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先进校经验材料
新观念,书写传奇 新模式,成就卓越
——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三中学新课程改革纪实
文/李秀芬
音德尔第三中学,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从薄弱校到大校、乃至强校的蜕变:学生人数由原来的600余人发展到如今的1800多人;教学班由原来的18个发展到如今的36个;各类竞赛逢杯必捧、逢奖必拿„„尤其是2011年的中考,在初一入学时有136名优秀学苗没有报到的情况下,巩固率、毕业率、报考率、重点高中及普通高中升学率“五率”全旗第一;数学、语文、政史、理化四科平均分全旗第一,英语平均分全旗第二;重点校升学人数由原来多年的零人发展到如今的28人。可以说,缔造了扎旗教育历史新的神话,书写了音镇三中发展新的传奇。
是什么让曾陷入绝境的音三中破茧成蝶?追本溯源,不难发现,三中的发展得益于新课程改革下确立的“人文三中,适合教育”的办学理念;得益于新课程需求下培养出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得益于新课程理念下对高效课堂的孜孜以求„„归根结底,就在于三中人踏踏实实的课改精神、扎实有效的课改举措„„
举措
一、双向培训,激发热情,树立教育新观念。
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没有一流的学校。没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念、理解新课改精神和要求、具有新的知识能力结构、富有实施新课改热情的优秀教师队伍,新课改的实施就没有根本保证。因此,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新课改培训。
一方面,我校对教师进行“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双向”培训。“走出去”就是到全国课改名校汲取精华。两年来,我校以报销外出学习费用的办法奖励“优秀教师”,支出经费二十多万元,先后外派领导、教师“二次学洋思”、“三次学杜郎口”,又远赴衡水、昌乐、上海、大连、北京等地学习,共计200余人次,带回了先进地区前沿的教育理念,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增强了教师的本领。“请进来”就是邀请专家到我校进行“驻校式”听评课、做讲座。为我校课改工作把脉,进行过程性诊断。而且,我校还与内蒙古课改名校乌丹五中结成了“联谊”对子,并于今年12月中旬开展了课改交流活动,令我们获益匪浅。
另一方面,我们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开展“适合教育大讲堂”的校本培训活动。做到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每学期初,根据培训内容进行一次理论及文化知识水平测试,成绩计入教师个人考核。同时,我校还开展了领导、教师双向“六个一”活动(即:领导包好一个组、精读一本课改论著、做好一次校本教研方面的报告或讲座、上好一节示范或研究性展示课、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课改论文、设立一个针对性强的课改实验课题;教师每课一反思、每周一篇教学叙事、每月一篇精品教学设计、每学期一次课改展示课、每年精读一本课改专著、撰写一篇课改优秀教学论文)。
此外,我校还开展了“青蓝工程”、阶梯“六课”(入职教师过关课、调入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改先锋引路课、学生家长开放课)、教师论坛、小课题研究、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大赛、教学反思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参与率100%。激发了教师的课改热情,树立了教师的“生本”观念,引领了教师的精神成长,积淀出全新的学校文化。
我校还借助校报《晨曦报》这个平台,把教师抒发课改感悟、畅谈课改收获、反思课改经验的文章发表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举措
二、改革体制,完善制度,管理资源更优化。
高效的管理,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为了顺利推进课改工作,我校对学校领导机构的职能结合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并健全了相关制度。
1、推行分年级(学部)管理及“捆绑式”评价的体制,年级主任负责本年级的课改及其教育教学工作。在相关领导的统筹下,各年级确定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形成了不同的课改特色。这样的体制,也使政策的下达更直接、管理更科学、落实更快捷、反馈更及时了。
2、实施了以校长为组长,非教学领导为成员的课堂调研组和以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教务主任等为主要成员的课堂考评组的“双线听课制”。对各年级组的课改情况进行过程性诊断,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师在课堂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同时,出台了系列管理制度,主要有:《课堂督察制度》、《反馈会议制度》、《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小组竞评制度》、《新课改奖励实施办法》等。学校实行年级组、备课组、班组考核“捆绑制”及优秀年级组、备课组、标兵班周评选制度。考评组成员每周至少随机推门听各年级的课一节,现场打分计入量化,并且年终汇总,学校根据年级成绩分配绩效工资及评优晋级的名额。就这样,校长主抓,分工明确,层层落实,全程监管,形成了对课改工作强有力的领导,保证了课改的有序开展。
举措
三、行政推进,榜样引领,刚柔相济促发展。
教学方式的改变让许多教师无所适从,讲台变“展台”,教学变“学教”,这个转变过程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老师面临着教学理念、思维、方式、习惯的转变,特别是曾经优秀的教师,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考验。面对种种困难,我们并没有退缩,制度约束与表彰激励并举,行政推进与榜样引领并用。一方面运用行政手段强行推进,落实各项考核制度,加大检查反馈力度,一天一公示,一周一汇总。通过采取对表现消极的教师单独谈话或点名批评等手段,“刚”性执行。另一方面,对表现优异的教师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表彰奖励。用学校优秀教师的敬业、创新精神及课改成果作为学校发展中方向性的引领。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让他们成为学校教改的核心、支柱,极大的促进了我校教师敬业、乐业精神及浓厚教改氛围的形成。
举措
四、立足课改,常年赛课,教研活动成常态。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搞下去。鉴于此,我们持之以恒的开展了“赛课”、“评课”活动,及时发现、纠正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每学期初,我们统筹兼顾,安排赛课计划,制定赛课制度,严明赛课纪律,加强检查考核。每位年级主任任所在年级的赛课组长,每月各年级按计划独立搞一轮开放式的赛课活动,成绩计入教师个人量化。每天老师参加赛、评课,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并及时汇总反馈(每周五第八节)。同时,我们把赛课活动和教研活动、基本功培训结合起来,定期组织上得好的教师为全校教师上观摩课,做经验报告。就这样反复比、评、奖、带,使我校的课改工作一步一个台阶,而且产生了多位名师。王东升、卢佳明分别荣获国家级“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比赛”
一、二等奖;何俊峰荣获自治区级“历史学科基本功比赛”特等奖。其他的如周彩环、姜帆、姚国等20多人也都曾在区、盟级基本功、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
举措
五、备研合一,名师辐射,团队和谐共提升。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不但要备教材、教法、学法、学情,还要设计好学生自学的导学案、谋划好引导学生自学的策略。因此,我校把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有效的结合起来,狠抓“三轮”备课制(即一人主备、其它人辅备、问题再备),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将初备教案下发到备课组;其他教师在初稿上根据自己的见解删改后,在集体备课日前一天交到年级主任处审核,然后在集体备课日大家针对问题再备并形成完整的学案;最后总结实际操作中的问题,研究相应措施,以为借鉴。
这样备课的过程就是提升教师个人素质的过程,就是骨干教师指点帮助年轻教师的过程。备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把它当成研究的“课题”,积极谋划解决方案,培养课堂反思与研究的习惯与能力,逐渐形成了学校可持续的自主研究发展的能力。经我校教师申报并先后确立的音乐组国家级教研课题《传唱蒙古族民歌,传承蒙元音乐文化》和政治组国家级教研课题《初中思想品德课三维教学目标整合与过程研究》,均已通过课题组验收成功结题。
同时,这种探究热情催生了我校“异课同构”、“同课异构”、“课例研究”等教研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战斗力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举措
六、模式创新,打破传统,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核心环节。我们始终把追求“高效课堂”作为新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课堂模式为切入点,以“课堂评价改革”来带动课堂改革的核心突破。大胆创新,以一往无前的魄力,实行了“四三”课堂教学模式(2412教学模式),即预习交流(10分钟)(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成果展示)——合作探究(20分钟)(问题汇集、互助群学、精讲点拨)——归纳提升(5分钟)(拓展延伸、规律总结、互动评价)——巩固反馈(10分钟)(分层练习、堂清检测、纠错提高)。这一上课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及内容的深浅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要以学定教,遵循“五讲”(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知识的内延外伸)、“五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不思考之前的、学生能讲清的、有问题学生没讲清楚前的)原则,少讲、精讲(不能超过15分钟)。把学生从教师“填鸭式”的讲授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变成学生健康成长的快乐家园。
举措
七、因材而教,自主选课,把主动交给学生。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实施“适合教育”。我校创造性的采取了“选课制”,即将学生学习科目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每天的最后一节)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主选择,来发展自已的爱好、特长。我们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共开设了书法(硬、软笔)、绘画(国画、素描、水粉)、写作、演讲、器乐(古筝、横笛、电子琴)、围棋、象棋、手工(十字绣等)、舞蹈、计算机、体育(篮球、排球)等20余个校本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报名,定时、定师、定点、定内容,有序的开展活动。同时组建了演讲社、书画社等多个学生社团和古筝、围棋、书法、绘画、手工等20个兴趣活动小组。在发展了学生特长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涌现出了一大批特色人才,并赢得了许多荣誉。在2011年全旗举行的音、体、美类的11个比赛项目中,我校获9项第一,两项第二的好成绩。我校还曾多次代表旗教育系统到旗内外参加展演,获得了广泛赞誉。
举措
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大可能发展学生。
课改不能搞“花拳绣腿”,学生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小组合作不是为了图热闹。所以,我校对“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建立和发挥小组合作”这一课改环节进行了严格培训,从理论指导到具体操作,人人过关,单项验收,专项奖励,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落到了实处。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基础上,实现了每一名学生的健康、快速发展。
举措
九、尊重差异,分层教学,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我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特殊家庭(单亲家庭子女、低保户家庭子女、孤儿、弃儿、留守儿童达600多人),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都有发展,我校实施“师包生”、“生包生”的帮扶“导师制”,实施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抽测的策略。尤其是对前后20%的学生,更是给予特别的关注。对后20%的学生(即所谓的学困生),我们倡导老师和小组长拿出双倍的精力帮助他们,除了采取在课堂上 “三优先”(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面批)、课后“三及时”(及时督促、及时辅导、及时表扬鼓励)外,更多的是给他们“三清”自主选择的机会,即根据他们自己的知识缺陷自主选择要辅导的科目和内容,由对应的任课教师给他们免费辅导。这样的辅导,没有强迫、不留死角、不留盲点,让他们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与关爱。而对待前20%的学生,我们在“分层”的基础上,在班级建立“知识加油站”,让他们自主选做由资深望重的教师出的拔高题。同时开展“学科精英赛”、主题征文等活动。达到了“强优、提中、补差”的目的。
举措
十、多元评价,注重过程,参与就是好学生。
没有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课改就不能持续、有效的开展。在学生评价中,我校勇于改革,由过去单一的分数评价向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动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转变。课堂上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实行学业成绩和 “学生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互评等系列方法,对学生进行发展性的评价。从赏识和激励的角度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成长历程。让学生在不断的肯定声中获得精神的愉悦,成为一个自爱、爱人的好孩子。
回顾三中的课改路,一路艰辛,一路幸福;一路拼搏,一路凯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时期,面临新的挑战。音德尔第三中学将继续发扬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秉承“以人为本,适合教育”的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工作中,铸就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新课改经验总结报告
英语学科课改经验总结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高川初级中学八年级英语组通过学习、摸索、实践,在新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把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大家做以交流。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搞好新课改的前提
通过课改实践,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要搞好新课改,教师理念必须转变。作为参加过市级新课改培训,作为学校新课改带头人的我和参加过区级新课改革培训的几位老师,结合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对全校英语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并适时召开新课改教学研讨会,为其它年级教师做示范课,起到了新课改的引路作用。这样逐渐使全体教师树立了以下新的理念:
1.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是交流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达到师生共进、共识、共享,它不再是教师单向的讲解。课堂教学关注的应是学生健全价格的培养,强调的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要以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仅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更要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观念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已经认识到课程是体验和感受,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学内容的代表与示范,我们认识到要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内容。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教师更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指导者,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学生观念
通过实践新课改,我们领悟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价格的,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不同学生具有独特性,并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都有进步的愿望,都可以获得成功。
4.新教师观念
通过新课改的探索,全体教师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者,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
5.新评价观念
通过新课改,我们逐渐认识到评价的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选拔甄别,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与提高。我们在学生的评价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检测试卷做到两杜绝、五体现,即杜绝偏题、怪题,杜绝内容简单、罗列;试题形式体现多样化、试题内容体现生活化,试题难易度体现层次化,试题答案体现多元化,试题结构体现综合化。
二.脚踏实地地进行新课改,使课堂教学有了新的飞越
1.课堂气氛活跃了,新课改体现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
以前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安静,学生听讲聚精会神,鸦雀无声是再好不过的课堂效果了,而且每堂课都有着固定的模式: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而现在我们通过新课改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师上课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新课改的“新”字;课堂上全改以往的教师“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的新面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起到组织、示范、引导作用,且上课模式不固定,而是根据每堂课的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比如:知识竞赛、谜语猜测、问题辩论、动脑动手、故事大赛等。教室里笑声如潮,掌声如涛,气氛活跃,与以往的“鸦雀无声”形成鲜明的对照,体现了新课改倡导的“乐学”思想,现在总结起来,新课改实施中经验有三:
1)能够较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课堂上能很好地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定位转换快,教师将自己放到一个与学生平等、理解、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改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培养了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4)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做法如下:
①营造创新氛围。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例如我在教学Unit 2 My Favourite School Subject Topic 2 Do Not Be Late for Class Section C部分时,提出了“What is your favourite subject?”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我及时表扬了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并鼓励学生要注重理解语言的内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就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②巧设创新探索机会。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其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常常会遇到英语和母语在语音、词汇和各种表达方式上的冲突,而这正是引导学生自觉归纳语言学习规律的最佳切入点。如语音教学中,有的学生发现worse、word、world、work这些词中的“or”都是同一发音,他们就好奇地问我:“是不是所有的or只要放在w后就发同一个音呢?”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引导他们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自己去寻找答案,找出单词的发音规律来,并启发学生对其他相关的语言现象进行思考,自己总结出语言规律和英语学习的小窍门。
④以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等特点,有利于最大限度拓展教学内容,发掘学生的创造力。这种创新型教学手段固然可取,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是可望而可及的,就是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我们还是力求以教师的教学创新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创新。如我在教Where are you from?时,教学过程设计了“See the world”程序,我利用学生人手一份地理图册,呈现了各国的风情,让学生用英
语说出每个国家的名称并简单叙述该国的风土人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复习了旧知,又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达到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同样的效果,这不失为课程资源的巧妙开发和利用。,2.教师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考试比较死板,灵活运用少的限制,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导致教师授课时就事论事和现实联系较少,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只是为了考试而硬着头皮学,但通过新课改使课堂气氛变活了,知识难度降低了,教学涉猎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学习感到有趣了,师生间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了,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和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分析原因如下:
1)教材结构的变化是其一,新课标教材图文并茂能吸引学生,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把有关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够捕捉到知识点,并在运用中掌握。
3)教师突出了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交际能力。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①不怕出错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的习惯。初中新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如果教师注意采取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兴趣,很容易就能够使学生积极性高涨起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就要保护学生这种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这种积极性会慢慢下降,产生害羞心理,这种害羞心理的表现是不敢开口讲英语。教师应帮学生克服这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②加强朗读训练。朗读是进行自由表达的一种有效的准备。学生积累了一些英语材料后,在朗读这些文章时,可以细细品味文章,体味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语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尽量融入文章的意境中,体会文中的各种场景、各种角色。通过朗读还可以训练发音、帮助记忆。
③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进行口语表达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将自己的思绪整理一下,写出讲话提纲,比如可以把中心问题和关键词写出来,减轻记忆的负担;同时分析听者与自己的关系、角色、立场等等。此外还应对他们谈话的效果有一个初步的预测,如果出现交流障碍或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应有一定的应对措施,交流起来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口语表达能力也可以通过听力、阅读和写作得以提高。
④加强固定表达方式的收集和整理。为了达到表达自如的目的,有必要指导学生借助一些固定短评、表达方式来流畅、正确地传达自己的意图。这些表达法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交流场合进行适度恰当的表达,促进学生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和自信度,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
⑤让学生主动参与口语交际。首先,在课堂上通过表演、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 到活动中来。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沉默并不是金。因此,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个较为固定的学习伙伴,鼓励学生与自己的伙伴经常随时随地自由交流彼此的兴趣、见闻、计划、幻想、意见,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一起做各种游戏等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经常体会到“学而时习之”的乐趣。
⑥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有很多练习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口语练习无需做太多物质上的准备,只要有兴致和时间,随时都可以做。如对话、做短报告、采访、讲故事、讲笑话、角色游戏、演短剧等等。
4)课堂活动的加强,使学生由课改初期的不适应,逐渐转变为接受,从不敢开口不爱开口到积极发言,踊跃参与。
课改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是关键,为此,我们注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下面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①教师启动“交流—互动”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双边活动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作适当引导,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从而扫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如:在一次听取新课改研讨课时,一位女教师的科学风趣的导入不失为教师启动的一个典范:当这位教师走进教室时,微笑着问候大家:“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m your English teacher.I’m Father Christmas!”一位男孩勇敢地站起来问:“I hear Father Christmas was an old man, Am I right?”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发表见解,有说不完的话,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并为新课程教学的“交流—互动”作了铺垫。
②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互动”的基础
在课程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关,层层深入的问题,再由学生自学,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为此,我们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如下自学要求:
A.Learn useful expressions and make sentences with them.B.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C.Put up some questions by oneself.D.Be able to recite the text.③小组讨论:“交流—互动”的发展
小组讨论是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励是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得到锻炼机会,各小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然后各小组长再将各自小组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解决。如教授八年级上册Unit 3 Families Celebrate Together 时,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讨论内容也不一定要局限在课文内容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使小组成员互相交流,集思广益。
④组际交流:“交流—互动”的关键
各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之间可以展开组际交流活动,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可以先让在讨论过程中表现比较成熟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其它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各组再提出各组的疑难问题,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所授知识,突出关键问题,不偏离主题,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最后,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
⑤练习评定:“交流—互动”的评价。
在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而课内作业也是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然后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改,对学生出现的代表性问题,采取全班讨论的形式,通过“交流—互动”来解决。
“交流—互动”使学生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相互联系,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为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三.一批新型教师在课改实践中茁壮成长。
课改实践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开始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开始关注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通过课改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得到了进步提高。一学期来,有6篇教学论文在各级教育报刊、杂志上发表,在各类评选中获奖,圆满完成区级课题《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的结题工作。
五.几点反思与建议
1.教师情感投入等的差异,会产生高低有别的课改效果,新课程改革需要拥有新的教育理念和一定文化积淀的研究型教师,所以广大教师要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2.评价相对滞后,新的课程改革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3.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有待加强。
4.适应新课程的校园文化有待建立。
总之,通过新课改实践,经我们的体会是:教师培训是关键,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方法改革是重点,评价改革是动力。我要和大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新课改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既是机遇又是挑
第三篇:素质教育先进校
我校优秀通过福安市素质教育先进校评估验收
2012年7月20日,福安市素质教育先进校评估组领导、专家在市教育督导室陈瑞国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校进行评估验收。评估组领导、专家认真听取了王培平校长的汇报,实地察看了我校的校园环境、各教学功能室和资源室,多方面了解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详细查阅了档案资料。反馈会上,领导、专家高度评价我校的素质教育工作,陈瑞国副主任代表评估组对我校提出三点殷切希望:
一、学校发展定位,加快初中教育样板校建设步伐,使赛岐中学真正成为福安市对外宣传初级中学的窗口;
二、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兴校之路,永葆学校教育教学的活力;
三、正确认识孔子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校园文化的品味。
我校历任校长及班子带领全体教师秉承“严谨治学,务实发展”的优良传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中考和综合文化素质竞赛取得优异成绩,2005年以来连续六年荣获“中考综合成绩评比优胜学校”“综合文化素质竞赛优胜单位”;“阳光体育活动”精彩纷呈,市中学生运动会和中学生篮球赛成绩一路飙升;精心组织读书节、艺术节等活动,成效显著,吴梦羽、陈茜薇等多名学生荣获市级征文和演讲比赛大奖,学校连续荣获“组织优秀奖”,《簸箕上的麻雀》获福安市艺术节比赛一等奖;学校重视环境育人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用良好的环境熏陶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自主管理中提升自己;奥赛和写作技能两项特长培养彰显特色,学生在数理化全国奥赛中捷报频传,在各级作文竞赛中连获大奖;“小班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市“小班化”教育教学专题会议上做专题汇报,初步实现了“小班化”教学的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个别化的教学,促使人人成功。(校办公室)
第四篇:德育先进校申请报告
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 申报“德育先进学校”工作报告
[学校概况]:
福建省寿宁职业技术学校是寿宁县唯一一所省级重点中专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136人,在校学生2056人,37个教学班,开设电器运行与控制、电子电器维修、计算机及应用、会计电算化、幼教、工艺美术、旅游管理、茶叶审检与营销、计算机动漫制作、农村电气化管理、戏曲等11个专业。学校占地42亩,分两个校区(总校区、原技校分校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于2007年通过市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验收,2010年5月正式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级重点中专学校。开创了寿宁县职业教育新局面,为建设教育强县的目标又将迈出坚实的一步。
[自评情况]:
按照《福建省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指标》的要求,我校对近三年德育工作进行了认真、客观的总结,经对照自查,自评得分如下:A1为19.5分,A2为28.5分,A3为19分,A4为27分,特色附加3分,自评总分97分。
几年来,学校以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动力,以提高学生文明素质为重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以德育治校发展之路,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现将我校近三年来开展德育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德育制度,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学校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全局工作的首位,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创新”为育人目标,以德育促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1、建立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为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吴祯源同志担任组长,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吴少辉同志任副组长,由政教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负责具体工作,从领导机制上保障了我校的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制定德育规划,明确德育目标。
“寿宁职业技术学校2009-2012年德育规划”,对我校德育工作作了明确的规划,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政教处、教务处、团委根据学校规划每学期规定出具体的德育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工作落到实处。
3、分工合作,共同构建德育体系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我校坚持德育工作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原则,构建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为中心,党支部、政教处、教务处、团委、年段、教研组、学生会班级分工合作,形成合力的德育管理网络。做到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开展德育工作,教师教书育人,行政管理育人,职工服务育人,学生干部参与德育。将德育思想渗透学科教学,进课堂,进学生大脑,形成德育工作齐抓共管体系。
4、突出职教特色,规范工作管理
我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的,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建立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班级三项评比和班主任工作考评制度,实施《寿宁职专学生德育学分制》。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对各个班级和班主任进行考评,将考评的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依据。德育学分制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过程管理,每一位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前不但要获得教育学分,同时也要获得相应的德育学分。学校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三节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由班子成员和和班主任参加的德育工作例会,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内容,布置相应的工作措施。各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师研究德育渗透课程。在校学校政教处、团委的指导下,学生会干部及各班班委共同参与德育工作,学生从德育教育的被动受体转化为德育教育的直接参与者。
二、坚持过程管理,突出职校德育特点
1、实施德育学分制
我校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了《寿宁职专德育学分制》。对学生自入学以来的在校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将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化为包括思想政治表现,出勤纪律情况,参与班级、学校活动,社会实践情况,奖励和处分情况内容。学生在校修满所修课程的获得教育学分,同时要求中职学生必须获得相应的德育学分方可毕业。这样就实现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动态管理,由于学校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德育教育成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德育效果。
2、开展班级评比活动
学校对各个班级的学生纪律,卫生情况、仪容仪表、好人好事、财产维护、集体活动内容进行盈利产品管理,每天由行政指令的进行登记等,每月评比一次,每学期进行排名,考评结果作为优秀班级和优秀班主任的主要依据。依靠整体舆论氛围和班级的集体荣誉感来自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深入开展“帮教扶”活动
在目前中职学校的招生形势下,中职学生中间存在相当的一部分的后进生。为了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班级年段逐层摸排后进生对象的基础上,学校不间断地开展后进生的“帮教扶”活动。教务处将“帮教扶”活动列入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学习上帮助,思想上教育,工作上扶持,使每一位后进生感到切切实实地关心与支持。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很多后进生重新找到了学习的信心,自身的价值。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后进生,毕业后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
4、强化安全法纪教育
创建平安的校园,加强法纪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对于职业学校还具有的特殊的现实意义。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治安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分清职责落到实处。学校定期邀请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给学生上法制教育课,班级例会也将安全法制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学生刊物定期刊载相关文章。近三年来,学校没有出现重大的责任安全事故和重大的学生会违纪违法的状况,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舆论的好评。
5、重视学生心理辅导
中职学生由于其特定的成长经历、现实的就业压力加上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以及青春期的生长特点,必然导致其中一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为此学校派遣教师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新建了心理咨询室,抽调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充实心理咨询咨询室的力量。并通过发放心理问卷以及学生干部、科任教师、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发现问题,进行疏导。同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困惑举办讲座集体辅导。
三、丰富教育载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德育渗透课堂,徳智协调发展。
人的道德观念来大多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因此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训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是我校的新举措。具体做法:一是学校聘请有经验的企业生产管理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开发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训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让学生有机会提前熟悉并体验到企事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二是校企合作把企业的生产项目及技术管理人员引进学校,学生在教师及工厂技术管理人员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企业的生产项目,从中培养起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积极的工作态度等,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职业道德观念并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三是工学交替,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正的企业环境中接受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师现场的讲授、引导及学生亲身体验来熟知企业的制度及企业的文化。通过以上三点把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实训融合在一起,职业道德教育有了真实具体的环境。
2、开展志愿服务,爱心回报社会
我校的青年志愿者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共建、互助、共享”为主题,围绕扶贫帮困、社会服务、文化教育、美化环境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内容上,我们以群众需要为原则,扎扎实实地根据群众的服务需求确定志愿服务的内容和项目。一方面是积极响应上级的要求和布署,有针对性的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优势,坚持开展免费服务,面向学校周边社区居民长期开展家电维修和保养咨询、电脑维护和维修、手机维护和维修等项志愿服务,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和认可。同时又围绕文明、和谐城市建设,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组织青少年走上街头,开展卫生清扫、清除白色垃圾等环境整治活动和劝导文明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充分弘扬“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普及“锻炼自我、服务他人”的志愿服务理念,是我校开展“心怀感恩、学会做人”主题活动的现场体验。为社会文明奉献力量,为社会和谐添砖加瓦。
3、加强经费保障,充实德育阵地
为确保德育目标的实现,学校对德育经费的支出优先保障.确保用于德育实践活动、德育队伍建设、教师培训、专题教育、评比表彰、刊物订阅的经费支出要求。近三年来我校的德育经费总支出占到学生公用经费的20%的左右。校内德育教育阵地不断扩充,先后建立了图书馆、心理咨询室、学校广播站、荣誉墙、宣传栏、校园网等,并有计划地并发挥这些得以教育阵地的功效。为解决学生健康上网的问题,校内开设校园网,开放两个得电脑室供学生免费使用。在校外上网方面,向学生提供健康网站目录,引导学生浏览健康有益的网站,充分发挥优秀网站资源对学生思想道德正面宣传教育的功能。
4、家校联系畅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健康的作用,通过加强家校联系,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建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通过学期报告手册的机会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每学期学校根据各乡镇赶集日的安排,借用各乡镇中学发呢去召开家长会,每年暑假利用下乡招生的机会,到学生家中家访。不定期电话联系家长,并在各位班主任的工作手册记录。学校近利用教学生开周的机会,邀请部分家长到校听课,亲身体验学生在校的学习的生活。通过上述措施,密切了家校合作,共同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
5、创新党团建设,学生自主管理
党组织,团组织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机构,是引导中职青年学生人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坚,肩负巩固和扩大党在青年中执政基础的重任。
我校创新党团工作机制,坚持“党建带团建”,引导青年学生成立自我管理组织---学生会。并通过他们的工作发现优秀人才,近三年来,我校共有30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优秀团员、团干、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15名学生被明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通过他们的影响,更多的学生围绕在党团组织的周围,从被动的接受德育教育,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四、建设文化校园,打造学校发展内涵
1、开展主题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政教处、团委联合抓好升旗仪式、班团会,深入开展感恩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等主题教育,充分发挥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室的作用。把每周的升旗仪式作为对学生进行正面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精心组织每一次升旗仪式,有计划地安排好以爱国主义、遵纪守法、勤奋学习、明礼诚信、文明修身、社会公德、意志磨练等为基本内容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取得良好效果。把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和学生刊物作为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结合学校各阶段的中心工作,分别以绿色环保、文明城市、增强团员意识、平安校园、学校升格,文明学校等为主题进行宣传,使全体师生及时了解学校的工作动态。
2、开展技能竞赛,培养职场意识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以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上岗工作。这就要求学校要培养技术过硬,职业道德合格,具有职场意识的人才。为使三者有机结合,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出台了《学生技能竞赛获奖与指导教师奖励办法》。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启发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在学生实践操作后,教师以表扬鼓励为主,及时客观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正确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对操作能力较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操作的好习惯。近年来,学生的实践能力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国赛、省赛和市赛中成绩均位列同类学校前列,更多的学生在企业中凭借优秀的综合素质站稳脚跟、实现发展,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3、开展文体活动,陶冶高尚情操 为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育人环境。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篮球友谊联赛”,给爱好一篮球的同学提供了一个互相切磋的平台,同时也在校内掀起篮球运动的热潮。每年一届的校园歌手赛至今已举办了7届,第8届正在进行中,通过歌手赛给具有艺术特长的同学一次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07年5月我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校在升格庆典中策划了文艺演出,08年元旦我校举办了升格以后的首次“元旦汇演”,09年五四期间开展“迎人文奥运,建和谐校园”系列活动。2010年5月我校升格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学校举办了隆重的庆典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营造高雅的艺术氛围,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展示了青年学生的精神风貌,把校园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
4、铸造育人团队,提供德育保障。
提高学校德育质量,最根本的是要有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工作团队。我们从四个方面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一是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针对教师严格执行《业务考评制度》、班主任的选任采用自愿报名学校考核的形式,工作考评则依据《班主任考评制度》等。二是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化。通过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特殊贡献”的评选活动,及师德师风建设报告会、德育工作研讨会、“颂师德•铸师魂”演讲比赛,培养教师以德育人、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的良好风尚。三是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要求全体教职工认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以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的。四是师德师风建设聚焦化。开展“立师德,树形象”活动,使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每学期举办一期师德学习培训班,组织职业道德报告会。每年评选一批“优秀教师”,两年评选一次“十佳师德标兵”、“十佳教学能手”,其中郑树源、吴松青、陈贵、朱春林等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周秀美被评为省骨干班主任,他们的事迹在全市巡回演讲,并多次登报,在全校激起一股弘扬高尚师德的氛围。
5、开展校园三化,构建环境文化
我校高度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按县教工委提出的“三化”(绿化、美化、净化)标准,努力营造“润物细无声”的环境文化。投入三十多万元整修了因“桑美”台风摧毁的校内体育场,规划种植花草树木,环绕安装彩色夜灯,四周间插休憩石椅。环型跑道,荫荫草坪,或跑跃、或漫步、或读书,无不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校园四周及教学楼每层走廊都用盆栽点缀、四季更换,墙壁镶嵌名人警句字画。宣传墙上师生风采时时激励着一届届莘莘学子„„学校的每个景点、角落、墙壁、绿地都体现着教育功能,形成了学校无闲处,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事,事事都育人的文化氛围,使师生随时受到和谐环境的感染,随地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营造出了娱乐身心、陶冶性情、潜移品性、培养情操、塑造灵魂的文化氛围。
五、德育捷报频传,彰显优良校风学风
第五篇:学习先进校考察报告[范文]
学习先进校考察报告
XX年12月16日,我校11位英语教师在李XX校长的带领下,去XX中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提高课堂实效性,打造英语高效课堂研讨会”暨XX市初中英语学科基地建设阶段汇报活动。活动历时一天,内容安排紧凑,有集中听课,推门听课,有英语特色资料展示,有课例研讨展示,有专家专题讲座,有学校教科研经验介绍,有学科基地建设总结共七项内容。参加此次活动,到会人员感受很深、收获很大。
主要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三中的英语教学模式较科学。
(一)英语基本课型有三种:1.自学互学展示课2.质疑拓展提升课3.单元强化巩固课。
(二)采用“5+1”教学模式
“5”是指五种课型——1.集中识词课(识词课)2.句型、对话、听说课(句型课)3.语篇分析提升课(阅读课)4.话题、阅读、写作课(写作课)5.单元复习整合课(复习课)
“1”是指增补课,依据单元不同特点,对某一课时进行增补,即把5课中的重点课再分出1课时进行强化。
二、三中的英语课堂体现出五个特点:
.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了,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参与率高。
2.教师在课上非常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3.教师导课整体水平较高,特别是第一节李丽老师的语篇教学展示课上的更为精彩,和谐顺畅、高效。
4.小组有效互动,达到了组学效果。
5.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并能高效整合教材。
三、英语组课例研讨收到了实效
.研讨的过程严谨
2.研讨的教师积极
3.研讨争论的实际4.研讨的结果有效。
四、英语基地建设成果显著
.英语教师素质得到了迅速提高。
2.英语学科中考成绩稳步提升。
3.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英语教学及管理模式。
4.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导学案设计精良,实用性强,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
5.构建了英语学科特色档案,共有六部分:
(1)基地活动材料(2)教师成长记录(3)原创题库
(4)教师学案集
(5)英语作文
(6)纠错笔记
五、学校创建了英语资源库
.建立了四个资源库:
(1)各年级英语试题库(2)课时导学案库
(3)话题阅读完形题库(4)单元测试、专题测试、阶段测试题库。
2.完善了教研教学一体化网络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
今后我校英语教学和教研的努力方向
.对照反思,寻找差距。通过学习和反思,对照我校的英语教学和教研,我们和三中的差距很大,需要我们教研组和备课组,认真学习,深入研究。
2.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3.规范教研、深化课改,提高效率。
总之,我们要树立信心,双滦三中王校长在介绍经验时,阐述了两个观点非常有指导意义:一是外出考察要做到“低头走进名校”,“抬头回到母校”;二是对于经验要做到:“看10学1,学1创10”。钱富奎老师也阐述了一个观点“不要否定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因为世界上绝对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每一种模式都有它的相对性”。希望大家加强学习和研究,团结一致,顽强拼搏,认真备讲,潜心教研,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努力把我校英语学科打造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