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政务作业及答案
1、谈谈我国平台化模式建设中,如何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 答: 网络安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该区电子政务网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应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标准、相互配套”的原则进行,采用先进的“平台化”建设思想,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充分考虑整体和局部的利益,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
任何网络的安全都不单靠先进的安全技术或安全产品来实现的,必须结合管理。尤其是当前我国发生的网络安全问题中,管理问题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建立网络安全技术设施体系的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网络持续和整体的安全
2、如何建成一个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制约的,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电子政务运作模式? 核心是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络上实施,重新确立政府的职能及其管理模式,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这就是政府信息化,具体的说就是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和政府所需要的与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成为一个自动化、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促进政府节约开支、改进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地向社会公众提供超越时间空间、跨越部门分隔限制的优质透明、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和服务,以此促使政府的工作效率、决策质量、调控能力和廉洁程度都得到提高。
电子政务一方面要以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办公为依托,以信息安全为支撑,以信息共享和数据开发为基础,将涉及政务工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上实现。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打破传统的官本位思维定势,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行政体制,运用网络手段,配合与推动政府体制改革,通过优化整合公务流程以及建立信息的共享机制,重组政府职能,使其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
简答题:
1、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那些?(1)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状况;(2)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程度;(3)政府人力资源状况;(4)电子政务相关法律;(5)电子政务组织与管理
2、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一般有哪些步骤?
(1)实现政府内部管理电子化;(2)推进政府网站的建设与管理;(3)建立电子化的政府管理系统;(4)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推行电子政务的实施。
3、电子政务规划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背景分析;(2)目标和任务分析;(3)实施方案分析;(4)实施保障分析;(5)评估与改进分析。
4、什么是电子政务监理?
电子政务监理是指具有电子政务项目资质的监理机构,受业主单位的委托,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理合同,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监理的过
程。论述题
1、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实施目标是什么?
(1)为公众提供高水平的政府服务,即:能对公众的服务请求作出快速的回应;满足公众个性化服务需求;方便公众参与。(2)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即:政府部门按照公众的需求设立相应的机构,“关、停、并、转”一些人浮于事、职责不清的机构;彻底改变传统不良的工作作风;不同的政府部门通过电子化的形式共享信息资源,共同参与政府服务过程。(3)增加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和渠道,提高政府决策与管理水平。
2、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府转型有何关系?对政府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关系问题的回答要点:(1)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促使政府转型;(3)只有持续的、协调的、全面的、与电子政务发展相适应的政府改革转型,才能使电子政务发展的成效得到体现,它的真正价值才能显现。要求问题的回答要点:(1)追求精简高效;(2)走向透明和开放;(3)注重服务;(4)推动创新。
1、简述网络时代政府职能转变的取向。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管理角色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迅速发展,凸显了网络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应该解决好以下问题:革新政府管理理念、重塑政府业务流程、强化政府管理监督,推行政务公开,扩大公众参与.2、简述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
电子政务的发展始终与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相联系。电子政务改变传统的层级化的公共组织的架构,建立网络型组织;改变政府的运作流程,建立一个无缝隙的政府;改变政府的职能,建设导航型政府;改变政府治理结构,从国家单独治理转变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实现政府治理观念的革新,建立以大众为导向的政府。
3、简述美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
1、设立首席信息官的做法对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具有借鉴意义
2、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
3、必须积极推动全民上网,扶持弱势群体,搞好在线服务
4、必须坚持市场运作模式,走以网养网、效益双收之路
4、简述国外电子政务的建设对中国电子政务的启示。
1.电子政务的建设要与政府改革结合起来。
2.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3.逐步完善电子政务法制建设。4.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基础设施。5.重视建立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6.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
5、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1)电子政务可以优化政府工流程,是政府机构设置更为精简合理,从而解决职能交叉、审批过多等问题。
(2)电子政务可以使政府运作公开透明。
(3)电子政务可以使政府信息资源利用更充分、更合理。
(4)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提升政府监管能力。
(5)电子政务将使政府服务功能增强。(6)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办事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
6、简述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程序。(1)明确目的、认为,制订计划。(2)认真调查研究。(3)分析评价既有流程。(4)规划新流程。
(5)实验评价审批新流程方案(6)正式确定新流程。
请围绕“电子政务建设中政务内网和外网的划分”论题,依次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论述政务内网、外网的划分对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和实现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影响。
2.在建设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中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将如何应对和解决。
电子政务内网主要是指政府内部办公、包括向公务员提供服务及政府机关之间的互联互通。电子政务内网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和基础之一,电子政务内网主要为领导决策和指挥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并承担公文、应急、值班、邮件、会议等办公业务。我国自实施电子政务建设以来,各地区将电子政务内网作为本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纷纷启动建设,并在网络基础设施、办公应用等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中存在着一些关键的共性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进程。
电子政务外网是依托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通信传输网络,整合建设电子政务外网,支持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运行,支持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资源共享,支持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促进政府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中可能遇到以下困难: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框架体系中关于电子政务内网部分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进一步明确
二、各级领导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不够深入,是影响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电子政务网络的应用系统建设明显不足,与行政体制改革相脱节
四、部门间协调困难,各部门电子政务网络应用系统相对独立,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五、缺乏既熟悉政府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和稳定的技术队伍
六、现有公务员的信息化应用技能不高 我们需进一步统一规范和设计中国电子政务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科学全面、系统深入、完整规范地进行全局性战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和解决以上困难。
第二篇:电子政务(春)作业答案
《电子政务》形成性考核册
电子政务作业1(1)电子政务——为推动和适应社会的电子化发展趋势,借助最新的万维网(INTERNET)技术在政府内部实现政务的迅速,高效,安全的运作,同时面向公众,企业提供方便,有效,迅速的服务。从本质上讲,电子政务就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新的政务运作过程。这种新的运作过程完全不同于传统政府的运作过程,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与服务各个环节的全面应用。
(2)管理信息系统——是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系统。
(3)办公自动化——就是采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基于工作流的概念,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4)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英文意思是Decision Support System,它是围绕着决策行动主体进行大支持管理人员进行非程序性决策的一种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以处理非程序性决策为主;(2)是对管理人员的支持而不是代替;(3)系统本身要求具有灵活性,采用联机对话方式,以便利用人的经验和系统提供可供分析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目前的DSS一般由一个数据库、一个模型库以及复杂的软件系统构成。
(5)电子口岸——中国电子口岸系统——又称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简称电子口岸,是指与进出境贸易管理关联的国务院12个有关部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以本部委管理的进出口业务信息为基础建立的一个公共数据库,以期达到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跨部门、跨行业管理核查,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的国家信息系统。
二、简答题
1、简述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和相互关系? 电子政务有四种基本模式:
(1)G to G 模式(Government to Government)又称作G2G,它是指:
政府内部;政府上下级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2)G to E 模式(Government to Employee)G2E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内部电子化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G2G、G2B和G2C电子政务模式的基础。G2E电子政务主要是利用Intranet建立起有效的行政办公和员工管理体系,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管理水平服务。(3)G to B 模式(Government to Business)G2B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企业(Business)之间的电子政务,又称作G2B。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细胞,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各级政府机构共同的责任。
(4)G to C 模式(Government to Citizens)G to C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公民(Citizen)之间的电子政务,又称作G2C,是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2、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是什么?
(1).办公手段不同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交换的网络化是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最显著的区别。传统政务办公模式依赖于纸质文件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政府通过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网络发布的信息,远比以往通过纸质介质发布的信息容量大、速度快、形式灵活。(2).行政业务流程不同 实现行政业务流程的集约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是电子政务的核心,是与传统政务的重要区别。传统政务的机构设置是管理层次多,决策与执行层之间信息沟通的速度较慢,费用较多,信息失真率较高,往往使行政意志在执行与贯彻的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从而影响了政府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也造成了机构臃肿膨胀、行政流程复杂、办事效能降低等不良后果。电子政务的发展使信息传递高效。快捷,使政府扭转机构膨胀的局面成为可能。(3).与公众沟通方式不同
直接与公众沟通是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之一,也是与传统政务的又一重要区别。传统政务容易疏远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也容易使中间环节缺乏有力的民主监督,以致发生腐败现象。而电子政务的根本意义和最终目标是政府对公众的需求反应更快捷,更直接地为人民服务。
3、实施电子政务的意义是什么?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不仅意味着政府信息的进一步透明和公开化,而且意味着政府要通过网络来管理其管辖的公共管理事务。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政府机构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后,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到政府机构所制定和颁发的与公众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而且双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双向的和直接的沟通和互动,这对于建立良性的、健康的政府公众关系至关重要。同时在通过电子化和网络化实现政府的服务职能上,如办理护照、办理车牌、缴纳个人税款等,能够让公众充分体验和享受电子政府的便利和效率。
(2).对政府来讲,机构改革后对人员工作效率、业务管理和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通过电子政务可以提高人员效率,减少工作人员负担和加强政府管理职能的管控力度,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我们可以看到,电子政务将建立了一个更符合环保精神的政府——因为它实现了无纸办公和远程办公;一个更开放和透明的政府——因为它拥有快捷、全面的再现信息披露和双向直接沟通;一个更有效率的政府——因为它可以把传统的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互联网直接推进到公众和企业身边,一个更廉洁勤政的政府——因为它的开放性将有效地抑制在传统政务中容易滋生的腐败和徇私现象。
(3).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延伸和加速,政府机构在与企业相关的运作和服务方面,也必定要实现数据交换和服务模式的对接。正如有些专家所指出的,没有政府信息化,就没有全面的企业信息化;没有电子政务,就没有真正的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不仅为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环境和对接方式,而且也成为电子商务的服务对象和客户。在这个意义上,电子政务工程将成为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和国内信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动力。
4、电子政务在技术上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其总体发展趋势如何?
5、比较我国和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如何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系统?
国际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 • 构建电子政务势在必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 循序渐进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采取多种投资办法;必须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公务员和全民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 公务员与公众对电子政务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
•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尚未到位。机构、流程;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水平较低; • 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500万公务员中只有10%本科以上、懂管理又懂技术的人才十分缺乏;
• 电子政务立法滞后。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更多的是侧重于技术和服务方面的,信息的收集、获取、分类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其中有的问题现行法律中几乎找不到依据,如公共信息与个人信息的区别,有的问题散见于几部法律当中,如非保密信息问题;
• 对电子政务安全缺乏正确认识。表现为过分注重安全、认为信息公开不安全、以为安全仅仅是技术问题。
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措施
•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 • • • 制定切实可行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构建高效运转的组织机构; 创新思路,突破电子政务发展中的资金和技术瓶颈; 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
通过发展电子政务促进政府改革的深入。
电子政务作业2
一、简答题
1、政务内外网——电子政务分内网和外网,外网就是一个传达、发布、互动、代有商务性的网站。按照有关政策,我国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分为“内网”和“外网”两部分,二者间实行物理隔离。在“内网”上,主要传输的是涉及国家机密的相关信息和办公业务;而“外网”上主要实现政府及其公共部门面向社会、公众、企业所提供的各种管理与服务。
2、信息发布——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即通过政府部分在互联网上建立政府网站,把要公布的信息通过网络发布给社会公众,这样一方面可为广大群众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与人民的沟通和联系。
3、G2G——就是G to G 模式(Government to Government),是电子政务基本的结构模式之一,简单的说就是政府在内部,上下级机构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
4、公文流转——纵观目前市场上成型的公文流转系统,其开发模式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系统结构和开发的技术手段,系统结构主要指终端操作人员与应用服务系统的相对关系,开发的技术手段指系统的平台及其主要开发技术。
5、电子办公系统——是在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进行的电子政务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借助电子网络完成机关工作人员的许多事物性的工作,从而节约时间和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如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申请出差、请假、文件复制、使用办公设施和设备、下载政府机关经常使用的各种表格,报销出差费用等。
二、简答题
1、简述政务内外网和互联和互联网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相互关系?
政府内网及其工作模式
政务内网主要是一定级别的政务部门的办公网,它与该级别以下的政务部门办公网实行物理隔离。内网中运行国家涉密信息、高度敏感内容、核心办公业务数据等。主要解决一定级别部门的内部办公问题,同时还负责这些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管理,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等。政务内网的服务对象是政府内部的工作人员,运行的是以核心和涉密业务为主体的应用,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核心业务运行的效用和效率。 政务内网的功能:
办公自动化与文档管理;辅助决策;应急指挥;网络与数据安全
政府外网及其工作模式 政府外网主要是指政府通过网络运行不涉及国家机密的行政监管和公共服务所需的、与专业性服务相关的政务业务网。该网与因特网之间采用逻辑隔离,并通过政府因特网的门户网站为社会直接提供服务。
政府外网的功能
网上信息发布;网上信息交换;网上办公服务;“一站式”服务;政府内外网的工作关系
政务内外网的不同之处
业务类型和重要程度不同,内网运行政府核心业务和涉密信息;适用的级别不同,内网使用于副省以上的政府部门;安全要求的级别不同,普密级;主要的服务对象不同,内网服务于公务员;主要功能不同,内网侧重于政府内部的管理功能。 政府内外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密不可分。
2、简述电子政务的实施对政府行政带来的影响?
3、如何推进政府工作模式改革以适合电子政务的运行。
4、简述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和功能。
• 从政府的工作形式看,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
公文电子化;内部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网络化;部门工作协同化; 从政府与用户交互的角度看,电子政务的四种模式:
网上信息发布;网上信息单向流动;网上信息双向互动;在线事务处理 • 从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看,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
政府内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5、简述推行电子政务后应具备的关键因素?
电子政务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政府创新——政府创新指的是各级政府为适应公共管理与行政环境需求,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与职能,探索新的行政方法与途径,形成新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行政规范,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行政职责的实践过程。
2、政务流程优化与再造——流程再造,彻底分析流程,并予以重新设计,以满足在各项指标上有突破性进展。政务流程优化,在原有流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流程进行清理、简化以及整合,获得政务作业水平的显著提高。优化是对现有流程的改进和提高;再造则抛开现有流程,重新设计一个新流程。
3、一体化格局——是指在信息社会,政府部门及其它公共部门,从职权划分、工作机制、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协调配合,在彼此行为边界上既职责分明又协同行动,实现无缝和协作一致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单个组织内的一体化和政府组织与非组织、私人企业的一体化。
4、项目制管理——就是将政府所应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项目,交付给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组织去实施,政府只负责宏观规划和监控的一种管理方式。
5、“一站式”服务——是值政府通过整合有序的政务外网为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体以及其它服务对象提供集中的、便捷的和优质的服务。
二、简答题
1、简述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 电子和网络手段的使用能够扩展政府管理的空间和资源;
• 政府的职能通过网络的整合可以做到“一站式服务”;政府机构通过网站向社会提供7*24小时的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共享信息数据库;网络远程会议、电子文件交换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的政府议事程序、决策方法产生了根本性改观;政府信息可以在组织内部由更多的人来分享。
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 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程度;减少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决策的时效性; • 加快信息反馈速度。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 改善政府形象;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大大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在线服务、信息服务、指导性服务。
降低政府管理与服务成本
• 节省会议、文字处理费用;精简中层机构;大大降低政府之间的合作费用; • 节省公众和企业的办公费用;降低个人和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服务的费用。强化对政府管理的监督,推进廉政建设 • 信息公开,透明;双向互动交流。推动经济与社会信息化进程
• 国家竞争力:目前利用系统性量化指针来测量国家竞争力之国际评比,首推以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从1989 年起发展出一套包括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效率、金融实力、基础建设、企业管理、科技实力、人力与生活素质等八大类和224个细分类的评比指针最具代表性。尽管之后两个单位因对竞争力的观念有所差距,分别发展出不同的测量与调查方式,但由其评比指针的类目来看,政府施政的效能与效率,对于该国的国家竞争力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在信息社会,信息政策、信息法规、信息标准都是政府的效率的具体体现。
• 企业信息化;
• 个人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
2、简述政务流程优化与再造的基本思想与原则?
• • 基本思想
以公众为中心;以流程为中心(整体效果、简化);注重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基本原则
决策管理和事务性工作分开;清理整合;扩大授权;按自然顺序排列流程步骤; 实现信息共享;流程柔性化。
3、什么是政府创新工程和实施“政府创新工程”的步鄹。
政府创新指的是各级政府为适应公共管理与行政环境需求,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与职能,探索新的行政方法与途径,形成新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行政规范,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履行行政职责的实践过程。
实施政府创新工程的步骤:建立领导和协调中心,提出政府管理创新的总体设想;以政府各职能部门为单位,充分发挥各部门每一个公务员的创造能力;各部门自主实施本部门的创新方案并向领导协调中心反馈信息;领导和协调中心根据反馈信息,对创新方案进行评审,选出典型,慎重推广。
4、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电子政务是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关键
• 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一大契机:以公众为取向的公共行政改革、政府社会服务承诺制度、公共行政中引入竞争机制、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的体制转变为扁平化的参与与协作体制。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电子政务建设正好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电子政府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推动力:积极、及时回应社会需求、增强政府管理的规范性,克服随意性、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政府与社会双向互动,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整合信息资源:政府信息得到共享、开发和利用,大大增强了各级政府的整体效能。•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政府进行职能转变,政府必须优化和再造业务流程,迫使政府进行管理创新。
• 实施电子政务直接改变政府工作方式:政府与社会互动增强,政府可以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得社会信息,并迅速作出反映。
政府管理创新是电子政务顺利实施的保障
• 政府管理创新创造推行电子政务的必要条件:技术、观念、机构、流程、人才队伍都需要变化。政府管理创新是顺利实施电子政务的保证; •
• 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务实施相伴相随。
5、举例说明流程规范和再造?
政务流程再造(Govern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GPR)运用现代公共行政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办事效率、行政效能、行政成本、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使得政府部门能最大限度地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政务流程再造要把传统以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模式转变为以政府客户为中心的行政模式,要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的价值体系为核心。
电子政务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客户机和服务器体系——即我们所说的C/S(client/server)模式,C/S(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目前大多数应用软件系统都是Client/Server形式的两层结构,由于现在的软件应用系统正在向分布式的Web应用发展,Web和Client/Server 应用都可以进行同样的业务处理,应用不同的模块共享逻辑组件;因此,内部的和外部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系统,通过现有应用系统中的逻辑可以扩展出新的应用系统。这也就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发展方向。
2、GDC——即政府数据中心(Government Data Center,GDC)。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有信息资源元数据库,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供各部分访问。
3、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网络上所有设备(网络服务器、计算机及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之间通信规则的集合,它定义了通信时信息必须采用的格式和这些格式的意义。
4、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然后渐次在全球传播开来的一种应用理论,是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所催生的一种新型信息管理理论。信息资源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广义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信息内容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资源如设备、设施、技术、投资、信息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
5、身份认证——计算机网络世界中一切信息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都是用一组特定的数据来表示的,计算机只能识别用户的数字身份,所有对用户的授权也是针对用户数字身份的授权。如何保证以数字身份进行操作的操作者就是这个数字身份合法拥有者,也就是说保证操作者的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身份认证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防护网络资产的第一道关口,身份认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简答题
1、简述电子政务的网络模型和体系结构。电子政务的网络结构
电子政务的业务模式
政府部门间的电子政务;政府与企业间的电子政务;政府与公众间的电子政务 政府与公务人员间的电子政务
2、电子政务系统的平台由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简述电子政务安全体系中常用的安全策略和措施。
4、简述电子政务系统中常用的安全技术。
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常用的安全技术有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 数据加密
• 信息的原始形式称为明文(plaintext)。明文经过加密变换后的形式称为密文(ciphertext)。
• 由明文变成密文的过程称为加密(enciphering)。由密文变成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deciphering)。• 数字签名
• 数字签名可以证明某则信息的确是有某个人发出来的,并且可以保证该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没有受到修改。在进行数字签名时,先由一个hash算法从要发送的信息中得到一个定长的字符串,称为“信息摘要”(message digest), 然后对这个“摘要”用私有密钥进行加密以作为数字签名同时发送,从而保证信息是来自该发送者的。• 数字证书和公共密钥体系
• 数字身份认证是基于国际PKI标准的网上身份认证系统,数字证书相当于网上的身份证,它以数字签名的方式通过第三方权威认证有效地进行网上身份认证,帮助各个实体识别对方身份和表明自身的身份,具有真实性和防抵赖功能。与物理身份证不同的是,数字证书还具有安全、保密、防篡改的特性,可对企业网上传输的信息进行有效保护和安全的传递。
• 公共密钥加密是一种利用成对密钥加解密的方法:一个公共密钥(任何人都可以知道的)和一个私有密钥(只限拥有者知道)。• 数字证书的作用:
1、身份认证
数字证书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证书拥有者的个人信息、证书拥有者的公钥、公钥的有效期、颁发数字证书的CA、CA的数字签名等。所以网上双方经过相互验证数字证书后,不用再担心对方身份的真伪,可以放心地与对方进行交流或授予相应的资源访问权限。
2、加密传输信息 无论是文件、批文,还是合同、票据,协议、标书等,都可以经过加密后在Internet上传输。发送方用接收方的公钥对报文进行加密,接收方用只有自己才有的私钥进行解密,得到报文明文。
3、数字签名抗否认
在现实生活中用公章、签名等来实现的抗否认在网上可以借助数字证书的数字签名来实现。
5、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简述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方法。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系统规划的原则
政策性原则:遵循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
系统性原则:综合考虑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考虑系统涉及的诸多要素。 前瞻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自身效能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性原则 国内和国外标准相结合的原则 管理和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方法 电子政务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
第三篇:电子政务作业
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建立电子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政府的信息化在社会和经济的信息化中居于重要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信息化建设的“龙头”。因此,实行政务电子化,建设电子政府,是我国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大举措。
建立电子网络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种世界性潮流,也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政府管理的必然性。加入世贸组织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带来巨大影响,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中国的农业、国有经济、金融业、法律体系、政府管理方式等都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在发展电子政府时,我们必须抓紧时间了解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学会运用规则寻求发展机会回避风险。
发展电子政务的必要性来自于行政管理变革的客观需要。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政治、及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也随之步入这令人兴奋速度中。快节奏的商业模式对行政的高效要求、人民群众希望能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迫切需要、政府工作透明度的改善需求、社会各界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渴望、及人民群众对政府廉政工作监督的必要,革新迫在眉睫,我国的发展必须跟上经济的脚步,跟上世界步伐。发展电子政务可以强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施政绩效,可以提升沟通效率,增强政府组织效能,可以简化决策程序,立即响应民众需求,可以节省人力资源,降低整体社会成本。还可以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便于政务公开。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府,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治理方式。建设电子政务是政府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发展电子政务。
第四篇:电子政务作业
•1 电子政务的概念及内涵?
是指各级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在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集成,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打破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实际上就是政府业务的信息化。
•2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传统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
政府机构和职能为中心的,而电子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公众的需求为中心的,它的出发点是以“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府管理与服务”,时刻为公众着想,方便群众。
1、在政府机构存在形式上,传统政务是以物理实体存在的,而电子政务是以网络虚拟化存在。
2、在政务办理方式上,传统政务是面对面地办理的,它依赖于纸质文件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人们到政府部门办事,要到各管辖部门的所在地,如果涉及到不同的部门,更是费时费力。而电子政务可以跨越地理限制办理。
3、在政务办理时间上,传统政务受到了严格的时间限制,而电子政务是以7*24的方式,7*24就是说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那也就是说,随时随地地都能办理。
4、在政府组织结构上,传统政务是金字塔型的垂直结构,而电子政
务是网络型扁平结构。传统政务的机构设置是管理层次多,决策与执行层之间信息沟通的速度较慢,费用较多,信息失真率较高,往往使行政意志在执行与贯彻的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从而影响了政府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也造成了机构臃肿膨胀、行政流程复杂、办事效能降低等不良后果。电子政务的发展使信息传递高效。快捷,使政府扭转机构膨胀的局面成为可能。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适度地减少管理层次,拓宽管理幅度,这不但能保证信息传递的高速度,也那低颀成本,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率和利用率、政府还可以使行政流程尽量优化、标准化,使大量常规性、例行性的事务电子化,这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人员的管理劳动强度,又可以使政府内部的领导层与执行层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直接对话,从而极大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因此,电子政务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政府的运作方式,使现代政府办公更加高效、快捷、方便。
5、关于政务生效标志,采用传统政务时,通常需要敲公章或其他,电子政务则需要进行数字签名,数字签名也是一种安全保障手段,经核实的数字签名向接受者保证了两点:信息未经改动和信息的确来自签名人。
6、在政务处理程序上,传统政务采用前后串行作业,电子政务采用协同并行作业。前后串行作业即两活动先后发生,前一活动的输出是后一活动的输入。协同并行作业则可以两者同时进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7、在政府工作重心上,传统政务以管理、审批为中心,而电子政务以服务、指导为中心。
8、传统政务的政府主要议事方式是会议等等,电子政务的政府主要议事方式是网络讨论等。
9、在政府决策参与范围上,传统政务主要集中在政府内部,而电子政务则是把政府内部与外部统一起来。
•3 电子政务的工作模式以及每种模式都有哪些主要内容?
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有G to C模式、G to B模式、G to G模式和
G to E模式等四种。
G to C模式——电子身份认证,电子社会保障服务 ,电子民主
管理 ,电子医疗服务,电子就业服务,电子教育,培训服务
G to B模式——政府电子化采购,电子税务系统,电子工商行政
管理系统,电子外经贸管理,中小企业电子化服务,综合信息服务系
统
G to G模式——政府内部网络办公系统,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培训系
统,垂直网络化管理系统,横向网络协调管理系统,网络业绩评价
系统,城市网络管理系统
G to E模式——公务员日常管理,电子人事管理
•4 什么是门户网站?什么是一站式服务?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的应用系统。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服务、目录服务,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门户网站不得不快速地拓展各种新的业务类型,希望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留住互联网用户,以至于目前门户网站的业务包罗万象,成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
所谓的“一站式服务”其实就是只要客户有需求,一旦进入卡特的某个服务站点,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没有必要再找第二家。
•5 什么是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指的是一个在那些拥有信息时代的工具的人以及那些
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数字鸿沟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这种差距,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数字鸿沟现象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当中,成为在信息时代突现出来的社会问题。
•6 什么是两网四库十二金?
“两网”是指建设两个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四库”,是指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
观经济4个基础数据库;
“十二金”,则是指要重点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等12个业务系
统。
•7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有什么不同?
具体地说,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以下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1)其应用定位不同。电子政务侧重于政府部门内部以及跨部门、系统和地区的应用,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重点一般是在部门内部,并且集中于办公人员的个人层面。(2)二者的应用主体不同。办公自动化广泛地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而电子政务顾名思义,其应用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3)在系统用户方面,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具体地说,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用户多为办公人员,而电子政务由于一般是互动式进行,所以其系统用户的范围要广得多,除了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之外,还包括与这些部门相关的企业和公众等。
虽然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在应用定位、应用主体、功能、系统管理模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它们之间仍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电子政务实现了打破部门界线的联网办公和互动式作业,所以我们可以把电子政务看作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范围和功能上的对外延伸,是面向全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
•8 通过网络了解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建设情况,访问美国等 发达国家的政府网站进行体验。
一、概况
美国的电子政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很大,国会和选民都要求政府削减预算,提高效率。1994年12月,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了《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前景》报告,要求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政府,为民众提供更多获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途径。并于1997年制定了
一个名为“走近美国”的计划,要求从1997年到2000年,在政府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完成120余项任务;在21世纪初,政府对每个美国公民的服务都实现电子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政府工作的效率有极大的提高。1998年,美国通过了一项《文牍精简法》,要求美国政府在5年内实现无纸工作,联邦政府所有工作和服务都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目前,美国的政府网站建设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美国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已全部上网,州一级政府也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建有自己的站点。美国的政府网站内容非常丰富,以人口调查站点为例,用户可以通过直观地图的形式,查看到州一级甚至县一级人口的极其详尽的统计数据,包括当地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口组成等等。
1993年,克林顿政府在建立“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Committee)时,就提出应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克服美国政府在管理和提供服务方面所存在的弊端。构建“电子政府”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1994年12月,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Govern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协助政府与客户间的互动,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电子政务,以提供效率更高、更便于使用的服务,提供更多取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渠道。1996年,美国政府发动“重塑政府十划”,提出要让联邦机构最迟在2003年全部实现上网,使美国民能够充分获得联邦政府掌握的各种信息。2000年9月,美国政府开通“第一政府”网站(WWW.Firstgov.gov)。这是个超大型电子网站,旨在加速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反馈,减少中间工作环节,让美国公众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并能在同一个政府网站站点内完成竞标合同和向政府申请贷款的业务。美国政府的网上交易已经展开,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网上购买政府债券、网上缴纳税款以及邮票、硬币买卖等。
布什政府上台后,同样表示要利用互联网帮助联邦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希望建立一个“充满活力,但又有限的”政府,使公民有能力以一种更及时和更有效的方式和联邦政府机构进行交流。并规定,到2002年年底之前,联邦政府各部门凡是25万美元以上的项目采购,必须使用联邦政府统一的电子采购门户平台逐步使电子采购成为联邦政府的采购标准。
众多的上网用户,良好的上网设施,为美国建立“电子政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美国,从总统到一般政府工作人员,都对“电子政府”建设持积极认同和支持态度。
据统计,美国拥有2.8亿人,大约有一半人不同程度地使用互联网。从1985年到2000年,美国拥有电脑的人数比例从15%猛增到60%。如此众多的民众使用电脑和上网,是美国建立“电子政府”的良好社会条件。
由于实现政府信息化,1992年到1996年,美国政府的员工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近2000个办公室,减少开支1180亿美元。在对居民和企业的服务方面,政府的200个局确立了3000条服务标准,作废了1.6万多页过时的行政法规,简化了3.1万多页规定。
在美国,全国雇主税务管理系统、联邦政府全国采购系统和转账系统等网络的建立,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财物,而且提高了政务透明度。
二、应用
目前,信息技术在美国政府部门中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一是用于政务公开。美国各级政府都广泛利用功能强大的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大量政务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政府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及演讲,政府工作的最新动态,民众到政府办理注册、登记等事项的有关信息,与政府工作相关的研究、支持机构的有关信息等等。可以说,大部分与民众相关的政府事务,都能及时通过政府网站获得详尽的信息。例如在美国教育部网站,打开有关政府资助的栏目,就可以查阅到政府资助的项目及具体要求,包括标书如何填写、如何申请,以及以往资助项目的详细情况等。
二是提供网上服务。美国的政府网站,大都在首页头版位置设有网上服务栏目,用于为民众提供各种查询、申请、交费、注册、申请许可等服务。由于这些栏目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将分属政府各部门的业务集中在一起,并与相应的网上支付系统配套使用,因而具有了“单一窗口”、“一站式”、“24小时”、“自助式”等特点,体现了网上虚拟政府的发展方向,极大地方便了民众办事。
三是实现资源共享。各级政府通过政府网站,向大众提供政府所拥有的公用资料库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加值利用。例如,洛杉矶市政府将地理信息系统用于为市民提供环境信息查询,市民只需键入自己的家庭地址,即可在地图上清楚地了解到周围政府部门、医院、学校等与市民生活相关的各种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各种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旅游资源状况、网上图书馆、网上地图也在政府网站提供的服务之列。
四是内部办公电子化。由于美国的各级政府处理各种事务都是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
规办事,所以其政府部门没有层层下发的带有强制力的政府文件,机关内部的办公事务主要依靠电子邮件来传递信息,同时,传统的纸质文件、书面签名方式仍然在处理一些重要事务时使用。其政府机关内部办公软件主要包括文档处理软件和在网络安全认证基础上的电子邮件系统,以及各种专门业务处理软件。会议通知、信息传达、政策宣传、法规颁布、意见调查等,都以电子邮件方式处理,以加快信息的流通。
五是提供安全保障。政府部门的内部办公一般都建有专门的内网,内网与互联网之间有严密的隔离措施,有的还是物理隔离。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保密安全意识很强,其内部办公网一般都不许外人参观。
总体来看,信息技术在美国政府部门中的应用已有相当的水平,可以说,其“电子政府”已经初具形态。但在建设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各级政府之间、各州之间的办公网还没有做到网网相联,网络平台、安全技术方面没有统一标准,应用水平不同仍是制约电子办公的瓶颈,等等。
美国政府网站的内容非常丰富,以美国的农业市场服务机构(AMS)为例:AMS由政府出资兴建,在全国收集产品价格,每天通过网络和其他媒体公布农副产品市场的信息,目的是帮助公民们(特别是农场主们)了解市场、平等竞争。再以美国政府的“犯罪信息中心”为例,它具有超级图像处理、指纹辨析、管理自动化等功能,普通用户在任何微型电脑或移动话机中均可以链接进入该信息中心获取各种有关罪犯的信息,可以有效协助有关部门缉拿罪犯。此外,密苏里州政府还向公众提供详细的儿童护理服务信息和父母求助热线,同时还在网上提供“收养儿童照片簿”,使那些意欲收养孩子的父母可以进入政府的开放主页,根据年龄查看孩子们的详细情况;康涅狄格州把政府的行政、司法和立法部门集合到一起,居民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立即被导入与他(她)有关的169个市政当局中的任何一个;西弗吉尼亚州政府网站只需要居民输入各自的社会保障号码,即可查看他们税收减免的情况,该州还开放了全州就业数据库,内容详细,分门别类,便于查询,同时还有完整的在线申请表格。
美国最著名的政府站点是白宫站点,其内容既包括正式严肃的最新新闻以及联邦热点事件,也包括较为轻松的有关总统、副总统的家庭情况介绍等话题。白宫站点实质上是所有美国官方网站的中心站点,该站点上有一个美国联邦政府站点的完整列表,可以连接到美国政府所有已上网的官方资源。同时白宫站点以及所有内阁级(相当于我国部委级)的站点都提供了文本检索功能,可以通过关键词查找这些站点上的所有文献和文章。
•9 访问我国中央政府网站及各级地方政府网站了解和体验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建议访问陕西省及西安市的政府网站。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从1997年至今,基本发展过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政府机关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向公众提供政府部门的基本信息。
第二阶段是政府部门建设基于数据库的内部信息系统,使政府机构实现全面的办公电子化。
第三阶段是最终全面建成虚拟政府,对内统一数据标准,不同政府机关之间通过网络交换信息、下达文件和指示;对外通过网络向社会提供信息
第五篇:2013电子政务第七次作业
第七次作业 [论述题] 1 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
1、答: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作用:首先,信息技术渗透力极强,几乎无所不在,凡是有信息和信息处理之处,信息技术就能找到用武之地。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到生产制造、产品设计、电子商务、政府办公、家庭生活、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等许多方面。
其次,信息技术具有高倍增性。这主要取决于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低消耗与高产出、高附加值等特点。一方面,在信息产品的生产、流通及利用过程中,大量运用信息技术会直接或间接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信息劳动是智力劳动,而智力劳动是一种外部性的劳动,信息劳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直接生产的产品中,而且还能通过传递,在其他部门创造出超过其本身价值数倍的价值。
第三,信息技术对信息产业和其他产业都有很强的带动性。在产业内剖,信息技术带动了微电子、半导体、激光、超导等产业的发展;在产业之外,则带动了新材料、新能源、机器制造、仪器仪表、海洋、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发展。
第四,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资金和智力的大量投入,具有高投入性。目前,单个公司的力量很难承担巨额的研发费用,需要采用联合开发或吸引外部投资。此外,信息技术的研发是需要一大批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才能完成。
第五,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惊人,具有高创新性。一项突破性的技术诞生需要相当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一但出现突破就会带动相关技术出现一系列的创新。目前,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它的更新速度几乎每3年就加快1倍,信息技术专利每年新增30多万件,而科研资料的有效寿命平均只有3-5年。
论述题2 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
2、答:电子政府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电子法规政策系统、②电子公文系统、③电子司法档案系统、④电子财政管理系统、⑤电子办公系统、⑥电子培训系统、⑦业绩评价系统。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是指通过电子网络系统进行电子采购与招标,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迅速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主要包括:①电子采购与招标、②电子税务、③电子证照办理、④信息咨询服务、⑤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的各种服务,主要包括:①教育培训服务、②就业服务、③电子医疗服务、④社会保险网络服务、⑤公民信息服务、⑥交通管理服务、⑦公民电子税务、⑧电子证件服务。
论述题3 以政府内部工作形式的变化为标准,电子政务分为哪
几个发展阶段?
3、答:从政府工作形式看,电子政务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公文电子化。(2)内部办公自动化--建立政府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行文、汇报、报表及管理业务,达到业务流程化。(3)行政管理网络化--实现在线信息交互和网上交互式办公。(4)部门间协同工作--以业务(项目)为中心,多个政府机构利用网络平台协同工作。
论述题4 为什么电子政务为改善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途径?
4、答:因为通过技术途径可以解决目前政府与民众关系所面临的问题,电子政务是一种特别有效的工具和手段。电子政务首先是政务,政务是电子政务的主体、内容,即政府日常管理事务、政府行政事务,以及政府在处理各种各样的过程中所不得不涉及的有关政府内部工作流程、体制形式、权力关系以及官员间所形成的公务性和私人性的关系模式,其次是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手段,即电子政务不同与普通政务的地方在于电子政务所赖以存在和运行的环境是虚拟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由于任何一项政务最终 必定会产生一定的、真实的、物质化的输出结果,因此电子政务的本质在于:通过使用电子和信息手段,扩大了政府活动的领域,使政府活动从原先单一的实体环境延续到另外的虚拟环境,从而增加了政府行政的空间和资源,使政府行政输出从原先直接的实体输出增加为实体输出和虚拟输出两个通道。因此,电子政务能够起到增强政府能力、扩大政
府资源的作用。由于政府存在的目的在于最终为社会事务的发展提供服务,因此政府服务手段的扩大、工作环境的增多、输入输出渠道的多样化,一方面固然直接惠及了政府,但政府受益的最终结果也会反馈于社会,因此电子政务是一个在现有政府体制框架内最大化政府能力、收益并最终反馈社会的一种政府、社会成员的双赢机制,是一种不需要进行重大政治、行政改造即能够实现的“政府再造”,电子政务的实行将具有重大的经济、行政、法律和政治意义。
论述题5 比较电视会议系统和计算机会议系统。
5、答:目前,正在运作的主流会议系统有电视会议系统和计算机会议系统两种,在电子政务会议系统中,这两种技术均被发挥作用。为了选择更适合本部门的会议系统,有必要对两种系统进行比较。(1)发展阶段不同;(2)使用的技术和设备不同;(3)功能互补又各不相同。视频会议的功能及特点:理想视频会议应具备电视会议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优越性,即:①节省会议旅费、时间;②提高开会的效率;③适应某些特殊情况;④增加参加会议的人员。
到目前为止,这两种会议系统统是存在,由于功能上又有一定的互补性,两种系统有各自的使用范围。所以在近期内,它们之间不能相互代替。具体比较如下:
(1)电视会议系统的特点:①有专门的会议室;②配备有专用设备;③由于有专用的会议室和会议控制设备,所以可以提供强有力的会议控制。
(2)计算机会议系统的特点:①设备为通用设备,所以价格相对要便宜的多,而且设备的通用性较强;②是基于桌面计算机的系统,所以大多数计算机会议系统为全分布式的会议系统,穿件和参加都很灵活;③能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所以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存在各自不足之处:
(1)电视会议的不足:①使用专用设备,价格相对昂贵,而且只能应用于会议;②使用专门的会议室,使惨 叫会议的人数、地理位置受到限制;③建设一套电视会议系统比建立一个计算机会议系统要困难得多,而 且需要专人维护。
(2)计算机会议系统的不足:①由于用的是通用设备,所以视频和音频效果不理想,包括图像和声音的质量、实时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同步斗步入电视会议系统,特别在网络传输质量不稳定的时候;②会议控制以及会议的安全性相对要困难一些。
论述题6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特点。
6、答:(1)就其对象而言,公共服务是大众化的服务;(2)就其内容而言,公共服务是公益性服务;(3)就其目的而言,公共服务是非营利性服务。
电子化公共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同样会具备上述基本性质,但同时也会形成一部分比较特殊的属性。这些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网络系统成为主要的服务平台;②无限制的服务时间;③无限制的服务地点、地域;④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⑤服务
内容的高度整合;⑥服务流程得到优化;⑦双向、互动、多样化的服务方式;⑧服务成本较低;⑨服务效能提高。
论述题7 推动公共服务电子化的积极意义。
7、答:政府致力于公共服务电子化的推动,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服务本身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作为电子政务中的关键内容,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对电子政务体系中的其他环节也具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带动政府内部管理的完善,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流程的优化;
(2)有助于缩小数字鸿沟;
(3)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4)有助于树立廉洁、公正、高效的政府形象。
论述题8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种类有哪些?
8、答: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种类非常多,而且,它因国家、地区或地方的情况不一而各具特色,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公众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扩充和变化。
(1)、按服务对象划分:政府服务的对象分为个人和组织两大类。其中,个人分为国内和国际两种,组织可分为企业、政府和其他非营利性组织三种。按照服务对象划分电子化公共服务项目,实际上就是按照政府客户的需求进行分类,这是国际上一种常用的方法。(2)、按职能领域划分:按照职能领域可将电子化的公共服务项目分为四个大类:政治服务、经济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3)、按具体行政行为划分:行政许可服务;行政征收服务;行政确
认服务;行政给付服务;行政合同订立服务。
(4)、按服务提供方式划分:信息发布服务;信息搜索服务;文件下载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留言板、公共论坛服务;在线业务处理服务。
论述题9 美国电子政务的应用特色与启示。
9、答:美国电子政务的应用特色是:(l)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规划领导(2)构建基础框架,明确建设目标(3)加强OA建设,信息互通共享(4)提倡政务公开,注重对外服务(5)强化安全意识,注重成本管理。
美国电子政务的启示:由于电子政务本身的科技含量高、费用支出庞大,加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背景等因素的制约,美国地方政府大都不愿也无力自己管理网站,于是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委托应用服务供应商代管。这样,既可以做到政府网站管理专业化,又可以有效地节省自我管理网站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资金。
论述题10 简介网络分类
10、答:(1)、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2)、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可以把网络分为星型网络、环形网络、总线型网络三种。
(3)、按传输介质分类,可以把网络化分为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等。
(4)、按通信方式分类,可以把网络分为点对点传输网络和广播式传输网络。
(5)、按网络使用的目的分类,可以把网络分为共享资源网、数据处理网、数据传输网等。
[论述题] 11 数据挖掘的常用的技术和方法。
11、答:(1)关联分析—主要用于发现不同事件之间的关联性,主要价值在于快速发现那些有实用价值的关联发生的事件。
(2)序列分析—主要用于发现一定时间间隔内接连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构成一个序列,并在统计意义上具有普遍意义。
(3)分类分析—通过分析既有类别的样本的特点,得到决定样本属于各种类别的规则或方法,据此可以提供对未知类别的样本进行分类的依据。
(4)聚类分析—根据物以类聚的原理,将特定的本对象聚集成不同的组,并且对每一个这样的组进行描述的过程。
(5)预测—根据样本对象或事件的已知特征估算某个连续类型的变量的取值的过程,进行预测特定事件结果的发展情况。
(6)时间序列分析—基于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目的,分析事件随时间而变化的可能序列,以寻找相似发展模式或周期性发展规律。(7)遗传算法—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算法,包括繁殖(选择)、交叉(重组)、变异(突变)三个基本算子。
(8)模糊论方法—利用模糊集合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模糊判断、模糊决策、模糊模式识别、模糊簇聚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误区和主要问题。
12、答:(1)对电子政务本质及其全局性、创新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2)过于关注部门利益;(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4)缺乏整体规划;(5)投资渠道单一;(6)政务规划过弱,技术规划过强;(7)目标庞大、模糊,概念性和普遍原理性的味道较浓;(8)规划轻率。电子政务安全要素。
13、答:电子政务的安全要素有: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合理访问授权、双向身份认证。电子政务+立法缓慢的原因。
14、答: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正在摸索中前行。一项法律法规的制定,是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不断丰富的前提下,以树立新的社会规范为目的的政府改良举措。
(1)立法滞后,已成制约。电子政务法规的不健全对于电子政务的制约逐步显现出来。(2)电子政务,呼唤立法。
①对电子政务立法势在必行
②法制建设是解决电子政务中一系列问题的内在要求
③电子政务的立法是入世的必然要求,是是以世界接轨的大势所趋。
(3)立法缓慢的原因有:一是电子政务的规律没有把握清楚;二是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三是人为原因的障碍。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的基本模式。
15、答:(1)、以电子行政(E-Administration)为核心的战略模式。该模式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将电子政务看成是以现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政府领域的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政府工作的流程再造乃至政府管理方式和制度的变革。
(2)、以电子服务(E-Service)为核心的战略模式。该模式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将电子政务看成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即利用现代的信息和通信技 术来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新型的途径。电子服务式电子政务的出现,主要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的转型有关。以电子服务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主要出现在20 世纪90 年代以后。
(3)、以电子社会(E-Society)为核心的战略模式。该模式从信息化的角度,将电子政务视为国家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视为政府领域的信息化,它与社会 事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一起构成国家信息化的完整体系。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采取的就是”以电子社会为核心的战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