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莱州市关于贯彻实施农机一法两条例的调研
莱州市关于贯彻实施农机“一法两条例”的调研
为加快发展全市农机化事业,提高全市农机化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建设,近期莱州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两条例”)贯彻实施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贯彻实施“一法两条例”工作情况和成效
莱州市的农机化工作起步较早。多年来,农机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制管理薄弱是农机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法两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依法管理的新阶段,对促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为此,莱州以建设农机配套制度、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广农机新技术、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机化事业,有效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先后荣获全国“铁牛杯”金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等称号,并且连续多年被省和烟台市评为“农机化工作先进单位”。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配套制度,夯实农机化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领导,在工作中突出农机化重要地位。“一法两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莱州始终把农机化工作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连续6年将购机补贴政策的争取落实作为市政府承诺为民服务的十件实事之一。同时,莱州还将农机安全生产、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纳入了镇街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体系,突出了农机化工作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形成了市政府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各镇街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是加大投入,在发展中提高农机化综合水平。莱州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机化的扶持力度。近三年,市级以上补助资金达100多万元,带动镇、村农机服务组织及农机户发展更新大中型农机2680台,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510台。同时,还筹资500多万元,建起了集农机销售、展示、培训、售后和存放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机装备服务中心。截止2010年底,莱州市的农机化水平达到了94%,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三是稳定机构,在改革中完善农机化服务体系。按照“一法两条例”要求,不断强化农机部门的职能,在机构编制、人员考选、扶持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考虑、优先安排,保持了镇街农机站、农机作业服务社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的相对稳定。同时,莱州还在村级设立了农机协管员,形成了“农机工作在基层有人管,项目实施在基层有人抓”的行之有效的农机服务组织体系。
(二)落实扶持政策,拓展农机化发展领域
一是争取购机补贴政策,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一法两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对农机化发展的保障措施,确立了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资金投入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此为契机,积极争取购机补贴政策,仅2007—2010年,莱州市就累计争取购机补贴资金3865万元,连续两年争取补贴资金超过1500万元,补贴机械3000多台,引导农民在农机装备上投入9000多万元。截止2010年底,莱州市农机总动力达134万千瓦,拖拉机和配套机具达3.9万台,小麦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达2063台,固定资产总值达8.8亿元,全市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争取农机项目政策,稳定农业粮食生产。莱州把农机项目创新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载体,连续两年实施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农机装备推进项目,连续三年实施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累计争取项目资金392万元,重点突出了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近三年,全市共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366台,小麦免耕播种机211台;全市玉米机收率达80%,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16.11万亩,按每亩增收节支120元计算,每年可为农民增收节支1930万元。
三是争取企业扶持政策,助推农机企业发展。农用装载机生产是莱州市农机加工行业的主导产品,为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我们坚持“政府搭台、部门参与、企业唱戏”的原则,积极协调农机、质监部门为企业争政策、解难题,帮助企业办理产品质量鉴定、推广许可证等事宜,2009年邀请省农机鉴定站对我市11家企业的21个装载机进行了产品鉴定,成功申报进入了全国16个省的购机补贴目录,比其他地市提前2年进入外省补贴目录。2010年,我们共为11家企业的27个新型农用装载机、挖掘机进行产品鉴定,顺利地取得了山东省审批的农机推广证书,享受到了国家扶持政策,带动了企业生产和销售规模的扩大,助推了莱州农机制造业发展。
(三)强化依法管理,健全农机化服务体系
一是依法强化农机执法体系建设。按照“一法两条例”的要求,一方面,莱州从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入手,组织农机、公安、交警等部门联合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加大对拖拉机“黑车非驾”、酒后驾车、载人等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另一方面,莱州不断加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投资300多万元新建农机监理业务用房2000多平米,投资30多万元新上移动检测线、电子桩考仪、多媒体教室等设备、设施,提高了农机执法水平。2009年8月,莱州市的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
二是依法指导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在购机补贴、项目实施等方面,莱州按照“一法两条例”的要求,向农机服务组织进行倾斜,重点扶持了5个资产过300万元的农机合作社。截止目前,莱州市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达500多个、综合性农机大院达24个,成为全市农机推广、安全监理和农机作业的中坚力量。同时,及时为农机服务组织提供作业需求、维修服务等信息,组织开展季节性农机作业服务,每年三夏、三秋作业前,我们都要安排人员提前外出联系跨区作业地片,组织农机户外出作业,高峰期我市的跨区作业机械超过700台。近三年,我们累计组织2000多台机械进行跨区作业,累计为农机手增收3000多万元。
三是依法实施农民培训工程。莱州以莱州市农机化学校为培训基地,大力实施农机阳光培训工程。三年累计投资300多万元,扩大培训场地6000多平方米,更新各类教练车20多部,新上多媒体教学仪器10台套,培训能力大幅度提高。三年来,共培训汽车、拖拉机驾驶员1万多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000多人,使大批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二、贯彻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莱州市贯彻执行“一法两条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农机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民群众对农机化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有一些差距,大农业、大农机的科学发展观还须进一步树立。
2、农机装备水平达不到农业实际生产的需要。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仍需加大投入,引进新技术、新机具,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3、扶持农机政策力度远达不到农民的要求。随着粮食直补、种子补贴、减免农业税政策的实施,农民种粮积极性越来越高,对农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尽管各级党委、政府都采取了措施,加大了购机补贴的投入,但从总体上看,补贴的金额仍然满足不了农民购机的实际需求,这与农民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
4、执法服务还有不到位的地方。由于农机安全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农机安全生产社会氛围不浓,拖拉机拉学生上学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我们进行过专项治理,但成效不大。许多农民对农机执法不以为然,许多农机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农机“三率”、拖拉机投保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改善农机执法环境、增强农民守法意识仍是我们今后贯彻实施“一法两条例”下决心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三、下步工作推进措施及采取的对策
1、加强法规宣传,营造良好环境。牢固树立“富民兴机”的思想认识,在全市掀起学习农机法律法规、学习农机业务知识高潮,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队伍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工作水平和农民群众知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在全市营造一个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机、发展农业的氛围,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加强依法治机,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加大综合执法力度,经常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严把拖拉机驾驶员培训、考试和发证三道关口;强化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清理“黑车非驾”,严厉整治违法载人、超速驾驶和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提高农机“三率”水平,从而地有效遏制农机事故的发生,让农机真正成为农业的支撑、农民致富的工具。加强农机产品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及目录申报工作,拓展农机产品质量认证工作领域,加快农机生产企业发展。抓好对农机维修网点、配件供应点和农机销售市场的依法管理,保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对农机执法人员加强执政为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依法行政教育,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
3、加强规范指导,完善服务体系。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乡镇农机站、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按照企业化管理、规范化运作的要求,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扶持力度,在有关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优先考虑、重点倾斜。积极探索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路子,积极引导各种农机服务组织参与产业化经营。在“三夏、三秋”跨区作业、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环节中,拉长产业链条,转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开拓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
4、实施科教兴机,加快技术推广。紧紧围绕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种、节药、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为重点,加快节约型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步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大力推广各种新型实用机械,满足农民生产的需要。因地制宜的建立一批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搭建起农机成果转化的平台,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5、加快项目带动,推进创新示范。根据国家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产业政策、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规划,积极争取和筹划项目,要提前准备,超前谋划,搞好农业机械化项目储备。要在实施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同时,重点抓好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和机械化节本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工程,要通过重点项目和两大工程的实施,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的建设。
6、落实惠农政策,推进农机化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争取力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加强对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的支持力度,确保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和机械化节本增效技术的顺利实施。积极争取专项经费,加强农机推广站、农机监理站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镇、村农机安全生产网络建设,推进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莱州市农机局 陈乐萍 王帮高)
第二篇:我区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区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我区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情况的一些感受
(一)注重宣传引导、营造了依法治药的氛围。
(二)建立完善了药品安全工作保障体系。一是领导机构健全。二是监管责任追究体系完善。三是锻造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执法队伍。
(三)打假治劣,构筑了基本的药品安全监管网络。一是打击制售假劣药品行为,整顿药品市场秩序。二是认真执行药品价格政策,查处违法药品广告。三是积极实行“药品放心工程”,规范企业日常管理。一抓认证关,推进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MP、GSP)认证。二抓流通关,规范药品购进、验收、储存、销售记录,确保药品购销全过程有据可查。三抓监测关,区、镇街、村社区三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四抓诚信关,实施违规行为告诫、信用等级评定和安全风险因素分级管理等制度,建立了经营企业信用档案,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增强。
(四)与“新农合”相结合,加强“两网”建设,建立了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坚持将开办农村药店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完善社区、居民区药品供应网建设,引导连锁企业在村民、居民聚居区开设药店,群众可就近享受到安全、快捷、实惠的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药品管理法》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少数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为了牟取暴利,违法违规行为(如经营伪劣药、过期药、回收药、高价药等)时有发生。部分单位和群众对《药品管理法》了解不多,用药安全知识懂得较少,重视药品价格而忽视药品质量的现象比较普遍,药品管理法制意识和用药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药械监管薄弱环节有待研究重视。调查中,群众反映:一些不法商
贩受利益驱使,把高价保健品、器械作为特效药物向老年人推销,坑害欺骗群众。违规销售处方药、误导销售提成高的药等问题。个别医疗机构开大处方、选用贵药、“以药养医”的问题依然存在。另外,药品广告太多太滥,甚至存在个别虚假广告,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也给市场秩序造成一定混乱。
(三)药品的检验监测手段、科技支撑作用、信息化建设(信息共享)等与现实需要相差太远。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整顿药品市场秩序
一是加大部门间的通力协作力度。政府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药品相关职能部门研究药品市场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沟通、协调,加强监督管理,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二是要加强药品市场价格的监督。物价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职能作用,打击违规提价,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三是要加强药品广告管理。不断健全完善药品广告动态监控机制,打击虚假、违法药品广告,净化药品广告市场环境。四是要依法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日常行为。
(二)真正做到“三靠”。一是靠软件建设,就是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作风和思想建设。二是靠硬件建设,要建立健全执法经费保障机制,逐步配备与药品监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改进药品监督检测方法手段,为公正执法创造良好的物资基础和硬件设施。三是环境和系统建设,就是要靠人民群众。完善药品监督举报制度,进一步公开药品质量投诉程序,畅通群众投诉渠道,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当全社会学法、用法、依法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全民都积极主动监督食品医药时,食品、医药监督、监管就有了强大的靠山,工作也就自然轻松了。
第三篇:关于贯彻实施一法一条的情况汇报
关于贯彻实施《种子法》和《江苏省种子条例》的情况汇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江苏省种子条例》(简称“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在我市市委、人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加大了依法治种、科技兴种的“一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力度,强化服务,发展农业,维护市场秩序,确保用种安全,促进了我市农业和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健康发展。下面就我局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贯彻实施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一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创造了不少好经验。
1、加强“一法一条例”宣传工作,营造依法治种氛围
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利用集镇走集、广播电视、悬挂条幅等方式,对我市重点乡镇,认真开展了《种子法》、《江苏省种子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种子基本知识和真假识别等内容的宣传指导。每年的3月15日我们组织执法人员、农业科技人员到华地广场向农民宣传识别假劣农资的方法,介绍种子的栽培技术,发放《农民购种七大注意事项》,印发种子栽培技术资料,整个活动,自始至终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和肯定。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种子质量安全有了全新的认识,提高了农民群众辨别种子真假的能力,树立了种子安全维权观念。到目前为止我们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新闻媒体等现代传媒工具开展了种子法律法规的宣传,举办培训班62期,培训种子执法人员及种子企业负责人20000多人。印发各种宣传资料120000份,制作悬挂横幅131条,宣传标语114条,现场科技咨询服务76场(次),接受宣传的群众达150000多人。
2、监控供种源头,保证种子质量。
根据“一法一条例”的精神要求,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企业负全责”的要求,做到依法管理,关口前移,全程监控。一是严格证照管理,净化种子市场。加强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核发,严把办证条件和程序关。同时对照条件,对已领证单位和个人进行查验资质,对不符合种子经营条件的委托经营点,及时通知委托单位,停止其种子供应,并建议收回委托代销证。二是加强品种管理,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严格规范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对未经审定或没有在我市进行适应性试验示范、未取得农技推广部门认可的主要农作物品种进行了严肃的查处。三是狠抓质量管理,实施全面监控。对溧阳市种子有限公司的种子生产、加工、贮藏等环节进行全程质量跟踪,督促其生产的品种必须是通过国家或江苏省审定且适宜我市生态区域种植的品种,种子加工率达100%,标牌包装率达100%。并对市场上销售的种子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做到拉网式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对源头不在溧阳流入我市种子市场的种子,发现一个,检查一个。
3、强化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能。
我们在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集中力量:一是对全市供种源头—市种子有限公司分两次开展春、秋播农作物种子抽捡,二是对镇前街蔬菜种子个体经营户经销的蔬菜瓜果类农作物种子进行了抽检。然后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对抽取的种子样品逐一进行室内检测。检测内容主要是净度、水份、发芽率是否达标。到目前为止共抽检种子样品达652份,其中主要农作物种子合格率达100%。蔬菜瓜果类农作物种子抽检合格率达95.2%。通过抽捡,达到杜绝假冒伪劣种子流入生产,避免重大农业生产事故的发生,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目的。
4、加强种子市场监管整顿种子市场秩序
我们在开展种子市场大检查过程中,尽量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档,不留死角。行动重点放在未审先推、假冒伪劣、标签标识不规范、不出具销售发票等违法行为上。在种子市场管理工作中,我站主要通过开展“八查”活动,加强市场管理,规范种子市场。对全市所有的种子经营户逐门逐店组织进行检查,一查经营证照手续是否齐全;二查经营者特别是分支机构是否备案登记;三查经营品种是否经过审定;四查种子来源是否与标签相符;五查经营品种是否符合种子质量标准;六查销售种子包装、标签是否内外相符;七查是否超区域或范围经营;八查经营者是否有掺杂使假和经营不合格种子及侵权行为。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收到了一定实效。到目前为止,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500多人(次),出动车辆594次,组织检查经营网点5500个。
5、开展种子田质量检验和确认工作,切实提高供种质量
为进一步强化种子质量监督管理,依法规范种子生产行为,切实提高供种质量,我们在每5月下旬和10月下旬分别开展两熟作物种子田质量检验和确认工作,确认范围以近两年列入小麦良种补贴的主推品种为主,重点检查小麦、水稻大面积良种和良种补贴主推品种繁殖田,检查品种审定编号、种子生产许可证、种源、生产地点、面积、隔离情况、田间纯度、预计产种量等,同时检查种子生产是否符合种子生产技术规程,是否按规定建立种子生产档案,以及组织种子田去杂、种子田收获等防杂保纯措施的落实情况。到目前为止,我们集中力量对溧阳市种子有限公司的2.5万亩涉及48个品种的小麦种子田、1.4万亩涉及52个品种水稻新品种逐一进行田间纯度检验确认,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种子生产要求。
二、“一法一条例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是主要农作物虽然主推品种明确,但品种利用上仍存在有“多、乱、杂”现象。
二是种子市场秩序不规范。从种子经销市场检查情况看,1、经营档案不全或内容不规范及种子拆零销售较为普遍,蔬菜种子包装的数量与标注的数量不符时有发生。
2、蔬菜种子假冒原种、假冒进口种子的现象时有发生。
3、少数蔬菜种子经营户建立的经营档案不规范,有等改进。
4、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审定工作滞后。按有关规定,农作物种子未经有关部门审定的,一律不能销售推广,但是品种审定速度总是慢于品种更新速度,一个品种的黄金期只有2~3年,如果等到一个品种审定后再销售推广,恐怕这个品种早以过时。因此,如何加快品种审定速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种子经营者业务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全市有200多家种子经营单位和个人,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的经营者占50%以上,在经营过程中很难正确解答农民提出的一些生产实际问题。
四是检验检测设备较简陋,质检能力较差。目前全市种子质量检验检测设备仅有1套,而且仪器设备尚不健全,全市检验、技术力量薄弱,质检能力不强,难以有效开展执法监管。
三、对实施江苏省种子条例的建议:
1、尽量降低品种授权费用,从而达到降低种子的市场价格,减轻农民的购种成本的目的;
2、提高种子经营者的市场准入门槛,提高种子经营者的抗风险和理赔能力,确保社会安定;
3、进一步提高假劣种子的处罚力度。
种子管理站
2012年8月8日
第四篇: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调研报告
根据市中院《关于转发省法协〈关于在全省法院开展保护妇女权益和女法官、女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工作调研通知〉的通知》精神,xxxx法院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特对贯彻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情况以及女法官、女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一、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作情况
保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是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xxxx法院在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工作中,院党组高度重视,始终把维护妇女权益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并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使维护妇女权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发挥审判职能,依法保障妇女合法权益。
xxx法院在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审判职能,对起诉来院的妇女、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等案件,突出打击重点,加大打击力度,做到快审快结。近年来,共审结涉及妇女案件××x余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妇女维权构筑了坚固的司法防线。
我院在惩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工作中,从修正妇女身心健康的目的出发,在保证案件公正裁决的前提下,更倾重于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自2006年以来,我院共立案受理涉嫌强奸案件xx件xxx人,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有力震慑和教育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近年来,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日渐增多,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如家庭暴力等案件也不断增加。在这类案件中,家庭不但不是避风港反而成为了受害场所。我院在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认真调查分析原因,一方面,加大调解力度,对于因一时冲动而闹离婚的,尽可能维持家庭的和睦,对于确实无法换回的,也要最大化地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自2006年以来,我院共受理离婚纠纷案件xxxx件,结案xxxxx件。在这类案件中,都充分发挥了保护妇女权益的作用,维护了社会家庭的安定团结,维持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
(二)利用各种形式,开展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宣传教育。
为加大维权工作力度,我们还建立了维权示范岗,使涉及妇女的案件均得到快速高效公正处理,为妇女维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一是立案接待人员热情接待,耐心细致,针对来访妇女缺乏法律知识,文化水平不一的特点,工作人员对来访群众耐心认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答,达到群众满意。二是审判人员依法审判,在遵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准则前提下,维护弱势主体权益,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依据法律法规对当事人做耐心细致的解答,悉心劝导,帮助来访妇女树立正确的法律观。三是审判人员公平调处,维护稳定。充分发挥调解职能,努力化解婚姻家庭纠纷,把矛盾消灭在萌芽,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四是审判人员释疑解难,切实帮困。在审理案件时充分考虑,为妇女排忧解难,做到合情、合理、合法。
为提高广大妇女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维权的能力,在每年“三·八”妇女节期间,我院组织干警走进社区、走向街头义务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开展以送法进校园、送法进社区、法律宣讲、邀请观摩庭审现场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普法宣传,开展“迎三·八”法官法律咨询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我院在普法宣传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妇女和其它群体的法治意识,为辖区建立和谐的法治环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深受各界群众好评。
(三)建立完善合议庭制度,为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建立“三快”机制。对赡养、家庭暴力等妇女身处困境急需解决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我们依法做到立案快、审理快、执行快。立案快即对涉及妇女合法权益的案件,我们都在最短时间内立案,并交办相关法庭及时审理;审理快即在调查、取证、审理、裁决等环节中,做到依法、准确、及时审理;执行快即对合议庭做出判决的案件,在执行过程中,我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优先及时执行到位。二是坚持妇女优先原则。在案件审理时,我们优先站在妇女生存的角度来依法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如在离婚案件中,双方因孩子抚养问题发生争执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女方的意愿。在财产分割中,女方做为无过错方的,在住房、抚养费、财产等方面给予倾斜。三是建立绿色诉讼通道。对一些暂时家庭困难的妇女实行缓交。四是实行调解制度。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我们积极与县妇联联合,注重做好调解工作,一般实行庭前、庭中、庭后调解制度,以降低诉讼成本,减化诉讼程序,尽力把矛盾解决在庭前。在审理过程中,针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教育,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四)强化责任意识,做好本院妇联工作。
作为法院妇联组织首要工作是做好妇女工作,为女干警解决后顾之忧,使女同志真正能够顶起半边天。针对女同志的思想和家庭的特殊情况,为了减轻女同志的生活压力,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我院妇联组织在每年的妇女节期间都会组织各种活动。比如组织全院女同志打扑克,举行乒乓球比赛。
在今后的工作中,xxxx县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强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工作,实现法院严肃的审判工作和妇联群众团体维权优势互补,使司法公正与思想教育有效结合,形成强大的合力,使妇女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保障。
(二)加强女法官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女法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女法官的“半边天”作用,挖掘她们的潜在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资源,结合我院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五篇:浦城县贯彻实施“一法一办法”工作情况汇报(模版)
浦城县贯彻实施“一法一办法”工作情况汇报
自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2011年5月1日福建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以来(以下简称“一法一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县坚持将“一法一办法”作为城市建设科学发展和管理的基础,将科学规划作为全县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实施保障,认真贯彻实施,全力抓好规划的编制、审批服务、监督管理和实施,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支撑和科学高效的服务保障。
根据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现就我县贯彻实施“一法一办法”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大城乡规划宣传力度,强化全民规划法制意识 提高全民规划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规划的透明度和知晓率,形成全社会关心、了解、支持规划,并监督规划实施的良好局面,对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大力宣传规划法规。在《城乡规划法》颁布时,通过悬挂横幅、电视走字等形式进行宣传,利用每年法制宣传月、城管日常巡逻等机会,采取设立宣传点、宣传车、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城乡规划方面的法律法规,让群众通过知法、懂法,大道守法的效果,为“一法一办法”的顺利贯彻落实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是透明规划编制与规划审批情况,对编制完善的各项
规划如城市总规编制、片区控规编制和重要项目的规划审批,通过宣传栏、移动展板、政府网站等形式进行公示公开,增强规划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采纳群众意见,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质量水平。
二、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
2007年以来,我县严格按照“一法一办法”要求,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科学决策”的原则,扎实推进各项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梦笔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一是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浦城县城市总体规划于2008年1月开展新一轮编制工作,2010年11月通过南平市规划局组织的省市专家技术审查,2011年1月—2月在县政府网站予以公示,目前正报县人大待审议。
二是梦笔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浦城县梦笔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于2007年开展编制,2008年4月通过县人民政府审批实施。目前,该片区已逐步按控规要求开展建设。
各项规划严格按“一法一办法”要求,进行分析论证、城市管理委员会审议、专家评审、公示公告、政府审批的流程开展编制,保障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
三、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
2008年以来,我县按照“一法一办法”的规定,不断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管理。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增强规划的引导和统筹功能。健全部门联席会议,对重要建设项目通过部门联审,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是严把控规关,要求每个项目在出让前严格按照控规要求设置各项规划指标,决不让建设项目在规划“龙头”上出现败笔,留下缺憾。
三是坚持高效率服务,增强了审批工作实效。在规划许可等事项审批上,不拖延审批时间、不准随意退件,按照主动对接,靠前服务的工作理念,及时了解已办项目、在办项目、待办项目的具体情况,帮助解决问题,保证项目规划报建的顺利推进和完成。所有项目的推进严格按照“一法一办法”的相关规定办理“一书两证”。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编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县规划编制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各项规划编制工作滞后,对照上一级城市规划设计标准,我县的规划编制水平有待全面提升。
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和规划管理人员相对缺乏,规划审批后的监督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规划监督管理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下一级规划力量薄弱。受人员、经费等影响,街道办事处及乡镇规划人才严重缺乏,规划技术力量薄弱,规划管理水平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