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协同监督 重在机制建设[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17:0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协同监督 重在机制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协同监督 重在机制建设》。

第一篇:加强协同监督 重在机制建设

加强协同监督 重在机制建设

加强协同监督是国家电网公司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内部管控和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的推进,有利于整合企业内部的监督资源,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实现内部监督一体化和监督效能最大化。协同监督涉及多个部门,由于供电企业专业性比较强,职能部门工作性质不同、业务范围不同、监督主体不同,要把监督资源整合起来,必须构筑职能责任权力协调统一的运行机制,使协同监督工作更加有效地成为促进企业规则制度落实的抓手,更加有力地推动企业反腐倡廉工作,营造人人讲监督、事事有监督的良好氛围,为企业发展创造健康和谐的内外部环境。

协同监督必须建立“定职明责”的责任机制

加强协同监督关键在组织领导。必须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体系,企业党政主要领导要牵头挂帅,承担第一“监督人”的职能;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履行“一岗双责”,在抓业务的同时行使监督的责任,做到管事与管人有机结合;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监督组织领导机构成员,不仅要积极参与公司层面的监督管理,而且要加强对所分管部门和业务相关领域的监督管理;基层单位同样应当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的组织机构,同时要建立员工监督的制度和平台。上下衔接、纵横贯通、覆盖全面,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紧密协同、分级落实责任、群众广泛参与”的协同监督工作格局。

协同监督重点是部门监督。要“定职明责”,围绕“人、财、物、权、钱、事”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细化部门监督职能;要具体到每个人、每件事、每个重要的部位、每个关键的环节;要明确监督的内容、重点和责任,做到凡事依法合规、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要规范部门监督流程,制定细化监督工作流程图和任务书,把监督工作的重点、难点作为切入点,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和风险管控的方法,运用监督、查处、问责等手段,解决好如何监督的问题;要统一监督的标准,把上级方针政策的贯彻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作为监督的依据,用执行力、规范性、风险性、公信度作为监督的标准。

协同监督必须健全“履职尽责”的运行机制

加强协同监督,各部门要凸显职能优势、资源优势、业务优势,围绕人财物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认真履行监督职责,行使监督权力。一是做到监督范围全覆盖。各职能部门要把监督工作融入专项行动和具体业务之中。通过专业分工、协同配合、信息互通、相互衔接,形成监督范围全覆盖。二是做到监督对象全方位。供电企业具有点多线长分散的特点,管好事首先要管好人。因此,必须加强对人员的全面管理和监督。要研究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用,完善激励措施,建立员工诚信体系,规范权力行为、经营行为和廉政行为。要加强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建设,认真查找单位和个人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划分违规风险、违纪风险、违法风险,实行分类监督。三是做到监督实施全过程。要注重细节管理和过程控制,运用ERP系统、网络监控系统、审计检查、民主监督等手段,发现问题,落实整改,纠正偏差,防范风险,把预防有方、监督有效、惩治有力的工作方针贯彻于监督实施的全过程。

协同监督必须完善“失职问责”的考核机制

协同监督不是被动式的监督,而是要求必须具有主动行为。职能部门既要承担监督的责任,也要承担监督不到位的责任。为了增强部门监督的主动性和协同监督的实效性,必须完善“失职问责”的考核机制。一是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制定职能部门协同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完善协同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党风廉政建设状况分析制度、风险管控分析会议制度等,以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促进职能部门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二是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即协同监督领导机构、绩效管理部门、被监督单位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通过绩效评价衡量监督部门是否责任明确、履职到位,是否能够做到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积极主动帮助被监督对象整改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否按照监督的程序办事,不越权、不添乱、与被监督单位实现上级监督与自我监督的有机结合。三是建立问责考核体系。把监督与被监督的责任同等化、一体化。不依法办事造成严重不良后果是失职、渎职,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没有履行好监督职能同样是失职、渎职,应负有连带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只有构筑责任明确、权力对等、标准统一的问责考核体系,才能确保协同监督工作有力、有为、有效。

第二篇:“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知识(推荐)

前 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14年“两会”工作精神,扎实推进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促进“三集五大”体系有效落地和高效运转,国网人资部会同总部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公司“五位一体”协同机制顶层设计工作,研究建立公司层面统一的标准流程体系,基于流程融合职责、制度、标准、考核、风控等要素,形成“五位一体”顶层设计参考库,并推广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开展应用。

1.“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背景

全面建设“三集五大”体系是公司党组从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电网企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管理变革。经过努力,27家省公司的业务、机构、人员已经调整到位,体系运转“硬件”条件已经建立,公司管理效率、经营效益、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充分体现了“三集五大”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但长期以来,各专业管理体系由专业部门独立构建,管理体系多为孤岛,管理目标分散、界面不清、管控能力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难以统筹发挥“三集五大”核心资源的效率和效益,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精益化管理水平,制约了“三集五大”体系全面落地。

刘振亚董事长在公司二届三次职代会暨2013年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健全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新机制。在公司2014年“两会”报告以及二季度工作会议上,多次阐明建设“五位一体”协同机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2014年是“三集五大”巩固深化、务期必成的攻坚年和决胜年,最紧要的任务是建立“五位一体”新机制,保障新体系高效运转。“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是“三集五大”体系运转必要的“软件”条件,是在“三集五大”实践探索中提出的重要创新举措,也是巩固和深化“三集五大”创新成果的客观需要。

2.“五位一体”协同机制概念及内涵 2.1.“五位一体”协同机制概念

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协同机制是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职责体系为保障,制度标准为准则,促进企业绩效提升,保障“三集五大”高效运转的协同管理机制。按照“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公司将在2014年建成具有统一集约、协同开放、资源共享、信息交互特征的“五位一体”协同机制。2.2.“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内涵

五项要素中,流程是所有业务运转的“脉络”,是连接其他各要素的主线。“五位一体”协同机制的实质是,以流程梳理、优化为基础,将业务展现为流程,将制度标准匹配至流程,从流程中提取绩效指标,将流程环节匹配至岗位,形成岗位职责,以考核促进责任落实,推动公司各管理体系协同运转、持续优化。“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打通流程与职责、制度、标准、考核、风控等各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通过流程有效运转,带动管理要求融入日常业务。员工只需熟练掌握业务流程,无须查阅大量制度、标准等,就能够清楚了解各专业管理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尤其在机构调整、业务界面及各种管理要求发生变化时,可实现动态、快速调整。2.3.“五位一体”协同机制优点

传统的流程梳理方法,难以实现流程相关要素的整合,流程、制度、标准、表单等要素均以文档形式分散存在,员工难以全景了解各体系管理要求。岗位手册由人工编写,容易造成制度、执行“两张皮”现象,难以适应组织结构和管理要求的快速变革。相比传统管理机制,“五位一体”协同机制的优点如下:

一是实现多管理体系协同运转。整合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等各管理体系,便捷实现各体系管理和调整。建立各体系间的关联关系,各体系间既可动态引用又可动态修改,单体系调整会非常便捷地体现到其它体系中。如新印发一项制度,通过拆分匹配,可以快速落实到流程、岗位。

二是实现机制“自完善”。通过开展各类定量、定性分析,分析流程与岗位的匹配度,验证岗位设置的科学性;通过流程与制度、标准的匹配度分析,检验制度、标准是否存在重复、遗漏的情况;基于风险控制要求,对流程实施风险评估,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促进体系“自完善”。

三是快速适应组织机构变化。若组织岗位发生变化,只需修改岗位、岗位与流程的匹配关系,便可动态导出新岗位的岗位手册。若管理要求发生变化,只需将新的管理要求匹配到流程环节,便可快捷落实到岗位,各级人员就能够快速了解所要遵循的全部管理要求。

“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流程在“五位一体”中的核心作用,以流程描述形成岗位职责,将制度拆分到流程,提炼流程绩效指标,形成闭环考核。员工登录“五位一体”协同管理平台查看岗位手册,即可全面了解岗位所要遵循的全部管理要求,实现“五大要素”各项要求落实到岗到位。

3.“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原则和工作计划 3.1.“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原则

一是坚持集约化、专业化和扁平化工作方向,提升效率和效益的原则。支撑业务流程更集约、更专业、更统筹、更注重基层,进一步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实现“三集五大”核心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坚持顶层设计、兼顾差异的原则。结合国网天津、江苏、四川电力试点建设经验,国网人资部组织总部各业务部门,编制公司通用流程和非通用流程,完成通用流程与制度、标准、考核等要素匹配,形成具备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成果;省公司完善非通用流程、梳理补充流程,全面完成要素匹配,逐一落实到岗位,确保“三集五大”体系落地。

三是坚持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原则。从业务过程出发进行流程建模,避免各业务部门独立描述。通过流程纵向穿透和横向链接,打通专业、部门、层级壁垒,将“公转”要求通过机制运转贯彻到执行层面;通过对流程效率、效益的监控,有效推动公司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不同管理体系相互依托、协同运作、持续改进,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第三篇:食品安全重在监督

食品安全重在监督

中国人的餐桌上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了。免检牛奶中居然添加了三聚氰胺,名牌火腿肠所用的猪肉里添加了瘦肉精,超市出售染色馒头,沈阳还有毒豆芽事件,许多著名饭店一贯使用地沟油。。。试问,我们什么地方可以吃到放心食品?什么时候可以吃到安全食品?

以上情况,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领导人曾经多次讲话,相关职能部门也进行了严厉检查,可是,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广大人民还是没有安全感。何也?究其原因,那就是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督。本人认为,要真正保证食品安全,重中之重就是监督。

诚然,通过人们的自觉,通过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通过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和促使生产者和经营者良心发现,的确可以避免许多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但那毕竟只是执政者的一厢情愿,只是消费者的美好愿望而已。在经济社会中,大家追求的是利润,是效益,是金钱。在拜金主义大潮前,人们早已把传统的美德乃至良心抛到九霄云外,只要能赚到金钱,不法商人们还有什么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因此,我们必须把食品监督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我们的政府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相关职能部门要对所有食品随时进行检查,任何时候都要拒绝形式主义;对制假贩假者严厉重罚,并使其倾家荡产;设立群众举报有奖制度,对举报者给予重奖;对发生安全事故的相关责任人一罚到底,决不姑息迁就;创新监管手段、监管体制,把食品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到位,只要发动了全社会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吃到足够放心的食品,真正安全的食品。

愿全社会的食品都是绿色安全食品,愿全体人民健康。

第四篇:建设基层协同治理机制心得体会

建设基层协同治理机制心得 体会

基层治理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治理的核心任务在于处理基层公共事务、化解社会矛盾。基层治理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均在基层,基层治理必须建立常态治理与非常态治理的协调转换机制,实现资源的快速有效整合与配置,解决基层社会问题。其中,常态治理是指日常状态下的治理,而非常态治理则是在处于紧急状态下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特殊制度。基层治理既要建立日常工作机制,实现治理的规范化;又要建立应急工作机制,保持治理的灵活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机制切换,以提高治理效能。

首先,坚持党建引领,巩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基层治理更应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使其成为基层治理转型和组织动员的重要推动力量。基层党委和党支部作为党中央在地方的代表,往往被视为基层的“战斗堡垒”,能够将上级方针政策运用到基层社会中,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以党委牵头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可加强基层的资源调配能力,通

过促进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引导各方主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把握基层治理方向和原则,化解“碎片化”治理困局。同时,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便于收集群众意见,取得群众信任,调动其参与积极性。一旦进入应急状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基层党组织能够迅速运转,实现紧急情况下的及时响应。

其次,激发社会活力,释放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内生动力。社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中坚力量,能够在职能上补充行政和市场的不足,调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唯有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鼓励和引导,其在基层治理中的地位和角色获得尊重与认可,才能充分释放社会组织的内生动力,发挥其凝聚社会共识、传递社会需求和提供社会服务的功能。尽管政府的简政放权为社会组织提供了活动空间,不少社会组织承担了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项目,但社会组织尚未成长为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

再次,扩大群众参与,调动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积极性。完善基层治理的根本在于集中人民智慧、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只有保障人民群众充分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才能实现基层治理的民主性与科学性,提高其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为此,必须切实保障基层自治组织的合法权力,引导群众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自治组织是实现基层民主的重要载体,是组织和动员群众的有效途径。人民群众通过基层民主选举形成相应的自治委员会,选举相应代表参与基层治理,依法表达个人诉求,有助于提高基层治理的针对性与回应性。在利益多元化背景下,群众诉求的集中收集和表达需要依靠自治组织来实现。唯有以健全自治组织为本,才能实现公民社会的构建。

最后,强调互动协同,群策群力平衡常态治理与非常态治理。新时代背景下的基层治理必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治理格局。这就要求构建多元主体的互动机制,围绕公共利益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整合多方资源优势,形成协同治理的合力。在面临突发性危机时,能够发挥不同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及时传递决策信号,共同应对非常态情境。例如,企业和社会组织在此次疫情中分担了党政系统的压力,在社区居家隔离情况下为居民生产和输送蔬菜水果等食品和日用品,避免了因人群聚集造成的病毒传播风险,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生活需要。

基层治理的现代化需要多种力量的结合,治理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各方主体的优势互补。基层治理应当以培育公共精神为突破口,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增强社会组织与党政系统之间的信任,建立协调机制,实现相互配合。一方面,要赋予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以

相应的决策权和配套资源,确保其职能行使不受限制,增强基层治理的领导力;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企业承担适当的社会责任,发挥行业协会的决策咨询和建议功能,集合各方经验与智慧,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不同主体凭借自身优势在不同时段承担不同的责任,既能在常态治理中保持合作,又能在非常态治理时相互补充,实现两者的顺利转换。

第五篇:AAA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制度--创新文化环境建设机制[范文模版]

AAAAAAAA协同创新中心规章制度

创新文化环境建设机制(试行)

AAAAAAAA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努力突破制约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内部机制障碍,打破高等学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体制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在管理体制、人事体制、人才培养模式、资源配置与共享、国际交流与合作、协同创新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索,争取更好地创建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氛围。

坚持“开放、包容、协同、持续”的基本原则,以中心为主体,各参与单位密切协同,构建创新文化体系,培育创新精神,营造良好创新文化环境。

一、创新文化建设目标

构建自由开放、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倡导拼搏进取、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团结合作的精神风尚。

二、创新文化建设要求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尊重个性、保护个性

强化意识、协同发展

加强激励机制、倡导原始创新

三、创新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中心文化建设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要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文化,坚持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体从以下三个层面推进中心创新文化建设。

1.精神层面。中心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需要大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体现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创新、形式与内容、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1)革新理念,形成特色。中心要在充分发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注重理念创新,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资源优势、地域文化背景,逐渐形成独特的创新理念和文化风格,努力营造有个性的学术氛围,孕育创新文化。

(2)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宣传科技创新人才,必须把推动历史前进的科技工作者放在优先的地位。自主创新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激发出一个民族无穷的创造能力。为了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大力进行自主创新。

(3)培养文化自觉,构建创新文化价值体系。目前我国亟需在清醒认识全球文化和自身文化的基础上,既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有益成果。协同创新中心要把西方文化的创造力吸收进来,树立起创新为荣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科技观,开放协作的竞争观。还有要提高中心科研创新的包容力。包容力决定其学术创新的天地。中心要正确对待科研风险,提倡理性的怀疑和批判精神,逐步形成有自主学术特色的创新文化价值体系。

(4)发扬中心的文化引领功能,推动先进文化发展。中心不但要培养自由包容的学术环境,推陈出新的学术氛围,努力汇聚各学科领域有独立见解的专家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孕育形成新文化的各种元素,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国际先进文化和先进学术思想的交流,在社会创新文化的建设中起到纳新、育新、推新的文化中心作用。

2.制度层面。创新文化的构建,不仅需要观念的不断创新,更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对其进行保障,需要落实到体制、机制和具体程序上来。

(1)增强中心自主意识,建立学术型管理制度。中心应树立独立自主的管理意识,在育人、管理、科研的一些关键环节建立更完善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学术自由是追求真理的价值观体现,有利于学术创新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

(2)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环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中国应实行广博教育,充分重视基础学科﹑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培养具有广博知识积累、浓厚人文气息、丰富创新意识的时代精英。另一方面,实践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学生从实践教育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对学生加强实践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3)注重科研队伍建设,实施有力的科研奖励机制。中心创新文化的构建迫切需要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中心要改革科研奖励机制,改变目前片面追求论文数

量的评价体系,以严谨的学术标准衡量论文质量,鼓励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中心要加大对团队合作攻关的技术创新的支持,深入改革人事制度和管理模式,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合作的高校学术创新环境。

(4)设立协同创新机制体制研究项目。面向协同创新的各个创新方面,开展创新政策和措施的效果评估,改进方案和可行性论证工作。按照协同创新的创新方面,项目分为“人事管理制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科研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等。课题所形成的成果必须包括现行政策和机制的评估和系统创新措施的改进方案。

3.环境层面。大学创新文化的构建必须基于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进行。创新环境包括推动创新的具体活动、创新文化建设相适应的校园环境和体现创新文化的物质基础。

(1)完善激励机制。实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即激发中心科研人员科学研究的内在动力,又通过宣传先进事迹,广泛激励更多科研人员提升科研质量和创新效果,实现科研创新的“自驱动”模式。

(2)强化互动交流。实行“横向交流、纵向培养”机制,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方针,比如邀请学术大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学术沙龙,鼓励学生成立创业团队或发起学术论坛等,提供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引导和鼓励中心科研人员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交流学习模式,开拓视野,转换思路,激发创新。建立中心协同体视频系统。

(3)加强中心文化建设与宣传,促进中心独有的创新文化环境。要把学习、科研环境看成是创新文化的重要表现,以长远规划的眼光来实施新的建设工程,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主题、独具特色的环境氛围。

下载加强协同监督 重在机制建设[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协同监督 重在机制建设[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协同创新机制-四川科技厅

    川 产 业 技 术 研 建 设 方 案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究 院附件 四二○一三年二月 目 录 一、建设意义 .......................................................................

    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企业文化重在建设白龙潭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群体意识和企业价值观念。从广泛意义来讲,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有文化,只要有企......

    如何构建社会矛盾多元化协同化解机制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创造了行之有效的地方经验,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但是,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开始涌现,矛盾冲突的强度与烈度也在上升,矛盾博弈......

    煤矿安全应急管理协同机制探讨论文(范文模版)

    摘要:应急管理对煤矿安全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相关专家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现,若想提高煤矿安全,就一定要完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以及提高机制的工作......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考评机制建设重在六基保障大全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考评机制建设重在六基保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党建工作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分类......

    公司召开一季度协同监督工作会议

    公司召开一季度协同监督工作会议 为加大监督管控力度,不断完善监督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3月16日,国网井陉县供电公司召开了一季度协同监督工......

    加强效能建设重在执行力

    加强效能建设重在执行力 据有关报刊杂志介绍,我国部分单位部门在执行力上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该执行的不执行,执行失职;第二就是该执行的乱执行,执行滥权;三是不该执行的乱执......

    作风建设重在践行

    作风建设重在践行 作风建设事关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体现着党的执政能力的强弱,这些道理其实大家都懂,这样的教育我们不知搞过多少次,但为什么总落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