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守革命军人的品德高地
坚守革命军人的品德高地
“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军人的品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军人身上的实际体现,是军人立身之本,是军队形象之基。有品德,是强军兴军进程中我军官兵应当具备的道德情操,是对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本色要求。
一、有品德是军人必备的道德情操。
国无德不兴,军无德不强,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广大官兵只有坚守革命军人的品德高地,把有品德作为立身做人、履职尽责的基础,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1、加强品德修养,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需要。革命军人的品德修养是我军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作为构成战斗力基本因素的人,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军事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还应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有了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确立个人的行为准则,才知道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自身的各个方面素质得到巩固和提高。因此,每个军人自觉用军人品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回顾我军的战斗历程,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我军之所以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广大官兵能够明确认识到自己是为人民利益而战,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牺牲这最高的品德准则。正因为如此,才涌现出了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无数英雄楷模。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军人能在无情的地震,泛滥的洪水,燃烧的山火,呼啸的台风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时,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也是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德要求。可以说,良好的品德修养是战斗力的重要力量源泉。
2、加强品德修养,是革命军人健康成长的需要。加强品德修养,对每一个战士提高品德觉悟,保证广大战士沿着正确的人生航向成长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李向群入伍前是一个小老板,入伍后他立足军营,不断矫正自己的人生观,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平时工作积极主动,助人为乐,关心连队建设。在去年抗洪中,他先后四次晕倒在抗洪大堤上,被送进医院救醒后,又主动上堤战斗,直到献出自己年仅20岁的生命,他被中央军委授予“新时期英雄战士”称号,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毛泽东同志说: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品德也是这样,任何人行为的善恶,品质的优劣,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与生来,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环境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个人品德修养的结果。因此,自觉加强品德修养,对提高个人的品德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一个战士的健康成长。
3、加强品德修养,是官兵抵制和克服腐朽思想的需要。曾几何时,有人借口市场经济影响,淡化了精神追求,放松了品德修养,心为物役,信奉利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追逐金钱名利,贪图享乐,玩物丧志。特别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蜕化变质、腐化堕落,严重冲击了官兵的道德信念。培养当代革命军人的道德情操,要扭住立身、立志、立德这个基本问题,硬化品德的考评标准,注重纠治是非荣辱界限不清、兴趣爱好格调不高、言行举止失德失范、人际交往庸俗等不良现象,着力强固品德根基,方能练就金刚身、不怕百毒侵,确保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
二、有品德就是要情趣高尚、品行端正
品德即人的道德品质,主要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原则、道德规范教化个人而形成的情趣品行。对于革命军人来说,有品德就是要做到情趣高尚、品行端正,自觉践行军人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1、培养高尚情趣。高尚的情趣,犹如春风化雨,能够润泽心田、充盈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予人以前行的力量,既可以陶冶情操,也有利于身心健康。而在现实中,许多低俗、庸俗、媚俗的东西,总是包裹着文明、时尚、高雅的外衣出现,使人真假难辨、是非难分。这就要求每一名军人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自觉纯洁生活圈,做到名利面前不失志、美色面前不动心,“爱”之有道、“好”之得当;自觉净化娱乐圈,追求健康向上的休闲方式,不玩丧志之物,不染不正之风;自觉控制交往圈,认清交往之中有纪律、守规矩,多交诤友,多交益友,守住道德底线、不碰法纪红线,用高雅的生活情趣育人品、立德行。
2、端正个人品行。对革命军人而言,品行端正就是要对党忠诚,实事求是,言行一致;自觉践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带头牢记和落实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要求;弘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反对大手大脚、讲排场比阔气、公款吃喝,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是要时常想一想:为强军兴军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做有损战斗力标准、有悖于军人职责的事情?与他人交往是否诚实守信,有没有为人不老实坦荡、欺骗隐瞒的现象?对作风建设新常态是否笃信遵守,有没有敷衍应付、阳奉阴违的行为?只有保持这种“三省吾身”的警醒,才能永葆艰苦奋斗、拒腐防变的作风本色,不断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良好品行。
3、践行军人道德。道德修养前面加上军人两字,就有了特定的含义和特殊的要求。军人的道德修养,是指军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从而形成军人应有的道德情操,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的活动。那么,军人的道德修养要求我们军人应该遵循哪些基本道德呢?一是要遵守与公民身份相适应的社会公德。在我国,社会公德主要表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二是要遵守与人民军队先进性要求相适应的共产主义道德。主要表现在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奋力开拓,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三是要严守与军人的特殊使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它集中体现在《军人誓词》中,是每个革命军人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行为准则。
三、有品德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知是前提,行是关键。只有把革命军人的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彰显品德的力量,成为品德高地的坚守者。
1、在深入学习中育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孔子要求他的学生说“不学礼,无以立”。军人道德修养是军人自觉的、理智的活动,要避免这种活动的盲目性,就必须勤奋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用共产主义道德和革命军人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明朝的政治家于谦写过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要经过千锤百炼达到“清白”的道德境界。新一代青年士兵的楷模向南林,当战士期间先后学习了40多本理论书籍,记下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学习感言,在执著追求真理中坚定了理想信念,校正了人生航向。
2、在切身躬行中修德。良好品德的养成,关键在于切身躬行道德规范,特别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习主席指出:“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要引导官兵坚持从基本道德规范和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小节、训练细节严起,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逐渐培育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而固化为道德自觉。
3、在勤于自省中养德。“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这是佛教教经中的一句禅语,它教导人们要经常消除思想上的污点,检点自己的行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以他那种无情面解剖自己的精神,被毛泽东同志称作中国的第一圣人。周恩来同志更是以“有错误要逢人便讲”的自我批评精神,赢得了全党和全军的深深爱戴。陈毅同志一生光明磊落,肝胆照人,他经常用自己在参加革命初期因缺乏经验而走过的一段弯路来教育干部。遇到工作上的失误和战斗的失利,他总是主动承担责任,严肃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从不抱怨部属和同事。他在六十三岁生日时,写下了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中夜尝自省,悔愧难自文。还是鼓勇气,改正再前行。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这应当成为我们加强道德修养的座右铭。
最后一起分享八句话:志存高远不迷航,爱岗敬业不懈怠;情趣高尚不放纵,品行端正不失节;珍惜荣誉不出格,抵制诱惑不动心;知恩择善不忘义,慎独慎微不放松。谢谢大家!
第二篇:坚守革命军人的道德品质
坚守革命军人的品德高地
“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军人的品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军人身上的实际体现,是军人立身之本,是军队形象之基。有品德,是强军兴军进程中我军官兵应当具备的道德情操,是对我们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本色要求。
一、什么是军人的品德修养
国无德不兴,军无德不强,人无德不立。品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广大官兵只有坚守革命军人的品德高地,把有品德作为立身做人、履职尽责的基础,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1、“品德”的含义。所谓“品德”,就是品质道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想行为倾向。也就是做人的规矩,它是用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2、“品德修养”的含义。是一个人的“第二身份证”,虽然生活中以貌取人的还是存在,但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才是他真正的形象,如果说一个人的言谈举止能够优雅大方,那么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则是美好的。
3、军人的品德修养。在品德修养前面加上军人两字,就有了特定的含义和特殊的要求。军人的品德修养,是指军人按照一定的品德原则和品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从而形成军人应有的品德情操,达到更高的品德境界的活动。它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运用正确的品德原则,清除自己头脑中不正确的品德观念;另一方面,是履行自己接受的品德原则,把正确的品德观念变成自觉的品德行为,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军人的品德修养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磨练、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那么,军人的品德修养要求我们军人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品德呢?
二、新形势下的军人的品德修养
对于革命军人来说,有品德就是要做到情趣高尚、品行端正,自觉践行军人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培养高尚情趣。高尚的情趣,犹如春风化雨,能够润泽心田、充盈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予人以前行的力量,既可以陶冶情操,也有利于身心健康。而在现实中,许多低俗、庸俗、媚俗的东西,总是包裹着文明、时尚、高雅的外衣出现,使人真假难辨、是非难分。这就要求每一名军人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敏锐性,自觉纯洁生活圈,做到名利面前不失志、美色面前不动心,“爱”之有道、“好”之得当;自觉净化娱乐圈,追求健康向上的休闲方式,不玩丧志之物,不染不正之风;自觉控制交往圈,认清交往之中有纪律、守规矩,多交诤友,多交益友,守住道德底线、不碰法纪红线,用高雅的生活情趣育人品、立德行。
2、端正个人品行。对革命军人而言,品行端正就是要对党忠诚,实事求是,言行一致;自觉践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带头牢记和落实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要求;弘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反对大手大脚、讲排场比阔气、公款吃喝,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就是要时常想一想:为强军兴军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做有损战斗力标准、有悖于军人职责的事情?与他人交往是否诚实守信,有没有为人不老实坦荡、欺骗隐瞒的现象?对作风建设新常态是否笃信遵守,有没有敷衍应付、阳奉阴违的行为?只有保持这种“三省吾身”的警醒,才能永葆艰苦奋斗、拒腐防变的作风本色,不断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良好品行。
3、践行军人道德。军人的道德修养要求我们军人应该遵循哪些基本道德呢? 一是要听党指挥,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党的领导是我军战胜敌人,克服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队伍显示出坚如磐石的凝聚力和无往不胜的战斗力,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并正在实现着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二是要爱国奉献,为国家为人民甘愿牺牲奉献,是革命军人精神支柱的本质特征和道德风范的最高境界。军人即意味着奉献,军旅生涯总是意味着与高原雪域、孤岛荒原相处,与艰苦紧张、危险寂寞为伴。战场上枪林弹雨、炮火纷飞,“死神”随时威胁着每个军人;和平时期执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负伤流血、献出生命的事情也难以避免。然而,正是连队官兵一次次鲜为人知的岗哨执勤、战备拉动,紧系着国家主权和人民幸福;正是连队官兵一个个普普通通的身躯,构筑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安全屏障。这就是军人的光荣、战士的风流。三是要爱军习武,爱军和习武,是军人道德义务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爱军”,是指军人要热爱人民解放军这个战斗集体,积极投身军队建设,自觉维护军队声誉;“习武”,是指军人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掌握过硬的杀敌本领。爱军是习武的思想基础,一个军人只有对人民军队无限热爱,才可能焕发出高涨的练兵热情;习武是爱军的必然要求,离开习武,军人也就不成其为军人。连队一年一度的“刀疤”集训已经连续组织5届了,每一名参训战士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刻苦训练,那就是为了练就了一身的杀敌本领,在未来的战争中展示我们军人的雄风。四是要尊干爱兵,人民军队的官兵团结,历来是感召军心、激励士气的巨大力量。我军的官兵关系,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重要体现。革命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奋斗目标像强力的纽带,把来自东西南北、五湖四海的官兵汇聚起来;像火热的熔炉,使非亲非故、素不相识的陌路人变成了志同道合、情同手足的亲密战友。部队内部虽然岗位不一样,职务有高低,大大家都是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官兵政治上一律平等,人格上不分贵贱。建立起这样一种新型的官兵关系,部队的团结巩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建设和发展就有了生机和活力。近年来,连队大力创建和谐军营,在训练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融洽官兵关系,不论是战士与士官,士官与干部,还是干部与战士,人人都能做到平等相待、亲同手足、和谐相处。五是要严守纪律,我军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武装集团,严守纪律是形成和巩固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军人道德的显著特点。我军素以纪律严明而著称。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亲手为我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完善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党的长期培育下,全军官兵像爱护生命一样维护纪律,形成了令行禁止、秋毫无犯的优良作风,成为我军区别于剥削阶级军队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事行动的协同性大为提高,无论在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作战系统受到破坏,造成战争全局的失利,这就对从严治军、加强部队的纪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严守纪律是现代军人道德素质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六是要坚守气节,人的一生,将无数次地要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和冲突中作出自己的道德决定。气节是军人道德修养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是高尚品质和美好情操的重要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气节,在共产党人身上,浩然正气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对革命军人来说,保持气节与履行特殊使命直接相关,显得尤为重要。很难设想,一个丧失气节的人,还能够为正义事业冲锋陷阵,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没有气节,就如同没有灵魂,没有脊梁,没有立身的根基。这样的军队,是绝对不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革命军人一定要时时警惕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真正做到“浩然正气贯长虹”。七是要艰苦奋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在那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里,敌人是那样强大和凶恶,环境是那样残酷和险峻,物质条件是那样匮乏和简陋。但凭着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催生了革命的星星之火;长征路上的野菜草根,支撑了北上抗日的滚滚铁流;陕北高原的小米饭粗布衣,孕育了新中国的灿烂曙光。“艰苦奋斗”,这四个凝重的大字,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历程,融贯了我党新一代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要向革命前辈学习,在新的革命征程中把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八是要文明礼貌,我军历来以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而享誉天下,在这个大熔炉中培育成长起来的雷锋、李向群等无数杰出青年,作为精神文明的光辉典范彪炳史册,感召后人。军人的日常文明礼貌行为同军队形象这一重大问题联系紧密。形象是窗口,透视着一支军队的整体素质。不论军官还是士兵,不论属于哪个军兵种,也不论具体工作岗位是什么,只要身着军装出现在人们面前,就代表着整个军队的形象。形象是旗帜,体现了我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和方向。我军作为先进的社会群体,应当按照党的要求,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在全社会前列,革命军人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模范实践者和积极传播者,成为讲文明有礼貌的榜样。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军人品德修养的知识后,又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修养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呢?
三、有品德修养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知是前提,行是关键。只有把革命军人的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彰显品德的力量,成为品德高地的坚守者。
1、在深入学习中育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孔子要求他的学生说“不学礼,无以立”。军人道德修养是军人自觉的、理智的活动,要避免这种活动的盲目性,就必须勤奋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用共产主义道德和革命军人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明朝的政治家于谦写过一首《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要经过千锤百炼达到“清白”的道德境界。新一代青年士兵的楷模向南林,当战士期间先后学习了40多本理论书籍,记下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学习感言,在执著追求真理中坚定了理想信念,校正了人生航向。
2、在切身躬行中修德。良好品德的养成,关键在于切身躬行道德规范,特别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习主席指出:“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要引导官兵坚持从基本道德规范和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小节、训练细节严起,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逐渐培育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方式,进而固化为道德自觉。
3、在勤于自省中养德。“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这是佛教教经中的一句禅语,它教导人们要经常消除思想上的污点,检点自己的行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以他那种无情面解剖自己的精神,被毛泽东同志称作中国的第一圣人。周恩来同志更是以“有错误要逢人便讲”的自我批评精神,赢得了全党和全军的深深爱戴。陈毅同志一生光明磊落,肝胆照人,他经常用自己在参加革命初期因缺乏经验而走过的一段弯路来教育干部。遇到工作上的失误和战斗的失利,他总是主动承担责任,严肃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从不抱怨部属和同事。他在六十三岁生日时,写下了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中夜尝自省,悔愧难自文。还是鼓勇气,改正再前行。灵魂之深处,自掘才可能。这应当成为我们加强道德修养的座右铭。
最后一起分享八句话:志存高远不迷航,爱岗敬业不懈怠;情趣高尚不放纵,品行端正不失节;珍惜荣誉不出格,抵制诱惑不动心;知恩择善不忘义,慎独慎微不放松。谢谢大家!
第三篇:坚守敬畏的精神高地
坚守敬畏的精神高地
董宝礼
一、1988年,战战兢兢登上高中的讲台
1988年,我带着大学老师的谆谆教诲,带着父母多年来殷殷期盼,终于在那个火热的9月,回到了我度过了整整六年中学时光的母校——拥有近百年历史的阳信第一中学,战战兢兢地登上了心仪已久的讲台,圆了我多年的教师梦,也从此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中学语文教学之旅。
在此之前,我就有一个教师的梦想,尤其梦想自己能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因为6年的中学时光,初高中的两位语文教师——张洪昌老师与王云震老师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并因而受到很大的教益,特别是他们对教育的一腔赤诚和对汉语言文化的无限热爱,使我读到了令我终生受益并为之孜孜以求的东西——语文教学,人生至高无上的精神高地。
从此,我便带着兴奋与激动、带着责任与梦想在我的三尺讲台上走我的路了。
梦虽美好,但实现梦想的道路总是充满着艰辛与坎坷,上任之初,我担任高一的语文课兼一个班的班主任,其实,对于这一副担子我觉得自己还是有能力担得起的,但为了把这副担子挑得让学生满意、挑得让领导放心、挑得让自己踏实,我早起晚睡,不舍昼夜,有时还常常通宵达旦,因为才开始的那个星期,教导处主任、副校长、校长轮番来听我的课,是因为我初出茅庐还是出于对我这个中学期间的“优等生”的关爱,是对我这个学历不达标的专科生的不信任还是对我给予更多的希望,我不得而知。但我清楚的知道,学校既然把这幅担子交给我,最起码对我还有信任,就为了这一信任,我也需要付出千倍的努力争取把每一节课都上得“最完美”。
就是为了“最完美”这个字眼,我在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的高三年级的讲台上一站就是七年。在那段漫长的七年里,我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懊恼;有过因高考成绩优异而获得的鲜花与掌声,也有过因高成绩滑坡而受到的责备与批评,但在这些“喜悦”与“鲜花”面前,我不敢有丝微的骄傲与沉醉,在这些“懊恼”与“责备”面前,我更不敢有任何理由去沉沦与抱怨,因为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就理应无怨无悔,勇往直前。为了激励自己走好自己的教学之路,我曾写过一篇散文诗,抄写在自己的床头前用以自勉,个中写到:
我力驾三尺方舟,站在你深邃秘奥博大的背景里,持浆扶橹,打捞我业已成熟而年轻的诗心。伟大而年轻的诗情吆,你可知晓我——一个年青船夫的襟怀,你可读懂我“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奥秘?
我的北方母亲河,你可曾记否:你以一双温柔的手,暖热的腹体,塑造了我堂堂正正男子汉倔强的性格;你以一捧晶亮洁净的心泉喂养了我黄土般敦厚的灵魂;你以一轮神圣的手臂,为我指明了一条坎坷、宽展、明朗、壮丽、辉煌的道路——顺流东去,披风斩浪,到大海的深处,铸自己为又一根人类文明的定海支柱。
后来这篇散文诗全文发表在当时的《德育报》上。
二、1996年,无奈中实现痛苦地转身
教师这一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付出不一定有回报,播种也未必有收获。虽然我曾毫不动摇地坚信只要付出心血和汗水,就一定能在教育的田园里收获满仓,但有些时候命运总是与你玩一些“黑色幽默”,让你哭笑不得。就在1996年的这一年,我带的两个复读班166个学生在高考中几乎是全军覆没,语文成绩也自然是出乎意料的惨败之极,位次几乎落到了全市的最后。万般无奈之中,个人“身退”的愿望也正切合的校长的想法,我不得不从“神圣”的高三讲台上走了下来回到最基础的年级“从头开始”。
这一年,我与史建筑老师(北京十一学校语文特级教师)分到了同一间办公室,并且对桌办公。因为两人都曾有过昔日的辉煌与荣耀,也都因酷爱读书喜欢钻研而志趣相投,所以两人之间的共同话题特别多,相处的时间也就特别长。
有一次,大概是夜晚11点钟,他忽然对我说:“礼哥,咱就这样被报废了吗?”
“你说呢?”
“我觉得,咱不能就这样算了。我们该为自己找点出路。”他说得很认真。“反正我也不想做别的了,当老师挺好的。我舍不得这份工作。”
“不是。我觉得我们该在教学上想点儿别的办法。你善于写,现在总比高三时间充裕一些,你该发挥发挥了。”
看来,我曲解了他的意思了。“对。你课上得不错,也善于钻研。争取在课堂教学上有点突破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你看人家的课堂教学实录,我觉得咱也能上出这样的课来。”他拿着一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指着上面的一篇教学实录给我看。
“行。咱就这么办,看谁能最先出成果?” “一言为定。”
现在想来,我不知道这一次对话就当时而言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起多大的作用,但此后的时间证明我们的这次交流成了我们在无奈中痛苦转身的一个契机。
第二天,我们就到阅览室里借来了所有权威性语文教学杂志,如《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等一共十几种一百多本,再加之我们自己订阅的《中学生阅读》《中学语文园地》《语文报》《语文周报》等十余种,在地上摆了厚厚的三大摞,也就是从这一天起,我们实现了从每天在书山题海中摸爬滚打到开启新的教学教研结合之门的思想转身。从此,我在完成最基本的教学工作之余,便开始学习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论文,并尝试写一点东西。这年的10月,我写了三篇短小的赏析类文章,分别投递给了《中学语文》《语文报》和《语文周报》,因为是投石问路,所以所抱的希望也不是很大,所以依旧是一边教学、一边读书看报、一边鼓捣点小东西。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的三篇文章都变成了铅字。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仅仅一年的时间,我就在《语文世界》《中学语文》《中学生阅读》《中学语文园地》《语文报》《语文周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各类教学类文章80余篇,并先后有6篇文章在各类报刊组织的教学论文大赛中获奖。
三、1998年,转身之后的道路渐行渐宽
可以说,只写一些短小的文字对于教学活动的真正作用有一点,但不是很大,至多可以为自己多少带来一点人脉、名声和些微的经济利益,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要想真正实现教研促动教学,教研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还必须静下心来钻研一些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
于是,我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在同事们的帮助和同学们的参与下,也开始细心研究、认真实践课堂教学改革,力求从自我实践中寻找语文教学的新出路,使我敬畏的民族文化传统得以真正的承传与发扬。我也开始揣摩教学杂志上刊登的各种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等,对于比较优秀的案例或觉得自己可以尝试的案例,便不惜笔墨和时间认真抄录下来并写下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1998年的春天,我带的学生已经进入高二下学期,面对业已有了一定作文水平的他们,我觉得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进行教学改革的时机已到,于是在惴惴与兴奋中属于自己的教学改革暗暗启动。当时,我还给自己的改革取了一个自认为很时尚现在想来很幼稚的名称——“听说读写全方位、化整为零立体化作文教改实验”。这一实验,就是首先把作文训练的重点先行切分为数个专题,每个专题通过几次作文训练与评改集中攻关,附带对其他专题进行蜻蜓点水式评改,这就是所谓的“化整为零立体化”;所谓“听说读写全方位”,就是在大家都完成整体作文的基础上,把评改的权力放到课堂上交付全体学生,让他们在相互交流、集体参与的过程中综合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一实验,我觉得比原来单纯的“学生写作—教师批阅—课堂讲评”的教学模式费时费力,但学生却非常喜欢,参与度和热情度也越来越高,结果还真的收到了极为明显的教学效果。后来,我把对这一实验的认识与体会写成教学论文,参与了全国中语会组织的“语文教学成果评比”,荣获二等奖,并且其中的理论性文字部分在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全文发表。
与此同时,我还认真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特别是针对名家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和自己的切身体会,细心研究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的具体问题,一边研究,一边思考,一边记录心得体会和个人反思,最后整理成一篇长达8000字的思考类文章《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分两期全部发表。
作文教学实验的“表象”性成功和教学论文的权威杂志认可,使我重新找回了语文教学的自信,也进一步激发了我走教研教改之路的斗志,同时也再次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同与信任。在担任学校的教研组长期间,我同时兼任三个班的语文课,学校还敦促我重新组建“啄春泥”文学社并创办《啄春泥》校报,面对这突然增加的各种工作,我没有退缩,更没有抱怨,而是欣然接受并全力以赴,因为,这些都是我喜欢做的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再苦再累都值得。”这也是我自己概括的人生格言,也是我至今都尚未改变的人生体验。
在这些年里,我不但以更大的热情,更是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教育、教学与教研的具体实践之中。每周近24节课,加上6个晚自习,三个早自习,再加之周末辅导,每周呆在教室里的时间几乎都在35个小时以上;每月文学社活动两次,出版报纸一期;正常的教研活动还要进行;备课,批改作业、试卷都必须落实到位,所以我几乎是每天都必须泡在办公室里,因而常常需要家人招呼才想起回家吃饭。即便是这样,我还要坚持每天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书看报或写点文章,并为此乐此不疲,始终没有间断。2000年我在《语文报·教师版》发表的短文《忘不了那片红枣树》里有过这样一段真实的记录: 昏黄的灯光,厚重的典籍,如山的作业,排放零乱的教学札记和学习心得,散发着浓浓枣香的茶水,拥挤在我小小的书桌前,伴我追寻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深底蕴和人生经历的意趣与诗情,共同消受子夜过后的幽静与恬适。
翻几页书,涂抹几行文字,品一口浓郁的枣茶,好不惬意。翻几页书,头脑里便开出许多色彩艳丽的花朵;写几句话,天地间便生出些许的一点阴凉;品一口茶,便常常拣拾起童年时代那一片片永久也抹不掉的美好回忆,连同记忆中那片高高的枣树林。
…… 夜深了。
午夜的脚步划过,我欣慰地呷一口散发着浓浓枣香的新茶,又借着昏黄的灯光,在妻儿柔柔的鼾声陪伴下,继续寻找厚重典籍里那一颗颗红得发紫发亮的甜枣。
艰辛的劳动,无悔的付出,我的心血没有白费,期间经过整整十年的努力,我和我的同事们共同创造了我校语文高考成绩最辉煌的一段历史,连续7年获全市高考综合评比前两名;我们指导的学生作品先后有400余篇(次)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奖。我个人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实验教师、山东省优秀语文教师,滨州市高中语文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工作者及数十个省级以上作文教学“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先后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世界》《语文报》《语文周报》等二十余家报刊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学论文60余篇、教学类文章及文学作品400余件,并于2004年被吸收为山东人民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成员,参与新课程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此同时,还主编、参编《中国现当代诗歌选读读本》《高中生作文名师精评精改》《记叙文新思路突破》等公开出版物60余种。
四、2010年,坚守高地志攀巅峰
2010年,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特级教师。
我知道,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一名中学教师工作业绩的充分肯定和最高奖赏,是多少中小学教师不懈奋斗的至高目标;我也知道,我虽然也像千百万中小学教师一样曾为达到这一目标付出过汗水乃至心血;我更知道,这是我二十余年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但绝不是我的一生事业的终极目的和最终归宿。
多少年来,教师的职责绝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那是我所敬畏的精神高地,而成为一名教育家才是我人生的精神巅峰。
在最近的两年里,我依然在语文教学这方肥美的精神田园里苦心经营,乐此不疲。为了顺应山东省全面落实新课程方案、强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打破在有限的课时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一坚冰,我在省市教研室的指导帮助下,通过与同事们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寻找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先后开展的“阅读教学大问题导读法尝试”“自主式开放性课堂教学研究”等课题业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在学校内部开花结果,部分课例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和《语文教学通讯》上重点推介。
而为了在“育人”的道路上能突破语文的学科界限,我还主持承担了全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的子课题“创新型教师、学生培养策略研究”,亲自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写作创新,也得到了令人欣喜的回报。其中,在2011年-2012年半年多的时间里,我所指导的学生仅在第十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的就达12人,占全校获奖人数的近八分之一;而学生的创意作品有51项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占到全校获得专利人数的二分之一强。
我清楚地知道,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付出了汗水和心血,但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超值回报。我每每望着那一张张带着激励与鞭策的证书,看看我用心坚守的这方自己始终敬畏的高地,再望望我对人生、对事业刻意追求的理想巅峰,觉得自己的路还很漫长,也很遥远。我也始终坚信,只要我能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倾注更多的智慧和才干,我会离那片巅峰越来越近。
教学感悟
24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使我从一个全身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书也好,育人也罢,其中最重要的东西,就像对家乡的泥土一样坚守和敬畏。所谓坚守,就是要坚守我们所选定的这份职业,无论环境多么差,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待遇多么低下,也无论别人如何评价——赞美或是歧视,我们都应该无怨无悔地坚守你脚下的这片土地,正如艾青先生在诗中所写的那样,“为什么我的眼里总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所谓敬畏,就是要对我们所从事的这份事业始终存有一份敬畏之心,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灿烂、最崇高的职业,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这份职业更灿烂、更崇高也更神圣。我们所做的不单单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借助古今中外的思想、精神、意志、操守和人格来引导我们的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该朝哪个方向前行。
怀着感恩之心坚守我们敬畏的精神高地,我们就会变得灿烂、崇高和神圣。
(原载《语文教学通讯》2013年第3期)来源:
第四篇:坚守信仰高地 守护精神家园
坚守信仰高地 守护精神家园
近段时间,随着电视剧《潜伏》在各电视台的热播,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忠实的观众,一部电视剧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的关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这一现象专门做了一个调查,观众在回答你从《潜伏》中看到了什么时?排名最靠前的回答是:看到了信仰的力量。那么什么是信仰呢?信仰是对某种主义极度的信服和崇敬并奉为行为准则的精神现象。有没有信仰,有什么样的信仰,对人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地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要始终坚守的信仰高地,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胡主席深刻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入手。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就要切实弄清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渗透破坏的新方式、新手段及其险恶用心,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坚决抵制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破坏活动。
一、树欲静而风不止——理想信念面临的挑战和影响
胡主席提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较量和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西方国家加紧向全世界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当前,在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生产生活方面发生重大深刻变化的时候,我们的理想信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挑战一:西方思想文化的渗透。我们翻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地图,我们会发现,这个熟悉的世界一下子多出了许多国家,从哪里来的,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国家分裂分化出来的,这些分裂分化就是从意识形态领域首先打开突破口的。正如,尼克松在他的《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他于八十年代到东欧国家时就发现,东欧共产党人已经完全丧失了信仰,意志和信心已经破灭。因此他断言进行和平演变的时机已经成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美国等西方国家,兜售他们的人权、自由、民主等西方的价值观,来动摇别国的意识形态。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针对中国制定的《十条诫令》讲得非常清楚:要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蔑视并进一步公开背弃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总之,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来破坏他们传统的价值观,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自尊心的钥匙……以上这些赤裸裸的宣示,应当引起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革命军人的深思和警觉。今天,大家是否注意到,麦当劳、肯德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可口可乐成为饮料市场的“大哥大”,好莱坞电影更是深受年轻人青睐。殊不知,这本身就是美国对我国进行的文化渗透和输出,看似他们输出的是可口可乐、麦当劳,实际输出的是西方的生活方式;看似输出的是好莱坞大片、迪斯尼乐园,实际输出的是西方的享乐主义;看似输出的是圣诞节、情人节,实际输出的是西方的思想观念。所以人们时时刻刻都在经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我们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做好积极防范。多年来,西方国家广泛的通过网络、影视、广播,书籍等传媒,不遗余力地进行文化渗透,破坏和影响我们的主流价值和政治信仰,可以说,意识形态领域从来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
挑战二:国内错误思潮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有人说,当今时代是个“价值爆炸”的时代,是反映不同主体利益要求的价值观“诸神竞争”的时代,各种文化思想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多元共存已是不争的事实,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潮也粉墨登场,一些官兵经不住考验和诱惑,理想追求、政治信念、价值取向、行为标准和思想道德出现偏差。比如:有的信奉新自由主义,鼓吹人性自由,私有自由,照搬西方的意识形态,在中国进行全盘西化。有的信奉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是多元意识形态的一元,否认其在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有的,则抱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否认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革命史,抗争史,尤其是否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诸如此类的错误思潮,都有藐视合理的逻辑性,但是都具有较大的迷惑性,破坏性,对我们的理想信念有着极大的冲击力,如果我们不能明辨是非,盲目听信,势必会造成思想混乱,信仰迷失。宁夏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把少数民族地区作为“西化”、“分化”的突破口,宁夏也成为非法宗教组织和宗教极端势力关注的重点地区。可以说,反动宣传就在我们的身边,前不久在大门口就发现张贴的法轮功宣传单。在我们野外施工,也可能会遇到民族和宗教问题,那么我们怎么办?我们必须充公认清其本质和危害,坚决的抵制。
挑战三:社会复杂现实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追求效益、追求回报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追求,使得官兵关心自身利益的程度也随之提高。在社会生活四个多样化的大背景下,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一些同志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前,精神世界的追求就陷入了无所从的境地,比如,有的同志看到,贫富差距拉大,贪污腐败履禁不止,城乡差别发展不平衡。就对自己的原本坚守的信仰产生怀疑,有的受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人的思想滋长,思想趋于迷茫。人的思想象块地,不长庄稼就长草,信仰是意识形态的灵魂,我们只有才能守住信仰的高地,才能守住意识形态的阵地。
在诸如此类的挑战面前,给不少官兵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冲击和影响。归纳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
一是政治信仰有所动摇。近年来受西方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和影响,少数官兵淡化了对理想的追求和政治上的进步。有的同志对给水专业不感兴趣,认为扛钻杆的不如扛枪的,打井的不如打仗的。有的官兵认为,边防战士和地方打井队差不多,整天跟泥浆打交道,睡不好觉,吃不好饭,穿不上干净衣服,认为在部队活得太累,付出太多得到太少。有的虽爱军但不爱岗,在岗位不敬业,使命感、责任感不强,工作动力不足,搞不清“当兵为什么、当兵干什么”?
二是价值取向有所偏移。当前绝大多数官兵都有正确的价值观,但也有极少数官兵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价值观念发生了动摇,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主要表现:在工作中对“等价有偿”原则格外关注,重物质利益,重得失回报,想问题、办事情更多考虑的不是怎样把工作干好,而是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往往是对己有利的事就干,没利的就不干。凡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奉献精神有所淡化,对个人进步、自己家事考虑的较多,稍不如意,就闹情绪,消极怠工。业余生活是看电视、上网、发短信、看闲书。有的艰苦奋斗意识淡化,认为我们边防战士,生活太艰苦、工作太辛苦。在钻井分队的少数官兵感到,每年三月出队,长期在野外风餐露宿,与钻机为伴,总是一身泥水一身汗,生活单调,枯燥乏味,与社会上同龄人相对自由、浪漫的生活没法比,言谈中对地方的文体娱乐、旅游休闲等生活方式表现出强烈的企盼。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意志消沉,精神状态差,只求混日子,熬时间,耽误青春,荒废时间。有的甚至把社会上鱼龙混杂的娱乐生活当作“时尚”,在“酒绿灯红”中迷失了方向。
三是思想道德易滑坡。主要表现为是非不分,有的把无私奉献看作是傻瓜,把诚实守信看作是愚昧,把勤俭朴素说成是寒酸,把认真负责说成是太累,把吃苦耐劳说成是傻冒,把弄虚作假看作是聪明,把挥霍浪费看作是前卫,把有钱、有权、有名看作是追求,把请客送礼说成是会办事,把追求享受说成是潇洒,等等。有的对身边发生的不道德、不文明的社会现象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缺乏应有的认知能力。有的道德滑坡,不崇尚高尚的道德境界,而津津乐道于庸俗关系和低级趣味;有的对腐朽的、低级的生活方式抵制不力,淡化自律意识,放纵个人行为,守不住道德底线。有的追求低级趣味,把庸俗当时尚,热衷于阅读不健康书刊,谈论“荤段子”,转发格调低下短信,甚至出入不健康娱乐场所。有的对婚外恋、婚前性行为等感到习以为常,问卷调查显示,97%的官兵上过互联网,其中,56%上网为了和网友聊天、打网络游戏,52%有异性网友,12%和网友见过面,8%外出时去过洗浴城、KTV等娱乐场所。有的追求社会时尚,搞超前消费,热衷于相互间送礼物、搞派对,把mp4、数码相机、手机、高档服装等作为生活必需、互相攀比,还有的不顾自身条件,不顾家庭经济困难,“打肿脸充胖子”,盲目与别人比穿戴、比吃喝、比会玩,等等。
四是行为方式易失范。主要呈现出三种不良趋向:要自由不要纪律,有的条令条例意识比较差、平等意识比较强,自身要求放松、行为方式自由,有事没事想外出。有的对上级三令五申的要求不当回事,对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津津乐道,把制度规定置于脑后。讲民主不讲集中,过分强调民主权力,只要组织照顾,不讲组织纪律,有困难就想到组织了,尽职责就把组织要求甩到脑后。信个人不信组织,有的哥们义气较重,有困难、有矛盾时,不是依靠组织依据法规解决,而是走私了的捷径,导致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越弄越复杂;有的个人愿望一旦不能满足,便心怀不满,怨恨组织,抱怨领导,发泄私愤,个别的甚至做出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
五是人际交往易变味。开放的社会没有封闭的军营,随着军营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军人与对外交往的空间日益增大。在这种大背景下,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对军营影响很大,而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故案件,大多能从官兵对外交往过多过滥找到原因。有的对社会上流行的“礼尚往来”习以为常,对“办事就得花钱”等所谓的“潜规则”表示认同,把结交朋友多看成是“能力强”、“本事大”、“有魅力”;有的信奉“没钱办不成事”、“不互相捧场就加深不了感情”,把讲义气、够朋友作为交友准则,结果交了一帮酒肉朋友。有的集体荣誉感不强,完成任务拈轻怕重,互相推诿;有的个性张扬,强调自我,向往自由随意的生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一些老同志谈到,过去各单位之间搞拔河、比武等比赛,大家生怕自己单位落在后边,如果输了许多人连吃饭都没胃口,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见了,大家关注个人利益远比连队荣誉要强烈得多。还有的官兵不愿向组织敞开心扉,干部骨干与他们谈心时,大多说些场面话、客套话甚至假话,不愿吐露自己真实想法。
六是防范意识易缺失。在长期和平环境影响和西方敌对势力“香风毒雾”的侵蚀下,一些官兵敌情观念淡漠,看不清合作中有斗争,交往中有渗透,错误地认为发展经济、扩大开放就应该增加社会交往,广交各种朋友;看不清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丧失政治警觉性,不分时间场合,什么话都敢讲,什么事都敢议论,信口开河、毫无遮拦;看不清网络背后的陷井,比如:在网上聊天交友,有的甚至起的网名叫绿色军衣、我是一个兵、迷彩服、军人本色等等,不可避免地给敌对势力渗透策反提供了条件。
七是战斗精神易减退。应该说,这几年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强化战斗精神、忠实履行使命、弘扬优良传统等教育,广大官兵施工训练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少数同志战斗精神弱化的问题还不容忽视。有的意志较薄弱,作风欠顽强,遇有紧急任务、重大行动和高强度训练,身体上吃不消,心理上受不了;有的看不到潜在的战争威胁,认不清面临的严峻形势,对“三股势力”恐怖活动的危害比较轻视。有的打赢信心不足,总认为我们边防战士是打井的,不是打仗的,前段时间军区工作组到野外检查帮建,就反映我们好多同志精神状态不好,与此有很大关系。有的拿以人为本做幌子,对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图安逸享清闲,当兵几年,虎气不足、稚气有余等等。
二、唯有源头活水来——理想信念就是力量
温总理2007年在同济大学视察时,朗诵了一首诗《仰望星空》,唤起了大家对理想信念的追求。诗中这样写道:“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廊而深邃,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的求索,追随……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的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我们仰望星空就是要探求那无穷的真理,追随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灯塔,青春的火焰,决定我们前进的方向,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第一,只有坚守理想信念的高地,人生才有正确的方向。人们常说,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生在最高层,我们每个同志只有坚守自己精神高地,我们才会看的远,想的深,才能头脑清醒,明辨是非,立场坚定,行动自觉,站的高,看的远,我们是否有过驾车在高速公路上迷路的情景,这里的道路,四通八达,稍不注意,就会走错方向,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人生旅途,也有碰到许多叉路口,如果在我们的心中没有正确的目标,就会失去方向。某军分区干部李某,最初,只是抱着猎奇的思想,在互联网上浏览一些另类的言论,发展到下载一些反动言论,进而在互联网上散布一些反动言论,最终被严肃查处,李某为什么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根据他本人的交代,其根本原因,是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迷失了前进方向。近日通报的海军某部姜某,在互联网交友网站注册了个人信息,暴露了军人身份,被境外敌特分子盯上,在境外人员的拉拢腐蚀下,姜某通过互联网多次提供搜集的文件资料,其中绝密级8份,机密级19份,秘密级4份,姜某现被依法逮捕,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我们青年官兵年龄小,阅历浅,思想还不够成熟,极易被别有用心的敌特分子盯上,更要引以为戒,时刻保持警惕。事实告诉我们,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南针,没有理想信念的指引,人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高级工程师李树棠扎根大西北找水打井“三不进京”。可谓理想信念坚如磐石。像李树棠这样的边防战士,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
第二,只有坚守理想信念的高地,奋斗才有不竭动力。邓小平同志总结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抗战时期,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抛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抱着割掉皮肉还有筋,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穿过国民党设置的一道道封锁线,奔向他们心中的圣地——延安,有一个叫凡尘的广东籍青年,在路上不幸病倒,在他生命的最后的时刻,仍然执着地把头朝着延安方向,双手抠进黄土,艰难的向前爬行了28米,从西安到延安绵延800里,千百万热血青年用鲜血和生命筑就一条理想信念之路,一个民族,一个集团,一个人只有拥有崇高的信念,才能获得强大的前进动力,今天,我们物质条件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精神世界的崇高追求,仍然是我们成就人生的不竭动力。我们边防战士建团至今,一代代官兵为了找水打井的崇高追求,有6名同志从入伍到退休一直奋战在找水打井第一线,9名同志为给水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因此,当一名优秀的边防战士,首先要有忠诚于党和人民给水事业的执著信念。也许大家会想,我只是普通一兵,身居小岗位,干着具体活,也干不成大事业。可大家想想,一滴水,不正是有了入海的执著信念,才汇聚为涓涓溪流,才汇流入滚滚江河,最终成为浩瀚无垠的大海吗?只要我们坚定对给水事业的追求,坚守无尚光荣的给水岗位,就能够在小岗位上干出大成就、实现大作为。
第三,只有坚守理想信念的高地,人格才有无穷魅力。大家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那个时候,全中国的老百姓有谁能知道共产党是干什么的?五十几个人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每名共产党员,就是靠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靠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执着追求,一步步影响和带动了全中国的所有进步力量,进而解放了全中国。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方永刚,真学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20多年潜心钻研,真情传播,模范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一位听过他课的领导干部讲,我只听说过歌星在反场再唱,还从来没见过讲政治理论课的还反场,方永刚教授哪来的这么大感染力啊,关键是他始终高举着真理的火炬,洋溢着信仰的魅力。在我们团史馆里,也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王学印,七十年代,而立之年的王学印从地方水文地质队特招入伍。当时团队刚刚组建,部队正在进行四大沙漠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一入伍,王学印就立即投入到了这项空前的工作中,开始了他三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忘我奉献的地质科研工作。光阴似箭,日月如梭,1993年,入伍18年后,他才第一次踏上了归乡的列车,看到早已等候在村口的父母,妈妈用她那婆娑的双手抚摸这两鬓花白的儿子,父母亲的眼睛湿润了,18年的想念,18年的牵挂在这一刻实现。望着年迈的父母,愧疚的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18年来这是王学印第一次见父母,也是最后一次。父母亲相继去世时,他正在苦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实施浩大的“百井扶贫”工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俗话说:自古忠孝两难全,王学印为了国防给水事业舍小家顾大家,用忠诚书写着听党指挥的铮铮誓言,用行动践行着服务人民的性质宗旨,用累累硕果印证着英勇善战的光辉历程。这种无穷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边防战士奉献青春不言悔,甘将热血化清泉。
信仰对我们如此重要,那我们如何才能坚守信仰的高地呢?
三、咬定青山不放松——理想信念贵在砥砺
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意识形态领域攻击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特别是我们边防战士,长年在外施工打井,与社会形形色色的人接触更多,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更大。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从根本上提高抵制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能力,自觉与各种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使自已的懒散在艰苦的环境中遗谴,使自己的理想信念在艰苦的环境中升华。具体来讲,我们要坚持四靠:
一靠理论武装。我们经常讲,政治上的敏感与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与成熟。事实上,敌对势力的渗透和演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我放松了科学理论的武装,放弃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从近年来查处的出卖情报的案件看,极少数人之所以被敌对势力所引诱、所迷惑,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根本原因就是放松了理论学习,放松了世界观改造,缺乏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破坏的政治敏锐性和判断力。列宁指出,革命理论能够取得一切信念。坚守信仰,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起今为止最完整的理论,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他的伟大之处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的社会规律和发展方向,前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一些政治家和学者,又开始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学术,《资本论》一度成为西方国家最畅销书籍排行榜的前列,历史再一次映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坚守理想信念就要坚持用党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我们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无可辩驳的证明了创新理论的正确性。在当代中国,信仰马克思主义就要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个人都要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真理来信仰,作为道路来坚持,作为理想来追求。要善于从党的创新理论中吸取营养,凝聚力量,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开出永不凋谢的鲜花。我们大家都要象方永刚教授那样,怀着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炽热情感,如饥似渴地学习、真心实意地践行,真正做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诚卫士。
二靠价值引领。是一滴水,就要折射七彩阳光;是一束光,就要散发全部热量,我营四连班长魏露当了15年兵,打了15年井。2003年9月的一天,连续跟班20多小时的他,突然感到腹部一阵疼痛,战友们都劝他入院检查,可他强忍着剧痛笑着对大伙说:“没事,胃病又犯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时常带病坚持上岗,致使病情不断恶化,直至献出了他年仅33岁的生命。就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魏露心里惦记着的还是他那深爱的钻机。他在给团党委的最后一封信中写到:“假如这次我能活着回去,我愿意当一辈子的边防战士;假如我将不幸离去,请求团党委一定要让我再看一眼相伴多年的钻机!”战友们!这种“利万物而不争”的人生价值难道不是边防战士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吗?为此,我们一定要不断强化精神支柱,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切实做到“趣”而有度、“好”而有道、“玩”而有品、“乐”不上瘾。自觉控制“交往圈”,不因交往不慎而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净化“生活圈”,不因恶小而为之,最终丧失德行和气节;纯洁“娱乐圈”,不被网上错误信息所迷惑,干一些与军人身份不相符的事情。一句话,要强化防范意识和自律意识,不闯“禁区”、不踩“红线”。要筑牢自己的精神高地,保持崇高的品质、高雅的情趣、高尚的追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影响,经受住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考验,永葆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
三靠纪律约束。严明的纪律是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的有力保证。每一名官兵在大是大非问题上,都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十不准”、行为规范“十不得”和网络“十条禁令”,经常查找自己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免疫力,做到拒腐蚀、永不沾。要积极参加法纪警示性教育,认真吸取经验教训,经常用反面典型教育和鞭策自己,规范言行,做到警钟长鸣。各级思想骨干和安全骨干要积极发挥监督提醒作用,及时发现违反纪律的人和事,敢于进行批评教育,切实维护政治纪律的严肃性。
四靠文化熏陶。文化领域是意识形态斗争最激烈的领域,文化渗透已成为敌对势力扩张的主要手段。作为我们边防战士,就要牢记弘扬好传统,再创新辉煌的嘱托,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近来我们建设和完善荣誉室、团史馆,在野外每一个施工点都搭起了文化帐蓬,购买了上网笔记本,作为我们连队就要充分利用这些器材,开展好边防战士特有的文化活动。宁夏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很多,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利用驻训地的红色资源,参观驻地的烈士陵园、革命传统场馆,开展爱党爱国爱军教育,铸牢我们的理想信念。在全团开展好“学身边英模、看战斗影片、唱价值观歌曲、喊价值观口号、演价值观节目、读价值观书籍、集价值观名言、写价值观格言”等,在各种活动中培育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氛围。另外,我们在找水打井,服务人民过程中,自觉接受来自实践的特殊教育,做到打一眼水井,富一方百姓,核心价值观就得到一次熔铸和升华。比如,到过固原市的同志们一下高速公路,就能看到一座纪念碑:六盘山高,不如党的恩清高;黄河水长,不如军民情意长。喊叫水乡有位叫别彦清的回族老大爷深情地说:“这碑,是立在我们心里的呀!感谢边防战士,感谢解放军,感谢共产党!”我们要做到打井一路,教育不断线,积极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净化我们的思想,让官兵在复杂、艰苦的条件下磨练战斗意志,坚定信念,确保大家在军营健康快乐成长。
同志们,信仰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作为新世纪的边防战士,我们要模范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党的事业,艰苦环境中不失志向,清贫生活中不失气节,现实诱惑中不失操守,始终坚守信仰的高地,精心守护精神家园,任凭风吹浪打,理想信念岿然不动。最后,我们用潜伏的主题歌结束我们今天的上课,我的信仰是无底的深海,澎湃着心中的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
第五篇:坚守革命军人的血性本色
坚守军人的血性本色
习主席于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有血性是这新“四有”军人的一个重要品质。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指出:和平时期,决不能把兵带娇气了,威武之师还得威武,军人还得有血性。那么今天我们就与大家共同讨论“什么是军人的血性,如何坚守军人的血性本色”。
一、什么是“军人的血性”,“军人血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要理解“军人的血性”,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血性”。血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刚强正直的气质和性格。我想这个解释对于我们军人来说未免过于笼统了,无法很好地诠释出我们革命军人特有的精神。我认为,如果把军人比作一把利剑,那么军人的血性就是剑刃上的那股杀气,剑未出鞘,却已杀气逼人!
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大兵,始终无法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饭都吃不饱,衣服也穿不暖,但一听到冲锋号就奋不顾身、不要命地向前冲,他们称这种现象为“迷一样的东方精神”。这种精神,其实就是我们中国军人的血性。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敢于担当的骨气。我军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到两万五千里长征,再到百万雄师过大江,历经千难万险、无数战斗,靠的就是有一股把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抗在肩上的铮铮骨气,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国内外敌人,创造了一个个以劣胜优的战争奇迹。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转移,与穷凶极恶的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宁肯前进一步死,决不退后半步生”。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 战斗打响,担任突击队队长的5连副连长张大权,带领突击队英勇战斗。战斗中,他的小腹部被横飞的弹片削破一个洞,肠子和着鲜血从伤口处喷射而出,但他没有退却,将肠子塞回去后,带领突击队勇猛冲锋,最终攻下了老山主峰,但是他却永远的倒下了。敢于担当,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平时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和见义勇为上。1998年抗洪,数十万官兵用血肉之躯,在滚滚洪水前筑成钢铁防线,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汶川抗震,空降兵十五勇士从5000米高空上演惊天一跳,将灾区情况第一时间传回来。正是由于我们有一代代舍身忘我、敢于担当的革命军人,我军才能在劣势装备条件下,在敌人的围剿下没有灭亡,并一步步走向强大,最终建立了人民政权。
二是不怕牺牲的勇气。勇气是血性之基。兵法上讲:“站虽有阵,而勇为本焉。”军人,是勇敢的化身。1938年10月,以冷云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弹尽粮绝,毅然投入滚滚江水,为国捐躯。日军指挥官喟叹:“连女人都不怕死,中国灭亡不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志愿军官兵在环境极度恶劣、条件极度健康、装备极度落后的情况下,不畏强敌,英勇善战,硬是把敌人赶过了“三八线”。在上甘岭战役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将整个山头削低了2米,最后还是以损兵2.7万、飞机270架的失败而告终。毛主席形象地说:“志愿军打败了美国佬,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这“气”,就是志愿军的勇气。面对强敌勇往直前,面对战争敢打必胜,面对死亡义无反顾,这就是我们军人的责任,军人的担当,军人应有的血性。就是因为对祖国的情,对人民的爱,激发出中国军人不怕牺牲的血性勇气,进而突破了人性的弱点,突破了求生的本能,能够在生死关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是敢于亮剑的霸气。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一句经典台词,让我记忆深刻,“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面对强敌,血性就是一种“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大无畏精神,一种敢于战胜强敌的英雄气概。在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骑兵连连长孙得胜带领骑兵连与数量众多的敌人血战,一次次的冲锋下,骑兵连最后只剩连长一人,他也英勇的向敌人发起冲击。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牺牲后,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侵略军无不为之震惊。在朝鲜战场上,惨烈的长津湖血战,衣着单薄的21万志愿军官兵克服零下40多度的极寒环境,血战17个昼夜,歼灭了经历过太平洋血战的美军机械化部队1.8万人,一举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地区,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军威,换来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发展。“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历史证明,英雄的中国军人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
二、为什么要培养军人血性
血性是军人的精神利剑,一支没有血性的军队,势必会在战争中吃败仗。有血性的战士充满魅力,有血性的军人让人畏惧。军队能打仗、打胜仗,军人就必须要有血性。
(一)血性催生忧患。军队没有和平时期,只有战争时期和准备战争时期。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我不禁想问,如果明天战争打响,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只用了3万人,就轻松攻下了有几十万人防守的天津北京,一路烧杀淫掠,掠夺中国文物无数,并强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致使我国割地赔款,给我国留下了永远的伤痛。历史不可改写,悲剧可能 重演,我们要时刻树立忧患意识,时刻备战,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当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公然对我进行打压,并经常开展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并将钓鱼岛划入《美日安保条约》;南海各国竞相争夺资源和岛礁的行为已经白热化;国内疆独、藏独等势力从未停止分裂步伐;印度在藏南地区持续增兵,并加大边境地区交通建设力度;台湾问题还未解决,祖国尚未统一;美国试图利用网络战、舆论战颠覆我国政权……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每一个有血性的军人都不会无动于衷,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都是热血沸腾,都会主动请战。“宁可千日无战,不可一日无备”,血性催生忧患,忧患促进备战,这种强烈的打仗意识正是基于军人的血性。
(二)血性激发斗志。当兵就要当“呱呱叫”的兵,就要有永不服输的劲头,就要有敢于争先的干劲。何祥美,入伍时只是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入伍15年来,他忠诚使命、爱军精武、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练就了水上蛟龙、陆地猛虎、空中猎鹰的 “三栖”作战本领,获得胡主席亲自颁发的 “爱军精武模范士官”荣誉,并被评为 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某军特种兵大队两名年轻的中尉王亚林、扈华国,参加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的反游击训练,经历了近乎泯灭人性的残酷考验,面对外国队员对他们的质疑,他们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38个科目的训练任务,最终荣获了“国际反游击战队员”荣誉勋章。是什么精神和信念支撑他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难的任务呢,我想就是这股永不服输的劲头,这种军人独有的血性。它使我们懂得,作为一名军人,在说自己“行不行”之前,首先是问问自己“敢不敢”,如果连应战的勇气都没有,那么便已经输掉了战争。
(三)血性支撑打赢。怎么打赢未来战争?光靠先进的武器装备、科学的战法战术就够了么?1891年夏天,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率六艘主力舰出访日本。细心的日本观众发现,在威力巨大的清朝海军的炮舰上,士兵居然在大炮上晾晒裤子。由此,日本人断言,这支舰队没前途。一八九四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战爆发。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系列激烈交战后,全军覆没!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战舰不可谓不先进,但是由于清政府训练不足,以及缺乏先进的战术思想,加上部队没有组织纪律性,散漫自由,各行其是,这样的军队没有战斗力。甲午战争给我们留下什么,它留下了中华民族不可抹去的屈辱和伤痛。因此,胜,不仅在于武器的先进程度,更在于使用武器的人。
三、如何培养军人血性
血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军人就像一块生铁,要想打造成一把锋利的血性之剑,还必须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砺。
(一)坚定铁心向党的忠贞气节,铸牢血性之魂。忠诚的信仰是军队血性的灵魂,只有为了捍卫自己所坚信的真理,军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高昂的战斗热情,将生死臵之度外,英勇作战,所向披靡。当前,各种敌对势力总是幻想在我军这座钢铁长城上打开缺口,千方百计对我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说到底就是妄图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对此,我们要树牢忠诚于党的精神支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搞清楚“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而战”这个根本问题,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打牢官兵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确保政令军令畅通,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做到党指向哪里就战斗在哪里、奉献在哪里。
(二)坚持狭路亮剑的果敢品质,锻造血性之躯。英勇善战的部队,是打出来的;血性十足的军人,是练出来的。没有过硬杀敌本领,哪有逢敌亮剑的勇气。“教兵之法,练胆为先”。如果说普通人的血性是一种天赋的品质,那么,军人的血性则必须通过严格训练来培育。美军为期9个星期的新兵训练被称为“地狱般的日子”,他们每周训练6.5天,每天凌晨4点起床,训练12小时,午饭都在训练场上吃。反观我们现在的训练呢?新兵每周只训练3.5天,每天8个小时,有些同志还感觉吃不消。我们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被誉为“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尚且如此苦练精兵,我们如果不加紧备战,输于了操场几乎就等同于败在了战场。今年,团里组织了训练尖子比武和参加分区的创破纪录活动,一名名训练尖子不畏艰苦,顶着烈日、淋着大雨,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为了荣誉敢打敢拼。
(三)坚守严明纪律的立身准则,积淀血性之气。军人的血性来自于“严”。这种“严”体现在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上,体现在紧密团结,严守纪律上。毛主席强调:坚持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一支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是不可能在战场上不怕牺牲、勇敢作战的,只有用纪律来保持部队的集中统一和行动一致,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和汇聚起来,把潜在的力量挖掘和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和磨砺军人血性。当前,我们一些同志总以为叠被子、站军姿、练体能是不起眼的小事,跟“血性”不沾边。有的甚至说,平时无所谓,关键时候上得去就行。古语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培养军人的血性也不例外,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断养成习惯、形成自觉。大家要牢记:军人血性历练在平时,积淀于点滴;没有平时的积蓄,就没有战时的迸发。只有平时守纪如铁,关键时刻才能令出必行;只有平时吃苦耐劳,应对危难才能敢打硬拼。要强化大局意识。古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作为常年执行边防执勤任务的军人,必须要有胸怀全局、顾全大局的观念,为了祖国利益的需要,而做出暂时的、局部的,甚 至个人的利益牺牲,而不能因小失大、因利而失势。要强化条令意识。自觉接受法规条例的约束和干部骨干的管理,切实把军人血性培育融入到严守条令条例等各项规章制度之中,落实到坚持一日生活制度的每项要求之中,使我们在一言一行中展现军人应有的气质,养成守纪如铁的严明纪律观念。要强化执行意识。兵法有云:“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际,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就是强调在战争的准备、发起执行的不同阶段,军人要舍弃对亲情、家庭和自身安危的顾忌,戒除儿女情长,一声令下,迅即行动。在这方面,尤其要树牢军纪如山、军中无戏言的观念,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坚决做到执行命令决不含糊、服从领导决不犹豫、落实指示决不走样。
机遇与挑战并存,信任与责任同在!让我们在漫长的千里边防线上,在火热军营的千锤百炼中,培育军人的血性豪情,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胆气、“遏则必止、战则必胜”的底气,敢于亮剑、敢于担当、敢于驱邪,做一名真正让党和人民放心、让对手胆寒的血性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