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及建议

时间:2019-05-13 20:3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析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析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及建议》。

第一篇:简析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及建议

简析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及建议

摘要:学前教育是就业率排名最高的专业之一,几乎是供不应求,很多幼儿园都需要提前下“定单”。因为社会不是缺少幼儿教师,而是缺少高文化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收到广大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学前教育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学前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完善我国学前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师;素质;办学;幼教

一、前言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的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的、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也不可小觑。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发展极不成熟,需要家长及幼师积极的引导。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为家长和幼师,应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二、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1.调整学前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型品质和个性品质;2.改革幼儿园课程,强

调幼儿和谐发展;3.做好儿童入学准备,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4.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5.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提出学前教育从零岁开始。

三、我国学前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不足

在我国,目前因为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足,造成公办幼儿园的数量较少。而民办的幼儿园有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其示范作用十分不明显,并且办幼儿园的条件和水平也都普遍较低。

(二)管理不规范

对于那些无证办幼儿园和不合格的幼儿园,仍旧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而那些无证的幼儿园争抢生源的问题也十分的严重。还有校车的安全也存在着隐患。有的民办幼儿园更是开设写字、算数、英语等课程,将小学的课程搬到了幼儿园。

(三)教师数量不足

目前,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其专业素质较低,有的更是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且,受过专业培训的保育员也很少。这就造成了我国幼教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导致幼儿园的整体素质偏低。

四、完善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需要不断提高使命感,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民生的大问题,以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其次,需要完善建立学前教育的各项组织程序设计及制度设计,查处非法性幼儿园。

(二)结合实际,统筹规划

结合各省市的实际状况,科学的规划幼儿园的数量与规模,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带动民办幼儿园的示范性。这样,政府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还可以督促民办幼儿园的合法性和规划性。

(三)注重幼儿教师职业素质培养

首先,政府需要解决幼教的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等问题,解决幼教自身的问题。其次,注重幼教的培养工作,保证幼教自身的素质得以提高。最后,开展公办与民办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促进幼儿园整体的水平的提高。

本文选自:知金教育官网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建议

题目: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建议

食品分析与检验论文

学 院: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 业:生物技术 班 级:1123301

学 号:201120330134

姓 名:赵光明 指导老师:廖晓峰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一日

目 录

目 录............................................................1 摘 要............................................................2

一、食品安全与人性................................................4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5

三、“救火”式的治理..............................................5

四、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6

五、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7

(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7

(二)校园食品安全................................................8

(三)旅行食品安全................................................8

(四)政府措施....................................................9

(五)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9

(六)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9

(七)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9

(八)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10

六、总结.........................................................10 参考文献.........................................................12

摘 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是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关键词:食品安全 安全监管 防患未然

Abstract

in our life, there is a wide variety of food.In the promotion of green food, health food today, there are still some food there is a serious security risk.Continuously the occurrence of malignant accidents of food safety have caused people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food safety, to reexamine this has risen to national public safety height problem, must increase pair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ceaseless and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diet culture, people increasingly diversification, food hygiene and food safet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Tonyred events”,“ avian flu” and“ Sanlu milk powder incident”,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jority of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Continuously occurring malignant food safety incident caused people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food safety, to reexamine this has risen to national public safety height problem, must increase pair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Key words: food safety,safety supervision to prevent,trouble before it happens

一、食品安全与人性

食品,说的普通一点就是人们每天吃的和喝的。具体指的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不安全的食品成为“问题食品”。

提到食品安全,人们心中是异常关心的,关注的。因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人们饮食文化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注水肉”还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随着食品的多样化发展,各种添加剂不断翻新、涌现,不断被加入食物中。肉松中有添加剂,奶粉中有三氯氰胺。虽然现社会食品的安全的信息不对称,但可能都是消费者心中所默认的,考虑到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想想我们身边的人,他们也大都认同“眼不见为净的”观点,是的,在你吃食物的时候,你不会想食品的生产过程是怎样的,你也不去想是否真的通过了国家卫生检查,你只是考虑到口感的好坏,但有时吃的是“问题食品”,你却不知道,等到出现问题时,你可能也发现不出是食品原因,当然也拿不出任何证据来证明了。生产商这样生产“问题食品”,我认为这不但影响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亦严重威胁到国家的声誉。这样做无疑是一种羞耻,一种无能,一种人性泯灭的表现。

食品安全中出现问题,人们都会首先想到出售商和制造商。是的,追求利益是企业的天职,但他们不能丢失了人性;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竞争的是价格,但是他们不能向猪肉中注水;是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民众之间有时会利益分配扭曲,但是他们不能拿消费者的健康来负担。

企业固然有他们应该负担的责任,但是国家有关部门的官员也不能从旁而立。以人民利益为重,依靠国家法律法规来维护民众健康是他们的责任,有句俗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者,建立食品安全体系是重中之重,如今《食品安全法》已让部分民众吃了颗“定心丸”。食品安全已有标准,但每个企业有自己的“标准”,有时是标准不能落实,因为个别地方官员、领导和生产制造商“勾结”,有所谓的免检产品,不用检查就发放卫生许可证,直接出售。4

这样可以说不为党负责,不为人民负责。

消费者自身的防范意识、自我安全健康保护意识也是不可缺少的。当然买食品不能单纯的相信吹嘘的广告:质量第一,等等的。从某些消费者理解到,他们全凭广告,坦言道:有质量第一的谁还买质量第二的食品?话说回来,自己不对自身健康负责,何人还会关心你?

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在如此严峻的问题面前,为什么还要出现“问题食品”?所谓的人性都到哪里去了?作为自然界生物链的最顶端,我们不是自食其果吗?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三、“救火”式的治理

我过去,对生产销售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治理整顿没有做到法规化,制度化,而是“救火”式的治理,哪里发生问题治哪里事情过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因而制假售假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甚全有愈演愈烈之势。食品安全关系

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几年来,被公开曝光生产和销售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层出不穷,受害者成千上万。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而且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对于食品造假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

纵观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从多方面着手,才能有效解决当前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四、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五、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1、创新监管机制,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能力,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务求在查处无证经营行为、加强现场监督检查、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加大监督抽验力度、创建示范工程、强化重大保障、推广农村50人以上集体聚餐报告指导制度等方面取得实效。

2、通过请专家解读、办班培训、研讨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业务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帮助执法人员熟悉相关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要求,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科学监管、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3是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督促、检查、指导餐饮服务提供者加强有关法律知识的 7

学习,提升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守法经营、诚信经营,营造“企业支持、百姓欢迎、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

(二)校园食品安全

1、突出重点排查,及时整改隐患。根据后勤服务的特点,该中心突出餐饮、水电、物业、交通运输、医务等安全重点,组织有关人员,不定时对食堂及服务网点等重点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查找薄弱环节,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对检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及时分工专人整改。

2、定人定点监管中心调整增配了餐饮管理人员,做到大食堂都有一名专职人员定点监管,检查督促食堂及服务网点不加工已变质或有异味的蔬菜、肉、鱼、蛋、禽等半成品,不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材料,并做好食品留样专人、专具登记管理;检查督促各食堂和服务网点工作人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检查督促各食堂和服务网点工作人员经常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同时在各食堂醒目处设立“食堂监管责任人及联系电话”标示牌,师生发现食堂饮食卫生安全有问题时,可随时拨打电话投诉,要求及时解决问题。,确保饮食卫生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学校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学校后勤服务重中之重的工作。在没有增加学校财力支出的情况下,该

(三)旅行食品安全

1、不宜购买流动商贩出售的食品,要在正规、有信誉的商场、超市购买。注意看食品经营者是否具备《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及所售食品检验合格的证明。

2、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预包装食品,索取并保留好相关单据,如出现问题可作为投诉或申诉的重要凭据。

3、查看食品包装是否存在破损或外漏的情况,是否有受胀起鼓的现象,若有此现象,表明食品可能已被污染或变质。

4、看包装和标签上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电话是否齐备,是否标注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注有配料表、生产批准文号、QS标志等,还要注意贮存条件提示。

5、购买进口的预包装食品,要注意看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还应当看包装上是否载有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国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6、注意直接入口食品是否采取防蝇、防虫、防尘等防护措施并使用专用售货工具销售。

(四)政府措施

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导向。

(五)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

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六)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

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建议在全行业推广ISO、HACCP认证,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否决制”,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

(七)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

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八)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力。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六、总结

原来食品安全问题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也可能正在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我想,我们国家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才能制止这些问题的出现。

一连串的食品质量问题的曝光,大大增加了我们对这一国之根本的关注和担忧。仔细回想这一连串的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做到执法不委托,监管不推托,应急不懈怠,监管职责无缺位、监管区域无盲点、监管对象无遗漏、监管环节无断链,依法依规整顿,切实解决餐饮服务监管中的突出问题。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 10

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Z].198219 1 [2] 吴宏伟 1 加强我国食品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 ] 1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5 ,12(4)∶295 1 [3] 包大跃 1 食品安全危害与控制[ M ] 1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1 [4] 卫生部 1 食品企业 HACCP 实施指南[J ] 1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2 ,14(6)∶43 1 [5] 吴 坤 1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M ] 1 第 5 版 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 2006 ,348 1 [6] 卫生部 1 关于 2005 年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情况的通报[J ] 1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 ,18(3)∶269 1 [7] 申茂向 1 加强科学技术研究 保障我国食品安全[J ] 1 中国卫生法制 ,2002 ,10(1)∶18 1 [8] 张 兵 1 食品安全重大课题简介[J ] 1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5 ,17(5)∶579 1 [9] 卫生部 1 关于印发《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的通知[J ] 1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4 ,16(1)∶71 1 [10] 王茂起 ,刘秀梅 ,王竹天 1 中国食品污染监测体系研究[J ] 1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 ,18(6)∶491 1 [11] 王选平1 中国卫生监督体制研究[J ] 1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6 ,13(1)∶13 1 [12] 卫生部 1 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J ] 1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 ,18(3)∶259 1 [13] 杨明亮 1 当前食品卫生监督执法的难点问题及讨论[J ] 1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6 ,13(4)∶255 1 [14] 王选平1 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法定职责[J ] 1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5 ,12(5)∶323 1

第三篇:浅析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及对策

学前教育是具有公共性和专业性的公共资源,社会在这一资源的分配上应当秉承公正、平等的原则。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我国学前教育规模较小,办学所需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对学前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长,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尽管政府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但其相对能力却在下降。为缓解这一矛盾,学前教育成本开始由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分担。这种成本分担定价模式能有效缓解学前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但也导致学前教育有失公平和收费贵等新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及对策。

一、学前教育的准公共品属性分析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按照产品收益范围的差别,社会产品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通常,学前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它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形式上的不可分割性、效应上的正外部性、公益性和普惠性等基本特征。

(一)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排他性。学前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因为学前教育资源是稀缺的,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够公平地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只有受教育者付费才能消费学前教育资源。

2、非竞争性。学前教育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只需追加相对低廉的社会成本便能连续地为追加的消费者所消费,其边际成本曲线富有弹性。

(二)形式上的不可分割性

教育的本质是在培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的未来,教育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改变命运的最有效的途径,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盈利的行业而是一个公益的事业,学前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从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只是免除了公民必须上幼儿园的义务,而不是免除了政府提供学前教育这个社会公共产品的责任。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

“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三)效应上的正外部性

幼儿教育是否具有正外部效益是政府应否给予财政补助的重要依据。外部性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说的是如果一项经济行为附带地也对其他消费者(第三方)形成影响(获益或受害),而相应的成本并没有反映到市场价格中,就出现了外部性。按照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在存在正外部性的领域,必然会投资不足。因为这类投资不仅给当事方带来收益,也给其他方带来收益,但当事方只能根据自身的收益来确定投资水平,因此,这个投资水平一定小于社会最优的投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财政投入就变得非常必要。那么,幼儿教育是否具有正外部性? 除了投资者(家庭)之外,有没有其他受益方?大量研究表明,幼儿教育的受益者除了儿童个人、家庭之外,国家是主要的受益者。概括起来:幼儿教育对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长期的积极效应,可以提高其未来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增长能力,提高国家的公民素质,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和道德素养;幼儿教育可以提高妇女就业机会,促进男女平等,减少贫困人口,降低社会救助费用; 幼儿教育有利于打破“ 一代贫困,代代贫困”的恶性循环,促进社会公平。

(四)幼儿园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1、公益性

学前教育对个体而言是“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社会而言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对国家而言是“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经济角度看,是“筑建国家财富”,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从政治角度看,是国家战略项目,具有公共服务体系组成成分的性质。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具有显著的公益性。

2、普惠性

①普及性——解决“人人都要接受”的问题。学前教育是每个人一生生活的基础,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石,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程度越高,对社会越有利;覆盖面越广,对国家越有利。大力推进普及学前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0

年)明确提出,出生即是学习的开始,各会员国应为所有儿童提供早期的保育和教育。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强调“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所以,不管从个人,还是社会,抑或国家的角度,都必须引导和力推学前适龄的新一代公民接受这一阶段的教育。

②普惠性——解决“人人都能接受”的问题。普及与普惠是相辅相成的,要普及就必须普惠,只有普惠才能普及。在我国绝大多数家庭经济能力还很低的现实条件下,要推进中低收入家庭积极承担学前教育支出,扩大学前教育普及面,就必须大力发展价格适度,适合绝大多数家庭经济水平的“广覆盖”普惠性学前教育机构,实现学前教育事业在普惠中普及,在普及中普惠,使普通民众“上得起”园,普遍惠及每一位幼儿。

二、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以幼儿园教育为主)的现状

(一)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比例高于私立幼儿园

目前,北京公办性质幼儿园占67%,上海市占71%,许多地区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比例高于私立幼儿园,各地的政府也非常重视公办幼儿园的发展,福建省将在近年逐步增加投入,在各地兴建公办幼儿园,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虽然我省目前与先进地区的现状尚有相当差距,但对公办幼儿园作用的认识可谓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私立幼儿园在硬件设施、师资水平、卫生保健等方面不够完善 私立幼儿园因主要的投资为私营企业或个人等,大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因此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无证乱办学现象严重。据2009年统计,泉州私立幼儿园有320多所,无证幼儿园有135所,2010年通过排查,私立幼儿园增至500多所,无证办园228所。二是园舍设备简陋,管理不规范,卫生条件差。很多幼儿园厨房没有“三防”设备,食品加工流程不符合卫生要求。三是存在安全隐患。很多私立幼儿园没有消防设备,一些幼儿园租用居民住宅楼,疏散楼梯只有一个;部分幼儿园司机及车辆证照不全,车况令人担忧,且常有超载现象。私立幼儿园作为半公益半营利性教育组织,受到自身特点的限制,有的私立幼儿园过多追求盈利性,导致了学前教育中一些扭曲的现象出现,如超班、超额招生,减少教职员工的配职数量,园舍设施设备简陋,追求低投入、低品质、高回报,私立幼儿园“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忧患。据调查,南安市农村私立幼儿园有100多所,基本没有消防设备,食堂没有“三防”设施,非校车接送幼儿情况严重,有的幼儿园对教育部门下达的整改通知置之不理,私立幼儿园呈现出“扶起来、难管理”的局面。

(三)私立幼儿园资金不足,入园难,乱收费现象严重

广大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占城市多数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很少能分配到财政资金。经济困难家庭的幼儿,绝大多数还不能获得财政资金的资助,不能获得公平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现在90%的幼教类属于财政拨款,私立幼教只占很小比例,如此情况造成的问题就是两极分化严重。公办幼儿园不仅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设施完善,而且收费低廉。而私立幼教基本上属于“草台班子”,想在招生上占优势,就要压低学费,这样又影响教育的基本投入和教师的稳定,于是私立幼教要不就是“贵族幼儿园”,动辄每月2、3千元,每年5万、8万要不就是“小饭桌”,根本谈不上教育。许多私立幼儿园还利用兴趣班、特长班等进行额外收费,各种代办费名目繁多而且成本不透明。

三、针对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财政投入不足,地方之间差距大

在全国普遍存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的同时,地区之间财政投入和入园率的差异之大也到了惊人的程度。2008年,上海财政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占预算内总教育经费的比例为7%,生均预算内经费6738元,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则分别只有0·3%和141元,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由于财政投入差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地区间幼儿入园率的巨大差异。我们根据2008年各地常住幼儿人口数和在园幼儿数计算发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浙江和上海都达到了107%,而西藏和甘肃分别只有10%和35%。

除上海等少数地区外,多数地区的政府没有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没有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给予应有的地位,而是过多地依靠市场提供学前教育经费。广东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政府财力雄厚,但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极少,幼儿园90%是民办,经济困难家庭幼儿资助制度也没有建立。在经济落后、政府财力薄弱的中西部农村,不少乡镇、甚至一个县内的所有乡镇连一所公办幼儿园也没有。

多年以来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到预算内教育经费的1·5%,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包括北京在内的很多地区学前教育机构不足,无法满足幼儿的入园需求,幼儿入园难现象普遍存在;各地存在着大量不具备基本办园条件的未注册幼儿园;已注册幼儿园存在大

量不合格教师,教师收入低福利差,缺乏必要的游戏场地和玩具学具等基本的物质条件;学前教育生均经费远远低于小学和初中,OECD国家2006年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是小学生均经费的0·82倍,我国2008年只有0·23倍。由于投入不足,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缓慢,直到2009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只有0·9%。

(二)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幼儿园收费差距大

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有关的是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混乱和差异大。条件好的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普遍违规收取赞助费或择园费,如在北京市的调查发现,子女进入教育部门办幼儿园的家长,60%交纳了赞助费。城市的学前教育机构普遍利用兴趣班、特长班等进行额外收费,各种代办费名目繁多而且成本不透明。在部分幼儿园高额收费的同时,不少条件差的幼儿园则或者是限于低收入家庭的支付能力,或者为了竞争生源,收费很低,甚至低到根本无法为幼儿提供有基本质量的保育和教育服务。

(三)学前教育法制不完善

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法律,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四)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偏高

中国教育经济的增长致使教育消费成为中国人民消费中的重要项目。学前教育,在教育消费上涨的潮流中异军突起。然而,城市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及教育产业化的演进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所谓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是指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总额占家庭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目前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是偏高的,公立幼儿园根据其教学条件、规模、师资力量等分为各级示范性幼儿园等,其收费略有差别,示范性幼儿园价格稍贵。孩子上公立幼儿园每月平均托保费为300余元,一年为4000余元,同时园里还开设各种特长教学班,每月收费300余元,一年总费用在7000~8000元左右。与公立幼儿园相比,私立幼儿园的收费则高出许多。城市小区私立幼儿园每月平均托保费1200元,一年14400元,如果加上特长班的费用每月平均300余元,一年的费用将达到18000元左右。

四、提高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是民生财政的重要工程

(一)财政支持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幼儿园教育中政府责任的趋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公平。依据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幼儿教育中国家、社会教育力量的对比,创设普遍的入学途径,保障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下一阶段政府的主要责任。

幼儿园教育将普惠大众我国幼儿园在创办之初是部分人享受的福利.受惠群体很小。随着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中下层子女也有机会接受幼儿园教育。2004年全国3—5岁幼儿入园率为40.75%,其中城镇54.4%,农村31.9%。据国家督导团的调查,2004年北京市全市幼儿入园率多年保持在80%以上,其中城镇地区达到90%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幼儿教育价值认识的深入,家长和政府将更垂青对学龄前幼儿实施系统的、正规的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此外,从实际情况来看,系统学前教育受教育对象有从原先3—6岁的幼儿拓展为0-6岁的婴幼儿的趋势。近今年,各类亲子园、胎教指导机构发展迅猛。《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也提出了适龄儿童基本能接受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

在这个阶段,政府责任的重点是通过财政扶持、政策倾斜等方式对公共利益进行补偿,促进幼儿普遍入学这个公共目标的实现。九五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围绕社会资源分配,社会公平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教育中的表现就是区域、个体间教育资源的享有差异显着。维护教育公平,给予弱势群体特殊照顾,调节区域间的不平衡都是民办教育举办者回避的领域。

这时政府必须身体力行,承担起这些义不容辞的责任。

除了政策倾斜以外,政府需加大对这一类公共服务的投入。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说过: “政府的所有功能都需要财政支撑;同时,政府的所有行为都会反映到财政上”。

(二)财政支持有利于规范教育市场

一是抓重点,着力解决学前教育投入不足、资源短缺问题,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未来3年要有明显提高。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和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完善学前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保证学前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调整改造城镇小学办幼儿园,实行独立办园。新建、改建、扩建公办中心园,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中心

幼儿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和个人举办幼儿园。初步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五、今后完善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支持的对策

(一)借鉴国外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经验和启示 世纪中叶以前,幼儿教育一直是私人行为,但在20 世纪逐渐发展成为公众的责任。

国家介入幼儿教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政府介入幼儿教育的方式很多,制定政策、加强管理固然是重要方面(如严格幼教机构的审批制度,加强资产监控;制定幼教质量标准并监督执行;建立教师资格和培训制度等),但公共财政支持也是国家介入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欧洲经合组织国家(OECD)主要是通过公共财政来支持幼儿教育。一些国家不论父母的就业状况和收入如何,幼儿教育都是免费的;另外一些国家则是采用国家财政支持和根据父母收入交费并行的方式,父母所支付的部分一般不多于费用的30%。其他一些发达国家虽然没有像OECD 国家那样管理,但也通过多种支持方式承担起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责任。这些方式包括:

1、国民教育向下延伸。这是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做法。我国澳门特区已从2006 年开始将免费教育下延至学前教育1~2 年。台湾地区也已推出国民教育向下延伸一年(K 教育)计划,并于2004 年从“ 离岛”(澎湖、连江、金门等)和原住民集聚地开始试行,优先扶助资源弱势与文化不利地区,然后逐步向全岛推进。

2.、国家专项拨款资助面向社会处境不利幼儿的早期补偿教育。如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和英国的确保开端计划等。3.政府举办一定数量的公办园。对政府认可的非盈利性私立幼教机构提供财政补助。4.通过各种方式(如返还个税、发放补助等)为幼儿家庭提供保育和教育资助,等等。

(二)完善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支持的对策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增加财政投入支持发展学前教育,“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为加快解决学前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切实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的矛盾,会议决定,按照地方为主、中央奖补的原则,进一步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

(一)支持中西部农村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包括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依托有富余校舍资源的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按照一定条件招聘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志愿者。

(二)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幼儿园。中央财政安排“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支持发展普惠性、低收费民办幼儿园。对地方扶持多渠道举办普惠性、低收费幼儿园和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等,中央财政根据工作实绩给予奖补。

(三)从2011年起,将中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四)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由地方结合实际先行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资助。中央财政根据各地工作情况给予奖补。

结论:

增加财政投入———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建立和谐社会,社会公平是基础,教育公平是起点。在完全的教育市场条件下,人们接受教育的差距对应着收入的差距。家庭收入直接影响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机会通过影响人的发展进而影响家庭收入。这样一来,贫富差距上的“马太效应”可能无限制地循环下去,恶化社会的利益格局,埋下城乡、地区、阶层间矛盾、紧张、冲突的隐患,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宪法》和《教育法》规定的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体现了对儿童和人民群众的关爱。

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基本达到、公众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应该怎么改? 制度创新应该如何体现?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合理走向应该是什么? 我们认为,我国以往幼教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幼儿教育经费整体投入不足,有限的幼教资源分配严重不公平,效益不高。在国家整体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发展幼教,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资源分配不公平、效益不高应该成为改革的主要方面。

资源分配不公平、效益不高的问题涉及到投资体制问题。应该承认,我国幼儿教育投资体制是存在问题的。这或许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发展到今天,这种投资体制的弊端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因此改革是必须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常讲“存量不变,增量盘活”,对幼教体制改革有一定启示。我们建议:

1、国家投入的公办园应切实发挥示范、培训等多方面作用,让国家财政投入通过直接和间接多种途径使更多儿童受益。

2、作为单位福利的企事业幼儿园从单位剥离出来之后,应该转为社会福利,国家在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时,应在社会福利系统中考虑用适当的方式将其加入。

3、增量部分面向弱势群体,因为大量研究表明,面向弱势群体的幼儿教育投入效益是最高的。国家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优先在农村、边远地区及社会处境不利人群集中的地区实行学前一年义务教育,待条件具备后逐渐扩大至全体儿童。

第四篇:我国清洁生产现状及建议

我国清洁生产现状及建议

摘 要:介绍了我国清洁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清洁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加强管理、扩大宣传、完善政策法律体系等。关键词:清洁生产 现状 建议

The Study of Status and Suggestions of Cleaner Production in China Abstract :This issue mainly talks about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Cleaner Production in our country,and suggests some effective advice ,including reinforcing the management,expanding publicity,and perfecting law system.Key words:Cleaner Production(CP)

situation

advice

清洁生产是为增加生态效率并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风险,而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实施的一种综合、预防性的战略对策。其核心是在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的各个环节都采取“预防”措施,将生产的技术和生产的过程、经营管理等方面与物流、能量、信息各种要素有机结合,并优化运行方式,从而实现对环境最小的影响,最少的使用资源和能源,最佳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最优化的经济增长水平[1]。清洁生产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消耗等。因此,实施清洁生产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必要举措。

一、我国清洁生产的发展及现状

1、我国清洁生产的法律进程

1993年10月我国确立了清洁生产在我国工业污染防治中的地位; 1994年3月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6年8月颁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7年4月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推广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要; 1999年5月发布了《关于实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的通知》[2];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2月17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11部委联合文件《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意见》。提出了国家推行清洁生产的整体规划;2004年8月16日,国家发改委、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第一次明确将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审核和强制性审核;2005年12月13日,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并公布了《需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第一批)》。明确了清洁生产审核审什么、谁来审、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使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有了实质性的政策法规依据,标志着强制性审核有章可依、有规可循;2008年 7月1日,环保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通知》,同时发布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实施指南(试行)》,公布了《需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第二批)》。明确了在节能减排新形势下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新要求,提出了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工作要求;2009年9月14日,工信部发布《工信部关于加强工业和通信业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工业和通信业领域推进清洁生产的工作重点和各项任务;2009 年 10 月 30 日,政部、工信部联合发布《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提出了应用示范项目和推广示范项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提纲;2010 年 3 月 14 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聚氯乙烯等 17 个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的通知》;2011 年 8 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印发铬盐等 5个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的通知》。标志着我国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已全面提速;2010 年4月22日,环保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1通知》,并公布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结合重金属污染防治、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明确了近期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制度与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有机的衔接起来;2012年1月18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2012 年 2 月 29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自 2012年7月1日起施行[3]。

2、我国清洁生产现状

我国清洁生产起步晚,但发展很快。200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0万亿元,占国民经济的40%以上。清洁生产标准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清洁生产科研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开发了冶金行业干熄焦、焦炉煤气脱硫脱氮工艺技术、建材行业节能型隧道窑焙烧技术、煤炭行业矿井水净化回用技术及电力行业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等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五年多来,国家和地方研究制定配套法规和政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在节能减排,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已初见成效。2007年我国铜、铅冶炼先进熔炼工艺产能占总产能的70%,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高到53%,500千伏直流输电设备实现组织设计、自主成套,国产化率达到7 0%[4]。2010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5月底前要把任务落实到各地区和企业。

2010年我国矿产资源总的回采率仅为3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对共、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的仅有1 /3,其采、选综合回收率及综合利用率也分别只有30%,而西方矿业发达国家从有色金属的选冶过程中回收利用的有价元素已达70多种,副产品价值占总产品价值的30%以上,其选冶综合回收利用率已达80%以上。

2010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为69%,钢铁高炉渣回收率为85%,选矿尾矿为2%。煤矸石为17%。在日本,粉煤灰已基本上被利用。而我国目前的利用率仅为21%左右。废旧金属资源的二次利用率也很低,在每年新增总量中不到5%,而法国已超过30%,美国为25%~30%[5]。

2011年相比2010年能耗下降了4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种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要比2010年下降了1.5%。矿产资源总回采率有所提高,固体废物回收率与去年持平,单位GDP能耗下降3.5%,实现的节能量达到1648.39万吨标准煤。

2012年我国将要到达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和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节水量下降7%的目标。但总体上我国现如今在冶金、炼化、电力、煤炭、石油石化等高能耗行业中某些企业装置设备本身技术落后,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迫切需要加强管理、提升系统效率尤其是设备的实际运行效率。

虽然我国的清洁生产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运行机制和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清洁生产一直不能得以广泛深入实施。主要表现在:(1)企业主动实施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会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是由于清洁生产没有真正与市场挂钩,很多企业缺乏积极性。(2)清洁生产审计的效果不能持久。在我国,清洁生产审计主要采用的是无/ 低费方案,强化用管理和技术措施来推进清洁生产。审计完后,成果难以保持,又恢复到以前的水平[6]。(3)清洁生产标准整合难度大,我们国家有三套清洁生产标准(环保部的清洁生产标准、发改委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工信部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因此在执行标准时会出现无所适从,混乱的情形。(4)领导认识不足,相关部门执法不严,资金投入不足。

二、对我国清洁生产的建议

清洁生产在我国存在着许多不足,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所以为了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建议:

1、加强关于清洁生产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这种宣传和教育使社会人员、企业领导等对清洁生产有深刻的认识。

2、完善清洁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使企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强制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停改不达标企业。

3、扩大清洁生产范围,不仅要求第二产业实行清洁生产,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也要实行清洁生产。通过技术创新,节约能源、资源,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污染,实现环境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4、积极与国外交流学习其先进技术,学习欧美发达国家在实施清洁生产方面的管理经验,要加强国际交流,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的渠道,引进国外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实施清洁生产的措施和政策,从而促进清洁生产在我国的全面实施。

三、结束语

清洁生产对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增加效益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积极革新技术,完善法律制度,借鉴先进理念与经验把我国清洁生产推向一个新台阶。、参考文献: [1] 于丹,赵永志,邢凤兰.浅谈我国清洁生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4:34-35 [2] 余德辉,魏晓琳,我国清洁生产现状和发展思路 [J],中国环保产业,2001,03:15-16 [3] 马乐凡,清洁生产培训法律法规,长沙理工大学,2012-7-27 [4] 毕俊生,慕颖,刘志鹏,我国工业清洁生产现状与对策研究[J],节能与环保,2009,03 [5] 中国清洁生产现状和前景http://wenku.baidu.com/view/6ad2df1614791711c、、、c‘7917c5.html [6] 周筝,国内外清洁生产进展现状综述[J],能源与环境,2007,04:19-20

第五篇:浅谈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建议[定稿]

浅谈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建议

经管院 08国贸一班 姬光明

[摘要] 以进出口商品结构,进出口商品市场结构和进出口贸易方式来度量的我国结构也 得到了改善,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外贸易只能从数量和规模上说算是一个大国,同强国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对外贸易如何真正实现从“大”到“强”的是关键。对外贸易区域结构是对外贸易诸结构中的重要方面。入世后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贸易结构不断改善。通过实证分析看到我国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仍然很不平衡,并且同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相似。建议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全面优化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推进产业结经济一体化进程,扩 大我国的出口市场。鼓励对外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

[关键词] 对外贸易;转变;外部区域结构

一洲际结构分析

从横向比较来看,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亚洲占据着主导地位,其次为欧洲和北美洲。2006年,中国与亚洲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5.7%,与欧洲和北美洲的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8.8%和16.2%(参见图1)。同这三个洲的贸易额合计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0.7%。可以说,我国对外贸易的洲际集中度极高,对外贸易的外部区域结构极不平衡。

从纵向比较来看,首先,在绝对额方面,中国与各洲的贸易额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与亚洲的贸易额由1996年的1746.8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9813.4亿美元,与其他洲的情况亦然。其次,从与各洲贸易额的增幅来看,亚洲增幅为461,8%,非洲增幅为1276.0%,欧洲增幅为541.0%,北美洲增幅为508.3%,拉丁美洲增幅为944.1%,大洋洲增幅为533.0%,其中增幅最大的是非洲。再次,各洲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变化也不相同。亚洲虽然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洲,但其所占比重却呈下降趋势,所占比重从1996年的60.2%下降到2006年的55.7%。非洲和拉丁美洲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分别由1996年的1.4%和

2.3%上升到2006年的3.2%和4.0%。

二国别(地区)结构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贸易伙伴国(地区)市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对这三个市场的依赖程度一直很高。

1、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

(1)中欧贸易额。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位次略有变化。2001~2003年,日本、美国和欧盟分别为我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2004年,欧盟超过日本和美国跃居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近JL年欧盟同我国贸易额的增速均在20%以上,2006年中欧贸易总额达到272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25.3%。德、荷、英、法、意是我国在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国,2005年我同与上述5国的贸易额占中欧双边贸易总额的72%左右。我国与欧盟的贸易一直处于顺差地位,而且顺差额逐年增加,2006年我国对欧盟贸易差为916.6亿美元。

(2)中欧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以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的比例达到30%以上,已成为双边贸易的主要增长点,进出口增速均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未来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但目前中国对欧盟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主要是中、低端的机电产品,贸易方式以欧盟在华设立的跨国公司开展的加工贸易为主。此外,中国对欧盟出口产品还包括纺织品和服装、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鞋、箱包、玩具、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同从欧盟的进口则以资本货物为主,其次是汽车零部件、钢材、机械设备、飞

机、初级塑料、工业原料、运输设备等,我国每年也从欧盟大量进口机电产品及运输设备,以及纺织品和服装等。

中欧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相对比较发达,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但中欧之间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基于产品的差异性,包括原料、规格、品牌等的差异等,而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大量产业内贸易主要是基于技术差异和产品质量的差异。虽然我国对欧盟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数额较大,但缺乏自有品牌,产品档次较低,而欧盟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主要依赖的是品牌优势。

2、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

(1)中美贸易额。美国一直是我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6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达到2626.8亿美元,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2034.7亿美元,从美国进口592.1亿美元,美方逆差额1442.6亿美元,增长26.4%。中国仍为美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并超过墨西哥成为美国仅次于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表明中国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中美进出口商品结构。目前中美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中国对美国进出口商品中排在前两位的均是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HS85)和核 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HS84)。这表明中美贸易存在产业内贸易。2006年,美国对我国出口机电产品101.8亿美元,自中国进口机电产品649.1亿美元,比较而言,中国对美出口额较高,自美进口额较低。

第二,从出几产品的增幅情况来看,2006年美同对中国出口增长较快的是铜及其制品(增长96.4%)、铝及其制品(83.4%)、肉及食用杂碎(83.9%)、珠宝、贵金属及制品(148.3%)。美国对中国前30大类进口商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幅较高的有钢铁制品(35.0%)、有机化学品(30.2%)、贱金属器具(78.6%)和印刷品(31.0%)。美国自中国进口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分别增长15.9%和21.8%,而2005年则分别增长54.6%和60.2%,纺织品增幅回落。

第三,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部分商品竞争力不强,优势不明显。2006年,在我国出口美国的10大类商品中,游艺场所、桌上或室内游戏用品(HS9504),其他玩具、娱乐用模型、各种智力玩具(HS9503),衣箱、手提包及类似容器(HS4202),橡、塑、皮革或再生革外底,皮革鞋面的鞋靴(HS6403),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HS8471)等产品占据美国1/2以上的市场,且所占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但其他产品如无线电话、电报、广播电视发送设备,摄像机(HS8525)、专门或主要用于8469至8472机器的零件、附件(HS8473),坐具及其零件(HS9401)等产品的竞争力却明显不足,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相对较低。我国出口美国的电视接收机包括视频监视器及视频摄像机的份额只占27.4%,而墨西哥占到51.2%。

3、第三大贸易伙伴——日本。

截至2003年,日本一直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自2004年起,日本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退居第三位。

(1)中日贸易额。我国人世后,中日双边贸易额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进出口总额由2002年的1019.1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2073.6亿美元,但双方贸易额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从2002年的16.4%下降到2006年的11.8%(参见图2)。与此同时,我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呈上升之势,2006年我国对日本贸易逆:差达240.8亿美元。

(2)中日进出口商品结构。现在中日双边贸易商品结构的特点是:

第一,中日双方进出口商品中占比重最大的两类产品均为电机及电气产品和机械设备。中日电机及电气产品和机械设备两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为0.96和0.95,产业内贸易指数接近1。这说明两国这两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比较发达。但中方在中日产业内贸易中

处于较低层次,进口产品价格较高,出口产品价格较低,贸易利益较少。以专用或主要用于8469至8472机器的零件、附件(HS8473)为例,2004年,日本对我国出口价格为83.2/公斤,而我国对日本出口价格仅为31.2/公斤。2006年,日本对我国出口价格为65.5/公斤,而我国对日本出口价格为30.1/公斤。

第二,除上述两项产品外,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中,针织品、玩具、鞋帽、家具等产品占重要地位,但进口产品中钢铁等占主要地位。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日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较低。

第三,从双方贸易额增幅来看,2006年,在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商品中,同比增幅最大的商品为铁道车辆(HS86),金额为4.1亿美元,增幅高达924.6%。此外,铜及其制品(HS74)增幅达95.6%,金额是23亿美元;珠宝、贵金属及制品(HS71)增幅也达43.1%,金额为

5.1亿美元;无机化学品(HS28)、杂项化学制品(HS38)、橡胶及其制品(HS40)、铝及其制品(HS76)增幅均达30%以上。2006年,日本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增幅相对较低,同时,我国部分主要出口产品还出现递减趋势。电机及电气产品(HS85;占比18.6%)和机械设备(HS84;占比17.5%)同样是占比最大的两类商品,电机及电气产品金额为219.6亿美元,增长9.8%;机械设备207.4亿美元,增长7.7%。其中,绝缘电线、电缆及光缆(HS8544)21.6亿美元,增长30.2%;变压器、整流器及电感(HS8504)16.2亿美元,增长10.5%;而塑料及其制品(HS39)、钢铁制品(HS73)、车辆及零附件(HS87)、无机化学产品(HS28)、铝及其制品(HS76)、杂项化学产品(HS38)、杂项制品(HS96)、有机化学品(HS29)和玩具、游戏或运动用品(HS95)均呈现17%以上的增幅,但钢铁(HS72)进口下降11.9%,矿物燃料(HS27)下降11.1%。第四,从日本进口上述10大类商品的国别构成来看,我国m口商品的竞争优势地位明显,其中游艺场所、桌上或室内游戏用品(HS9504)从中国的进口额占其进口总额的94.8%,几乎占领整个日本市场。

三、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基本结论

1、我同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美、口、欧盟等传统市场的出口绝对额大幅L升,但这三大市场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却下降了。2004年三大贸易伙伴占我同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为44.6%,2005年下降到43.2%,2006年进一步下降至42.2%(参见图3),这说明我国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已初见成效,我同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正在逐渐向多元化迈进。据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与新兴市场的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与巴西、印度、南非的双边贸易额分别增长37%、32.97%和35.6%。与前十大贸易伙伴以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5年的18.5%上升到2006年的20.3%。

2、我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仍然很不平衡。

我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呈现出“多层次、倒三角形”的特点,即出口市场集中于欧盟、美国和日本,形成倒三角形的顶端,底部为其他市场。这种倒三角形的市场结构极其不稳定,会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严重后果,即使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恶化、贸易摩擦增多。近年来,虽然我国对外贸易外部市场的集中程度有所下降,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

3、我国同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相似。

综合分析我国同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可以发现,我国同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比较相似。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HS85)、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HS84)均为我国出口三大贸易伙伴的前两位商品,且出口额较高。其次,服装及衣着附件、玩具、游戏或运动用品技其零附件、家具等均是我国对三大贸易伙伴的 主要出口商品。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HS85)、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HS84)同样为我国从三大贸易伙伴进口额排在前两位的商品。但如前所述,我国同三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数额差距较大,且产品附加值不同,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附加值较低。此外,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HS90)、钢铁(HS72)、塑料及其制品(HS39)也是我国从三大贸易伙伴进口的主要商品。

由于我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夕阳产业,因此,对我国产品的需求相对旺盛,导致我国出口市场集中在美国和欧洲,而在东盟等地区的市场份额却较小,出口市场集中等贸易不平衡问题必然导致贸易摩擦加剧。

(二)对策建议

1、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发新兴国家市场。

我国应该加大对非洲、拉丁美洲及大洋洲市场的开拓力度,打破亚洲、欧洲、北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探索多极化贸易发展的可能性。

在今后的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可以实施“三手抓,三手都要硬”的策略,即:第一手,稳定现有的欧美日市场;第二手,积极开拓经济较发达的发展中同家市场;第三手,适当发展经济不发达国家市场。

未来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积极开拓经济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上,例如巴西、印度、南美等,其贸易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发展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贸易互补性较强。诸如南非等非洲经济落后、最不发达的国家,其贸易基础较为薄弱,市场容量不大,与我国市场的互补件也不强,可以作为次一级开拓的市场。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应注重提高合作档次,减少对单个国家市场的依赖,以分散市场风险。

2、全面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方式结构、模式结构以及区域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互相制衡的。在这个有机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贸易结构整体失衡。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一直存在着层次不高、附加值较低的问题,对外贸易方式结构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大,而且加工过程短,获利少。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间接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外部区域结构,使得对外贸易伙伴集中于一些对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量比较大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解决我国外贸区域结构失衡问题,要想既治标又治本,必须从四个结构同时入手:

(1)继续升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出口由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向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和投资品扩张,进口由投资品和工业制成品向技术产品和初级产品(资源)转换,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

(2)不断优化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尽快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水平。

(3)在贸易模式结构中,要注重平衡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发展。

3、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软化。

21世纪是发展知识产业的世纪,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得到蓬勃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会趋于下降,社会对信息、服务、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将不断加深。我国应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在发展货物贸易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借此创造更多、更广阔的贸易机会。

4、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扩大我国的出口市场。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已成为各国和地区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应积极参与亚太以及其他地区的各种经济合作、贸易组织和集团,增强我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在对外贸易中要积极争取“轮轴国”的地位,通过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扩大我国产品的出口市场。尤其是对一些“中位”市场同家,可以充分利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优势去占领市场。

5、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

在开发“中位”市场国家方面,应充分利用我国加工贸易方面成熟的经验,鼓励企业在“中位”市场国家投资建厂,开展技术密集型加工贸易,以此带动双边贸易的发展。并且通过对其投资帮助其引进我国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全面提升其工业化程度,进行国有产品替代,增强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达到双赢。

6优化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现阶段我国要在适度发展具有明显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基础上进行商品结构的优化。发展具有明显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

产业与过去一味按照比较优势盲目投资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同,现阶段的投资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中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业,逐

步推动这些产业由粗放向集约的发展。要明确优化我国对外贸易

商品结构是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优化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的结构

必须积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增强对我国低效率产业的进口替代,提高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加大对高新技术

设备的进口替代。加快发展服务贸易,降低国民经济对可贸易的第二产业的依赖。通过服务贸易巨大的就业带动效应继续发挥我国在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进口方面,为了避免对国际原料市场的巨大依赖,应作好对战略性资源产品的进口调控,推动重要战略

性资源进口方式和来源多元化。

7提高加工贸易产业的层次

尽管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存在诸多缺陷,但加工贸易仍不失为

对外贸易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需要做的是要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加工贸易在合理的范围内健康发展,进而促进

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了提高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的层次,应采取以

下措施:一是国家应出台有关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对日益膨胀的加工贸易规模予以控制,保护国内受冲击的行业,减少对外贸易

摩擦,扶持一般贸易发展。二是提高加工贸易附加值,增强加工贸

易的创汇能力。三是转移原产国别,减少对外贸易摩擦。针对我国与美国和欧盟贸易顺差较大的问题,可以考虑引导我国从事劳

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适当地转移到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

8推进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

针对第二部分提出的问题,我国推进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

略的原因主要是一。分担风险。单一市场风险过于集中。而开拓

多元化市场,正如分散投资,无论对于进出口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这样市场波动给国际贸易带来的风险就小得多。二防止倾销

控诉。这是针对出口而言,也是市场多元化战略出台的重要原因

之一。由于中国生产成本低,尤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

产品价格也很低。如果大量注入到单一国家市场中,势必会产生倾销的嫌疑。因此开拓多元化市场有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消化中

国的生产能力。具体来说,推进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主要包

括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多元化市场战略宣传力度,使企业真正认

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提高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积极性和自觉

性。第二、利用税收等经济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例如

企业在同新市场进行贸易时,可对其实行减免关税或其他优惠政

策等。第三、尽可能地为企业提供有关国际市场的最新信息,避免

企业因信息不完全不敢轻易行动而丧失良机。

参考文献

[1] 《国际贸易惯例案例解析》 帅建林2006年11月

[2] 《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经济科学前沿译丛》 藤田昌久,梁琦 主译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09月

[3]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陈岩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年06月

[4] 《国际贸易》 海闻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03月

下载简析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析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及建议

    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及建议 姓名:夏文萍 班级:11商81 学号:11088046 摘要: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背景下的我国,增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我国进一步走出危机,恢复国民经济良......

    我国日用玻璃行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日用玻璃行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发布时间: 2009年12月31日 发布人: 静候轮回 日用玻璃行业是一个传统行业,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以来快速发展,行业面貌发生......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及建议一、引言20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节能机制在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发展起来。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即由......

    我国企业内控现状及改进建议

    我国企业内控现状及改进建议摘要: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及建议 论文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机制;信息传播 论文提要: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和市场化运作的节能新机制,在我国已经......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建议 谢卫星 摘 要:自银监会2006年底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后,我国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09年3月末已成立了97家。针对村镇银行在设立过程......

    我国环境法的立法现状及完善建议

    我国环境法的立法现状及完善建议 字数:3243 来源: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2011年9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制观念的加强和环保意识的提......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现状及建议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现状及建议研究 一、审计委员会简介(一)定义 美国soa法案对审计委员会的定义是:审计委员会是由证券发行公司董事会设立的,隶属于董事会的专门委员会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