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师岗前培训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无重复)

时间:2019-05-13 15:4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高师岗前培训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无重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高师岗前培训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无重复)》。

第一篇:福建高师岗前培训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无重复)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A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C A.接受过程; B.认知过程; C.同化过程; D.学习过程

1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6、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A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和行为; D.人际关系

17、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B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8、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A A.社会心理; B.社会知觉; C.社会态度; D.社会归因

19、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A A.社会行为; B.社会舆论; C.社会潮流; D.社会传统

20、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C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21、二因素说认为品德构成的要素是道德行为和()。B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

22、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C A.形成阶段; B.转化阶段; C.习得阶段; D.修正阶段

23、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A A.多元化态势; B.单一化态势; C.极端化态势; D.表象化态势

24、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A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

25、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其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B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6、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B A.全体性; B.科学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

27、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C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

28、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A A.澄清技术; B.具体化技术; C.提问技术; D.面质技术

29、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A A.简述语意技术; B.澄清; C.提问; D.具体化

30、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B A.简述语意技术; B.倾听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30、心理辅导员讲出自己的感觉、经验、情感和行为,与来访者共享,以增加彼此的人际互动的技术是()。B A.简述语意技术; B.自我表露的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31、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D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

32、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C A.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 B.认真研究教材; C.进行教学反思; D.倾听学生的声音

33、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C A.学术考核; B.教学考核; C.目标激励; D.岗位定级

3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D 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35、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需要层级依次为()。B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学习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求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6、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B A.学校文化; B.民族文化; C.企业文化; D.制度文化

37、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A A.行为强化激励; B.物质激励; C.精神激励; D.环境激励

38、下列属于组织文化的是()。B A.制度文化; B.企业文化; C.地区文化; D.国家文化

40、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C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D.制度文化

39、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A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9、“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D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12、()是指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B A.概念学习; B.发现学习; C.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3、在符号表征中,个体可直接运用()发现原理和原则,或者解决问题。C A.具体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图形思维

21、“社会道德反应测验”量表制定者是()。B A.莱斯特; B.吉布斯;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25、道德品质形成和转化的前提与基础是()。A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

31、调动大学教师的积极性,要遵循如下的原则()。B A.刚性与柔性相结合; B.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C.收入与发展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提供发展空间相结合34、“教师生涯发展模式”的提出者是()。D A.费斯勒; B.伯顿; C.卡茨; D.司德菲

40、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A A.从众; B.环境对心理的感染; C.直接同化; D.间接同化

2、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以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是()。B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测验法

9、认知发展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 A.格赛尔; B.弗洛伊德;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10、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和个别差异的是()。C A.遗传因素; B.学习; C.社会生活条件; D.经验

1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哪种形态的陈述性知识()。C A.有关事物名称或符号的知识; B.有关简单命题性知识或事实性知识; C.有多个命题构成的组合性知识; D.获得性知识

28、在群体健康行为的传播理论的模式中,强调对传播现象的整体性和互动性进行理解的是()。D A.单向传播模式;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 D.整体互动模式

29、认为如果青少年能充分拥有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的了解,即能增进其职业生涯的正确性的学派是()。C A.人本主义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C.特质因素学派; D.认知主义学派

31、公平理论指出,员工的积极性能否调动,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A.绝对报酬与相对报酬; B.实际值与期望值; C.效益与收入; D.情感管理与提供舞台

32、处在知识型、学习性的社会中,社会信息的更新不断加快,知识老化加速,则要求大学教师要是()。B A.学术研究者; B.终身学习者; C.社会服务者; D.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

33、属于大学教师职业特征的是()。A A.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B.教师劳动的高难度; C.教师劳动的高强度; D.教师劳动的学术性

35、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D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亚当斯

37、校园的整体规划及其建筑风格应反映学校内在的文化特色,它主要反映的文化形态是()。A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

14、发散思维测验是创造性测量的核心,而将对发散思维的测量作为测量创造性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吉尔福特提出的()。C A.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B.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C.智力结构论; D.条件反射理论

15、()是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B A.内在动机; B.自我效能; C.自我奖惩; D.自我强化

24、大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最先特征是()。D A.自我性; B.自律性; C.坚持性; D.自觉性

27、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两大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A A.职业生涯的决定; B.帮助学生自我了解;

C.获取有关工作的知识; D.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的知识

3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可以反映教师的职业具有的一个特征是()。C A.复杂性; B.独立性;C.示范性; D.长效性

35、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C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亚当斯

2、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的心理学流派是()。C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与活动是否能顺利完成相关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智力

25、利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道德教育的心理学家是()。C A.班杜拉; B.吉布斯;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28、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的行为基本上是机械的,只能对环境做应答,而本身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很弱的是()。B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

32、在教师反思的四个过程中,反思最集中体现在()。B A.具体经验阶段; B.观察分析阶段; C.重新概括阶段; D.积极的验证阶段

11、陈述性知识一般以()形式在头脑中贮存和表征。C A.动作; B.表象; C.命题和命题网络; D.以上三者

33、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指出,激发力量主要是由以下二因素组成()。D A.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D.目标效价与期望值

9、一位讲师未被晋升为副教授,这本来是个打击,但他却说,在现在的职位上更轻松、更愉快些。这个例子是哪种心理预防机制的表现?()C A.压抑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10、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C A.平稳期;

B.高原期; C.高峰期;

D.下降期

12、在符号表征中,个体可直接运用()发现原理和原则,或者解决问题。C A.具体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图形思维

26、属于预防性和教育性的团体辅导属于哪一类性质的团体?()C A.治疗性团体;

B.封闭性团体; C.发展性团体;

D.同质性团体

28、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拥有自觉和自由以作出人生基本的抉择的是()。D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

28、以来访者为中心的心理咨询理论是()。C A.精神分析理论;

B.行为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认知理论

1、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将客观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这是知觉特征的什么属性?()A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3、记忆过程包括()。A A.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B.识记、保持和遗忘; C.再认、重现和回忆; D.识记、再认和遗忘

5、下列心理学家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是()。B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魏特海默; D.斯金纳

6、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哪个阶段()。B A.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 B.亲密感对孤独感; C.繁殖感对停滞感; D.勤奋感对自卑感

8、外表并不吸引人的女大学生尽力扩充自己的知识,成绩优异,以获得她在外部特征上所不能得到的别人的器重和赞赏。这是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D A.投射作用; B.否定作用; C.升华作用; D.补偿作用

9、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 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12、()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由感官觉察、注意、辨别、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D A.意义学习; B.行为主义学习; C.建构主义学习; D.信息加工学习

15、流行于80年代,并在我国90年代引起教育界极大关注,被认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的学习理论是()。D A.意义学习理论; B.发现学习理论; 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6、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B A.人际互动; B.人际交往; C.人际沟通; D.亲和行为

17、侵犯行为可以分为工具性侵犯和()。D A.行为性侵犯; B.意图性侵犯; C.动机性侵犯; D.敌意性侵犯

18、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又被称为()。B A.首因效应; B.光环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9、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C A.亲和行为; B.人际交往; C.从众行为; D.社会行为

20、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C A.弗洛伊德; B.洛克; C.布鲁纳; D.斯滕伯格

21、“木桶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品德发展的()。D A.稳定性; B.个体性; C.道德性; D.整体性

23、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大学品德教育实践中应注重()。D A.自我熏陶; B.道德灌输; C.制度约束; D.榜样作用

24、品德是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部分,是一种()。A A.心理现象; B.社会现象; C.生理现象; D.管理现象

25、我们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往往会感到敬佩,对自私自利的行为会感到鄙视,这是一种()。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6、辅导员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矛盾,让来访者透过自己言语和非言语的不一致,觉察到自己尚未留意的现象的技术是指()。D A.情感回应; B.共情; C.具体化; D.面质技术

27、心理辅导员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情感,且反馈给来者,协助来访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的技术是()。B A.共情技术; B.情感反应技术; C.具体化; D.澄清技术

28、提出比较概括、广泛的问题,对回答内容不做严格限制的技术属于什么技术?()D A.具体化技术; B.内容反应技术; C.封闭式提问; D.开放式提问

29、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的表达其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的技术是指()。C A.共情技术; B.立即性技术;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30、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被定义为()。A A.网络成瘾; B.网络依赖; C.强迫症; D.情感障碍

32、属于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是()。C A.班级管理者; B.心理辅导者; C.学生指导者; D.学生领导者

33、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B A.马斯洛; B.赫茨伯格; C.弗鲁姆; D.亚当斯

34、大学教师的能力包括()。B A.学术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B.一般能力与教育能力;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学术能力与管理能力

36、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一种教育实践活动的历史有多久了?()D A.20多年; B.30多年; C.50多年; D.与大学有同样长的历史

38、下列属于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的是()。D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

40、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D A.把校园文化作为相对独立于社会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理解;

B.包含学术文化在内的概念;

C.排除学校组织制度的文化概念;

D.是将校园文化的学术文化排除在外时研究校园文化所使用的概念

3、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C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调节性; C.集中性和指向性; D.集中性和选择性

6、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发现()。A A.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作用;

B.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有一定的作用; C.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有较大的作用;

D.在个体生理成熟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起决定作用。

7、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方显成熟的,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的特点。B A.不平衡性; B.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C.个体差异性; D.发展的关键期

10、“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A A.升华作用; B.退化作用; C.合理化作用; D.投射作用

24、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好孩子”的道德取向属于()。A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道德水平

26、心理辅导员对在辅导过程中影响辅导关系的语言、行为、情感、不平常的心理状态,予以敏感地察觉和单程的沟通与处理的技术是()。B A.共情技术; B.立即性技术;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27、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发展的四个过程中,其活动主要在于增进团体之间的信任,加强团体合作的阶段是()。B A.初创阶段; B.过渡阶段; C.工作阶段; D.结束阶段

28、准确觉察他人的内在世界并恰当的表达出自己对对方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的技术是指()。B A.情感回应; B.共情;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31、属于大学教师的一般能力的是()。D A.学术能力; B.管理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想象能力

32、司德菲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分为()。B A.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B.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C.入职阶段、高明新手阶段、专家阶段、退出阶段; D.新手阶段、专家教师阶段、职业倦怠阶段、退出阶段

37、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D A.政治观点; B.思想意识; C.理想信念; D.价值观

40、广义的文化指的是()。C A.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 B.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

C.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D.物质制度文化和精神制度文化;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AB A.认知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2、感觉适应是()心理现象。AB A.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 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 D.两种刺激同时作用时引起的

3、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对策是()。AC A.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 B.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C.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教育; D.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4、教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塑造自身的良好性格()。ABCD A.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B.自觉地模仿榜样; C.增强自我认识; D.投身社会实践

5、布鲁纳认为,个体认知表征的方式随年龄而发展,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BCD A.认知表征阶段; B.动作表征阶段; C.形象表征阶段; D.符号表征阶段

5、产生式学习中,每一个产生式的形成都包括哪两种表征?()BD A.动作表征; B.活动表征; C.符号表征; D.条件表征

6、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不同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将知识分为哪两大类?()AD A.陈述性知识; B.动作性知识; C.形象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7、为了避免意义学习中的机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ABCD A.精心组织教材,使教材知识具有逻辑意义B.在教新知识之前先复习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 C.以学生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为基础; D.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正真了解教材内容上

8、印象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BD A.外表; B.社会身份; C.自信; D.自我观念

9、大学生恋爱的现状是()。ABCD A.恋爱比例大,公开而主动性强; B.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 C.恋爱动机多样化; D.恋爱悲剧增多

10、大学生的一般人际关系包括()。ABCD A.师生关系; B.同学关系; C.社会实践关系; D.网络人际关系

11、大学生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BCD A.制度性原则; B.务实及可行性原则; C.稳定性及适应性原则; D.底线原则

12、大学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ACD A.构建意义; B.构建程序; C.构建原则; D.构建的具体指标

13、在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矫正大学生的不良品德时,应注意()。ABCD A.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B.坚持正面疏导; C.提出具体而合理的要求; D.进行榜样教育

14、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新生适应教育; B.学习心理健康; C.情绪管理; D.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教育

15、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核心辅导内容包括()。ABC A.负性情绪的处理; B.帮助建立安全的现实人际关系; C.自我的重塑; D.认知的改变

16、网络成瘾的特点主要包括()。ABCD A.成瘾者思维、情感、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控制; B.投入的时间和程度逐渐加大; C.不能上网时会出现烦躁不安; D.会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

17、需要层次理论包括()。AD A.生理需要; B.物质需要; C.精神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8、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AC A.观摩与分析; B.掌握学习理论; C.教学决策训练; D.把握学生心理

19、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AD A.心理满足与激励; B.物质奖励与激励; C.精神嘉奖与激励; D.行为强化与激励

20、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AB A.模仿; B.从众; C.顺应; D.强化

1、下列心理过程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是()。ABCD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2、人的心理实质是()。BC A.天地万物皆在心理之中; B.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C.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是神灵所集

3、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AC A.遗传素质; B.学习; C.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 D.自我反思

5、韦纳把归因维度归纳成哪几个方面?()ABD A.内在控制-外在控制维度; B.稳定-可变维度; C.长期-短期维度; D.可控-不可控维度

6、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动力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BCD A.行为的激活; B.行为的定向; C.行为的维持; D.行为的强化

7、意义学习的特点是()。ABC A.揭示知识的意义,并使之成为自己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

B.学习过程就是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C.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D.学习的内容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8、大学生常见的社会行为有哪些?()AB A.亲和行为; B.侵犯行为; C.选择行为; D.知觉行为

9、大学生社会知觉的途径主要有()。ABCD A.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观察; B.对交往中的动作、表情、态度、语言等进行人际知觉;

C.通过对自己或他人在特定的社会或组织中的地位、权利等由此产生的行为知觉来进行角色知觉; D.通过对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的知觉来进行自我知觉

10、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的类型有()。ABCD A.缺乏知心朋友; B.与别人难以相处; C.感到交往困难; D.社交恐惧症

13、不良品德的转化一般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ACD A.醒悟; B.遵从; C.转变; D.巩固

14、特质因素学派协助青少年进行职业选择的策略是()。BCD A.职业生涯的决定; B.帮助学生自我了解;

C.获取有关工作的知识; D.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的知识

16、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包括()。ABCD A.初创阶段; B.过渡阶段; C.工作阶段; D.结束阶段

17、教师反思的成分包括()。ACD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教师的陈述; D.批判成分

18、大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BD A.心理辅导者; B.社会服务者; C.学生领导者; D.学术研究者

19、优化大学校园的心理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AB A.建设富有育人寓意的校园物质环境; B.倡导崇尚学术,重视教学的价值取向; C.建设关爱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师生关系; D.倡导优化配置学校资源

20、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调试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BC A.文化氛围与心理调试; B.校园物质环境与心理调试; C.校园精神环境与心理调试; D.校园制度环境与心理调试

1、学习大学心理学的意义有()。ABCD A.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B.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发展个性; C.有助于维护师生心理健康; D.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2、思维的基本特征有()。AC A.间接性; B.目的性; C.概括性; D.形象性

3、在对待具有不同气质特点的大学生时,作为教师应该做到()。ABCD A.认识到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B.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和对待自己的气质; C.帮助学生发扬气质中积极的特征,防止和纠正消极特征;

D.意识到每种气质类型的大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

4、从性格结构来看,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包括()。ABCD 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理智特征; D.性格的情绪特征

5、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包括哪几个主要过程?()ACD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表征; C.知识的存储; D.知识的提取

6、韦伯发现大多数人都将自己行为的成功或失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ABCD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和运气; D.身心状况及其他

8、大学生集群行为的特点包括?()ABCD A.自发与组织并存; B.理性与激情并存; C.行为目标可大可小; D.易被暗示利用

9、社会知觉印象形成的效应有哪些?()ABC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低球效应

10、关于高校对大学生婚恋和择偶心理的引导和教育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高校要积极开展恋爱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B.高校要开展有关性健康、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C.每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D.大学生在恋爱中也该自尊自重

11、影响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内在因素,一般认为是()。ABC A.自我意识提高; B.人生价值追求; C.个体身心特征; D.同伴关系

12、当代大学生品德存在的问题有()。ABCD A.道德认知比较模糊; B.道德情感比较消极; C.道德意志比较薄弱; D.道德行为习惯比较差

13、关于当代大学生品德的现状表述正确的是()。ABCD A.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多元化态势; B.道德情感体验比较积极; C.道德意志水平参差不齐; D.道德行为比较消极

14、在我国高校中,使用比较多的团体辅导的性质是()。AC A.结构式、封闭式; B.非结构式、开放式; C.同质性、发展性; D.异质性、治疗性

16、团体辅导的功能主要有()。ABCD A.教育功能; B.发展功能; C.预防功能; D.矫正功能

17、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ABCD A.善于因势利导; B.善于随机应变; C.善于对症下药; D.善于掌握分寸

18、大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ABC A.教师的能力; B.教师的情感; C.教师的意志; D.教师的个性

19、可以通过以下哪几个方面来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品位?()ABC A.美化校园物质环境; B.倡导正确办学理念; C.促进师生和谐的文化;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校园文化的呈现形态主要有哪几种方式?()AC A.“显形”形态; B.“直接”形态; C.“隐形”形态; D.“间接”形态

4、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表现出()。AD A.内隐性与波动性并存; B.自尊与自卑并存;

C.温柔细腻与粗犷并存; D.体验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

9、印象管理是指我们有意地控制和管理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也叫做()。AD A.印象整饰; B.印象形成; C.印象提升; D.印象控制

12、大学生的品德教育就是要回归现实生活,要从现实出发,()。ABD A.贴近现实; B.贴近生活; C.贴近课堂; D.贴近大学生

13、大学生要学会品德修养的一些常用方法,如()。BCD A.启发诱导法; B.学思并重法; C.省察克治法; D.积善成德法

1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ABCD A.全体与个别兼顾的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主体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AD A.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B.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

C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D.激发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17、教学反思的方法包括()。BCD A.回忆思考; B.交流讨论; C.行为研究; D.反思日记

18、激发大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B A.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 B.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C.刚性与柔性相结合; D.情感与制度相结合

19、大学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CD A.直接感染; B.间接感染; C.人际间的心理感染; D.环境对人的心理感染

7、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有哪几种方式?()ABD A.认知结构迁移; B.产生式迁移; C.认知能力迁移; D.认知策略迁移

12、大学生的良好品德教育重点在于()。ABCD A.以生活为本; B.以问题为中心; C.以实践为落脚点; D.学校德育课程与团体的与相结合

13、目前大多数大学生感到在校有()。ABC A.学习压力; B.就业压力; C.人际压力; D.考研压力

14、群体健康行为的传播理论所具有的模式有()。ABCD A.单向传播模式; B.双向传播模式; C.互动传播模式; D.整体互动模式

17、司德菲提出的教师成长过程中包含了退缩阶段,退缩阶段包括()。AD A.初期的退缩阶段; B.中期的退缩阶段; C.快速的退缩阶段; D.深度退缩阶段

18、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体现在()。ABCD A.明确的目的性; B.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和坚定性;

C.解决矛盾的坚定、沉着、耐心和自制力; D.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

20、校园文化形态被分为以下哪几个方面()。ABCD 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行为文化; C.校园制度文化; D.校园精神文化

4、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富有教育含义的观点有()。BD A.观察别人的活动能形成儿童新的认知结构; B.儿童有准备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C.课程内容的编制就是依据知识内容本身的系统化和条理化; D.教学中强调活动法和自我发现法

7、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哪两个过程的循环而不断发展的?()BD A.调整过程; B.同化过程; C.反馈过程; D.顺应过程

9、大学生亲和行为的特点是()。ABC A.亲和行为受到外貌、距离、熟悉性和相似性等的影响; B.人际交往需要骤增; C.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关键; D.亲和行为都会顺利进行

10、斯滕伯格“爱情三元论”提出,爱情包括哪几个成分?()ACD A.亲密; B.信任; C.激情; D.承诺

11、大学生品德研究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品德的()。ABCD A.培养依据; B.修养依据; C.基本特点; D.基本规律

12、品德具有个体性特征,个体性特征具体体现在()。ABCD A.品德在不同人身上的形成是不同的; B.品德的发展要依靠具有个体差异性的内在力量; C.品德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不同; D.品德是可以自控的

16、健康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ABCD A.知晓健康信息; B.健康概念认同; C.态度转变; D.采纳健康行为

17、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激发力量是由以下因素构成的()。BC A.认知因素; B.目标效价; C.期望值; D.情感因素

20、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功能有()。ABCDE A.感染功能; B.暗示功能; C.同化功能; D.激励功能; E.心理调试功能

6、发现式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意义上,主要指()。ABCD A.有助于学后长时记忆; B.有助于智力的发展;

C.容易获得成就感的满足; D.有助于以后的独立求知与研究

11、影响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一般认为是家庭、社会环境和()。CD A.恋爱关系; B.人生态度; C.学校教育; D.人际关系

12、品德具有如下特征:个体性、道德性和()。ACD A.整体性; B.主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15、团体心理辅导的独特性体现在()。ABCD A.感染性强、影响广泛; B.效率高、省时省力; C.效果易巩固; D.特别适合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

1、()是知觉的基本特征。BCD A.分散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3、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中存在着片面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BD A.虚荣心较强; B.过高评价自己; C.好胜心太强; D.过低评价自己

4、大学生的思维表现出以下特点()。BCD A.辩证逻辑思维达到成熟; B.形式逻辑思维已趋完善; C.再造性思维已趋成熟; D.创造性思维初步发展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包括的要素有()。ABCD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12、对大学生品德问题的矫正我们要充满信心,要做到()。ABCD A.晓之以理; B.动之以情; C.导之以行; D.持之以恒

14、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自身原因有()。ABCD A.天性的游戏倾向; B.自制力不足; C.对性缺乏科学的认识; D.个性特征

17、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ABC A.教育机智; B.教学能力; C.教育科研能力; D.班级管理能力

2、人的心理是()。ABC A.脑的功能; B.客观现实的反映; C.主观映象; D.大脑活动的产品

4、大学生积极情绪情感培养措施有()。BD A.引导学生宣泄; B.引导学生转移注意;

C.引导学生把不愉快的事主动遗忘; D.引导学生调节看法

3、大学生过高评价自我有哪些原因()。ABC A.在家人的帮助下生活一帆风顺; B.好胜心过于强烈; C.思想偏激; D.自我认识从消极方面入手

4、为改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方法可以采用()。AD A.问题式教学; B.案例式教学; C.问答式教学; D.沙龙式教学

6、意义学习的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ABD A.先行组织者; B.呈现学习材料; C.产生上位学习; D.形成知识系统

9、人际沟通的功能主要包括()。ABC A.心理功能; B.社会功能; C.协调功能; D.自我完善功能

12、大学生道德行为习惯比较差的表现主要有()。ABCD A.上课忘关手机; B.上网成瘾; C.不按时就寝; D.阅览室聊天

1、情绪和情感()。ABD A.以需要为中介;

B.是一种主观感受; C.与认识过程无关;

D.会引起生理变化

10、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ABCD A.空间距离;

B.容貌与仪表; C.相似性;

D.互补性

17、大学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ABCD A.指导学生学习;

B.引导学生人生发展; C.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

D.指导大学生的就业

1、人的个性倾向性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BD A.情绪;

B.需要; C.意志;

D.动机

11、道德意志一般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BCD A.认同心;

B.下决心; C.树信心;

D.立恒心

1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的实务指导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ACD A.自我了解;

B.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决定;

C.获取有关职业的知识;

D.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的知识

17、教师良好的思维品质体现在()。ABCD A.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B.思维的敏捷性; C.思维的逻辑性;

1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论涉及的二因素是()。CD A.认知因素;

B.情感因素; C.保健因素;

D.激励因素

1、感觉适应是()心理现象。AB A.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

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

D.两种刺激同时作用时引起的

16、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ABCD A.自我意识发展不足;

B.缺乏积极的情绪体验;

C.缺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D.性心理和性道德冲突

20、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ABC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9、大学生社会知觉有有哪些特征()。ABCD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6、意义学习分为哪几个类型?()ACD A.符号学习;

B.配对材料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3、品德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AB A.道德意志;

B.道德行为; C.道德信念;

D.道德理想

14、个别心理辅导的一般技术主要有哪些?()ABCD A.倾听技术;

B.澄清技术; C.共情;

D.具体化技术

17、大学教师激励的方法包括()。BC A.学术激励;

B.职务考核; C.目标激励;

D.提高待遇

D.思维的独立性

18、教师在实践中树立威信,应()。ABCD A.充分利用首因效应;

B.注意自己的仪表、作风和习惯;

C.加强师生间交往;

D.在课堂中展现自己的睿智

7、吉尔福特认为,应当通过哪几个指标测量个体的发散思维能力?()BCD A.稳定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18、大学教师应用哪些方式解决心理问题()。ABCD A.学会倾诉自己的压力和情绪;

B.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C.参加体育锻炼;

D.保持一种以上的爱好

10、促使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ABCD A.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

B.为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

C.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

D.不愿意感受与众不同的压力

13、一般认为,大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性因素、知识性因素和()。BCD A.生成性因素; B.组织性因素; C.专业性因素;

D.大学生个体性因素

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错

3、由于疲劳、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的心理变化称为心理发展。错

4、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错

6、直觉思维是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时,从错误调整到正确的认知过程。错

11、大学生品德的形成是辅导员的任务,与学科教师无关。错

17、现在大学里分工非常明确,有班主任与辅导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因而上课教师已经不再担负起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的角色。错

20、文化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三分层次。错

7、动作表征出现在个体成长的早期,随年龄增加而不再使用动作表征。错

9、侵犯行为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一般包括了动机、行为和后果。错

11、成熟的道德判断是成熟的道德行为的充分条件。错

15、团体心理辅导对辅导教师的要求与个别心理辅导对辅导教师的要求是相同的。错

19、在大学群体文化建设中,无需顾忌师生间的互动。错

3、目前较为公认的看法是:心理发展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即发展只有连续性,儿童只不过是成人的缩影。错

4、人类个体的成长环境就是人类的社会环境。错

5、学习者对有意义材料的学习会采用意义学习,而不是采用机械学习。错

7、产生式系统的迁移观主要针对的是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迁移问题。错

18、教师的教育能力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占首位的。错 20、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深层文化的体现。错

2、气质和性格都有好坏之分。错

4、人类某种行为和能力的发展错过关键期,这种行为和能力的可能性就不会存在了。错

5、学习动机(motivation to learn)是唤起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教师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的过程。错

13、品德具有稳定性,所以,品德一旦形成,就不会再改变。错

14、倾听技术是指心理教师全神贯注聆听来访者叙述,对于其含糊而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的叙述。错

4、大学生自我评价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更符合实际。错

5、在强化学习中,强化物来自外部环境,即只存在外部强化一种形式。错

9、大学生的从众行为一定是不好的行为。错

12、品德表现在道德行为之中,所有的道德行为都是品德的表现。错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错

3、大学生自我评价的片面性表现为过高评价自我。错

7、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由概念、规则及原理构成的知识系统。错

2、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了心理学是社会科学。错

4、大学生形式逻辑已趋完善,辩证逻辑思维达到成熟水平。错

13、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已基本定型,可塑性很少。错

16、心理健康教育的防治性目标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与潜能,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素质,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错

17、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化的人是尽善尽美的“完人”。错

18、美国学者司德菲提出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属于一种能力发展模式。错 20、大学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是通过精神感染和环境感染起作用的。错

2、测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要求,编制一定的问题或表格让被试者回答,从而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错

7、在建构式学习理论中,讲解式是主要的教学方式。错

17、教师的一般能力在高校中并不是特别的重要,因为它并不是构成教师教学能力的前提。错

5、自我强化指的是个人按照他人的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错

15、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目标强调预防和矫正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行为偏差或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错

19、校园文化的主导文化是师生的价值观。错

12、大学生品德教育是大学辅导员的任务。错

2、心理学是仅仅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错

17、大学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效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短效性的特征。错

2、气质类型是有好有坏的。错

10、“合群”是大学生人际吸引的较高层次。错

16、在使用提问技术进行心理辅导时,使用开放式提问比使用封闭式提问更有效果。错

18、教师的威信主要是靠客观条件的改善,否则主观上再努力也无济于事。错

5、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都是绝对的。错

12、从品德心理结构的视角看,品德形成发展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变与巩固和稳定三个阶段。错

11、大学生个人特质的变化一般不会影响到大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错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对

5、意义学习就是揭示知识的意义的学习。对

7、认知结构变量对学习迁移效果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先行组织者”而实现的。对

8、人际冲突是人际关系双方互不接纳、互不相容的紧张状态或者对抗状态。对

9、社会心理通常是通过社会行为表现出来的。对

10、从众行为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对

12、品德修养是品德养成的核心。对

13、良好的品德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社会与学校对大学生不断地教育和训练,和大学生自身不懈地锻炼和修养中形成的。对

14、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对

15、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对

16、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决定。对

18、大学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劳动。对

19、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文化。对

1、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发生变化,这种现象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对

2、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德国哲学家、生理学教授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对

4、心理发展不仅指向前推进、增强的过程,也指衰退、减弱的变化。对

5、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的意义学习理论旨在解决概念和命题性知识的教学问题。对

6、先行组织者的实质是利用已经具有的先前知识获取知识的教学组织形式。对

8、集群行为一般都有自发、短暂、无组织、情绪化、极易受暗示等特点。对

10、大学生人际冲突发生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沟通不畅。对

12、大学生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辩证统一。对

13、道德性的养成需经过道德的内化和外化两个过程。对

1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其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

16、倾听技术是心理辅导的核心任务之一。对

17、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呈现出比较严重的状态。对

18、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毅力是教师意志品质的体现。对 20、学生群体是校园中最活跃的群体。对

1、个性心理特征影响着个性倾向性及其它心理活动。对

9、斯滕伯格认为爱情包括亲密、激情和承诺三种成分。对

10、大学生的社会知觉,就是大学生对社会客体的感知和认识过程,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和人际知觉。对

1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及有关实验研究揭示观察学习在大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

13、一般认为,在具有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情况下,道德行为的产生取决于道德意志。对

14、团体心理辅导是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最佳途径。对

16、生涯规划和择业目标不恰当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表现形式。对

17、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情感基础。对

1、大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高校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对

3、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身心连续又稳定的变化。对

8、人际沟通可以满足个体的心理需求、消除孤独感。对

16、开放式提问是建立在建立良好咨访关系为目的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窥探学生的隐私。对

17、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人格基础。对

20、大学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主要是通过人际间的心理感染和营造特定的环境来实现的。对

7、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理解和记忆而获得,其教与学的形式均以语言为基本载体。对

8、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即人际交往。对

11、大学生的品德修养重在常修,常修就是要突出终身性、经常性、持久性。对

13、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外在具体表现,是品德的最重要标志。对

16、大学生个别心理辅导老师需要在资格、观念和个人成长等方面作出必要的准备。对

17、大学教师还担负着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的角色。对

18、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学术活动。对 20、教师文化与教师形象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力量。对

13、大学生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有利于促进大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和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对

14、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对

15、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并使其增值。对

17、现在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教学团队,因而现在非常强调教师之间的群体协作。对

1、气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对

3、一个正常个体的发展总是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上、最终到达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对

5、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对

18、大学教师的激励手段必须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才能奏效。对

19、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调试功能主要是通过物质环境调试和精神环境调试实现的。对 20、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在学校的规章、行政、道德和习惯层面上的表现。对

9、自我观念和社会身份是印象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对

10、人的亲和行为会受到外貌、距离、熟悉性和相似性等的影响。对

19、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主要是通过模仿和从众来实现的。对

20、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

7、“头脑风暴法”有助于促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

14、正向的自我表露是指辅导员提出自己的优点和正向经验。对

17、教师劳动的根本目的是创造新人。对

19、校园精神文化渗透在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物质文化之中。对

7、韦纳的自我归因理论试图寻求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而卡芬顿的自我价值论(self-worth theory)重在解释学生为什么缺乏学习动机的问题。对

1、遗忘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对

4、大学是人性格发展和成型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促进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完善和成熟,是非常重要的。对

8、在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用;而与熟人交往时,则近因效应有较大影响。对

11、大学生的品德修养的自律性的特点在于强调从“独处”、“微处”和“隐处”进行修养。对

11、道德发展与逻辑思维发展有关。对

20、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中师生员工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处事风格等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对

11、自觉性是品德修养的最先特征。对

12、在大学生品德研究范围上,主要将研究的重点集中于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个人道德素质。对

15、共情又叫做同感或同理心,是设身处地的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感觉、需要、情绪与想法的一种个人特质。对

18、教师威信的发展和维护,关键在于教师本身的自我塑造。对 20、规范与约束是制度文化最突出的特征。对

19、尊重教师和爱护学生是校园文化中最富有价值追求的要素之一。对

第二篇:福建高师岗前培训材料-高等教育学(无重复)

高等教育学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

D.注重实践教学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8、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

B.重点难点;

C.导入新课;

D.讲授新课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

B.阿德勒;

C.布鲁纳;

D.贝格尔

24、主张高校课程内容应是经典学科,教材以古典名著为主的课程理论是()。A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24、主张高校课程应注重反映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结构,高校教学应着重传授各门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课程理论是()。D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26、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促使大学课程专门化的课程观是()。C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26、提倡发现法教学的课程理论是()。D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28、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利文斯通;

B.贝格尔;

C.施瓦布;

D.布拉梅尔德

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

B.竺可桢;

C.蔡元培;

D.胡适

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考试;

D.毕业论文(设计)

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A.课堂讲授;

B.习题课;

C.军事训练;

D.实验课

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A.质的研究;

B.院校研究;

C.行动研究;

D.叙事研究

18、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A.柏林大学;

B.哥廷根大学;

C.哈勒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36、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肇始于()。A A.美国;

B.德国; C.古希腊;

D.英国

21、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A.苏格拉底;

B.费希特;

C.洪堡;

D.范海斯

37、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开创高等教育新纪元是在()。A A.1810年;

B.1862年; C.1898年;

D.1957年

27、与柏林大学的诞生有关的院校职能是()。A A.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38、高校科学研究职能的确立起始于()。A A.柏林大学;

B.哥廷根大学;

C.哈勒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28、“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是()。C

A.中世纪大学的特色;

B.哈佛大学首创的原则;

C.洪堡提出的办学思想;

D.我国古代书院确立的原则

33、一般认为,案例教学法首创于()。D A.斯坦福大学;

B.牛津大学;

C.北京大学;

D.哈佛大学

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是“流”与“源”的关系;

C.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是有机的统一体

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C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

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22、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D

A.待遇激励法;

B.事业激励法;

C.情感激励法;

D.股权激励法

23、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A

A.自我评估;

B.社会评估;

24、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和教师国际交流项目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C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25、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C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B.自由讲学;

C.教师强调讲授法;

D.自由听讲

26、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D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27、在未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是()。D A.高校;

B.政府和高校;

C.政府;

D.市场

29、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A

A.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B.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C.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D.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

30、高等教育的领导权主要取决于()。D

A.经济因素;

B.文化因素;

C.市场因素;

D.政治因素

31、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调整必须做到()。B

A.追求同质化;

B.避免过度综合化;

C.提升研究生教育层次的水平;

D.加大应用型学科门类的比重

32、教师专业角色的多样性不包括()。D

A.教学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服务者角色;

D.领导者角色

33、根据教学关注阶段论的观点,年轻教师初上讲台一般关注的是()。A

A.自我表现;

B.学科内容;

C.学生反应;

D.物理环境

34、优秀教师的个性特征不包括()。D

A.学科知识丰富;

B.表达清楚;

C.组织得当;

D.教学手段先进

35、大学教师的角色具有多样性,其根本角色是()。A

A.教学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服务者角色;

D.应用者角色

36、终身学习具有3A特点,但一般不包括()。C

A.任何时间(anytime);

B.任何地点(anywhere);

C.任何材料(anything);

D.任何方式(anyway)

37、主张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D

A.行为主义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5、主张学习是动物和人在活动中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获得或改变行为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A A.行为主义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8、主张学习是个体随意志、情感对事物自由选择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C A.认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4、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B A.行为主义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8、由于学习差异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上遵循什么样的原则?()C

A.理论联系实际;

B.直观性;

C.因材施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39、我国古代学者关于学习过程的五阶段论是()。A

A.学、问、思、辨、行;

B.学、辨、问、思、行;

C.问、学、思、辨、行;

D.学、问、辨、行、思

40、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本质就是解决()。B

A.教师的尊重与被尊重的矛盾;

B.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

C.师生之间的平等与不平等的矛盾;

D.师生之间的民主与不民主的矛盾

1、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C A.技术人才;

B.学者; C.高级专门人才;

D.研究型人才

3、老年大学的出现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B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4、高等教育层次不包括()。B A.专科教育;

B.博士后阶段; C.本科教育;

D.研究生教育

7、教育的基本规律涉及到()。D A.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B.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C.教育与技术发展的关系;

8、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了()。D A.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

B.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

C.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D.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9、下列有关教师职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职业的一种;

B.一种专门职业; C.学术性职业;

D.实践性专业

10、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A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 C.创新实践;

D.反思经验

11、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B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C.道德水准;

D.组织管理能力

12、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最低学历应是()。B A.专科;

B.本科; C.硕士;

D.博士

13、有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阶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 A.终身的;

B.有阶段的; C.创新的;

D.以上全是

14、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的是()。B A.思维力;

B.学习目标; C.记忆力;

D.兴趣

19、通识教育一般理解为()。D A.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

B.通识教育就是厚基础教育;

D.A和B

C.通识教育排斥职业教育;

D.通识教育不仅强调宽口径,而且重视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2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不认为()。D A.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

B.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

C.现代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D.生产劳动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1、素质的涵义是()。D A.素质就是文化素质;

B.素质就是思想道德素质;

C.素质就是专业素质;

D.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又包括专业素质;既包括身体素质,又包括心理素质。

22、对于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应当理解为()。C A.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B.学术型人才的劳动是高水平的,而应用型人才的劳动是低水平的;

C.学术型人才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应用型人才偏重于知识的应用;

D.高校应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

23、根据工作方式和任务,可以将人才划分为()。B 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C.通才与专才;

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

23、根据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可以将人才划分为()。C 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C.通才与专才;

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

24、规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和学年编制、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活动等的指导性文件是()。A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方案

27、高校课程改革中,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的主要特征是()。B A.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

B.跨学科选课;

C.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

D.加强基础,淡化专业

28、高校课程改革中,牛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C A.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

B.跨学科选课;

C.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

D.加强基础,淡化专业

24、高校课程改革中,筑波模式的主要特征是()。A A.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

B.跨学科选课;

C.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

D.加强基础,淡化专业

30、关于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差异,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 A.学年制重过程管理,学分制重目标管理;

B.学年制的教学计划较为固定,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弹性较大;

C.学年制强调共同性,学分制强调个体性;

D.学年制采用导师制,学分制则采用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31、主张教育是学生自我实现的过程,这种教育质量观是()。B A.外适质量;

B.个适质量; C.内适质量;

32、下列哪一项不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D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控制质量

D.手段先进

33、下列关于高校的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C A.二者关系甚为密切; B.理论性知识需要转化为技术性知识,才能转换成现实的生产力;

C.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将会降低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D.实践对学校教学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34、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A A.培养人才;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普及教育

35、高校的基本职能是()。A A.培养人才;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传承文化

37、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A A.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B.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C.高标准的教材建设;

D.配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35、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证是()。B A.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B.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C.高标准的教材建设;

D.配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39、高校战略规划的核心是()。B A.战略分析;

B.确定战略目标; C.实施战略;

D.评估战略

40、教师绩效考评的首要原则是()。A A.客观公正;

B.分类考核; C.注重实效;

D.科学合理

1、为替代“高等教育”这一概念,国际组织有时采用的概念有()。B A.中学后教育和成人教育;

B.第三级教育和中学后教育;

C.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D.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

2、从教育层次来看,高等教育的基础是()。C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研究生教育

4、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A.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较强;

B.市场的力量较强;

C.高校自身的力量较强;

D.学者所代表的学术力量较强

5、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必须进一步()。B A.收归上级高等教育管理部门;

B.扩大; C.保持;

D.减少

6、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特点是()。A A.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

B.以发展学术为主;

C.以发展科研为主;

D.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任务

7、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B A.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8、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A A.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镇;

B.高校是培养政治精英的摇篮;

C.高校是文化传承的基地;

D.高校是受教育者实现社会化的场所

10、教师职业不属于()。D A.脑力劳动;

B.第三产业; C.专门职业范畴;

15、大学生的身份权包括:()。C A.生命权;

B.人格权; C.荣誉权;

D.身体权

D.普通职业范畴

16、根据比格斯的研究,学习动机可分为三种类型:工具性动机、内在动机和成就动机,这三种动机分别对应于哪三种学习策略?()A A.再认策略、意义策略和组织策略;

B.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再认策略;

C.再认策略、组织策略和意义策略;

D.意义策略、组织策略和目标策略

18、在自主性学习中,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B A.客体;

B.主体; C.学生依赖教师;

D.教师代替学生思考

23、爱因斯坦与爱迪生分别代表了()。B 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C.通才与专才;

26、教师编写教案时花费时间、耗费精力最多的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29、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条件是()。C A.过程管理;

B.班组管理; C.导师制;

D.百分制

30、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A A.讲授法;

B.多媒体教学法; C.讨论法;

D.案例教学法

32、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更能对学生的需要作出敏感反应?()B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多媒体教学法;

D.案例教学法

33、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是()。C A.完全学分制;

B.学年制; C.学年学分制;

D.美国学分制

40、在我国,数量最多的高校类型是()。D A.研究型;

B.教学研究型; C.本科教学型;

D.高职高专型

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

1、大学的学术自由传统可追溯到()。B A.牛津大学;

B.中世纪大学; C.哈佛大学;

D.剑桥大学

2、对我国近百年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较大的国家是()。C A.意大利和法国;

B.日本和印度; C.日本、德国、美国和前苏联;

D.英国和法国

5、社会服务职能是高校()。A A.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

B.教学职能的延伸; C.科研职能的延伸;

D.创收的借口

10、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不包括()。D A.角色多样性;

B.工作神怪性; C.劳动创造性;

11、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A 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成效即时性

D.引领社会

12、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C A.教育性; B.组织性; C.合法性;

D.自主性

15、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C A.自然发展的过程;

B.被动发展的过程; C.自主建构的过程;

D.被动生成的过程

17、学习策略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种学习策略会最大限度帮助理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B A.再认策略;

B.意义策略; C.目标策略;

D.组织策略

16、哪一种学习策略会实现在学生看来与高分相关的任何目标?()D A.再认策略;

B.意义策略; C.目标策略;

D.组织策略

26、高校课程的设置和组织超越以往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过分强调,越来越重视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相联系。这种倾向指的是()。D A.课程内容综合化;

B.课程实施多样化; C.课程方向人文化;

D.课程性质职业化

27、教学计划编制的首要任务是()。A A.确立课程目标;

B.选择课程内容; C.实施课程方案;

D.进行课程评价

28、教学计划目标表述中的主语应该是()。A A.学习者;

B.教师; C.管理者;

D.教育者

29、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A.入学教育;

B.军事训练; C.考查考试;

D.社会实践

30、根据教学是否为学生后续知识学习做了充分准备来判断教学质量,这种教育质量观是()。C A.外适质量;

B.个适质量; C.内适质量;

D.控制质量

3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外的科研活动形式的是()。C A.听取校内外专家的学术报告;

B.参加学生社团的学术研究活动;

C.参加教学实习;

D.根据自己的兴趣独立进行的研究活动

33、关于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强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研究能力培养;

C.强调传授前人已获得的知识;

D.倡导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34、运用教育理论对教育具体实践面临的调控问题提供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即()。B A.基础研究;

B.发展研究; C.理论研究;

D.应用研究

35、既有理论性又有技术性,即把基本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中介是()。D A.基础研究;

B.发展研究; C.质性研究;

D.应用研究

38、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即()。B A.科学研究;

B.教育研究; C.实验研究;

D.管理研究

36、提高高校师资学术水平的基本途径是()。C A.教学改革;

B.社会实践; C.科学研究;

D.学历提升

37、“大学要把知识传播给民众并使其能运用知识解决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看作是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体现了大学的()。C A.科学研究职能;

B.培养人才职能; C.社会服务职能;

D.终身学习职能

38、不属于个案研究法的特征的是()。B A.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B.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C.实施方法的综合性;

D.资料来源的多元化

40、在高校教师的激励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是()。D A.激励的多样性原则;

B.激励的递进性原则; C.激励的协调性原则;

D.以上全选

1、大学(university)的历史长达()。B A.大约一万年;

B.大约一千年; C.大约五百年;

D.一百多年

3、雅典的第一个永久性高等教育机构是()。B A.希波克拉底医学校;

B.柏拉图的学园; C.吕克昂;

D.君士坦丁堡大学

13、专业人员要依靠专业组织制定的伦理约束其行为,是因为()。C A.专业的服务性;

B.专业的高深性; C.专业的伦理性; D.专业的教育性

19、下列对于高校培养目标性质的表述,错误的是()B A.高校培养目标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

B.高校培养目标具有抽象性与统一性;

C.高校培养目标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

D.高校培养目标具有具体性与多样性

21、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依据是()。A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决定论

27、学校的建筑、设备、诗墙、画廊等是一种()。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28、具体规定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B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方案

29、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是()。C A.以教学为主;

B.以科研为主; C.教学与科研兼顾;

D.按学校考核来取舍

39、规模大、学科全、层次高的高校一般倾向于采用的组织结构是()。D A.直线制组织结构;

B.职能制组织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D.矩阵式组织结构

40、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前提是()。B A.公平公正;

B.科学定编定岗; C.战略规划;

D.分类考核

1、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于()。B A.鸦片战争时期;

B.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C.民国时期;

D.1949年之后的新中国

3、北京大学的前身是()。A A.京师大学堂;

B.中西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南洋公学

9、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B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和创新实践; C.提升专业知识;

D.反思经验

13、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D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 C.创新实践;

D.反思经验

10、教师的基本能力是()。B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 C.研究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1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了教师专业特点的()。B A.角色多样性;

B.工作神圣性; C.劳动创造性;

D.成效滞后性

15、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的是()。D A.学习目标;

B.学习任务; C.学习材料;

D.兴趣

20、高校培养目标的定向作用是指()。B A.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支配、调节和控制作用;

B.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发展方向起着一种制约作用;

C.高校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D.高校培养目标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

25、高校课程内容的推陈出新、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使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科研又从教学中汲取营养,体现了高校课程的()。B A.专业性;

B.前沿性; C.高深性;

D.基础性

27、反对教育的过早专门化和过分职业化,倡导阅读经典著作,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弥补受教育者的精神空虚和人格缺陷,这种思潮反映了高校课改的()。C 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

B.课程实施多样化趋势;

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

D.课程性质职业化趋势

35、不属于行动研究类型的是()。A A.调查研究;

B.科学的行动研究; C.实践的行动研究;

D.批判的行动研究

36、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以提高教师素质的研究方法是()。A A.行动研究;

B.实验研究; C.院校研究;

D.叙事研究

39、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是()。A A.办学定位;

B.战略制定; C.大学使命;

D.大学精神

40、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是()。D A.学科综合;

B.规模效应; C.经费充裕;

D.办学特色

20、学校定位的核心是()。A A.办学特色定位;

B.办学目标定位; C.办学原则定位;

D.办学类型定位

40、高校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是()。A A.办学特色定位;

B.办学类型定位;

C.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D.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4、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般认为是()。D A.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排斥;

B.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两个独立的部分;

C.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

D.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

5、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称为()。B A.核心课程;

B.隐性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10、教学计划管理包括()。A A.教学计划的制订、执行、监督、评估等环节;

B.教学计划的监督;

C.教学计划的监督与评估;

D.教学计划的执行、监督与评估

11、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是()。B A.课程设置;

B.培养目标和规格; C.教学环节;

D.教学反思

1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是()。B A.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的结合;

B.教学和科研的结合;

C.科学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结合;

D.学术责任和学术自由的结合

24、我国实施“985工程”的主要目标是()。A A.打造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B.推进“211”工程建设;

C.尽快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D.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28、高等院校的类型结构不包括()。A A.研究生教育;

B.教学兼研究型院校; C.综合性大学;

D.研究型大学

30、大学教师的()能力具有加速器或催化剂的功能,合理使用可以收到1+1>2的功效。D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 C.研究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32、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中不包含()。D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品质;

D.专业技术

35、教师能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能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做法是()。C A.操纵学生;

B.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D.监督学生

36、不属于大学生权益特征范畴的是()D A.规则性;

B.专属性; C.法定性;

D.私有性

2、我国汉唐盛世时期出现的一些重要学府被认为属于()。D A.真正的大学;

B.单一的学术研究机构;

C.单一的教学机构;

D.杰出的古代学术中心和教育机构

22、主张根据个人发展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A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决定论

26、以学群、学类为组织进行综合知识教学的筑波模式,以跨学科选课为主要特征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以及通过复合课程将文、理学科融为一体的牛津模式,三种模式体现了课程改革的()。A 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

B.课程实施多样化趋势;

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

D.课程性质职业化趋势

40、高校组织的管理特征是()。D A.学术性;

B.模糊性; C.二元性;

D.复杂性

39、高校组织的结构特征是()。B A.学术性;

B.分散性; C.二元性;

D.复杂性

39、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A A.学术性;

B.模糊性;

C.二元性;

D.复杂性

39、高校组织的目标特征是()。B A.学术性;

B.模糊性;

C.二元性;

D.复杂性

1、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C A.古代中国;

B.古代印度; C.中世纪的西欧;

D.古希腊

3、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D A.大众化和普及化;

B.民主化和终身化; C.国际化和全球化;

D.上述三种趋势

4、我国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调控力度的方式是()。C A.间接调控;

B.宏观调控; C.间接的和宏观的调控;

D.直接调控

31、哪一种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终身学习习惯?()C A.讨论法;

B.多媒体教学法; C.指导自学法;

D.案例教学法 2、1968年法国爆发的“五月风暴”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D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24、体现课程的体系结构,也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的是()。A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方案

40、高校战略管理常用的“SWOT分析法”的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组织的()。C A.优势-机会-劣势-威胁;

B.机会-威胁-优势-劣势;

C.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D.劣势-威胁-优势-机会

1、中世纪大学的重要特征是()。B A.高等教育大众化;

B.宗教性和国际性; C.以发展科研为主要职能;

D.以服务社会为主要职能

2、我国第一所新式高等学堂是()。B A.北京大学;

B.京师同文馆; C.清华大学;

D.天津大学

20、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手段是()。D A.单靠教学;

B.单靠科研; C.单靠社会实践;

D.做到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三结合

26、制定教学计划的出发点,也是实施教学计划的归宿的是()。A A.培养目标;

B.课程设置; C.时间分配;

D.学年编制

31、关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

B.一个好教师应既是研究者又是教育者;

C.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

D.教学与科研很难两全其美

33、让学生获得直观知识的实验是()。A A.演示性实验;

B.验证性实验; C.设计性实验;

D.操作性实验

37、高校与有关部门合作或单独成立的联合体,如科技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咨询中心等,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C A.专业性;

B.合作性; C.实体性;

D.广阔性

3、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蔡元培主持制定的新学制影响了整个国民时期的高等教育,此学制是()。B A.《大学规程》; B.《壬子癸丑学制》; C.《大学组织法》;

D.《修正大学令》

4、高校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是()。C A.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27、教师以课时或课程内容为单元而编写的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称为()。D A.讲义;

B.教科书; C.教学大纲;

D.教案

2、终身教育应体现于()。D A.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中;

B.大学教育中;

C.基础教育中;

D.整个教育体系和个体的各个发展阶段中

40、教师管理的根本问题是()。A A.激励教师勤奋工作;

B.营造和睦相处的氛围; C.提升教师学历;

D.提高教师待遇

2、可提供高等教育的两类院校是()。B A.大学和科研院所;

B.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

C.大学和自考机构;

D.大学和企业培训机构

24、狭义的课程评价是指()。D A.对课程方案制定过程的评价;

B.对课程方案制定结果的评价;

C.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的评价;

D.对课程方案实施结果的评价

30、理想的教学计划要处理好诸多关系,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C A.要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B.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C.处理好学年制与学分制的关系;

D.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3、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控制或影响逐渐加强出现于()。D A.古希腊;

B.古罗马; C.中世纪;

D.现代国家兴起之后

39、说到底,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A A.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毕业生;

B.先进的办学理念;

C.校长的卓越领导和创新实践;

D.优势学科

30、最能体现学生学习个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是()。B A.学年制;

B.学分制; C.学年学分制;

D.计划学分制

31、相对于中小学教育,高校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A A.前沿性和职业倾向性;

B.操作性; C.系统性;

D.历史性

38、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科研一般采用的组织管理模式是()。B A.校-学院-系; B.校-处-院系-课题组;

C.校学术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系学位委员会;

D.学部-学系-研究所-讲座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中世纪大学具有的重要特征包括()。ABD

A.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

B.宗教性和国际性;

C.科研性和服务性;

D.专业性和学术性

2、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ABCD

A.形成职业观;

B.更好地理解高校;

C.认识高等教育;

D.形成专业发展观

3、高等教育国际化体现于()。BCD

A.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B.开设双语课程;

C.学生出国留学;

D.吸引国外留学生

4、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一般是指受制于社会的()。BCD

A.负面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文化因素

5、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主要表现在()。BC

A.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高等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C.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的重镇;

D.经济发展速度影响高等教育发展

6、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有()。ABCD

A.终身学习;

B.教研结合;

C.创新实践;

D.反思经验;

E.教学相长

7、专业属性或标准可概括为()。ABCD

A.专门性与高深性;

B.服务性与伦理性;

C.教育性与组织性;

D.合法性与自主性;

E.他律性与发展性

8、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有()。ABC

A.学习的主体;

B.交往的主体;

C.自我发展的主体;

D.独立的个体

9、教师如果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可能会造成怎样的结果?()ABC

A.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B.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

C.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D.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10、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依据有哪些?()AD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

11、高校培养目标主要有哪些层次?()ABC

A.国家层次;

B.学校层次;

C.专业层次;

D.社会层次

12、高校课程的特点是()。CDE

A.基础性;

B.职业性;

C.高深性;

D.前沿性;

E.专业性

13、钻研教材包括钻研()。ABCDE

A.教学大纲;

B.教科书;

C.相关的本专业专著;

D.相关的学术杂志;

E.相关的学术网站

14、高校教学组织形式有()。ABCD

A.课堂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团活动;

D.社会实践

15、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是()。ABC

A.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B.师生教学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

C.教学与实践的联系更为紧密;

D.更加强调间接知识的学习

1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有()。ABCDE

A.学术责任和学术自由相结合的原则;

B.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C社会效益和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D.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的原则;

E.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17、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是()。ABCDE

A.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B.科学研究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C.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D.科学研究是新学科产生的基础;

E.科学研究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的主要渠道

18、激励应遵循的原则有()。ADE

A.多样性原则;

B.物质性原则;

C.多多益善原则;

D.递进性原则;

E.协调性原则

19、高校战略管理具有以下特征()。ABCDE

A.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

B.在过程上,具有连续性、决定性;

C.在作用上,具有纲领性;

D.在空间上,具有系统性、全局性;

E、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前瞻性。

20、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的核心是()。ADE

A.按需设岗;

B.公开招聘;

C.平等竞争;

D.择优聘用;

E.合同管理

18、目前,我国高校已经普遍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其内涵是()。ABCDE A.按需设岗;

B.公开招聘; C.平等竞争;

D.择优聘用; E.合同管理

1、高等教育民主化表现在()。ABD A.入学机会均等;

B.教职员工参与院校管理; C.开设选修课程;

D.学生参与院校管理

2、中世纪的一些著名大学主要出现于()。ABC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希腊

4、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调节力量是()。BCD A.国际因素;

B.市场调节; C.国家宏观调控;

D.高校自主办学

5、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包括()。BCD A.停止高等教育大众化; B.继续逐步扩大高等教育三个层次的总体发展规模;

C.提升博士教育质量;

D.培育专科教育特色

7、从西方中世纪起就已存在的古老专业是()。ABCD A.医师;

B.教师; C.律师;

D.牧师; E.工程师

8、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AB A.智力因素;

B.非智力因素; C.学习目标;

D.学习材料

9、基本的学习过程有哪几个阶段?()ABC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迁移阶段

10、对于高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BCD A.培养目标体现为一种具体的教育预期和标准;

B.培养目标是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南;

C.培养目标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

D.培养目标决定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性质、形式内容和方向

11、高校培养目标的作用包括()。ABC A.定向作用;

B.调控作用;

C.评价作用;

D.引领作用

12、科学主义课程思潮对大学课程带来的变化有()。ABD A.促使大学内容学问化;

B.促进大学课程向结构化转变;

C.促进大学课程以问题为导向;

D.促进大学课程更加专门化; E.促使大学课程注重经典

13、高校隐性课程的建设应着重抓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ACD A.优化校园物质环境;

B.大量开设选修课;

C.加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开发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隐性课程;

D.培养富有特色的、奋斗不息的校园精神; E.增设职业性课程或专业

15、多媒体课件按功能主要可以分成()。ABC A.讲授模式;

B.自学模式; C.讨论模式;

D实验模式

16、美国学者博耶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一种新的学术观,认为学术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四种形式,分别是()。ACDE A.发现的学术;

B.讨论的学术; C.综合的学术;

D.应用的学术; E.教学的学术

17、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类型和方式主要有()。ABCE A.教学性服务;

B.科研性服务; C.综合性服务;

D.社会性服务;

E.建立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高新技术产业

18、我国高校的组织结构一般有以下形式()。ABCE A.直线组织结构;

B.职能制组织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D.平衡型组织结构;

E.矩阵式组织结构

20、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有以下哪些方面的需要()。ABCDE A.生存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爱的需要;

D.获得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2、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BC A.自由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行政化

4、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调整的主要途径包括()。ABC A.合理分类和定位明确;

B.适度综合化; C.特色化发展;

6、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有()。ABCD A.多读书,读好书;

B.向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 C.做中学;

D.以民办院校为主导

D.为人师表

7、教师专业的从业要求包括()。ABCD A.资格证书;

B.知识; C.能力;

D.道德

11、专才教育以往多见诸于()。BE A.市场经济国家;

B.计划经济国家; C.发展中国家;

D.美国; E.前苏联

12、符合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有()。ACDE A.课程过去、现在、未来都应该是“不变的学问”;

B.课程的核心在于改造社会;

C.提出了“阅读百部名著”的计划;

D.是对学校课程功利主义的批判; E.注重培养人的理性

13、我国高校课程表现出的基本形式有()。ABC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方案; E.课程目标

14、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ACD A.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B.是教学模式;

C.须以教学内容为载体;

D.方法的选用须注意到学生的特点

15、关于学年制的缺点叙述,正确的有()。ABCD A.要求单

一、缺乏弹性;

B.不利于因材施教;

C.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D.易于造成学生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17、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ABCDE A.爱岗敬业;

B.一专多能; C.团结协作;

D.秉公办事; E.服从大局

18、教师绩效考核应当遵循如下原则()。ABCD A.客观公正;

B.分类考核; C.注重实效;

D.科学合理; E.量化为主

19、高校办学特色必须具备的特征是()。ABC A.独特性;

B.辐射性; C.累积性;

D.超前性

2、高等教育的内涵是指()。BCD A.培养实用型人才;

B.由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提供;

C.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D.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

3、我国最早的一批近现代大学包括()。CD A.太学;

B.书院; C.京师大学堂(北大的前身);

D.天津中西学堂(天津大学的前身)

4、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以发展其()。ABCD A.素质;

B.学习能力; C.研究能力;

D.实践能力

6、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是()。ABCD A.角色多样性;

B.工作神圣性; C.劳动创造性;

D.成效滞后性; E.发展渐进性

7、休伯曼把教师职业生涯划分为以下哪个几时期?()ABCDE A.入职期;

B.稳定期; C.实验与重估期;

D.平静和保守期; E.退出教职期

8、影响学习的主体因素有哪些?()ABC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意志;

D.学习任务

9、从依赖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的转变,体现了()。ABD A.学习观的变化;

B.学习方式的变化; C.学习内容的变化;

D.师生关系的变化

10、以学科或专业为基础,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是()。AB A.高等教育;

B.专业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12、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高校课程改革出现的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趋势,实现途径主要为()。BCD A.增设职业性课程或专业;

B.开设大量选修课,或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

C.运用新信息技术,使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

D.开设自由研究课程,使课程形式多样化;

E.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3、当今各国高校课程改革中的几个共同趋势是()。ABCDE A.课程内容综合化;

B.课程实施多样化;

C.课程方向人文化;

D.课程性质职业化; E.隐性课程愈益重要

14、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BCD A.以教师学生的多边活动作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方法;

B.由重视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C.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上强调多样性和综合化;

D.以发展非认知因素为手段,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性

15、课堂教学的优点是()。ABD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7、柏林大学主要的办学特色是()。BD A.开门办学;

B.学术自由; C.服务社会;

D.教研结合

19、《高等教育法》对高校领导体制内涵的规定,包括()。ACD A.党委集体领导;

B.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C.校长负责;

D.民主管理和监督

20、世界著名大学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ABCDE A.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B.凝练的办学理念;

C.优势学科;

D.优秀的教师和毕业生; E、杰出的大学校长

1、可提供高等教育的机构包括()。ABCD A.大学;

B.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C.民办高校;

D.企业内的高等教育培训机构

3、与高等教育终身化相关的概念包括()。AC A.终身教育;

B.学会生存; C.终身学习;

D.学会生活

4、我国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分别指高等教育阶段的()。BCD A.高职教育;

B.专科教育;

C.本科教育;

D.研究生教育

5、依据基本职能定位,高等院校可划分为()。BCD A.综合性院校;

B.研究型大学;

C.教学型院校;

D.教学兼研究型院校

6、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共同遵从的行为规范体系,一般包括()。ABC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品质;

D.专业技术

7、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ABCD A.普通文化知识;

B.学科专业知识; C.教育专业知识;

D.相关学科知识; E.经营管理知识

8、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有哪些?()CD A.想象力;

B.兴趣; C.学习目标;

D.学习材料

10、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ACD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11、高校培养目标在性质上具有()。ABCD A.主观性;

B.客观性; C.具体性;

D.多样性; E.抽象性

12、关于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共同性背景和动因,正确的说法是()。BCD A.大学生的不满;

B.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C.知识经济与高教大众化的影响;

D.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E.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

13、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ABCDE A.适时原则;

B.完整原则; C.经济原则;

D.实践原则; E.量力和满足原则

15、关于讲授法的缺点,叙述正确的有()。ACD A.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

B.不利于课堂的管理;

C.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所学知识;

D.记忆效果差,尤其是时间较长的讲授课

16、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策略有()。ABCDE A.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B.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C.高标准的教材建设;

D.配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E.加大投入和创新管理机制

17、关于院校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E A.目的在于立足本校、服务本校;

B.是自我研究; C.是管理研究;

18、高校战略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明确评估目的;

B.制定评估标准; C.选取评估指标;

D.是咨询研究; E.是应用研究

D.组织实施评估; E.进行战略分析

19、高等学校的组织特征是()。ABCDE A.学术性;

B.分散性; C.模糊性;

D.二元性; E.复杂性

20、高校教师培养的形式主要是()。ABC A.在职培养;

B.脱产研修; C.特殊培养;

D.合作培养; E.终身学习

1、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AC A.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B.全面推行教育产业化; C.促进国际化;

D.加强行政化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ABC A.高等教育的现象;

B.高等教育的问题; C.高等教育的矛盾;

D.高等教育的规律

7、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ABCDE A.反思日记;

B.观摩教学; C.专业发展;

D.行动研究; E.接触新知

10、全面发展教育包括()。ABCDE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14、教师命题时,应注意()。ACD A.命题的指向性;

B.命题的随意性; C.命题的有效性;

D.命题的全面性

15、下列有关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 A.学生学习的相对独立性仍需要教师的指导;

B.由于自我意识和反省水平不断提高,学生需要独立自主; C.高校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促进了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展;

D.大学生学习自主性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6、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原则有()。ACDE A.培养人才与研究开发相结合;

B.学术价值和知识创新相结合;

C.全面投入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D.需求导向和技术推动相结合; E.放宽搞活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20、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程序一般包括()。BCDE A.进行考评总动员;

B.组织构建; C.教师自评;

D.集体评议; E.结果处理

6、哈佛大学心理学斯登伯格(Sternberg)认为,优秀的教师与普通教师存在以下哪些判别特征()。A.知识的差别;

B.效率的差别; C.态度的差别;

D.洞察力的差别

8、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ABD A.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B.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

C.加强学校的严格管理;

D.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

9、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征有()。ABCD A.多元性;

B.开放性; C.实用性;

D.迷茫性

15、关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教育;

B.一个好教师应既是研究着又是教育者;

C.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

D.教学与科研很难两全其美

16、教育研究的意义是()。ABCDE A.教育研究以理论作指导可使教育工作者明确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前进方向;

B.赋予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的精神;

C.使教师从经验走向理论;

D.揭示教学规律、改进教学质量; E.提高教育决策水平、培育良好师资

18、高校规章制度对学校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 A.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协调与规范功能;

B.在思想与行动相互转化中具有中介功能;

C.有助于促进高校科学管理;

D.有利于高校领导发挥个人才能;

E、有助于发扬学校民主

4、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在()。ABD A.使受教育者政治化;

B.培养政治精英和政法人才;

C.创新文化;

D.促进政治民主化

8、大学生的人格权包括()。BCD A.身份权;

B.生命权; C.身体权;

D名誉权

11、高校要有效实现培养目标,需处理好以下哪几方面关系?()ABCDE A.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

B.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ABD C.处理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D.处理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E、处理好教学工作、科研训练与社会实践的关系12、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高校课程改革出现的课程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归纳起来有以下模式()。ABD A.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 B.牛津模式;

C.哈佛模式;

D.筑波模式;

E.剑桥模式

16、关于研究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E A.应是可以验证的;

B.应叙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C.应尽量简洁;

D.应以叙述的方式加以说明; E.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完善的

20、高校战略管理过程一般包括()。ABCD A.战略分析;

B.战略制定; C.战略实施;

D.战略评估与控制; E.战略转移

5、高等学校三项职能的关系表现为()。ABCD A.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决定高等教育本质的因素;

B.发展科学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C.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学校职能的延伸和拓展;

D.培养人才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6、大多数社会学家认同专业的三个属性是()。ABC A.专业应该是正式的全日制职业;

B.专业应该拥有深奥的知识和技能;

C.专业应该向它的客户和公众提供高质量、无私的服务;

D.专业应该由行业外部制定规范标准

8、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可以采用哪些策略?()ABD A.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B.理解和尊重学生; C.对学生放任管理;

D.提高自我修养,健全自身人格。

9、高校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现代的、正确的人生发展观,需要做到以下观念的转变()。ABCD A.发展观的转变;

B.学习观的转变; C.就业观的转变;

D.择业观的转变

13、广义的课程评价涉及到下列哪几个方面?()ABCD A.对课程方案制定过程的评价;

B.对课程方案制订结果的评价;

C.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的评价;

D.对课程方案实施结果的评价; E.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15、搞好课堂教学要做到()。ABCD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形式合理

4、从历史上看,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分别源自()。BD A.意大利、法国和英国;

B.中世纪西欧、德国和美国;

C.英国、德国和美国;

D.中世纪大学、柏林大学和美国“赠地学院”

7、教师职业在“圣者化”阶段的基本特征是()。AB A.官师合一;

B.僧师合一;

C.教研合一;

D.教管合一

13、表述教学目标时一般要考虑的因素有()。ABCD A.学习者;

B.行为; C.条件;

D.程度; E.因果

8、“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反映了师生关系中的()。CD A.教学关系;

B.法律关系; C.道德关系;

D.师道尊严13、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高校课程改革出现的课程性质职业化的趋势,实现途径主要为()。A.开设选修课;

B.增设职业性课程或专业;

C.重视实际工作经验,并将其与系统学习统一起来;

D开设自由研究课程;

E.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能力培养.15、关于学年制的优点叙述,正确的有()。ABCD A.有规模效益;

B.有较强的专业性; C.教学管理比较简单;

D.便于开展集体活动

16、选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有()。ABCDE A.范围的大小要适度;

B.问题难易要适度;

C.主攻目标要明确;

D.课题要有价值; E.课题的可行性

4、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ABCD A.保存文化;

B.选择文化; C.创新文化;

D.传递文化

9、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具有极强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在()。ACD A.对教育影响的选择性;

B.教师影响的决定性;

C.学习目的的多样性;

D.学习方法的独立性 E.建立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高新技术产业

17、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有()。ABCD A.为国家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

B.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

C.提升全民族科学素质;

D.推动大学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建设

18、教师管理的精髓是()。ABCD A.选聘颇有潜质的教师; B.加以精心的培养和合理使用;

C.创设宽松的环境;

D.使他们自由、充分的发展; E.注重论文的发表

6、心理发展阶段论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ABCD A.自我保护期;

B.墨守成规期; C.尽责期;

D.自治期; E.自觉期

9、下列学习差异中,会导致个体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的有()。ABCD A.认知水平差异;

B.学习风格差异; C.学习动机差异;

D.学习能力差异

20、脱产研修的高校教师培养形式实现的形式通常有()。ACDE

BCE A.进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培养;

B.特殊培养; C.做国内访问学者;

D.出国进修; E.学术休假

7、按照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师职业角色主要是()。ABD A.教学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管理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E.创业者角色

16、按研究的性质和功能分,教育研究有()。ABC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发展研究;

D.实验研究; E.理论研究

17、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特点有()。ACDE A.专业性;

B.学术性; C.合作性;

D.实体化; E.直接性

10、高校培养目标的评价作用包括()。CD A.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发展方向起着一种制约作用;

B.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支配、调节和控制作用;

C.高校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D.高校培养目标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

12、在写教案涉及知识的难点时,应重点考虑的知识有()。ACDE A.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

B.自己深入研究的领域内的知识;

C.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

D.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 E.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

15、案例教学的优点是()。ABC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7、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应注意()。ABCD A.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B.科研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意识;

C.实行科研任务的承担主体由集体转向个人;

D.管理上有层层负责制转为由以个人为主或以课题组为主的科研新体制; E.应加强行政管理

4、在实行市场经济模式的一些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体制与运行机制大体上有三种类型()。ABC A.集中型; B.分散型; C.复合型;

D.配置型

5、与正规高等教育相比,非正规高等教育具有以下优点()。ABCD A.组织方式灵活;

B.周期短;

C.入读便利;

D.教学内容实用

7、教学反思有如下特征()。ABCDE A.实践性;

B.针对性; C.时效性;

D.反省性; E.过程性

16、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要求是()。ABCDE A.要保证可比性;

B.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C.资料的可靠性;

D.坚持全面本质、科学的比较; E.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去

1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是()。ABCDE A.学科齐全;

B.人才集中; C.教学与科研结合;

D.机构灵活; E.投资少、见效快

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创办的各类学术机构被认为是大学(university)。错

4、德国和法国属于集中型高等教育体制。错

5、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划分依据的是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错

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错

9、大学生已成年,其社会认知、情感及自我意识,都已成熟,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已基本定型。错

1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唯一依据。错

14、案例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错

16、科学研究成为高等学校职能之一始于12世纪。错

17、教育行动研究是立足本校收集、分析和报告事实性数据及信息的自我反思型研究。错

19、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校定位的核心,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错

2、北京大学的诞生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错

5、大学的科研职能源自美国哈佛大学。错

8、大学生权益就是取得高等学校学籍的在校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以作为的方式,以及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的方式实现一定利益的许可和保障。错

10、高校培养目标是一成不变的。错

11、改变人文教育落后状况的主要措施是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错

15、高校师生在教学关系上具有绝对独立性。错

17、高校科研经费属于消费性支出。错

12、教学重点即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错

15、讲授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些教学论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以便澄清问题、培养思辨和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错

16、把大学比喻为象牙塔,反映了高等学校关注社会需要、主动服务社会的价值追求。错 20、高校组织的二元结构特征决定了其管理的相对简易性。错

4、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源自德国的柏林大学。错

9、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错

11、高校实施教育活动,只要实施“五育”中的几个方面就可以了。错

15、外适质量观认为教育质量是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兴趣等个性发展程度的反映。错

16、质的研究倡导“教师即研究者”,目的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错

7、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错

17、高校成为“社会的服务站”,体现了高校致力于推广成果的科学研究职能。错

8、“向师性”是指教师支配学生的一种倾向。错

10、教育方针是高校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一种反映一定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错

12、作为一种课程思潮,永恒主义课程观忽视了科技发展综合性的一面,坚持课程内容狭窄的专门化。错

13、科学主义课程观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错

7、研究能力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能力。错

8、大学生权益就是以其学生的身份且主要依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规定所赋予的权益。错

17、学术即科研,科学研究就是教育研究。错

12、教学大纲是高校课程的总体规划。错

19、事业激励法是高校管理中用得最多的基本激励手段。错

10、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错

11、强调素质教育意味着淡化知识教学。错

12、教学计划越具体越好。错

13、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并不适合高校课程领域。错

14、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就是增强质量管理意识。错

16、高校科研组织结构是由行政主导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元结构。错

10、大众高等教育排斥精英高等教育。错

2、中世纪大学没有自治权。错

8、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是被管理的对象。错

16、“大学科技园”的问世标志着大学基础科学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模式。错

3、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大学(university)。错

10、通识教育就是宽口径教育。错

11、改变人文教育落后状况的主要措施是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错

13、高校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中,直线式课程优于螺旋式课程。错

15、在高校,教学与科研存在严重冲突,无法相容。错

17、科研成果管理的重点是科研成果的转化。错

1、高等教育就是由大学(university)提供的教育。错

7、高校教师与医师、律师一样都是专业人员,但不具有专业必备的基本属性。错

14、学年制对教学过程的环节管理得较少,学生考试合格即可获得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要求即可毕业。错

13、课程就是指教学科目。错

16、实施高校科研组织的管理,关键在于明确等级和各级负责的范围,明确隶属关系。错

4、高等教育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无关。错

12、钻研教材即钻研教科书。错

2、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对

3、我国国家教委启动的“211工程”意指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建设100所大学。对

7、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范围。对

8、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对

11、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它的普遍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化教育的缺陷。对

12、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意课程的横向结构,也应注意到课程的纵向结构。对

13、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使课程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对

15、高校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不仅体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还体现在创造新的职业上。对

18、在签订教师工作合同的过程中,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对 20、高校的组织结构是指高校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及其配合关系。对 1、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是我国首部高等教育法。对 3、1901年,书院被统一改为学堂,古代书院制度的终结标志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衰落。对

4、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构成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对

6、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识、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日趋成熟。对

9、现代教育观以人为本,以人的个性全面自由发展为宗旨,坚持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从静听、受动变为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自觉自律的活动主体。对

12、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应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对

14、案例教学大多是结合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习等教学方法进行的。对

16、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对

19、高校战略管理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对 20、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核心是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和合同管理。对

1、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的前身是我国最早的一批近现代大学。对

2、国际性是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之一。对

5、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官吏、牧师、法官和医生等。对

6、对大学教师而言,沟通能力处于基础地位,制约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工作。对

7、一个专业首要的社会目的就是服务。对

8、大学生既是特定机构的群体,又是受教育者。对

9、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对

17、院校研究即校本研究,是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对院校自身的研究。对

18、高校的战略实施比战略规划更重要。对

6、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学习、实践和反思。对

10、高校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是社会需求与人的发展需求的统一。对

13、导入新课的目的是顺畅地拓展教学通道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对

14、实验教学法具有费时、费钱、效率比较低的缺点。对

19、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毕业生。对

3、高等教育是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对

14、高等学校高深文化和高深学问的性质决定了高校教师是研究者或学者。对

15、高校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是指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就,各种流派和学术观点以及学科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对

16、科学研究是从已知探索未知从而获得新知的过程。对

3、教育史学家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的大学起源于商朝的“右学”。对

6、教师专业曾是13世纪的中世纪大学令人尊敬的四个传统专业之一。对

11、“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六艺”教育。对

15、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标。对

18、高校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其学术性。对

20、绩效考评具体可分为“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

3、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对

20、教师是大学最宝贵的资源,教师质量是大学生活的根本。对

9、在开放的环境中长大的当代大学生,思想十分活跃,他们一反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单一的思维模式,面向社会,面向世界,表现出对新事物的兴趣、极强的接纳能力和灵活性。对

16、开展科学研究已成为一所高校发展和成熟的标志。对

17、文献的检索过程也是权衡选题价值的过程。对

6、《教师法》规定: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对

13、课程方向的人文化的要求,反映在课堂上则表现为重新强调大学的普通教育,特别强调旨在培养完全人格的人文学科、艺术和社会科学及哲学的课程内容。对 20、办学定位是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对

4、任何类型、任何层次的大学都有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对

12、教学目标应具体到足以依据它来选择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对

14、教学的艺术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而教学的科学性应通过艺术性来体现。对

2、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对

4、我国高校管理变革中出现了“去行政化”的改革动向。对

11、高校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是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

13、校园精神即每一个学生生活于其中的学校内特定的风气和氛围,是富有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因素。对

18、高校组织的松散结构特征表明高校并非严格的科层化组织。对 20、高校教师的培养应力求做到时效性、层次性和超前性。对 20、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对

4、我国需要继续培育和完善高等教育市场。对

10、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对

14、讲授法是一种比较经济、效率较高的教学方法。对

12、教学计划的编制一般应经历目标的确立与表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三个程序。对

18、科学定编定岗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施教师聘任制的前提。对

3、依照国际标准,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处于大众化发展阶段。对

20、高校教师具有忠诚于所在单位和忠诚于自己的学科或专业的双重忠诚的特点。对

17、国家精品课程是教学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体现了宽、厚、精、新的原则。对

15、高校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高校实施的是专业教育。对

16、院校研究和行动研究都属于应用研究。对

第三篇:高等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复习材料

第一章 绪论

1.教师的教育与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关于所教学科的本体性知识;关于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心理学和教育学)。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既包括人的心理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3.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4.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进程。在心理学中,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一般是可以通用的。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5.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6.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7.191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行为主义的诞生。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后期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其理论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8.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基于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理论,提出由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9.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特指信息加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观点来解释心理活动的历程。

10.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1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13.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高等专业性教育,具有“高”和“专”的特点。14.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A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a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b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c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B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宏观上而言,这个过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四种主要的变量,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交织在一起。a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b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c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C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a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b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D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a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b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c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第二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15.在心理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

16.心理发展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社会性发展。

17.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伊底、自我和超我);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知发展学派(皮亚杰)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构成发展的基本过程是同化、顺应、平衡。

18.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19.人一生的发展历程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期。

20.整个青少年期可分为A青少年早期11、12—

14、15,初中B青少年中期14、15—

17、18,高中C青少年晚期17、18—

21、22,大学 21.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0-2岁)。B前运算阶段(2-6岁)。C具体运算阶段(6-11岁)。D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22.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佩里将大学生思维发展分三个阶段:

A第一阶段:二元论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理,对问题及事物的看法是非此即彼的。

B第二阶段:相对性阶段。此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接受各种不同的观点。

C第三阶段:约定性阶段。个体不仅能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即能确定“这对于我是正确的”。23.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A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

B在常规性思维发展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大学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佳阶段。流畅性高、变通性次之,独创性最低 C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作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组成。

24.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5.歌德曼总结了青少年这一特定时期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陪伴、放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支持、社会比较、亲密。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差异与教育

26.气质不同于人们通常说的风格或气度,而是指人的“脾气”“秉性”或“性情”,它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之一,指个体内在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胆汁质(直率热情、好动、脾气急等)B多血质(活动、敏感、反应快、情绪不稳等)C黏液质(安静稳重、反应慢、沉默寡言)D抑郁质(孤独、反应迟缓、多愁善感等)。27.大学生气质教育:

A教学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B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C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某些气质特征为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D临床研究,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生者。28.性格差异与教育

A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B性格与其他个性品质的不同,它是由性格中具有核心意义部分形成的反映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是受一个人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的调控而形成的。29.心理学中说的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知识与技能、实践)。一般说来,大学生应该具有以下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30.智力是一种以脑的神经活动为基础的偏重于认知方面的潜在的能力,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

31.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力结构理论。

32.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与1986年提出了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包括智力的三个亚理论:情景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斯滕伯格

把智力成分分为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33.美国心理学家推孟首次引进智商概念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15岁后不再适用。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公式:IQ=100+15(X-X)/s

34.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

35.大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 A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培养大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主导);时间是对能力特别是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勤奋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因。总之,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上,要把不同层次的能力同不同形式的培养方式结合起来,使处于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认真培养和能力开发。

B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掌握学习(布卢姆);个别指示学习;个人化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

36.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殊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37.认知风格—知觉风格—场独立型:往往倾向于内在参照物而不是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场依存型:较多的依赖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杂情境中区分事物的基本要素或组成部分。

38.认知风格—思维风格—分析与综合:分析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把认知的概念、观念或问题分解为若干部分、特征或方面;综合是指学习者面对一个事物,首先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笼统地加以把握;认知风格—思维风格—发散与集中:发散是从多角度、各方面进行思维的方式;集中是指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朝着一个方向思维,以求得单一的、确定的答案。

39.奥苏伯尔等人通过研究,将成就动机分为三个方面: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第四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40.教师的社会角色心理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和职业活动时,变现出来的符合社会(包括学生及家长)期待的模式和规范:知识的传播者和指导者;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学生的榜样和价值导向者;家长的代理人;心理调节或心理治疗者;科学研究人员。

41.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知。角色认同阶段:教师角色认同指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角色信念阶段:角色信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

42.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的要素: A教师的知识水平

B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C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 D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教师的威信、教育信念、责任感和自我教学效能感(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一般教学效能感和特殊教学效能感)等方面。

43.专家型教师是在教育教学领域有专长的教师,也就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敏锐洞察力(创造性的洞察力)的教师。

第五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44.广义的学习包括人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一般说来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45.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46.人类的学习有一些显著的特点:1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动物只有学习个体的直接经验;2从功力和动力上看,动物学习只是为了适应环境;3从能动上看,动物的学习只是被动你的消极适应过程,而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47.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常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

48.冯忠良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1知识的学习,主要指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49.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领域。

50.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接受-发现和机械-有意义是划分学习的两个维度。

5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符号学习,即学习单个符号的意义;2概念学习,即掌握概念的关键特征,是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方式获得的;3命题学习,即学习由概念组成的句子。

52.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高年级,自学成了主要学习方式。2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专业课阶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阶段。3学习内容的特殊性。4学习组织的主体性。

53.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情境是引起反应的原因,而反应是情景引起的结果;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错误”而实现的;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或建立起来的,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有三个定律,即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其中练习律和效果律是两大主要定律。

54.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人和动物有两种习得性行为。斯金纳根据他的强化学习理论观点,提出了程序教学思想,并在20世纪50年代大力提倡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

55.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替代学习)理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学习过程受四个子过程的影响:1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知觉;2保持过程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换成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性活动的内部形象;3再造过程是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4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56.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57.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知—接受说,认知—同化说)。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旧意义的同化过程。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的联系。所谓实质性,是指表达的词虽然不同,但都是等值的。所谓非人为性,是指存在内在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联系,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

58.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

59.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准确表征,它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我们在自己经验背景的基础上建构

起来的一种假设或解释。

60.支架式教学

61.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过去一般的心理学教科书中,都把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成为“迁移”。A按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作用或抑制作用。B按层次分为:横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在难度上大体相似而又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的迁移又称水平迁移。纵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向不同水平的后继学习(更高级的学习)发生的迁移又称累积迁移。

C按先后顺序分为: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如“举一反三”。逆向迁移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D按内容分为:特殊迁移是指某一领域内的学习直接对另一领域内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如三米跳水与十米跳水。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

62.学习迁移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给学习者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的有效作用。在当今知识激增的时代,大学生不可能在学校里学会全部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希望通过在学校里的学习,对以后工作中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63.为迁移而教,教是为了不教。

64.形式训练说是对迁移现象进行的最早、最系统的研究。b概括化理论又称“经验类化说”,是由贾德提出的。1908年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学习定势说又叫“学习心向”,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时的心理准备状态。

65.根据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对原理概括得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就越好。66.认知结构说(瑞士心理学角皮亚杰)。

67.奥苏泊尔:在有意义学习中,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即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新学习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68.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69.大学生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虽然有学习就是学习的迁移,但它不是自动发生的,而是有条件的,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3让学生学会学习;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定势使人们倾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倾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对学习和解决新课题既有积极作用(正迁移),又有消极作用(负迁移)。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六章 大学生学习动机及激发

70.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容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

7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大学生在社会化的实践过程中,其学习动机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表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多样性、发展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

72.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73.“成就动机”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默里提出的“成就需要”。

74.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75.韦纳的成就动机归因理论:韦纳把众多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三个维度: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韦纳在1986研究表明,对未来成功和失

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

因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这就是他的“期望原理”。

76.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会强烈地影响自我效能感。

77.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1进行学习责任感教育,增强学习积极性;2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3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78.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A想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许多情况下,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和如何学。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这是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

B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C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就是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学生知晓自己的学习结果,不经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而且能够提高学习的热情,激发进步学习的动力。

D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性,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发展趋势,可以使学生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

E适当地开展竞赛活动。

F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第七章 陈述性知识学习与教学

79.现代认知心理学一般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A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B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的具体操作。即技能

C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80.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81.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的。另外包括表象系统和线性序列也是表征陈述性知识的重要形式。

8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产生式,产生式系统。83.元认知(弗拉维尔)对认知的认知,具体说,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也就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

84.元知识的核心成分也就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调控两方面。

85.奥苏贝尔提出了三类有意义学习的机制: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86.概念学习实质上就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

87.命题学习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

88.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89.陈述性知识的常用教学策略:动机激发策略;注意选择策略;复述策略;意义构建策略;认知结构优化策略(是促使学生发现不同新旧知识之间在意义上的多种联系并满足不同应用需要的措施。它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掌握的结构化与系统化)。

第八章 程序性知识学习与教学

90.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往往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获得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障。

91.概念与规则的掌握与转化是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取得联系的纽带,也是教学中应着力解决的关键点。

92.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自动化阶段。

93.变式是指概念非本质属性以保持本质属性的概念正例的变化。

94.策略性知识的一般掌握过程:陈述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元认知阶段

95.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评价和调整自身认知过程和结果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三种:

A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完成目标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

B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及时调整学习过程,以期顺利达到有效学习的策略。

C调节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认知活动监控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即实践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等。96.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关系到“让学生学会学习”目标的实现。1一次只教少量的策略;2教会自我监控;3在教策略性知识的同时教会反思;4激发维持学生的动机;5在具体情境中教策略;6长期教学。

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97.问题是个体未能直接打到目标所处的情景。98.桑代克(尝试—错误模型),苛勒(顿悟模型)

99.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

1.目前常用的启发式策略主要手段包括目的分析法、爬山法、逆推法、联想法、类比法等。2.心理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3.功能固着是指当人们习惯了一种事物的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时,就很难发现该事物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

4.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1在擅长的领域表现突出;2以较大的单元加工信息;3能迅速处理有意义的信息;4能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保持大量信息;5能以深层方式表征问题;6愿意花费时间分析问题;7能很好地监视自己的操作。

5.培养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1实施学习策略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策略性思维的习惯。2发展元认知。发展元认知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保障。3增强自我监控学习。增强自我监控学习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关键。4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核心。5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是个体正确而迅速地解决具体学科问题的必要基础。6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7问题的难度要适当。8帮助学生正确地表征问题。增强自我效能是提高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的重要因素,它能够显著地提高其问题解决的信心,增强其对问题的控制感。另外,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对问题的控制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无疑为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供了多种有效途径。

6.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奥斯本1939年提出、1953年正式发表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在国外大学颇为流行的集体讨论法。7.头脑风暴的准备:问题的陈述,设置活动环境。

8.头脑风暴的基本原则:禁止提出批评意见,暂缓评价;鼓励提出改进意见;问题多多益善;追求与众不同,自由发言。

9.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境四个方面:

A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创造性的培养同样也离不开有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创造的基本技法和自我管理技巧。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培养科学实验能力,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B激发创造性动机:创造性动机是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确立目标和意图、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鼓励自我竞争。C塑造创造性人格:创造性人格特征是主体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必备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意志品质等。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动机,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确立创造的信念。D创设创造性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外部条件。给学生提供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给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第十章

德育心理及大学生品德修养

10.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德行。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品德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的结构也存在于个性结构之中,它是个性心理结构整体中的一部分。

11.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基本心理成分构成的(四因素说)。

A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又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B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内在体验。

C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人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去克服到的生活中的困难或矛盾并且支配行为的表现 D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道德原则和规范行为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形成习惯。它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1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涵盖了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因素。13.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有多种开端。14.皮亚杰(对偶故事法),总的趋势是从他律到自律的水平发展的。6-10尊重准则;10-12自律阶段

15.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将六个阶段划分为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16.大学生的常用的品德修养方法主要有4种: A学习。学习是培养、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B立志。立志就是树立愿望,是树立做一个合乎道德规范的人的愿望。

C躬行。躬行就是按照道德规范做事,从事符合道德规范的实际活动。

D自省。自省即反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察,它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及其所表现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自我省察。

第十一章 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17.心理教育是教育者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并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过程。

18.心理教育从性质上可以分为发展性心理教育和补救性心理教育。

19.一般心理问题(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是轻

微的心理异常,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异常状态。20.大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主要有下列六个方面:1环境应激问题(大学新生);2自我认知失调(中学时期优秀学生);3人际关系障碍;4情绪情感不稳定(大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强烈,富有激情);5性适应不良;6紧张和压抑。21.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A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B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22.心理咨询的类型:发展性心理咨询、调适性心理咨询。

第四篇: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岗前培训 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北京 天津 高师培训

第1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与理论科学特性的交叉科学。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实施教学、教学评价

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

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 准备律

•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作好准备有关。

– 效果律

• 只要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产生。

– 练习律

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减弱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 客观性 • 发展性

• 理论联系实际 • 教育性

二、研究方法

• 观察法 • 实验法 • 调查法 • 个案法

•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活动或行为表现,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广义和狭义:广义的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狭义的观察法主要指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指在自然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观察法的分类

•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划分 • 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的设计和一定结构划分 • 系统观察与非系统观察:根据观察的系统性划分 时间取样观察和事件取样观察

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

• 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即时的现场观察、记录,收集的研究资料生动、具体、直观,可获得第一手资料。相对来说,所得资料比较客观。• 简便易行。缺点:

1.观察结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或其他心理因素(疲劳等)的影响。

2.许多心理学研究所希望观察到的行为经常是不能预先测知的,因此采用现场观察有时难以奏效。

• 实验法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如何满足这三个条件

a、利用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对比来观察变量的共变关系

b、利用前测与后测了解实验前后的情况,以决定变量发生变化的时间顺序

c、利用各种控制手段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以确保自变量的影响作用

实验法的分类

1、依据实验的场所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2、依据实验的精确程度(无关因素的控制程度)

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3、依据因变量的个数

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

实验法的优缺点 优点:

操纵想要研究的变量 有效控制外来变量的干扰

有助于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可重复验证性

缺点:

人工环境,外部效度低

研究结果概化问题

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的分类:问卷法、访谈法 问卷法的类型

• 结构问卷(封闭式问卷)与无结构问卷(开放式问卷)• 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 • 集体施测问卷法与个别施测问卷法

问卷法的优缺点 优点:

• 简便易行;

• 取样大,结果有代表性; • 结果统计处理方便。缺点:

• 对被调查者的态度依赖程度高 • 易受社会赞许性因素影响 • 不易进行质性分析 •

问卷法应注意的问题

• 题目不易过多 • 要有测谎项目

• 问卷材料要严格规范,保证有较好的信效度

访谈法的概念 访谈(Interview): 从字面上的理解就是访问交谈。它是一种研究性的谈话,指通过与被访谈者的口头交流来收集所需资料的研究方法,又称访问法或谈话法。

访谈法实质上是一种“对话”的方法,教育领域的访谈法往往是专业人士之间的“深度对话”和“深度访谈”。

访谈法的类型

• 结构访谈、非结构访谈、半结构访谈: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是否有统一的设计要求和结构来划分

• 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根据访谈时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物来划分 • 一般访谈与特殊访谈:根据访谈对象的特点来划分 • 个人访谈和群体访谈:根据访谈对象的数量来划分

优点:

• 可避免题目回答的遗漏; • 可对问题做深层考察;

• 访谈材料有时也可做到标准化;

• 被访谈者对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使访谈获得更多材料; • 对被试的读写能力无特殊要求。

局限性:

• 访谈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可能受到研究者的素质和自身特点的影响;

• 对比较敏感的问题不宜进行访谈,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体验、社会关系变化、动作变化或心理过程等资料不能用访谈法取得; • 访谈法比较费时、费力、费财;

• 访谈法获得的资料缺乏量化的指标,一般只能以某一答案出现的次数、百分比作为指标,难以做出精确的结论和推论;

访谈法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情绪状态的限制,受访谈对象思考问题时间较短等特点的影响。

个案法

对单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优点:

• 能深入了解特定对象,有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缺点:

• 缺乏概括性。

第2章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心理的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 连续性与阶段性 • 定向性与顺序性 • 不平衡性

差异性

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

大致年龄 阶段 有意义事件

出生~1岁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学会信任别人对他们基本需要的照料 1~3岁 自主对羞耻和疑虑 学会自主:吃饭、穿衣、排便等

3~6岁 主动对内疚 试图像成人一样做事,试图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6~12岁 勤奋对自卑 掌握重要的社会和学习技能

大致年龄 阶段 有意义事件

12~20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反复思考“我是谁”

20~40 亲密对孤独 形成亲密的友谊关系、伴侣关系

40~65 繁殖对停滞 承担工作、照顾家庭、抚养孩子

老年期 自我整合对绝望 回顾生活,认为是有意义的还是失望的

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

• 注重自我价值实现

• 社会价值观淡薄,奉献社会意识不强

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

• 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及其特征和生理状况 • 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

• 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 是人格形成的标志,也是推动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 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调节者

广义的学习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或者说,学习是由经验所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我国的学习分类

•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 行为规范的学习

学习动机

• 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 学习需要

+ 学习期待

动机

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二、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四、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五、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迁移的概念

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 移 的 种 类

• 正迁移和负迁移 •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 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影 响 迁 移 的 因 素

 相似性:包含客观相似性和主观相似性

 原有的认知结构:背景知识、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或策略及元认知策略

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学习者应意识到定势的双重性

 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基本因素

促进迁移的教学方案设计

 精选教材

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用来回答“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用来回答“做什么” “怎么做”的问题。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类。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遗 忘 的 规 律

• 是先快后慢

• 表明人类的遗忘不是均速进行的,刚学过以后在短时间内的遗忘比较快,量也比较多

• 随着时间的消逝,遗忘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 深度加工材料  有效运用记忆术  进行组块化编码

适当过度学习:当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还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系列性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知识表征的方式

• 知识表征的方式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二)迁移作用

• 迁移是指已有知识与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或者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 迁移可以分为:

正迁移

负迁移

• 正迁移:

• 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能促进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 负迁移已有知识与经验阻碍了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 概括能力越强,迁移的范围就越广泛(三)原型启发

•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因受到某种客观事物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叫做原型启发

• 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 原型对问题解决能否起到启发作用

• 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具有特征上或属性上的联系或相似性 • 个体是否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状态中

(四)定势的影响

定势是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

• 当解决相似或相同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对问题的适应而提高反应与解题的速度 • 对变化了的情境或问题,定势常具有消极作用,会阻碍人产生更合理与有效的思路,从而影响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效率

(五)功能固着

•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看不到它可能存在着的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

(六)动机和情绪状态

• 一个人的动机状态,对解决问题起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 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字曲线

(七)个性特征

• 具有远大理想、意志坚强、勇于进取、富于自信、有创新意识、人际关系良好、果断、勤奋等人格特征的人,常常能克服各种内外困难,善于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 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气质类型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方式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 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一般认为创造性与发散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且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创造性的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创造性的培养

(一)创设民主的学习环境

(二)重视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四)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

(五)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 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 群体的领导方式 • 群体的规模

• 群体内部的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 • 是否存在外部竞争

心理健康的含义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1能正确感知客观世界

• 2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 3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 5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 • 6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 7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

• 8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

• 人格 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 • 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 • 设立心理健康专业机构 •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 面向全体原则 • 全面发展原则 • • • • • 主体性原则 尊重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威信指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教育机智

• 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它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的独特结合。• 具体表现为:

•(能否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灵活果断,随机应变;方式多样,对症下药;实事求是,掌握分寸)

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

• 教师应具有崇高的思想和道德风范 • 教师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 •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仪态

•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 • 教师给学生要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测评的分类

• 根据实施的时机划分: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 根据资料处理的方式划分: 常模参照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

• 根据功能划分:

配置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

• 根据严谨程度划分:

正式评价

非正式评价

有效自编测验的必要条件

• 信度

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不同时间、内容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

• 效度

测验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 区分度

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 难度

项目的难易程度,通常用受测者答对或通过每个项目的人数百分比作为难度的指标。

第五篇:2011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简答题

1、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简述知识应用与知识迁移的关系。

3、如何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

4、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

5、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6、简述卡芬顿(M.V.Covington)自我价值理论(self-worth theory)的基本观点。

7、编制学绩测验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8、如何理解“为迁移而教”?

9、如何正确使用惩罚?

10、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11、简述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关系。

12、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3、有人建议,在教育中要多用奖励,少用或慎用惩罚,你同意吗?为什么?

14、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你有何建议?

15、简述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它的教育意义。

16、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吸引力?

17、一个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

18、良好教学目标的陈述应符合哪些条件?

二、论述题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否作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2、评述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它对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3、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

4、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

5、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谈谈如何维护和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6、西方品德形成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德育工作有何启示?

7、结合所教学科,谈谈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8、埃里克森(E.H.Erikson)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下载福建高师岗前培训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无重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高师岗前培训材料-高等教育心理学(无重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