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的通知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

时间:2019-05-13 05:4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办法》的通知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办法》的通知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

第一篇:办法》的通知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

低价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

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32

http://whx0910.taobao.com

【法规名称】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

【颁布部门】 嘉峪关市政府

【发文字号】 嘉政发[2010]18号

【颁布时间】 2010-03-01

【实施时间】 2010-03-01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各区、市政府各部门、在嘉各单位:

《嘉峪关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已经2010年2月6日市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

二O一O年三月一日

嘉峪关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推进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及时、有效地解决城乡困难群众遇到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根据《甘肃省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救助,是指对因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城乡居民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的非定期、非定量救助制度。

第三条 临时救助坚持及时、高效、适度、公平的原则,实行政府救助、社会互助和家庭自救相结合。

第四条 临时救助实行属地化管理,由市民政局负责临时救助的组织实施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临时救助资金的预算安排和监管工作。

监察、审计部门负责临时救助资金、物资使用的监督工作。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与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临时救助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临时救助对象主要包括:

(一)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乡低保)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由于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和人员。

(二)已纳入城乡低保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但由于突发性、临时性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三)市民政局认定的应当救助的其他特殊困难人群。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实施临时生活救助:

(一)因赌博、吸毒等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

(二)拒绝管理机关调查,隐瞒或不提供家庭真实收入、出具虚假证明的。

第七条 因较大范围的水灾、旱灾、风雹灾等自然灾害,以及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社会性灾害的救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临时救助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实际居住地社区居(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经实际居住地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提出救助意见,报市民政局审批。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和市民政局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提出审核审批意见并公示。

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或市民政局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 对因交通事故、重大疾病等突发性事件造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申请临时救助可以简化程序,必要时可由市民政局直接受理。

第十条 市民政局应当将需要临时救助的对象名单,在申请人实际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的范围内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情况特别紧急的,可先救助后公示。

第十一条 临时救助以现金救助为主,也可采取实物救助。临时救助一般为一年内救助一次,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由重复申请临时救助。情况特殊的,经市民政局认定后一年内可以给予二次救助。每次救助标准不超过3000元。

第十二条 临时救助资金由市民政局发放,也可委托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发放。

第十三条 实施救助时,市民政局根据救助对象困难原因、程度、种类等因素,合理确定救助金额。

第十四条 临时救助资金来源:

(一)市财政预算安排和省财政补助资金。

(二)慈善机构、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助资金。

第十五条 临时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年度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年使用,不得用于平衡预算或挪作他用。

第十六条 临时救助工作要坚持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十七条 对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临时救助的,市民政局应当及时追回救助款物,两年内不予受理其临时救助申请。

第十八条 对因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滥用职权、出具虚假证明违规办理临时救助的经办机构和工作人员,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嘉峪关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效期满自动失效。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吉林省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办法(试行)

吉林省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办法(试行)

省民政厅 省财政厅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的救助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城乡居民临时性、突发性生活困难,按照国家民政部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临时救助是指对因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的非定期、非定量的救助。

第三条 实施临时救助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属地管理的原则;

(二)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三)及时、适度,以“救急救难”为主的原则;

(四)政府救助、社会互助和家庭自救相结合的原则。第四条 临时救助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临时救助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将临时救助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二)各级民政部门负责临时救助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级 财政部门负责临时救助资金的筹措安排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临时救助工作。

(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困难家庭临时救助的申请、管理和服务工作。

(四)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受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的委托,承担临时救助的服务工作。

第二章 救助范围及救助对象

第五条 临时救助实行节日补助、物价补贴和应急救助等方式,具体范围如下:

(一)节日补助范围主要是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重点(分类)保障对象和城乡低保边缘对象。

(二)物价补贴范围主要是城乡低保对象。

(三)应急救助范围主要是城市低收入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低保边缘对象等,由于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

(四)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群。

第六条 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是应急救助申请的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家庭成员中有人患危重疾病,在扣除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和商业医疗保险的赔付和补偿资金,及其他社会帮困救助资金后,因个人负担的医疗费数额较大,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

(二)家庭成员中有人因交通事故等人身意外伤害或因火灾等突发性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在扣除各种赔偿、保险、救助等资金后,个人负担仍然较重,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

(三)城乡低保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在高中阶段,经各种救助措施帮扶后,仍然无力支付寄宿生活费用的;或考入国家认可的全日制本科、专科院校的应届大学生,家庭无力支付入学报到费用的。

(四)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低收入家庭,经救助措施帮扶后,基本生活仍然难以维持的。

第七条 因重大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开展紧急转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实施临时救助:

(一)因赌博、吸毒等参与非法活动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

(二)拒绝管理机关调查,隐瞒或虚报,提供虚假证明的;

(三)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不予救助的人员。

第三章 申请、审核和审批程序

第九条 节日补助是救助对象的普惠性救助,不需要个人申请,但需按规定程序报批,即由民政部门会同级财政部门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拟定救助方案和标准,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 物价补贴是在物价指数上涨幅度较大时,对救助对象的临时性补助。不需要个人申请,但需按规定程序报批,即由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物价和统计部门公布的物价指数,拟定补贴方案和标准,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 申请应急救助时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个人申请。由申请人(户主本人或申请家庭授权的委托人,下同)向户籍所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填写全省统一制式《吉林省城乡居民临时救助申请审批表》(以下简称申请审批表)。并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1.申请家庭户口本和家庭成员身份证原件及其复印件; 2.城乡低保家庭申请应急救助时,应提供《吉林省城乡居民低保证》原件及其复印件;

3.城市低收入家庭申请应急救助时,应提供县级民政部门出具的《吉林省城市低收入家庭证明》及其复印件;

4.由乡镇(街道)出具的突发性、临时性困难的证明材料;

5.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定的申请人出具的其它证明材料。

(二)入户核查。由县(市、区)、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和村(社区)低保专干组成“三级联合审查组”,共同入户核查突发性、临时性特殊困难情况,核定补助标准。

(三)审批和公示。由“三级联合审查组”入户核查后,在其所在村(社区)公示5天。公示无异议的,报县级民政局审批,并发放临时救助资金存折。

(四)信息录入和建立档案。对审批后的应急救助对象,由乡镇(街道)依据《申请审批表》及时将信息录入到“吉林省社会救助管理信息平台”。由县级民政部门根据《吉林省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办法》要求,按户建立一份纸质档案,由县级民政部门统一保存。电子档案要与纸质档案的内容相一致。

第十二条 农村低保边缘家庭申请应急救助时,应参照《吉林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审批评议办法》(试行)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第十三条 对因交通事故、重大疾病等突发性事件造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情况紧急的,可先救助,事后按规定程序补办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应急救助一般一年内救助一次,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由重复申请。情况特殊的,经县(市、区)民政部门认定后一年内可以给予二次救助。

第四章 救助标准及救助资金 第十五条 临时救助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指数适时调整。

第十六条 实施应急救助时,根据救助对象财产收支状况、家庭主要成员劳动能力状态、困难程度和类别等因素,结合当地财政收支情况,合理确定应急救助类别和补助标准,具体类别和补助标准由市(州)、县(市、区)确定。

第十七条 临时救助资金来源采取多渠道筹措解决:

(一)市(州)、县(市、区)要科学合理安排临时救助资金,省级财政对财政困难和临时救助任务较重的地区给予适当补助;

(二)各级财政临时投入和城乡低保资金调剂;

(三)医疗救助基金;

(四)福利彩票公益金;

(五)社会捐助资金。

第十八条 临时救助资金通过代发银行社会化发放。临时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年使用,不得用于平衡预算或挪作他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对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临时救助的,民政部门应当追回救助资金,两年内不予受理其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申请。第二十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违规办理临时救助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责任单位通报批评、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各市(州)、县(市、区)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高台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试行)

高台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高台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办

法(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属各部门,省市驻高各单位:

《高台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五月四日

高台县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及时有效地解决城乡居民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根据《甘肃省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临时救助是指对因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的非定期、非定量的救助。

第三条 临时救助实行政府救助、社会互助和家庭自救相结合,坚持及时、适度、公平、公开的原则。困难群众应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积极改善生活条件。

第四条 县民政局负责临时救助的组织实施工作。县财政局负责临时救助资金的预算安排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临时救助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做好临时救助对象的审核和公示工作、委托发放救助资金工作。

第五条 县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临时救助工作的管理,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将临时救助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第二章临时救助对象

第六条 临时救助对象包括:

(一)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乡低保)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之外,家庭人均收入一般不高于当地低保标准150%,由于突发性、临时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

(二)虽然已纳入城乡低保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但由于突发性、临时性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三)县、乡民政部门认定的应当救助的其他特殊困难人群。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家庭不予实施临时救助:

(一)家庭成员因参于赌博、吸毒等非法活动导致家庭基本生活困难的。

(二)拒绝县民政局、乡(镇)人民政府调查,隐瞒或不提供家庭真实收入,出具假证明的。

(三)县民政局、乡(镇)人民政府认定不予救助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因较大范围的水灾、旱灾、风雹等自然灾害,以及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开展紧急转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救助标准

第九条 临时救助标准根据省政府确定的每人(次)不低于300元的标准,一次性予以救助。

第十条 临时救助以现金救助为主,也可采取实物救助。临时救助一般一年内救助一次,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由重复申请。情况特殊的经县民政局认定后一年内可以给予二次救助。

第十一条 临时救助标准可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

第四章救助程序

第十二条 临时救助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所在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村(居)民委员会评议并签署意见,由实际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签署意见,报县民政局审批。

第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民政局在15个工作日内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提出审核审批意见并公示。公示时限为7天,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或县民政局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对因交通事故、重大疾病等突发性事件造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可以简化程序,必要时由县民政局直接受理。

第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民政局应当将实施救助的情况,在申请人所在的乡(镇)、村(居)民委员会的范围内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情况紧急的可以先救助后公示。

第十六条 临时救助资金由县民政局发放,也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发放。

第五章资金来源和管理

第十七条 临时救助资金来源:

(一)省、市财政安排的临时救助资金;

(二)县财政补助资金(按城乡人口年人均1元的标准列支);

(三)各级财政临时投入和城乡低保结余资金。

(四)社会捐助资金。

第十八条 临时救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结余资金结转下年使用,不得用于平衡预算或挪作他用。

第六章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对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临时救助的,民政局应当追回救助款物并建立违规档案,两年内不受理其临时救助申请。

第二十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滥用职权、违规办理临时救助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第四篇:宣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汉县统筹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

宣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汉县统筹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

宣府办〔2010〕161号宣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宣汉县统筹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宣汉县统筹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已经县政府2010年第11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

宣汉县统筹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缩小城乡医疗救助差距,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医疗困难,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根据《四川省民政厅、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川民发﹝2008﹞420号)和《达州市民政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达市民发﹝2010﹞32号)精神,结合宣汉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民政部门主管全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其他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

第三条 在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属地化管理;

(二)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结合;

(三)以当年医疗救助基金总额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

(四)突出重点,分类适当救助;

(五)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

第四条 统筹城乡医疗救助医疗定点机构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机构一致。

第二章医疗救助对象

第五条 医疗救助对象: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含一、二级残疾人);

(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三)60年代初精简退职人员;

(四)重点优抚对象;

(五)其他困难群众。

第三章医疗救助方式及标准

第六条 采取资助城乡救助对象参合参保救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和大病临时救助的方式进行,实行城乡救助对象同一标准救助。

第七条 符合农村医疗救助政策规定的五保户、低保对象和农村重点优抚对象按每年个人缴纳参合费标准给予全额救助,用于参加当地当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个人不再另缴参合费。

第八条 符合城市医疗救助政策规定的低保对象,按每年个人缴纳参保标准给予部分救助,用于参加当年城市居民医疗保险。

第九条 门诊救助

(一)救助标准

对符合城乡医疗救助条件的对象,经定点医院按“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和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规定的甲类用药处方” 需购药服用治疗的按药费的80%予以救助,但每人每次救助金额不超过500元,全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1000元。

(二)救助程序

本人申请,凭低保证(或五保证、优抚定补证等)复印件(乡镇盖鲜章),其他困难群众需出具乡镇人民政府特困证明,并附定点医疗机构历次看病就医处方及门诊医药发票,交乡镇低保中心审核后报县民政局审批,方可享受门诊救助。

第十条 住院救助

救助对象享受住院救助,必须到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确需转入上一级医院住院治疗的,事前必须向当地政府和县民政部门报告同意。否则,不予救助。

(一)重点对象住院救助

城市低保对象中的A类人员和农村低保的一类人员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住院医疗费用,扣除参合、参保、补充医疗保险的费用、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相关部门补助和社会捐赠的资金后,自付医疗费用按60%救助,但每人每次最多救助金不超过4000元,全年累计救助不超过8000元;农村五保对象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住院医疗费用,扣除新农合报销的费用后,剩余医疗费用全额救助。

(二)一般救助对象住院救助

其他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为一般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扣除参合、参保、补充医疗保险的费用、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相关部门补助和社会捐赠的资金后,自付医疗费用按45%救助。但每人每次最多救助金不超过3000元,全年累计救助不超过6000元。

(三)其他困难群众住院救助

除城乡重点、一般救助对象以外的其他困难群众因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扣除参合、参保、补充医疗保险报销(补偿)的费用、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相关部门补助和社会捐赠的资金后,自付医疗费用按40%救助(自付医疗费用在1000元及以下的不属救助范围)。但每人每次最多救助金不超过2500元,全年累计救助不超过5000元。

(四)救助程序

凡符合城乡医疗救助条件的对象按下列程序办理:

1.本人申请;

2.农村户籍的救助对象需提供《宣汉县新农合住院费用补偿表》复印件,非农户籍的救助对象需提供《宣汉县医保人员(门诊)医药费审核单》;

3.提供本人身份证、低保证(或五保证、优抚定补证等)复印件(乡镇盖鲜章)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4.其他困难群众同时提供乡镇特困证明;

5.未参合参保的救助对象另需提供入院病历诊断书、每天用药清单、费用结算票据、出院证明,一并报乡镇,乡镇于每月10日前统一上报县民政局审批,按月发放救助金。第十一条 特困精神病患者住院救助

(一)救助对象及标准

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重点优抚对象中患严重精神分裂症、具有暴力倾向的患者,且家庭特别困难又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经参合、参保报销补偿后,在自然内每人一次性住院给予医疗救助4000元,全年多次住院累计救助不超过8000元。

(二)救助程序

由精神病患者监护人申请,村委会(社区)出具证明,乡镇书面报告,并提供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诊断病历、本人及监护人身份证(户口薄)、低保证(或五保证、优抚定补证)等复印件(乡镇盖鲜章),签订协议一式四份,报县民政局审批。

第十二条 大病住院救助

对患有癌症(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等28种大病住院的对象,其医疗费用扣除参合、参保、补充医疗保险报销(补偿)的费用、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相关部门补助和社会捐赠的资金后,剩余医疗费用给予一次性大病医疗救助。

(一)大病种类:

(1)恶性肿瘤(2)急性心肌梗塞

(3)脑中风(4)重大器官移植术

(5)冠状动脉搭桥术(6)终末期肾病(尿毒症)

(7)肢体缺失(8)急慢性重症肝炎

(9)良性脑肿瘤(10)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

(11)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2)深度昏迷

(13)瘫痪(14)心脏瓣膜手术

(15)严重阿尔茨海默病(16)严重脑损伤

(17)帕金森病(18)III度烧伤

(19)恶性葡萄胎(20)严重运动神经元病

(21)语言能力丧失(22)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3)主动脉手术(24)多样性硬化

(25)严重急性胰腺炎(26)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27)植物人(28)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救助标准及程序

1.救助标准

对救助对象患规定范围病症住院医疗费用,扣除参合参保(报销补偿)、部门补助、社会捐赠等各种资金后,自付范围的医疗费用在10000元以上20000以下的给予救助3000元;2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给予救助4000元;30000元以上40000元以下给予救助5000元;5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给予救助8000元。超过100000元以上的,全年累计救助10000元。

2.救助程序

(1)本人申请,村委会(社区)出具证明,提供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诊断病历、本人身份证(户口薄)、低保证(或五保证、优抚定补证)等复印件(乡镇盖鲜章),其他对象需提供特困证明,报乡镇审核,每月10日前报县民政局审批;

(2)住院救助金额仅限救助对象本人住院使用。

第四章不予救助范围

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属于医疗救助范围:

(一)因违法、犯罪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二)因工伤、交通事故造成伤害产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三)因自杀、自残、酗酒、斗殴、吸毒、民事纠纷等行为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四)因美容、矫形造成生理缺陷等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五)因第三方责任等引发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六)在境外和港澳台地区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七)救助对象未严格履行医疗救助程序或弄虚作假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第五章救助基金的筹集与发放

第十四条 救助基金来源

(一)县本级财政年初根据上城乡医疗救助的实际支出和财力安排预算;

(二)上级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

(三)社会捐赠、发行福利彩票公益金留存本级的15%及其他渠道筹措资金;

(四)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

第十五条 救助基金管理及发放

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户,所筹集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全部用于医疗救助,并及时存入“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户,县财政局按时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审核拨付给县民政局“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县民政局根据审批的金额划拨各乡镇社会事务办,各乡镇社会事务办根据审批的金额按月发放到救助对象。

第六章监督与管理

第十六条 县民政局负责医疗救助的实施与管理。负责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审批和救助金的发放。负责对全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进行指导及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协助乡镇共同将城乡医疗救助申请条件、程序及标准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第十七条 县财政局负责对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与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县卫生局负责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抓好城乡困难群众参合、参保工作。

第十九条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抓好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报销审核工作。

第二十条 县审计局要依法对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确保医疗救助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第二十一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医疗救助材料审核,按时上报,不允许个人擅自上交材料,确保医疗救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医疗救助金。

第二十三条 承办城乡医疗救助、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调整工作单位,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应享受城乡医疗救助金的对象,无正当理由拒不签署意见,或者对不应享受城乡医疗救助金对象故意签署同意享受城乡医疗救助金意见的;

(二)私自变更、扣压拖欠已批准确定的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应得救助金的;

(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谋取私利的。

第二十四条 申请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有欺瞒行为或提供虚假住院医疗费用凭据、证件、证明材料等,骗取医疗救助金的,由县民政局给予批评教育,追回其领取的医疗救助金。

第二十五条 对医疗机构出据虚假住院证明、费用凭据和资料的,由县卫生局对涉及单位相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令改正,因医疗机构出据虚假住院证明、费用凭据和资料而骗取的医疗救助金,由出据虚假资料的医疗机构负责如数追回,不能追回的,由医疗机构如数赔偿已支出的全部救助金,上缴县财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户。并对弄虚作假的医疗机构取消其定点医疗救助机构资格。

第八章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宣汉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0年12月1日起试行。有效期两年。

第五篇:广州市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行办法(2012)

广州市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

医疗救助试行办法

(2012)

第一条 为完善本市医疗救助体系,解决患重特大疾病城乡居民医疗救助问题,根据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意见‣(民发„2012‟21号)和广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城乡居民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穗府办„2012‟ 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具有本市户籍、经•广州市城乡居民医疗救助试行办法‣有关规定救助,其医疗救助金额达到或超过最高限额,需继续住院或治疗特定门诊项目疾病的城乡居民,可申请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第三条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遵循以下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慈善)力量参与;

(二)公平公正、以人为本;

(三)救助水平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四)及时高效。

第四条 广州市民政局主管本市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负责制订相关政策和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广州市医疗救助服务中心负责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审核、审批、医疗费用核算、处理群众医疗救助投诉等工作。

各区(县级市)民政局负责本辖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申请、调查、核实、上报等工作。

第五条 市、区(县级市)社会保障、卫生、财政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起止点与救助对象参加的城乡社会医疗保险保持一致。

第二章 救助申请和审批

第七条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申请人应如实填写•广州市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申请表‣,携带以下材料,向市医疗救助服务中心提出申请:

(一)由重特大疾病协议医疗机构(下称协议医疗机构)和户口所在区(县级市)民政局加具意见的•广州市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申请表‣(一式三份);

(二)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三)协议医疗机构出具的疾病诊断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四)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第八条 市医疗救助服务中心在收到申请材料后,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批,并通知申请人。

第九条 申请人凭已批准的•广州市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申请表‣到协议医疗机构就医。

第三章 救助标准

第十条 救助对象应在协议医疗机构治疗,其医疗费用按以下方式分担:

救助对象个人负担的基本医疗费用(包括起付标准及以

下的费用、基本医疗费用共付段中应由个人按比例支付的费用)按分段报销的方式,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由医疗救助金负担50%;在5万-10万元(含10万元)的,由医疗救助金负担60%;在10万元以上的,由医疗救助金负担70%;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下)、老年人(男60周岁、女55周岁或以上)医疗救助金负担比例相应增加10%;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由救助金负担100%。

第十一条 救助对象在医疗救助每人累计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最高限额为10万元。

下载办法》的通知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办法》的通知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