夯实“好人文化”的社会认同。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其经济社会发展的背后都有一种重要的人文力在作为支撑,这个力就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孕育了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等为主要内涵的中原人文精神,滋养了侠肝义胆、勇于担当、吃苦耐劳、自尊自强、扶危济困、宽厚诚信、不畏艰难、踏实进取等河南人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已成为一种区域文化性格或者是一种文化基因,不仅深深地植根于河南人的血液里,而且具体表现为代代传承的家训、家教、家风,体现为忠义文化、廉政文化、乡贤文化、孝亲文化等,同时,也呈现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中,如商圣文化、医圣文化等等。这种精神血脉的传承是涵养和支撑“好人文化”的丰富土壤。
伦理学的研究也表明,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个体对社会道德的内化。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弘扬河南道德精神中优秀的基因,激发社会公众对河南文化的认知和自信;另一方面,让“好人”走下神坛,包括,在“好人”典型选树时,注重大众化、平民化,在渠道运用上,注重多样化、多元化,在培育载体上,注重日常化、普通化。总之,夯实“好人文化”的社会土壤,创造社会公众对“好人”的普遍认可,让老百姓感觉“好人”来自身边,来自基层、来自生活、来自群众;同时,充分发挥非正式组织在信息沟通、个人意愿表达、个人归属感等方面特殊的教化功能。如,针对我省农业大省和农业文化发达的特点,充分发挥家及(宗)族的道德教化功能。再如,除保留村边、大树下、井台旁等的闲言碎语作为道德评价的主要途径外,不断兴起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也是“好人文化”培育的重要载体。
构建“好人文化”的制度生态。高层次的道德建设必须以低层次的道德建设为基础,德行伦理的实现需要以制度伦理、伦理制度为前提。因此“好人文化”的培育既靠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也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为底线的约束和保证。一方面,要以顶层制度设计的形式,对“好人”进行多种形式的关爱,如资助医疗费、提供养老保险等,让“英雄流血流汗不能再流泪”。制度层面的奖励不仅仅是对个体的关心、关爱,还体现着党和政府对塑造公民高尚人格、弘扬社会正气的自省、自觉。这种制度设计中的道德指向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选择,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民个体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行业管理、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管作用,依靠法纪政策强大的威慑力和制裁力,制约失德悖德行为,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将人们的行为引入公序良俗、积极向善的健康轨道;同时,用政务诚信的表率促动“好人文化”。
激发人人成为“好人文化”建设的主体。好人文化是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文化。公民个体对主流价值观的践行程度决定着“好人文化”的建设程度。而高尚道德人格养成的基础是知,关键则是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体道德的不可或缺的载体。只有每一个个体都成为道德建设的主体,社会道德素质的提升、“好人文化”的形成才能奠定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对每一个公民来说,一方面要见贤思齐,自觉将爱与善播撒,积小善才能成大善;另一方面是知行合一,防微杜渐,戒小恶才能避大祸,达到“日用而不觉”。一个人从“小善”可积累起比较强的向善心理,一个社会可由“小善”积累起向善的潮流。总之,当做“好人”、行“好事”成为一种习惯,“好人文化”才能真正奠定在坚实的社会基础之上。⑥5 从“河南好人”到人人争做“河南好人”
□河南省委党校教授康来云
面对中原大地上不断涌现的“河南好人”,我们在自豪和感动的同时,也应该思考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和社会机制,以更好地完善机制、优化环境,引导人们赞好人、学好人、做好人,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中原文化携带好人基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南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博大精深、厚重多元的中原文化深深植根于河南人的血脉和灵魂深处,滋养出河南人爱国奉献、古道热肠、忠厚朴实、侠肝义胆、尊礼重义、勤劳勇敢的性格特质。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原大地不仅涌现出像焦裕禄、史来贺、吴金印、李连成、张荣锁、任长霞等一大批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优秀党员干部,还有李雪英、王西广、张秀林、黄伟等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既有红旗渠干部群众、新乡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等先进群体,也有黄久生、马刚、宋清梅、郭春鹏、李相岺等身边好人。这些先进典型铸就的好人群体感动中国、温暖你我。
好人净化了河南的天空。曾几何时,一些妖魔化河南的声音出现,河南人甚至被贴上素质差、不诚信的标签。面对各种抹黑,更多的河南人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近年来,河南人在省内省外争做好事,河南人的名字被“感动中国”等一次次提起。自2002年央视《感动中国》栏目正式开播以来,颁奖舞台上从未缺少“河南好人”的身影:张荣锁、任长霞、洪战辉、魏青刚、王百姓、李剑英、谢延信、武文斌、李隆、李灵、胡佩兰、刘洋、陇海大院、王宽……他们是1亿河南人的优秀代表,是对河南形象最有说服力的证明。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层出不穷的河南好人让河南名片有了爱的温度,让河南形象有了感动人心、温暖社会的力量。
厚植好人土壤催生更多好人。人在一定的意义上也是环境的产物、文化的产物。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的自觉自律,也需要文化引领和环境助推。加强道德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存好心、当好人、做好事、有好报”价值取向,营造发现好人、宣传好人、关心好人、争当好人的社会风尚;大力褒扬身边的模范人物,充分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典型引导、先进示范,让人们接受先进典型和道德榜样身上所蕴藏的价值观、道德观,让“河南好人”和道德典型在全社会传递“向善向上”的正能量,让更多的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关心好人、回报好人。
每个人都可能见贤思齐成为好人。就像《好人就在身边》歌中所唱的那样:“好人就在身边,也许是老张小李,也许是大叔阿姨,也许是同事邻里,也许就是自己。”好人的事迹告诉我们,当好人不抽象,做好事不遥远。很多好人都是来自民间的草根英雄,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所不同的是他们愿意做小事、行善事,凡人有善举、凡人有大爱,区别只在于他们能把平凡的小事用心做、用爱做,能把一件好事认真做、坚持做。“见贤思齐”其实是道德的一种内在作用机制。宣传学习好人,不能仅仅止于感动,还要在感动的同时,去追随、去效仿、去践行。我们每一个人都认认真真做好分内事,力所能及帮助身边人,在单位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在家中孝敬父母、在社会上诚信互助,这本身就是小善大爱,一次危难中的相助、一次文明的礼让、甚至一个善意的微笑,都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好人”。好人温暖我们,好人感动我们,好人也召唤我们加入到好人的行列中来。一个身边的好人就是一面旗帜,千万面旗帜汇集起来就会红遍中原大地;一个好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每个好人的善举汇聚起来就是大爱,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从一个好人到千万个好人,从一座城市到中原大地,“好人现象”必将引发“好人效应”。
从“河南好人”到人人争做“河南好人”是由知到行的过程,也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工程。今天,我们宣传河南好人、学习河南好人,明天,中原大地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河南好人。⑥5 注重典型引领打造“南阳好人”
□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富治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人文积淀厚重,自古以来就是英雄辈出的地方。近年来,我们坚持用先进典型引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时代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南阳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呈现出典型迭出、群星璀璨的生动局面。前不久,中央各主要媒体聚焦“火海救人英雄”王锋,南阳好人再次受到全国瞩目。
彰显先进典型的正向效应 典型是时代的旗帜,是精神的航标。我们积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放大典型效应,打造典型宣传“升级版”。一是树好好人“标牌”。制作了“好人榜”“好人墙”“好人廊”“好人苑”等宣传版,在城乡设立大型公益广告牌600多块,大型LED屏47块等,打造好人主题街巷20多条,让好人形象、好人故事走进大街小巷、城市乡村、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精神养分,感受道德力量。二是凝聚媒体合力。着力构建声屏报网“四位一体”典型宣传大格局,定期召开重大典型论证策划会,及时向上级宣传部门和中央、省级新闻媒体推介,做到第一时间报纸上有专栏,电视上有专访,广播上有声音,网络上有互动。特别是拥有300万粉丝、20余个公众号的新媒体联盟与市属新闻媒体同步宣传、全媒联动,迅速让先进典型成为群众点赞、热议的话题,好人现象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持续升温。三是塑造艺术形象。先后编印了《卧龙好人》《爱的鸣奏曲》《本色》等图书,制作播出电视剧《好人老马》、拍摄微电影《榜样的力量》《好人亮哥》,创作编排了《南阳好人》《源水情深》等文学、影视、戏剧作品100多部,在全市巡展巡演,让观众在艺术欣赏中实现了思想升华。
构建崇德向善的长效机制
先进典型的发现、培育、宣传、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确保先进典型持续涌现,让典型持久闪耀着道德光辉。一是健全选树机制,立好标杆。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先进典型推荐宣传机制的意见》,建立了典型报送、研判筛选、推介发布、学习宣传、工作激励五项工作机制,筛选出一批时代气息浓郁、事迹过硬、生命力强的典型,建成先进典型数据库,收录各级各类典型600多人,基本达到层层有典型、行行有英模、个个过得硬。二是完善学习机制,注重长远。坚持把抓学习作为典型引领的重要环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打造“感动南阳”年度人物评选宣传品牌。在广大农村开展文明新村创建活动,评选出一批“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妯娌”等,引导农民群众遵守村规民约,传承家风家训。三是建立考评机制,强化督查。把典型宣传列入全市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出台《先进典型宣传推荐考评办法》,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给予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力的进行媒体曝光和督查问责。⑥5 以“身边的榜样”营造先进氛围
□焦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书君
近年来,焦作市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创新机制手段,持续选树“身边的榜样”,先后集中宣传290余个榜样人物和集体,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推动了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创新机制,打造工作品牌
焦作市坚持选树标准的平民化,群众参与的广泛化,流程运转的制度化,联动宣传的规模化的原则,打造“身边的榜样”工作品牌。
规范选树流程。坚持单位推荐、群众自荐和媒体征集相结合,最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同时,通过资格审察、专家评审、小组审议、社会公示等环节,确保“身边的榜样”事迹过得硬、群众信得过、学得来。
创新宣传形式。组织各类媒体开设“身边的榜样”栏目,每周集中刊播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做到周周有新典型、新事迹,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建立典型数据库。制定《“身边的榜样”典型宣传工作制度》,建立“身边的榜样”典型数据库,融收集推荐、分类统计、典型查询、事迹宣传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搭建先进典型宣传有效平台。每半年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一次,现已征集11批,录入数据库555人,推出了一大批站得住、立得起的先进典型,树立了焦作良好形象。
学习关爱典型制度化。把关爱“身边的榜样”困难群体工作纳入创建文明单位考评体系,设立爱心公益基金。“最美导游”韩滨事件发生后,仅15天就为其家庭筹集社会捐助20余万元。
深化载体,典型宣传常态化
适应形势发展和任务需要,创新思路、完善载体,不断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
拓宽宣传途径。在“微”字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等新媒体优势,用好图表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宣传先进典型;依托全市“百姓文化超市”网络及手机服务平台,设立“身边的榜样”栏目,在群众点单淘文化的同时,学习典型、传播正能量。
丰富学习载体。把先进典型宣传融入“百姓宣讲直通车”“道德讲堂”等活动,让先进典型可信、可学;在传统模式基础上融入新元素,创新先进典型人物访谈式报告会,增进感染力。
把握宣传时机。主动围绕重大主题、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先进典型宣传,围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焦作市先进典型干部宣传,围绕建国60周年开展焦作“双30”人物及“百名楷模”评选等重大典型宣传活动,围绕建市60周年开展“时代丰碑”焦作英雄人物评选等。
鼓励基层创新。我市博爱县组织开展“典型+志愿”情暖好人活动、“典型+信念”树典型铸党性活动、“典型+正气”关爱礼遇先进典型活动、“典型+奉献”青年创业导师进校园活动等系列典型学习宣传活动,大力推动“典型+”节庆品牌培育。
第二篇:好人文化2
街道关于好人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子街道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好人评选活动,选树一批好人,在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了我处精神文明建设。
一、主要做法
(一)开设“好人公示榜”“好人文化墙”“好人广场”,将评选出的先进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展示出来。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最美人物”主题系列评选活动为抓手,发现和培育群众身边的典型,建立健全“身边好人”评选机制,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作为引导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重要载体。
(二)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在街道、社区“道德讲堂”上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感染身边人,通过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积极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的道德品质。
(三)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向社会各界群众介绍各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大力宣传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气。这些弘扬了时代新风,放大了道德正能量。
二、存在的问题
(一)好人文化宣传阵地不足。在街道、社区好人宣传主要集中在宣传栏,在社会的其他公共场所宣传氛围不 1 足,比如商场、酒店、车站等。
(二)宣传形式缺乏创新。好人文化的宣传好多停留在宣传展板上,形式单一;仅停留在视觉感观上,与受众有距离感,不能让受众感受到真切到好人的感人事迹。
三、相关建议
(一)可以根据不同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评选行业中好人,用身边的事迹,弘扬“好人”精神,人人争当好人。
(二)利用新媒体,提升宣传效果。不断拓展新媒体、融媒体宣传平台,进一步打造精神文明建设新品牌。利用移动设备,在官方微博微信以访谈、事迹阐述、社会反映等多种方式展现好人事迹;在公共场所的LED播放器定期播放好人事迹。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行业宣传媒介,组织道德模范事迹巡讲巡演活动,浓墨重彩宣传道德模范,让他们成为社会主角、群众偶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引领作用,通过成立爱心团队、志愿服务队、爱心工作室等形式开展“传帮带”,放大好人效应。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广大群众的生动实践。
弘扬传统文化滋养心灵。青岛市把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引导未成年人守住文化根脉、增强价值认同。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使其与校园常规教育相融合。建好用好社会课堂,推进博物馆、图书馆等进校园,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 2 育活动,用传统美德涵养未成年人品格。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广大未成年人争做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者和实践者。
(三)好人评选注重广泛性。不断健全文明市民、道德模范挖掘选树机制,坚持“群众评、评群众”,真正选出群众认可、事迹过硬、深孚众望的道德典型。
(四)加大扶持好人志愿服务组织。致力于平台的打造和应用,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良性合作生态圈,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在共建共享中践行道德、提升境界。建立“四个平台”,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青岛市以注册、培训、孵化、激励四个平台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志愿服务制度化水平。
第三篇:班组文化培育“文化班组”
班组文化培育“文化班组”
49路无小事
大众二汽控股的申新巴士公司所属49路车队,是沪上公交的一面红旗。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车队逐步形成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以“49路无小事”的管理理念统领全局,形成了独特的管理风格。优秀的企业文化总有一些融汇,细品49路“高、全、严、情、诚、实”的六字管理方针,会发现它与大众企业文化有许多的神似之处。
抓好管理人的人
在大众企业文化的导入中,经常提到“二八”原理,强调企业的骨干需要优先凝聚。49路车队班子也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要想保持领先地位并再上台阶,导入和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首先必须“抓好管理人的人”。车队要求干部和管理人员“尽职在现场、尽心到车厢”,切实承担和落实管理责任,为车队的经营管理提供思想观念和人力资源的保证。2003年4月,车队接到上海森大木业有限公司的14辆特约车,为了保证特约车的安全与准点,安全经理曹鸿生提前两天对行走线路及停车场地进行实地勘察,画好详细的行驶路线、停车方位,还自己带队前往。人事经理徐妹华是个有心人,对员工的脾气性格和家庭情况十分了解,每次安排人事配备,司乘搭班是否有利于稳定、安全,是否有利于车辆清洁,是否有利于员工的生活作息,都会被她在表中调整到最佳状态。新任行管员的薛军和楼剑云原是全国青年文明号车组的驾驶,到管理岗位后他们善于动脑、敢于管理,逐步摸索总结出“在日常管理中寻找管理重点”的心得,有效提高了管理质量。
立好做事的规矩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49路而言,要保持在公交的领头羊地位,就更应立好做事的规矩。这一点,与大众的“从严管理”不谋而合。
为了保证严格管理的有效性,车队除建立齐全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外,还重点控制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每月评估他们的工作实绩,奖罚分明;并以队务公开的形式让员工监督,让员工了解“规章制度不仅仅只针对老百姓”。2001年的一天,47岁的车队调度长周国芳按照车队关于调度员每月上路线测两次客流的规定,准备出门去离家仅两站路的陕西路站测客流,不料胆结石急性发作,疼痛难忍,怎么办?是先测客流还是先去医院?身为调度长的她知道,客流变化的资料对车队的资产经营至关重要,了解得越及时、越多、越好。她打的前往陕西路站,足足咬牙撑了两个小时,完成任务后,才又打的到中山医院挂急诊,此时她已经疼得浑身是汗。她的行动真实体现了车队“现场管理要做到人到、心到、口到、手到”的要求。在2002年初的一次管理例会上,分管经理在统计分析中发现车队有一位机务员的例保检查不到位,对修复车辆的验收不到位,而且又有多名员工反映他在工作中对员工的管理态度粗暴。鉴于上述情况,车队认为他的失职程度和员工对他的负面反响已经危及了车队的正常管理,他的行为与车队的六字管理方针相去甚远,最终将他调离了车队。
多年来,49路车队形成了安全、机务、调度、服务、车辆清洁、快慢误点、班别公里、弹性工时、分段整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车不清不出场,车未净不下班”已成为49路建章立制、长效管理的有力见证。车队三星级乘务员黄君英的丈夫薛孝狗是从外路线调到49路的,对车队“车辆清洁四个一”的标准一时理解不到位,影响了车辆清洁的质量。为了帮助丈夫尽快进入角色,黄君英每天早上提早跟他进场,手把手地教、挽起袖子帮,并认真把关,薛孝狗很快有了心得体会,被获准“单飞”。
重视信誉事件苗子
49路服务好、品牌亮,获得的荣誉越来越高,但社会和市民乘客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严,有些现象在其它路线没有问题,但在49路就极有可能成为服务信誉事件而遭投诉。2001年10月《新民晚报》登载了有关49路营运服务供应偏紧的报道,引起了公司和车队的高度重视。针对反映的问题,车队当即查阅了原始调度报表,了解实际情况。从调查核实的情况看,报道与事实存有较大出入,车队既没有发生违反营运规定的现象,满载系数也尚未超标。尽管如此,车队还是认为在这一事件中驾驶员的服务艺术、服务水准还须加强。为此,车队专门对全体驾驶员举办了增强职业道德和提高服务技艺的教育培训班,要求全体驾驶员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对公交驾驶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开好安全车,更要讲究服务水准。车队还专门组织过一次别开生面的“劳模透视镜”,请来的嘉宾全部是曾对49路有过投诉的乘客和记者,他们对49路车队这种“无小事”的理念和做法大加赞赏,《新民晚报》曾以《疙瘩人议疙瘩事》为题作了报道。在2003年的行风评议中,当了解到有乘客提出了意见和不满后,车队干部及时上门访问沟通,虚心、耐心地听取意见,站在乘客的角度换位思考,使服务信誉的苗子得到及时控制。
作为上海公交的领头羊,49路车队就是这样,以“无小事”的管理理念,认真对待来自社会和市民乘客的监督,无事当有事、小事当大事,体现诚信和实在。
兼顾好有情操作
49路尽管是上海公交的一面红旗,但员工的收入并不高。在要求高、制度严、压力大的情况下,员工仍要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这就对车队干部和管理人员提出了“严格管理与有情操作相结合”的要求,尽可能在严格管理的同时维护好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最大限度保持和调动好员工的积极性,在车队营造一种人和、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这与大众企业文化所倡导的“有人情味的从严管理”理念又是英雄所见略同。
49路车队平时管理要求比较高,考核比较严,难免引起部分员工心中不快,情绪受到影响。有员工认为,同样拿这点工资,在49路做压力太大,情愿到其他车队去做。为了让考核、分配更公正合理、更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支部建立了“党群连心桥”,倾听员工的心声;车队成立了“分配考核民管小组”,给员工申诉、解释的通道。2003年10月,驾驶员王祖胤因慢误点造成大车距,调度员开出了三联单。他到民管小组提出申诉,理由是“身体不适,且路面堵塞。”民管小组经了解得知,当天他的前后车到站时间均正常,说明路面没有特殊情况,按理应予以考核。但考虑到小王平时工作表现一贯不错,而且因妻子下岗,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决定这次对其免于考核,但明确说明“如今后再犯,从重处理”。王祖胤相当感动,表示今后一定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正常的营运秩序。为了让营运一线的驾驶员开好安全车,车队还专门建立了驾驶员风险互助基金。驾驶员王震在行驶途中发生追尾事故,经有关部门认定,事故费用是3650元。按规定,该驾驶员得到了730元的互助金。他激动地说:“虽然发生事故是不幸的,但能得到大家的帮助,我心情好多了。”2001年11月《劳动报》头版头条专门刊登了题为《开49路车很放心》的文章。车队也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可喜局面,相互关爱的多了、要求学习技术的多了、认真做好例行保养的多了,抛锚少了、你追我赶的危险镜头少了、相互埋怨也少了。
49路无小事,这是车队的管理理念,它体现在观念中、细微处,体现于责任感、凝聚力,更体现出49路车队这个先进群体的自我要求和自我超越。当49路车队融入“大众”,大家欣喜地看到它们彼此的滋长和交汇的光亮。海纳百川的大众企业文化,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大众三汽公司五分公司129路,有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班组——王雅英班组。他们把班组建设作为一条发展人、完善人,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班组的每一次活动、每一个创举都与“文化”息息相关,形成了一种团队学习的良好氛围,多方面、多角度地促进着班组成员素质的提高,激励他们共同进步。
“家庭”学习会 班组成员小刘刚迁入桃浦新村的新居,班组的30位兄弟姐妹就一个不落地赶来贺喜。新居的客厅墙上拉着一条醒目的横幅“从粮票到金卡,学报告奔小康”,原来,班组把乔迁贺喜的身边事与学习十六大报告结合起来,既有意义,又别开生面!班长王雅英拿出一本收藏册,里面排列整齐的粮票、油票、布票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众人的眼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那个基本生活必需品全靠计划供应的年代,谈到现在各种商品琳琅满目的繁荣景象;从人们过去仅满足于温饱,说到现在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从车辆的破旧,谈到“申沃”豪华车的引进;从以前简单的“你付钱我给票”,说到如今推行人性化服务„„大家越谈论越热烈,无不感谢党的正确领导带给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大家一起唱起了《今天是个好日子》,动情的歌声在宽敞的新房里久久回荡。
互帮互助网上行 尽管这些平日里手握方向盘、身背票袋的司售人员平均年龄已有40岁,但他们仍然保有一颗年轻的心,渴望了解社会、与世界沟通。耳闻目睹了网络的种种便利,他们也想上网去“冲冲浪”。30名成员组成了网络兴趣小组,每人身边多了一本《教你发E-mail》。班长王雅英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参加网络基础知识培训,回到班组里自告奋勇地当起了教员。没有经费,没有电脑,他们就在“东方网吧”最便宜时段人均2元钱租上一个小时。尽管起步相当艰难,但大家互相学习、互相鼓励,渐渐摸出了门道。现在,这些原来的“门外汉”个个都跨入了神秘的数字世界,打印文档、网上浏览、收发E-mail样样都在行。他们通过网络与党委书记说说心里话,为公司的改革发展出谋划策,与公司劳模相互切磋服务技能„„值得骄傲的是,通过班组学习,15位班组成员在市政府组织的“百万市民网上行”活动中通过了网络等级考核,获得了证书。
唱出心中的旋律
30位班组成员用汗水创造着车厢文明,用劳动创造着美好生活,更追求着精神上的充实。他们走出家门,走进博物馆、走进科技馆、走进大自然,汲取更多的养分。在一次野外郊游时,一位班组成员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情不自禁地一展歌喉。大家的嗓子都有些“痒痒的”,不知不觉间,独唱变成了合声。班长王雅英灵机一动,“不如我们成立一支演唱队!”这个适时的建议得到了一致响应,一支寓意着“大众三汽”的3D演唱组成立了。仅有歌声,没有伴奏,有些美中不足,大家又分别报名参加了电子琴、吉他、二胡等乐器培训。现在班组学习又多了一个保留节目,大家会骄傲地拿出乐器,来上一段“汇报演出”,当真是其乐融融,有声有色。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育法院文化
浅谈如何培育法院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法治文化的简单嫁接,形成了近年来情与法难以交融的社会现象。近百年西方法治思想的引进,也抵挡不过上千年的历代皇权文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治文化建设,也难以摆脱“一言九鼎”形成的人治阴影。百年来,我们引进的西方法治思想,只是引进了法治的骨架,并没完全注入“民族精神”或“民族共同意识”这个灵魂。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公平、正义、平等强调得多,仁爱、诚实、宽容等我国传统的人性价值理念强调得少。法,高高挂在民众头上,难以让基层民众理解,难以融入我国传统文化,导致了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的因素。
德国法学家萨维尼认为:法并不是立法者有意创制的,而是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的体现①。萨维尼所想象的“民族精神”,乃是透过共同的生活习惯所积淀形成的一种“文化传统”。只有“民族精神”或“民族共同意识”,才是实在法的真正创造者。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如何合情合理合法地注入“民族精神”或“民族共同意识”这个灵魂,增强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的内涵,让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这考验着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曾有法律工作者呼吁:中国的法治建设不仅需要法治思想的传播、法律制度的构建和法治的实践,更需要法律文化的培育。
法院是法治文化的执行者之一,是法治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法官作为司法者,通过对个案的审判、释明,分配着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调节和平衡着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公正的审判,维系着法律的权威。法官在立法、司法和守法的法律运行三个环节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说白了就是一种需要大众严格遵守的规则。如何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融入这些规则中,让民众能理解、遵守、自觉维护这些规则?如何将这些规则恰当运用于定分止争中,将“纸面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规则”是当前急于解决的课题,是快速提升法院形象的契机。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课题,应从搞好法院的法治文化建设,培育法院文化方面入手:
一、树立特色意识,搭建沟通桥梁
法治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法治包括两点:一是有优良的法律;二是优良之法得到民众普遍遵守②。这个思想得到了后来者的发扬,并构成了当代法治思想的核心与精髓。我们现在虽制定了许多法律,但确实谈不上优良,所以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其原因一是法律不够完善和人性;二是法制宣传不到位,没深入人心,没得到民众的普遍遵守。法院是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有责任保障司法的公信力。所以,法院对内应以开展“案件大讨论”为主线,对外应以“以案说法”为平台,多提司法建议,大力完善法治,主动和媒体联合,多讲老百姓身边的事情,让民众从身边的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从而达到宣传法律的目的。法院应把“案件大讨论”和“以案说法”固定下来,形成法院独特的文化。通过“讨论”和“说法”,加深理解法律的内涵,剖析法治的不足,从而提出更多的、实用的司法建议,帮助完善法律。文化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是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为内容的一种社会现象。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法院应创造这种文化,下力培育在法律的框架下,将这种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社会正确的价值取向等巧妙地融入案件中的优秀法官,让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以及良好的社会风气在每一位法官所在辖区内普遍实现,让正气、温暖、仁爱、诚实、宽容感染每一位法官所在辖区的每一位民众,用法来搭建与民众的沟通桥梁,使民众从心里敬仰法院、尊敬法官,从而自觉遵纪守法。
二、摆脱认识误区,建立考核机制
法院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力军。法官既是法治文化的践行者,又是法律法规的宣传者。法院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搞好审判工作,多办、快办几件案子;不仅仅是搞搞文体活动,唱唱歌、跳跳舞,组织几场比赛所能体现,而应该是有全体法律工作者共同参与的具有法院特征的意识和价值观念。法院的徽章、法官的制服、依法有据的裁判文书等等,系法院的特有特征,法院应高调亮出自己的特征,如:干净明亮的徽章,整齐统一的着装,说理深刻、有理有据且言简意赅的裁判文书,精神抖擞、奋发有为的干警。法院还应将法院文化制度化,把法院文化的具体内容纳入考核机制并细化奖励政策。如:用调研文章促学习、以司法建议促思考、以案件讨论活氛围、以物资或精神奖励促有为。通过这些活动,让全体法律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法官群体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崇尚得到提升,让他们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得到整合,从而增强法院凝聚力,展现法院良好的精神面貌。
三、挖掘培育途径,完善法院文化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经典的早期的狭义文化。他说: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泰勒给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受其启示,笔者认为法院文化可从物资、制度、知识和习俗、礼仪和心理四个层面培育:
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法院物资文化包括两庭建设、警车警具、网络信息、制服设计等等,是一种看得见、摸的着的文化。这些文化彰显了法院特有的特征,它向民众传递着法律的权威、公平和公正。法院两庭建设的是否庄严、经济、实用;警车警具是否滥用、扰民、规范;网络信息是否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与好处;制服设计是否能体现法官职业特点,工作人员的着装是否干净、整齐、规范,无不影响着法院的形象,所以法院物资文化建设是树立法院形象的窗口,是培育法院文化的前提。
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法院制度文化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组织管理制度、专业管理制度和审判监督制度。其中,组织管理制度是规范组织行为的制度,包括法院章程、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岗位分配等内容。专业管理制度是规范各业务部门的制度。如:文件管理、档案管理、车辆管理、会务管理、财务管理、公章管理等归办公室管理;工资晋升、干警培训、各类招聘、绩效考核等归政治处;审查案件流程、审查已生效的判决、裁定归审判监督庭管理等等。各类制度是否简洁、实用、高效、统一;制度的起草、审批、执行、修订和废止等各环节是否规范,是维护法院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是国家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的顺利执行的保障。
3、知识和习俗:知识既包括法律文化知识,也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习俗则是习惯,风俗。在法律实践过程中,社会生活中的情与法经常“打架”,如果单纯地就案办案,会使法律显得机械、空洞,不能让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得到统一。法官除恰当运用程序法、实体法外,综合运用当地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社会学,是现代法官必须储备的知识。正如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中,大学生阿洛与老法官老冯在处理“猪拱罐罐山案件”中的不同做法及由此产生的截然相反的法律后果,印证了大法官霍姆斯的那句经典名言:“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经验”。还有一个让我们的心被刺疼的案例: 一个贫寒的农民到城里打工,因没找到工作,一时饥寒交迫,便偷拿了饭店的两捆葱,被警察当场抓住,并在法庭上被控犯盗窃罪。农民辩解到:“我是拿了点葱,可我没有偷。”法官说:“人家告你偷窃,你为什么抵赖?”农民说:“饭店里没有人说我偷葱,而警察说我偷葱,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去问饭店的人,我偷没偷葱。”法官说:“现在人赃聚合,用不着去问。”最后农民还是被判坐牢3个月。农民只好下跪求饶。法官说:“不能饶恕,这是法律。”农民最后说:“在我们老家,我可以到别家园子里吃点果子和菜,别人也可到我的院子来吃点东西。这都算不了什么,那里说得上偷?说得上犯罪?”但法官坚持说:“不要再狡辩了!法是无情的,这就是法律!。”这个法官与农民的故事,让我们在心痛之余,不得不思考法官应掌握“民风民俗”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法官断案不仅要准确适用法律,更要通过向民风民俗学习,向社会生活学习,积极获取办案所需的、丰富的人生阅历、逻辑和经验,法官根据这种阅历、逻辑和经验,将仁爱、诚实、宽容等民风民俗、社情民意融入案件的审理中,案件结果才能广被民众接受、认可,法律才更具生命力。犹如二战后的日本法院,通过发展诚实信用原则,才与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取得了一致。因此,法官只有掌握了一种处理社会生活事务的实践理论,才能将枯燥、死板的法律注入灵魂,才能更好地体现“民族精神”或“民族共同意识”,使法律文化得到完善。
4、礼仪和心理:著名的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金正昆教授说:“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 ③。尊重别人,就是一种礼仪。礼仪是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良好的礼仪,能给人带来一种愉悦的心情,礼仪的缺失,会影响人的心理。而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法院的文化建设中离不开礼仪。《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31条、32条、33条都对礼仪做了较具体的规定。实践中有些法官举止不雅、穿着随便,以权压人、态度蛮横,使当事人丧失对法院、法官的敬重感。所以,法官讲究礼仪,认真耐心地听取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意见,使用规范、准确的文明用语,应是法官必备的素质,也是法官与当事人交流中应当遵守的一种礼节,关系着法院对外的社会形象。另外,法院干警心情的好坏,也能影响案件的处理结果,也能影响当事人对法院、法律的看法。法院干警均是人,不是神,同样存在心理问题。四川省高院龚小玲和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张庆林在四川省中基层法院所做的心理调查中发现,法院干警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如普通人群④。法院干警长期吸收的是当事人的纠纷、痛苦、心灵垃圾,加之在办案过程中严格的流程管理,滞后的职称、职级待遇评定,社会舆论、案多人少等职业压力,使部分干警长期处于高压和郁闷状态,久而久之,难免将焦虑、消沉等情绪带入案件审理过程中。所以,培育法院文化,应重视干警的心理健康,在从严治警的同时从优待警,帮助干警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乐观、豁达、真诚、坦然,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
综上所述,培育法院文化,应以调研文章、案件讨论、司法建议、法制宣传等为主线,以物资文化为前提,以制度文化为保障,以知识和习俗为灵魂,以礼仪和心理为精髓,高调开展一系列活动,指引干警热爱学习、钻研法律,主动了解民风民俗、掌握社情民意、注重涵养培养、规范日常行为、提升政治和业务素质,大力营造“以院为荣、以我荣院”的健康工作氛围,逐渐让社会关注法院、认可法院,并以此来搞好法治宣传,树好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为推动和完善我国的法治建设,使社会步入依法办事的良好状态尽微薄之力。
注释和参考文献:
①、出自萨维尼的文章——《使命》; ②、出自亚里士多德的名著——《政治学》; ③、金正昆的商务礼仪讲座;
④、龚小玲、张庆林,《中基层法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分析》,《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8年第16卷第1期。
第五篇:浅析如何培育廉洁文化
浅析如何培育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机制,是一种人文的内在的修养。有了良好的企业廉洁文化,就没有了腐败滋生的土壤。辽阳石化做为国有大型企业,更要培育和建立廉洁文化,在公司内形成一种人人讲廉洁的氛围,提倡一种廉洁高尚的为人准则,使腐败者无处容身,从而净化公司的肌体,上下一道共同努力,把公司带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给国家做贡献,给员工谋福利。
一、通过广泛系统的教育引导,使廉洁文化深入人心,使廉洁从业规定落到实处
1、抓住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抓住“学习党章、执行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重点,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不断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增强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的“八荣八耻”意识观念,切实抓好党员党性修养、职工思想道德、党纪法规的教育。使全体党员干部能增强党员意识,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事事冲在群众前面,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主动带领群众一道为公司发展出力献策。
2、结合实际导入廉洁文化理念。以艰苦奋斗、廉洁从业
为核心,树立艰苦朴素、勤俭办事的观念,自觉抵制奢侈浪费、享乐主义。在党员干部层面,要树立淡泊名利、忠实履职的自律理念;真诚接受监督的他律理念;严明纪律、刚性约束的律人理念。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到廉洁是业绩、廉洁也出生产力;廉洁是进取之本、作风是个人名片、腐败就是自毁等观念,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实绩观。在职工群众层面,要大力营造“廉荣腐耻”的文化环境,以廉洁文化影响人、感化人、教育人,促进重要岗位人员提高自律、接受他律、敢于律人,形成“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风尚,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开展。
3、点面结合营造廉洁文化氛围。举办廉洁从业知识竞赛;举办“廉内助”、敏感岗位人员座谈会。开展家庭助廉活动,用亲情感化,创造良好健康的家庭文化,营造良好氛围,将廉洁文化渗透到各个角落,二、建设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廉洁制度文化,永葆廉洁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按集团公司党组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制度,对公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和相关措施作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强化过程控制,做到动态考核,奖罚到位,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业基本程序。
通过组织中心组廉洁从业的专项学习,对党政领导进行反腐倡廉形势报告,以及召开班子成员廉洁自律的民主生活
会等,进一步增强领导人员的廉洁意识,提高廉洁从业制度的执行力。
三、开辟廉洁文化阵地,提高廉洁修养,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挥廉洁文化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
1、建设廉洁文化网络阵地。充分利用OA系统和公司的宣传网络和媒体,建立廉洁文化专题网页,定期推出廉洁从业理念、廉洁小寓言、廉洁小故事等,使之成为廉洁文化宣传的窗口,动态性地及时反映廉洁文化建设的成果。
2、创建廉洁文化园地。开展公司廉洁文化宣传周活动,在生活区和厂区的宣传栏上开辟廉洁文化园地,并在生活区和厂区悬挂廉洁文化标语。
四、健全廉洁从业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监督工作
一是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和基本制度,加强厂务公开工作,畅通职工进言渠道,推进阳光工程,做到超前防范;二是切实加强效能监察工作;三是强化信访管理,畅通信访渠道,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四是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
目前,石化公司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大好时机,各级领导干部要廉洁从业,认真履行职责,清正廉洁,树立正气,共同培育良好的企业廉洁文化氛围,打造辽阳石化纯净的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