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改委透露医改重点工作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发改委透露医改重点工作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2010-12-22 17:16:52 来源: 中国网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中国网12月22日讯,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12月20日至2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会议定22日下午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的3个报告,即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加快服务业工作的报告。中国网对会议进行了实时报道。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透露了下一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考虑。张平指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现在医改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我们将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这一中心任务,加大五项重点改革推进力度,积极调动地方的创造性,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全力完成各项医改任务。
(一)以基层为重点统筹推进四项重点改革。
一是继续把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力保2011年推广到所有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重点抓好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两个重要文件的落实,加大基层综合改革力度,全面落实绩效工资政策,建立起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在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医保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2011年三项基本医保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重点减轻群众门诊大额医疗费用负担。逐步实现医保缴费年限在各地互认,推进大范围联网和就医一卡通。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整合医保经办管理资源,逐步解决重复参保问题。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切实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的控制作用。
三是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系建设,大规模开展适宜人才培养和培训。完善和落实基层卫生人才吸引和使用政策。围绕基层功能定位推进以远程医疗、药品供应、公共卫生、医疗行为管理和考核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基层规范化服务水平。
四是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完善监督考评机制,确保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开展,完成7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
按照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探索渐进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以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点难点问题方面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人事分配、绩效考核、补偿、价格等体制机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力争取得突破,形成成熟经验,逐步推广。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大力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重点推动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因病施治,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同时,总结推广流程再造、方便结算、错峰诊疗等公立医院便民惠民措施,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进一步健全分工协作机制。深化完善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县医院的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县级医院改革和发展,并以此带动乡村共同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试点。
积极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文件精神,抓紧清理和修订相关规章和办法,制定和完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创造良性的竞争机制和行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大组织实施保障力度。
(四)加强对地方的评估督导。
一是结合医改任务的推进和地方实际,进一步完善医改政策体系,及时研究制定医改配套文件,为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为医改实施提供财力保障。重点针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和公立医院改革,研究加大投入、提高效率的办法。督促地方落实医改资金,建立投入长效机制,改革政府投入方式,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严防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跟踪研究。围绕医改实施分析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矛盾,研究制定应对预案;跟踪分析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有针对性政策措施,推动医改稳步前进。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地方工作的监督指导,提高改革政策的执行力,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采取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办法,对医改三年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系统、全面了解医改进展和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医改政策,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医改工作方案。拟于2011年年初完成。二是结合近期改革任务,继续加大各级医改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培训力度,确保改革不变形、不走样。三是加强对医改工作的调研,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地方解决实际困难,督促地方加快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和执行,落实好各项医改任务。四是发挥典型经验的示范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地方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通过现场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方式,以典型引路。近期,将对安徽省基层综合改革等成熟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
(五)健全医改组织实施工作机制。
(六)营造推进医改的良好氛围。
一是强化责任机制。完善医改考核制度,督促各地将医改考核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安排挂钩,并通过媒体宣传、简报信息等方式进行通报。三是加强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门与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沟通协调的平台,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推进改革的合力。四是健全监测机制。建立医改组织实施的动态跟踪和监测体系,完善医改信息月报制度,对改革的实施进度进行实时监控。五是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公布医改进展,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医改工作的监督,积极核实处理各方反映的问题。
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询问,加强监督和指导,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医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为我们做好医改工作增强了信心和动力,必将极大地推动各项医改任务落实。在此,我们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涉及13亿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民生工程。我们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真研究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以高度的责任感,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力争早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本文来源:中国网)
第二篇:推进分级诊疗发展 深化医改重点工作
推进分级诊疗发展 深化医改重点工作
2016年05月05日08: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原标题:分级诊疗改革是医改的重中之重
记者从国家卫计委就2015年深化医改工作进展和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举行的医改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6年,医改工作总的考虑是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兜底限。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同时,着眼未来5年医改的整体部署,突出前瞻性。
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表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了全覆盖,试点城市扩大到100个,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持续加大,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经过努力,改革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比2010年提高了1.51岁,人民健康水平总体上达到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30%以下,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但深化医改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在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中,将以江苏省启东市、安徽省天长市、福建省尤溪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为示范带动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扩大到200个。先行推动10所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委管医院,参加属地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健全科学补偿机制。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制定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性文件,深化编制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大力改善医疗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梁万年表示,深化医改过程中,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和执行者,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医改很重要的内容。
分级诊疗体系建立之时或成中国医改成功之日
“构建分级诊疗新的就医秩序,或者说分级诊疗作为一个制度,这是改革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今年我们会把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为这项工作在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求,要在70%左右的城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梁万年说,“我们搞医改的有一个话说,分级诊疗真正构建成功之时,就是我们改革的成功之日。现在一系列的弊端,根源之一是就医格局不合理。当然,导致就医格局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问题、机制问题、资源配置结构和布局的问题,也有供方的问题、需方的理念问题。所以真正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它是‘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
梁万年认为,真正构建分级诊疗,要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真正做到基层首诊,核心的是老百姓愿意不愿意去,基层能不能接得住?双向转诊,现在从下对上转方便,关键是从上怎么转下来,大医院愿意不愿意放?放下去对我有什么好处?要真正做到急慢分治,该住院的住院,不该住院的门诊处理,这牵涉到一些制度变化,包括医保、价格、老百姓就医理念等,并不是所有病一定要住院。上下联动这里还有一个机制问题,上面有没有动力和下面联动。”
梁万年表示,今年将着力医联体的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两个方面,落实分级诊疗。“一是医联体的建设,把基层强起来,让老百姓放心去,把大医院的优质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今年会出台一个规范性文件,鼓励各地真正把医联体做实,做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关系不是松散的、抢占地盘的。”
“二是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基层首诊,就是要把健康责任实行连续性的、责任式的管理。这种服务模式必须建立。现在医患关系是短暂的关系,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关系,它是不连续的,没有责任制的关系。实际上,真正整合型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国际改革趋势,就是要变短暂关系为连续性的、责任制的关系,就是签约。”
“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全科医生签约,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合格的全科医生作为医保的守门人,作为基层老百姓的首诊者,和你签订约定合同,所有健康问题由你管理。所以,我们要推这套制度。但是,中国的情况是没有那么多的全科医生。我们的方向很明确,最终要明确的是以真正的合格的家庭医生为主的签约,这是方向。”
强化“保命钱”监管
在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副司长宋其超回应“有的医改资金被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时表示,相关部门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发现问题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予以惩处。
宋其超表示,医改资金是人民群众的“保命钱”,最近几年医改投入越来越大,资金规模逐年增加,为了避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医改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着力强化资金监管。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推动医改资金的使用管理逐步向规范、透明的方向发展。让医改资金使用全过程暴露在阳光下。宋其超表示,近年来,按照预算公开的要求逐步增强了各项医改资金的信息公开力度,增强透明度。下一步,还会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和资金拨付管理办法,继续加大绩效考核力度,从资金的安排、分配、使用以及追踪、问效各个环节建立起覆盖医改资金运行全过程的、长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医改资金真正用于各项医改工作。
完善医保支付方式
医保支付改革是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颜清辉表示,医保支付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个核心政策,不断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是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有效管理的内在要求。
目前,全国85%的统筹地区开展了付费总额控制,并且将它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协议里进行管理。超过7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按病种付费,35%的统筹地区开展按服务单元付费,主要是按床日付费,24%的统筹地区开展了按人头付费的探索。在受益人群不断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医疗费用上涨比较快的情况下,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始终保持平稳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说明医保支付制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016年的工作重点里明确提出,要深化医保支付方式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总结地方经验的基础上,人社部提出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颜清辉表示,总的考虑是从支付制度的整体入手,立足保障参保人的权益,在系统里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相结合的复合式支付方式,同时,开展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加强医疗费用控制、强化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推进医药配套改革等工作。按照今年的工作任务要求,目前正在广泛听取意见,力争尽早出台这个文件,更好地发挥医保支付的积极作用。
第三篇:关于加快推进2011年医改重点工作的意见
XXXXXXXX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2011年医改重点工
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村(居)委:
现将《XXXXX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2011年医改重点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XXXXXXXX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资标准,政府对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人〃年,农村居民个人按30元,城镇居民个人按30元、120元二个档次缴费,人均筹资达到230元以上。
2.加快推进市级统筹。基本实现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市级统筹,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方便群众就医结算。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基本医疗保险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方便快捷。严格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强化政府对医保基金的监管职责,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控制医药费用责任,确保基金安全。
3.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在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居民医保一档、二档报销封顶线分别提高到8万元、12万元,职工医保报销封顶线提高到55万元。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将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纳入医疗保险;将耐药结核病治疗费用的医保报销比例提高到90%,最高限额提高到5万元/人〃年。
4.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将资助困难人群参保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等特殊困难群体。完善门诊救助制度,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高于50%。完善医疗救助信息系统,提高医疗救助的时效性。
5.加强医药费用控制。大力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多种医药费用支付方式,转变医疗服务
业务用房和基本医疗设备的标准化建设,2011年全县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率达到80%以上,两年内实现标准化全覆盖。
2.积极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合理规划村卫生室布局,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所有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按标准要求提供村卫生室使用,除水电气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确保农村行政村卫生服务有阵地。
3.加快推进县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建设发展。大力推进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县中医院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和创建重庆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工作,启动县卫生监督所、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培训中心房屋标准化建设。
4.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制订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整合培训资源,实施基层卫生人员大轮训计划,3年内将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轮训一遍,全面提高其业务水平。2011年,选派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100名以上到县级医疗机构进修1个月—1年,选派乡村医生150人以上到乡镇卫生院短期见习;通过网络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900人次;完成农村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培训;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长的培训,提高其卫生管理水平。
(四)大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将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25元/人〃年。继续探索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方式,全面
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管理,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实行定编、定岗、定责的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推行院长竞聘制和目标责任制,逐步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探索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激励机制,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稳定基层队伍。
3.健全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加强绩效工资政策培训和宣传,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在县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合理确定公共卫生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和调节基金调控线,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额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发挥医务人员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中民主管理的作用。
4.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制定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运行补助政策,明确补助的内容和方式,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的发挥。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零差率”形成的减收和实行绩效工资的增支,按
板;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医改宣传工作,及时解答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使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群众更加理解、支持和参与医改工作。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主题词:卫生 医改 2011年 意见
送:县委,县人大,县政协,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武部,县委各部委,县人大各工委,县政协各委室,各人民团体。
XXXXX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5月20日印发
第四篇: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改革的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研究
【摘要】我国自2009年4月6日实施“新医改”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时期,广大医疗机构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公立医院的改革被视为医改工作中最大的难题,公立医院所在的社会政策环境主要包括“供给”、“支付”和“监管”三部分,根据从补偿机制、监管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发展。
【关键词】新医改 公立医院改革 补偿机制 监管机制 发展 Reform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cal reform context of public hospitals Abstract:China since April 6, 2009,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health care reform has been the cause of China's health is in the depth of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e majority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re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The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 is the biggest problem considered to be the work of the medical reform, social policy environment where public hospitals mainly includes three parts of the “supply”, “pay” and “regulatory” from th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and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aspects to analyze their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Key word : new health care reform, public hospital reform, compensation mechanism, regulatory mechanism, developing,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实践,是建设现代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十二五” 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 年4 月6 日向社会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这是一项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远大目标的重大任务。从公立医院的组织属性来看,公立医院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及在其运行中由国家提供经费补助的社会公共事务。但从目前公立医院改革的情况来看,全国范围内的公立医院改革大多是围绕一些比较容易推动的项目来进行,比如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医疗服务信息化管理、住院医师培训、医院集团化等,在深层次的关键问题上并没有触及,比如人事制度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和管办分开等。显而易见公立医院的改革存在很大的难度,新一轮的医改将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作为改革的核心,而公立医院能否回归公益性关键在于改革以药养医的不良补偿机制也是新医改的深水区,是不敢轻易触碰的,也就是说目前公立医院改革到了最难点的一个阶段。1.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 1.1 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补偿的渠道主要有服务收费、药品加成及财政补助。在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医院收入的补偿机制成为了医改的热点,将公立医院补偿有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收费标准,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而“以药补医”的逐步取消势必会引起各大利益集团的抵制。
此外,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公益性,合理的补偿
2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需要是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的基本保障。○政府的财政投入。关于政府补贴是“补供方”还是“补需方”,一直存在着争议。国务院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明确提出了“供需兼补”的基本方向,但主要向需方倾斜。而有些观点单纯强调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认为政府干预和市场竞争是一个不可兼容的选择。对于过度“市场化”要警惕,因为其极具有把公立医院改革重新拉回计划经济时期的风险,最终出现由政府包办所有医疗服务的现象。1.2 财政补贴范围及方向难以确定。政府的财政补助应有两个原则,一是财政补贴的范围不能包括由于医院经营不善而导致的亏损,否则与原本的行政管理体制没有差别。二是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如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服务建设等,应得到政府财政补贴的重点倾斜。但就目前来看,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很多补偿项目都没有明确
3。的规定,投入也很不到位○1.3 医疗服务收费需要规范。
医疗服务收费近年来,医疗设备、卫生材料的价格不断增长,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医疗服务的成本急剧提高,而服务价格却没有得到及时调整,无法体现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价值。有统计显示,技术性护理及一般诊疗项目成本回收率极低,平均仅为38%,并且与劳务费呈明显负相关。体现技术劳务和知识价值
4。的挂号费、手术费等在价格形成和调整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种种牟利行为使得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进一步淡化。政府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医疗服务价格的控制力度,5。导致医院丧失了正常的补偿能力○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未能如实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医疗服务收费长期低于实际价值。只有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才能使医疗服务市场走上良性运转的轨道。如何制定准确反映实际价值,体现医务工作者专业技术、劳动量、职业风险等因素的价格,是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必须先解决的问题。2.医疗供给体系改革 2.1 多元化办医格局迟迟未能实现。
包括各种诊所在内的民营医疗机构数量不少,但都规模小、服务水平低,无法与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抗衡,这是整个医疗服务市场始终无法被激活的原因。允许、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加入医疗服务市场,是改变公立医院垄断局面的必然举措。如果在行业准入、税收、用人和参与医保定点等方面,民营医院无法享受与公立医院同等的机会,多元化办医格局将无法实现。
2.2 办医主体未能真正去行政化。
试点中涉及体制、机制最深的是“管办分开、政事分开”这两个问题。履行办医职能的机构的设计方式目前有“内”、“外”、6。但公立医院试点所尝试的大多只在形式“上”、“下”四种○上,管办不分的局面还没有得到真正的突破,法人治理结构大多都只是议事性而非决策性机构。这是实现医疗服务提供者真正“独立”的一大阻碍。2.3 医疗服务未能有效疏导。
积极引导患者向基层分流,在这次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中受到很大重视,并采取了非常有力的措施: 加大基层体系建设、积极推行社区首诊制度等。但双向转诊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这与各医疗服务机构有很大关系。现有体制下,各医疗服务机构都是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患者转到其他医院就意味着利润的流失。一些医疗机构多不愿意,这使得双向转诊操作难度加大。双向转诊“转上不转下”、社区首诊依靠政策强制推行。所以说目前公立医院改革体制机制还需要更加进一步的深度完善。3.监管体系未能完善 3.1监管部门
在监管机制方面目前主要的问题是要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的监管主体、监管内容和监管程序,建立公立医院的长效监管机制7。公立医院的监管涉及行业行政监管和医保基金监管两大部○分,从目前来看,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管办分开之后,卫生行政部门如何适应新的变化,依靠何种手段有效监管医院,管办分开是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最大难题,也是改革的主要难点之一。对卫生部门来说,管办分开意味着转型上的困难,必须要从原有上级主管部门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向现代意义上的依法监管转变。实践中许多卫生部门对此并未有充分的准备和认识,因此始终无法实现突破。卫生部门的行业监管需要依法而行,因此要求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细化与可操作性。二是医保机构如何面对庞大复杂的医疗服务市场进行有效的谈判,有效的谈判机制首先依赖于充分发育的医疗服务市场,即医保机构可以有选择权和淘汰权。其选择的标准不是以“公立” 或“私立” 来判断,而是以服务的效益来判断。因此,监管的效果依赖于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实现。3.2 资金的监管
资金监管是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运行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保障政府投入使用得当关键的环节。资金监管的好坏关系到政府补偿的效果以及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程度。因此,政府需要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绩效评估机制,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的原则,对公立医院财政资金支出进行监
8,引导和约督和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金使用效果○束公立医院提供成本效果较好的医疗服务。3.2.1加强补偿机制的监测
医院发展离不开资金,因此对医院资金必须集中管理、统一调配、有效监督,加强资金收支的监督管理。健全医疗服务成本及价格监测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及成本构成要素的监测,为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建立灵活的价格调整机制提供依据。在医疗这一重要的社会消费领域,需要给公众真实客观的9。信息,加强宣传和沟通也极为重要○4.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的建议
《意见》中明确: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将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解决。结合其《意见》,并借鉴国内、外对医院补偿的成功经验的文献,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完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4.1 补偿主体多元化
对于医院的补偿数额大、期限长,仅靠单一补偿主体难以承受资金压力,为了分担资金压力,应建立多元化的补偿主体,建议由政府、医疗保险机构、社会以及医院共同补偿。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有一定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众多补偿主体中,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明确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责任,实现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制度化。医疗保险部门视基金结余情况给予适当支持。在分担比例上可借鉴德国的做法,即医院的投入成本由州政
10。同时,应府财政负责解决,运营成本由疾病基金会负责补偿○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可通过建立慈善基金等方式,鼓励社会和个人进行慈善捐赠。当然,在各界对医院补偿的同时,最关键的还在于医院自身在新形势下经营模式的转变。医院应更加注重深化内部改革,更加注重医院内部的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质量、改善医务服务态度及服务流程以吸引更多的患者,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对自身的补偿。
4.2 补偿方式合理化
合理的补偿方式应该是一种既能彻底切断药品利润与医院收入间的利益关系、减少药品滥用,又能充分调动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补偿方式。例如江苏镇江市实行的按人头补偿的方式:政府或医疗保险部门在年初制定出每个人头的药品费用补偿标准,年末根据在该院就诊的实际人头数和年初制定的补偿标准给予医院相应的药品补助。采用这种补偿方式,医院得到的补偿数,仅与就诊人头数有关,医院开药越多损失越大;同时,医院为了获得更多的补偿,提高服务质量以争取更多的患者。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医院得到更好发展,同时也符合政府推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宗旨。4.3 补偿金额科学化
药品加成取消前,公立医院的医疗成本主要靠药品利润补偿,但是,各医院到底应从药品中获取多少利润来弥补经营成本才算合理,并没有统一标准。医院为了追逐更大的利润,诱导药品需求,造成药品费用加剧上涨,患者看不起病。取消药品加成后,科学核定补偿标准,使补偿金额既能满足医院的经营需求,又能兼顾其它补偿主体的承受能力,成为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需解决的另一难点。就是按照每个人头的补偿标准。社会平均人头成本的引入,统一了各医院的人头补偿标准,各医院为获得较高利润,尽量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而这又会引起社会平均人头收入的增加和社会平均人头成本的减少,从而降低人头补偿标准,实现药品费用控制的良性循环。5.公立医院改革在具体实施中发展
“十二五” 期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心将逐步从基层上移至公立医院,涉及体制机制改革问题更多、更复杂,需要理清在改革中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5.1 改革优先顺序的发展关系
一项改革措施是否能够取得应有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还取决于各项措施的实施时间顺序。取消药品加成是破除“以药补医” 机制、实施医药分开的好政策,但由于这项改革措施实质是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因此,这项改革政策必须要与医疗服务的价格调整、政府投入或医保补偿水平的调整相衔接,并且后者必须要先改或者同时改革,才能确保取消药品加成改革的成功。另外,再如支付方式的改革实质是价格体系的改革,只有取消按项目定价的政策,才能确保按病种或按人头预付取得相应的效果。否则,价格仍然是按项目管理,支付方式又是按病种付费,改革的效果是无法全面体现出来的。
5.1.1 支付制度改革的完善
补偿机制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其改革成败不仅关系到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与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民众基本医疗服务的有效保障。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重建医疗机构及医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供方费用控制和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关键。5.1.2 医保支付
从国际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来看,公立医院补偿渠道改革不仅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而且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包括政府预算尤其医疗保险基金在内的公共筹资是公立医院 成本补偿的主要来源。从卫生服务筹资的角度看,各国及地区公立医院主要补偿来源是政府财政补贴尤其是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虽然在不同的卫生体制国家,政府补偿的方式并不相同,但公立医院固定成本和社会功能投入,始终由政府财政补偿,而经常性的运营成本主要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患者根据补偿比例自付一部分费用,至于医保支付与患者自付的相对比重,取决于不同国家医疗保障的水平。目前,我国以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为主体的基本医保制度已经覆盖了95% 以上的城乡居民。按照“十二五”医改规划,到2015 年,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因此,在全民医保下,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结构主要由医保支付、患者自付与政府补贴三部分构成,而医保支付即将或者已经成为公立医院主要补偿途径。相应地,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必然成为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关键。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就是要把原来的医疗服务供方主导医疗费用的格局改变为医保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协商谈判,表现为医保机构在协商谈判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从而改变医疗机构的盈利模式,使
11。第三方医保机构成为医疗行为规范与控制的有力监管者○5.1.3 以预期付费制为主的支付方式
以预期付费制为主的支付方式是补偿机制改革的主要趋势在现代医保市场,由于疾病经济风险与医疗服务供方行为间存在密切关系,特别是医患市场交换关系的不对等,供方主导医疗服务过程并对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长具有主导作用。所以,医疗服务供方行为被纳入到医保系统的制度设计中,从而使供方医疗服务利益和医保基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由需方、供方、支付方组成的三方关系,这是当今社会医保系统构成的基本形式。作为三方关系中关联各方利益的第三方,医保制度充当了医疗费用的关键调节角色,不但要保证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来保障国民的健康权益,还要通过费用支付与分担方式来约束医患行为,以实现医疗资源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在医保支付成为公立医院主要补偿渠道的前提下,医疗服务供方 费用控制的主要职责在于医保机构。在世界各国,医保机构主要通过付费方式或补偿机制的不断改革来遏制医疗服务费用,而医保付费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采取各种补偿方式的组合,促使供方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至于具体的补偿水平和补偿方式,主要由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谈判决定。目前,支付制度改革已成为国际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虽然改革方式不尽相同,但均将预期付费制支付方式尤其是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和总额预算制,作为取代传统的按类目预算制与按项目支付的改革措施,以达到约束公立医院医疗成本与适度激励的双重目的。在预期付费制改革主导趋势下,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在积极进行多种预期付费制支付方式混合或与后付制支付方式混合的形式,以消除单一支付方式的负面效应而追求综合优势。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医保支付的比重与改革医保支付制度,从而让医保支付标准和补偿水平更具有可控性和预见性,这也是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12。趋势○5.2 职能与资源的发展关系
职能与资源必须相匹配。实施公立医院的管办分开,是要强化卫生行政部门的全行业管理,而绝不是削弱其对医院的管理职能。绝不能因为成立了新的公立医院办院主体,因此就把卫生行政部门的人员、资源简单地划归新成立的办院主体,工作的重点与热情都关注到新机构的运行。这样就本末倒置了。新的办院主体实质上仅管理少数几家同级政府所属公立医院,代表政府举办所属的公立医院,而卫生行政部门要实施全行业的监管,从过去仅关注本级政府所属的几家医院,扩大到关注区域内所有的医院,实质上是职能与任务更重了。所以,监管应该配备更多的资源。
5.3 基础环境与改革的发展关系
很多改革措施需要有良好的基础环境作支柱,缺乏必要的准备可能会导致很好的改革措施被扼杀在摇篮里。如按病种付费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激励医院降低成本,是一项很好的改革措施。但按病种付费的改革需要有良好的电子信息系统、良好的医疗流程、成本信息以及诚信体系为支撑。如果缺乏一些必备的准备,可能导致不必要需求的行为,进而增加患者负担。另外,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也可能导致类似的问题。如果守法诚信体系缺乏,取消药品加成可能难于真正切断医药之间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遵纪守法与正确的补偿方式共同作用下才能真正实现医药分开。
6.《2011 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提出,要“采取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多种形式确定政府办医机构,由其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探索去行政化,可以在医院内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院长负责制之类的法人治理结构,还可通过建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机制,加强上下联动,对公立医院实行分类管理,探索医师多点执业方式、实现形式和
13。管理办法改革等等○6.1 在新医改中加强基层医院建设。
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是:没有好的就医场所、没有基本医疗设备、更没有人们有需求看病的医生,人们对基层医院不信任。因此,要使医疗服务有效下沉,实现社区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居民就医看病的习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科学规划医疗服务资源等。在短期内,可通过邀请专家坐诊的方式来推动医疗服务下沉,长期来看,应从根本上着手,在全科医生、技术设备条件等方面切实提高。在国家层面,则要科学规划基层医疗机构和中心医院的资源配置,使两者能分工不同,重点有不同。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上,要对基层医疗机构重点倾斜。建设和发展县级医院,既是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市三级医院不可推卸的义务。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县级医院,不能只停留在派专家治疗疑难病症等传统的工作方法层面,更多的是要以管理、技术等要素为枢纽,有组织规划地将城市优良医疗资源重心向县级医院下移。更需要注意的是,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对象不能一味追求数量,需要在全面考虑院长工作时间、专家能力的前提下支援,否则支援医院会不堪重负,最终使帮扶只能变为形式。6.2 支付体系的建立必须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建立医保基金监管的有效谈判机制依赖于充分发育的医疗服务市场。因此,实现多元化办医格局对于监管体系意义重大。同时医保机构应拓宽覆盖面,使医院收入中来自医保支付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样医保
14。的谈判能力才会越来越强○在行业内,应建立公立医院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公益性投入的效率考核和披露制度,公共资源投入,例如土地、固定资产、各种政府补贴、税费优惠、无形资产等,都应包括在成本核算和报告制度之中。要区分政府对医院的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对公共卫生项目给予专项补助或单独列支。加强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绩效的监管,完善财政补偿核算制度,建立公立医院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较大规模的公立医院可设医院总会计师,也可实行轮岗制,对公立医疗机构财务主管人15。员实行委派制○7.新一轮的公立医院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影响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有很多因素,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再到微观层面有各种因素,从体系上看,有供给、支付、监管三大影响体系。所以,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涉及多方政策的综合性改革,必须将内外环境相结合,从整体运行环境及不同角度来考虑。在支付体系中,可通过节资开源建立长效的补偿机制,规范财政补助机制,改革分配制度; 在供给体系中,可实行县级医院托管模式,对公立医院实行分类管理,大力发展基层医院;在监管体系中,可随着支付和供给体系的完善,逐步建立有效的医保基金监管和行业自我监管。但无论哪一个措施,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涉及面很广,公立医院在新一轮的改革中更是举步维艰,需要的不仅仅是政府大力支持,更是公立医院的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公立医院的改革被认为是关注度最高、困难最多、牵扯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改革区域,是决定新医改成败的关键因素。在过去的3 年中,公立医院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下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若能在明确公立医院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并能协调各方各界力量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公立医院将跨入一个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十二五” 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 号)[Z].[2] 罗力,刘芳,舒蝶等.中国公立医院经济补偿规律和成本管制的必然性[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8):3-5. [3] 胡伟力,伍林生. 试论作为系统工程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J]重庆医学,2011,40(19): 1960 - 1962 [4] 刘凡, 钟泽菁, 龚勋, 等.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J].医学与社会, 2008, 21(2): 33.[5] 邢晓辉,李从东.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财政补偿机制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 2010, 30(11):1-2 [6] 廖新波.“上下内外”的公立医院改革[J]中国社会保障,2011,(1): 84.
[7] 李璐,方鹏骞.基于政府行为视角的公立医院监管困境解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 31(8): 1-4.[8]陈 瑶,朱晓丽,肖龙华.我国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理论与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12):36-39. [9] 刘岩, 任苒, 班肖仲, 等.城市综合性医院合理补偿渠道探讨[J].中国医院理, 2002, 22(8): 8-9.[10] 侯建林,刘金峰.德国医院管理及对我国卫生改革的启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9):569 [11]许素友.医疗费用的供方成本分担及其启示[J].中国医疗保险,2011(2):54-57.[12]赵仲华,范文英.国外医疗保险的供方控制策略及借鉴[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94-96 [13] 李华,俞卫.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进展和难点[J].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2011,4(7): 28 - 30 [14] 胡薇.公立医院改革的三大核心争议: 谁来办、谁出钱、谁监管[J]行政管理改革,2011,6(6): 47 - 50 .[15] 董云萍. 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第五篇:今年医改主攻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人民日报-人民网
今年医改主攻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人民日报-人民网
今年医改主攻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将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在管理体制、补偿机制、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 本报记者 李红梅
《 人民日报 》(2011年04月07日
版)
■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价格敏感性较强的农村群众对医改成效感受较为强烈
■ 目前,我国基层以药养医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今年继续解决县医院以药养医的问题,为公立大医院的改革提供经验
■ 新的招标采购办法治理“药价虚高”开始起作用,药品质量也得到了保证,群众得到了实惠
4月起,国务院医改办公室组织开展2011年第一季度集中督导调研工作。督导调研分为8个组,分别由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相关部委领导带队对医改重点工作开展集中分片督导调研。
今年是医改攻坚年,老百姓的看病负担何时能减轻?公立医院改革何时直面以药养医机制?基本药物的招标价格是不是“虚低”?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看病负担何时能明显减轻?
日前,人民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0%的网友认为医改“基本没有效果,依旧看病艰难、药价高昂”。
据卫生部的统计公报,老百姓个人卫生支出的绝对数仍在上升,2008年为5098.7亿元,2009年为6570.8亿元。这也许是老百姓依然感觉看病贵的原因。不可否认,从总体上看,由于群众健康需求的增加,技术进步、服务要素价格上涨和诊疗环境改善,以及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百姓医疗费用的实际负担仍未明显减轻。
实际上,随着医改各项政策的落实,特别是政府投入的增加,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步下降。2009年,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38.19%,与2000年的58.98%相比,降幅很大。同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相对而言,基层尤其是价格敏感性较强的农村群众对医改成效感受较为强烈。而这部分人群恰恰不是参与网络调查的主要群体。
此外,“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反映在公立医院,但公立医院改革距离群众的期待尚有较大差距。去年,北大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吴明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对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成效比较明显的是医院的内部管理改革,但在宏观层面上,效果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她分析原因,一是因为改革涉及的层面复杂,二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成熟的模式可以照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认为,当前人民群众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要求更加迫切,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充满了更多期待,只要制度设计得当,必将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他指出,今年将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通过服务创新,全面推广惠民便民措施,使人民群众尽快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好处和实惠。”
公立医院如何摆脱逐利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今年会不会在以药养医机制上有突破?
“以药补医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演化成一种逐利机制。这种逐利机制日益削弱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日益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大处方、滥用抗生素、过度治疗、不合理检查等不规范诊疗行为,以及忽视成本等问题,推高了医疗费用,绷紧了医患关系,长此以往将有损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危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孙志刚认为,以药补医的机制迫切需要改革。他指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今年攻坚克难的主攻方向。
怎么改?他说,将加强公立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同时,应当在管理体制、补偿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药品及器材采购供应机制、内部管理机制、医保支付方式、监督管理机制、上下分工协作机制、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重新构建起公立医院新的体制机制。
近日,国办发布《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明确,公立医院改革将分层次推开,今年以县医院为改革重点,进行综合改革。
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指出:“目前,我国基层以药养医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今年继续解决县医院以药养医的问题,为公立大医院的改革提供经验。”
他分析了选择县医院作为重点改革对象的原因:第一,县医院覆盖了农村70%左右的人口,改革后会缓解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第二,县医院的隶属关系相对简单,不像很多城市公立大医院归属于大学、部委、军队等;大部分属于国有,而且数量少,类别少,较容易推进改革;第三,地方政府积极性很高,乐于支持县医院回归公益性;第四,县一级的医务人员改革的积极性较高。
低价中标会否降低药质?
目前,全国近六成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按照要求,这些基本药物将采用新的招标办法进行招标、配送。安徽、山东等地已陆续按照新的办法开展基本药物采购,结果显示,安徽的基本药物价格下降了一半,山东的价格下降幅度达到60%多。很多人担心“低价中标”会带来药品质量隐患。
对此,孙志刚认为,过去省级招标采购是只招标,不采购,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次议价,其结果出现了省级招标价高于基层实际采购价,而且基层机构采购药品难以保证质量。新的招标采购办法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研究制定的,目的是优先保证药品质量、有效降低药品价格。
新办法主要通过3个措施确保质量:一是用量大的基本药物直接向生产商招标;二是“双信封”制。即同时对技术标和商务标进行招标,技术标得分高的才能进入商务标评审,得分低的淘汰;三是全程监管。
同时,新办法采用的大批量采购、直接向生产企业招商、财政付款等3个措施为企业降价创造空间。“我们集中招标采购的目的就是为了采购到质量好、价格低的产品,在优先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当然是价低者中标,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孙志刚说。
他说,安徽省按照新的办法完成了一个基本药物采购工作,药品质量总体水平得到提高。34.6%的药品来自2009年医药企业综合排名前100强的企业,57.6%的药品是排名前400名企业的产品。截至目前,通过对供应的基本药物全覆盖抽检,没有发现一起基本药物质量安全问题。同时,基本药物两日内配送到位率已经达到95%左右,明显高于集中采购前。
“实践证明,这个新办法比老办法有很大的进步,当然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现在药品价格降下来了,药品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普遍满意,说明新办法治理‘药价虚高’开始起作用,群众得到了实惠。”孙志刚说。
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孙志刚认为,很多时候,利益博弈涉及到政府、群众、医院、医务人员、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多方,各方有各方的道理,综合起来相互矛盾,这种情况下,“在首先满足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再妥当处理好其他各方利益,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