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滁州学院人事处2015年工作自评报告(DOC)
人事处2015年工作自评报告
根据《关于做好2015年度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照部门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以及人事处聘期及年度目标任务书明确的工作任务,现将我处2015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业务目标
(一)年度业务目标
1.启动实施目标管理工作,签订二级单位任期及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组织开展目标考核,实施目标绩效分配机制。
为推进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增强院(部)管理自主权,启动实施目标管理。签订15个教学院(部)、19个部门任期和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各二级单位工作目标任务;制定《滁州学院目标管理实施暂行办法(试行)》(校政人〔2015〕43号),建立与质量、效率、责任、分配相一致的院(部)、部门工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制定《目标管理绩效津贴分配实施暂行方案(试行)》(校政人〔2015〕44号),将目标考核结果与目标管理绩效津贴分配挂钩,与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教职工年度考核挂钩,构建“多劳多德、优绩优酬”的收入分配机制;制定院(部)和部门目标考核工作方案,做好34个二级单位首次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组织实施以及目标考核绩效津贴分配等工作,充分调动各单位和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实施在职人员绩效工资制度,做好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调整、发放以及合同制聘用人员增资方案的落实等工作。
实施在职人员绩效工资制度。制定并实施《滁州学院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试行)》(校政〔2015〕23号),完成所有在职人员绩效工资的核算及补发准备工作;5月份起纳入工资表按月发放,预发部分奖励性绩效工资(教职工年度考核工作完成后再行统一结算);依据学校财力补发部分绩效工资。
实施离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方案。在充分调研省内同类院校离退休
启动实施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制订并实施《滁州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博士化工程实施办法(试行)》(校政人〔2015〕36号),17名青年教师考取并攻读博士学位,促进了一批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为学校取得高水平成果提供支撑。
4.启动实施“双百”、“双证”和“青蓝”计划,努力提升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全校现有“双证”教师239人,占专任教师的31%;“双能型”教师346人,占专任教师的45%;建成校级教师社会实践基地3个。
落实2015年度教职工教育培训计划。调研编制了2015年度教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全年落实284人次,其中攻读博士17人,国内访学6人,短期培训60人,挂职锻炼108人,海外研修28人。调整教师教育培训计划编制年度,下达了2016年教职工教育培训计划。
启动实施“双百”、“双证”和“青蓝”计划。支持取得中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教师65人,全校“双证”教师累计达239人,比例达到31%;35岁以下有企业1年以上实践经历教师190多人,比例达到25%。
做好“双能型”教师的认定、培养和考核工作。修订完善《滁州学院“双能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校政人〔2015〕35号),组织开展第三批、第四批双能型教师认定工作,以及第一批双能型教师期满考核等工作。全校累计认定双能型教师346人,比例达到45%。
做好教师挂职锻炼的选派和考核工作。积极做好教师挂职锻炼的选派和期满考核等工作,全年共选派108名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分别对2014年、2015年挂职锻炼期满的 名教师进行了统一考核,其中考核优秀
人。
建成首批校级教师社会实践基地3个。制定《滁州学院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校政人〔2015〕34号),依托企业等社会单位建设首批教师社会实践基地17个(校级3个、院级14个),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挂职锻炼、产学研合作等实践应用能力提升活动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5.规范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推动高层次人才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滁州学院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行业企业高端人才暂行办法》
工作站(皖人社秘〔2015〕363号),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正在准备出台《滁州学院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规范工作程序,认真做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管理服务等工作,为青年教师的提升和发展搭建了更高层次的平台。
(4)认真细致,扎实做好师资队伍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采集和高等教育基础数据统计等工作要求,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及时做好我校师资队伍状态数据的采集、分析、整理、上报等工作,确保师资队伍各项数据指标既反映学校发展现状与历史规律,也符合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学校摸清家底、掌握基础数据,科学谋划未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5)积极配合,及时完成省厅布置的师资调研任务。根据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主管部门要求,先后完成省教育体制改革、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和评审办法、高层次人才工作、事业单位聘用管理专项课题等多项调研任务,及时形成调研报告供省厅决策参考。配合中国教育报、上海教科院“研究生学位授予审核机制改革研究”课题组、滁州市人才办等外单位来校采访或调研,提供我校应用型师资队伍、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等多项专题报告,扩大了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宣传与影响。此外,按时完成省“振兴计划”人才项目2015年度实施总结、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子项目2015年度实施进展,以及我校编制、岗位设置及聘用状况核查报告等工作。
(6)广泛调研,科学谋划“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认真回顾“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历程,对照规划目标,对比落实情况,总结过去五年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当前队伍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先后调研、了解校内各二级学院和省内外十多所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发展状况,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树立标杆,明确目标,初步形成了我校“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人事人才工作
(7)积极申请编制备案制。在认真了解省厅有关政策,充分调研校内外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形成《滁州学院关于申请列为编制备案制
(12)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完成当年教工年度考核表、工资表、处级干部个人事项报告表、领导干部审计材料、党建材料等个人档案材料的标准化入档工作,以及2014年新进职工人事档案的标准化处理。办理14名离校人员档案移交工作,配合组织部做好全校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规范化清查等工作。
(13)加强信息化建设及统计等工作。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做好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人事处网站的建设维护使用工作,促进人事人才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完成人事人才、师资队伍、工资福利等年报统计和上报,以及事业单位法人年审等工作。
3.工资福利工作
(14)做好基本工资管理。按月核发全校近1200名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工资;按月缴纳210多名人事代理人员及100多名合同制人员养老等五项社会保险;办理在职教职工正常晋升薪级工资、新进职工、岗位变动人员、退休及离校人员工资报批与兑现工作;办理岗位指标申报及备案工作;及时调整在职及退休人员各社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办理近几年新进人事代理人员养老保险手册;办理各类工资表并及存入个人档案;各类工资报表统计等。
(15)兑现新工资标准和预扣养老保险。根据皖政办〔2015〕36文件,7月份及时兑现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新工资标准,完成在编人员养老保险预扣,并做好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补发工作;与滁州市人社局社会保险征缴中心对我校自1995年至2010年共15年期间养老保险的缴费情况进行核对。
(16)做好各种津贴的核发工作。按照文件规定,做好2014年度教职工双拥奖和精神文明奖,二级单位综合考核奖和优秀奖,教职工考核优秀奖,以及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校内津贴的核发等工作。
(17)规范聘用制员工的分类管理。对聘用期满的18名人事代理人员进行聘期考核并签订续聘协议。规范合同制员工岗位分类管理,完成校本部合同制聘用人员的签约聘用、工资福利核发、社保缴纳、考勤、离校办理等相关管理,近600人次。
明确工作流程,为实现我校人事人才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四)规范管理
一是健全内部工作机制。坚持处务会议制度、周会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值班制度等,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工作思路清晰,轻重缓急把握恰当;坚持团结合作、民主公开的内部沟通机制,部署工作,研讨工作重点和难点,做到有记录、有材料、有结论。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结合学校建设发展实际,加强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为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规范管理提供制度保障,目前建立有关人事人才工作制度50余项。
三是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全校人事人才各项工作过程中,坚持工作原则,严守工作纪律,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组织开展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如:人才引进、考核、外聘兼职教师聘用管理、人事代理人员和校本部合同制人员的聘用考核等等。
(五)部门协作
一是加强部门内部分工合作。人事处始终以服务学校和教职工为根本,加强学习研究、提高业务能力、注重求真务实、保持团结合作,每位工作人员既有职责分工,又能相互支持配合。如:在做好常规工作的情况下,接到省厅安排临时紧急任务时,不分职能不分科室,全体工作人员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协作精神,加班加点,相互配合,完成工作。
二是密切联系配合校内其他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对于人事职能范围需要其他单位配合的工作,主动联系、牵头协调、积极推动,如:协调财务处发放职工工资和相关福利,结算社会保险;协调后勤管理处妥善处理教授、博士的住房安排及货币化购房政策;牵头教务处、科技处开展职称材料审核;牵头相关部门做好二级单位目标考核、教职工各种考核等等。对于非人事职能范围的其他单位任务,也能积极参与、如期完成。如配合校办公室完成历年高校基层统计报表和各种工作总结,配合组织部做好全校干部和教授、博士等人才信息的统计
用等提供档案材料。
(七)工作效能
推行目标任务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增强部门凝聚力,努力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效能。一是转变工作理念,强化服务意识。结合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把管理和服务融为一体,调整心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为教职工生服务的意识。二是健全工作制度,优化工作程序。在目标管理、人才招聘、师资培训、工资福利核算、职称评聘、考核奖惩等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做好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机构编制及人员实名制信息系统、工资系统以及人事处网站等的建设维护使用工作,实现人事人才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四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公开办理流程,主动接受监督,多渠道服务教职工,杜绝推诿扯皮和庸散懒的现象,努力提高人事人才工作效能。如:在电子政务平台发文的同时,在人事处网站同时发布相关通知,在重要信息发布之时,用电话、短信、QQ等方式同步告知各单位领导或者工作人员;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和办事限时制,对于教职工所提问题,做到有问必答,有解释有依据,即便不属于人事职能范围,也能给出建议和提示。
(八)改革创新
在全面推进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省编办按照我校2006年办学规模核定的编制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编制的严重紧缺已经影响到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岗位编制已成为制约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最大瓶颈。为此,不断拓展工作思路,探索尝试新的工作路径和举措,提升工作品质和内容,总结凝练部门工作特色和亮点,努力使学校人事人才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如:积极向省厅申请编制备案制,争取将我校列为试点单位;不断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实现了教授岗位超职数推荐和委托资格评审,开展省厅评审校内聘任方式,缓解了教授岗位不足对职称评聘的压力;继续完善校聘职称制度,委托省内具有高级职称评审权限的高校专家组来校评聘校内副高职称;
112-
第二篇:滁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15年工作自评报告
继续教育学院2015年工作自评报告
按照学校《关于做好2015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继续教育学院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结合目前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认真开展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目标完成情况:2015年,继续教育学院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和部门工作目标,加强内涵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初步形成了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齐头并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成人学历教育办学规模稳步递增,招生人数创历史新高;非学历社会培训健康快速发展,培训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扎实推进,培训人数和收入稳中有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良好状态顺利通过省市年检,2015年鉴定人数为历年之最;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融入地方、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业务目标一:多措并举,成人学历教育稳步推进
1.招生录取工作成效明显。创新招生理念,坚持全员招生、全年招生、规范招生。与阜阳信息职业学校、滁州联通、康佳集团就联合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进行商谈,并与滁州邮政局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加大招生宣传辐射面,跑遍滁州各县市的教育主管部门、职业教育中心和部分企业进行招生宣传,招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成教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人数为2750人,由于上级指标限制,最终录取2303人,占目标任务153.5%,开创了滁州学院成人教育开办以来招生报名录取人数双高。
2.完成了2015级1500名成教学员的入学资格复查和报名工作。征订、发放了教材;联系相关学院安排、完成了校本部及函授站各专业的成教面授工作;组织2013级成教学员参加学位外语和主干课程考试,有53人获学士学位。
3.根据市场需求及近年来各专业的招生情况,合理调整了招生专业。停招了部分专业,新增了金融工程专业并实现首年招生;完成了定远函授站成人高等教育的年审工作;
4.完成了2013级毕业班的学籍材料整理归档、论文答辩。申请学士学位学员的专业课程加试及相关材料的整理工作;完成了各专业教材费用的结算与清退。
5.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成人教育信息化远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上报了我校参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专业及课程,并结合我校成教工作实际,制定了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业务目标二:开拓创新,非学历社会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
6.大力开展各类常规培训工作。2015年共开展各类培训17项,培训人数2530人。截止2015年12月15日,已到账培训收入1645916元,占目标任务126.6%。常规项目中,重点抓好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项目,从政策、人力和经费三方面加大投入,制定了《滁州学院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师研讨活动,建立了主管部门监管、培训师主讲、辅导员担任班主任的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运行新机制。
7.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大力拓展非学历培训新途径,在校内公开征集培训师资和项目,实施“菜单式”和“定单式”项目管理,初步建立了我们自己的培训师资项目库;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联系,先后与全椒、明光、定远、凤阳地税部门达成了地税系统干部培训协议,完成了4期税务干部培训工作;承担了滁州市教体局中学校长培训班和滁州市中小学音体美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工作,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8.稳步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有效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空间。建立健全职业技能鉴定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类软硬件建设,滁州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于2015年暑期顺利通过省市部门组织的年检。本着“面向社会、服务学生”的工作宗旨,组织开展2015年我校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经努力,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鉴定项目5个、鉴定规模400人次。
9.主动融入地方,服务社会。受市教体局委托,暑假期间,选派14位老师承担滁州市2015年小学教师招录制卷、阅卷工作;承担市教体局教研员招录考场安排、考务组织及阅卷工作;为市教体局、人社局2015年中学教师职称评审动员会提供会场、做好会务服务;主动与市建委和省建干校联系对接,将2015年安徽省建筑系统施工员资格考试考点设在我校。来自马鞍山、滁州的3000多名考生来我校参加了考试,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也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共性目标:爱岗敬业,服务至上,管理能力和水平有了提升
1.加强学习,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部门建设。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实质,紧紧围绕“提升办学理念,深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新要求,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坚决克服“成教工作做出不了大成绩,不做也不会有大问题”的惰性思维,努力提高服务事业发展和广大师生的能力水平。
2.建章立制,巩固“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及时修订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学院招生宣传、学历教育和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服务流程,做到按章办事、有章可循,努力营造“想干事的给机会,会干事的给平台,干成事的给奖励”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有效提升了管理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效能。
3.专题调研,认真探索继续教育管理改革路径。一是校内调研,围绕学校继续教育运行机制、规范招生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拓展等专题,深入到二级学院和职能部门,充分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二是校外调研,采用书面调查和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宿州学院、皖西学院、蚌埠学院和安徽科技学院等省内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分成方式;三是专题研讨,制定对策。对调研过程中各方面反映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修订了《滁州学院非学历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滁州学院继续教育经费收益分配暂行办法》等制度上报学校会议研究批准。
4.深化部门作风建设。一是坚持单周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职能科室负责人会议,积极探讨阶段性工作任务,及时制定部门工作要点、每周工作安排,切实做到“工作实施有目标、完成时间有节点、执行具体到科室、责任落实到个人”,进一步提升了部门科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二是牢固树立“服务至上”工作理念和全院一盘棋思想。要求全体人员遇人遇事主动面对,热情服务,决不拖拉推诿,进一步明确了部门岗位职责和管理职能。
5.高效开展各项事务性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准确把握继续教育有关政策,依法实施继续教育各项管理服务工作;二是完成了部门二级网站的全面改版升级,不断加强网站更新维护,建立和维护“继续教育工作QQ群”、“创业培训工作QQ群”,简化工作流程、优化工作路径,切实增强网络服务效率,提高继续教育办学效益;三是按照学校有关要求认真做好部门综合治理、档案管理、固定资产清理等工作。
继续教育学院
第三篇:2010年人事处自评报告
2010年人事处自评报告
2010年,人事处全体人员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组织学习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学校“十一五”建设最后一年的任务以及学校党委、行政工作要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龙头,进一步深化校内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自身建设,全处上下团结一致,积极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2010年的主要工作
(一)围绕中心工作完善制度建设
本人事处紧密围绕师资队伍建设中心工作,积极努力积极营造师资建设的工作氛围,不仅系统拟定了教职工队伍管理的各项文件,而且多次组织学校不同层面人员的认真讨论修改,最终完善和补充了温州大学关于人才引进、新聘教职工职前教育、教职工公派出国、专业教师挂职锻炼、教职工进修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等多项教职工队伍管理制度。
(二)全力以赴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为有效改善我校人才结构不合理以及高层次人才不足的现状,结合学科建设需要,人事处把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摆在了头等重要的地位。在校领导的指导下,人事处在人才引进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改革,在人力投入、宣传方式、交流方式、安置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提出了特事特办,特事快办,大事精办的工作思路。
1.大力宣传、主动出击,积极落实2010的人才引进计划。一年来,人事处会同相关学院参加了浙江省人事厅组织的在北京、上海等地方召开的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印制了近千份的《温州大学人才需求表》和《温州大学人才引进的暂行规定》,在全国近百所高校中进行了广泛发放和宣传。特别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PPT和宣传彩页用于温州市政府组织的赴美国加拿大高层次人才招聘会,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畅通信息通道、关注信息收集,及时联系高层次人才。
人事处在校园网上设置了招聘人才专栏,设置人才招聘专用信箱,安排专人负责人才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做到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第一时间反馈信息,第一时间甄别信息,第一时间传递信息,确保人才信息渠道的畅通和高效。全年共收到电子简历3000多份,纸质简历1000多份。
3.热情接待,做好服务,吸引人才。
今年先后接待来校联系的博士 842人,对每位博士的来访,人事处和相关学院做到了热情欢迎,以礼相待,及时与学院联系引见,并热情解答博士们提出的问题;积极为他们的吃、住、行提供方便。今年有56名引进博士已来校报到上班,其中分配人才24人,引进调入人才18人,录用14人。
同时,聘请了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企业家等担任名誉、客座、兼职和顾问教授。
(三)下大力气抓好师资培训工作
1.认真制定2011年进修计划和努力落实2010年进修计划。本通过省151、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市551、学校公派出国等多种渠道共计选派30多位教师赴国境外放学进修,在温州大学优秀骨干教师公派出国进修等多项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有所突破。同时学校选派50多名教职工赴国内进行学历、访学、学术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提升培养;特别是根据学科建设需要,为促进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今年来,我校共资助本校攻读博士学位教师65人,继续选送攻读博士学位9人。
2.注重提升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支持学院和部门进行专业知识的进修,如两课教师的课程培训、计财、审计等行政岗位的业务培训,图书馆的继续教育培训等等。
3.强化新教职工的入职引导工作,系统组织实施新聘教职工的岗前培训。今年组织新教师200多人参加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岗位培训;会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教育学院等相关部门和学院开展新教师130人进行教育技术培训、信息资源使用培训、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等工作。
(四)切实做好各类人才的推荐选拔
认真组织国家、省、市等各类人才的推荐、中期检查、考核,共推荐申报国家、省、市各类人才如温州市551、浙江省151、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250余人次,获得2010年外来各类人才经费达到157万。
2010年我校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蔡袁强、黄少铭),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向卫东同志获得2010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入选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资助对象1人,该同志为文科,实现学校在第一层次文科入选人选零的突破。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4人;黄卫峰等6人获得2010年浙江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增加温州市5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82人;获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支持9人、钱江人才D类1人。另有9人获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支持,2人获得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五)完成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和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1.顺利完成2010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市职改办关于职改工作的要求及安排,制定《温州大学关于做好2010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聘任工作的通知》,该文件严格执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0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外,对我校2010年职称评审的有关条件、具体操作程序等都做了详细的论述。
2010年全校共有256人申报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或转评。人事处认真开展职称申报资格的审查、论文(论著、成果)送审回收、材料核对和整理,会同教务处、科研处对教学科研成果和业绩进行严格审核,做好前期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尝试实行职称评审专家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办法,坚持评审标准,完善评审程序,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严把质量关,顺利完成了职称评审各项工作。评审过程、结果非常顺利,未接到任何来电来函来访表示异议。全校申报各类职称人数253人,晋
升高级职称56人,另外有2人晋升为高级会计师、1人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晋升中级职务132人。
2.做好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根据省教育厅部署,2010年进行了高校教师资格的受理、审核、评定、上报、制证工作。全年评审并通过了66人。
3.完成教职工信息库更新建设工作和教育部的相关师资信息统计工作
1、积极维护教职工信息库,随时保持更新,为学校各级领导和部门获得准确信息提供保障。另外还在原有信息库的基础上扩大了信息字段,在全校范围开展了普查核实工作,进一步充实了信息库的内容,全面涵盖了教职工的个人信息。
2、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利用建设维护教职工个人信息库的的有利条件,及时提供教职工统计信息,为各部门提供相关数据报表50多份,有力支持了兄弟部门的工作,为校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年内还完成了高校基层报表、全校博士信息表、高层次人才需求表、海外引智项目申报等校外各单位交付的任务20多次。
(六)耐心细致完成有关劳动人事工作
1.完成各类考核工作。组织全校各类人员考核,会同教务处对申报晋升职称的教师进行教学考核工作。
2.负责全校工资管理。本对56位新教职工的进行定级和202位职务职称变动人员工资的变动工作,做好全校岗位津贴发放工作;完成16名教工的退休手续办理及工资审批工作;完成 150余名临时工人员指标审核、工资的确定、计算发放工作。完成一年一次的薪级工资正常晋升工作。
3.做好信息档案工作。完成省教育厅、市人事局所需的各种干部报表、工资报表、劳动年报等各类报表,以及各部门有关人事方面的各种花名册、数据、报表,及时做好人事数据的更新、调整变动工作,认真做好全校教职工人员名册的编制工作。做好新进教职工档案 的接收、审核和归档工作。做好新进教职工聘用合同的签定、鉴证、续签和管理工作。
4.完成校内调动及退休工作。及时办理各类人员进出、退休、延长退休、内退退养的手续,做好学校教职工的分流、转岗、校内调动工作,引进人才的配偶安置工作。
5.社会保险工作。完成150余名临时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缴纳,合同期满的结算,6.代理人员工作。本完成原进编挂中心已取得硕士学位转档案到学校的有7人;完成校计划内原非进编挂中心已取得硕士学位申请进编并转档案的有13人;截至目前为止进编挂中心人员的档案尚有35人,计划内人事代理人员30人,计划外流动编制人员的代理人员共有389人的档案管理(其中校聘人员为49人,瓯江学院113人、城市学院168人、成教学院25人、宏德幼儿园16人、国际合作学院以及后勤等有18人)。
7.努力提高服务意识。积极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优质服务,办理全校教职工的请假、销假、探亲手续和收入证明、部分教工的子女参加医疗统筹的资格审查工作以及生活困难职工的生活补助。
二、工作中的亮点
1.提高工作透明度。人事处的各项工作,均与全校教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操作规范、透明,是公平、公正的前提。在人事处职责范围内,力求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职称评审、工资津贴标准等,严格按制度和程序执行。对于需要评审的工作,公开评审条件、评审对象、评审程序,每次评审均请校纪委现场监督,评审结果上网或张贴公示,杜绝暗箱操作。
2.创新工作思路。尤其在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上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努力简化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人才引进的瓶颈问题做了调查并提出一些对策。
三、存在的不足
1.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较大,现有政策框框无法打破,海外优秀人才难以引进。
如没有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如户口、住房无法落实,子女上学、自己及家属退休后的社保等都成问题,学校还没有其他创新的解决办法等。
2.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尽管人事处的人事档案、工资档案等已实现计算机管理,但由于缺乏专业软件及人员维护,许多报表需要人工编制,效率不高,经常需要周末加班。随着各个上级主管部门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要求人事处提供的数据会进一步增加,矛盾也会更加突出。
3.兄弟院校学习、取经不够。人事处目前正在探索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如何吸取其他高校的成功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但由于忙于事务,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以上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引起重视,认真研究,切实解决。
第四篇:滁州学院宣传部2015年工作自评报告(DOC)(共)
宣传部2015年工作自评报告
2015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各院(部)的支持配合下,宣传(统战)部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立德树人、服务发展的要求,加强科学理论武装,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引导,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凝聚改革发展合力,为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一、工作举措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师生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
1.加强理论学习。统筹协调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指导全校教职工政治学习。每学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任务要求,丰富学习形式,加强检查督促。全年围绕全国“两会”精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宣传思想工作、统战工作等,安排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8次,教职工学习16次。通过学习,领导干部办学治校、引领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员工政治意识、理论素养不断加强。
2.开展理论宣传。按照学校党委安排,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方案,对全校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部署。利用校园网、校报、官方微信、宣传橱窗、LED电子屏等,通过编印学习资料、发布讨论话题、举办专题讲座、张贴报刊材料、悬挂宣传条幅等方式,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五中全会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形势政策课、党团校培训、学生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社团活动等,深入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
头脑,坚定广大师生员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3.深化理论研究。经与校科技处协商研究,以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为依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申报立项工作,组织会员广泛开展理论研究、社会调研,按照“研以致用”原则,发挥研究成果在具体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二)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教育引导师生“立志、博学、修身、报国”“勿忘历史、圆梦中华”。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庆日为依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祭扫烈士墓,引导师生缅怀革命先烈。举办“祖国在我心中”文艺演出、“今天,我们如何爱国”主题征文、“我和国旗合个影·我给祖国说句话”线上线下互动活动,激发师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感,增强自豪感、历史感、责任感。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年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11场,师生同台开展“追寻文化根 共圆中国梦”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和“青年国学荟”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调研,鼓励大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项目研究。
3.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与滁州市法学会联合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滁州市中院院长陈严法和安徽省法院系统优秀法官、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一庭审判长宋珺梅等来校宣讲法治3场,进一步增强师生员工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护法,推进依法治校。
4.深化军事国防教育。举办国防教育报告会,举行“第十五个全民
国防教育日”主题宣传活动;春节和“八一”建军节之际慰问部队官兵,深化双拥共建;广泛宣传大学生应征入伍政策,引导大学生效力国防建设事业。
(三)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集思广益谋划学校发展 2015年下半年,在全校开展以“提升办学理念,深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主题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紧紧围绕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等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建设、科学研究等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本问题,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综合改革等办学理校的重点问题进行研讨,着力解决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和转型提升的一系列深层次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晰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探索内涵式发展的规律与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效益,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通过学习研讨,全校师生在“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信息化”办学定位上统一了思想,在深化综合改革、推进深度转型上形成了共识,在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上汇聚了民智,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上理清了思路,为推进学校实现从“办像、合格”到“上水平”的阶段性转变,实现学校提高质量、提升水平、办出特色的阶段性目标打牢思想基础。
(四)加强舆论引导,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和话语权 1.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宣传部门指导协调抓落实、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责任和管理责任,定期调研排查,开展师生思想状况和舆情信息的收集与监控、研判与引导,关注苗头
性、倾向性问题,坚决抵御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学校的传播和渗透。
2.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注重抓好课堂管理,坚决落实“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要求,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法律、履行教师义务作为教学基本要求。对于各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严格审批审查,不给错误言论以传播渠道。加强网络媒体管理,提供指导性的、正面的信息,建立教学名师、优秀导师、辅导员班主任、优秀学生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工作队伍,引导网络舆论导向。依托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并利用微博、微信互动沟通功能,收集整理师生有关诉求和意见,把握师生思想动态,一方面编成《网络舆情》信息,报送学校领导参阅,另一方面通过说理道情,加以正面引导,将有关问题和矛盾把握在可预测、可控制、可处理、可解决的程度。规范校园横(条)幅、标语的悬挂和张贴以及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品的管理。
3.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的教育,引导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宗教现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坚决抵制宗教势力向校园的渗透。
4.回顾总结近年来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措施,形成报告提交党委审核。并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学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
(五)拓展宣传工作,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1.制定出台学校对外新闻发布工作管理办法,完善新闻信息发布
和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学校新闻信息发布。
2.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班,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学校新闻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新闻工作素质和能力。
3.为推介学校近年来改革发展成果,加强与省市媒体的交流与联系,邀请了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工商导报、金陵晚报、滁州日报、滁州广播电视台、滁州电视台、滁州广播电视报、滁州交通音乐台等省内外媒体深入学校调研座谈,了解学校近年来的改革发展成果。
4.通过校内外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学校全面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讲好“蔚园故事”,展示师生风采,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全年在校内外媒体发布新闻1500余篇,其中,在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安徽教育网、中安在线和《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滁州日报》《皖东晨刊》等媒体发布新闻稿件600余篇。8月19日至20日晚,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了学校风采,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广泛宣传学校师生和毕业校友先进典型事迹,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将他们的事迹编印成《蔚园之光》。
5.做好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和新媒体工作室项目调研、论证、申报工作,并完成项目招标和建设任务,为校内信息发布、新闻宣传、思想教育等提供了新的条件。加强学校官方微博、微信新媒体建设,在浏览校园新闻、研讨教育话题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成绩查询、图书查询、招生宣传、就业服务等功能,吸引了广大师生用户,目前,微博粉丝量达到三万余人、微信粉丝量达到一万九千余人。学校官方微信几次月排行榜都稳定在全国高校前20强,在学校第十届运动会上,3000余人参与微信上墙、发稿60余万条,彻底改变了纸笔投稿的旧有模式。
6.加强学生记者的培养与锻炼。带领和指导大学生通讯社成员开展新闻活动策划、素材收集、一线采访、文字编辑等,学生的文字功底和新闻素养得到提高,新闻宣传成果丰硕。在第十二届安徽省大学生记者峰会上,我校大学生通讯社记者获得十余个奖项。在第16个记者节来临之际,组织召开庆祝记者节暨学校第四届新闻奖颁奖大会,评选获奖新闻作品33篇。
(六)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1.制定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建设作出总体规划。
2.开展学校第二届“一院一品”优秀校园文化成果评比活动,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提升校园文化整体影响力、引导力和覆盖面。
3.积极申报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滁州学院网络文化建设中心》,并获批立项,为学校下一步网络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4.利用暑期对校园路牌进行维修维护;参与新校徽设计方案的征集、遴选工作,并召开新校徽启用发布会,积极宣传新校徽的形制寓意。
5.以“蔚然大讲堂”为载体,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著名作家等开展讲座十余场,深化学生思想教育、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6.协调、组织并参与学校花鼓艺术团承担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先后赴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定远县大桥镇演出,取得较好效果。
7.认真梳理总结学校传承和创新凤阳花鼓艺术工作,撰写材料,积极申报教育部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最终荣获二等奖。
8.积极参与协调滁州市“十三五”文化改革与发展规划调研工作,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
9.配合有关部门举办升旗仪式、文艺晚会、运动会、读书活动月、百场讲座,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宣传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物联网、数学建模、GIS应用、英语演讲、艺术展演、师范生教学技能等竞赛中取得的成绩。
(七)深化文明创建,引领校园文明新风尚
1.坚持以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拓展创建深度、提升创新高度,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年初,学校通过复查确认,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膺第十届“安徽省文明单位”。
2.扎实做好安徽省教育系统首届文明单位审核检查工作,认真撰写了工作报告,并做好相关档案支撑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由于创建工作成效突出,学校获批省教育系统首届文明单位。
3.积极开展“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把“四有”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用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做教育改革创新的排头兵。
4.深入开展“文明新风户”创建工作,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配合有关部门和各院(部),抓住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等重点环节,加强学生爱国荣校、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教育,倡导优良校风和学风。组织学生开展文明修身活动,培养公共意识、公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强校园反邪教警示
教育,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
(八)推进统战工作,凝聚助力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力量 1.召开统战人士座谈会,传达学xxx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精神,通报学校改革发展进程和取得的成果,听取推进学校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2.通过学习培训、座谈研讨、听取报告、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支持和帮助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展多党合作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宣传教育。
3.团结和调动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政议政。民进滁州学院支部调研报告《滁州市农村幼儿园学习生活环境现状调研》《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建议》提交市政协。在滁州市五届政协第三次会议上,民盟滁州学院支部共向大会提交提案10篇,内容涉及到烟花爆竹禁限放、成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加强中小学古典诗词教育、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滁州市公交一体化发展、琅琊山森林保护、高校强市、全椒儒林文化开发、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等内容,绝大数提案均得到立案,并得到较好反馈,其中,章会垠老师提交的《关于加强琅琊山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地形地貌、文物古迹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建议》,被市政协列为一号提案受到表彰,裘新江递交的大会发言受到张祥安市长的重要批示。
4.发挥党外人士特殊优势,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发展。民盟滁州学院支部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围绕滁州市文化发展战略进行调研和理论探索,支部主委裘新江主持了“滁州市十三五文化发展纲要”编制工作,还为明光市宣传部主持制定了“明光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
民建滁州高校支部和苏滁现代产业园签订协议,为苏滁现代产业园编制十三五规划,课题组多次开展研讨会,基本顺利完成任务。民进滁州学院支部响应民进省委号召,积极组织会员参与“书香彩虹”捐赠图书活动,一次性捐赠图书百余册。
5.指导和协助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做好换届工作,全力支持各民主党派发展成员,一年来,共发展民主党派成员3人。注重选拔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优秀的年轻同志参加挂职锻炼和省社会主义学院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班。
(九)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服务师生效力学校发展的部门形象 1.加强部门班子和工作队伍建设。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提高政治素质,增强职责意识,提升工作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实际困难,做到爱岗敬业、勇挑重担、勤奋工作、团结合作,开拓创新。
2.加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坚持工作原则,严守工作纪律,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岗位意识,树立效能观念;定期召开部务会议和部长办公会,总结工作,布置任务,交流探讨,互相学习。
3.加强协作、优质服务。树立大局观念,立足部门工作岗位,积极支持和配合各院(部)和其它部门开展工作,不推诿、不扯皮;热心服务师生员工,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4.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学习和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勤政廉政,营造部门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成效亮点
1.学校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荣膺第十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获批“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
2.学校“传承国家非遗凤阳花鼓的实践与探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二等奖。
3.成功申报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滁州学院网络文化建设中心》,为学校下一步网络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4.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组织学生收听收看纪念大会和阅兵式,相关活动受到省教育网和其他相关媒体关注,相关图片被多家媒体转载引用。
5.全年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座11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强化。
6.扎实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全校师生在拓展办学定位、深化综合改革、推进深度转型、编制“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方面形成系列共识。
7.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班,邀请相关专业人士为全校通讯员、新闻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新闻工作素质和能力。
8.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拓展,8月19日至20日晚,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了学校风采,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9.完成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建设任务,为校内信息发布、新闻宣传、思想教育等提供了新的条件。
10.学校花鼓艺术团承担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赴三所高校演出,取得较好效果。
11.在图书馆、教教学楼、学生公寓等校园公共场所张贴、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牌以及其他具有丰富内涵和教育意义的宣传标牌40余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处处可见、人人知晓,为广大师生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条件。
三、存在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学校六十多年办学的文
化积淀挖掘不够,没有很好地提炼出学校的核心价值和大学精神;体现滁州地方文化和学校办学特色,统揽学校大学文化的主线条没有凝练和形成。
2.学校形象标识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校歌谱曲工作没有如期完成,校风、教风、学风等需要凝练总结,形成完整表述。
3.与社会主流媒体的联系与合作需要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党委宣传(统战)部 2016年1月15日
第五篇:学院2005学生工作自评报告
*****学院2005学生工作自评报告
学工部学生工作考评小组:
根据****发(2005)33号文件要求,*****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严格按照《*******学生工作考评体系》量化指标要求,对全院学生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自评,现将自评结果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党政齐抓共管。
(一)*****学院党政领导历来重视学生工作,总支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经常研究学生工作,讨论学生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学生工作重大问题。院长和党总支书记经常听取学生工作汇报并出席重大的学生活动。学工办主任对学生工作高度负责,工作到位,方法得当,能经常和辅导员一起研究讨论学生工作,并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能带头经常深入学生了解情况,工作针对性强。学院学生工作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有完善的学生工作规章制度、学生量化积分管理条例等,可操作性强,效果良好。学生工作能够做到年初有计划,保证了学生工作开展的计划性和有条不紊,重点突出;年终有总结,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以更好的开展今后工作。
(二)学院不断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学生工作干部热爱学生工作,敬业精神强,工作积极性高,团结协作,凝聚力、战斗力强。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工作干部例会制度和学习制度,能定期研究学生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定期和不定期召开由院党政领导参加的班主任会议,颁布一系列调动班主任积极性的工作激励制度,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建有一支高素质、战斗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通过学生干部培训班和定期的干部例会,加大了培养力度,切实提高了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学生干部整体素质高,在院学生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制定了学生干部会议制度和学生干部年终考评制度,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素质和积极性。
二、加强学生教育,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学生素质 *****学院充分认识到高素质学生是学校增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根本保证,大力加强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拓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丰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高标准、严要求,高度重视周日政治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政治意
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格。
(二)校风校纪教育和基础文明教育卓有成效,安全稳定教育开展地扎实深入。一是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高校学生行为准则》和《学生手册》,要求全院学生首先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怎样做一名合格文明的大学生。二是营造舆论氛围,采取开会、讲座、座谈会、宣传报、宣传栏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学生参加了我院首届宿舍文化节的系列活动,广大学生在宿舍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受到了教育,基础文明修养和文化层次得到了提升。三是严肃纪律,加强管理。成立了精神文明检查小组,加大检查力度,对违反校规校纪,男女交往不得体和其他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进行严肃处理。
重视安全法制教育,结合我校“平安校园建设”活动,举办了“安全法制教育”讲座并经常组织学习防火、防盗等知识。与班主任、学生分别签定了《*****学院学生安全工作责任状》和《******学院学生安全自我承诺书》,明确规定班主任安全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制定《班级学生安全信息员制度》,规定班级的班长、团支书和舍长(舍长享受学生干部待遇)是班级学生安全信息员,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的安全工作。
学工办老师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和人生阅历适当的开展心理调适,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引导他们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找专业心理学老师进行心理咨询。在心理学专家、校纪委书记的指导下开展了女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并认真地进行分析,使工作更有针对性。
(三)制度合理,奖惩分明,工作公平,准确无误。
根据学工部有关文件,结合**学院实际,在广大同学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生工作量化积分条例》等奖惩制度。评优工作、推优入党、困难补助发放和勤工助学等工作都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民主。对于违规违纪事件一经查实,及时严肃的处理,有效地遏制某些不良习气的蔓延。同时,能够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本着教育学生,转化学生的原则,和被处分的学生谈心,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错误和错误的根源,教育
他们尽快卸掉思想负担,改正错误,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四)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工作成绩突出。
学院制定了完整的新生入学教育计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措施得力。重视新生军训工作。要求班主任老师全程参与新生入学教育,保证了入学教育的效果。动科05.1班、动医05.1班、动科专05.2班荣获“校内务训练先进班级”。给新生班级安排了精心挑选的优秀学生干部担任学生辅导员,并且组织举行了新老生班级对口联谊活动。组织开展了学习经验报告会、篮球联赛、新生书美比赛、庆祝建国56周年主题演讲征文比赛、一二.九火炬接力赛、和“展特长,推新人”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角色转换。
(五)关注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学院高度重视以贫困生为主的弱势群体,根据各班贫困学生个人申请、班主任和学工办意见确立了各班贫困学生名单,建立起了贫困生档案,使贫困生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一方面,通过困难补助发放、勤工助学和党支部扶持特困生资助贫困生;另一方面,积极拓宽了救助渠道,走出校门,争取社会企业献爱心。山东益生种畜禽公司、齐鲁牧业报社和山东信得药业公司设立了12万元的“爱心济困助学金”,极大的缓解了贫困生的生活压力,使他们能够放下包袱,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目前正在和山东六和集团兽药部联系,商讨在动科学院设立“爱心济困助学金”的有关事宜。
三、加强教育引导,完善制度措施,建设良好学风
**学院坚持“以学习为中心,以‘三好’为目标”的原则,狠抓学风建设,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价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制度,措施落实充分有效;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为学风建设提供保障。
**学院建有完整的抓学习、促学风的制度和措施。加强班级考勤制度,不定期抽查学生上课情况,保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学生会学术部负责抓学生英语学习监督检查工作,由专人负责检查早读和晚自习,定期举行英语模拟考试,极大的促进了我院学生的英语学习。学院还注重加强对外学习交流,多次聘请院士教授来我院讲学。学生会学术部从全院选出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到新生班级进行学习交流,召开学习座谈会,探讨学习心得,推广经验。
大力加强考风考纪教育。新生入学伊始,在入学教育时我们就组织学生着重学习了《学生手册》中关于考风考纪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学期末考试前,由分管教学副院长和学工办老师再次给同学进行考风考纪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考试纪律观念。教学院长和学工办老师组成考风检查小组,深入考场检查考试情况,有效地预防了考试作弊现象。
(二)全面发动、广泛宣传,以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随着我校学分制的逐步深入,班级的作用相对弱化,**学院学工办、团总支面对这一新情况,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新思路,开展了学风建设大讨论,邀请了教学督导员和班主任参加学风建设研讨会,各班级召开学风建设两委会干部讨论会、学风建设主题班会,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意见,总结去年学风竞赛的经验,继续开展以宿舍为基本单位开展学习竞赛,把学习竞赛引进宿舍,以“学风建设进宿舍、你追我赶在宿舍”为主题,开展了争创“学习标兵宿舍”活动、争创“学习进步宿舍”活动、“宿舍读书月”活动、以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宿舍文化报”大赛和英语歌曲大赛为主要内容的学风建设竞赛系列活动。将学风建设的重点深入到学生宿舍,狠抓宿舍的学习风气,弘扬积极向上的舍风,引导广大同学努力学习,刻苦锻炼,提高素质,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三)学习浓,院风正,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1、在各方的齐抓共管之下,**学院学生课堂秩序良好,出勤率高,班干部考勤认真,考勤结果能及时汇总到学工办。
2、“学风建设进宿舍”活动效果明显,涌现一批“学习标兵宿舍”、“学生进步宿舍”。
3、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强,在各级刊物公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人次在“校科技制作发明竞赛”中获奖。本科生同类专业获学位率高,不毕业(结业)学生少,有较高的研究生考取率和英语四级通过率,稳中有升,研究生录取率达到53.8%。
四、加强就业指导,开拓就业市场。
**学院学工办历来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学
工办成员为组员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毕业就业工作由学工办主任专门负责,该同志和其他学工办成员谙熟就业政策和工作程序。
(一)加强就业教育,开展就业指导。
制定详细的毕业教育计划,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一方面加强毕业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创业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毕业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正确合理的进行自我定位,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很好地把个人意愿和用人单位的需要、社会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学工办老师班主任老师深入毕业生宿舍,与毕业生谈心,密切关注毕业生的思想动态,重点学生采取个别谈心,靠上去做工作,关键时刻通宵值班,保证毕业生按学校要求文明离校。
以对毕业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传达,讲解教育部、山东省和学校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使全体毕业生真正明白国家的就业政策,召开毕业生就业指导大会,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协议书使用、推荐材料填写、面试笔试技巧等多方面的指导,指导毕业生正确填写就业推荐表,正确使用就业协议书和用人单位及时签好就业协议。
(二)积极筹备学院2006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
想方设法通过专业课老师、往届校友的信息渠道,采取做广告、发邀请函、打电话等方式邀请尽可能多的用人单位来参加我院2006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选拔毕业生,目前已有近30家用人单位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0%以上。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及时收集、发布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建立有400多家用人单位信息资料库。
(三)毕业生实现了较高的一次性就业率,毕业生工作圆满完成。由于学校和院里毕业生工作各方面的严密筹划和布置,我院的毕业生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毕业生未出现违约情况,全部实现一次性报到,毕业生档案材料及时归档,准时上报,本、专科学生实现了90%的就业率。
五、特色做法及特色活动
(一)把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日活动结合起来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德育一元化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分步骤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对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利用党日活动,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要求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远大理想。
对一般群体的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民主法制纪律教育,培养他们的竞争进取、诚实信用、互助合作、遵纪守法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
(二)把社会实践活动和勤工助学结合起来
本着“依托院系、健全机制、注重基地、强调实效”的原则,将“学士后流动站”作为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基地,05年暑假安排了20余名困难学生派往4个实习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和单位协商为困难学生提供一定补贴,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高校共青团建设完善“学士后流动站”工作,将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相结合的新路子。截至目前,我学院已建立学士后流动站4个,提供就业岗位120余个,共有71毕业生入站工作。
(三)把传统的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教育管理模式和以学生宿舍为基本单位教育管理结合起来。
随着我校学分制的深入实施,班级的聚合力相对减弱,必须改变传统单纯地以班级为单位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拓宽工作阵地和领域,使我们的工作阵地深入到学生生活每一个角落。我们采取了学风建设进宿舍活动,充分发挥了包括学生宿舍、学生社团等在内的多方面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弘扬积极向上的宿舍风气,加强以宿舍为基本单位的学风建设,同时积极引导扶持学术性学生社团的发展,使它们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把学生工作办公室严格教育管理和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结合起来。在保证学生工作办公室严格教育管理的前提下,采取措施调动广大班主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
一是党总支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通过制定定期书面汇报班级情况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和个别交流和沟通等方式,加强对班主任的工作沟通和感情交流。
二是制定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学院从创收中拨出专款设立考研奖励、四级统考奖励等激励措施。
一系列的工作成绩,是与校党委、行政和学工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
是分不开的,是学院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刻苦工作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开创更加良好的工作局面。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仍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加以克服。
**学院学工办 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