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狩猎组织管理规定
浙江省狩猎组织管理规定
为了严格控制枪支规模,维护社会治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物保护法》和省政府《关于划定猎区问题的通知》精神,结合本省枪支管理实际,制定本规定。
狩猎组织管理的基本目的和原则是,通过严格限制猎枪规定,严格狩猎活动的组织管理,落实枪支管理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教育工作,保障山区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维护社会治安,依法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目的。
一、实行猎枪限额制度
第一条 全省狩猎枪支实行限额。猎枪限额数以乡镇为单位,由省林业厅、省公安厅批准后行文公布。各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均应按限额受理《狩猎证》、《枪支购买证》和《持枪证》的申请发放。
第二条 猎枪限额的申报,由各狩猎区的乡、镇按本规定原则提出必需的猎枪数量,报县市林业局、公安局审核。县市林业局、公安局审核后,制表报市地林业局、公安局。市地林业局、公安局审核同意后,报省林业厅、公安厅审批。省林业厅、公安厅行文公布后,猎枪限额数不再变动。特殊原因必须变更的,按上述程序报批。
第三条 猎枪限额数应严格控制。乡镇猎枪限额数的计算应以必须、统筹为原则。针对害兽危害粮田、农作物的实际情况和一般规律,结合狩猎队组建、猎民公布和狩猎活动方式,统筹各村枪支使用,使猎枪数量控制在最低限度。
各乡镇猎枪限额数量最高不得超过有兽害的自然村总数的1.5倍;同时不得超过确有兽害的山林、粮田和农作物面积(亩数)的千分之一。
二、狩猎队的组建和活动
第四条 需要开展狩猎活动的各狩猎区乡镇必须组建、管理一个或若干个狩猎队,各持有猎枪的猎民都必须参加狩猎队。
第五条 狩猎队的组建应根据猎枪限额数、狩猎活动时人员组合规律、村的分布及乡镇政府行政管理实际、本地害兽活动规律和地理环境条件,合理组建。
第六条 各狩猎队应确定专人负责,经乡镇政府批准,承担活动召集、猎弹购置申请、领用和日常检查、情况报告的责任。
第七条 各狩猎队要在乡镇政府管理下开展活动: 1.根据上级要求定期组织持枪人员学习有关枪支管理及野生动物保护法规、规定,传达上级有关管理要求,了解枪支保管、使用情况,并登记、报告以上活动情况。
2.掌握本地非法制造、买卖、使用枪支,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违反本规定的情况,及时报告乡镇政府或公安机关、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3.按规定提出猎弹购置要求。
4.在规定集中保管枪支期间收回枪支集中保管。持枪人员有违法犯罪、严格纠纷、外出等不宜自行保管枪支的问题发生时,及时收取枪支,并报告乡镇政府或公安机关。
5.根据上级通知召集狩猎队员,集中枪支参加《持枪证》验审和《狩猎证》验审。
三、猎民的确认及其基本条件和义务
第八条 乡镇政府在狩猎队组建分布意见制定后,通知狩猎队分布中的行政村或自然村按分布的队员人数推荐猎民(即持枪人员或称狩猎人员),经乡镇政府汇总后,报公安派出所审查;经过必要的法制、技术学习并考核合格,报经县市公安局、林业局批准,由林业局发放《狩猎证》即确认为猎民。猎民确认后,应由乡镇政府张榜公布猎民名单(含队别、姓名、所在村),张榜时间30天以上。
猎民临时变更时,新的猎民应在原猎民所在狩猎队分布的村范围内推荐,并按上述程序审批确认。
第九条 猎民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有安全使用枪支的行为能力,有认别害兽和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能力;
2.常住于狩猎分布的村,从事农业生产; 3.一贯遵纪守法;
4.自愿与乡镇政府签定猎民责任书,履行枪支管理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义务,服从乡镇政府、公安机关、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管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确认为猎民:
1.非常住于狩猎区的或狩猎队分布村内的人员; 2.因参加非农业生产活动,经常需要外出的,以及其他不能保护在狩猎季节经常参加本区域狩猎驱兽活动的;
3.当地政府迁移脱贫政策对象不愿迁移,仍分散居住在原偏僻山中的。
第十条 猎民应与乡镇政府签定猎民责任书,严格履行正点列枪支管理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义务及狩猎驱兽义务:
1.服从乡镇政府及公安机关、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部门的管理;听从狩猎队负责人召集,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报告枪支保管使用情况。2.在狩猎期参加狩猎驱兽活动,保护群众利益。
3.及时报告本地非法使用、制造枪支和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情况。4.在休猎集中保管枪支期间主动上交枪支集中保管。在狩猎期个人保管枪支期间,将枪支分解分别放在安全可靠处。外出时,落实家人妥善看管,外出较长时间必须将枪支上交集中保管。
5.不得将枪支、弹药借给他人使用,不得将枪支用于非狩猎活动;禁止用枪支威胁他人和猎捕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擅自买卖弹具。6.发现枪支、弹药被盗、丢失,立即报告公安机关或乡镇政府。
猎民不履行猎民责任书规定义务时,乡镇政府可以决定取消其狩猎队员资格。乡镇政府取消狩猎队员资格时,应书面通知公安派出所。
第十一条 猎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取消其猎民资格,枪支和《持枪证》、《狩猎证》分别由公安机关、林业部门收缴:
1.违反枪支管理或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规定,受到处罚的; 2.乡镇政府取消其狩猎队员资格的; 3.不再具备猎民基本条件之一的。
四、猎枪、弹具配置及管理
第十二条 猎民配置猎枪、弹具必须在狩猎队组建意见制定、猎民资格确认、狩猎队建立、签定猎民责任书并且集中保管枪支的设施、人员和制度完善之后进行。第十三条 配置枪支,由猎民申请,乡镇政府审查同意,报公安派出所申领购枪审批表,公安机关对照本规定第十二条内容审查后发放购枪审批表。购枪审批、配购证发放及持枪证申领发放均按照《枪支管理》规定进行。
取得《持枪证》后,任《持枪证》和《狩猎证》到指定的弹具供应点领取《弹具供应卡》。
第十四条 配置弹具,由猎民提出,分别由狩猎队负责人、乡镇政府、公安派出所在《弹具供应卡》上签字同意并盖章后,持卡和本人身份证到指定的弹具供应点购买。
第十五条 县市弹具供应点为非经营性单位,为省民用枪支弹药调拨管理中心在各县市的服务点,由县、市公安机关和林业局共同指定,一县市设一个点,报省林业厅、公安厅备案。
供应点必须具备基本的防火、防盗、通讯、报警和夜间值班看守等条件,有专人负责。
供应点应定期向省民用枪支弹药调拨管理中心提出下年度供应计划,由省民用枪支弹药调拨管理体中心按年度供应。调拨管理和供应点供应登记制度由省民用枪支弹药调拨管理中心制定。
五、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管理责任
第十六条 乡镇政府对狩猎组织和猎民管理承担如下管理责任:
1.对狩猎队组建、狩猎活动进行统筹管理,确保组建合理,有效开展剿兽、驱兽活动,保护农业生产。
2.由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分管,落实专人,组织各狩猎队按本规定开展活动,贯彻落实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林业生产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开展日常检查。
3.建立枪支集中保管仓库,具备必要的防盗设施条件,在休猎期间落实集中保管,专人全天看守,建立保管登记制度。4.组织狩猎队学习活动,每年不少于四次。
5.组织各狩猎队、猎民参加《持枪证》、《狩猎证》验审,做到不漏证、不漏枪、不漏人。
6.经公安派出所同意,组织猎民进行适当规模的驱剿害兽行动。第十七条 县、市林业部门、公安机关要密切配合,协调管理。有必要的地方可联合建立狩猎管理机构或协会,对猎民培训教育、弹具供应、掌握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并指导乡镇政府开展狩猎和猎民管理工作。
《持枪证》、《狩猎证》的年度审验工作应同时开展。休猎期以县市为单位,由林业局、公安局共同确定。
六、其 他
第十八条 国有林场及苗圃护林狩猎组织管理,参照乡镇狩猎队管理规定执行,建立护林狩猎队,纳入所在公安派出所枪支管理,实行公用枪支管理制度,单位负责人承担管理责任。猎枪限额数根据林场、苗圃规模和专职护林人员数量,严格限制,由县、市林业部门、公安机关审核后,逐级报经省林业厅、省公安厅批准。
第十九条 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由林业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条 本规定由省公安厅、省林业厅共同解释。
第二篇:浙江省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浙江省高层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浙江省政府令第313号
通过时间:2013-05-03
实施时间:2013-07-01
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高层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浙江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已交付使用的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等日常消防安全管理。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和施工的管理,适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和省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本规定所称高层建筑,是指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高层民用建筑,包括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等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宾馆、饭店、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国家相关标准调整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应当全面落实业主和使用人的消防安全责任,健全消防安全防范统一服务体系,坚持以防为主,强化监督管理。第四条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责任人,高层建筑(或者其部分)由
本规定所称业主,是指享有高层建筑(或者其部分)所有权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下统称单位)或者个人。
本规定所称使用人,是指以承租、承包、受委托经营等方式实际使用高层建筑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五条 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和《浙江省消防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三十八条等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落实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相关制度,加强高层建筑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个人及其家庭应当了解所在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基本情况,学习消防常识和必要的灭火逃生技能。倡导家庭配备手电筒、灭火器、防烟面具等应急逃生消防器材。
第六条 不得有下列危害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行为:
(一)超负荷用电;
(二)违反规定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
(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或者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决定,在禁放区域燃放烟花爆竹;
(四)制造、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
(五)损坏、挪用、擅自拆除或者擅自停用消防设施及器材;
(六)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避难层(间)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的行为;
(七)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和消防登高场地,影响消防车通行和灭火救援;
(八)拒绝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义务,或者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九)其他危害消防安全的行为。
违反前款规定的,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违反第一项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对个人处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违法使用爆炸性物质的规定给予处罚。
(三)违反第四项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违法制造、储存爆炸性物质的规定给予处罚。
(四)违反第五项至第九项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对个人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五)单位、个人因危害消防安全的行为引起火灾或者造成火灾危害扩大的,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或者行为人个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条 同一高层建筑有2个以上业主、使用人的,业主、使用人应当明确消防安全统一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统一管理机构),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依法承担统一管理机构的工作。
第八条 统一管理机构(含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下同)应当在管理区域内做好下列消防安全工作:
(一)建立防火巡查制度,填写和张贴巡查记录表;
(二)按照规定对消防设施及器材组织维修保养、检测,对自动消防设施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检测,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检测单位出具的报告书;
(三)按照规定设置消防设施及器材标志,标示使用方法;
(四)对临时停车进行管理、疏导,根据需要标示禁停警告;
(五)根据业主、使用人的授权,划定烟花爆竹禁放区域并加强管理;
(六)其他依法或者依照相关约定应当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
巡查记录表及填写、张贴的具体要求,由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统一制订。
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统一管理机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九条 统一管理机构对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应当劝阻、督促改正;发现消防设施损坏、无法正常运行等情况的,应当及时通报相关业主、使用人和业主委员会。业主、使用人和业主委员会应当支持、监督统一管理机构的工作。
统一管理机构对不听劝阻、制止的行为和不能及时消除的消防隐患,除依法采取相关火灾预防措施外,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
第十条 高层建筑保修期满后,其消防设施的检测、维修、更新、改造等费用,依法或者依照业主的约定从物业服务费、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等经营性收益中支出;经费不足的,可以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或者由业主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业主依法分摊。
第十一条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无法正常运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判定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统一管理机构应当立即组织制订维修、更新、改造计划和资金支出方案,并向业主委员会提交;业主委员会应当立即组织征求业主意见,经符合规定人数的业主同意后及时组织实施。
业主委员会应当自收到重大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之日起2个月内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报告整改情况。
第十二条 消防设施维修保养、检测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相关标准和委托合同的规定,向委托人提供消防技术服务,并对服务质量负责;完成相关服务后,应当向委托人提交维修保养报告书或者检测报告书,其内容应当包括单位名称、操作人员姓名、消防设施状况、维修保养或者检测的时间等事项。
对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测的,消防设施检测单位应当自出具检测报告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书的副本报县(市、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消防设施检测单位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书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给予处罚;受委托人等指使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书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同时对指使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 从事高层建筑自动消防系统操作和消防设施检测等人员,应当按照规定要求通过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等级的消防职业资格证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或者委托未取得相应等级的消防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高层建筑自动消防系统操作和检测等业务。其中,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高层建筑,具备消防控制室必须配备具有消防职业资格证书人员不少于四人,具备消防控制设备必须配备具有消防职业资格证书人员不少于二人。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四条
鼓励建设和运营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高层建筑按规定建成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当联入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高度重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协调解决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并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整改重大火灾隐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和检查,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对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管理的高层建筑,应当督促和指导有关业主、使用人确定统一管理机构。村(居)民委员会对相关工作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六条 禁止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作为高层建筑外墙保温材料。
本规定实施前高层建筑经批准已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作为外墙保温材料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指定有关部门、机构,组织采取下列措施:
(一)在高层建筑主入口及周边相关醒目位置设置统一标识,标示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防火要求以及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范围;
(二)限期拆除外墙上已安装的广告灯箱等易产生高温的设施;
(三)按照现行规定对燃烧性能等级偏低、隐患较大的部位实施改造。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物业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物业服务活动的管理和指导,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执法活动予以协助、配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高层建筑内设立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审批管理,对未取得消防批准文件的有关申请,按照各自职责依法不予发放经营许可证,依法不予注册登记、核发营业执照。
第十八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制订和实施高层建筑消防监督抽查计划,并由公安机关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抽查情况。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加强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接到举报、投诉后,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期限及时登记、核查、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及时告知举报、投诉人。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发现高层建筑存在火灾隐患的,应当通知有关统一管理机构限期整改火灾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
整改火灾隐患通知书应当抄送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抄送村(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
对重大火灾隐患,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予以通告或者公告;必要时,由公安机关书面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的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核实情况,组织或者责成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第二十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根据管理需要,可以采取适当方式公布有关处罚决定书,但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处罚的,视情将处罚情况抄告物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设区的市、县(市、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结合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实际,加强对统一管理机构、有关单位和村(居)民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并通过本机构网站等途径向社会提供消防服务行业的有关信息。
设区的市、县(市、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从事消防安全防范服务的有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
第二十二条 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机构,结合本省实际,按照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的原则,制定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地方标准。
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品牌、销售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
(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生产组织管理规定
生产组织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公司生产组织管理工作,强化生产组织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对各单位的组织协调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一、生产组织单位在日常生产组织中的作用和地位1、2、3、安全生产部是公司日常生产组织单位。在生产活动中对各分厂有指挥权、建议权、考核权。组织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处理和抢修,根据事故情况有权在任何时间通知厂内所属人员立即到厂。4、5、6、7、8、有权调配生产性用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推诿。负责厂区现场管理工作。负责解决日常生产中不衔接的问题,堵塞各种漏洞。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水、电、气平衡使用工作。负责生产经营日报、月报的统计、汇总。
二、调度会议要求1、2、3、公司调度会议时间。参加调度会议人员必须是单位生产主要负责人。调度会议反映问题要明了,能在各单位相互联系解决的问题,不在调度会议上讲。
4、调度会议上提出的问题,散会后必须安排落实,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落实情况及时反馈到安全生产部。
5、6、参加会议人员手机必须处于振动状态。对参加调度会议人员的考核由安全生产部负责,月底一并汇总到生产组织考核中。
第四篇:会议组织管理规定
会议组织管理规定
第一条 目的:规范会议组织工作,提高会议效率,及时沟通,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条
分类:例会、月度进度汇报会、动员会、研讨会、鉴定/评审会、专题会、评比会、总结会
第三条
会议的筹办部门:各级综合办公室。第四条 会议内容
一、例会
传达上级单位有关指示、精神,围绕本单位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工作,分析存在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和下周工作计划及近期目标,着重检查上周计划完成情况,制定下周计划。
二、月度进度汇报会
相关职能部门、各项目对照工作节点,对当月工作完成情况及下月进度安排进行讲解。由于客观不可克服原因未完成进度的,应在会上提出,会上研究讨论处理方案。对于在会前协商无法达成一致的工作,在会上予以提出,由领导小组进行工作协调,最终确定进度安排及责任部门、协办部门。
三、年中/工作总结计划会
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对企业发展进行战略性思考,并提出下一阶段发展计划。
第五条
会议的举办单位 周会:综合办公室、各项目
月度进度汇报会:各项目经理部(公司领导可根据实际情况参加会议)年中/工作总结计划会:综合办公室 第六条 会议提拟与审批
一、公司、项目部周(月)例会无须提拟、审批。
二、公司专题会、例会由公司总经理直接提拟,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第七条 会议组织与安排
一、会议通知时间提前一天以上,紧急会议除外。
二、会议通知形式一般为电话通知,明确通知参会人员,与会时间,与会地点,与会内容,会议的其他要求,对于重大会议须书面通知。
三、对于重大会议必须拟定会议议程。第八条 会议要求
一、所有参会人员均不得缺席、迟到、早退,必须在《会议签到表》签到,签到核实后交由人事主管保存,对于未参会人员进行相应的惩处。
二、每次会议需用专用会议记录本记录,对于重要的会议必须产生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必须在会议结束两个工作日内产生,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各主要与会人员,并存档。会议纪要必须包含:会议时间、议题、主持人、记录人、与会人员、缺席人员、详细的会议内容(发言内容)、商议结果等。
三、所有参会人员应将手机设置为无声或静音。
四、凡必须参加会议人员未经请假擅自不参加或请假未批准而不参加的人员,视为缺席,作旷工处理。
五、所有参会人员,在会议召开10分钟内未到者,记为早退。
六、凡通知参会人员参会时因被通知者手机关机、无人接听、欠费等情况时,通知人员每隔一小时通知一次(通知三次)并做好电话记录,因被通知人员个人原因而缺席会议者,按旷工处理。
七、凡因通知人员未通知,造成参会人员迟到或缺席者,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五篇:会议组织管理规定
会议组织管理规定
一、目的为了指导和规范公司会议的组织活动,保证会议的顺利举行,特制订本规定。
二、适应范围
本规定适应于公司的所有正式会议过程,主要包含公司内部会议和公司大型会议活动。
三、内容
1.公司内部会议的组织
1.1由会议发起人确定会议的主题,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希望取得的成果等,并指定会议组织者和主持者。
1.2会议组织者将会议的主题、时间、地点及其他要求提前至少30分钟通知所有与会人员,并与之确认能否准时参加会议。如不能参加会议,了解其原因并及时向会议发起人汇报、征询意见。
1.3会议组织者应询问与会人员是否需要相关演示器材,如需要,应提前准备并调试,确保能正常使用。
1.4会议主持者应提前熟悉会议内容的相关要求。
1.5会议开始前5分钟开始入场,无特殊原因不能迟到或早退。
1.6会议召开过程中要遵守会场纪律,不得喧哗、不得瞌睡、手机调无声,如必须接打电话,应请示经同意后离开会场接打。
1.7会议召开前确定会议记录人员。会议结束后,记录员要尽快整理会议记录,形成会议纪要,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所有与会人员及特别要求的相关人员。
1.8会议结束后,会议组织者负责会议室的整理整顿工作。
2.公司大型会议活动的组织
2.1公司确定会议的主题,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形成会议筹备小组,并指定组长;制订会议筹备方案。
2.2筹备工作:
1)
2)确认会议日期和会议日程安排;联系酒店,预定客房和会议室。发出会议邀请:会议开始前2周将会议邀请发送给每一位受邀者,并要求其给予书面回复确认是否准时参加以及有无特殊要求等。会议邀请应至少包含:会议主题、时间、地点(含行车路线)、日程安排、接待人联系方式等。
3)确定会场布置方案,罗列所需设备器材等信息,并安排具体人员负责准备。在会议开始前1天,按预定方案布置会场,调试设备。组长应持续跟进准备进度,保证问题及早解决。
4)
5)
6)安排专人准备会议所需的书面材料。既要全面,同时也要避免浪费。制订应急预案。提前了解与会人员信息,安排专人专车负责与会人员的接送工作,保障所有与会人员安全准时的参加会议。
7)与会人员的食宿要本着安全、舒适、经济、方便的原则予以安排,并充分照顾、尊重与会人员的风俗习惯、个人习惯等。
2.3会议进行过程中要组织工作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和应急准备,保证会议的顺利举行。
2.4善后工作:
1)会议顺利结束后要安排人员和车辆将与会人员送达车站或机场,保证所有与会人员的安全顺利离开。
2)
安排工作人员及时有序收拾会场,将能够再使用的物品回收到公司交由 2 / 3
相关人员保管,避免浪费。
3)
4)与酒店方结算账务。总结本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作为以后工作的范本;汲取本次会议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纠正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相应的改进。
本规定最终解释权归大笨闲逛所有。/ 3 大笨闲逛 20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