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村级工会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
促进村级工会与新农村建设的融合
村级工会是工运事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性体制,要充分体现其地位,发挥其作用,就必须突破传统的城市工会运作模式,从工会职能与新农村建设融合的角度,确立和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会工作目标,创建新型的工会组织运作模式。
新型村级工会组织模式应符合村级社会管理与经济组织衔接的需求。目前,村级工会组织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已把村级工会的属性定在了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上,村级工会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村级经济组织建会和发展会员工作的全覆盖,来实现工会社会职能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的衔接;通过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特点,突破传统经验的工会组织模式局限,与村级组织管理实现全方位对接。同时,要从组织上落实村级工会的地位,发挥村级工会的职能,还必须沿着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发展轨道,制定村级工会同步参与村级管理和经济工作制度,理顺村组织间相互协调配合诸关系,必须把握农村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引导规律,农民工素质提高对农村经济优化升级的推进规律等,这样才能使村级工会组织向社会联合互动的方向迈进,切实发挥村级工会的作用。
明确村级工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是推动工作科学创新发展的基础。村级工会作为工运事业深入农村基层领域的第一步,其总体目标是“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把农民工团结在工会周围”。要实现这些目标,村级工会创建必须充分体现的自身优势和特点。为此,应从八个方面加强村级工会的渗透功能建设。一是建立村“工代会”制度,加大村工会民主参与力度,集纳群众智慧,为增强农村经济实力献计献策;二是建立工会参与的就业服务培训制度,助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转化;三是建立村农民工信息统计管理制度,实施动态跟踪服务;四是建立村工会参与的综合治理、劳动安全卫生保障制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五是建立村工会参与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调解制度,实施属地化管理工会的维权网络布局和法律援助;六是建立村工会民主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七是建立村工会信访接待制度,疏通农民工的意愿诉求渠道;八是建设村工会会员之家,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激扬社会新风,培育新型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创新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效率型、服务型村级工会。
提升工会干部素质,确保村级工会组织的运行活而有力。村级工会组织无论是在组织层面上的深度扩展,还是在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增强的群众认同感上,都与村级工会工作者的素质密切相关。村级工会建设着眼于党的科学发展观在农村的落实,要实现工会服务于党的新农村发展规划目标,就必须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高素质的农村工会干部队伍。尤其在工会初进农村之时,为奠定村级工会的基础,国家要求必须解决好“组织落实、职责到位、经费保障”三个重要环节的问题,确保村级工会组织落实到位,这就从组织制度上明确了统一的措施。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具体实践中,一定要避免村级工会组织建设的行政化,因为行政化的村级工会组织模式必然受到自身环境或驱动利益等方方面面的制约,很难做到工会维权与服务完全到位,从而实现村级工会组织运行活而有力。因此,我们要从制度上保障村级工会工作跳出行政化,真正达到职业化。为此,首先必须创新村级工会干部优选、优管、优育、优配的民主选聘机制,纳入党的组织管理,保证村级工会按照职业化开展工会工作,不但有利于直接参与决定村宏观性、政策性、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而且有利于工会抓牢农村发展主题,通过政治与经济连接的链条,带动农村新型产业、行业形成条块结合全覆盖的格局,打造农工经济联合共同体,进而拓展农村民主渠道,以工会民主促进农村民主,不断增强村级工会深化演进的动力源.
第二篇:以工促农努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以工促农 努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湘林
湘林集团有限公司是成立于1984年的民营企业,位于邵阳市新邵县大坪经济开发区。注册资金为5080万元。现有总资产12.56 亿元,年产值3.27亿元,上缴税收3234万元。员工1062人(安置下岗职工585人,接收大专院校人员122人),其中各种专业工程技术人员351人,技术力量雄厚。集团公司下辖四个全资子公司和长沙办事处,即湖南湘林人造板有限公司、湖南湘中物流储运有限公司、湘林集团绿亚营林有限公司、湖南省湘林置业有限公司、湘林集团驻长沙经济开发区办事处。主要经营木材、人造板、造纸原料及建筑材料、林产品的开发、交通、能源、房地产、基础设施及旅游、文化、教育产业的投资、物流等。集团公司法人代表周继华先生,大专文化,经济师,湖南省第十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2004年被评为“邵阳市先进民营森工企业家”;2005年被授予“湖南省劳动模范”;2008年9月被评为邵阳市“十大回乡投资邵商”。
一、湘林人造板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湘林人造板有限公司是湘林集团子公司之一,创建于2003年的民营股份企业,拥有注册资本2600万元,厂区占地面积126948m2,其中厂房建筑面积33800m2,主要生产中(高)密度纤维板,经营制胶加工及竹木销售、竹木种植、培育。公司拥有年产8.5万m3的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其产品于2005年8月被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确认为“用户首选无毒害绿色环保、百佳畅销品牌”,并向全国建筑施工设计单位、装饰装修单位、建筑批发市场、政府采购单位推荐;在2006年3月获中国著名品牌; 2006年6月确认为“中国绿色、环保、节能建材产品”,并向全国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推荐优先使用。本公司于2003年10月被湖南省林业厅确认为湖南省林产工业龙头企业;2006年8月被湖南省个体劳动者协会评定为湖南省私营企业100强企业;2006年12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确认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06年被授予“创建湖南信用单位先进集体”;2007年被授予湖南省人民政府“AAA信誉企业”;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被新邵县人民政府评定为纳税先进单位,纳税额居全县私营企业之首。
公司总经理周志梅同志2003年当选为新邵县工商联副会长;同年当选为政协新邵县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常委;2004年被评为新邵县“民营森工企业先进工作者”,并获新邵县“发展乡镇企业突出贡献奖”;2005年被评为新邵首届“十佳诚信企业家”;2006年3月增补为政协邵阳市第十届委员会委员;3月被评为县“巾帼建功标兵”、邵阳市第十届“优秀青年企业家”;并荣获全国“中华优秀青年奉献者”称号;4月当选为邵阳市工商联副会长;邵阳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2007年1月荣获邵阳市“优秀青年企业家鲲鹏奖”;同年2月被评为县“有突出贡献的政协委员”;7月当选为湖南省青联委员;8月当选为湖南省工商联执委;2008年1月当选为新邵县人大常委委员;同年3月当选为第十一届邵阳市政协委员、常委;4月荣获邵阳市“首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称号;5月荣获邵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农业产业化带头人”称号;6月荣获省“十佳成功创业女性”,省“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9月当选为湖南省光彩协会常务理事。2010年4月获国家“光彩事业国土绿化贡献奖”。
二、湘林人造板有限公司近几年来的生产经营情况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遵循“以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以客户满意为第一追求,以诚实守信为至高宗旨”的经营理念,以及“坚持以人为本,爱岗敬业,锐意创新,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企业文化理念,生产、经营形势喜人。200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179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4683万元,上交税收1082 万元。随着公司生产经营的稳步推进,资产状况明显改善,经济实力显著提高,截止2010年8月底公司资产总额达47425万元。
三、湘林人造板有限公司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项目概况
公司生产的原材料主要是木材及木材剩余物,为保证生产所需原材料的足额供应和效益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优化资源配置入手,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从2004年开始就着手开展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根据湖南省发改委(湘发改农[2004]397号)文件精神,公司在邵阳辖区内的新邵县、邵东县、隆回县、邵阳县、大祥区营造速生丰产林3.5万公顷(合52.5万亩)。该项目建设期7年,总投资28758万元,其中企业自筹14358万元,申请银行固定资金贷款14400万元。至目前为止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邵县支行已支持发放固定资金贷款10600万元,企业投入7490万元,共计18090万元,用于第一期20.4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
基地建成后,将显现出良好的自身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四个方面的效益。首先是基地自身效益。经预测,计算期内(16年)项目可产规格材372.22万立方米,薪材32.09万立方米、松脂3.05万吨,预计计算期内项目总销售收入为154260万元。按照产期16年计算,年均销售收入9641万元。项目年均成本为2901万元,年均利润为6740万元,年均税后利润4295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为14.9%;其次是公司经济效益。项目的顺利实施,将给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质优价廉的原材料来源。按照公司年需原材料13万m3计算,每吨原材料将节约成本100元,年节约原材料成本达1300万元,与此同时,每年至少使公司减少因原材料不足而停产的时间为2个月左右,预计可增加公司纯利润400万元左右。以上两项,每年将为企业多创利1700万元;三是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可以提供1071万个工日的就业机会,共可吸纳安置劳力3.8万余人,年均安置2375个劳力参加林业开发,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此外,还可带动运输、家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四是显著生态效益。基地建成后,可为项目区增加森林面积1万余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1.16个百分点,可缓解国内木材供需矛盾,对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发挥着直接作用。
鉴于我们目前建设基地所取得的实效,我们更是觉得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强县富民”的理念,不断加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力度,深入推进“县域突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使县域经济和农业农村发展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当前,要推行城乡一体化发展,应做为长久性的工作来抓,同时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改变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模式,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机制规划是一项工作的龙头,空间布局的一体化更需要规划先行,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野来考虑城市的架构、生产力的分布、要素的搭配,达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当前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新的形势发展,制定好新一轮的城乡发展规划,对空间布局进行调整优化。把农村作为整个城市的有机部分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建设,把农业作为整个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统筹开发、提升水平,把农民作为整体市民的一部分进行统一保障、搞好服务。规划既要保持前瞻性,又要具有切实的操作性。
二是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产业的集聚和城乡经济的融合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要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趋势,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城乡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城乡产业内在联系,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升级,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实现城乡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城乡分工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产业结构,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积极扶持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推动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在强化提升第二产业,加快突破第三产业的同时,切实优化第一产业,把传统农业发展成为高效生态、永续发展的优势新产业。
三是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础设施的通盘考虑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工作,要按照优化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要求,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乡村道路建设,形成干支相连、区域成网、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供水供电网络、垃圾及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广播电视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
四是推进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城乡社区教育,重点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使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体系,重点加强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城乡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社区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丰富和活跃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是以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和人人享有社会保障为目标,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城乡平衡是城乡一体化的前提。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带动就业容量的扩大,以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稳定的就业岗位。加强城乡劳动力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建立健全工资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使城乡居民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加强城乡劳动者特别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保护,逐步消除企事业单位劳动用工中城乡居民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实现同工同酬同保障。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和救助体系,完善失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进一步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鼓励农村居民中有一定经济实力者参照城镇自由职业者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积极改革和推进以农村养老保险为龙头的保险制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制度。加大政府对合作医疗的资助力度,逐步提高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六是支持农业产业化、农业基础设施、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积极发挥大银行作用,稳步加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在信贷投放规模和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对于符合条件的支农涉农贷款予以重点支持;同时,着力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上游农资生产企业与下游农资产品的加工企业,把“支工促农”作为加强和改进对农业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途径。并通过有步骤地将银行卡、电子银行等一系列现代金融产品推广到农村,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让农民得到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在“以工辅农、以商辅农”工作实践中,银行应通过服务农业上下游产业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联结工业与农业的融资,对涉农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来反哺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有效降低了信贷支农成本和信贷风险,满足了新农村建设的信贷资金需求。
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县域经济不可或缺,扩内需、保增长,农村的潜力很大。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这一任务,协调推进农村城镇化。要减少农民,就必须大力推进县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在就业。在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要大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重点是要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开展企业用工与返乡农民工岗位对接,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岗位也要尽可能多用一些农民工。因此,我们要把农村的城镇化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来加以研究,我们湖南湘林人造板有限公司也将按照“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布局,在加快建设“四大组团”的同时,加快新村镇建设步伐,努力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发展新格局。作者单位:湘林集团湖南湘林人造板有限公司
第三篇:工会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下逐步形成,并被认可和追求的共同行为准则。它是一个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哲学、管理风格、以及企业成员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我们认为,工会组织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用创新精神,搞好工会工作,就可以拓宽其工作空间,起到促进民生银行改革和经营发展,推动创建和谐民生的作用。
一、工会组织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工会组织不同于经营组织,不可能像经营组织那样直接面对银行经营的核心。但是,可以通过做人的工作,充分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员工产生的精神力量融入到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我行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无数事实证明,在成功的企业背后,总是烘托着一个浓厚的极具个性特征的文化背景,否则,企业将失去持续的动力和凝聚力,企业的生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工会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代写归根到底是从根本上,从长远利益上为企业的经营工作导航,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工会组织服务于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实现形式。
3.工会组织着手企业文化建设,无疑具有一定的优势。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工会工作所具有的特性,无论是在协调关系、凝聚人心,还是实现约束、塑造形象等,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二、工会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教育员工树立核心价值观。从工会的职责来说,就是要以一种价值观为核心,对企业员工进行企业意识的教育,并以此来塑造企业形像,创造效益,求得企业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打造企业文化就是要帮助员工树立核心价值观,让员工明确,对企业来讲,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是我们所提倡的,什么是我们所反对的,什么事你不能干,什么事你能干。
2、推进企业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要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真正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归属。每当企业有重大改革措施出台,都应及时向员工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充分挖掘员工队伍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
3、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各项规章制度。
企业的制度文化包括了企业“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之中,我们就要研究怎样可以把工会工作渗透到民生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去。
4、塑造民生银行良好的外部形象。企业文化还包括形像文化、品牌文化,要求一个企业特别重视品牌的塑造,把品牌看作企业的生命线,通过品牌设计,品牌维护等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公信力。这项工作目前主要是办公室及几个市场拓展部代写门在操作,工会可以积极协助,形成合力。
5、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员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也是企业文化建设衡量的标准,可以对展示员工的精神风貌,提升企业形像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会通过开展经常化、多样化、群众性、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凝聚人心、人气,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形成积极向上、相互关爱、和睦团结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企业工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大力宣传先进的民生银行企业文化理念,让广大职工真正领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2.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原则,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的活动。发掘员工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3.核心理念的开发,企业文化理念是要全行管理人员认可、广大职工接受的理念,是全行上下的自觉共识,是团队意志的体现。所以要广泛征集、归纳、提炼,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价值理念。
4.战略方针、目标和共同愿景,要结合我行实际和工会工作的特点、目标、任务,确定企业文化战略方针、目标和愿景。
5.要以文明行为规范、强化核心价值理念,要用一系列格言来激励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不断创新。
6.培育示范单位,可以在基础条件好的单位先行试点,通过试点示范,来带动全行整体工会文化的建设。
四、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做法
1、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工会的整体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分行党委的安排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并把它作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工会企业文化。
2、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先进经验。职工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他们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他们在业务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经验,工会组织要善于在他们身上发现闪光点和共同点,不断丰富企业文化。
3、切实抓好民主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代写论文的目的之一就是开发人力资源,体现人的价值。而民主管理是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形式,通过切实有效的民主管理,强化职代会职能,全面开展平等协商,建立行务公开制度。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不仅可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而且为职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机会,逐步形成各尽其能、各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4、适当增加资金投入,目前,我行工会基层组织增加,经费普遍比较紧张,在年前召开的一届二次职代会上,代表们建议从行政经费中,核增员工活动经费,以促进企业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5、工会组织要协助党政组织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职工的道德情操,加强对职工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职工素质,为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第四篇:工会与企业文化
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是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新型企业管理模式的过程。而现代新型企业在管理上越来越重视非物质因素的力量,并把人文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工会作为职工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很强的沟通效能,因而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上有其独特的优势。
工会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导向作用。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工会可以通过卓有成效、形式多样的活动对职工进行价值取向、与企业目标远景结合起来的教育,引导职工接受本企业文化理念,产生归宿感,成为一种动力,创造出和谐环境,实现企业“以人为本”和职工“以企业为家”二者之间的高度融合。
工会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凝聚作用。国有企业的改制,也带来了职工文化心理的改变。工会可以发挥工会分会、工会小组等基层组织的优势,通过了解员工的感知、动机、期望等微妙的文化心理,与职工沟通思想和情感,使职工围绕企业的共同目标,凝结成极大的群体合力,产生奋发向上的集体意识,焕发职工的能动精神,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工会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弘扬作用。工会可以继续通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宣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企业精神,并通过精神、理念、传统等无形的因素,陶冶职工的情操,培养职工群体意识和良好的共同习俗和道德风尚。
由此可见,工会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工会不但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而且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工会应积极主动地将文化活动纳入到企业改制过程中,有目标、有步骤、有秩序地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第一,工会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努力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重视人的价值,开发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工会应努力扩大民主管理的渠道,利用职工代表大会、职工论坛等方式,营造一个广大职工都各尽所能、各遂其志、各展其力、齐心协力为企业发展而奋斗的生动局面。
第二,工会应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工作,打造高层次企业文化。国有企业职工素质和企业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高素质的职工群体必然会产生高层次的企业文化。为此,工会一是要协助和配合党政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要加强对职工的岗位技能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工会要进一步搞好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文体活动是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方式,也是工会工作的传统。工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要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考虑到职工群体不断变化的具体需求,以及企业改革过程中职工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企业自身软、硬件情况,把准职工的心理脉搏,在形式上和内涵上不断创新、拓展,打造一个拥有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文化建设平台。
总之,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工会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工会要在了解企业文化内涵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参与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第五篇:建好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好农村公路 促进新农村建设
潘 静
〔内容摘要〕 建设农村公路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关 键 词〕 农村 交通 建设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而农村公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十五”时期是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的黄金时期,五年累计投资2.8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580公里。特别是自2003年实施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工程以来,六盘水市紧紧抓住上级给予资金扶持的大好机遇:争取到国家和省级补助资金近15000万元,自筹资金10000万元;三年完成通乡油路11条306公里,完成投资1.4亿元,新沟通油路乡镇18个;完成通村公路2603.3公里,完成直接投资1.1亿元,新沟通303个行政村。到2005年底,全市有68个乡镇通油路,通乡油路率达70%,1309个行政村通公路,通村公路率达74.6%。
虽然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抗灾能力弱,公路建设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之间仍有较大距离。二是原有公路建设标准低、病害多、路况差、使用周期短。由于受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山区公路病害多,原有许多农村公路是靠以工代赈和交通扶贫等少量资金投入,以民工建勤的方式修建的,公路基础起点低,桥涵和防护工程严重不足,不少公路遭受滑坡、水毁、坡面坍塌、翻浆等侵害比较严重。加之养护资金不足,病害得不到彻底根治,对车辆正常通行造成较大影响。三是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养护费用严重不足,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日显突出,严重制约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重建轻养”较严重,现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四是建设资金短缺。尽管国家和省给予了很大支持,市、县两级政府也非常重视,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六盘水市的公路整体水平低,公路建设投资巨大,干线公路和区域路网公路建设投资所占比重较大,能够用于农村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显得不足。五是便利、快捷、舒适、安全的农村客运体系还未形成,“路、运、站”一体化工作亟待加强。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新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当前,六盘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抢抓机遇,统筹规划,全面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此,笔者认为“十一五”时期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十一五”期间,虽然国债资金继续淡出,但中央国债仍将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有较大增量的投入,其中投资1000亿元实施通乡油路工程,投资400—500亿元实施通村公路。六盘水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五年规划,建设通乡油路25条765公里,至“十一五”末期达1500公里,力争2008年实现乡乡通油路;新改建通村公路2500公里,“十一五”末村公路里程达6000公里,力争2008年实现村村通公路,有条件的村通油路。
二、扎实开展前期工作,确保工程取得实效。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效。与重点公路项目相比,农村公路的等级低,技术含量并不高,要求相对简单,但涵盖范围广,建设条件、建设标准和规模千差万别,因此,加强前期工作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县级交通部门要根据已制定的《六盘水市“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扎实开展前期工作,对项目的路线方案、技术标准和造价等充分论证,确保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
三、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贵州省发改委和交通厅于今年3月出台了《贵州省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和项目管理的各项程序。相关部门要根据《办法》规定,总结几年来农村公路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根据今后五年的农村公路建设的新特点,改进和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新办法,以使农村公路建设各项程序制度化和规范化。在整个项目建设中,要严格执行项目管理“五制”、“三控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建设质量。严格资金管理,公示资金使用,保证国家补助资金真正用到农村公路上,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
四、多方筹资,确保建设资金配套到位。“十一五”期间,尽管国家投资和补助大大增加了,但还是不能满足需求。“十一五”期间,我市实施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工程,除国家补助外,市、县财政各需投入建设资金10150万元。资金筹措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方、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努力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二是要利用好政银合作贷款解决市县两级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充分利用县乡运煤公路维改费,专项用于县、乡、村运煤公路的改造和养护补助;四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筹资、企业赞助、个人捐款等方式,拓展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渠道。
五、加强养护管理工作。“三分建,七分养”是长期的公路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对农村公路来讲,养护工作尤为重要。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9月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2005〕49号),市、县两级政府结合实际尽快制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理顺农村公路管理体制,落实养护责任,健全养护机制,明确养护资金来源渠道,使乡村公路的修建、养护管理工作常规化,更好地维护路产路权,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同时加强路政管理,治理超限超载,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迈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此外,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继续组织好农村客运网络化实施工作,简化审批手续,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推广经济实用车型,合理安排线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让农民群众乘上方便车、放心车。
“十一五”期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新时期,中央明确要求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要把“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把增加农民就业的路子送到家门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路子修到家门口,把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路子通到家门口”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六盘水市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起步比较晚,农村公路状况还比较差,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交通要先行,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可以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从而向新型农民的时代过渡,提高参政的意识,促进“管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