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对居民宗教信仰引导教育的几点做法
居民信仰引导教育的几点做法
梁文秀
信仰,虽然是一种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但信仰本身却并不是精神冥想的产物,信仰说到底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的内化。因此,在努力建设和谐、稳定社会的同时,要加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中,如何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信仰,树立科学的生活理念和思想道德观念,通过调查与思考,有以下几点做法仅供参考。
1、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普通居民在寻求精神生活过程中“只讲信仰自由,不讲信仰什么”,在疏于引导和管理的情况下,主流信仰受到冲击,盲信、滥信情况较为普遍。要改变这种现象,就一定要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确立、宣传现行社会体制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建立以灌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理想、信念、责任为宗旨,做新型居民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体系。要提倡崇尚科学和“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针对大多数居民的亲善、从众心理,用爱人、爱己、爱家庭的基础感情,宣传爱党、爱国、爱民族的博爱理念,引导居民选择科学的信仰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开展创“文明社区”、“五好家庭”、“四有社区居民”等活动,提高其素质和生活情趣,使社区居民 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信仰观。
2、要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信仰教育。未成年人是我们的未来的建设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要重视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信仰教育,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的宣传教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乐观人生态度,确立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道德观念。
在信仰教育过程中,切实提高中小学生识别和抵御邪教的能力,教育部门要结合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学校学生集中的有利条件,在中小学大力开展“五个一”等活动,把信仰教育与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将信仰教育内容上课堂、进教室。在增强学生反邪教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讲、组织等实际能力。如:成立农村中小学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领导组织,制定了方案和考核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开展以“树立科学信仰、共同反对邪教”为内容的课外活动、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有奖征文等丰富多彩活动,来增强识别、抵御邪教能力,并通过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意义深远。
3、加强科普工作,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灵魂。要提高居民素质,就要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在过去的科普工作中,重视了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各种实用技术的推广,却放松甚至忽略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弘扬和传播,致使一些生活富裕而精神空虚、颓废的现 象出现,封建迷信和邪教有了相当的市场。因此,加强科普工作,必须要把弘扬科学精神作为首要任务。要牢记“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的科普工作宗旨。
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建立科普宣传栏,大力宣传反邪教科普知识,揭批邪教组织的本质,向广大群众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强了群众防范和抵制邪教的意识;同时,在邪教组织和封建迷信等活动猖獗的地区,应配合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广国家体育总局创编的易筋功、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等四种健身气功;举办“乡村文化节——远离邪教、崇尚科学”活动,由地道的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内容完全取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曲艺表演、书画表演、手工制作等等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都是树立科学健康生活方式的好做法。
4、建立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近两年,经过多次严打活动,邪教组织和封建迷信等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这些违法犯罪活动犹如毒瘤一般,并没有被彻底扫除干净,他们纷纷转入地下,比过去更隐蔽,手段更高明。应该将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
利用现有的各级科技网络,设立反邪教宣传教育基地。基地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利用各种科学、文化活动和渠道,抓好社区居民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崇尚科学的宣传,把 健康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和锻炼方式介绍给居民,不断地提高居民的道德素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信仰,破除迷信、铲除封建思想意识,摒弃不良习俗。
在涉农办地区的集贸市场围绕“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这一主题展开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揭露邪教害人本质,戳穿看相测字、算命卜卦、“神医”治病等迷信活动的伪装。在城镇社区组织开展了“五个一”(举办一次反邪教培训、举办一次反邪教讲座、集中播放一部反邪教电视专题片、印发一本反邪教小册子、开展一次反邪教答题活动)活动,采取张贴、悬挂、粉刷标语,组织赶大集,流动广播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群众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使社区居民从思想上远离迷信、远离邪教,从而坚定正确的个人信仰,从源头上遏制邪教蔓延的趋势。
5、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邪教的打击力度和震慑力。法治建设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社区居民在心理状态及行为方面如不能自觉相信法律,又对法律缺乏需求感,就会产生法律信仰危机,这种危机将严重制约着法制建设,迟滞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建设,使法律成为保护其最高利益的根据,成为社会正义的权威根据,成为社区居民生活中的必需,真正营造一种法治的社会氛围。
普法宣传教育是反邪教宣传教育的一项持久话题,要使法律乡村化,法律生活化,使其从纸上的条款,变为活生生的生活准则,让法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注入居民群 众意识之中,就要运用法律的手段规范社区居民的信仰,使其能认清自己的信仰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从而自觉地远离邪教,并能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进行斗争。结合平安、法治宣传月活动,开展以平安法治建设宣传及反邪教宣传教育为主的平安、法治宣传,在主要路口和重点地段分别设立平安、法治文化长廊,设计制作安装反邪教警示教育喷绘展板,用内涵丰富、图文并茂、精练简洁、易懂易记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增强居民的平安、法治和反邪教认识,提高居民的反邪教能力,加大对邪教的打击力度和震慑力,以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
同时,加大对社区文化设施的投入,彻底改变文化生活环境,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远离迷信、远离邪教的良好外部环境,也是正确引导社区居民信仰,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
此外,我们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坚持用科学的、健康的、发展的精神理念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人们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活动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确引导社区居民信仰,是反邪教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如何重塑思想 道德新观念和重建思想道德新秩序,以更好的推进经济发展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进程,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保证,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第二篇:南通居民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
南通居民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
前言:
伴随着近年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和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越来越多人寻求从宗教中得到精神的寄托。因而宗教活动场所不断得到增建和扩建,宗教的传播也越来越多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为了了解新时期我国居民的宗教信仰状况,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面向南通市范围内的宗教调查活动。正文: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南通的民族宗教局、相关宗教协会、有代表性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采访,既拿到了官方的权威数字和观点,也真正倾听到了各个宗教发出的声音。我们还在信教群众集中的时间和地点对信教群众进行整体采访和个别采访,整理典型案例。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老市民等方式,直接了解来自底层的声音。我们还通过网上搜索、查阅相关资料、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等形式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查。
宗教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就已有了宗教的雏形,后几经演变,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宗教格局。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嬗变都或多或少的与宗教有着关联,都能发现宗教存在的轨迹。宗教不仅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而且至今还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还必将影响到人类遥远的未来。因此,认识到宗教是一种多要素、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现象,既是社会,认识到宗教是一种多要素、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现象,既是社会,认识到宗教是一种多要素、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现象,既是社会意识形态,又是社会实体。
宗教是人类认识神佛、信仰神佛、崇拜神佛、追随神佛的一种精神和心理活动。严格地讲,只有基督教和佛教才是真正的宗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虽然也是宗教,但由于过多地用行政干涉了世俗事务,所以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就不能算是纯粹的宗教。印度教虽然早于佛教,实际上只能看成是佛教的一个源头,锡克教是印度虔信派和伊斯兰教苏菲派的混合衍生物,其内容都可以在佛教经典和《古兰经》中找到,所以他并没有独立的思想体系。中国的道教主要讲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没有一套关于神的理论,所以它只能看成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并不是认识神佛、信仰神佛、崇拜神佛、追随神佛的一种精神和心理活动。日本的神
道教是佛教和道教的混合衍生物,也没有什么新的内容和体系。耶稣教、新教、东正教等是基督教的分支,也没有独立的思想体系。原始宗教主要是对鬼神、祖先、图腾、偶像的一种崇拜,没有一套完整的对神的认识,所以也只能看成是人们的一种社会活动,无法上升到宗教的高度。古代埃及宗教、古代巴比伦宗教、中国殷周时期崇拜天帝的宗教、腓尼基宗教、赫悌宗教、吠陀宗教、古代伊朗宗教等基本上是原始宗教的进化,主要崇拜的是自然物或自然力,对神没有一个完美的认识,所以只能是一种社会活动,无法成为纯粹的精神和心理活动。当然,事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相应地,人们的宗教信仰状况也会发生改变。
从网上及其他资料得知,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就全国范围内而言,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的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处。
在中国,全国性的宗教团体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各宗教团体按照各自的章程选举,产生领导人和领导机构。中国各宗教团体自主地办理教务,并根据需要开办宗教院校,印刷发行宗教经典,出版宗教刊物,兴办社会公益服务事业。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在国民教育中,不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部分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各宗教组织开办的宗教院校中,根据各教需要进行宗教专业教育。宗教教职人员履行的正常教务活动,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及按宗教习惯在教徒自己家里进行的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如拜佛,颂经,礼拜,讲经,讲道,弥撒,受洗,受戒,封斋,过宗教节日,终傅,追思等,都由宗教组织和教徒自理,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干涉。
就地区而言,南通市是江苏省宗教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在全省宗教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我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俱全,有信教群众60万人,宗教活动场所159处。80%以上的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群众在农村。年龄结构是:中老年人占78%、13.03万人,青年占22%、3.67万人;性别比例
是:女性占70%、男性占30%;文化结构是:在农村以文盲、半文盲居多,在城市以初高中文化居多、少部分是高学历。
南通宗教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五教汇集。历史上,五大宗教很早就传入南通,并建有各自的活动场所。尤其是天主教,江苏省共有四个教区,海门教区就是其中之一。二是信众广泛。众多的信教群众是一支重要的社会群体。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有利于南通的宗教和睦、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三是场所庄严。狼山广教寺素有中国八小佛教名山之称,是国内唯一的大势至菩萨道场,在苏浙沪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每年正月初五,均有数万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信徒来此朝山礼佛。南通天宁寺、南通城隍庙、狼山天主堂、海门天主堂、二甲香光寺、如东国清寺、如皋定慧寺等一批宗教活动场所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近几年来,在南通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民宗局坚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主动将宗教工作服从、服务于全市工作大局,加强依法管理、注重教育引导、积极探索创新,深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建设,不断提高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素质,大力开展慈善公益事业,建立健全宗教领域平安创建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主要宗教活动场所:
南通市基督教堂
南通狼山天主堂
南通清真寺
南通城隍庙
南通太平寺
剑山文殊院
军山普陀别院
南通天宁寺
南通狼山广教寺
调查中,信教群众以信仰佛教居多。对于教规,信教者大多表示心诚就行;但都能坚守原则,在信仰宗教与其他事物(比如入党)发生矛盾时,不会放弃宗教信仰。
人们认为宗教主要是起精神寄托的作用,这说明了人们对宗教的本质了解的很清楚,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人的压力很大,需要精神寄托的事实。还有一小部分人认为宗教的主要作用是修身养性,这种境界很高,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信仰宗教与职业,年龄,学历和出生地无关。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信教者以低学历者,乡村人口,老年居多,其实不然。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信教者的来源也在发生着变化,有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高学历的人士加入了进来。结论:
由于受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兼容,宽容等精神的影响,在中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共处,未发生过宗教纷争;信教的与不信教的公民之间也彼此尊重,团结和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
但应该可以看到的是,宗教在中国并未像在国外那样普遍。这也许和中国人所固有的那种恬淡的性格有关。在高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神经绷的越来越紧,各种问题,烦恼也越来越多,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转向宗教,去寻求内心的安宁与静谧。尤其是年轻一代,熟悉西方文化,生活与西方接轨,相信在未来,基督教等西方教派必然会在中国热起来;而西方教派的轻松,融入生活,也一定会吸引愈来愈多的人加入。
附录:
第三篇:居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写写帮推荐)
迁安市滨河村居民宗教信仰现状调研报告
实践主题:居民宗教信仰调研
实践时间:2015年8月4日—8月7日 实践地点:迁安市滨河村社区及大郭庄村 调研人员:彭云龙,冯宇恩
任务分工:我们两个一起做调查,一个人询问并指导完场问卷,另一个人负责记录相关问题及对方的情况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我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在我住的社以及村庄有聚会的地方,我也想了解一下很多附近居民的情况,正好借此机会去做调查。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29份一共收回了26份,回收率达到了89.65%。(因为是当时发问卷给一个人,等他写完才收回,所以回收率比较高。)我们一共接触到了滨河社区以及最近的大郭庄的近100人,其中有大概六十多人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回答我们的一些相关的问题,包括26份收回的调查问卷。经过这次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以下这些内容:
1.部分被传过基督教信仰的人有些误解认为一些基督徒传福音(传教活动)影响到他们,总是缠着他们没完没了的对他们说。就算有些感兴趣的人也会说没时间去聚会而拒绝。
2.有一个信佛的说他是看过一些含宗教内容的影视之后而去相信的,而且真心认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对于国家政策方面,他希望国家支持并将传统中国信仰发扬光大,并且要坚决打击邪教。
3.有的人说看过一些宗教书籍如圣经、佛经等,但认为这些思想是在给人洗脑。如果自己的孩子有宗教信仰,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不支持也不反对,表示不会过多干涉孩子的信仰生活。
4.在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做了调查,可能是因为接触的那些人文化程度不高的缘故吧,很多被调查人员有畏惧该项调查的心理,可能觉得宗教信仰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不敢过多谈论吧。
5.也有人反映基督教的一些信仰思想传播到农村社会底层时,尤其是传播到年长的爷爷奶奶这一辈的人耳中时会有很大偏差,但也承认有信的好的也有信的不好的。
6.大部分的人都是只知道国家宗教信仰自由,具体的相关政策及导向都不知道,很多人也希望国家对宗教活动的传播进行管理,不要把最原始的核心的好的思想给传播歪了。
7.几乎所有人对邪教的态度都是坚决反对,当遇到传播邪教思想的人都会采取不理睬的行动,但都不会去报警,因为都没有触及到个人的利益。
8.有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家庭,家庭成员中有半数以上党员,当谈及信仰问题时,他们说只信仰共产党,对党表示绝对的忠诚。他们也都认为信佛的比较有礼貌。
9.个别人会觉得谈信仰的前提是活着并且有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10.一些人对基督教有了解,也知道附近也有人信,并且知道他们经常回去一个地方聚会。
11.有一个大姐家里有亲戚信佛,她就了解一些相关的事情,比如“还愿”、“磕大头”、上香等。曾经有过佛教徒给她讲过一些与佛相关的内容,她说以教人行善积德为主,她还提到她发现这些佛教徒都非常有信仰动力,虽然说不清楚具体是什么。
12.当向他们介绍宗教知识时或者宣传宗教信仰时,很多人都是拒绝接受的。13.前几年附近有很多宣传邪教(法轮功)的,会劝人退党。这里的人经常会遇到这种事,他们都表示特别的反感。
14.有些人觉得对于宗教信仰上,觉得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不回去过多干预别人,也就是保持中立的态度,但当谈及自己儿女时却说因为没有过多了解的原因会比较反对子女,担心子女会因为迷信儿走火入魔之类的。
15.很多人对于佛教的印象是行善积德,认为他们拜佛的人和一般人不太一样。
16.也有一部分无信仰的人人觉得宗教信仰是个人的事情,不希望国家过多干涉,无论是好的引导或者强制性的规定,因为他们提倡信仰的绝对自由。17.多数学生了解的层面也不深,但因为教育的原因,对于几大宗教也都有知识性的了解。更多的也是对佛教的了解,尤其是佛教的由来这方面。
18.中学生往往会觉得感悟人生的过程可能会悟道某个宗教的含义。,但不会在家长的逼迫下而去相信宗教,并且也知道国家是不允许逼迫性的传教的。
19.调查过程中接触到一个学生,家里的人经常会谈论有信仰的人和事,他说自己不会过多受这些影响。他还提到,信仰能对一个人的性格造成影响,良性的往往居多,但是当信仰发生扭曲的时候,所带来的后果就比较可怕。
20.也了解到了当地有部分传教活动进家门的事情,有少部分人表示这样可能有点过,他们不能接受。
21.关于不同信仰的人会不会成立家庭的问题,很多人都认为不同的信仰不会有交叉,基于这个原因,更加认为同样信仰的人更能在一起组建家庭。
22.在调查过程中有一个大姐谈到对于这个信仰问题,只是觉得挺好的,但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去相信,而且也知道国家不反对。
23.一个佛教徒称自己听过好多佛教的相关内容,也是以行善为主,也表示自己信教非常有动力。
24.很大一部分人说自己不信教的原因都是不了解,谈不上信与不信。也有一些无神论者说自己就不想有信仰,觉得相信自己就好,相信自己的拼搏努力,而再怎么努力的向神啊佛啊的祈祷都没有。
25.一些接触过传教人士的人说信教的人不一样,虽然自己很相信,但普遍认为他们的思想很顽固道理很牵强,并且逻辑不通。
26.有一个小女孩提到自己的家人加入了某个宗教,只是因为听某些人经常说。而且她的家庭也并没有因为信仰的原因经常出现家庭矛盾,其他的一些人也推测如果自己的家里有人信仰宗教,同样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矛盾。
27.过程中调查了一群在校的高中生,他们普遍表示会通过在学校的一些课程学习到关于宗教的知识包括一些宗教典籍,但是都不太感兴趣。
28.这些学生也觉得有信仰宗教的同学,看起来他们的性格更加沉稳,处理一些事情时更加的冷静。
29.调查也显示,如果有宗教信仰的家长过多的和正在上初高中的孩子谈这方面的问题,学生们会比较反感,但大多数人也觉得会有一些触动。30.当一些人被传教的时候,他们如果没有事情做的话还是会去听听的,当然只是当做一件很普通的事就过去了。
三、实践感言
彭云龙:这次调查一开始去的是村子里,而且正好碰到的是年级大一点的爷爷奶奶,可能因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不是很能明白我们的意图,很多人不配合我们的调查,所以第二天我们才去的社区。还感觉做实时调查一定要有耐心,还要敢于和调查对象交谈,并且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即时应变。
冯宇恩: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很多人都没有信仰,甚至不知信仰为何物。很多人处于信仰混沌的状态。很少有人去思考自己要去信仰什么,或者是自己信仰的到底是什么。但是,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被调查人群还是很开明的,基本上都不会去干涉自己子女的信仰
附录:调研问卷
第四篇: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
内蒙古大学结课论文
浅谈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我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小学开始,到大学,已经进行13年,且教育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意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素养的人。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大学生信佛、信教是近年来一个日益凸现的现象,本文对这一现象的成因、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此就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政治教育
大学生信教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凸现的一个社会现象。根据2003年对北京地区10所高校2820名大学生的调查,信奉各种宗教的大学生占9.2%,远远高于前苏联宗教社会学家估算的前苏联的18岁~30岁青少年信教人群占1%~3%的比例。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中的党员和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二者占了被调查人员的60.16%。这两类学生一般而言是大学生中政治上和精神上比较积极向上的部分,在大学生中相对数量比较少,大约占到在校大学生的35%左右。[1] 大学生信教人群形成的原因
经2011年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信佛、信教的大学生中有37.6%是为了寻求精神解脱,27.6%是家庭信仰的延续,有15.4%是随社会风俗。[2]这三项是大学生信教的主要原因。
1、生存焦虑的影响,即需求性信教。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独生与娇生惯养的现象,且对待社会存在幼稚的理想主义思想。每个大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在上大学以前,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大部分学生在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没有受过任何挫折与磨难;有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甚至无法独立生存。然而,大学生跨进大学校门就跨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高中时代的生活学习环境。在这里,一切并不符合他们的理想,他们要独自处理生活学习的诸多问题。随着自我意识和理性意识不断觉醒。他们看到了高中时代不认识或认识不够的许多责任和压力。面对家庭生存、个人生存和自身条件缺陷等种种压力,当他无法解决、无法发泄、无法承受或缺少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爱,他们变得愤世嫉俗,惴惴不安。当他们所受的教育过于空泛,面孔过于呆板,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切时,宗教就会成为最有效的心灵的避难所与解脱地。
这一情况也体现了中国人信教的通常特征,在发生问题或产生需求时,投入宗教信仰当中。但与普通民众不同的是,大学生信教更多的表现在心理调节的需求方面。
2、家庭和民族传统的影响,即传统性信仰:
宗教在我国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中有悠久的传承。在读书、考状元等方面就有许多宗教信仰。
内蒙古大学结课论文
在民间,满一岁的小孩需要抓周,抓到毛笔就代表以后爱读书,能成为书法家、文人;抓字典,代表文学家或法律。[3]每逢考试,尤其是在孩子升学时,父母都会专门到就近的文殊菩萨面前去请愿,认为文殊菩萨掌管着人的智慧,能够保佑孩子如愿以偿的考入理想的学校。考完后,还需要回到寺庙进行还愿。2015年经过对内蒙古大学在校学生随机抽查询问的100人中发现,在考大学前,家人或自己,正式或非正式的进行过宗教膜拜,祈求保佑自己考入理想大学的同学占99%.这种家庭和民族传统的影响,即传统性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颇深,使得一些大学生延续家庭信仰,在生活中遇到困难、考试、不快时,祈求神灵对其进行庇护。
2、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即文化性信仰。
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发展,中外文化互相交流。一些外国的节日,被国内商家肆意炒作,成为全民节日。例如:国外的圣诞节,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基督教的传统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4]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佼佼者,他们思想活跃,获取新知识的欲望很强烈,是过圣诞节的主要生力军。在同学间互问圣诞快乐,互送平安果的时候,虽没有特意去加入基督教,但已经将基督教祈求平安的意义传递出去。
4、政治教育空泛,不能满足精神需求。
近年来,学校学生工作多为理想信念、道德美德,与现实生活实际有很大的距离。例如:道德教育告诉我们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而现实生活中,碰瓷老人频频出现,大学生见义勇为屡屡被告上法院。2010年3月23日,警校在校大学生李凯强因见义勇为救助老人而被告上法庭。[5] 教育欠深入具体,教育形式单
一、生硬,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不够。因此,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极易导致学生出现理想的迷失、价值观念困惑不解,或无能为力,或无所适从,以致走向宗教。高校的思政工作效果不能让人满意。许多学生对高校的信仰教育内容感到枯燥、缺乏吸引力,觉得没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认为理论和显示相脱离,难以被学生接受。
正是以上诸种因素促成了大学生信教人群的出现,其中除传统信教者外,其余人员信教都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有这样那样的关联。
二、大学生信教的特点分析
大学生是社会人群中带有显着特点的部分。他们虽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但因接受高等教育而聚集在一起,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加之知识青年特有的思想活跃,喜好探知未知世界等特点,使大学生信教人群具有不同于其他信教人群的显着特点。
内蒙古大学结课论文
1、大学生信教比例呈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在抵触宗教,而是对其充满兴趣,大学生信教比例不断上升。例如:谈宗凡曾在2005年与2006年分别进行调查宗教信仰人数,结果显示2006年比2005年上升了3.7%。[6]王康于2007年对杭州四所高校的调查显示(不包括中立者),自称有宗教信仰的占32.l%。[7]
2、普遍参与宗教活动,但缺乏对其深入认识。
因为国内大部分大学生对宗教知识的获取更多地是靠听说或互联网以及周围环境的熏陶而来的,而不是亲自去实践,对所信仰的宗教文化不甚了解,因而他们在宗教态度和行为上也呈现出多样化。常常是理性与盲目交织,虔诚与暧昧并存。例如:国外的万圣节、圣诞节,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参与,同学之间互送彩蛋,互送平安果成为一种交际时尚,但入基督教,成为基督教信徒者甚少。很多同学出于好奇,在节日期间随同朋友一同前往教堂参加活动,但很少做日常性礼拜。这些都是当前大学生信教的普遍情况。
三、大学生信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启示
针对大学生信教的现状,复杂的原因和对宗教的种种模糊认识,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引导,使他们树立唯物主义的无神论世界观。我认为应着重加强以下三方面的教育:
1、重视对宗教文化知识的教育
重视宗教文化知识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中丰富的人文知识及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增长见识,提高人文素养。加强宗教文化及热点问题的探讨、研究,积极开设有关热点问题讲座,有利于正确认识我国宗教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增强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首先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大学生精神方面的问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因此,学校应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
再次,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困惑、疑难、不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盲目信教、盲从信教的从众心理,才能是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上科学家信教的问题,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大学生思想认识中起到主导作用。
从宗教宣传中吸收有益成份
做思想政治工作意在使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内蒙古大学结课论文
奋进向上的人。宗教也关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灵魂净化、慈悲兼爱。从总体上讲,思政工作比宗教的影响力大得多,但也不能不看到在某些地方和某些层面,宗教的影响正急骤扩大。尤其在大学生当中,思政工作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
大学生宗教信仰不同于一般的宗教信仰,感性成分大大高于理性的追求,大部分所谓的“信教”学生对真正意义上宗教信仰认识不足,在社会生活等方面并没有严格按照宗教的仪式、规范、理念行事,宗教在道德、人际交往和人生追求等方面的调整作用不明显,所具有的宗教信仰特征不突出,可以说大部分信教大学生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宗教信徒的信仰特征,但一部分大学生寻宗教庇护的心理意识强、他们主要认可宗教的人文关怀、道德意境及其艺术和美的表现形式。
四、参考文献
[1] 浅谈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OL].考试吧论文频道,2009年1月12日; [2]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报告[OL].道客巴巴,2011年5月; [3]抓周[OL]好搜百科; [4]圣诞节[OL]好搜百科;
[5]大学生遇到“碰瓷儿”老太?见义勇为被告[OL].大河网,2010年3月; [6]谈宗凡.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2007,(8); [7]王康.在杭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7);
第五篇:浅谈宗教信仰对人性的影响
浅谈宗教信仰对人性的影响
东西的宗教哲学思想最大的差异在于对人性之初的认识。东方儒教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西方基督教则坚信人一生下来就带有原罪,本恶。这两种不同的见解,导致对人类行为上的认识也有着严重的偏差。
东方人在纠正人类行为,首先站在一个完人的立场上,去严格规范。闭门思过,拷问灵魂,其实都是在用一种神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人的行为,这必然导致心灵上的煎熬,以致于最后对自己的完全否认,从而在精神上承受极大的压力。人们经常会说:做人好累。其实这句话应该是:做完人好累。究其原因,是因为你让自己站在神坛之上。
西方人首先就确立了自己是人,而且是有罪的人。人一出生,饿了要吃,冷了要穿,有好的东西就要抢,具有掠夺性和占有性。在人的本质上具有人性和兽性两个方面,人性表现在对事物善恶是非上的辨识,而兽性的表现就如同动物世界里简单的掠夺上。所以西方人在规范人类行为上,虽然也一样如东方思想接近完美,但它更具有宽容性。
人类社会中,规范人类行为的方式上都沿用着两条路线,一是法律,二是道德,法律规范了人类行为上的最低限度,也就是约束人们什么事情不可以做。而道德则有更高的要求,提出什么事情我们必须去做。不违范法律不等于说就是好人,只有在合乎道德和法律的同时,才能确立人的善恶好坏。
法律依靠其特有的强制性,严格的规范人类最基本的行为,而遵循道德守则呢?更多的是依靠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在这方面东西方文化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宗教信仰。西方基督教用赎罪的方式,劝人向善,用帮助他人的手段来谋求宽恕自己罪恶的灵魂。以求得进入天堂。东方佛教宣扬善恶因果,鼓励世人多行善事,以脱离苦难,往生极乐世界。
任何的一种宗教思想,其实都为了让人远离罪恶,让人性中的善在更大程度上压倒恶。人类恶的本质源于自我。当这种自我无限制的膨胀,就演变成极度自我的自私,最后漠视生命,导致犯罪。记得前不久的沈阳街头,一个人昏倒在马路上四天四夜,没有人伸出援助的手,最后导致他离开人世,这就是排他的自私造成的漠视生命的存在,从本质上来说,和马家爵漠视生命连杀四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我国在解放之初,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强烈的富国强民的迫切愿望和信仰,促使出现空前高涨的社会凝聚力,一切从国家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使当时的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出现安定稳定的局面。而在六七十年代的浩劫中,人类社会的高度信任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挑战,夫妻反目,父子成仇,人人自危,人类的自我保护意识在畸形中得到发展,壮大。也正基于此,自私在人性中得到扩张,这在后来的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下,人类关系演变成一切向钱看的利欲关系。虽然从表面上看,一样是安定繁荣的社会面貌,可在更深处,却是一种生活在自我自私的条件下的宁静。
没有了追求,没有了信仰,人类在茫然中盲目的发展着自我。忘记了自己基于社会的责任。信仰危机促使道德的沦丧,膨胀的自我使得人们忘记了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必然导致集体的漠视罪恶,最后漠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