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探讨(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8:2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峡江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探讨(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峡江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探讨(共)》。

第一篇:峡江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探讨(共)

峡江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探讨

——以杨梅+黄桅子模式为例

黄 飞

(峡江县林业局,江西峡江,331409)

摘 要: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施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工程建设成果的保护、后续管理及产业化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赣中地区的峡江县为例,就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中的杨梅鲜果销售、林果休闲结合及加工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以供借鉴。

关键词:退耕还林;杨梅产业;发展;探讨

实施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路中央、国务院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发展后续产业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措施。[1] 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布局林种,为后续产业发展创建坚实的平台,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应成为今后林业工作的侧重点。位于赣中地区的峡江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根据本地自然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以杨梅+黄桅子为主的营造林模式,为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创建了纵深发展平台;依托已有资源,初步形成了杨梅观光采果旅游和加工两大产业链,为工程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也为南方退耕还林工程区后续产业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较为成功的模式。杨梅+黄桅子模式的建设与发展现状

杨梅是我国著名特产果树,以其酸甜适度,果肉含糖量在12%左右,酸0.8%左右)、营养丰富(富含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与17种矿物质)、能消暑、解渴而倍受消费者青睐。杨梅生长旺盛,能快速覆盖地面,避免土地冲刷,具有良好的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的功能,且鲜枝叶不易燃烧,可作为防火林带种植。江西省野生杨梅分布较广,属于乡土树种,栽培安全性高,并兼具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2]但杨梅始果期较其它果树稍晚(东魁5-6年),成年果树高大(冠幅4-5m),要求栽植密度小(330-450株/ hm2),导致杨梅园土地利用率低,前期投入时间长。为弥补此缺点,我们在建园中采用了杨梅与黄栀子行间混交造林作业模式,充分利用了黄栀子生长快、结果早、见效快,耐瘠薄等特点,一年栽植、二年结果、三年丰产,提高杨梅园综合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就玉笥山林场1998年种植的10.7 hm2示范区,采用这种混交模式,到2004年共收获黄栀子鲜果12万kg,实现利润 12万元,达到了以园养园,以短养长之目的,在生态方面又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且杨梅与黄栀子皆为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中公益林备选树种,实践证明杨梅与黄栀子进行行间混交可作为退耕还林中公益林作业的一种较佳模式。

峡江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杨梅+黄桅子”模式,在红壤山上,海拔在300 m以下栽种杨梅,配种黄桅子,自1998年至今,全县杨梅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0hm2,成为江西省最大的杨梅种植县,杨梅也成为该县农业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杨梅种植户也成立了“杨梅协会”和“杨梅合作社”,对全县杨梅的种植管理及产品销售等进行技术指导及培训,并配套“公司+农户”,办起两个杨梅加工龙头企业,逐步使杨梅种植发展成了一个新的产业,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带领群众致富。2006年峡江县“玉林”牌杨梅获绿色产品标识,基地被列为省级无公害产品产地,同年该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百个经济林产业示范县”之一。杨梅产品受客户高价追捧,鲜果销售价格一路攀升,由2004年的8元/kg 增至2009年的32元/kg。2009年,峡江县“玉林”杨梅又获丰收,仅玉笥山林场10.7 hm2杨梅示范园鲜果产量就达15万kg,产值近500万元。由此推算,到“十二五”期间,全县万亩杨梅盛果,产量预计将达1500万kg,仅鲜果产值可达4个多亿。

与些同时,峡江县依托玉笥山省级森林公园开发杨梅观光采果旅游业。2007年由县政府牵头,县林业局和旅游局携手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峡江县杨梅节”,吸引了大量游客,扩大了知名度。开发杨梅观光采果业,既可成为一个新的旅游景点.丰富旅游资源.又为杨梅销售开辟新的渠道。杨梅植株伞状球型,婀娜多姿,果实成熟时灿烂发紫的果串掩映在层层绿叶巾,乌中有紫,紫中有红,红中有青,色泽艳丽,形态优美,引人人胜。另外,杨梅果蛮酥软,富含有机酸,能杀菌消食,整天食用也不会吃坏肚子。久居城市的居民,进入杨梅果园,既可欣赏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又可任意采摘满意的紫黑果宴,还可以为亲友捎回几篓真正的绿色馈赠品。“杨梅+黄桅子”退耕还林模式产业在峡江蓬勃发展起来了。这种混交栽植模式,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在经济效益上也起到了长、短效益结合的作用,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杨梅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扶持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杨梅作为该县农业支柱产业,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力度的相对滞后,不仅影响农民发展后续产业的积极性,也对企业在当地投资后续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有浙江客商欲投资经营千亩杨梅果园而因林区道路不佳未果。在规划设计的杨梅种植区域内,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滞后。政府及各业务部门没有及时介入,主动提供服务,帮助解决问题。

2.2果品贮藏性差,销售时间短。

杨梅与其它水果相比,受时间限制性强,贮藏技术制约了销售渠道。随着杨梅挂果面积逐年扩大,产量逐年上升,势必会给销售带来很大压力。采收后的杨梅只有3至5天的保鲜期,销售时间短,从开始采摘到结束不到1个月,且常遇梅雨季,雨水多,更难贮藏,保鲜问题已成为一大难点。

2.3分散经营,管理粗放。

该县发展的杨梅皆分散经营,管理不一,造成参差不齐,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从“整地、苗木质量、种植密度”到“施肥、打药、修剪”没有按统一的标准进行,造成杨梅生长和结果状况不一,难以达到“丰产、稳产”效果。先进技术难以推广,必将造成杨梅生产效益较差、市场竞争力下降,最终会严重挫伤广大林农的生产积极性。

2.4 市场意识不强,营销力度不够。

没有一支营销队伍,部分果农为了眼前利益,弄虚作假,欺骗客户,造成不良影响。

2.5加工规模有限,工艺相对落后

杨梅鲜果市场销售有限,目前只有一家杨梅加工企业,且工艺落后,加工品种单一,只能加工最简单的浸制酒。规模小、档次低,产品就缺乏市场竟争力,从而导致杨梅产业难以发展。由于杨梅有果期短、难保鲜等特点,在杨梅小年,由于杨梅原料价格高,企业收购杨梅数量极少。杨梅大年,收购价格低,农民收益少,企业加工能力又不足,造成部分杨梅烂在山上,势必挫伤果农的积极性。杨梅产业发展对策

3.1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

政府要积极扶持引导,推动杨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工程实施后的产业发展很难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制定政策,强化服务,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和扶持林农发展后续产业。改善生产、加工、销售条件,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支农惠农政策的作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如杨梅规模市场建设,冷库、包装,加工企业的引进,基地道路建设,资金补助等。

3.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建立杨梅网站,利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让更多的人了解峡江杨梅产业的发展。积极举办杨梅节活动,吸引游客前来采摘杨梅,品偿杨梅,体验果农生活,领略杨梅风光,加大宣传力度,参加杨梅品评等,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杨梅销售,推进杨梅产业发展。[3] 3.3提升科技含量,延长销售期。

促进杨梅产业发展,发展无公害精品杨梅是我们的方向,实行优质安全杨梅生产是我们责任。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纽带作用,为农户提供各种服务,加强生产技术培训,提升科技含量。进行杨梅早、中、晚熟品种统筹搭配,做好利用深山小气候条件推迟杨梅成熟期探索试验,延长杨梅销售经营期。

3.4加强杨梅管理,提高杨梅质量。

从近几年来看,质量好的杨梅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但质量差的杨梅价格便宜,甚至相差几倍。因此,只有加强杨梅生产管理,提高品质,这样才能提高杨梅经济效益。加大杨梅产销合作社支持力度,做强做大杨梅产业,由于单户生产,分散经营,难以形成品牌,各级政府必须大力支持杨梅产销专业合作社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统一进行标准化管理,统一宣传、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做强做大杨梅产业。

3.5增强市场意识,强化行业组织

行业合作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产物,成立杨梅协会是杨梅产业化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成立由广大生产、加工、销售的个体业主或法人单位组织成杨梅协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开拓市场,组织会员内外交流观摩,培训产业人才,调研献策,组织开展宣传等工作,力求做到能够解会员之难,帮会员所需,使服工作更好地贴近基层,贴近生产实际。树立开拓的经营理念,活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力量。实际运作中,可以鼓励林地经营权的承包经营、有偿流转、多户合作建园等,以强化规模化经营,提高经营水平;也可以鼓励以资金、技术等形式人股经营,以增强活力,盘活资源。

3.6扩大加工规模,提高工艺水平

杨梅产业化经营,基地是基础,企业是核心,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纽带。“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杨梅基地建设,通过示范带动、政策推动、市场拉动、科技促动,加快万亩杨梅基地建设步伐。企业建设中,一重点扶持玉林杨梅酒厂,使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二充分利用招商引资或民间资本入股等形式建立杨梅果干、果脯、饮料等加工企业。积极组建杨梅协会行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探索企业+杨梅协会+生产户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接机制,使我们的杨梅产业健康发展。同时,要引导扶持产品的深加工利用,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园区)+农户形式的链条式订单产业,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4]

参考文献

[1]李育材.退耕还林工程[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9,171—172 [2]郑嵘,罗洪,等.杨梅黄栀子混交公益林作业模式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3(2),44-46 [3]罗洪,晏晓龙,等.峡江县杨梅产业建设经验及发展方向.[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51-52 [4]罗洪,周立勋,等.峡江县发展杨梅产业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62-62

第二篇: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

根据鄂尔多斯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开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下面将我旗2000年以来退耕还林(草)工作情况、今后工作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后续产业开发等方面工作汇报如下。

一、退耕还林(草)工作完成情况及今后的工作计划[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 xiexiebang.com 帮您找文章]

鄂托克前旗退耕还林(草)工程从2002年开始实施,当年建设规模10万亩,完成退耕面积2万亩,宜林地还林8万亩。其中植苗面积34449亩,直播面积6551亩;按林种类型划分我旗均为生态林;按植被类型划分,乔木5629.6亩,灌木94370.4亩。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要求,通过验收,植苗合格面积28781.4亩,合格率83.5%;直播合格面积59651.4亩,合格率91%;2002年工程综合合格率88.4%。2003年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2万亩,其中退耕0.4万亩,还林1.2万亩,宜林地还林10.4万亩。

通过两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旗已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工作经验,为今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鄂托克前旗实际情况,从2004年开始,在全旗9个苏木乡镇每年计划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2万亩,涉及农牧户1000户,涉及农牧业人口3500人。在项目的实施上,要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市有关要求进行设计、作业、施工,并做好相关补贴政策的落实,保证让项目的实施能产生预期的效益,并通过后续产业的开发,有效推动全旗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全旗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让农牧民早日走上富裕之路。

二、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方面的问题。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购买种苗时只能赊欠,大大地挫伤了育苗户的积极性。

二是没有退耕还林工作经验。工程启动较晚,我们是边施工边设计,因此部分地块落实与作业设计不相吻合,作业设计的部分内容需要变更。

三是技术人员少,管理困难。我旗总土地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共辖9个苏木乡镇,退耕还林项目分布各苏木乡镇,增加了项目管理难度。再加之我旗技术人员少,工作量大,技术指导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

三、后续产业开发情况

鄂托克前旗从国家宏观政策、市场需求、区、市总体发展战略和鄂前旗实际出发,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按照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确立了以“绿色产业”统缆经济工作全局的发展思路,即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培植绿色产业龙头,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畅通绿色产品流通通道,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几年来,围绕这一发展思路。鄂托克前旗上下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旗正在培植的麻黄、甘草、高产饲草料、舍饲养殖和特色农业等五大基地,正在建设的药材产业、生态畜牧业、生物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五大产业已初具模型。几年来,我们通过将退耕还林工程及后续产业开发有机地融入了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当中,从而推动了全旗农牧业的快速健康,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促进全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2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8.21亿元,财政收入334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95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5元。

(一)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初见端倪

全旗已培植形成以麻黄、甘草、高产饲草料、舍饲养殖和特色农业等为主的5大基地。麻黄基地,已围封天然麻黄20万亩,人工种植麻黄6万亩,麻黄产业已覆盖全旗9个苏木乡镇、60多个嘎查村,麻黄种植户已达到5800户,占全旗农牧户的60%。甘草基地,已围封抚育天然甘草200万亩,年产甘草100万公斤,林产品基地,发展以沙柳、杨树、柳树、柠条为主的林产品基地136万亩。以舍饲养殖为载体的现代畜牧业迅速发展,全旗舍饲养殖户已发展到6300多户,占全旗农牧户总户数的50%。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户均舍饲收入达到5000元。结合舍饲养殖工程和生态植被建设,全旗高产饲草料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产草量18万吨,实现产值9000万元。以制种玉米、辣椒等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亩。

(二)龙头企业不断增大,组织形式不断创新。

鄂前旗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有鄂尔多斯金驼药业集团公司、鄂尔多斯清真畜产品交易市场、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上海庙生态旅游公司高产饲草料种植和草业加工项目、鄂前旗金林木业有限公司、二道川昊派林木加工厂、以订单农业为主的市场化农业等六家。

1、鄂尔多斯金驼药业集团总公司是以麻黄草、有毒灌草为原料的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2001年旗麻黄素厂收购麻黄草8050吨,生产麻黄素22吨,浸膏粉62吨,麻黄产业实现产值4285万元,企业创利税385万元。全旗人均实现麻黄产值630元,人均麻黄纯收入410元。以苦豆子、年心卜等为主要原料的有毒灌草项目2000年被国家计委列为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试产阶段。该项目二期工程将向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投产后将达到年处

通报国内外农产品交易情况,指导生产和流通。五是对在外地有固定场所、有工商执照、信誉好的销售点,进行授牌直销。

(四)建立和完善利益调节机制

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开发要解决好千家万户与国内外市场的连结问题,而且要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龙头企业要逐步与农牧户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契约等形式,确定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实行最低保护价;通过向农户提供贷款贴息、预付农产品定金或生产资料,并把加工经营的利润的一部分返还给农牧民;农牧民可以以资金、劳力、初级产品等入股企业。保险部门要向龙头企业及其生产基地开展保险业务,以减少农牧民在生产时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五)努力提高后续产业开发的科技含量

一是放活科技人员,鼓励行政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领办、承包、租赁、入股产业基地、加工企业、销售公司等。二是鼓励农牧业科研院校积极参与开发工作,积极进行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以技术入股、联营等方式进行合作。三是要积极引进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加工技术、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四是鼓励各产业争创名优名牌,发展绿色食品。对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的财政给予一定奖励,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的加倍奖励。

(六)加大筹措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并把财政支农支牧资金和涉农林牧等一些部门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重点扶持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和成型规模基地。二是农业银行、信用社要增加对各产业龙头的贷款。三是积极引进外资兴办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四是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积极将非农产业资金转移到后续产业开发上来。

第三篇:延川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探讨

延川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探讨

摘要:退耕还林是国家在环保事业方面的重大决策,能较好维护生态平衡,但是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方面,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国家虽然针对农户制定了一些补助政策,但是并没有对农户以后的发展进行有效考虑,一旦相应补助到期,将会给农户的生活带来较大问题。本文主要对延川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延川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是延川县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实际情况中,后续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且存在着较多的影响因素,如果不加以规划和设计,将难以保障后续产业的经济效益,最终损害农户的收益。在对后续产业进行设计时,延川当地政府必须对延川自身优势和各种资源进行了解,并选择适宜的产业类型进行操作,充分发挥出各类资源的优势,让后续产业的价值链不断延伸,提高产业的整体附加值,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延川县的发展,保障农民的经济效益。

一、延川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

在退耕还林期间,由于国家颁布了一定的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很多退耕农户都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保障了农户的生活,而且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了有效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进步。基于延川县自身特性,在退耕还林期间,延川县提高了对红枣产业的重视度,并将其作为主导产业,制定了一些列发展措施。

由于当初退耕过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盲目追求短期利益等原因,禹居、关庄、永坪三大川乡、镇因槐树易裁、成活率高退耕还林所裁苗木主要为槐树,虽享受到了不少补助,但槐树经济价值低,占用了大量土地,没有持续稳定的增收动力;在经济林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也较大,每年红枣快成熟的季节,也是延安地区的雨季,导致红枣在树上就大面积腐烂,近几年每年都出现不是销不出去而是没有产出。

二、延川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方法

在对延川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进行考虑时,延川县政府部门必须对延川县实际地理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考虑各种自然条件,这样才能更好保障后续产业的顺利发展。延川且是农业大县,延川县位于陕北地区,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地带。延川县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海拔大致为1100m,年降水量较少,近年秋季集中降水量较大,有着丰富的光能资源。延川县全年日照时间较长,年最低温-5.7℃,年最高温24.6℃,年均温为10.4℃。在一些特殊情况,延川县最高温可达40.0℃,最低温可达-21.4℃。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延川县的土壤种类较多,大致有78个土种、25各土属。在土壤方面,主要包括红胶土、绵软土层、浅土层等,土壤具有较强的透水性,而且热容量较小。土壤厚度大致为17-43cm,磷含量大致为0.117%、氮含量大致为0.037%,且PH值大致为7.1-8.4。在植被方面,延川县的植被类型较多,主要以灌木草丛为主。

政府部门必须制定出完善的建设和发展措施,在维护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促进延川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后续产业的稳定发展。延川县一方面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红枣主导产业模式,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探索多产业组合的产业模式,在不同区块发展红枣、苹果、核桃等经济作物;另一方面在生态林区积极扶持舍司养殖业,规避近年秋季降水量集中给单一的红枣主导产业带来的风险。合理应用土地资源和以及人力资源,树立一定的建设目标,积极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促经济林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政府部门可以完善相应政策,鼓励农户种植经济林、换种经济林、发展养殖业;政府部门还需积极开拓市场,引进相关商会,创新产品,充分发挥出价值链作用,树立延川品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更好促进延川县经济的发展。

在发展经济林产业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须遵循当地气候变化规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原沿黄三乡、镇(眼岔寺、土岗乡、延水关镇)继续加大红枣产业的扶持,加强秋季防雨设施投资,以辐射状形式向贺家湾乡、马家河乡等适宜种植区发展,逐步扩大经营规模,稳定红枣产业发展;在禹居、关庄、永坪三大川实行以苹果为主,核桃等其他品种为补充的经济林产业政策;同时在生态林集中区大力发展养殖业,采用土地流转与自留、公司与农户等多种形式,大力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如坡改梯项目、生产道路建设、灌溉设施上山等,实现政府搭好台、农民唱好戏的景象,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重视农枝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力度对农村青年进行农技和创业培训,让他们想创业、创成业。只有建设好长期、稳定的软硬件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延川农业大县的经济。

在对经济林品种进行选择时,政府部门需对延川县水文气候条件进合理分析,明确各类品种的特性及种植条件。在延川县中,狗头枣主要位于延水关镇庄头周边。在实际生长过程中,狗头枣虽然花较少,但是有着较好的座果力,整体产量波动不大。狗头枣味道鲜美、汁多质脆,所以品质较高,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狗头枣在多种环境下都能够较好生长,所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较好保障红枣产量。骏枣有着较强的干性、汁液中等、果肉较厚,属于一种优良品种。在实际生长过程中,骏枣能够抗旱、抗病。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一般结果较早,品质较高,但易受雨水影响,所以一般可以在干旱地区进行种植。在对种植区域进行选择时,技术人员必须对枣树特性进行明确,一般可选于盐碱度较低、排水便利地区。在苹果产业发展上,近年周边县区已经比延川先走一步了,如:宜川、延长、宝塔区的苹果产业均已发展的有声有色。所以延川要在苹果等其他品种产业发展上,从规划、选种、政策扶持等多方面入手,参考多年红枣种植的经验发力组合式产业模式,在种植经济林前,工作人员必须进行整地操作,并根据地形地貌合理调整整地方式,以维持土壤肥力,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促进苗木正常生长,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延川县经济的发展,实现退耕农户增收。

在发展舍司养殖业方面,政府首先要重视畜牧单位人才建设和机构设置,改变畜牧单位真正专业人员短缺的现状,建立优秀的管理、引导、服务团队;其次应积极保护水源,加大养殖业的配套补助,加大对农村青年的创业知识、养殖技术培训,让他们想干、会干;再次,建立畅通的技术支持渠道,如咨询热线、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养殖户科学养殖、降低风险,落实好为人民服务工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结束语

退耕还林能够较好降低水土流失、沙尘暴等危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国家虽然给予了退耕农户一定补助,但是没有考虑到农户的长久生活,给农户的经济效益带来不利。因此,国家必须根据延川县实际情况考虑后续产业实施情况,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提高农户收益,从而更好促进社会发展。(作者单位:延川县会计结算中心)

参考文献:

[1] 王磊.彭阳县退耕还林(草)成效及后续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1,(9):42-44.[2] 王武林.贵州省退耕还林问题跟踪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76-22778.[3] 袁晓琴,谭成静,张玉霞等.浅析平桥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模式[J].现代园艺,2013,(20):27-27,28.DOI:10.3969/j.issn.1006-4958.2013.20.014.[4] 丁捷,路萍.宁南山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培育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180-180.

第四篇: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情况汇报

根据鄂尔多斯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开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开发调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下面将我旗2000年以来退耕还林(草)工作情况、今后工作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后续产业开发等方面工作汇报如下。

一、退耕还林(草)工作完成情况及今后的工作计划

鄂托克前旗退耕还林(草)工程从2002年开始实施,当年建设规模10万亩,完成退耕面积2万亩,宜林地还林8万亩。其中植苗面积34449亩,直播面积6551亩;按林种类型划分我旗均为生态林;按植被类型划分,乔木5629.6亩,灌木94370.4亩。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检查验收办法》要求,通过验收,植苗合格面积28781.4亩,合格率83.5;直播合格面积59651.4亩,合格率91;2002年工程综合合格率88.4。2003年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2万亩,其中退耕0.4万亩,还林1.2万亩,宜林地还林10.4万亩。

通过两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我旗已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工作经验,为今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鄂托克前旗实际情况,从2004年开始,在全旗9个苏木乡镇每年计划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2万亩,涉及农牧户1000户,涉及农牧业人口3500人。在项目的实施上,要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市有关要求进行设计、作业、施工,并做好相关补贴政策的落实,保证让项目的实施能产生预期的效益,并通过后续产业的开发,有效推动全旗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全旗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让农牧民早日走上富裕之路。

二、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方面的问题。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购买种苗时只能赊欠,大大地挫伤了育苗户的积极性。

二是没有退耕还林工作经验。工程启动较晚,我们是边施工边设计,因此部分地块落实与作业设计不相吻合,作业设计的部分内容需要变更。

三是技术人员少,管理困难。我旗总土地面积1.25万平方公里,共辖9个苏木乡镇,退耕还林项目分布各苏木乡镇,增加了项目管理难度。再加之我旗技术人员少,工作量大,技术指导跟不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质量。

三、后续产业开发情况

鄂托克前旗从国家宏观政策、市场需求、区、市总体发展战略和鄂前旗实际出发,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按照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确立了以“绿色产业”统缆经济工作全局的发展思路,即建设绿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培植绿色产业龙头,突出发展第二产业;畅通绿色产品流通通道,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几年来,围绕这一发展思路。鄂托克前旗上下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旗正在培植的麻黄、甘草、高产饲草料、舍饲养殖和特色农业等五大基地,正在建设的药材产业、生态畜牧业、生物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五大产业已初具模型。几年来,我们通过将退耕还林工程及后续产业开发有机地融入了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当中,从而推动了全旗农牧业的快速健康,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促进全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2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8.21亿元,财政收入334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95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5元。

(一)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初见端倪

全旗已培植形成以麻黄、甘草、高产饲草料、舍饲养殖和特色农业等为主的5大基地。麻黄基地,已围封天然麻黄20万亩,人工种植麻黄6万亩,麻黄产业已覆盖全旗9个苏木乡镇、60多个嘎查村,麻黄种植户已达到5800户,占全旗农牧户的60。甘草基地,已围封抚育天然甘草200万亩,年产甘草100万公斤,林产品基地,发展以沙柳、杨树、柳树、柠条为主的林产品基地136万亩。以舍饲养殖为载体的现代畜牧业迅速发展,全旗舍饲养殖户已发展到6300多户,占全旗农牧户总户数的50。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户均舍饲收入达到5000元。结合舍饲养殖工程和生态植被建设,全旗高产饲草料种植面积已达36万亩,产草量18万吨,实现产值9000万元。以制种玉米、辣椒等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已达3万多亩。

(二)龙头企业不断增大,组织形式不断创新。

鄂前旗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有鄂尔多斯金驼药业集团公司、鄂尔多斯清真畜产品交易市场、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上海庙生态旅游公司高产饲草料种植和草业加工项目、鄂前旗金林木业有限公司、二道川昊派林木加工厂、以订单农业为主的市场化农业等六家。

1、鄂尔多斯金驼药业集团总公司是以麻黄草、有毒灌草为原料的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2001年旗麻黄素厂收购麻黄草8050吨,生产麻黄素22吨,浸膏粉62吨,麻黄产业实现产值4285万元,企业创利税385万元。全旗人均实现麻黄产值630元,人均麻黄纯收入410元。以苦豆子、年心卜等为主要原料的有毒灌草项目2000年被国家

计委列为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试产阶段。该项目二期工程将向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投产后将达到年处理有毒灌草2.5万吨,生产生物碱60吨、生物农药1050吨的规模,年产值预计可达2.8亿元。

2、2000年我旗引入宁夏长城房地产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的鄂尔多斯清真畜产品交易市场已经启动运营,成为以肉

食品加工产业化为主的龙头企业。该企业以鄂前旗实施的舍饲养殖工程为载体,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目前该企业正在试运营阶段。鄂尔多斯清真畜产品交易市场的建成投入运营,带动了6300户2万农牧民发展舍饲养殖业,户均舍饲收入达到5000元。

3、以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上海庙生态旅游公司为龙头的高产饲草料种植和草业加工产业化项目已初具规模,目前已发展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高产饲草料基地36万亩,涉及3000多户1万农牧民,年可产饲草料18万吨。通过加工转化增值,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高产饲料基地的建设,有效地带动了舍饲养殖业发展。2003年,又启动实施了3万头肉牛育肥和奶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4、鄂前旗金林木业有限公司是以林产品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该项目于2002年启动建设,建设规模为年产中密度纤维板3万立方米,项目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3960万元,实现利税1361万元。项目预计将于2003年9月份投产运营。该项目以林产品开发为主,必将成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开发的一个主要内容。

5、二道川昊派林木加工厂是以沙柳为主要原料的林产品加工企业。该项目于2002年启动建设,建设规模为年加工沙柳2万吨,年生产木质素纸浆1万吨,年实现产值1400万元。项目预计于2003年底建成投产。

6、通过各种中介组织、流通组织和服务组织发展起来的以订单农业为主的市场化农业得到迅速发展,面积已达3万亩,其中辣椒0.8万亩,制种玉米1.5万亩,其它制种0.7万亩,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

从这些龙头企业看,均属于农畜产品加工型企业,这正切中我旗目前农牧区经济最薄弱环节,能拉动一个产业或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我旗在发展农牧业产业化过程中,进行了组织形式的创新,基本上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系列化加工和社会化服务相配套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初步形成了加工企业拉动型、市场牵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多样化的产业化格局。这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对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具有积极的带动和引导作用。

(三)市场得到拓展,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据不完全统计,我旗约有2000多农牧民和200个营销组织常年从事农副产品运销活动,把我旗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全旗共有各类市场近20个,其中已初步形成规模的市场有4个,初步建立了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各级各部门围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创办各类服务组织。全旗共建立公司 农户组织30多个,各种农村专业协会近百个,村级服务组织200多个,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发展,全旗已形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农村流通服务体系等四种服务体系,这为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的开发提供可靠的市场购销保障。

四、后续产业开发的工作重点及建议

(一)实行区域布局,建立特色产业基地

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必须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建立高起点、高标准的特色产业基地。首先,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统一规划,统一品种,合理布局,建立成片成带的产业规模基地。重点发展以麻黄草种植为主的麻黄基地;以甘草种植和围封抚育为主的甘草基地;以苦豆草、牛心卜为主的有毒灌草种植基地;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高产饲草料种植、肉牛育肥、奶牛、小尾寒羊养殖基地;以速生杨、沙柳等为主的林产品种植基地。其次,要按照规划,将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进行分离,盘活土地。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属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属承包农户所有。盘活土地,可以采取向农户长期租赁土地。第三,开发方式上。鼓励区域内农牧户自己开发,鼓励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承包开发,鼓励外商投资开发。

(二)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推进后续产业发展

根据我旗实际,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要以农林产品加工企业、购销公司、专业批发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在经济成份上,不受所有制局限,支持国家、个人、私营、合资、外资一齐上。凡是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够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为农牧民提供系列化服务,带动千家万户的,都可以当“龙头”,龙头可以是一个企业,可以是一个市场,也可以是一批营销队伍,谁是龙头扶持谁。龙头企业在发展方向上要突出大规模、高水平、外向型、强带动(辐射)、多形式等特点。一方面对已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要进行改组、改造、扩建;另一方面积极兴办新的农产品加工、贮藏、购销企业,鼓励和支持农牧民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兴办,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外引内联,逐步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外向型的企业集团。税务、金融、土地、电力、农牧业等部门都要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

(三)建立健全市场体系,搞活产品流通

一是要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拿到尽可能多的“订单”。二是要加快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的建设。各产业要根据需要在大宗、重要农产品的产地或集散地,建设大中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对已有的市场要进行完善,规范市场交易机制。尤其要充分利用我旗三省区的结合部优势,发展边境贸易。三是积极组织产品销售大军,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干部、职工参与农产品营销。四是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各产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脑因特网,及时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尽快向企业和农民通报国内外农产品交易情况,指导生产和流通。五是对在外地有固定场所、有工商执照、信誉好的销售点,进行授牌直销。

(四)建立和完善利益调节机制

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开发要解决好千家万户与国内外市场的连结问题,而且要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龙头企业要逐步与农牧户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契约等形式,确定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实行最低保护价;通过向农户提供贷款贴息、预付农产品定金或生产资料,并把加工经营的利润的一部分返还给农牧民;农牧民可以以资金、劳力、初级产品等入股企业。保险部门要向龙头企业及其生产基地开展保险业务,以减少农牧民在生产时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五)努力提高后续产业开发的科技含量

一是放活科技人员,鼓励行政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领办、承包、租赁、入股产业基地、加工企业、销售公司等。二是鼓励农牧业科研院校积极参与开发工作,积极进行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以技术入股、联营等方式进行合作。三是要积极引进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加工技术、设备,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四是鼓励各产业争创名优名牌,发展绿色食品。对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的财政给予一定奖励,获得国家级名牌产品的加倍奖励。

(六)加大筹措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并把财政支农支牧资金和涉农林牧等一些部门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重点扶持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和成型规模基地。二是农业银行、信用社要增加对各产业龙头的贷款。三是积极引进外资兴办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四是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积极将非农产业资金转移到后续产业开发上来。

第五篇:对西吉县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思考

对西吉县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思考

杨建富,张国强

(1、西吉县林业与旅游局

2、西吉县沙岗林场宁夏西吉 756200)

摘 要:通过分析西吉县实施退耕还林的现状和初步成效、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该县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五条思路。1 2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1退耕还林的现状及初步成效

自2000年以来,西吉县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增资源、增效益,绿起来,活起来”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坚持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以流域治理为重点,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配套,林、草、山、水、田、路综合治理,初步形成荒坡山地林草化,侵蚀沟道坝子化,口粮耕地梯田化,农田地埂林网化的格局。截止2004年底,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6.13万hm2,其中退耕造林4.38万hm2(含林间带草1.78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5万hm2,林业用地总面积增加到9.19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7.8%,比工程实施前的1999年底提高了19.1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5.1%提高到7.2%,提高了2.1个百分点;林木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8.7%提高到32.2%,提高了23.5个百分点。退耕还林后,已有5.3万户农民从退耕还林政策兑现中受益,平均每户收益3350元,人均收益592元。事实证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工程被广大群众称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2工程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

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西吉县退耕还林以建设生态防护林和发挥生态效益为主,主要栽植了山杏、山桃、沙棘、柠条、杞柳等树种,就其本身而言,产生不了多大的经济效益。从目前看,退耕后,农户有粮吃,有-1

钱花。但是从长远利益看,在西吉县这样自然条件严酷,经济条件落后的山区,8年补助期满后,如何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不仅事关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要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只有在培育工程后续产业上下功夫,做文章,切实提高退耕林地土地利用率和工程经济效益。

3后续产业的发展思路

3.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发展以杏为主的经济林产业。

在近年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西吉县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分区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西部黄土丘陵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选择光热条件较好的乡、村、组,重点发展山杏、山桃等乡土树种,建设生态型经济林,同时,选择缓坡退耕地、川台地种植大接杏、仁用杏、花椒等经济林树种,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践表明,山杏、山桃抗旱性能好,成活率高,经济效益明显,广大退耕农户乐意栽植,目前,全县共栽植山杏1.87万hm2,山桃1.33万hm2,栽植比例分别占退耕造林总面积的43.1%和30.8%,这为实施山杏、山桃高接换头,品种改良,建立优质杏基地,发展已杏为主的经果林产业,进而为培育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的全面发挥奠定基础。在今后的退耕还林工作中,要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对适宜嫁接改造的,组织技术人员和农户进行低产林改造,发挥新品种的优势,提高杏树的产值和效益。同时做到精心规划,科学经营,通过发展典型户、建立示范园带动规模化栽培,通过扶持,开通杏仁和杏脯加工生产线,提高生产经营水平,逐步形成企业加农户的服务体系,使企业和农户相互配合,互相合作,共同发展,走林、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路子,形成经济林产业化经营模式。

3.2 大力推广林草间作种植,加快草畜产业发展。

自2000年以来,西吉县大力推广林草间作种植,累计种植紫花苜蓿等

牧草1.78万hm2,预计退耕区每年产干草20余万t,能满足40万头牛所需饲草。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县草地面积将逐年递增,利用这一资源优势,走“种草—养畜—致富”,“草多— 畜多— 肥多 — 粮多”的草地农业生产路子,大力扶持退耕农户,发展养殖大户,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根据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些不同规模的饲草加工网点,发展饲草加工业,以此推动全县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促进西吉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

3.3 做好灌木林的抚育管理,积极发展林副产品加工业。

退耕还林工程结束后,全县以沙棘、山毛桃、山杏、柠条、杞柳等为主的灌木林面积将达到6.67万hm2,工程区每年可出产大量的林木种子、果实和柳条等林产品,利用这些原材料,可发展沙棘饮料、柠条种子饲料、杏脯加工、桃仁加工、柳条编织等林副产品加工业,从而提高灌木林的经济效益,增加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批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 “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按照“山上有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的发展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带动,利益驱动的原则,由加工企业与退耕农户签订林副产品收购合同,由农户进行采摘和初加工,企业收购并进行深加工,然后出售到本地及外地市场,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解决林副产品难卖问题,也能带动原料基地建设,较易形成产业带,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稳定增加农民具有重要作用。

4.4 依托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生态旅游业。

新世纪之初,旅游业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大的新兴产业,尤其是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西吉县林地面积会迅速扩大,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发展生态旅游业奠定基础。加之,西吉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东部火石寨扫竹岭地区典型的丹霞地貌在西北独为仅有,既有北方山势之雄,又兼南方山色之秀,可谓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自古以来,佛、道和伊斯兰教在这一带盛为流传,以云台山石窟为代表的石窟群有十多处,是古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址,有很大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西部苏堡乡的党家岔水堰为世界第二大震湖,“北有沙湖美,南见震湖秀”,党家岔水堰以其独特的历史成因,秀丽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俗风情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广大游客的青睐,目前正处于初步开发时期。另外,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碑、单家集清真寺、华夏第一古钱币博物馆等景点也为发展西吉生态旅游业锦上添花。近年来,西吉县紧依托全县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资金,强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使火石寨扫竹岭景区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的旅游亮点,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03年底,西吉县火石寨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并积极争取建设资金,依托西吉旅游资源,以保护生态为先决条件,以浓郁的回乡风情为基调,以开发“火石寨丹霞地貌”和“震湖”湿地资源为中心,以发展生态观光游、丝绸之路游、红色之旅游、回乡风情游为方向,把开发旅游产品和生态文化融合在一起,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力争将几大景区建设成为集森林资源、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使生态旅游业成为我县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5 加大种苗工作力度,培育新型种苗产业。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结束后,工程造林对种苗的需用量将会逐年减少,因此,种苗产业必须及时改变生产经营方向,由生产普通林木种苗向生产名、特、优、新品种发展,建立绿化苗木、经济苗木、观赏苗木、园艺花卉等培育基地,不断加快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实现公司化经营,走出一条新型种苗产业化的新路子。

作者简介:杨建富(1977-),男,宁夏西吉县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现从事林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联系电话:0954-3012892

下载峡江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探讨(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峡江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探讨(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退耕还林还草及后续产业发展规划

    退耕还林还草及后续产业发展规划 2012-10-16 00:00:00 为了推进我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深入实施及后续产业的发展,根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

    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

    2014年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 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务)局,韩城市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 根据《陕西省巩固退......

    雷波县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及后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雷波县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及后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课题负责人:罗刚课题撰稿人:徐华先 主要研究人员:欧贤康 徐华先 雷波县地处凉山州与乐山市、宜宾市和云南省交界处,已建的溪落......

    后续产业发展报告

    林区后续产业发展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迎来了州 各位领导莅临我局检查指导林区后续产业发展工作。这既是对我局工作和各项事业建设的关心、重视和厚爱,......

    在全县2008年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和后续产业发展会议(模版)

    在全县2009年工程造林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达县退耕办 何成元 同志们: 经局研究,召开工程造林工作专题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安排部署我县2009年退耕还林配套项目荒山造林、......

    关于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汇报材料[5篇材料]

    关于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汇报材料 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实施的六大林业工程之一,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生态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减少水土流......

    2008-2014年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报告五篇范文

    2008-2014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专项规划项目建设情况的报告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200......

    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申请报告5篇

    陕西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后续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地点: 建设性质 联 系 人: 邮编: 电话: 申报部门: 申报日期:一、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