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协作的意见(国税发[2004]4号)
【发布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发布文号】国税发[2004]4号 【发布日期】2004-01-07 【生效日期】2004-01-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协作的意见
(国税发[200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堵塞漏洞,提高效率,方便纳税人,现就加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的协作配合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协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税务部门在新的发展时期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税收行政管理体系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税局、地税局都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二者之间的协作是政府整合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的内在要求,也是转变职能、实现高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加强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的协作,对加强税收征管,拓展服务渠道,统一服务平台,降低征纳成本,减轻纳税人负担,优化为纳税人服务,切实提高税务机关的监管能力与水平,树立并不断改善税务部门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税局与地税局虽为两个独立的行政执法主体,有着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但共同执行统一的税收法律和法规,面对共同的纳税人,税收征管的流程也基本一致。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较之与其他单位的协调配合应当更直接、更密切、更方便、更有效。因此,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精心指导,齐心协力地加强国、地税局协作,抓出实效。
二、加强协作的主要内容
(一)定期交换数据
1.纳税人户籍数据
国税局、地税局之间应运用软盘和网络等方式,定期相互传递税务登记户数、变更户数、迁移户数及注销户数等信息。对纳入由国务院信息办等四部门(国信办〔2003〕47号)组织的企业基础信息共享试点范围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国税局、地税局联网或借助由地方政府搭建的企业基础信息平台,实现登记信息在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的实时交换。
2.货运发票数据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03〕121号)规定,国税局、地税局之间要做好协作与配合,确保数据及时准确的传递,以加强对货物运输发票的监管,强化营业税管理,规范增值税抵扣。
3.城市维护建设税税基的“两税”数据
(1)国税局要根据地税局所提需求,向同级地税局传递增值税、消费税(以下简称“两税 ”)分户征收信息。
(2)对由国税局临时开票征收“两税”的纳税人,地税局可以委托国税局代征城市维护建设税;经双方协商同意,也可以采取其他征管方式。
(3)国税局在检查或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纳税人应缴的 “两税”时,应及时向同级地税局通报情况,提供追补“两税”的信息,以便地税局据以追补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4)地税局发现纳税人有漏报、少报销售收入偷漏“两税”的,应及时向国税局通报情况,提供相关信息,并与国税局共同做好税款补征工作。
4.国税局、地税局双方的收入数据
国税局和地税局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以县以上税务局为单位,定期相互提供税收会计和统计报表。对国税局、地税局之间信息系统已经联网的,可以通过网上交换;对没有联网但有电子会统报表数据的,可以通过软盘交换;对没有电子会统报表数据的,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进行纸质报表交换。
(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1.共同开展税收宣传
(1)共同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在税收宣传月期间,国税局、地税局应统一行动,统一刊登宣传公告,统一组织宣传活动,并视情况,可以联合印发税法宣传的相关资料。
(2)共同开展税法普及教育。国税局、地税局联合编发基础性的税法普及教材,进一步加大对纳税人涉税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纳税人遵从税法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为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共同开展涉税事务咨询活动。国税局、地税局共同在报刊、电视等媒体开辟专栏,开展税收政策咨询活动。
2.共同办好12366服务热线
国税局、地税局已共同建立12366咨询服务平台的,应共同对前台接听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统一对外服务,定期(每周或每月)归集问题加以分类,以及制作标准答案提供给前台接听人员,不断改进服务质量;遇有疑难问题,双方可通过后台专业人员提供服务支持,进一步改善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对国税局、地税局都已单独建立12366咨询服务平台的,应当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技术手段,形成统一的12366咨询服务平台;也可以相互协作接转咨询电话。对未建立或正在建立12366咨询服务平台的,国税局、地税局之间应当共同建立统一的12366咨询服务平台或者预留共建服务平台的接口。
国税局、地税局建立12366咨询服务平台也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委托公共呼叫中心开展税收热线服务,即以租赁方式,租用现成的呼叫网络和前台接听人员,通过必要的业务培训,向社会提供税收服务,以节省投资,提高效率。
3.联合加强税务登记管理
国税局、地税局之间应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税务登记的联合办证。原则是:凡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统一向国税局办理税务登记;凡缴纳营业税的纳税人,统一向地税局办理税务登记。核准流程是:由国税局或地税局受理申请,并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核准,核准信息反馈后,由受理申请的国税局或地税局打印并发放加盖双方税务机关印章的税务登记证件。也可以因地制宜,采取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联合办证。持联合办理的税务登记证件可以到国税局或地税局办理涉税事项,双方必须认可。
对采取上述方法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的变更、注销、停业、歇业等,都由原发证机关负责。原发证机关在办理非正常户注销时,应征得另一方主管税务机关的同意。
4.联合核定个体纳税户的税额
对于国税局、地税局共管的个体纳税户,国税局、地税局之间应加强协作,联合进行个体工商户税额的核定工作。国税局、地税局应当定期联合开展分行业、分不同规模业户的典型调查,共同评估、确定应纳税收入、毛利率、纯利率等指标,并以此为基础共同研究确定分户应缴纳的各项税额及总的应纳税额,联合发布公告,以避免出现对同一纳税人核定税基不一致的问题,进而从节省成本出发,确定采取集中征收或委托代征等形式,确保方便纳税人和税款及时入库。
5.联合核定企业所得税
对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需要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国税局和地税局在核定企业所得税或制定核定标准时,应密切配合,联合转发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文件,并制定统一的核定征收办法。对经营规模、方式、范围基本相似的企业,其核定的定额或执行的核定标准应基本一致,避免因主管税务机关不同而形成税收负担不公。
6.联合评定信用等级
国税局、地税局在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上要密切配合,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办法,在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的制订、评估、审定、公告等环节上要协商一致。双方协商不一致时,要本着“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按评定等级较低一方的意见统一对外公布;对外公布时,同一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不得同时出现两种结果。
7.协调进行税务检查
国税局、地税局要加强信息互通和合作执法,尽量联合实施税务检查,促进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检查成本,提高检查效率,避免重复检查,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1)制定年度税务检查计划时,国税局、地税局要协商确定部分联合检查的重点,共同实施检查,依法分别作出税务处理(处罚)决定。
(2)国税局、地税局办理重大案件时,发现涉及对方业务的重大税收违法的线索和情况,要及时通报对方;或商请对方介入,实行联合检查。
(3)国税局、地税局要建立经常性的稽查情况通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互相通报税务检查计划制定及实施情况,共同分析税收违法行为的动态,研究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的法律适用、定性和量罚等问题,协调和部署专项行动,交流执法办案工作的经验。
(4)国税局、地税局对各自接到的举报案件,凡不属自己管辖范围的,要及时向对方传递信息,确保税收违法案件的及时查处。
8.共同加强国际税务事项管理
(1)对在中国境内从事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外国企业,国税局、地税局之间应当就其是否构成常设机构的认定上协调一致,并就税源管理、税款征收等方面加强合作和信息交换。国税局、地税局一方根据工程时间或非独立个人工作时间判定构成常设机构后,应在十天以内书面通知对方。
(2)对外国企业驻华代表机构的税收管理中,国税局、地税局之间应该互通相关信息,在纳税人身份认定、税基的核定上协调一致。对需上报总局批准的征免事项,国税局、地税局之间应联合行文报批。
(3)在售付汇税务凭证管理中,国税局、地税局之间应当就出具税务凭证、征免税情况等信息,及时传递给同级对方税务机关,在协调一致后再提供给相关纳税人。
(4)按照《税收情报交换规程(试行)》(国税发〔2001〕3号)规定,对情报交换的查实、处理、信息采集等问题,国税局、地税局之间应及时沟通,配合查处。
(5)凡审计调查跨国交易避税行为时,涉及到国税局、地税局分管税种的,国税局、地税局之间应当互相通报,通过联合调查或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加强协作与沟通。
三、建立国税局、地税局协调工作机制
国税局、地税局要共同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处理协作有关事宜。可按月召开协调会或例会,国税局、地税局局长轮流主持,及时交流沟通,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明确指定双方各自的一个综合部门,负责承办、组织各项协作事务,切实把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国家税务总局
二○○四年一月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工作协作
【发布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发布文号】国税函〔2008〕741号 【发布日期】2008-08-20 【生效日期】2008-08-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工作协作的意见
(国税函〔2008〕7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近年来,部分地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在稽查工作协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征纳成本。但是,目前国、地税稽查工作协作仍缺乏制度保障,相关信息不能完全共享,难以形成执法合力。为进一步整合稽查资源,规范稽查执法,优化纳税服务,现就加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工作协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认识
加强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工作之间的协作,是整合税务机关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开展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工作协作,有利于形成执法合力、依法加大对税收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降低稽查成本、减轻纳税人负担,对于树立税务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要高度重视稽查协作工作,分管稽查工作的局领导要亲自部署并督促落实稽查协作的具体工作。省以下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的稽查局应指定负责稽查协作具体工作的机构和联络人员,为落实稽查工作协作提供组织保障。
三、明确协作内容
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均应根据本地实际,建立健全双方稽查协作的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协作机制,推进双方多层次多领域的稽查协作,确保此项工作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采取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相互通报稽查工作计划,定期交流税收专项检查、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和案件查处情况,协调解决双方协作中的重大问题,总结稽查办案经验和稽查手段创新情况,及时沟通双方在检查中发现的税收违法新动向、新手段和新特点。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局轮流承办,遇有特定情况随时召开。
(二)共同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工作
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共同协商制定税收专项检查计划,对税务总局部署的涉及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管辖的指令性税收专项检查项目和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双方应联合进行检查、督导、总结和报告;对税务总局部署的指导性税收专项检查项目和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工作,也应联合实施检查。
(三)联合进行专案稽查
对涉及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共同管辖的国家税务总局督办案件,由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指定牵头负责单位,案发地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组成联合专案组,共同制定检查方案并实施检查。查处过程中,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分别办理审批手续并出具执法文书,需要采取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措施时,应共同行动。联合检查案件达到向公安机关移送标准时,由牵头负责单位办理移送手续。联合专案组对案件定性、处理和处罚等问题发生意见分歧时,应提请联席会议协商解决,协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时,应及时上报国家税务总局。
(四)及时移交案件线索
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在查处涉及对方管辖税种的税收违法案件时,应适时向对方移交案件线索和相关证据资料,双方应相互承认对方证据效力并做好证据转换工作。对属于对方管辖范围的举报案件、转办案件和其他案件,应及时将有关信息资料转交对方。
(五)认真办理案件协查
各地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制定案件协查工作实施办法,在需要对方予以协查时,按照协查办法办理相关手续。委托协查方应尽可能提供协查线索,明确协查要求;受托协查方应认真办理协查事项并在规定时限内回复协查结果,不能按时回复协查结果的,应及时告知原因。
四、抓好工作落实
各级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按照要求,尽快建立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稽查协作机制,明确稽查工作协作要求,抓好协作工作的具体落实,及时协调解决稽查工作协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稽查协作工作。
国家税务总局
二○○八年八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某市国家税务局 某市地方税务局
某市国家税务局 某市地方税务局 协作规划(2009-2011年)
一、规划背景
近年来,某市国地税双方紧密协作,推出了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合作共建12366咨询服务和投诉热线、联合开展税务稽查、联合核定个体工商户营业收入、国税门征环节代征地方税费、定时交换税收征管信息等服务和管理新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纳税人减轻了负担,缓解了征管压力和基层税务机关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提高了征管效率。
但也应该看到,某市国地税之间仍存在“信息不对称、工作不同步、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制约了国地税优化服务、提升管理等各项措施的深入开展。纳税人需要面对两个税务部门,难免出现办税效率不高,办税成本较大,时间、精力耗费较多等问题。为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税收遵从度和满意度,降低税收征纳成本,也为进一步贯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国地税协作工作的有关精神,某市国地税决定开展更加紧密的协作,以使某国地税的征管和纳税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愿景目标
为适应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改革发展趋势,某市国地税力争通过战略规划,在未来3年内,实施以“通力协作、共同发展”为主旨,以扩大业务合作范围,合作建设“三个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某市国地税协作工程”,实现“三个目标”。“三个平台”是指面向纳税人的办税服务平台,面向协税护税组织的社会化办税服务平台,面向某市国地税机关的国地税征管信息交互平台。“三个目标”是指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提升遵从管理能力,提升征管资源利用效率。
三、基本理念
互信——打破思想禁锢,建立互信机制,达到各项税务信息的互通、共享。
合作——以开放的姿态,建立合作机制,达到征管和服务能力的统筹、互补。
四、协作原则
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三个有利于”和“一个框架体系”,稳步推进。“三个有利于”就是:有利于进一步方便纳税人办事,减轻纳税人负担;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税务管理成本,不断提升税务机关优质服务、文明执法、效率办事的新形象。“一个框架体系”就是在遵循现有体制和法律要求的前提下,共同研究制定协作的总体框架思路。在实施过程中,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
五、协作组织
成立某市国地税协作领导小组,由双方分管局长共同担任组长,双方相关处室、部门、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某市国税方面主要有:征管处(含12366)、计统处、法规处、流转税处、所得税处、国际税务处、信息中心、稽查局、开发区分局等;某市地税方面主要有:征管处、计财处、法规处、税政一处、税政二处、稽查处、规费处、信息中心、12366、直属分局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关协作业务的牵头和协调,整理研究协作项目和具体实施的方案,提交某市国地税协作领导小组决定,并做好组织落实和跟踪分析、反馈、完善等工作。
六、协作战略
(一)提升电子化服务
1、共建面向纳税人的办税服务平台。在浙江省国、地税局的支持下,网上申报、缴纳的国、地税共管户达到100%,国地税通用报表实现“一次采集、互通共享”。
2、共建面向协税护税组织的社会办税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为市场、街道、乡镇、社区协税护税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方便,实现个体工商户(包括农民、居民个人)办税不出市场、不进城、不跨区。
3、共建面向双方基层税务机关的涉税信息交互平台。以服务基层为目的,解决基层税源管理、纳税评估过程中信息缺失问题,实现涉税信息双向互通。
4、进一步完善12366呼叫平台。实现全员共享知识库。支持短信或来电查询纳税人状态、信用等级等依法公开的信息,支持发票信息查询等。支持特定对象的短信信息发布。
(二)扩大业务合作
1、共同实施税务登记信息送推服务。将企业基础信息平台工商登记信息,通过联合办证中心和12366,及时告知、提醒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
2、联合开展所得税政策的宣讲和落实。在办事流程、审批权限、认(核)定标准等方面,宣传口径、操作要求力求一致。尝试对部分行业的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进行协作,争取达成部分行业核定征收具体指标的统一,如应税所得率等。
3、共同确定房地产企业计税毛利率。由国、地税双方共同研究确定某市房地产经营企业的计税毛利率,公平税负。
4、共同落实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共同做好扣减企业信息传递工作,对年底涉及国税企业所得税扣减的,由市地税局将相关企业信息传递给国税,便于继续落实好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5、积极探索国、地税间加强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国税部门努力创造条件采集企业实际支出的工资薪金等相关信息传递给地税部门,以加强企业代扣个人所得税的比对分析工作,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对合作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要联合采取措施,推动双方的企业所得税管理。
6、继续扩大国税部门征代征地方税费开展范围。实现纳税人向国税局申请代开发票,以及个体定期定额户向国税局超定额申报时,由国税局代为征收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个人所得税等地方税费。
7、联合办理国地税共管户的停、复业及注销工作(兼营国、地税业务的个体工商户除外)。个体工商户停、复业及注销,由国税审定批准,地税直接进行系统操作认可。对企业注销业务,指导中介机构实施国、地税全税种注销清算,方便纳税人,减轻纳税人负担。
8、实现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款项出具税务证明开具和信息定期交换。
(三)联合评估、稽查
1、进一步完善联合评估和稽查工作制度。国、地税双方定期通报专项评估项目,确定联合评估对象,共同实施。每年通报专项检查项目,确定联合检查项目,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共同选案、同时进点,统一有关处罚标准。
2、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情报交换。某市国地税单方实施的评估或稽查,涉及需要补交对方税种的,及时通知对方税务机关补征。对情况复杂、问题严重的,及时通报对方税务机关介入,共同实施检查。
七、实施策略
(一)综合性协作项目
1、共建纳税人办税服务平台。2009年底前向浙江省国、地税局提出建议和需求。
2、共建社会化办税服务平台。2009年7月底前确认需求,启动开发,争取年内开始推广应用。
3、完善12366服务功能。2009年7月启动需求分析,建设短信平台和外呼平台。
4、联合进行税务登记信息送推服务。2009年5月底前开始试运行,及时跟踪、分析,及时完善、提高。
(二)单项性协作项目
由国、地税相关职能部门具体研究实施方案,按照近、中、远的目标要求,提出具体工作安排,于2009年7月底前提交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便于年中例会讨论确定。
八、协作保障
(一)建立协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原则上每年召开两次例会,3月、9月各一次,特殊情况可以提前召开,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当协作项目;检查前一时期协作工作进程和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协商解决。单项性协作的研讨可以适当缩小范围,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召开。
(二)建立项目考核制度。对例会确定的协作项目,某市国地税双方均要列入工作目标考核,以确保协作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建立协作经费保障机制。对例会确立、惠及全市纳税人或基层税务机关的协作项目,如果需要资金投入,由某市国地税商请市财政予以解决。
第四篇: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天津市国家税务局、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
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天津市国家税务局、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
(津地税流[2006]4号 2006年10月19日)
市地税局直属局,市国税局直属税务分局、海洋石油税务分局,各区县和三区地方税务局、国家税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人事局):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6]8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审核办法
(一)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企业享受再就业政策的资格认定和审核工作,对审查合格的企业免费核发《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
1、区(县)劳动保障局负责本区(县)属企业的资格审查核实工作,并将审核意见报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
2、行业总公司负责本系统企业实体的资格审查核实工作,并将审核意见报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定。
3、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中央及外埠驻津单位的企业资格审查核实认定工作。
(二)凡本市辖区内符合《通知》规定的注册企业,均可按第(一)款规定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填报《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资格认定审批表 》,并报送以下材料:
1、享受再就业政策资格认定申请书;
2、填报《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资格认定审批表 》一式四份;
3、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国(地)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5、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优惠证》;
6、企业从业人员花名册(企业盖章);
7、企业与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鉴证花名册;
8、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记录;
9、《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表》;
10、企业工资支付凭证(工资表)。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加工型企业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需提交《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副本)。
(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下岗失业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实际)工作时间的核实工作,并于每年12月 20日前,将《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实际工作时间表》和下一《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工作时间表》报市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确认。
二、减免税审批办法
(一)对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享受税收政策的企业,按照《通知》第一条第(三)款第1项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和主管国税机关申请减免税,并按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相关材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自减免税批准之日起,享受有关税收政策。
(二)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享受税收政策的,按照《通知》第三条规定,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减免税,并按主管地税机关要求报送相关材料。经主管地税机关审核批准后,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享受有关税收政策。
(三)减免税审批工作按照进行,减免税总额按进行核准,本实际减免税额未达到减免税核准额度的,剩余额度不得结转下扣减。
对继续享受政策企业的审批,按照征前审批的有关规定执行。减免税审批前,企业应按规定缴纳各项税费;终了时,全年实际减免税累计额不足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不足部分可依次从本已交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中退抵。
(四)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仍按原优惠方式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其剩余年限内的减免税审批按照原审批办法执行;对2005年底前核准享受再就业减免税政策的个体经营人员,自2006年1月1日起,原优惠政策停止执行,本《通知》下发前超额减免的税款按规定追缴。在剩余期限内的减免税审批按照上述第(二)、(三)款规定执行。
(五)在核准的减免税期间,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人数变化较大时,可持劳动部门重新核定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工作时间表”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调整预核减免税总额。
三、减免税额的预计、扣减及清缴办法
(一)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简称: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均由地方税务局征管的企业,减免税总额的核定及各种税费的抵缴办法如下:
1、减免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2、减免税审批时,按照劳动部门核定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预定工作时间”预核企业本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预核减免税总额=∑每名下岗失业人员本在本企业预计工作月份/12×48003、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时,凡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申报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企业所得税按规定缴纳;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凡按综合率或定额征收各项税费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
4、次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按照劳动部门核定的“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本在企业实际工作时间”重新核定本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核定减免税总额=∑每名下岗失业人员本在本企业实际工作月份/12×48005、根据企业本核定减免税总额,对企业减免税额进行清缴。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不足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减企业所得税;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超过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企业
应补缴超过部分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二)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分别由地方税务局和国家税务局征管的企业,减免税限额的核定及各种税费的抵缴办法如下:
1、减免定额标准、预核减免税总额及核定减免税总额按照第(一)款第1、2、4项执行。
2、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时,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企业所得税按规定缴纳;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
3、根据企业本核定减免税总额,对企业减免税额进行清缴。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不足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由主管地税机关于次年3月底前,将该企业本核定减免税总额及实际减免税执行情况等信息交换给同级国税机关税政管理部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附后),剩余额度由主管国税机关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减企业所得税;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超过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企业应补缴超过部分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一式三份,由主管地税机关、主管国税机关和纳税人各执一份。
企业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及附加总额不足本核定减免税总额,需要在主管国税机关扣减企业所得税的,应在次年3月底前,持劳动部门核发的《企业实体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认定证明》及其附表、《再就业优惠证》及地税部门出具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等资料到主管国税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减免审批手续。
(三)个体工商户减免税限额的核定及各种税费的抵缴办法如下:
1、减免定额标准为每户每年8000元;
2、减免税审批时,预核本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预核减免税总额=纳税人本预计经营月份/12×80003、纳税人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时,凡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申报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个人所得税
按规定缴纳;当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凡按综合率或定额征收各项税费的,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累计额未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上述税款予以减免;其应交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累计额超过预核减免税总额时,其超过部分按规定缴纳。
4、次年3月底前,按照纳税人本实际经营月份,重新核定本实际减免税总额,公式如下:
核定减免税总额=纳税人本实际经营月份/12×80005、根据本核定减免税总额,对纳税人减免税额进行清缴。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不足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从个人所得税本已交税款中退抵;实际减免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总额超过本核定减免税总额的,纳税人应补缴超过部分的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四)对领用餐饮定额发票以及采取税务机关代开发票或窗口开票形式取得发票的纳税人,可以采取先征后退方式。
四、对2006年1月1日前已办理新办(现有)服务(商贸)型企业认定,但未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税申请的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重新进行资格认定后,方能享受《通知》规定的税收政策,其减免税审批和额度核定办法按照本通知执行。
五、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审核认定、减免税审批和减免定额核定办法按照本通知对企业的有关规定办理,享受定额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
附件:1.国家税务总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略)
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减免税执行情况信息交换表(略)
发布部门:天津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6年10月19日 实施日期:2006年10月19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2007-03-15[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
各区县税务局,各财税分局:
现将《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七年一月九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6]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国务院2005年12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现对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等规定精神,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
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关规定执行。
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三、个人实际领(支)取原提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时,免征个人所得税。
四、上述职工工资口径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
五、各级财政、税务机关要按照依法治税的要求,严格执行本通知的各项规定。对于各地擅自提高上述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税前扣除标准的,财政、税务机关应予坚决纠正。
六、本通知发布后,《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144号)第一条、第二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失业保险费(金)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83号)同时废止。
二○○六年六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