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密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密云县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办法的通知
密政发„2012‟20号
密云县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密云县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地区、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委、办、局,各县属机构:
《密云县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办法》已经第3次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密云县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成效,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的通知》(京政发„2010‟20号)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完善本市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通知》(京绿造发„2009‟14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管护补偿范围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山区生态公益林,是指经区划界定在本县山区集体所有的山场上人工种植或者自然生长的,以生态功能为主的中幼林、成林和灌木林。
第二条 本着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和管护资金分开使用的原则,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由各乡镇政府统一安排使用,实行按劳分配。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偿的对象为直接负责生态公益林抚育、保护和管理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第三条 在村党支部、村委会担任职务且领取工资的村干部,以及从事二、三产业有稳定收入的人员,不参加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不享受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偿。
二、组织管理
第四条 县政府成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县农委、园林绿化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县财政局、经管站、人力社保局、园林绿 2
化局及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园林绿化局,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我县生态公益林管护的有关政策,组织和协调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实施,负责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及时解决管护工作中的问题,推进全县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第五条 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县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责任书,明确镇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镇长为直接责任人。乡镇林业站负责本乡镇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管理和实施,要做到任务量化,定岗定人,实行网格化管理。
第六条 我县对山区生态公益林实行社会化管理。各乡镇应建立由专业生态公益林管护队伍、专职林务员队伍、季节性生态公益林管护员队伍和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受益群众共同参与的生态公益林管护体系。参加生态公益林管护的人员,应履行《北京市山区生态林管护职责和标准(试行)》中规定的林木抚育、监测病虫害、森林防火、保护森林资源等工作职责。
第七条 组建镇级专业生态公益林管护队伍。各乡镇根据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并与“六护”工作相结合,组建由15-30人组成的专业生态公益林管护大队。管护大队由镇林业站统一组织管理,全年重点从事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在森林防火期负责森林防火巡查及火灾扑救,在非森林防火期开展林木抚育等森林健康经营活动。
镇级专业生态公益林管护队员选用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公平、公开、竞争的原则。接受群众监督,严禁暗箱操作,杜绝任人唯亲。
(二)坚持用工本地化原则。应从本乡镇现有的25-45周岁的男性农村劳动力中选用。
(三)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具有较强的山地作业能力。
专业生态公益林管护队员由各乡镇政府统一组织选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第八条 设立村级专职林务员。以行政村为单位,生态公益林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村应设专职林务员1名,作为季节性生态公益林管护员的队(组)长。生态公益林面积在1000亩以下的村,可由其他村干部或农业科技员兼职做好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
(一)主要职责。全年上岗,专门负责协助村委会监督检查季节性生态公益林管护员的上岗巡查、技术带班等工作情况,并负责记录考勤和管护档案等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本村生态公益林病虫害监测和组织林木抚育等工作。
(二)选用和管理。林务员由村委会从季节性生态公益林管护员中选用,并由村委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乡镇林业站负责绩效考核。
第九条 建立季节性生态公益林管护员队伍。根据本乡镇各行政村生态公益林管护需要,依照“合理划分、规模适度、便于巡护、落实责任”的原则,确定全乡镇季节性生态公益林管护员的总人数。以村为单位组成管护队(组),在村委会和林务员的 4
组织下开展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
(一)主要职责。从事清理林下可燃物,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制止野外用火行为,看守山头路口,及时发现和报告火情,禁止乱砍滥伐、损毁林地林木,保护野生动物等工作。
(二)上岗时间。每年11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上岗期间由镇林业站统一配备袖标或马甲、胸卡、防火工具。
(三)任用条件。男性年龄60周岁以下,女性年龄5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具有生态公益林管护能力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第十条 享受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人员,在森林高火险期内,即每年1月1日至4月15日,由村委会和林务员根据本村实际,统一安排防火巡护、看守路口、清理可燃物等工作,做到受益群众人人参与森林防火。
第十一条 由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自行投资投劳,在承包集体荒山上营造的生态公益林,按照本次本村核定的每名季节性生态公益林管护员的管护面积,优先安排家中一名劳动力上岗,参与统一的管护工作。
第十二条 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在集体山场进行义务植树形成的生态公益林、认养的集体生态公益林、租赁开发的四荒地生态公益林的管护,由村委会与有关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进行协商,可以交由村集体管护,也可以自行管护,但自行管护的不享受本次生态公益林管护补偿政策。
第十三条 实行生态公益林管护员全员投保制度。镇级专业生态公益林管护队员、村级专职林务员、季节性生态公益林管护 5
员,由各乡镇负责统一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将其作为上岗的必备条件。
第十四条 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争议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三、管护资金
第十五条 根据各乡镇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落实情况,由县园林绿化局检查验收汇总,并定期报县财政局,县财政局将资金每半年拨付各乡镇一次,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发放。各乡镇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管护的资金投入力度,降低对上级生态公益林管护经费的依赖程度,确保镇级专业生态公益林管护队伍健康发展。
第十六条 严格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对挪用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依据相关规定严肃查处。
四、培训制度
第十七条 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合作,每年年初联合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生态公益林管护员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十八条 建立和实施生态公益林管护员持证上岗制度。实行专业管护队员技术等级制度,定期组织管护人员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并参加规定的考核,成绩合格者方能上岗。
五、考核制度
第十九条 各乡镇林业站负责对本辖区内的专业生态公益林管护队员、村级专职林务员、季节性生态公益林管护员进行培训、业务管理、技术指导,对其管护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验收。
(一)负责制定本乡镇年度生态公益林管护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并按《北京市山区生态林管护职责和标准(试行)》和《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执行。
(二)严格考核,按照管护职责和标准,依据县镇两级政府签订的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书,定期进行检查、验收,年终公布结果。
(三)山区生态公益林年度管护工作完成后,各乡镇进行自查、总结,并于5月底前向县园林绿化局上报自查结果。
第二十条 本着“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负”的管护要求,各乡镇应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生态公益林管护员的防火责任区域,实现网格化管理。凡发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停发本人管护补偿资金;情节严重的,取消其管护员资格:
(一)森林防火期内,上岗期间不佩戴标志、胸卡,不携带扑火工具的,每次停发50元;
(二)森林防火期内,上岗期间迟到、早退、脱岗、漏岗、扎堆聊天、打扑克、下棋、织毛衣、打盹睡觉等,每次停发50元;
(三)在管护责任区内发生野外用火的,每次停发50元;
(四)在森林防火期内,擅自离岗或上岗期间吸烟的,每次停发200元;
(五)在管护责任区内发生森林火灾的,停发责任管护员3 7
个月管护资金,同时停发林务员1个月管护资金;
(六)享受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林地,凡发生火情、火灾、乱砍滥伐案件的,按实际过火面积和林木损失蓄积量,停发相应面积1-3年的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第二十一条 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各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山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护档案,各村林务员要建立管护台帐。
六、附则
第二十二条 各乡镇可根据本辖区内实际情况,制定落实《密云县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办法》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困难较大的可以分步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县园林绿化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密云县山区生态林管护补偿机制实施办法》(密政发„2004‟73号)同时废止。
主题词:林业 生态公益林△
办法
通知
抄送:县委办公室、人大办公室、政协办公室、纪委办公室,法院、检察院。
密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3月28日印发
第二篇: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护检查验收办法
赣林资字[2010]453号
关于印发《江西省生态公益林检查验收办法》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省生态公益林的保护管理,及时掌握和了解公益林的增减变化、管护质量、资金使用等情况,客观评价公益林保护管理的成效,充分发挥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我厅根据《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公益林管理实际,制定了《江西省生态公益林检查验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函告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翟光木 联系电话:0791-5269523)
江西省生态公益林检查验收办法
江西省林业厅 二O一O年十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技术标准....................................................................2 第三章 检查方法....................................................................4 第四章 数据处理与成果报告.........................................................10 第五章 质量管理...................................................................14 第六章 附则.......................................................................15 附表1-1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检查目的
全面贯彻落实《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全省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及时、全面掌握生态公益林增减变化、管护质量和资金使用等情况,客观评价公益林保护管理成效,保障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正常使用和林权所有者、林木管护者的合法权益,积极促进各地生态公益林管护水平的提高,并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发放和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
第二条 检查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三)《国家公益林认定办法》(林策发[2001]88号);
(四)《江西省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办法》;
(五)《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办法(试行)》(林资发[2004]138号);
(六)《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江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72号)。第三条 检查对象与检查验收机制
(一)检查对象: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
(二)检查验收机制:采取省、市、县三级检查验收机制,每年检查验收一次。首先由县级实施单位进行自查,然后由设区市对辖区内各县进行抽查验收,最后由省林业厅组织重点抽查验收。
第四条 检查内容
(一)生态公益林管护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
(二)生态公益林资源管护情况;
(三)生态公益林面积变化、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
(四)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拨付和发放情况。
第二章 技术标准
第五条 地类
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资发[2003]61号)的地类划分标准。林业用地划分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其中灌木林地分为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和其它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分为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宜林地中的灌丛地单列,分为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灌丛地和其它宜林地。
第六条 公益林林种与事权
(一)林种:分二级林种和三级林种。二级林种分防护林、特种用途林;
三级林种:防护林分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少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特种用途林分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林等。
(二)事权:分国家级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第七条 生态区位
河流源头、河流两岸、重要湖泊和中型以上水库周围、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等。
第八条 林龄
根据优势树种确定龄组,有林地龄组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
第九条 征地类型
征地类型分临时占用和永久性征占用二类。第十条 采伐类型
采伐类型划分为更新采伐、抚育采伐、低效林改造采伐和其它采伐四种。
第十一条 采伐方式
(一)更新采伐分为择伐和小面积块状或带状皆伐。
(二)抚育采伐分为定株抚育伐、生态疏伐和株间间伐。
(三)低效林改造采伐分为皆伐改造、择伐改造和综合改造。
(四)其它采伐分为征占用林地采伐和其它采伐。第十二条 非法采伐 非法采伐分为盗伐和滥伐。
盗伐是指擅自砍伐国家、集体、他人所有、他人承包经营管理或本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及在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以外采伐国家、集体、他人所有或者他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
滥伐是指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虽持有林木采伐许可证,但违反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时间、数量、树种或者方式,任意采伐本单位所有或者本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以及超过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数量采伐他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
第十三条 管护形式
管护形式分专业管护、个体承包管护和其它三类。第十四条 小班核查面积与合格小班
(一)小班核查面积
1、小班界线没有变化时,经核查重新量测的面积与区划界定面积相对误差(以区划界定面积为准)在±10%以内者,并认可该小班区划界定面积;否则以重新量测的面积为准。
2、小班界线发生变化时,重新量测小班面积,并以量测的小班面积为准。
3、小班面积可在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求算。
(二)合格小班
由于管理、管护不力等原因使得地类发生变化,或造成公益林面积减少的,该小班管护不合格。
1、当小班界线因人为因素(如采伐、征占用林地等)发生变化但有合法手续时,该小班为合格小班,否则为不合格小班。
2、生态公益林小班的地类因人为因素而发生变化,有合法手续时,该小班为合格小班,否则为不合格小班。
3、发生非法采伐、采脂、樵采、放牧和滥挖野生植物的小班,为不合格小班。
4、补偿资金未及时、足额到位的小班为不合格小班。
第三章 检查方法
第十五条 检查程序与样本抽取
(一)县级自查
各实施单位在每年11月底前完成本辖区内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检查验收工作,检查内容包括生态公益林管护制度、管护责任和补偿资金落实、政策宣传、护林人员执勤、森林资源管护等情况。同时,向设区市林业局和省林业厅上报自查材料。
(二)市级抽查验收
各设区市林业主管部门在每年12月底前完成对辖区各县公益林实施情况的检查验收工作。设区市检查验收采用抽样方法进行。
1、抽样方法:以县为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强度不得低于公益林面积的10%。
2、样本确定:随机抽取6个乡(镇、场),其中国营林场至少1个。以被抽中乡镇场为基本单位,每个乡(镇、场)随机抽取2个以上村级(分场、工区)单位,对所抽中的对象进行生态公益林全查。
3、抽样强度:不得低于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10%。
4、护林员样本确定:访问抽中乡(镇、场)3-5个护林人员。
(三)省级核查
1、抽样方法:随机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
2、样本县确定:县级样本及样本数量由省林业厅确定。
3、样本乡确定:样本乡镇由检查组抽取。对样本县随机抽取4个乡镇场,其中国
营林场至少1个。以样本乡镇场为基本单位,每个乡(镇、场)随机抽取2个以上村级(分场、工区)单位,对所抽中的对象进行生态公益林全查。
4、抽样强度:抽样强度不得低于全县生态公益林自查面积的5%。
5、典型抽样:对群众反映、核查人员在核查过程中发现有林木采伐、征占用林地及其它管护问题且不属于随机样本的小班,作为典型样本抽取。对典型样本进行单独核查、单独分析。
6、护林员样本确定:访问样本乡3-5个护林人员。第十六条 检查方法
核查采用文案调查、访问调查、小班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文案调查是了解、查阅被核查县和经营单位有关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管护、补偿基金管理方面的文件及有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等情况。
(二)访问调查是对生态公益林制度和管护方面的情况进行访谈。
(三)小班实地核查是对各小班核查因子进行现地调查。第十七条 文案调查
(一)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全面了解检查单位生态公益林区划和管护等有关情况。县级材料包括:
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图、表、卡、证和报告);
2、有关生态公益林管护方面的规章制度;
3、有关中央和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补偿资金使用情况台账;
4、有关生态公益林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方面的材料;
5、有关生态公益林禁伐、限伐实施方面的材料;
6、与林权权利人签订禁止或限制采伐的协议;
7、生态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8、其它需要查阅的资料。
(二)调查内容
1、管护制度及人员配备情况:检查县、乡两级公益林管护责任与补偿资金落实情况。
⑴管护细则:是否编制了管护细则。
⑵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县级实施单位是否制订了补偿资金管理办法。⑶管护人员名册:管护人员名册是否齐全。
⑷管护人员考核:生态公益林管理部门是否制定了管护人员考核制度,并对管护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⑸奖惩制度:是否建立了奖惩制度。
⑹管理机构:县、乡是否成立了相匹配的管理机构; ⑺专职管理人员:县、乡是否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
⑻护林员:县、乡是否配备了与生态公益林面积相匹配的护林员。⑼管护区域划分是否合理:管护区域的划分是否有利于管护活动的开展。
2、管护责任情况检查:检查县、乡两级公益林管护责任情况。
⑴管护责任书:当地政府是否与林业主管部门签订了重点公益林管护责任书。⑵管护合同:林业主管部门是否与护林员签订了管护合同。⑶限伐协议:林业主管部门是否与林权所有者签订了禁伐协议书。参见附表1。
3、管护责任与补偿资金落实情况检查:检查县、乡两级公益林管护责任与补偿资金落实情况。
⑴一卡通开通情况:个人林权所有者和管护人员是否开通了补偿费和护林员管护费一卡通服务。
⑵资金发放情况:补偿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是否存在挪用、挤占、截留、贪污行为。
⑶资金管理账目:资金管理账目是否清晰。参见附表2。
4、档案管理情况:通过查阅相关档案记录和资料,检查县、乡两级公益林档案管理情况。
⑴管理制度:是否建立了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⑵管理人员:是否配有专职的管理人员。
⑶档案储存:是否配有专用档案室、档案柜及专用计算机。
⑷文件档案保存:是否分类对有关合同、协议、公益林小班分布图、小班因子表全
部进行了分类保存。
⑸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否建立了全县统一规范的生态公益林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参见附表3。
5、政策宣传情况:通过查阅相关档案记录和资料,以及现场检查全面评价县、乡两级生态公益林政策宣传情况。
⑴电视、广播、报刊:分国家、省、市、县四级分别登记数量。
⑵宣传册、公示牌:是否印发了宣传册,设置了公示牌,登记有关数量和所用费用。⑶标语:是否在公益林区刷写、张贴了有关标语,登记有关数量和所用费用。⑷宣传标志牌:是否在公益林区入口或在公益林连片面积超过1000亩的主要入口设置了永久性宣传标志牌,登记有关数量和所用费用。
参见附表4.第十八条 访问调查
访问调查对象主要为管理人员、管护人员和公益林区干部群众。
(一)护林员
1、管护人员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证件类型和号码、家庭住址,是专业护林员还是兼职护林员,管护人员核实。
2、管护形式:是专业管护、个体承包管护还是其它管护形式。
3、管护面积:指护林员的管护总面积。
4、管护合同:指管护人员是否与林业主管部门签订了规范有效的管护合同。
5、管护面积与管护范围是否匹配合理
6、出勤情况:管护人员是否规范填写了出勤表,年出勤天数。未填写出勤表不得分。
7、巡山、管护记录:是否对巡山、管护情况进行了记录。参见附表5。
(二)社区公众
1、访问对象信息:随机访问林业部门和乡村干部、管护人员以及公益林区群众四类人群各3-5名,对访问对象登记相关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身份、单位、家庭住址。
2、是否愿意把林地划为生态公益林地;
3、管护资金应到位数量:指单位面积;
4、管护资金实际到位数量:指单位面积;
5、是否认同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6、是否认同现行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标准;
7、是否存在违反禁伐、限伐情况;
8、生态公益林管护后是否对收入有影响,如有影响,则收入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9、是否存在樵采、放牧、滥挖野生植物等行为。第十九条 小班实地核查
(一)小班界线核对
核对小班界线,当实际小班界线与区划界定的小班界线有变化时,要求按照新的小班界线重新划分小班。小班的最小面积为1亩。
(二)面积核查
对小班边界没有发生变化的小班,重新量测面积,当量测面积与区划界定小班面积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时,维持区划界定的小班面积不变;当相对误差超过±10%时,以新量测的小班面积为准。小班面积相对误差计算公式为:
小班相对误差(%)区划界定面积重新量测面积100%
区划界定面积对小班边界发生变化的小班,以重新量测的面积为准。
小班面积可采用地形图调绘和GPS等方法进行量测。运用GPS测量要求根据小班形状和小班面积大小,按照GPS测量规范测量求算面积。小班面积测量精度要求误差不超过±5%。
(三)小班因子调查
1、小班经营活动及自然灾害调查
⑴小班特征:指小班所在的行政村或林班号、(区划界定时)原小班号、检查时候所编制的小班号、小班所在地形图或其它图形的标准图幅号和GPS坐标,GPS坐标系统为WGS84坐标系统,GPS坐标以度、分、秒表示;
⑵生态区位:指小班符合《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1]88号)中对 8
应的生态区位代码;
⑶林种与事权:林种填写生态公益林亚林种,事权填写国家、省级。
⑷图、书、卡、证建档:指公益林小班的区划图、界定书、分户登记卡和林权制档案中小班主要因子是否一致,与生态公益林地理信息系统有关信息是否一致;
⑸区划面积:指区划界定的小班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下同; ⑹核实面积:指小班核查面积;
⑺地类:按技术标准中划分的地类填写代码;
⑻权属:有林权证的依据林权证确定,无林权证的通过查询确权依据(包括政府出具的相关材料、签订的禁止和限制采伐协议等)确定;
⑼征占用林地:量测征占用林地的实际面积,调查是否有征占用林地的审批文件,由此确定征占用林地是否有合法手续以及是否按照规定的面积办理;
⑽林木采伐:确定采伐木的采伐,量测发生林木的面积,调查是否有林木采伐许可证、是否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作业,调查林木采伐的株数、材积、优势树种和采伐方式;
⑾小班经营活动情况:调查重点公益林是否有更新、抚育、采脂、荒造、低改活动,没有相关的合法手续、不按照批准的文件规定的措施进行的更新、抚育活动,为非法经营活动;调查小班内是否存在滥挖野生植物、放牧和砍柴等活动;
⑿森林火灾:量测发生森林火灾的实际面积,确定发生森林火灾的; ⒀森林病虫害:量测发生森林病虫害的实际面积,确定发生森林病虫害的; ⒀备注:记载核查中发现的其他情况及说明。参见附表6。
2、被征地小班调查
⑴小班特征:同本条本款
(一)的相应内容;
⑵林地征占用现场记录:记录征占用林地类型,即永久性征占用、临时征占用;征地面积和征地时间,临时征占用是否及时进行了更新。
⑶林地征占用手续办理情况:查阅林地征占用手续,登记征地类型、征地面积和征地信息。
⑷采伐证:查阅征占用林地小班采伐证办理情况,及采伐证上明确的采伐蓄积量。
3、被采伐小班调查
⑴小班特征:同本条本款1的相应内容;
⑵采伐证:调查是否有有效的林木采伐许可证,以及采伐证批准单位;
⑶采伐类型:分别调查采伐小班的设计采伐类型和实际采伐类型,设计采伐类型根据采伐许可证或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确定,无采伐许可证或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的为非法采伐;
⑷采伐方式:分别调查采伐小班的设计采伐方式和实际采伐方式,设计采伐方式根据采伐许可证或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确定,无采伐许可证、无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不按采伐许可证和伐区采伐作业设计采伐的为非法采伐;
⑸龄组:调查采伐时的小班龄组;
⑹采伐材积:调查采伐小班的采伐材积。小班典型线路蹅查时发现有采伐现象,要求根据小班内采伐树种、采伐株数和伐根平均地径确定采伐材积。
⑺采伐:填写发生采伐时的; ⑻备注:记载核查中发现的其他情况及说明。参见附表7。第二十条 典型调查
典型抽样抽取的小班样本,按照上述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当超出上述的调查内容时,核查人员可以根据所应调查的内容采用相应的调查方法。
第四章 数据处理与成果报告
第二十一条 数据统计
主要统计项目包括分别林种、地类的原有面积和核查面积,有合法手续的征占用林地面积、核查的征占用林地面积,分采伐类型和采伐方式的有合法手续的采伐材积和核查的采伐材积,盗伐材积和滥伐材积等。
第二十二条 核查指标计算
(一)管护制度及人员配备情况:满分100分,总分为各分项目合计,全县综合评价得分为县本级和各乡镇加权平均分。
1、管护细则和资金管理办法分值各20分,“有而全”、“是”为20分;“有而不全”为16分;“无”、“否”为0分。
2、其余各项分值为10分,“有而全”、“是”得分为10分;“有而不全”得分为8分;“无”、“否”为0分。
(二)管护责任与补偿资金落实情况:满分100分,总分为各分项目合计,全县综合评价得分为县本级和各乡镇加权平均分。
1、管护责任落实情况得分=责任落实率×该项总分
管护责任书签订情况为10分,管护合同书签订情况为20分,禁伐协议签订情况为10分。
2、“开通一卡通”、“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不存在挪用、挤占、截留、贪污行为”分值分别为10分、20分和20分,“是”为满分,“否”为0分。
3、资金管理账目分值10分,“清晰明了”为10分,“基本清晰”为6分,“没有”为0分。
4、管护责任落实率:指实施单位同时签订管护责任书、管护合同和限伐协议面积与辖区内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百分比。
5、补偿资金落实率:指实施单位将已及时发放的补偿资金总额与上级下达的补偿资金总额的百分比。
(三)档案管理情况:满分100分,总分为各分项目合计,全县综合评价得分为县本级和各乡镇加权平均分。
1、档案管理保障情况:“管理制度”、“专职管理人员”、“专用档案柜”和“专用计算机”各项均为10分,“有而全”、“是”为10分,“有而不全”、“有而不规范”为6分,“无”为0分。
2、档案资料情况:“界定书、合同、协议”、“实施方案”、“小班分布图”、“分户登记卡”、“小班因子表”、“公益林信息系统建设”各项目均为10分,“有而全且规范”为10分,“有而不全”、“有而不规范”为6分,“无”为0分。
(四)政策宣传情况:满分100分,总分为各分项目合计,全县综合评价得分为县本级和各乡镇加权平均分。
1、“电视、广播、报刊”项为20分,其中国家级每条5分,省级4分,市级3分,县级2分,该项合计最高为20分。
2、“宣传册、公示牌”项为20分,印发了宣传册或设置了公示牌为20分,否则为得0分。
3、“标语”项30分,设置了标语得30分,否则得0分。
4、“宣传标志牌”项30分,规范设置宣传标志牌为30分,较规范为20分,否则得0分。
(五)生态公益林护林员管护情况:满分100分,总分为各分项目合计,全县综合评价得分为所有护林员得分的加权平均。
1、“管护人员”项为10分,访问人员与实际管护人员相符为10分,否则为0分。
2、“管护合同”项为15分,签订规范有效合同为15分,否则为0分。
3、“管护人员对有关法律知识了解情况”项为15分,“清楚明白”为15分,“基本了解”为10分,“不了解”为0分。
4、“管护面积、范围是否匹配合理”项为10分,“匹配合理”为10分,“基本匹配合理”为6分,“不匹配不合理”为0分。
(六)全县综合评定:满分100分,总分为各分项目合计,全县综合评价得分为县乡加权平均分。
1、小班合格率(个数):指合格小班数与区划界定的小班数的百分比。
2、小班合格率(面积):指合格小班面积与区划界定的小班面积的百分比。
3、小班管护成效满分100分。小班管护成效分=50×小班合格率(个数)+50×小班合格率(面积)
4、管护制度所占权重为10%;
5、管护责任和资金落实所占权重为20%;
6、档案建设所占权重为10%;
7、政策宣传所占权重为5%;
8、护林员情况所占权重为10%;
9、小班管护成效所占权重为45%。参见表10。
上述各项指标均分别乡、县、省计算。第二十三条 征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指标
(一)合法征占用林地比率
合法征占用林地面积
合法征占用林地比率(%)=
核查(实际)征占用林地面积
(二)合法采伐林木面积比率
合法采伐林木面积
合法采伐林木面积比率(%)=
核查(实际)采伐林木面积
(三)合法采伐林木材积比率
合法采伐林木材积
合法采伐林木材积比率(%)=
核查(实际)采伐林木材积
(四)盗伐林木材积比率
盗伐林木材积
盗伐林木材积比率(%)=
核查(实际)采伐林木材积
(五)滥伐林木材积比率
滥伐林木材积
滥伐林木材积比率(%)=
核查(实际)采伐林木材积
第二十四条 全县总体情况推算
(一)省、市抽查面积核实率
省、市抽查面积核实率是指省市抽查核查面积与县级单位上报自查面积的百分比。
(二)全县总体各项面积推算
全县总体单项面积=单项面积核实率×自查单项总面积 全县总体合格面积=样本合格面积核实率×全县自查总面积 参见附表9。
第二十五条 检查验收成果
(一)、县级自查成果:
1、自查报告
2、生态公益林小班因子一览表和小班分布图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3、自查电子数据数据库:包括附表1-8和附表10。
(二)省级核查成果:
1、核查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核查人员组织、核查时间、核查方法、完成任务量、核查样本组织、质量管理等。
2、核查过程情况说明。主要内容包括:县级座谈、访谈、查阅资料和现地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阐述等
3、核查结果与分析。以文字和表格形式详述核查结果,并从技术标准、工作方法与技术手段、组织管理等方面对核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以典型案例和数据加以说明。核查结果与分析主要包括:
⑴核查综合结果与分析(不仅需要反映公益林区划界定时调查情况,而且也要反映公益林管护情况,包括档案管理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⑵被核查单位重点公益林管护工作质量评定; ⑶被核查单位重点公益林资源状况评定;
⑷被核查单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情况评定; ⑸其它情况。
4、存在的问题、特殊情况及原因分析、建议。对核查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和问题,应及时记录在案,并同时上报省林业厅。
5、总体评价。根据核查结果,从技术标准、核查方法、成果质量等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价核查县的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并对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发放提出建议。
第五章 质量管理
第二十六条 质量管理
各核查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严格质量管理,为保证生态公益林管护检查的工作质量和成果质量,重点针对下列核查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监控:
(一)加强检查验收队伍建设,各设区市和项目实施单位应重视生态公益林检查验 14
收工作,抽调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人员参加;省级核查由具林业调查规划乙级以上资质单位实施。
(二)小班样本和访问调查样本的抽取;
(三)面积量测,伐根调查和材积的求算;
(四)各类检查因子的调查及外业卡片填写;
(五)有关报告的内容及质量。
第二十七条 在公益林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县(市、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停发或扣减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检查验收结果纳入林业综合考核范围,作为重要评比参考指标。
第二十八条
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本办法开展公益林检查验收工作,及时上报有关检查验收成果报告。对于逾期不报、弄虚作假或辖区内公益林管护和资金使用出现严重问题的,扣减或停发补偿资金,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第三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密云县、延庆县设立密云区、延庆区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印发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办法的通知
印发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财政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办法
为完善我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地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维护我省生态安全,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按照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并结合我省实际,在现行激励型财政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断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力度,通过转移支付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给予适当补偿,增强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有效调动其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促进我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兼顾,逐步推进。做好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激励型财政机制和县以下政权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衔接,把生态保护与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机结合,促进生态保护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根据不同区域生态要素、资源禀赋特征和发展要求,综合各地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以及自身条件因素,采用不同的生态补偿标准。
(三)奖补结合,重在保护。坚持“谁保护,谁得益”、“谁改善、谁得益”的原则,充分考虑重点生态功能区对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根据维持当地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相当水平的需要,对其予以合理补偿,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给予一定的激励。
三、补偿范围
省财政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对生态地区给予补偿和激励。补偿资金按县(市)测算,列入补偿范围的县(市)须同时满足以下3项条件:一是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生态发展区域;二是属于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以下简称生态区);三是位于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建制县(市)。
按照生态保护等级,将列入补偿范围的县(市)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国家级生态区,即属于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的县(市);第二类为省级生态区,即属于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的县(市)。
四、分配办法
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分为基础性补偿和激励性补偿两部分。其中,基础性补偿部分根据县(市)的基本财力保障需求辅以调整系数按不同类别计算确定;激励性补偿部分根据基础性补偿和县(市)的生态指标考核情况计算确定。具体计算方法见附件1.纳入补偿范围的县(市)继续享受现行激励型财政机制转移支付补助。
五、资金总额及使用范围
(一)资金总额。由省财政根据财力情况,每年确定分配总额,并按各50%的比例确定基础性补偿资金与激励性补偿资金的分配额。
(二)使用范围。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主要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基层政权运转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省财政厅将定期对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切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市县政府是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统筹本级财力,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力度,提高生态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加强引导监督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各地级以上市要根据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特点,研究制定所辖地区的生态补偿办法,加大环境保护支出,按规定及时足额向所辖县(市)分配省级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并加强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加强工作总结和情况报送,有关地级以上市在每年年底要将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分配情况和使用效果书面报送省财政厅。
(三)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政策的跟踪评估。省财政厅要建立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对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作为下一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七、附则
(一)省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继续执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性措施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7‟109号)确定的激励型财政机制继续执行。
(二)自本办法实施起,省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完善激励型财政机制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0‟1号)同时废止。
(三)本办法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一定三年。
附件:1.基础性补偿和激励性补偿计算方法
2.生态保护指标及数据来源
附件1:
基础性补偿和激励性补偿计算方法
一、基础性补偿
基础性补偿部分根据县(市)的基本财力保障需求辅以调整系数按不同类别计算确定。用公式表示:
某县基础性补偿额=„(某县基本财力保障需求×类别系数×调整系数)/∑(县级基本财力保障需求×类别系数×调整系数)‟×(省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分配总额×50%)
(一)省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分配总额指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的基础性补偿资金与激励性补偿资金的合计(下同)。
(二)基本财力保障需求额作为衡量基础性补偿的基本考核指标,反映县级基本公共支出的客观需求水平,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各项支出人均定额标准乘以相应的保障人口加总计算确定(参照财政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规定的保障范围和保障标准)。基本公共支出越高,补偿越多。反之,则越小。
(三)类别系数。为体现不同类别的县(市)承担生态保护责任的差异,相应给予不同的类别系数,第一类县(市),类别系数为1.3;第二类系数为1.0。对承担特殊生态保护责任的县(市),通过提高补偿系数给予更大幅度的倾斜支持: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8%以上的县(市)或经省政府批准的水源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5%以上的县(市),类别系数增加0.2.此两项不能重复叠加。
(四)调整系数按照人均财力因素、基本运转因素两项指标加权汇总得出:一是人均财力因素A,权重为50%,对人均财力水平较低的地区适当加大补助力度;二是基本运转因素B,权重为50%,适当考虑县级的基本运转支出水平,对作为县级建制公共支出成本较高(即基本运转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较高)的地区予以适当倾斜。用公式表示:
调整系数=A×50%+B×50%
其中,人均财力因素A(按财政供养人口计算)的分档情况如下:人均财力水平低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县级平均水平30%(含30%)的,A为1.3;低于平均水平15%(含15%)-30%的,A为1.2;低于平均水平0(含0)-15%的,A为1.1;高于平均水平0-20%(含20%)的,A为0.9;高于平均水平20%的,A为0.8.。
基本运转因素B按照基本运转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县级平均水平的差距核定,其分档情况如下:低于平均水平的,B为1;高于平均水平0-20%(含20%)的,B为1.2;高于平均水平20%的,B为1.4。
二、激励性补偿
激励性补偿部分根据基础性补偿和县(市)的生态指标考核情况计算确定。用公式表示:
某县激励性补偿额={„基础性补偿×(某县生态考核指标综合增长率)‟/∑„基础性补偿×(县级生态考核指标综合增长率)‟}×(省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分配总额×50%)
选择15项客观反映地区生态保护和改善情况的生态保护指标(见附件2),由省直相关主管部门负责核准并提供当年和上有关指标的原始数值,省财政厅按照核算办法及其相应的指标权重计算确定生态保护指标综合增长率。生态保护指标综合增长率大于0的,增长率越高,获得激励性补偿越多;反之,则越小。生态保护指标综合增长率等于或小于0的,如不低于2009年基期年水平,不享受激励性补偿,但也不扣减基础性补偿;如低于2009年基期年水平,每低于1个百分点相应扣减当年基础性补偿资金1%。
第五篇:正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正定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的通知
正政„2009‟18号
正定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正定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正定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实施。
二○○九年四月二十日
正定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优抚对象医疗待遇,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河北省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河北省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保障办法》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县行政区域内领取定期抚恤金或定期定量补助的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含伤残民兵、民工)、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享受定期抚恤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以及享受生活补助的参战退伍人员。
第三条 建立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依托,以政府医疗补助为重点、以医疗优惠减免为补充的医疗保障制度,保障优抚对象的基本医疗需求。
第四条 具有双重或多重身份的优抚对象,按照就高原则享受一种优抚医疗待遇。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五条 县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2 — 是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协作、共同组织实施。
第六条 县民政部门负责审核、认定优抚对象的身份,建立优抚对象医疗信息资料档案;制发《正定县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证》;组织优抚对象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协调医疗优惠减免比例;管理优抚医疗补助资金;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及时向财政部门提出预算方案,兑现医疗补助。
第七条 县财政部门及时审核县民政部门提出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资金预算方案,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资金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优抚医疗保障资金专款专用。
第八条 县卫生部门做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优抚对象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按规定保障参合优抚对象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按政策对优抚对象参合缴费进行管理,提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抚对象的相关信息;加强对定点医院的监督管理,规范工作程序,督导落实医疗优惠减免政策。
第九条 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部门做好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工作;按规定保障参保优抚对象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按政策对优抚对象参保缴费进行管理,提供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优抚对象的相关信息;对全县一至六级残疾军人门诊费进行单独管理。
— 3 — 第十条 优抚对象所在单位要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医疗保险费。
第十一条 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要及时提供相关信息,配合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的信息采集及调查核实。优抚对象对本人应承担的医疗费用要按期缴纳。
第三章 医疗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十二条 县民政部门按规定设立优抚对象医疗保障金支出专户,保障金来源为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县级财政预算资金、县级福利彩票基金、社会捐助资金和其他依法可用于优抚医疗保障的资金。
第十三条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金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实现当年平衡,结余部分转入下继续使用。优抚医疗保障金的管理和使用接受县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第四章 参保办理
第十四条 一至六级残疾军人按照属地原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统筹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十五条 有工作单位的一至六级残疾军人,随用人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统筹,按规定缴费。无工作单位的一至六级残疾军人以我县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 4 — 数,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比例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并参加大额医疗费统筹。
所在单位无力缴费和无工作单位的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参保,其单位缴费部分,由单位或本人向县级民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县民政、财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部门共同审核确认后,由县财政安排资金解决。
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缴纳确有困难的,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单位帮助解决。单位无力解决和无工作单位的,由本人或所在单位向县级民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县民政、财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部门共同审核确认后,由县财政安排资金解决。
第十六条 在职七至十级残疾军人按属地原则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统筹,按规定缴费。
所在单位无力参保和下岗失业的七至十级残疾军人,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本人或所在单位书面申请,由县民政部门审核同意,享受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个人缴费部分缴纳确有困难的,由县民政部门帮助解决。
第十七条 城镇户籍的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在乡七至十级残疾军人、参战退伍人员按属地原则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参保费用由县民政部门解决。
第十八条 农村户籍的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 5 — 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在乡七至十级残疾军人、参战退伍人员按属地原则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参合费用由县民政部门解决。
第五章 门诊补助
第十九条 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报销范围内的门诊医疗费用从个人帐户资金支出,个人帐户资金结余部分结转下年使用。在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实际发生的超过本人个人帐户金额的门诊费用,由县医保中心审核确认,凡符合报销范围的费用据实报销,所需资金由县财政解决,相关工作由县医保中心实行单独管理。
第二十条 在乡七至十级(含下岗失业)残疾军人旧伤复发以外的门诊费用,以及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和按国家规定享受生活补助的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退伍军人等门诊费用,按不低于其残疾抚恤金、定期抚恤金或生活补助费总额的10%标准给予补助,每年发给本人包干使用,所需费用由县财政支付。
第二十一条
孤老、孤儿优抚对象在本县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实际发生的超过本人定额的门诊医疗费用,年终由县民政部门审核确认,凡符合报销范围内的费用由政府进行全额补助。
第六章 住院补助
第二十二条 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 6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范围内的住院医疗费用,按规定报销后,剩余规定范围内的住院费用通过政府补助予以全部解决,所需资金由县财政解决。
第二十三条 一至六级残疾军人患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病种,医药费超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部分,以及用药品种、用药剂量明显超出合理范围部分,政府不予补助。
第二十四条 建国前烈士遗属、抗战时期入伍的在乡复员军人、七至十级残疾军人,其规定范围内的可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农合补偿、医院减免后的剩余部分,由政府补助90%,年累计不超过15000元。
第二十五条 建国后烈士遗属、1945年9月5日至1954年10月31日入伍的在乡七至十级残疾军人、复员军人,其规定范围内的可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农合补偿、医院减免后的剩余部分,由政府补助80%,年累计不超过10000元。
第二十六条 因公牺牲军人遗属、1954年11月1日(含)以后入伍的在乡七至十级残疾军人,其规定范围内的可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农合补偿、医院减免后的剩余部分,由政府补助75%,年累计不超过8000元。
第二十七条 病故军人遗属,其规定范围内的可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农合补偿、医院减免后的 — 7 — 剩余部分,由政府补助70%,年累计不超过6000元。
第二十八条 带病回乡退伍军人、改嫁烈士遗属,其规定范围内的可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农合补偿、医院减免后的剩余部分,由政府补助60%,年累计不超过4000元。
第二十九条 享受生活补助的参战退伍人员,其规定范围内的可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农合补偿、医院减免后的剩余部分,由政府补助30%,年累计不超过3000元。
第三十条 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经县民政部门审核同意享受优抚对象医疗补助的、在职或下岗失业的七至十级残疾军人,住院医疗补助额度,按本章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条规定的标准办理。
第三十一条 孤老、孤儿优抚对象,其规定范围内的可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农合补偿、医院减免后的剩余部分,由政府全部予以补助。
第三十二条 七至十级残疾军人旧伤复发的医疗费用,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工作单位的由工作单位解决;所在单位无力支付和无工作单位的,由县民政部门从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资金中解决。
第三十三条
在乡重点优抚对象患重大疾病住院,经医疗保险报销、农合补偿、医院减免、政府补助后,个人承担部分数额较大且家庭困难的,给予适当救助,救助金额最高不超过4万元。
第七章 医疗服务
第三十四条 优抚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凭证件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取药、优先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对优抚对象实行“一免三减”,即免收挂号费、减收5%治疗费(不含材料费)、减收10%检查费、减收50%住院床位费。
第三十五条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优抚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之外发生的医疗费用,政府不予补助。
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动态管理,由县民政部门与其签订定点医疗协议,支持、鼓励和引导医疗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减免优抚对象的医疗费用。定点医疗机构要按协议履行职责,否则由县民政部门取消其定点资格。
第三十六条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要按规定的用药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提供医疗服务,保证医疗服务和药品质量;开设优抚病房,在醒目位置公示优抚对象优先优惠项目;完善并落实各项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不得要求优抚对象支付按规定应予减免的费用。
第三十七条 优抚对象持《正定县优抚对象医疗补助证》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享受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医疗补助金在优抚对象本人出院时同步结算完毕,所需资金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县民政部门予以定期审核结算。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与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工作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由执法执纪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相关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擅自审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待遇的;
(二)在审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待遇中出具虚假诊断、鉴定、证明的;
(三)不按规定的标准、数额、对象审批或者发放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相关资金的。
第三十九条 优抚对象所在单位未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按《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进行处理。
第四十条 对优抚对象恶意拖欠医疗费、采取虚假手段骗取医疗费、政府医疗补助费的,由县民政部门从其抚恤金、补助金中扣除,追回其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优抚对象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打架斗殴、吸毒、自伤自残、工伤事故、违法犯罪等情形造成伤害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补助。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实施前各类优抚对象发生的医疗费,仍按原规定实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县民政局会同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主题词:民政 优抚对象△ 医疗保障 办法 通知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各人民团体。
正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4月20日印发
(共印16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