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进程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hao.lawtime.cn
如何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进程
核心内容:我国《监狱法》明确规定,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要坚持监狱工作原则,达到监狱工作目的,监狱一切工作的内涵和推进方式均应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实行依法治监,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进程是对监狱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在新形势下,要做到依法治监,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进程,需要重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监狱立法建设
尽管我国的监狱立法建设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94年《监狱法》出台,在监狱立法建设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加强监狱立法建设上下功夫。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特别需要制定出一整套与《监狱法》相配套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监狱法规,如《监狱法实施条例》、《监外执行和假释罪犯管理条例》、《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办法》、《狱务公开与狱务监督制度》、《未成年罪犯管理教育办法》等,以使监狱各项工作权限确定化、责任明晰化、程序公开化、行为规范化,从而为依法治监提供更为完备的法律保障,促进监狱法制化建设进程。
二、加大执法力度
依法治监的关键是执法,因此必须加大执法力度。而公正是执法的本质要求。监狱执法公正贯穿于惩罚和改造工作的全过程,无论是罪犯的收监、减刑、假释、释放还是监外执行,又犯罪的处理等都涉及到执法公正的问题。执法公正是监狱法制的基石所在,灵魂所在,是保持和促进监狱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因此要把执法公正作为衡量执法力度大小的主要标尺。这是我国监狱法制化建设在当前和今后要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
三、重视保障罪犯权利
罪犯人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保障是监狱法制化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现代监狱行刑制度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确保法律赋予罪犯的各项权利得到有效的实现,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罪犯的合法权益。如要根据《监狱法》的规定对罪犯的分押、分管、警戒、通讯、会见、生活卫生、考核奖惩等方面作出详细可行的规定,特别是对程序性规定一定要明确化,使罪犯的权利保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再如监狱民警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要通过依法行刑保障罪犯的权利。特别是罪犯没有剥夺的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监狱都要依法予以保护。与此同时,要对罪犯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让罪犯明白享受权利应在法定的范围内进行。权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利与义务是对等的,要享受权利必须以履行一定的义务为条件,而履行义务时也同时在享受权利。
四、提高执法者法律素质
不论法律有多么良好、科学和完备,要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由执法者予以执行,这就决定了执法者应当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要提高作为执法者的监狱民警的法律素质,首先,要通过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在头脑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定做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捍卫者的信念。其次,要组织广大监狱民警系统学习监狱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做到精通、准确把握,并在监狱行刑活动过程中正确运用法律法规来处理问题,维护法制尊严。再次,要坚决按照“违法必究”的要求,加大查处执法中腐败行为的力度。坚决做到依法从严治警,不护短,不包庇,不留后患,对不合格的干警坚决清除干警队伍,以保持干警队伍的纯洁。
五、加强执法监督
对监狱执法活动进行必要的法律监督,是依法治监,调节监狱工作法制化进程的重要保证。在具体做法上,一是要深化狱务公开工作。增加狱务公开的内容,加大对狱务公开的宣传力度。对涉及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准假探亲、记分考核等敏感环节,要坚持条件、程序、权限、结果的“四公开”,实行公示制度,并接受罪犯及其亲属的监督。二是进一步加强监狱系统内部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执法执纪情况的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制度,及时有效地发现执法执纪中的问题,根据不同情况予以不同的处理。三是认真接受各级人大、政协、检察机关、新闻媒体等和人民群众的监督。通过公布举报电话、聘请社会执法监督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有关人士定期视察监狱,向罪犯亲属介绍罪犯改造情况等形式,接受广泛的社会监督,总之,只有从多方位、多层面、多渠道对监狱执法活动加强执法监督,才能保证监狱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农业法制化进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农业法制化进程---天水市麦积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发展记实
天水市麦积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是天水市麦积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天水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成立麦积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的批复》(天机编办发„2010‟245号)精神,以麦区编办发„2011‟12号文件《关于成立天水市麦积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的通知》下发文件,于2011年3月成立。
天水市麦积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区农业局,核定人员编制12名,其中队长1名,副队长1名,队员10名。主要职能是:根据全市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安排全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计划;负责本级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日常培训工作;负责承办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管辖的农业行政违法案件,区委、区政府批示调查处理的农业行政违法案件,区直有关部门移交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的农业行政违法案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办的农业行政违法案件。
经过积极筹备,麦积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已初步完成了办公室改造等办公所需的基本办公设施设备等办公条件,办公地点位于麦积区农业局三楼,执法人员已经到位,办公室改
造全面完成,办公桌椅、电脑等基本购置,各种制度已经确立,队长、副队长、执法中队中队长职责制作成制度牌装框上墙。
从4月份人员基本到位以来,大队依照单位职责对人员陆续进行了法律法规方面的初步培训,并要求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强化业务技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全面开展农业执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8月17日,天水市麦积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在区农业局办公大楼前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预示着麦积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将步入正轨,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将全面开展,为进一步完善麦积区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规范麦积区农业行政执法能力和效率,全面推进麦积区农业法制化进程拉开了帷幕。从此,麦积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将以暂新的面貌出现,为麦积区农业快速、可持续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9月6日,派出2名人员参加了由省农牧厅法规处举办的全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培训班,并由这2名人员牵头,对全队人员就农业行政执法程序、案卷文书制作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提高了执法能力。
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农民的维权意识
麦积区是农业大县,农业经济占全区农民经济收入的比重较大。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将农业经济增长放在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地位,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强力推进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使全区农业生产迈上了新台阶。但是,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部分乡镇农资市场的不规范化经营、农资质量问题依然存在,但由于地方管理存在多头执法、执法不严等,使得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农业生产中有关农民如何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为了进一步增强农民知法、懂法、用法,提高维权意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麦积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决定,从全面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入手,大力推进全区农业法制化进程,努力提高农民的知法、守法意识,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并利用法律武器来整顿全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市场,提高农业生产安全,为全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积极组织,制订“农业行政执法年”实施方案
按照年初全省农业政策法规工作会议及“农业行政执法年”活动的要求和部署,今年4月份区农业局召开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大会,成立了以农业局局长为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农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植保、种子等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局办公室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制订了我区“农业行政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为全面做好我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培训工作人员,提高自身执法能力
在全面开展法律法规宣传之初,为达到宣传的效果,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就农业法律法规对大队工作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就如何运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行为,执法程序合理合法等,使他们掌握了农业法律法规,提高了自身法律意识,增强了执法能力,为进一步开展执法行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农民的知法守法意识
从4月份开始,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分阶段开展了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宣传范围以区内有农资经营的农产品市场为主,重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主,并印制了宣传资料,制作了宣传横幅,使农民群众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宣传教育,同时也提高了法律意识。截止目前,全区共组织宣传活动7次,宣传乡镇7个,参加人数达到3000人(次)以上,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
四、开展联合执法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效果,由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牵头,组织区植保站、区农机监理站开展了联合执法宣传。区植保站就植物检疫证的办理、植物运输中需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制作了植物检疫证办理流程和植物检疫注意事项宣传资料进行了分发;区农机监理站就如何驾驶好农用机械进行田间安全作业、农机驾驶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等方面制作了宣传资料,发放到农民手里。通过联合执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五、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在开展宣传的同时,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在资金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安装了办公电话一部,并及时将电话号码在宣传的同时向社会进行了公布,以方便广大群众遇困难时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等措施,从根本上使农民群众对法律法规有了具体了解,起到了宣传作用,达到了宣传效果,为全面开展农业行政执法、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篇:试论监狱体制改革下的监狱工作法制化
2003年起,我国监狱系统以“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为方针的体制改革工作在有关省市正式启动。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要使监狱摆脱经济桎梏,纯化刑罚执行职能,提高刑罚执行质量;要让企业走出行政篱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甩掉监狱非生产性开支等包袱,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此次改革,既是社会发展需要,也是行刑理念进步的具体要求。在监企合一体制下形成的制度体系和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监狱新体制的发展要求,给监狱工作法制化带来新的挑战。
一、在监狱体制改革下,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的重要意义
监狱体制改革后监狱原有的刑罚执行职能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职能分开,独立运作,建立起新型监狱管理体制和新型监狱企业管理体制,强化了监狱单一的刑罚执行职能,彰显监狱工作主业。以法制规范国家的行刑活动,实现刑罚与改造活动的法制化,不仅是建立新型监狱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监狱履行监狱职能不可缺少的。监狱是刑罚执行和改造罪犯的场所,一切活动应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监狱工作法制化,就是把监狱的全部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促进监狱用法律去惩罚与改造罪犯,用法律去统治和管理监狱,切实做到依法行刑,依法治监。监狱工作法制化是监狱工作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从严治警的重要措施。
二、影响监狱工作法制化推进的症结
(一)刑事执行法律体系内部存在矛盾冲突
体制改革后,监狱职能单一,按照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责权明确、运行高效、制约有效的要求运行。目前,我国的刑事执行法律体系是由监狱法及其配套的法规、规章构成,《监狱法》颁行已经十四年,内容过于原则、笼统,缺乏可操作性。迄今监狱法实施细则或条例都未出台,规章以上层次的法律出现了“断层”和“缺项”,出现了法律空白点,使行刑法律总体上处于“粗看有法可依,细究无章可循”状态。现行监狱的刑罚执行工作,大多依据的是政策性、行政性的法规命令和少量的司法解释,是监狱民警对法律思想、法律精神、法律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以及他们长期从事罪犯管教工作的经验积累。但由于各地人文地理环境有别,监狱发展很不均衡,有的监狱管理机关围绕地方和本单位利益诠释法律,变通执行法律,容易使监狱工作披上行政或人治色彩,影响法律的公正性。
(二)执法队伍力量薄弱
第一,民警队伍是监狱工作的执行者,是惩罚与改造罪犯的职业性主体。加强民警队伍管理,一直是监狱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对于监狱民警的管理,我们只能一般适用《警察法》的规定,而无专门的关于监狱民警管理的专门内容。
第二,民警队伍的科学化、专业化不强。长期以来,监企合一的传统体制,形成了监狱功能的多元化,监狱民警既要懂监管,又要懂教育改造,还要熟悉生产经济工作等,注定了当前监狱民警队伍的现状多数是杂而不专。同时,为了解决监狱本系统内职工子女的就业安置问题,一度时期以来,在招考、录用监狱民警的过程中存在人为降低标准、降格录用的情况,监狱系统内部“近亲繁殖”的现象较为普遍,民警队伍素质大打折扣。
第三,监狱体制改革后,收支要分开,监狱民警的收入待遇不再与生产经营挂钩,如果同时国家全额保障不能到位的情况下,这就意味着监狱基层民警要减少收入。当法律利益遭受经济利益的冲击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必然会导致有些民警法制意识淡化,利用手中拥有的罪犯行政奖励权力和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方面为罪犯提供特殊照顾搞创收,出现一些腐败或违法现象。
(三)法律监督滞后
实践中,监狱法律的监督体系不健全,注重自上而下的监督和专门机关的例行监督多,而自下而上的监督和大众媒体监督少;事后监督的多,事中与事前的防预性监督少等等,导致某些环节出现不受制约的权力。有关部门的监督制约职权较为笼统、抽象,尚未进一步法律化、制度化、具体化,缺乏应有权威,致使有法不依、违法不纠的情况时有发生,得不到及时查处和纠正。
三、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进程的对策
(一)完善监狱法律法规,使监狱工作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首先,要修改和完善《监狱法》,解决《监狱法》调整关系不明确,一些法律条文表达含糊、不易操作的问题。出台《监狱法实施细则》,更加具体、细化,使之有明确执行和遵循的依据。其次,加快地方立法步伐,在维护法律统一性的同时兼顾法律灵活性,坚决避免和纠正依靠经验、惯例和地方土政策做为行刑依据的不严肃做法,切实做到“依法”执法。第三,清理现行规章制度,针对目前罪犯考核、奖惩、减刑、假释等办法存在不统一的问题,建立统一、规范的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和办法,增强执法的公正性、严肃性、有效性和时效性。第四,构造层次清晰、操作性强的监狱制度运行机制。(1)规范监管安全工作制度。从制度着手,建立一整套监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形成具有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考核的监管安全工作规
范;(2)加强教育改造制度建设。用制度规定教育改造必须达到定量的标准,用制度引导、组织实施教育改造工作;(3)加强罪犯分类制度建设,使每一个罪犯先分类后改造;(4)加强罪犯处遇制度建设,形成罪犯处遇的层次化、阶梯化、规范化。
(二)狠抓民警队伍建设,为监狱工作法制化提供素质保障
第一,要就监狱民警工作的特点、内容、性质、要求,制定专门的监狱民警队伍的管理规定。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监狱工作种类的不同,监狱民警的职业内容、职业要求还存在着很大区别。要针对监狱民警的岗位差别,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监狱民警岗位分类制度,对岗位进行科学分工,实行专业化管理。
第二,通过集中法制宣传教育、外出进修法律业务、个人业余自学法律知识等途径,加强广大民警的法制教育和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引导监狱民警学习现代法律理念,使民警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不为金钱、人情、权势左右。
第三,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教育,进一步强化监狱法学、狱政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学习;采取长短期结合、定期不定期结合的办法,分期分批对监狱民警全部轮训一次,真正落实“凡进必考”、“凡晋必训”的制度,严把进口,畅通出口,逐步实现监狱民警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努力实现监狱工作由传统、经验、粗放、看守型向现代、法制、规范、教育型转变。
(三)加强法律监督制约机制,为监狱工作法制化提供重要保证
加强对监狱执法工作的监督,惩治执法领域的腐败,是保证监狱民警公正执法的强有力措施,也是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的重要举措。
一要加强对监狱重大执法活动、重点执法单位和部门、关键和要害的执法岗位的监督。通过开展警务督察、纪检监察部门提前介入等方式,实施监督关口前移,发挥事前、事中防预性监督的作用;二要对刑罚执行中罪犯从收押到释放的全过程,监管改造中从会见通信、教育改造、生活卫生、劳动改造、考核评比到行政奖惩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尤其是在对执法主体和监督主体的分离的基础上,探索执法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分离,增加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核监督程序,有效地实现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腐败现象;三要进一步实施和完善“狱务公开”。对涉及罪犯切身利益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计分考核、分级处遇等敏感环节,要坚持条件、程序、权限和结果的“四公开”,并在狱内设置狱务公开专栏和民警投诉信箱;对外可以定期召开社会执法监督员会议,开展致罪犯亲属公开信、邀请人大、政协、新闻媒体、犯属等到监狱参观,使刑罚执行置于有效的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之中。
监狱工作法制化是监狱体制改革的本质要求,也是监狱正确履行职能的自身需求,是监狱工作的生命线。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营造出活力迸发、公平正义的监狱执法新环境,全面开启监狱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新篇章。
第四篇:正确理解监狱工作法制化的内涵
正确理解监狱工作法制化的内涵
正确理解和把握监狱工作法制化的内涵,是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的首要前提。所谓监狱工作法制化,是指把监狱的全部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一切工作都要严格遵循法律这个权威性的准则,切实做到依法治监。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就是要使监狱人民警察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养成良好的执法意识和执法习惯,全面提升监狱人民警察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形成严密而完备的监狱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把罪犯管理、行刑和改造的一切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公正、规范、高效、有序的监狱法制工作程序,形成严密而有效的监狱执法监督工作体系,确保监狱的一切执法行为、执法环节都符合法律的要求。通过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实现监狱执法工作格局的新突破,以法律来规范和引导监狱工作,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要求。监狱工作法制化至少包含以下五个层次的含义:
一、监狱工作法制化是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之一
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目标。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国家的刑事执法部门,监狱对罪犯的管理是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实行依法治监,正是监狱机关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组成部分和具体运作。监狱机关依法治监、依法行刑、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家刑事法律体系中相当一部分法律、法规,需要通过监狱行刑才能实现。因此,能否依法治监,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作为指导监狱工作的法典,《监狱法》所确定的依法行刑原则,惩罚与改造相结合原则,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原则以及行刑人道主义 1
原则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在监狱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应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坚决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监狱法》第五条规定:“监狱的人民警察依法管理监狱,执行刑罚,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活动受法律保护。”由此可见,依法治监是党和人民通过法律的形式赋予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职责,监狱工作法制化是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之一。
二、监狱工作法制化的内容是全方位的监狱工作法制化包括监狱工作法律、制度的制定、遵守和执行,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罪犯管理、行刑和改造,监狱生产经营以及监狱执法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监狱工作法制化的各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监狱工作的宗旨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立足于这一宗旨,监狱工作法制化应主要包括惩罚工作法制化和改造工作法制化。惩罚与改造是现代监狱的两大职能。惩罚是通过监管剥夺罪犯的人身自由实现的,要做到法制化自不待言。改造工作法制化要求实现改造手段、方式、程序等法制化、规范化。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是我国改造罪犯的三大改造手段,因此要实现狱政管理法制化、教育改造法制化、劳动改造法制化。收监、分管分押、警戒、戒具和武器使用、通信会见、生活卫生、考核奖惩、教育改造、心理矫治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生产管理、劳动纪律、劳动保护和劳动报酬都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监狱工作法制化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根本保证
《监狱法》明确地把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作为行刑的最终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管秩序如何才能保持持续安全稳定?改造质量如何才能提高?这是监狱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监狱工作法制化是提高改造质量的根本保证。通过监狱工作法制化,建立确保监
管安全的运作机制,改造质量管理的基本模式和考核评价系统。只有这样,确保监管秩序持续安全稳定,提高改造质量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四、监狱工作法制化是法律价值实现的必要途径
法律价值就是法律的主体与法作为客体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法律的积极意义或有用的属性,也就是法律对满足个人、法人、阶级、社会、国家的需要所具有积极意义的属性。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当然也要追求法律价值。它所追求的就是惩罚和改造罪犯,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维护公平正义、促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只有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依法正确执行刑罚,依法惩罚和改造罪犯,提高监狱工作质量尤其是改造罪犯质量,才能实现这一法律价值。
五、法、人结合,是实现监狱工作法制化的最佳境界
人的素质高低,对监狱工作法制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法律虽良好,如不靠人去执行,必然与法治无缘。这里的“人”,既包括监狱人民警察,又包括罪犯,因为二者都是监狱法律关系的主体。以往只强调加强警察队伍建设,而忽视罪犯的法律地位。这种思维模式应予以纠正,当然,由于二者在监狱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各不相同,在监狱工作法制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监狱警察必须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职责,必须依法行刑,不能侵犯罪犯的合法权益;罪犯也必须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权利,必须遵守监狱的法规制度,不能消极改造,混刑度日,更不能违规、抗改。
当前,由于我们的思想认识以及监狱体制和机制等因素,监狱工作法制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一是监狱监企合一、职能不纯,制约了监狱工作法制化的进程。很多客观因素促使监狱在改造与生产两种职能
发生冲突时,相对降低了改造的重要性而凸显了生产的地位;在确保监管安全和提高改造质量两种职能发生冲突时,往往降低了改造的重要性而凸显了保安全的地位。以致在监狱行刑的具体实践中,基于实践需要追求经济效益目的,追求安全稳定目的,追求小团体或个人的其他目的等等,无论是省局还是基层监狱在调配犯人时也不同程度强调经济指标。二是监狱执法的刑罚执行职能与监狱归属的行政机关性质存在着内在的“对抗性”。监狱对罪犯的刑罚执行属于司法职能,是一种司法权;而隶属于行政管理序列的监狱管理模式则是行政管理模式,是一种行政权。司法权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一切依法律为标准;行政权的价值取向是效率优先,一切必须对上级负责,服从命令。三是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不配套不完善。监狱执行刑罚过程中的一些执法环节如保外就医、罪犯离监探亲、处遇等等,还无法可依,依靠制度或惯例进行操作。有些地区和单位根据实际,自己出台规章和制度,制定土政策、土规定,使得监狱之间、监区之间警察在执法、管理、教育的程序和要求上出现差异,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四是“人治”思想观念还依然存在。部分警察仍习惯于依赖和听命上级的指令和约束。“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固然没错,如只注重上级领导的要求以及文件的要求,就会弱化法律法规的权威。应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而有些领导不时地做出口头规定和要求。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或看到某某事情、某某事件因领导的批示而得以解决,或迅速解决,这就是“人治”观念的一种现象。再如,人们比较关注的干部推荐选用上,还未完全做到“三公开”,因保密需要只能当场公布条件,并当场投票,使得思考无时间;所附名单无基本信息,使得人与推荐条件难以对号;公开打票不唱票,使得结果变得神秘;非差额选举一把手,让人没有选择余地等等,难免给人有暗箱操作之疑,“人治”观念痕迹依然清晰可见。这种观念与
“法律至上”原则不相适应,从理念上制约着监狱工作的法制化。值得肯定的是,省局在调配马鞍山监狱民警时,实行考试择优制,方式改进一小步,法制迈出一大步。其导向作用必将激励民警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因而,在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过程中,监狱领导的法制意识、率先垂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监狱应努力实现由传统政策主导的行刑模式向当前法治主导的行刑模式转变。五是监督机制运行乏力,监督责任难以落实。从事监督管理的部门和人员有“三怕”,即:监督上级怕打击报复,给“穿小鞋”;监督下级怕得罪人,得不到选票;监督同级怕伤情面,影响关系,工作中理不直,气不壮,欲罢不能、欲干还休。公正执法是监狱工作法制化的核心,执法监督是监狱工作法制化的保障。权力失去监督就意味着腐败拥有温床,执法监督的不到位甚至弱化,就难以避免监狱执法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失范的现象。六是警察法制素质还有欠缺。从监狱工作性质上讲,监狱警察不仅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的理论知识和法律规范,还应熟悉和掌握婚姻、继承、民商、物权等方面的法律。作为一个执法部门的警察,对相关的法律不熟悉,就难以保证做到公正执法。同时,随着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向司法行刑领域的渗透,警察公正执法的法制素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市场经济竞争性原则,刺激了极少数警察投机取巧、争名夺利的思想意识;市场经济的等价性原则,使个别警察在刑罚执行中见利忘义、贪赃枉法、以金赎刑;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原则使一些警察滋生“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倾向,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原则还使极少数警察经不起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浸蚀,走上腐化堕落、索贿受贿的犯罪道路。蜀山监狱朱世明因受贿获刑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反面教材。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平安监狱、和谐监狱、法制监狱的条件下,我们要正确把握监狱工作法制化的内涵,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正确行使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克服一切影响监狱公正执法的各种因素,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确保正确的执法理念在监狱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铜陵监狱法制科)
第五篇:对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
对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
2008-08-10 09:48:37|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贾 成]
摘要 监狱法制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执法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公平和正义,关系到能否发挥监狱惩罚罪犯、惩戒犯罪、确保全社会的平安和稳定的社会功能,关系到能否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实现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的战略目标。笔者不揣冒昧,对监狱法制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作一下探
讨。
关键词 法制化建设 必然性 问题 对策
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背景下,在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日益增强的情况下,监狱机关的执法工作日益受到关注。在2003年的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上,司法部党组提出要“推行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建设,努力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监狱工作法制化是对监狱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监狱“三化”建设的首位。
一、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必然性
(一)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依法治国”方略上升到了宪法的高度。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实行依法治监,正是监狱机关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组成部分和具体运作。监狱机关依法治监、依法行刑、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家刑事法律体系中相当一部分法律、法规,需要通过监狱行刑才能实现。因此,能否依法治监,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监狱作为刑罚执行机关,应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坚决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监狱法》第五条规定:“监狱的人民警察依法管理监狱、执行刑罚、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活动,受法律保护。”由此可见,依法治监是党和人民通过法律的形式赋予监狱人民警察的工作
职责,监狱工作法制化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二)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是行刑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罪犯权利不仅表现为监狱工作法制化的命题,而且在国际人权斗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政府 1997年10月签署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98年签署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2001年,我国又正式加入了WTO,此外,我国还先后签署了包括诸如《禁止酷刑和其它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等17个国际性文件。在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社会权利、经济权利和人权方面,我国政府在签署的国际条约中做出了庄重的承诺,如果我们的法律法规不与世界接轨,我们的承诺与言行不一致,不依法办事,那么我们在国际人权斗争等很多方面都会处于被动局面,并因此而影响我国的国际地位和
形象。
(三)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是监狱自身职能的要求
对罪犯实施惩罚和改造是我国刑事司法活动的最后一道程序,它直接关系到刑事司法活动的最终效益,是一项严肃的执法活动。监狱作为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其职能就是惩罚和改造罪犯,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只有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依法正确执行刑罚,依法惩罚和改造罪犯,提高改造罪犯质量,才能实现这一职能。
(四)监狱工作法制化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根本保证
《监狱法》明确地把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作为行刑的最终目的。监狱工作法制化是提高改造质量的根本保证,通过监狱工作法制化,建立确保监管安全的运作机制,改造质量管理的基本模式和考核评价系统,让罪犯认识到在对其进行监管和改造过程中,监狱人民警察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监管秩序持续安全稳定,提高改造质量,顺利实现罪犯的重新社会化。
二、目前监狱法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监狱立法还不尽完善
依法治监必须有法可依,完备的法律法规结构是依法治监的前提。1994年《监狱法》的颁布,标志着监狱立法迈向规范化、法制化,但我们仍然能看出,现有的立法还不很完备,还不能全面满足监狱工作法制化的要求。
监狱刑罚执行工作缺乏“法典”型法律。目前监狱的各项工作,罪犯的入监、改造和出监,各个环节上的具体执行,所依据的多是《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以及相关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比较零散。而上述法律法规和解释中,由于立法层次不一样,立法的具体目的各有差异,使它们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如《刑事诉讼法》第 136条与《监狱法》第60条关于“免予起诉”规定的冲突;《刑事诉讼法》第214条与《监狱法》第25条关于“监外执行”规定的冲突;《刑法》第86条第3款与《监狱法》第33条第2款关于“撤销假释”规定的差异等等。而且,《监狱法》虽然是一部兼有实体、程序和组织内容的部门法律,但其有些规定原则性强,操作性差,线
条比较粗,不能成为“法典”。
(二)部分民警法制观念淡薄,执法不严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是监狱法制化建设的关键。然而,在监狱法制化建设进程中,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民警受传统的管理模式影响较大,对依法治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律意识的形成,从而导致法律意识淡泊,法律水平差,在刑罚执行和监狱的内部管理中,不能做到严格执法。一线警察在日常管理中还部分存在经验型、粗放型的管理模式,监狱之间、监区之间警察在执法、管理、教育的程序和要求上还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这与监狱工作法制化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
(三)缺乏罪犯权利保障系统
《监狱法》第7条规定“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力不受侵犯”。1994年《监狱法》颁布以来,罪犯人权保障作为改造罪犯的一项重要原则,在监狱工作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罪犯的各项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人身权利、社会生活权利等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保障。然而,罪犯作为相对的弱势群体,其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往往不能得到保障。要保障罪犯合法权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设置法律救济,“无救济则无权利”,从制度上、程序上、法律上保障罪犯的合法权利,目前尚存在欠缺。如对罪犯的行政处罚、处分上,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内容是否得当,结果错误如何补偿,罪犯缺少法律申诉权;对罪犯的减刑裁定,没有设置罪犯的上诉权等。
(四)对执法的监督体系还不完善
不受制约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必然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
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总体上讲,监狱的执法监督体系是比较完备的,内有纪检、监察,外有检察院等社会监督。但是,由于监狱工作的特殊性,不可能完全对外开放,外界对监狱的监督力度还不能到位,加上一些民警在惩罚和改造罪犯时受旧思想的影响,不能自觉地做到狱务公开,故目前监狱执法的监督体系还需要完善。
三、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健全独立、完善的监狱法律体系以及与之相协调的管理制度
建立独立、完善的监狱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监的首要标志。《刑法》、《刑事诉讼法》颁行之后,一直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刑事执行法典。1994年《监狱法》的颁布和施行,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白,与前者共同组成国家刑事法律的三个主要法律部门。然而,《刑法》、《刑事诉讼法》都是由全国人大制定,属于基本法;而《监狱法》则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属于一般法。由于立法层次和立法目的不一样,《监狱法》与前者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和冲突,《监狱法》的这种法律地位直接影响着国家刑事法律体系一体化的构筑,因此,由全国人大制定一部统一的刑事执行法典——《刑事执行法》,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相配合,势在必行。制定统一的《刑事执行法》,是完善我国刑事法律体系的需要,是监狱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更是为提高改造罪犯质量的需要。完备的监狱法律体系包括四个层次:一是法律,以《监狱法》为核心,与相关的法律组成;二是国务院颁布的有关行政法规,如即将出台的《监狱法实施条例》;三是有关监狱法的司法解释;四是司法部颁布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二)依法治警,提高人民警察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监狱人民警察是法律的执行者,在监狱法制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监狱法》明确赋予监狱人民警察在刑事处罚执行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一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管理科学、廉洁高效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是依法治监的重要条件之一。监狱人民警察的素质越高,监狱的法制化程度提高愈快;而监狱法制化程度的提高,又对监狱人民警察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从制度上保证监狱人民警察的良好素质和水平,那么即使其他制度再完善,依法治监,推进监狱法制化建设工作也无从谈起。
“一次不公正的执法足以摧毁千百次的说教”。为适应监狱法制化建设的要求,全面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执法素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深入开展法制教育,不仅要让民警学习法律知识,更要使他们牢固树立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观念;二是提高民警的执法能力,包括依法行刑的能力、依法行政管理能力、依法协调监狱外部执法环境的能力;三是依法从严治警,做到严格任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肃法纪;四是加强道德建设,教育引导民警廉洁、公正、文明执法;五是逐步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地位和待遇,增强
其爱岗敬业意识。
(三)依法行刑,做好对罪犯合法权利的保障工作
罪犯人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保障是监狱工作法制化的一项基本内容。监狱是执行自由刑的场所,罪犯被剥夺人身自由权利,但罪犯依法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法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对权利的维护和保障,保护罪犯权利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是提高改造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监狱人民警察执法水平的必由之路。如果罪犯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或者受到随意侵犯,那依法治监将徒有虚名。
首先,监狱机关要根据监狱法规定,对罪犯分管分押、警戒、通信、生活卫生、考核奖惩、罪犯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特许探亲、亲情会见等方面作详细可行的规定,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罪犯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的“救济制度”。其次,监狱警察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要通过依法行刑保障罪犯权利,凡是罪犯没有被剥夺的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监狱都要依法予以保障。第三,要加强对罪犯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罪犯明白自己在服刑期间享有哪些合法权利,明白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执法纪律和监督投诉方法。四是改善条件,在衣食住等物质层面上加大罪犯权利保障,使其安心改造。五是抓好对罪犯的教育,受教育权是罪犯的一项重要权利,对罪犯进行思想、文化、技术教育,对其认罪服法、回归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有积极的作用。
(四)坚持依法狱务公开,采取各种形式和措施,完善执法监督机制
纵观古今中外,理论和事实都充分表明:权力是腐败的根源,腐败是权力的伴生物,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监督执法者,形成权力制约,防止权力失控而滥用,是预防腐败,依法治监的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完善的监督机制,比立法更重要,其能使任何形式的滥用权力、渎职和权力无为都无从逃避监督,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的现象受到制约。
依法狱务公开是指监狱为了准确执行刑罚,将罪犯权利与义务、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程序、劳动保护以及监狱人民警察权利、纪律等内容,向社会、向罪犯及其亲属公开,让全社会了解和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狱务公开在给罪犯合法权利尊
重的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监狱管理的暗箱操作与腐败。
加强监狱执法监督,要在狱务公开、提高执法过程透明度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监督机制。一是主动接受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政协的监督,并形成制度;二是加强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作用;三是发挥内部执法监督检查部门的职能作用;四是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五是聘请执法监督员,并形成定时汇报制度;六是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四、对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前景的展望
法制完备、执法公正文明是现代化文明监狱的一个显著标志,监狱法制工作是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看到,监狱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是在过去“人治”的基础上进行的,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价值体系的变革,所以,这个过程也必然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限制,工作也可能会出现反复。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的大方向是前进的,不可逆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在广大监狱人民警察的共同努力下,新世纪中国监狱工作法制化建设必将
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⑴吴宗宪.中国现代化监狱研究,警察教育出版社,1996.⑵张秀夫主编.中国监狱法实施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⑶张晶.中国监狱制度从传统走向现代,海潮出版社,2001.⑷辛国恩.二十一世纪中国监狱发展战略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⑸葛炳瑶.依法治监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⑹武延平主编.中外监狱法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时间:2005-09-01 17:34:21
作者:贾成 编辑: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