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省管企业对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省管企业对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对标分析
对标分析又叫标杆管理(benchmarking),也称基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对标因素的确立企业文化对标因素的确立,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特性;目标企业的主要特点(即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化普遍性质。
文化对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步骤:对标因素的确立;对标企业的选择;对标因素比较研究;对标因素结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1-12-31
鲁国资法规„2011‟12号
各省管企业:
为推动省管企业全面、深入、持续开展对标活动,提高对标管理科学系统性、有效性,促进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现就省管企业对标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对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对标管理就是通过不断与先进企业进行比较,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自身不足,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持续改进和超越的实践过程。省管企业分认识加强对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对标管理作为推动企业改革的重大措施。
(一)加强对标管理是省管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规模实力、经济效益、发展质量都有了很升。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企业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体制机制有待进一善,管理水平需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人才队伍不适应等突出。要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向国际国内先进企业学习步伐,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深入研究解题的新思路、新举措,大力提升企业科学发展水平。
(二)加强对标管理是省管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国内外经势日趋复杂多变,全球性的重组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多数产业产能过剩矛益突出,国际国内市场融合程度持续加深,省管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烈。要在市场竞争中巩固和提升发展优势,必须把企业放在市场竞争大背思考改革发展问题,充分了解产业发展大趋势,研究先进企业的优势和特洞悉竞争对手发展动向,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加强对标管理,把国际先进企业作为竞争标杆,不断学习借鉴,努力追赶超越,是适应市场竞争形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三)加强对标管理是省管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省国资委在“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做优做强省管企业、建设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流企业的目标。省管企业通过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定了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进一步树立标杆意识,增强发展的感和压力感,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对照国内外先进水平差距、改进不足,有效提升工作水平,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实现的目标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科学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围绕做优做强省管企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大力开展对标管理活动,加快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对标管理长效机制,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发量效益,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全面对标和重点对标相结合。集团公司和各级子企业、各业门根据经营管理各环节实际,全面开展对标活动,把对标管理作为提升改展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同时,注重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因素开展对标活动,以重点环节对标带动企业整体水平提升。
二是坚持结果对标和过程对标相结合。既要在体现经营结果的绩效指与先进企业对标,更要深入分析造成经营结果差距的各种因素,详细了解企业的经验做法,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改进措施,提高对标管理的针对性、性。
三是坚持外部对标与内部对标相结合。既要把国内外一流企业作为学超的标杆企业,也要在企业内部选树标杆,推广好的经验做法,逐步建立对标与内部对标共同推进的对标管理机制,真正达到向先进水平学习的目四是坚持学习和创新相结合。把对标管理作为持续改进过程,建立动较模式,不断更新对标企业及对标指标,确保标杆的先进性。同时,注重习、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特别注意将不同标杆企业的做法进行融合,精华,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做法和优势,在对标过程中努力实现创新破。
三、夯实对标管理基础 认真做好对标管理各项基础性工作,逐步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为开标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立信息收集分析工作机制。高度重视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探索建立信息收集分析工作机制。明确信息收集的内容,广泛收集相关法规、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场动态等相关信息,企业内部信息收集,着重加强国际国内先进企业和主要竞争对手信息收集握信息收集的方法,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报刊杂志、行业协会、信息服务等各种渠道,加强与国内外标杆企业合作交流,重视研究各种专利文献,采取客户访谈、问卷调查、实物剖析等方法收集相关信息。做好收集信息理分析,对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理清各种信息之相互联系,找出影响竞争态势变化的主导性、趋势性因素。加强信息收集体系建设,明确负责信息收集分析的组织机构和企业各级各部门在信息收面的责任,配备专业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形成主体突出、统一协调、有合的信息收集组织体系。
(二)建立全面评估对比工作机制。定期对企业各项业务发展情况、工作流程、各种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评估,充分了解企业自身情况。把评果与先进企业相应做法或指标进行逐项对比,认真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差距握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寻找企业发展的“短板”,确定企业真正需进的对标项目。根据企业实际,对需要改进的对标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理些能够通过学习先进企业的做法逐步改进提高,哪些需要创新工作方法达进水平,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标活动。
(三)建立完善对标考核工作机制。坚持把对标考核作为业绩考核的内容,不断完善对标考核工作机制,在与先进企业进行经营绩效对标的同把“短板”项目和关键环节质量素质提升作为重要考核目标。探索建立对理专项考核制度,重点考核对标管理重视程度、对标方案可行性、组织落况、对标实际成效等方面情况,推动企业把对标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四、明确对标工作重点
围绕做优做强省管企业,针对制约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和“短板标,立足企业实际,明确对标重点,不断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能
(一)着力提升战略管理水平。学习借鉴先进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战略决策、推进战略实施等方面经验做法,强化战略规划的引导作用,提业发展的科学性和计划性。建立完善战略决策体系,理清战略决策内容,战略决策责任,规范战略决策程序,提高战略决策水平,科学把握企业发向。建立完善战略执行体系,明确企业各级各层面在战略执行中的相应责将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产业板块、业务单元和具体岗位,把战略规划和计划、全面预算、业绩考核等工作有机结合,推动战略规划目标落实到位立完善战略评价体系,把企业考核评价与战略规划执行情况相结合,把远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办法,提高考核评价的精细化程根据战略规划实施情况不断调整完善企业发展战略。
(二)着力增强资源配置能力。学习借鉴先进企业优化配置资产、资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的经验做法,不断改进资源配置方式,提高资源配率,增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向主业和战略性产业优化配置资源,加快内部产业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专业化协作水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在夯实本土化发展优势的同时,重点向省外境外优化资源,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强省外境外资源开发,扩大省外境外合作,加大对外并购重组力度,着眼全球配置资源和要素。不断优化资本结加快将企业内具有上下游关系、产业关联度高的优质资产或企业股权注入公司,大力推进优质权属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采取配套协作、合资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增强对外部资源的利用能
(三)着力优化企业体制机制。学习借鉴先进企业在公司治理、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经验做法,不断优化企业体制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发展活力动力。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以建立外部董事制度为重加强规范董事会建设,完善董事会结构,明确划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党委会权责,建立规范有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业绩考度,健全完善以经济增加值考核和对标考核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大力推进业绩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员工流动、职级升降、薪酬增减紧密挂钩。进一善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培养、选拔、评价、激励等方面制推动竞争性选人用人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快各类人才培养,大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科研院所合作,扩大技术领域的国际投资与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完利于鼓励创新、有利于创新成果转化利用的各项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管平,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全员业绩考核、信息化建设等工积极运用先进管理方法,加大管理创新力度,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机制。
(四)着力推进企业和谐发展。学习借鉴先进企业在推进文化建设、社会责任等方面经验做法,大力提高企业和谐发展能力。积极推进企业文设,按照国际国内一流企业的标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形成能够凝聚人提升形象、促进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加快节能技术的应用,加大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力度,提高资源综用水平。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坚持诚信经营,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维护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
在与先进企业对标过程中,有些要在方法上进行对标,有些需要量化体指标进行对标。以下指标供企业在对标中参考:在经营绩效上,可选取收入增长率、经营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进行对标;在科技创新上,可选发人员占员工比例、研发机构数量及等级、主要技术装备水平、研发经费售收入比例、专利及发明专利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比重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进行对标;在人才建设上,可选取高层次人员数量、以上人员比例、硕士和博士人员比例、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比例、高技能人例等指标进行对标;在国际化上,可选取出口额及占营业收入比例、境外收入及占总营业收入比例、境外企业投资效益等指标进行对标;在节能环保可选取单位产品能耗、水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进行对标。
五、把握对标流程
(一)选定标杆企业。根据确定的对标重点,从自身基础和条件出发着积极可行的原则,合理选定标杆企业。既可以选择可比性较强的一家企行全面对标,也可以选择多个企业从不同方面进行对标。在国内同行业已到先进水平的企业,应把国外一流企业纳入对标范围。
(二)制定实施方案。通过与标杆企业对比,确定可衡量、可考核的指标,细化考核评估标准,研究制定对标实施方案和赶超路线图、时间表确改进提高的具体措施,并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生产经营相关环节、岗具体责任人。
(三)推进方案落实。严格落实对标实施方案,加强对标管理,优化流程,加强检查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各革创新和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对标指标如期实现。
(四)不断改进提高。按照未达标、达标、超标三个等级,加强考核评未达标的,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加快赶超进度;已达标或超标的重新确立更高一层的标杆企业和目标值。通过持续开展对标活动,努力达内外先进水平。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明确各方面责任。企业是开展对标管理的主体。企业董事会要展对标活动的方向和重点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总体推进方案,抓好战略对组织实施,积极促进战略对标和企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努力把战略对标成为调整优化战略规划、制定企业发展滚动规划、实施重大战略措施的重要依企业经理层要抓好对标项目的具体落实。各权属企业、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分工,组织实施好对标管理各项具体措施。省国资委将加强指导服务,总型经验,推进工作交流,为企业开展对标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加强宣传培训。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思想高认识,增强干部职工开展对标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企业内部营造“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认真总结对标管理中的成功经验,积极培育和先进典型。加强对标方法的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积极与先进企业交不断提高对标管理水平。
(三)做好与其他工作的衔接。推进对标管理与创先争优活动相衔接对标管理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载体。推进对标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相衔接强对标管理的计划性和可操作性。推进对标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相衔接,高风险防控水平作为对标管理的重要目标。推进对标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绩效管理、六西格玛管理、流程再造等管理工具衔接,建立持续改进、不善的流程。根据对标管理的需要和标杆企业的经验,不断创新管理方法,管理水平。
(四)定期评价督导。省管企业要按年度向省国资委报告对标管理实况,内容包括对标活动计划、标杆企业选定情况、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和成效等。省国资委将对照选定的标杆企业,对省管企业开展对标管理情期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通报。
第二篇:山东省《关于在省管企业开展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在省管企业开展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加强廉洁风险防控管理,规范决策和经营行为,进一步推进省管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根据省纪委《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的意见(试行)》,结合省管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实际,现就省管企业开展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加强廉洁风险防控管理,要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省管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一大目标、三个导向、五项战略”的总体思路,健全内控体系,构筑完善的制度防线,实现超前预防、全程监管、预警防控,着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促进省管企业领导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廉洁从业,为省管企业做强做优,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坚强保障。
(二)基本原则
1.推动发展,全面覆盖。加强廉洁风险防控管理,要推动省管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与企业经营管理协调推进、良性互动。增加决策和经营行为的透明度,最大程度地降低廉洁风险,实现对决策和经营行为全过程、全方位、全岗员的监控,增强廉洁风险防控的系统性。
2.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廉洁风险防控管理,要以规范决策和经营行为为核心,以理清岗位职责为基础,以排查风险点为关键,以制定防控措施为保证,突出重点对象、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任务,提高廉洁风险防控的针对性。3.强化管理,健全体系。加强廉洁风险防控管理,要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工作之中,植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制度之内,增强廉洁风险防控的协同性。
4.加强监督,科技支撑。加强廉洁风险防控管理,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推进风险防控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依托电子办公、远程监控和业务管理等信息系统,实时动态监测,提升廉洁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二、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
(一)目标任务
根据《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公司章程》的要求,结合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范围、经济行为等自身特点,通过梳理部门和岗位职责,梳理业务流程,排查廉洁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加强风险预警,强化监督检查等手段,健全内控体系,建立全面覆盖、责任到位、防控严密、管理完善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确保省管企业科学健康发展。
突出重点对象,着力规范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人、财、物、产、供、销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决策和经营行为;突出重点领域,着力对“三重一大”事项以及投资管理、产权交易、资本运营、财务管理、薪酬管理、选人用人、营销采购、担保、业务外包、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省外(境外)资产管理等领域风险的防控;突出重点环节,着力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进行科学分解和有效配置,不断创新和改进经营管理方式,突出对业务流程的关键点、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点进行防控。突出重点任务,把廉洁风险防控与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培育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着力抓好权力行使前、行使中、行使后各项廉洁风险的防控任务,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防范制度缺失、制衡失效、内控失调、操守失范带来的廉洁风险。
(二)方法步骤
1.组织宣传发动。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大力宣传开展廉洁风险防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企业各级领导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廉洁风险的客观存在及其现实危害,切实提高加强廉洁风险防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梳理职责流程。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全面梳理企业、部门、岗位的职责,规范业务事项的办理流程,确定业务事项的类别、行使依据、责任主体,编制部门和岗位职责目录、制度目录、业务流程目录,绘制业务运行流程图。
3.查找廉洁风险。重点围绕决策、经营、管理、监督等职责的行使,采取自己找、大家提、组织点、群众议、集体定等方式,认真查找在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廉洁风险环节、风险部位和风险点。
岗位职责风险,是指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因素;业务流程风险,是指由于工作程序和个人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可能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的因素;制度机制风险,是指由于缺乏工作制度及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等明确规定,可能导致履职行为失控的因素;外部环境风险,是指不良社会风气对岗位的干扰、生活圈和社交圈对个人的不利影响等因素。4.评估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三级。一级风险是发生机率高,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风险。二级风险是发生机率较高,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较为严重损害后果的风险。三级风险是发生机率较小,或者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一定经济损失的风险。依据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确定部门、岗位的廉洁风险等级。
5.制定防控措施。针对存在的廉洁风险,从企业、部门、岗位三个层次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规范业务流程,制定相关程序性文件,修订完善原有规章制度,以健全的制度防范廉洁风险的发生。
6.构建长效机制。针对存在的廉洁风险,实行分级监控、定期评估、动态预警,建立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环节的监督制约制度,完善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从教育自律入手,发挥教育的说服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建立不想腐败的自律机制;从制度防范入手,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做到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建立不许腐败的防范机制;从监督制约着手,对决策和经营行为的全过程实施监控,发挥监督的制衡力,建立不能腐败的制约机制;从惩处治理着手,做到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建立不敢腐败的惩处机制。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是推进省管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企业领导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廉洁从业的必然要求。各省管企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力措施,把廉洁风险防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省管企业要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纪检监察机构协调推进、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党员职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要领导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并督促落实。班子成员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带头查找廉洁风险,认真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要按照本意见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研究制定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细化措施,严密组织,确保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每项措施都扎实推进,避免走过场、流于形式。各省管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助党委做好统一思想、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
(三)坚持务实创新。要把廉洁风险防控管理与省管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廉洁风险防控的要求融入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部位,强化防控措施和手段。要突出企业特点,构建各具特色的廉洁风险防控体系。要围绕管理创新、行为制约和责任落实,不断完善制度体系。要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开展这项工作,认真研究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注重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加强舆论宣传,全面展现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新成果、新成效。
(四)强化监督检查。要把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定期自查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动态监督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经常性监督检查。要建立健全指导、督查、测评等工作机制,加强对阶段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验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有效落实。对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的,要及时督促指导;对没有按照规定落实廉洁风险防控措施,或受到预警提示后不认真整改的,要给予相关责任人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直至党纪政纪处分;对因不认真开展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廉洁风险转化为严重腐败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五)把握时间进度。2011年年底之前,各省管企业要确定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完成实施方案的制定,进行动员部署,全面推开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2012年3月底之前,完成梳理部门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排查廉洁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等工作;6月底之前,构建起廉洁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形成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成果;9月底之前,完成检查验收工作,形成专项总结报告。
第三篇:对标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对标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突出对标管理创新,开展全公司向外部的对标活动,内学业务先进,外追行业标杆,着力改进安全管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结合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法。
一、奋斗目标
按照选定的标杆,确定并建立对标指标体系,从而形成全公司从上到下多层面的对标指标体系,通过持续改进实现对标、达标、升标、创标的良性循环,确保公司各部门经营指标、单进水平、安全管理全方位上一个新台阶。
二、对标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对标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公司成立安全生产对标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主任由
兼任。
2.对标管理领导组职责
(1)全面领导对标管理工作。确定对标管理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负责制定工作目标、指标体系,决定开展对标管理中的有关重大事项。
(2)定期召开对标工作例会,指导和协调重大事项。
(3)审核对标管理办公室提出考核方面的建议。
3.对标管理办公室职责
(1)负责制定对标管理办法、制度、措施等,分解工作目标、指标体系,落实对标管理责任。
(2)负责对标管理办法的实施,加强过程中的控制、监督、检查和指导。
(3)负责对标管理办法的分析、总结。
(4)定期召开对标管理负责人会议,指导、督促、检查、考核、上报各单位的对标管理工作。
三、对标管理方法和步骤
开展对标管理要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保证对标管理取得成效。
每季度为一个对标工作循环,分三个阶段进行对标工作。
第一阶段
(一)立标
1、自我分析。各部门进行全面自我分析,收集、汇总、整理反映管理、经营方面的各类实际指标。主要针对安全管理、工程质量、文明生产及材料消耗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查找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2、寻找标杆。公司外部确立标杆,公司内部各部门以本着积极可行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适度超前的思路,科学选定标杆标准,具体制定出学习的内容及标准,既不随意选择低标准,也不设定过高目标和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
3、对照分析。把寻求到的标杆楷模,与公司进行多层全方位的对照分析,分析研究标杆对象之所以能够达到优秀水平的原因,对比分析自身的差距和构成差距的深层次原因,并制定相应整改计划及措施。以上形成的分析材料必须报对标管理办公室,由各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报送。
第二阶段
(二)达标
定标杆标准、确立标杆指标阶段,各个分项按照所立标杆的要求制定各自的标准,由对标办公室审核通过后,根据整改计划及措施,学习标杆楷模的先进经验,按照制定的标准,积极实施。第三阶段
(三)追标、超标及创标
1、按照制定的标准,积极实施,追上标准、赶上标杆值,最终达标。
2、对于立标后达标、超标的项目,在下一季度立为创标项目。
二、对标管理工作安排
1.对标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各单位对标工作的考核。
2.确定标杆和目标。公司确定的外部标杆,适时组织各单位相关人员参观学习,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对标。
3.各部门根据各对标管理办公室要求,制定各自部门的对标管理实施细则,并按照方案要求,严格执行。
4.每月对标管理办公室组织各对标管理办公室成员对各部门对标工作进行检查,每次检查时各部门负责人必须参加。
三、考核与奖罚
1.对标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要求进行月考核、季兑现。每个月结束后,及时对各部门对标管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汇总,根据分数结果进行月排名。
2.每季度结束后,各对标办公室根据每月的考核结果和季度最终达标情况,对各个分项进行汇总排名,4日前上报安全生产对标管理办公室。由安全生产对标管理办公室汇总季度对标完成情况及奖罚结果。
3.奖罚机制
(1)
对标管理办公室要定期对各单位对标工作进展情况检查,如发现制度缺失、岗位不作为、任务不能及时完成等现象,对责任部门负责人处罚。若对管理办公室检查督导不到位,对对标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处罚。
(2)
对于季度达标,超过立标标值前3名的部门适当奖励;对于不达标的部门进行相应处罚。
(3)每季度结束后,根据对标工作实施和完成情况,给予对标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相关管理人员适当的奖励。
4.各部门要及时定期召开分析会议,定期检查对标学习成果,不断纠偏与总结,达到查错纠弊、持续改善、不断超越的管理目标。
5.加大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对标管理的重要意义。鼓励全公司职工形成 “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达到“时时找标杆、处处立标杆、人人创标杆”的成效。
四、本方案在实际实施中涉及补充的相关内容,经对标领导小组同意后,在补充规定中予以完善。
五、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对标评价管理办法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湖南分公司火电企业
基础管理工作对标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公司所管理各火电企业完成日常管理工作数量及质量的监管,促进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进一步推动对标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管理各火电企业。
第三条 基础管理工作对标评价体系(以下简称对标评价体系)既作为公司评价基层企业工作开展情况的评价标准,也作为基层企业开展自查、堵塞漏洞和自我完善的指导。
第四条 对标评价体系以过程管理指标为主,兼顾目标控制指标,以核心业务一体化平台为依托,兼顾现场验证检查。
第五条 对标评价体系的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见附表1)、财务管理(见附表2)、燃料管理(见附表3)、物资管理(见附表4)、人力资源管理(见附表5)5个专业。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六条 公司成立基础管理工作对标评价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副总师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第七条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一)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确定基础管理对标评价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审批对标评价体系和管理办法;
(二)审批公司基础管理对标评价工作计划和评价结果;
(三)对各企业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和评价结果进行考核。第八条 领导小组下设专业工作组,由相应部门负责人任组长。
第九条 专业工作组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领导小组指示精神,制(修)定公司对标评价体系和管理办法;
(二)制订对标评价工作计划,完成对标评价日常管理工作;
(三)提出基础管理工作对标考核意见;
(四)负责对标评价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
(五)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第十条 各基层企业管理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以总经理(厂长)为组长的对标评价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企业对标评价工作;
(二)成立以分管领导(或副总师)为组长的对标评价工作小组,负责本企业对标评价日常管理工作;
(三)将对标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与岗位责任制相结合,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和岗位,定期进行诊断分析,做好持续改进工作。
第三章 指标体系和评分规则
第十一条 对标评价体系基于核心业务一体化平台,按照五个专业分别评价,每个专业标准分为2000分。
第十二条 对标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标准分的分配,突出过程管理,兼顾目标控制。
第十三条 评价指标所需信息、数据,主要从公司核心业务一体化平台中获取,现场验证类指标根据日常工作或现场查证所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
第十四条 评价指标原则上以基层企业为评价对象。第十五条 月度评价为当月数据,季、年评价为累计数据。
第四章 评价管理
第十六条 对标评价以基层自评价为主,包括岗位自查、专业检查、单位检查;公司检查为辅。
第十七条 评价排序分为综合排序和专业排序。综合排序按各单位五个专业得分的加权之和进行排序。各专业的权重为:安全生产0.4,财务管理0.25,燃料管理0.15,物资管理0.1,人力资源管理0.1。
第十八条 基层企业每月组织自评价,形成自查表,并发布上报,每季进行总结、分析。公司每季进行核查、排序,半年进行1次总结和分析。
第十九条 公司将根据基础管理工作评价结果排序情况,对相关企业进行考核。
第二十条 基层企业应结合岗位责任制将基础管理工作评价结果与员工绩效挂钩。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各基层企业应根据本办法,制定本企业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天津市物业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免费)
天津市物业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指导意
见
为规范我市物业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提升物业管理行业基础建设的整体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和《天津市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现对我市物业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物业管理服务活动的所有物业管理企业。
二、档案管理原则
物业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及时归档、合理分类、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方便利用”的原则。
三、档案管理内容
根据我市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实际情况,档案管理的归档内容划分为11个一级类目、67个二级类目(具体目录详见附件1),主要归档范围包括:
(一)党群管理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党务综合性工作或党组织其它有关会议文件材料;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和纪检监察工作文件材料等。
(二)行政管理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如:企业筹备期可行性研究、申请、批准文件材料;企业章程、证照,企业领导(包括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和内部机构构成、变更文件材料等。
(三)经营管理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如:企业改革、经营战略决策文件材料;计划与统计工作文件材料;企业发展规划、各项发展计划文件材料;责任制管理文件材料等。
(四)物业管理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各物业项目招投标文件材料;各物业项目验收文件材料;各专项业务管理有关文件材料等。
(五)基本建设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可行性研究、立项、勘探、测绘、招投标、征迁工作以及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工作文件材料;基建项目的设计文件材料等。
(六)设备仪器管理形成的文件材料。如:购置设备、仪器的立项审批,购置合同;设备、仪器的开箱验收或接收文件材料等。
(七)会计档案。如:会计凭证(原始、记账、汇总);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决算)(包括文字分析)等。
(八)职工个人档案。
(九)特殊载体档案。如:声像类;实物类等。
(十)物业项目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小区规划详图、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的竣工图(安装图)、绿化平面图、附属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基础管理文件材料;房屋管理与维修养护等文件材料;共用设施设备管理等文件材料。
(十一)其它应归档的文件材料。
四、档案工作标准
(一)企业档案管理部门、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并能够认真行使档案的管理、指导和监督职责。
(二)文件材料归档及时,归档范围准确,保管期限符合要求。
(三)制定企业档案分类方案,档案实体档号标识与分类方案一致。
(四)案卷整理规范,质量符合国家及档案行业标准要求,并编制检索工具。
(五)档案卷(盒)外观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尺寸、颜色、式样统一。
(六)根据企业档案管理需要设置档案室和配备必要的档案柜、架,利于档案的安全保管。涉密档案保管合理、安全。
(七)档案保管条件达到防火、防盗、防光、防有害气体、防潮湿、防虫、防高温、防尘等要求,并配备必要的档案保护设备设施,纸质档案要采用无酸卷盒存放。档案无霉变、褪色、虫蛀、鼠咬等现象。
(八)照片、录音(像)带、电子文件等特殊载体档案,要有符合保管要求的档案装具单独存放。
(九)档案上架排序符合国家和档案行业标准要求,做到排列有序、分类清楚、查阅方便。
(十)建立档案借阅、利用登记制度,借阅手续齐全;利用涉密档案时审批手续严谨;档案的查准率、查全率达到100%。
(十一)对所保管的档案应定期进行清点,建立统计登记台帐,做到账物相符。
(十二)档案文件材料移交手续完备,责任明确。
(十三)企业建立档案鉴定工作小组,按照档案鉴定程序及时对保管期限已满的档案进行鉴定,对应销毁的档案编制销毁清册,履行销毁审批手续。
(十四)适时编制企业全宗介绍、组织沿革和大事记等档案编研材料。
五、档案管理要求
(一)要有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和《天津市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企业的档案管理规定、各类文件材料的归档制度、档案利用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切实保证档案资料收集齐全、真实准确、安全保管和方便利用。
(二)要选择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物业管理企业的档案管理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集中统一管理模式。由企业建立综合档案室,将企业档案(项目档案)集中统一保管;二是相对集中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的日常管理文件材料由企业本部集中保管,所辖物业项目档案资料在项目中保管。三是委托代管。在企业不具备档案资料的管理条件和能力情况下,可以委托具备档案管理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承担保管责任,并签订委托保管协议。
各物业管理企业可以从以上三种模式中任选一种符合自身实际的档案管理模式,并将其列为一项常项工作进行考核。
(三)要健全完善档案管理网络,明确责任分工。企业要建立由企业负责人、责任部门和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组成的三级档案管理网络。分管档案工作的部门,要做好企业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工作,并指导、监督本企业各部门及物业项目做好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对实行相对集中管理模式的企业,各职能部门(包括临时机构)和物业项目也要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并按规定参加业务培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保密规则。
(四)档案整理要及时、规范,方便检索。要参考《天津市物业管理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附件1),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企业文件材料的具体归档范围、内容。对已经做ISO9000认证的企业,可在原有基础上参照此归档范围、内容进行添加。
文件材料办理完毕后按照要求及时归档,依据标准进行规范整理,并编制检索工具,方便利用。有条件的企业要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物业管理企业在对物业项目档案管理中,要在妥善保管基础资料和接管验收文件的同时,承担起对档案的补充、整理和保管义务。
(五)要妥善处理好安全保管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要不断改善档案保管存放条件,最大限度地延长各种载体档案的寿命,确保档案安全。对物业项目的档案资料保管要高度重视,严格借阅、归还手续,保证档案资料完整。要充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为企业管理、项目维修养护和商品住宅基金缴存及其使用等服务,在维护企业和业主权益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利用档案过程中,要对企业核心技术档案、知识产权档案和涉及商业秘密档案的开发利用进行严格审查,妥善
处理好利用与保密的关系。
(六)要规范档案资料的交接程序。企业内部文件材料移交要建立移交清册,由所在的部门或项目负责人签字核准后向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进行移交。
对于新建住宅物业管理项目,物业管理企业与开发建设单位之间的资料交接要按照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天津市物业管理条例》和《关于天津市新建住宅物业管理接管验收的指导意见》(津国土房物〔2005〕102号)的规定要求落实,做到接管文件材料完整,移交手续齐全,责任明确。
物业管理企业退出项目时要按照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天津市物业管理条例》和《天津市物业管理企业退出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要求,将档案资料整理完毕后制作移交目录,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做好交接工作。
附件:1.《天津市物业管理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参考)
2.天津市物业管理企业档案整理要求
3.天津市物业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