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污染统计数据探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时间:2019-05-13 16:4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污染统计数据探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污染统计数据探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一篇:从污染统计数据探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从2008我国污染统计数据探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摘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使我国的污染治理积重难返,产生严重的环境资源危机。在这些环境污染当中, 大气污染,垃圾污染, 水污染以及辐射和噪声的污染最严重, 引发这些污染有很多原因, 可能是由于国家监管力度不够, 也可能受到国外的某些因素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构建“两型社会”,寻求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之路,应从培育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健全法制以及倡导绿色消费等方面入手,才能减轻环境污染, 让城市快速发展, 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严峻的环境污染数据对社会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环境污染;资源;可持续发展;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 年均增长9.8%,快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6.8 个百分点。但生产扩张与资源消耗、生产规模与环境恶化的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污染物排放居高不下,生态系统急剧恶化,具体表现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发展的高耗能、高污染工业及大规模的城市化热潮,使中国自然环境遭受了巨大破坏,洪灾、雪灾、高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近年来频繁发生。据测算,中国环境恶化造成的损失占GDP 的3%~5%,有国外学者认为,若在GDP核算中加入环境变量,中国近30年来的经济增长甚至可能是负值。由此可见,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相当突出,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现状

面对经济持续增长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创新思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可喜变化。但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我国整体污染形势不容乐观,防治工作依然艰巨。

1、水资源污染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我国水环境保护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水环境质量明显下降,水污染现象令人震惊。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中度污染,746 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IV~V类水的比例为29.2%,劣Ⅴ类水的比例为23.1%。重点湖库中有39.3% 为劣Ⅴ类水体,90% 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

2009 年11 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顾问刘鸿亮先生表示,过去30 年内我国被污染的湖泊面积已从135平方公里激增至1.4 万平方公里,被污染的湖泊类型也从城市小湖泊发展到一些大中型湖泊,我国的水污染治理面临着严峻的形势[1]。

2、水土流失加剧

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很多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日积月累,使得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恶化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生态环境存在较大危机。从全国看,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已非常严重。据最新资料统计,目前全国有18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现有严重水土流失县646 个。据估算,每年因水土流失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2.25%左右,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更是难以估算[2]。我国也是世界上土地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荒漠化面积26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 多亿元。[3]

3、污水排放量巨大

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71.7亿吨,比上年增加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比上年减少2.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30.0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7.7%,比上年增加6.4%。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20.7万吨,比上年减少4.4%。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57.6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6%,比上年减少10.5%;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63.1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4%,比上年减少0.9%。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7.0万吨,比上年减少4.0%。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9.7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23.4%,比上年减少12.9%;生活氨氮排放量97.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76.6%,比上年减少1.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3.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据调查,目前我国有一半的城市缺乏生活用水, 而且大部分的水污染都很严重, 在南方的城市缺水现象主要是水污染所导致的。我国重度污染的城市占据了总数的40%。

4、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2008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2万吨,比上年减少5.9%。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91.3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8%,比上年减少6.9%;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9.9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2%,比上年增加0.5%。烟尘排放量901.6万吨,比上年减少8.6%。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70.7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4.4%,比上年减少13.0%;生活烟尘排放量230.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5.6%,比上年增加7.1%。工业粉尘排放量584.9万吨,比上年减少16.3%。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89.3%和86.5%,分别比上年提高1.9和4.7个百分点。而我国由于大气的污染每年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18万。

5、城市、农村垃圾快速增长

2008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55亿吨,县城和建制镇生活垃圾约为7000万吨,全国城镇生活垃圾产生总量达2.2 亿吨;全国农村每年生产生活垃圾约2.8亿吨,人粪尿年产生量2.6亿吨。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意丢放,随意排放。“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6、农村面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双重威胁

随着我国新农村制度的不断推进, 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地提高, 可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的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一方面农药、化肥、农膜的过度使用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和生产破坏。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低,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全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 700万吨和130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000万平方千米;另一方面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配套的基础设施未及时跟上,使得城镇和农村聚居点产生的污染物一般排入周边环境中,出现严重的“脏、乱、差”现象。再者禽畜养殖产生大量污染,我国每年禽畜粪便产生量约为17.3×108吨[4],大多数养殖场规模和布局未得到合理规划,没有对畜禽粪便采取适当的方法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二、造成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

1、不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经济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结构和发展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开始注重国内消费市场,逐步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消费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但整体而言,经济仍具有很强的粗放型增长的特征,经济发展对投资的依赖程度依然较深。很多产业仍以粗放式经营为主,经济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据统计,2006年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消费量为3.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在污染的治理上,我们也主要是采取“边污染、边治理”,甚至是“先污染、再治理”环保途径,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防治污染的很少。

2、环境立法与执法存在较大缺陷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体系日臻完善,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法律支撑和保障作用。但是,我国环境法律体系仍然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

首先,立法理念跟不上时代前进步伐。主要表现在立法中始终突出政府的主导地位,重结果轻过程,重污染防治轻生态资源保护,对于民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没有适当的条款予以积极引导。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原来不引人注意的的污染形态逐渐显现出来,有的已成为主要污染源之一,如汽车尾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等,而现行环境法对此规定的甚少。此外,我国环保法律体系主要关注的是工业污染防治与大中城市的环境利益,很少顾及到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着程度不等的立法空白,立法的这种不健全状况客观上导致非法排污猖獗,环境污染失控。[5] 其次,环保执法环境欠佳。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在重大项目论证决策时,有意无意的忽视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甚至做出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决策。同时,法律赋予环保部门的执法权不足,对于拒不履行环境行政处罚的行为,环境执法缺乏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手段。普遍存在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情形,当违法成本远远低于守法成本时,企业往往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公众环保意识需要逐步加强

多数民众通过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对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但整体民众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缺乏保护环境的紧迫感,环保观念淡漠,表现出“知易行难”的特点。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常常缺乏环保意识,乱丢果皮、乱倒垃圾、乱泼污水现象屡禁不止,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部分社区环境的真实写照。乡村居民一般更少关心环境问题,除非是环境污染已经非常严重,危及到其自身的生命与健康,才会引起重视。

4、发达国家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外国污染产业转移到国内可分为直接转移和间接转移。直接转移就是把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系统直接转移到产业接受国。由于其所转移技术的先进性,因而对产业接受国环境损害较小。所谓间接转移,就是发达国家减少或停止生产污染密集型产品,转向发展中国家购买这些产品,却不将先进技术转让给后者,而后者用落后技术生产这些产品,就会对本国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并且,发达国家在大量购买发展中国家污染密集型产品时,却不愿将其有关先进的环保技术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后者。在此次世界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虽然将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但对一些关键性技术仍然采取封锁政策。

三、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若干对策

1、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的大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使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国家应运用多种方式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引导,提高公民生态文明道德意识,将生态文明观念融入人们一切工作生活中,转化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自觉行动。增强“生态是最稀缺资源,环境是最宝贵财富”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遵守自然规律的道德情操,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6]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现阶段靠资本推动的粗放型经济,成本过高,消耗过大,使得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难以承受。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抓住新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的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力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依法加大我国科技资源整合和原始创新力度,完善自主创新的鼓励和支持政策,按照市场最优化原则,激发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热情,力争相关产业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在提高效益、降 低能耗和保护环境基础上,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为符合新型工业化条件的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以及重点行业的发展腾出环境容量。统筹处理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改变由于“政策倾斜”形成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状况[7]。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8]。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资源消耗过度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我国开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而循环经济由于其自身特有的“资源化、循环化、高效化、清洁化”优势,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应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导、法律规范、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从经济利益角度调动各方主体的积极性,使企业和家庭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弃物重复利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应加大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的节能减排投入,减少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把废物转化为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到排放的无害化,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手段,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有利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4、健全相关环保法制 环保新法年年有,环境污染日益重,表明在粗放式立法下,我国生态环境立法自身存在缺陷。建设“两型社会”,完善立法是关键。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环境保护立法是一个综合的法律体系,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与资源法律法规的指导思想,贯穿于环保法治建设的始终。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可持续发展、预防污染、污染者负担、经济效率、污染综合控制等原则,在环境基本法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立法,建立由环境基本法、单项实体法、程序法等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9]。通过立法赋予环保主管部门更强有力、可操作的手段,使环保部门有权协调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共同落实国家环保法律和政策规定。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执法监督,强化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

5、倡导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不是消费“绿色”,而是保护“绿色”,是对传统消费方式进行深刻反思后的一种更为理性的现代消费方式。通常,绿色消费秉持适度消费理念,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绿色消费成为推动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工作切入点和重要着力点。在引导和提倡绿色消费方面,政府一方面可以借助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向社会大力宣传绿色消费的理念,培育绿色消费意识,使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倡导公众从小事开始“绿色”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税收、价格等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加快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市场的对接,形成绿色产业,推动绿色消费发展,最终实现全社会绿色消费模式的合理构建,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10]。

参考文献:

[1]吴晓青.把握水污染治理的重大战略机遇[J].建设科技,2009.23 [2]姚润丰.全国水土流失180万平方公里[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5 [3]张传玖.何时缚住“沙龙”.中国新闻网新闻中心,2000.2 [4]耿保江.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2 [5]方红舟.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3 [6]方行明.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新探[J].经济学家,2011,2 [7]盛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湖湘论坛,2 009.1 [8]王会娟.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对策[J].北方环境,2011.4 [9]韩海.我国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 [10]黄晓丽.浅析农村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对策.环保论坛,2011,3

第二篇: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我国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范文模版)

摘要:根据我国目前发展的现状,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如何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并提出相应对策: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化,充分利用政府调控。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生态化;政府调控

一、导言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马克思在研究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破坏的解决方法时就已经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在这里马克思提到了“靠消耗最小的力量”,这恰恰正是当今节能减排,构建节约型社会思想的萌芽。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也专门讨论了“生产排泄物的利用”问题,提出要进行废弃物、排泄物再利用,使“生产废料再转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使排泄物再回到生产、消费(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循环中,这是今天循环经济思想的最早萌芽,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依靠科学进步和工艺改进对废物进行再利用的主张和具体措施。

前人为我们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应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正确认识我国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根据具体国情,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二、我国当前面临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生态环境先天脆弱

众所周知,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是我国的国土状况却不是最好的。据统计:我国70%的国土面积每年受东亚季风的强烈影响,6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丘陵,55%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的生活和生产,35%的国土面积受到土壤侵蚀和荒漠化,33%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区、荒漠区,30%的耕地面积为酸性土壤,20%的耕地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或海水入侵,17%的国土面积构成了世界屋脊,中国大陆平均高度是世界平均高度的1.83倍。在这种毫无优势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我国众多人口又使得人均资源相对贫乏,从而导致我国的平均综合发展成本远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

(二)经济增长模式不合理、生态环境惨遭破坏

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水平整体不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导致生态严重破坏,如森林退化,草地、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土壤侵蚀和荒漠化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减退;自然灾害频率加大且危害程度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黄河断流,长江等水系的洪涝灾害,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以及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包围城市的现象严重。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除自然因素外,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不当等人为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而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及条件,治理水平都无法跟上污染速度,我国正在被迫走“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的道路。

像我国目前的粗放型“原料-产品-废料”传统生产模式的“三废”综合利用率低,对环境污染大,而“原料-产品-废弃物-废弃物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发展的又不够成熟,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实现我国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对策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一般而言,如果注重经济发展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则可能会制约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财富的积累。因此,我们要采取合理的对策,在经济得以适度增长的同时又能够保证生态环境不惨遭破坏,使得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

(一)发展循环经济

1、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及目标

21世纪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惨遭破坏的同时,资源、能源供应紧缺,价格上涨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逐渐使人们认识到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一种适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循环经济

应运而生。

一些发达国家以3R原则①为基础发展和实行循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其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已基本解决的基础上,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出发点,解决由后工业化和消费性社会结构引起的大量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但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则相对较低,人均消费水平也仍然偏低,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我国向工业化快速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阻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必须依赖于发展循环经济,才有助于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将循环经济作为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缓解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对经济造成的重大影响,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建立工业生态园区来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在消费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范围内,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和节约型社会。

2、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利用,包括物质在经济系统的不断循环以及物质在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有利于实现经济和资源环境的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它立足于自然和社会经济整体内,强调系统整体最优,而不仅仅是单一的生产环节。鉴于产业系统在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实现的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多样、功能完善的,能促进物质和能量在自然和经济整个系统内高效循环和流动的功能体系和物质载体。这个功能体系和物质载体就是产业生态系统。

二)发展产业生态化

1、发展产业生态化的背景

在现代化工业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温室效应等问题也日渐突出。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讨论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环保运动由群众活动上升为政府行为;到1992年《21世纪议程》的制定,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由一种口号转变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行动的开始。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利可图,企业就必须提供消费者需要的绿色产品,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降低成本和达到环保法规要求,把生态学原理引入工业生产体系中,模拟生态系统功能建立工业生态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工业生态链,以低耗、低(无)污染、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这种工业体系被称为“工业共生体系”或“生态工业园”。

之后世界各国先后建立了各自的生态工业园区。

2、实施产业生态化的策略

(1)环境成本内部化所谓环境成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由于破坏环境而形成的成本,包括:环境破坏造成的当前福利损失;治理环境所需的成本和费用;环境破坏给子孙后代造成的福利损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要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科斯定理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市场将外部效果转化为内部效果,也就是使环境成本内部化,即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产品成本中,消除其外部性。主要方法是界定环境资产的所有权,通过市场化产权协议的办法,使环境资本产权化,合理确定土地、矿产、森林等环境资产的价格,充分补偿资源和环境成本,使资源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社会总体福利。

我国应该通过法律法规、社会舆论大力宣传,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加大污染处罚力度,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以使企业将环境成本计入其产品成本中。从长远角度看,环境成本内部化会给企业带来收益,因为随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认可度的提高,产品的销量得到保证,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声誉,为企业带来无形收益。

(2)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促使企业节能减排①财税调控目前我国一方面水、电、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严重紧缺,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资源市场价格低,造成严重浪费。资源利用不充分,已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那么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收取高额的环境污染费,以抑制污染行为。为了控制环境污染,也可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税率。污染越轻,税率越低。一旦污染超过某一规定值,企业将支付高额的税费。

②建立“碳信贷”的排放交易制度“碳信贷”是指企业可以把自己的减排量拿到市场上在企业间进行出售,卖出减排量的一方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买入减排量的企业也可以避免因无法完成减排量而遭到处罚,充分体现了“谁环保谁受益”的原则。

③设立碳基金和减排基金

碳基金主要面对中小企业,用于咨询节能技术和购买节能设备,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减排既定目标。

减排基金主要是为各类企业实行有效减排技术的推广、企业环保项目的实验和减排项目的实行服务,目的是强化企业减排温室气体的意识,增强企业减排主动性。

④优惠信贷、鼓励环保

政府可以对环保项目或绿色产品提供优惠贷款,通过信贷杠杆,鼓励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企业用于防治污染和废物回收利用的资金,可向银行申请优惠贷款。

努力将节能环保发展为一种社会时尚,通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使节能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

(3)营造绿色企业文化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加入生态文化的内容,塑造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绿色企业文化。我国企业都应该自觉保护环境、资源、生态,实施绿色企业文化战略,进行绿色文化建设,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满足现代消费者追求绿色产品的要求,提高企业产品的生态含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加强政府调控,促进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

1、合理发挥政府调控作用

政府在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政策进行合理调控。首先,鼓励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增长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经济增长遵循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原则;通过征收资源税、污染罚款等方式来促进企业和消费者进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其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同步进行。企业应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组织经济活动,安排生产。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工业,淘汰落后的技术工业。调整投资结构,建设环境友好型项目和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从源头控制生态破坏,防治污染。最后,逐步完善环境法制建设,利用市场机制,强化环境管理。我国现有的政策计划不足以满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协调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之间和谐发展问题。

2、科教兴国,发展科学技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然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生产力大幅提高,经济也迅速飞跃。

伴随而来的是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从长远看,有形的资源和资本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要寻求协调发展和更高的经济效益我们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知识和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淘汰落后工业,达到高效、低耗、低污染和协调发展的目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政府应通过宣传教育、发动公众参与等手段,提高整个民族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企业清洁生产,个人绿色消费。提高环境意识不能只局限于少数的研究学者、高级管理人员和环境科学人员,而必须渗透到整个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的大力宣传,提高公众整体的环境意识。增强环境责任感,迎接环境问题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自觉顺应世界经济的绿色潮流。

注释:

①“3R”原则即资源消耗的减量化.Reduce、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的产品再利用.Reuse、废弃后的废物资源再循环.Recycle。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6-927页。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2)[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李慧明,朱红伟,廖卓玲.论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系统之构建[J].现代财经,2005(4):8-11.[4]黄志斌,王晓华.产业生态化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0,14(3):7-8.[5]李敏,韦鹤平.关于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23-25.

第三篇: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

简单的讲经济发展就是有钱,但钱从何来?钱只能印出来。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印钞机不停的运转?

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与世隔绝,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过活,但有时候你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就用都喜欢的金银作为交换的东西,于是交换方便了。但金银要磨损,携带也不方便,当交换活动频繁时,发现这个东西太繁琐,限制了交换活动,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岛上的管理者发行一种符号,用它来代替金银,于是钞票出现了。今年,中国经济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出现放缓的迹象,实际上是多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定得就比去年要低一些,为转方式留出一定的空间。第二,今年国际的经济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严峻,在外需严重萎缩的情况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已经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大国来说,不可能不影响到国内。第三,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国内存在一些生产能力过剩、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些国内的因素需要一个调整的过程,同样也对国内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今年把稳增长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的基础上,加大了预调微调力度,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8月份以后,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已得到有效遏制。10月份以来企稳的迹象更加明显,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今年经济增长保持在7.5%以上的目标。

但是,我们还不敢有丝毫的麻痹。从国家发改委对形势的分析来看,企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还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要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金融危机挥之不去的背景下,做好长期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煤炭、钢铁和棉花,以及将近一半的水泥。中国的煤炭消费量比美国、印度和俄国的总和还要多;10多年前,中国还是一个完全的石油出口国,而现在已经变成了世界上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国家环保总局承认,中国万元GDP能源消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至11倍。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榨取性的过度消耗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并往往以牺牲环境和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对于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窘境,环保总局承认:中国45种主要矿产15年后剩下6种,5年以后70%以上的石油依赖进口;无论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局部范围内,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污染者之一。空气和水的污染物浓度都是世界上最高的,这损害了人身健康、也造成了农业收成的损失。根据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世界银行最近的报告,空气和水污染使中国损失了5.8%的GDP。世界上污染最重的20个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有三分之二的中国人呼吸着不达标的空气。

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人》认为,中国经济投资过度,投资占GDP比率高达40至45%,没有一个经济体可以承受。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了6倍,而资源的消耗却增长了几十倍。如果算上生态成本,中国经济增长将为负值。所谓的“先进生产力”,正是挥霍本已面临枯竭的生态资源而拼出来的。这样的经济增长既无法持久,也对世界和后代子孙贻祸无穷。中国经济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却唯独牺牲了中国人民的福利,不仅是牺牲了这一代人的福利,更掏空了子孙后代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尽管来中国的外国投资已超过印度的10倍,且中国的国民储蓄率高达GDP的40%,而印度的储蓄率只有24%,但在过去10年中,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实际上大约为7%,而印度的年增长率则为6%。这说明,与中国相比,印度的资金利用得更有效率。其实,不光是资金利用效率问题,两国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显着的差别。中国的经济增长靠的是外资和出口,而印度则靠的是内资和内需。这就决定了两国发展潜力和后劲的不同。http:///product/class/ 对印度经济贡献最大的是包括信息产业在内的服务业,占GDP的50%。而中国则主要依靠制造业的出口来支撑经济发展,出口产品主要是缺乏技术含量的低级加工产品,如玩具业、制鞋业与纺织业,凭藉的优势是廉价的中国劳动力。这都是牺牲国人利益换来的,如果中国经济不能实现转型和提高效益,生产越多,中国人就被剥削得越厉害。

而上述这一切恶果的根源,在于权力市场化。权力市场化是改变中国财富分配格局的起始点,也是理解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一把钥匙。它贯穿于价格双轨制、股份制改造、房地产开发以及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等一切经济活动中。权力市场

化像一头贪婪而凶猛的野兽,30年间一刻不停的啃噬着中国社会上本已单薄的公义。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一开始就失去了正义的基点,而后引发的各种问题再加上它在改革过程中一直牺牲老百姓的利益为其权力集团牟利,使社会公义在中国一步步泯灭殆尽。近年来,在中国学界所进行的对灰色收入和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社会内部的灰色收入,高达5万亿,主要来源于五个渠道:行政审批、金融腐败、公共资金流失、土地收益流失、垄断行业收入。目前在中国社会中真正的富人,靠个人奋斗起家的私人企业家只是很少数;真正的富人,主要是那些手中直接掌握着权力或直接、间接与权力有关的人。这也恰恰是人们对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强烈不满的主要原因。

当今中国社会收入分配的关键问题,并不是在“不均”上,而是在“不公”上。中国几乎所有的所谓改革,如教育改革,医疗改革,住房改革等等,其实质就是向社会甩包袱,把改革的负担,改革的代价全都由加在社会的弱势群体身上。但政府财政总收入中的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开支的比例却低的可怜,中国仅仅为7.4%,而美国是42%,英国49%,加拿大则高达52%。联合国对世界医疗体系的两项排名,一个是医疗卫生体系的实际效果的排名,总共排名国家是192个国家,中国排在144位。第二个是医疗体系公平性排名,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排名是188位,是倒数第四名。也就是说,中国的医疗体系是最贫富分化的,连很多非洲国家都不如。http:///news/class/

有人感叹:我们失去了公平,却没有得到效率;我们失去了理想,却没有得到现实;我们失去了“鱼”,却没有得到“熊掌”。对中国来说,这就是经济发展的现状。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

发达国家可以先发展后治理,发展好了谈环保,但中国确实走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理由有三:http:///

第一,当中国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时,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完成原始积累,并通过100多年的不断争夺,划分确定了一系列有利于他们的国际规则,中国污染成本肯定转不出去。

第二,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结构很不合理,不可能学习西方到人均8000美元以上再谈环保。中国在人均2000多美元的时候,环境严峻期可能会提前来到。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宏观调控解决,如果生态发生危机,灾难无法逆转。有人经常批评我们为什么老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发展中国家,但既然已意识到自己仍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还用发达国家的消费标准去吃豪餐、住豪宅、开豪车?为什么还要建那么多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难道忘了我们还有70%的农村人口?

第三,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我们不能搞生态殖民主义,不能去欺负亚非拉穷兄弟。我们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即绿色和平崛起道路。内容有八条:1,低消耗的生产体系;2,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3,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4,持续循环的环境资源体系;5,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体系;6,更加开放的金融贸易体系;7,注重公平的分配体系;8,开明进步的民主体系。

中国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实际上已经上升为政治、社会、文化问题。但我今天只讲环境和经济的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许多奇迹,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一方面,经济增速第一、外汇储备第一、外国直接投资引入第一、主要工业品产量第一,与此同时,中国是建材消费第一、能源消

耗第一、空气污染排放第一、水污染排放第一。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处理率不足20%,农村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三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四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

自2003年以来,中国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境外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吸收国。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今年上半年,流入中国的境外直接投资总计590亿美元,略低于2011年上半年的610亿美元。与此同时,流向美国的境外直接投资达到57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9.2%。

虽然中国重新夺回吸收外资的领先地位不仅与中国的情况有关,还与流入美国的外资减少有关,但也凸显了中国作为外资目的地仍然具有吸引力。由于政府的基础设施开支增速放慢和相对严格的货币政策,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降到目前7.5%至8%的水平,但中国经济正经历根本变化,国内消费正成为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例如,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上升到了14.2%,8月份为13.2%。所以,公司列出的在华投资的理由发生了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认为,现在,中国对外资的最大吸引力是其巨大市场,而不是低成本,低成本现已排到第三或第四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开幕,而人民币则连续13周走高,达到了1994年汇率改革以来的最高值。与此同时,中国的邻国日本尚未找到经济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在暗中干预汇率以抑制日元升值。

中共十八大将对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十八大不但关系到中共领导人的更替,会上还将对未来几年中国经济走向展开讨论。作为中国经济的基本要素,人民币将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几个月人民币升值并非偶然。最近人民币汇率再创1994年汇改以来历史新高。最近一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0.7%,超过了19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人民币连续13周走高,这是1995年以来前所未有的。

强势的人民币是中国将其经济从倚重出口向倚重内需转变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近年来,中国通过低人民币汇率提高中国制造产品的竞争力。然而,如果中国当局希望扩大内需,并降低对出口的依赖,就必须促使人民币走强。但是这种转变可能给中国带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减缓的风险,而这正是中国政府希望避免的。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降低新兴国家货币受到的压力,同时也是对发达国家的要求作出的回应。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1月2日文章,原题:中国人怎样应对失败

无锡正在进行鼓励在海外的中国企业家和科学家回国创业的无锡“530计划”,我自然想去看一看。

但无锡的外事监管机构却对主办方“强烈建议”让我改变计划。

我无法采访到负责这一项目的人,但我可以与那些受益的独立商人谈一谈。

在与他们的交谈过程中,我开始认识到为什么市政府官员不希望我来无锡采访。因为那会暴露出一大部分海归在无锡的创业都失败了。如果说有一件事是中国官员不愿意承认的,那就是失败。

其实全世界的新公司中也都是有一大部分会失败的。哈佛商学院的调查显示,在美国,40%的新兴公司都会很快破产。

而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美国这不会让人觉得丢脸,而会被看做小企业所承担风险的一个自然结果;而在中国,这会被认为是反映了负责官员的失败。

与我聊天的商人说,据他们所知,有一半的人在一两年内就放弃了。对世界各地熟悉创业风险的人来说,这并不令人意外。但中国官方的态度却反映出一种深层次的心态,从长远

看,这可能会是中国激励海归回国计划的一大障碍。

美国和欧洲的前沿科学家和高科技企业家都习惯了承担风险,也会把一开始的失败看做正常的事情。他们的资助人和投资者也持同样的观点。

而在中国,失败就意味着丢脸;官员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敢于承担失败的风险。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最好的中国科学家和最聪明的企业家都不愿意回国。

第四篇:经济与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化学与环境(化学污染论文)

化学污染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化学污染

xx

(xxxxxxxxxxxxxxx)

摘 要 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转向治本。为此,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物料,化学反应的绿色化。关键词 绿色化学 环境保护 生物技术

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

1.1 原料选择

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新物料,它们在不断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生活废物,使人类的生活环境迅速恶化。为了既不降低人类的生

活水平,又不破坏环境,我们必须研制并采用对环境无毒无害又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

以塑料为例,据统计,到1989年美国在包装上使用的塑料就超过55.43亿kg(20世纪90年代数量进一步上升),打开包装后即被抛弃,这些塑料废物破坏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问题:掩埋它们将永久留在土地里中;焚烧它们会放出剧毒。

我国也大量使用塑料包装,而且在农村还广泛地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研制可以自然分解或生物降解的新型塑料,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成功的方法,例如: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前者已经投入生产。光生物双降解塑料研究是我国“八五”科技攻关的一个重大项目,已取得一些进展。

1.2 溶剂的选择

大量的与化学制造相关的污染问题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源自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最常见的是在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剂。在传统的有机反应中,有机溶剂是最常用的反应介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能较好地溶解有机化合物。但有机溶剂的毒性和难以回收又使之成为对环境有害的因素。因此,在无溶剂存在下进行的有机反应,用水作反应介质,以及超临界流体作反应介质或萃取溶剂将成为发展洁净合成的重要途径。

1.2.1 固相反应

固相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在无溶剂化作用的新颖化学环境下进行的反应,有时可比溶液反应更为有效并达到更好的选择性。它是避免使用挥发性溶剂的一个研究动向。

1.2.2 以水为溶剂的反应

由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差,而且许多试剂在水中会分解,因此一般避免用水作反应介质。但水作为反应溶剂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因为水是地球上自然丰度最高的“溶剂”,价廉、无毒、不危害环境。此外水溶剂特有的疏水效用对一些重要有机转化是十分有益的,有时可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更何况生命体内的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水中进行的。

水相有机合成在有机金属类反应,水相Lewis酸催化的反应现都已取得较大

进展。因此在某些有机化学反应中,开发利用以水作溶剂是大有可为的。

1.2.3 超临界流体作为有机溶剂

超临界流体是指超临界温度及超临界压力下的流体,是一种介于气态与液态之间的流体。在无毒无害溶剂的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项目是开发超临界流体(SCF),特别是超临界CO2作溶剂。超临界CO2是指温度和压力在其临界点(31.10℃,7 477.79KPa)以上的CO2流体。它通常具有流体的密度,因而有常规常态溶剂的溶解度;在相同条件下,它又具有气体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传质速度。而且,由于具有很大的可压缩性,流体的密度,溶剂溶解度和粘度等性能可由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来调节。其最大优点是无毒、不可燃、价廉等。

1.3 催化剂的选择

许多传统的有机反应用到酸、碱液体催化剂。如烃类的烷基化反应一般使用氢氟酸、硫酸、三氯化铝等液体酸做催化剂,这些液体酸催化剂的共同缺点是:对设备腐蚀严重,对人身危害和产生废渣污染环境。为了保护环境,多年来人们从分子筛、杂多酸、超强酸等新催化材料入手,大力开发固体酸做为烷基催化剂。其中采用新型分子筛催化剂的乙苯液相烃化技术较为成熟,这种催化剂选择性高,乙苯收率超过99.6%,而且催化剂寿命长。化学反应的绿色化

为了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合成效率成了当今合成方法学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合成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选择性(化学、区域、非对映体和对映体选择性),另一个就是原子经济性,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为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的转变为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弃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为此,化学化工工作者在设计合成路线时,要减少“中转”、增加“直快”、“特快”,更加经济合理地利用原料分子中的每一个原子,减少中间产物的形成,少用或不用保护基或离去基,避免副产物或废弃物的产生。实现原子经济反应的有效手段很多,在些不作赘述。生物技术的应用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化工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它将成为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重要产业体系。采用生物技术已在能源、采油、采矿、肥料、农药、蛋白

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学品的制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从发展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它最大的特点和魅力就在节约能源和易于实现无污染生产而且可以实现用一般化工技术难以实现的化工过程,其产品常常又具有特殊性能。因此,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倍受青睐。

绿色化学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中转向治本。绿色化学的发展不仅将对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为我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朱清时.绿色化学和新的产业革命[J].现代化工,1998(6)闵思泽.环境友好石油炼制技术的发展[J].化学进展,1998(1)黄培强.绿色合成:一个逐步形成的学科前沿[J].化学进展,1998(4)高兆林, 谭丕亨.绿色化学浅说[J].山东化工,1999(2)

下载从污染统计数据探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污染统计数据探讨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效并重 和谐发展 奋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标

    2004年,##县环境保护局按照“常规工作提质量、重点工作上水平、特色工作求突破”的思想和“抓班子带队伍、抓工作创一流、强素质树形象”的目标,不断强化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环......

    双效并重和谐发展奋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标

    2004年,##县环境保护局按照“常规工作提质量、重点工作上水平、特色工作求突破”的思想和“抓班子带队伍、抓工作创一流、强素质树形象”的目标,不断强化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环......

    双效并重 和谐发展 奋力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标

    2004年,##县环境保护局按照“常规工作提质量、重点工作上水平、特色工作求突破”的思想和“抓班子带队伍、抓工作创一流、强素质树形象”的目标,不断强化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环......

    和谐与发展

    和谐与发展 高一四班高冬雪 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衬托,才显得平和馨香;奥运,因为世界有同一个梦想的理念,才会沸腾。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

    发展与保护并重环境与经济共赢

    发展与保护并重 环境与经济共赢 李百山  2012-10-10 13:57:36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2年10月09日 今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分别作出了全面实施“工业强省”、“实业兴市”的战略......

    英语口语 作文 关于环境。工作。与自然和谐发展

    1. Do you think man liv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 now? In my opinion, I don’t think man lives in harmony with nature now. To begin with, we all know that in or......

    从黄金周统计数据看常德全域旅游发展(五篇模版)

    从黄金周统计数据看常德全域旅游发展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黄金周”重叠,构成长达八天的“超级假期”,公众旅游需求集中释放,出游热情高涨,假日旅游市场保持高位运行,在全域旅游......

    污染与环境治理社会调查报告

    《XX省XX市污染与环境治理社会调查报告》姓名: 学号: 分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调查摘要 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