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策略
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策略
[摘要]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建设已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成为一个触手可及的现实。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虽然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在不断完善,但其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指出目前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翁爱萍(1966-),女,浙江永嘉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南宁530008)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8-0048-02
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在先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果学校的教育环境没有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意识没有形成,那么学校必定落后于时代发展。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努力进行信息化环境建设,许多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这信息化环境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建设方向也有些偏差,值得我们重视。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各高职院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以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育思维落后,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不足。虽然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但还有很多人只知道有这样的产品以及产品的大致用途,却不清楚这个产品的具体用途。学校也是如此,虽然学校的各种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善了,但仍有很多老师没有运用这些电子设备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还习惯采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来进行教学。即使有些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室来进行教学,也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的功能,对这些先进信息设备的认识还不足,还不能运用自如,甚至有些教师把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当作麻烦,不愿与时俱进。
2.资金投入比例不协调。如今,各大高职院校对信息化环境建设越来越关注,也了解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加大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诚然,高职院校加大对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投入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教育环境是当代教育最好的环境,但他们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资金投入比例不协调。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快速建成高效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把资金都集中投入到信息化硬件设施设备中,忽略了许多软件开发项目的投入,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过大,软件开发投入很少,导致投入比例的严重失调,不利于构建完善的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
3.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低,浪费严重。在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的高职院校,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及拥有雄厚的资金,从而拥有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非常完善的信息化环境。虽然拥有了一流的信息化设备,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高职院校的先进信息化设备却只被少数人使用,除了教师平时授课时使用外,其他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没有真正发挥这些设备的功能,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4.缺乏对社会服务的意识,高职院校信息化设施设备为社会服务效益低。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普遍缺乏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在他们看来,学校与社会外界没有太大的关联,即使要为社会服务,那也是学生毕业以后,学校为社会提供一些急需的人才就是为社会服务。他们没有意识到,把教学与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为社会服务。众所周知,学校是人才最集中的地区,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有许多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人才,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如果他们能够利用学校完善的信息化设施设备为社会服务,那么社会化效益肯定非常显著。但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这种积极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思想比较狭隘,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使用信息化设备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化效益比较低。
二、针对的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
1.改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加强各教职员工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许多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还比较传统,还无法接受这些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校方有责任为这部分教师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以缓解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他们的冲击,主要是要加强对教职员工教育观念的转变,使他们灵活掌握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施设备,并且加强这些教职员工对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在信息大爆炸的21世纪,不会或不使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来进行教学是落后的,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使用这些信息化化设备的好处,以及这些信息化设备能够为教育教学带来怎样的帮助。
2.正确投资,使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由上文我们可以知道,许多高职院校都能够与时俱进,跟随潮流,加强对校园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也明白建设信息化环境的重要性,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的投入,但他们却对投资内容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在保障一定的硬件设施设备的情况下,要加大对软件建设的力度,如要确定硬件设备的先进性、成熟性、标准性、安全性和实用性。具体而言,可以建设一些虚拟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等。对软件的建设,则要实现应用的集成和数据的共享,如学校应该配备建设管理、教学、科研、财务管理、数字图书馆、视频会议等这些软件的建设。只有把硬件建设投资和软件建设投资结合起来,才能够实现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目标,也才能实现投入与产出成正比。
3.培养新型人才,充分利用校园信息化设施设备。建设信息化环境,并不是简单引进一些先进的网络设备,而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如改变教学观念,并相应改变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圆满完成这种改革,就必须培养改革需要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能够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有创新的思想,对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具有一定的驾驭能力,能够积极进行应用信息技术的改革,能够充分认识到新信息化设备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为学校、社会服务。具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是:首先,学校可制定一些措施,对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如举办各种关于使用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评比活动。其次,学校可以把信息技术的使用与具体课程结合起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运用新技术设备的能力。最后,可以有意识地培养科研人才。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的进步,而且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更有利于一所学校的长远发展,因为一所学校能否得到很好的发展,不仅需要优质的校园环境和雄厚的资金投入,还要拥有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促使教师充分使用信息化设备。
4.积极主动为社会服务。学校可积极主动地多开设一些远程教育课程,利用学校完善的信息化设备和丰富的人才资源,面向生产第一线,为社会中的各种企业进行服务,这样不仅能够为社会做贡献,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使学生未走出校园就得到了锻炼,了解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累了关于本专业的一些社会经验,并能够学以致用,从而在毕业后能够轻松、顺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学生的就业质量提高了,也有利于促进各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三、高职院校建设信息化环境的现实意义
1.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把网络资源引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提升教学的效果。因为这种使用网络资源的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资源共享,使得授课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提高,学习成绩也相应提高,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沉闷、枯燥的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网络教学模式融合了许多调动学生兴趣的内容,因而更能够吸引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促进各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学、发展模式的改革。传统高职学校的管理、教育、发展模式,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各高职院校实行信息化的管理、教育、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也有利于克服各种教育倾向与教育方式的缺陷,从而建立起一个比较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学、发展模式的改革。
3.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学校引进信息化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使得各高职院校在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方面都有了飞跃发展,这是学校要实现长远发展而必经的一次重大改革。学校只有实现信息化校园环境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才能不落后于时代,为社会适时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一所学校的正确改革,必定能为社会和国家提供一批有用的人才,进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进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成为人才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必须懂得使用新技术,并且必须具有掌握、运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高职院校建设信息化环境,不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本文探究了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建设信息化环境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教育思维的落后、各教职员工对信息化环境认识的不足、在资金投入方向的错误以及各高职院校缺乏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等,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如对教职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运用信息化设施设备的熟练程度,帮助他们创新教学思维,把硬件建设的投资与软件建设的投资结合起来。此外,还要鼓励各高职学校主动为社会服务,提高信息社会化的社会效益等。这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也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金艳.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6(8).[2]陈小芳.初探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3]刘成新.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4]刘放.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研究[D/OL].http://www.xiexiebang.compNVjE=,2008-05-01.[5]廖伟坚,朱扶蓉,黄曦.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5).[6]马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组织.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7]谢宇飞,郭翔,李锐.高职院校人事工作信息化建设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
第二篇: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探索
摘要 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特点,提出了建立院校级信息化领导机构、确定数据标准、建立门户网站、长远规划校园网络、实时收集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建设课程资源、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校园网络;网络课程资源;数据中心;门户网站;信息化人才队伍
目前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适应高职院校其他各建设的发展形势才能使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其强大的作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管理、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高职院校比起本科院校来说一般规模较小,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有些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还在初步阶段,这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长远规划与建设的有利一面,同时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建设资金不足的困境,短时间内多数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不会达到充足的水平。但是,增长与发展是两个概念,“发展不是人们拥有多少东西,而是使用自己拥有的东西能发挥到何种程度。”[1]也就是把现有的东西的功能发挥到尽致就是发展,高职院校在现有的信息化硬件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功能,也可以大有作为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类型倾向于形象化学习的类型,这一点对实际操作和演示的需求比其他类型的高校大的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校园网上要有很多的影像学习资料。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终身学习,高职信息化建设应该给毕业生的终身提供有力支撑。由于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有以上鲜明特点,根据其特点,本人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推进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建立院校级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
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涉及到院校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一个高级别的领导机构,各部门各自用自己用惯的信息系统,不愿意更换信息系统,部门之间形成壁垒,产生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互通不畅,信息共享困难,作成不应有的浪费。所以,一定要建立院校级教育信息化领导机构,领导和协调涉及院校各方面的有关信息化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事务,使信息化建设在院校信息化建设业务部门的具体实施下顺利推进。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工作流程优化,必然会导致责权的重新组合、利益的重新分配,这就意味着革新,这是是信息化革命,既然是革命,“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2],所以要痛下决心,不惜代价执行下去,否则浪费更大,效率更低、开销也会不断增加,越往后越糟糕。因此,院校级信息化领导机构必须要有很强的执行力才能把院校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
二、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
在校级信息化领导机构的推进下,学校要建立统一符合国家、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标准的基础数据库,才能保证数据的统一性、一致性和完整性,这样这个才能应用到学校各部门,可以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在学校层面上制定数据库规范制度,数据库标准的制定要遵循有国家标准的用国家标准,有省(市、自治区)内标准的用省内标准,没有国家和省(市、自治区)标准的由学校统一制定,数据库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数据资源分级别共享。
三、建立统一门户网站
从校园网上不论是学生、教职工、校友还是社会人员都能够按用户级别得到有关该学校的信息并能互动。比如学生可以在网上注册入学、选课、缴费、成绩查询、看或下载网络课程资源、办离校手续等,教工在网上可以查看人事信息、资产信息、财务信息、图书信息、教务信息等,教工以自己的工作岗位、职务等得到不同权限的操作和查看权。
五、构建健壮的校园网络体系
校园网络物理中心要早规划早确定,做好全校性的弱电规划,避免搬迁带来的浪费和不便。网络物理中心到各楼宇用光纤有足够带宽,楼内应有足够的信息点,校园内阅览室、实验室、食堂、花园等地覆盖校内无线网络信号。负载均衡,构架专门的视频服务器、点播服务器;以解决外网大量下载造成的网络拥堵现象。
六、建立自动实时收集信息的系统
建立教工、学生等用户的行为信息及时自动汇集到数据中心的实时收集系统,提高校园信息化水平,从数据挖掘中提供决策、管理和时空的信息。比如,学生在食堂刷卡消费信息当中了解学生的经济情况,给有关部门提供助学金的依据等。
七、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
高职生的学习类型、思维形式侧重于形象思维,有足够的视频学习资料给高职生的提供比较大的帮助。建设课程资源网站,使学生在校园网很方便的内看到或听到足够的学习资源。
八、加强信息化建设队伍
要使校园网有效的运行,必须要有一支相对稳定,水平稳步提高的校园网管理、运行建设的专业化队伍。要从学习培训、参与学术研讨、职称职务晋级和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方便,使他们安心从事本职工作,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服务能力。
结束语,根据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扬长避短,建立院系级领导信息化建设机构,确定数据标准,建立门户网站,构建健壮的校园网络体系,自动收集实时信息,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提高管理水平,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在校生和继续教育服务,加强信息化建设队伍的建设。这样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拉塞尔·L·阿克夫,丹尼尔·格林伯格,杨彩霞,译,21世纪学习的革命,P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11。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选集第一卷P17,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
[3]罗冬梅,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7(27)。
[4]田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分析与探讨,科技资讯,2012(10)。
第三篇: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其对策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其对策
【摘 要】随着社会进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最终将走向信息技术化之路。但许多高等职业学校的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认识不到位、组织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不足、标准不统一、缺乏协作意识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高效信息化,就必须更新理念,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管理,建立相对稳定的投入机制、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并加强与相关方面的合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育信息化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3-0063-01
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有效地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信息化有助于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更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综合实力。
一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信息化意识两极分化
一方面,在高职院校信息化进程中,由于缺乏相关信息的主导作用,导致了许多教师工作过程中的偏差和工作的盲目性,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信息化进程。有些学校由于学校领导信息意识薄弱,校园信息化工作受到长期忽视,校园网建设和应用严重滞后。有些学校校园网络建立只是为了应付所谓的学校教学设施建设,并不进行开发利用和定期维护。此外,由于信息技术产品的更新和快速发展,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轻教师和学生所需求信息大于大多数学校的信息可用水平,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喜欢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学习,也更喜欢直观、包含大量信息的多媒体课程。
2.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规划
实现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化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持续的系统工程;且与学校的全面工作及总体方向息息相关。如果没有一个有力的组织对这项工作实现有效的执行,信息化建设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首先,许多学校对信息网络管理机制认识不到位,通常将其挂靠在学校中的一个部门,而主管领导并不了解业务,从而导致信息化管理机构不能直接参与重大工作规划;有些学校在早期建校时没有安排合理的弱电系统和布线管道,致使校园网推行困难;一些学校无视或轻视网络信息安全的方案和配置,导致网络使用中出现一定的安全的问题和故障;有的学校为节约经费,网络设备的选型缺乏扩展性考虑,网络性能满足不了工作发展的需求而需要重新投资,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利用网络来进行应用的信心。其次,信息技术化建设既要做技术方案的长远规划,还要做有相应运转方案的长远规划,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化可持续发展。
二 加快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管理,完善运行机制
高等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更好地解决校园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高职院校的信息化进程。
具体来说,应根据高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立足未来,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并规范操作技术,维护安全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信息维护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建立学校的信息评估系统,设定信息技术化建设的目标,落实措施,运行机制,细化部门信息技术的责任,校园信息化系统使用效果的评价制度等,完善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负责制,协调和执行体系,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高效地运作。
2.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力量,学校应建立专门的教师培训中心,定期举办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及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让教师真正建立现代教育思想的观念,切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将其真正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业务水平。
3.统一认识、更新观念,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
学校领导要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技术建设与学校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方面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具有信息应用和信息能力建设的人才,同时也应该是推动社会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力量。只有增强信息技术化意识,建立紧迫感,才会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用系统的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质量。
三 结束语
总之,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完成。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信息科学与技术,提高高职院校的技术专长和管理水平,从而成功地实现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郭文革、希建华.本土化:国际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研讨会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02(3)
〔责任编辑:李锦雯〕
第四篇: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论文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逐步影响到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高校学生工作,特别是为高等职业院校这一职业培养比较强的学校服务,是学生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生工作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因此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引入到学校来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减轻管理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强化高校管理水平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各行各业及各种领域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作为先进科学技术创造前沿地的高校,更是对这一应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依赖,尤其显著的便是学生工作的全面信息化管理,但是对于高等职业学校实现信息化管理这一先进技术的研究比较少。如何基于网络建立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水平,学生整体素质和学风建设、学生活动,有很多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现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信息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有的还停留在纸质基础上,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例如效率低、保密性差,而且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给查找、更新和维护带来了不少困难。这种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在当今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必然被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所代替。作为资源的一种,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与其他信息资源相同的共性,即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具有一定量的积累,通过它也可以作为一种生产和生活资源为社会创造财富。但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不同于以往任何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以计算机可识别的方式存储于网络的某一节点上,并且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快速地查找到相应信息。因此加快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成为各高校的共识,更成为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点。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除了与各高等学校有相同之处外,还有其独特的工作特点,即引领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传统的学生工作中,依靠原始方法人工完成这些信息的收集、统计、传递,一个通知要反复地通知辅导员、班主任,再告知学生,重复劳动多,效率低,时效性差,而借助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生事务管理系统正好能克服传统方式下存在的不足。利用学生事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各类学生管理信息进行自动处理,把结果置于网络上,全校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进行查询和处理各种信息。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显著改善学生的管理水平。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事务管理系统构建模式及内涵
学生事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内,应该有一个总揽全局的核心系统,这个核心系统应该位于中心服务器,拥有一个集合全部与学生管理有关的数据和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其他各子系统都是在这个核心系统的框架下进行建设,并且根据不同子系统的权限,可以调用数据中心的有关信息资源。
1.系统构建模式定位:网站模式,构建在校园Intranet/Internet之上的管理平台
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基于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思想,不仅要把管理者从以往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提供大量的、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咨询和统计信息,而且还应让管理者在运用信息化工具的同时,获得愉快而有价值的工作体验,在工作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提升,从而实现信息化“以人为本”的根本出发点。近年来,基于WEB的应用系统支持技术已经很完善,基于Internet的办公模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因此,我们依据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高校、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特性,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改革,使高职院校也实现网站模式的学生事务管理信息系统,并且此系统是构建在校园Internet之上。
2.建设内涵: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交互化
依据各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事务管理所面临的环境、对象等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事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信息数字化,即将学生工作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整理、归纳、运用和共享。这些信息包括学生个体的信息、学生集体的信息、学生家长的信息、与学生工作高度相关者的信息;
(2)流程网络化,即以信息技术来改造学生工作的传统流程和教育引导方式,实现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学生工作运行机制;
(3)办公自动化,即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工作的无纸(笔)化办公,同时突破传统办公形式的时空局限,使管理者在可伸缩的时空中愉快地处理学生工作事务;
(4)沟通交互化,即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学院管理者、系部管理者、学生、教师等各主体之间的交互性沟通模式,增强沟通的实时性和有效度。
三、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事务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围绕着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事务管理平台的建设内涵,此系统的功能模块包含了我们前面所涉及的全部核心系统和子系统(功能系统),现就部分模块的基本功能,主要管理者及其主要权限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1.核心系统
整个管理系统以核心系统为中心,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全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交换以及用户管理等功能。数据中心中所存储的数据不仅包含学生自身的详细信息,而且还包括各种与学生有关的文件资料,它没有直接用户,但又同时为所有使用本系统的用户提供服务。
2.学生工作信息发布平台
除了学校网站主页上会发布最新通知和新闻之外,此平台主要发布学生部分有关通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公开性。面向所有用户提供服务,其统一管理权限属于学院党委宣传部,并负责信息发布的审核工作。
3.学生党建管理系统
这一系统子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学生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管理和培训、统计等。由于高职院校学制比较短,不能像普通本科院校一样有较长的时间培养学生党员工作,所以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主要管理者为学生党委组织部、党校和各系部党支部,主要权限为调用数据中心学生政治面貌为“党员”或“预备党员”,或者是政治面貌为团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数据,并可以进行录入、修改、审核、统计等。
4.学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
每一学年学生住宿情况的总体安排,住宿费是否缴清,校园一卡通的办理情况,学生乘车卡的办理情况,学生证办理与补办情况等。主要管理者为负责后勤服务的管理教师。5.学生综合测评管理系统
主要提供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成绩的网上打分与成绩计算,此系统中还包括每一学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并形成报表形式。主要管理者为负责此工作的学校管理教师。
6.学生日常管理系统
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上课考勤、请假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学生处分情况管理等,其主要管理者为学生工作部门、学校团委、各系部团总支部等,负责数据的录入、修改、统计、测评等。
7.学生资助管理系统
主要功能是为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选择、时间计时、国家奖助学金的申请与发放等。主要管理者为学校资助部门,负责信息的录入、修改、统计等。
8.家长互动平台
主要是为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情况,并为家长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一条途径,由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维护和信息收集。
9.学生就业管理系统
源数据来自数据中心,主要由就业指导负责人和学生工作部门负责维护,在部分授权的条件下,用人单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调阅,用人单位决定录用毕业生,并签订协议书之后,可以将有关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复制到其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学校将毕业生的有关信息继续保留在数据中心,作为档案留存。如果出现工作改签现象,学生可直接通过网络向学校提出申请,根据正常手续办理派遣证改签事宜。
四、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成效和展望
通过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事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和应用,至少可以为各高职院校带来以下成就:
1.提高工作效率,转变观念,敢于创新
网络覆盖全球,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查询从学生到相关集体的各项信息,如某个学生在校期间受奖励或处分等情况;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文体活动、志愿者活动情况;在校期间的到课率、成绩及格率、教师评价等等。管理软件的运用让学生管理部门工作得心应手,快速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班级、教室、寝室、系部的各项动态数据。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方式,转变教学教育观念,敢于创新,依据数据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
2.使学生工作项目化、规范化、信息化
将学生工作作为项目进行项目化管理,提高了学校的学生工作管理水平,强化了内部管理,这样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管理更加规范化,并且初步实现学生信息化管理。总之,软件的运用使系统各类用户随时掌握静态和动态的相关信息,作为学生管理部门可以依据软件所反映的信息马上做出反应。
3.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将每个用户赋予权限,各部门都可以查询所需要的数据,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使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使工作更富有挑战性。
参考文献
[1]余慧琼、游敏惠.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制度环境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7(1):8
4[2]云炜恒.我国大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3)
[3]夏丽霞、黄望军等.学生工作日常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3):103~10
4[4]王秀华、徐元彬.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实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65~367
第五篇: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建设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建设探索与实践
陈 航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650211)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但信息化机构建设相对滞后,本文就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的合理设置和相关职能,作了一些探索研究,提出了建设建议和实践措施,以此推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机构设置;建议和措施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information institute construction at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Hang(Yun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Judicial Police, Kunming, Yunnan 650211)Abstract: These year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significant advance, b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institute is relatively backward.Fo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his thesis has made som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about the reasonable setting and relativ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institute at vocational colleges.According to these, this thesis has putted forward some construction suggestions and practices for pushing forward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at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institution setting;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信息化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信息化是高职院校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信息化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的需要。同时,高校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加快构筑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 确保教学、管理和科研三大功能的有效发挥, 这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必然选择。
近几年来,我国各类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工作成绩显著, 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资源库开发与整合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以教育信息化为手段、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正在被各个高职院校重视及实施。然而,由于信息化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也给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一、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设置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机构设置是学习模仿我国本科院校传统的信息化机构体系建立的,一般来说,负责院校整体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部门是诸如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这类的学校下设业务部门,就工作职责来说,业务部门主要负责院校信息化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校园信息应用支持和维护,即依据院校信息化规划和工作安排进行技术实施。就更高层次的立足院校实际,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安排实施计划等这些具有学校战略性的工作,业务部门做起来则力不从心,即使勉强为之也很难达到要求,分析原因,一是业务部门的工作职权和统筹能力决定其无法达到总揽院校信息化建设全局的高度;二是业务部门负责院校信息化建设实施、日常的校园信息环境维护和管理工作,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和高难度的技术要求也使得业务部门没有过多精力来全盘思考及研究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性问题。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领导兼任组长提高权威性,领导小组统一管理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这当然是信息化建设的有效保障机制,但由于职责不明确、人员构成不科学、定位不准确等原因,造成领导小组仅仅起到信息化建设中辅助协调相关部门工作关系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把握信息化战略方向、指导和决策信息化建设的职能却没有发挥,院校信息化建设整体战备规划和建设方案往往还是交由相关业务部门来完成,依据这种缺乏科学论证及评审的规划方案建设校园信息化存在着极大风险,甚至造成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损失。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设置的信息化机构及职能定位,其职责主要是根据院校办学的需求提供具体的信息技术及教育技术辅助,完成校园信息环境的常规管理和应用支持。还无法实现利用信息技术全面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本质要求。现行的信息化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不仅制约了高职院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也严重的制约着校园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信息资源和技术的潜能无法真正发挥,校园信息化难以成为促进高职院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科学设置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
借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我国著名高校的成功经验,笔者又实地考察了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昆明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高职及高专院校的信息化机构设置及相关职责,结合高职院校的普遍性特点,认为:高职院校要设置适合自身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的机构,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建立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的理念基础。信息化机构不仅仅是对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软硬件的管理和应用支持,更在于科学规划并指导规范的信息化建设,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立新的信息化观念以及管理的新思路,科学组合信息技术并充分应用于院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同时对信息资源及其有效利用进行充分发掘,探索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重新优化管理流程,全面拓展信息应用领域,提高信息管理决策水平,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2、科学定位高职院校信息机构及其职能。
在校园信息化环境下,信息技术得以普遍的应用,从而巨大的促进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模式创新,建立起以网络为构架,以信息资源库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共享和即时学习为理念的信息化教育模式,极大地扩大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能和教育时空范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必须适应变化,在掌握着巨大信息资源和新的教学手段(教育技术应用)的条件下,定位于全面建立校园信息化工作理念,充分统筹应用信息资源,优化管理流程,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全面信息化。因此,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的设置,首先要明确信息化机构在院校运作决策体系中的地位,同时在设置权限方面要有更加科学的定位,要把校园信息化纳入院校办学理念,使信息化全面应用于院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之中。
3、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引入CIO体制
信息化建设需要学校高层领导的介入,需要科学的管理机构。校级领导直接参与高校的领导决策, 全面负责高校信息化推进的规划和实施, 是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化保证。美国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方面起步较早,在信息化机构建设、管理职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在高校建立信息管理CIO体制,这种体制在许多世界高水平大学中得以引入,成为高校信息化机构建设的成功模式。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国内一般称为首席信息官、信息主管等。美国《CIO》杂志对CIO 的定义是:CIO 是负责一个公司信息技术和系统所有领域的高级官员。他们通过指导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支持公司的目标。他们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常常是将组织的技术调配战略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最佳人选。CIO 体制是基于CIO 职位的针对组织内信息技术和系统之间全面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总和。这里有一个高校采用CIO体制的案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技术委员会”制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由学院教务长任主席,学院各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教育技术委员会”,负责提供学院信息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战略方针和策略建议,“教育技术委员会”的权限高于信息技术部门(如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等)。这一模式使学院能够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全面进行优化组合,并有效应用于学院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以开放性为特征的校园信息化教育模式,极大的改进了学院办学效果和活力。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育技术委员会”职责除了提供学院信息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战略方针、策略建议和建设方向的指导外,还包括总体规划指导学院的信息和教育技术全面建设发展,对信息和教育技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统筹,实验、评估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运用效果。在“教育技术委员会”的领导下,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涵盖33个不同学科的900多门开放式网络在线课程,向世界范围提供免费的高质量教育资源。今天,遍及全世界的许多高水平大学都借鉴或引入了CIO体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高校的CIO 体制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中山大学等许多高校在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中引入了CIO的建设思想,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借鉴CIO思想,搭建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
总体来说,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规模小,师资弱,资金紧。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借鉴CIO模式,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的职责与权力应包括:
⑴以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为出发点,结合院校实际办学要求,规划校园信息化未来发展方向,为院校的高层决策提供信息化方面的设想和依据。
⑵主导数字化校园建设, 决策院校的信息化规划、选择信息技术应用及优化信息服务工作。
⑶探索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调整信息化发展策略,对院校不协调的业务管理流程及时进行适应性改进。
⑷对院校的信息资源统一管理。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组织制定全校性的信息制度、信息政策、信息标准,规范信息工作程序。
5、下面是笔者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设置的一个模式设想。⑴信息化领导机构
成立信息化建设委员会,机构设为校级机构,成员由人、财、物、教学、科研、信息技术、学生管理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信息化建设委员会负责人由主管信息化建设的院级领导担任,为院校首席信息主管(CIO)。
职责:全面领导和决策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制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方针和总体规划,把握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审议信息化建设工程方案;预算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跟随信息化建设进程优化整合信息管理流程和运行(服务)流程;全面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按照规划进行信息化建设和使用信息资源等。
⑵信息化评审机构
建立信息化建设评审组,该机构隶属信息化建设委员会,成员不但要有信息技术专家,也要有管理方面专家,可聘请部分校外专家与本校专家共同组成,增加权威性与客观性。
职责:独立评审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各类规划;独立评审院校信息化建设方案;检查评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等。
⑶信息化管理机构
建立信息化办公室(信息化处),该机构是信息化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级别为处(部)级,配置专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职责:为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院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协调和管理院校信息化建设实施。⑷信息化实施机构
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部门包括信息技术部门(如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和学院各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建设信息化具体项目,充分用好校园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
职责:在管理机构的统筹协调下,信息技术部门负责具体信息建设方案的实施。相关部门配合信息技术部门共同完成项目建设,并最终成为用户。
结束语:
信息化机构,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体制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的科学性,将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成效。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切不可照搬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更不可想当然的随意应付,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入先进的建设理念,建立科学的信息化机构,在其具体管理指导下,才能建设成符合自身管理及发展要求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郭 鑫 高校信息化工作的思考和实践 中国电力教育/2005专刊
〔2〕孙强、樊仰月、李欢欢、王楠、赵杏梅 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探讨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1 〔3〕郑真真、马文娜、张芳 试析CIO体制之于高校信息化的意义 电脑知识与技术 第5卷第33 期
〔4〕王婷婷、阳征 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探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第7 卷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