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旧城改造与文化创意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0
旧城改造与文化创意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
姓名:田启战 学号:20105162201 班级:文管2班
摘 要: 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使整个人类文明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旧城改造已经成为不可不提及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旧城改造也有成功与失败之分,本文以平遥古城为例就旧城改造与文化创意研究的关系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指出在改造过程中要有创意,并且还有保持城市个性。
关键词:旧城改造;文化创意研究;平遥古城
Abstract: In the modern city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you mentioned, but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also have a success and failure of the points, this paper to pingyao ancient city as an example is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creativity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influence on urban development is discussed, and points out that in transforming a process to be creative, and keep the city and personality.Keyword: Old city reconstruction;Culture creativity research;Pingyao ancient city 前 言
任何一座城市,无论其历史演进时间的长与短都有其各自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底蕴。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石头记”承载着城市的沧桑变化。平遥古城保存的大量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的传统民居,其外部形式与内部结构配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了明清时代汉文化的传统和智慧,蕴藏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旅游价值和建筑科学价值。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市民思想观念及生活模式的改变,原有建筑越来越无法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因此,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平遥古城简介
(一)、平遥概况①
平遥古城作为文化遗产,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代表在考察平遥古城后曾作过这样的评语:“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平遥古城文化内涵深厚、历史凝重、类型丰富多彩,但概括起来,最能集中展现的旅游形象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明清社会、金融大观、晋商民俗。
①平遥政府网
(二)、平遥古城的特色
(1)古民居建筑特色
平遥民居,设计精美,做工考究,富有深厚的文化。四合院是平遥最为常见的民居建筑形式,其基本元素由宅门、倒座、院落、厢房、正房组成。正房朝南,厢房处于东西两侧,倒座与正房遥遥相对,院落由这四部分围合而成,对外封闭,对内开放,有明确的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合理的四合院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舒适的居住条件、灵活的组织空间,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环境,把外面的尘嚣隔绝于高墙之外。平遥古民居中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窑洞。窑洞一般为三开间或五开间,人必须从中间的窑洞穿行,然后再进入两边的窑洞。通常在砖砌窑洞外面还要加筑一道木廊瓦檐,饰以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及彩绘等,门窗通常做木棂花格,呈“灯笼锦”等式样。此外,垂花门楼和建在屋顶上的风水墙、风水楼、风水影壁等也都体现了平遥民居的特色。
(2)空间格局特色
平遥古城规划布局完全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礼制和习俗。古城整体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整体艺术效果强烈,以南大街为轴线,采取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对称布局,城市的制高点为市楼,构成整体空间的视觉中心,大片青灰色的居民建筑和庭院绿化衬托出了古城墙、市楼、城隍庙、武庙、清虚观、县衙等体量较大、色彩绚丽的庙宇建筑群和文物古迹建筑。“干”字形商业街两侧店铺林立,古风古貌。城市空间为水平式,天际线平展而起伏沉稳富于变化,整个布局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反映了当时人神共治和三教合一的思想文化①。
二、古城的改造及存在的问题
(一)、旧城改造
旧城改造是为了使旧城区恢复其城市发展中的固有活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达到改善生活
②质量与环境、振兴城市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主要包括旧城区人口疏散、经济社会结构调整、设施更新、环境改善、建筑形体空间的再创造以及人文感知空间塑造的内容。就旧城改造的内涵而言,有形态型与功能型之分。所谓形态型旧城改造,是指旧城改造的重点在于对旧城区内建设形体以及总体布局形态等外在性因素的更新和改善;所谓功能型旧城改造,是指以更新和改善城市旧城区的固有功能为重点,在旧城区培植新的城市功能生长极。由于旧城区的形态改造不可避免要引起或多或少的城市功能重组,进而就会间接地产生或大或小的功能型旧城改造的后果。与之类似,功能型旧城改造在导致城市功能变化的同时,也必然要以形态型改造为重要手段,因而,旧城改造是形态型与功能型改造的综合过程。旧城改造是城市内涵和质量提高的主要途径,通过旧城改造,对旧城的城市功能、布局和结构进行调整,旧城改造的整体机能得以改善和提高,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转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平遥古城的旧城改造是把形态性改造与功能型改造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不是死板的按照一个形态型的改造进行,这样,就不会把古城的面貌改造的过于现代化,而缺失了古城应有的风味。如:西大街“洪升记”的店铺,这里以经营自酿黄酒为主业。据店主介绍,当年庚子之乱,慈禧西 ①平遥政府网
② [1] 孙克勤.遗产保护与开发[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69-72 逃路过平遥时就住在他家,喝的就是他祖上自酿的黄酒。在改造过程中,既没有把这里格外的列出来,改造单独的成景点进行参观,也没有放弃当年慈禧奔逃这一历史事件。而是把这里当年慈禧住过的房间按原样恢复,另外他还在后院专门开辟了一块展示传统酿酒工艺的观展景点。这样,即合理利用了历史资源,又使我们的传统技术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三、古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先后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但不少城市却因缺乏全面深入的旧城改造规划,不免使近期改造与远期改造、局部改造与城市总体协调发展产生矛盾。有的城市旧城改造不注意选择合理时机,不能适当地掌握节奏和速度,使得旧城改造节奏速度过快,人口密度上升,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还有的城市片面地将旧城改造理解为拆 “旧”建“新”陶醉于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忽视旧城改造与城市发展的内在关系,为城市的发展留下了不少的遗憾。在现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许多城市的旧城改造都存在不同度的问题,平遥古城的改造也不例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
平遥古城内3 m以上的大小道路199条,全长39 259 m,总面积18.4万m2,历史上为明排水,雨污合流,土路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旧的排水格局已经破坏,新的排水系统尚未形成。古城内还有部分道路没有硬化,没有设置给排水设施。
(二)、环境卫生条件差
平遥古城最大的弱势,可以说是城内基础设施的简陋,从而带来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的“脏、乱、差”。目前,古城内还有65.28%的道路为泥土路面,给排水设施严重缺乏,50%的居民靠集中供水点取水,水源严重不足;古城内缺少绿化,道路旁基本上没有绿化。古城内又缺水、干燥,车辆通行后,沙尘满天飞;人口密度大,人均住宅建筑面积12.2 m2。城内的大部分民宅历史在150年以上,不少民居年久失修,加之传统建筑通风差,潮湿,房屋功能混杂,居住面积小。3.3 道路系统不完善,交通组织无秩序旧城内道路平均宽度5.1 m,最宽不过5.5 m,最窄2 m。由于没有完善的道路系统,缺乏各种车辆的专用车道,机动车、自行车、畜力车、人行混于一道,加之道路硬化率过低,各主要商业街没有停车专场,使本来就严重紧张的路面更为紧张,机动车堵塞,自行车相撞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现代建设影响了古城风貌的完整性
在过去由于名城保护意识淡薄,在整治、维修和房屋改造中随意性较大,出现了一些建设性破坏的现象。目前,部分古城居民在对私宅维修翻建时,追求现代化居住条件的享受,使用了一些非传统建筑材料,如混凝土、瓷砖、水刷石等,外观造型亦追求现代风格,这些已翻修的具有现代特征的建筑存在,与古城风貌极不协调。
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针对平遥古城目前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科学的保护和管理方法[8],实行有效的措施,达到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调一致,实现二者应有的均衡,促进平遥古城的可持续发展.(一)、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旧城改造是一项涉及对象广泛、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将旧城中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古城改造有机结合,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巧妙融合,创造出别具一格、内涵丰富的城市建筑文化景观,是搞好旧城改造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其建设成败的关键。文物保护和开发,保护是首要的,文物若保护不好使其遭到破坏就不存在了,也就谈不上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古城保护的价值在于继承和发展,合理利用名城优势,选准项目,引进资金,大力推进旅游经济开发,保护与发展并举是平遥名城保护的必然最佳选择。
(二)、改造和保护并举
我们改造古城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的古城,在先进性改造的过程中,要保护古城的历史韵味,保护古城的独特性。城市个性,也就是城市的特性,它融入了城市建筑、城市街道、城市景观、城市居民活动、城市文化等,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是具有生命力的,如果说其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与传统的人文特征是城市个性的灵魂,那么建筑、风格、色彩、搭配等则是城市个性的表现方式。①要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城市风貌特色,把城市风貌特色凸现出来,除了保护历史遗留的建筑及环境,还要在旧城改造中采用各种不同手法,精心打造一批能反映运城风貌特色、内涵运城特色文化的精品工程,才能使运城风貌特色在城市面貌改变的情况下,貌变而神不变,使城市特色文化得以延续,城市的风貌特色更加显现。要注意到旧城风貌区本身已大大突破了单纯意义的“物”的概念,而且已经形成为一种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及象征意义的“社会理论”与“公众意识”,成为城市居民精神生活的中心之所在。它不但带来巨大的文化与旅游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在城市发展中不时地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味意识,从而潜在地诱导与启迪人们更好地走向未来。文化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中无可替代的重要财富,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旧城改造中风貌保护问题,不仅关系到城市发展的经济与社会空间重组而且还会引发人们对现代化的深层思考。因此,改造与保护是应坚持的原则。改造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保护是为了回味过去,启示现在。
(三)、切实坚持“保护第一”原则
“保护第一”是作为世界遗产的平遥古城旅游业发展始终应坚持的原则[9].坚持这一原则,既是古城遗产特殊历史价值的客观要求,也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在理顺国家世界遗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平遥古城的遗产管理体制.建议提高古城遗产的行政级别,成立平遥古城管理局,对古城进行直接管理,以提高管理水平,避免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四)、继续实行“新旧分离”的保护模式
“新旧分离”是平遥古城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行的保护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古城的空间显得更加有限,严重的限制了现代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协调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平遥古城应继续坚持“新旧分离”的发展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遵循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正确处理好新城与旧城的关系.五、文化创意研究
在新时期进行古城改造,是要讲求一定的方法和创意的。平遥古城在古城改造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以往的仅仅是对古建筑进行一番修补改造,而是把修补改造和“三城”建设结合起来,把“三城”建设作为古城改造的目的,一切改造都围着“三城”建设展开。
“三城”建设中,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是影视城建设和旅游城建设的基础。没有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成功,其他两城建设都是不能实现的,同样影视城建设和旅游城建设的成功也是对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肯定。在“三城”建设过程中,平遥县委、县政府又依托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的优势,成功举办“平遥国际摄影展”。“平遥国际摄影展”这个创意,以古城为依托,以摄影为媒介,以文化为底蕴,把“平遥”、“国际”、“摄影”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平遥”古城是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风水宝地,借助艺术可以扩展这块风水宝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国际”既是活动的水准和规格,按照国际惯例去组织高层次的文化交流,也是整合国外资源的魅力和胆识;而“摄影”则是当今读图时代、“全球化3.0时代”吸引眼球的亮点和集聚人气的磁场,同时又是联结这二者的媒介和桥梁。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就体现了山西特色、国际意识和时代眼光。
把“三城”建设和“摄影展”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平遥古城的改造工作,使平遥古城的改造工作不像其他的古城改造缺乏创意,没有把古城改造和古城开发结合起来。平遥古城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即对古城进行了改造又对古城进行了开发,所谓一举两得。在改造过程中,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结合起来,物质需求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精神文化需求注重“精神性”的观念价值。古城的建筑事实上的改造能够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求,而“三城”建设则能满足人的精神上的需求。平遥古城改造的文化创意通过实现观念价值,使消费者的精神效用最大化,创造了商品的高附加值。同时,文化创意通过产品的创意激发消费潜力,引导消费时尚,形成新的消费市场,提升社会生活品质,文化创意在与消费升级的互动中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古城改造的文化创意将进一步刺激消费者来平遥古城进行旅游消费,给古城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结 语
在旧城改造中,我们要紧扣时代脉搏,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既要体现历史的原真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又要注重挖掘城市人文环境的独特魅力,注重于传统文化中提炼“建筑元素”,不断增强城市的可识别性和标志性,使旧城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古城改造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定能使古城改造工作取得更好的进展,定能给我们今后的古城改造工作提供一个模板。
参考文献:
[1] 孙克勤.遗产保护与开发[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69-72 [2] 邹德斌.城市建设中的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2(1):25-27 [3] 郑伟亚.旧城改造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08(2):293 [4] 赵应红.旧城改造中城市风貌特色保护探讨[J].山西建筑,2005(12):26 [5] 刘西耀,丁欣,韦海余.新时期下旧城改造措施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9(13):27-28 [6] 李爱荣.浅析旧城改造中的正当程序问题[J].政法学刊,2011(3):71-76 [7] 李爱生.旧城改造中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6):73 [8] 傅红,莫妮娜:旧城改造中对城市个性延续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6):224-226 [9] 旷开萃:旧城改造项目的实施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年(1):41-45
谭传凤.山水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3(3):423-427;[9] 黄耀志,王雨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苏州古城发展策略 [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3(5):7-12;李爱荣:《浅析旧城改造中的正当程序问题》,《政法学刊》2011年第3期。
旷开萃:《旧城改造项目的实施研究》,《工程管理学报》,2011年第1期。
安树伟,张晋晋:《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比较研究——基于政府视角》,《城市经济》,2011年第4期。李爱生:《旧城改造中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思考》,《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6期。
傅红,莫妮娜:《旧城改造中对城市个性延续的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赵应红:《旧城改造中城市风貌特色保护探讨》,《山西建筑》,2005年第24期。李爱生:《旧城改造中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思考》,《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6期。邓丽姝:《文化穿衣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
第二篇:古城旅游融资方案:以平遥古城为例
历史文化村镇研究之一:
古城融资方案——以平遥古城为例
《平遥古城目的地规划》项目组
注:本专题内容完全摘自《平遥古城目的地规划》项目,本人为项目组成员。项目顾问:魏小安先生,项目组组长:石培华先生,编制单位:中科景苑城乡规划研究院;委托单位:平遥县政府。石培华先生是我的研究生导师,提供本专题仅供参考。
平遥历史上曾经执中国金融之牛耳,有“汇通天下”之称,目前却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资金不足已经成为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中直接面临的重大瓶颈。如何谋求多元化的融资格局,破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已经成为平遥面临的首要问题。按照“多渠汇流”的原则,根据旅游业投融资的趋势和规律,结合平遥的实际和特点,本次规划提出“九龙治水”的融资综合解决方案。即:“跑钱”方案、“借钱”方案、“引钱”方案、“融钱”方案、“兑钱”方案、“汇钱”方案、“转钱”方案、“募钱”方案、“挤钱”方案。
一、争取国家和省市加大扶持(“跑钱”方案)
抓住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国家高度重视加强世界遗产保护、山西省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加快旅游业发展等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政府的资金扶持。
(一)争取理由
鉴于以下三个理由,申请上级政府加大扶持:
1、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中央和省市县政府共同的责任。世界遗产保护所需投资巨大,平遥县不能独立承担。近年来,上级政府对平遥给予了不断的支持,但规模比较小,与世界遗产保护的实际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从1996年至2001年,平遥县用于文物保护、维修和景点开发的资金共有4450多万元,其中中央、省市补助的资金只有450多万元,仅占10.1%,比例明显偏小。
2、平遥目前经济实力比较薄弱,遗产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平遥2000年财政总收入才刚刚上亿,尽管县委县政府竭尽全力,仍然杯水车薪,没有能力更多地对遗产保护进行投入。
3、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使平遥传统优势产业受到很大限制,财政收入因此
缩减,据统计,2004年,因调整结构,地方财政收入缩减上千万元。为了对世界遗产进行保护,煤炭等平遥的传统产业进行了转型,导致财政承受很大压力。
(二)面临机遇
首先,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重点加大“三农问题”的解决力度,并具体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必将推进对平遥旅游配套环境整治的资金投入。其次,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必然会加大对中部发展的投入,旅游业作为中部崛起的先锋产业,也必然会受到国家的关注和扶持。再次,山西省、晋中市通过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探索生态补偿措施,客观上构成了省市政府加大对平遥旅游业扶持的条件。
(三)投资重点
根据政府投资走向,重点投资于以下难以获得直接收益的公共领域:
1、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事业;
2、城镇市政基础设施,重点是古城的管线、上下水、城市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建设项目;
3、大气、水源等环境治理项目;
4、文物保护,重点投资进行古城墙、镇国寺和双林寺的保护和维修;
5、生态建设工程,构建县域完整的绿化系统;
6、人力资源开发,重点是遗产保护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四)配套措施
为争取国家、省市政府的投资,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配套工作:
1、争取计划单列,加大上级扶持力度,放宽地方执行权限。鉴于世界遗产保护的特殊性和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特殊困难,建议山西省将平遥设置为计划单列县,在项目申报、转移支付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
2、打好政策组合拳,充分利用各种配套优惠政策和各种资金渠道。全面、充分地利用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扶贫、中部、文化项目等各项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洼地;全面整合各方面投资渠道,形成规模投资。同时,系统地改善平遥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总体环境。
3、根据投资走向,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策划和筹备一批既符合国家、省市投资重点,又结合平遥特点的项目,抓紧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
制,特别要关注古城内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借钱”方案)
平遥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发展所需资金数额巨大,无法单纯依靠政府投入予以解决,需要按照经营城市的思路,充分盘活资产存量,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强力推进有收益的公共服务设施及环境项目建设。
(一)资金渠道
随着国内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的资金存量有了较大的增长,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投资能力不断提升。旅游业作为投资的热点,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辟融资渠道。同时,随着我国利用国际资金能力的提高和投资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国际金融机构在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旅游业拓展国际融资渠道创造了条件。
具体资金渠道包括:向商业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申请抵押或质押贷款;向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及进出口银行)申请贴息贷款;卖方信贷;通过担保公司进行融资担保;申请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申请国家间援助性贷款(如FAO、NNDP等)。
(二)融资方式
对于旅游资源开发,主要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融资。
1、门票质押。以未来门票或连同其他收费权作为质押,向银行贷款。
2、景区开发经营权抵押。景区的开发经营权作为一项资产当作质押进行信贷。
3、土地抵押。将国有的土地使用权抵押项目信贷,尤其是由于旅游相关开发引起大幅度增值的景区周边的土地。
4、建筑物抵押。将相关建筑物的所有权作为抵押进行贷款。
景区的抵押或质押项目信贷一般要求自有资本投入25%以上,可向银行贷75%。开发商使用国有资产作为抵押或质押,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则通过相应金融工具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贷款,包括比较灵活的小额信贷方式。
实际操作中,如果景区的开发规划有足够吸引力,同时开发商具备一定的信
用,开发中的工程建设也可通过垫资方式进行。垫资比例一般为30%–40%,如果有相应的垫资融资财务安排,垫资比例甚至可达100%。如项目开发能与开放游览同步进行,还可对旅游商品开发、广告宣传、道路建设、景观建设等多方面经营内容进行商业信用融资,主要包括:垫资建设、代销商品、门票抵扣、预售预卖、时权融资等。
(三)投资重点
1、有收益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如煤气、自来水、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
2、可以带来土地增值和其他相关收益的市政基础设施,如绿化项目、道路交通等。
3、房地产开发、建设和物业管理等土地开发项目,如商业、景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
4、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配套措施
为了有效地实现与金融机构合作的融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成立资产信贷公司,明确借贷主体,目前可以利用现有的旅游开发公司。
2、明确资产产权,剥离劣质资产,分离出可用于借贷的优质项目抵押资产。
3、加大前期工作的力度,研究平遥的资产体系及相应的政策扶持措施。
三、加大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引钱”方案)
平遥旅游开发项目的商业价值很高,投资回收有较好的保障,招商引资应成为融资的重点之一。
(一)有利条件
1、旅游开发项目已经开始成为投资的热点,大量游资正在向旅游领域汇集。
2、平遥具备较大的游客基数,投资项目具有较好的市场支撑。
3、平遥的旅游服务体系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适合商业资金的进入。
4、平遥作为世界遗产地,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具有较大投资回报空间。
(二)招商引资方式
景区通过政府招商部门、旅游企业的招商部门、专业招商机构、关联企业及关联人、专题招商会、参加招商会、专用招商网站、其它媒体传播招商等渠道发
布招商信息,与开发商取得联系,根据项目和开发商的情况,确定具体的招商引资方式。
1、招募入股融资
开发商以股份有限公司的主发起人的身份,向社会定向招募投资人入股,共同作为发起人,形成资本融资。
2、定向募股融资
开发商先成立自己绝对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再向社会定向募股,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引入资本金。具体方式有:战略投资人、搭车投资人、资产整合等。
3、整体项目融资
开发商在开发中,设立为若干个项目,并制作单个项目的商业计划书,按照投资规范的要求、准备招商材料,并依据招商材料,向境内外的社会资金进行招商,其中可以采用BOT等多种模式,也可合成开发、合资开发、转让项目开发经营权等。
(三)配套措施
1、加大投资开放力度,积极推进经营城市。投资项目开放,引进外国资金,制定优惠政策,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加强政府的协调职能。
2、改善投资环境,树立亲商、富商的理念,转换政府职能,建立服务性的、诚信的政府。
3、搞好项目包装与招商资料的准备,具体材料包括: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策划及旅游目的地规划、具体合作意向、各项优惠政策、基本法律文件等。
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融钱”方案)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育,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已成为旅游开发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之一,迄今为止,中国资本市场上已有旅游上市公司47家,其中景区类旅游上市公司13家。资本市场也应是平遥旅游开发的资金来源之一。
(一)资本市场融资方式
1、国内上市融资
2、海外融资
海外融资有多种方式,包括一般债券、股票、高利风险债券、产业投资基金、信托贷款等。海外融资目前受到一些政策限制,但具体操作时仍可通过多种方法加以运作。
3、信托融资
新《信托法》出台以来,信托投资公司已经拥有了比较大的运作空间,并创造了一些新的金融工具。其中,以项目和专题方式,发行旅游信托投资凭证,将旅游项目打包,向社会集资的方式,比较适合平遥的实际。
(二)现状特点
国内上市融资的方式已经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省市县各级政府都将平遥旅游开发公司的国内上市列入了工作日程,但利用资本市场上其他融资方式的工作尚未启动。
(三)面临障碍
1、资源开发类旅游企业存在门票收入不能列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限制,影响平遥旅游开发公司直接上市。
2、遗产类旅游资源能否转让开发经营权,目前存在争议,操作规则不明。
3、当前资本市场不景气,融资效果受到影响。
(四)配套措施
1、优化公司资产结构。从主要依赖门票收入的景区开发经营模式,向宾馆、民居旅馆、餐饮经营、旅游交通、旅游纪念品产销等多项业务转移资本和收入,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2、创新遗产地管理模式。在提高景区管理效率的同时,合法规避遗产保护的红线。
3、积极探索资本市场上新的融资方式。研究和尝试海外融资和信托融资的可能和效果。
五、创新模式盘活民居资产(“兑钱”方案)
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居住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旅游与房地产结合,创造各种旅游住所,已经成为景区深度开发的趋势。
(一)存量资产
平遥古城内,沿街共坐落着3797座具有浓厚地方风格和历史风貌的传统民居,地方政府拥有其中超过60%民居的产权。
(二)盘活方式
以“我在古城平遥有个家”为主题,策划系列拍卖、发售和招租等活动,具体方式如下。
1、产权融资
包括:产权酒店、商铺产权发售、项目公司拆分产权发售等。
2、出售部分产权 包括:分时度假等。
3、第二驻地
包括:第二居所、企业第二总部(或企业庄园)等。
4、租赁融资
包括:设备租赁、资产租赁、土地租赁、房屋租赁等。
5、民居收藏
包括:文化民居收藏、主题民居收藏等。
(三)配套措施
1、成立专门的民居资产管理公司,统一盘活和管理民居资产。
2、对现存民居资产进行分类登记,策划对应的盘活方式。
3、改善古城内的居住环境。
4、创新居民管理方式,如发行“平遥绿卡”,赋予民居使用者平遥古城的永久居留权,但同时要注意兼顾和保持古城内的传统居住文化。
5、选择中高端人群入住古城内的民居。
六、鼓励当地群众投资(“汇钱”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资本的投资能力愈加可观。景区的旅游开发,比较适合当地民间资本的投入。积极鼓励平遥及其周边的群众投资平遥旅游开发,汇集零散的小额投资,集腋成裘,是一条有效的融资渠道。
(一)基础条件
1、当地居民储蓄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储蓄额也有了较大的增加,有可能汇集较大数量的民间资本投入景区开发。2003年,平遥人均储
蓄存款达3937元,全县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8.96亿元。
2、当地居民在文化传统上有投资经商的习惯。
3、平遥旅游服务体系中尚存在大量的就业与创业机会,方便当地群众将自身的资本与劳动力相结合。
4、煤炭等当地传统产业的积累,使当地民间闲散资本的规模有了比较大的扩张。
5、现阶段国内其他民间投资领域的效益不高,为平遥旅游业降低了融资的机会成本。
(二)投资重点
重点引导当地群众投资到投入小、见效快、回报稳定、经营方式灵活的领域中。
1、旅游餐饮
包括:餐馆、酒吧、茶社、咖啡馆等
2、旅游交通
包括:旅游客运公司、景区内部交通等
3、民居旅馆
包括:民俗客栈、农家乐等
4、旅游商品
包括:旅游纪念品销售、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等
5、旅游娱乐
包括:民俗表演、曲艺演出、特色娱乐服务等
6、旅游景点
包括:小型景点的开发等
7、旅行社
包括:小型的地接社等
8、其他适宜的旅游配套服务
包括:游客咨询等
(三)配套措施
1、政府要为民间资本开发的旅游项目提供公平的经营环境。尤其在宣传营销、利润分配、支持保障等方面,要与国营开发项目一视同仁。
2、采取银行小额信贷、政府贴息等方式,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鼓励当地群众投资平遥旅游开发。
3、开放投资领域,采取政府特许经营的方式,鼓励投资利润相对较高的领域。如古城内的景点开发。
4、制定优惠政策,向当地群众投资开发的旅游项目做适当政策性倾斜。如在用水、用电、土地专用、税收等方面进行优惠。
5、帮助当地投资平遥旅游业的群众成立民间团体,进行行业互助,争取群体利益,开展行业自律。如平遥本地旅游投资者协会。
6、帮助促成增资扩股、社会募股、合伙经营等开发形式,丰富当地群众投资平遥旅游业的方式。群众个人的资金有限,在无力单独开发旅游项目的条件下,多种形式为其参与投资提供了可能。
7、加大对当地旅游就业和创业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从旅游业中获利的能力。
七、引导煤炭等传统产业转向投资旅游(“转钱”方案)
煤炭及其相关产业是山西省和晋中地区传统的支柱产业。煤炭等传统产业在为当地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同时,地方对其的过度依赖产生的自然和社会危害也逐步显现出来。在旅游资源富集的山西省,将在煤炭等传统产业中积累起来的资金转移到旅游这一清洁、生态的朝阳产业中,成为地方部门间资金转移的必然趋势。平遥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利用好这一趋势,开辟出一条独特的投资渠道。
(一)资金来源
当前,平遥旅游业融资存在着一个特别的机遇,即通过实施“煤变旅”工程,在省内融集到规模可观的资金。随着近几年煤炭及其相关产品市场的繁荣,山西省特别是晋中地区出现了一批煤炭大王,他们在煤炭产业中积累起了大量的资金,将这些资金投向旅游业,特别是本省的旅游业的开发,显示出良好的综合效益前景。介休民营企业家阎吉英个人投资数亿元开发绵山景区,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平遥依托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完全可以通过“煤变旅”工程,达到良好的融资目标。
(二)现实性分析
煤炭产业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易对环境产生污染,处于长期萎缩趋势中的特点;旅游业与煤炭产业一样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不同之处在于,旅
游业是典型的生态产业、阳光产业,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并且投资回报期长,长期效益良好,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之中。根据两种产业的对比,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现阶段,山西省和晋中市区域经济的发展中,煤炭产业将一部分包括资金在内的资源向旅游业转移,逐步形成“煤炭+旅游”的模式,是一种很好的区域产业组合:宏观方面,煤炭产业已有的资金积累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大量的投资,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反过来可以作为煤炭产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某些社会问题的弥补。微观方面,在煤炭产业中取得成功的企业家,具备了驾驭旅游业这一同样高风险的行业的能力,而旅游业的长期发展性恰好弥补煤炭产业作为“夕阳产业”前景的局限。总之,煤炭产业向旅游产业进行部门间的资金转移,是山西省区域经济转型中的一个良性趋势。
(三)障碍及措施
引导煤炭产业中的资金向平遥旅游业转移,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障碍,与此对应,本次规划提出三个方面的措施。
障碍一:目前煤炭产业投资回报率依然很高,加之旅游业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阻碍资金向旅游业转移。
应对措施:政府要对“煤变旅”工程加强引导,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资金转移。
障碍二:煤炭行业的企业家对旅游业缺乏了解,阻碍其投资旅游业。应对措施:采取相应措施,提供智力方面的扶持和支援,使投资者对旅游业,尤其是其中的利润增长点增强了解。
障碍三:煤炭转移的资金缺乏旅游专业的人力资源配套支撑。
应对措施: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并进行旅游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
八、设立平遥遗产保护及旅游发展基金(“募钱”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众对珍贵的文化传统日益重视,各种类型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不断涌现,国家也出台了支持性的相关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设立“平遥遗产保护及旅游发展基金”,成为现实的可能。
(一)资金来源
1、通过基金争取到的银行贷款、各级政府的资金扶持及个人投资。专项基
金是整合各种资源优势,开拓融资渠道的良好方式之一。
2、通过乡情、文化传播、遗产保护等联络载体募集到的个人和单位的捐赠。基金管理部门要给予捐赠方荣誉或情感上的回报。
3、来自本地旅游企业等基金收益方的计提。
(二)投资领域
“平遥遗产保护及旅游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以下领域。
1、平遥世界遗产及其他文物古迹的保护修缮,及其前期的研究论证与对保护修缮方案的制定。
2、旅游项目规划设计。
3、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旅游产品的开发。
4、旅游特色项目的贷款贴息。
5、设立政府旅游赔偿基金,对受到侵害的游客进行赔付。
(三)配套措施
1、严格贯彻财政部、国家旅游局颁布实行的《旅游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规定基金交由平遥县国资办负责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对资金的使用要注意合理性、效应性和前瞻性。
2、建立政府各部门的联动机制,确保基金的科学运作。基金动用前先由县旅游局按照年初批准的计划和项目进展的情况提出资金申请,经上级领导批准后,再由国资办予以列支。资金投入使用后,县旅游局实施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并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有效反馈与监督,县审计局年末对基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基金用到实处,起到实效。
九、加大本级政府投资力度(“挤钱”方案)
本级政府的投入是平遥旅游开发项目的投资的立足点和基础,有策略有重点地加大本级政府对平遥旅游业的投资力度,不但可以直接部分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能够为其他融资渠道的畅通提供保障。
(一)有利条件
近年来,平遥县财政收入有了显著提高,2003年,财政总收入突破两亿元,达到20048万元。增长速度上,2003年财政总收入比2002年增长31.91%,财政支出增幅更加明显,2003年财政支出比2002增长32.34%。资料显示,平遥县近年来的财政规模和财政支出能力都正在快速提高。
(二)投资重点
本级政府投资重点在于引导其他渠道的资金注入,扮演“引子”资金的角色。
1、投入为争取上级政府资金扶持而进行的前期和配套建设。
2、投入与银行贷款项目相配套的项目。
3、投入与商业投资项目相配套的项目,尤其是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4、设立鼓励基金,采取政府贴息贷款等方式引导民间资金投入。
(三)配套措施
1、设立固定的古城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2、提高理财水平,增加旅游相关项目投资;
3、加大财政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财务监督机制,确保从各个渠道投入平遥旅游业的资金都能得到合理的使用。
第三篇: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精)
第 ‖ ‗ 卷第 ‗ 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ˆ自然科学版‰ ¶ÏÐŽ‖ ‗ ®ÏŽ‗
‘ □ □ — 年 ― 月 ª¯µ²®¡¬¯¦¨µ¡º¨¯®§®¯²¡¬µ®©¶¥²³©´¹ˆ®ÁÒŽ³ÃÇŽ‰ ÁÓŽ‘ □ □ —
收稿日期 š‘ □ □ – 2‗ □ 2‗ ™ Ž
基金项目 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ˆ™□ ‖ ‗ ‗ □ □ •‰ Ž3通讯联系人 Ž¥ÍÁÇКÃÈÁÎÐÇ ÃÕÆŽÅÄÕŽÃÎŽ 文章编号 š‗ □ □ □ 2‗ ‗ ™□ ˆ‘ □ □ — ‰ □ ‗ 2□ ‗ •— 2□ ‖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以平遥古城为例
陈峰云 ‗ Œ‘ Œ范玉仙 ‘ Œ朱文晶 ― Œ 李长安 ―
3ˆ‗ Ž华中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Œ武汉 ‖ ― □ □ — □ ›‘ Ž江西九江学院 旅游学院 Œ江西 九江 ― ― ‘ □ □ • ›
― Ž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 Œ武汉 ‖ ― □ □ — ‖ ‰
摘 要 š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 题 Ž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平遥古城 Œ有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Œ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Ž以平遥古 城为例 Œ系统总结了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Œ探析了这对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Œ提出 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Ž认为遗产保护和遗产开发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Ž旅游开发始终应 坚持/保护第一0的原则 Œ并建立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 Ž在正确认识遗产资源的特殊性和
中国国 情的前提下 Œ以旅游开发为手段 Œ提高当地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Œ才能使保护工作从消极保 护转化到积极保护的轨道上来 Ž
关键词 š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 ›旅游开发 ›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 š´µ™˜‖ 文献标识码 š¡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 观吸引力 Œ成为当地优秀旅游资源 »‗ ´Ž
自从 ‗ ™˜— 年 中国首批/世界遗产0问世以来 Œ/遗产旅游0成为我 国旅游新的热点 Œ世界遗产地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
客的青睐 » ‘ ´Ž
然而世界遗产地从旅游业中获得显著 经济效益的同时 Œ也引发了旅游开发和保护的矛 盾 »― ´Ž一方面 Œ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Œ进行 妥善保护使之得以世代相传!永续利用是现代人不 可回避的责任 › 另一方面 Œ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 Œ世 界遗产面临着旅游超量接待!错位开发等严重威胁 Ž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 Œ在于正确处理好世界遗产保 护和旅游发展的关系 Œ找到一种较好的旅游管理模 式 Œ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和谐共处 Ž1
平遥古城旅游开发概况
平遥古 城 位 于 山 西 省 中 南 部 Œ距 太 原 市 约 ‗ □ □ ËÍŒ‗ ™™— 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 界文化遗产 » ‖ ´Ž
综合起来有以下突出的历史文化价 值 šˆ‗ ‰ 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县城 › ˆ‘ ‰ 明清时期 最繁荣的商业金融中心 › ˆ― ‰ 众多高品位历史文物 的荟萃之地 › ˆ‖ ‰ 最大的汉民族古民居建筑群 Ž平遥 古城的价值和特性决定了对这一遗产资源只能采
取预防性措施 Œ即实施严格的保护 Ž否则 Œ一旦遭到 破坏将无可弥补 Ž平遥古城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完整的历史 风貌 » •´Œ
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0这一名牌效应 Œ吸 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观光!考察 Œ使平遥古 城由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城变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
旅游目的地 Œ旅游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 Ž据统计 Œ平遥古城的旅游接待人数在 ‗ ™™– 年不足 ‗ □ 万人次 Œ到 ‘ □ □ ‘ 年增加到 ‗ •‖ 万人次 Ž旅游业正在成为平遥古城最重要的经济产业 Ž
在这一过程中 Œ古城遗产与旅游业相互依存 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良性互动关系 Ž一方面 Œ旅游业 的迅速兴起 Œ得益于古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遗的 成功 Ž另一方面 Œ旅游业的发展 Œ又进一步加强和推 动了古城遗产的保护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Œ并且在古 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Ž因此 Œ/以旅游促 保护0应该成为平遥古城保护和发展的主要思路 Ž2
古城在保护和旅游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及其原因 2Ž
1面临的主要问题 ‘ Ž‗ Ž‗ 古屋民居缺乏有效保护 古城的明清民居
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Œ是构成古城遗产的重要 组成部分 Œ应该作为古城遗产完整性保护的重要方 面 Ž但是古城民居目前的保护状况却不尽人如意 Ž据统计 Œ平遥古城内现有古民居 ― — ™— 处 Œ其中有 重大价值的有 ‖ □ □ 余处 Œ但得到修缮开发的仅有 — □ 处 Œ许多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未得到有效的保 护 Œ自然也难以进行必要的旅游开发 Ž
‘ Ž‗ Ž‘ 游客接待出现周期性超载 大众旅游的发 展对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带来严重问题 Ž游客在世界遗产地聚集 Œ必然制造生活垃圾!污染 环境 Œ同时还会磨损遗产文物 Œ甚至有素质较低的 游客故意对遗产进行损坏 Ž而且 Œ目前大多数世界 遗产地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Œ把旅游发展的重点放在 吸引众多游客上 Œ而忽略了遗产本身的承载力 Œ特 别是在旅游旺季 Œ不少世界遗产地人满为患 Œ拥挤 不堪 Œ不仅使游客的旅游体验下降 Œ更重要的是 Œ给 遗产保护带来很大的难度 Ž
就平遥古城而言 Œ由于季节性和节假日的因素 影响 Œ游客流量出现不平衡 Œ虽在平时旅游人数未 达到饱和 Œ甚至旅游淡季游客偏少 Œ但在旅游旺季 Œ特别是两个黄金周期间 Œ进入古城的游客却大大超 过了最佳旅游容量 Œ为遗产的保护造成了极大的压 力 Ž从表 ‗ 可以看出 Œ在 ‘ □ □ ‖ 年/十一0旅游黄金周 的 — 天中 Œ就有 • 天的旅游接待人数远远超过核定 的最大ˆ‗ Ž™™ 万□ 日‰ 和最佳ˆ‗ Ž‖ ™ 万□ 日‰ 日接待 量 Ž这种周期性的超载 Œ无疑已给古城遗产带来诸 多不利影响 Ž
表 ‗平遥古城 ‘ □ □ ‖ 年/十一0黄金周游客接待情况 ´ÁÂŽ‗ ¯ÃÒÏÂÅÓ‗ Œ‘ □ □ ‖ ŒÆÏÐÄ×ÅÅËÒÈÅÖÇÑÇÒÏÓ
ÒÅÃÅÉÖÅÉÎÔÈÅ°ÉÎǹÁÏÁÎÃÉÅÎÔÃÉÔÙ 时间 接待人次 □ 万人次 比上年同比
增长□ … 占核定最佳 日接待量□ …
占核定最大 日接待量□ …
‗ 日 □ Ž˜‘ ‗ ˜― •• ‖ ‗ ‘ 日 ― Ž•― ‘ ‗ □ ‘ ― • ‗ — — ― 日 • Ž□ ‘ ‗ ‖ □ ― ― • ‘ •‗ ‖ 日 • Ž‖ ‗ ‗ ‖ ™ ― – ‗ ‘ — ‗ • 日 • Ž□ ‗ ‗ ‖ — ― ― ‖ ‘ •‗ – 日 ‘ Ž― ™ ˜• ‗ •™ ‗ ‘ □ — 日 ‗ Ž‘ ‗ ‖ ‖ ˜‗ – ‗
‘ Ž‗ Ž― 旅游经济效益较低 从纵向来看 Œ平遥古 城旅游业近几年发展迅速 Œ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 突出的贡献 Ž但是从横向比较来看 Œ平遥古城旅游 发展水平不高 Œ经济效益比较低下 Œ与同是世界遗 产城市的丽江古城相比有很大差距 Ž据资料显示 Œ‘ □ □ ‖ 年丽江古城接待游客 ‘ ™□ 万人次 Œ旅游综合 收入达到 ‗ ˜亿元 Œ分别是同期平遥古城的 ‗ Ž™ 倍 和 ‗ ― Ž˜倍 Ž
‘ Ž‗ Ž‖ 古 城 搬 迁 走 入 误 区平遥 古 城 面 积 ‘ Ž‘ • ËÍ‘ Œ城内居住人口达 ‖ Ž• 万人 Œ而专家认为 的合理人口上限为 ‘ Ž‘ 万人 Œ人口压力过大是平遥 古城保护和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 Ž为了缓解这种矛 盾 Œ从 ‗ ™™– 年准备申报世界遗产起 Œ平遥政府就制 定了搬迁计划 Œ采取许多鼓励措施 Œ引导单位和居 民向新城搬迁 Œ计划到 ‘ □ □ – 年古城人口减半 Ž首先 是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带头从古县衙里搬迁出城 Œ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古城压力 Œ特别是缓解或避免了 上下班!上下学高峰期的交通堵塞 Ž然而 Œ这种搬迁 没有使古城的总体人口减少 Ž因为在政策拉动人出 城的同时 Œ市场的手在拉动人进城 Ž一部分人为了 生活的方便在新城买房居住 Œ但并不把原先居住的 公房交到房产部门 Œ而是转租给外来商人或自己用 作铺面或开辟为家庭旅馆 Ž最后搬迁的结果是 Œ具 有城市机能的单位机构!代表城市活力!有经济实 力的年轻居民搬迁出城 Œ而以营利为目的的外地商 人搬入古城 Œ这种人口置换带来文化的变迁 Œ使古 城失去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 Ž
‘ Ž‗ Ž• 商业化倾向严重 古城旅游业的兴起使传 统文化开始复兴 Œ优秀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得到现代 人的认可和发扬 Ž然而 Œ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进一 步发展 Œ古城内商业化倾向严重 Ž许多居民都放弃 自己原来的职业 Œ开始经营旅游业及相关商业活 动 Œ有的城外农民弃农从商 Œ进城做起了小生意 Ž而 且外来商客也不断增多 Œ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商 客 Œ出售着大同小异!毫无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Œ他们 对古城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认识 Œ没有学习本土文 化的热情 Œ其外来文化侵蚀着古城的传统文化 Ž‘ Ž‗ Ž– 旅游管理比较混乱 这几年平遥古城不断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Œ在硬环境治理上有很大的突 破 Œ但在软环境治理上 Œ收效却不明显 Ž尤其是市场 方面 Œ缺乏有效控制 Œ旅游管理出现混乱局面 Ž其主 要表现在 š一是/黑导0盛行 Ž当外来游客到达平遥 古城 Œ一进停车场就会有大批的人群冲过来 Œ神秘 地指点你逃票的 Œ招揽生意的 Œ有的甚至在进入古 城区必经的路口处阻拦车辆!要求带路 Œ让游客非 常反感 Ž二是骗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 Œ对外地游客 乱要价 Œ甚至强买强卖 Œ严重地损坏了古城的旅游 形象 Ž
2Ž2产生的原因
‘ Ž‘ Ž‗ 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 世界遗产保 护与旅游开发在性质上有根本区别 Ž前者属于公共
事业 Œ公共投入 Œ公共受益 Œ而后者则是自负盈亏 Œ以营利为目的 Ž尽管实践中许多实例证明 Œ二者可 以协调发展 Œ但是勿庸讳言 Œ从旅游业产生起 Œ二者 的矛盾就一直是世界遗产地旅游发展所面临的突 出问题 »– ´Ž以古城墙外围的建设为例 Œ从保护的角 度看 Œ为了表现古城墙的整体风貌 Œ让人们从四面 八方看到古城 Œ必须对古城实行视域控制 Œ要求在 城墙外围保留一定的空旷区作为隔离带 Ž但目前的 实际情况是 Œ为了满足接待游客的需要 Œ不但没有 拆除原有的不合理建筑 Œ还在城墙外不远处建起了 一排两层的商铺 Œ显得突兀而不协调 Œ造成遗产的 开发性破坏 Ž
‘ Ž‘ Ž‘ 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 古城遗 产与古民居建筑的保护 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Œ但 是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地区 Œ财政非常 紧张 Œ
可用于遗产保护和维修的资金非常有限 Œ需 要发展旅游经济作为保护资金的补充 Ž与此同时 Œ地方政府最关心的是当地的经济发展 Œ因此当古城 的旅游经济潜力显现出来时 Œ平遥县甚至晋中市即 把它与拉动经济发展直接挂钩 Œ把古城旅游作为经 济发展的增长点 Ž甚至有的政府领导为追求政绩 Œ乱批项目!乱上项目 Œ不仅使当地遗产超载开发 Œ有 的甚至造成对古城遗产的严重损坏 Ž结果导致古城 商业化倾向严重!民居保护不力!管理不到位等问 题的产生 Ž
‘ Ž‘ Ž― 管理与经营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旅游经 济利益的驱动下 Œ世界遗产的管理目标也发生了变 化 Œ由实行传统的保护性的单一目标 Œ转变为保护 性与经营开发性的双重目标 Œ政府机构既承担管理 职能 Œ又从事企业经营活动 »— ´Ž一方面管理部门不 能严格!公正的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古城遗 产管理与经营 Œ造成政府部门与其他旅游企业的不平等竞争 Ž另一方面 Œ古城旅游经济效益不显著 Œ投 资渠道也不畅通 Ž有些项目 Œ政府无力开发 Œ但其他 企业!个人的投资却受到多方限制 Ž这种情况在古 城开发的初期还不明显 Œ当时 Œ政府财力不足 Œ推出 /谁投资谁受益0的政策 Œ聚集了大量民间投资 Ž但 是随着旅游经济的高涨 Œ政府看到了其中的丰厚利 润 Œ把经营牢牢掌握在手中 Œ不鼓励个人投资 Œ阻碍 了民间资本的投入 Œ古城开发和投资缺乏活力 Ž‘ Ž‘ Ž‖ 古民居得不到及时的保护和维修而破败坍 塌 古民居产权不清晰 Œ致使有价值的古民居得不 到及时的保护和维修而破败坍塌 Œ极大的影响了古 城的整体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Ž‘ Ž‘ Ž• 缺乏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规划和 旅游 发 展 规 划 关 于平遥 古 城 的 保 护 Œ除 了 µ®¥³£¯做了严格规定外 Œ当地政府分别与 ‗ ™˜‘ 年!‗ ™™‖ 年!‗ ™™˜年 Œ先后编制或修订了5平遥古城 保护规划6Œ为古城的保护提供了一定依据 Ž‗ ™™˜年通过了5平遥古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6Œ为平遥旅 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法规性的指导 Ž但是这 些规划在实践中并未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 Œ甚至有 的基本上成为一纸空文被束之高阁 Ž随着遗产保护 和旅游业的发展 Œ实际情况已经发生很多变化 Œ急 需对前有规划进行更新和修订 Œ而目前 Œ政府还未 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做出相应的反应 Ž
3解决思路
针对平遥古城目前存在的问题 Œ必须采取科学 的保护和管理方法 »˜´Œ实行有效的措施 Œ达到遗产 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调一致 Œ实现二者应有的均 衡 Œ促进平遥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Ž
3Ž1切实坚持/保护第一0原则
/保护第一0是作为世界遗产的平遥古城旅游 业发展始终应坚持的原则 »™´Ž坚持这一原则 Œ既是 古城遗产特殊历史价值的客观要求 Œ也是旅游业持 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Ž
3Ž2管理体制创新
在理顺国家世界遗产管理体制的基础上 Œ建立平遥古城的遗产管理体制 Ž建议提高古城遗产的行 政级别 Œ成立平遥古城管理局 Œ对古城进行直接管 理 Œ以提高管理水平Œ避免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 Ž3Ž3经营体制创新
将古城遗产经营项目分为两类 š资源保护性项 目和盈利项目 Ž前者由古城遗产局实行统一经营 Œ不以盈利为目的 Œ其收入全部用于遗产维修经费 Œ确保古城遗产的妥善保护 › 后者引进竞争机制实行 特许经营 Œ有利于引进灵活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Œ提 高经营性项目的效率 Ž
3Ž4继续实行/新旧分离0的保护模式
/新旧分离0是平遥古城从上世纪 ˜□ 年代就开 始实行的保护模式 Œ并且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已取得 了初步成效 Ž目前 Œ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Œ使古城的空间显得更加有限 Œ严重的限制了现代经 济的发展 Ž因此 Œ为了协调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的 关系 Œ平遥古城应继续坚持/新旧分离0的发展模 式 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Œ遵循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Œ正确处理好新城与旧城的关系 Ž
4结论
从平遥古城遗产旅游开发的实践来看 Œ遗产旅
‗ –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ˆ自然科学版‰ 第 ‖ ‗ 卷
游和遗产开发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Ž作为世界 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始终应坚持/保护第一0的 原则 Œ并建立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 Ž在正确认识 遗产资源的特殊性和中国国情的前提下 Œ以旅游开 发为手段 Œ彻底改善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 Œ提高当 地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Œ才能使保护工作从 消极保护转化到积极保护的轨道上来 Ž
参考文献 š
»‗ ´阮仪三 Œ肖建莉 Ž寻求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之路»ª´Ž城市规划 Œ‘ □ □ ― ˆ– ‰ š˜– 2™□ ›
»‘ ´徐嵩龄 Ž中国遗产旅游业的经营制度选择 兼评/四权分离 与制衡0主张»ª´Ž旅游学刊 Œ‘ □ □ ― ˆ‖ ‰ š― □ 2― — ›
»― ´陶 伟 Ž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ª´Ž旅游学 刊 Œ‘ □ □ □ ˆ•‰ š― •2‖ ‗ ›
»‖ ´史忠新 Ž世界名城平遥览要»´Ž内部资料 Œ‗ ™™˜›
»•´张 胜 Œ毛显强 Ž提升人文旅游价值的环境经济政策分析 □ 以平遥古城为例»ª´Ž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Œ‘ □ □ ― ˆ•‰ – – 2— □ › »– ½张 晓 Ž中国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管理»´Ž北京 š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 Œ‘ □ □ ‗ ›
»— ½彭德成 Ž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Ž北京 š中国旅游出版 社 Œ‘ □ □ ― › »˜´谭传凤 Ž山水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发展»ª´Ž华中师范大学学 报 š自然科学版 Œ‘ □ □ ― ˆ― ‰ š‖ ‘ ― 2‖ ‘ — ›
»™´黄耀志 Œ王 雨 村 Ž世 界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与 苏 州 古 城发 展 策 略 »ª´Ž苏州科技学院学报 Œ‘ □ □ ― ˆ•‰ š— 2‗ ‘ ›
»‗ □ ´国家文物局法制处 Ž国际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Ž北京 š紫禁城出版社 Œ‗ ™™― Ž
A s t u d y o n t h e t o u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c u l t u r a l i n h e r i t a n c e i n t h e w o r l d ÏÎÔÈÅ°ÉÎÇÙÁÏÁÎÃÉÅÎÔÃÉÔÙÁÓÁÎÅØÁÍÐÌÅ £¨¥®¦ÅÎÆÙÕÎ‗ Œ‘ Œ¦¡®¹ÕØÇÁΑ Œº¨µ·ÅÎÊÇÎÆ― Œ¬©£ÈÁÎÆÁÎ― ˆ‗ Ž£ÏÐÐÅÆÅÏƲÅÑÏÕÓÃÅÑÁÎÄ¥ÎÖÇÓÏÎÍÅÎÒŒ¨ÕÁÔÈÏÎÆ¡ÆÓÇÃÕÐÒÕÓÁеÎÇÖÅÓÑÇÒÙŒ·ÕÈÁÎ‖ ― □ □ — □ › ‘ Ž£ÏÐÐÅÆÅÏÆ´ÏÕÓÇÑÍŒªÇÕÊÇÁÎƵÎÇÖÅÓÑÇÒÙŒªÇÕÊÇÁÎÆŒªÇÁÎÆØÇ― ― ‘ □ □ • ›
― Ž£ÏÐÐÅÆÅÏƧÅÏÑÃÇÅÎÃÅŒ£ÈÇÎÁµÎÇÖÅÓÑÇÒÙÏƧÅÏÑÃÇÅÎÃÅÑŒ·ÕÈÁÎ‖ ― □ □ — ‖ ‰
A bstract :´ÈÅÔÏÕÒÄÅÖÅÌÏÐÍÅÎÔÁÎÄÔÈÅÃÏÎÔÒÁÄÉÃÔÉÏÎÏÆÔÈÅÉÎÈÅÒÉÔÁÎÃÅÐÒÏÔÅÃÔÉÏÎÉÎÔÈÅ×ÏÒÌÄÁÒÅÔÈÅÃÏÒÅÐÒÏÂÌÅÍÓÔÈÁÔÔÈÅ×ÏÒÌÄÃÕÌÔÕÒÁÌÇÎÈÅÓÇÒÁÎÃÅÆÓÏÕÎÄÇΣÈÇÎÁÃÁÎËÅÅÐÏÎÁÄÅÖÅÐÏÐÍÅÎÒŽ¡ÑÒÈÅ°ÇÎÆÙÁÏÁÎÃÇÅÎÒÃÇÒÙÏÆÃÕÐÒÕÓÅÇÎÈÅÓÇÒÁÎÃÅÆÓÏÕÎÄÇÎÒÈÅ×ÏÓÐÄŒÇÒÈÁÑÇÒÑÏ×ÎÑÐÅÃÉÁÌÎÁÔÕÒÁÌÁÎÄÈÕÍÁÎÇÒÇÅÑÖÇÅ׎¡ÐÑÏŒÇÒÈÁÑÁÈÇÆÈÒÏÕÓÄÅÖÅÐÏÐ2ÍÅÎÒÖÁÐÕÅŽ´ÈÇÑÐÁÐÅÓÒÁËÅÑ°ÇÎÆÙÁÏÁÎÃÇÅÎÒÃÇÒÙÁÑÁÎÅØÁÍÐÐÅŒÑÕÍÕÐÓÙÓÔÅÍÁÔÉÃÁÌÌÙÔÈÅÍÁÉÎÐÒÏÂÌÅÍÂÅÔ×ÅÅÎÔÈÅÁÎÃÉÅÎÔÃÉÔÙÐÒÏÔÅÃÒÇÏÎÁÎÄÒÏÕÓÄÅÖÅÐÏÐÍÅÎÒŽ¤ÇÑÃÕÑÑÅÄÁÎÄÁÎÁÐÙÑÅÄÒÈÅÍÁÇÎÓÅÁÑÏÎÒÈÅÙÃÁÕÑÅÄŽ°ÕÒÆÏÓ×ÁÓÄÐÓÏÂÐÅÍ2ÑÏÐÖÇÎÆ×ÁÙÏÆÒÈÇÎËÉÎÇÁÎÄÔÈÅÃÏÕÎÔÅÓÍÅÁÑÕÓÅŽ´ÈÇÎËÇÎÆÒÈÅÁÎÒÇÎÏÍÙÏÆÇÎÈÅÓÇÒÁÎÃÅÒÏÕÓÁÎÄÇÎÈÅÓÇÒÁÎÃÅÄÅ2ÖÅÐÏÐÍÅÎÒÃÁÎÂÅÒÅÍÐÅÓÅÄŽ´ÈÅÒÏÕÓÄÅÖÅÐÏÐÍÅÎÒÑÈÏÕÐÄÇÎÑÇÑÒÒÈÅÐÓÇÎÃÇÐÐÅÏÆ/ÐÓÏÒÅÃ2ÒÇÏÎÇÑÒÈÅÆÇÓÑÒ0ÁÐ×ÁÙÑŒÁÎÄÂÕÇÐÄÕÐÒÈÅÐÓÏ
ÒÅÃÒÇÏÎÁÎÄÒÈÅÍÁÎÁÆÅÍÅÎÒÏÆÑÃÇÅÎÃÅÓÅÁ2ÑÏÎŽ¡ÒÓÇÆÈÒÕÎÄÅÓÑÒÁÎÄÇÎÇÔÈÅÓÐÅÃÉÁÌÏÆÔÈÅÉÎÈÅÒÉÔÁÎÃÅÒÅÓÏÕÒÃÅÓÁÎÄÔÈÅÐÒÅÍÉÓÅÏÆÔÈÅ£ÈÇÎÅÑÅÑÒÁÒÅÏÆÒÈÅÎÁÒÇÏÎÕÎÄÅÓŒ×ÇÒÈÒÏÕÓÄÅÖÅÐÏÐÍÅÎÒÆÏÓÍÅÁÎÑŒÍÁÒÅÓÇÁÐÁÎÄÃÕÐÒÕÓÅ×ÈÇÃÈÓÁÇÑÅÐÏÃÁÐÐÅÏÐÐÅÐÇÖÅÐÅÖÅÐŒÒÈÅÏÓÂÇÒÒÈÅÎÃÁÎÎÉÎÇÍÁËÅÏÕÒÐÒÏÔÅÃÔÉÏÎÓ×ÏÒËÃÏÎÖÅÒÔÔÏÐÒÏÔÅÃÔÁÃÔÉÖÅÌÙÆÒÏÍÒÈÅÎÅÆÁÒÇÖÅÐÓÏÒÅÃÒÇÏÎÃÏÍÅÑÕÐŽ
Ke y words :ÃÕÐÒÕÓÁÐÇÎÈÅÓÇÒÁÎÃÅÇÎÒÈÅ×ÏÓÐÄ› °ÇÎÆÙÁÏÁÎÃÇÅÎÒÃÇÒÙ› ÒÏÕÓÄÅÖÅÐÏÐÍÅÎÒ› ÇÎÈÅÓÇÒÁÎÃÅÐÓÏÒÅÃÒÇÏÎ
第四篇: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发展调研报告 以平遥古城为例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发展调研报告
----以平遥古城为例
1古城简介
1.1 区位介绍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汾河东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与另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相毗邻,隶属晋中地区。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从一个传统的北方小城镇发展为晋商的起源地,到如今成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被列入世界最值得前往的一百个城市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业是当地的主要产业。
1.2 发展历程
平遥,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
平遥古城最鼎盛的时期是明清两朝,当时的晋商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最强劲有力的一股势力,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山西商人引导着当时中国的经济一度走上繁荣,“祁太平”金三角中的“平”即指当时的平遥,平遥城当时的富裕程度也可见一般。
1.3 规模形制
平遥古城是按照中国传统“礼制”思想规划建设起来的,反映了明清时期汉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小城镇的形态特征。在封闭的城池里,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中轴,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及七十二条小巷经纬交织在一起,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此外,城池内还建有一些大小庙宇,老式铺面亦是鳞次栉比,自明朝发展到现在城内面积基本未变,一直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时期市井繁华的风貌。
1.4保护类型
平遥古城属于传统风貌型历史文化名城,保留着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完整建筑群,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财富,应当对其实行“整体保护”。平遥古城历经千年,经受住了炮火的洗礼,比较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却在文革中收到了破坏,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人们的保护意识淡薄,一些古迹文物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好在人们的意识有所觉醒,经过抢救性保护和政府有力保护政策的出台,古城正以一个全新而又真实的面貌展现给世人。
2.发展现状
2.1 文化方面
晋商文化作为古城的主流文化,延绵至今,平遥当地人也很有经济头脑,依靠旅游业,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平遥人一直遵循勤俭持家的生活习惯,民风淳朴,又接受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化侵染,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形态。
2.2 建筑方面
平遥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以及待批的文物211处,堪称中国古典建筑的活标本,大部分的建筑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有的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有的经内部改造变成沿街商铺,部分破旧难以维修的建筑,拆除之后仿造之前的结构重新修建,整个城内的建筑格局一直保持着初建时的风貌。
2.3习俗方面
平遥古城在明清时期的大繁荣,促使了其各方面的发展,传统的民间礼制,逢年过节的习俗,历经千年,依然被人们所遵从。符合当今社会文化的习俗都被流传下来,近年来,每年的新年都会有“平遥中国年”活动,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友人来平遥过年,体会传统的平遥年味。在一些旅游景点也有传统的明清时期大院生活的重现表演,让人仿佛置身旧朝,感同身受。
2.4存在的问题
平遥古城历经千年,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整修,已经基本实现了古代与现代的融合,经过调研,发现其中不乏有些问题:①部分新建建筑影响了城内的风貌。城内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旧时所建,只有部分年久失修的建筑被拆除,但新建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不甚和谐,影响古城风貌。②城内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街小巷,仍有一部分基本处在原始落后的状态。部分沿主要道路的院落内破旧不堪,有碍观瞻。③环境绿化。整个古城内缺少绿化设施,显得没有生机,对于改善环境还需做进一步的工作。④交通组织不力。古城内为了给人营造古朴的氛围,不准机动车通行,但停放机动车的城门口距离景点门口有一定的距离,摆渡车数量有限,交通存在一定的不足。
3.保护目的3.1 遗产保护
平遥古城是人类共有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真实的、综合的、系统的“大文物”,古城街巷的保护自是十分重要。除有完整的城墙外,城内街道、商店、衙署等也较完整地保持着传统格局和风貌,楼阁式的沿街建筑、四合院民居以及市楼、文庙、清虚观等古建筑都很有特色。这些文物古迹既属于我国人民,也是全人类可以共享的文化财富,所以,对文物古迹的良好保护,也是对世界文化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更可以造福百姓,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2 原真性保护
历史城镇的保护不仅仅是文物古迹的保护,而仿古一条街等“假古董”的建设更是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则背道而驰的错误做法,是对历史文化遗产潜在的破坏。所以,历史城镇的保护更要从根本上出发,杜绝或减少假古董的产生,还古城一片纯朴与宁静。
3.3 经济发展保护
再者,旧城的保护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新城的发展,为了让整个县城的天际线看起来符合古城的面貌,古城外的新城建筑高度也都做了一定的限制,一个有着如此得天独厚历史遗存的地方,一定要大力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样才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最终目的。
4.保护策略
4.1延续功能
在旧城改建和保护的过程中,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间形式,建筑物和绿化、旷地的空间关系,历史性建筑的内外面貌,包括体量、形式、风格、材料、色彩及装饰等,地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的关系,地段在历史上的功能作用,这些均做了最大程度的保留。
4.2贴近风貌
对旧城区内各种损坏较严重的建筑和设施采取改建、扩建、部分拆除、维修养护、改造内部功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措施,改善原有环境质量,保护原有风貌特色,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4.3更新组织
经过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的整修,古城的各项基本市政和公用设施以及环境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古城的面貌又焕然一新,让古城在夜晚也能亮如白昼,一改以往的风情,让古老而又现代的小城变成一座“不夜城 ”。个人观点
山西是我的家乡,平遥是我们山西的骄傲,也是我生活学习过六年的地方,为了实现有效保护平遥古城,发展旅游经济,早在80年代中期,平遥就已确定了“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指导思想,山西省人大也颁布《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省级立法,科学规划依法保护了古城格局和历史风貌。同时政府引导全民参与,最大程度上调动了民众的保护热情,相信在政策的引导下,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加之公众参与,平遥古城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第五篇:2010平遥古城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专题调研报告
平遥古城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专题调研报告
省旅游局政策法规处
平遥,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中部,离太原108公里,国土面积1260平方公里,县境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总人口49万。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以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改革开放以来,平遥象其它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开始了旅游接待。全县接待游客人数从1997年的5万人次增加到2009年的92万人次,增长了21.5倍,旅游门票收入从1997年的125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8862.92万元,增长了69.9倍;旅游综合收入从1997年的125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8.45亿元,增长了66.6倍,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0.96%增长到2009年的58.5%。平遥古城旅游业对平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凸现,正在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与龙头,正在成为拉动平遥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业成为平遥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观念与市场观念对接与联系的纽带,对当地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人们的思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动。
一、旅游发展与文物古迹保护
文物作为遗存和见证,承载着人们成为历史的过去。从平遥县这些年旅游业发展的过程来看,旅游开发经营与文物古迹的保护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平遥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古迹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在国家文物资金拨付有限的情况下,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大量的财政收入,平遥县政府也有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古城保护中。近几年,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对古城墙、双林寺、日升昌、镇国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实施了护城河、环城路、城门综合整治工程;积极借助平遥旅游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古城保护中。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的形式,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对文庙、县衙署、城隍庙实施修复,如今都开辟成为景点向游人开放,成为古城的骨干景点。再就是实施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工程。1998年以前,古城内有近5万常驻人口,多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聚集在古城内,人口密度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出十几倍,超负荷的人口密度对保护古城、管理城市及发展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减轻古城人口承载压力,平遥县把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作为有效保护古城的重要举措,做为市政建设的重点,持续予以推进。1997年底,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率先迁出了古城,至2004年共带动8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搬出古城,累计投资2亿多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古城内2万多人口外迁,古城内人口减少到现在的2.7万人,为保护古城、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条件。旅游业的发展为平遥带来了巨大的旅游效应和经济效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由此人们对于古城保护的意识也就更加强烈,更具危机感,促使所有的人自觉地加入到保护古城的行列中来。
另一方面来看,旅游业发展与文物保护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旅游业的发展,商业人口及游客的大量涌入,使古城也承受着一定的环境压力、生态压力。污水、生活垃圾、汽车尾气等已经平遥古城最大的污染源,也对古城文物古迹的保护产生不利的影响。而文物保护中,过于标本化、死板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古城的旅游吸引力。
二、旅游发展与传统民俗文化保护
平遥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和明清金融都市的地位积淀着浓厚的传统节日文化习俗。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平遥方言、服饰、民俗、节庆等也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进行了系统的抢救、整理与传承、保护,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传统得到保护、传承和发扬,有力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春节、元宵节期间,各种各类多姿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吸引来了天南海北的各路游客。
旅游开发使传统民俗文化内涵得到整理挖掘。积极利用文物旧址,开设博物馆、展览馆,增加文化遗产内涵。利用城墙陈列古代兵器展览;利用店铺旧址和遗物开设票号,钱庄、当铺、镖局等博物馆和展览馆;利用县衙旧址设立古代监狱展览馆等等。挖掘整理出城墙古战场文化、双林寺彩塑艺术文化、日升昌票号文化、清虚观道教文化、城隍庙道教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县衙礼制文化、高跷、秧歌等地方风俗民情文化等等,都使游客在观光旅游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受和体验。其次是各类传统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发扬。近年来,平遥县先后开发并提升了平遥大戏堂《晋商乡音》和云锦成演艺中心《一把酸枣》两大节目,填补了古城旅游文化娱乐项目的空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县太爷升堂、状元祭孔、镖局走镖、县太爷迎宾等娱乐表演项目;利用摄影大展这一平台举办“漆文化艺术节”、推出了“平遥中国年”系列活动等文化娱乐项目。
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但平遥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游客的大量涌入,商业人口的比例提高,平遥原住居民的大量减少,必然对古城原有的民俗、民风文化等造成严重的冲击。失去原生态文化生生不息传承的土壤,脱离原有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也造成一定程度文化内涵的缺失。
三、旅游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传统的非物质类文化遗产是旅游业最具吸引力的基础和卖点,越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旅游地越能吸引游客的目光。
旅游业直接促进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平遥“永隆号”漆器店店主原是国有漆器厂职工,随着现代漆艺的兴起,平遥原有漆器厂全部倒闭,推光漆器技术面临失传的危险。正是随着平遥旅游业的兴起,平遥漆器作为非物质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才重新进入市场,这一技术才避免失传于世。目前,平遥已经建立了平遥漆器博物馆,有匠人现场演示漆器的做法,而且镇上的小作坊主也在出售着自己加工的各种漆器工艺品。正是靠旅游业为纽带,类似平遥漆器这样的文化遗产才保留下来,并不断融入旅游获得新生。剪纸、盲书等民间艺术也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得到了复活和光大;手工布鞋、黄酒酿造、银器加工等传统手工艺产业获得了新生,推光漆髹饰技术、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纱阁戏人制作技艺等四个项目正在申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大力构建旅游服务体系,实现了以市场化、商业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原南大街、西大街等传统商业旧街,开设古玩,民间工艺品和乡土特产商店,将平遥民俗文化发扬光大。全县各类宾馆、酒店和民俗客栈达到130余家,平遥牛肉、推光漆器、长山药粉、手工布鞋、佛像雕塑、平遥火柴、剪纸等数10种极具平遥特色的旅游产品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刺绣、根雕、泥塑、古刀剑制作、黄酒酿造等民间传统工艺类项目,也大量占领市场,让游客消费感觉,体验文化差异。
能够从旅游中得到保护并发扬光大的多是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一定生产能力和广泛市场消费特征的品牌或项目,部分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整理和挖掘的、市场效益不高的民俗传统文化
项目难以通过市场化渠道得到保护。
四、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文化
社会的变化总是伴随着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动。平遥这些年旅游经济的大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游客以及商业人口,不同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给平遥人带来了巨大的文化价值观念冲击,促进了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
封闭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被逐步打破,推动了平遥现代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遥人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思想、小农意识,思想更加开放,价值道德观念也趋于多元化。旅游经济是一个开放式、综合性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环境的改善,而这又依赖于古城环境秩序和居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平遥这些年旅游经济的大发展正是得益于这一点。尤其是随着“爱古城、讲诚信、争做文明平遥人”和“家家是景点、人人是形象”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古城居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正在朝着文明、和谐、诚信的方向不断发展,平遥古城逐步塑立起了环境整洁、服务规范、秩序井然、和谐文明的国际型旅游城市新形象。
另一方面,旅游经济对原有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快速市场化、商品化,原有的传统文化逐步丧失,道德价值观念更加趋于市场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平遥旅游业的勃兴,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促进了文物古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不是一种互不相容的关系,而是互相促进、共存共荣的关系。旅游发展改变着平遥文化的原生态,如何在保持平遥文化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以促进文化传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平遥县旅游局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