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苏联犹太移民问题(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6:4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苏联犹太移民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苏联犹太移民问题》。

第一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苏联犹太移民问题

【摘要】苏联第一批犹太移民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最后一年,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起初当局对犹太人移民限制是非常严格的,但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到了二十世纪70年代掀起了一股犹太移民浪潮。

【关键词】苏联犹太人;反犹主义;移民

中图分类号:k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003-02

俄国境内的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群体的出现最早大约是在公元14世纪初。到20 世纪初, 世界上的犹太人约半数居住在俄罗斯帝国境内, 十月革命前后,犹太人积极的参加了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政府严禁反犹主义。列宁认为反犹主义是沙皇政府维持其专制统治的工具,是反动的。此时犹太人的社会生活状况较之前有了较大改观,许多犹太人担任了重要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斯大林为了击败竞争对手,先是托洛茨基,然后是季诺维耶夫和加米涅夫。斯大林还利用俄国反犹主义传统,20世纪30年代又掀起了反犹性质的肃反运动,多少无辜生命因莫须有罪名而白白丧失。二战期间,为了团结国内所有的民族一致对外,斯大林放松了对苏联犹太人的政策,授意犹太人建立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目的是通过犹太人为苏联争取到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许多普通的犹太人也走上战场,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40年代中后期,在斯大林的默许下,反犹主义在全国党内盛行。犹委会被解散,领导人被处决。在1953年,贝利亚又炮制出了“医生阴谋案”,似乎要掀起了一场反犹运动。但随着斯大林的去世,暂时尘埃落定。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对犹太人的政策大致是一个从反犹到逐渐改善犹太人处境的过程。赫鲁晓夫声称,在苏联没有反犹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1953年,赫鲁晓夫在会见加拿大劳工进步党代表时声称:你们所说的苏联犹太问题,是形形色色的阿布拉莫维奇人为的制造出来的问题。这根本不是问题,这是小事一桩,就像牛犄角上的一只苍蝇一样。“苏联各民族之间的友谊空前牢固。在我们这里犹太人和俄罗斯人没有发生过任何争斗”。但事实上,赫鲁晓夫继承了俄国反犹主义传统,时不时的出现一些反犹言论,如提到斯大林时期犹太人希望在克里木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他说“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这会是美国在我国南方的基地”。

赫鲁晓夫对苏联犹太人政策和苏联犹太移民有所放松。原因有:

1、中苏关系的破裂,某种程度上,使苏联不得不获得西欧共产党的支持。而西欧国家包括西欧各国共产党对苏联的犹太人政策都较为敏感,迫使他调整对苏联犹太人的政策。

2、1962-1963年,苏联粮食歉收,需要从美国进口谷物粮食,而美国对其限制苏联犹太人移民极其反感,由于以上因素,赫鲁晓夫在其执政后期,对犹太人的政策状况有所调整,在1964年,约4667名苏联人以家庭团聚的名义被批准移居以色列,成为苏联第一批被获批准移民的苏联犹太人。

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开始收紧赫鲁晓夫时期的解冻阀门,强化意识形态和书报检查制度,暗中推进重新斯大林化的进程,排犹政策依旧。这一时期苏联政府也没有明确的谴责反犹主义,但犹太人在宗教、文化、教育、就业等方面均受到限制。如犹太教徒不能像其他宗教信徒那样制作自己的会堂饰章及纪念品;一些学校流行选课制, 如果犹太与非犹太学生同时申请选修某个科目, 通常这种机会给非犹太人。勃列日涅夫推行的这些政策,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反对,他们在斯大林时代受尽磨难,在赫鲁晓夫时期看到了希望,但勃列日涅夫却再次使他们跌入深渊。1965年,犹太作家安德鲁.西尼亚夫斯基和尤瑞.丹尼尔就因在国外出书而遭到审判;1965年、1966年在基辅和利沃夫,一些年轻的犹太科学家因“恶意诽谤苏联体制”的指控也被审判。

六日战争后,曾经一度有所改善的苏以关系彻底破裂,殃及这项移民政策。在此期间, 苏联境内固有的对犹太人的仇视, 伴随着一股狂热的反以色列、反犹太复国主义的潮流, 在大众媒体上蔓延开来。申请移民到以色列的成功者寥寥无几。由于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发展和苏联犹太人觉醒,尤其是年轻的苏联犹太人被以色列的胜利所鼓舞,苏联边疆地区的犹太人以静坐、绝食的方式要求移居以色列。苏联1968年军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不仅震惊了世界,也使苏联领导人的威信下降到了极其可悲的境地。为了缓和东西方关系,争取美国的最惠国待遇,为此苏联政府已经意识到必须要调整移民政策,以满足美国评论家的要求。在1968 年的最后四个月里大约有7000人申请移民签证, 到1969 年,申请人数几乎上升了4倍。

七十年代上半叶,东西方缓和渐入佳境,美苏为各自的利益打算,大搞缓和外交。苏联要借助美国的技术和资金,还要从美国进口粮食谷物,防止中美结成反苏联盟,不得不再次放松移民政策。1973年6月,勃列日涅夫访美期间曾公开表示, 苏联政府每年将允许36000 至40000 苏联犹太人移居以色列。1974年, 勃列日涅夫又向西方媒体宣布,每年批准移居以色列的人数将增加到5 万人。西方学者统计, 从1964 年至1974 年, 从苏联移居到以色列的犹太人数为100829 人。

1975年欧洲安全会议的召开和最后议定书的签订,西方逐渐增强了对苏联违反赫尔辛基协议的批评为苏联犹太人移民减少了阻碍。但1975-1977年的移民状况与之前有所改变:

1、移民的人数相较前几年有所波动呈下降趋势。

2、移民以色列的人数在下降,出现了往其他西方国家移民的现象

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有:

1、1974年以前的苏联犹太人移民主要是前往以色列,这些犹太人有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以色列的建立和两次中东战争的胜利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对以色列蠢蠢欲动。但七十年代后,在同化较深的犹太人中,犹太复国主义的影响已经淡化、这时西方的更多的国家提出接受犹太人,因此这时的犹太人前往西方国家的人增加。又由于70年代的经济危机,西方经济状况不景气,要学习一门外语还要融入当地的风俗。再加上这时,苏联犹太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国内生活工作状况都有所提高,这是移民人数趋势下降的一个原因。

2、1974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该法案规定:苏联要获得最惠国待遇,必须放弃对国内持不同政见者和犹太人移民国外的限制。苏联则是坚决反对将最惠国待遇同苏联国内犹太移民相联系。多勃雷宁与美国国务卿会晤,谴责所谓的最高限额。苏联塔斯社发表文章,表示苏联政府在对移民问题不提供任何的“保证”。此后三年苏联犹太移民人数大大减少。

七十年代末,卡特向苏联抛出了“人权外交”,苏联境内的持不同政见者活动有所加剧,要求苏联政府遵守欧安会最后议定书中关于人权的条款,苏联这时也不能通过逮捕、驱逐出境的方式来处理这些人,于是采用移民方式减少他们的活动和反抗。这一时期,被允许从苏联移居国外的犹太人数目明显上升,1976年为14261人,1979年为51320人。1980年因苏联入侵阿富汗导致美苏关系紧张,移民的犹太人为21471人。1981年,里根上台后,对苏联采取强硬的政策,美苏从缓和重新走向了对立,移民数量大幅度减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苏联出现犹太移民浪潮,这与当时苏联国内外环境变化息息相关。犹太人在苏联长期受到压迫和歧视,越来越没有归属感,希望移居到其他国家的愿望越来越来强烈。美苏关系的变化,特别是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犹太以移民的重视,并以此作为同苏联讨价还价的筹码。放松对苏联移民的政策,既能解决一部分异见者,也能以此来应对美国。苏联犹太人大量移民,一方面使苏联流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移民活动也加速了国内外的交流,西方事物和思想打破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因此能否处理好民族关系、能否协调好国家利益和少数民族的利益,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

第二篇:以色列文化见闻5-中国的犹太移民家庭(精选)

以色列文化见闻-青岛的犹太人移民家庭

受朋友邀请,与居家移民至以色列的华人犹太家庭朱老先生一家聚会。之前对这一家人的经历早有耳闻,说是老先生原是生活在青岛的中国籍犹太人,后举家移民到以色列定居,并加入了以色列国籍。我对这家人的经历颇感兴趣,但是不知道这样举家迁移的原因和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今天正好有这个机会可以一探究竟。

来到他们位于Raanana的家,第一印象就让我们觉得有些心酸。不同于我想象中的小楼,也不是标准的单元房,而是盖在路边不起眼的两间平房,两间房子之间用篷子搭建,连在一起,算是一个简易过道,两间房四周是无规则的一小片院落,面积顶多三十平米,呈狭长型半环抱着平房。花园铺着样式不一的地砖,院子周围简单地用铁丝做栅栏与马路隔离。这一户人家的左邻右舍也都是类似规模的房子,看上去也仅仅是过着极其普通的生活。院子中间摆好了餐桌、火锅和各种菜肴。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这一家人的经历:二战前朱老先生的父亲是一名闯关东到了俄罗斯哈布罗夫斯克的山东人,在俄罗斯结识了躲避希特勒屠杀举家逃难的犹太人姑娘,两人相爱而结婚,生儿育女。战后妻子一家要返回以色列,这一对跨国夫妻面临着天各一方的诀别,最终父亲带着儿子回到了中国,母亲带着妹妹迁回以色列。

朱老先生在童年时期就来到了青岛并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上学入团,当兵六年,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过着一名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唯一的区别就是因为长着犹太人的外表,总被人当成“老外”,在入党这一程序严格的道路上一直没能如愿,老人至今提起话语中虽充满调侃,但仍能感觉到一些遗憾。他取了中国的姑娘,养育了好几个儿女,过上了退休在家,膝下儿孙满堂的晚年生活。2006年,一家人动了返回以色列“寻根”的念头,居然最终成型,一家老小全部移民,在这块属于他母亲的土地上生活了六年。见到我们老人亲切的不得了,满口的青岛乡音让人觉得亲切,话语中不时透露出对青岛的怀念。我们也能想象这样一对语言不通的老人在这异乡生活必然倍感寂寞孤独,好在有成群的儿女在身边,也算其乐融融,加上以色列政府提供了完备的医疗保障,老人的生活也算后顾无忧,颐享天伦。

离开他们家的时候,一家人站在路边向我们招手道别,还不停地说希望我们多去做客。我的心里情绪复杂,既为他们一家人来到这万里之外而感到遗憾,也觉得这样平静的家庭生活对于老年的她们也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第三篇:苏联解体后境外俄罗斯人问题

苏联解体后境外俄罗斯人问题

1.境外俄罗斯人集团的形成目前出现的境外俄罗斯人问题指的是,苏联解体后仍然生活在俄罗斯境外的原苏联时期其他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人的处境和地位问题,这一问题实际上也包括俄罗斯联邦境内一些少数民族共和国中的一些俄罗斯人的处境和地位问题。

众所周知,早在俄罗斯帝国时代,沙皇政府推行不断向外侵略扩张政策,吞并周围许多弱小民族。为了推行民族压迫和岐视政策,进行殖民统治,沙皇政府不断向伏尔加河流域地区、乌拉尔地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高加索和中亚等地区迁移大批居民。据苏联学者估计沙皇时期向这些地区移民大约1100万人,其中大部是俄罗斯人。

苏维埃国家政权建立之后,苏联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为了开发和发展各边疆地区和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苏联政府仍然实行有计划的移民,并鼓励各民族居民自由迁移。据统计,1926-1939年期间向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移民500万人。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有计划地从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疏散大批企业和人员,共迁移2500万人左右,战争中迁移的人口中相当多的人留了下来。50-80年代中期,苏联政府按照统一集中计划原则发展经济,实行拉平各加盟共和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政策,在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继续有计划的移民。例如,50年代苏联政府动员100万青年到哈萨克斯坦参加垦荒,此后每年在各加盟共和国之间均有几百万人的自由流动。因此到90年代初,约有7000多万苏联居民生活在本民族共和国和本民族自治实体之外,其中有2400多万俄罗斯人迁居在其他民族地区,约占俄罗斯人总数的18%。

80年代初,俄罗斯人分居在其他加盟共和国的情况是:在乌克兰共和国俄罗斯人为1047.2万;在白俄罗斯共和国俄罗斯人为113.4万;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600万;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166.6万;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91.2万;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39.5万;在土库曼斯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34.9万;在阿塞拜疆共和国俄罗斯人为47.5万;在亚美尼亚共和国俄罗斯人为7万;在格鲁吉亚共和国俄罗斯人为37.2万;在摩尔多瓦共和国俄罗斯人为50.6万;在立陶宛共和国俄罗斯人为30.3万;在拉脱维亚共和国俄罗斯人为82.1万;在爱沙尼亚共和国俄罗斯人为40.9万。其中,在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摩尔多瓦等共和国的俄罗斯人较多。由于波罗的海地区生活水平较高,迁居那里的俄罗斯人较多,占三共和国人口比例较高。

在这里还应指出的是,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迁居在其他16个少数民族共和国、民族自治州和民族自治区的俄罗斯人约有1000万人左右,他们的分布情况是:在巴什基尔共和国有154.8万;在布里亚特共和国有64.8万;在达吉斯坦共和国有18.9万;在卡巴尔达-巴什卡尔共和国有23.4万;在卡尔梅克共和国有12.6万;在卡累利阿共和国有54.9万;在科米共和国有63万;在马里共和国有33.5万;在莫尔多瓦

共和国有59.1万;在北奥塞梯共和国有20.1万;在鞑靼共和国有151.6万;在图瓦共和国有9.7万;在乌德穆尔特共和国有87万;在楚瓦什共和国有33.8万;在雅库特共和国有43万;在车臣-印古什共和国有33.6万。其中在9个自治共和国的俄罗斯人超过当地主体民族人口。

2.苏联解体使境外俄罗斯人地位发生剧变

90年代之前,俄罗斯人是苏联的最大民族,在苏联实行全国划一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当时在全苏广泛推广俄语并把俄语规定为统一交际语言的条件下,尽管生活在共和国加盟共和国和民族自治实体的俄罗斯人大多数不懂当地民族语言,但在语言上不影响他们参与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生活,可以说他们如同生活在俄罗斯地区一样。

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期,随着民族独立自主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少数民族对苏共的民族政策,特别是对俄罗斯化政策表示不满,要求扩大民族共和国的独立自主权,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化,在国家政权建设和干部任用等方面实现当地民族化。这直接威胁到俄罗斯人的“老大哥”地位,俄罗斯人与当地民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苏联解体后,各个加盟共和国均已成为国际社会中的独立主权国家,生活在这些新独立国家的俄罗斯人立刻从原苏联的最大民族变成了当地外来的少数民族。这些俄罗斯人失去俄罗斯国籍,又得不到或者不愿意得到所在国家的国籍,致使他们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地位迅速下降,生活处境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新独立国家在宪法中均规定了当地主体民族语言为国语,废除俄语作为交际语言的地位(哈萨克斯坦除外),迫使俄罗斯人学习当地民族语言,造成俄罗斯人家庭在子女上学、就业求职、职务晋升等方面遇到很多麻烦。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还从立法上规定凡外来民族必须通晓该国国语方可加入该国国籍,成为合法公民,使俄罗斯人蒙受歧视;(2)许多俄罗斯人被从这些国家的科研和技术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排挤出来,不准许他们继续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有些国家还规定俄罗斯人不能代表国家出去履行公务或出席国际会议。俄罗斯联邦境内有些共和国还从立法上规定,必须通晓共和国国语的人才能竞选共和国领导人和议会议员,竭力把俄罗斯人排挤出共和国决策部门。例如,1994年之前鞑靼斯坦共和国议会中58%议员是鞑靼族人,俄罗斯人占38%,而现在共和国议会中鞑靼人代表占74%,俄罗斯人代表降到25%(鞑靼斯坦总人口中鞑靼人约占48%,俄罗斯人约占44%)。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各部部长中雅库特人占65-70%,而雅库特人仅占共和国总人口的30%。(3)苏联解体后各共和国之间经济联系遭到破坏,各新独立国家均陷入经济危机之中,很多企业处在停产或半停产状况。过去俄罗斯人就职比较集中的企业大多是为苏服务的大型企业或军工企业,生产更加不景气,不少俄罗斯人被裁减下来或无事可做,收入急剧减少,生活陷入困境。(4)塔吉克斯坦、车臣共和国内战持续好几年,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两国之间长时间的民族冲突,格鲁吉亚境内民族矛盾一度激化到内战,所有这些情况使生活在那里的俄罗斯人感到很不安全。面对这几种情况,迫使境外俄罗斯人作出不同的选择:一部分俄罗斯人离开居住国,迁回

俄罗斯本土定居;另一部分居住集中而且人数多的俄罗斯人,继续留在居住国积极争取合法的民族自治权,甚至期望居住地区将来归并俄罗斯,诸如摩尔多瓦境内“德聂斯特河沿岸共和国”、乌克兰境内的“克里米亚共和国”,均是俄罗斯人发起建立的民族自治实体。还有居住在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的几百万俄罗斯人,也在持续不断地开展民族独立自主活动,试图争取居住国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结成友好的“邦联”关系,以改善他们的困难处境。

境外俄罗斯人大批迁回俄罗斯,这是俄罗斯联邦政府近年来遇到的一个新的难题。其中,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国家迁回俄罗斯的人最多,而从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迁回俄罗斯的人较少,因为波罗的海地区经济和文化生活水平比较高。到1995年从境外迁回的俄罗斯人大约有300万,其中大部分人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排,许多人居住和生活条件很差,甚至还有人流流浪在街头,成为一大批难民。大批难民涌入俄罗斯,安置这些人需要大笔开支,这对尚未摆脱经济危机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近几年来,俄罗斯的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大批境外归来的俄罗斯人就业更加困难,一些生活陷入困境或无所事事的人加入到犯罪分子的行列,这对俄罗斯社会造成很大的破坏。

3.境外俄罗斯人与当地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境外俄罗斯人失去原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上的优越地位,而且很难在居住国家的重要和体面的部门就职,政治上受到歧视,语言文化生活上遇到不少困难,经济生活陷入困境。特别是随着俄罗斯独立之后,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迅速泛起,这些境外俄罗斯人与所在国家的主体民族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在一些国家甚至发展到对抗状态,从而影响俄罗斯与这些国家的关系。

在乌克兰境内居住着1000多万俄罗斯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0%,主要集中在克里米亚半岛和东部地区。俄罗斯人与当地主体民族的矛盾也主要发生在这两个地区。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南部,临亚速海和黑海,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250万,其中俄罗斯占70%,乌克兰人仅占25%,还有其他民族。克里米亚不仅是一个气候温和、风景优美的著名疗养地,而且拥有刻赤、塞瓦斯托波尔、叶夫帕托里等天然良港,是原苏联的黑海舰队基地。过去,1918-1954年克里米亚一直归俄罗斯管辖,1954年2月,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结盟300周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应乌克兰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要求,批准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共和国管辖。苏联解体之后,由于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在分割原苏联财产和黑海舰队问题上发生矛盾,引发了克里米亚半岛归属问题的斗争。1992年初,俄罗斯议会提出重新审议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而乌克兰政府立即发表声明重申克里米亚是乌克兰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领土。与此同时,这里的俄罗斯人举行集会,要求克里米亚返回俄罗斯,宣布成立克里米亚独立共和国,并于5月通过共和国宪法,使尖锐的民族矛盾与俄罗斯的外交斗争交织在一起。为此,1992年5月,乌克兰最高苏维埃副主席杜尔季涅茨访问俄罗斯,与俄政府讨论克里米亚问题,双方达成一定谅解,俄罗斯政府表示不提对克里米亚的领土要求。此后,乌克兰议会与克里米亚共和国议会举行会谈,发表联合声明,克里米亚共和国议会保证克里

米亚不脱离乌克兰,而乌克兰政府保证在最大范围内给予克里米亚经济自主权。然而,1993年7月俄罗斯政府又提出塞瓦斯波尔划归俄罗斯管辖,遭到乌克兰政府的拒绝,致使矛盾又趋于尖锐。1994年3月27日,克里米亚就是否赞成脱离乌克兰问题举行全民公决,60%公民投票,其中80%的人赞成克里米亚独立,主张该地区俄罗斯人拥有双重国籍,将俄语规定为克里米亚共和国第二官方语言。5月克里米亚议会又宣布恢复共和国宪法,坚持克里米亚独立。1995年3月17日,乌克兰议会颁布法令废除克里米亚共和国宪法和总统制,决定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直接归乌克兰中央政府管辖。1996年6月28日,乌克兰议会通过国家独立后第一部宪法,承认克里米亚为自治共和国,拥有自己的宪法,实际上承认了以俄罗斯人为主体的克里米亚自治。除克里米亚外,东部俄罗斯人集中地区也相继要求扩大地方自主权和实行民族自治。1992年12月,顿涅茨克俄罗斯人发起成立民众代表大会,主张建立联邦制,要求与俄罗斯结成经济联盟,俄语与乌克兰语并列为官方语言。1993年底,哈尔科夫、卢干斯克、扎波罗热等地区俄罗斯人提出了与顿涅茨克相似的要求,决定1994年为实现民族自治权举行全民公决。总的说,近年来随着乌克兰与俄罗斯两国关系的改善,由俄罗斯人引起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但俄罗斯人问题仍然是乌克兰潜伏的“政治地震”的震源。

在摩尔多瓦居住的俄罗斯人有5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3%。随着戈尔巴乔夫后期苏联各地兴起民族独立浪潮,1990年9月俄罗斯人宣布建立“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由此引发了民族冲突。“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包括左岸地区和右岸的宾杰里市,面积仅有4163平方公里,人口75万,其中俄罗斯人占25%,摩尔多瓦人和乌克兰人占多数。但是,这里是摩尔多瓦的重要经济区,工业和农业发达。该共和国领导人要求摩尔多瓦政府承认其独立地位,并作为独立共和国与摩尔多瓦共同联合组成联邦,一旦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合并,“沿岸共和国”有权退出联邦。摩尔多瓦政府反对这一主张,只同意作为“自由经济区”,如果一旦出现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合并,允许该地区通过全民公决方式决定最终的归宿。双方主张对立,1992年12月发生武装冲突。当时俄罗斯驻摩尔多瓦第14集团军以保护俄罗斯人为理由介入这场冲突,实际上支持俄罗斯人建立沿岸共和国。此后,经过俄罗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三国代表多次磋商,从1992年4月7日开始停火,5月27日签订停火协议,由四方代表组成监督停火的调解团。7月21日,俄摩两国总统在莫斯科签订《关于解决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成立维和部队的协议》,7月29日俄摩两国维和部队进入该地区,致使局势趋向缓和。同年10月20日,摩尔多瓦总统表示承认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的自治地位。1994年10月25日,俄摩两国总统签署关于俄第14集团军的法律地位和撤出时间的协议,规定俄第14集团军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被用于解决摩国内问题和反对其他国家的行动。该协议遭到俄罗斯人的坚决反对。1995年3月,“沿岸共和国”就俄第14集团军的命运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参加投票的人大多数反对撤出这支部队。此后,摩尔多瓦政府领导人与“沿岸共和国”领导人进行多次接触和磋商,均未达成双方满意的协议。目前,“沿岸共和国”与摩尔多瓦政府处于相持状态。

在波罗的海地区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三国的俄罗斯人有177万,分别占三个国家人口的9.7%,35%和30.3%。波罗的海地区三国独立之后,为维护刚独立的民族国家主权,过分地突出当地主体民族的地位和利益,因此,出现歧视和排斥外来民族特别是俄罗斯人的倾向,诸如在国籍、公民选举权、干部任用、语言文化等方面限制和排斥外来民族,从而加剧了俄罗斯人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矛盾。1993年7月16日和17日,爱沙尼亚境内俄罗斯人占绝大多数的纳尔瓦和西拉米亚埃两城市,因对爱沙尼亚当局歧视外来民族的政策表示不满举行全民公决,结果两城市分别有97.2%和98.6%的市民赞成两城市实行自治,宣布两

城市拥有民族自治实体的地位。爱沙尼亚政府立即宣布,这两城市的举动违反爱沙尼亚宪法。其他两个国家的俄罗斯人对当局歧视外来民族的做法也举行过抗议活动。俄罗斯政府对波罗的海地区三国排斥俄罗斯人的举动作出强烈反应。如1993年6月25日俄罗斯政府针对爱沙尼亚通过带有歧视俄罗斯人的公民法,宣布停止向爱沙尼亚供应石油,同年8月又决定停止从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两国撤出军队。此后2-3年,波罗的海地区三国不同程度地调整了民族政策,对俄罗斯族居民放宽了限制,并注意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立陶宛政府还允许俄罗斯人建立自己的政党。然而,最近里加市俄罗斯人又集会抗议拉脱维亚当局歧视外来民族,拉脱维亚政府运用武装警察驱散示威的俄罗斯族公民。对此,1998年4月俄罗斯政府决定减少石油出口量,对拉脱维亚进行经济制裁。不过,考虑到国家利益以及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俄罗斯还不致于为俄罗斯人问题与波罗的海三国发生对抗。

80年代末,在中亚地区居住950多万俄罗斯人。其中哈萨克斯坦境内俄罗斯人最多,约占哈全国人口的38%。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分别占这四国总人口的8%、21.5%、7.6%、10%。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与苏联地区的其他新独立国家一样,为了显示民族国家主权,均有意识地突出当地主体民族的地位,排斥外来民族尤其是俄罗斯人。中亚地区的俄罗斯人不仅失去了过去高人一等的大民族地位,而且成为不大受欢迎的外来人,因此他们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明显。1992年以来,除一大批俄罗斯人离开中亚返回俄罗斯外,继续留居中亚的大多数俄罗斯人为争取合法的权益进行抗争,并积极寻求保护。例如在哈萨克斯坦1992年4月成立了俄罗斯人村社,接下来又成立了全国性的斯拉夫人组织“拉特”。这一组织曾发动数万人的签名运动,要求哈政府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1993年12月19日,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的巴甫洛达尔市俄罗斯人与哈萨克人发生冲突。同年12月“拉特”这一组织向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召开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发出呼吁,要求与会国签订关于双重国籍的协议。北部地区俄罗斯人曾要求将这一地区重新划归俄罗斯(因为历史上哈北部地区为俄罗斯管辖),或者成立民族自治区。这些主张被哈萨克斯坦政府断言拒绝。此外,几年来俄罗斯人一直坚持把俄语确定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国语,结果哈萨克斯坦1993年宪法和1995年修改后的宪法均规定俄语为官方语言。关于俄罗斯人要求获得双重国籍问题,在俄罗斯的压力下从1993年起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政府相继表示同意其境内俄罗斯人可以拥有双重国籍,但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拒绝双重国籍的要求。不过,1995年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签订关于简化居民申请到对方常驻手续的协议,解决了俄罗斯族和哈萨克族的居民向对方移民的国籍问题,即居住在俄罗斯的哈萨克人和居住在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人可以自由向对方国家迁移,并应顺利得到对方的国籍。总之,近年来中亚国家政府均采取一些措施缓和国内民族矛盾,以稳定国内局势,因而俄罗斯人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但是,中亚地区俄罗斯人问题要得以彻底解决,还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

以上主要介绍并分析了乌克兰、摩尔多瓦、波罗的海地区三国和中亚国家的俄罗斯人问题,原苏联地区其他新独立国家的俄罗斯人问题同样也比较突出。几年来,境外俄罗斯人问题已成为俄罗斯内政和外交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4.俄罗斯政府的对策

上述境外俄罗斯人面临的困难处境,以及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发生的尖锐和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引起俄罗斯社会舆论界的普遍关注。俄罗斯国内一些有影响的政界和民族学界人士提出,俄罗斯政府应关怀境外俄罗斯的同胞,要尽力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他们还认为,在俄罗斯联邦境内2000多万非俄罗斯民族人大多都建立了自己的民族自治实体,而境外2500多万俄罗斯人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民族自治实体,这种不公正的情况必须改变,要求俄罗斯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调解。面对尖锐的境外俄罗斯人问题和国内这方面舆论,俄罗斯政府不得不认真思考和对待。1994年初,叶利钦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声称,在其他国家的俄罗斯人的命运乃是“我们国家事务”。俄罗斯议会议员扎图林曾告戒哈萨克斯坦政府领导人,要对外来民族采取特别宽容的态度。1995年5月,俄罗斯前外长科济列夫曾扬言,在必要时候要使用武力保护境外俄罗斯同胞。当时,科济列夫的狂言引起世界舆论大哗,前苏联地区新独立国家的普遍不安。

为调解境外俄罗斯人问题,1994年5月俄罗斯外交部制定了支持境外俄罗斯同胞的构想。同年8月11日发表了关于境外俄罗斯人问题的总统法令。8月31日俄罗斯政府又发表了《关于支持境外俄罗斯同胞的决议》,除表示支持总统提出的关于境外俄罗斯人的基本方针外,还提出了1994-1995年将要采取的紧急措施。为调解境外俄罗斯人问题,俄罗斯专门成立了境外同胞事务国家委员会,在俄罗斯政府有关机构设立了该委员会的秘书处。俄罗斯计划每年接收40万境外同胞回归俄罗斯。俄罗斯政府关于境外俄罗斯人的基本政策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对侵犯和破坏境外俄罗斯人的权利的国家实行经济制裁,包括取消贸易最惠国待遇,实行严历和苛刻的关税;(2)如果某个国家粗暴地侵犯境外俄罗斯人的人权,俄罗斯政府将立即采取报复措施,如剥夺该国公民在俄罗斯境内享受的优惠和特权;(3)俄罗斯政府将赎买位于独联体其他国家和波罗的海地区三国境内基本上属于俄罗斯人组成的企业,俄罗斯还将建立专门银行负责筹划和管理从境外回归的俄罗斯人的资产和财务;(4)俄罗斯政府准备与有关国家协商,联合建立俄罗斯大学或高等院校,或者在有关大学设立专门系科,以解决境外俄罗斯人的教育问题,如在吉尔吉斯斯坦已建立了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大学;(5)1993年12月通过的俄罗斯新宪法第62条规定,俄罗斯联邦公民根据联邦法律和俄罗斯联邦签订的国际条约,可以拥有外国国籍,即可以拥有双重国籍。根据此项规定,俄罗斯政府向有关国家提出允许境外俄罗斯人拥有双重国籍的要求。到目前,只有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个中亚国家政府表示同意其境内俄罗斯人可以享有双重国籍,其他原苏联地区新独立国家均反对俄罗斯政府提出的关于双重国籍的主张。笔者认为如要真正实现上述关于调解境外俄罗斯人问题的几项措施,还需要多方面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

综上所述,从国际方面来看,境外俄罗斯人问题是影响俄罗斯与原苏联地区其他国家关系的重要问题;从国内方面来看,境外俄罗斯人目前的困难处境和回归的同胞沦为难民,会激起俄罗斯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使俄罗斯政府制定民族政策更倾向于俄罗斯民族。总的说近几年来,境外俄罗斯人问题引起俄罗斯与原苏联地区多数国家的紧张关系有所缓解。不过在今后较长时期,境外俄罗斯人问题将是影响俄罗斯与原苏联地区其他国家关系的一个潜伏的尖锐问题。

第四篇:中国富豪移民问题报告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移民输出国。而今年胡润以及贝恩资本先后发布了《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和《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无一例外的都指向一个问题,富豪移民。但是在国内,移民又不仅仅局限于富裕阶级,更多的普通民众倾向性也非常明显,升学就业压力,催生了大城市中产阶级宁愿忍受着经济压力也要送孩子出国的现象,并且他们相对于前者更希望孩子将来留在国外发展。他们为什么要考虑移民?优质的教育、洁净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完善公平的法制环境以及让富人们最迫切需要的安全感,这些都是他们的考虑。应试教育的禁锢,PM2.5的争议,频繁暴露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健全的司法机制,公众的畸形仇富心态。试问我们能底气十足的数落他们不爱国,批评他们转移财富么!

提到移民我们常常想到的是他们带走了大量财富,带走大量人才。但是这些是对于人才最重要的么,财富可以创造,人才可以培养,他们充其量是制约了我们民族的发展,但真正摧毁我们民族的却是人心。中国有句古话,人往高处走,这些平日里我们称之为的精英,是不是也在往高处走?那我们这个国家又成了什么,我们这个民族又成了什么!

4500万华人散落于世界各地,这个数字大概是我们人口总数的二十六分之一,占的总体比例不大,但折合成数字之后却没人敢再忽视。移民问题,今年成为热点问题,社会各阶层都在发表看法,争论激烈,但有一点非常突出,就是焦虑的心态。之所以移民,是因为我们现在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好的条件,没有条件我们可以创造,但我们以后能不能再把流失的人才吸引回来,没人敢打包票。相对于前些年的国际社会鼓吹中国要取代美国成为经济霸主的声音,这两年却出现了唱衰中国的论调。我们权且不带任何色彩去看待国际社会的这种变化,这确实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国家发展确实面临着困难。国内的实际情况也要求我们要坦然面对改革进入深层次之后出现的重重困难。这里面就涉及人心的问题,三十年前一场真标讨论统一了思想,落后的生产力逼着我们全民投入到改革开放中去。而现在国家逐渐富裕,价值观的多元化,选择的多元化,我们还能不能把人心统一起来,这就成了我们下一个三十年发展的重点。

如何遏制移民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关键是需要建立起民众对于我们国家日后发展的信心。这份信心不单单来源于勾画出一个漂亮的轮廓,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让民众自觉地认同国家发展的方向,自觉的维护发展的成果,自觉的坚定这份信念,自觉的成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五篇:泰国移民问题详解

泰国移民问题详解

由于欧美投资移民国家门槛的增高,很多人便把投资移民目光放在了一些“非主流”移民的小国家,其中泰国就成了投资移民的新宠,泰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让这个热带风情的旅游国家得到了众多投资移民者的瞩目,一起来看看吧!

如今移民泰国生活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此申请泰国移民越来越红火,移民泰国生活后为遇到哪些问题呢?这些都是申请者们常咨询的问题,对此移民专家解答其移民泰国后购房的相关问题,具体问题解答如下:

1、问:泰国房产购买流程有哪些?

答:明、支票到当地土地厅过户。

2、问:怎样汇款到泰国?

地址和SWIFT但是房款一定再到银行开国外汇款证明,并于过户前一天去银行开具房款支票。

3?

答:不需要。

4?

2%的过户费、3.3%的特种商业税、0.5%的印),总费用约为6%。通常情况下,相

5?

答:具体情况依据公寓档次而定。泰国公寓物业管理费通常为25泰铢~50泰铢/平方米/月,多数公寓物业费已包含停车场、健身房、游泳池等公共设施的使用费用。

下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苏联犹太移民问题(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苏联犹太移民问题(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界对历史规律问题的探讨

    史发展是否有规律,以及历史学的首要目的是否是发现规律,这是历史学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在中国已有整整一个世纪。不同学派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一、历......

    二十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与跨世纪的汉字研究

    二十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与跨世纪的汉字研究 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历史古国。远在周代,宫廷教育的科目设“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

    澳大利亚移民咨询问题答疑

    奥烨移民澳大利亚移民咨询问题答疑 移民澳大利亚问题解答 1、你们办理哪些澳洲哪些移民业务? 雇主担保移民186和187,一步到位拿绿卡。457四年临时签证,2年后转186或187永 居。......

    移民匈牙利当地生活问题

    移民匈牙利当地生活问题 (一)、当地生活,衣食住行 1.问:持有匈牙利永居卡可以在匈牙利购置房地产吗? 答:可以。只需向行政司法部申请外国人买房许可,即可办理过户。所谓许可实......

    浅析美国投资移民的纳税问题

    浅析美国投资移民的纳税问题浅析美国投资移民的纳税问题。近些年来,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高收入阶层以放弃绿卡来避税,美国富豪为逃税放弃国籍”等消息,让人们对移民美国顿生担忧......

    解决库区移民的贫困问题探讨范文

    解决库区移民的贫困问题探讨 陈莹峰 【摘要】解决库区移民的贫困问题的对策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多措并举、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固本强基、大力扶植,政......

    新疆苏联侨民问题的历史考察(精选5篇)

    提要: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苏联利用新疆特别是伊犁地区各民族与苏联境内一些民族之间的血缘联系,在 中国 公民中大力 发展 侨民。苏侨分批回国,形成了一条返国苏侨与其新疆......

    移民搬迁深得人心面临问题值得关注

    移民搬迁深得人心 面临问题值得关注 2014-8-18 8:36:00 陕西统计局 为深入了解陕西搬迁移民生活状况,准确掌握移民搬迁政策的落实情况和移民生活情况,省统计局组织社会经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