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料3:区域站建设指导意见(修订)
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指导意见
(2009年10月19日修订稿)
一、现状与需求分析 1.气象台站现状分析
全国现有的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是为获取天气尺度系统信息而设臵的,平均站间距为60多公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现有站网在空间密度和观测频次上,远不能适应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警的需求。
二、建设规划的编制 1.站网布局原则
(1)平原地区,平均站间距应为20~25公里;经度102°E以东地区每个乡镇均应建立区域站。
(2)丘陵、山地等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易发的地域,应根据具体的地形特点、灾害发生情况以及年平均降水量进行设计,站的间距应当适当加密,平均间距应小于20公里。(3)沿海岸基区域站的间距一般为10~20公里;沿大江、大河、大湖流域和洪涝、地质灾害多发且影响较大地区、重要干线公路沿线的区域站的平均间距一般为10公里。
(4)大中城市城区内的区域站应根据该城市年降水量、人口以及灾害发生的特点和公共服务的需要确定自动观测要素的项目和站点的位臵,平均间距应小于10公里,重点地区可以达到1~5公里。
2.站网气象要素布局原则
各省级气象局区域站的站网布局规划还应根据各气象要素的代表范围,进行不同观测要素站点间距的合理分配。
(1)降水量、雪深、天气现象、能见度、地面温度等气象要素所需的站间距最小。
(2)气温、湿度、风等气象要素的站间距约为最小站间距的2倍。
(3)气压、土壤湿度、日照等气象要素的站间距最大,约为最小站间距的4倍。
3.站点观测要素设臵原则
(1)区域站的自动观测要素至少应该包括降水量。(2)为开展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为满足乡镇精细化天气预报需要和积累气候资料而设臵的区域站至少应包括降水量、空气温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3)为重要干线公路布设的区域站,应包括降水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风向、风速、能见度等气象要素和路面温度、路基温度、路面结冰、路面湿滑程度等道路状况要素。
(4)在沿海陆地、岛屿、海上平台、浮标、灯塔、大型桥梁等地方建立的区域站应包括降水量、空气温度、(强)风向、(强)风速等气象要素;并尽可能布设能见度观测项目;海域站还可增加海温、海盐、海冰等海洋观测要素。
(5)与国家级观测站、临近区域站之间的距离超过30公里的区域站应包括降水量、气温、风向、风速、湿度、气压等要素;或预留气压传感器接口,以备条件具备时挂接。
(6)各区域站均可根据需要增加地面温度、浅层地温、深层地温、能见度等气象要素。
4.确定建设目标
各省(区、市)气象局应根据业务和服务的需求,依据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典型空间和时间尺度特征,结合当地土地面积、地理地形特征、天气气候特征、人口密度情况和上述布局原则,确定本省(区、市)区域站的建设数量和气象要素配臵类型,并分解到地区级和县级行政区。
5.制定建设规划
根据制定的区域站建设目标,确定区域站仪器设施购臵、仪器备件购臵、基础设施工程的规模。
(1)仪器设施需求计划(2)备品备件需求计划
为保证区域站仪器的及时维修和定期计量标校,须编制区域站数据采集器、各类传感器按已建区域站总数不低于10:1的比例配备的备品备件种类、数量计划,以及附属设施的备品备件需求计划。
(3)基础设施工程计划 6.编制经费预算计划
为确保区域站的建设质量和长期稳定运行,需编制包括仪器设施经费、运行维持经费、技术保障经费在内的区域站建设经费预算,列入地方财政计划。
7.制定实施计划
三、确定站点的位臵 区域站的站址位臵和探测环境应确保其观测资料在空间尺度上能代表一定范围的平均气象状况或满足特定地点的气象服务需要。
1.站点位臵规划 2.站点位臵的勘选 3.站点位臵的基本条件
区域站的站点位臵应选择在省(区、市)区域站站网总体布局规划图的网格点附近,以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满足当地气象服务或特定服务需要、交通便利、便于维护维修为原则,兼顾设备安全,尽量安臵在能保持长久固定的单位,避免频繁迁移。
4.站点位臵的探测环境条件
站点的气象探测环境应能够保证观测的气象要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用于中小尺度天气监测的区域站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障碍物高度的三倍;为森林、湿地、交通、海上平台、浮标、船舶、桥梁等特殊需求服务的区域站亦应满足其配臵的观测要素的最基本的代表性条件。场地、仪器的通风和光照条件须得到保证,避免建在高大建筑群、山凹、陡壁等影响资料地域代表性或对观测资料准确性有干扰的地方。
5.站点位臵的电力电源条件 6.站点位臵的通信条件
站点位臵应具备自动观测数据实时传输所需要的GPRS(通用无线分组)、CDMA(无线码分多址)、手机短信、ADSL(有线数字电路)或专线方式的通信条件。当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区域站数据传输时,站点位臵的手机信号强度须经现场测试,达到稳定可靠。信号不稳定,又不能改换的地点,须申请当地移动通信部门对基站天线方向进行调整。
7.站点位臵的看护条件
四、站点信息
区域站的站点信息包括站名、站址、下垫面性质、区站号和地理位臵等,由省(区、市)气象局组织编制。
1.站名 2.站址 3.下垫面性质 须反映出区域站下垫面的性质,如:地面、坡面、水面、楼房顶、平房顶、钻井平台、驾驶舱屋顶等。
4.区站号 5.地理位臵
测定区域站设备安装地点的经度(度分秒制,精确到秒)、纬度(度分秒制,精确到秒);确定观测场地面的拔海高度(精确到1米),有气压要素时,还要测定气压传感器的拔海高度(精确到0.1米)。
6.站点信息备案
各省(区、市)气象局要在每年5月和11月底前将新增建区域站的《区域气象观测站基本信息表》(见附表1)上报中国气象局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区域站的新建、撤销、迁移、位臵参数变更和观测要素变更,由省(区、市)气象局及时填报《区域气象观测站基本信息表》上报中国气象局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五、设备选型 新建区域站的设备必须使用中国气象局部门协议供货的型号。对于已建且不属于部门协议供货型号的区域站,应在设备更新时更换为中国气象局部门协议供货的型号。
1.总体要求
选定设备的结构、功能、测量、供电、防雷、环境适应性等技术指标和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性、功耗等应用指标须满足有关自动气象站功能规格书的要求,须取得中国气象局颁发的设备使用许可证,须能实现实时数据的组网上传。
2.技术性能要求
(1)所配臵的传感器类型和测量准确度指标必须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
(2)数据采集器的数据采样速率及算法必须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有关规定。
(3)能够形成《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规定的采集数据文件、状态信息文件、上传数据文件。
(4)采集器的数据存储器至少能存储7天的每小时正点观测数据和分钟观测数据。(5)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实时发送正点和加密到1分钟的观测数据;具备时钟校准、数据重新下载、数据重新发送功能。
(6)在交流电力电源故障(或连续阴雨天)情况下,系统电源至少能保证采集、传输系统正常工作7天。
(7)设备自身具备良好的防雷电功能。3.附属设施要求
区域站配备的附属设施必须符合如下要求,并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方便维护维修。
(1)安装在地面场地的风传感器必须配臵高度在10~12米之间的风杆或风塔。
(2)风杆接闪器与风杆必须绝缘,绝缘间距须≥50mm;风杆的顶端拉线至少要有1根带有绝缘等级≥35kv(1.2/50μs)的拉线绝缘子,以便接闪器的引下线沿这根拉线入地;接闪器引下线的截面积应≥50mm。
(3)空气温湿度传感器须配臵、使用标准玻璃钢百叶箱。(4)地面和浅层地温传感器须提供配套的一体化地面与浅层地温传感器支架。
2(5)风杆、能见度仪等须配套提供混凝土基础制作图。(6)沿海地区选购的区域站应考虑设备的抗腐蚀性能。(7)山口、风口、沿海、海岛等地区,对风传感器及附属设施的选购应考虑其抗强风性能。
4.注意事项
(1)应根据每个站点对未来气象要素的实际需求,尽量选择气象要素可扩展型的数据采集器,力争发挥长期最佳投资效益。
(2)设备选型过程中要注重生产厂商的技术支持能力、后续服务能力和价格成本因素。
六、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站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观测场地、仪器基础、地下管道、防雷设施等项目,各项建设工程由省(区、市)气象局组织检查、验收。对于站址条件或基础设施施工不合格的站点,必须及时调整或改进。
1.观测场地
为保证区域站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必须在观测场地建设方面坚持如下的标准。(1)观测场的位臵
观测资料的地域代表性主要取决于探测环境和下垫面。因此,陆地区域站应设臵在位于地面并保持自然平整的观测场地上,不宜设臵在建筑物上面;在浮标、石油平台等特殊条件下,可不设臵观测场。
(2)观测场的面积
有条件的站点应尽量达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观测场面积的要求。确因条件限制,也要满足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对探测环境的最低要求,遵从各仪器之间互不干扰的原则,围栏到仪器的间距应能使围栏起到有效的隔离作用。
二要素(降水、气温)区域站观测场面积不得小于南北长6米、东西宽4米(见附图1)。
四要素(降水、气温、风向、风速)~六要素(降水、气温、风向、风速、气压、湿度)区域站观测场面积不得小于南北长8米、东西宽4米(见附图2)。
增加能见度、地温观测要素时,须相应增加观测场的面积;其中,浅层地温场面积不小于2米×2米(见附图3)。
设臵在海岛等特殊地形、地点条件下的区域站观测场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由省(区、市)气象局确定。(3)观测场的围栏
观测场地一般应设臵坚固、稀疏、美观、不反光或弱反光材质的防护围栏,其高度可根据安全防护需求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为宜;围栏外侧应设立用于防护的告示牌,其告知内容、型式和安臵等事项由省(区、市)气象局规定。
(4)观测场的门和小路
观测场门的位臵以方便人员进出和方便仪器维护为原则;场内一般不铺设专用小路;当铺设小路时,路面的宽度应小于50厘米。
2.仪器基础
风、气温和湿度、降水、能见度等传感器的安装设施都应按照图纸制作坚固、美观的混凝土基础。
(1)风杆、能见度仪、百叶箱的基础根据厂商提供的图纸制作。
(2)雨量传感器的基础见附图4。
(3)基础的顶面要方正、平滑,并高出观测场地面3—5厘米,以减少积水对紧固件的侵蚀。(4)基础内要预埋一定口径的铝塑穿线管,与地下管道连通,用于仪器缆线的穿行和保护;当有电力电源线时,电源线与信号线须分别设臵穿线管。
3.地下管道
观测场内和连接到建筑物中的仪器缆线、电力电源缆线进行地下掩埋敷设,并在每个仪器位臵设臵分线井。
(1)区域站全部缆线均应采用带有金属屏蔽层的套管做防护,并埋入地下,管道直径50~90毫米,埋设深度30~50厘米;电力电源与仪器信号缆线应分管防护。
(2)除接闪器和仪器设施的接地引下线外,风、气温、雨量等传感器的信号线和机壳接地线均从仪器设施基础内的套管中穿行。
(3)确保观测场内地下缆线分线井和建筑物内缆线防护管端口的严密性,防止鼠类进入地下管网。
4.防雷设施
应按照《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30-2004)的要求,建设好观测场地、仪器设施的接地工程和防雷工程,增强区域站的安全运行能力。
七、观测场仪器的布局和安装
区域站观测场内仪器的布局和安装参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地面气象观测场值班室建设规范》(气发[2008]491号)有关规定执行。
1.仪器布局
风、气温、湿度、降水、地温等常规观测仪器按照北高南低的顺次安臵,尽量东西成行,南北成列。能见度等新增观测仪器的位臵,以满足自身观测条件要求,又不影响其它要素观测记录为原则。
场内铺设观测道路时,仪器尽量安臵在紧靠东西向小路的南面。
2.仪器间距
应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尽可能使各仪器设施的相互间达到东西向不小于4米,南北向不小于3米;仪器距观测场护栏间距不小于3米。确因条件限制,仪器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米,仪器(除风杆外)距围栏应不小于2米。
3.信号线防护 风向、风速、气温、湿度、降水等仪器的信号缆线都需采用金属、铝塑等管材做防护,从仪器水泥基础内送入地下,与数据采集器连通。
4.空气温湿度传感器
空气温湿度传感器须安装在标准型号的百叶箱内,传感器安装于百叶箱内水平面的中心线上;传感器头部向下,感应部分距观测场地面的高度为1.5米。
5.降水传感器
雨量传感器不得安装在风杆或风塔上,须单独制作混凝土基础,基础顶面尺寸为35厘米×35厘米;承水器口缘距观测场地面的高度为70厘米,高度不足部分用水泥基础(或支架)垫齐(见附图4);采用立柱方式的雨量传感器,须调整立柱高度,保证承水器口缘为距观测场地面70厘米。
固态降水传感器的安装须依据厂商提供的技术手册要求,经省(区、市)气象局审查、批准确定。
6.风向风速传感器
风向风速传感器一般安装在地面观测场内,传感器距观测场地面的高度为10~12米;安装在房屋顶面或平台上时,传感器距屋顶面或平台面(平台或屋顶有围墙时,为距围墙顶)的高度应为6~8米,且距地面高度须≥10米。
7.地面和浅层地温传感器
地面温度传感器和浅层地温传感器安装在观测场西南侧地表裸露的地温场(面积2米×2米)中心线位臵,传感器的头部朝南;当有浅层地温项目时,地面温度传感器与5、10、15、20厘米地中温度传感器采用专用支架安臵(见附图5);信号缆线采用铝塑管防护,从地温传感器位臵的地下20厘米深度的土壤中送入分线井。
8.深层地温传感器
深层地温传感器安装在观测场东南侧地面保持自然状态的场地中,40厘米、80厘米、160厘米、320厘米地温传感器自东向西排列,每只传感器的东西向间隔为0.5米。传感器的信号缆线从外管顶端起用铝塑管或PVC塑料管做防护,从地下20厘米深度的入土壤中送入分线井。
9.能见度仪
远程(20km)能见度仪安装在观测场西侧的适当位臵,短程(2km)能见度仪可直接安装在风杆上;安装高度均为距观测场地面1.5米;工作基线范围内不得有阻挡物体或反射物体。
10.海上平台仪器设备的布设
海洋石油平台、船舶等海上区域站的风杆、百叶箱、降水传感器、能见度仪、海水盐度传感器、海面温度传感器、海浪高度传感器等的安装位臵,由省(区、市)气象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1.其他仪器设备的布设
本指导意见未涉及的观测要素传感器的布设和安装,须依据厂商提供的技术手册要求,经省(区、市)气象局审查、批准确定。
八、数据的组网传输
区域站的实时观测数据以组网方式由省级信息中心进行收集,再由省级信息中心传送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以实现自动观测数据的跨区域共享,充分发挥区域站建设的投资效益和业务效益。
1.省级中心站建设 省(区、市)气象局须按照“信息汇集、统一管理、资料共享”的原则建立省级区域气象观测站信息中心(简称“省级中心站”),并使用统一的中心站处理软件,以组网方式实时收集区域站的观测数据,建立省级区域站数据库,以满足省内气象业务和气象服务的需求。
也可以在地(市、州、盟)气象局建立“市级中心站”,实时收集属地内区域站的观测数据,并实时上传到省级中心站。
中心站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1)能够对各区域站进行有效控制,实时接收正点数据,实时和定时接收加密到1分钟的数据;具备正点数据和1分钟数据完整补收功能;具备对单站采集器时钟的定期校正、上传时间频次的设定、控制功能。
(2)能够提供符合保密规定、以系统安全为前提的省域区域站实时数据显示产品。
(3)能够按照《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和相关文件的规定形成正点或加密上传数据文件,并实现实时上传。(4)能够对四要素(降水量、气温、风向、风速)及以上区域站按照《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规定,形成各区域站全月“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ZIIiiiMM.YYY)”(简称“Z文件”)。
(5)能够根据需要按照《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簿表格式》规定,形成每个区域站全月(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五要素“分钟观测数据文件”(JIIiii-YYYYMM.TXT,简称“J文件”)或全月单要素分钟数据文件(PIIiiiMM.YYY、TIIiiiMM.YYY、UIIiiiMM.YYY、WIIiiiMM.YYY、RIIiiiMM.YYY”)。
(6)能够对实时数据的收集、入库、转存、上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单站上传的完整率、及时率等情况进行动态统计和定期发布。
当发现同一时次多个站或单站连续24小时以上资料传输中断或数据质量有疑误时,要及时通告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7)当区域站出现通信或其它故障,发生每小时一次实时数据传输遗漏时,中心站应在故障恢复后尽可能及时将每天24次正点数据补齐、入库,并上传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2.组网方式 各区域站与省级中心站的通信传输以GPRS、CDMA、手机短信、DCP、ADSL或专线等通信业务方式进行组网;省级中心站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通信传输采用现行气象业务通信路由方式。
3.传输频次
区域站数据上传到省级中心站的频次应能达到每分钟1次;省级中心站上传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频次至少应每小时1次;省级中心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都可根据需要发布1分钟、5分钟、10分钟或半小时的实时加密上传指令,各级中心站应能够响应、完成加密上传任务。
九、数据的质量控制
各级中心站应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观测记录质量控制》(QX/T66—2007)的规定,对上传的实时数据质量进行监控,并施加质量控制,以确保区域站观测资料的准确性。
1.实时数据质量控制
各级中心站要以软件方式对接收到的每份数据的各种观测要素测的量值采用气候学界限值、气候学极值、时间一致性、空间分布性、要素连续性、要素逻辑关系等方法进行检查。当发现明显差错时,将接收的单站(包含有差错的)原始数据文件备份保存,将差错数据在上传数据文件中予以删除(臵为缺测);并将有差错的站点通告有关部门进行检查和维修;对全部资料的差错情况要进行统计和发布。
2.全网数据质量控制
各省(区、市)气象局每年应组织资料部门对区域站全网的观测记录进行分析评估,发现、修正疑误信息,作为区域站维护、维修的指导依据;并向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技术中心报告观测数据的质量状况。
十、数据和资料归档
为充分发挥区域站观测资料的应用价值,区域站的观测资料应定时汇集、存档。该项工作由各省(区、市)气象资料部门负责。
1.归档内容
(1)单站正点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文件名为ZIIiiiMM.YYY(简称Z文件)。(2)单站分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文件名为“JIIiii-YYYYMM.TXT”(简称“J文件”)或全月单要素分钟数据文件PIIiiiMM.YYY(气压,简称“P文件”)、TIIiiiMM.YYY(气温,简称“T文件”)、UIIiiiMM.YYY(相对湿度,简称“U文件”)、WIIiiiMM.YYY(风向风速,简称“W文件”)、RIIiiiMM.YYY(降水,简称“R文件”)。
(3)单站全月正点观测资料文件
文件名为“AIIiii-YYYYMM.TXT”(简称“A文件”)。根据区域站类型不同,每站每月存档上述文件中部分或全部数据文件。
2.归档资料的质量控制
Z、P、T、U、W、R文件为原始数据文件,不进行修改。A、J文件均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剔除错误记录。各省(区、市)气象局要落实相应职责,制定具体的传输、收集流程,确保数据、资料的完整性;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观测记录质量控制》(QX/T66—2007)的规定,研究、制定对观测数据和观测资料的审核办法,编制有关审核软件,对归档资料进行检查、修正,确保归档资料的准确性。
十一、站网的技术保障
完善的技术保障措施是区域站站网观测质量、运行质量的根本保证,须在建设中予以充分考虑和安排。
1.运行状态实时监控
各省(区、市)气象局在技术保障部门建立省级区域站运行实时监控系统,根据实时上传的观测信息、状态信息等数据实时监视区域站的运行状态。
运行状况监控、传输质量监控、数据质量控制(1)监视各区域站观测资料的实时传输情况,及时发现采集系统和通讯模块的工作故障,及时报警提示,并通知所属运行维护部门进行检查处理。
(2)监视供电状况,发现蓄电池欠压时及时报警提示,并通知所属运行维护部门进行检查处理。
(3)通过收集到的要素数据质量,监视区域站采集系统的运行情况和传感器的性能,发现明显差错、疑误及时报警提示,并通知资料应用部门处理。
(4)对设备运行状况、设备完好率等进行统计、分析。2.运行维护 各省(区、市)气象局应当制定区域站的运行维护管理办法,明确各级气象部门对区域站的运行管理职责和日常维护职责;明确县级负责区域站的日常维护和现场标校,制定对降水和气温传感器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现场(对比或校验)标校的方法;规定对区域站进行现场检查维护的时间、项目、标准,确保区域站仪器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场地设施的完好状态。
3.保障体系
各省(区、市)气象局应当制定区域站的技术保障管理办法,建立分级保障体系和技术质量监督机制,明确省、地、县的技术保障职责,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检查,储备一定数量的区域站备件;参照中国气象局对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和实验室检定的有关规定,定期对气象要素采集器和传感器进行计量检定;及时排除区域站故障,确保区域站的长期、稳定运行和观测资料的准确、完整。
第二篇:班组建设指导意见
师市加强煤矿班组建设指导意见
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效益、激发职工活力的细胞。加强班组建设对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增强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推进企业安全发展、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班组建设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班组建设管理机制,以落实岗位责任制为核心,以安全高效为目标,以不断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职工队伍素质为重点,增强班组团队的劳动组织能力、岗位创新能力、抵制“三违”能力和应急处臵能力,夯实企业基层基础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目标。用3至5年的时间,使师市煤矿所有班组成为合格班组,并力争打造10个明星班组、20个优秀班组,同时培养出100名明星班组长、50名优秀班组长。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安全文明高效、培养凝聚人才、开拓进取创新、团结学习和谐”的企业基层组织;把班组长培养成为素质高、业务精、懂技术、会管理的基层管理者;把班组职工培育成为勤奋、敬业、创新、进取的新型劳动者。
二、班组建设主要内容
(一)班组安全建设。以“五个到位”(安全措施到位、现场管理到位、干部带班到位、监督检查到位、责任追究到位)为统领,全面落实班组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夯实安全基础。严格班组安全生产定员管理,严格控制作业人数,严禁超定员生产。认真落实班组作业现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职工岗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减少和杜绝“三违”,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推行班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目标控制考核激励约束制度,将安全生产作为推优评先、效益工资分配的“一票否决”指标。
(二)班组生产建设。完善以班组长为核心的生产指挥、组织协调、岗位协作等职能,强化班组生产目标管理,细化量化工作任务,增强班组生产管理的计划性、可控性。围绕生产任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大力推行成本理念践行活动。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班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三)班组技能建设。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性强的职工队伍为目标,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通过开展岗位培训、岗位练兵、读书自学等活动,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全面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服务水平、协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把组织职工学习创造作为班组持续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攻关团队、创新小组、技术骨干学习工作室等形式,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完善对班组创新成果奖励机制,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五小”(小改进、小发明、小设计、小建议、小革新)等活动。切实发挥技术骨干学习工作室作用,及时推广应用先进的管理法、操作法。
(四)班组文化建设。完善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培育个人愿景、加强感恩教育和提升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制订和完善职工行为规范。要以企业愿景为平台,把职工的个人愿景融入团队的使命中,培育职工共同价值理念和团队意识,建立班组良好的沟通氛围与沟通平台,构建和睦的人际关系,加强班组间的协作配合,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一支精干高效的团队。加强班组安全培训和文化建设,培育职工安全生产价值观。大力推行“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安全手语”,提高职工应知应会能力,增强职工的综合素质,使班组职工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别人不被伤害”,为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五)班组和谐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职工头脑,加强职工思
想政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及企业精神教育。紧紧围绕完成企业生产经营任务、提高经济效益等中心工作,结合班组实际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经常开展职工谈心活动,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及时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解决实际问题。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坚持和完善班务公开、班组民主生活会等民主管理形式,保障职工享有对企业改革发展、班组生产目标任务和各项规章制度的知情权、参与权,对班组工资奖金分配、先进评选等事项的参与权、监督权,以及平等享有教育、培训、职业健康等权利。
三、班组长的职权与任用
(一)班组长的主要职责
1.安全管理职责。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其安全管理职责主要有: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实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执行现场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奖惩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班组安全教育培训,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严格安全隐患及事故追究,抓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安全生产现场组织管理,严把安全生产第一道关口,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2.生产管理职责。细化分解班组生产任务,做到天天有计划,班班有目标。科学安排劳动组织,合理配臵生产要素。搞好现场精细化管理,狠抓节支降耗,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
3.质量管理职责。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抓好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全面提高产品、工程、服务和工作质量水平。
4.团队建设职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民主管理工作,了解并帮助职工解决困难。组织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抓好以岗位为核心的职工教育培训。健全班组对个人的绩效考评分配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班组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二)班组长的主要权力
1.安全管理权。根据现场作业条件,班组长有安全生产决策权和组织指挥权。有检查职工安全作业情况、制止和处理职工违章作业、抵制上级违章指挥权。有对作业现场工程质量、岗位工作质量进行安全评估验收权。在安全隐患没有排除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自身无能力解决时,有拒绝开工或停止生产权。
2.生产组织权。有权根据工作需要和本班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分配任务,合理调配劳动组织、人员、设备、材料等,现场指挥协调,检查工作情况,调整工作部署。
3.考核分配权。有权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和上级规定,对班组成员的工作绩效设定考核标准,检验工作成果,核算指标完成情况,对本班组职工合理分配收入,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
4.学习培训权。享有定期接受培训、复训的权力,并根据安全生产实际需要和职工个人的劳动熟练程度,对本班组职工培训、轮训进行安排。
5.其他权力。班组长有制定班组工作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向上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力、推荐或选拔班组副职及生产骨干的权力、推荐本班组优秀职工参加上级组织的先进评选、荣誉疗养、学习深造等权力。
(三)班组长的选拔任用
1.班组长的任职条件:具备相应的文化程度、思想政治素质好、责任意识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生产,懂业务,技术精。了解现代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身作则,坚持原则,办事公道,关心爱护和团结职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身心健康,无安全生产违章记录,经培训考核取证后任用。
2.班组长的选拔和培训。班组长的选拔应由各单位根据行业特点,明确规定选拔标准,严格执行选拔、聘用、解聘的条件和程序。班组长的产生应由分矿、井队、车间、区队研究决定,矿(公司)相关部门备案。
各单位应高度重视班组长的培训工作,建立班组长培训长效机制,大力实施“班组长安全培训工程”,争取用2至3年时间,将班组长培训一遍。在安全培训中,要重点突出安全生产培训,适应安全发展需要,提高班组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尤其要注重强化管理知识、管理方法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促进班组长逐步由经验管理型向科学管理型、由单一业务型向全面管理型转变,提高班组长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组织管理、自觉抵制“三违”、业务保安、隐患排查治理、防灾避灾和自救等五种能力。原则上,新分配大中专毕业生须到基层班组锻炼。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竞聘担任基层班组长。选拔基层分矿、井队、区队、车间管理干部应在“优秀班组长”、“明星班组长”、“示范班组长”中择优聘用。实行班组长选聘制,原则上聘期为1年。工作业绩显著者可以连任,不胜任者依据有关规定和程序随时解聘。
3.班组长的管理和使用。各单位应根据行业特点,科学制定班组长岗位任职资格和岗位规范,建立班组长培养、选拔、使用、评价等机制,做好班组长职业生涯设计,促进班组长成长。并定期召开班组长座谈会,建立领导干部与班组长之间,以及班组长与班组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制度。注重把业绩突出的班组长选拔到分矿、井队、区队、车间管理干部岗位上来。
四、班组建设工作机制
(一)健全班组考核机制。按照效率和公平并重原则,合理设臵安全、质量、生产任务等考核内容,科学设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改进完善绩效考核方法和分配机制。建立健全对班组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班组内部要建立规范、公正、透明的职工个人绩效考核分配方法。要加强检查、监督、指导,确保各项激励约束制度的公开、公正、公平,努力营造班组积极向上的氛围。要建立班组当班考核,分矿、井队、区队、车间月度考核,矿(公司)季度考核,集团考核四级绩效考核体系。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分矿、井队、区队、车间每月评出“优胜班组”
和“优胜班组长”,矿(公司)每季评出“优秀班组”和“优秀班组长”,集团每年评出“明星班组”和“明星班组长”。连续3年荣获矿(公司)级“优秀班组”、“优秀班组长”或5年内累计2次荣获集团“明星班组”和“明星班组长”的,集团直接授予“示范班组”和“示范班组长”称号。集团每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大会,选树典型,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荣誉奖励。
(二)健全班组长激励机制。各单位应结合行业特点,科学合理设定班组长津贴标准,切实提高班组长的政治、经济待遇。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班组长,要进行经济上、精神上、政治上的综合激励。被评为“优秀班组长”、“明星班组长”、“示范班组长”的,除依据有关规定和程序择优聘干外,还要重点培养发展入党,优先安排外出疗休养、考察学习等,有条件的还可送到高等院校培养深造。农民工班组长当年荣获集团“明星班组长”称号的,可按集团相关规定给予转招。“示范班组长”直接授予集团劳动模范。多次被评为“示范班组长”的,集团视情况推荐为市级以上先进个人。
(三)健全班组长约束机制。对班组长岗位津贴实行综合考核发放。对工作不胜任、不称职的,及时解聘和调整。对出现失职、违纪或严重违章指挥等行为的,要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五、班组建设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把班组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以党委为主导、以行政为主体、工会协调、部门联动、职工参与的班组建设大格局。
(二)明确责任主体。分矿、井队、区队、车间为班组建设责任主体,负责班组长的培养、选拔、考核和管理等。矿(公司)对单位班组建设负领导责任。主要负责制定班组建设相关制度、办法和实施细则,组织班组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对分矿、井队、区队、车间班组建设进行
督导检查和考核表彰。集团公司负责制订总体规划,进行宏观指导,加强督促协调,表彰推广先进。各级工会组织要切实加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引导、指导、协调、聚力、助推作用,保证集团班组建设指导意见贯彻到位,取得实效,不断创新。
(三)建立完善机制。各单位要参照师市《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行业特点,认真研究制订本单位加强班组建设的实施细则和落实执行措施,建立班组长的培养选拔、考核激励机制和班组建设管理机制,明确班组建设的责任主体及考核标准,有重点、分步骤地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在健全班组制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因企而宜,简化班组台账,为班组长“减负”,使班组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安全、促生产。
(四)注重典型引导。各单位要善于发现、培育和选树班组建设的典型,及时总结经验和宣传典型,由点到面逐步推广,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做出贡献。
附件:1.班组建设管理制度
2.班组建设考核办法 3.煤矿班组长安全培训方案
附件一:
班组建设管理制度
班组综合管理制度
一、定期组织政治、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和班组文化活动。支持职工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以及各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班组职工的整体思想业务素质。
二、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及时把握班组成员的思想脉搏,分析思想动向,释疑解惑,营造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
三、扎实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强化对新职工、转(复)岗职工的上岗前教育。
四、加强班组民主管理,推行班务公开,认真开展评议班组长活动,按期召开班组民主生活会,不断扩大民主参与的内容和范围,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工作积极性。
五、广泛开展提合理化建议和各类劳动竞赛活动,推进班组全面建设。
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工会和有关部门反映。
班组交接班制度
一、生产作业前,由井队、区队、车间领导、值班干部或班组长,组织全体班组职工召开班前会。认真执行以思想问询、安全点评、任务部署、安全宣誓等为主要内容的班前礼仪。
二、班组职工不得无故缺席班前会,无故缺席者不得上岗。确因工
作需要上岗者,由班组长负责传达班前会内容。
三、班组长要带领班组成员按时到达工作现场,实行手指口述交接班,接班人不来,交班人不走。
四、交接班时,接班人员要认真听取交班人员有关设备运行和现场安全质量情况,并由交班人员陪同,对工作现场进行检查。
五、接班人员应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查阅值班日志、工作票、操作票和有关记录。
2.检查设备是否有缺陷,有无异常情况及负荷情况;检查各种工具、仪表、用具和防灭火设施等是否齐全完整。
3.检查工作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
六、对工作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原则上由交班人员处理。若上一班未处理完毕,须报上级协调处理。
七、班组长因故缺勤时,由副班组长负责主持班组工作。
班组生产管理制度
一、实行生产目标管理,科学合理安排各岗位工作量,及时调配人员,保证生产持续正常进行。
二、严格劳动纪律,规范操作程序,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到文明上岗,文明操作。
三、加强现场文明生产,设备、物料标识牌悬挂整齐,标识清晰,摆放有序;施工现场干净整洁,闲臵物品及时回收。
四、强化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加强现场巡查和考核,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实际问题。
五、推行班组物耗核算,实行日统计、旬汇总、月考核,与班组工资挂钩。增强班组职工节支降耗意识,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活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六、全面加强质量管理。积极应用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七、认真落实各类劳动保护措施,按规定正确使用劳保用品。
八、发生工伤事故时,立即对伤员进行抢救,及时向上级报告,并保护好现场,积极配合事故调查,提供事故真实材料。
班组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一、加强隐患排查密度,实行班前安全检查、班中巡回检查、班后安全复查“三必检”制度。即:班前,由班组长排查现场隐患,并将隐患及时告知上班整改。班中,由班组长进行巡查。职工发现隐患及时向班组长汇报,对隐患进行处理。班后,班组长带领职工对现场进行复查,待隐患排除后进行现场交班。
二、加强安全评估及确认工作。班组长及职工要对班组管辖范围和承担的作业项目,做到明确无误,预想本岗位和所承担的工作可能会引发哪些伤害和事故。到达工作现场后,要对人、机、物、法、环等方面细化分析,评估作业状况、发生事故因素及潜在危险,制订相应对策和预防措施,严格落实。
三、凡有危险源的班组必须有完整的“危险源”控制图表,并根据生产工艺、环境等变化,及时对“危险源”进行排查核实,对新确认的“危险源”要及时修改,补充“危险源”控制图表及安全防护措施,并组织职工学习。
四、作业前,班组长负责对职工思想情绪是否稳定、身体状况好坏及操作规程熟知情况进行确认,达不到上岗要求者,不得上岗。
五、工作现场(岗位)存在以下安全隐患的,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上级进行汇报,在隐患未排除前,不准作业。
1.现场作业人员超过规定定员的。
2.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3.安全制度及措施落实不到位的。4.安全监测监控设施运行不正常的。5.安全自救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的。6.现场突发危及安全生产重大隐患时。
六、因重大事故隐患被停产整顿,应在隐患彻底排除后,由班组提出申请,待上级安检部门复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
七、班组长发现职工不安全行为,应立即现场制止,对不服从的可以令其停止工作,并进行责任追究及处罚。职工对班组长的违章指挥,有权拒绝执行,并向上级进行举报。
班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一、根据分矿、井队、区队、车间目标任务,制订本班组的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并将班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二、班组长定时对职工进行工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公布。并严格按考核结果分配工资,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三、对安全生产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在班组工作绩效考核中给予奖励,根据所做贡献大小,提请上级部门给予奖励或表彰。
四、分矿、井队、区队、车间下发的各种奖励,班组长可根据职工工作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再分配。
群众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一、在企业工会群监会,分矿、井队、区队、车间群监组的领导下,班组配臵群监员。
二、分矿、井队、区队、车间群监组根据工作需要,在征求班组意见
基础上,每年对群监员调整充实一次,群监员定期参加培训和述职评议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群监员按时参加群监组织开展的上岗活动,重点对安全隐患及“三违”行为进行查处。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责成相关责任人及时处理整改,并跟踪复查。
四、作业过程中,班组群监员要协助班组长抓好班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完毕后,认真填写安全信息台帐。
五、建立班组联保互保制度。作业过程中,职工之间应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对违章行为应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
六、班组要根据工作特点和实际,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学习日等时间,组织职工开展安全查摆活动,并及时总结经验。
附件二:
班组建设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煤矿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提升班组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根据《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加强班组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创新、务实的原则。坚持以安全、质量、效益为中心,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积极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努力提高班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矿、分矿、井队、区队、车间所属班组。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四条 为切实加强对班组建设工作的领导,集团、矿(公司)、分矿成立相应的班组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党委领导、行政主体、工会协调、部门联动、职工参与的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制。
第五条 各级党政组织负责班组建设的总体规划、组织领导工作,把班组建设纳入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对班组建设给予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
第六条 各级工会组织负责班组建设的组织协调、典型选树、总结表彰工作,定期向党政汇报班组建设开展情况,提出推动班组建设的前瞻性、建设性意见。
第七条 各级职能部门按照业务分工对班组进行专业管理指导和检查,形成班组建设上的部门联动机制,提升班组的综合素质。
第八条 分矿、井队、区队、车间是班组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班组建设的日常管理具体工作。
第三章 班组管理体系
第九条 班组建设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以分矿、井队、区队、车间管理为主的原则。
第十条 建立集团、矿(公司)、分矿、井队、区队、车间班组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工作职责。
第十一条 集团的班组建设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和行业关于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总体要求和具体规定。
2.研究制定集团的班组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对班组建设作出总体规划和工作部署。
3.加强与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加大对矿(公司)班组建设的工作指导力度。
4.培育和选树班组建设的先进典型,总结和推广班组建设的先进经验,大力表彰集团级的先进班组和个人。
第十二条 矿(公司)的班组建设工作职责: 1.认真落实集团关于班组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规定。2.研究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班组建设实施方案和细则。3.加强对分矿、井队、区队、车间班组建设的领导和督查。4.加强对班组长的管理和培训。
5.负责班组建设的典型选树、经验推广、考核评审和总结表彰。第十三条分矿、井队、区队、车间的班组建设工作职责:
1.制定本单位班组建设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2.负责班组建设的日常管理、检查考核。3.指导班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台帐。4.负责班组长的培养、选拔、考核和管理。第十四条 班组的班组建设工作职责:
1.认真执行上级的班组建设工作要求和具体规定。
2.以安全、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强班组五项建设,按时高效完成安全生产各项任务。
3.建立健全班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台帐。
第四章 班组考核内容
第十五条
班组的考核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质量效益、技能素质、文化建设、基础工作。
第十六条 班组的安全生产
1.完成任务:按计划科学组织生产活动,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2.健全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根据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发挥制度的管控约束作用。
3.现场管理: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推行“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安全手语”等先进操作法,加大现场隐患排查力度,杜绝“三违”行为,班组无违章、无隐患、无事故,实现安全“零”目标。
4.加强培训:加强班组的安全培训,努力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尤其是提高新参加工作和转岗职工的素质,切实做到培训、持证上岗,争当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岗,创建本质安全型班组。
第十七条 班组的质量效益
1.质量管理:认真落实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作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生产优质产品,打造精品工程。
2.节支降耗:制定班组成本管理办法,建立班组物耗管理台帐,开展节支降耗、修旧利废活动,抓好备品备件及材料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控制材料费用超支。
3.提高效率:搞好班组劳动定额,提高工效和生产效率效益。做好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计划检修,提高设备完好率。
4.文明生产:抓好现场文明生产,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第十八条 班组的技能素质
1.团队学习:大力开展团队学习活动,建立员工精细化管理考核机制,经常性开展劳动竞赛、导师带徒及QC小组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岗位练兵:立足本岗位、本工种,坚持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读书学习活动,积极参加矿(公司)级以上各类技能大赛活动,培养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
3.技术创新:建立创新成果奖励措施,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五小”(小改进、小发明、小设计、小建议、小革新)活动,鼓励职工掌握新设备,应用新技术。
4.合理化建议:围绕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重点,经常化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发挥班组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十九条 班组的文化建设
1.思想政治:以培育“四有”员工为核心,加强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做好日常思想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理顺思想,营造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班组文化氛围,建设民主、文明、温馨、勤奋的班组小家。
2.民主管理:坚持班务公开制度,组织班组人员参加班组管理,讨论班组当月工作计划任务,通过班组员工奖罚建议。按要求开展班组长民主评议,加强对班组长的民主监督,提高班组工作水平。
3.文化体育:经常性开展小型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参加矿(厂、处、公司)举办的文体活动和赛事。
4.遵章守纪:认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班组人员无违法乱纪行为,班组人员团结互助,相互尊重。
第二十条 班组的基础管理
1.工作日志:建立班组工作日志,认真记录班组日常生产工作内容,班组人员的分工情况,各种会议和学习、文体活动的开展情况。
2.活动记录:一是工会小组活动记录,记录班组民主管理、劳动竞赛、民主生活会、走访慰问等内容。二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和QC小组活动记录,记录班组培训内容、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议、经济技术创新、QC小组活动情况。
3.物品管理:班组所属的生产工具、员工的生活物品等摆放整齐有序,无乱堆乱放现象。
4.环境卫生:卫生责任区有分工、有制度,环境卫生达标。
第五章 班组的考评奖励
第二十一条 各矿(公司)可参照集团以上五项考核内容,结合行业特点,制订考核内容和办法,认真实施。
第二十二条 班组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考评。班组考核的五项内容分别占:安全生产(25分)、质量效益(25分)、技能素质(20分)基础工作(15分)、文化建设(15分)。
第二十三条 建立班组当班考核,分矿、井队、区队、车间月度考核,矿(公司)季度考核、集团考核四级绩效考核体系。
分矿、井队、区队、车间每月进行一次班组考核,根据考核分数择优评出一个“优胜班组”和“优胜班组长”,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连续2次获得“优胜班组”的,方可申报矿(公司)级“优秀班组”和“优秀班组长”。
矿(公司)每季度对分矿、井队、区队、车间申报的“优胜班组”和“优秀班组长”进行一次考核,按照10%的比例评选出“优秀班组”和“优秀班组长”,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连续3次获得“优秀班组”的,方可申报集团“明星班组”和“明星班组长”。
集团每年对矿(公司)申报的“优秀班组”和“优秀班组长”进行一次考核验收,按照10%的比例评选出“明星班组”和“明星班组长”,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连续3年荣获矿(公司)级“优秀班组”、“优秀班组长”或5年内累计2次荣获集团“明星班组”和“明星班组长”的,集团直接授予“示范班组”和“示范班组长”称号。集团每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大会,选树典型,表彰先进,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四条 班组考核的否决条件
在考核周期内,班组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取消班组考评资格。1.发生轻伤以上事故和严重“三违”行为; 2.未完成生产任务;
3.发生重大生产、质量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4.班组人员因违纪受行政记过及以上处分或刑事处罚案件,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发生。
5.班组发生群体性上访闹访事件。6.班组长民主评议不合格。本办法从下文之日起执行。
附件三:
煤矿班组长安全培训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9‟87号)精神,不断提高煤矿班组长的安全素质和管理水平,强化井下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促进师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就加强煤矿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培训对象。从事井下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等作业的班组长。
二、培训单位。三级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三、培训时间。不少于96学时。
四、培训内容。
以煤矿现场安全管理和劳动组织管理为主题,以《煤矿安全培训教学大纲》中有关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等工种班组长安全培训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瓦斯治理等方面的有关标准。主要是《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煤安监办字„2004‟24号)、《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等。
(二)国家有关部门印发的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瓦斯治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是《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1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17号)和《关于加强煤矿班组安全生产建设的
指导意见》(总工发„2009‟15号)等。
(三)煤矿有关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主要是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及灾害防治等专业技术知识,煤矿安全生产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现场安全管理、劳动组织管理等。
(四)应急救援知识。主要是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基本知识,井下发生各种灾害后的避灾、救灾方法等。
(五)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主要是对近年来发生的煤矿典型事故案例的分析,剖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等。
(六)经验交流。主要是现场安全管理和班组建设的经验,并研讨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整治“三违”和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等内容。
五、考核发证。坚持“教考分离”原则,班组长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合格者由三级培训机构颁发《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
六、几点要求。
(一)落实工作责任。各单位要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切实做好班组长安全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按照集团下达的培训计划,保证培训范围内的所有班组长都能够参加培训。
(二)各二、三级安全培训机构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技能性,增强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
(三)集团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煤矿班组长安全培训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培训的内容、时间、教学管理、考核达标情况和培训效果,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整改,确保班组长安全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篇:班级建设指导意见
班级建设指导意见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学校的发展取决于班级的发展。因此,为加强班级管理,特制定本规定,以促进班级建设的良性发展。
一、班级管理的思想方法和目标:班级是由学生构成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优点和缺点的综合体,因此,在管理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民主管理,教师首先要发现学生的优点,用其优点去战胜缺点,去激励学生,并运用辩证思维去发现、分析和解决班级管理中各种矛盾,让每个学生在班内各得其所,都尽可能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班级管理领导机构:教导处、政教处
三、班级内部管理结构: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班委---学习小组
四、班级内部组织的建立:
1、理念: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人人都是小组学习过程的发言人和组织者。组织起来去自主管理,在组织中成长和发展。学生之间需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督促,相互提醒,共同发展与进步。
2、班内管理单位:6--8人组成学习小组,小组内部结构,根据学生学习程度为强中弱组合。若干管理单位组成一个班集体。班内小组要相对固定,班内调位可以短周期整体调动。
3、班干部:
班 长:一名 团支 书:一名
学习委员:一名
组织委员(女生委员):一名
纪律委员:一名
宣传委员:一名
卫生委员:一名
体育委员:一名
生活委员:(男生委员):一名
班级学科代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各一名,音体美、通用、信息由体育委员兼任。
组干部: 8人小组内设小组长一名,8人小组内设:学习组长一名、纪律组长一名、卫生组长一名、安全组长一名、体育组长一名、生活组长一名、团活动组长一名。组学科代表:8人小组每人担任一科学科代表,政史可兼。音体美通用由体育组长可兼。(六人小组可以合并兼任)
组学科代表向班级学科代表负责,向学习委员和班委会负责,向任课教师负责,向班主任负责。
五、班级管理的五大目标:
1、班级的理想与信念目标:由班主任和班委共同讨论形成,并以班级誓词的方式展现,以班内晨呼和队列训练口号的方式巩固。
2、学习目标:班级以学校下达的目标为基本依据,然后根据班内实际和班级追求,确定班内目标。然后分解至各学习小组,班内以小组目标的方式落实,班委和小组长通过对学案作业以及周考的完成情况的跟踪管理,确保学习小组完成学习目标。
3、纪律、生活和行为习惯目标:
班级要形成共识,并形成小组意志,坚决杜绝以下八大违纪行为和十二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八大严重违纪行为:(1)打架;(2)翻墙上网;(3)无故旷课;(4)玩手机、看不良书刊;(5)抽烟、喝酒;谈恋爱(6)、夜不归宿;(7)班内和寝室内下棋、打扑克;(8)考试舞弊。
十二种不良行为:(1)迟到早退:
(2)教学区大声喧哗,影响他人正常的学习活动;
(3宿舍区大声喧哗,熄灯铃响后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正常的休息;(4)上课期间睡觉;
(5)顶撞老师(包括宿舍管理员老师);(6)穿奇装异服(不符合学生身份),仪表不整;(7)开大会不安静、纪律差;(8)随意丢垃圾行为;(9)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10)教室内所负责的卫生差和宿舍的东西不按要求摆放整齐,卫生差者;(11)非走读生非外出时间私自外出学校。(12)被查到时,谎报假名、假班级。
4、安全目标:及时发现班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教育和管理要到位,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5、学生个人的自我追求目标:每个学生都要根据班级管理的五大目标,形成自己在高中段的自我追求目标和短期个人达标要求,并根据实际逐步完善,进而通过自己坚韧的意志品质努力实现。
六、班会
1、班会主题的确立:在每大周周一中午午休时间,由各年级的年级主任主任和政教负责人召集班长和团支书会议,安排周一早晨班主任晨会上确定的主题和学习材料。并在班干部会上了解和掌握班级动态,查看班级日志。
2、每一大周安排一节课,进行小组和班级自主管理班会活动,组内和班级内部自主组织会议,总结本周的管理,安排下周的工作任务,并填好自主管理记录,组交给班级,班级汇总起来,一式两份交年级主任,了解情况并存档。
3、班会要分五个层面,一是要进行材料学习;二是小组成员反思和小组总结,时间10分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为主,然后形成小组汇总意见;三小组班内回报,由组长在班内回报小组情况,20分钟左右:四是班委总结本周情况,并确定下一大周的班级管理要求,10分钟:五是班主任总结。建议班会时间定在每大周的星期一晚上第一节。
七、班主任会议:每大周两次。大周开始的星期一早晨,由校长主持,在政教处召开三个年级班主任会议,时间,早晨5点45分至六点15分。大周的第二小周星期一早晨,由年级主任召开各年级班主任会议。时间,早晨5点45分至六点15分。
八,年级班级管理过程与结果展示:
1、展示组织和落实者,由团委具体落实。
2、展示内容的整理:由班委和团支书负责。
3、展示内容的确定:围绕班会主题。
4、展示呈现的方式:黑板报
5、展示的时间:每两周一次
6、展示的目的:鼓励先进,树立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氛围。
7、典型事例、典型人物以及促进班级建设的典型做法在全校总结推广。
第四篇: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改基础〔2018〕5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沿线地区人民群众出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依托高铁车站推进周边区域开发建设,有利于城市空间有效拓展和内部结构整合优化,有利于调整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交通、产业、城镇融合发展。近年来,一些地方依托高铁建设的有利条件,积极探索推进高铁车站周边区域开发建设,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效,有的高铁车站周边区域已经成为城市最具人气和活力、发展最快的地区。但总体上看,我国高铁车站周边区域整体开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对高铁建设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还不深入,个别地方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不同程度地存在初期规模过大、功能定位偏高、发展模式较单
一、综合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对人口和产业吸引力不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潜藏着一定的社会经济风险。为推进高铁车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规划统筹和衔接,严控金融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规范有序推进高铁车站周边区域开发建设,不断提升设施服务、产业发展、人口集聚、政策配套等支撑能力,促进高铁沿线城镇空间合理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推动高铁建设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有机协调。
(二)基本原则。
规划协调、布局合理。统一规划,整体部署,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编制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开发规模和边界,优化车站选址方案及车站周边区域空间结构、人口产业分布,杜绝边建设、边规划。
量力而行、有序建设。结合城市功能区划、区位优势、财力可能、人口资源环境条件等发展实际,根据规划确定开发目标、建设任务,兼顾当前和长远,合理把握建设节奏和时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有序发展,防止盲目追求规模和大干快上。
站城一体、综合配套。充分发挥高铁车站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人的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促进产城融合、宜居宜业,避免高铁沿线产业布局同质化和单一房地产功能开发。
市场运作、防范风险。按照市场化原则运作,创新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推进项目共建、资源共享,提升开发建设质量水平和效益,防范各种隐患、风险和损失。
二、重点任务
(三)强化规划引导和管控作用。
坚持规划引领,充分论证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可行性、必要性,因城施策、因站而异推进高铁车站周边区域合理有序开发建设。对于既有站改造的高铁车站、位于中心城区或与既有产业园区等结合较好的高铁车站,有关城市要严格按照既有城市规划,结合城市功能提升和结构布局优化做好车站周边综合开发。对于城市外围新建的高铁车站周边具有开发潜力的,相关城市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统一布局,合理确定车站周边开发建设的功能定位、规模和边界,做好规划预留和控制,按照规划规范有序推进开发建设。要严格审查规划的合理性,定期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和综合开发效益,把评估结果作为控制建设时序和分期建设的依据。
(四)合理确定高铁车站选址和规模。
高铁车站选址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切实处理好高铁通达性和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之间的关系,既要满足技术标准条件,又要服务地方发展。铁路总公司和地方政府要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在城市枢纽总图规划编制及项目实施阶段,深入研究论证高铁车站与城市发展衔接问题,合理确定建设标准、线路走向、车站分布和建设规模。新建铁路选线应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分割,新建车站选址尽可能在中心城区或靠近城市建成区,确保人民群众乘坐高铁出行便利。高铁车站建设要规模适当、经济适用,切忌贪大求洋、追求奢华。
(五)严格节约集约用地。
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有关城市要综合考虑人口集聚规模和吸纳就业情况,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相挂钩要求,合理确定高铁车站周边用地规模、结构、布局及土地开发和供应时序,坚决防控单纯房地产化倾向。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积极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轨道交通上盖物业综合开发等节地技术和模式,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要按照“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要求,依据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使用标准对高铁站周边建设用地加强审查,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六)促进站城一体融合发展。
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要突出产城融合、站城一体,与城市建成区合理分工,在城市功能布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方面同步规划、协调推进。有关城市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特色、发展定位等,甄选出发展基础条件优越、城市特色鲜明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构建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避免沿线临近站点形成无序竞争、相互制约的局面。大城市高铁车站周边可研究有序发展高端服务业、商贸物流、商务会展等产业功能,中、小城市高铁车站应合理布局周边产业,稳妥发展商业零售、酒店、餐饮等产业功能。
(七)提升综合配套保障能力。
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营造宜居宜业环境,提高交通便利性和公共服务能力,增强产业、人口集聚效应。强化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加强新建高铁车站城市公共交通配套线路和换乘设施建设,实现与城市建成区、城市其他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之间的快速连接、便捷直达。同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建设医疗、教育、休闲、娱乐等场所和设施,增强生活服务功能,使人“愿意来”“留得下”“活得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八)合理把握开发建设时序。
尊重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不追求短期的形象效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严禁借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名义盲目搞城市扩张。有关城市要根据相关规划、发展实际和财力可能,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推进高铁车站周边区域开发建设,做到开发一片、成熟一片、成功一片。大城市初期应重点开发新建高铁车站周边2公里以内区域,可适当控制预留远期发展空间,避免摊子铺得过大、粗放低效发展。中小城市不宜过高预估高铁带动作用,避免照搬照抄大城市开发经验,硬造特色、盲目造城。新建铁路站场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应当严格执行土地综合开发的边界和规模要求,扣除站场用地后,同一铁路建设项目的综合开发用地总量按单个站场平均规模不超过50公顷控制,少数站场综合开发用地规模不超过100公顷。
(九)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充分认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带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关地方要进一步完善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强成本收益分析评估,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节奏,防止脱离地方财力实际搞开发;严格执行预算法和担保法,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依法规范举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列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范围的高风险地区原则上不得举债搞建设。
(十)创新开发建设体制机制。
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地方政府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鼓励地方政府牵头建立投资建设主体、管理运营主体、综合开发主体等多方合作开发机制,完善支持高铁建设投资主体及出资人参与高铁车站周边区域综合开发的政策措施,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支持、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公共服务等作用,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切忌政府大包大揽。理清权责关系,完善综合开发、运营管理及收益分配机制,形成促进发展的多种合力。
三、组织实施
(十一)明确责任主体。
地方政府要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各有关方面要严格按照本意见要求,进一步梳理既有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加快整改落实,优化新建高铁车站选址,规范有序推进高铁周边开发建设,提升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十二)严格监督管理。
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对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严格进行管理,适时组织评估,严控建设规模和时序,加强用地监测,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批地用地行为和建设行为,并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监督和管理。
(十三)强化协同联动。
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与铁路总公司、相关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和纵横联动,认真总结和梳理高铁车站周边开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规范纠偏,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十四)加强宣传引导。
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准确把握高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主动加强政策解读,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及时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形成客观、公正的舆论导向和氛围。
国家发展改革委
自然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中国铁路总公司
2018年4月24日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第五篇:烟草终端建设指导资料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全国卷烟营销网络建设现场会会议精神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加强现代卷烟零售终端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宁夏烟草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目标任务,切实有效地推进现代卷烟零售终端建设工作,打造具有“现代性、时代性、特色性”特征的功能零售终端,构建工、商、零三位一体面向消费者的卷烟营销体系,增强卷烟营销网络的竞争实力。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按照“发展同向、工作同心、服务同步、利益同体”的总体要求,以努力促进零售终端建设“四个功能”有效发挥为核心目标,以培育“532”和“461”知名品牌为突出重点,以“工商零协同一体,共同服务消费者”为最终目的,按照宁夏烟草“整体规划、覆盖城乡、典型示范、分类建设、提升价值、共同成长”的现代卷烟零售终端模式扎实运行,形成“平等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客我关系,努力实现终端建设由局部推进向全面发展转变,由侧重客户管理向全
面发挥功能转变,由偏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硬件建设相结合转变,由传统管理终端向现代管理终端转变。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遵循市场规律,合理规划终端布局,科学选择功能终端,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终端资源,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规范有序,竞争适度,有利于重点品牌发展的终端营销平台。
(二)坚持共同发展原则。立足行业可持续发展,统筹不同区域和不同客户协调发展。着眼长远合作,坚持平等互信,加强客我沟通,保障客户利益,引导客户与行业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三)坚持规范统一原则。按照现代卷烟零售终端建设的要求,以客户自愿为基础,以规范经营为前提,统一制定规划和方案,统一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统一组织培训和实施。
(四)坚持稳步推进原则。终端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提升。要与社会环境、终端基础条件相适应,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注重效果、有序推进。
三、工作目标
结合市场环境及现状,综合考虑建设思想、建设层次与建设方法,构建烟草现代零售终端“金字塔”建设标准,如(图一)所示:
根据上述分类标准和建设方法,按照全区现代零售终端总体建设模式的要求,分为“直营终端、功能终端、普通终端”三种建设类型,发挥三种作用:直营终端形成“塔尖”,打造以“五统一”的直营终端,发挥核心示范、形象展示、消费体验的作用;功能终端形成“塔身”,以“四化建设”发挥品牌培育、宣传促销、信息采集、消费跟踪的作用;普通终端形成“塔
基”,重点从形象提升、陈列宣传、信息管理三方面进行建设。随着三种类型的零售终端数量依次倍增,零售终端体系呈现“金字塔”形状,为烟草全面推进现代零售终端建设打基础、起好步。
四、建设内容及措施
(一)直营终端
1.功能终端定义。直营终端作为功能终端的一部分,是烟草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的,发挥核心示范、形象展示、消费体验等作用的卷烟零售客户。
2.建设措施:
一是按照统一规划直营终端建设,统一管理直营终端运营。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场所,完成前期的选址、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实现五个统一管理。一是统一经营管理,做到连锁经营、自负盈亏、制度规范。二是统一形象系统,全区统一服务品牌视觉系统导入、产品形象展示。三是统一业务模式,实行属地管理、网上配货、区域配送;实现宣传促销、消费跟踪、消费体验、示范引领功能。四是统一服务标准,以服务消费者为中心,树立服务理念,践行服务承诺,规范服务行为。五是统一财务核算,做到门店日清日结、分公司核算报账、总公司财务管理。
(二)功能终端
1.功能终端定义。功能终端指烟草商业企业根据卷烟营销工作的需要,选择诚信规范经营且具有一定经营能力和条件,并按照品牌培育、宣传促销、信息采集、消费跟踪四方面功能标准维护的卷烟零售客户。
2.建设措施:
(1)功能终端筛选
一是按照卷烟销量、平均单价两个维度划分的客户供应群组,以自有设备在店内且处于收银台旁边为必备条件,作为目标客户的首选条件。二是以零售客户经营能力是否与建设要求匹配为出发点、采取培训、测试的方式,对筛选的目标客户的“经营力”进行评价、筛选;三是从贡献度、成长度两个维度出发,对经营能力匹配的零售客户进行量化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建设目标最终选定功能终端建设目标客户。四是由目标客户提出申请,营销、专卖部门共同审核同意,并报上级备案。
(2)签订协议明确责权利
与选定的功能终端签订协议,明确功能终端、公司双方的责权利,用合同的形式固化客我关系,解决客户自愿参与的问题,并向功能终端授予“品牌示范店”牌匾,建立面向消费者的“三项承诺”即服务承诺、销售承诺、促销承诺,在所有终端客户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着力提高功能终端现代经营、品牌培育能力。
(3)突出服务,提升指导
一是帮助客户提高品牌培育能力,针对特定品牌制定新品牌上柜、卷烟产品促销、卷烟形象展示等具体要求,向客户提供宣传资料,加强零售客户主动对消费者进行宣传推介的意识;
二是以半为单位,为每位功能终端制定《客户经营情况诊断书》,帮助客户进行个性化经营,实现盈利最大化;
三是不断完善零售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及时采集零售客户销售数据,提供准确的市场动销信息和分析;
四是指导功能终端进行卷烟扫码规范操作、进销存管理、资金管理、经营核算,不断提升其业务经营能力。
(4)强化培训,提高软实力
一是制定零售客户培训计划,分层级分批开展零售终端培训,满足不同终端类型客户的需求,提高零售客户卷烟经营的能力,实现与烟草公司共同成长的目的。
二是以集中培训、座谈会式的形式传播品牌文化,提高知名品牌培育忠诚度,充分利用行业报刊、宣传材料、服务手册、网上平台等多种媒介,及卷烟品牌知识培训,客户经理拜访宣传、召开新品推介会等各种形式,向客户宣传重点培育品牌文化,为功能终端客户卷烟营销提供信息支撑,进一步提升重点品牌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推广和培育能力,有效提高重点培育品牌在消费者中的忠诚度。
三是以“讲授式”的方法,向功能终端客户讲解卷烟经营状况分析、商品展示知识、推销技巧、促销工具使用,提高客户面向消费者的知名品牌终端推介能力。
四是以“一对一入户实地”指导式的方法,指导客户有效使用零售终端信息采集系统,及时准确的报送数据。
五是以竞赛形式,组织功能终端参与终端陈列竞赛、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客户卷烟主题陈列活动评比活动,客户经理指导客户根据自己的经营能力和消费特征选择品牌培育目标、参与品牌创优竞赛,并对客户营销的全过程指导,努力提升零售客户培育品牌的能力,积极推动零售终端培育知名品牌功能的发挥。并通过竞赛树立一批优秀卷烟陈列的典范,并通过他们介绍优化形象的经验,对其他零售客户改善终端形象、经营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六是以观摩学习、经验介绍、专题培训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并利用电视媒介,客户经理上门指导等多种形式等方式不断提高“功能终端”人员的服务技能、经营能力、综合素质和提高获利能力。
(5)提升能力,发挥品牌培育功能
在品牌培育上,功能终端客户以“改善店面形象、增强意愿、增强推介水平、引导消费、品牌分析”为重点,全面提升自身的品牌推介技能与卷烟营销能力,借助自身的信誉与能力传递品牌的影响力与价值内涵,从而提高品牌知名度。
一是改善终端店面形象和陈列形象。通过客户经理指导功能终端店容店貌设计、店内空间的利用、店内卫生保持等,构建易于消费者识别、吸引顾客进入、便于消费者挑选的舒适购物环境,并确保卷烟陈列整洁卫生、生动有序、重点突出,便于消费者发现目标品牌和新品牌,从而大幅优化终端形象,提升卷烟品牌在终端的宣传展示价值。
二是牢固客我利益关系,增强客户品牌培育意愿。采用“标准服务+提升服务”的客我关系模式,对功能终端提供不同的提升服务与指导,以提高利润的现实利益和提升终端等级的长远利益,激励客户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培育能力,通过签约等多种形式,牢固客我利益关系,切实增强零售客户品牌培育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品牌培育的前沿阵地。
三是提升客户经营能力,增强品牌宣传推介水平。通过专业性分析、个性化培训、针对性指导等形式,从提高客户业务经营能力、品牌培育推介能力、终端信息设施设备操作能力以及文化素养这四方面入手,综合提升客户经营水平,使客户不仅拥有品牌推介的意愿,更具备品牌推介的素质,从而不断增强终端品牌培育的有效性。
四是搭建现代化培育平台,引导消费者品牌消费习惯。解决目前在终端培育品牌的过程中,措施单一,通过开展功能终端广告资源的全面调研、掌控、对功能终端经营场所黄金的
全面占控、广告宣传的统一发布、产品信息的统一发布、产品推介的统一发布、卷烟出样的生动化统一、品牌文化的全方位体验展示、货源投放的精准化等一些列措施,在终端搭建起现代化的品牌培育平台,从而让卷烟产品在零售终端“看得到、听得到、拿得到、尝得到、买得到”,全方位地引导消费者的品牌消费习惯。
五是深化精准营销,加强卷烟品牌分析。与工业企业协同确定重点品牌在市场的上柜率和品牌成长率,深入研究重点品牌目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析购买途径和消费习惯,了解不同业态、不同类别零售终端在品牌销售能力方面的差异点、特点,以此深入地把握品牌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不同零售业态的消费规律,选择符合品牌形象定位和发展需要的功能终端配对。具体操作是在进行客户细分的基础上,根据目标市场消费规律、品牌市场发展状态特点,以烟草商业为主、工业协同选择确定适销的功能终端目标客户,形成若干个“品牌客户群”,并根据品牌与市场的发展需要和客户关系管理要求,定期评估和动态优化调整“品牌客户群”的范围,为货源投放、新品培育和宣传促销等工作提供精确指导。
(6)提升能力,发挥宣传促销功能
在宣传促销上,对功能终端客户进行卷烟的标准化美观陈列,按照“获知方案—促销布置—进店提醒—目标消费者推荐—促销物资登记发放”五个步骤实施促销,一是充分利用条模、包模、pop展架、台牌、促销工具等物品装饰店堂,配合开展面向消费者促销活动、营销策划的宣传造势工作。二是利用门店柜台、广告图片、LED显示屏、电视媒体播放、布置促销工具等形式,与工业共同开展终端宣传合作,展示知名品牌的文化和品牌价值。三是通过购买赠礼、集盒换物、问卷发放等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提升重点培育品牌卷烟动销率;做好市场分析,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不断提高促销效果。
(7)提升能力,发挥信息采集功能
在信息采集上,功能终端客户要运用信息工具采集进销存、销量、毛利率等数据,收集来自于消费者市场的评价举报、销售动态等信息。
一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依托终端信息管理系统,引导其配置扫码枪,采集客户销售记录和进、销、存数据报表。
二是搭建消费者数据库平台。实现消费档案管理、卷烟消费信息采集等功能。研究消费者购买规律和行为偏好,选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当消费者购买卷烟时,通过终端设备,动态记录购买行为,实时传输消费信息;利用终端信息管理系统,工商双方可以通过系统直接了解到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趋势,为开展精准营销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是是搜集信息,着力提高把握市场的能力。在科学采集终端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数据和客户信息,通过对营销数据的深入分析、整理,深入挖掘客户终端资源的价值,掌握社会库存、价格等信息,掌握典型消费者信息,使“功能终端”成为市场调研点、品牌试吸点、品牌信息反馈的搜集点。
(8)提升能力,发挥消费跟踪功能
在消费跟踪上,功能终端客户要收集代表经营能力的核心消费者信息,跟踪维护消费者信息档案,开展消费者信息分析。一是完善《消费者信息采集管理办法》,明确消费者信息收集要求,建立消费者档案,收集消费者基础信息、行为信息、评价信息、意见和建议等信息,实施消费者细分,选定消费领袖,开展领袖互动和维护,发挥消费领袖的传播、引领作用,进而对消费者信息进行甄别和分析应用,为开展营销活动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做好消费者跟踪回访工作,建立消费者定期跟踪机制,定期通过电话、邮寄等形式和方法,跟踪消费者动态变动信息,掌握消费变化趋势。
(9)以制度化为保障,提高功能终端质量
一是制定考核评比标准。配套制定功能终端评价机制,围绕功能终端在品牌培育、宣传促销、信息采集和消费跟踪四大功能,展开公平合理的监督评价工作,通过功能终端评价,达到持续改善客户服务、动态调整功能终端、全面提升功能发挥水平的目的。
二是强化督察考评管理。制定《功能终端评价管理规定》,各部门对“功能终端”进行日常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反馈营销中心;考核周期分为季度、半或考核;营销中心依据考核结合实现对“功能客户”的奖励与更换。
(三)普通终端
1.普通终端定义。为功能终端和直营终端以外的其他卷烟零售客户。
2.建设措施
(1)强化培训、改变观念
开展零售终端营销培训,加强零售客户的卷烟经营培训,通过专题培训会,经验交流会、网上宣传,客户经理上门指导、到功能终端学习体验等多种形式,转变客户经营观念,开展经营理念、电子商务、品牌知识、营销知识、货源供应政策、指导客户自觉改善店堂环境,学习现代经营知识等培训内容,引导客户建立进销存台账,生动化陈列卷烟,提升零售客户的经营能力,提高获利能力。
(2)实行标准化服务
根据普通终端的特点,实行标准化的营销服务策略,以客户经理“135”工作法和客户经理终端终端拜访标准服务有机结合,通过普通终端“标准服务”和“提升服务”内容及要求,以“统一陈列设施、协商量监控表、动销台账、提升经营能力”为依托,有针对性地提供盈利分析、消费分析、库存管理等标准化服务。
(3)深入推进网上订货
切实把网上订货工作作为市场营销上水平的有力切入点,精心研究,全力推进,各部门按照2012年网上订货推广实施方案,全面推广应用“新商盟” 网上订货系统,以超常规的工作,加强对普通终端的宣传引导,分批次、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好应用培训、应用跟踪工作,不断提高网订客户自有设备的比重、在线时间。
(4)推进货柜统一,改善形象
各市场部要严格按照终端亮化的要求,加大普通终端客户的统一货柜的占有比例,提高普通终端的卷烟出样效果,普通终端严格按照卷烟陈列统一规则陈列,明确陈列分区及陈列标准,凸显普通终端陈列量化效果。
(5)着力提高“四种能力”提升客户经营能力
一是提升经营能力,各市场部按照辖区客户培训计划,举办“卷烟销售台账”为专题的培训班,通过宣讲和培训,养成客户主动建立卷烟进销存台账管理方法、关注周边动态的习惯;
二是提升培育能力,向客户发放知名品牌、低焦油品牌知识宣传手册,选取片区经营能力强的客户现身说教,以自律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经营现状分析,经营问题解决,促使零售客户主动引导市场消费,为重点培育品牌建立消费者档案,优化自身经营结构;
三是提升分析能力,引导客户结合公司货源供应政策,正确分析市场环境变化,鼓励有能力的客户建立固定消费者档案,加以分析研究,同时科学进行库存管理、资金管理,合理提报月度卷烟需求;
四是提升沟通能力,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传授客户与消费者的沟通技巧,准确传递品牌文化、吸味、卖点,架起工商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
(6)借助“两台一网”提高信息共享
利用短信群发平台和“QQ群”网络平台及“新商盟”网上订货等媒介发挥其快速反应市场,终端培育品牌和代表客户诉求的窗口作用,探索网上互动与网下互动相结合、业务互动与情感互动相结合的客我互动方式,进一步贴近客户、贴近需求,促进工作。
如何推进烟草功能终端建设
中国食品招商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03-18 作者:罗奕 编缉:泊立娟
去年按照国家局柳州网建现场会打造功能终端的目标要求,各分市公司迅速行动、聚焦目标,扎实推进,分宣传发动、客户选取、客我互动三个阶段,按标准选取了首批功能终端客户。目前作为区营销部,应发挥基层能动作用,在功能终端客户“自愿参与”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服务,动态管理,功能发挥,激发客户的能动性,激发客我的互动性,实现客我从“建终端”到“用终端”转变,推进终端建设向纵深发展。
即在目前功能终端客户“三合一”配置并上线运行的基础上,以信息应用与体验式培训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服务;以质量评估与终端配置为手段,实施动态管理;以需求征询与课题式推进为突破,发挥终端功能。提高运行质量,提升终端价值。通过三项措施,达到两个目的,实现一个转变。
一、突出信息应用与体验式培训,提高客户满意度与依存度功能终端具有信息采集功能,既能够为货源供应提供依据,为精准营销提供支撑,也能够为客户管理库存、优化订单,使客户经营省心,订货放心。但前提和基础必须是市场部、客户经理信息应用及时有效,客户信息自觉采集、自主应用。目前区营销部应立足规范与培训,从突出市场部、客户经理、功能终端客户三层信息应用为抓手,提高客我信息采集的参与度、认可度,使功能终端满意货源供应,依存信息应用,习惯扫码销售。使客户经理需求预测更加准确、客户约定更加精准,客户服务更加精细。
1、建立三层信息应用制度区营销部建立三层信息应用制度,重点引导市场部、客户经理、功能终端客户,通过辖区功能终端月末信息采集、日信息采集,指导需求预测、客户约定与客户订货。
规范市场部信息应用。即每月5日前,区营销部根据综合业务平台各市场部功能终端采集的上月末存销比、动销率信息汇总,编制《功能终端市场状态分析汇总表》,要求需求预测提报要依据区域存销比、动销率环比变化。凡提报需求预测与《分析表》环比趋势预测严重不符,市场经理必须在当月135工作平台“市场分析”栏说明理由、分析原因。
规范客户经理信息应用。即每月销售计划下达后,最后一周客户经理要从综合业务平台打印含有上周末每名功能终端客户库存月度环比分析的《功能终端客户市场状态分析表》,并发送客户。依据客户需求、库存状况,互动约定下月进货总量。并在月末135工作平台“客户分析”栏,分析说明功能终端客户的经营状况,进货变化。
规范功能终端客户的信息应用。即通过开发客户库存预警系统,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提高功能终端客户信息应用能力与意识。逐步树立扫码采集信息,销售引导购进,库存影响资金,动销决定获利的经营思路。每周功能终端客户根据操作平台《库存预警表》查询库存状态,预测订货,同时客户经理对库存高于或低于正常存销比的品牌进行订货指导,帮助客户优化库存,并在135平台“日服务策略实施”进行记录分析。
2、开展三层体验式培训营销培训是提高功能终端经营能力和营销水平,保持平稳运行的有效途径。在目前功能终端上线客户,基本熟悉购销存管理,初步了解信息化应用的基础上,应通过市公司、市场部、客户经理三个层面的营销培训,提高素质、增进交流、加强互动,将客户的体验与感知转化为经营技巧的提升与终端功能的发挥。
市公司体验式培训。以观摩体验、集中授课、户外交流形式,市公司每月组织一期功能终端客户培训。
市场部体验式培训。以上线功能终端客户与目标客户为对象,立足会议交流与现场观摩,市场部每月组织一次功能终端客户体验式培训活动。通过20名客户的集中培训、答疑解惑,经验交流、及“三合一”(店招、柜台、扫码枪)终端观摩,提高运行质量,发展目标客户,也为参加市局营销培训选取对象、宣传预热。
客户经理体验式培训。针对功能终端客户在产品形象展示、宣传促销、品牌培育、信息采集和消费跟踪中的具体问题与个性需求,客户经理每月选取一名功能终端客户,开展一天“驻店式”培训。充分利用功能终端操作平台与营销工具,帮助客户整理一次品牌出样,尝试一次新品牌文化传播,开展一次存货分析,优化一次卷烟订货。使客户逐步树立起扫码采集信息,销售引导购进,存货控制成本,动销带动盈利的经营理念,使终端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二、突出质量评估与动态管理,提高功能终端运行质量与效率功能终端的打造和维护具有长期性、规范性,既需要服务也需要管理,既需要互动也需要互信。功能终端客户在“三合一”硬件配置的基础上,只有信息意识提高了,营销素质提升了,扫码操作规范了,才能真正做到服务同步、利益同体。只有不断提高功能终端运行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市场监测时点化,客户服务精细化。质量评估与动态管理,是确保功能终端规范运行的有效手段与重要
途径,应以优胜劣汰的机制促进客户发展的优质性,以优化硬软终端服务保持客户参与的贡献度。
1、质量评估引入贡献度指标在市公司功能终端客户月度信息采集库存、销量吻合度逻辑性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贡献度指标。区营销部从规范经营、品牌出样、宣传促销、消费跟踪为客户综合评分,使客户评价功能化,客户终端价值得以全面体现。例如:将新品牌上柜率、铺货率及客户在系统平台对固定消费群体的跟踪分析,作为评分依据,综合反映功能终端的经营能力和水平。
2、档案管理突出客户细分区营销部应根据市公司《功能终端动态管理办法》、《宣传展示位管理办法》,以档案管理为引领,细分客户状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功能终端优胜劣汰、有序发展。要建立上线客户、目标客户两种群体,月度、季度两个时段,静态能力(基础信息、毛利、销量、终端形象)、动态评价(综合评分)两项内容的《功能终端(目标)客户档案》,实现功能终端“运行一批,评价一批,储备一批”。
3、结果运用体现动态管理动态管理的核心就是根据功能终端的运行质量评价,对应调整服务对象、策略或措施。应根据功能终端客户质量评估得分,从货源供应、品牌营销、客户服务方面完善优化。首先是根据客户上传的销售数据,合理调整功能终端总量、品牌个性化供应策略,使客户体会到扫码销售运用于经营,需求得到尊重;其次是分析客户品牌培育贡献度,筛选优质客户,作为新品推介会、文化传播会、体验式培训的目标的客户,提高品牌营销的针对性,重点是在季度客户业态评估中,引入功能终端得分评价,使客户业态规模定位更趋市场化。将客户质量评价分为“成熟”、“成长”、“新进”三种属性,“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等级。在“三合一”终端配置与宣传展位管理上,始终优先成熟客户,重点关注成长客户,持续跟踪新进客户,在服务策略上分别体现功能发挥、信息应用与体验式培训不同层级服务,为动态管理形成支撑。
三、突出需求征询与课题式推进,促进终端功能发挥功能终端五大功能的有效发挥既取决于客户的自愿参与、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又取决于烟草商业硬软终端服务的针对性、精细化。在功能终端上线运行后,应充分发挥基层能动性,以客户利益为关注焦点,紧密围绕客户需求,切实做好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区营销部应从客户经理、功能终端定期需求征询入手,成立课题小组,聚焦目标,创新方式,实现客我从“建终端”到“用终端”转变。
1、定期开展功能终端需求征询区营销部每两个月组织开展一次客户经理、功能终端客户问卷调查,关注客户利益,把握客户需求。问卷调查主要内容涉及信息采集、品牌形象展示、宣传促销、品牌培育、消费跟踪方面客户的主要需求、意见和建议。区营销部分析现状、明确原因、制定措施,以培训的方式,管理的手段,优化的服务,进一步提高客户经营能力。
2、以课题式推进工作创新根据功能终端需求征询反映的主要问题与意见,以市场部为单位成立课题小组,发挥基层能动性与创造力,探索实践“金点子”、“小技巧”、“工作法”等,使功能终端推进更加结合实际,更加贴近需求,避免边缘化,提高执行力。例如,根据问卷调查功能终端目前最满意的服务是“个性化货源”、最大的困惑是“信息对接”、最需要的帮助是“营销培训”,市场部分别成立“货源优化”、“信息运用”、“体验式培训”三个课题组。针对三项工作推进中的具体问题,加强客我互动,提出创新思路与措施,为全区推广应用,发挥终端功能,提供团队支持。
福建省烟草公司莆田市公司
关于开展终端功能户建设活动的通知
尊敬的零售客户:
我司将于近期开展终端功能户建设活动,在全区一万多名零售客户中选取1000名优质客户作为终端功能户,以发挥品牌培育、宣传促销、信息采集、消费跟踪、文化传播等五大功能。现将有关内容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
终端功能户建设应具备以下条件:
1、经营能力。原则上须4星级以上,属品牌型、销量型客户;有三年以上的卷烟经营历史,熟悉卷烟经营情况,有长期经营卷烟的意愿;店铺经营人员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能够接受较为现代的营销理念。
2、地理位置。客户店面位置应处于城镇主干道繁华地段,人流量较大,街道形象整洁有序,门店视野开阔,目标消费群体聚集。
3、店堂形象。店堂宽敞、整洁,适合开展促销活动,有闲置区域可供摆放X展架、台牌或海报等宣传物料,能够提供卷烟品牌展示专区。
4、规范经营。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一年内诚信级别为A级,无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5、配合度。能积极支持配合烟草工作,自愿、及时提供真实市场信息如价格行情、社会库存等;能积极、主动地宣传重点培育的品牌,建立忠诚消费者资料库并实施跟踪。
(二)建设标准
1、统一的展示形象
(1)店铺形象:构建体现烟草“诚”子文化、易于消费者识别、吸引顾客进入、功能终端独有的店招形象。(示范店标准形象详见附件1、2、3、4)
(2)品牌形象:确保卷烟陈列整洁卫生、生动有序、标签齐全,根据市公司阶段性品牌培育重点做好条、包的重点陈列。
2、统一的经营设备
(1)卷烟展示设备:店内须有可供卷烟包陈列的专用展示柜(烟草公司发放或自有柜台皆可),后柜须有闲置区域可供卷烟条陈列或品牌专区陈列,其它由烟草公司提供的卷烟展示设备(如旋转展架等)。
(2)信息化设备:店内须有电脑和终端POS扫码销售设备,其中电脑必须具备上网功能,POS扫描设备包括海晟系统与自有系统。
3、统一的业务模式:实现“四网”(网上订货、网上配货、网上营销、网银结算)销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