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文化“五榜”建设(创新案例)
农村文化礼堂“五榜”建设
湖州市吴兴区委宣传部
【实施背景】
自2013年以来,吴兴区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突出实用性、本土性、教育性,将“德善文化”注入礼堂建设,以好人榜、好事榜、能人榜、寿星榜、学子榜“五榜”为重点,全方位展示当地好人好事、能人名人,让农民群众“学有所循”、“身有所栖”、“心有所寄”,全力助推乡风文明建设提档升级。
【主要做法】
1、草根化评选,使善行义举可亲可敬可学。一是评选权利交给群众,有公信力。充分发挥“村民道德评议会”公信力,对个人自荐、村民推荐、组织评荐征集到的先进典型进行公开点评,让村民自己当“考官”、做裁判,推荐、评选自己认可的榜样。如埭溪镇各村已累计评选产生村级道德模范100多名,12人被推荐评为市级以上先进典型。二是评选标准注重多元,有本土化。采取适当降低评选标准和扩大评选类别的形式,吸引更多村民参与评选,并及时做好内容更新,鼓励更多典型上榜。今年全区60%的村在设立学子、能人、寿星等常规评选的基础上,还增设好婆媳、好儿女、五水共治、河道双清、村容环境整治带头人、最美生产队等典型评选,非常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
2、形象化展示,使核心价值入耳入脑入心。一是图文并茂进礼堂。对评选出的最美人物和事迹,在农村文化礼堂上墙展示,展示方式各有不同、各有特色。妙西镇龙山村、关山村、石山村等文化礼堂“五榜”以一张张个人照片、一段段感人事迹的形式展示;八里店镇章家埭村将近年来的“十佳人物”大篇幅展示在文化礼堂外墙,让好人好事、能人能事天天见。二是声情并茂上舞台。1 定期在文化礼堂举办隆重节俭的善行义举颁奖仪式、“五榜”上榜仪式以及“向身边的先进学习”报告会等,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群众自觉投身道德实践。组建区最美巡回宣讲团,广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道德走亲”。去年以来,全区各村已评选表彰先进2800多人次,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460余场次,23个文化礼堂道德走亲70余场次。
3、常态化激励,使最美现象落小落细落实。一是宣传激励。借助“王金法”广播、镇村宣传栏等传统阵地,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实时播报村里近期发生的好人好事。如章家埭村搭建网上网下、新旧媒体联动展示平台,连续6年开展“十佳建设者”、“十佳风尚人物”和“十佳示范岗”等“三十佳”评选活动。二是入册激励。专门设立“五榜”档案(道德档案、光荣册等),将善行义举集结成册,记入村史、大事记。如埭溪镇编辑《身边的榜样—道德模范风采集》,将全镇34位道德模范及典型事迹汇编成册,并进礼堂、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免费赠阅。三是制度激励。建立“最美”人物帮扶制度,对生活困难的市级道德模范,申请“市好人有好报慈善关爱基金”,对各级生活困难的先进典型,采取结对帮扶和专业志愿服务。近年来累计结对帮扶37人4万多元。在富裕村开展试点工作,对道德模范实行60岁后每人每月计发50元养老金的奖励。
【主要成效和启示】
1、让群众爱评,提升了农民素质。要进文化礼堂的“五榜”内容和标准,农民群众说了算,农民群众自己评,使评选类别呈现多元化、草根化,让群众想评、爱评。农民之间以文化礼堂为阵地,以道德评议会为载体,相互评议、相互激励,用身边榜样教育村民、引领村民,真正实现村民的自我教化,有效提高了村民的崇德意识和文明素养。
2、让群众爱看,哺育了村落文化。由于上榜的都是村民熟悉和公认的好人好事,既有图文并茂的展览展示,又有寓教于乐的主题宣讲,还有声频报网的联动播报,吸引广大农民农闲饭后、聚会活动时,在文化礼堂驻足观看或倾听,促进文化礼堂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为群众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哺育了农村一代代后人。
3、让群众爱学,弘扬了社会风气。文化礼堂里展示的身边榜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对村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好人有好报”的激励机制,在村民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善行义举进文化礼堂,倡导了崇尚文明的健康生活,推动最美现象从“风景”形成“风尚”、变成“时尚”。
第二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
聚焦信仰 关爱迷途人员改“邪”归正
——以**乡**村门徒会成员***案为例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农民思想动态,一直新农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关键环节。没有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相适应的思想信念,导致他们不能幸福地享受物质成果,反而为信仰空白感到苦恼、无助,产生严重的信仰危机。
一、现状调查
针对**乡农民思想现状展开调查,发现四方面问题较为突出:
(一)欲望失常。纠缠乡干部要临时救济,钱少了还不满意,至少三五百才看得上眼;本来生活并不困难,认为低保是国家给的钱,不要白不要,取消他的低保就要闹得所有人不得安宁;因为修建公路等公共设施占用田地,就向政府漫天要价,认为政府有的是钱,全家人要靠占地这一次机会过上富裕的生活。在这些屡见不鲜的现象中,看到了一些人近乎变态的欲望,因为他们看到贪污腐败、坐吃空饷、投机取巧这些行为,不再相信付出才有回报的公平理论,相信不正当的行为可以发家致富的,欲望无限膨胀,远远偏离正常轨道。
(二)信任缺失。一是不信任他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真诚的相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二是不信任政府,政府公信力缺失,公职人员的公信力缺失。公路集资款上缴两年依旧不动工,群众不相信这是受到项目统筹安排的影响,而是认为村干部把钱存到银行,贪污利息。群众不知道谁可以信任,谁能信守承诺,对他人、对政府产生抵触情绪,而邪教组织反党、反政府的宣传趁虚而入,一部分群众受到迷惑加入邪教组织,把所有愿望的实现寄希望于练功,越是无法实现就越刻苦,越陷越深。
(三)道德摇摆。一直以来,说到农民,大家会用淳朴、憨厚、老实等词语来形容,但随着“扶老人反被敲诈”、“救人却被认定为肇事者”这些现象的出现,他们感到自己的美好品德被人利用、被人玷污、被人误解,更可悲的是自己的解释不被相信!他们的道德底线在受到拷问,到底是有道德是正确的,还是没良心是正确的,他们的行为在道德初衷和社会现实间徘徊摇摆,他们对自己一直坚守的道德品质发出质问,是该继续坚守,还是该放弃?
(四)价值怀疑。这主要是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怀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几个范畴:和谐、公正、仁爱、共享,其中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职状态,也是当前提得最多的一点。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在基层的矛盾化解中,存在堵而不疏的现象,矛盾诉求渠道不畅通,矛盾化解手段不力,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将矛盾掩盖、隐藏,以换取暂时的风平浪静。群众感到表面的和谐,是以牺牲自己合法权益换取的,他们不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自身合法利益的维护者,还是剥夺者?
二、案例分析
张三,男,55岁,**乡**村人。2001年,老伴离世,儿女各自成家,顿感生活空虚无趣,遂加入门徒会,寻找精神寄托。因痴迷练功,田地荒废,积蓄用尽,久病不治导致身体每况愈下,儿女差点与其断绝关系。这种状况下,张三仍执迷不悟,认为身体不好、家庭不和谐是自己功力不够,于是更加疯狂地联系,有时甚至连续几天都没吃上过一顿热饭。
这时候,村干部了解到张三的情况,立即赶到他家中进行劝导,给他讲解科学和法律知识,为他送去药物,还帮他收拾屋子、打扫卫生。张三不仅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还更加痴迷于练功。村社干部没有放弃,在机关相关工作负责人员的协助、指导下,对张三进行心理疏导,发动周围群众关心他,照顾他,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勃勃生机。在长达三年的不懈努力下,张三终于认识到门徒会是邪教组织,害人误事,于是开始和身边的人接触,帮助乡里乡亲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发展生产,关心儿女,又重新融入了这个社会,找回了自己。
三、创新思路与建议
(一)加强农民培训学习,提高文化素质。一是加大投入,保障学习的物质基础。各村(社区)要管理好、使用好农家书屋,丰富图书种类,鼓励农民借阅图书,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辨别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建成文化活动中心,丰富农民生活,培养其健康的兴趣爱好,促进邻里友好相处。二是开展各类培训。一方面增加法理知识、社会主义先进理论等培训,充实农民群众的大脑,教会他们用正确合法的突进实现个人利益,正确看待分析社会现象,形成独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一方面增加生产技术培训,在农村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普遍改善农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提高村干部工作能力。一是学习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对痴迷邪教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及时纠正心理偏差。避免方法不当引起邪教人员心理抵触,产生过激行为,对自身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产生隐患。二是学习法律知识,在对邪教人员展开救助的同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情况,收集有力证据,用法律武器将邪教组织彻底铲除。三是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用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身边人,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
(三)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政府公信力。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认为,“在我们的传统社会里,社会的信仰体系和道德引领常常是通过公共权力和权力者的公共示范来实现的。官员对职责是否有神圣感?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运用是否源自高尚的精神动机?管的示范的公共领袖示范不可或缺”。只有干部注重务实,时刻牢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切实履行对群众的承诺,把实现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取信于民。
(四)发挥广大党员的垂范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上,在农村,党员更是成为群众心中的道德标杆、学习榜样、精神领袖,必须加强农村党员党性教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群众中的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第三篇:农村文化大院建设
农村文化大院建设
农村三类文化大院是以村委会、农户大院、村三室一场、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为依托,以农村民间艺人为骨干,以村委会所在地、村民小组服务中心和农家大院为场所,以文化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的政府主导、农民自办的公益性综合文化传播点,集党的政策教育、科技普及推广、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阅览、信息查询、体育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农村三类文化大院建设要坚持勤俭节约、注重实效的原则,整合利用好现有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建设标准:农村文化大院可分为村、组、户三类。
一类文化大院:即村级文化大院,院址设在村委会,一般设有三室一场,即:游艺室、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一个篮球场。其中:游艺室备有国际象棋、跳棋、扑克等3种以上娱乐设施,乒乓球、篮球或台球至少两种以上文体设备,多功能室有电视机、DVD播放机,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实现共建共享并开展各类培训,农家书屋藏书2000册以上,订阅报刊杂志5种以上,有一个篮球场,配置6种以上健身项目及器材,又10人以上文体活动队伍等必要设备,每年至少举办6次以上文体活动。
二类文化大院:即组级文化大院,院址设在村民小组服务中心,一般设有三室一场,即:游艺室、多功能室、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一个篮球场。其中:游艺室备有国际象棋、跳棋、扑克等3种以上娱乐设施,乒乓球、羽毛球或台球至少一种以上文体设备,多功能室有电视机、DVD播放机等设备、可利用基层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开展各类培训,农家书屋藏书1500册以上,订阅报刊杂志3种以上,配置3类以上健身项目及器材,有5人以上的文体活动队伍,有满足小型演出的音响等必要设备,每年至少办3次以上文体活动。
三类文化大院:即农家文化大院(户级),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10-2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有农家书屋,原则上要有电视机、DVD等设备,农家书屋藏书500册以上,订阅报刊杂志1种以上,户主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具备文艺特长,能联系周围15户以上的群众,经常性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满足群众“求知、求富、求乐”的需求,推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四篇:积德榜建设申报材料(范文模版)
篇一:“积德榜”申报材料1 “积德榜”示范点申报材料
一、正安三小“积德榜”建设基本情况
正安第三完全小学,坐落于县城西门。始建于2012年9月,占地面积约30亩,是一所师资雄厚,环境优美的完全小学。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教职工76人,其中,专任教师61人,学生1300余人。在短短两年的发展中,学校相继成为“红色遵义、多彩校园”特色项目学校、正安县乡村少年宫活动示范学校、梦想中心基地、正安县文化校园示范学校。? 建校来学校以“务本树人”这一核心教育理念为精神引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 大力倡导尊师爱生、团结友爱、诚实勤奋、自律自强的校园美德。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团结和谐、积极向上,既有压力、动力,又有活力,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学校高度重视“积德榜”建设工作,根据《贵州省“积德榜”实施方案》(黔宣通〔2014〕26号)和《正安县“积德榜”实施方案》(正宣通﹝2014﹞18号)精神为指导。切实推进“积德榜”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积德榜”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我校通过墙刊、广播站、文学社、国旗下的讲话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对“积德榜”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将“积德榜”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体现,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构,有专人分管,责任明确,不但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来教育学生,同时还邀请法制副校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们的各方面素质有了普遍的提高。我们以创建“积德榜”县级示范点”为动力,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把我校办成一所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学校。
二、健全机构,科学规划,落实责任,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在创建“积德榜”县级示范点”的工作中,我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着眼于构建文明校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主题,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绳,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和谐发展。
(一)建立领导机构,落实工作措施 学校成立了创建“积德榜”县级示范点领导小组,由校长王杰任组长,曾亚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创建工作做到“二结合三保证”。把学校的创建工作与办学总目标相结合;创建工作与各部门、各班级和每位师生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保证人员、保证时间、保证经费。同时,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和发动,营造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局面。
(二)健全管理机制,促进工作开展。
围绕创建规划,学校制订了《正安三小创建“积德榜”县级示范点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创建“积德榜”县级示范点的奋斗目标。结合工作目标,注重考评,建立部门负责制,建立系列工作检查评比制度,保障全校师生全员参与,师生个人全面提高,学校办学内涵全方位提升。
三、民主推荐,能成公认,榜样人物庄严上榜。上榜人物,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树立和推介引领时代潮流的上榜人物,应当深刻认识到其思想性、时代性、先进性、群众性、系统性的有机统一。我们树立和推介先进典型的目的,无疑是树立旗帜、宣传主张和释放效应。其一,是教化效应。在雷锋、等重大典型可贵精神感召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崇尚的是“为人民服务”,发出的是“甘当螺丝钉”的誓言。其二,是凝聚效应。在汶川大地震中将师爱定格在生死瞬间的谭千秋等英模人物,就是凝聚人心的楷模。其三,是示范效应。发现、培养和推介先进典型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校上榜人物推荐基本依靠三种途径:一是各教研组、各办公室、各年级组开展的目的性很强的选拔活动;二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挖掘具有特殊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人物或群体;三是借助各种信息渠道捕捉线索。其次,精心培养。一经发现就给予积极肯定,在成长中经常悉心扶持,成熟时及时加以确认。目前,我校阎武强、陈静芬两位老师和谢瑶等三名学生已推荐为上榜人物。
四、融入社会,携手共建,赢得社会好评。
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以及遵纪守法、服务同学、尊敬师长等风尚,组织少先队员、学生干部参与校园文明建设。我校少先队员、学生干部长期在校园中开展义务劳动,清扫卫生死角。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实际行动创造文明校园。同时,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去慰问、帮助我县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但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也让学生从中学到了许多道理。学校发挥集体优势,拓展文明建设途径。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将文明向周围辐射。学校通过开展“家校共育”、“梦想中心基地”、聘请“法制副校长”等形式,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三结合工作网络。建校以来,学校治安良好,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稳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建校来,各项创建工作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也在创建工作中丰富了自己的发展内涵,学校声誉不断提高。学校相继成为“红色遵义、多彩校园”特色项目学校、正安县乡村少年宫活动示范学校、梦想中心基地、正安县文化校园示范学校。多次迎来外省、外县及县里的领导、专家和兄弟学校的指导与观摩。? 憧憬未来,学校全体教职工正在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扬与时俱进精神,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将在上级的领导下,拼搏进取,真抓实干,继续抓好学校的“积德榜”县级示范点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形象,把我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示范性窗口学校。篇二:麒麟社区2014年积德榜汇报材料 麒麟社区2014年“积德榜”开展 情况汇报 材料
根据区文明办﹝2014﹞23号文件要求、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推动“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主题实践活动发展,结合社区实际,积极开展“积德榜”建设,汇报情况上报:
一、加强领导,队伍完善佳。社区党支部高度重视,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以支部书记王光碧为组长的“积德榜”领导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安排,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全面负责“积德榜”的管理、宣传、上榜等工作,推动“积德榜”进一步趋向规范化。
二、健全制度,规范建设。社区制定了麒麟社区“积德榜”实施方案、“积德榜”宣传工作方案、“积德榜”工作制度。确定了“积德榜”群众评议组名单。
三、做好“树榜、学榜、用榜”三步骤。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好人好事的事迹,麒麟社区推选了退休老教师刘忠梅、退休老校长彭永录、苦干致富和诚信经营的赵庆东作为社区“仁、义、诚、敬、孝”上榜人物。第一期“积德榜”已于2014年6月30日制作上墙展示。让居民群众及时了解、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得到辖区群众高度评价。社区对于上榜先进典型给予表彰,给予奖励或技术培训,让上榜人物真正起到立德、典范的助推作用。
四、“积德榜”与“道德讲堂”同步建设。
社区开展“道德讲堂”从4月以来,实行一堂一榜,共计9场,参学人数共计280余人,共同推进道德建设。通过“道德讲堂”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向上榜人物学习,不断提高“积德榜”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为了让“积德榜”真正能起到树榜的典范作用,加大通过led显示频、会议、宣传栏、群众舆论等多种形式广为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积德榜”的推荐、评议中来。对热心观察、发现、推荐上榜人物的群众给予奖励,形成积极荐榜的激励机制。对上榜人物给予表彰,对于上榜的人给予技术培训等优惠政策,让上榜人物真正起到立德、典范的助推作用。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积德榜”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道德讲堂”同步建设,形成一堂(道德讲堂)、一本(“道德讲堂”通俗读本)、一榜(“积德榜”)三位一体格局,相互补充、共同推进道德建设。
3、优化管理,构建文明社区。社区通过建设“积德榜”工作,运用榜样的力量引领社区群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使越来越多人的人感到自己生活的社区是如此温暖,推荐评选出来的每一位上榜人物,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小事,但却感染社区每一位居民,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和谐多了、矛盾少了,好人多了,促使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管理成本。
总之,通过“积德榜”建设,促使社区和辖区居民、企业单位进一步深入的交流;扩大了社区“积德榜”建设队伍,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共同为建设好社区奉献自己的力量;提升了社区的道德素养;形成“明礼知耻〃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局面,为营造出上榜为荣、学榜成风、崇德向善的氛围作出成效。
麒麟社区
2014年8月3日篇三:罗州中学“积德榜”示范校申报材料
罗州乡初级中学
“积德榜”示范校申报材料
罗州乡初级中学始建于1996年,当时校址位于罗州乡街上背后一个依山不傍水的坡上,由于面积太小无法满足当地教学需求,已于2006年9月整体搬迁到风景秀丽的赫章县罗州乡龙滩村紫营组的新校区。校园占地面积553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702平方米,有标准球场4个,200米环形跑道一个,如今塑胶跑道正在规划建设中,还有学生宿舍和教师周转房各一栋正在修建中。学校设有专人管理的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学生食堂等较为齐全的教学设施和学生生活场地。去年在县教育局的帮助下,学校还为每班教室安装了“班班通”,从此学生在学习时有了以前无法感知的丰富多彩的课程和生动形象视听享受,老师也告别了充当“活吸尘器” 的无奈日子。学校现有教师81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63人,大专学历16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工勤人员2人。现有班级25个,学生1700多人(不含溪坪小学初中部)。学校距离赫章县31公里,建校短短十八余年虽谈不上风雨沧桑,但艰苦创业却是尽人皆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罗州中学的升学率接连取得好成绩,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县基础设施建设
和人员规模都名列前茅的乡级中学,是赫章县建设发展的重点中学之一。
罗州中学本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成才,让社会满意”的办学宗旨,以“友爱、进取、开拓、创新”为校训,加强“勤奋、博学、文明、强身”的校风,“敬业、务实、启智、创新”的教风,”“勤学、守纪、精思、求真”的学风,“团结拼搏,负重奋进”的作风建设。做到向管理求质量,靠素质求生存,以教研求发展,以改革求创新。以“德育”净化人,以“智育”开发人,以“体育”强健人,以“美育”升华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师生道德素质,推动“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罗州中学在全校广泛宣传并开展“积德榜”建设工作,以“积德榜”为有力抓手,充分发掘、展现广大师生、群众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生动局面。学校为鼓励广大师生参与“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活动专门修建了专题宣传栏,还鼓励教师做“你不文明我来拍”的图片展示,提高师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为响应赫文明办[2014]30号文件,罗州中学主要围绕“仁、义、诚、敬、孝”,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活动,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在校园内开展“仁爱和谐”、“遵行道义”、“诚实守信”、“爱国敬业”、“行孝感恩”及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关心下一代的社会“践德模范”评比活动。一是突出“仁爱和谐”。人与人的“仁爱和谐”,体现主动帮助邻里、同事、同学解决困难、热心调解纠纷、对外来人员真诚帮助等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人与社会的“仁爱和谐”,体现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爱心捐助、扶危济困,奉献社会的好人好事;人与自然的“仁爱和谐”,体现勤俭节约,节水、节电、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等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好人好事。二是突出“遵行道义”。在思想上“遵行道义”,体现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用老百姓语言生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好人好事;在行动上“遵行道义”,体现见义勇为、拾金不昧、轻财重义等乐善好义、彰显正义的好人好事。
三是突出“诚实守信”。在工作中“诚实守信”,体现诚实劳动、勤劳致富,诚实生产、货真价实,诚实经营、信守合同,诚信为公、服务群众等好人好事;在生活中“诚实守信”,体现诚信待人、诚实做事,坚守承诺、持之以恒等好人好事;在学习中“诚实守信”,体现同学身边勤奋学习、求真务实,不抄袭、不作弊,刻苦钻研、实事求是等好人好事。四是突出“爱国敬业”。敬爱祖国,体现爱国守法、弘扬正气,为国家富强、家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等为祖国争光、为家乡添彩等好人好事;敬爱职业,体现热爱岗位、无私奉献,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坚守岗位、忠于职守等好人好事。五是突出“行孝感恩”。孝老爱亲,体现孝敬父母、关爱家人,夫妻恩爱、不离不弃,照料病重、养老送终等传承和弘扬“孝道”的好人好事;感恩社会,体现知恩图报、心系家乡,奋发有为、回报社会,克勤克俭、奉献他人的好人好事。罗州中学将“积德榜”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讲堂”同步建设,相互补充、共同推进道德建设,营造勤俭诚信、敬爱祖国、孝老爱亲的良好道德环境。
总之,我们将在上级的领导下,拼搏进取,真抓实干,继续抓好学校的“积德榜”示范校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形象,把我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的示范性窗口学校。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我们将精诚团结,励精图治,绝不辜负孩子的期望和罗州人民的重托,以更大的决心和努力,用真诚和汗水书写罗州中学崭新的历史,铸就罗州中学美好的明天!
赫章县罗州乡初级中学 2014年10月20日
第五篇:建设农村健身文化广场
建设农村健身文化场所
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随着耕种机械程度的提高,农民群众的业余时间也越来越多,生活条件提高了,劳动环境也改善了,人越来越没事干了,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仍然是茶余饭后传统的主要文化娱乐方式。这说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机械单一。
年轻体壮的在农闲都出去打工了,家里老的小的没活干了,都觉得过的没啥意思了。特别到春节,在外打工的都回家了,人人都是吃吃站站,会干牌都三五一伙去赌钱了,不想赌的没啥事干,都觉得年过的特没意思,年味也没有了。吃的好,活动的少了,肥胖的人也多,得“三高”,患心脑血管病的人也多了。闲的时候也多了,看电视看腻了,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之风盛行,民事纠纷时有发生,社会不稳定加剧。
当前,在农村健身文化场所建设上,普遍缺少健身场地及器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数量少。我们水坡镇有34个行政村,当前有场所的村是7个,不到总村数的20%,这之20%的村的场地,也是随着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时建的,活动场地也不大,但大多数村还是没有的。
二是无场地。过去曾有文化大院、农家书屋、青年之家这些场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已折价处理,有的因年久失修,也是破旧不堪。由于娱乐健身场地的欠缺,农村的老年人无事聊天喝茶搓麻将,青壮年劳作经商后三五成群打扑克,从而诱发了赌博现象的产生,败坏了乡村风气。好多人都说,都希望政府能出面搞个方案,每村建一个多元化的文化健身活动场所。
三是无器材。要有一个集中的活动的场地,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音响等器材,分成班打打篮球,搞个腰鼓队,参与的人多,既能搞好团结,又能锻炼身体。
建好一个文化健身活动场所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是农民群众业余有去处,有活动场地。能锻炼身体特别是留守老人以及儿童,老人能集中在一起交流沟通,学生能集中在一起也便于看护。
二是在年节有组织活动的场地,具备开展团体活动的条件。通过各类团体活动的开展,能进一步加大农民家庭之间、邻里之间、乡邻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联系,增进了解,促进和谐。
三是增设健身器材,让群众有事可干。能提高农民群众锻炼健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身健体,远离疾病,有效杜绝长期以来聚众赌博的恶风陋习,改变精神面貌,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为城乡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建议:
1、政府要把建设完善村级文化建设广场及器材,当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明确主管部门的责任,抓紧建设配备。
2、不要只建“景点”要建些切合实际,配备实用的东西。
3、财政上要加大投入,可采取分级分摊的做法,明确是县乡村分摊的比例。
4、在建设活动场地的同时要整合资源,把原有农家书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整合在一起别把书都锁到柜里,不要远程教育一年都不看一次。
5、要充分利用国家抓基层文化建设、省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同时,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