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使用信息化手段收集管理举报线索的构想
关于使用信息化手段收集管理举报线索的构想
一、现阶段检察机关举报线索管理的状况及存在的弊端
现阶段检察机关对于举报(含控申)线索的收集、管理,仍然还是遵循着传统的管理模式,以手工操作为主,完全依赖纸质媒介,并且对线索的受理、移送、信息反馈处于静态、事后、局部、时点顺序性流程管理,缺乏交互性、及时性,工作效率低下。并在以下方面存在突出的弊端:
一是对具体案件线索的管理大都限于工作人员的自觉工作和领导的把关,运行方式又多以请示、汇报、审批为主,一种权利被另一种权利所代替。管理存在随意性、被动性,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稳定性。
二是管理形式单一,效率低,仅限于手工登记,然后分流处理,即使使用了电脑案件管理系统,也只是机械化的电脑输入,工作效率方面得不到提高反而可能会降低,根本无法发挥现代化设备的真正作用。缺乏交互性
三是监督滞后,难以实现动态管理和全程跟踪监督。一个案件线索由举报部门分流后,从现行的机制和流程来看,在承办部门负责办理过程中,往往是举报部门无法动态跟踪和监管了,仅仅只有当办理结果反馈后,举报部门才能了解到案件的办理情况。偏重事后监督,没有真正做到把每一个办案环节完全纳入管理之中,更没法做到全程跟踪。
二目前举报线索信息形式及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状况,使得使用信息化手段收集、采集、管理举报线索有必要性,并存在了可能性。
过去的举报线索主要是通过下列途径来获取的,一是接待来访,通过手工记录,将言词转化为记录(纸质媒介);二是群众来信,为举报信件;三是电话举报,手工记录,将言词转化为记录(纸质媒介),近两年出现了电话录音,也可以音像材料保存;四是各级转办交办材料,(一般为举报信件批转)。综合上述途径,举报线索存在的形式主要为纸质媒介。这种存在形式,决定了举报信息管理只能是以时点顺序性流程进行,而无法多时点立体性管理。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材料的发展和应用,从而使举报工作出现举报途径和举报信息形式多样化。从检察机关实际工作来看,除了前述的四种情形外,增加电子邮件举报、留言(留言板、论坛、聊天室)、网上实时语音视频(如支持语音视频功能的QQ等类似工具),以及信息形式发生变化的电话录音、转办交办。这些都由传统的信息存在形式――纸质媒介转变为电子文档、语音视频文件等形式。从而对举报线索(信息)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新形势的检察工作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也提出新的要求,提出用信息化手段来管理各项检察工作,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
目前,随着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基层检察院都建立起机关局域网,达到了实现办公自动化的最低要求,从而为信息化手段收集、采集、管理举报线索提供了硬件保障,检察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加强,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保障。
深化检察工作改革的要义在于,以公正和效率为终极价值取向,因循检察工作的内在规律,着眼于人员的分类管理及诉讼过程的分环节控制,从深层次上改善检察工作的运行机制,建立职责明晰、分权制衡的高效机制。只有通过科技强检的手段才能在这个平台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正和效率。科技强检的方式绝不仅仅是科技手段与检察业务的简单相加,科技强检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检察工作在某些层面上的一场变革,科技手段已经向智能化、决策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我们理应把科技强检与检察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发展、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技术设备的作用,科技强检工作如何实现超前式定位、跨越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笔者拟结合本院的实际,以颇具代表性的“大控申”模式为例,对控申工作流程化管理模式作粗浅探讨。
一、流程管理的必要性
前些年,检察机关根据自身的特点已进行了初步改革,实行了首办责任制,设立了主诉检察官办公室,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就控申工作而言,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在案件线索的受理、移送、信息反馈等方面存在以下弊端:
1.手段行政化。传统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人管人,用行政命令代替行为规范,监督与被监督主要是建立在“下级服从上级”的基础上。对具体案件线索的管理大都限于工作人员的自觉工作和领导的把关,运行方式又多以请示、汇报、审批为主,一种权利被另一种权利所代替。这种管理多的是随意性、被动性,少的是规范性、系统性、稳定性。用这种模式管理,免不了时紧时松,顾此失彼,很容易出现局部性的失控。
2.形式单一化。对案件线索的管理必须是全方位的,采用的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目前我们对案件线索的管理仅限于手工登记,然后分送反贪局或渎侦科或民行科处理,即使使用了电脑案件管理系统,也只是机械化的电脑输入,科技强检的工作流于形式,而不论使用多先进的技术也只是强化了落后的操作,是对不合理或无效的工作进行了信息化处理,工作效率方面得不到提高反而可能会降低,根本无法发挥现代化设备的真正作用。虽然制定了首办责任制、案件信息反馈制度,但由于这些规章制度操作性不强,抓落实比较困难,形同虚设,对干警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
3.监督静态化。一个案件线索的处理是要通过许多环节实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公正和效率,因此,对案件线索的处理必须实行全程跟踪监督。但以往一般是偏重事后监督,没有真正做到把每一个办案环节完全纳入管理之中,更没法做到全程跟踪。
因此在这里笔者提出控申科实行线索、案件流程化管理的新理念,就是根据线索、案件在审查处理流程中的不同阶段,由控申科通过电脑网络对线索、案件逐一进行登记、移送、反馈信息,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权制约,使控申科成为真正的“监控中心”,建立符合检察工作特点和规律,涵盖检察工作全过程的“大管理” 体系,收到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制约监督、促进管理透明度的良好效果。
二、流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1.法制原则。
2.权力制衡原则。
3.效率与经济原则。
三、流程管理的主要做法
笔者设想的主要做法∶细化程序,分权制约和监督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管理格局。
1、人、财、物合理调配,人员、装备、资金、办公场所到位,实行现代化办公代替手工操作。手工操作,既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又不能保证及时性,就目前我院的实际情况来看已基本实现人手一台电脑,建立了局域网,现代化办公硬件设施趋于完善,线索、案件流程化管理与线索、案件审查处理同步进行成为可能,使控申科成为真正的“监控中心”。线索、案件调查处理到哪个阶段,有无违反程序,超过办案期限等现象,打开电脑就历历在目。以我院为例:控申科受理案件线索后,可以由一人负责电脑输入,将不同线索根据流向分类,主要流向四个部门:反贪局、渎侦科、民行监督科和控申科,一个部门一类案件线索一张监控表,以分流日期为准,各部门在收到案件线索后由内勤及时在各自的流程表中输入承办人,并开始计算办案期限,线索处理完毕及时将结果输入流程表。这个网络管理模式可以由控申科流程管理组、各局、科室内勤组成网点,按案件线索审查处理4个阶段(即案件线索的受理、分流调查、反馈信息、消化或答复)的网络化流程管理模式,反馈到案件线索流程管理组,以便于进行统计和跟踪监督。这样的网络化管理不仅能解决人员紧缺的矛盾,关键在于能更好的掌握案件线索的处理动态,加强内部权利的监督和制约,还能及时统计数据,做到及时准确,从而使案件线索流程管理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2、局、科、室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实行线索、案件流程化管理形成局、科、室密切配合的工作体系,由控申科流程管理组制定《某月各类线索、案件处理情况流程管理公布表》公布在电脑上,对即将超期的线索、案件,提前十天在流程表上以红字作提示,对完成的线索、案件自动转入信息反馈表,对超过期限未处理的线索、案件自动锁定,不得更改办理期限,初步建立线索、案件流程化管理系统,对其实施有效管理,这样每个承办人都清楚自己手里线索的处理时间,从而妥善安排工作,院领导也可以通过权限密码进入自己分管的业务科室,了解每个干警的工作进程,做到真正的实时督控。
3、以人为本,强化干警的素质。线索、案件流程化管理模式的实现,有赖于各科室的具体工作,才能使线索、案件的处理活动与流程化管理连接起来,这就需要每个干警具有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填写一案一表、流程管理跟踪表、督办表及电脑操作等方面认真细致,以确保线索、案件流程化管理准确到位。
4.建章立制,强化干警的事业心、责任感。只有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工作秩序才能有条不紊,工作效率才能不断提高,要搞好流程管理,必须有一个规则来规范管理的全过程。由控申科每月底将线索、案件的完成情况及跟踪情况列表向院领导报告,并通报各科室,如发现有关科室及个人未按规则执行的,应及时指出、限制纠正。同时将执行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考核情况作为公务员考核、评先的依据报政治部门备案。
四、流程管理的远期目标
显然流程管理不应当局限在案件线索的处理上,笔者认为可以将批捕、公诉部门的案件、档案的管理和后勤部门的业务工作也纳入本流程管理的系统内。借鉴流水作业方式操作,细化工作程序,将全院的业务工作层层分解,各职能部门之间有分离、有衔接、有制约、有统一。最终每一件线索、案件经评查并确认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案卷装订规范后,由控申科再将案卷归档。
首先,尚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软件散而乱,因此笔者建议在利用目前资源下,搞好流程管理的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搞出一套有沧浪区检察院特色的管理软件。
其次,进行全面改革,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流程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然在配套措施上要进行全面的改革∶调整组织机构,改变管理环境;实行电脑分案管理模式,全方位量化标准,推崇“鞭打快牛” 的模范效应;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营造争先创优氛围。
总之,如果说提高工作效率是科技强检的首要目标,那么科技强检的真正作用在于用科技手段对现有检察工作进行系统化的变革,正如电脑网络技术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样,科学技术对检察工作的影响将是深刻而长远的。
第二篇:信息化:一场管理手段的改革
信息化:一场管理手段的改革
工总承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究竟该怎么搞?这是目前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许多施工企业普遍感到困惑与茫然的时候,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却搞得有声有色,被认为是业内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先进企业之一,湖南建工、安徽建工、中煤三建、浦东路桥等知名建筑企业纷纷慕名前来取经。那么,作为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拥有年400万平方米施工能力的龙信公司是如何推进信息化工作的,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此,记者采访了该公司副总经理、公司信息化工作项目经理陈耀星。
记者: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何重要意义,龙信公司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信息化工作的?
陈耀星:龙信公司认为,信息化是一场管理手段的改革。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工作习惯;优化资源管理;加强内控,改善企业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从而做大企业品牌。作为一家施工企业,公司希望通过信息化建设,在集团管理层面,能解决合同管理、财务、经营采购、人力资源等问题;在项目管理上,能解决计划管理、安全、质量、进度以及物资管理等问题。
应该说公司是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走信息化道路的。公司早在1993年就在财务系统使用软件,后来又用了预算软件;2000年建立了梦龙软件协作管理平台;之后又用过汇智材料管理系统。去年8月,公司正式选定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们的服务供应商,按照公司自身管理需求和住建部对特级资质施工企业的要求,开始全面推进信息化工作。
记者:为何选择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公司的服务供应商?
陈耀星:目前,国内专注于施工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软件公司并不多,且大多还在探索过程中。一些软件公司综合能力、集成能力不强,比如有些厂商能提供综合项目管理功能而没有集团管理功能,有些厂商有集团管理功能却没有项目管理软件,缺少真正的工程企业级多组织多项目全面管理的信息系统。而新中大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帮助我们实现集团和项目全面一体化管控。公司使用的是新中大的URP软件i6工程版,该款软件包括了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办公管理、集团财务管理、集团资产管理、企业绩效管理等模块,几乎涵盖了企业级的全部应用需求。公司认为,新中大是目前最适合我公司现阶段需求的能提供服务的厂商。
记者:龙信公司是如何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关键点在哪里?
陈耀星:去年8月与新中大签约后,公司马上召开启动大会,成立由董事长挂帅的领导班子和信息化工作实施班子;成立流程管理委员会、编码管理委员会、绩效管理委员会;开展调研,整理出流程,并对流程进行评审;确定统一编码;按企业各专业、模块进行培训;进行初始化工作,各条线并行推进;今年开始项目试点及推广。
信息化推进的关键是流程、编码、绩效三个信息化专门委员会。从项目启动开始,我们就以三个委员会为主线开展工作,对公司的管理流程、所有的管理信息化编码进行重新梳理,形成各分支机构与各项目部统一的管理流程及整个集团统一的管理编码。公司要求对集团级统一编码与流程在规范的基础上,都要有很强的可复制性,如房建类的编码、地产物业类的编码等,以及各项目的管理流程,都可以形成分行业可继承的编码模板库与流程模板库。一旦一个新的项目承接开工,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就能自动导入到集团统一的管理系统中。
记者:龙信公司在推进信息化工作过程中取得了什么成效,还存在哪些不足?
陈耀星:应该说,从去年8月正式启动信息化工作14个月来,公司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是集团财务、人力资源等模块做得比较好,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已经启用。按照原先的规划,公司目前已经做到了其中的80%-90%.公司还被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列为推进施工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标杆企业,成为广大施工企业学习的榜样。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由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公司的态度是,把已经做到的80%-90%信息化先用起来,一些存在的问题以后逐步解决和完善。
记者:公司未来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陈耀星:信息化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来支撑,比如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需要转变观念,需要企业的制度、考核、指标等各个方面同步完善。所以,推进信息化工作与完善企业的各项基础性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要结合起来做,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来看,我们的信息化只能覆盖其中的几样,还达不到面面俱到的程度。
所以公司将一步一个脚印,分阶段、分目标推进信息化工作。近阶段公司正在更新内部管理标准,计划今年年底完成,明年争取试点推广;同时,公司还有一些配套措施,如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召开视频会议等,视频会议系统估计明年春节后也可以使用。从长远看,信息化工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就是员工如果不上系统就无法工作,要让信息化工作真正要体现出高效、准确、合理、及时的特点,真正成为企业的决策支持中心。
信息化如何与业务一同成长
2007年7月25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简称东风乘用车公司)正式成立,伴随着公司的成立和公司业务的开展,公司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也在同一时间制订。据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信息系统总部信息系统开发部部长刘开国介绍,他们首先明确了要建立一个信息系统,以满足公司在生产规模提升的要求,其次,信息系统还要能够支持公司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改善和完善公司的模式,进而扩大公司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东风乘用车通过结合其他汽车厂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特性,建立了从上游供应商到内部ERP管理,最终延伸到与经销商互动的环节这一整套信息系统。“通过这样一个流程的建立,我们基本上打通了整条产业链,并建立了企业内部关键的业务流程。”刘开国介绍说。
据刘开国介绍,进行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东风乘用车首先是希望能够帮助公司完成业务目标,协助公司建立满足生产经营的基本流程,进而打通整个产业链,实现销售、生产、采购、物流一体化的管理。其次,也希望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软件建立整个公司的标准化数据体系。最终通过不断改善信息系统建设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008年8月,东风乘用车选择与SAP合作,推进公司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当时公司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实现业务流程和业务数据的标准化。至2009年4月,相关的信息化目标已经基本达成,据刘开国介绍,在以ERP为核心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公司的工程管理、制造执行系统、经销商管理系统等等都在进行同步实施,在产品上市的同时,信息系统也同步上线。
不过如此繁多的系统还是经历了一个分期上线的过程,比如,在2008年12月,东风乘用车完成了财务核算的上线,2009年2月,配件管理上线„„之所以进行系统的分期上线,刘开国介绍说,这主要是根据业务特性来设定的,信息系统的上线要和业务开展保持同布。比如,在生产计划方面,为了使得生产计划和管理系统联动,东风乘用车还对系统进行了一些开发;在营销方面方面也是如此。
2009年4月份,东风乘用车的产品在上海车展正式发布,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基本完成,回顾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刘开国说,信息化建设的成功首先是源于领导重视。这样一来,在信息化项目的执行力上就有了保障。当时,东风乘用车从IT部门和各个业务部门都抽调了大量的工作任何人员,对信息系统的实施进行集中沟通,以保证信息化在业务部门的推进。
其次是规范的项目管理,由于东风乘用车的信息系统繁多,这么多项目同时实施,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集成,并保障最终的系统上线,可以说规范项目管理是项目实施成功的关键。
第三,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正如刘开国所说,为了在信息化建设中顺利实施,东风乘用车集合起了一支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队伍,对这支队伍的培训就成为了信息化成功的关键。“他们不仅要保证系统成功上线,还要保证在系统上线后支持其系统的运营和维护”。
第三篇: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
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施企业精细化管理
回顾公司近五年的发展历程,中南公司经历过扭亏为盈的一次创业阶段、完成了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过度;近两年随着业务的飞速发展,公司的销售规模、资金占用、经营区域也不断扩展,需要管控的分子公司日益增多,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2005年中南公司提出了“二次创业”的管理思想,对如何在业务快速发展阶段保持公司可持续发展,实现由规模型发展到规模效益型的转变,这也对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随着手机终端市场的成熟,单机差价率的下降,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公司如何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鉴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公司内部管理需求,从资金投资回报率来看必须着眼于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将有限的资金投放在能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的资源产品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资产的营运能力来看,要不断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尤其是要加快应收和库存的周转,这要求我们必须选择适销对路的产品资源;从控制风险的角度来看,要加强经营风险的防范。要实现这些管理目标,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已不适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需要借助于信息化管理手段,从企业文化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和强化执行力等企业各个管理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价,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企业精细化管理,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加强:
1、准确把握市场变化的脉搏、根据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决策。手机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供应商营销政策、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这些变化相辅相成,促成了手机市场瞬息万变的产品风格、价格层次以及新技术导向的产品功能。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了解渠道客户、终端客户对新产品、新价格的各种反应的信息,客户的需求信息会决定了某种手机在市场存在的时间、存在的价格,甚至跌价的速度。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厂家经营政策对公司经营决策起到重要作用,比如根据市场需要、需要动用促销基金用于终端促销,在哪个时点采取何种促销方式会对终端市场销售起到最大促进作用,以及如何量化投入的保本点销售等等进行决策。尽管在目前经营管理中随着手机渠道建设向纵深、扁平化方向发展,我们直接供货的终端客户不断增加,对终端客户的掌控力度不断加强,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但还不能满足管理信息的实时需要。为此我们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以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络分销系统、OA协同办公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手段,狠抓落实,实现公司管理信息的共享,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加强项目资金投放效率的管理,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益。随着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生厂厂商营销政策的调整,我们手机分销商的差价率每年呈下降趋势,2005年中南公司手机差价率为3.97%,上年同期为4.83%。由于中南公司自有资金有限,大部份资金是通过银行信用筹集的资金,如何在差价率有限的手机销售市场赚回超过资本成的报酬,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又要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要求对公司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管理不仅要精细更要精确,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来提高精确化管理的水平。在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成本、费用的控制、市场价格体系的确定、价保、返利政策的制定、单机型毛利的精确核算、串号的管理、应收信用政策的制定、存货采购批量的确定等都会影响公司的资金的运营效率。因而在公司经营管理中要树立成本意识,以量化的指标加强成本费用控制,详细计算产品盈亏平衡点,寻求合适的产销量和市场价格,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目前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业务流程、信息传递还需规范统一,无法实现分销网点业务活动自下而上与总部自上而下的实时互动信息交流与管理。为此要想实现高效率的集中互动管理,必须借助于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公司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建立一个信息及时、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平台。
3、建立适合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控制度和统一的业务流程,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业务运作处在管理的控制范围以内,并辅以精细化的业绩考核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企业通过标准流程的制定可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如精细化的操作、精细化的控制、精细化的核算、精细化的分析、使每位员工的日常岗位职能的责、权、利通过标准流程运作来发挥工作效果的最佳化。WTO以后,手机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几乎接近完全竞争,如果企业在产品资源和内部管理上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只能获取行业平均利润率,很难与那些国外管理和技术比较先进的公司相抗衡。为此我们也需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精细化耕耘的土壤,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艰巨且周而复始的工作,要想在公司将精细化管理渗透在日常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则需要培养强有力的执行文化,才能将管理付诸实施。因此公司要推行精细化管理时,首要问题是要向大家灌输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必要性、可实现性,从思想根源上培养大家追求精细化的文化氛围。
通过上述分析,公司实行精细经化管理是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是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将精细化管理目标落到实处。中南公司将按照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层层落实,逐步建立一套适合于自身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平台。现阶段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和实效具体如下:
1、按照集团分销实施的统一部署,中南公司作为试点单位,从2005年8月至今完成了分销项目的需求调研、系统培训、试点上线和推广上线的实施工作。在分销系统中从客户销售订单的录入与价格体系的管理、发货单的审核确认与客户信用额度与账期管理、货物的发出与串号管理,货款的签收、资金的回笼和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客户返利、价保形成与使用管理,发票的填开与管理、货物的采购与批量管理、存货的库龄与风险控制等管理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扣、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每一功能节点的操作都有单据来源,每一动作都要核对上游的数据,达到流程的规范和统一,实现公司业务流程的统一管理目标,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夯实了基础。
2、中南公司网站的建立,为公司企业文化的建设展现一个有效的舞台。公司员工通过浏览网站能够了解到公司最新的资讯,明确公司的发展方向,让员工了解公司发展的美好远景,自觉地公司发展与个人发展紧密联结合,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企业的凝聚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司形象,从而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总的说来,公司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需要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分销,实现公司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统一管理,让销售与物流供应、客户紧密地联系起来,不断提高企业商务处理效率,降低了销售成本和管理费用,加速资金周转,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商业竞争力。
第四篇: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论文
一、造价管理是房地产开发行业的重要内容
就工程造价的含义来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上,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即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总和,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费以及其它相关费用;另一种是狭义上,指工程价格,是为建设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即工程承发包价格。
前者包含的范围更广、更宏观,是决策和管理范畴的重要指标;后者更具体,更加注重客观性和精确性。后者即工程承发包价格,与开发企业及施工企业的利益紧密相关,所以在每个工程项目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但目前前者的重要性还只被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关注,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提醒更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科学系统地做好项目开发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二、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的现实意义
动态管理是建立方便快捷的统计分析系统,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全程的、动态的造价管理、成本分析及风险预测,为项目决策层的决策与管理,提供准确而有效的的参考依据。
善于利用动态管理可以在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销售控制、资金管理等几个方面发挥十分有价值的作用。
1、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动态管理的作用
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是企业最关心的内容,而动态管理的前提就是随着项目的进度,及时对其实现动态分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是对项目的预期盈利水平与风险的分析,其中的各种分析方法和指标是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在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盈利与风险分析应延用同样的方法和指标,只是当初部分预测的数据随着项目的发展逐渐变成已知数据。
在风险分析方面,因为有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项目的盈利状况,所以及时的风险提示可以帮助决策人员有重点地加强防范和控制。例如,当实际发生的建安费用、融资成本等成本因素超过预期,就必须适时进行调整、分析,避免造成严重损失。
2、销售控制动态管理的作用。
房地产项目的收益最终是通过出售或出租实现的,所以决策者会十分重视产品的销售控制。销售价格是一个动态数据,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即销售的动态控制。
3、资金控制动态管理的作用。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各种资源的整合,而资金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资金的控制与使用是企业管理者经营水平的体现,是项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资金控制主要分为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控制。
1)项目资金流入可以界定为为项目开发而筹集的所有可支配的资金。
房地产开发行业中,很少有企业完全利用自有资金完成整个项目,因此合理的融资成本、融资比例、融资时间通常是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实际项目运作中,项目负责人必须对融资的成本与限期时时关注以免造成企业信誉等损失。因此,对融资的管理也离不开动态核算分析。
销售收入是项目开发资金的另一重要来源,因此根据项目进行中的资金压力情况,动态的收入计算也会对方案制定有重大辅助作用。
2)项目资金流出的项目正是造价管理所重视的成本控制内容。这些项目费用有的在项目启动阶段集中或分批支付,有的则贯穿整个开发期间。此外,考虑到某些不可预测的因素,项目应储备一定数目的资金作为不可预见费。所有这些资金的合理调度安排是企业实现获取最大利润的关键。这个安排就是资金流入的数量、流入的时间及可靠程度,能否满足项目资金流出的需要。针对项目资金流出的预测与控制是管理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始终重点关注的内容,不仅要有长期的、笼统的资金使用计划,还要有中短期内的预计资金流出备忘录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而各种资金的流向一般分散到各个环节,由各个部门负责,如果各部门能定期汇报未来一段时间的所需资金情况,通过汇总计算就可以制定中短期资金计划表,从而对原资金安排作出动态修正。
三、信息化手段在项目造价动态管理中的应用
动态管理的应用给项目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信息化手段包括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等的应用,通过适当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方案实施,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施信息化管理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工作开展。
1.制定针对本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规划方案。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必须在对企业现状和工作流程的详尽分析及优化之后,制定出一整套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方案。应由企业领导负责组成方案策划小组,由专门指定的人员负责,做好流程图设计,相关资料收集,信息化技术培训等基础工作。
2.根据方案配置硬件资源。考虑到当今社会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硬件资源的配置必须兼顾稳定性、通用性、和可升级潜力。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选用更能保证数据安全和更快捷便利通讯的硬件配置。
3.软件的选用与设计。由于涉及的管理内容十分专业,并且对造价动态管理理念的认识的尚未普及,所以软件市场上很难找到现成的合适软件来使用。企业可以考虑请软件公司进行外包设计定制或自行设计。软件的功能应满足以下主要的要求:
1)适应性强。由于项目管理的内容较复杂、各个项目之间存在的差别,使的软件的设计必须抓住关键因素,数据采集格式按通用的要求设计,在保证归类范围明确的前提下,具体分项名称可由输入者设定。适应性弱的的软件遇到不同情况时,常常要通过调整源程序来解决,会极大地影响使用效果。当然,软件的设计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经过试用版等多个版本,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软件架构方案选择。建议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客户/服务器型软件构架。各部门登陆服务器,进行数据录入。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数据库放在服务器里统一管理、定期备份,可以减少存放在各部门电脑内数据丢失的风险;数据库统一在服务器可以方便的实现各部门间的关联数据智能对比;从企业管理全面信息化建设考虑也适于选用此种模式。
3)功能设计。
主要功能设置将参照上文中的项目造价动态管理可发挥优势的几个方面,涉及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其中销售控制、工程进度控制、项目造价分析各设相对独立模块,但统一参数指标,设计时按照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理念实现无缝接口。
考虑到实际工作中对项目资金流量的控制经常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核对,关键数据录入方面的设计可采用共同确认后进行汇总制度。对资金的发生填录时应设有备忘录式备注栏,可大幅提高使用时的历史追溯能力。
为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应将项目的原计划安排进行录入,按照统一格式随着开发进度将实际情况录入计算,设计界面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方便决策者进行管理。此外,还应有对超出计划的资金、施工进度等的敏感因素和风险进行提示功能,包含对管理者预先提示功能,可自定义需提示的内容,如本周内将发生的数额超过5万元的费用等。
4、其它要求。如方便的查询功能;市场信息收集功能;具有完整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对项目数据可进行导入和导出操作;权限设置和保密功能,项目资料应注意保密性,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相应的权限分配与数据库加密。
第五篇:举报线索的管理与初核
举报线索的管理与初查
一、案件线索的管理
(一)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及特点
职务犯罪线索,概括地说,即检察机关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发现和掌握的,需要进行初查并有可能进入侦查程序的,反映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职务犯罪的有关信息、情报等各种材料信息。
广义的线索,是指检察机关获悉的与案件事实或者涉案犯罪嫌疑人有关的各种信息
狭义的线索,是指检察机关对收集到的与案件事实或者涉案犯罪嫌疑人有关的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能够进入初查的程序,才是规范意义上的线索 职务犯罪线索的特点:
1、要与涉嫌犯罪相关联
2、要与职务犯罪管辖相关联
3、要有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性
4、线索是一种特定信息或材料,需要侦查部门展开调查后,做出明确的结论。
(二)案件线索对职务犯罪侦查的意义
1、案件线索是检察机关联系人民群众最直接的途径
2、案件线索是查办职务犯罪活动的基础和依据
3、案件线索是指引初查工作的导向
4、案件线索是提高职务犯罪案件质量的源头保证
(三)如何拓展案件线索来源
1、要加强控申举报部门与自侦部门的沟通协调
2、注意在自办案件中,提高深挖细查的能力
3、注重上级院交办督办线索的查处
(四)如何加强案件线索的管理
案件来源不清说明案件线索管理有问题。
1、案件线索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制
2、要遵循统一受理、归口办理、逐件登记、及时分流的原则
3、要加强案件线索管理的科学化
4、要加强与举报中心的协调与配合
二、初查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关于初查的依据
1、高检院《关于加强贪污贿赂案件初查工作的意见》,规定:初查工作是对贪污贿赂案件线索立案前的审查
1995年7月,高检院《关于要案线索备案、初查的规定》第一次在规范性文件中对初查的概念做出了规定,其中第三条,初查是指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前对要案线索材料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
2、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报案、控告、举
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 审查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书面审查,即仅对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书面材料所做的书面审查;另一种是调查,即面向有关人员和单位访查了解,收集证据
初查的界定
检察机关对可能涉及职务犯罪的材料或线索,按照案件管辖规定进行必要的审查和调查,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是否需要立案侦查的专门司法活动
(二)做好初查工作应注意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
1、初查要坚持依法进行
首先,初查要经过检察长批准,非经检察长决定,不得进行初查
其次,关于初查的手段问题。检察机关在初查阶段可以采取除拘留、逮捕和搜查、扣押、冻结等直接妨碍被调查对象人身和财产权利之外的所有调查手段
再次,要注意依法保障被查对象的合法权益
2、初查要尽可能坚持秘密进行
高检院《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关于要案线索备案、初查的规定》都明确:初查工作应当秘密进行 坚持秘密初查,一般要搞好对内和对外两方面的保密 要抓住重点问题进行调查
初查一定要迅速及时,不能有丝毫的迟缓和拖延
3、要严肃工作纪律
首先要严格案件线索的初查范围
对要案线索的初查,要严格遵守《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关于查办职务犯罪要案党内请示报告制度的规定》
初查中,发现本院同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的有关事项,必须在24小时内向上级院报告
4、制定周密的初查方案 对案件线索作好基础性分析
要选准初查的切入点,也就是要选择案件线索的突破口,确定初查的主攻方向
确定时间、步骤、方法和措施
确定初查的人员配备、分工和组织领导
5、初查要强化证据意识
要对初查掌握的证据材料作综合的分析甄别,防止以偏概全
三、初查的方法谋略
初查是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乃至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初查是否扎实细致,直接决定着后续侦查工作的成败,认真、扎实、细致地做好初查工作,有利于立案后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何做好初查工作,关键是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侦查重心前移,由以获取嫌疑人口供为主向重视秘密调查,全面获取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证据为主转变
转变侦查观念,强化初查工作,实现自侦工作重心前移,不失为适应形势变化、合理使用程序、提高自侦案件成案率的有效途径
1、加强案件线索管理,全面、科学地评估分析案件线索,提高成案率
分析线索的来源渠道
分析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
分析线索反映的基本问题是否清楚 分析被举报人所在单位经营管理情况
一般筛选出以下几类线索作为初查重点
有明确的作案时间、地点、人员、详细情节的案件线索 具有行业特点的线索,比如被举报人处于当前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部门和环节
被举报人是单位、企业负责人,集“人、财、物”大权于一身
被举报人家庭收支悬殊,短期内“暴富”的线索 在案犯罪嫌疑人检举揭发的线索 办案中自行发现的线索
2、未雨绸缪,制定细致完备的初查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初查风险
第一步是认真分析初查线索,明确初查的目的、方向、范围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第二步是深入思考,制定初查的时间、步骤、方法和措施
第三步是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因素,做出预先判定
第四步是提出初查人员配备意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抓好落实
3、周密组织,严格控制知情面,在初查保密制度上下功夫 实行案件线索专人管理控制
建立初查人员、反贪局长、分管检察长、检察长单线联系报告工作机制
注意隐蔽侦查人员身份、初查的意图和手段
(二)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由以单纯依靠举报材料向全方位搜集涉案信息转变,为初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情报信息对职务犯罪侦查而言,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无论是对职务犯罪的总体把握,还是个案初查,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查询涉案户籍,捕捉被调查人社会关系信息
调查掌握被查对象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户籍信息是初查的基础性工作
通常的调查途经是通过公安户籍网,调查的对象被调查人、家庭成员以及与被查对象来往密切的人员(包含其他近亲属、线索材料中涉及的与犯罪有紧密关系的人员)
查询的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年龄、籍贯、文化程度、住址、电话及身份证号码,家庭成员的姓名、单位以及与被查对象来往密切人员的姓名、单位及身份证号码
2、查询家庭财产,捕捉不明财产来源
银行存款、证券、基金、保险、期货、房产、汽车、股权投资等都是被调查人可能使用的处理赃款方式
银行存款是最传统、最普遍的做法,也是我们初查查询的重点
银行查询主要方式有两种:(1)拉网式调查
(2)重点调查
3、查询通讯信息,捕捉被调查人行踪
通讯信息对捕捉被调查人行踪至关重要 要重点查询三个方面的通讯信息
(1)被调查人持有的移动通讯号码、通话记录(要调取基站话单)(2)被查对象平时联系频繁的通讯号码的户主资料、手机漫游的地点、通话时间的长短等情况
(3)在特殊时间段频繁联系的电话号码、手机短信内容等情况
4、利用网络侦查,捕捉其他涉案信息
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等工具,来查找搜寻初查中所需要的信息情报
网络侦查还具备绝对秘密的优势,避免了采取其他调查手段可能引起被调查对象的警觉
网上初查,还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行业犯罪的特点
(三)灵活运用多种初查手段,初查方法由偏重于核实举报材料,向综合运用侦查技能、谋略和科技手段突破案件转变 调查活动要坚持灵活运用各类初查方法、策略,大胆使用询问证人、查询、勘验、鉴定、调取证据材料、建立信息卧底等手段,只要所采取的措施不限制被查对象人身、财产权利就可以使用,要尽可能充分收集固定有关证据,为以后立案侦查创造条件
1、集思广益,在初查策略上想办法
声东击西法,即公开查甲,暗中查乙,以案隐案
隐蔽身份法,侦查人员以其他检察机关人员身份,调查取证,收集犯罪证据
虚实结合法,设置一个虚假的表面现象,以转移犯罪嫌疑人的视听,从而有目的地按照确定方案,去完成实际初查任务
欲擒故纵法,有意漏些风声,使犯罪嫌疑人坐卧不宁,引蛇出洞,侦查人员可择机收集固定再生证据 反间卧底法,使用信息员,获取嫌疑人动态信息
2、突出重点,在证据收集上下功夫
迂回渐进:迂回渐进亦称迂回包抄,就是指在某些案件中,侦查人员掌握的证据材料很少,或证据中某些材料的可靠性尚有疑问,或者证人的态度摇摆不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与案件有关的枝节性问题入手,采取侧面迂回、因势利导的询问策略,堵死退路后发起攻势,从而获取证人证言。
重点突破 :就是在案件或案件中的某些问题上,询问人员在主要犯罪事实或关键情节上掌握的证据材料确实、充分、有力,在证人拒不配合或犹豫不决、吞吞吐吐的情况下,发挥证据的威力,直接向他点出问题的要害,迫使其不得不作出正面回答,待打开缺口后,再询问案件的其他细节,使涉案人员如实作证的一种询问策略。
3、迅速及时,在时间上抢进度
对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与搜查工作同步 内线预审与外围取证同步 追逃与追赃同步
必要时对被调查对象及主要关系人采取边控措施 思考题
一、如何拓展案件线索来源
二、如何加强案件线索的管理
三、做好初查工作应注意把握哪几个原则
四、如何运用侦查一体化,实现侦查机制由分兵单独作战向整体作战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