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重要性
玛伊努尔.纳迪尔 薄新萍(新疆洛浦县人民医院
848200)
【摘要】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转变,护理模式也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职能与角色的扩大,健康教育逐渐被列入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缩短护患了的距离,增进护患感情,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提高病人保健意识和生命质量。
1.住院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随着整体护理的实施,住院病人已逐渐意识到健康宣教的深远意义,有着强烈的健康知识需求,希望在住院期间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有关疾病及健康保健的知识,以最佳的身心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增强身体素质和维持自身健康。故住院病人把对健康的需求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获得健康知识需求比其它需求更为迫切。
1.1入院时的健康教育:患者大多是由家属陪送住院治疗的。尤其是第一次住院的患者家属,他们对疾病知识了解甚少,患者及其家属都处于焦虑、恐惧的状态,护士要热情接待,主动与患者接触、了解病情,稳定情绪,并详细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及主要治疗手段,并向家属交代清楚医院的规章制度、视探时间。协同家属帮助解除其后顾之忧,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适应角色转变,主动配合治疗[1]。
1.2探视前的宣教:在探视前,要向家属介绍患者目前的病情,并做好安全健康知识宣教,取得家属的合作。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情绪不稳,以至患者不安心住院,影响治疗或出现其他意外事件[1]。
1.3服药的指导:新入院患者多否认有病而拒绝接受常规治疗、检查和服药,延误治疗时机。护士要为患者介绍检查和治疗的重要性,消除顾虑,指导患者配合检查和治疗,针对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教会患者应对方法。
1.4饮食指导:新入院患者因疾病而影响饮食,造成消化系统疾患,甚至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要求护士要为患者介绍饮食、饮水卫生相关知识,还要指导患者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患者的饮食安全。
2.康复期健康教育
2.1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康复期患者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自知力部分或完全恢复,对病情有认识,能与周围环境接触及工作人员交谈,但存在过于考虑将来而产生自信心丧失,自卑等悲观情绪。定时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2.2康复期训练:康复训练的最终目标是患者重新回到社会中去,并完成工作任务,能和正常人一样参加社会活动,重点在于训练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技能,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增加其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学习内容以趣味性为宜,常识性为主,反复缓慢地进行。提供适宜的室内外集体劳动的机会,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关系,增加主动性为回归社会作准备,促使患者能顺利地从医院环境过度到社会环境。
3.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3.1提高病人住院适应能力,缩短住院天分,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实施系统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因人而宜地向病人及家属传授有关所患疾病的知识和解决现存护理问题的措施,以满足病人的求知欲望,使病人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有助于疾病的好转,身心的康复,为提高病人治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2培养慢性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慢性病人渴望获得有相关疾病的知识,掌握自我护理方法,调整生活习惯,实施自我疾病管理。住院期间实施健康宣教,使之掌握自我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有助于病人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康复,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4.出院前的健康教育
此期患者基本恢复,采取的教育形式有集体教育、个体教育及书面材料等。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学会自我调控的技巧,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教育家庭成员及亲属要关心、接纳、善待患者,增加自信心。告知家属代保管药品,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坚持服药,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每月到医院复诊,预防复发。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对有躯体疾患的患者还要做好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出院前还要为患者提供完整的书面教育材料,包括:用药方法、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病情复发的先兆等,使患者在出院后仍得到系统的健康教育[2]。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病人健康起着促进作用。护士深入到病房与病人密切接触、促膝畅谈,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病人满意率,病人对护理人员建立起信任感、安全感和依从性。使病人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健康教育可增强病人自我保健意识,使其配合治疗,有利于整体护理工作的实施。
护理工作要适应病人的需求,对不同种住院病人进行不同的宣教,满足病人的知识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教育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护士应努力学习多学科的知识,在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较高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的同时,研究人的需求,护士应不断补充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不断提高护理水平。
在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应始终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成为评估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实施健康教育要掌握患者疾病的特点,切实做到让患者受益,同时要求护士提高自身素质,拓宽知识面,不但要有临床专业知识,还要有社会、心理及营养知识,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健康教育,注意沟通技巧,获得正确的信息,便于给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制定出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教育计划,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推动医院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推动护理专业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随着我院整体护理的实施,住院病人已逐渐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强烈的健康知识需求,希望在住院期间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有关疾病及健康保健知识,以最佳的身心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增强身体素质和维护自身健康。参 考 文 献
[1]中国健康教育.1999年第6期第15卷,医院健康教育.
第二篇: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石素芬
摘要:健康教育工作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方向,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由单纯的护理疾病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全面的整体护理。从病人入院到痊愈出院,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健康教育工作。护理人员随时随地的都在接触病人,举止言谈中都把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医学卫生知识灌输给病人,帮助病人解除痛苦,而且增进与维持他们的健康,是这处于接受检查、诊断、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
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中,指护士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使病人知道更多有关健康和疾病的信息,并认识到参与护理的价值。信是指建立患护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使病人愿意接受护士的上述信息,并深信不疑。行是利用护士的影响力,帮助和指导病人将已经知道并相信的东西付诸行动,最佳的利用各种资源去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本文以健康、教育、护理为论点,综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次来说明在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是必要的。同事护士应该知道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以充实各病种的健康教育只是,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关键词:健康,教育,护理
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式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是人们对健康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健康教育是指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自己的健康因素,促使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自己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和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1.健康教育的目的性
健康不仅指没有躯体性疾病,还应有完整的生理、心里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达到知、信、行。知,让患者知道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检查治疗的目的及护理要点。信,护士用丰富的知识帮助,指导患者,让患者感到护士可信。行,利用护士的影响力指导患者,让患者将护士传授的只是付诸行动。健康教育的作用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状态,患者对疾病的陌生紧张心理。
2.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疾病可以转化为躯体疾病和精神方面的疾病,向患者讲解健康心理内容,不仅可以纠正不良的个性,人际交往障碍,在如何掌握情绪的释放与控制以及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等方面更有重要作用。心理健康与否,重点表现在一个人的性格、世界观、生活态度,人际关系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等方面,具有坚强、稳定,外向心理特征的人,不易患精神方面及其它方面的疾病;而敏感、脆弱、内向心理特征的人易患精神方面及其它方面的疾病。因此让患者知道什么是健康心理,克服、消除不健康心理状况,配合治疗和发动他们主观能动性对疾病的治疗都是很有利的。
3.重视饮食方面的健康教育
在疾病发展之中或初愈之后,不仅对食物的物种应有所选择,对进食的数量也应有所控制,否则是疾病很难治愈或者愈后再发。如感冒患者发热时提倡少食为佳,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粥、面条、清汤等,而发热出愈有些患者想让机体尽快恢复,勉强多食,出现余热不尽,使其疾病反复,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尤为注意这一点。儿童哮喘及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日益增多,患儿家属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饮食的质量问题,大多数患儿家属认为孩子抵抗力差,在患病期间过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甚至强迫其饮食,导致疾病无法好转反而加重。疾病刚愈,又不注意调整饮食,注重补充营养,饮料、零食不断,使余热未尽,导致疾病又复发。因而对患儿家属的饮食护理尤为重要,告知其过多进食危害性,应予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饮食,以少食多餐的原则进行补给,康复期间逐渐增加改善饮食质量,这会使疾病的康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高血压患者更应该注意饮食适量,一次进食不能太大,否则可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可以透化中风,此外还可以诱发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的发生。
现代社会竞争力强,心理压力大,睡眠习惯差,而饮食不合理所导致的失眠往往当初被人们忽视。有人认为不吃饱怎么睡得着,而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胃不各则卧不宁”由于饮食无度,尤其是晚上吃的过饱,容易引起失眠,饮食方面注重少食多餐,不仅仅限于疾病过程中的健康宣传,还有如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等都应重视饮食方面的问题。从每餐吃七八成饱为度,遵循搭配,做到五谷、五菜、五果、五畜兼收并畜、五味(酸、辛、甘、苦、甜、咸)调和,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饮食有节,起到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
4.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对于急诊科的门诊患者疾病种类较多,在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明显的感觉到知识面的不足,特别是疾病专科只是,还不能完全达到患者的要求,故应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以充实各健康教育知识。同时还要提高沟通与交流技巧,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
只有本着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的思想。明确通过输液时给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是实施健康教育的“黄金时间”,不仅增加了护患交流与沟通,提高护士在患者心中的形象,且对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升医院的形象和声誉,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有一定的影响和意义。只有提高了认识才能是门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得到持续发展。
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1.使患者对疾病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正确的促进疾病的恢复。2.能更好的预防疾病的发生。3.护士在护理过程中为护理对象提供所需的知识,使其能够更好的选择与使用医疗,护理资源,保护自己免受到一些不正确广告宣传的误导。
总之,健康教育应该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形式,在实施健康教育中要加强护士对患者教育意识,贯穿整个护理活动,对患者的教育做到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第三篇: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就是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及技术,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被服务者消除或缓解由于疾病或其它方面的问题所引起的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使他们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及护理,以保证被服务者全面的身心康复。
1、开展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的意义
护理专业已经由原来完全依附于医生的医疗活动转变为独立开展护理工作的专业,但护理工作也是一个与医疗活动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独立专业,护理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及照顾,而关怀及照顾本身就应包括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全面的整体护理。对于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疾病的痛苦及后果对一个人生活、事业、家庭、经济等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悲伤、无助、自责、内疚、抱怨、生活无意义等负性情绪对本次疾病的康复,以及今后他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护士应用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及技能,帮助病人消除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渡过心理危机,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正确对待疾病,正确面对疾病,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投入生活、融入社会。心理护理就是要起到调节患者
并且针对目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完成心理护理任务。
心理护理具有严肃的科学性,它是护士应用护理心理学的知识及技巧,对病人实施的一系列科学的、系统的、具体的、量化的动态护理过程。这就要求护士掌握心理护理的理论及技巧,以科学的方式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个体性就是要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护理,社会中每个人由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身体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精神感情需要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问题,患病后病人即使疾病相同,也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对疾病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心理护理就是根据病人不同的年龄、性别、籍贯、民族、生活习惯、社会文化背景、职业、经历及心理状态,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使病人早日康复。
心理护理复杂性表现为心理护理是通过应用心理护理的知识及手段使病人在认知上、情感上、行为上发生变化,而病人与护士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差异,病人与病人即使所患的疾病一样,也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因此,需要护士综合利用护理心理学的知识,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的心理需要,采用灵活的心理护理措施对病人实施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具有前瞻性,护士能够通过疾病对病人造成心理影响的认知,进行预防性的评估,收集资料并分析病人的心理问题,采取措施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医.学教育网搜
第四篇:浅谈沟通能力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浅谈沟通能力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摘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可以使你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还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沟通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沟通 工作 因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31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99-01
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在护理工作当中,沟通的技能非常重要。整体护理活动的实践表明.护士需要70%的时间用于与他人沟通,剩下30%左右的时间用于分析问题和处理相关事务。很显然,护理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越来越需要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是护理工作的信息来源
构成沟通能力有两个因素,一是思维是否清晰,能否有效地收集信息,并做出逻辑的分析和判断。另一则是能否贴切地表达出(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如美国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推荐的住院医生6项基本能力,包括富有同情心、职业精神、医学理论与知识、实践技能、基于实践中的学习和提高、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1]。如何提高临床护工的沟通能力,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1 客观地评价自己是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工作中,感觉自己与病人沟通不畅,就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培养。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请教别人,经常和同事聊聊天,和朋友说说话,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与别人沟通,从而掌握沟通的技巧,不管对生活还是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1.2 转变说话方式。有的人说话方式太过直白,这就会伤害病人的自尊,如果能稍加委婉,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实习生去沟通病情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交谈时,做到细心地观察、耐心地倾听、敏锐地交谈、热情地关怀、理智地鼓励、科学地解释,将有助于医患间无碍的沟通。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哲言深刻地道出了医者的医术无论何时总是相对局限的,而在医疗实践中担负人文关怀的使命却是永恒的。
1.3 分清场合,分清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在沟通中要注意察言观色,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与他人商讨问题,以便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1.4 善于倾听,破解对方细微的非语言细节。沟通并不只是相互说几句话而已。为了沟通顺利进行,沟通者之间必须相互传达信息。而且,对方的非语言细节也非常重要。工作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这样在与人交流时,要善于从对方不自觉的姿势表情或神态中发现对方的真实想法,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语言技巧是医患沟通的表达方式
著名健康教育家洪昭光教授认为:语言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医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使病人转忧为喜,精神倍增,病情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以使病人抑郁焦虑,卧床不起,甚至不治而亡,所谓“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技巧在医患沟通中起到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等是医患关系中不容争辩的事实,往往认为医务人员是强势的一方,对于医生提出的诊疗建议或者决定,患者只好逆来顺受。一旦以这样的优势心理去面对患者,势必会居高临下地处理医患关系,人为造成医患间的不平等,进而激化医患矛盾,产生医患纠纷。美国医学院校十分重视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把它列为 21 世纪医学生教育课程重点加强的九项内容之一。[2]因此医学生在日常医患沟通时对病人要平等相待,以尊重、理解、平和的心态,针对病人及其家属不同的文化层次、职业特点和理解能力,利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甚至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与疾病诊疗相关的问题,既不要危言耸听、夸夸其谈,也不要推诿搪塞、恣意隐瞒,应寓情于理、情理交融,诚信以待,科学地向患者传递一种负责的、实事求是的职业操守,取得他们的信任、理解和配合。例如外科住院病人的诊疗最需要解释清楚的几个问题是:术前诊断(到底得了什么病?)、手术适应症(该不该手术?)、手术禁忌症(能不能手术?)、手术方式(做什么手术?)、手术时机(什么时候手术?)、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会有什么危险和后果?)等等。对来自农村基层或文化层次低的病人,对病情的介绍要简单、易懂。
实习生去沟通病情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谈时要有充分的自信,否则连自己都说服不了,更谈不上说服家属了。做到细心地观察、耐心地倾听、敏锐地交谈、热情地关怀、理智地鼓励、科学地解释,将有助于医患间无碍的沟通。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哲言深刻地道出了医者的医术无论何时总是相对局限的,而在医疗实践中担负人文关怀的使命却是永恒的。加强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3.1 沟通能力是提高医疗质量,树立医院良好形象的保障。医务人员通过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使之理解、配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促进疾病转归,提高医疗质量,同时树立医院良好形象。有研究表明[3]:66.59%的患者和30.82%的医护人员都认为医护人员的态度好坏成为影响医患交流的重要因素。
3.2 沟通能力是培养适合现代医学模式的高级医学人才的条件。由于长期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和国情的局限性,目前医患关系已由原来的主动-被动型转变为共同参与型。
3.3 沟通能力是高等医学和成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高等医学教育注重的是单纯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4 沟通能力是转变医疗服务观念,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因素。要不断适应医疗环境的变化,更新服务观念,跟上时代发展与社会变革的步伐。
工作中,实习生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各种需求,细心观察、呵护患者,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生活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愿意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患者毫无拘束地倾诉自己的感觉和想法,消除顾虑,促进医患之间的理解、信任和配合。
参考文献
[1] Edward PESKIN,耿景海,金莉.美国医学教育方面的最新动向[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457一458
[2] 王劲,戴肖黎.美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启迪[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5,3(3):166~167
[3] 孙丽华1关于医患沟通的调查及沟通艺术的探讨[J] 现代医院管理,2007,16(1):54-57
第五篇:浅谈病情观察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浅谈病情观察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的接触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病情观察,对于我们护士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功。有时候,有的病人不舒服,他不会告诉你,而是要你主动去沟通,通过交流才会发现。有的病人,神志不清,不能言语;小孩子,不能表达或表达不清,就更需要我们仔细的观察才能发现病情。也许生命会不经意的在你的手中和你的眼中逝去,所以,敏锐的观察力,是我们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了病情加重的蛛丝马迹,并给予及时的处理,避免了一切不利于病情恢复的可能,减轻了病人的负担,甚至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记得前几个月我们科收治了一个病人,男,22岁,动静脉畸形入院。主诉偶发癫痫,患者生活能自理,开始的几天和正常人一样,但是只要是住在我们科的病人我们都会时刻观察病人病情,因为颅内动静脉畸形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出血,约占半数以上,且多在16~35岁之间发病。畸形血管破裂可导致脑实质内、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症状,位于功能区的AVM出血,可致偏瘫、失语等体征,甚至危及生命,并且病情变化极为迅速。有一天上夜班按照常规的巡视病房,只见患者大汗,于是我马上呼叫患者,当时只说了一句“护士我左手动不了了。”当我再询问时,只见患者已经意识不清了,突发癫痫,抽搐。于是我赶忙呼叫医生并及时测血压,测瞳孔,吸氧,开通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与苯巴比妥钠10mg入壶,丙戊酸钠入壶,给与甘露醇静点,过了2分钟左右,患者抽搐停止,过了5分钟,患者意识清醒。之后我每5分钟观察患者,测瞳孔,询问患者,30分钟后症状缓解.通过这个例子,使我感悟颇深,我意识到了病情观察是护士的基本职责,是护理危重患者的前提。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瞳孔、意识状态的变化,排泄物、分泌物的异常,都为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提供了依据。倘若我当时没有及时发现恐怕后果不堪设想了。这也让我能够不断去总结经验教训。
完善的病情观察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要有重点,又要全面观察,应根据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重点。第二,要细致而准确。不能忽略任何的细节。第三,认真记录,仔细观察,重点扼要的进行交班,发现异常和危症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要做好病情观察,护士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广博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敏锐的观察能力,有目的的使用各种感觉器官,借助观察仪器,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症状、体征等进行全面细心的观察,记录、分析、判断,可及时准确的掌握和预见病情的变化,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为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
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抢救程序,熟练的抢救技术,急救器材与药品的齐全良好的备用状态,也是抢救患者的保证。分秒必争的抢救,对患者的预后、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要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不断总结提高病情观察能力,才能挽救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