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县国税局2011年加强税源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17:5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河县国税局2011年加强税源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河县国税局2011年加强税源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篇:宁河县国税局2011年加强税源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宁河县国税局2011年

加强税源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税源分类管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按照市局税源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工作要求,在坚持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规范征管程序、创新管理方法、完善运行机制为重点的管理理念上,结合我县税源实际状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实行分类管理为基础,以强化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在全面准确掌握税源信息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划分纳税人类型,把握税收关键因素,突出管理重点,明确管理目标,强化管理措施,建立起适合我县实际的税源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二、组织领导

为组织协调好各项工作,县局成立税源分类管理工作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杨春庆(局长)副组长:梁永林(副局长)

张少华(纪检组长)

李海君(总经济师)成 员:高国庆(税政科科长)

徐德全(征收管理科副科长)刘玉生(纳税评估科科长)马树瑜(收入核算科科长)刘建新(进出口税收管理科科长)邱卫国(信息中心主任)各税源管理所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办和落实推进税源分类管理各项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征收管理科。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实施税源分类管理,构建税源立体管理模式 在管理对象上,根据我局税源比较分散,行业种类较多,重点税源规模相对较小的实际特点,按照“重点+行业”的总体思路,将全局税源划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小型税源”三类,推行重点税源按户管理、一般税源按行业管理、小型税源规范化管理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税源分类管理模式,实现“点”上管细大户,“线”上管好中户,“面”上管住小户的管理目标。

1、重点税源按户管理,管深管细,跟踪问效。重点税源为年应税销售额1亿元以上或应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一般纳税人,其应纳税额占全县税收总量的75%左右。对重点税源的管理,在突出按户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以管户为主、管事为辅、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1)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引入税源管理工作,设计出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测算出各产品投入产 出预警值,将重点税源按户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税源分析监控管理办法。重点要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产销量、工艺流程、成本、费用、能耗、物耗等实际信息,在年底前完成不低于20%的重点税源户,三年内完成全部重点税源户的基础数据采集及模型建立。

(2)强化对重点税源的后续管理,确定重点税源管户人员,明确责任,完善后续信息的采集,定期深入企业,逐户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资金流动等信息,建立起定期巡查制度,对重点税源户每月至少巡查一次。

(3)调整第二税务所所辖部分企业税务机关管辖权,将不符合重点税源管理要求的部分企业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下放臵至基层税务所。明确新开业户归二所管辖的标准,暂定注册资金为工业1000万(不含)以上,其他行业2000万(不含)以上。

(4)完善重点税源分析评估工作,充分利用CTAIS系统数据及纳税人报送的各类涉税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纳税人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其税源状况、税负水平等,及时掌握税源和税收变化的总体趋势。在重点评估的基础上完善评估表证单书,明确评估的税种,完成的时限,抓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寻求企业规律性的东西,建立重点企业纳税评估模型。

(5)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带来的业务变化和职责调整,完善纳税辅导制度,合理安排事前、事中、事后的纳税辅导业 务。根据纳税人的不同需求、不同纳税群体和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区别不同的辅导内容,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提高纳税辅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2、一般税源按行业管理,管住管好,盯住不放。一般税源为除大型税源外的一般纳税人和仅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其应纳税额占全县税收总量的20%左右。对一般税源的管理,在突出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强化行业分类管理,实施重点行业分类管理,一般行业强化管理的管理模式。

(1)选择重点行业,制定分类管理方案。各税源管理所结合本所税源状况,选择出本所重点管理的行业,分析研究各行业税收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所在,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有效的方案。原则上三所所有企业按行业分类管理,各基层税务所根据实际情况至少选取两个行业进行分类管理。

(2)开展典型调查,推进行业分类管理。按照确定性和真实性的原则,确定各行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同时,在确定的行业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开展调查,了解行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特点,生产经营模式和活动规律,并从中探寻出与税收相关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找出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推进一般税源分类管理。

(3)拓宽管理思路,向产业链管理迈进。利用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在实施分类管理过程中,探索把企业放入整个产业链条中进行全方位管理,利用链条中的相关数据,了解和把握更全面的企业信息,以广阔的思路创新 税源管理的方式方法。

(4)深化税负分析,加大企业核查力度。在进行行业分类管理的同时,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税收政策、征管变化给税负带来的影响,超前谋划,定期进行税负分析。对于税负偏低的企业和行业,要采取市县两级分别确定核查、评估名单的方法,深入细致地做好核查工作。针对税负的变化情况,要抓住重点,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使税负分析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运用。

(5)做好纳税评估,规范行业分类管理。对于一般税源要重点抓好评估工作,遵从“评估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巩固一个行业”的原则,通过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实地调查、全程记录企业工艺流程、测算企业投入产出率、能耗等指标,建立各个行业的规范模型。将已完成的评估模型下发各税源管理所,指导督促各所根据该行业模型的具体数据、方法及相关公式,进行本行业企业纳税评估工作。

(6)落实分类管理制度,推进企业所得税管理。依据行业生产经营、财务核算规律和特点,确定行业重点管理事项。以《企业所得税行业管理操作指南》为指导,以税收征管系统为依托,参考《汇算清缴汇总分析数据资料》,深化数据分析利用,查找薄弱环节,制定管理措施,以行业分类管理为基础,推进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

3、小型税源规范化管理,管宽管全,夯实基础。小型税源为个体工商户、小规模企业及临时户等,其应纳税额占全县 税收总量的5%左右。结合小型税源户数多、分布广的特点,其管理方式以规范管理为主,清理漏征漏管为辅,在实施属地管理的基础上,规范现有的税源管理。

(1)推行建账建制,严格建帐标准。在做好核实征收户的征管情况检查的同时,逐步扩大个体建账范围,不断提升个体纳税人自觉纳税遵从度,使其逐步成为小型税源征管中税收收入的增长点。

(2)加强日常监控,开展常规检查。完善税源监控指标体系,监控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情况、税款入库情况、发票使用情况等,筛选疑点纳税人,根据需要安排日常检查,对查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强化户籍管理,清理漏征漏管。及时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联系,核对工商开业登记户数,开展经常性的日常巡视和户籍清理检查等,从源头上控管户籍,确保税收收入。

(4)展开调查核实,推进延伸核查。对于长期零申报的企业要开展调查核实工作,确认零申报原因的真实性,对虚假申报的纳税人要延伸核查,补征税款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切实降低小型税源的零申报率。

(二)完善数据信息采集,实现数据深度分析利用 强化信息技术对税源分类管理的支撑,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税源管理的支撑作用。多渠道、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税源信息,确保信息质量。逐步建立和应用纳税评估模型,深化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在继续完善市局 “税源分析、监控、管理一体化”工作的基础上,统筹做好系统数据的分析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发出预警,提出管理建议。

1、由征管科按月抽取数据,整理发布《征管数据报告》,按季发布《税收征管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2、建立定期数据分析会议制度,召集相关科所,开展专题税源管理质量讲评分析会议,集体讨论研究征管数据,对各项指标异常情况进行通报,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完善税源管理薄弱环节,堵塞税收漏洞。

3、完善工作落实机制,将分析出的纳税疑点分行业、分税种、分企业列出清单,实地逐户进行调查分析。

4、探索建立数据指标体系,完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运用数据分析成果,完善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税款缴纳、纳税评估等各方面的管理措施,实现以评促管,以管促收。

5、各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尽快提出税源管理平台中的数据查询需求,由相关科室共同会商后向市局提交报表需求模板。

四、工作要求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部门配合,并深入宣传推进税源分类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在对税源实施分类管理的过程中,要统筹安排,重点突破,又要立足实际、敢于创新,特别是在推进信息管税、实施税源 监控分析、开展纳税评估等方面要争取有所突破。

1、县局各业务综合管理部门应从本部门税源管理工作实际出发,完善部门间的内部信息共享机制,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积极推动税源分类管理工作。

2、各税源管理所应根据分类管理特点,结合本所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对所辖纳税人开展案头分析、纳税评估、实地核查等税源管理工作。

3、在实施分类管理过程中,纳税人发生变化,涉及调整税源管理主管部门的,迁出税源管理部门应及时将掌握的纳税人各种资料信息进行整理,移交迁入税源管理部门。

4、税源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将本部门的分类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整理,随税源的增减变化情况,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原则调整管理方式,并向业务综合管理部门反馈。

5、县局各业务综合管理部门应根据各税源管理所反馈的情况,不断拓宽税源分类管理工作的思路,及时完善税源分类管理的各项制度及措施。

宁河县国家税务局 二零一一年七月七日

第二篇:宁河县国税局税源管理工作交流会材料(初稿)

宁河县国家税务局税源管理工作交流推动会材料

宁河县国税局按照市局“重点税源按户管理、一般税源按行业管理”的工作要求,在坚持税基管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分类管理为重点的基础上,树立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强化对税源的管理和监控。

一、以深化专业化管理为目标,提高征管质效

(一)明确部门职责,优化工作机制。依托新岗责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理顺各层级的相互关系,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起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管理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税收分析指导纳税评估,纳税评估用于税源管理和税款征收,并为税务稽查提供案源,税务稽查又促进分析与评估,改进税收征管的工作机制。从而减少重复选案,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优化资源配臵,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甄别监控对象,实施分类监控。区别一般税源、重点税源和特殊税源,针对不同的行业、经济类型和经济领域,适用不同的监控方法。做到直接监控与间接监控相结合,事前监控、过程监控与事后监控相结合。对重点税源企业的产、供、销情况进行指标细化,深入到重点税源企业开展调研,在搞好服务的同时,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加强税收预测,将监控的关口前移。采集和维护市县两级重点工业项目的税源管理信息,准确把握新增税源和潜在税源情况。密切 关注重点项目工程进展情况,并对其形成税源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

(三)利用征管数据,推进信息管税。充分利用征管业务信息数据对税源数据逐级分析与查询,实现对征管工作质量与效率考核评价的程序化和自动化,确保税源管理各项目标的实现。建立《征管数据报告》月发布制度,整合CTAIS系统、税源管理平台“分析、评估、决策”子系统、神州浩天纳税申报系统、辅助查询系统、金税稽核系统及国地税信息交换平台等系统的数据,按月发布基本情况分析报告、征管六率情况分析报告和其他管理情况分析报告。在每月发布的基础上,于每季度初发布上一季度征管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既为制定征管举措提供重要依据,同时通过数据比对分析也发现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改进的方法措施,促进税收征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

(四)强化管理措施,夯实税源基础。一是加强户籍管理。全面落实《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借助国地税信息交换平台,加强对纳税人开业、变更、停(复)业以及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等日常管理,抓好非正常户、走逃户、漏征漏管户的核对清理工作。建立严格的注销清税核查制度,规范注销税务登记的程序,严格税务登记注销的审核审批。2010年全局非正常户认定率由年初的0.63‰下降到年末的0.28‰,税务登记注销户由2009年的415户下降到了355户,下降 了14.5%。二是组织调查核实,降低零申报率。开展对长期零申报的个体工商业户的调查核实工作,确认零申报的真实性,对虚假申报的纳税人延伸核查,补征税款并依法处理。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强化对建账户财务核算的培训,规范建账管理,切实降低个体零申报率。三是调整部分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将辖区内的357户小规模纳税人全部由第三税务所划归到芦台税务所管理,芦台税务所管辖的个体一般纳税人全部划转到第三税务所。调整后,第三税务所将集中精力负责城区内一般纳税人的税收征管,芦台税务所则在原来负责个体征管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突出管理重点,使征管力量得到了合理配臵,降低征管成本,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五)加强行业管理,堵塞税收漏洞。一是进行行业确认,加强源头控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充分掌握纳税人的实际情况,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及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对所辖的1005户企业重新进行了行业确认,其中涉及主行业变更的239户,行业明细变更的260户。二是开展重点行业的个体户清理,堵漏增收。本着抓住大户、规范中户、守住小户的工作思路,分批次、分区域的对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个体工商户开展全面的清理整治。在对基层税务所重点乡镇主要街道的个体工商业户进行集中清理的同时,对大北镇散热器行业的个体工商户开展专项清理工 作,截止2010年12月,共清理出漏征漏管户97户,查补税款19.1万元,调增定额136户,调增税额5.8万元。通过一系列清理活动,不仅堵塞税收漏洞,更建立起详细的个体户户籍管理台帐,为进一步加强个体税收管理奠定基础。三是结合县域经济实际情况,规范特殊行业。针对棉花收购行业中收购凭证管理这一难点,我局出台《关于重申对棉花加工企业收购凭证开具管理的通知》,要求纳税人每月将收购凭证填开情况,填写《棉花加工企业收购(购进)籽棉明细表》,同时要求各税源管理单位对纳税人收购业务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发现纳税人存在虚开收购凭证、虚抵进项税额等偷逃税行为的,按规定移交稽查部门。通过一系列措施,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棉花收购行业收购凭证的开具。

除棉花收购行业外,金银饰品零售行业也成为我局特殊行业监管的一个重点。我局辖区内共有12户金银饰品零售行业纳税人,企业类型却包括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由三个税源管理所分别管理。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此种分散管理模式既不利于行业管理,同时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通过开展深入的专项调查,确定将此行业归口第三税务所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将总结工作经验,运用到米业等其他行业管理中,以进一步加强行业管理,提高征管质效。

二、以强化纳税评估为抓手,促进税收征管 紧紧围绕“评估解剖一个企业,核查规范一个行业、带动影响一个区域”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宁河地方实际,不断探索完善工作方法,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和税负核查工作,充分发挥以评促管的作用。

(一)明确工作模式,制定工作规程。一是结合工作实际,确立了重点评估和日常评估相结合的工作格局,纳税评估科和各税源管理部门在抓好日常评估的基础上,以县局下达的重点评估任务为重点,确保重点评估任务完成率100%。实行多税种同时评估的模式,力争提高评估的效率。二是总结纳税评估科成立一年来的工作经验,制定《宁河国税纳税评估工作规程》,设立评估审核制度,明确纳税评估科和税源管理部门各自的职责,确定纳税评估工作流程,制定统一的纳税评估表证单书,规范了纳税评估流程,强化内部管理。

(二)健全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建立了纳税评估定期通报制度,要求各评估单位每月上报评估完成进度,纳税评估科汇总后每季度在县局FTP网进行通报,使各单位及时了解本单位和全局纳税评估进度,督促各单位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评估任务。二是建立评估部门与稽查、税政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避免部门间重复选案,提高评估移交与稽查后的信息反馈及时性,有效地节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征求各评估实施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纳税评估档案资料管理办法》,按户整合企业纳税评估档案和资料,规范管理。四是要求各评估单位将评估报告以电子文档形式向县局备案,定期进行评估报告交流,年底进行优秀报告评选,并将优秀案例反馈给各评估单位,交流工作经验。

(三)转变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法。一是改变以往选户分散、零打碎敲的工作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以行业为重点开展纳税评估的新思路,采用“重点税源按户评估、重点行业按行业明细(产品)评估”的分类评估方法。今年第一季度选取“塑料板、管、型材制造”行业,对该行业中11户销售额超千万元的企业进行评估,目前已完成5户企业的评估,评补税款23万元。并且基本确定了该行业税负、单位产品原材料好用、单位产品能耗、毛利率等评估指标,为加强行业管理奠定基础。二是突出服务理念,把评估与纳税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评估过程中,深入企业,就疑点问题与财务人员一起进行核对,面与面的交流,研究和落实各项税收政策。通过辅导达成共识,减少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因政策理解不一而产生的分歧,既融洽了税企关系,又达到有效控管的目的。

(四)抓住典型案例,深化行业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去年9月纳税评估科重新调整了各税源管理部门的评估任务工作量,使评估工作向求精、求细的方向发展。在工作中抓住典型案例,深入细致的进行评估核查,探索行业管 理规律,真正做到纳税评估的工作宗旨,发挥以评促管的作用。

2010年,在对天津市金芦米业有限公司2009年纳税情况进行入户评估时发现,该企业2006--2009累计入库税款53.5万元,平均税负仅为0.064%。该企业稻谷主要为精加工,加工成大米后主要副产品为糠皮、大渣、小渣、色选原料。评估人员运用投入产出数据对比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出,该企业出库稻谷与入库产品间差额率为18.8%,正常损耗率为3.8%,则其出渣及色选率应为15%,但该企业的出渣及色选率仅为1.6%,其大小渣及色选入库严重不实。针对该企业2009大米、大小渣及色选原料账面入库数量与实际应入库数量存在差距的情况,评估人员经过案头分析、约谈举证、实地核查及政策宣传后,提高了企业的纳税意识,补缴增值税入库204万元,税负提高到0.27%。2011年在对该企业2010年纳税情况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同样的问题。经核查,该企业2010年应补缴增值税992万元。对金芦米业公司的评估工作既为整个米制品企业的行业化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探索其他行业的深层次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工作经验。

三、以实施分类化管理为重点,加强各税种管理 在抓收入、抓基础、抓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分类化管理,倡导科学、精细的征管要求,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全面提升 各税种管理水平。

(一)强化增值税管理,提升税负水平。一是提前谋划,制定税负管理工作计划。在全面分析上一增值税总体税负和行业企业税负的基础上,制定2010年增值税税负管理工作计划,确定全年税负目标为1.18%。同时在全局各征收单位中实行增值税税负目标化管理,通过强化督导考核、加强增值税税负日常监控、重点税源企业税负监控、实行以票控税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税负。2010年平均税负为1.22%,比预定目标高出0.04个百分点。

二是加强税负分析,实施税负目标化管理。根据宏观税收分析结果及现行税收政策以及实际税源管理情况,在全局各征收单位中实行增值税税负目标化管理,明确工作任务,加强考核督导。做好季度税负分析工作,详细掌握各单位的税负变动情况,对税负增减变化状况和原因做出及时的分析判断,深入查找征管薄弱环节,为全局加强税负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适时对各单位税负完成情况进行通报,使各征管单位了解本单位及全局工作进度,促其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深入开展税负核查工作。一是按照税负工作管理工作计划和“一体化”工作要求,开展低税负企业核查。二是组织开展非重点税源大型企业税负核查工作。三是开展重点税源企业核查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核查措施。核查中发现收入未申报、将 不属于增值税应税货物抵扣范围的材料、设备等抵扣了进项税额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对核查结果的分析,找出行业税负偏低的原因,明确了行业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控管难点,有针对性的探索加强管理的措施和办法。2010共计核查137户,查补增值税1252.9万元,查补所得税66.42万元。

(二)强化所得税管理,大力组织收入。一是加强所得税行业管理。按照市局每年规范一至两个行业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局实际情况,2010年,将钢铁行业、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商业批发行业作为管理重点,开展专项检查,查找涉税风险点,行业管理水平。调整所得额138.56万元,查补所得税27.42万元。

二是加强重点税源企业所得税管理。采取集中辅导和“一对一”辅导的形式,向重点税源企业宣传辅导税收政策。同时对重点税源企业实施全方位监控和纳税辅导,提高企业纳税遵从度。

三是加强特殊企业管理。加强核定征收企业管理,加强核定征收企业的后续管理,跟踪企业销售收入变化情况,引导核定征收企业建账建制,促进企业向查账征收方式过渡。2010年共核定征收企业274户,预缴企业所得税539.28万元。加强重组、改制、并购、清算等企业的管理,对此类企业发生的特殊事项,严格实行报告登记管理制度,随时掌握 企业经营情况,防止税款流失。加强对亏损企业、微利企业、跳跃式盈利企业、减免税期满后由盈转亏企业的日常管理,确保税基不被侵蚀。

四是加强所得税预缴、汇缴管理。狠抓企业预缴税款入库率,对上年所得税应缴税款占当年所得税入库税款比例低于70%的73户企业,逐户进行了调查核实。加大汇缴辅导力度,将事后管理事项前移。

五是采取措施降低亏损面。将亏损企业全部纳入核查范围,加强所得税税源监控和日常核查的力度。推进所得税核定征收,力促企业扭亏为盈。2010年我局实行核定征收企业274户,有效降低了企业亏损面。通过多渠道努力,2010年我局企业所得税亏损面有望控制在20%以下。

四、以创先争优为契机,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按照市局“抓党建、带队伍、促税收”的工作要求,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切实贯彻“抓具体、具体抓”的工作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把“领导点评”作为解决问题、推进税收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点”在刃上,“评”在事上,突出领导点评的针对性、实效性。继续把“创先争优”与提供优质服务、评估核查、加强征管、税务稽查、制度建设、党风廉政相结合,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真正把创先争优活动的 效果体现在税收工作中。

在工作中切实树立税源管理是税收工作的中心和重点的观念,绝不能重征轻管、重查轻管,更不能把税源管理淡化为重点税源户的管理,要使税源管理工作成为日常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将执法理念从收入任务型转变为税源管理型,做到抓大管中不放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管尽管、应收尽收。

第三篇: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2012-02-17

根据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为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依托,以风险分析和纳税评估为重点,以完善运行机制和人才队伍为保障,努力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机构稳定职能转换的原则。在现有组织框架下,调整和转换现有税源管理科(股)的管理职能,优化资源配置,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

(二)坚持基于信息化的原则。适应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税收管理带来的深刻变化,加强征管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切实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依托和支撑。

(三)坚持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根据税收规模、行业及其风险发生特征,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在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等基础管理实行属地管理的前提下,将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责在不同层级、部门间进行合理划分,创新管理方式,探索管理规律,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坚持“一体化”工作制度原则。按照总局和省局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制度要求,统筹指导和协调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项工作,推动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三、工作目标

(一)建立风险目标规划、征管信息管理、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应对、过程监控和绩效考评等为主要环节和顺序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流程。

(二)构建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衔接有序、运转顺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责体系。

(三)建立全省统一的风险管理应用平台。

(四)逐步建立与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相适应的人才队伍。试点单位税收分析人员要占税收管理人员数量的10%以上,从事纳税评估的人员要占税收管理员数量的30%以上。

(五)纳税遵从度得到较大提高。风险应对(纳税评估、稽查)收入占年税收任务的3%以上。

四、工作内容

(一)实施税源科学分类。按照“规模+行业”及其风险发生规律进行分类。首先,按规模大小分为重点税源、中小税源和个体工商户三类;其次,根据当地税源结构和行业分布状况,对同一管理层级的纳税人可再按行业进行分类。税源分类,总体上要体现有利于筛选、查找风险群体、风险行业、具体风险纳税人的要求。

(二)合理划分税源管理职责

税源管理职责分为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责和税收基础管理职责两大类。

1、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责

(1)制定风险目标规划:指各级国税机关对一定时期内税源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阶段重点、方针策略、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等做出的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谋划。主要包括:

A、编制中长期战略规划;

B、及各阶段重点工作安排。

(2)征管信息管理:指税务机关对税收数据信息的采集、筛选、量化、归集以及加工、分析、共享、传递、交换等工作。主要包括:

A、综合税收数据信息管理,包括与税收相关的区域、产业、行业等宏观经济部门税收数据信息管理等;

B、征管基础数据信息管理,包括纳税人身份、户籍、普通发票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管理;

C、增值税数据信息管理,包括增值税抵扣凭证、行业管理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管理;

D、消费税数据信息管理,包括消费税应税产品(应税行为)、行业管理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管理;

E、所得税数据信息管理,包括行业、地区分布、总分支机构、关联交易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管理;

F、大企业和国际税收数据信息管理,包括大企业集团架构、大企业和涉外企业经营、跨国交易、关联交易、居民企业对外支付、非居民企业等方面的税收数据情报管理;

G、出口退税数据信息管理,包括进出口报关、外汇核销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管理;

H、税务稽查数据信息管理,包括举报、涉税违法违章、案件调查等方面的税收数据信息管理;

I、其他税收数据信息管理。

(3)风险分析识别:指根据风险发生的规律,通过确定风险特征指标和建立风险特征指标库,研究、开发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开展各类税收风险分析,对风险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和筛选,找出遵从风险易发生的领域、环节和纳税人群体。主要包括:

A、经济税收风险分析:根据经济与税收的相关关系,开展区域、产业、行业等经济税收偏离度的税收风险分析;开展税收收入与政策相关的风险因素分析;

B、综合税收风险分析:开展跨税种、跨专业的税收遵从风险分析和税收管理风险分析;

C、大企业(重点税源)风险分析:针对大企业(重点税源)的税收遵从行为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分析识别;

D、行业税收风险分析:按照相同行业纳税人税收风险发生规律的趋同性或相似性等特点,开展分行业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E、税种风险分析:根据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税种特点,深入分析识别增值税、消费税、车购税、企业所得税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风险纳税人群体;

F、征管基础类风险分析:根据纳税人基本情况变化、发票使用等方面的税收遵从行为特点,开展征管基础环节的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G、出口退税风险分析:根据出口退税环节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特点,深入分析识别出口退税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风险纳税人群体;

H、国际税收风险分析:根据跨国交易纳税人税收遵从行为特点,深入分析跨国交易税收管理中的风险领域、环节和风险纳税人群体;

I、稽查案例风险分析:根据一段时期税务稽查案例的综合统计分析和样本典型分析,识别纳税人遵从风险发生的规律性和动态趋势;

J、其他税收风险分析。

(4)风险等级排序:指根据风险分析识别成果,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估值计算,评定纳税人风险等级。主要包括:

A、风险等级排序规则的制定和改进;

B、特殊情况下纳税人风险等级的调整;

C、风险应对对象的优先排序。

(5)风险应对管理:指税务机关内部强化联动,做好风险应对的总体规划、分层级、分部门风险应对的工作计划安排和任务分配,为有效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提供专业支持。主要包括:

A、研究不同时期主要税收风险的应对工作规划;

B、探究设计特定风险应对的有效方法和针对性措施;

C、收集编制风险应对操作模版、指南;

D、风险应对任务分配、跟踪和反馈。

(6)风险应对实施:指税务机关在风险分析识别和等级排序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配置征管资源,采取提醒、申报初步审核评定、案头审核评定、实地审核评定、反避税调查、税务稽查等各种应对措施,消除税收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度的过程。主要包括:

A、高风险纳税人的风险应对;

B、大企业(重点税源)的风险应对;

C、分行业风险应对;

D、分税种风险应对;

E、征管基础环节风险应对;

F、出口退税风险应对;

G、国际税收风险应对;

H、其他特殊类型的风险应对。

(7)过程监控:风险管理过程监控,指税务机关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及时纠正风险管理的具体运行与风险管理总体目标之间的偏差。

(8)风险绩效评估:指税务机关对风险过程的各主要环节做出的评价,并从税法遵从度和征管成本效益两方面对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做出评判,促进风险管理持续改进。

2、税收基础管理职责

(1)征管基础管理

A、户籍管理:清理漏征漏管户,开展税务登记事项的调查核实,注销管理,非正常户管理,掌握纳税人户籍变化情况等;

B、发票管理:对纳税人使用发票情况进行日常管理和检查,督导纳税人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安装和使用税控装置等;

C、定额管理:依托计算机定额核定系统,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定额管理;

D、调查核实:调查核实纳税人减、免、缓、抵、退税及核定、认定申请等涉税事项;

E、欠税管理:掌握纳税人欠税及其资产处理等情况,依法实施欠税清理;

F、任务执行:告知纳税人涉税相关事项,执行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做出的处理、处罚等决定;

G、催报催缴:督促纳税人按时办理纳税申报、足额缴纳税款、报送其他涉税资料和信息等;

H、宣传辅导:向纳税人宣传辅导税收政策、法规,解答纳税人提出的涉税问题;

I、档案管理:整理、更新和存储纳税人涉税信息资料,建立纳税人分户档案等。

(2)税种基础管理

A、增值税基础管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防伪税控最大开票限额行政许可,增值税优惠资格认定管理,增值税抵扣凭证管理等;

B、消费税基础管理:外购已税消费品税款抵扣管理,消费税优惠资格认定管理等;

C、所得税基础管理: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及调整,备案事项的后续管理,台账维护管理、预缴管理、汇算清缴基础事项审核、所得税相关事项的调查、核查。

(3)税收法制基础管理

A、纳税人违法违章行为登记;

B、责成提供纳税担保;

C、执行税收保全措施;

D、执行税收强制措施等。

(4)大企业(重点税源)基础管理

(5)出口退税基础管理

A、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管理;

B、出口退税证明管理;

C、退(免)税申报、审核、审批;

D、疑点处理、函调管理;

E、出口退(免)税档案管理等。

(6)国际税收基础管理

A、跨国税源日常管理;

B、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等。

(三)税源管理职责层级分工

1、省、市局职能

省、市局现行机构设置不变,主要负责制定税收风险管理战略规划,进行税收风险分析、排序,统一下发风险应对任务,组织全系统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对下级国税机关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等。具体模式是:在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制度领导组领导下,由征管科技部门牵头、各业务部门参加,开展各类风险分析,大企业、稽查局、国际税务直接实施风险应对。

(1)征管和科技发展处职责

A、汇总各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规划,制定全系统风险管理目标规划;

B、制定涉税信息采集口径、标准及规程;

C、税收数据信息管理以及征管基础数据信息采集与管理;

D、归集、整理、维护各类风险特征指标;

E、征管基础类风险特征指标设置和维护;

F、研究征管基础类税收风险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G、研究、开发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研究收集发布风险应对操作模版、指南;

H、征管基础类风险分析;

I、税收风险分析结果的汇总,风险排序规则的制定和完善;

J、统一组织下发各类风险应对任务;

K、对风险管理进行过程监控和绩效考核。

(2)政策法规处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规划;

B、税收政策效应分析。

(3)货物和劳务税处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规划;

B、增值税、消费税、车购税类信息采集与风险特征指标设置;

C、增值税、消费税、车购税分税种、分行业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D、研究、提供增值税、消费税、车购税类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研究收集增值税、消费税、车购税类风险应对操作模版;

E、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增值税、消费税、车购税等专题风险应对。

(4)进出口税收管理处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规划;

B、出口退税类信息采集与风险特征指标设置;

C、出口退税类分行业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D、研究、提供出口退税类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研究收集出口退税类风险应对操作模版;

E、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进出口税收方面专题风险应对。

(5)所得税处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B、企业所得税信息采集与风险特征指标设置;

C、企业所得税税种、行业税收风险分析;

D、研究、提供所得税类风险分析数据模型、工具,研究收集所得税类风险应对操作模版;

E、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所得税方面专题风险应对。

(6)收入规划核算处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具体工作规划;

B、对税收相关区域、产业、行业等宏观经济部门税收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

C、经济税收偏离度分析;

D、重点税源风险分析。

(7)国际税务管理处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规划;

B、开展国际税收信息情报交换;

C、国际税收类信息采集与风险特征指标设置;

D、国际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E、组织实施反避税调查。

(8)大企业税收管理处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规划;

B、大企业税收信息采集与风险特征指标设置

C、大企业税收风险分析识别;

D、对大企业直接实施风险应对。

(9)信息中心职责

A、税收数据信息情报的存储、整理;

B、提取、传递相关涉税信息,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10)稽查局职责

A、制定本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规划;

B、稽查案件综合分析、典型案例微观风险分析;

C、直接开展风险应对。

各市国税局结合实际,可以成立专门的纳税评估团队,直接开展重点税源纳税评估。

2、县(市、区)局职能

县(市、区)局机关通过转变各部门管理职能实现管理实体化,主要从事风险应对工作。具体模式是:在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制度领导组领导下,征管部门牵头,负责风险分析、汇总、排序、应对任务的整合下达和绩效考核;办税服务厅和税收管理员分别负责申报、财务信息及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工作;一个或两个税源管理科(股)专门从事纳税评估工作,其他税源管理科(股)专门从事税收基础管理。

(1)征收管理科(股)职责

A、根据省市局风险管理规划,制定本级实施方案;

B、组织本级税收数据信息采集工作,整合上级发布的数据信息;

C、牵头开展本级风险分析;

D、对上级发布的征管基础类风险分析结果进行整合筛选和细化分析;

E、建立本级风险指标体系、风险分析模型和应对指南、模版等;

F、组织开展和直接承担部分征管基础类风险应对;

G、对上级下发的风险应对任务统筹实施及反馈;

H、对本级风险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四篇:税源分类管理经验

今年以来,新乡市国税局按照省局工作部署,根据本地税源大户少、中小企业多、行业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实施了以分行业为主的分类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以分类管理为抓手,以电子档案为依托,全方位、立体型的税源管理机制。

一、实施分类管理的背景和内涵河南省国税局通过分析税收征管流程,总结征管工作规律,认识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不仅是税款征收的基础,而且是稽查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针对征管基础薄弱、中小企业税负偏低及零负申报突出等问题,在今年初提出了依托信息化,实施分类管理,打牢征管基础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强对税源的管理。所谓分类管理,是指以行业分类为主,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行业规律为依据,以纳税评估为手段的税源监管方法。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同行业企业进行典型调查,搜集整理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信息,综合分析、总结行业规律,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并在验证的基础上,建立行业税源管理信息电子档案;进而通过定期采集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动态信息,利用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测算,与企业申报信息相比对,验证企业申报的真实性,如发现企业纳税申报存在问题则进行约谈举证或移送稽查部门查处。今年年初,河南省国税局按照“优化服务,分类管理,以查促管,管住管好”的整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确定了32个主行业,并由各市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别确定市局、县局管理的重点行业。新乡市国税局结合本地税源特点,依据行业内在规律和行业规模,将全市29986户纳税人划分为30个大行业,286个子行业,并分市、县、所三级确定重点管理行业。

二、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税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1、税源管理模式由分户管理向分行业、链条式管理转变。在分类管理中,把企业看作行业中的一员,摸索行业管理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和指标参数,加强纳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为产业链管理,构建起立体管户机制。(1)开展典型调查,探索行业管理规律。选取同行业中若干个典型企业,通过典型调查,了解其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行业标准等信息,在实际测算、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在开展对小煤矿行业的典型调查过程中,采集30多条信息,并经过分析、测算,发现煤炭的产量与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工资等具有内在的联系:矿产资源补偿费每月按销售额的1%进行征收,吨煤耗电量约为8度,吨煤工人工资为23元。同时,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人数(主要为外地民工)可以按月分别从矿管部门、供电部门和公安派出机构准确获取。(2)建立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开展行业评估。在摸清行业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涉税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测算,筛选出具有行业规律性的、与企业生产经营关联度较强的信息指标,建立起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如依据小煤矿的三项指标建立了3个行业数学评估模型,并利用评估模型开展了行业评估。如卫辉市6户煤矿,由于账制都不健全,2001年-2002年,按照双定征收方式,总计缴纳xx10.3万元。利用行业评估数学模型测算,少缴xx115.7万元。经约谈举证,6户小煤矿承认少缴税款110万元。在分类管理过程中,坚持成熟一个行业,总结一个行业,提炼一个行业,推广一个行业,不断挖掘、总结、提炼,将具备推广条件的行业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及时在全市推广。目前,已总结推广了12个行业的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3)从行业管理向产业链管理推进。为把税源真正管深管透,进一步把企业放在产业链中进行全方位管理。即利用产业链条中的相关信息,实施链条式税收管理,采取交叉比对措施,构建立体管户机制。如煤炭运销企业所处的链条是:煤炭生产企业→(运输企业)→煤炭运销公司→(运输企业)→火电厂等用煤企业。根据火电厂的购煤数量,可以测算出煤炭运销公司的销售情况;同样,根据煤炭运销公司的购销数量,也可以测算出煤炭生产企业的产销情况,反之亦然。

2、税源管理体制由单兵式、单部门管理向全方位、多部门协同作战转变(1)以查促管。稽查部门利用稽查手段,对不予配合的调查对象,采取突击检查方式,获得相应数据,为行业评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与支持。同时,管理部门在收集税源信息、监管和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偷税疑点,即时向稽查部门提供案源信息。今年4月份,获嘉县局利用投入产出率数学模型对纺织行业进行评估时,发现海幸纺织有限公司原料投入与产品产出差异较大,但经约谈举证,该公司表示无任何问题,于是管理部门迅速移交稽查查处。经稽查发现该企业采取销售货物不记收入、高转成本、少记产量等手段,少申报税款48万元。(2)加强配合。在产业链的管理中,纳税人的购销对象,即其上下链条往往不属于一个主管国税机关管理,这就需要其他主管国税机关相互沟通,交流信息。今年5月份,新华国税局对其所属的6户国有纺织企业实施分类管理过程中,发现红旗国税局管辖的5户企业与其具有关联关系,两个局共同组成调查评估组,协同作战,利用单位产品耗电量、投入产出率等指标测算,共评估入库税款79万元。(3)上下协作。分类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在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中,上下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如在信息采集中,根据信息的来源,建立了所、县(区)、市三级信息采集渠道,即税源管理责任人负责采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财务核算等生产经营信息;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如“一窗式”管理比对信息、行业税负、稽查处理信息等,则由相关部门负责采集;工商、公安、海关等经济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等第三方的信息,则根据实际,分级采集。

3、税源管理信息由原来单一的申报纳税信息向综合信息转变通过分类管理全方位采集税源信息,不仅可以掌握企业自身提供的信息,而且可以采集其行业信息、产业链信息,以及第三方信息,并集中起来,形成了综合性的行业税源信息库,为加强管理提供了可靠保证。

(二)调整岗责体系,重组业务流程

1、合理界定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的职责。管理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纳税人的日常检查和处理,发现重大案件及时移交稽查部门。稽查部门集中力量查处偷、逃、抗、骗等较

大案件以及专案、专项检查。

2、调整管理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一是对分类管理中确定的重点行业,分行业设立不同的管理组,组织专业管理人员实施专门管理,探索建立条块结合的税源管理体制。二是在县局设置纳税评估岗,并增加评估人员,专职负责行业评估模型和行业管理办法的建立与完善、行业信息的采集与输机,并定期对行业评估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

3、加强对税源管理责任人的管理与考核。配合分类管理的深化,完善了《税源管理办法》,并制定了《税源管理责任人岗位职责》、《税源信息采集制度》等,进一步明确税源管理责任人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工作时限。

(三)建立电子税源档案,推动信息化和专业化的有机结合实施税源行业分类管理,必然形成行业管理的专业化。新乡市国税局探索建立了行业税源管理电子档案,形成了信息化加专业化有机结合的税源管理机制。

1、建立分户电子税源档案。内容包括:一是从综合征管软件和金税工程中自动提取的纳税人的申报纳税信息;二是税源管理责任人根据纳税评估模型采集的企业动态信息;三是各级税务机关采集的企业产业链信息,从行业主管部门、经济执法部门等采集的第三方信息等。

2、建立行业电子税源档案。在分户电子税源档案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对大量分户信息进行归纳、提炼,形成行业电子税源档案。内容包括:行业税负,投入产出比,物、料、水、电、汽耗使用量,行业平均利润率等。

3、建立税收预警系统。该系统由微机自动利用行业评估模型,将税源管理责任人定期采集的企业动态信息与评估数学模型设定的指标进行比对,生成评估结果,并与企业的申报信息相比对,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

三、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成效一是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效率。行业分类管理强化了税源管理责任,较好地落实各项管理要求。今年上半年,全市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率和小规模纳税人零低申报率同比分别下降了13.4和14.5个百分点。二是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大量采集各种信息,并进行了综合利用,解决了以往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地加强了管理,促进了收入的增长。截至7月底,全市中小企业xx收入同比增长21.2%,高于重点税源企业增幅15个百分点。三是拓展了纳税服务渠道。行业分类管理使税务机关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同行业纳税人的服务需求,统一政策执行标准,尤其是通过纳税评估,从个别企业发现共性问题,可以及时让同行业的纳税人进行自查完善,变事后查处为事前服务,使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四是规范了管理方式,节约了管理力量,降低了管理成本。根据行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对同行业纳税人采取相同或相近的管理办法,一个单位的经验全局共享,提高了管理经验的应用价值,减少了重复劳动。五是找到了农产品收购发票、交通运输发票和废旧物资收购发票管理的新途径。如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利用其产品的耗材定额和耗能定额等重要指标,通过测算,可核定其某个生产时期的原料耗用量,并与其库存相核对,即可推算出其原料收购的真实性。新乡县局按此方法对棉花行业进行评估,通过一次座谈会进行集中政策宣讲,企业即自觉转出进项税额311万元。

第五篇:税源分类管理经验

今年以来,新乡市国税局按照省局工作部署,根据本地税源大户少、中小企业多、行业分布较为集中的特点,实施了以分行业为主的分类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以分类管理为抓手,以电子档案为依托,全方位、立体型的税源管理机制。

一、实施分类管理的背景和内涵河南省国税局通过分析税收征管流程,总结征管工作规律,认识到,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不仅是税款征收的基础,而且是稽查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针对征管基础薄弱、中小企业税负偏低及零负申报突出等问题,在今年初提出了依托信息化,实施分类管理,打牢征管基础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强对税源的管理。所谓分类管理,是指以行业分类为主,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行业规律为依据,以纳税评估为手段的税源监管方法。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同行业企业进行典型调查,搜集整理企业生产经营相关信息,综合分析、总结行业规律,建立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并在验证的基础上,建立行业税源管理信息电子档案;进而通过定期采集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动态信息,利用行业纳税评估数学模型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测算,与企业申报信息相比对,验证企业申报的真实性,如发现企业纳税申报存在问题则进行约谈举证或移送稽查部门查处。今年年初,河南省国税局按照“优化服务,分类管理,以查促管,管住管好”的整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确定了32个主行业,并由各市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分别确定市局、县局管理的重点行业。新乡市国税局结合本地税源特点,依据行业内在规律和行业规模,将全市29986户纳税人划分为30个大行业,286个子行业,并分市、县、所三级确定重点管理行业。

二、实施分类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税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1、税源管理模式由分户管理向分行业、链条式管理转变。在分类管理中,把企业看作行业中的一员,摸索行业管理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和指标参数,加强纳税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为产业链管理,构建起立体管户机制。(1)开展典型调查,探索行业管理规律。选取同行业中若干个典型企业,通过典型调查,了解其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流程、投入产出比、能源耗用、行业标准等信息,在实际测算、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在开展对小煤矿行业的典型调查过程中,采集30多条信息,并经过分析、测算,发现煤炭的产量与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工资等具有内在的联系:矿产资源补偿费每月按销售额的1进行征收,吨煤耗电量约为8度,吨煤工人工资为23元。同时,矿产资源补偿费、耗电量、工人人数(主要为外地民工)可以按月分别从矿管部门、供电部门和公安派出机构准确获取。(2)建立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开展行业评估。在摸清行业管理规律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涉税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测算,筛选出具有行业规律性的、与企业生产经营关联度较强的信息指标,建立起行业评估数学模型。如依据小煤矿的三项指标建立了3个行业数学评估模型,并利用评估模型开展了行业评估。如卫辉市6户煤矿,由于账制都不健全,2001年-2002年,按照双定征收方式,总计缴纳增值税10.3万元。利用行业评估数学模型测算,少缴增值税115.7万元。经约谈举证,6户小煤矿承认少缴税款110万元。在分类管理过程中,坚持成熟一个行业,总结一个行业,提炼一个行业,推广一个行业,不断挖掘、总结、提炼,将具备推广条件的行业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及时在全市推广。目前,已总结推广了12个行业的调查方法和评估数学模型。(3)从行业管理向产业链管理推进。为把税源真正管深管透,进一步把企业放在产业链中进行全方位管理。即利用产业链条中的相关信息,实施链条式税收管理,采取交叉比对措施,构建立体管户机制。如煤炭运销企业所处的链条是:煤炭生产企业→(运输企业)→煤炭运销公司→(运输企业)→火电厂等用煤企业。根据火电厂的购煤数量,可以测算出煤炭运销公司的销售情况;同样,根据煤炭运销公司的购销数量,也可以测算出煤炭生产企业的产销情况,反之亦然。

2、税源管理体制由单兵式、单部门管理向全方位、多部门协同作战转变(1)以查促管。稽查部门利用稽查手段,对不予配合的调查对象,采取突击检查方式,获得相应数据,为行业评估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与支持。同时,管理部门在收集税源信息、监管和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偷税疑点,即时向稽查部门提供案源信息。今年4月份,获嘉县局利用投入产出率数学模型对纺织行业进行评估时,发现海幸纺织有限公司原料投入与产品产出差异较大,但经约谈举证,该公司表示无任何问题,于是管理部门迅速移交稽查查处。经稽查发现该企业采取销售货物不记收入、高转成本、少记产量等手段,少申报税款48万元。(2)加强配合。在产业链的管理中,纳税人的购销对象,即其上下链条往往不属于一个主管国税机关管理,这就需要其他主管国税机关相互沟通,交流信息。今年5月份,新华国税局对其所属的6户国有纺织企业实施分类管理过程中,发现红旗国

下载宁河县国税局2011年加强税源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河县国税局2011年加强税源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源管理工作要点

    税源管理科2011年工作要点2011年全市税源管理工作总体要求是:严格按照省局和全市税务工作会议对税源管理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税收分析为重点,以数据管......

    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工作

    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工作 来源:白山市地税局作者:李兴建时间:2007-05-11 【字体:大 中 小】 【关闭】税源是组织税收收入的基础,是税收的来源,是税收得以形成的源泉。如何加强对税......

    税源管理工作要点

    2011年全县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要点(草案) 根据省、市两级地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局《2011年全市地税工作意见》,2011年全县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省、......

    XX县国税局税源分析材料

    XX县国税局 2011年税源分析座谈会材料2011年,县国税局在县委、县政府及XX市国税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征管新模式改革为抓手,以开展“纳税服务提速年”活动为契机,加强税收征管,服务......

    无为县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类大全

    税源专业化管理类芜湖市国税2011-11-10来源:作者:1.对纳税人实行专业化管理,请问与原来的管理方式有什么区别? 答:一是彻底打破原先按行政区域设置税源管理机构的管理方式,按照服......

    最新税源普查实施方案-精品

    税源普查实施方案为全面掌握全县税源底数、税源结构以及税源分布、变化情况,完善财税征管体制,进一步公平税赋,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税收对社会发展与稳定的支撑和保障能力,现就全县......

    学校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5篇

    学校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鱼儿山中心校 一、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经济适用原则。要着眼当前,兼顾长远,科学系统地规划建设学校垃圾处理设施,充分利用乡镇、村垃圾处理......

    苍南县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总结

    苍南县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深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贯彻落实总局、省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精神,根据全省征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和2011年全市征管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